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爸爸》有感(精选16篇)
读《现代爸爸》有感 篇1
一本超级暖心的爸爸经
——读《现代爸爸》有感
文/长沙-2宝妈
自从为人父母以后,家里的育儿书就一直在递增,但认真读书的一般都是妈妈,爸爸很少参与,理由多多,不爱看书,都是写给妈妈看的,没时间,妈妈学会就好啦…
这次看到林老的《现代爸爸》,一本超级暖心的爸爸经,也让我重新解读了爸爸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所以把书送给爸爸,请他好好读读。任重道远的爸爸“读”了几天后,告诉我感触很深,很多都是他的心声,可是,这个写字的活儿,还是得我来…
家有一儿一女,特别认同林老在《怎样做个好爸爸》讲稿中提到的几点,其实同样也使用于怎么当一个好妈妈。于是我把这篇讲稿重点标记,和爸爸一起在晚上共读。
于我们而言,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这个确实很有难度。每每都是下定决心,想要和风细雨的解决问题,坏脾气却总是轻易的被挑起,尤其是暑假期间,最近流行的:放假了,和娃儿的战争即将开始,时而母慈子孝,连搂带抱!时而鸡飞狗跳,乌嗷喊叫!前一秒如漆似胶,后一秒叮咣就削!我们给孩子的爱,就像是“新贵妃醉酒”里的那句:爱恨就在一瞬间,活生生就是我家的写照啊,尤其是我,绝对的“变脸高手”。读到这里,我和爸爸约定,我们互相监督,一旦发现对方的语气不对,另一方有义务有责任马上暗地里提醒,或者转换话题。
禁止的同时,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指引,这也是我的误区,林老真的是给我们好好提了个醒,有时候觉得孩子不够自信,还在想各种方法怎么提高自信心,没想到其实根源就是在自己身上啊。学会说话的艺术,保护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真是非常重要,这点,妈妈提醒爸爸更加要注意。因为很多时候爸爸代表了权威,爸爸的命令很直接,孩子下意识的就接受了,而后习惯了被指令,而不是自主的做事情,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间的吵架,不要看得太严重。我家哥哥爱吵,妹妹爱闹,一言不合就会吵架,两人一起玩,基本是以哥哥无辜,妹妹大哭结束。每每此时,我习惯性的各打50大板,于是哥哥不服,妹妹也更伤心。后来就是冷处理,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对于一般的小打小闹还是有效果,经常闹着闹着就哭了,然后哭着哭着又笑了。但有时候比较严重的争端,林老的方法就很值得效仿了,而且感觉吵架打架也还是一件好事呀,可以慢慢学习如何与人善意的开开玩笑,融侨的相处,从这个角度看,爸爸妈妈处理兄妹间的争端就会淡定很多了,相信我们的好心态也能让兄妹俩感受到父母对彼此的关系吧。
感谢林老,感谢新阅读,让我有机会拜读《现代爸爸》,也会继续和爸爸一起再认真的共读,当快乐的爸爸和妈妈,养育和教育快乐的哥哥和妹妹。
读《现代爸爸》有感 篇2
一、一问:“快乐,去哪儿了?”——现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困惑
每一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地成长,不过在强大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影响下,很多人不得不违心地剥夺孩子的自由童年,过早地将他们送到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提前灌输各类知识,只为了“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女儿抓周时朋友的当头棒喝、当年媒体推崇神童的热潮、诸多亲友催促送孩子去早教班的好意提醒以及周边年轻妈妈们从众的无奈叹息,都令池莉深切地体会到这种舆论压力的沉重。但在考察到早教班里小孩子的不适和哭泣后,她毅然抵制这种流行的教育观念,踏上让孩子在自然成长中体验生命快乐的独木桥。
这种勇气来自现代教育观念,具体而言,来自一本美国博士写的《婴幼儿养育大全》,这本书具体而微地指导和帮助父母们从容应对育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因而其中让孩子首先“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来学习尊重、 爱和得体的行为”[1](P44)的教育理念也自然地令人服膺。
这种现代教育观念和传统教育观念在一位年轻母亲的身上交锋,这位母亲倾尽全力学习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爱和养育孩子,在感性和理性双重作用下,知识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她在那个传统观念仍占上风的时代做出了逆流而上的选择。
传统育儿观念的最大问题在于功利性,在单一化价值评判的社会环境里,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大众认可的成功,以光耀自己的脸面。在这种观念里,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家长获得社会认同的工具。池莉也希望获得社会认同,但她更在乎的是孩子本身,更重视如何让孩子获得尊重、爱和快乐。在日常实践中,她摸索出育儿三原则:“让小亦池尽情与她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 “让她在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1](P57,58,60)这其实就是西方自卢梭撰写《爱弥儿》起就不断推崇的人本主义教育方式,以这种方式育儿虽辛苦亦更能享受到亲子之间互动的乐趣。
现代教育观念的优点在于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心理需求,从而发掘孩子的潜能。亦池在不满三岁时对幼儿园的自主选择得到妈妈的全力支持,同时她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能力也令池莉刮目相看。此后,亦池继续自主选择考外校、留学英国、考大学、进修硕士学位等,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池莉的“放手”政策功不可没。其实,幼儿和成人一样,主动面对生活才能更迅速地习得应对生活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孩子尚处龄稚,也应该大胆地将选择的自由交给他们,这是让孩子获得尊重、爱和快乐的起点。
二、二问:“尊严,去哪儿了?”——中英学校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为核心精神,“仁”从字面意义可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然而受悠久的专制集权宗法制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往往不对等,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师与徒之间往往是俯视和仰视的关系。即使到了现代,这种落伍的传统观念仍然操纵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家长依旧以“听话”和“乖”作为训导孩子的口头禅,逼迫孩子成为家长本人自我实现的某种工具。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内,孩子的人格和尊严也常常遭遇有意无意的漠视。
在考察幼儿教育早教班时,池莉就发现两岁的孩子就被要求服从纪律,不能自主控制“拉臭臭”的孩子会受到得不到小红花的羞辱。小学校长对成绩尚可的学生家长也会提出其监督孩子不要玩性太大。中学更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价值标准和奋斗目标,上网、早恋必须杜绝。 不但如此,家长在优质学校面前也属于某种弱势群体, 校方可能提出没有名目没有解释的收费,而家长唯有沉默着拱手奉上。
中国的教育体制最大程度地迎合着功利化的社会诉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通过读书考试,提升学历,从而提升社会地位。由此,中国人也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中的“苦”不但指学习之苦, 还包括人格受折损的痛苦。对于普通人,似乎只有先经历尊严遭踩踏的痛苦,攀上社会的相对高层,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自我的尊严。
但是,池莉她坚信:“对于个人来说,尊严就是人权了,是上天赋予个人生命最基本的权利。”[3](P74)尊严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如同人本应该生而平等。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敏感的池莉母女无法像别人那样默默忍受, 也没有足够的能量对抗,于是选择了“跑”——留学英国。 她在重重舆论压力和现实掣肘中坚持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的女儿的能力和素质,使亦池得以在英式教育体系里如鱼得水。将亦池留学前后的个人经历两相对照, 英式学校与中式学校教育差异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信任与怀疑。英国正规高中收取留学生同样需要进行考核,网络试卷采取闭卷形式,但没有现场监考人员,是否遵守考试纪律全凭考生自觉。当然,为了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英国学校设置了后续监督程序, 考生抵达英国后还需参加复核考试,如果两次成绩相差太远,则劝退。上述程序虽是依远程考核的条件而设, 但也暗含着对个体的信任。考生为维护自身的信用度, 也会自觉放弃作弊的尝试。
对于杜绝未成年人的网瘾,英国是从外部环境、上网制度等方面制约,恋爱则不加干涉,只是善意提醒学生不要因恋废学。而在中国,杜绝学生网瘾和早恋的方法是将学生视为潜在的“嫌疑犯”,联合家长,强化监督, 严防死守。
其次,全面素质培养方法与单一考试评价模式。英国学校在制定了严格的日常作息制度并建立校方与家长之间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之后,将业余时间完全交由学生自己安排。熟悉养狗技术、参加生活话题的演讲比赛、 懂得园艺插花、会做饭菜,甚至饮食斯文、遵守礼仪, 都能获得师长和周围人的欣赏和赞许。学校也鼓励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学习跳舞、游泳、弹琴、绘画、摄影、 打斯洛克等。而假期参加自愿者行走计划,以锻炼野外生存能力,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保证考试成绩仍名列前茅,这需要极高的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一旦获得了这种能力,将终身受用。
在中国,一切除书本学习之外的业余活动都可能被学校视为“非法”,家长也配合着临校租房,全面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让子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备考中。殊不知,这种单调的学习活动违背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之遭致或隐或显的身心戕害。
再次,独立性和依附性。在英国,高中生毕业考试拿到全A成绩,则获得报考全英顶尖大学的资格。考生可以在高考期间参加最多五所大学的招考,各个大学单独设置笔试和面试,和考生之间双向选择。考生一般会独自穿行于各个大学所在的市镇,如有家长陪同会被传为笑话。
在中国,学生在学习上被学校和家长双重监督着, 在生活上被家长全全打理,中考、高考这类重要考试家长如不随行则会被视为不负责任,首入大学也是全家总动员式的随行,以至于很多学生成年了还无法在日常生活和心理上“断奶”。
三、三问:“自信,去哪儿了?”——多元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3](P135)在这句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池莉怀抱着满腔的爱意,以尊重为原则,以快乐为宗旨,与女儿一同成长,不但欣喜于孩子的自立,也满足于自己作为母亲的成熟。
略微可惜的是,池莉在序言和最后的章节里对女儿所选录高校的世界级顶尖地位的一再强调,其实应和了当年朋友在女儿抓周时的棒喝,只是走了一条特色之路, 最终仍皈依于社会功利性的价值观念。当初的小心翼翼, 一路的战战兢兢,只有等到硕果结成,才能长长地吁一口气,确认自己育儿的成功。在这个全然功利化的社会里, 谁也做不到完全反功利而行之。
也许未来某个时候,社会能忽略被教育者在学历和事业上的显赫成就,单取强健的体魄、得体的举止、可爱的性格、善良的品行、或者立身处世诸如此类其中的某点,加上在自我选择的人生路径上享受健康的生活这一必要条件,以作评价教育成功的标准。那么,给予父母们施展育儿的空间将更为扩大。
现代教育观念和传统教育观念都有功利性诉求,但前者强调被教育者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后者则将被教育者视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器”,因而前者重过程,后者重目标。池莉的育儿时代视人为器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当下中国悄然发生着观念转变,遵循自然成长法则、强调亲子互动的育儿理念和方法盛行,为学生减负、让孩子自主的呼声也在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被重视,但根本性的教育体制改革并未真正开启,当下中国父母们所面对的教育环境依旧充斥着陈腐的旧习。大多数中国父母不可能效法池莉的“打不赢就跑”的迂回作战方式。所以,欲将完善的现代教育观念一以贯之, 执行到底,更需要学习池莉当初那股憨直和孤勇。
鲁迅约百年前曾撰写过一篇《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 的文章,以改造国民性为旨归,重新调整了亲子关系, 主张“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 完全的解放”。前两种要求,当代中国父母基本能做到, 只是对于“完全的解放”,还有着旧俗的影响和惯性的犹豫。为父母者当信任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姿态,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在给予必要的引导后,放他们到广阔的天空自由试飞和搏击。当每个父母都怀抱这样的自信力时,整个教育环境将焕然一新,孩子们也将“立” 得更加挺拔茁壮。
摘要:《立》记录了作者池莉在育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惑和焦虑,这种口述实录式的文本为我们探讨中国现代教育的问题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书中所呈现出的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英式、个人与群体的观念和行为的矛盾,值得人们对当下中国教育环境进行多层次的反思。
读《现代爸爸》有感 篇3
每次老师把《小星星》发到我们手中,我都会欣喜若狂,不仅是因为那美丽的图画吸引着我,那丰富的知识更让我受益无穷。
最近,老师把《小星星》发给我们,我像往常一样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欣赏着那一幅幅既美丽又新颖(yǐng)的图画,接着细细品读生动的故事,快乐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当我翻到51页时,几个大大的字眼“爸爸妈妈,今年你们会回来过年吗”映入我的眼帘。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一股咸咸的液体从我眼角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我心里顿时在呐喊:“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
我的老家在四川,家有三姐妹,生活比较拮据(jié jū)。爸爸妈妈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太多时间来照顾我,便把我寄养在外婆家。我在外婆家生活已有四年多了,与外婆相依为命。逢年过节,爸爸妈妈为了节省车费,只能与我电话沟通,思念的痛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每当伙伴们穿上新衣,牵着爸爸妈妈温暖的手在家门口燃放烟花,欢度新春佳节时,我便情不自禁投去羡慕的眼光,一点儿也感受不到新年的快乐,只渴望爸爸妈妈能回家陪我过年。
今晚夜色优美,我想请月亮姐姐当一个心灵的邮递员,把我的心声邮递给我的父母:“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希望今年你们能回来陪我过年!”
读着这篇作文,星星姐姐的心里不由酸酸的。我非常能理解陈施利小朋友的心情。我想告诉小作者,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对你的爱一直是不变的。请你尽量地理解他们的不易,在家时,努力学习,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多为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有担当的好孩子。也希望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能尽量多抽一点时间,回来陪陪孩子。毕竟,童年时光这样短暂,一不小心,孩子就长大了。爱与陪伴,比什么都珍贵。新年即将来到,希望小作者的心愿得以实现,见到亲爱的爸爸妈妈。
来信请寄:江西省南昌市子安路75号 《小星星》低年级“星迷来信”栏目
邮政编码:330009
电子邮箱:zuowenmgc@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星迷来信”)
读《穷爸爸富爸爸》有感 篇4
其实,富裕和贫穷都没有错,孩子不怕父母贫穷和富裕,怕的是父母的溺爱。富人的儿子之所以没有成才,并不是因为他富裕,而是因为他从小就窝在家里,从未涉足过集体生活,没有体验过交朋友的快乐,又怎么能去与别人和睦相处呢?他整天呆在家中,不出去锻炼自己,又怎么能闯出一片天地呢?穷人的儿子之所以没有成才,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他永远只是坐在那儿看,从未亲手撒过网,捕过鱼,他又怎么能够自食其力呢?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肯定会更加疼爱我们,呵护我们。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想去摘花坛里的花,他的父母看见了,抱起她说:“宝贝,不能摘,摘了会罚款的。”“不嘛,不嘛,我就要摘,我就要摘,呜呜……”说着她大哭起来,父母见状,连忙摘下一朵花递给她,还安慰说:“乖啊,花在这儿呢。”小女孩立刻破涕为笑。我叹了一口气,其实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读《非常爸爸》有感 篇5
回到家里,我就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书中有四个栏目:1贪玩爸爸,2问题爸爸,3硬汉爸爸,4非常爸爸。我最爱看<贪玩爸爸>中的“装病的游戏不好玩”。马小跳的同学生病了,喜欢买什么,大人就给买什么。生病有这样的好处,马小跳也决定生一次病。可结果,爸爸买来的汉堡不能吃,足球赛没有看,又是吃药又是灌白开水,他后悔极了。看着马小跳因为装病而痛苦的样子,我真的想笑。想起自己也有那么一次,因为没有完成回家作业,怕老师检查出来,故意说生病了,结果被妈妈识破了,大训一顿。看了这个故事,我更觉得不应该说谎,说谎是一个坏习惯,我不想做“狼来了”的小孩。
书中还有马小跳的爸爸帮马小跳做作业,结果被老师罚写100遍。看了这一节我懂了做回家作业一定要抓紧时间,认认真真的完成,不能偷懒,而且不能让别人帮助做。
读《爸爸的手》有感 篇6
最近我读了一篇感人的文章,名字叫《爸爸的手》。我感觉到父母是多么伟大啊!
这篇文章主要写:冬日的早晨,我在上学的路上忘记带围巾和手套了,爸爸就把手套给了我,还伸出左手帮我阻挡寒冷的北风,真感人啊!
当我读到:我不怕冷,你坐好,别摔下来就行时,我的眼圈红了,仿佛看到了他那又红、又肿、又僵硬的手。啊!难道他不怕疼、不怕冷、不怕有冻疮吗?不是的,他怕疼、怕冷、怕有冻疮,但他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吃苦耐劳。此时,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也像文中的那位爸爸一样无私地关心我。
有一次,天空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爸爸赶紧把雨衣给我和妹妹穿上,可他自己却没了雨衣,大雨把爸爸身上淋得湿淋淋的,第二天还感冒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报答他们。
读《现代爸爸》有感 篇7
关键词:现代主义危机,产生原因,解决方式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花了大量篇幅论述了传统艺术“光晕”逐步消失后的一系列现代性变革。然而在面对大规模技术时代来临, 他又敏锐的洞察到了人们往昔经验的丧失和毫无防备的陷入震惊的处境。当人类脆弱的有机体处在不断增加的外界刺激中, 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方式保护自己, 不能够完全吸收这些刺激时, 现代主义的危机就产生了。[1]本雅明面对这一现实, 提出了以艺术“震惊”来解救陷入世俗震惊中的心灵。
一、现代主义危机的产生——经验与贫乏
首先需要谈一下本雅明来源于普鲁斯特和弗洛伊德启示而产生的对于“经验 (Erfahrung) ”和“体验 (Erlebnis) ”的考察。
作为现实生活的经验 (Erlebnis) 和真实的经验 (Erfahrung) 在本雅明看来是有着巨大差别的, 作为现实生活的经验, 就是指日常生活中身临其境的被教化的经历体验, 这在本雅明看来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验, 真实的经验是进入到潜意识中未被意识察觉的, 是一个可以被收集、反思的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 是依赖于“非意愿记忆”而产生的。
只有当一种记忆无法进入意识或者未进入意识时, 这些残片“经常是最有力、最持久的”[2]弗氏的学生雷克更是带有诗意的说道“回忆是印象的保护者;记忆却会使它瓦解”。综上梳理, 为本雅明所肯定的“真实的经验”正是具有那种存在于潜意识中的“非意愿记忆”特性, 是当现实中的体验进入到潜意识领域, 而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 呈现出一种物我交融的状态的经验。
对于这种经验, 本雅明是带有强烈的怀旧感伤情绪的, 因为人们的大部分经验只停留在对现实生活反映的体验之上, 也就是“意愿记忆”的层面上, 这种经验在他看来是不可靠, 不具有审美价值的。自19世纪工业化在大城市中引起的巨大变化, 人类面对着“机器生产和技术”以及“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两方面背景下的刺激, 在城市苦难、匮乏、人群和大机器时代生产机械化对人逐渐的异化过程中, 人类面临着了一幅被贬值的现代化经验的图景中。
二、现代危机的解决方式——艺术的救赎
经验 (Erfahrung) 如何能够被重塑?对此, 本雅明提出了以艺术作品的“震惊”来对抗现实生活的“震惊”的策略。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 本雅明讲眼光转向现代艺术的代表就是对电影及电影技术手段的关注。电影尤其是电影蒙太奇, 通过剪辑画面重新排序而产生异于日常经验的审美效果, 从而产生“官能上的惊颤效果”。
“电影通过巧妙运用镜头、挖掘平凡的环境, 一方面使我们更深地认识到主宰我们生存的强制性机制, 另一方面给我们保证了一个巨大的、料想不到的活动空间。我们的肖警官和都市街道, 我们的办公室和配备家具的我是, 我们的铁路车站和工厂企业, 似乎把我们圈死在里面, 电影深入到这个桎梏世界种, 用1/10秒的甘油炸毁了这个牢笼般的世界……特写镜头眼神空间, 慢镜头动作延伸了这空间中的运动”。[3]
从本雅明艺术震惊理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改造转化为了自我救赎的过程, 在这套理论中, 他提供了一种不同于阿多诺的实践方式, 即在不同的层次 (经济的、政治的、文学的、语言的、心理学的、空间的等) 之间建立联系。这些层次几步相互认同, 相互合并, 也不能取消任何一方面。本雅明正是在这种没有毁灭的重建上, 获得自我的拯救。
三、结语
然而, 作为一名深受德国传统美学浸染的本雅明, 也不时流露出对于光晕消失后的失落与怀旧。似乎他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对富有光晕的艺术作品极力挽留。在《讲故事的人》中, 如果说, 讲故事这门古老艺术当随着印刷发展而普及的小说时代已经衰微, 那么, 到了由资产阶级掌权和拥有高度发达的出版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就已经病入膏肓了。新闻的即时性、不容置喙的真实性同讲故事的经验截然不同, “讲故事”的衰落正如同“光晕”的消失一样, 都是源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本雅明对这门艺术的消亡表现出浓厚的怀旧情绪溢于字里行间。
“讲故事者越能自然的放弃心理层面的幽冥, 故事就越能占据听者的记忆, 越能充分与听者的经验融为一体, 这个融合过程在深层发生, 要求有松散无虑的状态, 而这种闲置状态却日益鲜见。如果睡眠是肢体松弛的顶点, 百无聊赖则是精神松懈的巅峰。百无聊赖是孵化经验之卵的梦幻鸷鸟, 枝叶婆娑之声会把它掠走。它的巢穴是与百无聊赖休戚相关的无所为而为, 这在大都是已经绝迹, 在乡村也日益衰竭”
这种讲故事传统的衰微一方面也导致了人们经验的贫乏, 仍是在《讲故事的人》中, 本雅明了描绘了一幅把“脆弱的人的身体”和北现代化工业战争破坏了的风景并置在一起, 生动的勾画了一个已被现代化彻底改变了的世界。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面对这样的场景, 人类经验的匮乏, 传统艺术土壤不复存在, 光晕的消失, 无处不流露出本雅明的感伤情绪。
参考文献
[1]汉娜.阿伦特编.启迪本雅明文选[M].张旭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
[2]本.海默尔.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M].王志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3]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张旭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
[4]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6]陈嘉明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读《献给爸爸的礼物》有感 篇8
提到帕斯卡定律,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如果提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器的发明者,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告诉你吧,他就是法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流体动力学家帕斯卡。
帕斯卡的爸爸在政府当税务官,每天都要抱着一大堆账本回家,然后又长时间趴在桌子上运算,帕斯卡为了帮助爸爸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经过五年的实践和失败,终于发明了一台计算机,虽然只是六位数加减的计算机,却是轰动全国的发明。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慨:第一,帕斯卡是一个有爱心、孝心的孩子。他虽然身体瘦弱,但是他为了父亲,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帮爸爸做一台机器。他对爸爸深深的爱促使着他迎难而上。第二,帕斯卡那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敬佩,他那时虽然是个小孩,却有着不放弃的精神,从文中那句“当造出的模型不行,就改进,还不行,就从头再来”中可以充分体会到帕斯卡的那种精神。
我爸爸是建筑工程师,每天都和画图和计算打交道,十分劳累,几次醒来,看见爸爸的书房里仍有光亮,有时为了设计一张图纸几天几夜不睡觉,脸上常常挂着熊猫眼。久而久之,年仅40岁的爸爸头上已长出了许多银丝。我想 :如果我是孙悟空,那该多好,只要爸爸设计图纸的时候,我便使出法力,轻轻一吹,就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这样,爸爸就不用日夜操劳了!
我虽然没有帕斯卡的本事造出一个先进的计算器帮助爸爸从劳累中解脱出来,但是我也想给爸爸一份好礼物——优秀的成绩和获奖的作文。
读《亲爱的爸爸妈妈》有感 篇9
读完整篇文章后,我的泪水不禁悄然落下,战争是多麽的残酷,我认为,侵略才是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我要质问:世界上的落后民与国家一定要被剥削吗?难道人世间的七情六欲也在战争爆发时丧失了吗?
我真的想问一问:德国法西斯,侵略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假如你们生活在落后民族与国家里,你们也希望别人来侵略你们吗?
这是一个硬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都不可以,为什麽还要强迫别人呢?
世界人民对于南斯拉夫的遭遇都持以同情的态度,那麽对于我们中国呢?1937年的大屠杀,日本人杀死了我们30多万人,30万啊,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它的单位是人呢!血泊溅在地上,头颅也掉在地上。一切的一切是那麽残忍。而47后的今天,在南斯拉夫,日本人硬要为自己国家所反下的错误而进行狡辩,而相反,德国作家则为自己国家所犯的错误而感到惭愧。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说法,惭愧,狡辩,相信正义还会存在这个世界上。
读《庄子》有感 篇10
纪渻子培养斗鸡, 经过三个阶段的修炼才成功:一是“它现在只是姿态虚骄, 全靠意气”。二是“它对外来的声音及影像, 还会有所响应”。三是“它还是目光犀利, 盛气不减”。最后“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 它已经不为所动了。看来像一只木头鸡了。它的天赋保持完整了。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 一见到它就回头跑走了。”因为这只怪异的鸡表面看来呆若木鸡, 而实际上内在功力却深不可测。
我们认为, 一个鸡如果真正去争斗的时候, 需要的是像一个将士上阵三通鼓一样, 需要趾高气扬, 需要踌躇满志, 需要必胜之心张扬于外, 而庄子给我们的境界是当它一层一层把外在的锋芒都消弭了, 把一切的锐气纳于内心, 这种内心其实是一种含蕴, 也就是说并不是它真正没有斗志了, 而是斗志内敛。也就是说, 最后的争斗不在于勇猛, 不在于技巧, 而在于德性。庄子这种锋芒内敛的主张对现代人日益浮躁的心态有着警醒作用。
这种内敛于心却又能涵泳天地万物的地方, 庄子说, 叫做天府, 是天地万物的府库。用天府来保存涵养生命的光芒, 庄子说:“此之谓葆光。”就是内心保全的、潜藏不露的一种大的光明。从认识自己, 到倾听自己, 到涵养、孕育自己, 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天府,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葆光的能力。加强自身的修养, 锋芒内敛于心而不张扬, 方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庄子·大宗师》“且夫得者, 时也;失者, 顺也。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而不能自解者, 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 吾又何恶焉!俄而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来曰:‘……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以造化为大冶, 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 蘧然觉。”
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 可他却“成然寐, 蘧然觉”, 一片安宁。究其原因, 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以造化为大冶, 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 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 把造化当作造诣极高的铁匠, 到哪里去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庄子借子来之口, 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 告诉人们面对困境乃至绝境时, 如何实现人生突围。
黑夜笼罩时星星在眨眼告诉我们, 曙光必将闪耀。春天希望仍在, 虽然“岁暮阴阳催短影”;夏天激情仍在, 虽然“门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实仍在, “虽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 虽然“天涯霜雪霁寒霄”。泰戈尔说:“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如果困境是一种人生经历, 那么这种经历却会使我们成熟必须经历沧桑的话, 那么沧桑也是一种美丽。人生的际遇总有好坏, 我们应该以无厚入有间的姿态去对待, 安时处顺, 去实现人生突围。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井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原因, 是受地域的局限;夏虫不可以谈论冰的原因, 是受时间的制约;穷乡僻壤的士, 不可以谈论的道理的原因, 是受教育的束缚。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格局体现出一种含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世间所有的人, 如果被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束缚, 境界、气象、格局始终不大。只有像海神若一样不断地超脱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的束缚, 不自我赞许, 不自以为贤,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达到更高的境界, 才能拥有大光明。也就是说, 你心中有大境界, 才能拥有这种大光明。
庄子生于乱世, 荒唐着他的笔锋, 鞭挞着罪恶的社会, 歌唱着心中理想的天堂, 他把哲理的人生境界留给我们。偏激的不是他的态度, 荒唐的不是他的笔锋, 冷酷的不是他的心肠, 而是我们长期被世俗浸蚀的双眼, 是我们被一己私欲羁绊的心灵。当我们心浮气躁, 锋芒外露时, 当我们被名利所累, 急于事功时, 当我们命途多舛, 处于人生低谷时, 当我们被知识成见拘囿, 境界、气象、格局不大时, 读一读《庄子》心胸会顿时开阔, 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越局限, 实现人生飞跃。
摘要:《庄子》一书行文汪洋恣肆, 瑰丽诡谲, 意出尘外, 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说, 庄子写在书里面的东西, 看起来漫无边际, 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读《爸爸不会再会来了》有感 篇11
绚烂的樱花如误如凡间的仙子开遍枝头,那么美,那么妖娆。但她终有一天会凋零,可她的芳香会永存。
有一个家庭,本该是圆满的。可是一场九级大地震突如其来,还引发了大海啸,吞噬了数已万计的生命。藤原恭一家幸运的逃脱了。作为一个核电站的高级工程师的爸爸,突然意识到如果核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他匆匆告别妻女,回到核电站。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但他和他的同事们义无返顾地挑起了挽救国家的重担,即使他知道留下来他所面临的是与亲人阴阳两隔。
但我相信藤原恭不会允许自己哭的,她一定会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爸爸而骄傲地笑。虽然这个家庭应核辐射支离破碎,但也在同时让人们看到了一颗博爱的爱心。
“孩子,爸爸不会再回来了!”短短的几个字包含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女儿深深地爱,也是对全人类的爱。这种博爱,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它不像水晶那般雍容华贵,不似鲜花那么芳香馥郁,但它却告诉着藤原恭什么是勇敢、无私。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用这样一句古语教导子孙。是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确实是很有道理,但是也在同时教会了他们冷漠。一名学生被五个人抢劫,路过的行人和司机都无动于衷,最后这名学生现金、手机被抢走,肩膀和脸也被划伤,奄奄一息。这种事让人惊骇,让人愤怒。但这种数见不鲜的事件屡屡发生,也无可辩驳地说明整个社会已经患上了“冷漠症”。
如果所有人都只想着自己,谁又来给我们的冷漠买单呢?或许,如果人人都像文中的爸爸一样,人世间就又有了一份人情味吧!“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像藤原恭的爸爸一样,拥有为国献身精神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人慢慢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权势的魔鬼。但愿这份无私永存。
《孩子,爸爸不会再回来了》爱国情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有时候,父母的爱让人难以理解。藤原恭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孩。她知道,如果没有她爸爸的付出,就会有许多人受到核辐射的侵害,这是爸爸用自己的行动去教会女儿勇敢与无私。这种博爱,是包容一切的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想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圣经》中的先知以利亚用手遮住脸,不敢正视上帝的面容。我想,父母是能够享受到这个权利的,他们拥有“上帝”播洒到人间的圣物。父爱,母爱,绝不是任何物品所能代替的,它是无价的!
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有感 篇12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是在我二年级时徐老师推荐的,当爸爸买来之后,我便如饥似渴的读了很多遍,发现这本书非常好看。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一个山谷里,狐狸爸爸、狐狸太太和四只可爱的小狐狸过着快乐的生活,狐狸爸爸经常从饲养场里弄点美味的东西吃。可是,它们的邻居博吉斯、邦斯和比恩是三个最卑鄙、最小气的饲养场主,这可惹火了三个小气且愚蠢的农场主,他们开始联手对付狐狸一家,企图将它们一网打尽,于是狐狸爸爸就和农场主们展开了争斗。最后,狐狸爸爸挖开了通向饲养场的地道,并且邀请了所有动物参加宴会,动物们的吃喝再也不用愁了,而此时,那三个小气的饲养场主还守在外面呢!
读《老人与海》有感 篇13
半个世纪前,海明威《老人与海》行世,随即轰动文坛。一种人的孤独感和“硬汉”精神被视为这一作品的基本主题。本文试对此名作作重新解读。在这里我们看到,所谓孤独感、“硬汉”精神等,其实是从属于某些更深层、更背后的东西的,那生命意义的永恒冲动,那生的使命,那死的必然,那个体间的调和与不可调和,那存在本质上的悖缪性,以及最后某种神圣东西的存在,这些才是真正基本的。
文学是什么?那就是叙写生命的故事,显示这故事背后自在的人性和神性。一个作品一经诞生,若它足够成功,就将作为一项文化事件、一种精神事实而存在,在人类里获致其持久的生命。人们目睹它,感受它,解读它,以自身一种同质的生命主体去感悟作品中的生命事象。现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怎样一个原始的渔猎故事?这故事怎样一成不变而成了一切人类之永恒际遇和生命的写照?我们试翻开这故事,循着生命自己的路径看去。
一
墨西哥湾川流不息地行进,沉静而雄浑。“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书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时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带着鱼骨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在八十四天的连续出海而徒手空归后,他的意念就此倒下了吗?不,是第八十五回信念和希望的升起。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他以一双海般湛蓝而深邃的眼睛,炯视前方,永远胜利,这是常新的精神,不败的意志,然而,这又是怎样一个酸楚的躯身。它憔悴、瘦削,深刻的皱纹印划在它后脖与肩背,双手苍凉而衰老。
这个老人沉醉在最后的欢喜和骄傲里:“I think the great DiMaggio would be ground of me today.”是啊,伟大的迪马吉奥必将为他而骄傲的。潘多拉的大匣子里飞出了各种灾难,并迅速散播到大地,但是,匣子底还深藏着一件美好的东西———希望。正是这希望让老人勇敢地应对厄运。“...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躯体可以被摧毁、被消灭,但是精神将永远健在。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二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桑地亚哥是个可怜的老头。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这个身体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所有的困难其实都只是暂时的,只不过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不轻言放弃总有一天会成功。困难是一时的,成功与失败只在一瞬间,就看你是否勇于挑战。只要不服输,就永远没有人能击败你。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但其精神永远不会摧毁。
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有感 篇14
这本书讲述了三位可恶的农场主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抓住狐狸先生一家。但是聪明的狐狸先生不但没有被抓住,反而通过打地道的方式成功潜入农场主的家里,拿他们的食物,在地下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罗尔德・达尔把我们熟悉的“狡猾的狐狸”和“善良的农场主”做了一个大反转,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默默地为狐狸先生一家加油,并且鄙视着凶残的农场主们――这种笔法可真是神奇啊!
书中的狐狸先生十分善良、正直、聪明,所以最后狐狸先生是最大的赢家,而贪财、狡猾、残忍的农场主们却始终没有抓到狐狸先生一家。从中我们可以懂得一些道理:做人要做正义的人,而不要做邪恶的人,否则,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有感 篇15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本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对于我这个小书虫来说,自然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山谷里有三个饲养场。饲养场的主人分别是比恩、邦斯和博吉斯。他们想把狐狸先生的家人全部杀死。狐狸们开始挖洞了,终于挖到了山的下面。狐狸们已经如饥食渴,所以狐狸先生就带着小狐狸去偷食物了。当然偷不是地上偷,是在地下偷……狐狸先生的`做法让狐狸太太大吃一惊。狐狸先生让许多小动物吃到了食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爱不释手的。
在这本书里,狐狸不是一般人类所想的狡猾、讨厌、自私的坏狐狸,而是聪明的、勇敢的,无私的。狐狸爸爸是聪明的。每当他偷吃的时候,饲养场主都躲在残酷黑暗的角落里,而狐狸爸爸总会先闻一闻,再偷,以免有毒。狐狸爸爸也是坚强勇敢的。因为饲养场主开着挖掘机挖洞,狐狸一家也在挖,挖掘机快挖到狐狸们的家了,可是狐狸们没有放弃,继续挖,最后成功的逃脱。狐狸爸爸还是大方无私的。许多小动物被饲养场主威胁,快饿死了,狐狸爸爸大方地把偷来的食物分享给其他小动物。
看到这个故事,我回想起自己的故事。我也有一次和狐狸一样,不过是照顾自己。爸爸不在,我饿了,我一直等啊等,一直等到下午五点,爸爸还没有回来。我只好自己做饭了。我东翻翻,西翻翻,没有找到一颗菜芽,我自言自语:“只好自己买菜了。”说完转身开门去买菜了。爸爸教了我一招,如果觉得贵,就讨价还价。我用上了这一招。买完菜,回家做饭了。做完饭,我尝了尝,啊!好美味呀!我以后一定还要学会照顾爸爸、妈妈。
读《现代爸爸》有感 篇16
一、潜心博览群书
商老师一生读过许多书, 以至到古稀之年, 他仍然不忘读书, 用商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最重要的买几本好书看看, 在精神领域里流通, 这些书积累多了, 放在书橱里, 总有一万多册吧, 真可谓‘坐拥书城, 富敌侯王’……”我羡慕商老师读过这么多书, 敬佩商老师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精神。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 不但要学习商老师那种读书精神, 而且要学习商老师的读书方法:“读了之后能想, 想了之后能讲, 讲了之后能写, 写了之后还能编成书, 同更多的人对话交流。”遗憾的是, 现在我们许多老师也爱读书, 读书量也很大, 但只是浮光掠影, 如水过沙地, 留不下什么痕迹。书怎么读?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一书中写道:“首先要从书本里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 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 形成自己的见解, 并把它作为智能释放出来。”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道:“读熟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等书都要读一读, 但是又切切不要忘记了精读。”作为教师, 应该更新观念, 要像商老师那样, 多读书, 读好书, 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 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 而且要变这桶水为一条与时俱进、奔流不息的“河”。唯有这样, 教师在上课时,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娓娓道来, 文采飞扬;唯有这样, 教师在帮学生释疑时, 才能做到引经据典, 分析解说, 鞭辟入里;唯有这样, 才能不愧为一位传道授业的好老师。
二、真心关爱学生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文章是《神圣的事业》, 该篇文章中写道:“人文精神博大精深, 但首先是爱, 惟其有了爱, 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 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 但是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
一个富有责任感、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 总会把学生放在心上, 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 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 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教师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 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使他们成功。纵观我国的优秀教师, 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等优秀教师堪称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典范,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教师, 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 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 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 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 忍无可忍乃至暴跳如雷时, 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 做出令人遗憾的事, 尤其是对后进生采取歧视态度, 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还有的教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言, 不打不成才。因此, 这些教师对后进生拳打脚踢、扯头发、拧耳朵、扇耳光等。有的教师变相体罚学生, 学生没写完作业或者没写对作业, 便要学生抄十遍、二十遍。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损害。这些教师的做法与我们新时代提出“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 就没有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书中写道:“教育是人对人的事, 所以首先要尊重人, 把人当人, 满腔热情地对待人, 自己就不能以一种‘布道者’的姿态出现, 使人敬而远之。”所以, 这样的教师应该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 加强教学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总之, 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 不是一个好教师。
三、素心淡泊名利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通财与才能》的文章, 商老师在该文中写道:“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财富迟早会流失的, 你就是把它铸成金山银山, 最后还会被人消融’。现在, 我退休了, 有房子住, 有饭吃, 有衣穿, 大笔的财产没有, 反正吃穿不愁, 生活无虞。”寥寥数语, 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财富观、名利观, 几分清贫, 几分淡泊。而商老师那份清贫、那份淡泊却折射出师道尊严, 是我们许多老师学习的榜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有多少教师没能坚守讲台, 有的跳槽改行, 有的下海经商。即使能够留下来的教师, 仍然有许多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大潮冲击, 正被物质欲望所困挟, 变得追名逐利。因为“教师也是人, 也要过小康日子”。所以许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发生在教育界。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 许多教师曾强迫后进生弃考来提高升学率;有的教师将“解题秘籍”在课堂上秘而不宣, 以便吸收学生参加自己收费的课外补习班等。
我也是一位教师, 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钱不是万能的, 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我希望我们教师人人能过上小康日子, 但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仍然需要记住:这份职业是面对生命、面对灵魂的, 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因此, 教师在追逐利益的同时, 是不是也要以良知来自问:自己有没有在道德上沦陷得太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职业伦理呢?我国许多优秀教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启功先生, 名利在他眼里比鸿毛还轻。如学校准备建立一个基金会来奖励优秀学生, 启功先生得知此事后义卖书画163万元, 但是他却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会, 而是用他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号来命名, 在他的大力鼎助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会”成立了, 这件事情在社会上一时传为美谈。
【读《现代爸爸》有感】推荐阅读:
读《爸爸的手》有感08-20
读《爸爸不会再会来了》有感08-02
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有感2011008-09
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有感400字08-09
读《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后悔药》有感09-04
读《中国现代诗选之新月诗》有感08-18
观(背着爸爸上学)有感07-03
观《背着爸爸去上学》有感作文06-06
林丹(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