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说明对象练习题

2024-10-25

说明文说明对象练习题(共9篇)

说明文说明对象练习题 篇1

抓住事物(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写作的首要注意事项。阅读说明文自然也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特征主要体现于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说明文对事物特征的概括有几种情况:一是说明单个事物的特征,二是综合说明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三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那么在阅读说明文时怎样找出事物的特征呢?

(1)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文章的说明要点,而这个要点往往就是该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苏州园林》,文中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正是的核心。它就是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有的文章还常常用下定义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基本特征。这个定义就是事物的特征。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以简洁准确、概括性极强的语言,给“克隆”下了一个定义,揭示出克隆这一事物有别于有性繁殖的本质属性,使“克隆”的基本特征明晰地展现了出来:“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

(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文中如果没有明显交待事物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或提炼。为了弄清作者说明的事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进行介绍的,这就要求读者自己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阅读训练: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净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子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训练题:

1、本段文字说明了荷花的哪些特征?

答:

2、试分析文段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答:

参考答案:1、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2、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

说明文说明对象练习题 篇2

一、教材分析

作为“直线的方程”的最后一节内容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由平面几何的几何度量关系过渡到解析几何的代数计算的完整范例,为后面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锥曲线奠定了基础.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探究与应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能力基础:学生对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但对代数式的化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简单应用;会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探究方法,渗透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等思想,提高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合作意识.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简单应用.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四、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学生是知识意义主动的建构者,“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构建新知,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学习方法:利用导学案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五、课例习题设计

本节课教材直接给出了求点P(x1,y1)到直线l:Ax+By+C=0(A2+B2≠0)的距离公式的一种推导方法,并且运算化简技巧较强,学生理解和接受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调整引例充实内容,将公式的推导过程分三个层次完成:

第一层次特例引路,启发思维.在回顾初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中的垂线段的长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求点P(1,2)到直线l:x-2y+2=0的距离.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展示、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可能利用直线关系转化为两点距离或者利用构造三角形、构造目标函数等方法,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教材直接呈现求点P(x1,y1)到直线l:Ax+By+C=0(A2+B2≠0)的距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代数式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问题1是具体化的问题,起到了“垫脚石”的作用.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2)为公式的推导做了铺垫,完成对教学难点的初步突破;(3)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来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提高合作意识.

第二层次顺藤摸瓜,推导公式.问题2:求点P(x1,y1)到直线l:Ax+By+C=0(A2+B2≠0)的距离.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公式推导.因为有问题1的引路,会有多数学生选择求垂足坐标的方法,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数学生并不能得到最后结果,因此教师屏幕展示这种方法的推导过程.

解:设直线m的方程为Bx-Ay+D=0.

将P(x1,y1)代入得D=Ay1-Bx1,m的方程为Bx-Ay+Ay1-Bx1=0.

联立m与l方程得

(2)可以不求垂足P0的坐标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目标式和已知式的特点,提出整体代换的思想.即可将x1-x0和y1-y0分别视为一个整体.构造关于x1-x0和y1-y0的两个方程式:

然后让学生完成后续推导过程,体会一下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的方法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思考问题:(1)此公式对应的直线方程是什么形式?(2)公式结构特点是什么?(3)点P在直线l上时成立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回答,使学生理解公式适用的范围,把握公式的形式特点.

以上三个层次的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突破了教学难点.为了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在公式的应用环节,设计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和灵活应用两个层次的题目,对教材例题进行了巧妙的改编,并补充了相应的巩固练习.

例1求点P(1,-1)到直线l:x-2y+2=0的距离.

巩固练习1.求点P(-1,2)到以下直线的距离.

(1)l:2x+y=5;(2)l:y=2x+1;(3)l:x=-2.

2. 点P(4,m)到直线3x-4y-1=0的距离为3,求m的值.

3. 在x轴上求与直线3x+4y-5=0的距离等于5的点的坐标.

为了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例题是公式推导环节中的引例,学生直接套用公式求解,体验应用公式解题时的简捷性,并以此规范解题步骤,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求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步骤,渗透算法思想.

巩固练习题组1是教材习题的改编.需要先化为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再套用公式,第(3)题也可数形结合解决.此题组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交流.巩固练习2、3是逆用公式的题目,公式中有点的坐标、直线方程的系数及距离等6个量,可知五求一.小组合作后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拨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此阶段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公式结构及使用公式应注意的问题,熟练运用公式.

例2探究两平行直线l1:Ax+By+C1=0,l2:Ax+By+C2=0(C1≠C2)之间的距离公式,并给出证明.

巩固练习1.求两直线l1:2x+y+1=0,l2:2x+y-3=0的距离.

2.求两直线l1:2x+y+1=0,l2:4x+2y-6=0的距离.

首先,在小组合作探究后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引导学生分析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的特点,然后进行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例题2将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既是对点到直线距离的灵活运用,又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中的类比、转化的思想.巩固练习1让学生直接套用公式,而第2题必须注意应用公式时应先化简,有梯度的让学生构建出新知的正确使用过程.

六、设计特色

1. 本节课的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通过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中经历了公式的形成及巩固过程,感受到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2. 通过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钻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让说明对象形象起来 篇3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作者把石拱桥比作虹,用诗意的语言形象地展现了石拱桥的美。这段文字重点介绍了石拱桥的外形,先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极简洁而形象地点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色;然后,从古代神话和我国诗人作品中,进一步说明“雨后彩虹”和拱桥之间的联系,并把拱桥比作“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风景图,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不同于一般枯燥的说明文字,分明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散文了。

【巧学】

设喻后适当描述,使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点读】

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随风飘去,播种四方。胡杨树给它的种子设计了辐射型的细毛,随风滚转到水土适宜处再扎根生长。蒺藜有点儿霸道,让它的孩子浑身长满倒钩刺,钩住动物的腿脚或人的裤腿,可免费旅行,待到你把它摘下,怕扎嘴又不敢吃,扔到地上则“正中下怀”、就地发芽。

美哉蒲公英、胡杨、蒺藜,它们共同的智慧,就是不让孩子挤在自己的“福荫”下生活,不要子女跟自己争夺身边这点儿水分、养料、阳光。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它们的生存理念,偏要拥在闹市的雾霾下买高价房和天天堵车呢?世界大得很,好男儿志在四方,虚心学习大自然的智慧吧,这是一门既古老又时髦的学问——仿生学。

——赵大年《大自然的智慧》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介绍蒲公英、胡杨、蒺藜的“传种接代”方式后拓开思维,由自然返回社会,反思人生。这是一种极富智慧的深度联想,文章把脉当代“城市病”,触摸科学生存观,此时作者不仅是“仿生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绿色人生道路的倡导者和引领者。读着这样的科普小品,读者怎会不兴味盎然,获得知识与思想的双重享受呢?

【巧学】

拟人与联想携手,触摸当代热点,引发读者兴趣。

【点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叶圣陶《苏州园林》

第一段中作者为了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一连用了四个“讲究”构成排比句,从四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强调了“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式齐整,内涵丰富,语气连贯,增添了语言的气势美,同时也使说明文由抽象变得形象可感。

第二、三段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写出了生活经历的丰富与堆积假山技艺的高超之间的关系;“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又写出了门窗的精美工艺。这些,都使本文的句式多变,文章也更加生动了。

【巧学】

锤炼句式,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显示说明的重点或层次,使语言表达具有形式美。

【点读】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刘叙杰《巍巍中山陵》

作者用“城犹潜蛇,山若伏鳖”这两个比喻形容所见的“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看,“晨烟夕雾”中,曲折蜿蜒的城墙依稀可辨,喻体“潜蛇”给人似动非动之美感。接着的比喻“山若伏鳖”更妙:“伏鳖”静谧,温顺,与陵园特定氛围相谐;“伏鳖”与“潜蛇”同属爬行动物,而南京钟山古有“龙踞虎盘”之喻,“蛇”“鳖”“龙”“虎”等四个喻体相聚在同一境界内,让读者联想多多,感到别有一种魅力。

【巧学】

巧选喻体,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有个性魅力。

【实践】

笔者居住地江苏如东濒临黄海,盛产文蛤,同学喜欢以《文蛤自述》为题作介绍。请欣赏下面两个精彩片段:

A.我还有“天下第一鲜”的桂冠呢!因为我的肉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铁,还有多种氨基酸和琥珀酸,味道鲜美异常。长期以来,如东人研究出了多种食法,或煸炒,或生烤,或制酱,或烩烧,或油爆,或炝醉,或煎氽,或煲汤……我还心甘情愿地被剁成肉糜,制作成多种菜肴,那别出心裁的“文蛤全席”,其形精巧,其味鲜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初食蚌螯》说,鸡、豚、鱼、虾都不能与我媲美。据说乾隆皇帝品尝了我的美味后,大呼:“此乃天下第一鲜也!”于是,我带着“天下第一鲜”的美名闯遍大江南北,直至漂洋过海。

小作者充分利用“自述”式拟人的表达优势,自由灵活地介绍“天下第一鲜”的来历,或铺排,或引用,情趣盎然。此文结尾,文蛤“我”向读者发出盛情邀请,更见精彩:

B.朋友,我们文蛤历代在如东居住和繁衍,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我们更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倘若你向往大海,向往返璞归真,并且乐意亲自参与,那么,请你赶快到如东海滩来。这里天高地闊、大海无垠,没有任何人工雕琢,有的是野趣天成。在这世界最大的舞厅里,我等蛤族定能让你的思绪自由飞翔,让你的四肢随意舒展,让你的肺部呼吸到满含负离子的清新海风。我们文蛤之乡——如东欢迎你!“天下第一鲜”欢迎你!“海上迪斯科”欢迎你!

看,小作者综合运用比喻、夸张和呼告等修辞手法,“我等蛤族定能……”一类语言将“自述”式拟人的表达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阅读至此,读者自然会激起兴味,盼着去享受一席具有多种美味的“海韵盛宴”。

(本版由曹津源整理)

发展对象登记表填写说明 篇4

发展对象登记表》填写规范

一、总体要求:表内各栏均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楚,不得随意涂改,内容较多可附页(附页大小与登记表大小一致)。填写本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二、具体栏目

1.①“封面”:“单位”:党支部所在二级党组织,如:“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②“姓名”:应与居民身份证一致。

③“填表日期”:应与“入党申请书”日期一致。2.“姓名”:应与居民身份证一致。

3.“照片”:粘贴一张正面彩色或者黑白免冠照片(2寸)。4.“民族”:填写全称。如:汉族 5.“出生年月”:应与居民身份证一致。

6.“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长辈长期居住地)。按现行政区划分填写到县(市、区)。如:“广东梅县”。

7.“出生地”:填写本人出生地。按现行政区划填写到县(市、区),如:“广东从化”。

8.“身份证号码”:要求填写真实无误的本人居民身份证号码。

9.“家庭住址”:填写固定居住详细地址。如:“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之808房”。

10.“现有文化程度”:学生填“研究生在读、本科在读或专科在读”。11.“职务”:指担任学生干部职务。

12.“有何专长”:填写本人专业或者业余爱好中的特长。如:“书法”、“舞蹈”、“篮球”等。

13.“入团时间”:按实际情况,真实无误的填写清楚。

14.“本人经历(包括学历)”:从上小学填起,起止年月要衔接。“在何地、何单位”要写全称。“任何职”应写明主要职务。“证明人”填写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一同学习、工作过的人。经历要填写到目前为止,如:“2005年9月至今,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读书”。

15.“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情况”:①“家庭成员”:主要填写本人父母或者抚养者、兄弟姐妹、子女以及和本人长期在一起生活的人(父母已故的应注明)。“单位、职务职业”一栏要写清楚工作单位及职业职务,如果是农村,写明(省市县村)务农即可。②“主要社会关系”:一般指与本人关系密切或本人受其影响较大的亲戚、朋友。如:叔叔、姑姑、舅舅等旁系亲属。“单位、职务职业“一栏要写清楚工作单位及职业职务,如果是农村,写明(省市县村)务农即可。

16.“何时何地因何原因受到何种奖励或处分”:①“奖励”:要写明受奖励的时间、地点,受奖励的原因,获奖名称等。如:“2006年10月在美术学院由于学习勤奋被授予学习积极分子称号”。如果没有内容则填“无”。②“处分”:填写受到党纪、政纪、团纪处分,其他违规处分或刑事处罚等情况。要写明受处分的时间、地点、受处分的原因等。如果没有内容则填“无”。17.“入党申请书”:主要填写“入党申请书”原件的内容。包括申请入党人对党的认识和要求入党的动机,申请人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它是入党申请人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和决心的书面材料。落款日期应与“入党申请书”日期一致。

说明文说明对象练习题 篇5

各系:

2014年寒假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工作有部分工作做了微调,现说明如下:

一、上课时间:上午8:30—10:00 10:10 —11:40,下午14:00—15:30 15:40 —17:10。

二、学时计算:全天按8学时计算。原来上下午各为3学时,各变为4学时。

三、开班典礼:18日上午9点至10点,在8点50分前入场完毕。

四、18日上午上课时间:变更为10点半,请各系通知到任课教师。

五、团队建设时长,可以缩短到90分钟,请各系在课表中注明团队建设的时间和地点,校领导要去参观。

六、根据以上变动请各系在16日下午下班前报到继续教育学院。

七、专家食宿、交通费、酬金按学校要求执行。

继续教育学院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附带参考答案 篇6

①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即鸡年。掐指一算,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全球人类饲养的鸡的总数在100亿只以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鸡。你知道吗,鸡曾经不是普通的鸟类,而是以非常重要的身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②首先,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鸡叫三遍,太阳出来,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司晨报晓有天鸡,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③其次。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人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各国的隘口也是闻鸡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秦昭王曾礼聘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在秦王追兵将至之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

④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在我国的造型艺术中,以鸡作为题材,早在新时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在造型艺术中用鸡作为装饰则更多起来。后来随着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蓬勃发展,鸡被更多的艺术家作为题材,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历代画家中,皆有画鸡高手,画家画鸡,画的是寓意,是心情,是企盼。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鸡,就会平添许多生机和喜气。

⑤关于鸡的成语很多。“鸡毛蒜皮”“鸡飞蛋打”“鸡犬升天”等;由于鸡与“吉”谐音,“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良辰吉日”成语就应运而生,以此用来表示吉祥、快乐、美好祝福之意。

23.选文介绍了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24.选文第③段叙述了孟尝君计过秦关的故事,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看有何用意?(2分)

25.鸡除了作为餐桌上的美食,你还能从文中找到哪些有关鸡的文化内涵?(2分)

答案:23.逻辑顺序。

评分说明:(2分)

24.运用了举例子或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雄鸡打鸣曾是人类主要的计时工具,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评分说明:(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种说明方法得1分,说明方法的作用答出一点得0.5分。

25.鸡有“五德”,我们的祖先称鸡为“德禽”;世俗的太阳鸟;以鸡煞鬼,除秽驱邪;古代的计时工具;还可以入画剪纸;吉祥之物。

说明文抑或科学文本 篇7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阅读说明文, 不妨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理清说明顺序, 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 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 把全文划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 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 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 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理清说明顺序之后, 接着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就容易看出全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 (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 , 一种是递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 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在阅读中, 注意前者“分”的部分是怎样组合的, 按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 是总、分关系, 还是分、总关系?对于后者, 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 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或什么样的事理。

任何知识首先应该“有用”, 那么这篇关于“学习阅读说明文”的知识到底能教给我们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我们来看它讲得是否有道理。第一, 它说:“阅读说明文, 不妨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接着它告诉我们“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 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我们知道,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我们来看看我们阅读“说明文”是否如短文说的那样阅读呢?阅读的第一目的是感受一个文本所传达的信息, 而不是理清什么“说明顺序”, 所以, 这是一种无效知识, 因为一个读者即使不了解所谓的“说明顺序”, 也能从文本中获得想要获得的信息。短文的第二个论据是, 我们阅读所谓的“说明文”, 还要认清说明文的结构。它认为,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 (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 , 一种是递进式。我们是不是必须像它说的那样才能阅读所谓的“说明文”呢, 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读懂和读通了呢?笔者就以阅读《被压扁的沙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为例, 谈谈我们是依照什么方式或者顺序来读解这个文本的。

想要获得文本的信息, 我们当然先要与文本亲密接触, 把文本至少读上一遍。最先吸引我们的是文本的题目, 我们被吸引而读了下去, 直到我们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为止。只有在这时, 我们才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作者是借助这个题目的噱头, 想要告诉“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这个作者提出的观点。如果第一次没有把握住的话, 我们就再第二次阅读, 再不懂, 就再读, 直到我们能把握其主旨为止。在这阅读过程中, 我们绝不会先考虑什么“说明顺序”之类的东西。可见, 我们的读解首先不是“理清说明顺序”, 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意念, 而是直接就去把握文本的主旨, 即它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而这是我们读完文本就马上想要并且也是能够把握的。

第二步, 在知道了文本提供的主旨后, 我们还要求得对文本理解, 即弄懂文本怎样叙述和为什么要这样叙述。我们仍以《被压扁的沙子》为例来论述。为了证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文本开头用四个自然段的篇幅来讲述有关恐龙灭绝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 如果不先叙述这两种绝然对立的理论, 读者就弄不懂作者为什么要提出关于“被压扁的沙子”这个科学事实。接着作者才论述关于“被压扁的沙子”—即“斯石英”被发现以及它产生及消失的原理和条件, 还有它的性状, 即高压生成、高温解体。根据这个论据, 作者认为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斯石英”这种“被压扁的沙子”, 而“斯石英”存在于其他类型岩石中的年龄正好是6500万年左右, 为作者自己的论点“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提供了证明, 这样得出结论也就水到渠成。可见, 我们也不会“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 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 把全文划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 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 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 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那样画蛇添足地去做。可以肯定地说, 短文提供的两点都是无用知识, 因为我们谁也不会如编者叙述的方法去阅读所谓的“说明文”。

我们读完了。我们在既没有“理清说明顺序”, 也没有“认清全文的结构”的前提下, 也可以读懂《被压扁的沙子》这篇文章。由此可见, 《学习阅读说明文》提供的阅读方法是无效和无用的。教科书提供给我们的阅读知识“其实是在想尽办法‘生产’一种奇特的阅读方式, 也就是有阅读能力的一般人 (包括学者、作家、评论家等) 所从来不采用的阅读方式, 也就是在备课、教学之外所有的成人都从不采用的阅读方式。”奇怪的是, 越是我们语文课上“独创”的阅读方式, 学生越学不会。这就违背了阅读或者阅读教学的初衷, 要它何用!

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得的知识能在人生实践中应用, 但恰恰相反的是, 我们想要教给学生的知识, 竟然是除了课堂上或考试时使用以外, 在他们今后的社会和人生实践中再也用不着了的, 如此做法, 究竟是何用意呢?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知识是错误和无用的, 我们必须重构知识。不信?就请看看我们的考试题目, 就可以知道科学作品阅读教学变革的迫切性有多么急切。

1)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4分)

a. (病毒) 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 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b.变异就像赌博, 总是有输有赢, 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2004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 “远远望去, 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长沙市2004年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

看看, 我们考的是些什么货色?多么美妙的语言, 就给这“说明方法”败坏了阅读文本的胃口!而且, 作为成年人的你, 是这样阅读科技类文本的吗?请问, 说明方法对我们阅读和写作科学作品究竟能起到什么帮助作用?就笔者而言, 读书将近三十年, “说明方法”这东西, 非但一点帮助没有, 而且还造成了错误阅读信息对自己思维畅通的堵塞。

笔者认为, 说明文其实是一种并不存在的文体, 是以前的语文教学专家们生造出来的。所以, 对依照常规划分的事理性说明文和事物性说明文的语文知识, 应该进行重新定位, “说明文”这个概念应该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消失, 而代之以“科学作品”或者叫做“科学文本”, 并且再加以适当细化。

说明文专项练习二 篇8

(本卷满分16分,完成时间8分钟)

雕塑艺术与校园文化

①雕塑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品之一,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标志,它可以集中反映出某个地区或时代的精神面貌或历史背景。雕塑的价值在于审美,一件雕塑作品的价值取决于是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状态的集中体现。校园中的许多雕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设计成功的校园雕塑,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

③首先,一件雕塑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件雕塑作品与它所属环境的融合程度。如果一件雕塑作品与所属环境格格不入,那它必然是失败的。就学校来说,校园雕塑大多是一些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学者等,这正与学校的学习氛围是一致的。

④其次,雕塑要有艺术语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件好的雕塑作品与其所在的环境背景融合之后,本身蕴含着一个故事。如清华大学校园内著名的景点“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着田田的叶子,荷塘边立矗着许多嶙峋的怪石和高高低低的树木,而朱自清先生的塑像就掩映在树影之下,让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都能身历其境般地感受到《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一切,更深切地体验到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境。可见,每一件雕塑作品与其所选位置是相互切合的,不同的角落应有不同的故事。

⑤第三,就一所学校而言,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并体现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校园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一种表现类型,积淀着历史、文化和传统,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因此,校园内所有雕塑的布局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样,身处校园中才能通过富含艺术语言的各种雕塑体会到校园文化的整体合一。

⑥通过对雕塑这一文化载体的理解和审美过程,可以让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使师生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放松和休息,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校园雕塑这一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我们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用心去解读和体会。

1.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4分)2.从全文来看,成功的校园雕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9分)

(1)

(2)

(3)3.下列对于“校园雕塑的功能”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校园雕塑能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

B.校园雕塑可以集中反映出某个地区或时代的精神面貌或历史背景。C.校园雕塑能反映一所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

D.校园雕塑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附答案:

说明文练习(选择题) 篇9

(一)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九洲清晏”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新九洲清晏”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⑦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观众观众置身其间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

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各指的什么?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中的”“此”指代的是“形状酷似一顶古帽”。.B.“游客们穿梭其中”中的“其”指代的是“中华大地”。.C.“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指的是“中国馆的设计”。.D.“观众观众置身其间”中的“其”指的是“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

11.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应该删去的一项是()A.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B.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 ..C.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D.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12.下面对几段文字大一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③④三段文字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外观形象。

B.第⑤段文字说明的国家馆“中国红”的精心挑选与视觉效果。C.第⑥段文字说明的是地区馆屋顶平台上的“新九洲清晏”。

D.第⑦段文字说明的是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先进科技成果,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理念。13.下列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来看,文章主要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在中国国家馆的。B.把中国国家馆称为“东方之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其外形特点。

C.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从一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中国馆设计中环保节能的理念。D.第⑦段文字的段内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

二、(12分,每小题3分)

⒑B⒒D⒓A⒔D

(二)2011南宁中考语文卷说明文阅读

人与那种动物气味相投?

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人的气味与哪种动物最相似?有人会说,这问题很简单,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自然与猴子的气味最相似。真是这样的吗?现在正确答案似乎是,人与鸟类才是气味相投。

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徙之后,它们就开始叮咬人类了。现在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为了找到叮咬对象,蚊子需要感知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蚊子的种类不同,所利用的线索也不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家沃尔特?利尔和蔡纽拉伯丁?赛德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引诱了致倦库蚊,这种蚊子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南方库蚊”。南方库蚊尽管不是唯一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种,但却是这种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西尼罗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1 9 9 9年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西尼罗病毒主要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但是当人类被蚊子咬过以后,也会感染病毒。症状从发烧、头痛到昏迷、瘫痪等,各不相同。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

利尔和赛德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16个人,从这些人的前臂提取了气味混合物,然后对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他们对来自鸽子和小鸡的气味混合物也进行了分析,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在人类气味中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中,有一种叫做壬醛,不知何故,这种成分在鸽子和小鸡的气味采样中也占有很高的浓度。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紧接着,研究人员测试了蚊子嗅觉受体(或称为嗅觉感受器)中的神经细胞对壬醛是否有反应。结果他们发现,在蚊子的1300个嗅觉感受器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器发生强烈的反应。这说明壬醛分子掌控着蚊子的行为。最后,两位科学家对蚊子是否会真正为壬醛所吸引进行了测试。在诱捕

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

利尔说,这些发现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西尼罗热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这些发现还具有切合实际的用途。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以上结果表明,人类与鸟类的气味比较相投。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二期,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B.1999年,这种疾病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

C.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的疾病。

D.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

10.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因果顺序 C.逻辑顺序 D.空间顺序

11.根据文意,下列与蚊子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这种装置将大有市场。

B.不同种类的蚊子叮咬人根据的是: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物质。

C.被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人会感染病毒,产生发烧、头痛、瘫痪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死亡。

D.科学家研究人类和鸟类气味是否相投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的原因。

12.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南方库蚊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这种病毒给人类造成了灭绝性的灾难。

B.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气味中有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其中有一种叫壬醛。

C.经测试,在蚊子的嗅觉感应器中的1300个神经细胞有半数以上对壬醛有强烈的反应。

D.西尼罗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原因是它们都有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壬醛。

参考答案:一9D10C 11A12B

(三)藏羚羊的悲歌

①藏羚羊仅存于中国青藏高原,是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偶蹄类动物,历经数百年的优化筛选,淘汰了许多弱者,成为“精选”而成的杰出代表。许多动物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不要说跑,就连挪动一步也要喘息不已,而藏羚羊在这一高度上,可以60千米的时速连续奔跑二三千米使其它猛兽望尘莫及。藏羚羊具有特别优良的器官辐射能,它们而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所表现出的高强抵抗能力也已超出人类对它们的估计,它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动物基因,囊括了陆上哺乳动物的精华。

②由于生存环境过于艰苦,藏羚羊的个体寿命是大型哺乳类动物中最短的,在正常情况下,雄性藏羚羊寿命仅有7-8岁,雌性寿命最长不超过12岁,因此藏羚羊种群虽然庞大,但是非常脆弱,一旦濒危就很难恢复。

③不知是谁最先发现了藏羚羊身上的羊绒特别优质:质柔软、保暖好、弹性强。渐渐地,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身价,成为举世闻名的“软黄金”。目前1千克藏羚羊生绒的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用300—400克羊绒织成的“沙图什”(披肩)价格可高达5千—3万美元。据介绍,一只藏羚羊只能剪取羊绒100—200克。由于藏羚羊奔跑迅疾,难以活捉,因此盗猎者均采取简单残暴的屠猎方式,杀羚取绒。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一条长2米、宽1米、重100克的“沙图什”要以3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

④巨额利润刺激着贪婪的盗猎分子的欲望,并使他们有条件获得先进的武器装备,用于大肆屠杀藏羚羊。1992年,藏羚羊绒加工量高达2吨左右,相当于1.3万只藏羚羊的羊绒量。据估计最近几年每年被盗猎分子猎杀的藏羚羊有2万只。这些藏羚羊的皮毛被利欲熏心的偷猎分子沿着充满血腥和罪恶之路运往域外。克什米尔地区是全球加工“沙图什”最早和最大的地区。

⑤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当它们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每当夜晚,盗猎者开着汽车,朝即将临产的雌性藏羚羊群横冲直撞,同时疯狂地开枪扫射。一旦群体中出现伤者,整个群体谁也不愿独自逃生,宁肯同归于尽。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⑥为了掩盖血淋淋的事实,使披戴“沙图什”的人们更加心安理得,不法分子还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藏北高原,生活着一种名叫藏羚羊的野生动物。每年的换毛季节,一缕缕轻柔细软的羚羊绒从藏羚羊身上脱落下来,当地人历尽艰辛把它们收集起来,制造成华贵而美丽的披肩。”

⑦据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介绍,藏羚羊在每年夏季自然更换一次绒毛,但由于自然更换的绒毛是零星掉落,藏羚羊又是野生动物,因此换掉的绒毛随风飘散。目前还无人尝试收集自然更换的绒毛。(选自《清澈的理性——科学人文读本》有删节)5.下列说法与选文信息不一致的一项是()A.藏羚羊具有特别优良的器官功能,他们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B.藏羚羊身上的羊绒质柔软、保暖好、弹性强,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身价,目前1千克藏羚羊生绒的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

C.藏羚羊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这往往被盗猎者所利用。在盗猎现场常可看到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D.藏羚羊每年夏季自然更换一次绒毛,一缕缕轻柔细软的羚羊绒从藏羚羊身上脱落下来,当地人历尽艰辛把它们收集起来,制造成华贵而美丽的披肩。

6.对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 作比较 B.列数字 打比方 C.列数字 作诠释 D.列数字 下定义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A.在正常情况下,雄性藏羚羊寿命仅有7-8岁,雌性寿命最长不超过12岁。

B.藏羚羊绒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身价,成为举世闻名的“软黄金”。

C.克什米尔地区是全球加工“沙图什”最早和最大的地区;•

D.据估计最近几年每年被盗猎分子猎杀的藏羚羊有两万只。

二、5..D 6。A 7.B

(四)广西南宁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

你的体重,它们决定

①如果你曾经与肥胖斗争过,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节食、锻炼、遗传基因。道理很简单,你吃得越多,动得越少,就会越胖。在这个方程式上,个人的基因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第四个因素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尽管它们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你的肠内细菌。

②它们的学名是:肠道微生物群落。这群微小细菌以上千亿兆的数量居住在人类的肠道中,它们很大部分的成员是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存活。

③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并存储脂肪,换言之,它们能够调节人的体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或苗条的关键。因此,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④通过对老鼠的研究表明,体型肥大者和体型消瘦者的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肥胖老鼠体内的厚壁茵类群数量比拟杆菌要高得多。在体重正常的老鼠体内,情况则正好相反。人体内的茵群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其中90%都属于两大类菌群———厚壁类群和拟杆菌。厚壁菌类群能够导致肥胖,而拟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它们在向人体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

⑤人类的日常食谱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类的数量和种类的?研究人员用不同种类的食谱喂养老鼠,其中一种是典型的西方食谱,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享用”西式大餐后的小老鼠们往往体重增加:其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而另一组喂食低脂低糖的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拟杆菌较多,这些小老鼠大多体重下降。

⑥目前还不能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之间谁为因谁为果,但是上述研究的发现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你的体质是否容易肥胖。实验表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改变肠道内细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更好地消化新食物从而改变体重。以小老鼠为例,把长期食用低脂的小老鼠食谱变成高脂的西式饮食,那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这些小老鼠肠道内的厚壁菌数量会大幅增加。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厚壁菌对肠道吸收的影响往往被科研人员所忽视。

⑦这个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最终对茵类进行标示,从而撰写出影响身体肥瘦类型的肠道菌类食谱。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所摄取的卡路里进行检测或控制。

(作者:林恩,摘自《青年丈摘》2010年第8期,有改动)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A.身体肥瘦类型

B.遗传基因

C.肠道微生物群落

D.日常食谱

10.对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

分类别

B.分类别

作比较

C.列数字

下定义

D.作比较

打比方

1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导致人体肥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遗传基因的影响下,吃得越多,动得越少,人就容易肥胖。

B.肠道微生物的种类趋于平衡状态时,人就容易肥胖。

C.人体内的厚壁菌类群数量比拟杆菌高得多时,人就容易肥胖。

D.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若长时间食用,人就容易肥胖。12.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B.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并存储脂肪。

C.实验表明,体重增加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体重下降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

D.研究结果已经能够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

三、参考答案:

9、C

10、A

11、B(肥胖者体内的厚壁菌类群数量比拟杆菌要高得多,并不平衡。)

12、A(B项原文为“作用之一”,表述不严谨。C项的内容颠倒了,导致结果错误。D项原文为“目前还不能肯定”两者谁为因谁为果。)

(五)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酶-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0-1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年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6、下列有关信息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它可以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B.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不当又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有可能夺人性命。D.一旦体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转化成羧化血红蛋白,我们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

7、下列对一氧化碳在医学上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身体组织受到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但它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目前还没有弄清楚。

C.美国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虽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但美国科学家乔和贝奇指出,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8、下列能直接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可以帮助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

B.在对改变过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时,吸入微量一氧化碳的老鼠只有一半死于非命。

C.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全部死亡。

D.科学界一些专家认为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医药界不应拒绝它的治 7

疗潜力。

9、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封闭HO-1,做过心脏移植的老鼠在一周内排斥反应,而将它放入有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

B.对老鼠的实验,证明了一氧化碳在肺移植手术中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造福于人类。

C.目前已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肺移植的临床手术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D.一氧化碳在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任何风险。

6、D

7、D

8、A

9、C

2010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六)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冯云 有删改)7.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

B.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D.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仅属于第一碳足迹。9.对文章第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B.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 C.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D.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 1 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后,语意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B.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C.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D.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7.B 8.D 9.D 10.B

(七)武汉

天空的表情

①《诗经》里说:《诗经》里说:“蝃蝀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要下雨。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

②变。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晕无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反。

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一定很厚,不能见霞。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主晴。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对流,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苏东坡诗“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不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虽是一样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图才能有效。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

【注释】①蝃蝀:音当地dìdōng,虹。②公厘:毫米的旧称。5.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B.天空呈现出的各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C.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D.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关系。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B.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C.晕有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D.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7.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情境中四个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上,妈妈说:“孩子,上学时带上雨伞,昨晚我看见月晕了,可能会下雨。”

B.在阳台上,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不到公园散步了。” C.一群游客登上庐山,看见云慢慢上升,像戴了一顶帽子似的。其中一位高兴地说:“明天也许是好天气,我们可以好好欣赏庐山的风景了!”[来源:学科网ZXXK] D.体育中考前两天,班主任看见满天都是积云,像楼梯似的,于是对同学们说:“我估计,体育中考那天不会下雨。” 5.B6.C7.B

(八)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6.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7.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D.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C 7.D 8.B 9.B

(九)郴州

(四)阅读下列说明文宇完成17~19题(6分)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州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年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留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巴“美容”的。1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C.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6小时内可以医治300条病鱼。D.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雌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18.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磅的一项是(2分)

A.“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

B.“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中 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C.“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中的“必须一词强调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

D.“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

19.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经海洋学家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B.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C.选文第③殷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的认识事物。

D.选文中第①段的第一句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有助干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十)阅读《中同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文字,完成20~22题。(6分)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遭罢了。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20.下列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的脊梁”一词指的是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B.“笼罩了一切”中“笼罩”一词,在这里用得十分准确、形象,它生功描绘了这种思潮像毒雾一样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并蔓延到各个领域。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的“中洲人”指的是历史上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中的“一部分人”指的是那些“被摧残、被抹杀”的人。

21.“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选段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运用了反向的句式,强调了“这一类的人”现在不少。C.是针对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而言的。D.运用了设问的句式,引起读者的注意。22.对选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论述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C.论述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D.论述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

阅读《看云识天气》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题。

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②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③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④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⑤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⑥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⑦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⑧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⑨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⑩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1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15.第④句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

A.卷云丝丝缕缕地飘着 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

C.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 D.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 16.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无论是卷云、卷积云、积云还是高积云,都十分好看。B.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C.积云在一天之间午后最多。D.卷云比卷积云高

17.不断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A.形象生动,色彩鲜明。B.厚重深沉,古朴自然。C.简短精炼,惜墨如金。D.婉转曲折,耐人寻味。18.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做比较

三、14.A15.C16.D17.A18.C

(十一)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3题。(2009年广州市中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有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节选自课文《苏州园林》)

13.下面对苏州园林特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崇尚自然,追求人在画中游的美感。B.假山池沼的配合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游人有身在大自然的感觉。 C.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与整齐划一的道旁树俯仰生姿,交辉相映。 D.花墙,廊子,镜子的巧妙配合,使园林景致生色,层次丰富多样。

1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以旅游行踪为线索,比较详尽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每一个景点。 B.每个自然段都运用比喻说明,生动准确地描述苏州园林的美色。 C.围绕“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 D.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清晰地概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十二)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2008年广州中考)

水藻将成为最绿色的能源

张贵余

目前,各国专家正积极倡导使用绿色能源,比如用太阳能、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还有一些科学家则更进一步,开始寻找更“绿色”的能源,那就是用水藻提 14

炼燃油。科学家乐观地预测,只需种水藻提炼燃油,就能让我们摆脱对天然石油的依赖。科学家很早就提出用植物来提炼燃油,比如从油菜籽和大豆中提炼燃油,不过很少人会想到用水藻来提炼燃油。但是,这种绿色植物现在却异军突起,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因为它有许多品质是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

水藻是由简单的水生有机体组成的,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光能,生产植物油。而植物油可以被转化成“生物柴油”,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水藻有好几个重要的优点是其他油料植物所不具备的,比如水藻可以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而且能够迅速繁殖,更难能可贵的是,水藻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养分,它们需要的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此外,水藻生长的面积和体积比率是最高的。

水藻不仅能生产绿色油料,更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事实上,许多发电厂在厂区和周边地区种植水藻,吸收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大学的“绿色油料公司”做得最好,他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小规模的实验发现,这是一种可行性的概念,他们下一步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

不过,要想进入后石油时代,让水藻油成为畅销产品,需要解决许多问题。生产“生物柴油”,首先遇到的就是选择水藻品种的问题。水藻有数千种,选到正确的种类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水藻生长的速度极快,必须控制好种植的数量,如果太多,阳光就会不够,造成大批死亡,而如果太少,则达不到所需要的数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控制水藻的生长速度,也就是控制营养成分,不过这样做会增加成本,减少水藻业的经济利益。

即使成功地收获了水藻,还要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油提取出来。从大豆、油菜等植物中提取油是用冷压法,而水藻却不像大豆、油菜那样有那么多的纤维,不能使用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不过从理论上说,从水藻中提炼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美国科学家证实,在绿色的水藻中加入化学添加剂就可以提炼出油来,在水藻浆中加入甲醇或者乙烷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相对来说又有效又节省成本。但观察家对此有一种担心,那就是这可能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

(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

13.下面不属于“水藻将成为最绿色能源”的优势的一项是(3分)D ...A.水藻可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能迅速繁殖。B.水藻需要的养分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C.水藻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D.水藻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提炼出燃油。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A.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植物燃油,都是专家倡导使用的绿色能源。B.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的经验,已经被成功推广。

C.水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植物油,可直接为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D.用绿色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均可使用冷压法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十三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2007年广州中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O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起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森林被乱砍乱伐,大量的农田建成了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浙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氟氯代烷约占l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lO℃,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早,飕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13.下列不属于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动态平衡”的一项是(3分)D ... A.湖泊、河流等地表水域逐渐地缩小。B.人口急剧增加,森林遭到乱砍乱伐。C.工业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D.部分地表热最有时能辐射到太空中。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B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与地球气温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动态平衡是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C.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植物转化为有机物质。D.两极地区冰川融化已使许多城市、岛屿遭海水威胁甚至吞没。

十四

(2011·湖南省郴州市)阅读下列说明文完成17~19题(6分)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州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年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留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巴“美容”的。1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C.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6小时内可以医治300条病鱼。D.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雌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18.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磅的一项是(2分)

A.“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

B.“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中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C.“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中的“必须一词强调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

D.“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

19.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经海洋学家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B.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C.选文第③殷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的认识事物。

D.选文中第①段的第一句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有助干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答案】D C C

十五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九洲清晏”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新九洲清晏”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18

“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⑦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观众观众置身其间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

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各指的什么?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中的”“此”指代的是“形状酷似一顶古帽”。.B.“游客们穿梭其中”中的“其”指代的是“中华大地”。.C.“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指的是“中国馆的设计”。.D.“观众观众置身其间”中的“其”指的是“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11.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应该删去的一项是()A.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B.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 ..C.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D.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12.下面对几段文字大一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③④三段文字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外观形象。

B.第⑤段文字说明的国家馆“中国红”的精心挑选与视觉效果。C.第⑥段文字说明的是地区馆屋顶平台上的“新九洲清晏”。

D.第⑦段文字说明的是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先进科技成果,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理念。13.下列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来看,文章主要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在中国国家馆的。B.把中国国家馆称为“东方之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其外形特点。

C.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从一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中国馆设计中环保节能的理念。D.第⑦段文字的段内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

二、(12分,每小题3分)

⒑B⒒D⒓A⒔D

十六

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酶-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

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0-1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年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6、下列有关信息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它可以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B.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不当又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有可能夺人性命。D.一旦体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转化成羧化血红蛋白,我们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

7、下列对一氧化碳在医学上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身体组织受到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但它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目前还没有弄清楚。

C.美国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虽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但美国科学家乔和贝奇指出,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8、下列能直接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可以帮助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

B.在对改变过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时,吸入微量一氧化碳的老鼠只有一半死于非命。

C.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全部死亡。

D.科学界一些专家认为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医药界不应拒绝它的治疗潜力。

9、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封闭HO-1,做过心脏移植的老鼠在一周内排斥反应,而将它放入有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

B.对老鼠的实验,证明了一氧化碳在肺移植手术中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造福于人类。

上一篇:我喜欢秋天的作文500字下一篇:学本教学小学数学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