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教学教案

2024-10-23

观摩课教学教案(精选9篇)

观摩课教学教案 篇1

—平宁城学校观摩课教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观摩课教案

卜富廷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颐、耸”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等11个生字,会读“长廊、柱子”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了解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在上十七课的时候,我们从远处和近处欣赏了万里长城,对它的雄伟气魄赞叹不已,也十分佩服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干。你知道万里长城在哪里吗?(北京)

2、是的,在这座历史名城——北京,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细细游赏。这节课,我们就去游览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公园,这就是——颐和园。来,手拿起来,我们一起写这个题目。板书:颐和园

3、齐读课题。引:告诉你们,这可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哦!

4、指名读。评价:我觉得这颐和园又大又美。

二、初读课文

1、颐和园里到底有怎样迷人的景色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这个美丽的公园。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开始!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词语盘点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里有很多词语要求我们掌握,我们一组一组的看!先看第一组。

第一组:横槛

耸立

琉璃

远眺

堤岸

姿态

几乎

画舫

1、先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每个词语,干脆响亮的读两遍!

4、师读生跟。再解释词语

(1)远眺有什么的意思?看

像这样表示看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俯视、眺望、凝视、仰望、环顾„„一个、四个的词语,都可以)[说到环顾:师:环顾一下,看看谁坐的最端正?] 引人注目:引人注目里面是有看的意思,哪部分是看的意思?(2)姿态就是什么?样子。姿态不一,就是——样子各不相同。

(3)几乎换一个词。(好象)这个几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什么时候读几?(4)见过画舫吗?其实画舫就是什么?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5、齐读。

第二组: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长堤

湖心岛

十七孔桥

1、快速阅读这一组词语,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都是颐和园内的一处景色)

2、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些景色都说进去!(颐和园里有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等景色)评价:你真能干,一句话说的这么简洁,干练。谁还能换种句式说一说?(颐和园里有很多景色,分别是:长廊、万寿山、佛香阁„„)

3、画简图。把这些地点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把原先做好的地点名片拿出来贴)和学生交流贴的位置。

第三组:进了

绕过

走完

来到

登上

下来

走过

1、仔细看下,这些词语是关于什么的?(记叙游览顺序的动词)读一读。

2、用上这些词语,把作者写的游览顺序说一说。出示括号填空。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见了佛香阁和排云殿。(登上)万寿山,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到了昆明湖,看到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几处景色。只要你(走过)长长的十七孔桥,就能上湖心岛游玩。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你去细细游赏。

3、先自己试着说一说,等下我请认真的站起来说。

4、指名生说,也可以合作交流,师填上正确答案。

5、师:很好!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概括起来,就是这一段话。一起读一遍。

6、我们照着这个简图,来画画他的游览路线。学生说,师在黑板上画路线图。

7、加上这些记叙游览过程的词,好在哪?(再请学生看黑板上的路线图体会)生可能会说:(1)这样就会写的清楚,让读者知道你的游览过程。(2)读者会读得更明白。(只要答到一点,就给予肯定。)

引导:和我们平时说的来到哪里,来到哪里,更怎么样?(不重复,还更准确。)通过看这幅图,你大致了解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了吗?(板书:游览顺序)

8、同学们也去过很多地方旅游,有的把自己的心得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写成了日记,如果你在写游览地点的时候,加上了这些记叙游览顺序的动词,你的文章会更加的出彩!

四、走长廊

1、师:如果课文就这么一段话,你有兴趣读吗?当然,作者不但把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课文是怎么来介绍这美丽的大公园的呢?文中写到了颐和园里的好几处景色,我们一处一处地看。(出示第二段)先去走长廊,谁带我们去走走长廊?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

2、交流:长廊有什么特点?

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 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

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

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

(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翔实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谁能读? 师:读的好的,不错。还有吗?(3)有几千幅画。

师:是的,从这几千幅画里,你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师:美在哪儿?(点横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引: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生想象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画的美,画的不同!指名生读

(4)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是很长很美的?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生读。读的不好评价:接的不够快。好象过了一个星期,才接上去开。再读。师:这说明花的种类很——多。这么多的花,我谢了,你开,你谢了,它开,总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在——开放。是啊!这怎么能不说明长廊是很长,很美的呢!

3、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

4、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这长廊,更长、更美了!

5、师:想一想,要建造这样的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 生可能会说:画师,工匠,设计师、花匠„„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当时建造的场景上,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说,师根据说的情况引导。如:你看的真仔细,为什么要重重地刻? 师:创造这样的景观,需要付出多大的劳动啊!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长廊。

五、总结

这长而美的长廊,我们走过了。而且走的很尽兴。颐和园里还有其他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细细游赏!下节课继续!下课!

第二课时

一、课文连接

1、上节课,我们走玩了长廊,被那长而美的风景深深地吸引,同学们的读书声也深深地吸引着老师,非常动听。其实颐和园中的点睛之笔不是这长廊,而是接下去作者要带我们去的万寿山和昆明湖。有的同学一听有更好的去处,马上就来精神了。相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会和你们的样子一样,很带劲!

2、请大家看一组图。(出示万寿山的图片)这是哪个地方的风景?美不美?想不想去看看?那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这万寿山。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写万寿山的?(第3、4自然段)

二、登万寿山(3)

1、请同学们把这3、4两段读一读,看看万寿山上有哪些景物?

2、作者首先来到了——万寿山的山脚下,抬头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1)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佛香阁、排云殿是怎么样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它们特点的词语!(2)交流 形状是什么样的?八角宝塔形的。

耸立。说明这个佛香阁怎样?高

板书

(引:像我这样站在这里,能叫耸立吗?)

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是怎么样的,谁来形容一下。(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琉璃瓦见过吗?出示图片(边看边解释: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用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一般用来铺设宫殿或庙宇的屋顶。)一排排,说明面积很大。

3、佛香阁和排云殿一样,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一起读读这段话。

三、登万寿山(4)

1、接着作者就登上了万寿山,看见了什么?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从不同的方位看景色)哪些方位?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点红三个词)

师引读:从不同的方位看,都有哪些景色?自己先说一说。

2、登上万寿山,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向下望,看到了树丛、屋顶、宫墙;正前面有,昆明湖、游船、画舫;向东远眺时,看见了城楼和白塔。这么多的景色尽收眼底,你最喜欢哪一方位看到的景色就读哪方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

(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师:掩映是什么意思?就像穿衣服一样,我要是里面穿红色的衣服,外面就要套黑色的外套,这样才能很好的搭配,相互衬托。这里也就是,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需要和葱郁的树丛相互遮掩,相互衬托!师: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读着读着,我好象看到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都有哪些色彩?葱郁、黄的绿的、朱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优美、生动)师:你能试着填上有关颜色的词,让句子变得更生动吗?(出示)

()天,()水,()云,()的沙滩,一派迷人的海南风光。(答案很多,适当就好)

(2)引:你还喜欢哪处的景色?能通过你的读来传递你的喜欢吗?“昆明湖„„”出示这2句话。“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老师听出了你对昆明湖的喜欢!谁喜欢的更强烈些? 师: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处景色?

生说理由。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你喜欢它是发自内心的。你瞧瞧,这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又静、又绿的湖水,这又像镜子,又像碧玉的湖面,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何况,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可能会说:这湖面很平静。师:你从哪个字感受出来的?(滑)

师:如果把“滑”换一个字,你想用哪个字替代?(划,游„„)板书 师:为什么你们说的这些字,作者都没用,单单用一个滑字?我们来看一看。游:一般我们说的都是在水里游。飘:飘是在哪里?空中

驶;动作会不会太大了?引:课文中说,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划:从它的偏旁来分析。„„

(总结:相比较之下,你觉得用滑字更怎么样?用滑字更贴切,能让人体会到这湖面很平静。)

师:体会过了,再来读读这昆明湖,相信能读的更好!把湖面的静和湖水的绿读出来。指名读。评价;真静啊!真绿啊!齐读。

(3)每个人读书的品位不同,你喜欢这处,还有人喜欢别处。谁还喜欢别处的景色,也把你的喜欢表达出来!“向东远眺„„城里的白塔。”出示

师:你特别喜欢这里面的哪个词?隐隐约约。师:我也喜欢!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好象看到了城楼和白塔,定睛一看,又没了,再看,又看见了。很有趣!)师:真好。我也是因为这个理由!(握手)就喜欢那虚无缥缈的感觉。喜欢这处景色的同学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该怎么读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生合作读这一段。(这样美的景色,再来一遍,好吗?)

四、游览昆明湖

1、从万寿山下来,我们来到了昆明湖。在昆明湖边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2、请你选择一处景色,具体的说一说是什么样子的。等下我请几位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这昆明湖边的景色。

3、“导游”介绍

师引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站在湖边,这里的景色真美啊!(生边介绍,师出示景点的画面)

师:导游,这长堤真长啊!长堤上都有些什么?生1介绍。师:都有哪些式样不同的桥呢?(根据生讲的出示图片)师:导游,那湖中心有什么啊?生2介绍

(师补充:我通过上网,了解到这个宫殿叫龙王庙。)师:这么葱郁的小岛,我想去岛上玩,怎么去啊?生3介绍。

师引:这十七孔桥上的狮子都是怎么样的啊?有的„„有的„„有的„„ 师:听了3位导游的介绍,我真喜欢这个地方!这长堤是那么的——长(板书)湖心岛看上去是那么的葱绿(板书)。

师:这十七孔桥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引:我想到了《赵州桥》,石栏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文中形容这座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美观。十七孔桥上雕刻着这么多精美的图案。十七孔桥和赵州桥一样,也很——美观

(板书:美观)

4、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叫一组同学上来介绍。

五、板书概括

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按照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几处景点,(指着板书)先去走了长廊,长廊的长和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见了高耸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看到了湖光山色。最后写来到昆明湖边,围着湖的长堤是那么的长,湖心岛看上去是那么的葱绿,十七孔桥又是那么的美观。

六、总结

1、不知不觉中,这几处景色我们游览完了,还真有点恋恋不舍。颐和园总的特点是什么?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板书:美丽

大 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是不是就这几个景点呢?哪里告诉我们的?一起读最后一段。生读。(板书:说也说不尽)

师:是啊,真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颐和园的景色真可以用独一无

二、举世无双来形容。我想真正喜欢颐和园的同学,肯定会如作者所希望的那样,课后还会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颐和园的其他景点。

3、同学们,我们都被这颐和园的美景深深地震撼了。这颐和园的美是谁创造出来的?古代劳动人民。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生说。希望同学们在欣赏颐和园美的同时,更要记住这些创造美的人。

七、分段

1、请你根据板书,用这个“//”符号,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检查。1//2345//6// 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先总的写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公园,然后通过几处景点分述,最后又总的写个人的希望,我们也给它一个特定的名称,叫“总——分——总”。(副板书)

2、以后同学们在学习中,还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写作方式,请你们在这篇课文的每一个双斜线后面写上这样的名称。

八、总结

今天,老师看到你们的表现就像看到颐和园的美景一样,让我倾心。像某某一样。(师举例)希望以后同学们能更加积极地举手发言,更加认真地听讲。下课。

观摩课教学教案 篇2

那么到底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呢 2008年10月11日笔者参加了2008年绍兴市优质课比赛观摩活动, 听取了来自全市各学校参加比赛7节优质课 (八年级数学, 4.3中位数和众数) , 现以此为例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感悟.

一、创设有效的引入情境, 从情境到数学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各种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引入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好奇性, 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乐园.

本次优质课比赛中, 七位老师在新课导入过程中都创设了一定的情境, 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闾炜老师用播放神七升空视频, 出示观看神七升空图片引出课题;越城区皋埠镇中学陈惠娣老师用小明和小亮在一次游公园的过程中, 统计发现公园里游玩的两组人的平均年龄恰都是十岁, 但他们中的一群是八个都是比较接近十岁的小学生, 另一群是一位40岁左右的幼儿园老师带了八个六七岁的小朋友, 以此来引入新课;诸暨市店口一中屠冬燕老师用小图在国庆七天中与班长一起召集八年级35名女生组建一个业余舞蹈队在重阳节为敬老院老人表演确定队员身高问题来引入新课;其它四位老师都用不同的方式用一只招聘广告引入新课.

通过这些生活中实例的情境创设, 激活了课堂, 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也为后面新知识展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已从大量课例事实证明, 创设有效新课引入情境, 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高效不可缺少一个重要环节, 而且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从问题到数学

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独有的特色, 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启迪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 上虞市上浦镇中学俞欣老师在新课引入中:“招聘启示:本公司需要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平均工资2500元, 有意者请来本公司面试.几天后, 大学毕业的小范到该公司应聘上班, 但他发现公司一般员工没有一个工资达到2500元, 小范觉得被老板欺骗了, 就气冲冲地与老板评理, 但老板还是坚持说平均工资确实是2500元, 不信, 你看看公司的工资的报表.但报表中平均工资确实是2500元.”此时教师就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第三者, 给他们评一评:老板是否欺骗了小范?教师通过设计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激情和求知欲望, 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当学生回答没有欺骗时, 接着教师又追问:“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样设置既可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又能把学生的思路潜移默化地引导到新课教学中来.

三、设计有效课堂练习, 从练中到数学

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 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 活生生的, 有丰富个性的, 不断发展的个体,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 设计练习时, 形式要多样, 注意学生的覆盖面, 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 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如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山校区李建女老师把一组新知识巩固题设计成一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结合的问题.

题1 “全面发展、英语见长”是我们昌安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学校开展的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中共有15人参加预赛, 前7名选手将进入决赛, 已知所有选手成绩的中位数是80分, 小敏得了85分, 她能进入决赛吗?为什么?

题2 前不久, 我班进行了一次数学单元练习, 第一小组8人成绩的中位数为85分, 其中7人成绩分别为:56, 73, 80, 82, 92, 95, 98, 则还有一位同学的成绩为.

题3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我校同学积极捐款, 表1是七年级 (3) 班共55位同学捐款情况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知, 捐款数的众数为, 中位数为.

参加体育教学观摩课面面观 篇3

关键词:观摩课;分清主次;详略得当;积极参与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如何抓住学习与交流的大好契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呢?对此,笔者体会颇深。现将“听课前”“听课中”和“听课后”的一些体会与看法浅述几点,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积极争取,精心准备

由于地区间的差异等原因,举办的体育教学观摩课的次数、级别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有机会出去参加听看课或研讨等活动时,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因为有的学校体育教师很多,不可能都派出

去,所以当有这样的机会时,一定要积极争取,然后做好精心准备。如往返车票的预定,食宿的安排,由于地区、气候差异导致衣物的增减,听课所需的笔、记录本、U盘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带摄像机——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听课质量。

二、目的明确,分清主次

在很多观摩课活动的现场能看到这样的情形,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同行相聚在一起,有的是同学,有的则是朋友,所以在组委会介绍本次活动的一些情况时,如介绍与会的领导,举行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或活动的具体安排等相关事宜时,“多年不见”的同学、朋友就在下面开小会,继而在听课看课时边看边说,边听边聊,甚至有的中午就开始“把杯问盏”,导致下午听看课时满面红光,或是缺席,这种情形的出现就是没有搞清楚参加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任务是什么,听课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大多数参加听看课活动时都是“个人行为”,即每个人都是自己听自己的,自己看自己的。这就要求我们参加听看课的老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看课,通过这节课,重点是想学习和借鉴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记录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详略不分。

曾听过这样一节示范课:武术课上40名学生个个生龙活虎、

身姿矫健,劈腿动作轻轻松松一压到底,拳法、腿法功底扎实到位。虽然这样的课,让每位听看课的老师感觉遥不可及,认为上课的学生都是校武术队的。但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出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上课时饱满的热情,优美的动作示范以及幽默具有号召力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四、积极参与,认真评课

听完课后往往都要进行评课,还会让出课老师阐述自己的教

育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还有一些观摩课会邀请到知名专家在课后对出课教师的课进行点评,有时也会组织研讨,这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要珍惜,更要积极参与。常见听完课一哄而散、打道回府的现象。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有些课靠“看”是看不透的,只有在评课时靠“听”和“说”才能更好地领悟其精髓。

五、及时总结,及时运用

听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是借鉴,是提高,是取长补短。所以,听课时我们尽可能地做好笔记;听课归来,要静下心来,参考着出课者的教案及自己的听看课记录,把看课的当时情况再过一遍电影,仔细推敲,将所学来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经验写到课时计划中去,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和改进。

从事体育教学近二十年来,听了或看了好多节课。学了好多先进的理念、好的教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回顾十多年来的新课改历程不难发现,改革越向深层次推进,来自体育教师的压力就越大,无论如何,体育教师专业能力高低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面对新课改,只有用自己的良心与智慧守好课堂,专心研究,苦练基本功,才能成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简编本.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观摩课教学教案 篇4

踏板操简介:踏板操是一种方便实效的器械有氧健身活动,利用踏板做运动,可以相应增加运动的强度,使全身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以腿部、臀部以及腰部的锻炼最为显著。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和对各项运动喜爱与扩展的需求,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按照认知规律、身心负荷规律,通过引导、体验、交流、协作、评价等教学过程,变“学会”为“会学”,到最后“会创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组织形式:

1、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对新兴“踏板”活动的认识,将时尚体育项目有氧踏板练习引入初中课堂,本次课是在学生完成踏板操的单个动作学习的基础上,穿插使用踏板的多种练习方法,以健身操的小组合动作创编方法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氧运动,掌握一些健身方法。强调教与学的多样性和情境化、趣味性、合作性、创造性,采用示范、表演、互评、实践、观察、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对话、讨论、启发、激励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活动中,了解时尚体育,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注重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特点:

1、以认识规律为主线,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原理的学习。

2、采用小群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自编、自评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创造、思考、观察的能力,一种器材多种用途,使其在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作用。

4、将时尚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提高健身操的实效性和普及性。

5、强调多种信息的交流,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优化学习氛围。授课教师:陈元志 授课人数:40人 学习领域 课的 目标 教学 内容 学习阶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示 意 图

有氧踏板练习

运动参入、身体锻炼、心理健康

1、初步掌握有氧踏板的基本练习方法,了解有氧健身练习的负荷特点,并在活动中获取有益健康的基本知识。

2、在共同探究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在合作、自主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创新意识。

1、教学常规(略)。

趣 练习

1、宣布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师指挥,调动情绪。(略)。

2、命题热身活动练习:

2、小团队讨论商量,挑选①翻抢踏板 ②孤岛救援 2—4种趣味练习。③踏石过河 ④你攻我守

3、自由组合进行各种踏板

3、提出踏板的多种学练方法。

1、提出问题: 的练习。

4、进行多种活动练习。

1、学生自主讨论。

2、学生进行多种节奏练习。

3、听音乐打节奏,建立动作概念。

合 作

4、踏板操基本动作的多种

4、指挥学生进行踏板操基探 练习。

本动作。

5、小团队进行动作的组合5、引导学生进行动作组合,学 或创编。

创编。

6、表演、观摩、体验成功

6、教师进行目标评价。的喜悦。

7、引导释疑有氧运动。

7、通过体验得出结论。愉 悦 身 心

1、团队讨论。

1、游戏:激情比拼。

2、趣味放松活动。

3、课的总结。

2、全体练习活动。

3、评价。

4、放松活动。

5、回忆与归纳 什么叫有氧运动?

2、跟我一起动。

3、示范表演:踏板操。

2010年观摩课教案 篇5

预设目标:

1.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准备:

介绍黄山风景录像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我觉得是奇怪的意思。学生乙:我觉得是奇特的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

”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划奇石,小组内交流)师:(指名学生汇报)

生甲: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生乙:具体介绍的石头是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生乙:我觉得这些石名大多数都跟动物有关。

生丙:我有补充,人们都把黄山上的石头比作一样东西,这样读起来很有趣。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翻滚的云海。„„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生甲:这几句话比刚才我们的写得好,写得更具体了。

生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怎样的“猴子”,在哪儿,干什么都写得很具体。生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石头写活了。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生甲:我觉得这块石头很奇特。生乙:我觉得这块石头很有趣。生丙:我觉得这块石头真可爱!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生:(练读)师:(指一名学生读)

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甲:他把“一动不动”读得很轻,这样读很好。生乙:他把“有趣”读得很重,突出了这块石头的奇怪。师:你也能读一读吗? 生:(读课文)

师:谁有信心比她读得更好。(指名举手学生)

师:你读得很棒,勇气也可嘉。愿意读的同学一齐把这段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生:(自由读,学做仙人指路样)

师:谁愿意到讲台前学做一下。(指一名学生模仿)

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生甲:真是太神奇了。生乙:我想走上前去看个究竟。„„

师: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几句话。生:(表演读)

师:(指名其中一位较活跃学生)请问仙人,去“猴子观海”的路怎么走? 生:(犹豫了一下)噢,一直往前走,再右转就到了。

师:谢谢!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 生甲:欢迎你,远方的朋友。

生乙:欢迎你们来黄山玩,在看奇石时,你可要注意安全噢!那边还有许多奇石,我带你们去。

„„

师: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四.观图联想,写“奇”

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投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生:(观看图片,写话)师:(小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生甲:“仙桃石”像一个大桃子,馋得我都流出了口水,如果它是真的话,我一定把它给吃了。

生乙:“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掉到黄山上的大圆盘上。生丙:“金鸡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鸡,站在山峰上对着天都峰不停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

师:写得不错,你们也会展开想象写石头了。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

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甲: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大仙桃,可我上前一咬,它却是一块石头。

生乙: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难鸡,它全身镶满了金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美丽极了!„„

师: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们再写石头,能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了。五.读画诵说,赞“奇”

师: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准备。)师:(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生:(通过朗读,简笔画,口述介绍奇石等形式,表现了黄山石的奇,赞美了黄山景的美。)师: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幼儿园小班观摩课教案 篇6

1、学习辨认教学结构图上的标记,感知小鸡、小鸭、小兔的行走方式。

2、学习诗歌,感受诗歌天真活泼的情趣,体验小袋鼠害羞的心情。

教学准备:教学结构图、鸡妈妈、鸭妈妈、兔妈妈、袋鼠妈妈头饰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产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新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都有谁?

向小动物打招呼:“你们好!你们好!”

二、通过观察结构图,初步理解诗歌

师:小朋友,老师在小动物的旁边还画了一些标记。

提问:

(1)小鸡、鸡妈妈的旁边有什么标记?标记像什么?学习诗歌:小鸡,跟着妈妈,走!走!走!

(2)小鸭、鸭妈妈的旁边有什么标记?这个标记像什么?猜猜小鸭和妈妈在干什么?学习诗歌: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

(3)小兔和兔妈妈有什么标记?猜猜那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小兔子和妈妈在干什么?学习诗歌:小兔、跟着妈妈,跳!跳!跳!

(4)小袋鼠在哪里?小鸡、小鸭、小兔都跟着妈妈,小袋鼠呢?害羞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学习诗歌:小袋鼠,他要妈妈抱,羞!羞!羞!

三、完整欣赏诗歌

师:“刚才我们念得诗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谁最羞》,请老师把诗歌完整的念一遍。”

四、游戏

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

规则:请四名老师分别做动物妈妈,让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宝宝,跟着妈妈学本领。五分钟后,检查学本领的情况。集体念诗歌。

五、结束

对中小学观摩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7

观摩课是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同一个课题, 不同的教师执教, 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种课堂活动, 不同的教师组织, 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观摩课”对教学大纲的宏观要求作了具体化的阐释, 它能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抽象的理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方便观课者学习和借鉴,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因此, 观摩课已成为最受中小学教师青睐的教研活动之一。而各种各样的教学大赛也以公开观摩的形式经常性地举行。这无疑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一件好事。

由于从事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的原因, 我经常去中小学听公开课, 或受邀担任观摩教学大赛的评委, 看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新颖有效, 令人欣慰。但同时也发现, 观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总结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形式不重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 我们看到, 在语文课上, 不论课文是小说, 还是诗歌, 不论是议论文, 还是应用文, 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比赛朗读课文, 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语言学习。有些教师为求得课堂气氛的活泼, 不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信马由缰, 借题发挥, 吊起学生的胃口。如一教者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由此谈及童话, 插入了《白雪公主》中的许多片段, 接下来说到迪斯尼动画片, 说到《米老鼠和唐老鸭》, 用了半节课时间, 如此跑题, 淡化了教学主题, 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心良苦的讲授并没有将学生引入课文特定的情境, 相反只落得让学生觉得老师好玩有趣。课后, 进行测试, 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 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地理、历史甚至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事实上, 课堂允许必要时偶尔听题, 但必须注意两点:其一, 题外话简洁展开, 即时收拢;其二, 题外话要有趣味性、融合性和启迪性, 让它为主题服务。

二、滥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无论是否必要, 几乎所有观摩课、公开评比课都利用了计算机、录音机、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用鼠标代替粉笔, 用大屏幕代表黑板的现象比比

筅河南平顶山教育学院宋新宇

皆是。是否利用课件甚至成了某些地区评定教学方法是否新颖的重要依据。许多教师也认为, 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发学习兴趣。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不仅教师手忙脚乱, 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 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忽略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 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 或者课件制作粗糙, 链接不好, 致使课件成为点缀, 甚至成为累赘。更严重的是, 学生的注意力被花花绿绿的教具、视频所吸引, 忘记了听老师讲课, 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在习惯了新奇的感官刺激之后, 就变得不会思考、懒得思考。

三、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滥用物质刺激

在小学评优课、公开课、观摩课上, 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精心准备了不少礼物 (小至画片、糖果, 大至钢笔、作业本) , 以奖励上课配合好的学生。第一位学生受到奖励后, 其后接二连三的教学活动必然是格外受欢迎, 举起的小手林立,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事实上, 学生并非被教师讲课吸引, 而是被那奖品诱惑。当然, 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但是, 这节课奖橡皮, 下节课奖糖果, 再下次奖钢笔……如此以来, 得奖品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 教师频繁的物质刺激极易使学生养成贪婪的习惯。而且, 借班上课的教师以物质利诱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 还会给原任老师带来诸多不利。

当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老师, 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兴趣, 这个兴趣应该具有持久性的、向上性。物质刺激所引起的兴趣只是短暂的, 也是低级的。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 精心设计教法, 把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比如,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开展适当的竞争性游戏,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 采取加减分数、抢得红五星等多种方法, 使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 这类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德育功能。

四、忽视多数学生的参与

在很多观摩课上, 教师为了使评委和听课者看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往往只提问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 忽略了中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被提问的学生对答如流, 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这表面的成功令人担忧。优秀生学会了“逢场作戏”式的回答, 中等生和“差生”成了课堂上的“陪衬”。这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课程标准提出, 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 一定要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 尤其关注后进生,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 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 让学生共同发展。

五、过分强调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

在很多阅读课课堂里, 教师一开始抛出若干问题之后, 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随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再由各组推荐成员展示成果。自始至终,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 对学生的发言左一个“好选”右一个“不错选”“见解独到选”尽管有一些答案并不精彩甚至有错, 也很少有老师指出。“小组讨论”, 本来就是传统的学习方式, 近来却被不少人改头换面贴上了“合作学习”的新标签, 进而大加炒作。以致在一些教师看来, 小组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于是, 有些教师几乎每堂课必有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

整个课堂教学, 没有了老师的适时收放, 没有了老师相机指导, 没有了老师纠误纠偏, 也没有了老师总结提升。

这样的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 但由于丧失了老师这一“主心骨”, 就难免处于一个很浅的层面上。因为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既是主导者, 又是一个特殊的阅读主体, 老师应以自己丰富的阅读体验和宽广的知识面而成为引导课堂教学的主流, 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 也应该毫不谦让地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等主导作用。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要适时适度, 而且, 在具体运用时都要认真思考, 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芽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芽如果讨论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新鲜度, 就不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没有一定的难度, 就缺少讨论的价值;没有一定的深度, 就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又缺少老师的点拨与引导, 那么, 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未必好。

六、上课变成了事先排练好的表演、作秀, 失去价值

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 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达到预期目的, 很多观摩课都有事先排练好的痕迹:老师怎么讲, 学生怎么配合, 什么时候提问, 什么时候回答, 怎么回答, 由谁来回答, 似乎都是导演好了的, 而且不止一次地排演过。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表现得无可挑剔。老师的声音、手势、表情也过分地夸张做作, 带有表演的痕迹。这样做的日的, 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或者获得教学成果奖励。我们教育学生要诚实, 不要开虚作假, 但教师的言行举止却告诉学生, 必要时还是要作假选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 节节皆楷模”,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细小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种状况实在堪忧。

什么样的课可以称为好课芽目前评价标准很不统一。教育学理论认为要看十个方面: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科学性、教育性、能力培养、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板书操作、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我认为是看以下几点。

1. 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是否准确, 学生是否容易接受。

3. 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 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组织能力和教学风度。

5. 课堂结构是否合理, 有张有弛, 时间把握是否准确。

6. 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

7. 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机智, 能否巧妙得体地处理偶发事件。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不是按部就班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预设固然重要, 但只有把预设和生成完美结合的课堂才是真实展现学习过程、最具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以学定教、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才是充分体现学生自身价值、最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课堂。当观摩课摒弃了功利性目的, 当教师都能够以平和而积极的心态对待观摩课、公开课, 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 相信观摩课会达到它应有的教师同行学习交流、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光泉.好课无标准.教育科学论坛, 2008 (3) .

观摩教学趣探 篇8

关键词:整体性;知识型积极评价;信息化

多媒体网络教学即观摩教学,集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为一体,具有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的特点。它有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有利于促进以人为本,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有利于课程目标整体性实现。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的目标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优化设计,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需要。这让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正在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实践和探索,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活动,既丰富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很大不同。

一、整体性构建优化课堂教学

观摩教学以其文字、图像和网频的动漫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动态易操作有生命力、全方位、多角度、整体性感染着学生,激发学生。这正好给学生快乐的学习提供了空间和背景。其中,可操作性发挥了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的情感饱满,情绪积极,自觉参与,主动合作,从而准确而充分地发挥了自身优势,保证了学习的时间和效率。那么效率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明显上升一个层次,同时这也从根本上转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理念。简而言之,观摩教学是从适合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共识,伴随着积极的心态,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居突出地位,其自觉意识得到加强,创新能力得以展现。学生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确保了教学活动的完美结合与融会贯通。

如,学习寓言《画蛇添足》一文时,我从整体感知出发,优化设计课件,将课堂内容置放情景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和发现问题。事实证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人意料的好,权且为学生的积极上进而惊叹吧。课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学生的情绪之所以如此激昂,是因为我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可供探究的平台,近而整个将课文生动再现在桌面上,和盘托出,清晰明了。

二、知识型启发提高人文素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内容丰富多彩,生活面貌日新月异,好一派蒸蒸日上的和谐景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除此之外,还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强调的都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学生之所以积极探索,努力认识某种事物皆因兴趣所致。然而运用观摩教学创设情境、意境可以通过文、图、声、像等画面,激情映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同时,可轻易突破重难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言的鉴赏和审美感受上,从语感上对学生加强语文素质的培养,启发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博学多才,学养深厚,对学生学习知识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例如,学习《古诗词三首》一文时,我特别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画意的课件,并选取了一段古风古韵的音乐,再配有诗文的图片,在教师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诵读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思索和品味。此刻不经意地创造了一种空灵的立体效果。这番滋味和优美的语境烘云托月般涌现在眼前,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之诗的内容和音乐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和谐辉映,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到了巅峰状态。

三、以“鼓励”促发展式的积极评价

当代德育工作者无不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美德育人”的价值标准。运用观摩教学辅助语文学科的教学,以探索一条当前形势下的积极评价方式为之能事。就目前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选择以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为主,并且统筹兼顾其他评价模式一起运用。语文课程评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任务。同时,语文课程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以鼓励、赞许、自主选择和相机引导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协调发展已不失为学校和家庭正确的评价方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是具有听说读写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的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实用性学科。其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观察实践,学会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适应世界竞争形势的需要,丰富知识和阅历,开阔视野,参与多种形式。比如,社会、人文、政治方面的语文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交流思想情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独特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确保学生有知识、有创造能力;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确保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以“鼓励”促发展式的积极评价正适用于我的课堂教学,这也是我坚持教育理念革新和实现课程互利共赢局面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四、创新思维拓展信息化空间

观摩教学(又称网上教学)是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一个标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通过多媒体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听、读、说、看,操作等活动中,加大学习的容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可以拓宽学生信息渠道。师生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学习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特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借助多媒体既高速,快捷,又省时有效,很好发挥了课堂教学的长处。丰富多彩的课内知识、生动形象的声响画面配合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立刻在潜移默化之中把知识传达给了学生。这样就既扩大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又发展了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深度思考,产生对策,引起想象与联想,发散与聚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显示了多媒体应用教学的优越性。

创新能力必先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广阔的信息化空间资源。然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平台。学生发展的好坏正是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強弱。21世纪是一个人才强国的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腾飞的世纪。创新思维,拓展信息化空间又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我们要立足课堂教学的改革,合理使用教材,灵活运用观摩教学手段优势,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掌握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上几点体会,愿与同仁共勉,以飨读者。

(作者单位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城郊秀水乡阳关南巷学校)

观摩课《难忘的一课》优秀教案 篇9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创意理解“光复”的意思。

3、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听歌曲《我的中国心》。

揭示: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首歌,歌名叫《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全香港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心声,所幸的是,香港人民的美梦终于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成真了。

二、课堂

1、理解“光复”,揭示课题:

⑴ 张明敏用歌声唱出了香港人民的渴望,1925年7月,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了爱国组诗《七子之歌》,下面是《七子之歌》中的第三首──台湾。

课件出示:

《七子之歌──台湾》

师生一起朗诵。

师:闻一多的这首诗道出了千千万万台湾人民的心声,同时也深深地震撼着大陆每一个同胞的心灵。的确,没有哪个母亲不思念离家的孩子,更没有哪个孩子不眷恋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难忘的一课》讲的就是1945年台湾“光复”后,一位船员在台湾乡村一所小学所见到的动人情景,有谁知道“光复”是什么意思?(收复。)

⑵ 有时候我们理解一个词,不但要从字面上了解,还要深究:什么时候丢失的?为什么会丢失?什么时候光复的?

课件出示:

史海沉钩

让我们走进“史海沉钩”去了解这段历史吧!

师:台湾在日本人的铁蹄蹂躏下整整50年,50年的屈辱50年的痛苦,如今,台湾终于──光复了。

引导学生谈台湾光复后的心情。

⑶ 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⑷ 析题:

抓住“一课”一词,得出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文章。

(在“一课”一词下面板书:记事。)

师:你能不能用感叹的语气读一读课题?

(在“难忘”一词下面板书:抒情。)

⑸ 质疑:

那这篇文章叙的是什么事?抒的又是什么情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把握结构,整体感知: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着重描写了哪两个场面?

板书:

学习祖国文字 参观小礼堂

⑵ 找出描写“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的有关段落。

⑶ 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愛中国。

⑷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愛”字。

⑸ 说说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⑹ 分别找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3、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⑴ 齐读3~6节,即第一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问: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联系具体的句子来谈,也可以通过朗读来体现。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⑵ 女生读7~12节,即第二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问:第二次出现这句话,作者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主要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训练朗读,并引导学生了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是欢迎我们的。)

⑶ 过渡:

除了同学们上面讲到的以外,还从哪些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对我是表示欢迎的。(参观小礼堂)齐读13~15小节。

⑷ 问:作者来到小礼堂,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中华名人)简介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什么感叹?

板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⑸ 抓住最后一句话教学第16节课文:

师: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怪不得作者在最后会这样说“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反问句,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朗读告诉我它真的是一个反问句。“简单的话”指的是什么?“全部的感情”指的又是什么?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⑴ 就让我们一排又一排,一遍又一遍地用这句最简单的话来表达我们全部的感情吧!

(再次训练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⑵ 师:今天我们在这个难忘的教室上了这堂“难忘的一课”,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什么适合自己的作业?

上一篇:道别时刻优秀作文下一篇:《订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