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

2024-11-16

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通用8篇)

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 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意见》,和县委政府《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意见》,切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全面完成2009年总体目标及任务,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四月份开始利用6个月的时间,在全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深入地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认真负责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探索矛盾纠纷调解的新经验、新路子,全力维护全镇社会稳定。

二、主要目标及任务:

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全面掌握,有效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步减少和杜绝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危害社会安定的事件;严厉打击、查禁和取缔社会丑恶现象,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种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排查调处的重点是:可能引发群体性时间的涉众型矛盾纠纷,各类信访问题特别是重信重访问题,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民间纠纷。通过集中整治活动,努力实现“五下降一控制”(群体性事件总量下降,到县、市赴省进京上访案件下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民转刑”案件下降,刑事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目标,为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4月上旬至4月下旬)。

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明确任务要求,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5月上旬至7月底)。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对已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信访突出问题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逐级上报,摸清底数、确定重点,准确掌握。对于已经排查尚未解决的,当即彻底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落实稳控措施,掌握真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楚,有的放矢。

二是全面排查,突出重点。建立自上而下的集中整治工作小组,通过工作调研、上访接访和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等方式,动员各方面力量进行全方位排查。把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为排查的重点,尤其要注意掌握新的利益群体因互相攀比可能形成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汇总上报,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明确解决时限。

三是掌握节奏,全力实施。对各级排查出的问题,要求合理、符合政策的,限期一次解决到位;已经解决、要求过高的,区别情况妥善解决;重大疑难、情况复杂的,领导包案限期解决;行为过激、制造事端的,加强法制教育,加强防范,落实稳控措施。对涉及调处解决的全局性、政策性的群体性利益问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包案措施,确保稳控在村(社区),解决在村(社区),并逐级向上报告。

四是妥善有效处理非正常上访。对无理取闹、寻衅滋事的,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3、全力攻坚阶段(8月至9月下旬)

对因各种原因在第二阶段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久拖不决的政策性、普遍性问题和“钉子案”、“骨头案”,每案确定一个专门工作班子,拓宽思路,上下联动,全力攻坚,力求彻底解决。同时,要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规范化建设。

4、检查总结阶段(9月底)。

各村、社区对集中整治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自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改进工作,并写出书面总结上报,镇党委、政府将各地各单位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这次活动规模大、标准高、要求严,各村、社区要及时成立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活动领导小组,配强工作力量,切实组织协调本村、社区开展好工作,并积极接受县镇督察组的督查和指导。

(二)、实行领导联村,干部包社全员负责制。每名领导联系一个村(社区),每名干部包一个社,形成强大而严密的调解服务组织网络。

(三)、各村(社区)要逐社落实经验丰富,热心纠纷排查调处的矛盾纠纷信息员和调处员。原则上每社一名,由镇上颁发聘用证书,严格考核落实个案补助政策,年底进行评优奖惩,以彻底解决无人管事,大事小事难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减轻村(社)的工作压力。

(四)、各村(社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组织排查化解本辖区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在“事要解决”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对该排查的问题没有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意见》,和县委政府《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意见》,切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全面完成2009年总体目标及任务,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四月份开始利用6个月的时间,在全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深入地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认真负责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探索矛盾纠纷调解的新经验、新路子,全力维护全镇社会稳定。

二、主要目标及任务:

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全面掌握,有效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步减少和杜绝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危害社会安定的事件;严厉打击、查禁和取缔社会丑恶现象,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种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排查调处的重点是:可能引发群体性时间的涉众型矛盾纠纷,各类信访问题特别是重信重访问题,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民间纠纷。通过集中整治活动,努力实现“五下降一控制”(群体性事件总量下降,到县、市赴省进京上访案件下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民转刑”案件下降,刑事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目标,为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4月上旬至4月下旬)。

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明确任务要求,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5月上旬至7月底)。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对已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信访突出问题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逐级上报,摸清底数、确定重点,准确掌握。对于已经排查尚未解决的,当即彻底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落实稳控措施,掌握真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楚,有的放矢。

二是全面排查,突出重点。建立自上而下的集中整治工作小组,通过工作调研、上访接访和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等方式,动员各方面力量进行全方位排查。把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为排查的重点,尤其要注意掌握新的利益群体因互相攀比可能形成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汇总上报,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明确解决时限。

三是掌握节奏,全力实施。对各级排查出的问题,要求合理、符合政策的,限期一次解决到位;已经解决、要求过高的,区别情况妥善解决;重大疑难、情况复杂的,领导包案限期解决;行为过激、制造事端的,加强法制教育,加强防范,落实稳控措施。对涉及调处解决的全局性、政策性的群体性利益问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包案措施,确保稳控在村(社区),解决在村(社区),并逐级向上报告。

四是妥善有效处理非正常上访。对无理取闹、寻衅滋事的,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3、全力攻坚阶段(8月至9月下旬)

对因各种原因在第二阶段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久拖不决的政策性、普遍性问题和“钉子案”、“骨头案”,每案确定一个专门工作班子,拓宽思路,上下联动,全力攻坚,力求彻底解决。同时,要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规范化建设。

4、检查总结阶段(9月底)。

各村、社区对集中整治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自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改进工作,并写出书面总结上报,镇党委、政府将各地各单位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这次活动规模大、标准高、要求严,各村、社区要及时成立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活动领导小组,配强工作力量,切实组织协调本村、社区开展好工作,并积极接受县镇督察组的督查和指导。

(二)、实行领导联村,干部包社全员负责制。每名领导联系一个村(社区),每名干部包一个社,形成强大而严密的调解服务组织网络。

(三)、各村(社区)要逐社落实经验丰富,热心纠纷排查调处的矛盾纠纷信息员和调处员。原则上每社一名,由镇上颁发聘用证书,严格考核落实个案补助政策,年底进行评优奖惩,以彻底解决无人管事,大事小事难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减轻村(社)的工作压力。

(四)、各村(社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组织排查化解本辖区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在“事要解决”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对该排查的问题没有[page_break]发现,或发现了没有及时解决而酿成群体性事件、重大上访事件或重大刑事案件的,不论什么时候出了问题,都要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五)及时上报情况。在活动期间,各村、社区要反映交流活动的情况,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加强联系沟通,及时上报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工作成效和成功经验,并按时上报工作情况和阶段性成效。

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 篇2

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师司法局《关于开展“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本团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处理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问题隐患,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团场社会稳定和服务团场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按照兵、师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线,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为重点,全体动员,深入基层,集中力量和时间,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有效预防、及时排查、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围绕一个重点。以为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营造持续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重点,确保国庆节期间社会面“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解工作方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一批内部矛盾引发的民间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力争做到矛盾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以上,真正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基层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促进“两个”落实。一是通过专项活动的开展,促进基层调解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的落实,确保三年基层调解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的顺利实现,今年计划在以下10个单位建设规范化基层调解室:4连、5连、6连、12连、13连、14连、15连、17连、18连、团中。二是按照师市财务局、司法局联合转发的《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的意见》文件精神,通过专项活动的开展,尽快建立完善基层调解工作保障机制,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三项经费”的落实,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推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健全完善“四项”机制。一是按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努力形成以团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连队(社区)等基层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片区、楼栋调解小组、纠纷信息员为触角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二是完善基层调委会定期整顿、人民调解员培训机制;三是巩固和完善基层调解案件统计新机制,切实落实口头调解案件登记制度;四是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和矛盾纠纷情报信息网络。通过专项活动的开展,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规范。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保障“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的组织实施,团成立“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建明 团党委常委、政委、党委书记 李秋生 团党委常委、团长、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牛建忠 团党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袁洪府 团党委常委、副政委、纪委书记

闫志顺 团党委常委、副团长

曹建生 团党委常委、副团长

赵桂英 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

胡西塔尔〃艾麦尔 团党委常委、副团长

成 员:刘金明 王海伟 王爱新 王雯珍 徐庆阳

贺 琳 孙长江 王新伟 岳墨贞 赵 鸣

张 赟 贺黎明 兰建民 马向阳 冯 民

朱英明 朱美江 陈小龙 杨 继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司法所,主要负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指导、协调、落实;负责收集和反馈各类信息;负责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

办公室主任:刘金明

成 员:王雯珍 王明献 蒋海燕 管 峰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动员、培训阶段(6月20日—6月30日)。成立团“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6月 29日召开“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动员大会,对专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排查措施方案,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调委会主任包面,调解员包片,调解小组包楼栋院的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真正把排查调解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并于7月14 日—7月16 日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强化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

(二)排查梳理、调处化解阶段(7月1日至9月10日)。

1、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当前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突出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针对群众比较关注、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可能引发非正常访、群体访、涉法涉诉和民转刑等苗头性事端,及时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切实做到不留死角,并对排查梳理出的矛盾纠纷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意见,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登记全、措施实。

2、各单位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尽快调处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并积极进行疏导。重要的矛盾纠纷信息,要立即上报,及时预警。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纠纷,要向团“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汇报,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要正确处理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关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群防群治功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外。从7月起至活动结束,各单位每10天上报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情况。

(三)检查总结阶段(9月11日—9月30日)

各单位对排查化解工作进行小结,认真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单位对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采取的措施办法、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等进行汇总形成专项活动总结,并于9月15日前将总结和专项活动统计表报团司法所,团司法所将汇总各单位情况,报师司法局。

五、主要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推进专项活动的全面开展。各单位要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专

项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单位领导对本单位排查化解工作负总责,小组成员要直接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有计划、分步骤、扎实推进排查化解工作的开展。要把本辖区内的纠纷情况摸清、摸准、摸实,对非正常访、群体访和涉法涉诉事件,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切实形成团、单位调委会抓全面,调委会主任包面,调解员包片,调解小组包楼(栋、院)的工作责任制,确保此项活动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重点,有效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重点组织排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对矛盾纠纷排查中要力争做到“两个重点”、“四个关注”、“五个清楚”。“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摸清三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底数,逐一查清下落,登记造册,落实帮教组织和措施,杜绝重新违法犯罪;二是重点加强对合同纠纷、劳动纠纷、土地承包、政务管理、经营兑现、征地拆迁等纠纷的排查。“四个关注”:一是农牧团场新职工(属内地移民);二是下岗职工;三是征地拆迁户及上访户;四是流动人员。“五个清楚”:一是矛盾纠纷苗头底数清;二是重大疑难纠纷底数清;三是婚姻、家庭、继承、邻里、承包、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底数清;四是群体访事件底数清;五是纠纷重点户、重点人口情况底数清。

(三)完善机制,注重结合,推进专项活动深入开展。在专项活动中,要把排查矛盾纠纷与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与落实承办主体和领导责任制结合起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建立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登记归档”等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把调处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切实做到“四个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团调委会抓好重大疑难纠纷的排查调处,各单位调委会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争做到“案结事了”。对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含口头调解)的统计上报工作,要努力克服漏报、少报或口头调解的矛盾纠纷不报等问题,要按时、按要求准确客观填写上报,做到事清、卷明。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一是要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宣传“调解优先”原则,宣传“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提高党政领导和职工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使人民调解成为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二是要积极宣传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兵、师、团在深化改革中出台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和法律进万家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团场的长治久安。三是要及时总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经验和问题,不断提高排查调处能力,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人民调解组织真正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专门力量。

五团司法所 2009年6月20日

二连开展“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专项活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团司法所《关于开展“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本连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处理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问题隐患,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团场社会稳定和服务团场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线,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有效预防、及时排查、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围绕一个重点。以为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营造持续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重点,确保国庆节期间社会面“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解工作方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一批内部矛盾引发的民间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力争做到矛盾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以上,真正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基层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健全完善“四项”机制。

1、按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调解委员会,努力形成以调解委员会为主导,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片区调解小组、纠纷信息员为触角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

2、完善调委会定期整顿、人民调解员培训机制;

3、巩固和完善调解案件统计新机制,切实落实口头调解案件登记制度;

4、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和矛盾纠纷情报信息网络。通过专项活动的开展,使调解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规范。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保障“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的组织实施,二连成立“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永金 张玉斌 成 员:王 航 徐 泽 闫 宏 张 妮 刘怀鑫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动员(6月20日—6月30日)。

成立连队“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6月29日召开“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动员会,对专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制定排查措施方案,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调委会主任包面,调解员包片,调解小组包栋院的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真正把排查调解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并于7月14 日—7月16 日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强化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

(二)排查梳理、调处化解阶段(7月1日至9月10日)。

1、紧紧围绕当前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突出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针对群众比较关注、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可能引发非正常访、群体访、涉法涉诉和民转刑等苗头性事端,及时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切实做到不留死角,并对排查梳理出的矛盾纠纷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意见,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登记全、措施实。

2、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尽快调处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并积极进行疏导。重要的矛盾纠纷信息,要立即上报,及时预警。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纠纷,要向团“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

活动领导小组汇报,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要正确处理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关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群防群治功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外。从7月起至活动结束,单位每10天上报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情况。

(三)检查总结阶段(9月11日—9月30日)

对排查化解工作进行小结,认真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采取的措施办法、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等进行汇总形成专项活动总结,并于9月15日前将总结和专项活动统计表报团司法所,五、主要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推进专项活动的全面开展。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单位领导对本单位排查化解工作负总责,小组成员要直接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有计划、分步骤、扎实推进排查化解工作的开展。要把本辖区内的纠纷情况摸清、摸准、摸实,对非正常访、群体访和涉法涉诉事件,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切实形成团、单位调委会抓全面,调委会主任包面,调解员包片,调解小组包栋、院的工作责任制,确保此项活动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重点,有效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重点组织排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对矛盾纠纷排查中要力争做到“两个重点”、“四个关注”、“五个清楚”。“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摸清三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底数,逐一查清下落,登记造册,落实帮教组织和措施,杜绝重新违法犯罪;二是重点加强对合同纠

纷、劳动纠纷、土地承包、政务管理、经营兑现、征地拆迁等纠纷的排查。“四个关注”:一是农牧团场新职工(属内地移民);二是下岗职工;三是征地拆迁户及上访户;四是流动人员。“五个清楚”:一是矛盾纠纷苗头底数清;二是重大疑难纠纷底数清;三是婚姻、家庭、继承、邻里、承包、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底数清;四是群体访事件底数清;五是纠纷重点户、重点人口情况底数清。

(三)完善机制,注重结合,推进专项活动深入开展。在专项活动中,要把排查矛盾纠纷与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与落实承办主体和领导责任制结合起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建立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登记归档”等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到“四个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一是要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宣传“调解优先”原则,宣传“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提高党政领导和职工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使人民调解成为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二是要积极宣传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兵、师、团在深化改革中出台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和法律进万家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团场的长治久安。三是要及时总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经验和问题,不断提高排查调处能力,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人民调解组织真正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专门力量。

五团二连 2009年6月20日

“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专项活动小结

成立了连队“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6月29日召开“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动员会,对专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制定排查措施方案,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调委会主任包面,调解员包片,调解小组包栋院的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真正把排查调解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排查梳理、调处化解阶段。

1、紧紧围绕当前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突出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针对群众比较关注、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可能引发非正常访、群体访、涉法涉诉和民转刑等苗头性事端,及时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切实做到不留死角,并对排查梳理出的矛盾纠纷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意见,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登记全、措施实。

2、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尽快调处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说明情况并积极进行疏导。重要的矛盾纠纷信息,立即上报,及时预警。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纠纷,向团“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汇报,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群防群治功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外。

二连调委会 2009.7.28

“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专项活动小结

认真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采取的措施办法、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等进行汇总形成专项活动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推进专项活动的全面开展。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单位领导对单位排查化解工作负总责,小组成员要直接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有计划、分步骤、扎实推进排查化解工作的开展。把本辖区内的纠纷情况摸清、摸准、摸实,对非正常访、群体访和涉法涉诉事件,力争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切实形成团、单位调委会抓全面,调委会主任包面,调解员包片,调解小组包栋、院的工作责任制,确保此项活动目标的实现

二连调委会 2009.8.28

“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专项活动总结

在认真贯彻团司法所《关于开展“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过程中,二连党支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本连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处理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问题隐患。

一、紧紧围绕团场社会稳定和服务团场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线,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有效预防、及时排查、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围绕一个重点。以为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营造持续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重点,确保国庆节期间社会面“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解工作方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一批内部矛盾引发的民间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做到了矛盾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以上,真正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基层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突出重点,有效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重点组织排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对矛盾纠纷排查中力争做到“两个重点”、“四个关注”、“五个清楚”。

(一)一是重点摸清三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底数,逐一查清下落,登记造册,落实帮教组织和措施,杜绝重新违法犯罪;二是重点加强对合同纠纷、劳动纠纷、土地承包、政务管理、经营兑现、征地拆迁等纠纷的排查。

(二)一是农牧团场新职工(属内地移民);二是下岗职工;三是征地拆迁户及上访户;四是流动人员。

(三)“五个清楚”:一是矛盾纠纷苗头底数清;二是重大疑难纠纷底数清;三是婚姻、家庭、继承、邻里、承包、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底数清;四是群体访事件底数清;五是纠纷重点户、重点人口情况底数清。

(四)完善机制,注重结合,推进专项活动深入开展。在专项活动中,把排查矛盾纠纷与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与落实承办主体和领导责任制结合起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建立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登记归档”等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到“四个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宣传“调解优先”原则,宣传“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提高党政领导和职工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使人民调解成为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 二是利用广播、板报积极宣传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兵、师、团在深化改革中出台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和法律进万家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团场的长治久安。三是要及时总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经验和问题,不断提高排查调处能力,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人民调解组织真正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专门力量。

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 篇3

“>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工作总结2007-12-08 14:33:3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工作总结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工作总结(2)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工作总结

自2005年12月开始,我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部署要求,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扎实工作,全县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领导,强势发动,全面排查不稳定因素。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为认真贯彻x信联办[2005]27号文件精神,县联席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具体

实施方案。市委常委、县委书记xx同志专门听取了工作汇报。12月30日在县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对此项工作作了专项部署和动员,县联席办下发了《今冬明春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方案》,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今冬明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通知》,在全县迅速掀起了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热潮。原创:

(二)深入排查,过细梳理。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首要环节就是要把矛盾纠纷排细排实,摸清底数,方可对症施治。为此,县信访部门多次召开信访例会,布置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摸底工作。各乡镇场、县直各单位根据要求,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深入基层,梳理排查,并按时上报县联席办。县联席办根据各乡镇场、县直各单位排查上报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排查梳理出46件重点信访问题。

(三)明确责任,集中交办。对全县面上排查出的46件矛盾纠纷,以信访工

作领导小组1号文件向各有关单位进行了集中交办,市委常委、县委书记xx同志还专门在交办文件上批示,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严格按照交办文件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在“两节”、“两会”期间不发生越级上访,使交办问题的落实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

二、扎实工作,多措并举,全力化解矛盾纠纷。

交办的46件重点信访问题,已落实稳控措施17件,处理结案29件,结案率达100。在具体措施上,主要是做到“三个明确”:

(一)明确承办责任,杜绝久拖不决。责任不清,工作就会大打折扣。在对46个问题进行交办时,我们做到三个明确,即:对每一个重点信访问题的化解处理责任单位进行了明确,对每一个重点信访问题的化解处理时限进行了明确,对完不成任务的工作纪律进行了明确。各承办单位对承办的信访问题都十分重视,成立专门班子,明确专人调查

落实,主要领导每天过问进展情况,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使许多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在短期内得到了化解处理。

(二)明确会办责任,杜绝推诿扯皮。对一些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的疑难信访问题,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牵头会办领导,明确牵头承办单位,明确参与会办责任单位。由牵头承办单位做好前期调查,向牵头会办领导提出解决方案,由牵头会办领导召集相关单位和部门组织会办,并形成会议纪要,明确各相关单位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对照会议纪要限期落实,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三)明确督办责任,杜绝交而不办。活动期间,县信访局、县委办、政府办、县纪委组成三个专项督查组,深入各单位和相关信访人家中进行督查,对交办的问题逐个过堂,一一落实。督查后,编发了督查通报,对相关单位毫不留情地进行了点名批评。县分管领导

专门就通报作了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各单位各部门督查力度,看整改落实是否到位,并要求再发通报,追究到人。通过不间断地跟踪督查,各单位各部门感受到了压力,产生了动力。

三、巩固成绩,创新机制,切实强化信访工作长效管理。

通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全县信访秩序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维护。确保了中央、省“两会”及“两节”期间全县信访稳定工作的平稳运行,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

为切实巩固工作成果,做好今后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机制,实现信访工作长效管理。原创:

(一)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民主管理新机制。把信访工作,特别是贯彻执行《信访条例》,规范信访秩序,约束信访行为,纳入各村(居)民主管理范畴,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条文中确立村民在信访中的权

利和义务、责任和处罚等内容,加强村民在信访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把村(居)信访工作民主管理程度作为各乡镇场对村(居)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村(居)”等评优活动的重要标准。信访部门、各乡镇场及有关部门加强对村(居)信访工作民主管理的指导与督促。

(二)加强“八大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动员各单位、各部门按照x发[2005]23号《关于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对照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将建立健全“八大机制”作为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的保障措施抓紧抓好,确保在全县构建统一领导

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 篇4

一、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 《 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 》 和 《 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 》 精神,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增进干群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感情,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时改进和完善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产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要结合工作职责和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安排。机关干部下访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和疏导教育相结合,面上推动与重点推动相结合,解决问题和研究政策相结合,总结经验与查找问题相结合,帮助指导与锻炼提高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信访大格局的形成。

二、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 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 》 精神,紧紧围绕当前形势下社会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组织开展各种可能影响社会和谐及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大排查活动,确保排查工作深入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群体、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加大矛盾调处化解力度。各级各部门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必须做到不隐瞒、不拖延、不积累,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加强跟踪督办,确保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

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总结 篇5

我校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我校认真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集中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1.我校有代课教师。我校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代课做好安抚工作,宣传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关心他们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自立自强。

2.学校与周边居民没有纠纷,相处融洽。

3.我校严格收费标准,没有在收费问题上引发矛盾纠纷的情况。

4.我校无因教师、学生发生意外伤亡事件引发矛盾纠纷情况。

5.我校无因学校校园和学校周边治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情况。

二、集中开展排查安全隐患

1.我校无校园周边治安混乱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情况。2.我校周边没有经营场所安全隐患存在。3.我校无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和暴力恐怖势力在校园渗透破坏情况。

4.我校无校园和校园周边存在引发各类治安事件和治安案件安全隐患问题。

5.我校消防通道畅通。

6.我校无校车也无租用拼装车、报废车接送学生情况。7.我校电气、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维护正常;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存放规范。

8.我校无学校危房使用;我校无受到滑坡、塌方、泥石流危害。

9.我校每天利用集队、集会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兼职法制副校长。

10.有应急预案,每期组织学生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

11.我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以及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到位,认真落实国家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12.建立及执行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制和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化解社会矛盾为目标,以创新调解机制为动力,以健全调解制度为保证,针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特色规律,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调解中心具有实施、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解调格局,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使各类矛盾得到有效调解,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网络进一步完善,各类调解组织健全,调解范围覆盖社会每个角落,调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做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复杂矛盾纠纷不出镇,无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四无”,(即无民间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无民间纠纷引发的自杀案件、无群体性械斗事件、无群体性上访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矛盾纠纷调解的认可率达到95%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强化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即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充分发挥适用范围广、形式灵活、便利及时的优势,遵循国家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主动运用平等协商、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的办法,使群众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化解纠纷的协议。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及时把大量的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是: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积极调解婚姻、家庭、邻里、宅基地以及其他民事侵权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改革发展过程中矛盾纠纷的调解;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区域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严防矛盾纠纷激化。

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建设。人民调解工作应当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坚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及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要按照规定规范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进行。建立健全纠纷登记制度、共同调解制度、回访制度、纠纷排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统计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调解纠纷程序,主要包括纠纷受理方式、调查取证、证据分析、主持调解、提出方案,达成协议、制作调解书等程序。建立健全民间纠纷的预防机制和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机制。及时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式,积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排查中,属于人民调解工作范畴的,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按照纠纷的难易程度,涉及面的大小确定专人进行调解;对于不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范畴的,应及时分流到有关部门。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好纠纷受理登记,做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互谅互让、消除隔阂、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中可以邀请公安派出所、妇联、团委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调解工作。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经调解的纠纷,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员要严守工作纪律,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履行职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得收费。

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各村人民调解员的选任,可以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把村内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作为选择对象,不断优化人民调解队伍的结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成立人民调解员联合培训领导组,加强对各村人民调解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人民调解员的培训要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发展。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培训每年不少于15天,于其他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不少于10天。

按照《条例》和《规定》要求,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到位。要把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硬件建设作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为其订购必要的业务用书、报刑资料。

(二)强化行政调解工作

行政调解,即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产生的矛盾纠纷,对与其自身职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民事纠纷,积极依法进行调解和疏导,尽可能把行政纠纷化解在诉讼之间。对有重大影响和涉及全局的矛盾纠纷,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镇政府的行政职能,组织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增强行政调解理念。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重视调解工作,充分运用协商、调解的办法化解矛盾纠纷。强化调解职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负责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行政调解工作。工作任务重的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作好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行政纠纷调解工作。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通过决策咨询、公开听证、领导接访、联合接访等途径,从源头上避免和化解矛盾纠纷。

(三)建立健全各种调解衔接配合的机制,提高调解成效

镇综治办要与法庭、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单位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健全矛盾纠纷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复杂疑难纠纷联调等制度,及时排查掌握本地社会矛盾纠纷,分解矛盾纠纷调解任务,督促引导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能,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违法治安管理行为包括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纠纷,因使用、变更公、私房产纠纷,移交当

地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因强买强卖、欺行罢市,集贸市场摆摊设点等发生的纠纷,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因食品、医疗、医药发生的纠纷,移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因污染环境发生的纠纷,移交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其它涉及政府有关部门职能范围方面发生的纠纷,移交该有关部门处理。对于跨区、跨部门、跨单位的纠纷,应当列入重点纠纷范围,根据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的原则,指定其中一个单位主要负责,其他各有关部门协助配合调,要加强对各村、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的指导,形成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积极推广先进人民调解员的调解经验,建立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互动交流、灵活多样的调解机制。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处理衔接机制。各村各部门各单位在接到群众的矛盾纠纷申告时,要认真做好咨询、登记、分析、处理工作。对调解成功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及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对依法应由其他机关或部门受理的,要出具介绍信,畅通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对法律关系单一、一个职能部门能够解决的矛盾纠纷,由该职能部门负责解决;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可提请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调解组织和行政调解机构通过调解解决的矛盾纠纷,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必须符合相关的文书规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公序良俗。

四、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并收到实效,镇专门成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领导组: 组长:张龙恩

副组长:赵斌赵振兴

办公室主任:赵振兴(兼)

办公室副主任:杜欣慧

成员:李虎存李培仁符长青

王福斌张巨国姚永德

孙志君姚雪梅刘玉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村民委员会、驻地单位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是推进平安建设,建设和谐繁城的需要,是维护群众利益,巩固执政基础的需要,是创造良好环境,保障科学发展的需要,把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抓紧抓好。要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确保这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和进行。

(二)加强指导,注重落实。在健全完善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为调解工作的平台,对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式”管理、“一条龙”调解。镇、村两级矛盾纠纷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统一登记受理,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谁负责”、“分级管理”,“归口负责”的原则,及时分流到相关部门和单位。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分流任务和要求,认真调处,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二是协调调度。对重大疑难和管辖不明矛盾纠纷,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联合调处、明确主办、协办单位和责任要求,协力完成调处任务。三是检查督办。对分流指派、协调处理的矛盾纠纷要及时了解掌握调处进度和调处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和督办。四是管理监督。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调解工作要加强跟踪检查、管理和监督,对因调处不力造成矛盾激化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

六、严格奖惩

建立健全调解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落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责任制,把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情况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调解工作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按照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五部委《关于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大问题的地方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通知》(综治委[2007]17号)和省、市、县的有关规定,对因组织领导不力,调解工作不落实,导致矛盾纠纷突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对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发生严性“民转刑”案件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责任到查,严肃追究责任。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繁城镇综治委

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 篇7

协调会议纪要

一、会议基本情况

时间:2013年7月9日上午9:00

地点:镇政府二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党委书记刘 胜、镇长、副书记王 波、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信访、综治、司法等站所负责人。讨论议题:一是党委副书记王东波同志宣读了县综治委“关于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纪要月报制度的通知”。二是各包村干部汇报各村排查纠纷情况。三是党委书记就下半年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代表党委、政府讲了意见。

二、7月份矛盾纠纷总体情况

协调会上,党委副书记同志汇报了7月份以来全镇的矛盾纠纷排查基本情况。截止7月25日我镇共排查矛盾纠纷 件,涉及问题。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协调会议,并及时安排包案领导、包村干部、涉及部门、村干部积极协调解决,目前 件矛盾纠纷已得到妥善解决。

三、重大复杂矛盾纠纷排查及调处措施

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施意见 篇8

2015年07月30日15:24

手机看新闻

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调解委员会正在调解一起民间纠纷

当前,随着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转型发展进入瓶颈期、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各类矛盾集中涌现,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去年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强化法治在预防化解矛盾中的权威,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为全市社会大局稳定筑牢了“防火墙”和“减震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防患未然,筑牢权益保障“防火墙”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深刻利益调整,原有的利益格局不断被打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大量增加并日趋复杂,大量社会矛盾特别是群体性矛盾纠纷,明显带有转型期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利益博弈的烙印。特别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在唯发展论指引下,未经民主决策或法定程序就作出重大决策,急功近利,引发矛盾;一些部门在没有经过深入调研或科学评估的情况下就出台相关政策,与民争利,引发冲突。对此,我们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积极创新稳定风险管理体系,并从预警防范、健全机制、人才保障三个环节入手,在不断摸索实践中推动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从源头评估向全程管理转变。

一是完善预警机制。市县两级维稳办和矛排办联手,从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强矛盾源头防控。密切关注深化改革、政策调整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密切关注地方债务、民间债务、影子银行等可能带来的稳定风险点,密切关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综合性影响,通过市县两级每月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分析研判会议制度的严格落实,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分级进行预警,最大限度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及其他不稳定事端的发生。近两年,对全市涉及农村征地、城镇拆迁、农民负担、国企改制、环境影响、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方面的255项重大决策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部建立台帐,将风险评估事项名称、责任单位、完成时间等登记备案,做到有帐可查。同时,在项目责任方与第三方评估公司广泛走访群众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民意,对存在稳定风险的15项决策分别作出了暂缓实施、不予实施的决定,全市未发生一起因稳评工作不到位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把可能引发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二是完善评估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晋中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细则(试行)》,依法明确了评估的原则、主体、范围、内容和程序,统一规范了评估的报告模板、备案表样及工作流程,严格规定了把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作为推进改革的先决条件、重大决策的“刚性门槛”和项目审批的前置程序,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评估主体实施、群众代表参与、专家论证评估、维稳部门督导的稳评工作运行体系,实现了从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转变。今年,我市又制定了晋中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登记备案制度、督促提醒制度、指标考核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报告编制制度等“五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1+5”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体系。

三是完善人才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新生事物,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尽快纳入法治轨道,培育一支高质量的评估队伍,离不开人才的保障。为此,我市从驻市的11所高校和市直相关部门遴选评估专家45人,建立了晋中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并以建立稳评专家库来推动第三方评估平台建设,有力提升了稳评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做好经常性培训的同时,邀请中央维稳办副巡视员、调研室主任孔祥涛,中央维稳办调研室副主任郭馨,江苏省维稳办处长沈旭东等全国知名的稳评专家学者,在我市举办了全省暨晋中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培训班,对全市210名业务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有效提升了稳评队伍的业务素质。

二、注重倾力基础,打造定分止争“微循环”

当前,社会矛盾多样多发,如果仅仅依靠专业部门来化解和调处,显然难以有效适应。为此,我们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强化人民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排查、平台、队伍、保障四个关键环节的落实,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努力实现“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解决,身边的矛盾身边人解决”,2014年,全市调解各类社会矛盾2.6万件,充分发挥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便、灵活、实用、公道、成本低廉的优势,使大多数矛盾纠纷在县级以下的“微循环”中得到了化解。

一是强化基础排查。建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健全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全覆盖、无疏漏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格局,实行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在农村充分发挥公安民警、包村干部、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综治信息员、网格长等骨干作用,及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在城市社区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把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把政法、综治、信访、维稳以及公共安全、群防群治等资源延伸到网格,将服务工作做到户、做到人,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县(市、区)至少每月、乡镇(街道)至少每半月、村(社区)至少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排查矛盾,分析形势,制定措施;逐一登记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建立台账,及时处置,做好稳控。

二是搭建基础平台。积极打造惠民、便民的群众诉求接洽平台,使之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开心锁”和“连心桥”。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调解中心建设,到2014年底,全市共建成县级中心11个、乡镇(管委会)中心150个、村(社区)调解室1975个,全市县、乡两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完成全覆盖,基本实现了专门场所、专职人员、专项经费“三到位”和名称、印章、徽章、文书、场所标识、工作程序“六统一”,三级调解中心逐步成为兼具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矛盾调解等多功能的便民、惠民平台。全面推进区域调解组织建设,在旅游景区、工矿园区、种植园区以及规模企业建立调解组织,目前全市在300人以上规模企业依托工会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8个,及时化解企业争议、企地矛盾,有效维护了此类矛盾突出区域的稳定。全面推进行业调解组织建设,以征地拆迁、村企矛盾、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矛盾多发领域为重点,在市县两级国土、住建、人社、卫生、环保、交警等部门全部建立了调解组织。全市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02个,调解员达665人,涉及领域越来越多,网络覆盖日益扩大。

三是健全基础队伍。拓展基层调解员队伍,通过推选、聘用等方式,建立了以治保主任、网格长、驻村民警、基层干部等为骨干,综治信息员、平安志愿者为补充的基层调解员队伍;调解人员经培训考核后,以县、乡、村调委会的名义进行聘任,发放聘任书和专职调解员证件,实行一年一聘。聘用专职调解员队伍,在县级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乡镇(城区、开发区管委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吸收退休政法干警、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加入调解队伍。2014年以来,寿阳、祁县等县以财政保障待遇为前提,率先在县乡两级调解中心选聘专职调解员,实行一年一聘,待遇由县调解中心统一负责管理,基本工资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并落实“以案定补”,工作实绩与薪酬挂勾,推动了专职调解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待遇薪酬化和管理规范化。目前,全市各县通过层层选拔,共聘请了177名专职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

四是落实基础保障。各县(区、市)把大调解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全力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各县(区市)共投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专项经费660万元。其用途有三,一是支持三级调解平台的硬件建设。2014年全市各(区、市)共投资492.9万元加强大调解三级中心建设。如祁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40万元用于三级平台建设。二是保障三级调解员的待遇。如寿阳县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聘请的专职调解员给予每月补助2500元,进驻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给予每天100元,乡镇(管委会)聘请的专职调解员给予每月1200元补助,村级调解主任给予每年1200元补助。三是实行“以案定补、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各县(区、市)认真落实市司法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中实施“以案定补”的意见》,保证了人民调解员办案补助足额到位。

三、注重畅通渠道,构建矛盾调处“大格局”

一度时期,各级各部门在矛盾调处上由于缺乏法治思维和长效机制,“花钱买平安”大行其道,造成了“大闹大解决、小脑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混乱局面,也滋生了一批“上访专业户”,这对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是非常不利的。贯彻依法治国方针,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必须畅通化解矛盾的法定渠道,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依靠法律手段解决纷争,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为此,我市按照全省大调解工作意见要求,在全面推广左权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由司法行政部门、政府法制机构、人民法院分别牵头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把人民调解组织拓展到行政领域,对接到司法机关,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大调解组织体系。全市共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组织3115个,专职、兼职调解人员达1万余人、纠纷信息员近2万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调解”网络体系。去年全省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集中推广了“晋中大调解”工作经验。

一是全面推行大调解联动模式。重点加强调解工作的衔接联动:实行网调对接联动,全市7477名基层网格长全部纳入调解队伍,调解小纠纷、报告大隐患;实行访调对接联动,制定了《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工作实施办法》,派驻5名公职律师轮班进驻市信访中心值班,各县(区、市)信访接待大厅每日均有律师坐班接待,推动了法律服务与信访接待、矛盾调解工作的协作配合,帮助信访部门解决多年悬而未决、缠访闹访问题80多件;实行政调对接联动,在10大领域建立健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实行诉调对接联动,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出台《关于积极发挥司法调解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的意见》,有效发挥司法调解的作用。工作中贯彻了两个“坚持”,一个是坚持调解优先,实施案件移交流转对接。人民法院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纠纷,在立案前引导当事人先向当地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解决,使一大批诉讼案件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得到了有效解决。如:市保险行业纠纷调委会与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榆次区人民法院民事庭建立案件移交对接机制,共同开通了保险纠纷调解的“绿色通道”,凡涉及保险纠纷理赔的诉讼案件首先引导到保险纠纷调委会进行调解。2014年,该调委会运用这一机制成功调处重大纠纷55件,涉案金额530万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20余万元。再一个是坚持司法确认,确保调解协议有效履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委会与人民法院建立了司法确认机制。如祁县县级调委会与人民法院建立了“引导委托确认”机制,法院和基层法庭在立案前将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赡养纠纷等适合人民调解解决的和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但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案件,委托当地人民调解组织对案件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由法院依申请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如左权县自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以来,该县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履行率接近100%,确保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大大提升了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全面规范大调解工作制度。去年以来,我市密集出台了《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积极发挥司法调解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中基础作用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有效推动了“大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全市三大调解组织中建立健全了“七项制度”,即: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制度、排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回访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形成了科学有序的制度体系,保障调解工作的规范开展和高效运行。在全市行业性调解组织中实行了“四统一”,即:统一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文书格式,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效率和标准。各县(区市)还根据基层实际,进一步规范了县乡调解中心重大疑难纠纷报告、来访接待、统一受理登记、分流指派与联调、跟踪督办、限期办结报告、回访、责任查究等制度,各级调解组织以制度落实责任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去年,我们运用这些制度成果,成功处置了介休“7.5”非法集资、宁夏回民涉法涉诉无理缠访、灵石大西高铁沿线群众因经济纠纷串联围堵铁路等一批社会影响大、案情复杂的群体性案(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上一篇:缘分天空主题下一篇:智慧旅游业务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