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计划

2024-07-06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计划(共12篇)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计划 篇1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必背内容

学校: 班级: 姓名:

【按照大学,古诗、词顺序编排】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政第二》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题春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江上(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陶者(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村居(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清平调三首(唐)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夏歌(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长相思·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计划 篇2

一、围绕主题, 精选合适的诵读内容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 以“主题式经典诵读”为核心, 应把诵读的内容主要放在古诗文的诵读之上, 每周确定一个主题, 每天学习一篇古诗文, 一周共五首。在内容、主题的选取上, 可以依据节日、季节以及与语文教材相配合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这样学生既学有兴趣, 又能提高诵读的实效。以下是我在开展诵读活动时的诗文安排 (部分) :

第一周, 主题为“秋日私语”, 诗文有:《秋词》【唐】刘禹锡、《秋思》【唐】张籍、《山居秋暝》【唐】王维、《子夜秋歌》【唐】李白、《秋夕》【唐】杜牧;第二周, 主题为“望月抒怀”, 诗文有:《关山月》【唐】李白、《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望月怀远》【唐】张九龄、《霜月》【唐】李商隐;第三周, 主题为“依依惜别”, 诗文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渤、《送友人》李白、《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别董大》【唐】高适、《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

二、策略探究, 寻找恰当的诵读模式

在确定内容的基础上, 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和热情地诵读经典, 是需要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采取合适的策略, 才会使“经典诵读”持续而有效地开展起来, 让它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辅助, 也能成为教师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晨诵+课省+周课”的经典诵读基本程式

晨诵:每天早间, 把今日要学习的古诗文打在屏幕上, 学生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采蜜本上抄下, 并试着自学。晨读开始, 教师便组织学生诵读, 分别采取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等形式诵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讲讲古诗文的大致意思, 不要求很精细的字、词、句的理解, 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 也可以由教师讲解。最后仍然让学生继续诵读, 并记在心里。

【诵读古诗《子夜秋歌》晨读片段】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一生读)

师:有没有读得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地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评点)

师:下面请你自由诵读, 读出诗的韵味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谁能大致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生1:“万户捣衣声”应该是洗衣服的声音吧!

生2:这应该是一个秋天的晚上, 皎洁的月光下, 有人在思念着什么?

…… (最后教师大致讲解意思)

课省:即在语文课始, 用2~3分钟抽背当日的古诗文, 然后再集体背诵, 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这一环节主要是及时掌握学生诵读的情况是不是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 教师选取的故事有很多与课本的主题一致, 所以课前背诵古诗也是为了引出新课的教学。如在教学《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一课时, 我们正好在诵读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雪梅》诗, 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正好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

周课:在每周五的两节校本课上, 专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 对一周来所学习的同一主题的古诗文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 对不同诗人在不同诗歌里所表达的意境、情感等的异同作比较, 从而提升对经典诗文的感知, 并由此衍生再学习一些诗文。下面是我的一堂“周课”设计。

【主题式经典诵读课例《雪花飘飘》】

主体诗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行》《春雪》《观雪》《梨花》

诵读积累:《雪望》《咏雪》《夜雪》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综合实践:收集咏雪的诗句, 欣赏音乐和图片,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整体设计: (1) 整体感知—复习旧知

(2) 复习旧知—研读《咏雪》—体验雪意象

(3) 诵读积累—拓展延伸

(4) 研读《沁园春·雪》—意象整合—即兴创作

2.“朗诵+吟诵+美诵”的经典诵读基本范式

在“不求甚解”“咀嚼涵泳”的大前提下, 为防止诵读方式单一, 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们在“晨诵、课省、周课”的诵读过程中, 不断变换花样, 用不同的诵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众多的方式中, 我提炼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式, 即朗诵、吟诵、美诵。

朗诵就是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背诵诗文。朗诵式诵读教学设计的五个策略:结合主题, 整体设计教学情境;释词解字, 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读出韵律;品词析句, 读出韵味;体验意境, 熟读能背。

吟诵是我校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方法。我们引导孩子读诗时不仅要“高声朗读, 以昌其气”, 还要讲究“密咏恬吟, 以玩其味”。在学生能正确诵读、在一定领悟的前提下, 用吟唱的方式诵读诗文, 还可配上音乐, 从而进一步入诗境, 更深切、更具创造性地领悟诗的内涵, 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美诵就是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 教师鼓励学生对经典古诗词进行改写、扩写、仿写, 诗配画和诗化作文等, 学生通常会很感兴趣。美诵还可以通过学生出主题诵读板报、手抄报等方式得以体现。

3.“勤劳小蜜蜂+诵读小诗仙”的经典诵读激励机制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评价与激励, 经典诵读要使学生长久地保持新鲜感和持续力, 就更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教师在开展“主题式经典诵读”的过程中, 可以紧紧抓住学生自己创作的采蜜本 (每日积累的古诗文) 和古诗文的诵读两方面进行评价奖励。在学期结束时, 评出“勤劳小蜜蜂”“诵读小诗仙”若干名。其中“勤劳小蜜蜂”的具体要求为:有完好的采蜜本;每篇古诗文抄录清楚整洁;在古诗文的旁边都能配上插图等等。“诵读小诗仙”的要求为:每天及时背诵诗文, 一学期古诗文积累达到100首等等。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计划 篇3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篇4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1 2.乡愁(余光中)„„„„„„„„„„„„„„„„„„„2 3.断章(卞之琳))„„„„„„„„„„„„„„„„„„ 3 4.再别康桥(徐志摩)„„„„„„„„„„„„„„„„„„4 5.观沧海(曹操)„„„„„„„„„„„„„„„„„„„„6 6.咏怀(阮籍)„„„„„„„„„„„„„„„„„„„„„7 7.对酒(秋瑾)„„„„„„„„„„„„„„„„„„„„„8 8.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9 9.从军行(王昌龄)„„„„„„„„„„„„„„„„„„„10 10.秋词(刘禹锡)„„„„„„„„„„„„„„„„„„„ 11 11.浪淘沙(刘禹锡)„„„„„„„„„„„„„„„„„„ 12 12.秋夕(杜牧)„„„„„„„„„„„„„„„„„„„ 13 13.望月(杜甫)„„„„„„„„„„„„„„„„„„„ 14 14.登高(杜甫)„„„„„„„„„„„„„„„„„„„ 15 15.逢入京使(岑参)„„„„„„„„„„„„„„„„„ 16 16.商山早行(温庭筠)„„„„„„„„„„„„„„„„ 17 1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8 18.望月怀远(张九龄)„„„„„„„„„„„„„„„„ 19 19.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20 20.无题(李商隐)„„„„„„„„„„„„„„„„„„ 2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心永远憧憬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注释]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被高尔基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的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全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

乡 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注释] 1.余光中(1928-):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山村人,生于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邮票是一种意象,诗中的船票、邮票、坟墓等都是意象,都寄予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注释]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近代诗人、学者。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等。

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深厚的哲理诗,其实作为言情诗来读,诗味更足!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戏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徐志摩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释]1.徐志摩(1897.1~1931.1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2.青荇(xìng):荇菜,为水生植物。3.浮藻(zǎo):指漂浮在水面上的藻类植物。

4.漫溯(sù):随意地逆流而上。文中是指很随意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

5.斑斓:灿烂多彩。

观 沧 海

(东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沧:通“苍”,青绿色。4.何:多么。

5.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6.竦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7.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8.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9.咏志:即表达心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树木被秋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咏 怀(之—)(三国·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1.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2.薄帷(wéi):指窗帘,也可指床帷。

3.鉴:照。

4.翔鸟:飞翔盘旋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是因为月明。

5.“徘徊”句:这里指人也兼指鸟,孤鸿、翔鸟也和 人一样,中夜不寐而徘徊,好像心中有些不安和感伤。

[译文] 夜半不能入睡,起床坐着弹琴。明月透过薄 纱照进来,清风吹动了我的衣襟。一只孤雁在野外哀号,盘旋飞翔的鸟儿在林间鸣叫。走来走去还能看见什么,只能独自忧思伤心。

对 酒

(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注释] 1.秋瑾(1875~1907):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卿,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5年参加光复会。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倡导民主革命。1907年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策划皖浙同时起义。7月徐在安庆举义失败。秋瑾遂于14日被捕,15日在绍兴轩亭口就义。著有《秋瑾集》。

2.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3.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世多指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译文]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啊,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释] 1.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长沙)人。浩初是作者的友人,是从临贺到柳州会见诗人的。

3.看山:观览山景。

4.剑铓(máng):剑锋。

[译文] 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芒,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愁苦的心肠。如果能用分身法将自己的身子分割成千千万万个,分散在峰头上我定能遥望到自己思念的故乡了。

从 军 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作品有《王昌龄集》。

2.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4.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5.穿:磨穿。

6.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7.破:击败。

8.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译文] 青海上空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在黄沙弥漫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归还!

秋 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2.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3.春朝:这里可译作春天。

4.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的意思。5.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也激发了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浪 淘 沙(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1.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后也用为词牌名。

2.谗言:毁谤或挑拨离间的话。

3.迁客:被贬谪(biǎn zhé)到外地的官。4.漉(lù)、淘: 过滤。5.始:才。

[译文]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就要千遍万遍地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秋 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

2.秋夕:秋天的夜晚。3.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4.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5.轻罗:柔软的丝织品。6.流萤:飞动的萤火虫。7.天阶:露天的石阶。

8.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

望 月(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2.鄜(fū)州:现陕西省富县。3.云鬟:妇女的鬓发。4.清辉:指月光。

5.虚幌(huǎng):薄而透明的帷帐。6.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译文]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曾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皎洁月色,让月光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登 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2.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3.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树叶声。

5.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6.百年:一生。

7.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8.苦恨:极其遗憾。

9.繁霜鬓:形容白发多,繁,这里作动词,增多。10.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不得志。11.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一生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历尽世事艰难,可恨白发长满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不得不放下这消愁的酒杯。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1.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2.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3.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4.凭:托。

[译文] 向东望着故乡的路途那么漫长,热泪洒满了两袖,湿漉漉的没有干。在马上相逢没有纸笔,就请你给我家里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温庭筠(812~870)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

2.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3.槲(hú):一种落叶的乔木,树高叶大。

4.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果实似橘而小,味涩苦。

5.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6.杜陵:地名,在现在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7.凫(fú):野鸡。8.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2.春行:春天散步。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9.没(mò):隐没。

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11.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真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著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2.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3.遥夜:漫漫长夜。4.竟夕:通宵。5.披衣:表示出户。6.露滋:露水打湿。7.还寝:回卧室再睡。

[译文]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照着我也照着远在天涯的亲人。身居异地的亲人,对月相思,通宵难眠,不由得怨恨漫漫长夜。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为南京古称,是江苏省省辖市,简称宁。

3.衣冠:指名门贵族,上层统治阶级人物。

4.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5.二水:又做一水。二水说认为“白鹭洲为长江中小洲,在金陵水西门外,因常有白鹭聚歇得名。秦淮河经金陵,西入长江,因自鹭洲中分为二”。

6.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只因为浮云能够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呢?

无 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2.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四年级经典诵读总结 篇5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四年级教研组在学校倡导的特色语文教研组创建活动中,开展了阅读经典书籍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传统文化”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条《论语》,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论语。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论语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传统文化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经典诵读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增强了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夏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有个女诗人叫李清照,大家知道吗?她不仅诗写的好,而且很有骨气。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夏天的诗句。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夏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2、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夏天虽然很热,但是优美的诗句却带给我们惬意舒服。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篇7

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大学》选读

1、本末始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修身为本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3、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5、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5)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6、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悻而入者,亦悖而出。

第二部分:古诗诵读

1、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三部分:现代经典选读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断章 卞之琳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3、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四部分:经典名言名句诵读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解释:一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解释: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德才兼备,自然能感召人心。

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解释: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解释: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弱势,哪怕是很聪明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哪怕是愚蠢的人。

6、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 解释:与其站在深水潭边羡慕鱼,不如回到家里结好网来捕鱼。比喻美好的愿望不与切实的行动。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汉书》

解释: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1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1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1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计划 篇8

指导老师:易果军主持人:鲁欣雨、彭昊天

第一步曲:

男:尊敬的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女:打造精彩人生底色。

合:北山中心小学四年级 “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经典诗文诵读展示现在开始。

男:首先请全体同学朗诵《春晓》。

第二部曲:读《三字经》

女:走进经典,我们走进生活的四季。

男:走进经典,我们走进人生的四季。

女:底蕴深厚的《三字经》可吟读,可朗诵,男: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

女:接着,让我们走进三字经轮诵.....(男、女对抗赛读)

第三部曲:听唱古诗歌曲

男:谷建芬老师把古诗谱成曲子,真好听

女:请听歌曲《咏鹅》、《静夜思》等。

第四部曲:抽签赛诗

男:走过岁月的长河,往事悠悠,仿佛就在昨天,女:漫过时间的河堤,海角天涯,仿佛就在眼前。

男:我们品唐诗宋词,女:我们颂优美的诗歌,男:请抽签诵读你对应的古诗。

第五部曲: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三年级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新的学期开始了,我班继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

古诗、《三字经》、《弟子规》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每天利用晨读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以及午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0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日早晨、午间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五、评价: 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周五诵读时间。老师只要用三两分钟,亲自考三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下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轮流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2、每月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通过古诗诵读活动我们大有收获,也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阳光中,在唐风宋雨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六、诵读进度

9月: 《山行》《清明》《江南春》《海蒂》 10月:《海蒂》《乐游原》《蜂》《江上渔者》

11月:《元日》《泊船瓜洲》《会飞的教室》《一千零一夜》 12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书湖阴先生壁》

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杨朝艳 篇10

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加课外阅读积累,二年级本学期的中华经典诵读计划如下:

一、诵读书目:《三字经》和《小学生必备古诗》。

二、实施时间: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三、具体方案:

1.动员工作。使学生感兴趣地诵读中华经典,逐步在诵读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是本活动的核心意义所在,所以首先做好动员工作。我让学生观看网上学生朗诵经典的视频,使学生产生一种诵读经典的向往之情,受到经典文化的感染。同时,班上有位同学会背很多首《三字经》,鼓励大家以他为追赶对象。并动员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经典读物,每周有选择地贴在墙报上让大家诵读。极力向家长宣传,赢得家长的支持,例如每周的作业单都有推荐书目。

2.时间安排。早晨升旗后,早读,上课前,下课前,星期四下午。课前预备铃响后,大家一边诵读,一边等其他同学进教室,有助于安静课室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让学生多接触经典读物。

3.诵读形式。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背得最多。也可以四人小组互读互考的形式进行,如小组内齐读,表演读,角色读等,并互相考考,小组长做好登记。或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每个人都有“经典诵读记录卡”,由老师检查登记,小组长诵读过程中登记,使记录卡作为他们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凭证,联合家长,对于达到一定数量的同学给与表扬和奖励,授予他“经典诵读小天王”的称号,成为大家的榜样,竞争,追赶的对象。

4.开展诵读活动。古诗配画,制作诵读手抄报,抄写古诗,配乐诵读古诗等活动,让学生不断积累中华经典,不断深入对中华经典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计划 篇11

1、一、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背诵三首古诗 【目标展示】

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新知研习】

一、学习《蝉》

.简介作者,背景。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2.诵读、探讨

(1)从“饮清露”、“出疏桐”中可以看出蝉具有什么品质?(生性高洁,栖高饮露)(2)“高”有哪些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本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品格高尚者,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3.背诵这首诗

二、学习《孤雁》 1.简介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并讨论

(1)“不饮啄”的原因是什么?(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执着的精神。)

(2)“谁怜”包含什么感情?由此体会诗人对孤雁的感情。(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野鸦与孤雁的叫声有何不同?体会这两种鸟的象征意义。(野鸭象征着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3.感悟理解并背诵全诗

三、学习《鹧鸪》 1.简介写作背景

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少颖悟,7岁能诗,世称郑都官。2.诵读探讨:

(1)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绪?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鹧鸪的外形体貌和习性。第二联借写鹧鸪开始刻意营造一个独特的意境,渲染一种惆怅凄切的气氛。第三联借人情写物象,借助于佳人的身心感受,烘托了鹧鸪啼鸣的凄切。尾联又进一步从环境的角度加以渲染,使全诗所营造的悲凉氛围和伤感情调达到了极点。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了解颔联“青草湖”、“黄陵庙”的典故,并仔细品味颔联。(3)体会并背诵。

四、当堂背诵 【归纳总结】 1

【巩固拓展】

【预习指导】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计划 篇12

二、教学改进措施

A类学生:在课堂中要及时闪现他们的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写作上要加强用词指导,内容的节选及说话写作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培养各方能力、学会常用工具书。训练他们能在小组合作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训练独立处理事件的能力。加强课外书阅读,并能写好较详细的读后感。

B类学生:加强 篇章句段的理解,掌握学习阅读方法——默读,养成不懂就问,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课堂中要及时闪现他们的独特的感受。在写作上要加强用词指导,朗读指导,日记、小练笔指导。培养各方能力、学会常用工具书。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习惯。增强合作意识,也能起到辅助小组长共同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加强课外书阅读,并能写好较具体的读后感。

C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写作业的态度,指导日记、作文以语句通顺为主,多参照作文范例,树立写作的信心。扎实抓好他们的基础知识辅导,加强朗读指导,培养语感,为阅读理解作基础。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常用工具书。多看一些简单的课外书,也能简单的写一写读后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2、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8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内容上,力求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体现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四、学期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A 类、B类 、C类)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A 类、B类 、C类)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A 类、B类 )用毛笔临摹字帖(C类)。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C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 类、B类 )。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A 类、B类 )。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A 类、B类 、C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A类、B类)。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A类、B类)。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A类、B类、C类)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A类、B类、C类)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A类、B类、C类)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A类、B类、)。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A类、B类、C类)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A类、B类、C类)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A类、B类、C类)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A类、B类、C类)。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A类、B类)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A类、B类、C类)。

五、教学注意点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

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

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庾信 寄王琳- 寄王琳赏析下一篇:外拓部篮球赛赞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