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二月二优美散文

2024-12-23

又到二月二优美散文(共4篇)

又到二月二优美散文 篇1

又到二月二优美散文

又到二月二,又到本命年的二月二,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二月二是一个多么有趣多么开心的一天啊!

头天姐姐就带着我去离家二里多地南湖沙沟里,捧回半篮子的细沙,姐姐说这是留到明天炒花子用的。花子就是爆米花,我吃过,是玉米粒放在热锅里炸出来,黄橙橙、香喷喷的,很像我家老杏树开透的花儿。夜里躺在床上,心里还是老惦记着明天那劈啪作响香气诱人的花子。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簸簸箕的声音惊醒了,我知道是姐姐在簸玉米准备炒花子了。

母亲已在锅屋里OO@@地扯着干草,菜锅也刷得干干净净,她把锅烧热后就将姐姐和我带来的细沙倒进锅里不停地翻炒,细沙炒干后,姐姐把簸干净的玉米倒进锅里,接过母亲手里的菜铲子把细沙和玉米混在一起用力地翻,我蹲在锅台边,瞪大眼朝锅里瞅,不一会有一粒玉米啪地炸开了,我大呼:炸了!炸了!姐姐就用铲子尖挑起那粒花子,放在嘴前吹了吹,叫我张开嘴,随即将那粒花子扔进我的嘴里,然后咯咯地笑:香不香?我边嚼边点头。随后满锅开始响起噼里啪啦的声响,锅里的玉米像燃放的鞭炮你前我后地炸成了满锅的杏花。姐姐一边加快了翻炒的节奏,一边随节奏唱起了甜美的童谣:二月二,炒花子,家家都接小丫子。二月二,炒黄豆,家家煎饼吃不够……柴火映红了母亲的脸,锅里的热气也将姐姐的脸熏得红扑扑的,宛如我家菜园里那桃花。

花子还没吃完呢,村里的小伙伴们就聚在我家门口喊我:铁蛋!出来扔泥蛋喽!我连忙钻到床底下去找我的`泥蛋。说起这泥蛋可不是普通的泥蛋,圆溜溜的有鸡蛋大小,后面有一根细麻绳,麻绳后面系一尺来长红布条,把红布条窝在手心,手持麻绳用力旋转,随后向天空扔出去,泥蛋嗖的一声像离弦的箭,拼命往天上钻,红布条跟在后面像闪电一般划出美丽的弧线,煞是好看!虽说是泥蛋,但制作起来很复杂,先要从槐树上采下足够的槐豆,然后放到碾盘上用沙礓砸碎砸粘,再从沟崖上找到一种粘性很大的黄泥,把砸碎砸粘的槐豆和黄泥搀和在一起,放到碾盘上反复地摔,摔成油光滑亮的泥饼,然后将泥饼合上边团边砸,直到砸成自己钟意的圆球后,放二十多天,慢慢阴干成铁一样的泥蛋。等到二月二这天,孩子们拿出各自的这枚心爱之物,一起比试谁的泥蛋圆,谁的泥蛋硬,谁的泥蛋扔得高,谁的泥蛋扔得远……

晚饭很丰盛,仅次于大年三十。有的人家接回出门的闺女,就想方设法办了个八盘八碗,像模像样地全家人欢聚在一起过这个“龙抬头”的节日。吃过晚饭,最刺激的时刻终于来了,全村男人们,不论大人小孩都出来了,大人用高粱秸扎成一个硕大的火把点着火后,两个人在前面,一人拿一个围绕村子的主要道路往前走,小孩从自家拿来刷锅用的刷把子,沾上煤油点着火跟在后面,远远看去犹如一条舞动的火龙。火龙在村子里转过一圈以后往打谷场行进,到了打谷场后,大人们把火把在场中心安放好,就开始了狂欢。孩子们把手中的刷把子往天上扔,高声地喊唱着听不清晰的民谣:刷把子,溜溜灯,老和尚帽子大窟窿;刷把子,溜溜灯,私塾辫子,大个葱……刷把子从天上掉下来后,大人小孩都去抢,你扔我我扔你,乱成一团,直到场中心的火把完全熄灭,大人们才找到自己的孩子,三三两两往回走。抬头望去,静寂的夜空蓝得像白纸上打翻的一汪蓝墨水,漫天的繁星眨巴着眼睛像是在和孩子们捉迷藏,风带着阳气上升的暖意,把麦苗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送进心脾,二月二,一年中有你这个日子多好!

又到二月二,又到本命年的二月二,城里的夜色少了些繁星点缀,没有了记忆中的深邃和高远,风从窗隙间带进的城市味道让我感觉若有所失,我的视线扫向窗外,定格在遥远的夜空,我挚爱着的故乡啊!你的今夜依然有刷把子在飞舞吗?

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 篇2

布谷鸟清脆的鸣叫不绝于耳,乡野沟河便涌动着翠绿的苇浪,芦叶的清香随风飘来,身心即被那端午前夕的感觉包裹,思绪亦被牵扯得很远。

童年的记忆犹新,放学回家蹬一双胶底布鞋,钻进那没顶苇荡,不知是谁捷足先登将岸边肥硕的芦叶摘去,眼巴巴看着河心油油的叶片望而兴叹。花两个午后的时光,将端午裹粽的苇叶备足,扎成把用细绳串起悬挂屋外,照上几晌午太阳,屋里院外便弥漫着沁脾的粽香。

掐着指头算好容易捱到端午节那日,随母亲早早起床将晒干的芦叶水中蒸煮,香味扑鼻,不自觉间馋涎欲滴。那日上课感觉时间好长好长,好容易盼到放学的铃声响起,一溜烟跑回家,母亲正坐在屋前的天井内聚精会神地裹着粽子,面前一只硕大盛水桶内飘动着溢香的芦叶,旁边的竹篮已盛满形状大小不一的粽子。我惊羡母亲娴熟的.手艺,指头间灵活协调一拔弄,一只造型别致的五角粽便艺术般形成。“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们不知。母亲便娓娓道来,尽管现今想来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对端午的来历讲得并不完整和地道,但她让我们记住了那个怀石投江,魂归楚地的屈原。多少年后,在读《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时才真正被一个爱国忧民的国之栋梁的真实情感和气节所感动,自后端午的意义在我的体验中也较之于一般吃粽感观上的满足而深远得多。

二月二的记忆散文 篇3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要剃头。

小时候,老人有讲究,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家家户户的男人、娃娃都要在年前理发,理得清清爽爽地过年。那时候年前这次理发很重要,要理得非常短,原因就是正月里不能理发。老人说,正月理发死舅舅,所以经过正月之后,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理发馆的生意就好得不得了。

而我小时候,理发是不去理发店的。妈妈说那时候谁都舍不得花五分钱去理发店理发,村里手巧的男人女人就是最红火的理发师。院子里放个方凳,村里老老少少的爷们和孩子排好次序,挨着理发。理发最早几年用的不是推子、剪子,而是剃头刀,理发也不叫理发,叫剃头。烧一锅热水,舀在脸盆里,热气腾腾的,剃头刀在热水里蘸一下,在一条油叽叽黑qq的布带子上来回一摩擦,就开始在头顶刮起来了。大部分成年男人都是剃光头,只有小孩子在头顶剃一个茶壶盖形状,四周都是光的,看起来非常俏皮可爱。后来有了推子、剪子,年轻一些的男人就开始注意起发型,不让剃光头了。再后来就都去理发店理发,只有老年人和半大孩子还是在村子里用剃刀剃。女人在这一天也是要剪发的,不过她们相对就简单的多,脖子里围个毛巾,手巧的女人用剪子剪个长短,有的就剪掉一些头发梢,意思意思,表示“龙”抬头了。

理完发,村子里的孩子就都去忙活另一件事――炒玉米花、炒豆子。

提前一天就泡好豆子,用盐水浸了,然后晾晒成半干,玉米粒则是一定要晒得干透才好。黄土坷垃打碎,揉细,用罗子细细地罗了面,晒干。到了二月二这天,把黄土放进铁锅里,烧起火,眼看着黄土在锅里被烧热、烧透,似乎被烧疼了,表面上出现一道一道水纹一样的痕,用玉米杆茬子在锅里一搅动,就像雨点滴在虚土上那样泛起一连串小花,就说明土烧开了。这时候,一个人继续专管添柴烧火,另一个人就把玉米粒倒进锅里,同时两手用劲抓住玉米杆茬子,快速在锅里转着圈搅拌,玉米粒被滚烫的黄土彻底包裹、旋转,就听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爆裂的声音,这时候围观的孩子们就会一起拍着手大声喊着:、、花花,、、花花,、、花花……

据说,喊得越响亮,玉米粒就会全部开花,一个个像爆炸的蘑菇头,这样的玉米花吃起来松软、酥脆、喷香。如果是那种没有开花的玉米粒,炒熟后不仅吃起来费劲,而且也不香。等到再大一点,就想明白了,开花并不是因为喊的缘故,而是锅里黄土的.温度和搅拌的速度在起作用。等到锅里不再想起哔哔啵啵的炸裂声,玉米花就算炒好了,连锅端起来,倒进一个筛子里,来回晃动,细细的黄土面顺着筛子漏下,筛子里就剩下玉米花了。拿起一个玉米花仔细欣赏,会发现,每一个玉米花都是从玉米粒底部向上开始裂开,汇聚在顶部,绽放白白的棉花朵一样的花瓣,非常漂亮。炒完玉米花,就继续炒豆子,豆子是不会开花的,最多在半腰裂开一道缝,手一搓,就把皮搓掉了,一把一把丢进嘴里,吃起来发出咯嘣嘣的声音,满嘴都是豆子的香味。

等我们再大一些,每到二月二这天,村里都会来一个穿着脏兮兮衣服的老头,他的自行车上推着一个爆米花机,在村子中间一个宽敞地上支起摊子,放开嗓子吆喝几声:爆玉米花来,爆玉米花来……老头自己不带柴火和煤炭,谁家爆玉米花谁家就要提供柴火或煤炭,所以你看吧,一听到吆喝声,有的大人带着孩子,有的孩子自己端着玉米、豆子,抱着柴禾,提着一兜煤炭就纷纷跑过来、聚拢在爆米花的老头周围了。开始还分谁家的柴禾谁家的炭,后来就混淆在一起了,拿得多的用不完也不再拿回家,后面的人就不用拿柴禾和煤炭了。爆米花机爆的比自己在家里用黄土炒的干净、卫生,用的时间还短,不仅可以爆玉米花、炒绿豆黄豆,还能爆大米花呢。

到现在,城市里几乎家家都有微波炉,超市里买来专用的玉米,连着包装纸在微波炉一转就是一袋香喷喷的爆米花了。街头巷尾也有很多卖爆米花和饮料的小店,随时想吃爆米花都可以买来吃,不用再等到二月二这一天了。

金银花二题优美散文 篇4

金银花在奔跑

一段时间以来,花事就没在这垛墙上消停过。现在,是一丛金银花,我轻轻一跃,抓住几朵,或别在上衣的口袋里,或放在清水瓶子里供养―――我悄悄地设计,轻轻地布置我的无尘生活的小细节,实在是非同寻常的乐趣。

金银花这么奔放地开出自己的个性,我好象是第一次看见。我是很容易忽略周围美好情景的人么?嗨,我拍下脑袋,眼前似光明一片:墙头上,一浪一浪,波迭浪涌的势头,一批花朵打开之后,眼见就要停顿下来,风来了,叶片一掀,又是星星点点的了,一夜间又有许多神秘的花蕾打着朵儿冒出来,总是这一茬白里透青的花骨朵瞬间洁白如雪扬开花瓣,那一茬儿又扑鼻花香弥漫,诱入的气息差不多使你忘了这仍然是一个布满灰尘的世界,空气并没干净,可是你也顾不得它了,饱吸一口,真是沁人肺腑。深深地呼吸,迷醉得不行,明知这样做是犯错,也挺愚蠢的,但还是心甘情愿地将错就错,这就如同深陷泥沼里深爱的人,明知是一场无望的结局,却还要撕心裂肺轰轰烈烈上演一幕撼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悲剧。我是中了金银花的埋伏了。

但如果能够,我愿意这样捧着清水的时光度过这漫长的余生。

五月是一个时间性的标志,花事繁盛,现在是六月,气温上升,南风从骄阳下掀开所有的叶子,像故意揭开我藏得很深的不忍放弃的幸福,金银花的叶子间一阵阵翻动着花蕾的日记,它们把我甜蜜的曼妙的华丽的青涩的带着芳香的期许都记上了,哗哗哗的声响就早晨那一批批浮现而出的藤体上奔放着风的轻柔与透明,她们多么矜持,小家碧玉般的清纯与高洁,知疼知暖的,惹人怜爱的。望一眼,犹如盛夏一杯清火的盐茶慢润过喉,滋润,爽意透心。我却不能明白她这迸发的精气神是从哪里源源不绝获取的,难道真的是日月之精华、地气和露水的灵光?是大地恩赐不绝的超强能量的补给?没有人能给我答案,只有花序不停地轮番到来是铁的事实,一直开着,毫无倦怠,就如同一个少年向着自己美丽绝伦的梦境追逐,哪怕追赶的是一个空空荡荡的影子,他也不放弃,当作一生真诚的追求而不会懈怠。

金银花一朵朵在自己的藤叶间跑着,跳跃着―――这些,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均是看不见,看见的只能是自艾自怨的花的凋落。因为许多人终归无法领略花朵开放的胜境,和它所能达到的极致,就好比一个低能儿去拜访一位神仙,真是足够遗憾的。

金银花跟着风飞起来

金银花是乡野里最常见的一种花,所以常常被人忽略,想起它来全因为春夏的旷野里飘来飘去的一股股忽浓忽淡的风,有了风,香气就按捺不住自己,就不得不跟着风飞起来,风里也自然就潜伏着一缕缕清雅与宁馨的味儿,鼻翼翕动的人由不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身子骨透着妙不可言的久违的轻松,脚下的.劲头也在不经意间提得更足。

弯弯的田埂边,大片阡陌交错的水田静静接受阳光的照耀,偶尔几处起伏的岗丘坡地增加了这个节令的特殊意蕴。天空飘过几朵淡淡的流云,脚底下爬过一路路黑黑的蚂蚁,草丛中闪出几尾翩跹起舞追逐嬉戏的蝴蝶,泥水里偶尔泛出几个发酵的气泡。一垄垄田畴正潺潺地滑过汩汩有声的细流,安详得像婴儿的呼吸。而金银花是那么白,那么矜持,那么质朴清新,含着小家碧玉似的一份羞涩,点缀在一丛又一丛草间、灌木间,细长的花瓣有点羞涩,洁白的长裙子拖拽着胆怯,慌乱地朝你跑来,而它裹起的喜悦却像那四溢的香气,无处不在地弥漫。

上一篇:保险产说会流程下一篇:学习感恩的心手语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