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教案设计

2024-10-25

初中数学学教案设计(精选8篇)

初中数学学教案设计 篇1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情分析与教案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乘、除法的竖式,笔算表内乘除法,特别是除法竖式的掌握。因为除法的竖式和其他3种运算的竖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笔算除法时综合运用了乘法、减法、除法3种运算。

在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四单元学习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和用l—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学习了这两部分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肘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是;—个良好的基础,但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汜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推导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七巧板)

师:看一看,这是什么?(七巧板)

师:数一数,一副七巧板有几块?(7块)

师:(出示1只小船)数一数,拼1只小船需要几块呢?(7块)出示表格。

师:拼2只小船呢?3只呢?你是怎么很快知道的?(学生说,教师点结果)你能把练习纸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2.指名汇报,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成。

3.交流算法。

师:咱们把得到的这些数读一读。(7、14、2l、28、35、42、49)

4.师:14是几个7相加?28是几个7相加?35里面有几个7? 42里面有几个7? 49里面有几个7?

看着表格说一说,1个7是多少?2个7相加呢? ……7个7相加是多少?(独立说,同桌相互说、指名说,齐说)

5.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数都跟哪个数有关系呢?

生:和“7”有关。(师随学生回答板书“7”)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师完成板书:7的乘法口诀。)(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师:1个7是多少?(7)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1×7)

师:2个7相加是多少?(14)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2×7)

师:3个7相加呢?(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剩下的乘法算式会写吗?师生齐写。

2.师:看着乘法算式,你能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吗?

请你把编的口诀写在书P62上。

3.师:你编了几句口诀?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编的口诀?指名说口诀。(教师贴口诀)

师:大家真了不起!数一数,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句)

师:让我们自己先自豪地读一读。

(同桌互读,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本环节设计先引导学生列出l×7、2×7、3×7……的乘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结果算出积,然后让学生自主编出7的乘法口诀。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考虑的。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了编制口诀的过程,再经过本课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制口诀,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师:读完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口诀的前半部分,第二个宇都是(7)。师:那第一个宇呢?后半部分是什么? 生:……

师:4个7比3个7多()?5个7比6个7少()?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 生:4个7比3个7多1个7,就是多7。2.记口诀。

师:7句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你现在能不能把这7句口诀记住?自己先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生先自由读、记)师: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哪句口诀特别好记?怎么记的?能告诉我们吗? 生:……

师:这儿有一段话,能帮助我们记忆口诀。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这句话中,能帮你记住哪几句口诀? 生: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师: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然后换一换。同桌两人会不会这样说。说说看。如果我忘了四七多少了,应该怎么想? 生:三七二十一,再加一个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师:如果是五个七的话,怎么想到四个七是多少呢? 生:用五个七减去一个七就行了。

师:有没有觉得哪些口诀不太好记?有没有好办法记住? 生:六七四十二有点难记。

生:想到七七四十九,减七就行了。师:这么多的好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记忆。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对口令吧!(师生对口令)检查一下,你的口诀都写对、记牢了吗? 3.比比谁算得快。

师:这些算式都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吗?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横着看呢? 4.想一想,下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提问:看到算式,你立即想到哪句口诀? 师:7×4和4×7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 5.看口诀写算式。

师:根据一句口诀,你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根据“一七得七”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 师: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只能写一道算式呢? 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点值得注意: 1.多种形式熟记口诀,体现学习的趣味性。

单纯的背诵、记忆口诀是枯燥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多种练习帮助学生熟记口诀。如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2题,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弄清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学会通过已经记熟的口诀推想出相邻口诀。

2.抓住开放式练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有许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题,如第74页第6题,第80页第3题。这样的练习设计是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填写乘、除法算式的开放练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促进对口诀的熟记,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和严密性。

初中数学学教案设计 篇2

那么, 如何才能让初三数学的复习高效率化呢? 我认为, 可从教材出发, 回归课本, 结合考点充分挖掘教材, 让教材的知识点与考点联系起来,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复习无忧.

一、捞稳基础, 再攀高峰

据统计, 中考数学的基础分占80%, 提高分占20%, 比例显示, 基础题是中考成功的关键, 掌握基础知识, 做好基础题, 在基础题稳固的基础上寻求提高的路径, 绝对是事半功倍, 这也是历年来中考成功的经验之谈. 人们常说:“基础题零失分, 爬坡题夺高分.”这道理也与爬台阶一样, 只有过了底层才能到达更高一层. 但是有些人就是好高骛远, 希望在短时期内找到捷径能够有巨大的质的飞跃. 殊不知, 爬坡题虽然高分但很费时, 弄不好所有努力还会打水漂. 不会走就想飞的人最后摔得很惨. 总之一句话, 吃透教材, 回归课本, 务实基础, 再攀高峰, 方能笑到最后.

我认为, 务实基础, 重在讲究方法. 第一, 提高自学和归纳能力. 初三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具备自学的能力和条件, 在没有教师的环境下能够自主学习. 自学归纳首先从单元开始, 将本单元内学过的基本概念、定理、规律归纳整理, 使之系统化, 并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若能变成一个知识网络, 那将会一目了然. 然后勾画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 其次以册为单位, 将一册中的单元互相联系起来, 同样勾画出重点单元、重要考点的布置区, 有针对性地复习. 每册书都弄一个知识网络, 用红线将重点突出, 以便复习使用. 如此类推, 每册书都有一个完整大体的知识网络, 重点复习的单元知识点一目了然, 寻找相关知识点也不费时. 第二, 与老师交流方能查漏补缺. 老师是中考这艘船上的总舵手, 掌握着船运行的总方向, 有问题找老师能“见贤而思齐”, 查漏补缺, 将知识点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地进行对照和联结.这样一来, 一直孤立、松散的、忽视的知识点能够重新得到重视, 并与知识网络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更庞大、系统、完整的网, 并可以在量的积累下达到质的飞跃. 第三, 既然要回归课本, 除了掌握知识点外, 更重要的是吃透课本的例题. 教材中的例题是数学教育专家们和前线教师们智慧的结晶, 非常具有权威性, 它是我们复习过程中的一块重要垫脚石, 只有踩稳它, 才能继续走得更远. 因此, 对待例题要细细斟酌, 加以研究, 总结解题方法, 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知识点与问题的考察联系在一起, 总结出一定的解题规律“此类问题此样解”. 吃透例题就能稳扎基础, 即使泰山崩于前也能安然若素,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最后, 多练善总结. 实践出真知, 在掌握足够的知识点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检验知识点的巩固程度. 精选一本内容好、习题精的复习书, 在解题的过程中提高解题的速度, 锻炼解题的思维和技巧, 并在解题中将所学的知识点深深扎根于脑海中. 当然, 不是做越多题越好, 不是历经百战就能越战越勇, 题海战术虽然能锻炼做题的速度, 但是费时, 很有可能做一些重复无用功. 所以说, 多做题不如精做题, 一题多练几遍多想几遍, 尝试不同的方式解题, 善于思考, 亦能找到做题的乐趣和尝到其中的味道. 从一题中悟出解题规律, 从一题中提高解题能力, 从一题中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一题的精练中进步, 运用好以少胜多的做题战术, 助你数学更无忧.

二、贵在坚持

初中数学学案中题目的设计 篇3

在学案中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出悬念,让学生不仅需思而且欲思。设置题目时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其成功的愉悦感,学生求知的热情也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

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向,在教学中,学案题目的设置应有意识地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及解题技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生活而又运用于现实生活。特别是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和中考更加体现和强化了这种意识。

例如:(2011年江西中考题)图甲是一个水桶模型示意图,水桶提手结构的平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当点O到BC(或DE)的距离大于或等于⊙O的半径时(⊙O是桶口所在圆,半径为OA),提手才能从图甲的位置转到图乙的位置,这样的提手才合格。现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水桶提手(如图丙A-B-C-D-E-F,C-D是弧 ,其余是线段),O是AF的中点,桶口直径AF =34cm,AB=FE=5cm,∠ABC =∠FED =149°.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水桶提手是否合格。

(参考数据: ≈17.72,tan73.6°≈3.40,sin75.4°≈0.97.)

这个题目就比较典型,源于实践,却又高于实践,精心寻找和设计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和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谈典激趣

数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趣闻及经典试题、定理、推论等,其间蕴含着许多巧思妙想及丰富的数学思想。在学案的题目设计中可适当选择一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体会,去寻找数学大师们的思维痕迹。如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这既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四、自主探索

在学案中题目的设计,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自我发现数学变化无穷的外在形式而又存在着内在形式的统一美,让学生在对知识不断的推敲和琢磨之中,“悟”出其深刻含义,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才能。

例如:在“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部分的设计:

1.自学课本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发现二次函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解一元二次方程。

2.填空:

(1)抛物线y=x2-3x+2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根是 。

(2)抛物线y=-x2-6x-9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一元二次方程-x2-6x-9=0的根是 。

(3)抛物线y=x2+x+2与 x轴有交点吗?

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根是 。

归纳: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根有如下关系: 。

学生能在这种设计中自主探索发现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情况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五、宏观把握

对于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来讲,学案中题目的设计应体现下面几个阶段:

1.基本原理阶段。要求学生能用基本原理解一些最简单的练习题。

2.基本方法阶段。要求学生能解以课本上例题为主要类型的习题,并由此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及一般逻辑思维。

3.解法分析阶段。要求学生会运用基本原理分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典型常见例题和习题。

4.系统总结阶段。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掌握单元教材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5.综合提高阶段。以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为主。

在数学学案中题目的设计,我们必须群策群力、仔细研究每一个知识点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仅要抓住教材的难点和关键,还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数学规律;从题目中揭示出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

(作者单位:江西石城县赣源中学)endprint

一、巧设悬念

在学案中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出悬念,让学生不仅需思而且欲思。设置题目时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其成功的愉悦感,学生求知的热情也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

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向,在教学中,学案题目的设置应有意识地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及解题技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生活而又运用于现实生活。特别是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和中考更加体现和强化了这种意识。

例如:(2011年江西中考题)图甲是一个水桶模型示意图,水桶提手结构的平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当点O到BC(或DE)的距离大于或等于⊙O的半径时(⊙O是桶口所在圆,半径为OA),提手才能从图甲的位置转到图乙的位置,这样的提手才合格。现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水桶提手(如图丙A-B-C-D-E-F,C-D是弧 ,其余是线段),O是AF的中点,桶口直径AF =34cm,AB=FE=5cm,∠ABC =∠FED =149°.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水桶提手是否合格。

(参考数据: ≈17.72,tan73.6°≈3.40,sin75.4°≈0.97.)

这个题目就比较典型,源于实践,却又高于实践,精心寻找和设计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和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谈典激趣

数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趣闻及经典试题、定理、推论等,其间蕴含着许多巧思妙想及丰富的数学思想。在学案的题目设计中可适当选择一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体会,去寻找数学大师们的思维痕迹。如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这既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四、自主探索

在学案中题目的设计,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自我发现数学变化无穷的外在形式而又存在着内在形式的统一美,让学生在对知识不断的推敲和琢磨之中,“悟”出其深刻含义,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才能。

例如:在“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部分的设计:

1.自学课本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发现二次函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解一元二次方程。

2.填空:

(1)抛物线y=x2-3x+2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根是 。

(2)抛物线y=-x2-6x-9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一元二次方程-x2-6x-9=0的根是 。

(3)抛物线y=x2+x+2与 x轴有交点吗?

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根是 。

归纳: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根有如下关系: 。

学生能在这种设计中自主探索发现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情况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五、宏观把握

对于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来讲,学案中题目的设计应体现下面几个阶段:

1.基本原理阶段。要求学生能用基本原理解一些最简单的练习题。

2.基本方法阶段。要求学生能解以课本上例题为主要类型的习题,并由此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及一般逻辑思维。

3.解法分析阶段。要求学生会运用基本原理分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典型常见例题和习题。

4.系统总结阶段。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掌握单元教材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5.综合提高阶段。以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为主。

在数学学案中题目的设计,我们必须群策群力、仔细研究每一个知识点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仅要抓住教材的难点和关键,还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数学规律;从题目中揭示出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

(作者单位:江西石城县赣源中学)endprint

一、巧设悬念

在学案中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出悬念,让学生不仅需思而且欲思。设置题目时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其成功的愉悦感,学生求知的热情也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

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向,在教学中,学案题目的设置应有意识地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及解题技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生活而又运用于现实生活。特别是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和中考更加体现和强化了这种意识。

例如:(2011年江西中考题)图甲是一个水桶模型示意图,水桶提手结构的平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当点O到BC(或DE)的距离大于或等于⊙O的半径时(⊙O是桶口所在圆,半径为OA),提手才能从图甲的位置转到图乙的位置,这样的提手才合格。现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水桶提手(如图丙A-B-C-D-E-F,C-D是弧 ,其余是线段),O是AF的中点,桶口直径AF =34cm,AB=FE=5cm,∠ABC =∠FED =149°.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水桶提手是否合格。

(参考数据: ≈17.72,tan73.6°≈3.40,sin75.4°≈0.97.)

这个题目就比较典型,源于实践,却又高于实践,精心寻找和设计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和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谈典激趣

数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趣闻及经典试题、定理、推论等,其间蕴含着许多巧思妙想及丰富的数学思想。在学案的题目设计中可适当选择一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体会,去寻找数学大师们的思维痕迹。如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这既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四、自主探索

在学案中题目的设计,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自我发现数学变化无穷的外在形式而又存在着内在形式的统一美,让学生在对知识不断的推敲和琢磨之中,“悟”出其深刻含义,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才能。

例如:在“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部分的设计:

1.自学课本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发现二次函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解一元二次方程。

2.填空:

(1)抛物线y=x2-3x+2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根是 。

(2)抛物线y=-x2-6x-9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一元二次方程-x2-6x-9=0的根是 。

(3)抛物线y=x2+x+2与 x轴有交点吗?

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根是 。

归纳: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根有如下关系: 。

学生能在这种设计中自主探索发现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情况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五、宏观把握

对于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来讲,学案中题目的设计应体现下面几个阶段:

1.基本原理阶段。要求学生能用基本原理解一些最简单的练习题。

2.基本方法阶段。要求学生能解以课本上例题为主要类型的习题,并由此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及一般逻辑思维。

3.解法分析阶段。要求学生会运用基本原理分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典型常见例题和习题。

4.系统总结阶段。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掌握单元教材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5.综合提高阶段。以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为主。

在数学学案中题目的设计,我们必须群策群力、仔细研究每一个知识点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仅要抓住教材的难点和关键,还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数学规律;从题目中揭示出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

初中数学学不好是什么原因 篇4

运算能力差

运算能力差和学生的习惯有关。有的小孩只要是计算题,就立刻拿出来计算器,啪嗒啪嗒把题算出来了,有时候计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愿意去开动脑筋运算,长此以往,导致计算能力低下。

对症下药

夯实各种运算法则的基础规律规则。

运算能力差,对于运算法则这个根基没有掌握好是关键。家长可以尝试平时在家偶尔问两句某个运算法则,考察一下孩子的掌握情况。

基础知识薄弱

这是成绩在高分以下学生的通病。我之前也遇见过这样的同学,很少学基础知识,觉得学这些没用,结果他的成绩一直提不高。

到了初二,还有学生不会解不等书,还有学生不知道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他认为x+1=x-1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解。此类问题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对症下药

督促孩子夯实基础,确保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对于容易犯的错误,督促孩子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不盲目让孩子做大量的题目。因为盲目大量做题,有时候错误或者误解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

应用能力差

表现

到了方程和不等式,数学就开始和生活结合起来了,架桥修路盖公厕,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有。有的同学不是很懂生活,因此应用起来可就要了命了。

对症下药

初中数学学教案设计 篇5

丰县师寨初级中学邹丽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且又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家庭文化、经

济收入、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造成生源质量不高、成绩参差不齐的局面,再加优秀生源的多渠道流失,更使数学教学难上加难。尽管教师下了很大功夫,常规教学模式下,学生数学成绩依然提高不大,效果不佳。借鉴国内其它地区同行的经验,引入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这也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提出后,各校争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这次的教学改革主要以学生自

主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新课标指出由原来的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应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只有在有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去培养一定的数学思想,有了数学思想,学生才能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光靠每节课45分钟师生的课堂教学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出“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探索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教学

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依然是遵循新课程标准,注重启发式与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是课程改革的深层延伸和实践,即承认学生的个体差

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差异,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主动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最优化。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

本人一直从事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工作积极性较高,有创新精神,工作中有成绩也有教训,深感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之难,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是难上加难。本人拟定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索,试图走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子,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从而自觉的学好数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进步。课题的研究旨在给生源基础薄弱地区的同仁们走出一条可行的新路来,以期共同把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课前如何抓好学生的预习工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案设置预习导

学部分,让学生自己打开教材,自主预习,也可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获取教材上的一些知识,这些内容可设置一些较基础型的,综合型的、开

放型的以及一些有选择型的搭配,让学生在各个层次上有所学习,有所提

高。

2、课内如何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

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3、课后作业部分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题目,低、中是对成绩相比较差

一点的学生,高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学生可选择不同档次的拔高题型,让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巩固好基础,提升能力。

4、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内学到数学知识,并

能让他们的身心愉悦,快乐地进行数学学习。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各数学任课教师调查本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环节掌握存在的问题,并在上课过程中希望教师如何教,作一个问卷调查,把有共性的调查及个案进行整理分析,制定一套符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导学案,设计不同层次与等级的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在数学教学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进,寻求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套路。

3、讨论、比较法

课题组成员聚集一起,讨论,比较,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家分析讨论,总结这一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生学习兴趣等,看哪一组有比较好的方案,或将大家的优点聚集一起,总之,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寻求到最好的方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4、文献、研讨法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查阅相关资料,也多方进行一些研讨活动,经常听听同仁的课,吸取同仁的一些好的经验,也让别人多来听听自己的课,让他们来发现自己上课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五、完成课题需要阅读书目及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1、2013年7月—2013年9月

《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主编孔凡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2013年10月—2014年12月

《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主编 王继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3、2014年1月—2014年3月

《新课程教学法》 马复 章飞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4、2014年3月—2014年5月

《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之反思教学》主编靳玉乐四川教育出版社

六、课题结题及论文的撰写

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2013年7—10月 撰写并上传至少2篇读书笔记

2.2013年11月—12月撰写并上传2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2014年1—4月撰写并上传至少2篇读书笔记和1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4.2014年5月:研究成果(论文、课题总结)

课题研究具体时间安排。(课题研究时间: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

1、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6-7月

①查阅收集材料,撰写课题方案。

②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课题的内容和方法。

2、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

①在本校开展“数学教学”的有关问卷调查,分析好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研究方案。

②在自己所带班级做问题分析,写好教学案例及分析。

③查阅有关课题研究的有关信息,做好整改,完善研究过程。

④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好《农村初中数学“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

践》读书笔记。

⑤定期参加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做好阶段性小结写好阶段报告。.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①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的实验成果。

数学学情分析 篇6

六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优秀率接近80%;及格率为98%。

二、试题分析

本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包含六种题型,填空、决定、计算、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说这些大题囊括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纵观整张试卷,分析其具有以下特点:

1.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稍难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4:3:3,整体来说比平时试题要稍难一些。解决实际问题20分.

2.资料和形式:这次期中考试的资料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例、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这张试卷与以往相比,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没有变化。

3.试卷特点:题型结构合理,难度适中.

4.考查知识及潜力:这张试卷考查的知识涵盖本册教材的重点分数知识,侧重分数乘、除法数学问题的解决。计算题考查一些分数的乘除的计算,填空也是分数、比的概念.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不强。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潜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严重.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

己求出来的是什么。我想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学生高分高能。

2.计算潜力有待提高。没有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此刻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潜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必须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3.对概念的理解不深。部分同学在回答填空题和决定题时对概念理解不深,有的出现了很不就应的错误,主要体此刻3、9题上,认真答题等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还有问题。

4.看全部试题其中第五大题操作题掌握的最好。

四、学生答题分析:

1、填空部分:

出现问题最多的第4、9小题,第4题错误主要是不认真审题,有个别同学对于数量关系分不清,造成错误。第9题是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题意。

2、选取题失分最多的是第1小题,这类题目练习较少,但也说明学生分析潜力较差。

3、计算部分:口算部分训练不够。部分学生口算潜力有待加强;没有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解方程中第一小题学生掌握不好。

4、决定扣分主要是第4、5小题,原因是是对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第5小题说明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潜力太差。

5.看全部试题其中第五大题操作题掌握的最好。

6、解决问题部分:

这部分题有好多同学不能认真审题。比如第1小题不少同学都没看到还剩多少台。应用题失分的另一原因是4小题稍有必须的难度,当然也反映出学生对的分析潜力较差。

五、反思及改善措施:

1、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透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构成过程中,获取知识、构成潜力。进而到达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六、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多来自附近各个村,有小部分是外学区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说,六年级的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用心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

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七、学习状况分析:

1、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班内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因此,整个年级段很难构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由于本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不懂教学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识,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却又缺乏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

3、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潜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文章的理解不深,阅读潜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八、对策及办法:

1、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学生思维潜力。

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和转化差生,即抓好典型,防止两极分化。

3、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4、改善学习行为,改善学习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学教案设计 篇7

一、初中数学学案编制的原则

初中数学学案的编制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要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水平,所以在编写学案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学案在编写时,要分课时编写,在每节课在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并且要把这些内容分成若干个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一般来说,每个大的学习内容要分成1-2个课时完成。

2.目标化原则。目标是预测学生在学习时的结果如何。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学案的编写要教学内容的目标出发,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目标来指导学生如何探究、如何学习,如何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质量进行评价。如果教学的目标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3.引导性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而不能盲目地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所以学案的编写要有引导性,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学习,如何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受发现新问题的惊喜,验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

4.梯度性原则。在编写学案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等多个因素,在问题的设计上、内容的讲解上、练习的编写等方面都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能梯度性。让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逐级摘到学习的成果,尝到学习的“甜头”。如果让学生“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二、初中数学学案的编制

1.学案内容的设置。学案内容在编写时一定要围绕着教材内容的重点及难点,并且要和学习的目标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自由地探究,才能顺利开展学习。另外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现有情况,把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分析之后,再“因材施教”,编写学案内容。

2.学习目标的编写。在学习目标的编写方面,也要和三维目标相关联,要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来撰写。当学案编写完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此学案可以明确所应学习的知识体系,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自己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要用到哪些方式方法等。

3.情景问题的编写。情景问题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总结出规律、结论和方法而设置的问题,所以在情景问题的编写时,不能脱离学习的目标,而应紧抓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来编写,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否则就很难达到学案编写的有效性。

4.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达标检测题一般是在课堂上完成,检测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掌握程度如何。所以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要和学习的目标、难点以及重点相关,要注重双基训练,难度不能过于偏难,也不能偏易,务必要循序渐进。并且数量不能太多,最好是学生能在课堂时完成,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其有效性。

三、初中数学学案的有效使用

学生根据学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学案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以助初中数学学案的有效使用。

1.课前预习。在教授新课之前,老师可以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内容提前预习。了解本学案的“学习目标”,去学习教学内容,从而发现“学习问题”,思考“情景问题”,从而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老师在授课之前把学案收回来,经过检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哪些问题进行指导。

2.课堂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学案内容进行讨论,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讨论时非常主动,教师只要适加引导,学生就能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再用达标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测,以达到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3.课后练习。授课结束后,老师应要求学生把未做完的达标检测题完成,或者另外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对课堂上所探究出来的结果进行巩固训练。同时老师也要及时地对学习的练习进行批改,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对错题进行分析整理,在下一节课堂上统一讲评。唯有如此,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解题技巧,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浅谈初中数学学案的编制 篇8

学案导学式教学就是教师提前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各小组讨论、交流的成果。再经生生之间的讨论、补充、老师适时点评,精讲点拨以及当堂测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下面我就学案的编制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学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教学设计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的制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当堂测试。

一、学习目标:是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而制订,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学习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和检测指明了方向。

二、自主预习:这部分的编制要求教师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过程和方法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阅读课本对本节课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可设置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将课本知识设计成问题形式。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编制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要思考什么以及从哪个方面思考。

四、当堂检测: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检测,设置练习题不要太多,一般填空题、选择题2~3个,解答题1~3个为宜。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把重点放在学习的难点上,做到有的放矢。

上一篇:美丽山东作文下一篇:基督山伯爵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