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商隐有关的成语

2024-10-22

与李商隐有关的成语(共13篇)

与李商隐有关的成语 篇1

猴年,很多媒体举行了许多与猴子有关的活动和节目。但是就语文方面来说,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很少有人关注,有些成语如朝三暮四、肝肠寸断、马上封侯等,看似跟猴子没关系,但讲述的就是猴子的故事,而且非常有趣,很有启发意义。下面讲述关于猴子的5个成语故事,希望能引起同学们学习成语的兴趣。

1. 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芋②,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①狙(jǖ):猴子。②芋(xù):橡子。

故事中,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众猴子所得到的食物其实并没有增加或减少,而猴子们为这样的分配表现出一喜一怒,就显得很可笑了。朝三暮四原来比喻使用手段欺骗人,后来常形容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2. 杀鸡儆猴

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在驯猴前就杀鸡给猴看,吓唬一下它——你要是瞎蹦跶,就是同样的下场。再怎么顽皮的猴子,一见此景,便全身发软,任由驯猴人教化了。

在驯猴人看来,杀一只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一只猴子的成本。而鸡往往又是活蹦乱跳的,什么“鸡飞狗跳”“鸡飞蛋打”,说的都是它的这种脾性。所以被杀时的鸡总会把场面演绎得令人恐怖,它尽管挨了刀,却还东奔西逃,弄得四周鲜血淋漓、满地鸡毛。而驯猴人正需要用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让猴子们感到害怕,不敢乱来。现比喻用惩罚一个人来吓唬或警诫另外的人。

3. 肝肠寸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故事大意为:东晋的桓温去攻打蜀地的成汉政权,部队行进到三峡的时候,军中有人捉了一只小猿猴。这小猿猴的母亲沿着河岸边走边大哭,桓温的船队开了百余里,母猿跟了百余里,最后跳到船上就死了。打开它的肚子一看,肠子都断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温听闻这种行为之后非常气愤,就下令开除了那个捉猴人。肝肠一寸寸断裂,形容母猴伤心到了极点。

4. 调弓号猿

《淮南子》记载: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使养由基射之,矫弓操矢往,未之发,猿拥柱而号矣,发之则应矢而下,王大悦。

这个典故名叫“白猿肆巧,由基抚弓”,说的是,楚王养了一只白猿,楚王用箭射它时,它不但不害怕,反而夺过箭和楚王嬉戏起来。后来,楚王派养由基来射白猿,还没发射,这白猿就已抱着柱子大哭起来,养由基一箭射出,白猿应声而倒,楚王非常高兴。原来养由基是神箭手,他熟练的射箭架势将白猿吓住了。后用“调弓号猿、虚引猿泣”等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5. 沐猴而冠

《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注:劝说他的人是韩生)

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篇2

东汉初期,有名清官会稽太守第五伦为官十分清廉,他甚至亲自铡草喂马,别人问他是否有私心,他毫不掩饰地说有,举例说侄儿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去看望,每次都能安然入睡,而自己的儿子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心中有所牵挂就通夜难眠。

一夜十起的意思是: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二桃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举一反三

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人们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屡次告诫食品要清洁卫生,以免损害顾客健康,我们便可说:对于食品商店要保证清洁卫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三令五申的意思是: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与月亮有关的成语 篇3

冰壶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闭月羞花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成年累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星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花雪月芳年华月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前月下 风情月债风云月露 光风霁月 花残月缺 海底捞月 花好月圆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时暴月 皓月千里 烘云托月花颜月貌 壶中日月 花朝月夕 镜花水月 积年累月

经年累月近水楼台先得月 九天揽月 今月古月 流星赶月 镂月裁云 六月飞霜 累月经年 落月屋梁 抹月秕风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弄月嘲风 披星戴月 清风明月穷年累月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日东月西 日就月将日积月累 日居月诸 日升月恒 日往月来 日削月割日削月朘 日省月试 日新月异 日月重光 日月蹉跎日月合壁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交食 日月丽天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月参辰 十冬腊月 舌端月旦三月不知肉味 岁月蹉跎 水中捞月 跳丸日月 停云落月田月桑时 无边风月 五黄六月 吴牛喘月 五月披裘五月粜新谷 晓风残月 犀牛望月 月白风清 语出月胁月旦春秋 月地云阶 迎风待月 吟风弄月 吟风咏月月黑风高 猿猴取月 月里嫦娥 月露风云 月落星沉-1-

月明千里 月下花前 月下老人 咏月嘲风 映月读书月晕而风 月盈则食 月章星句 峥嵘岁月 止谈风月众星捧月

与月亮有关的谚语

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初七八的月亮——半边阴

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都一样

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妄想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上弦的月亮——两头奸(尖)

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圆圆满满

月亮跟着太阳转——沾光;借光

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中秋节的月亮——光明正大

与月亮有关的宋词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螟》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 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 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 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与教育有关的成语 篇4

2. 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3.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4.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5.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6. 有伤风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7. 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8.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9. 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10. 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11. 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12.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13. 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14.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15.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16.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17. 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18.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19.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20. 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21. 屡教不改――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22. 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23. 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24.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25. 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26.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27. 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28.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29.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30.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31.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32. 有风有化――谓有教育意义。

33. 换骨脱胎――〖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34. 教导有方――〖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35. 洒扫应对――〖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36. 以法为教――〖解释〗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37. 安详恭敬――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与书有关的成语

2.有关于赞美老师的成语

3.关于开始的成语

4.关于法律的成语

5.2016春节带有春字的成语

6.关于鸡的十二生肖成语

和马有关的成语与诗句 篇5

杨师道

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马,老肥御苑未曾驰。

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天马歌》

汉武帝刘彻

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杨师道 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马,老肥御苑未曾驰。

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天马歌》

汉武帝刘彻

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李颀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葡萄入汉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的成语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牛襟裾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角乌头 马毛猬磔

马前泼水 马首欲东 马瘦毛长 马咽车阗 马空冀北 一马平川 驷马高车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驽马恋栈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汗马功劳 把马轻裘 驽马铅刀 鞍马劳顿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戎马倥偬 万马齐喑 铁马金戈 匹马只轮 盘马弯弓 率马以骥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蛛丝马迹 车水马龙

牛头马面 墙头马上 鞍前马后 人困马乏 车辙马迹 兵荒马乱 牛高马大 心猿意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

盲人瞎马 招兵买马 悬崖勒马 塞翁失马 香车宝马 伯乐相马 千军万马 厉兵秣马 非驴非马 单枪匹马

与李商隐有关的成语 篇6

在晚唐诗坛上,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 号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风接近杜甫, “唐人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 (王安石语) , 杜牧的诗风则近似李白。正是这两个天才诗人, 为绮靡纤弱、神疲力薄的晚唐诗坛增添了活力, 展示了唐诗最后一缕辉煌。

杜牧 (803-852年) , 字牧之,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市) 人, 有抱负, 好谈兵, 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旧唐书·杜牧传》云:“牧好读书, 工诗, 为文尝自负经纬才略。”其诗高华雄俊, 风骨昂扬, “不务奇丽, 不涉习俗”, 许多名篇佳句, 至今天下传诵。

追溯起来, 杜牧的家世极其显赫。他的远祖是西晋名将杜预, 杜将军不仅在西晋吞灭东吴的战争中军功卓著, 还对《左传》颇有研究。杜氏家族在唐代出过11个宰相, 其祖父杜佑, 曾三朝为相, 备极荣宠, 其所撰《通典》二百卷, 是我国第一部最有影响的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

杜佑生三子:师损、式方、从郁。从郁乃杜牧老爹, 一生抑郁不得志, 体弱多病而早死。14岁的杜牧与弟弟、母亲依靠祖上留下的一点产业维持生计, 家境十分困顿, “食野蒿藿, 寒无夜烛”。

贵族子弟, 一朝沦落, 难免自暴自弃。好在杜牧胸怀大志, “平生五色线, 愿补舜衣裳”。为编织那根经天纬地的“五色线”, 杜牧一心求学, 潜心研习“治乱兴亡之迹, 财政兵甲之事, 地形之险易远近, 古人之长短得失”,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得出了安邦必先削藩, 削藩必先知兵、重兵、强兵的结论。

然而, 削藩谈何容易!元和年间, 唐宪宗勉强削藩成功, 可惜辉煌转瞬即逝, 此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直至吞灭了唐王朝。文宗、武宗、宣宗诸帝, 都曾经为削藩做过努力, 可惜成效甚微, 藩镇日益坐大, 危机日益深重。唐王朝此时已是积重难返, 千疮百孔。牡牧怀抱济世救国之丹心, 上穷碧落下黄泉, 寻觅改天换地之灵药, 奔波在无法挽狂澜于即倒的悲剧之中。他遍览兵书, 综理战法, 精研韬略, 欲挽雕弓射天狼, 呕心沥血撰写《孙子注》献给朝廷。在《上周相公书》中, 杜牧的文韬略, 淋漓尽致, 展露无遗, 可谓将相之才。

太和二年 (828年) , 26岁的杜牧进士及第, 获任弘文馆校书郎。登第之前, 他眼见唐敬宗大兴土木, 劳民伤财, 挥笔写下了峻厉昂扬、神驰古今的《阿房宫赋》。

阿房宫乃秦朝宫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杜牧用铺陈夸张的语言, 描绘了阿房宫的华美壮观, 揭露了秦王朝骄奢淫逸, 大兴土木, 滥用民力, 造成民怨沸腾的事实, 指出“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 呼吁后之来者哀而鉴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强烈要求醉生梦死的敬宗皇帝, 汲取六国之灭、秦朝之亡的惨痛教训, 不要重蹈历史覆辙。其忧之广、思之深、哀之切, 直如浩浩渭水!

这年十月, 杜牧离开京城长安, 辗转进入了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 一不小心, 成了所谓的“牛党分子”。在近十年的幕府生涯里, 杜牧依然心系天下安危, 把酝酿已久的富国强兵之策加以整理, 写成了《战论》《守论》《罪言》《原十六卫》等策论, 论述了古今战守之道, 分析了削藩安邦的战略与策略, 如烽火起, 似海潮鸣, 显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与军事才能。

然而, 杜牧明白, 朝廷根本不会采纳他的谋略, 他只能“纸上谈兵”。失望之余, 他倒不像李商隐那样穷愁落魄, 反而是豪奢潇洒, 终日纵酒欢歌, “男儿所在即为家, 百镒黄金一朵花”, 贵公子的放纵习气一览无余。

这时候, 正是“甘露之变”的前夜, 朝廷内部正酝酿着朝臣与宦官的恶斗, 一场生死之战即将爆发。政治嗅觉极其灵敏的杜牧借口有病, 以监察御史身份, 跑到东都洛阳履职去了, 这才躲过了那场血腥屠杀。

开成六年 (841年) , 文宗驾崩, 武宗登基, 李德裕为相, 牛党人士纷纷落马, 杜牧却未受太大冲击。原来, 李杜两家是世交, 李德裕之父李吉甫曾是杜牧祖父杜佑的僚属。可是, 杜牧和牛僧儒的关系太亲近了, 李德裕心存疑惧, 杜牧难得重任。

武宗驾崩, 宣宗即位, 李德裕顷刻下野, 李党失势, 牛党纷纷回朝。杜牧的处境却很尴尬, 李党掌权时, 没有迫害过他, 平反昭雪自然也就没他的份儿, 加之其弟是李党分子, 牛党居然把他外放到了更僻远的睦州做刺史。杜牧慌了手脚, 连忙上书宰相白敏中, 百般求告, 踌躇满志的白宰相根本不理睬他, 倒是另一个宰相周墀有些看不过眼, 帮忙把他调回了京城, 任司勋员外郎。

惶恐不安的杜牧一接到进京诏令, 便“喜过成泣”、“神魂飞扬”;然而, 此时的“飞扬”, 却不是当年的“飞扬”了!他告诫自己, 为官须乖巧, 察言观色, 以免重蹈覆辙, 自讨苦吃。他已经彻底丧失了当初的激情。

这一时期的唐王朝, 已是国势日衰, 危机四伏, 四分五裂, 大厦欲倾, 即使唐太宗李世民显圣, 也是回天无术了。

大唐王朝的如画江山, 落在一个个败家子皇帝手里, 国家焉有不亡之理?震动天下的王仙芝、黄巢农民大起义, 已经敲响了唐王朝彻底灭亡的丧钟!

杜牧来到京城长安, 只见满眼一片颓败景色, 覆亡气象。他踟蹰长安街头, 联想到古今兴亡, 心头充满了末世之悲, 不禁泪如雨下。贞观时代, 丽日蓝天;开元盛世, 繁华靡丽;即使是元和年代, 也有复兴迹象。如今之朝政, 可谓日落西山, 并且, 一落便落入了深渊里, 再也不可能复现繁荣富丽之盛唐气象了, 那些辉煌岁月, 只能留在梦中回忆了!

与李商隐有关的成语 篇7

李商隐对历史悲剧的总结

李商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很大程度是由于其“咏史诗”运用一个又一个典型的悲剧故事,凝练地总结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教训,他体会古今命运一脉相承时的入木三分、笔调的极尽哀回婉转,都令千百年来无数读者为其扼腕。那么以今天历史认知的进步为背景,是否可以从这些“咏史诗”中进一步总结出某些制度法理方面的结论呢?

试看李商隐著名的七律《隋官》: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此诗咏叹隋炀帝穷奢极欲、涂炭万民,造龙舟南游而丝毫不愿收敛自己的欲望,终于导致天下分崩离析,宫室化为丘墟。这段故事为世人熟知、对唐代人尤其如此,但李商隐过人之处在于,他点破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道理,比如“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一联说的就是:如果不是天下逐鹿群雄揭竿造反的暴力阻断(结果是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玺”落到李渊、李世民手里),那么权力者的肆意极欲就一定要膨胀到天地的尽头一一也就是说:在这个制度形态中,无上的权力永远没有良性的自我约束机制!而接下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一联则马上告诉人们:权力一直要膨胀到“天涯”的无比势能,它带来的必然是巨大的社会悲剧。

再比如李商隐吟咏同一事件的著名七绝《隋堤》: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首千古名作的“诗眼”何在呢?原来其警策之处在于,李商隐描述的乃是“权力通吃”的法则,他明白告诉人们:在这个制度中,只要占据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强迫“举国”经济体制完全效命于统治者的私欲,就可以任意践踏无尽的民脂民膏,甚至拿最华贵的丝绸去做龙舟的船帆或者权贵骑马时遮挡尘土的骑具“障泥”;而更为关键的是:权力的如此膨胀完全没有“刚性制约”,所以“九重”之下大臣们的无数“谏书函”全部都成了废纸而根本无人理睬!

权力失去制约,其结果必将是所有人的悲剧

李商隐的“咏史诗”所以能打动古往今来无数读者,除了其艺术上的功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秦制”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未走出“权力通吃”及其必然随之而至的悲剧泥沼。于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阴影之中的人们,也就不难随时随地产生与李商隐诗歌意境的共鸣。

而权力没有了刚性的制约和边界将导致悲剧的结果,这不仅由于权力无限膨胀必然越来越彻底地剥夺无数百姓,而且对于统治集团来说,最终也将同样使其自己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权力体制的专制性使统治集团成员、甚至最高统治者本人都落得极悲惨的命运,这是史不绝书的寻常事,除了李商隐慨叹唐明皇“如何四海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等著名例子之外,再如许多皇帝在被杀戮之前留下的唯一心愿,就是“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愿自今以往,不复生帝王家”(《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又比如中国皇权的专制性在明代达到空前的程度,而这个进程的结果之一,就是崇祯皇帝在亡国自杀之前,以亲手杀戮自己的儿女为这场惨祸添上了怵目惊心的一幕。

造物对人类的绝对律令:必须设置对权力的副性制约和迫使它止步的边界

于是我们不难想到:如此漫氏且“制度成本”无比巨大的悲剧史,它向世人昭示的必定是一条最根本的法则,甚至就是冥冥中造物对人类的“绝对律令”。

那么这制度文明核心的东西、人们永远都不应遗忘的底线和法则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权力的本质乃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权力者的意志和欲望(《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所谓“凡所谓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阿Q憧憬“革他妈妈的命”大功告成时“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都极为简明直接地说明了权力这万古不变的本质),所以必须设置对权力的刚性制约和迫使它止步的边界!

于是在保证政府有效运作而不至倒退到“丛林社会”的前提下,又如何使权力的运行不会沦入“肆意极欲”的疯狂,就成为从古典到近现代全部宪政法律体系的主线,亦即汉密尔顿等在《联邦党人文集》第51篇中所说:政府权力的性质充分反映着人性的矛盾,这是因为: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

人类注定无法幸运地请“天使”来做统治者、而只能由早已被逐出天国的凡人承担管理社会的责任,所以不论统治者如何像隋炀帝《遣使巡省方俗诏》那样卖力地标榜“哲王之治天下也,其在爱民乎”,其私欲及其膨胀之潜能依然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实现“对政府外在或内在的控制”(后来更有“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等比喻),也就必然地成为了宪法这根本大法的核心。

于是,从“秦制”对统治者“肆意极欲”的空前拓张、到李商隐笔下一个接一个的凄婉故事、再到阿Q把“革他妈妈的命”的内容定义为自己大欲得偿,这两千年的历史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孟德斯鸠关于权力的经典论述: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论法的精神》上册第十一章第四节)

所以,如果说“权力必须具有刚性的制约和边界”乃是造物对人类的绝对律令,那么孟德斯鸠揭示的“以权力约束权力”就是它的正题,而李商隐所述权力失去制约以后一直要膨胀到“天涯”的势能、以及这无限膨胀必然的悲剧结局,则是其反题。将这正题与反题联系起来,尤其可以看到造物律令之绝对性:如果人类不能以良性自律的法治文明有效地限制统治权力,那么冥冥之中就只能积聚爆发出一种恶性的“代偿方式”,以极其残酷的悲剧性手段强制性地迫使权力在刚性边界面前止步。

孟德斯鸠与李商隐视角的歧路说明了什么

同时,对比李商隐与孟德斯鸠视角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尽管上述道理那么简单明了,但它得以实现之历程的漫长曲折,却足以成为记载人类心智、伦理、特别是制度进步程度的标尺。

举例来说,在明确认识到统治者滥用权力的欲求只能用“以权力约束权力”这唯一办法才能控制、并且在制度设置上找到切实的操作手段之前,人们对于“绝对律令”的理解,就永远只能如李商隐那样充满悲凉切骨的哀叹。再如杜牧《阿房宫赋》的结论: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民,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民,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与音乐有关的成语典故300字 篇8

中国流传的“下里巴人”的成语故事,讲的就是多年前战国时,有客人在楚国郢都唱巴人歌曲,一曲“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这可以说是有史记载的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流行歌曲”了。巴部族以白虎为图腾,以部落首领廪君(传说是白虎的化身)为祖,勇猛且善歌舞。公元前1000多年前,武王伐纣,联合八百诸侯,其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一部分保留在古籍中,一部分埋藏在地下,一部分流传在民间。民间文艺之所以千古流传而不绝于世,在于它通过人民大众世代口头传承的形式,既可以免遭“焚书”之劫,又可避“文字狱”之难。战国时期流传于巴、楚民间的《下里巴人》,便是由古代人传承下来的原始乐歌,巴人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其历史可上溯至夏禹时代。

宋玉将当时(楚王即楚襄王,其年代在公元前3世纪)楚地传唱的歌曲分作三类:一类之《下里巴人》相当于现代的通俗歌曲;二类之《阳阿》、《薤露》比较通俗;三类之《阳春》、《白雪》为高雅歌曲。

与李商隐有关的成语 篇9

3、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4、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5、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6、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7、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8、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9、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10、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11、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12、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3、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14、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15、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16、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17、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18、阿斗的江山 ―――――白送

19、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20、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成语

乐不思蜀:用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共同商量而彼此的一件或行动一致

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言过其实:原指语言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

梁上君子:可用作窃贼的代称,也可用来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1.《三国演义》 中的成语和歇后语大全

2.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3.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4.三国演义成语俗语歇后语

5.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与歇后语大全

6.精选成语的歇后语

7.三国演义中人物歇后语精选

8.精选三国演义歇后语

9.精选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有关带马的成语_成语 篇10

朽索驭马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悬兵束马 见“悬车束马”。

悬车束马 形容险阻。

万马齐喑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万马奔腾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乌白马角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文君司马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辱,才被迫认亲。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人用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五花杀马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乌头马角 同“乌白马角”。

乌焉成马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脱缰之马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童牛角马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天粟马角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铁马金戈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铜围铁马 比喻坚固的阵势。

有关春夏秋冬的成语_季节成语 篇11

一、有关春的成语: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雨如油: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满面春风: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春风风人: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树暮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回春妙手: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回春之术: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同“妙手回春”。

口角春风: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

春宵一刻: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琼岛春云: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亦指北京十景之一。

秋实春华:比喻德行和才华。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如登春台: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二、有关夏的成语:

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夏虫疑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夏虫语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夏鼎商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痔骸V妇幼√跫优越。

冬温夏酰酰毫埂6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三、有关秋的成语:

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独有千秋: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

秋波盈盈: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秋风扫叶: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千秋万世: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秋风纨扇: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秋高气和: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毫见捐: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千秋人物: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秋毫勿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秋豪之末: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秋后算账:本指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行清算处理。

千秋万古: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实春华:比喻德行和才华。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秋风团扇: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四、有关冬的成语: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头脑冬烘”。

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酰酰毫埂6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无冬历夏:指一年到头。

有关动物的成语 篇12

有关“鱼”的成 语

【如鱼得水】(1)原谓君臣相待,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2)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能称心如意。

【池鱼之殃】比喻无故而受祸。

【殃及池鱼】无端受累。

【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2)比喻君臣相得。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货充真货。

【鱼米之乡】指靠近水边的肥沃地方。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鱼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鲁鱼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传写错误。

【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漏网之鱼】喻罪犯没有被逮捕归案。

【缘木求鱼】喻劳而无功,绝不可得。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临渊羡鱼】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急

有关“鸟”的成语

【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

【鸟尽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遗弃。与“兔死狗烹”意同。惟“鸟尽弓藏”语意较轻。

【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

【鸟面鹄形】用以形容久饥消瘦之状,又作“鸠形鹄面”。

【鸟为食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死。

【鸟兽不可与同群】指人毕竟仍须生活在人群社会中,不能隐居逃世。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时,多会良心发现,讲出善良的话来。

【惊弓之鸟】比喻曾遭祸患,因而心怀惊惧者。

有关“鹤”的成语

【杳如黄鹤】比喻人物一去无踪。

【风声鹤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惊扰。

【焚琴煮鹤】指不解风雅,大杀风景的行为。

【闲云野鹤】形容超然脱俗,与世无争,可以用在隐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闲逸无忧的人。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鹤发童颜】比喻年老而健康。

【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有关“雁、鹅”的成语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鱼沈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雁足传书】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丧。

【雁行折翼】失去兄弟。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千里鹅毛】远道送礼物,礼轻情意重。

有关“其余鸟类”的成语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所有。

【鹑衣百结】比喻衣服破旧,满是补钉。

【鹪鹩一枝】(1)用以劝人寡欲,今多说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喻栖身之所,多用于托人求职时。

【鸾翔凤集】比喻贤才之聚集。

【凤毛麟角】形容世间少有。

【凤凰于飞】比喻夫妇唱和相乐;多用为婚礼之祝词。

【鸢飞鱼跃】比喻放任于自然之乐。

【鸦雀无声】比喻原本吵吵闹闹的人群安静下来。

【鸿鹄之志】比喻志向远大,与“青云之志”义同。

【鹏程万里】祝福别人前程远大,如鹏飞万里。

【莺声燕语】用以形容鸟鸣。或比喻女子声音宛转流利。

【莺莺燕燕】比喻女郎众多。

【鹣鲽情深】比喻夫妇恩爱逾恒,与“伉俪情深”义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两相争持,第三者得利。

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上 或比(2)

一、有关“鼠”的成语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么了不起。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相奸邪,如獐之头、鼠之目。与“尖嘴猴腮”义近,但“尖嘴猴腮”仅形容面貌丑陋,而“獐头鼠目”更强调其人之奸恶狡猾。

二、有关“牛”的成语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三、有关“虎”的成语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狐假虎威】喻假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着,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势成骑虎】喻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后,想罢手也来不及,有左右为难之意。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于大势而不能中止。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只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谈虎色变】原意是指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知;后引申为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饿虎扑羊】喻非常贪馋。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四、有关“兔”的成语

【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有关爱情的成语 篇13

1、山盟海誓: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2、佳人才子: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3、暮翠朝红:形容爱情不专一。

4、一见钟情: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

5、海约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

6、弃旧迎新:丢弃旧人,迎接新人。谓爱情不专一。

7、连枝共冢: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8、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9、桃花流水: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10、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

11、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12、一见锺情:①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即产生爱情。②借指对人或事物一看见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

13、英雄气短: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14、醋海翻波: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15、如影随形: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16、情窦初开: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17、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18、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9、笃新怠旧:犹言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20、耳闻目染: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21、红豆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22、眉目传情: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23、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24、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爱情。

25、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26、云心水性: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27、恋新忘旧:恋慕新的,忘却旧的;对爱情不专一。

28、至死靡它: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29、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30、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31、离魂倩女:倩女:美丽的少女。旧时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上一篇:周年庆文案怎么写下一篇:集团维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