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普法调研报告

2024-10-11

企业普法调研报告(精选7篇)

企业普法调研报告 篇1

国有企业普法工作总结

提纲

一、精心组织部署,强化基础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普法责任意识

2.有计划、有力度地开展普法工作

3.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普法工作

二、广泛动员宣传,引导全员参与

1.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学习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工作

3.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

三、狠抓贯彻落实,突出学以致用

1.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懂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

2.能用法律规范自己工作行为和管理办法,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3.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思路

正文:

...单位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加强领导,强化保障,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积极开展了普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部署,强化基础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普法责任意识

开展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制意识,是搞好依法治理工作的必要前提。为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我单位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法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日常事务有专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2.有计划、有力度地开展普法工作

为做好普法工作,我单位根据实际制定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确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同时,还将普法工作列入了各单位目标考核内容中,使普法工作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3.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普法工作

今年,我单位对普法工作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召开了专题普法工作会议进行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会上还听取了各单位普法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普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普法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二、广泛动员宣传,引导全员参与

1.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学习

今年,我单位坚持以学习《宪法》《民法典》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中心,结合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学习,使学法和依法治理相结合,从而保证普法工作不脱离实际,强化了普法效果。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工作

我单位先后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七五”普法宣传、普法知识进班组、观看法治人员颁奖礼、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普法考试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使普法教育效果更为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普法教育实效,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我单位还积极参与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5.15宣传日活动,通过宣传,提升了广大职工群众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非法集资活动。

3.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了“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大比拼,参赛率达100%;组织了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普法考试,参与率和优秀率均达到了94%以上。通过普法宣传,使有关人员都能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人人都能自觉遵守,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狠抓贯彻落实,突出学以致用

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呈现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一般干部依法办事,执法人员依法监督的良好态势。

1.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懂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

2.能用法律规范自己工作行为和管理办法,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3.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普法教育,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妥善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构造了和谐工作关系。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思路

今年,我单位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并取得了

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普法学习上还存在实用主义思想。

二是在学法用法上主动性不够。

三是在普法学习对象上发展不平衡,普法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创新不够。

针对以上情况,我单位将在今后的普法工作中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予以加强:一是进一步加强普法学习,真正在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上下功夫。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宪法》《民法典》《信访条例》《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用法律法规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二是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教育,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自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真正把各项工作全面推向一个新台阶。

企业普法调研报告 篇2

对于企业来说, 要健康运营就必须有法律保障。普法教育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企业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一个企业中只有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广大企业员工具备了良好的法律素养, 企业才算具备了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试想企业中职工不遵纪守法, 经常违法乱纪, 企业如何能正常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所以, 在企业中进行普法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二、如何正确看待企业普法教育中的几个主体

(1) 首先是企业普法教育中普的人。普法教育最初的时候, 因为受时代及认识限制, 主要是官员对民众进行法律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随着法治观念的推进, “法著于官府, 施于百姓”向“立法为民, 依法治官”转变已成必然趋势。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被代表、被捐款、被失踪、被就业……”, 一方面表现了公众对个体权利的无奈诉求;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传统的教育是老一代向新一代传授生活的技能、他们对生活的理解、生活的方式以及是非观念。伴随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和互联网的普及, 年轻一代对老一代产生了信任危机, 他们认为老一代已经不能按照他们的要求提供符合时代的生活模式和创新思维。于是他们只向比他们先进的学, 也许学习的对象更年轻。普法教育也不例外, 教育者根本不考虑传播对象的实际需求, 总是以为我教的就是你该学的, 我想教的你就应该学, 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而也必将产生被教育者愈来愈大的抵触。所以, 企业教育者应当在普法教育中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地制定教育方式、教育内容, 从而让普法教育不流于形式;不一厢情愿, 取得更有实效的成果。企业中进行普法教育的人更应该立足本企业的发展有选择性的进行普法教育工作。

(2) 其次是企业普法教育中被普的人。我们普遍认为普法的对象应该是普通老百姓, 那也就是指普通员工。固然, 普通员工文化素质相对低下是事实, 他们理应是普法教育的对象。但是, 于此同时, 对企业中公职人员、领导干部的普法教育是否也落到实处了呢?也许所有人包括各级领导干部自身都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根本不用普法。但是又如何解释如今各类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屡禁不止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现象呢?能说他们法律意识强吗?这也将是我们企业普法教育未来的重点和焦点。公职人员以及领导干部一般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群体, 说他们不懂法, 不学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然而, 一个红包、一次饭局、一个错误的念头就可能轻易的摧毁他们那脆弱的法律信仰。如何切实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不让普法成为他们“做秀”的舞台, 将是普法教育的难点。普法教育应当在加强公职人员及领导干部普法的参与性、主动性, 在切实加强民众对官员的监督上有好的方式和实效。普法宣教教育工作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 更多的是企业的职工, 通过普法教育, 他们增强了法律意识, 可以更好地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最后是企业普法中“法”的内容。法律是一面海, 无穷无尽。即使是法律知识再渊博的法律专业人员也不能说他掌握了所有的法律知识, 能游刃有余的通解任何一条法律条文。企业普法又将面对另一面海, 那就是形形色色的企业员工。哪些人该学哪些法律?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哪一阶段要如何学习?这都是企业普法教育要面对的。如果我们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那普法工作将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必须总实际出发, 不能千篇一律以固定的模式教条式的教育和灌输, 忽视多样性自由式的学习;只注重制裁性、义务性、法律的教育, 忽视了权利性、保护性法规的宣传;只重视法律的教育层面, 忽视思想引导的提升。因此, 企业普法教育应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我不是来学习的, 而是来了解我想知道的, 我今天学的东西是对我一定有这样那样帮助的。这样普法教育才能得到一个新的升华, 教育也必将有新的含义, 所带来的成效也必将是出乎意料的。

三、树立法律权威性是普法教育的最终目的

每一个优秀的法治国家, 人民的法治意识如何, 法律信仰多深, 是非常重要的标志。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 正如真理是思想的首要美德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多么精致高雅和简洁实惠, 假如它不真实, 就必须被抛弃或修正。同样, 法律与制度无论多么有效率和井然有序, 只要它们不正义, 就必须被改造或废除。”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坚信能通过法律获得正义、自由、平等、有序的理念, 从而自觉的去遵守和维护法律, 并将之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

就目前来说, 法律的权威性在我国人民心中与高度发达的法治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别, 许多原本是为人民服务的法律法规成了部分职能部门或人耀武扬威谋取私利的工具;原本应该是公正、平等的法律部门却成了人们畏惧害怕的衙门, 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抛开这些去单纯的谈论如何加强普法教育有如水中捞月。所有普法教育是一向综合性、放射性、深入性的工作, 只有把树立法律权威性作为最终目的, 才能找到普法教育中的不足与问题, 有的放矢的开展好其他各项工作, 从而达到普法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结果。企业普法亦然。

四、企业普法教育应当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虽然, 普法教育已经坚持完“五五”, “六五”已经拉开序幕, 也在成效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人们在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 在企业普法教育中, 如今有些单位、有些人已经开始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被动地从事着这项工作, 普法书籍在书架上成了摆设。来了检查就动动, 检查一走, 恢复原样, 可以说这样的单位不在少数。这不单单是普法者的消极, 更增加了被教育者的消极思想, 从而使我们的普法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在“六五”普法期间, 我们必须找到更合理、更具创新性的方法、方式来开展这项工作,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让普法教育成为长期有效的工作, 而不只是长期形式上的工作。

总之, 普法教育为我国向先进法治国家不断深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企业普法教育也必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企业要开拓思路, 勇于创新, 找到适合自身的普法宣传之路。企业普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要让这项工作如同我们社会的发展一直延伸下去。

摘要:普法教育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是基于我们国情, 推进法治进程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是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企业普法教育又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在普法过程中又存在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成效到底如何?如何才能让企业中的职工从被动的接受法律知识, 变为积极的增强法律意识呢?这是我们在普法教育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做好企业普法教育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普法,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武俊编著.《享受法律——一个法律人的思想手记》.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企业普法教育的理性思考 篇3

关键词:企业普法理性思考

1 创新工作形式,努力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

伴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职工群众法律需求的不断高涨,普法内容呈现出快速扩充丰富之势。这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普法形式不断丰富和变化。今天的普法教育,不应该再是那种简单机械灌输,而应是施教主体与受众之间以法治文化为媒介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感染的过程。因此,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推进企业普法工作,创新手段,使普法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1.1 突出科技手段,实现普法教育的立体化。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数字和网络时代,影视、网络等传媒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越来越凸显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面对新的发展和形势,现在的普法要在多管齐下、讲究载体的多样性上做文章,要强调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法律传播关系。合成橡胶事业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如采取电化教育的方式,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法制宣传片;定期在内部刊物《橡胶信息》上开辟法制专栏,进行法律问题解答,例如2006年,《物权法》刚颁布时,事业部专门就职工关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释疑;同时利用内部网络平台,打造法制宣传阵地,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 突出日常宣传,实现普法教育的长效化。进行日常化普法,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说教与熏陶相结合,法理与情理相结合,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受到职工实实在在的欢迎和喜爱。要注重吸收节日等集中式普法宣传好的做法和形式,对之进行固定延续,形成持色品牌。合成橡胶事业部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结合职工日常生活需要,编印大量的法制宣传画刊等多种普法宣传资料进行法制宣传,每个季度都举办法律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扩大法制教育的普及面和频率,强化了职工的法律意识,同时在事业部的大型活动中都将普法宣传教育穿插其中,采用故事、小品等各种文艺创作的方式寓教于乐,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

1.3 突出法治实践,实现普法教育的服务化。普法实践证明,法制宣传教育仅仅靠说教、灌输来培育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是不够的,要让职工从法治活动体验中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精神。法制宣传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治实践。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且效果远远胜过百次空洞的说教。要引导和指导职工积极参与到法制运行的各个环节、强化和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把维权和排解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根植于法治实践中,真正解决普法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问题。如合成橡胶事业部坚持“调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为职工维权,5年来调解各类家庭纠纷19起,开展法律咨询, 帮助职工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28个。

2 创新工作内容,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渗透性

在企业普法的内容上,要突出文化建设、突出时代精神、突出民主发展。遵循和把握法治的运行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善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效果,确保其影响力和长期效应。

2.1 突出社会时代特色。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普法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形势,教育内容必须具有时代性。首先,普法教育要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要把维护企业和谐、促进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办事,为企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普法教育要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当前,企业改革发展进程加快,职工思想活跃、观念多元化,职工与企业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各种利益碰撞加剧,因此要积极引导职工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各钟矛盾和纠纷。

2.2 突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法律现象中区别于法律规范体系、法律设施、法制运行等外显实体要素的内在精神部分。没有良好的法治文化,就不会形成现代法治意识。所以,对法治文化的打造十分迫切。我们要积极探索法治与文化的结合途径,把文化引入到普法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近些年来,合成橡胶事业部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要借此机会,大力推进法治文化的建设,引导职工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观念的现代化。

3 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作为保障,要建立组织保障、评估考核、目标管理等制度,不断整合企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普法工作联动、协动和互动机制,构筑共同行动的“大普法”格局。

3.1 强化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互动。职工群众是企业法治的主体,是实现法治最深厚的基础。因此,推动企业的法治进程必须要有广大职工的参与。要通过普法,动员职工参与法治的进程,让广大职工从被管理者,成为法治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实践者,成为推动法治进程的强大动力。合成橡胶事业部建立了一整套法治组织运作机制,成立了事业部普法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基层普法、调解领导小组,设立了大量的义务法制调解员,引导职工广泛参与,搭建好普法工作平台,扩展普法工作领域,激发了职工群众参与普法工作的热情,促进了普法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3.2 强化横向单位之间的联动。企业各基层单位是普法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其法制宣传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或制约整体的普法工作水平。一般来说,法制宣传办事机构发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作用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充分调动各单位加强普法教育工作以推动宏观法治进程的过程。法制宣传办事机构要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健全办事机构与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制度、信息制度和工作机制,接轨微观与宏观,使各单位能够在法治建设宏观框架内充分发挥作用。

乡镇普法工作调研报告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主体错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为法治国家。在中国没有全民的法治理念,就没有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而全民法治理念形成,最主要是靠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作为普法工作又是全民学法的重要手段。应是全党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就列入常规工作来抓。按照十八大的精神及上级文件的要求,普法工作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环节。这项工作应是全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常规工作内容,由政府主抓,部门参与。在我市绝大多数镇党委、政府对普法工作的责任主体还搞错位。实际上搞成了部门主抓,政府参与。

2、位置摆不正

不少领导和基层干部(含村、居委会干部)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等硬件建设上,更由于市、乡镇两级对这些“中心工作”督促紧、考核严,村(社区)干部将主要精力用于这些“中心工作”,普法工作在他们眼里,是可抓可不抓的事。崇尚“时间就是金钱”之类的实用主义观念,觉得参与普法工作费时、费力而又难见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其主动性不高,根本没有将普法工作摆到应有的高度和位置。

3、乡镇普法力量薄弱

目前乡镇的普法工作主要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做,虽然全市各乡(镇)都设有司法所,但每个司法所最多的二人,绝大多数司法所只有一人,由于司法所承担了普法教育、矛盾纠纷调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众多事务,同时还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以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普法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单调

乡镇普法大多数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有时候通过挂横幅、贴标语进行宣传,往往造成农民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至于分发的宣传资料,虽然内容详细,但很多农民未必能看得懂。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

5、普法考核流于形式

对阶段性普法宣传考核验收,事前已将统一化的验收内容和有关要求印发下去先由各部门自查,然后抽调人员再进行抽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听汇报、查档案、看笔记等,至于普法的实际效果无从考核,这种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式的普法宣传,村组、农民都不当一回事,消极应付,走走过场。

二、试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领导认识不到位

部分领导干部对普法的认识严重不到位而且在普法教育中严重缺位,认识不到位是对法制建设在推动中国社会进程,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和估价,没有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严重缺位是部分领导干部在法制教育,宣传普及方面没有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从某种角度可以说“重人治,轻法治”这种传统封建意识,影响到普法教育工作的开展。

2、广大干部群众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由于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现实中生活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以罚代法等负面现象,使得不少的干部群众信访不信法,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挫伤了他们学法、用法和守法的积极性。

3、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乡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4、普法经费保障不力

尽管省、市每年普法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但落实在基层乡镇很难,很多乡镇没有把它列入财政预算,有的虽然列入了财政预算,但也仅仅是一小部分,如打印费,甚至有的是开“空头支票”。还有不少乡镇的普法经费靠领导临时审批解决一点,甚至有的乡镇纯粹没有,这就导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于没有经费保障而难以开展。

三、对策与思考

1、高度重视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普法宣传工作具有历史性、长期性、艰巨性,更具有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非一朝一夕之事,既不能靠运动,搞突击,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领导干部要把普法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纳于议事日程,进一步确立法治是“基石”,是“必由之路”的观念,把普法工作特别是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当作科学执政“硬件”来抓,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建立完善按照法律六进的要求分级负责长效机制,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营造全民学法、尚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

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和学法兴趣。

3、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探索普法工作新途径,丰富新载体,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广泛开展“法律六进”和法制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运用绘制法制宣传画、印发法规小册子、普法故事会、流动法庭、流动调解庭、现身说法、现代传媒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善于发挥法制文艺活动的作用,组建基层普法文艺队伍进行巡回演出,使职工群众在欣赏法制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

4、完善乡镇普法保障与考核机制

完善机制,用制度推动基层普法工作。建立普法长效工作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推动普法工作,一是要完善保障机制。相关部门要按照区“xx”普法规划确定的人均普法经费标准,把基层普法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切实保障经费足额到位,专款专用,确保普法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二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按照依法治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xx”普法依法治区规划》制定具体计划、目标、步骤和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建立年度普法考核督查机制,把法制教育列入“平安”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督查、抽查。要按照考核标准,于每年底对普法工作进行考核验收一次,对普法工作不合格单位要坚决进行整改,推动普法工作朝健康、持久的方向向前发展。

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5

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8:22:0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调研报告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调研报告(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对自治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结合实际制定了关系本地区、本民族发展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规范性文件,为开展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政府”创造条件,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自治县自1964年成立以来,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定了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共160多件。其中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自治条例和林业管理条例各一个;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司法案件监督暂行规定、行政许可听证暂行规定等3个单行条例。县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157件,至2003年已废止2件,修改6件。这些条例及规范性文件对于有效开展**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国家法律权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法制建设基本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一、普法依法治理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全面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是在全体公民中正确树立法治观念的最佳手段。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努力使全县上下形成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尚。尤其是“二五”普法完成,“三五”普法期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要依托每

年的“”法制宣传日、“”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禁毒日、重要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以及“科普周”等活动为载体,切实开展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地制定的自治条例以及各项单行条例。“三五”普法依治理载体在不断增加。一是以会代训、以案释法。二是利用更为直观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的新闻媒体和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竟赛、讲座等活动加强了法治宣传。三是以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依法治县工作示范单位”为载体,深化普法宣传教育,推进县乡村普法依治理工作。目前,全县有七个单位开展创建“依法治县示范单位”工作;3个社区90个村委会都开展“民主法治村”工作,此项工作,2007年受省级表彰1个、市级表彰6个。

(二)健全机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依法治县工作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关注每一个关键环节,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

强领导。从1996年起,即开始实施“一五”就较为规范地成立县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政法委书记、人大负责法制工作副主任、政府分管政法工作副县长、政协负责法工委工作副主席任副组长,公、检、法、司等20多个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设办公室在县司法局,目前县委普普法办有专职工作人员3人,承担着县法律普及宣传和法律考试工作。全县有71个单位按要求制定了普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71个456人,结合本部门实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法、检、公、税务、工商、环保等执法部门始终坚持以专业法为主,兼顾其他法律法规进行司法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以案释法,用案例说话,力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双丰收。二是为了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推进法制建设进程,1997年成立县委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设立办公室在县人大,安排工作人员一人。2004年9月将“中共**县委依法治县工作领导

小组”更名为“中共**县委依法治县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挂靠在司法局,并升为正科级单位。明确其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负责检查、指导、督促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动法制建设进程,全面实施依法治县工作。

(三)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运行机制和检查考评机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县自成立普法办以来,都坚持推行半年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即每年上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联系会议,主要研究部署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定期报表制度和年终检查考评制度。落实普法考试对象,征订学法考试资料,确保普法考试任务如期完成。年终进行工作检查、考核、评估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会议,通报全年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推动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对工作不力的单位

部门给予通报批评,以此促进工作均衡发展和整体推进。

普法工作自查报告 篇6

近几年来,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文明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活动,大力提高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和法制工作计划,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以维护广大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的水平。

一、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树立法律意识

每学期我校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法律学习计划和制度,坚持经常学习,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经常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知法、守法。学校每都对教师、学生进行普法知识测试,以巩固普法成果。

二、加强和派出所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在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中,我校开展了教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班,在全校形成了教职工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开设了法制课,做到了“教材、教师、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四落实。我校充分借助“警校共育”的优势,大力开辟学法第二课堂,自主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进校园”活动。我校开展了涉及道路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常识的系列“平安校园”专题讲座活动;社区派出所法制辅导员到学校开展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讲座等活动,以现场演习、亲身参与、以案说法等切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方式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了“校园拒绝邪教、崇尚科学”、“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等教育活动;

我校还制作了展板,通过漫画形式以案说法在学校间巡回展出,向师生们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使全校师生受益。

二、建立职能机构,明确依法治校职责。

为提高学校依法治校决策,民主管理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建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法制教育工作,师生校内申诉、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等。依法制定《学校办学章程》,学校管理制度。保障教师教学、教研、进修、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工资足额及时发放,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努力处理好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的关系。

三、规范办学行为,依法管理学校

1、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实施民主集中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凡重大事项均在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教代会和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形成决议后执行,实行了校务、政务公开。

2、健全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着重做好校园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彻底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加强校园的治安管理,学校安排保安,与值日、值宿教师、校级干部值班巡逻,确保学校良好的治安环境;加强学校消防和用电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及时更换老化电线,确保学校用电、用水安全;制定了安全方面的各项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状况下,师生能够迅速疏散,同时利用班会、集会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

3、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做到开足、开齐 2

课时,认真上好每节课,严格遵守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不随意传动或变动授课时间。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上做到了“四落实”,即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活动。学校每把九月份定为“普法”宣传活动月。集中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5、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治理乱收费现象。凡涉及向学生、家长收费用的,我校都严格按照财政、物价及上级教育行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本着先审批、后收费的原则,并在收费期间向学生、家长进行公示,维护了学校、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四、存在的不足:

1、由于条件所限,学校没有建设校外法制教育基地,仅限于校内进行的法律学习、宣传活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教育的途径还不够宽泛。

2、对社区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程度还不够,法制教育的内容、形式还比较单一,缺少丰富性和多样性。

3、缺少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调研,在总结法制工作的好经验和新方法还缺乏新方法。

企业普法调研报告 篇7

一、近年来乡镇普法工作主要成效

1、组织领导方面:

乡镇党委政府调高重视, 积极鼓励支持司法机构 (包括司法所、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 , 同时派出所作为主要协助机构做出积极贡献。将普法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实现司法所、妇联、计生委、派出所、法庭、信访办、综治办机构的紧密合作。

2、普法工作方法:

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实现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效果。改变过去仅有普遍性的做法, 不再“千篇一律”具体为在普及法律常识的基础上对机关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开展依法行政普法教育;对于企业法人代表开展在法律的轨道内充分调动经营意识, 对党员干部则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会灵活将新党章精神、十八大精神与法治相结合;对未成年主要是采取预防和防范为主。

3、依法治理:

通过基层民主会议和村民自主选举相结合, 实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而积极参与意识的增强有效帮助实现机制的常态化。

4、活动载体多样化:

相继开展了“法律进企业”“法律上门 (法律援助的拓展形式) ”“党员监管群众, 群众监管党员”模式等。

二、普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认识不足、有偏差, 尤其是在“人治?

法治?”的焦点问题上, 基层人民缺乏对法治社会的信心, 相对应出现了“实用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 而且由于大部分基层地区仍然处于相对低文化水平状况, 不少错误思想认识根深蒂固, 不接受甚至怀有抵触情绪。

2、信息技术干部队伍力量薄弱, 而且自身法律素质和信息技术素质不高。

很大原因是由于专职少而且压力大, 个人身兼多职, 以及自身学习不够未能将学习所得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领域当中去。

3、普法手段单一, 民众接受法律知识意识淡薄, 两者缺乏互动机制。

过去的普法手段是被动的, 老套的, 宣传法律知识仅仅靠张贴宣传标语, 设置咨询台来进行, 获取途径仅仅是从电视作为主要获取来源, 占到87%;而报纸、网络等途径则只占到7%!而且据调查报告所反映, 订阅报纸中, 法治、新闻、政要等只占到36%, 电视节目也多是用于观看连续剧, 占电视观看时间的66.7%。中央1套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三十分》栏目以及中央12套 (社会与法制频道) 分别只占到23%、7%、3%、1.2%。

4、难以适应新情况。

尤其是在面临以下情况时, 普法工作显得难以推进: (1) 信访工作的安排处理得当? (2) 留守老幼艰难。 (3) 外来企业或开发商与当地居民的矛盾协调。

三、通过信息技术相关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信息技术,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乡镇普法工作当中, 主要是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加强运用和推广!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运用, 延伸了基层普法的深度, 拓展了基层普法的广度, 针对上述问题, 必须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未雨绸缪, 制定周密计划,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灵活运用传感技术, 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传媒阵地。

有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资源, 着力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 通俗易懂的精品法治栏目和板块, 加大法制公益广告宣传力度, 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平台。以江西普法网建设为重点, 加快推进县 (区) 普法网站建设步伐, 在网络媒介方面加强与中国普法网, 东方法治网等的链接互动, 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科技含量.结合目前中国有近九成人口拥有移动手机,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向移动手机用户发放法制宣传短信, 宣传法律知识, 营造法制宣传氛围。

2、面对新情况采用人工智能结合人性化操作互助, 主要通过智能信息检索技术。

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人工智能程序已能知道如何考虑它们要解决的问题, 即搜索解答空间, 寻找较优解答。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 信息获取和精化技术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信息技术走向广泛实际应用的契机与突破口。

3、要进一步强化普法信息技术工作队伍。

而要充实队伍, 就要增强其吸引力, 这也就要求从政府部门就普法信息技术工作者的编制 (43%被调查者在选择工作位置时会考虑是否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编制作为) 、职位 (7%被调查者会考虑到自己选择工作能否取得晋升机会, 取得理想中职位) 、待遇 (37%被调查者在待遇问题尤其是五险一金等福利方面比较关注) 、声誉 (%5被调查者则会注意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美誉度以及观众评价) 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尤其是普法队伍网络化, 要求镇司法所在各村镇 (林场) , 挑选一名政治责任强, 文化程度高, 懂法守法而且热心于法制宣传工作的同志作为骨干, 每年集中培训一次。然后, 由他们对所在村 (场) , 单位的普法宣讲员组织学习法律知识, 最后由宣讲员到各责任区进行宣讲。这样, 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全镇范围的普法骨干网络, 借助信息技术, 及时同级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与上级及时反馈问题。从调研中发现江西普法教育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全省有普法讲师团255个共5143人, 有普法志愿者队伍1804支共11.5万多人, 还有一大批法制副校长、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 都是全民普法教育的生力军。而宜丰县各乡镇司法队伍作为江西司法队伍有机组成部分, 也在不断成长和发展。

4、继续开展主题活动, 积极创新法制宣传形式, 深化普法效果。

继续保持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宪法宣传月、税法宣传月、全国助残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的普法力度, 90%以上的调查对象经常或偶尔通过普法长廊和法制宣传栏获取法律知识, 显示普法长廊和法制宣传栏在推进普法教育、培育法治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继续保持和拓展;结合地方特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整合各类宣传资源, 不断丰富宣传教育活动形式, 增强宣传效果要进一步创新方式。通过数字广告宣传屏、公交移动电视等, 播放法制宣传公益广告, 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着力打造了网络普法阵地, 充分发挥其传播速度快, 信息容量大的优势, 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通过多种形式为载体, 及时传递给任命, 这样在提高乡镇普法的时效性同时, 能大大提高人民参与度和满意度。九江县则将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乡镇普法活动当中, 九江县法制办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电视台、乡村广播、手机信息等传播方式, 联合发文, 通知到具体每家每户, 分开报名, 分类考试, 以邮件或者上门送卷的形式改进公民普法工作。同时把考试成绩存入个人档案, 作为年终考核, 评优, 评先, 晋级的重要依据, 这都依靠的是由普法问卷结合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公民法律意识水平系统。全县 (包括各乡镇) 共有7822参加全民普法考试, 比去年增加了51%, 检验了司法机关普法效果, 又提高了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

摘要: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对于了解乡镇基层法制教育工作现状, 再次明确乡镇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汲取弘扬工作中特点、发现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深入, 现代化的新型乡镇普法工作就必须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 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最终服务于不断趋于完善的乡镇普法局面, 为“普法工程”奠定基础, 为“十二五”新篇章开拓基层法制新局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乡镇普法,运用结合

参考文献

[1][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19.

[2]应吉康.信息技术基础[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小乌龟的外貌特征作文下一篇:(儿童文学)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