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2024-05-12

小学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小学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篇1

五年级音乐下册《编花篮》教案

情感目标: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能力目标: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知识目标: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手风琴

教学方法

听音跟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帅放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学生欣赏。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

2.学生自由演唱民歌

如:湖北民歌:山路十八弯

陕北民歌:南泥湾

东北民歌:回娘家

二、学习《编花篮》

.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民族弹拨乐器)。

4.理解歌词

录音范唱歌曲。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摘到鲜美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朗读歌词。

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引导学生用La演唱歌曲旋律。

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学习演唱歌词。

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观赏牡丹花图片,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创新表现歌曲

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用不同的形式为歌曲伴奏。

2.欣赏舞蹈《编花篮》

四、小结

小学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篇2

音乐课堂的音乐性与文化性应互为支撑、相互渗透。但是如何渗透、如何把握渗透的度, 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实践

《编花篮》是河南地方音乐的代表之一, 集中体现了河南地方音乐文化特色和亮点:歌曲中的地方戏音调、方言音调等, 体现出河南人豪爽的性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歌曲曲调和地方特色作为渗透地方音乐文化的切入点和主线在音乐课堂中渗透, 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河南地方戏做亮点

在导入环节, 先给学生唱一段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 让学生选择并讲出老师唱的是哪个省的地方戏。随后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再范唱安徽的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为救李郎离家园”和浙江的越剧《红楼梦》里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戏曲的不同特点。这种听辨过程, 让学生有了新鲜感, 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初步感受到了我国地方戏曲的丰富多彩与差异性, 为后续教学铺好垫。

在学唱环节, 让学生带着“你认为哪一句最具有河南的地方特点”的问题, 听一遍《编花篮》范唱录音。因为在之前的导入环节, 教师范唱过《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 所以学生根据直觉很容易说出答案, 即最后一句:“那嗬依呀哎”。教师进一步追问原因, 以加深印象。

思辨环节, 为了能让学生的感性认识趋向理性思辨, 老师将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最后一句甩腔和《编花篮》中的最后一句对比范唱, 让学生听辨异同。学生一般会很快发现这两句很像, 这时, 教师顺势指出两首民歌的相同之处在于均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的旋律音调, 所以会显得非常具有河南的地方韵味。

通过这些环节中对地方戏曲的恰当引用,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学习, 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地方音乐文化的渗透。

2. 河南方言破难点

每个地方的音乐与本地的语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标鉴引导作用。鉴于这一点, 教师仔细分析了歌曲的谱子, 并画出每个字、词的旋律线, 再用河南方言说一说、比一比, 学生们发现有相似之处, 以其中一句为例:

用河南话说这一句为:

在普通话里, “编”是第一声, 而在河南话里它是第三声, 如果歌曲的谱子里没有前倚音, 唱出来就像普通话里的第一声, 而加了前倚音, 就变成了先低后高的三声, 符合河南话“编”的音调。这一句让学生用河南话说一说, 再唱一唱, 学生很容易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 随之也会将前倚音唱的特别到位, 很好地解决了倚音的演唱难点。在这一环节学生说的很起劲, 唱也很兴奋。用方言带动歌唱, 感受地方音乐特点, 在教学内音中渗透地方音乐文化。

3. 牡丹花贯穿教学过程

河南洛阳盛产牡丹花, 作为“国花”, 牡丹花不但是河南人民的骄傲, 也是河南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编花篮》这首歌里的花指的就是牡丹花, 里面的歌词也处处唱的是牡丹花, 因此, 将“牡丹文化”作为一个渗透河南地方音乐文化的基点带入课堂, 则显得尤为有意义。

首先在课件设计上, 采用各种牡丹花图案为背景, 不同颜色、不同品种、不同形态的牡丹花为学生营造了氛围, 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融为一体, 紧紧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集中到课堂中去。其次在学唱环节, 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 更为直观地了解牡丹花, 播放各种牡丹花的动态视频, 配上《编花篮》的伴奏音乐, 伴着老师有感情的讲解, 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牡丹花的美, 在观赏与现讲解中了解牡丹花的价值。这样, 不但使他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也激发他们热爱牡丹、喜爱河南地方音乐之情。

4. 对比教学把握歌唱情绪

在歌唱的情绪处理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情绪, 将江苏的《茉莉花》与河南的《编花篮》进行对比, 边唱江苏《茉莉花》边问:“‘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她采了吗?”“‘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旁人笑话’她采了吗?“‘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她最后采了吗?”没有, 都没有, 说明江苏姑娘比较害羞、委婉、含蓄。再唱《编花篮》:“摘、摘、摘牡丹, 三朵两朵摘一篮!”说明什么?说明河南姑娘具有豪爽、率真、大气的一种地方性格。

另外, 在音乐的旋律上也进行对比, 江苏的民歌《茉莉花》旋律中, 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较近, 一般以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为主, 而河南《编花篮》旋律中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较大, 旋律起伏较明显, 有六度、八度大跳等, 表现了河南人豪爽的性格。有了这种对比提示后, 再问学生:在唱这首《编花篮》时, 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感觉。

对地方音乐文化的讲授, 不一定要照本宣科, 可以通过幽默的课堂语言、教材的有效整合等,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了解、掌握地方音乐文化特色, 让学生在“玩”中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思考

课标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 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地方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加强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播意识;充分挖掘地方音乐文化素材;把握地方音乐文化渗透音乐课堂的尺度。

1. 加强地方音乐文化传播意识

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 几乎涉及了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音乐、歌曲, 这些音乐作品都是精心挑选过,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为学生了解、熟悉地方民族音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的音乐课堂应充分运用这些素材,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渗透。另外, 不能以学生年龄小, 很难理解地方音乐文化的内涵为借口, 处处回避对地方音乐文化的教学;也不能以课外的音乐媒介更为丰富, 手段更为灵活 (如通过动漫、电影、电视纪录片等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 而忽略对于教材中的地方音乐文化内容和素材的使用。如若如此, 就不能体现音乐课堂作为弘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主阵地的价值。

在《编花篮》的教学设计中, 由于歌曲为一段体结构, 曲调流畅, 朗朗上口,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会选择将其设计为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要么将本单元的其他内容融合进来, 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要么像前面的执教者一样, 只关注学生的声音、合唱能力、为歌曲伴奏、欣赏不同版本、随乐舞蹈等, 使整堂课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但是, 作为一首地方民歌, 在整个课堂里丝毫没有涉及到地方音乐文化的内容, 岂不感到可惜和遗憾呢!

因此, 不能因为教师缺乏弘扬地方音乐文化的意识, 从而使学生受地方音乐文化熏陶成为美丽的泡沫, 使引导学生弘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成为空谈。

2. 挖掘地方音乐文化素材

《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指出“一首乐曲往往成为当地民族感情的生动展现, 一首歌曲往往真切地表达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1阐明了音乐与当地的地方文化之间有着密切、深厚的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选择、有重点地去渗透。

在《编花篮》教学中, 不论是从导入环节的戏曲范唱、方言的学习、采花情境的设计、对比教学的运用, 还是图片、视频等的辅助, 都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关注、了解歌曲背后的地方音乐文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无形中又让学生接受了地方音乐文化的熏陶。不但学习了民歌, 还领略了孕育这首民歌的地方文化, 可谓是一举两得。

3. 把握地方音乐文化渗透尺度

“教师要紧紧地把握住与作品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化内容, 以最为简捷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以便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与理解。”2因此, 教师面对众多与作品相关的地方音乐文化, 不是统统都搬到课堂中去, 而是有选择性的、重点突出地把具有代表意义的、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一些地方音乐文化介绍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地方音乐文化渗透小学音乐课堂的尺度。在进行渗透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感受和体验音乐相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接受能力相结合, 选择恰当的内容与时机, 自然无痕地进行渗透。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 有义务、有责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种地方音乐文化的种子, 为学生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继承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具有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的意识, 充分挖掘教材中相关的地方音乐文化素材, 准确地把握地方音乐文化渗透小学音乐课堂的尺度。让“新课标”中的“传承、弘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再是空谈。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五注重” 篇3

调动学生的音乐情趣

情趣,是指性情志趣。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音乐教学活动,知识往往需要情感才能被学生接受。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催化剂。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情趣,想方设法地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激发学生体会音乐知识、体验音乐之美、体尝音乐学习的愉悦。在声音的世界里,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充满着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声音。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模仿。如教学“节奏训练”时,可引领学生模仿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呱”,模仿钟表的声响“嘀嗒嘀嗒”……对学生进行不同节奏的训练。如此地变单调、枯燥、难学的音乐节奏为生动、有趣、易学的音乐节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音乐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参与,是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和处理。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健全的身心、高度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本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促使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如,在每一堂音乐课的40分钟里,可安排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登台表演音乐小节目,唱歌、跳舞、讲故事都行,甚至说一个音乐笑话也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演形式不拘一格。这样做,既能活跃音乐课堂的气氛,又能彰显学生的音乐个性,更能让学生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大胆地发挥、尽情地表演、有效地参与。

创设合作氛围

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件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小学音乐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各抒己见、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传统的“秧田型”座位,空间位置的限制导致学生间的交往受到限制。对此,教师应不定期地帮助学生变换座位,可以是“口字型”的座位,可以是“圆型”的座位,也可以是“梅花型”的座位等。经常变换学生座位,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如三年级的学生初学了口琴后,能吹奏do、re、mi三个音的曲子,教师可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口琴小齐奏,各小组的学生自主设计不同的队形上台合作表演。通过合作,让学生按乐曲的要求将不同的节奏统一起来;通过合作,让学生知道在合作中个人要服从集体,感受到音乐的整体效果和魅力;通过合作,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显示互帮互助的情操,展示团结友爱的精神。

激发学生创造

创造,指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今天的音乐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明天的音乐学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今天,想明天”。应支持和鼓励学生探索,想出别人没想到的法子,找到别人没找到的路子。如学生按指定节奏和单音进行旋律的写作练习时,这类练习属于开放性练习,没有固定的答案。对此,必须注重学生的创造,让学生根据练习的要求展开想象,大胆进行音乐创作,写出各自不同的、合情的、合理的句子。教师对学生在创作中所呈现的“亮点”和“闪光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要充分肯定、大力表扬、热情鼓励。即使有失误,也要允许、善待、包容。只有这样,学生在音乐课堂里才善于表现、勇于探索、敢于创造。

注重学生的成功

成功,是指获得预期的结果。通常情况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对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成功,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不遗余力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真心实意、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如教学“降号调do、mi、sol”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画一幅五线谱的三层楼,再告诉学生“do”住在一楼,“mi和sol”找不到家了,同学们能帮助“mi和sol”找到家吗?学生稍加思索后便踊跃举手,表示愿意帮助“mi和sol”找家。学生根据“do、mi、sol”三音的位置关系,将事先准备好的小音符卡片分别粘贴到二楼和三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帮助音符“mi和sol”找到了家,心中的愉悦感、自豪感、成功感油然而生。学生沉浸在小小的成功中,既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又感觉到音乐知识犹如果树高处的果子,跳一跳就能摘到。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初步探索,收效较为明显。在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系列跟踪比较中,实验班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正能量,大大超过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能力,远远优于对照班的学生。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趣、参与、合作、创造和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音乐的爱好者。

小学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编花篮》教学设计 篇5

课题:《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体验河南民歌曲浓郁、鲜明的色彩,进一步激发对我国民族民歌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采用聆听、小组合作探究、学唱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前倚音演唱方法,了解河南民歌的艺术特点,能够吐字清晰、抑扬有度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可以用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来演唱歌曲《编花篮》。2.难点:能够掌握小连音、前倚音的正确演唱方法。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通过聆听豫剧选段《刘大哥讲那话》进教室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2.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展示河南民歌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地方性音乐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授:

1.听情绪: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聆听歌曲,伴随着音乐走进豫剧,体会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听歌词: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聆听,仿佛走进山野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描绘花开满山的情景。

3.听节奏、节拍:感受歌曲四二拍强弱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正确地演唱歌曲。4.跟录音范唱:用歌声回应歌曲中花儿的召唤,注意歌曲中出现的前倚音、小连音记号的正确演唱方法。

5.解决重难点:我会以板书的形式将小连音作为重点进行解决。经过反复练习,我会请学生请学生们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连音记号出现的旋律部分。

三、巩固提高:

1.跟着多媒体音频完整地、抑扬有度地演唱一遍歌曲,更完美地感受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音乐风格。

2.教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请同学选几个,自由创编后,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唱,另一组表演,之后再交换顺序。

四、小结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朝气蓬勃,具有豫剧风格儿童歌曲《编花篮》,回家后请同学们收集与豫剧相关的歌曲、图片,下节课一起分享。

2.最后播放歌曲《编花篮》,引导学生在欢快、热烈地气氛中结束本堂课。板书设计:《编花篮》 中速、活泼地

美术编花篮教案设计 篇6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展示给学生们看,告诉学生这是老师自制的,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制作积极性。让他们欣赏、审视其美。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板书课题

[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达到的目标:

(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生a:我们小组发现这个花篮由三部分组成,有装饰物;有纸编的小辫,绕成一圈一圈的;有白纸板做的小花篮的轮廓。

生b:我们还发现花篮的轮廓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几部分组成。

生c: 我们小组讨论发现花篮的制作过程是:首先要制作出花篮的篮身,然后做篮沿、篮底、篮提手,把这几部分组合在一起粘好,再编小辫进行卷、贴,放上装饰物。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量、剪、粘过程难度较大,教师可简单演示。)

[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

三、动手操作(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六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六个展示台)①制作时看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看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安全,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花篮子。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三)活动预设:

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

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

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

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

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

[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六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

四、成果展示

1、小组代表展示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生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生a:我最喜欢第3组同学制作的花篮,因为这个花篮颜色鲜艳,装饰物的运用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很漂亮!

生b:我最喜欢第2组同学制作的花篮,因为这个花篮设计新颖、独特,比较有个性,而且从它外观的编制、粘贴看出这组同学做事非常细心、认真!

生c:我最欣赏的还是我们自己组的同学共同制作的花篮,因为它是我们自己亲手劳动的成果,怎么看,怎么喜欢!(全班响起掌声)

生d:我认为每个花篮都非常漂亮,因为它们是我们全体同学共同智慧的结晶,我们为花篮每部分的制作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响起激烈的掌声)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生a(女生):由于我每天早晨给自己梳头编小辫,熟练,所以今天编织起来比较快。我从来没想过编辫子这个“小手艺”竟在学习中派上了用处。(生笑)

生b:在制作过程中开始我们也遇到了困难。例如:分工不合理,小辫在盘绕时没掌握好的方法,装饰物搭配不当等等,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情无以言表,我想这种感受丝毫不亚于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心情。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关注劳动过程,感悟劳动情趣,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充分利用了评价功能,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对学生的热情也是一种鼓励。]

小学五年级语文的创新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教于乐;互动;因材施教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远比我们接受得快,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一成不变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枯燥无味。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自己传播的知识充满新鲜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呢?

一、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尤其是在文章阅读的课堂,几乎所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教师给一个回答的模板,学生只要往里面套话就可以了。这样的课程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文章阅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设定好一个特定的情境,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各自扮演喜欢的角色,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清晰地理解所学习文章的真正意义,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在阅读之后的提问中也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拘泥于一种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观点要给予肯定,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是个很有创造力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能够与学生很好地交流的场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不要扼杀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全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进行分层教学,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并且当学生完成了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很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教学方法上的缺陷,努力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孔祥飞.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5).

小学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练习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动作,学习三人合作玩编花篮游戏的方法。

2、掌握编花篮游戏的要领,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玩多人编花篮游戏。

3、愉快地参加活动,体验合作玩传统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热身音乐、一块平坦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完成一项很难的挑战,你们愿意参加吗?

师:挑战之前我们先一起做个热身操,活动一下身体,好吗?

二、游戏:“看谁跳得远”,练习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方法。

组织幼儿自由练习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动作。

三、学习三人玩“编花篮”游戏,掌握玩“编花篮”游戏的要领。

师:现在我们的挑战活动正式开始,你们有信心完成吗?下面老师先介绍一下方法:

1、请出3名幼儿示范玩编花篮游戏,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边自己和朋友拉着的手上,单腿站立。第二名幼儿再将自己同一方向的一条腿放在第一名幼儿的腿上,第三名幼儿也依次将腿搭在第二名幼儿的腿上,最后第一名幼儿的腿放在第三名的腿上。

2、开始游戏,边单腿跳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若有一个小孩的腿掉下来了,游戏必须重新开始。

3、注意事项:在游戏时一定要注意3个人要一起匀速的跳,不能忽快忽慢,而且要做个有毅力、团结的孩子哦!

3、幼儿自由组合学习玩编花篮游戏,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

4、师:刚才你们都玩了这个游戏,谁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需要我帮助的吗?

5、解决困难,再次与同伴玩3人编花篮游戏。

四、尝试多人玩“编花篮”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师:刚才我们玩了3个人编花篮游戏,你们学会玩了吗?现在你们愿意尝试玩很多人的编花篮游戏吗?

2、将幼儿分为6组,每组幼儿为5人,开始游戏。

3、游戏评价。

五、放松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

回家和小朋友们继续玩《编花篮》的游戏。

教学反思

快乐的童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没有游戏就没有快乐的童年。在 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引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完善,体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由于我把全班幼儿分成了两个小组,所以全班的幼儿都参加了活动。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到了本次活动中,孤僻行为有所改观。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争取把活动搞得更好。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篇9

本堂课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情绪等特点;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唱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该目标。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过程流畅,组织形式比较多样,渗透了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但是还有许多的不足,在教学语言方面,把握还不够到位,语速、音量都可以有所变化,特别在重点部分可以重复几遍;在开始的导入部分,播放视频的时候,时间都空白了,应该适当的提示学生看这段视频要关注的地方;在气氛调节方面,可以更好的利用音乐(如:打击切分节奏)来调动课堂气氛;此外,重点的突破还需加强。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的改进 篇10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改进

一、前言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没有重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创造和谐气氛,合理设置情景

1、设置生活情景。数学是一门运用性的学科,所以数学技能的掌握,其最终目的是将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基于数学的这一个特点,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多与生活相联系,并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发现生活和数学的紧密关系,借助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数学,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所以对待某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变换为生活之中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例如:小明家买了3吨煤,小明的妈妈打算将这3吨煤作为一个季度的燃料,那么每一个月可以用多少煤?每一个月的用煤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一个题目非常有亲近感,学生也能够在解答这个题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2、设置探究情景。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具有探究性质的学科。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和对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合理设置一些探究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进行有关的探究,并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例如:教师问:1+1=?;3+5=?4-2=?;6-2=?1+2=?;5+6=?学生答:1+1=2;3+5=8。4-2=2;6-2=4。1+2=3;5+6=11。教师问:大家有没有发现:2、8是偶数;2、4也是偶数;3、11是奇数。而等式中的相加减项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答: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奇数、偶数之间的相加减的一定的规律。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进行探究,还会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就这样,学生在其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学生也通过总结发现了规律,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加的同时,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设置有关的教学情景,并加之合理的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够获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一定能够提升。

三、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了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学生在座位上毫无兴趣的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的事物,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想象不出来,也产生不了兴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数学原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多彩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性。

2、利用多媒体,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数学这门学科有些抽象,如果单靠枯燥的讲解,有些问题即使教师说破嘴皮,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而且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使用电教化手段,教师借助形象化的画面进行讲解,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扎实掌握课程重点、难点问题。

3、利用多媒体,活跃课程气氛。课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效率自然也就越高。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改变了以往课程上的严肃、沉闷的气氛,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程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五、巧设练习,加强巩固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在练习之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據学生的能力水平,注重题目难度的梯度性和多样性,减少无效无度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指导的针对性,然后通过题目的反馈再进行学生知识运用盲点的补充教学,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过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亚珍.《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学》[J].现代

教育科学,2011(04)

[2] 李小英.《如何使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

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3] 张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5)

[4] 刘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华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F、存在的问题:a、音准还不够要求,有些同学音符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唱歌时很白,无感情,b、完成作业不及时,字迹较差。课本没好好爱护。

二、本年级认知目标:

(一)、读谱知识

1、认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

2、认识:上波音、下波音记号、前倚音、后倚音记号。

(二)、音乐常识

1、了解民族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及其作品。2、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生平及作品 3、知道怎样挥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4、知道抄写简谱

5、了解民族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及民族乐队舞台演出常见排列图式 6、了解我国著名儿童歌曲作曲家生平及主要作品

三、技能目标:

(一)、听

1、听辨八度以内c1__c2基本音阶的各音 2、培养主音感 3、听辩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和声音程

4、听记2——4小节旋律

(二)、唱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顿音唱法

2、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节旋律

3、学习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

(三)、动

1、律动综合练习

2、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

四、思想感情目标: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篇12

本年级共有学生68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

三、教学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五、教学设想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中总结经验。

六、教学课时

本册共有六单元,每单元用4课时,共计24课时,机动2课时

课题 周次 课时

一西部风情 2 4

二古诗新唱 2 4

三美丽的草原 2 4

四欢快的舞步 2 4

五绿色畅想 2 4

六欢乐的鼓声 2 4

七音乐中的故事 2 4

小学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篇13

关键词:音乐课堂;游戏教学;注意事项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音乐游戏教学十分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形式灵活多样且极具趣味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等,形式活泼,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对音乐教学的简单认识

音乐游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活动,并将游戏和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等高度结合在一起。音乐游戏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创造性等,可以显著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开展的意义

1.增加音乐课的趣味和活力

经过长期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实践,人们发现对于很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是很有趣的东西,大家也普遍表示出对音乐的喜爱和浓厚兴趣。但是,学生却并不喜欢上音乐课。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很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十分枯燥无趣,且教学教学形式呆板。所以,有限的趣味无法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但是,音乐游戏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音乐游戏具备了较强的趣味性,充分地满足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实际需求。通过各种音乐游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于是,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的催化下,以往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沉闷和枯燥一扫而空,音乐课堂变得趣味十足、生机盎然。

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空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地展示给身边的人,并得到大家的认可。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形式刻板,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很少。现今,在音乐游戏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了较为充足的表现空间,得到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动物说话》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一下各种动物的唱歌声。然后,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例如,小兔子、小鸭子,还有小马等。并引导学生一边表演游戏,一边演唱歌曲。于是,学生全身的器官都被利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和学习之中,从而充分地表现出自身的才能,并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通过参与音乐游戏,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音乐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通过认真观察加深理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几乎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但是,采用游戏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亲自的参与,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打击乐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鼓上的小米粒》音乐游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五颜六色的小米粒,然后将小米粒分发给学生。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将小米粒放在小鼓上,采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力度下小米粒的情况。于是,学生发现,小鼓敲得越响,小米粒就跳得越高。通过观察和思考,更好地加深了学生对打击乐的认识。

三、音乐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开展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广大教师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游戏选择问题

在选择课堂教学所用到或创设的具体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充分考虑教材相关的音乐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2.游戏说明

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对游戏进行适当的说明,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游戏的相关注意事项。

3.教师指导

在具体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是主体,但教师也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相互配合等。

4.具体形式

在游戏的过程中,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形式,例如,学生集体参与,或者分小组进行表演等。

总之,音乐游戏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热爱音乐、学习音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吴嘉阳.让游戏架起更好体验音乐的“快乐之桥”: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小学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篇14

快乐的小木匠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快乐的小木匠》

2、情景创编《小熊猫学木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快乐的小木匠》使学生学会用自然大方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懂得“人类用双手创造生活”的简单道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创编与歌词相关的动作,进行《小熊猫学木匠》的情景创编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小熊猫卡通头饰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听音乐《快乐宝贝》做动作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动画之旅又开始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到的地方?生:想知道

师:好,让咱们来一起看一看。(播放课件,出示小熊猫学木匠的图片)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

生1:这幅图上有一只小熊猫

生2:还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

生3:我看到了小熊猫在刨木头,它是不是要盖房子呀?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小熊猫呢要学本领了,它在学木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快乐的小木匠》

书写板书:快乐的小木匠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听一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播放音乐)

学生回答

生1:歌曲里唱了:我是快乐的小木匠

生2:歌曲里还唱了:嚓嚓嚓嚓和沙沙沙沙

生3:我听到了:干起活来跳又唱,手艺别提有多棒

生4: 有:木板堆成一排排,木条堆成一行行

生5:我听到了:人人都夸奖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回答的也比较完整,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总结起来就是这首《快乐的小木匠》的歌词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词(转换幻灯片,出示完整的歌曲曲谱和歌词)

2、复听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注意听歌曲是什么情绪的师:谁来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1:快乐的生2:高兴的师:说得非常好,歌曲的情绪是快乐的高兴的,谁来说一说哪些词语表现了木匠劳动的情形?

生1:嚓嚓嚓嚓

生2:沙沙沙沙

师:这些词语都说明了小熊猫在干什么?

生:小熊猫在刨木头,在锯木头

3、学习歌词

师:老师来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播放电子琴节奏,朗读歌词)

(1)教师按节奏带领学生学习朗读歌词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感觉读不准的地方

师:你们在朗读的时候,哪里独得不太好?

学生自己提出读不好的地方,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4)歌词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朗读歌词,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熊猫干活非常高兴

生2:我知道了爱劳动是好孩子

生3: 我知道了爱劳动人人都夸奖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的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对不对?(对).好了让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词放到动听的歌曲旋律中去,一起来学唱歌曲,好不好?(好)

4、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

(2)跟旋律演唱歌曲:教师弹一句,学生演唱一句

(3)完整的轻声跟教师演唱歌曲

(4)学生独立演唱歌曲

5、歌曲的艺术处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轻快的、高兴的等等)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要用力地喊,把自己这种劳动时高兴的心情和欢快的节奏融入到一起,我们试着来演唱一遍怎么样?

演唱歌曲,教师给与评价和鼓励

6、个别同学的演唱展示

同学们进行自主评价

四、创编动作,《小熊猫学木匠》情景创编

师:同学们,咱们分组来进行创编一些动作,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旋律来表现小熊猫学木匠时的情景好吗?

生:好!

师: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小熊猫的头饰,每个小组长来领取。

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动作,教师分别给与指导

五、成果展示

师:好了,同学们非常认真地编出了好多小熊猫学木匠时的动作,我们来一组一组的展示一下,让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学生分组展示成果,师生互评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动画旅程,你们这么高兴,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快乐的小木匠》结束今天的旅行。

集体演唱歌曲,结束音乐课。

大风车

教学目标:

(一)通过节奏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会歌曲的重难点节奏,并能把节奏与生活中的声音联系起来。

(二)用高兴欢快的心情演唱《大风车》,并能根据旋律线提示处理歌曲。

(三)根据音乐新课标---综合性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本节课进行英语与中文歌词相结合演唱的尝试。

(四)紧密结合歌曲内容,边唱边进行风车转的律动。

教学过程、:

(一)上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个地方去看一看、玩一玩,单到什么地方呢?我暂时保个密。好,现在让我们坐上音乐的火车出发吧!(律动:《开火车》)

(二)练声引入

师:今天和我们一块去玩的还有两个老朋友:小猫咪和小青蛙。让我们唱起歌欢迎它们吧!

(引入练声曲《可爱的小猫咪》、《小青蛙》)

师:小猫咪和小青蛙今天还带来了两位新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出示课件,认音符:SOI,LA,并唱一唱)

(三)节奏游戏

师:今天我们和老朋友、新朋友一块儿出去玩儿,一定特别的高兴,让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我们现在坐在火车上,就做和火车有关的游戏。

师:老师这儿有四列不同颜色的火车,每一列火车都装满了节奏。

红色火车:4/4 ×0 ×0 ×0 ×× | ×0 ×0 ×0 ×× |

轰 隆 隆 轰隆 轰 隆 隆 轰隆

黄色火车:4/4 × × × × ×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绿色火车:4/4 × · × ×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蓝色火车:4/4 × - - 0 | × - - 0 |

呜 嚓!呜 嚓!

(四)导入新课

师:随着火车靠站“呜”的一声响,我们的目的地也到了。现在老师就把小秘密告诉大家。我们到首都北京啦!老师首先要带大家参观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出示课件:中国中央电视台实物图片)。好,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

(五)学唱歌曲《大风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大风车》这首歌,把我们美妙的歌声献给他们好不好?

1、老师范唱歌谱。

2、听磁带范唱,请学生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欢快地)

3、处理歌曲。

4、旋律线歌谱。

5、为歌曲配伴奏。

(六)、律动:《风车转》

(七)、加入英文,唱《大风车》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篇15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部分学生转变思想,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是高年级学生,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部分学生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扣教材、课程标准,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学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保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教学进度安排:

课次周课题课时

第一课《朝夕》——3

第二课《农家乐》——4

第三课《足迹》——4

第四课《可爱的家》——3

第五课《故乡》——4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3

第七课《雨花》——4

第八课《冬雪》——4

第九课《对花》——3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部分学生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是高年级学生,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部分学生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扣教材、课程标准,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学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保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

《朝夕》

第二课

《农家乐》

第三课

《足迹》

第四课

《可爱的家》

第五课

《故乡》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第七课

《雨花》

第八课

《冬雪》

第九课

《对花》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部分学生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是高年级学生,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部分学生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扣教材、课程标准,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学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保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朝夕》

第二课《农家乐》

第三课《足迹》

第四课《可爱的家》

第五课《故乡》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第七课《雨花》

第八课《冬雪》

第九课《对花》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2.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3.学校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4.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5.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6.小学音乐教学总结

7.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8.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篇16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一、前言

作为小学五年级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数学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五年级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途径与措施,进一步优化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端正态度,认真分析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时,首先需要找到教学切入点以及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不高以及计算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认识到计算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够投入较多的精力和努力进行计算练习。另外,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制约学生计算能力的一大因素。对此,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计算教学,端正学生的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注意循循善诱,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对计算能力培养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计算能力是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从而使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数学计算学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计算步骤进行计算:(1)认真看题、读题和审题。(2)仔细查看数学运算的符号、顺序、数字等,避免出现抄错题目而影响计算结果的问题。(3)在计算时,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注意运算顺序、符号和规范书写,认真计算题目。(4)得出计算结果后进行验算,发现错误立即改正,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有效的计算方法,来提高计算正确率。学生可以自行制作一个错题总结本,并且勤于总结和复习,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

三、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

1、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两者是一个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

2、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

3、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活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认识过程都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师生通过信息的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交流过程。

四、注重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以提高课堂效率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五年级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张景.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性浅析[J].学周刊.2014(10):66-68.

[2] 赵录敏.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农村科技.2013(12):68-70.

[3] 张丽香.试论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4(16):160-161.

上一篇: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古诗词鉴赏下一篇:教师的暑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