污水处理厂毕业论文

2024-07-28

污水处理厂毕业论文(共9篇)

污水处理厂毕业论文 篇1

为期两周的毕业实习结束了,时间虽短,但对于我来说收获却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实习是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另外,它对于我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过程。

本次毕业实习学院按我们所选的毕业设计方向为我们安排了天津市XX污水处理厂、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保温管厂的参观、关于《水环境污染治理及修复的新工艺技术》的讲座以及两次BIM培训。

一、天津市XX污水处理厂

XX污水厂秉承的“最一流处理标准、最先进稳定工艺、最优化经济指标及最环保生态指标”建设理念,工程投资、用地和成本运行指标均优于国内常规标准,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XX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55万m/d,总用地面积为38.92公顷。污水处理采用“多级AO+高效沉淀+深床过滤工艺”,并预留了达到地表水四类水体标准的空间,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除臭采用全过程除臭工艺。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浓缩、脱水后,进入津南污泥处理处置厂进行处理。

二、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保温管厂

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保温管厂,是国内第一家从国外引进直埋式预制保温管制造设备、技术和标准进行生产的专业厂家,并拥有多项技术专利。通过参观生产车间、设备以及原材料和产品是我们了解了更多城市管道设置,管材,管件等目前先进的一些技术。

其主要产品有:

(1)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式保温管:

广泛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供冷领域。具有保温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的特点。

(2)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

“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由工作钢管(芯管),喷涂聚氨酯保温层,挤出聚乙烯外护层组成,可以根据工程设计需要,任意调整保护层厚度。

(3)钢套钢外滑动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

“钢套钢外滑动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主要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工业用热源管道等领域。具有保温效果好,占地面积小,防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三、《水环境污染治理及修复的新工艺技术》讲座

讲座中开始,我就了解到了水环境污染到底有多厉害:根据全国55000千米河段进行的研究调查显示,23.3%的河段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河段不符合人类饮用水标准。之后,通过行业人士的讲解,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水”或者“环境”专业的从业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去做。最后,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污水修复的技术以及使用到的新型工艺。

四、BIM培训

BIM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是可视化的,当我们碰到大型、复杂的项目,刚拿到图纸时,就很难根据二维图纸想象到整个项目的样貌,传统的2D不能直观、准确的表达建筑物,若是有了BIM技术的应用,将建筑的2D表达模式转换成3D的表达模式,,则我们一看就能知道该建筑长什么样了,并且可以全方位的看到整个建筑各个部位,尤其一些细节的地方。

五、实习体会与收获

毕业实习是每个学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还深刻体会到了自己专业的重要性,今后,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环境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污水处理厂毕业论文 篇2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市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地方都在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来解决水污染问题。而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对建厂土建、设备投资以及日后的管理、运行成本、运行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1]。

灵石县污水处理厂于2009年6月开始运营,污水处理采用较为成熟的工艺。本文以该厂污水处理工艺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一些尚未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些许借鉴。

2 污水处理工艺及流程

2.1 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用是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达到的处理污水的出水水质标准等密切相关[2]。灵石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BOD5/CODCr约为0.57,表明进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可以采用生化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通过分析当地的气候、温度、地质条件等,综合考虑该厂污水处理选用A2/O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深度处理采用BAF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

2.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2.2.1 一级处理

基本上用物理方法,将污水加以机械拦截、过滤、沉降,去除污水中可沉淀的固体、水面悬浮物等[3]。

粗格栅安装在污水泵进水渠道内,用以截留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是污水处理的首要处理环节。通过粗隔栅的污水进入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细小的漂浮杂质,保障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细格栅来的污水沿切线方向进入旋流沉砂池,利用一种机械外力控制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砂沿池壁呈螺旋线加速沉降,沉入池底的砂经砂泵提升,与少量的污水进入分离器进行分离后排出。沉砂池的水进入初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污水中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较大、颗粒较小的固体,及格栅未拦截下来的漂浮物质。

2.2.2 二级处理

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生化处理,去除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生物池(即A2O池)和二沉池构成了生物处理系统二级处理单元,是该工艺的中心环节。

A2/O工艺亦称A-A-O工艺,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A2/O工艺是在AO工艺基础上增设厌氧区而具有脱氮和除磷能力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它能够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去除氮和磷等营养物质[4,5]。A2/O工艺生物反应分为3段,第1段为厌氧段(A1段),第2段为缺氧段(A2段),第3段为好氧段(O段)。在厌氧段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将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短链脂肪酸等小分子发酵中间产物,而聚磷菌可将其存储在体内;聚磷酸盐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的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能量还可供聚磷菌主动吸收环境中的低分子有机物,并以PHB(聚β羟丁酸)的形式在其体内存储起来。在缺氧段,反硝化菌就利用好氧区回流混合液带来的硝态氮,以及污水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作碳源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降低BOD5与脱氮的目的。在好氧区,聚磷菌在吸收、利用污水中残剩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主要通过分解体内储存的PHB释放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长繁殖;同时摄取周围环境中的超过其生长所需的磷,并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储存起来,使出水中溶解性磷浓度达到最低,过量摄取的磷通过排泥的方式排出系统;这样,有机物经过厌氧段、缺氧段分别被聚磷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利用后,好氧段的有机物浓度已相当底,从而有利于自养型硝化菌的生长繁殖,并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如图2。

来自A2/O池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淀池内沉淀,所沉淀的污泥一部分回到A2/O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到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2.2.3 深度处理

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化学法或物理法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一些回用水水质要求。该厂深度处理工艺采用向上流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工艺,BAF工艺是近年新开发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6]。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由滤池池底、布水系统、曝气系统、出水系统、反冲洗系统、管道等组成。运行时进水水流向上,同时空气距滤料20~30cm处通入,气水接触,有利于氧的转移,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上层滤料表面生物膜的氧化降解作用。

曝气生物滤池充分借鉴了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法和给水快滤池的设计思路,将生物降解与吸附过滤两种处理过程合并于同一工艺单元中。以滤池中填装的粒状填料为载体,在滤池内部进行曝气,使滤料的表面生长着大量生物膜,当待处理的水流经时,充分发挥生物膜中微生物的生物絮凝、生物代谢,以及填料的物理吸附和截留功能,实现了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同时利用膜反应器内好氧、缺氧区域的存在,实现脱氮除磷的功能[7,8]。运行一段时间后,因生物膜积累,水头损失增加,需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释放截留的悬浮物并更新生物膜。

3 A2/O工艺和BAF工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 A2/O工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1 A2/O工艺特点

(1)厌氧、缺氧、好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

(2)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

(3)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污泥体积指数(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4)运行管理方面,连续进水,可实现供氧量和回流比的自动调节自动化程度较高。

3.1.2 A2/O工艺存在的问题

(1)土建工程、征地费用、设备及仪表费用等方面同SBR工艺、氧化沟工艺、BAF工艺相比投资费用最大;存在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工程运行能耗高。

(2)露天面积较大,处理效果受低温影响较大。冬天温度较低,活性污泥活性降低,处理效果明显低于夏季。

(3)厂区面积大,设备分散,曝气头易堵塞,维护巡视量大;大修需停一条线,对处理水量和出水水质影响较大。

(4)敞开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占地很大,无法覆盖,视觉和景观效果差。

3.2 BAF工艺

3.2.1 BAF工艺特点

(1)BAF占地面积小,灵石县污水处理厂BAF池的占地面积约有A2/O池的1/4,基建投资省。BAF反应时间短,具有同步去除BOD5及悬浮物的功能,可不设二次沉淀池。

(2)菌群结构合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的分布相对均匀,而在BAF中沿污水流程能形成不同的优势生物菌种,可使有机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能在同一个池子中发生,简化了工艺流程。

(3)曝气生物滤池实现了微生物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载体填料的存在,对水流起到了强制紊动的作用,同时也可促进水中污染物质与微生物细胞的充分接触,从实质上强化了传质过程。

3.2.2 BAF工艺存在的问题

(1)对进水的悬浮物(SS)要求较高。进水SS较多时容易堵塞,运行周期短,反冲洗频繁。如果进水的SS较高,会使滤池在很短时间内达到设计的水头损失,这样必然导致频繁的反冲洗,增加运行费用。根据经验,进水的SS一般不超过100mg/L,最好控制在60mg/L以下,这样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前处理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生物除磷效果不好。在滤池中只是微生物自身生长需要少量的磷,所以生物除磷作用很弱,为使出水达标排放,多辅以化学除磷以解决磷的达标问题。

(3)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水头损失较大,而且由于停留时间较短,消化不充分,产泥量较大。

4 结语

灵石县污水处理厂采用两种工艺联合处理的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有效地遏制了汾河地表水的进一步恶化。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运行中耗能较高,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时,耐冲击能力较差。

每一项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和限制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合理的工程技术选择要求技术先进,对污水处理能力强;用电量低,体积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为了降低处理污水成本,在选择方案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方案的比较、选择,在技术上、经济上选择出好的合理的工艺[9],使处理系统高效低耗的完成污水净化作用。

摘要:以灵石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为例,分析了A2/O工艺和BAF工艺原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一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A2/O工艺,BAF工艺

参考文献

[1]程明亮,笪玲.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21(1):27~30.

[2]龙萍.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4):61~62.

[3]林荣忱,乔寿锁,王家廉.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4]张杰.A2/O工艺的固有缺欠和对策研究[J].给水排水,2003,29(3):22~25.

[5]金虎子,王韬,杨永哲,等.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的运行效果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2):84~88.

[6]张薇,史开武,孔惠.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发展与现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5,13(3):24~29.

[7]F Rogalla,A Lamouche.High Rate Aerated Biofilters for plant Upgrading[J].Water Science&Technology,1994,29(12):207~216.

[8]齐兵强,王占生.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0,26(10):5~8.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新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水;新技术

引言

通常而言,污水处理可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及三级处理[1]。一级处理主要是将污水中的悬浮状固体污染物清除干净,所得的污水并未达到排放标准。二级处理主要是将污水中的胶体状及有机污染物质清除干净,去除率高达90%以上,所得污水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主要是对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磷、氮等可溶性无机物进行处理,常见方法有砂率法、离子交换法、生物脱氮除磷法等[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大,许多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污水处理的要求。所以,必须不断提升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1.影响污水处理厂使用新技术的因素

1.1观念因素

一些污水处理厂对新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污水处理原理的理解仍较欠缺,加上思想观念较传统,害怕或不想去尝试新技术。观念的束缚,往往比其他因素带来的问题更难解决。假如污水处理厂的相关负责人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新技术将很难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1.2资金因素

要想实现新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广泛应用,必须先更换污水处理设备,而每件设施或设备都需要大额的资金,这就要求污水处理厂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然而,我国的许多污水处理厂的资金力量并不雄厚,且融资也不理想,根本无力购买大批的先进设备,结果影响了新技术的应用。

1.3技术方面的因素

现阶段,尽管已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在使用新技术,但由于技术本身的成熟性及稳定性仍较欠缺,使新技术及新设备出现不能正常运转的局面。看到这些情况,许多原本打算尝试新技术的污水处理厂变得不敢前进,结果仍继续使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使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阻滞,并可能发展为恶性循环,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2.污水处理厂正在使用的新技术

2.1关于矿物质污水处理技术的分析

许多矿物质均具有处理污水的功效,常见的如硅藻土、膨润土、海泡石等[3]。一方面,这些矿物质本身的种类较多、储量丰富、价格也较便宜,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也较容易操作;另一方面,矿物质的污水处理效果较显著,很少或没有二次污染,利用率较高,是一种较有优势的技术。

比如,蒙脱石是膨润土的主要成分,其表面积较大,且层间夹杂着许多具有交换价值的无机阳离子,且能取得较好的吸附效果。与此同时,该成分的乳化作用也较好,且还具有较优越的亲和酸力与去污能力,能有效吸附污水成分中的铅、铬等重金属。又如沸石,其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孔道与空穴,故其本身的内表面积也较大,开放性也较强。加热之后,不但不会破坏沸石的晶体架构,还会增大其内部空穴,促进其吸附能力的提升。此外,沸石还能有效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及有毒离子,吸附力最高可达90%以上。所以,矿物质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2.2关于光催化技术的分析

研究发现,光催化技术也是一项处理污水的有效新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光催化的作用,使有机污染物或者无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然后生成CO2、水和各种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光催化技术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有Cd3、TiO2及ZnO等,其中TiO2的去污效果最强。TiO2本身无毒性,且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遇到紫外光照射后会生成自由电子,活化了空气中的氧,并产生自由基与活性氧,因为这两者的反活性均较高,当遇到污染物时,便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起到去污的作用[4]。

2.3关于声波能污水处理技术的分析

该技术处理污染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包括化学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等。超声波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染物的降解不强烈、速度较快,适合使用的范围也较多,既能单独使用,也能和其他技术共同使用,发展前景较好。

一系列疏密相间的纵波,便构成了超声波。通过液体介质,它能向四周扩散与传播,并在声波能量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将液相分子间的吸引力打破,产生空化核。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局部产生高温高压环境,实现超声空化,促使有机物发生水相燃烧、高温分解等反应,从而起到去污的作用。然而,该技术的应用与污水本身具有的粘性密切相关。假如污水的粘度太高,超声的降解效果会较弱,甚至不能产生空化核。所以,超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是由污水的本身性质而决定的。在现实的使用用,还要注意调节污水的温度、酸碱度。一般而言,有助于有机物以中性分子的形态存在的酸碱度为最佳范畴;而温度则应保持在20℃以下,才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佳温度。

3.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大,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更有效地处理城市污水,一些新技术也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整体提升,使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水平也向前迈了很大一步。然而,由于受到观念、资金及技术本身因素的制约,使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与阻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进程。因此,必须有效解决上述原因导致的问题,并注意推动新技术的向前发展,以发挥新技术在处理污水中的效用,减少有害污水的排放,共同保护地球,构建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孔繁明,蒋景东.城市污水处理与污水回用的思考[J].才智,2011(09):53.

[2]王惠.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意义及其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57.

[3]刘军.浅谈城市污水的处理技术[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148.

污水处理厂毕业论文 篇4

交办意见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0年*月**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对我区城乡建设与管理开展了专项工作评议,会议提出了“对污水收集管网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维修,重新验收合格后才能结算”的交办意见(以下简称“交办意见”)。*月中旬,我们在***副主任的带领下,对交办意见的办理情况了调研,走访了相关单位、现场察看了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管网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人民政府对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交办意见的办理

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分管领导***副区长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明确了责任和要求;由责任单位区住建局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对污水收集系统存在的排污管网损毁、井盖缺失、污水接入管网等问题进行了检查、修复;对管网进行了疏浚、清理,并重新组织了验收;区环保局多次深入**中学督查,促使该校污水与管网连接,不再往河道直排;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行正常,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排放标准。

二、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污水收集系统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验收把关不严,疏浚不到位,管网对接不科学,污水外流直排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调研中我们看到,区域排污管口径大,连接干管的连接管口径小,容易堵塞形成直排。如***、****等有多处地方出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特别是****有两处污水直接从连接管外流向河道,水量还很大。

二是新建改建工程的雨污分流连接监管没有到位,综合验收时没有把关,污水没有接入污水收集系统。如***、***及***新建的居民户污水没有接入污水收集系统。**沿河一些居民户、市场部分经营户,仍有向河道直排和倾倒污水的现象。

三是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区政府确定了**局为监管的责任单位,但是由于没有专人专款,因而对污水管网缺乏经常性的检修、维护、疏通,导致了污水管网不畅。河道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

从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统计数据看,现在是**的旅游旺季,用水量在增加,用水量增加应该排污量也是增加的,但是目前每天污水处理量在6-7000吨,比运行初期减少了30%左右;这就充分说明了至少有30%以上的污水没有进入污水收集管网,从红星河道里的水质污染现象也证明了这个问题。

三、建议:

一是区人民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继续进行整改,彻底解决支干管网对接存在的问题。防止

污水外流直排及及雨污混流。

二是加强监管,严把质量关和新建改建工程综合验收关。尽管现在污水收集系统已经验收,但是对污水收集系统的工程质量仍然要加强监控,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于新建改建工程、要严把综合验收关,确保污水接入到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

污水处理厂毕业论文 篇5

污水处理厂中污水臭气除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气体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除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通过介绍处理厂中污水臭气的来源、成分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详细分析了各种除臭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展望了其发展的.趋势与应用领域.通过各种除臭技术的比选,最终确定污水处理厂臭气除臭形式采用生物滤池法,最终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寻找研究新型的、高效的、环保的除臭技术.

作 者:宋学丹 关法强 Song Xuedan Guan Faqiang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2) 分类号:X512 关键词:恶臭污染   除臭技术   生物过滤   除臭应用  

污水处理厂 篇6

关于*月*日至*月*日周工作总结

*******厂**年**月**日至**月**日这一周工作总结具体如下:

一、生产运行方面

**********污水*厂在本周内共完成污水处理量*******万吨,平均日处理污水量*****万吨,进水COD为**mg/l,出水COD 为**mg/l,削减量为**吨,出水水质100%达标。

从*月*日起,填埋场不再接纳污水厂含水率高于**污泥,而我厂污泥脱水采用离心脱水机,其脱出污泥含水率不可能达到该标准,故从*月*日起,我厂污泥无法外运处置,现厂区储泥罐已超负荷使用,并且厂区空地已用于堆放污泥,无法正常脱泥,二、设备维护方面

本周由于连续高温天气,给维修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不便,但在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厂设备部严格按照“安全第一”原则,勤奋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业务技能。在本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观察上周检修设备脱泥间无轴螺旋输送机减速机运行情况。

第二、对细格栅设备作全面的保养;其中包括细格栅机主机、细格栅滚动轮、细格栅电机、减速机、无轴螺旋输送机电机、减速机的润滑保养和电气控制等的保养等。

第三、维修方面:完成了对三索式粗格栅钢索严重磨损和断裂的更换,粗格栅机的调试等:完成了对旋流沉砂池减速机的维修。

三、行政方面

污水处理厂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氨氮,总磷,混凝

1 项目概况

合肥市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工程规模为5万m3/d,是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合肥市城市环境改善项目之一。工艺为氧化沟工艺[1],经深度处理后排水十五里河,最终进入巢湖。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的A级标准。工艺流程见图1。

2 进出水水质情况

表1为2011年6月1日到7月29日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数据,表2为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数据。

注:除水温和p H值外,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注: 除水温和pH值外,其它指标单位均为 mg/L。

3 进出水数据分析

3.1 总氮去除分析

比较6、7月份进水C/N比及出水总氮的数据见图2~图4。

(1)比较6、7月份进出水数据,实际进水水质的COD、BOD5比设计的要低,而TN比设计的进水要高。而6月份污水处理厂的总氮出水指标要远低于7月份总氮的出水指标。

(2)从理论上讲,BOD5/TN>2.86才能有效地进行生物脱氮,实际运行资料表明,只有当BOD5/TN>3时才能使反硝化正常运行[2]。当BOD5/TN=4~5时,氮的去除率大于60%,磷的去除率也可达60%左右[3]。

(3)7月份的进水C/N比值要好于6月的进水C/N,而从结果上也可以看出进水碳源成为制约总氮去处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总磷去除分析

比较6、7月份进水C/N比及出水总氮的数据见下图5~图7。

(1) 比较6、7月份进出水数据,实际进水水质的COD、BOD5 比设计的要低,而TP比设计的进水要高。出水总磷浓度一直不能正常达标。

(2)对于生物除磷工艺,要求BOD5/P=33~100时[4],而十五里河的实际的运行资料表明在6月份污水处理中BOD5/TN、BOD5/P的比值均未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这也造成出水标准达不到一级A标准[5]。

(3)生物除磷是新工艺,近二十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它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的过量吸收作用,然后沉淀分离而去除磷。在好氧部分碳源不足的情况下会造成去除率低下[6]。

4 工艺及构筑物分析

4.1 设计工艺流程简介

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采用微曝氧化沟生物处理工艺和微絮凝过滤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通过进水渠道进入装有粗格栅的格栅间,在此拦截污水中较大杂质;然后由污水泵提升进入出水井,经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杂质后,进入曝气沉砂池去除砂砾;沉砂池出水进入氧化沟(前面带厌氧区),去除BOD5、N、P等污染物;氧化沟出水经沉淀池沉淀分离,去除悬浮物;沉淀池出水经取水泵房再次提升进入深度处理单元,经加药、在反应池内混凝后形成微小絮体,再进入砂滤池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附着的有机物;滤池出水进入紫外线消毒渠道,去除粪大肠杆菌,抑制细菌再生,达到排放水体的要求,最终尾水排入巢湖。

同时为保证出水除磷效果,采用生物除磷的同时辅佐化学除磷[7]。

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化学除磷过程产生化学污泥由剩余污泥泵提升连续进入贮泥池,同时滤池反冲的悬浮物经沉淀后间歇进入贮泥池,然后贮泥池内污泥一同进入脱水机进行浓缩脱水,脱水后泥饼外运[8]。生物处理过程的回流污泥自沉淀池排出,经提升后回至氧化沟的前置厌氧区。

4.2 工艺设计参数

因为在污水处理中兼顾脱氮除磷于一体,工艺采用的是前置厌氧的微暴氧化沟(A2O)形式,在已有设计对比中氧化沟具有投资及运行费用少,经济效益高,同时因为较长的污泥龄,污泥已经处于稳定的状态,不需要进行消化即可进行脱水处理。

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设计基本参数为:

泥龄SRT(厌氧+缺氧+好氧):15 d;

污泥负荷:0.103 kg BOD5/kgMLSS·d;

污泥浓度:4 000 mg/L;

水力停留时间(厌氧2 h+缺氧3.3 h+好氧10.5 h):15.8 h(平均);

污泥回流比:50%~100%;

最大内回流比:300%;

实际需氧量:17 015 kg/d;

剩余污泥:8.774 t(DS)d,含水率99.2%,1 097 m3/d;

除磷污泥:0.697 t(DS)/d,含水率99.2%,污泥量87 m3/d;

厌氧区容积:2 083 m3,缺氧区容积3 444 m3,好氧区容积10 967 m3。单线氧化沟总容积为16 494 m3。

混凝沉淀池设计参数:

最大流量:Qmax=69000 m3/d=0.799 m3/s;

混合时间:2.0 min;絮凝(接触)时间:2.5 min;

从设计工艺来看,设计工艺上有脱氮除磷的要求,在氧化沟出水加药除磷,同时在滤池前混凝池加药去除悬浮物。现对工艺及构筑物影响氮磷去除部分进行分析如下。

(1)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在厌氧工序上除磷,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厌氧池进水是从曝气沉沙池过来,同时加上回流的污水中携带的的溶解氧,使前置的厌氧段并非处于严格的的厌氧条件,影响到厌氧释磷效果;所以曝气沉沙池应为旋流沉沙池,避免带入溶解氧到厌氧池中。

注:取部分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曝气沉沙池出口污水含较高的溶解氧,同时外回流也带有一定溶解氧。通过比较数据发现厌氧区属不严格的厌氧条件,而在缺氧段溶解氧较低,也属厌氧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到反硝化运行。所以在运行过程中未达到理论设计标准。

(2)因先经历厌氧段,缺氧段的反硝化过程不能优先从污水中获取碳源,当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低时,反硝化过程会因得不到充足的碳源不能正常进所以可考虑另投碳源,但是会带来相应成本的增加。但是通过上表溶解氧可以看出,在整个缺氧区溶解氧都比较低,处于厌氧的条件,不能处在缺氧环境中去。所以会对去除TN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出水水质。因为COD去除效果较好,所以可考虑在氧化沟中通过沟道曝气调整,增加反硝化区容积,使反硝化充分,提高去除率[9]。

(3)本工艺在除磷的设计上,通过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的方法去除污水中的TP,通过现场小试,发现在比较两种不同厂商沉淀效果后,磷去除率最高为70%,所以要想最终排水达标,生物处理后即氧化沟出水的TP浓度1.5 mg/L。

设计工艺加药处有两处,化学除磷在设计上的加药点在氧化沟出水处,但是存在着投加量不够均匀,同时在加药后的含磷污泥仍参与污泥循环重新回到生化系统中去,对生化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影响到磷的去除率[10]。所以不建议采用在氧化沟出口投加药剂,应改在混凝池投加。

同时对于在混凝沉淀池投加药品后,具现场观察,停留时间不够,不能形成较大矾花。

①现取二沉池出水做现场小试实验,根据现场运行时间情况,投配比浓度达到25 mg/L为最佳效果。

②同时取滤池进水可以观察到仍有较多悬浮物为能形成大粒径矾花。也即混凝沉淀池部分存在停留时间不足。通过上述现场小试发现混凝阶段存在时间不足的情况。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1)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应对高浓度氮磷废水时,因碳源不足的情况下处理效果受到限制。

(2)氧化沟工艺,构筑物设计上会影响到处理效果。曝气沉沙池在设计上慎用,容易影响后续处理工序。

(3)除磷工艺加药环节在氧化沟出水处较难控制,而在后续混凝池中设计时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避免造成加药时混凝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够。

5.2 建议

(1)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时,可考虑引部分工业废水做为碳源补充我过生活污水中碳源不足问题。

(2) 对于TN的去除,可考虑通过在氧化沟沟道中控制曝气区域来增加缺氧容积,提高TN去除率。

参考文献

[1]区岳州,胡勇.有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9-42.

[2]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64-576.

[3]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1-267.

[4]张辰,俞建中.污水处理新技术在石洞口污水处理厂的应用[C].污水除磷脱氮技术研究与实践[A].天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2000:131-135.

[5]国家环保总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A级标准GB18918-2002[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邓荣森.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69-80.

[7]北京市政工程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镇排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52-453.

[8]张自杰.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738-741.

[9]郑兴灿,李亚新.污水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26-230.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措施的优化 篇8

关键词:污水处理 建设 管理 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046-01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在中国的产生、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几乎还属于新生事物范畴,加上它独特的专业性、实践性、公益性、特许性和商业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形态,它在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进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有的属于制度环境方面的问题。对于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必须进行外部政策供给的创新、设计、改造和完善,以满足市场化建设与运营的需要;对于制度环境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建立配套的推进政策、规范的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1污水处理厂优化改革的必要性

1.1环保意识薄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我国环保意识不强而忽视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致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并阻碍了经济发展,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如1993年北京以两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其主要原因就是北京的水污染问题。然而,当时北京在全国城市中的污水处理率已比较高(21.4%),而全国城市的平均污水处理率还不到8%,如广州仅有1座处理量为15104m3/d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仅为9.5%。

1.2现行体制缺陷

①建设投资主体单一,无论是新增投资还是更新改造均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

②缺乏竞争、管理僵化、冗员严重、工作效率低,其根源在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限制了人们的改革思路和对竞争机制的真正认识。

③由于对财政资金缺乏监控,容易产生浪费现象,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费核拨大多都是参照往年的运行情况来确定,因此各污水厂为了保证次年的充足经费,必然产生一种“今年不多用,明年就吃亏”的心理,这是监控体制问题的症结所在。

1.3财务制度不完善

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都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因没有计提折旧、成本核算而不能全面有效地将资产、负债、权益等经济关系反映出来。城市污水处理厂尽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同样需要树立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观念,要在全面有效的监管制度下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设施建设

2.1投资来源

我国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与西方发达国家(处理率>45%)相比差距较大,所以要刻不容缓地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

①民间资本:民间资本的投入最直接的就是股票和债券发行的投入方式。在证券市场具有环保概念又是政府重点扶持的股票,往往是人们最热衷选择的对象。

②吸引外资: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引进外国资本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2%,但我国仅为7.2%。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资。

③银行融资: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一期)的总投资为13亿元,处理量为22104m3/d。该工程投资是市政府以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名义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本息归还由政府承担,这种形式既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又缓和了污水处理的需求矛盾。

④建设规模:目前在我国的684座城市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集中在80多个城市,近600多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两个方面来考察,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处理量>20104m3/d)是比较符合经济原则的。例如,广州市区原计划在2010年前要建设10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将要达到60%以上,但后来经专家论证决定以建4~5座为宜,这样可节省建设费用和城市用地,但前提是要搞好河涌截污和排水管网延伸工程的衔接以便将污水集中处理。

2.2运行管理

①许多污水处理厂的产权不清,其主要原因是工程竣工后虽已交付使用多年,但仍没有工程验收,致使资产未能在帐面上形成。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污水处理厂转制工作的进行又令转制后的企业无法准确地核算成本或获取有效的财务信息。

②建立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以使污水处理厂摆脱行政垄断,其主要的目的是:能够自觉地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费用。

第一,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招标承包将以跨地区、跨行业的形式出现。招标承包就是在健康的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来实现运营成本的控制并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污水处理厂摆脱旧体制束缚、迈向现代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折点。

第二,明晰产权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转制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才能使产权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分离并真正实施投资组织制度和经营组织制度,这是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

第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财务管理必须以成本控制为中心。要控制运行成本就必须在财务管理上有突破性的改革,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以目标成本的概念来规范有关成本项目,在自我约束的竞争机制下节能降耗,减少冗员,提高生产效率是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

第四,政府管制必须以维护有效竞争为前提。城市污水处理厂引入竞争机制后,要保持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相对平衡就必须以维护其公平竞争为前提。

只有明晰产权关系、确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确保企业收支平衡的定价策略和财政补贴措施,并且利用行业拍卖机制来选择生产运营者,才能促使生产运营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3结语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作为有效化解中国城市水污染治理设施困境的重要路径,近10年的实践证明它符合我国政治、经济和城市社会发展的国情,这种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市政设施的市场化并不会损害公众利益,相反,由于市场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困境,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及公众生命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仕林.对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环境经济,2004.

[2] 常杪,林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建设现状分析[J].环境经济,2006.

[3] 钟响,薛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模式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4] 宾成,孙钰.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机制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

污水处理厂改造 篇9

污水处理厂改造

污水处理厂改造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多,相关部门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合理都会给工程改造带来影响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污水处理厂改造,直接关系到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的多少、处理效果的好坏、占地面积的大小、管理上的方便与否等关键问题。因此,在进行污水处理厂改造时,必须做好方案的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案。

一、污水处理厂改造

(一)基本条件

1处理规模:处理规模的确定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城市人口

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通常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及远景人口预测来确定的。当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年限较早,尚未修编或修编中,需对现状人口核实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同时,确定人口时,要特别注意旅游城市在旅游旺季出现人口峰值的特点及对城市水量变化系统的影响。

城市性质及经济水平

城市所在地域、自然条件、经济发达程度、人民生活习惯及住房条件不同,城市居民用水量标准不同,因而城市污水量亦不同。

城市排水体制

城市排水体制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一般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建开发区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宜采用分流制;一些大中型城市中已建成的旧城区由于历史原因,一般为合流制,可改造成截流式合流制。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直接影响污水量规模,当采用分流制时,改造污水量全部为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当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组合系统时,必须考虑截流式合流系统中排入的雨水量,该雨水量与改造截流倍数有关,应进行科学分析后合理确定。

工业废水量

由于城市结构各异,工业类型和工业比重不同,因而,工业废水量及水质量不相同。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工业废水经工厂内自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后,优先考虑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与城市生活污水合并处理。因此,工业废水量是污水处理厂确定处理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对其废水量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合理确定工业废水量。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污水管网完善程度 污水管网完善程度对污水处理厂改造规模确定十分重要。管网的作用主要是承担城市污水的收集和输送。

目前我国各城市管网建设程度不同,输送能力则不相同,如果将其定义为“污水收集率”,则各城市现状污水收集率和规划污水收集率均不相同。当改造流域范围内处理污水量确定后,必须乘以污水收集率才能得到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污水量,换句话说,当需要保证该处理厂具有一定处理能力时,必须有相应规模的配套污水管网同步建成。

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是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近、远期及远景处理规模的重要因素。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1997年版)对规划年限条文的说明,设城市一般为20年,建制镇一般为15~20年。规划年限分期,原则上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相一致。一般近期按3~5年,远期按8~10年考虑。

综上所述,将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有机的综合分析后,便可合理的确定处理规模。

2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城市性质及经济水平如处理规模部分中所述,由于城市所在地域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污水的水质亦不相同。例如沿海发达城市和南方城市用水量较大,污水浓度较低;北方城市特别是西部地区用水量较少,相对浓度较高;工业比重大的城市,由于工业废水排入下水道的浓度较高,致使城市污水浓度较高等。

工业废水水质

原则上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厂内处理后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才可纳入城市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但由于目前我国对点源污染的管理体制和手段尚未健全,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后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在确定污水处理厂改造进水水质时,必须充分考虑该因素的影响而留有余地。

其它污染源

除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源外,常常还有农牧业污染和城市垃圾卫生填理场内渗滤液的纳入等因素。因此在确定污水处理厂进厂水水质,应对上述水量及水质进行综合平衡计算。

排水体制

当排水体制采用全部或部分截流合流制时,应注意由于截流倍数、截流水量而造成的污水浓度的变化给进水水确定带的影响。

3处理厂出水水质

处理厂出水水质应根据排入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水体上下游用途及水体稀释和自净能力等,使出水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口水质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标准。当排入封闭或半封闭水体(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入海口)时,为防止富营养化发生,应注意控制出水中TN和TP的浓度。

我国北方地区一些河流常年没有补给水源,基本属排污河,排入该河流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水应执行的标准需与环保部门研究商定。

由于目前水资源严重不足,各城市都在积极推广污水回用,如果二级处理后出水作为回用水输送至用户时,应根据用户对水质要求及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等制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4污水、污泥资源化

选择技术工艺方案时应同时考虑污染和污泥综合利用。污水作为水资源已逐步被排水领域业内人士所接受,污水回用势在必行。新建污水处理厂时,应将污水净化和污水回用一并考虑,根据回用水用户对水量和水质的需求,按照国家和地方回用水水质标准,进行包括回用水处理工艺在内的全流程工艺改造。

同时,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污泥产量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已成沉重的包袱,因此污泥利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在达到稳定化无害化标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制肥,利用于农田或绿化,或可作建筑材料及能源作用。为此污泥利用也要进行用户需求和市场调查。

(二)污水处理厂改造规模与工艺选择

1选择主要原则首先应采用能够保证处理要求和处理效果的技术合理、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同时可结合处理厂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和工程性质,积极稳妥的采用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在国内首次选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必须经过中试或生产性实验,提供可靠的改造参数后方可采用。

工程造价低,省能耗,省运行费及占地少。

运行管理简单,控制环节少,易于操作。

因地制宜,结合处理厂所在地区特点,污水处理可分期、分级实施。

2不同规模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

将建设规模的划分定位于≥20万m3/d,10~20万m3/d和5~10万m3/d三个类别。

国内污水处理工艺大多采用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传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进型(2)氧化沟法及其改进型(3)SBR法及其改进型(4)AB法及其改进型

(5)其它类型,如UNITANK,水解酸化—好氧法等。

各种处理工艺技术都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大规模污水处理厂宜选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进型。其原因:

去除有机物或N、P效率高;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工艺流程中设有初沉池;

厌氧、缺氧、好氧功能分区明确;

处理规模超过一定量后,基建费可降低。

因此,传统活性污泥法及改进型出水水质稳定,处理全流能耗小,运行费用较低,并且规模越大,优势越明显。

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特别当规模≤10万m3/d时,宜选用氧化沟法及其改进型和SBR法及其改进型。其原因:去除有机物及N、P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不设初沉池或不设初沉池及二沉池,设施简单,省基建费,方便管理;基建费低,且规模越小,优势越明显;处理设备基本可实现国产化,设备费大幅降低。

由于中小城市水量、水质负荷变化大,经济水平有限,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特点,采用SBR和氧化沟及其改进型是适宜的。

在10~20万m3/d类别范围内除常用处理工艺外,笔者推荐两种目前还未广泛应用的处理工艺。其一为氧化沟型的微型曝气生物法,该工艺将氧化沟表曝型改为底曝型,即氧化沟内设置水下搅拌机和非满布的微孔曝气器,既保留了氧化沟沿水流方向间断曝气和循环流的特点,又克服了氧化沟因采用表面曝气机而占地面积大、充氧效率低、水流断面流速不均、池底易沉淀等不足,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使用。其二为水下曝气器型生物法(OKI),即将池底部的微孔曝气器改为水下曝气器,因该曝气器兼有曝气切割气泡和混合搅拌的多种功能,既避免了微孔曝气堵塞后充氧效率下降的缺点,又可适应实际运行中水质的变化而改变各池运行工况,形成厌、缺、好多种排列组合方式运行,操作灵活,适应性强。该工艺曝气气泡属于小气沟,与微气泡相比,氧的利用率低,但其设置水深可达十二米,提高了氧的分压,从而提高了氧的利用率。改造选用时,上述两种工艺可根据不同地区情况,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二、污水处理厂提升泵房、沉砂池、二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改造 1 提升泵房的改造与运行

提升泵房的电耗一般占污水处理厂总电耗的10%~20%,是污水厂节能的重点。提升泵房的节能首先要从改造入手,尤其是水泵的选型要科学;在实际运行中也要使水泵常在高效区运行,科学合理地创造最佳运行工况。

1.1 污水提升泵的选型应以平均时低水位确定水泵的扬程

在常规改造中,一般取极限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作为确定水泵扬程的选型依据。这就造成除在最低水位以外的绝大多数工况下,实际扬程低于改造扬程,导致水泵的运行工况在平时大部分时间里都偏离水泵运行的高效区以外,从而水泵运行效率较低,造成能量的浪费。更有甚者,如果按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确定水泵扬程所选水泵的所配电机的运行功率随水泵实际流量的增大而升高的曲线时,由于在平时的运行中水泵的实际扬程比改造扬程小,固其实际流量增大,由此引起电机的实际运行功率上升而超负荷运行,从而导致电机的经常跳闸停机,这种频繁的启停对于电机和水泵造成极大的损坏。如图1所示,实线表示选定的型号及参数,箭头表示实际运行情况。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所以必须采取科学的水泵选型方法,在改造和运行中总结出的经验如下:

(1)以平均时低水位作为确定水泵扬程的选择依据,再以极限最低水位对其校核,如此则能满足实际需求,且能保证水泵在其高效区范围内运行,节省能耗(一般污水处理厂的提升泵房后为沉砂池,其水位相对恒定,所以提升泵的扬程取决于提升泵房集水井的水位);

(2)选择功率曲线比较平缓的全扬程水泵,这样可以保证在实际扬程与改造扬程不符时电机仍能正常运行,避免频繁启停对电机和水泵的损害,并节省能耗(电机和水泵的启动电流远大于正常运行时的电流)。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选定的型号及参数,箭头表示实际运行情况。1.2 提升水泵应在高水位时启动以保证其在正常水位内高效运行

由于污水厂的进水流量变化较大,使水泵井的水位变化较大。如果在水泵井的水位达到水泵的改造运行水位时即启动,则由于污水从管道中来水的速度远小于水泵的抽水速度,这样水泵井的水位就会下降很快,当低于改造水位时,水泵就要停止运行以等待来水,到改造水位时再行启动。由此造成水泵和电机的频繁启停,对其造成严重损害,并增加了能耗。

通过在实际运行中总结的经验,提倡水泵要在水泵井处于高水位(可以达到最高水位)时方才启动,这样即使来水速度远小于抽水速度,由于在最高水位启动相当于储备了备用水量,这样就可以保证水泵在其正常水位内高效运行,节省能耗,并避免频繁的启停对水泵和电机的损害。同时由于在高水位下管道中为满流,提高了污水在管道中的流速,避免了管道淤积,减少了大量管道疏通的工作量。2 沉砂池的改造与运行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其相对密度约为2.65)、粒径大于0.2mm的无机颗粒如泥砂、煤渣等。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以设于初次沉淀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沉砂池的效率对于后续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大多污水厂在建成后没有严格校核其沉砂效率,以至于运行后发现沉砂池的沉砂效果不佳,对后续的水泵及二级生化处理造成不良影响。如采用CAST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其旋流沉砂池的后续构筑物为曝气池,如果沉砂池沉砂效果不理想,则砂粒会在曝气池内逐渐累积,对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正常生长、繁殖及其对污染物的降解产生一定的破坏,影响曝气池的处理效果;另外,会造成沉淀污泥中无机颗粒比重超标,影响污泥的进一步处理效果,如脱水对污泥脱水机的损害或影响污泥堆肥的效果和污泥的肥力。

所以,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在工艺调试的单机调试和设备联动调试阶段有必要对沉砂池的沉砂效果作严格的校核。以下根据实际经验对沉砂池沉砂效果的检测校核方法作一说明。

以采用CAST工艺的某污水处理厂的旋流沉砂池为例。旋流沉砂池是替代传统沉砂池及其刮砂设备的新型装置。旋流沉砂器通过水力旋流作用,并依靠机械搅拌辅助加强旋流而产生离心力,达到离心分离污水中固体颗粒的作用。其检测校核方法如下:

启动CAST池回流泵(利用清水试验后的曝气池中的清水回流入沉砂池)和搅拌机,使沉砂池处于工作状态。从沉砂池进水口处投入砂砾(细格栅后),并采取水样(沉砂池进口闸板后),测定进水中0.2mm的砂砾重量;在沉砂池出口处(巴氏槽处)采取水样,测定出水中0.2mm砂砾重量,以此计算沉砂池对粒径0.2mm以上的砂砾去除率。

计算方法为:P=(W1-W2)/W1×100%

其中:P——沉砂池对0.2mm以上的砂砾去除率; W1——进水水样中0.2mm的砂砾重量; W2——出水水样中0.2mm的砂砾重量。

当砂粒直径Φ≥0.30mm时,除砂效率P≥95%; 当砂粒直径Φ≥0.20mm时,除砂效率P≥85%; 当砂粒直径Φ≥0.15mm时,除砂效率P≥60%。

一般情况下,沉砂池对于粒径0.2mm以上砂粒的去除率需要达到85%方能满足要求。3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优先选择A/O(+化学除磷)工艺

当前能够进行脱氮除磷的工艺很多,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A/O工艺(早期)、A2/O工艺(近期)。由于当前对氮和磷的指标必须兼顾,A/O工艺虽然在脱氮或除磷中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不能同时脱氮除磷,所以近年来能够同时进行生物脱氮除磷的A2/O工艺更是为大多改造者所采用,而A/O工艺应用越来越少。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按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机理,要达到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则必须创造相对独立的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并让各反应必须具备的因素(一定量的细菌,反应物如氨氮、硝酸盐、作为碳源或能源的有机物,O2等)在该环境下实现。常规A2/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及其各种改良型工艺(增设预缺氧池的两点进水A2/O工艺和两点进泥A2/O工艺,缺氧池前置的倒置A2/O工艺,以UCT工艺为代表的其它工艺)的流程是设立三个独立的反应区以分别实现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通过污泥回流和混合液的回流使各反应的细菌和对应的反应物在各环境下完成各自功能。

以下就A2/O工艺的缺陷及其各种改良型工艺的不足和A/O(+化学除磷)工艺的相对优势做一番有益的探讨:(1)常规A2/O工艺的缺陷 1)污泥龄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

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较长,则脱氮必须具有较长的污泥龄;除磷是利用聚磷菌将磷贮存在体内然后通过排出剩余污泥的方式排出系统的,所以除磷要求较短的污泥龄。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工艺中所能采取的一切措施皆只能在其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不能取得两者俱佳的效果。另外,硝化需要长泥龄以保证硝化菌的数量,而反硝化则需较短泥龄,以促进反硝化菌的更新并保持高活性。所以,在硝化和反硝化容量的配置间存在着泥龄的矛盾。2)混合液回流方面的矛盾。

好氧池位于流程的末端,氨氮基本上完全氧化,出水中氮的主要形式是硝酸盐氮。从理论上说,好氧池混合液回流比越大,则出水硝酸盐氮越少,去除总氮的效果越好。但是过大的回流比会使硝酸盐混合液中携带的溶解氧对缺氧环境的破坏愈趋明显,而在有分子氧条件下,脱氮菌优先利用游离氧而不是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从而反硝化受到阻碍。在运行中有时要保持好氧池末端低溶解氧浓度以保证脱氮除磷的效果,但是这引起另一个问题:即较低的溶解氧浓度使二沉池容易处于厌氧状态,沉淀的污泥会重新将磷释放到水体中,而且会发生内源反硝化,造成高磷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尤其是总磷。同时,高回流比使动力消耗增加,运行费用升高。3)污泥回流方面的矛盾。

污泥回流是为了保证各反应池中有一定数量的完成各自功能的细菌。理论上说,参与释磷吸磷的聚磷菌越多,参与反硝化和和硝化的细菌越多,则除磷脱氮效果越好。但是,除磷是通过排出高磷污泥来实现的。这样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就和污泥回流量发生了矛盾。并且,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酸盐氮会对厌氧释磷效率产生抑制,导致好氧吸磷动力不足,从而降低除磷效率。4)在碳源竞争方面的矛盾。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碳是微生物生长需要要最大的营养元素。在脱氮除磷系统中,碳源大致上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正常代谢等方面。从上述脱氮除磷机理可以看出,释磷和反硝化的反应速率都与进水碳源中的易降解部分,尤其是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城市污水中易降解碳源有机物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以脱氮来说,只有当进水中C/N比达到8时,其中的易降解碳源有机物部分才能保证高反硝化效率所需的碳源是充足的。所以,在A2/O工艺中(尤其是进水C/N比较低时)的释磷和反硝化之间,存在着因碳源不足而引发的竞争性矛盾。5)对水质、水量变化很敏感

(2)各种改良型A2/O工艺的不足之处

常规A2/O工艺中的缺陷在各种改良型A2/O工艺中仍然存在。除此之外,各种改良型A2/O工艺还存在如下问题:

1)两点进水改良型A2/O工艺在常规型的厌氧池前增设了预缺氧池,虽然可以消除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对后续厌氧池聚磷菌释磷的影响,同时也能保证厌氧池严格的厌氧环境以提高释磷效率。然而,其增设预缺氧池要求两套配水系统,基建投资加大,运行管理趋于复杂;且使整体流程更长,水力停留时间增大,处理效率和运行费用提高。

2)两点进泥改良型A2/O工艺也增设预缺氧池,并将大部分回流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将少部分污泥回流至预缺氧池。这种方式只能减轻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对厌氧释磷效率的影响,而且使参与厌氧释磷的污泥量减少,影响最终的除磷效率。

3)缺氧区前置的倒置A2/O工艺使回流混合液和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优先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保证很高的脱氮效率,同时也消除了硝态氮对厌氧释磷的影响,并使后续厌氧池能够形成严格厌氧环境。但是先进行反硝化将进水中易降解有机物消耗殆尽,使后续厌氧池中聚磷菌的厌氧释磷过程由于缺少碳源而释磷不充分甚至不释磷(只降解贮存的糖原获得能量),则后续的好氧吸磷动力严重不足,影响最终的除磷效率。

4)UCT工艺把常规A2/O工艺的缺氧区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将硝化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再将缺氧区前部的混合液回流至厌氧区;回流污泥先进入缺氧区前部。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划出一个小的缺氧区专门消耗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故避免了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的冲击,改善了聚磷菌的释磷环境。但是,进入缺氧区前部的回流污泥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厌氧池经历了释磷过程,其实际除磷效果因此显著降低。(3)A/O(+化学除磷)工艺的相对优势

1)A/O(+化学除磷)工艺不必在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同时兼顾脱氮和除磷二者都具有很高的去除率,只用考虑脱氮取得高去除率同时有一定的除磷效果(一般可以达到50%)即可,再通过设置化学除磷系统保证磷的去除率。所以在A2/O工艺及其各种改良型工艺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脱氮和除磷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的污泥龄方面的矛盾基本不存在,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中的硝态氮对聚磷菌释磷的影响可以通过化学除磷来解决,混合液回流中携带的溶解氧对缺氧环境的破坏可以通过降低好氧池末端的溶解氧达到降到最低,脱氮和除磷对碳源的竞争导致的碳源不足问题基本不存在。所以,A/O(+化学除磷)工艺在保证脱氮除磷效果的前提下,具有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管理方便、投资和运转费用较低的优点。

2)西方国家在生物脱氮除磷方面的理论研究比国内深入,运行经验比国内丰富。当氮、磷要求严格时,鉴于传统脱氮除磷理论下二者的矛盾,普遍采用生物脱氮+化学除磷的工艺。所以我们国内的污水处理厂在工艺的选择上不能不深入分析,能用工艺流程精简、能耗较低、运行管理比较方便的A/O(+化学除磷)工艺,就不用A2/O工艺及其各种改良型工艺。

3)当前在脱氮和除磷研究发面发现了很多新现象,由此产生了很多新理论如:短程反硝化(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理论、厌氧氨氧化理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直接反应转化为氮气)、好氧反硝化(在好氧条件下,由异养型硝化菌和好氧反硝化菌同时完成硝化和反硝化)理论、DPB菌(反硝化除磷菌)在缺氧条件下的同时反硝化除磷理论。在这些新理论基础上开发出的新工艺表现出的共同点在于工艺流程精简,能耗较小,运行管理方便。所以采用A/O(+化学除磷)工艺在流程上更接近于新工艺,只需变换运行参数和适当变化即可,有利于新工艺应用后的改造或者扩建。

选择污水厂的处理工艺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目前的各种处理工艺,都各有优缺点,只有最适合某个工程的工艺,并不存在最先进的工艺。改造者应该优先选择运行管理简单、运转费用低的工艺。

根据改造经验和对当前众多使用A2/O工艺及其各种改良型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的总结和研究,我们认为:A2/O工艺及其各种改良型工艺在理论上虽然可以达到很好的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但是其流程长,运行管理复杂,能耗大,运转费用高,且在实际运行中很难实现最佳运行条件,往往是脱氮与除磷的效果不能两全。而相比来说,A/O(+化学除磷)工艺流程精简、占地少,投资和运转费用较低,运行管理比较方便,并且便于在新理论基础上开发的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后的改造。所以我们推荐使用A/O(+化学除磷)工艺。二沉池的改造与运行

二次沉淀池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泥水分离以及污泥的贮存和浓缩,它处于整个生化处理系统的末端,其改造和运行的效果对出水水质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对总磷的排放标准愈趋严格的情况下,其改造和运行的效果对总磷指标影响很大。因为除磷是通过排出高磷剩余污泥实现的,若二沉池改造运行不善,则出水SS升高,而SS实际上是高磷污泥,严重影响出水总磷指标。所以,更应该深入研究实际情况,使二沉池的改造更科学。

活性污泥的特点是质轻,易被出水带走,并容易产生二次流和异重流。而进出水方式以及进水的布水均匀性和出水堰口负荷是影响二沉池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我们的在改造和运行中的经验,我们推荐使用周边进水和周边出水的方式,进水要做到均匀布水,出水堰口负荷应尽可能小,当实际出水流量达不到改造出水流量时可以考虑多加几周出水堰的方式解决。阐述如下: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1)进水出方式

图3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A)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B)的沉淀池示意图。可以看出,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方式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方式相比,出水的流程更长,有更长的时间完成泥水分离的过程,且二次流、异重流的影响相对较小,沉淀效果更好。

(2)进水的布水均匀性

进水的均匀性非常重要,对于沉淀池水流流态和运行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在改造进水槽时要尽量严格,计算精确,另外辅助以试验,以保证布水的均匀性。但由于进水流量的不稳定,则必要时,运行中可以在进水槽内设置潜水搅拌器进行推流以保证配水的均匀。(3)出水堰口负荷

出水堰口负荷是影响二沉池运行效果的重要改造参数,其大小对堰口附近水的流态有直接影响,进而对下层水体造成扰动,影响泥水分离效果,出水水质变差。在保证水的流态和处理量的前提下,推荐出水堰口负荷应取尽可能小值,当实际出水流量达不到改造值时,可以考虑多加一道或多道出水堰。5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水处理 就到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城市污水的污泥问题是一直困扰着污水处理厂的棘手问题。污泥的处理处置涉及到的问题很多,错综复杂。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根据以往的认识和经验谈谈几点看法。(1)对于污泥的最终处置途径坚决主张施用于农田。

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避免板结,而其中丰富的N、P、K等营养元素和Ca、Mg、Zn、Cu、Fe等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施用于农田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将污泥从污染物转化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是一种科学而且成本低的处置方式,符合经济循环发展的思想。(2)呼吁并主张从上游污染源头上严格控制排入污水处理厂的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标准。

为了保证污泥的无害化和施用于农田的最终处置途径,提议污水处理厂应加强自己的水质化验能力:首先搞清楚各上游污染源排放污水的水质并限定其排放标准,然后严格、日常性地监测进水水质,一旦发现某项指标不正常,则可以找到其源头,配合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对该污染源单位进行处罚。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污泥的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3)污泥的稳定化处理首选厌氧消化。

一般来说,污泥量小时用好氧消化,污泥量大时则用厌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可以使有机物消化分解,污泥不再腐败;同时,通过中温消化,大部分病原菌、蛔虫卵被杀灭并作为有机物被降解。经此处理后污泥达到稳定化、无害化的目的,伴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污泥厌氧消化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欧美、日本、独联体等国家,用厌氧消化处理污泥占污泥总量的一半以上。对于污泥消化工艺的运行谈几点经验:

1)污泥的投配采用溢流式。浓缩后的生污泥直接通过输送管道进入消化池,由于消化池的容积一定,则消化后的熟污泥随即溢流出消化池,进入的生污泥量和溢流出的熟污泥量是相同的。溢流式投配方式避免了阀门式投配系统的繁琐和操作不便的缺点,易于控制。

2)污泥加热采取先将生污泥投入消化池,然后再从池中抽出混合污泥循环加热的方式。由于生污泥温度较低,如果直接对其加热,由于需在热交换管道中停留较长时间容易使其在管道中板结,而对混合污泥加热则比较方便。

上一篇:公司业务发展规划草案下一篇: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