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精选11篇)
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 篇1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请看大屏幕)
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小熊淘淘的生日,它请了许多朋友一起来庆祝,看看都谁来了?(出示课件)淘淘给朋友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作为主人他要将食物分给大家。下面让我们一起动手帮助淘淘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桃子
我们先帮小猴分桃子,将4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都可以怎样分呢?好,谁给大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呢。他这样分行不行?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可以吗?还有吗?行吗?
师:同学们,在这三种分法中哪种分法会让这两只小猴都高兴?为什么?
师:老师听明白了,之所以这种方法比较公平,是因为2只小猴得到的数量一样多。(板书:一样多)
师:你理解什么是一样多了吗。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桃子,怎样分才能一样多呢?8个呢?谁能举个例子再来说一说什么是一样多?
2.活动二:分萝卜
师:分完桃子,我们再来帮帮小兔。小兔爱吃什么呀?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提个数学问题?谁能大声的读读这个问题?谁来说说分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公平)。
师:请你拿出3个圆片代替3只小兔,那我们要数出多少根小棒代替萝卜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分一分,分之前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用学具摆出你分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每次给小兔几根萝卜,分了几次分完的,听懂了吗,开始吧!
好了,大部分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的伙伴听,开始!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方法与我们大家分享?哪个小组来补充?最后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
生1:第一次拿出3个萝卜,给每只小兔分一根,第二次拿出几根,给每只小兔分几根萝卜……
总结:刚才我们给小兔分了萝卜,虽然我们分得过程不同,但是最后每只小兔得到的数量是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他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活动三:分骨头
师:帮小兔解决完问题,我们在帮小狗分分骨头,快数一数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谁来帮老师读读问题?将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请问: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生:指每只小狗分到的萝卜一样多。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平均)同学们现在观察问题越来越认真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学具,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有好办法,告诉大家。
活动四:画图
师:好了下面请同学们画一画你分骨头的过程。开始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画的过程。结果是什么?汇报:这种画法你能看懂吗?真棒,都能读懂别人的想法了。
淘淘也有一幅图,他的画法比较复杂。你能看懂吗?你给大家讲一讲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分的?出示静态和动态图(课件)。
总结: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给小动物分食物,虽然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是分完后他们得到的食物数量都怎么样?(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
三、课堂练习
淘淘特别感谢你们热心的帮助,他给你们准备三个小奖章,想要吗?想要得到小奖章需要闯过三关,有信心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今晚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分,好吗?
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 篇2
一、以学案促自学
学案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自主学习, 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指导等, 这一部分能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同一备课组共同研究, 精心编写好课时学案之后, 教师应于每节新课学习的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并对照目标进行针对性的预习, 完成预习作业。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 教师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凭经验进行估计。学案教学模式下, 学生先预习,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在检查时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而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如在学案的自主学习模块, 我先给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会读写比, 知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会求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知道比的后项不能为0, 会用分数来表示比;运用比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接着又给出了预习指导, 让学生根据预习完成填空:
(1)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cm, 宽为3cm, 则长宽之比为____;读作____;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____;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____。
(2) 2∶3= ( ) ÷ ( ) = ( ) / ( ) 。
(3) 4∶3=16∶ ( ) ;12∶15= ( ) ∶5=1/2∶1/3= ( ) ∶ ( ) ;0.4∶0.6= ( ) ∶ ( ) 。
通过这一组练习, 就可以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课堂教学时的重点点拨提供素材。
二、以学案理思路
学案的第二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是合作探究, 主要包括例题剖析、方法指导、典型问题等, 这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 对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 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放到课堂上解决, 这样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具体化, 教师的讲解明确化。课堂教学只剩下了对重点的点拨, 对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 大大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差异, 并进行细致的辅导, 更体现出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既包括生生之间的合作, 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 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 我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 供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 比值有没有单位名称?当单位名称不统一的时候需先干什么?
(2) 比与分数可以互化, 那么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于比也可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当比的前、后项为分数或小数时, 如何把它化成最简的整数比。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讨, 能够使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把握了重点, 攻克了难点, 而且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以学案促拓展
学案的第三部分是拓展延伸, 这一部分能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的释疑、精讲之后, 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安排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拓展延伸题,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在学生对基本内容有了系统的掌握之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给学生安排了几个拓展类的题目, 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解决:
(1) 将1ml的蜂蜜放入50ml的水中, 则蜂蜜水的浓度是多少?
(2) 一次足球比赛的比分为2∶0, 由此可见比的后项可以为0, 你怎么看?
(3) 小明和小刚在400m跑道的操场上练习跑步, 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他们的速度比为3∶2, 经过50s他们第一次相遇, 问他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 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更好地把握住所学内容的本质, 既掌握了知识, 又解决了疑惑, 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
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7-0051-03
在课标的倡导下,数学课堂不断回归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主之路,但在课堂中,仍然有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生往往是教师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实,教师的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人类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自学能力,它在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而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更好地体现。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几年来,在使用学案教学中,欣喜地看到了教师及课堂随之而来的变化,在学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研讨和思考,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不断提升课堂实效。
一、学案的编写特点
(一)学案的编写者来自基层教师
学案由基层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名师等逐课编写,更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学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提前“预演”,且学案的思路清晰:首先,“学习目标”明确,确定了方向和要达到的效果;“学习说明”紧随其后,提醒学生准备好各种课上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种课堂用具的齐备是一个细节,也是培养学生事前做好准备的一个良好习惯;接下来,“课前预习”,学生就要认真与课本“对话”了,能明白多少?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做做“自学检测”就测量出大概了;进入“课堂探究”这个程序后,就进入了课程的“实战阶段”了,最考验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边按照学案的提示做题,一边参考书本答疑解惑,一边展开思考,循序渐进不知不觉地发现,原来自己可以给自己当老师,原来自己完全具备自学的能力,原来在兴趣的指引下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再试着做做课后练习,再看看资源链接,丰富一下知识……
(二)学案的设计力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兴趣引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案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来源于生活,引发思考,再引出原理,让学生觉得数学就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案是一个不见面的老师,没有课堂的压力。学生在学习中面对的是自己,不用担心因为回答不上问题而带来的尴尬。没有心理的负担,反倒以轻松的心态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学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当一个学生发现通过学案的引导,自己竟然能够在课前掌握了上课的内容时,他必将获得令人欣喜的成就感。
二、依据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五步法——自学方法的指导
将课前预习概括为以下五步,即一看、二读、三画、四问、五做。一看——看学习目标;二读——读懂教材,三画——画关键词、重点词,四问——提问、质疑;五做——做自学检测。经过几个月的坚持练习,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课前预习的习惯,为后面的课堂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探究——体验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在学习目标的解读指导中渗透学习方法。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重难点和方向,在多次实践和研讨后,确立了由目标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思路。
上课伊始,老师先让学生静心研读目标,初步检测自己,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大家通过自学都有了一定的收获,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你能达到几个?(课件呈现学习目标)请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哪些目标能够达到,自己打上“√”,四个目标都能达到的同学请举手?达到三个的请举手?哪个目标有困难?给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学完新课后,再回望目标,梳理知识,再次落实目标的完成情况,给自己做出评价。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学习,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逐步的培养。
2.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课中,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分享给本组的同学,再把自己遇到的困惑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并试着解决,之后全班交流。在学生独立剪、拼以及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谈话: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上台用剪拼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把作品留在黑板上。老师充分让学生边展示方法,边用语言叙述给大家,并鼓励其他同学勇于质疑,学生通过动手剪拼、语言介绍、交流互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趋于清晰,黑板上留下的诸多学生的剪拼图形,无疑提升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此时教师提出:我发现你们的剪法虽然不同,但是却有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沿高剪,再平移”。“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呢?对于目标一大家还有疑问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追问、质疑中,思考、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交流互动中得以彰显。
3.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培养自学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因为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讲解的时候,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平行四边形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呢?(学生困惑,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为什么不任意拼个图形来计算面积?比如,三角形、梯形?(学生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叙述,我们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面积,是因为我们学习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转化)(课件呈现目标四)谁现在明白什么是转化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尝试叙述对转化概念的理解,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梳理总结,学生不仅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还在学习中对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最后,在课的结尾处,课件出示图: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紧接着出示两个三角形,你能很快说出阴影部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这一环节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主探究其阴影部分(三角形)面积,巧妙地渗透了下节课所讲的知识,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学生的自学探究顺势延伸到课下。
(三)课后延伸——挑战中总结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题。学案中的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提高题和小升初试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可是,若想逐一讲给学生,又受到时间的限制,经过研讨交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互讲、互学,第二天汇报交流,这样以点带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勇于挑战难题的勇气增强了,逐渐形成了生生互讲、互学的研究氛围,达到了预期效果。
2.自主整理、归纳知识,形成脉络。每讲完一个单元后,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把一盘散沙的知识梳理成一个知识系统。让学生以数学日记的方式整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内容回顾。(2)经典题型举例。(3)易错题分析。(4)收获以及困惑。现在,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归纳,乐于总结”的良好习惯,自主整理、归纳的能力得以较好的发展。
初一学年数学学科学案课 题倒数 篇4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学习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师生活动
一、学前准备:活动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口算并寻找特点3811715×=×=3× =×80= 83157380
二、探究新知
活动2(小组合作,共同研讨)
1、倒数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互为”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倒数的方法。
(1)求一个整数的倒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的倒数___________0_____________倒数,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一个分数的倒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的倒数_______________ 15
7的倒数________ 9(3)求小数的倒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25的倒数_______(4)求带分数的倒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的倒数是___________。
活动3(学生独立完成)
1.求下列各数倒数
5的倒数是______,10的倒数是______0.125的倒数是______,1.2的倒数是______ 5344的倒数是_____,的倒数是_____,2的倒数是______,3的倒数是______, 8775
1的倒数是______,0.001的倒数是______,0的倒数是______
2、填空
()×()=22×()=1.25×()=1 3
活动4(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完成)
1.课本24页下习题
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 篇5
课题
小小设计师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
4、在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重点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提高审美情趣。
难点
能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徽标,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回顾旧知,情境引入
复习有关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
课件出示:
1、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拉出抽屉
()
地球仪转动()
齿轮转动
()
缆车送游客()
抬高箱子
()
拧开药瓶盖()
举重
()
升降电梯
()
(二)揭示课题
出示“海报”内容,发布活动任务:设计艺术节徽。
(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
生:米、分米、厘米
生: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生:90×90=8100(平方厘米)
通过复习导入及生活中的解决问题入手,产生学习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具有普适含义的徽标出发,为引出具有特定含义的徽标,进行徽标设计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活动一:议一议(引导学生从收集的一些图案或徽标里发现特点、总结徽标设计的方法)
1.出示活动任务:设计艺术节徽标。
课件出示海报内容,提问: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认识徽标
(1)课件出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上海世博会会徽”“学校艺术节会徽”三张徽标
师:老师今天带来几个徽标,大家认识他们吗?谁知道它们有哪些寓意?
(2)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其实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是一枚中国印,象征着舞动的北京,上边是个“文”字,代表人文奥运,这枚印章就像张开双手的运动员向我们跑来,下边的拼音代表2008北京奥运,五环代表的就是团结奋进的奥运精神……
师:这些围绕着一些主题设计的漂亮的徽标,不但色彩艳丽,造型简洁大方,还有着深刻的寓意,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这些徽标还和我们的数学有很大联系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是啊,这些徽标的整体造型是轴对称的,比较和谐、美观。
3.议一议: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艺术节会标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
(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
(2)要体现我们学校的特点。
(3)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
4.出示活动任务:设计校园交通标志
课件出示海报内容。
(1)提问:怎样设计一个与“人车分流”有关的校园交通标志呢?在“人车分流”活动中,哪些地方需要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2)小组合作
明确要求:
①先分工,保证每人都有任务。
②先阅读设计要求,然后完成设计图。
③小组内交流运用了哪些已经学过的图形和知识。
④
推选小组发言人,准备全班交流。
(3)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享资料
5.徽标欣赏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徽标并介绍寓意(教师准备几个主题的徽标,每组发四张,共6套)
师:大家自己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主题的徽标吧?你们都收集了哪些主题的徽标啊?下面大家就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收集到的徽标,说说它们由什么构成?有什么寓意?找找当中的轴对称图形。
生1:对称的五环有着和谐
之美,不对称的中国印有着动感之美。:
生2:上海世博会徽章把汉字“世”与“2010”完美结合。
生3:艺术节的图标用五色圆形代表全班同学,图案体现了对称美。
生:这些徽标中有我们学习过的……
生:校门口、操场……
生:突出主题;用到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
学生汇报收集到哪些方面的徽标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徽标,并感受徽标中各个元素所蕴含的寓意。
引导学生发现徽标不同于一般的标识,它具有特定的含义,并且在徽标设计中运用了数学知识,体现本节课的“数学味”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明确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在设计徽标中的应用。然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共同完成组徽设计的任务,感受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学习中的优越性,在动态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运动本质
课堂练习
1、按照下面的要求设计一个徽标,并画在方格里。
(1)
给徽标起一个名字。
(2)
需要体现一个主题。
(3)可以全部或部分是轴对称图形。
2、连一连。
3、利用旋转的知识,争当小小设计师。
4、拓展提高
准确作图:
下面是用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练习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最后的思考题,也让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得到提高。分层次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在这节课都有收获。在批改环节中,学生互相批改,互相帮助,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锻炼了学生。
课堂小结
3.总结徽标设计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那么多的徽标,你觉得徽标设计可以通过什么元素体现出来的呢?(板书:文字、图形、色彩等,如果能用上轴对称图形就更好了)
师:小小的一个徽标能体现出这么多的寓意,是不是很神奇啊?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亲自设计一个呢?
师:今天的数学课好玩吗?
怎样才能做个合格的设计师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结:(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
(2)要体现我们学校自己的特点。
(3)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4)可以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
(5)要有创意。
学生自由说一说。
总结细化到某一个知识点,训练学生抓知识点进行总结新知识的方法。
板书
小小设计师
含义
组
对称
平移
徽
(轴对称图形)
旋转
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一课。教材6-7页,人口普查。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等媒体中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教材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学习多位数读、写的必要性,在本单元中本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背景下进行学习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小学数学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也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他们的思维已以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这一切都为学好本课,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归纳总结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学习习较好,掌握了现代化平板电脑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强烈,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读、写多位数,掌握方法;进一步让学生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感受这些大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读法,能正确写出多位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多位数
六、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我将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新思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以平板电脑、镜像投屏等手段为媒的教学方法。注意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设备参与数学学习。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机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平板电脑的使用、镜像投屏的应用,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
情境
同学们,这个数你会读吗?(PPT出示)
那这个数呢?
老师看到有的同学想尝试一下,有的同学还不太有把握。
究竟这个数怎么读,这么大的数会应用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人口普查”(板书课题)
一万
摇头
看板书
为本节课作铺垫。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本课学习的大致内容
用一个多位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要了解大数的读法,以及它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人口普查?
2、打开平板电脑,进入学习资源一,来了解一下。(进入电脑中的学习资源)
3、人口普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它对于国家管理以及方针、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的人口普查,请看(课件出示)这些人口数就用到了多位的大数。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它们的读法。(板书)
4、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今天老师要请出一位老朋友来帮帮我们,你们看,他来了!(课件出示)它是谁呀?除了有数位外还有什么?从右到左分别是――
5、通常我们把从低位起四个数位分一个数级,用“小线段”来帮我们分级。记住它,也会帮到我们。你会给剩下的大数分分级吗?打开学习资源二,试一试。
6、展示分级情况
7、进入学习资源三,开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8、展示学习成果
9、(课件出示开课时的大数)这个数熟悉吗?这是全国的人口总数,你看它和之前的几个数有什么不同?这次你会读了吗?
10、归纳总结一下大数的读法。
11、考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FLASH练习题)请同学上来连一连。
12、读读这几个地区的人口数,你会写吗?我们接下来研究大数的写法(板书)
13、我们再次请出数位顺序表来帮助我们,老师这样写你看得懂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打开学习资源四,你也来试着写一写。
14、展示自己的书写情况,出现错误情况,互相纠错。
15、脱离了数位顺序表你还会写吗?请拿出练习纸来,写一写。
16、展示写数,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判断写得对不对?同桌互相检查。
17、归纳总结写大数的方法。
18、考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FLASH练习题)请你来写一写数。
生回答
打开电脑,点开学习资源一,了解“人口普查”
看课件,观察人口大数
数位顺序表
还有数级
齐说:个级、万级、亿级
打开电脑进入学习资源二,在电脑上操作,画数级
(镜像投屏)展示分数的情况
打开平板电脑,点入学习资源三,自学。
小组合作读数,总结读大数的方法。
(镜像投屏)读北京、安徽、香港地区的人口数,边读边总结方法。
它的数级更多了,多了个亿级。读出全国总人口数。
总结归纳读法
练习读数,上前来连一连
生思考
观察老师写数的方法,总结写数要注意的地方
(镜像投屏)展示,互相纠错
在练习纸上写数
(镜像投屏)
展示写出的数,用读数的方法检验写的对不对,同桌间互检。
总结归纳写法
思考练习写数,在情境中写数。
利用平板电脑、学习,使学习更直观。
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明白大数应用在何处。
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温故而知新”
在电脑上感受分级的过程,便于操作。
利用镜像投屏,使学习展示更为便利。
通过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世界。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总结汇报能力。
边读边展示边总结,使学习变得有趣了。
此处的学习与开课“导入”部分相乎应,意在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衔接。
生动的FLASH练习题,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结尾的“提交”功能,使生更乐于参与其中。
不只把学习带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没有忽略传统的纸上书写,两相结合,相得益彰。
电脑学习资源的利用,更直观,更有趣味性。改变了授课方法,引人入胜。镜像投屏的使用,让学习展示更轻松、更直观。同时也没有忽略传统的纸上书写,学习内容十分全面。
三、巩固应用
完成习题的内容。
请你展示一下完成的作业。
这些大数除了应用于人口数之外,还有哪些领域也会用到,快快进入互联网世界,去找一找,说一说。(板书)
认真完成(镜像投屏)展示读数写数。
(镜像投屏)
展示时间领域、津巴布韦货币等大数的应用。
练习的环节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评价,锻炼能力。
第三题放开手脚让学生们去收集、寻找,说得特别出色,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一道习题的处理,是平板电脑的使用与数学学科的巧妙结合,使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畅谈收获。
在总结与互评中,畅谈感受与收获,使这节课的架构更清晰、明了。
总结中有孩子提到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效率高,有乐趣,收获了友情。令人惊喜,在总结出知识收获的同时,也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现。
八、板书设计
人 口 普 查
大 数
高中数学学案生成教学法实施浅谈 篇7
所谓学案生成教学法, 是利用教材、学案等现有的资料, 促进学生形成概念、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懂得知识的前因后果、掌握知识的基本技能、特别重视过程生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教师一个人所能完成的, 需要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建构。生成教学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突发灵感生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思维的启迪、灵感信息的捕捉以及问题的发现等。
一、转变教学观念, 精心编写学案
教师在思想上要勇于接纳学案生成教学法。如果教师思想上采取抵触情绪, 认为效果不好, 上起课来不爽, 在落实学案生成教学法时, 效果就会打折扣, 又走老路, 体现不出新课标的精髓。对新生事物, 我们教师要大胆地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 并不断地充实知识, 苦练内功, 改革教学方法,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落实学案的编写, 确保编出高质量的学案。好的学案能提高课堂效益, 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 提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学案设计分为三大块:即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师生互动、课后强化提高。我们数学组要求教师认真编写学案, 要求学案中的每个问题都应对学生有一定的针对性, 每个例子都必须典型, 要求学生理解单调性的概念。
二、遵循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原则, 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学案生成教学法在课堂上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学案上有课堂师生互动的内容———“典例剖析”,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让学生懂得知识生成的过程。这部分内容切忌教师越俎代庖, 事事包办代替。若是这样, 学案生成的效果就体现不出来, 跟一般老师讲、学生听的习题课没有什么区别, 学生会感到乏味。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教师教学中必须依靠学生, 让学生作为主体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相当于赏, 老师是“导演”。课堂上积极施教、“煽风点火”、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这样, 教师的作用才会到位而不越位, 师生才能相互配合, 默契融洽, 和谐民主, 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才能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要让学生理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等关系。学案中有“要点分析”部分, 如: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有四种: (1) 定义法:用定义判定单调性; (2) 直接法:运用已知的结论, 直接判断函数单调性; (3) 图象法:首先作出函数的图象, 从图象上判定单调性; (4) 复合法:先判定内、外函数的单调性, 再判定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要点部分解说详尽明了, 就是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 可以采用启发式或设问式, 先让学生做一做, 然后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思考一下, 有些学生会直接加以判断。并分别叫他们上讲台演讲,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法。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 也注意到基本概念和技能的生成过程。
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 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
对于学案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一个年级、一个班级同一份学案, 但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教师在典例剖析和知能演练上,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一味地按部就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也不能一味地拔高, 令人望而生畏。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方法, 同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 既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变好, 也让成绩好的学生更好,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启迪和帮助。
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案模式;合作
一、在学案模式中体现生本教育的途径分析
小学数学课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从小就在很多方面有所接触,学生对部分数学知识已经有了简单积累。而且小学学生思维能力不强,个人的观念容易受影响、判断能力不足,在心理特点上还存在自我的一面,但已经具备了和其他人交流的本领,能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学案教学模式正是在学生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由教师在课堂上发挥课堂掌控技巧引领学生从各个方面用简单灵活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学案上的试题都是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的,这是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思想的体现之一。而且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知识点都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元素,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数学知识的要点和应用,这样也能促进生本思想的体现。例如,在五年级正、负数的认识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回忆讲述自己在年少时到北京旅游被零下20度寒风冻坏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城市的气温情况,思考怎么写零下的温度。等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点评,把答案写在学案对应的位置,最后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二、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合作、成长的课堂
小学数学课包含了众多知识点、蕴含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利用的方式技巧。其中的计算技巧是先进科学的基础,它的一些简要理论在小学数学中也有所反映,学生日常经验中虽然已经有一些模糊的计算概念,但是没有形成相对应的技巧方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比对小学不同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日常生活方面的能力和不足,再加以控制和引导,使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交流沟通。另外,人教版教材的变化在课改时期比较明显,曾经的文字性数学概念知识变成了插画、故事、小寓言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插画、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中。因此,教师打造学生合作、成长的数学课堂应该做到认清学生客观心理需求和身心状态,整理好教材知识的衔接,创设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就学会知识的教学气氛。比如,在学习数的写作相关内容时,笔者上课进入教室让学生读书预习,他们知道了负28可以写成-28,负10000可以写成-10000。笔者展示了一个图表:
然后让学生分组针对这个图表的填写问题进行讨论,三分钟后每个小组用一分钟时间把组内统一的意见在黑板相应位置写出来。顿时学生精神百倍、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结果没到三分钟,所有的学生已经讨论完毕,并且经过一些同学的补充,写出了很多引申方面的内容,远超过教材上的几个方面。上述活动中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把学案的相关内容填写得很好,生本思想在这样的课堂中很容易得到加强。
三、数学课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的生本思想突破
学生合作学到的知识其实比教师教要多得多,因为教师教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的经验,它和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是不一样的,很多学生反映即使是同学对他/她的回答进行补充,他们也能从同学的举止和语气中感觉到亲切,而不是教师的权威压抑。正是这种心理使学生合作起来比较容易,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另外,学生在小学阶段仍然有自我中心意识,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应该对学生合作进行思想教育,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都能跟随学案知识体系产生想法交流,当同学之间表达的意思极为接近时便会产生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而当出现差别时,学生之间会相互解释自己的答案是如何得来的,这就使他们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其他同学听过解释后能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从而让学生之间的关系受益,实现生本思想教育。学生合作过程中也有遇到大家都不确定或者不知道的东西,有的小组是忽略对待,有的小组就停滞不前,有的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连那些从来不敢在老师面前抬头说话的学生都能向老师提出疑惑,这就无形中使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学生哪些地方有漏洞,哪些知识没掌握。同时,教师因为花费心血帮助学生学习,他们也能明白教师的苦心,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极大的优化提升,为进一步实现生本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学案教学这种模式中贯彻生本教育思想应该利用学生的身心状态,辅以教师的才智创设环境进行数学课教学,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方式和观念,帮助学生从教师和教材、生活经验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等多个方面学到知识。因此,在教师、学生、教材教辅等综合统一的前提下,在学案模式中贯彻生本思想能给学生综合发展的空间,能让教师数学教学质量有理有力地长久提高。
参考文献:
[1]过敏慧,林晓.生本教育的诠释:“生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导学案”研究[J].考试周刊,2012(8).
[2]周永霞.“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不确定性(北师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不确定性)。
二、教材分析
《不确定性》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这内容是学生刚接触,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储备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相关经验。本节课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体验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对一些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作出描述。它为学生今后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以及概率作准备。
三、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把学生转变成主动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掷硬币”、“摸奖”、“抽牌”等活动,学生初步体验事情的发生有些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并能列出简单实验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一些活动,学会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与同桌、全班交流想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交流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五、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有些事情发生是不确定的。
2、难点:能够列出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扑克牌、摸奖箱等、一些奖品。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听说你们班学生是非常棒的,老师今天能和你们一起学习很开心,故老师准备了很多的礼物准备送给你们。这些礼物有什么?教师展示出来。
2、学生回答:铅笔、圆珠笔、橡皮擦、签字笔等等。
3、礼物的种类很多,只好你们表现好,这都是你们的。但老师有个问题:现在你们知道你领到的礼物是什么吗?可能是什么呢?
4、学生猜:可能是铅笔、圆珠笔、橡皮擦、签字笔,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5、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些事情,还没发生之前是不能确定它的结果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奖礼物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礼物的多样性引出事情的不确定性,学生初步了解事情的不确定性。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不确定现象
1、认识硬币及硬币的落地情况
教师出示一枚硬币,提出问题:硬币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字(记作正面),另一个面是图案(记作反面),现在老师如果将它掷出,同学们想一想,硬币落地以后会是怎样的?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生:有时正面朝上,有是反面朝上。
师:对,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硬币会出现正面朝上,也会出现反面朝上,还有时出现正立的时候,但一般不会出现,我们不考虑这种情况。
师:那同学们若你来掷一枚硬币,你知道它落地后是哪一个面朝上吗?你能确定吗?
2、让我们来试一试看谁能猜对好吗,请你们看清游戏规则:游戏者在掷硬币之前先猜测硬币落地后哪个面朝上,再掷硬币,结果与猜测一致的就能获得老师的奖励。
(教师随机选6名学生做游戏)
3、师生进行游戏,教师把学生猜测的结果和掷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同时对猜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4、游戏过程中,提问游戏者:你为什么猜正面(反面)?有什么根据?还是任意猜的?学生掷完硬币后再让学生说说感想。
5、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学生总结:
师:硬币落地有多少种结果?
生: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在掷硬币之前是能确定吗?我们应该怎么表达这两种结果?
生:不能确定。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进入知识的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游戏之前让学生先猜想,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发现猜想与实际操作可能不一致,同时操作后让学生说说感想,明确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二)说说下面事情发生的情况
1、明天会下雨吗?
师:你能知道下不下雨吗?如果你是淘气你应该怎么回答妈妈?
生: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不能确定。
2、我能中一等奖吗?
师:你想抽到什么奖?你能确定你抽到一等奖吗?
生:可能抽到,可能抽不到,不能确定。
师:我们先试一试好吗?
师根据学生的抽奖情况:有……这么多的奖,在抽之前是不能确定的,怎么回答淘气?
师:淘气可能中一等奖,可能不中一等奖,可能中二等奖……
3、下一个路口我会遇到红灯吗?
师:提出问题:这位司机在下一个路口会遇到红灯吗?
生:可能会遇到红灯,可能不会遇到红灯。
生:可能会遇到绿灯,黄灯。
师:我们在经过交通灯的时候就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4、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可能发生的例子,你们能说说吗?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做评价,教师强调:结果不能确定,用“可能”来表达。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说一说的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学生不难发现一些事情发生的结果是有多种的,同时还能把事情发生的结果列举出来,从而理解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同时教师强调,结果不能确定时用“可能”来表达。
(三)研究确定现象
1、教师出示扑克牌,学生说说扑克牌,扑克牌按花色有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
2、教师再拿出一部分扑克牌,任意抽出一张。
师:你会抽出什么来?
生:可能是黑桃、也可能是红桃、也可能是梅花、也可能是方块,在抽之前不能确定。
师:现在你抽一张,猜一猜你会抽到哪一种花色的扑克。
学生回答后抽出扑克,亮出大家看。
师:这位同学猜对了(或没猜对)。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
3、通过几个同学的抽牌引导学生猜测老师的牌全是“红桃”的,学生再用语言表达:一定是“红桃”。
4、教师亮出所有的牌,全是“红桃”的扑克牌。
师生总结:对于这些事件,它的发生只有一种结果,我们能确定,这时就用“一定”表达。
5、师:同样是这些牌,老师想抽出“黑桃”来,你们觉得老师能实现吗?
生:不可能。
师生总结:这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
6、那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情呢?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做评价,教师强调:结果能确定,用“不可能”、“一定”来描述。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是“抽牌”活动,这事件发生的结果只有一种,与之前活动行程对比,让学生对“确定性”及“不确定性”形成对比,加深对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的理解。同时引出事情发生的结果能确定时,用“不可能”、“一定”来表达。
(四)出示课本情境图,说说盒子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有几种可能?再连一连。
1、10个黄球:只有一种可能,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2、10个白球:只有一种可能,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
3、5个白球和5个黄球:有两种可能,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生活中的“摸球游戏”,让学生对每一个箱子的球进行分析,说说任意摸出一个球的结果是什么并能够表述出来,能区分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否。
三、巩固练习
1、轻松过关:将下面这些卡片混在一起,从中任意选取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可能是什么?
2、巩固新知:用“可能”、“不可能”、“一定”填空。
(1)、今天是星期三,明天()是星期四。
(2)、下次数学考试,我()考100分。
(3)、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4)、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5)、哥哥的年龄()比弟弟大,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
(6)、大于90°的角()是钝角。
3、能力提升:笑笑每次摸出1个球,看完颜色后放回摇匀。
(1)、摸一次,笑笑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如果前三次摸到的球是:“黄球”、“黄球”“、“黄球”,下一次会摸到什么球?
【设计理念】以上的练习设计,既有对旧
知识的回顾复习,又有新旧知识的衔接,更有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充分体现了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四、课堂总结
1、教师提出问题: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引导,从而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后与家长分享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事件。
六、板书设计
不确定性
不确定
可能
一定
确定
不可能
【设计理念】简洁的板书,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情分析 篇10
王XX 本学段期末考试刚刚结束,从总体来看,试卷并不难。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中将知识又经历了一次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梳理的过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9月份我接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全班共34人,男生15人,女生19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我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班学生总的说来,班上同学成绩较为平衡,只有几个不合格现象。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孩子们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尤其是本次期末测试,成绩相当不理想,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像我们班的丁鹏程、李东阳、李志鑫、樊高雨、樊奥涵、樊思诺等头脑灵活的孩子是班级中学习数学的领头兵,我应该更多关注的在他们已有的比较扎实的基础上思维再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提高;像李晓亮、樊梦微、樊延磊头脑反应慢、学习基础差,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速度慢,是学习数学的学困生,下学期我会把重点放在对他们学习方法的引导上,使他们在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上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让他们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习情况分析
(1)整体基础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大,但是偏科却是非常严重的,不过经过这些天的努力,还是有进步的。
(2)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会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甚至不明白自己求的是什么。
(4)粗心大意,审题失误,没看清题目就急于动笔做题。
(5)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多关注学生,找准学生的“弱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训练,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
2、一如既往抓学风。要做到勤说(每天每时常提醒)、勤问(每天能够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勤查(每天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管理力度,让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各校之间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有忧患意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4、多与各科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接受科任老师的建议。多与家长交流,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使其进步。
5、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
6、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
7、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篇11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26-01
“学案导学”的意思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包含设计学案和课前尝试,课堂探究和课后拓展以及教师心语等环节。其提倡的是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科学方式,也是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化[1]。数学作为一门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要想把它学好,需要花费较多的脑力和精力。因此,大部分中职生对数学的兴趣普遍不太浓厚。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学案是针对教案来说的,教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探究,处理与整合知识的指导和组织方案。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备课都是立足于自身进行的,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也是一味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这种一股脑的教学模式是很难提高教学效率的。因此,新大纲要求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重视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而学案导学的模式出现,就很好的顺应了潮流,把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的开发和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够显著的增强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发展的要求
伴着中职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慢慢深入,其要求全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重要的方向。社会对中职生的各方面要求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了,因此,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可能。学案导学的光临对这一方面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一些研究成果也显示了其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符合数学学科的发展要求。
二、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观,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发展观,以主体地位落实为核心的学生观。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2]。
1、主体性
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需要突出的是中职生的主体地位,让中职生动起来,从而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想要在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体现中职生为主体的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中职生的主动性,体现出中职生的创造精神;第二要让中职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第三要让中职生可以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中职生为主体的三个要素。
2、创新性
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坚持创新性原则,要变传统教学方式为创新性教学方式,中职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积极开拓,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的束缚,用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达到培养中职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针对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启发式与诱导式以及讨论式与辩论式等优化教法,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中职生掌握知识创新的规律,教给中职生发现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针对精神方面,课堂教学要形成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气氛,给中职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甚至行动。教师对中职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中职生的异常思维方式,要善于理解。针对物质层面,要加大投入,为中职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以及材料。为中职生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中职生学会去探索和创造。
3、效果分析
美国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也可以说是对“学案导学”模式的一个侧面的理解。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的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掌握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并且有足够的时间独立学习与钻研新的数学知识。同时,这种模式将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知识等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专业问题的机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还提高了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紧跟新大纲的要求,将这种模式与中职数学课程特点与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在中职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爱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1.
[2] 许关荣.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推荐阅读:
数学学案教学法摭论05-16
黄华小学一班数学学科学情分析06-19
小学数感培养教学技能09-12
小学数与计算的教学11-23
小学英语教学案列10-21
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9-0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09-0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数九歌教学设计10-04
小学安全教育课教学设计案10-22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