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阶段小结(精选11篇)
学校工作阶段小结 篇1
学校工作阶段小结
一、早打算早安排,开学秩序井然
1、学校提早对开学相关工作作出安排。2月12日召开中层干部会议、2月14日召开教师工作会议与班主任会议,传达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宣传部长李斌同志的讲话。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形势严峻,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狠抓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2、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带领安办、政教、总务人员深入辖区内学校,排查所有学校的安全隐患,让孩子们安心走进校园。
3、教师尽快调整心理、生理,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
4、开学以来,学校按照市、区各级要求,严格收费纪律,无违规收费、征订教辅资料的事件发生。
5、各部门针对今年的工作重心,拟定出可行的工作计划。办公室将部门计划行事历汇总后,分时段督察督办。
二、严格管理制度,促教育质量升位
1、开学初,学校组织教师学校了《利州区教育局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学校今年的工作重心——教育质量必须升位,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新一轮有效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水平。2、2月18日,学校组织召开了“毕业班教师会议”,部署了毕业班工作任务。初中毕业班于3月1日召开欢送仪式,参加“绿色证书教育”的22名学生送到广元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圆满完成了区教育局下达的初三分流任务。
3、坚持教育教学科学发展观,以科研为先导,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校本教研。本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类课型的研究力度,中层以上干部和骨干教师必须带头参加,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听、评课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技术发展。
4、加大对教师岗位纪律的监督力度,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学以来,学校不定时对教师到岗、坐班、上课等行为进行抽查,凡2次抽查不在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诫勉谈话。凡教学质量极差的教师下学期将进行岗位调整并作为待岗处理。
5、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并汇报学习情况,每周五安排1—3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现身说法,交流教学经验。
三、凸显生命价值,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1、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层层落实责任,职责明确。
2、做好预防疾病的宣传和防控。
3、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开学前就对教室、食堂、小卖部、电路等进行了一次排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
4、充分利用宣传栏、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于2月29日开展“交通、法制、疾病防控等知识讲座”教育活动。
5、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值班工作。每天加强对学校安全情况的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外人入校登记制度,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安全。
6、积极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开学初,学校多方反映校门口交通安全隐患,交通部门已在道路上设立警示牌、划分人行横道、安置强制减速带。
四、近期工作重点
1、开学初,校园绿化工程正式启动。截止2月底,校园环境已焕然一新,处处凸显“绿色”与“优美”,正在为年内创建成“广元市绿色生态学校”而努力。2、2月下旬,市、区防邪办确定我校为“四川省反邪防邪现场会分会场”,代表广元市教育系统接受检查。学校现已经做出详尽规划,正逐步落实。
3、启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教育引导师生向雷锋同志学习。
4、组建“工农小学国旗班”。
2012年3月6日
学校工作阶段小结 篇2
一、现阶段中职学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学校结构发生变化, 学员素质相对下降。
进校门槛低, 录取学员条件上大幅度放宽, 学员素质相对有所下降, 出现了“难教”、“难管”的实际情况, 再加上有的学员年龄偏大, 个人问题较多, 学员素质差, 给学校班级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2、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学员个性化逐渐显露。
随着改革的深入, 社会在组织、制度、社会心理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导致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发生变化。受社会多元化的影响, 大多数独生子女独立性不强, 使现阶段学员已没有过去的“单纯”、“好对付”。“骂”与“训”不仅不能使其“成器”, 相反, 还可能适得其反。教师的良苦“说教、灌输”也许当时见效, 但很难内化为其优良品质。因而学员的“多棱角”, “难琢磨”, 给学校班级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教育内涵在扩大, 教育的困惑增多。
随着社会、企业对“人才”定位的变化, 教育的内涵不断扩大, 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狭窄的教育范围。使教育内容具有吸引力, 更具有实效性, 成了学校认真思考的课题。
4、人才结构发生变化, 教育任务重。
一个企业要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员工, 支撑企业的发展。这些员工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个体发展的需要, 通过教育使学员个体潜能得到有效发挥, 现阶段教育必须具有能够承担这一使命的内涵。
二、现阶段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教育创新是现阶段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
1、从学校外部环境来看, 社会生活变化大, 社会发展多样性与学校教育的稳定性, 出现强烈的反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人们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 通过媒体和各种书刊等迅速、广泛、形象地得到传播, 对学员的吸引力、感染力大大超过了学校教育, 使封闭、恪守传统的学校教育, 在开放的以体现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为主体的强大社会教育面前, 显得苍白无力。另一方面, 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迫切要求学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企业服务, 特别是为企业服务, 显得尤其重要, 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些现实情况, 不断向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2、从学校内部环境来看, 由于教育的单一性、滞后性, 使它“投入”和“产出”形成强烈的反差。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及班级管理者——班主任, 对教育投入不少做了大量的工作, 而不免不近人意, 使对自己怀疑自身价值出现了“不热心、不安心”, 甚至得过且过的想法和现象, 难以形成至上而下的合力。
3、从学员方面来看, 出现许多问题。
高层次学员相对主体意识较强, 积极追踪时代的足迹。对低层次的学员, 教育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使学员出现不少担忧现象, 如,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对未来前途渺茫, 容易受错误思想影响和冲击;单纯强调和追求个人利益, 以自我为中心画圆, 不文明用语、行为大量存在, 心理、生理存在某些障碍, 违纪 (出走、逃夜、上网、不请假等) 都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压力。
以上种种列举, 充分证实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三、现阶段中职学校教育创新的几点建议
1、教育内容创新。
教育内容单调, 既让学员对教育反感, 又使学员个体发展无法得到满足, 因而教育内容要突出时代性、实效性, 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发展需要, 比如, 开展多媒体教学及理念教学, 使他们在学习中掌握方法, 明确目标。在个性发展中,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 如书法、剪纸、羽毛球、跳舞、拔河等, 使学员有种归属感, 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教育时, 要以“榜样”为启迪, 如企业的劳模等,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 进一步促进和搞好各项工作,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努力培养学员树立理想, 有责任感、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意志是与行为的目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意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 有了意志行动前在头脑中确立目标, 考虑问题就有了意图愿望、计划和措施, 在行动中就有具体化, 达到预定的目的。着眼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发展适应问题; (2) 人格发展问题; (3) 自我价值实现的矛盾 (4) 心理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班级明确任务, 培养学员健全的人格, 陶冶学员高尚的情操, 塑造学员完美的心灵。可以采取个别谈心, 这是解决个别问题和特殊矛盾的主要方法。对于共性问题, 可以采取开班会等多种形式, 使学习方法、人际交往、婚恋、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1) 尊重教育, 即教师对学员尊重。尊重平等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价值。特别是对学习上进心不强的学员的尊重, 以尊重人、理解人为核心, 以平等关爱为切入点, 以动态发展眼光理解、尊重, 善意评价学员行为表现, 发现学员的闪光点, 调动学员的内在动力, 使学员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产生自尊, 从而自信, 要求进步, 调动学员的自我教育能力, 使教育过程产生人性化、个性化的亮点。 (2) 探索教育, 以激励手段作为学员积极向的动力, 以新理念作为启示, 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前提, 即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共同思考分析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和社会现象, 哪些是我们要学习的, 哪些是不可取的。让不同的观点及现象在激烈的撞击中, 得到启示和提高。
职业中专、班级教育的完美与否关系到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所接纳, 尤其显得重要, 职业中专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只有在问题和压力之中勇于实践创新才会开辟出新路。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班级出现的问题, 分析。采取教育方式创新, 从而使学员在校期间能够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成为企业德才兼备有用之才。
关键词:职业中专,班级教育工作,思考
参考文献
学校工作阶段小结 篇3
【关键词】现阶段高中学生现状;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强制的必要性
前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推进会讲话中强调,我们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巩固和发展已有成果,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向新的更高水平迈进。
一些人认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是个人行为,但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强制性的举措,“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就会沦为一句空话。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只将体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当中,体育考试成绩不计入升学总分,结果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明显下降,耐力、爆发力等素质出现大幅度回落。目前,全国诸多省市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把体育成绩以30分至60分不等的比重计入升学总分。初中如此,而在当前体育新课改大潮中的高中阶段,把体育与健康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更彰显“强制”的必要性。本文就现阶段高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强制”发表个人愚见。
一、高中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成为老年人关注的问题,但却被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所忽视。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体重逐渐增加,且繁多的作业以及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孩子们因缺乏体育运动而出现体质下降的问题。
1.父母的殷切希望和过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特别对高中生来说,父母们希望子女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好就业。于是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课外培训班、补习班加强学习辅导,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恐惧。另外,高中本身课业繁重,学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2.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差异体现在学生都比较有个性,特别是一些女同学的主观思想很重,造成他们对体育课的抵触,例如怕苦、怕累、怕脏,对一些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加之班额较大,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做到关注每个学生,无法进行因材施教。
3.学校对高中体育课教学实施的不到位,教育部规定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际上能达到的有多少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又没有对教师进行正常体育教学的法律保护,过去不成问题的正常事故现在都成了问题,所以即使有设施也不敢正常使用。
二、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注重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进行自觉锻炼能力方面的培养。
2.教材内容偏重于技能的培养,教学项目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和运动技能,但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3.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了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更不能展示学生的特长。
4.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生体育技能、体质差异很大,发展不均衡。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体育课上就会出现有的同学“吃不饱”,有的同学却“吃不了”的现象,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5.学生对喜欢的运动项目学习积极性高,不喜欢的项目基本不参与练习,更没有学习自觉性;男女生的差异更大,从项目内容、组织教法、目标要求上都有很大区别。
6.考核评价是统一的标准,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统一标准的考核面前,只能一次次的体验失败,从而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三、体育工作“强制”的必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必须依法治校,照章办事。不能在强调自主性、创造性的同时,否定了教育的规范性和强制性。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工作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比如体育课被严重挤占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学校基本不给高三年级开设体育课。社会也普遍认同“牺牲孩子今天、明天的健康去换取好分数”的做法。目前学校体育课的规范性和质量也都不够高:学的知识少,锻炼很不足,学生即使有时间上体育课也常常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其中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教学观念的问题。比如过分迁就学生的兴趣、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越来越小、体育设施也越来越单调等。再有,我们的评估经常是要么与体育脱节,要么是用竞技体育的成绩代替学校体育工作。另外,家长们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再加上富裕起来的人们畸形的营养观贻害,使劲儿给孩子“吃好的”,造成“小胖墩儿”的检出率一路走高。
学校体育工作应该带有强制性,有必要将体育列入高中会考科目。校长必须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不能随意取消,并且要同等对待教师的劳动成果;学校大课间活动要坚持,而且要坚持好,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高中生每年必须参加一次军训;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对直接担负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把体育课教懂、教会、教乐,让学生不但锻炼了身体,同时学会一些可以终身受益的运动技术。
四、结束语
高中学校体育工作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真正当成党的事业去做!”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学校工作阶段小结 篇4
今年七月,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我校迅速行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全体动员,并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在王寨教育集团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现将本阶段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活动意义。
启动阶段,我校积极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认真学习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活动开展中,学校又及时组织教师收看10月8日省教育厅“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推进视频会议。十月中旬,学校再次召开了活动推进会,认真学习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在层层发动、集体讨论和座谈中,教师提高了对开展“比教学”活动的认识,普遍认识到开展“比教学”这项活动的意义重大,明白“比教学”不仅是我们教师的本分,更是我们的职责,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会更加自觉行动起来。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搞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提高全体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我校校本培训以如何写说课稿、评课稿和如何讲课开展,请本土专家讲座,召开沙龙式座谈,指定内容查找学习资料等。校本教研则侧重于三究四学模式研讨活动,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锻炼教师基本功。
三、分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比教学”。
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过五关:教案检查关,备课关、说课关、讲课关、评课关,我校以教研组为依托,分阶段,分学科开展。10月上旬首先进行的是语文组“比教学”活动。教研组长首先带领语文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集团制定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的评分标准,使每位教师明确该从哪些方面去说,去备,去评,接着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教案互查,主要检查上一学年的教案情况,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环节齐全,是否落实重难点,是否有教学反思等,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打分。10月18日上午开展了说课、评课活动,方式是由我校名师齐明艳老师执教了《唯一的听众》一课,其他老师都去听课,认真做好笔记,接着现场进行撰写评课稿活动,写评课稿时不允许参阅其他资料,规定时间一小时,到时间后由教研组长统一收缴评课稿,保证了评课稿的公平性和真实性。18日下午开展了说课活动,考虑到我校老师参与循环教学的机会较少,有都是单班,有的老师刚参加教学工作,对教材不熟悉,所以本次的说课内容,就由老师们各自说自己所教年级的一课内容,由教研组统一时间,统一按安排,要求自带书本及教学用书进行说课活动,一小时后将说课稿统一上交教研组。19日老师们抽签决定讲课顺序,开展讲课活动,每位教师讲课时,其他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听,并要求做好听课笔记。讲课结束后,教研组长召集学科老师再次学习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的评分标准,由每位教师开展互评,打分,分数交教研组留存。综合组由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组成,活动方式同语文组一样。
目前,语文组第一轮课内比教学活动已经结束。教研组也做好了资料的收集与留存。
四、下步打算
下阶段将开展数学组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打算从11月开始,具体做法和方式同语文组一样,要积极开展教案检查,说课,评课,讲课,备课这五关,并对每位教师的各项成绩进行打分,进行综合评估,并将优胜者名单上报,准备参加王寨教育集团的“课内比教学”活动。
教师工作阶段小结 篇5
信息管理教研室2011-11-15
本学期承担11级港口工程专业(1,2,3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主要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讲练结合,强调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地同时,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前一阶段总结:
1、教学效果
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讲练结合。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使用的案例、设计的任务直接来源于日常的工作学习,如&;奖学金评定表&;、毕业论文格式练习等;以及生产生活,比如&;青岛港十七号变电所柱形图&;。通过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专注于学习任务的完成,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讲练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多操作练习可以更好的完成技能的掌握。
2、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不一,很难掌控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
2)、学生课下缺少上机练习的时间,常常上节课学的内容第二次课就忘了,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学生有反映上课内容缺少条理性;
3)、个别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布置的课堂作业不做
4)、有些同学没有能很好的操作的基本原理,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比如excel中函数的操作
3、下一阶段整改措施
1)、更好的了解学生,有时间多和学生交流,针对大都出现的问题采取具体措施
2)、严肃课堂纪律,坚决杜绝玩游戏等现象。向学生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保证教学效果。
3)、采取层次教学法,加大对差生的辅导力度;对掌握层度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些拓展练习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慎提品牌 篇6
品牌首先是个商业概念,它直接与市场相联系。将产品做成品牌,产品会增加附加值,使企业获利更多,这是一种企业发展思路。一个企业要扩大影响,拓展甚至占领市场,是离不开品牌打造与推广的。
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引进这个概念会怎样呢?或者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打造品牌又意在何处呢?这背后恐怕还是有许多摆不上桌面的道道要说的。在很多人看来,学校做大做强品牌之后,必然优生会如潮涌来,于是学校便在竞争中占据了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优势———优质生源。在不少地方,某些品牌校甚至基本垄断了整个区域的生源市场。
当然,如果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校要通过品牌来争取优质生源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如果也如此热衷品牌,热衷市场,那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首先,这有悖于国家的教育均衡与公平原则。现在全国有许多地方择校热久久无法降温,就是因为每一个地区都有一所或几所品牌学校在源源不断地“挖”优质生源。生源好了,学校升学率也上去了。但对于那些普通学校而言,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片区内的优质生源被生生“挖”走了,生源自然越来越差,升学率也无法与这些所谓品牌校相比。而在更深层次上,它还会造成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之间在硬件和师资上的巨大反差和更加不均衡。
在笔者看来,一些大家公认的名校,产生类似于品牌的社会美誉度,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里的品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应把品牌作为学校的主要目的和追求。学校不是企业,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要品牌来做什么?说白了,其中一个很大因素就是要抢优质生源,从而使学校获取比其他同类校多得多的各种资源。如果我们赋予品牌更多这方面的含义,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当然,如果有些小学和初中学校办得很好,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和魅力,这是非常令人称道的。因为这里所说的品牌是为了能够让本校的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去“挖”别人的生源。这样的品牌只关乎学校荣誉、教师尊严和学生成长,和“挖”优质生源无关,和无序抢占生源市场份额无关。一句话,这样的品牌办学和任何物质利益没有瓜葛,我们又何不多多为善呢?!
学校德育的三个阶段 篇7
如今,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陷入了一种困境,将德育当作一种形式,只是在迎合某些活动时才提一提,而不注重德育的实质,不结合的德育过程的特点,不符合儿童的身心特征。所以如何提高合作德育的实效性,是许多学校感到困惑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从阶段发展方面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规范养成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实际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看到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坚持把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班级量化考评的内容,常抓不懈。以此确保了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避免学生因情绪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道德表现波动。要制定班级量化考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考评内容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为学生提供一套养成教育的学习材料;开展系列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成立一支有效的管理队伍,加强学生规范养成教育的管理。养成教育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同时学校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严禁学生说脏话、进三室一厅、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等,把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校规》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始终坚持每周一公布,每月一讲评,每学期一表彰,每学年一总结。养成教育还重在讲究教育方法,注重全方位参与,注重潜移默化。必须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全员渗透,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校领导到后勤人员都要有育人的意识。二是养成教育要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三是实行全面渗透,不管是显性的教育还是隐性的教育,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要渗透养成教育。
二、潜移默化
每个学生都如同一张白纸,当你给他涂上什么颜色,他就给你展示什么色彩。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校园文化都会对学生的品行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张办公桌,甚至教师的一件衣服都带有育人的作用,这些话花花草草都在无声处现有声,于无形中见有形。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教师的言行: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影响,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人格和道德水准对学生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严谨务实风格,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对朋友、对学生的关心……教师身上所体现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会远远超过教师所传援的知识的分量。即使是教师的说话语调、姿态、板书,甚至教师的眼饰、发型等等,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2)校园环境:美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引起人们视觉上美的感觉,而且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从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静的角度来讲。校园内树木青翠,鸟语花香,走廊上盆栽松竹,郁郁葱葱,教室里窗明几净,整齐美观,墙壁上挂贴科学家、发明家、民族英雄的画像和人生警句等,这不仅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激发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动态方面来讲,以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和其他社团等组成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修养,并逐渐潜入心灵,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3)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情操有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学生经常面对的是老师、同学和家长。因此,家庭关系的和睦,学校生活的和谐,都会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起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的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中,如果教师向他们有计划地输入有关观念,并使这种观念与直接情感体验相联系,就会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并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4)习惯或风气: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习惯是通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旦形成,毋须经人特别努力,只要条件出现,就会取得一定的成功,这就是习惯成自然。一种习惯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形成以后,它又会产生一种从众效应,为更多的人所认同。习惯形成后,就成了一种风气。现在不少学校所制定的校风、教风、学风,事实上就是将学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良好习惯,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明确化,从而让一届又一届学生淋浴在这良好的风气之中。因此花大力气宣传优良传统习惯,并使之形成“风气”,覆盖于校园之内,就可以使学生往耳濡目染中使自己按照正确的要求定型。
(5)活动锤炼。学生处在身心发育时期,他们求知、求美、求乐,富有朝气,精力充沛,爱好活动。因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使他们往探求新知、克服难点,学会举一反三的同时,经历一系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意志锤炼。这些活动便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上深刻的烙印。
三、自我提升
分析评议阶段工作小结 篇8
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小结
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分析评议阶段工作文件精神和《中共周宁县委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财政口第一批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场中心支部认真贯彻执行,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市场中心支部关于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一定成效,现小结如下:
一、工作要求
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及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联系实际、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实效,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查找问题、建章立制;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立足本职岗位,提高本领,尽职尽责地勤奋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主要成效
在分析评议阶段活动中,始终明确总体要求。巩固和运用好学习动员阶段的成果,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边议边改,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分类指导,加强舆论宣传。落实了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1、广泛征求意见。
市场中心支部于3月1日向群众、基层单位发出征求意见函46份,收回46份,经汇总,共收集到对党支部、党员提的意见和建议6条,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市场中心支部及时进行了认真疏理、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加以改进和加强。现已整改4条,有2条正在整改中。
2、开展谈心活动
围绕工作、思想和生活等各方面开展谈心活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方法,组织广大党员结合各自工作岗位,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通过谈心交心,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促进了各种问题的解决,营造了一种正常的党内生活氛围。
3、撰写党性分析材料
对照《党章》、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基本要求和本部门、本单位制定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每个党员都认真撰写了一份1500字以上有深度、有质量的党性分析报告。
4、召开组织生活会。
在进一步搞好学习、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于4月18日召开组织生活会。会上每个党员都按照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党性分析、逐个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5、提出评议意见。
4月30日,市场中心支部根据党员个人讲评、党员互评及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党员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党员提出了评议意见。
6、反馈评议意见。
5月初,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市场中心党支部以书面形式如实地向党员本人反馈,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了整改方向。并且在5月20日会议上再次进行通报。
民主评议结束后,按照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了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并在本单位范围内通报了支部生活会情况。
前一阶段工作小结 篇9
前一阶段工作小结2007-12-08 14:40:4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前一阶段工作小结前一阶段工作小结(2)前一阶段工作小结
前一阶段工作小结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和管理目标,按照“管理全方位、执法全天候、责任全明晰、整治全到位”的要求,以机制创新为先导,加大户外广告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推进景观灯光建设管理,全力塑造城市新貌,为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和生态城区而努力。
一、前一阶段主要工作情况
(一)稳步推进户外广告和景观灯光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我办以创新管理机制和突出“五控制”为抓手,严格审批,规范监管,使各项工作做到不乱、不散、不断,有亮点。1-4月份,我们累计审批临时性广告条幅1328条,彩旗5458对,固定广告设施85块,不予核准的临时性广告条幅30条,巨幅8面,固定广告设施(高炮)1座。
1.创新管理机制,前置市容审核 针对当前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和存在的弊端,改革审批制度,实行“市容审核前置”是搞好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客观要求,而实行归口管理将是发展方向。为了理顺部门间关系,明确管理职责,我们经过上下努力,多次协调工商、规划等有关部门,在管理口径上达成一致,今年我区在固定式户外广告审批程序上做到“市容审核前置”,形成合力,统一协调把好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审批关。2.强化分级管理,发挥地区优势 由于目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临时性户外广告(主要有条幅、彩旗等)动态
性极强,对市容市貌影响极大,而区市容管理部门毕竟人手有限,难以兼顾各方,为此,我们按照“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分级管理,实施条块结合,出台相关管理及考核办法,把临时性户外广告审批的初审权下放到镇、街道和工业区,发挥其市容管理职能,既加强了对临时性户外广告的监管,又兼顾到镇、街道和工业区对其辖区内动态性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
3.建立诚信档案,营造诚信环境 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尽快建立企业诚信档案,针对当前不少广告经营单位在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中存在信用不良的现状,我办今年着手建立了户外广告设置单位诚信档案,制定相关考评细则,对凡在我区范围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广告经营单位的诚信状况记录在案,定期考评,以区广告协会的报刊为载体进行公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初步实现信息共享,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处处守信,事事便利,从而促
进市场主体自觉维护市场秩序。4.加强安全检测,消除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局关于加强户外广告设施安全检测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我办将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列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设置期满三年的户外广告设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相关设置单位下发了加强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市局的规定,切实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同时将安全检测工作作为今年户外广告设施申请续办的一个重要内容。
5.加强景灯建设,美化城市夜景 为了美化城市容貌,全力打造城市新环境,有“看点、亮点”,我区从去年8月份起每天亮灯时间为晚上6:00—8:00。这些景观灯具都具备了昼夜兼顾的特点,白天是景,晚上是灯。下一步,将通过市场化运作,成立专业的灯光养护公司,对灯具线路进行系统的养护,建设景观灯光管理网络,完善监管和考核机制,发挥景观灯光效应。
(二)继续加大户外广告设施综合整治力度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区部分地区和路段原有的户外广告设施已与周边环境不相适应,存在着设施简陋、间隙密集、钢结构裸露、遮挡景观等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区容区貌。根据年初的工作重点,我办按照“视觉通畅、昼夜兼顾、疏密有序、不断创新”的要求,从2月20日起对对擅自设置户外设施的设置单位责令其自行拆除违章设施,对已经审批但不符合技术规范的限期进行改造,不少设置单位已经进行了拆除或改造工作。对于拒绝履行拆除义务的单位,我们将依法组织有关执法部门予以强制拆除,并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审批的原则,对重要道路沿线的户外广告设施进行重新布局,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新亮点。
(三)加强公益宣传,弘扬道德风尚 利用户外媒体在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舆论导向和美化城市等方面充分发挥广
告效应,促使其成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道德风尚的一块阵地,借助广告美感、艺术性和感染力来引发受众的共鸣。获得了市、区有关领导的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延期设置问题突出 根据《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对于期满需延长设置的,应当于到期之日前30日内向有关部门办理延期手续;设置期满而不再需要延长设置的,有关设置单位应当主动拆除该设施。而目前有些单位只是在最初设置时办理过手续,之后一设多年从不续办;还有的是查到就续办,查不到就逃避;更有甚者未经批准擅自设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下一
学校工作阶段小结 篇10
关键词:公用经费;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98—03
管好、用好学校公用经费,一直以来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资金投入使用体现效益化的今天,科学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既是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需要,也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办学档次的有效途径;既是促进财务工作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如何管好、用好学校公用经费,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又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本文以瓯海区的个别学校为例,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就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浅谈本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瓯海区学校公用经费总体安排情况
从“一费制”改革到取消学杂费、借读费,从化解义务教育负债到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费,从公用经费定额补助到教师绩效工资的推行,随着这些政策逐步得到落实,我区教育经费也逐年增加,同时,各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2007年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定额小学445元、初中535元;提高到2010年小学475元、初中565元。有这些经费的足额拨付到位,以及省、市相应公用经费补助,从源头切实保障了我区学校的正常性运转。(以被抽查学校为例,表1)
二、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分析
我区各中小学校基本能够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浙江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84号)的要求使用公用经费,各中小学无截留、挪用现象,没有发现学校用公用经费偿还债务,均能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业务的开展;能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基本学校财务制度,具体的财务统管实施细则,学校能够严格履行发票审批手续,做到有经手、有证明、校长一支笔审批,大额支出有些学校能做到先会议研究,再办理相关手续,开支透明度较高。(见表2)
三、公用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编制不到位
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求学校编制预算,而且对预算管理作出相关规定,明确预算编制原则、方法、程序、执行和调整等内容。但是由于部分学校没有编制具体的经费预算或者编制不够细,尤其是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时预算线条比较粗,只有总项目,没有明细项,文字说明欠缺或不够具体,预算资金用途不够明确,公用经费与专项资金分类不清,预算编制透明度差,不便于管理和监督。例如:被检查的7所学校中没有编制公用经费预算的有3所,另外4所也不同程度存在项目太粗,缺乏实际可执行性等问题,真正将预算做到“目”的学校几乎没有。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虽经法定程序,但预算随意性调整较大,在经费支出时没有按年度预算执行,编制的预算和执行的结果基本没有关系,既不利于规范支出行为,也不能够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和合理性。如:小学1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维修资金10000元,但是年末支出表中此项支出为403元,与年初的安排相差很远;学校“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数额都巨大,比率过高。我们认为其占公用事业经费的比例在8%~20%间比较合理,但少数学校高达30%、甚至50%左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设备购置无计划及预算随意性。
(三)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不规范
学校没有根据上级的政策要求合理分配公用经费支出范围,一些专项公用经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在資金的分配、审批、拨付上没有严格的规定,以及学校对资金使用相关规定不了解,从而造成公用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安排使用无原则。例如:小学1维修费一年仅投入403元,生均公用经费只有1.37元,小学2的教师培训费一年仅投入305元,生均公用经费只有1.04元,说明维修费与培训费投入严重不足;中学1的邮电费5.43万元,生均为39.8元,说明中学邮电费支出较多,可能有浪费现象存在,中学2的会议费为95699元,生均69元,浪费明显。
(四)学校预算外资金管理有待加强
现在预算外资金虽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政策宣传中也要求学校利用预算外收入来弥补公用经费不足。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上归执收单位使用,没有真正体现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对其使用范围缺乏强力性约束,造成资金支出倾向福利性消费,易产生腐败行为。如:中学1自筹经费中有福利性支出70000元,中学2自筹经费中有福利性支出48820元,其他有自筹经费的学校多多少少都存有这方面问题。
四、绩效工资实施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建议
(一)强化学校预算,保证持续发展
实行绩效工资,一方面意味着人员经费已全额纳入财政,另一方面也使得学校的运作、发展经费完全依赖于财政拨款,此时,预算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特别是公用经费预算。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应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可安排的资金范围中,优先安排。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使经费使用的目的性、指向性更明确。同时预算编制后,学校应严格按照预算来使用经费,按批准的预算花钱,努力做到“执行程序要规范,手续备份要齐全,开支范围要严格”,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管理监督,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逐步建立一套经常化、易操作的监管机制,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比如:在每学期末,建立全区性的学校财务审核小组,对地区内学校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对违反公用经费等使用原则的学校领导或领导班子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基本合格甚至不合格评级,直接与绩效工资个人学年度考核奖挂钩,通过奖优罚劣办法促使学校科学合理使用公用经费。
(三)明确支出范围,确定合理比例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明确学校公用经费用途只能是用于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不得用于人员福利、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项目。在坚持专项公用经费专款专用的同时,正视学校运转中所需的招待费、培训费、劳务费等经费支出,对此,提倡用总额的百分比率和定额控制相结合方法予以安排。如:总额的10%可用于教师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费;总额的2%可用于学校招待费,生均不低于30元的音体美器材购置费;生均不低于6元的图书购置费等。
(四)加强财务培训,更新管理理念
学校工作阶段小结 篇11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的调整, 从根上来说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经济的不断发展, 党和国家与时俱进为顺应时代潮流, 适应经济发展而做的一项重大决策。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并采取措施, 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的调整。时至今日调整后的农村义务学校如雨后春笋充满生机, 正在培育着一代代的天之骄子。在我们看到布局调整后的累累成果时, 却不能忽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调整的深入,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出来, 已经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当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带来的问题研究尤为重要, 只有联系当前调整后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客观地分析调整后农村义务教育带来的问题。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提出切实有效地改善建议, 并为后来者提供经验。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翻阅近些年来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许多学者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时, 多会研究引起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学校调整的原因或者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学校调整的驱动力是什么, 却极少会从产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的方向研究, 笔者希望结合相关文献和自己的切身实践来谈一谈农村义务学校布局调整后产生问题的看法。
问题产生于实践, 首先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实践过程中政府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盲目的减少乡村学校, 甚至错误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就是学校数量上的减少和学校规模的扩大, 资金跟不上, 缺乏相关制度支持, 使得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百出。事情决策的不透明不民主, 在对农村义务学校进行调整的时候没能与当地学校, 群众进行很好的民主交流, 盲目进行指令性的改造。缺乏创造性, 有的地方根本不适合进行校布局调整, 但迫于国家政策压力还是进行学校的布局调整。其次学校盲目追求规模的大, 致使出现许多超大班的情况, 这严重影响教学水平。忽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忽视对教师成长的关怀, 导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降低, 不利于整体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最后从当地群众来说, 虽然当地群众普遍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都不是很了解, 但对学校的调整还是比较支持, 因为他们普遍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能在良好的学校接受更好教育。但在农村义务教育进行调整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部分阻力, 学校财产的归属问题、学校选址问题,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利益纠纷。原本群众是支持学校布局调整的, 但因缺乏前期的沟通, 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当地群众与调整学校的利益纠纷, 使得学校布局调整举步维艰。
二、产生的突出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整合了一部分落后的乡村教育资源, 改善了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 极大促进了城乡教育公平。当今随着调整的深入, 愈来愈多的问题开始凸显, 并严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1. 校园安全问题
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 在各类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占19.64%, 斗殴占10.71%, 校园伤害占14.29%。在冰冷的数字面前, 我们看到的是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的严重性。2014年7月10日下午5时许, 湖南湘潭市雨湖区响塘乡金桥村乐乐旺幼儿园所属园车, 在送幼儿回家途中, 途径湘潭市交界的长沙市岳麓区干子村时, 翻入水库, 此事故共致11人遇难, 包括8名幼儿和3位成人。这恐怕是近期内最严重的一起校车事故。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布局调整后变得更加严重。当今校车安全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 学生离家路途变远, 而学校财政有限, 无力承担校车费用, 这就导致私改车辆当校车, 报废车做校车, 校车严重超载等情况的出现。另外一些学校的选址布局缺乏宏观科学考虑, 建在一些有严重安全隐患的地方, 泥石流, 塌方等现象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一些学校周围网吧, ktv等娱乐场所较多, 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后, 因为盲目的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大, 由于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有限, 相应的配套设施个跟不上, 疏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使得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踩踏事件频发。
2. 教师队伍建设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加强调整后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调整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在学校所需的设备、设施、仪器、等硬件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虽然就整个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来说, 调整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学历有明显的提高, 但结合城乡来比较的话,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整体的教师学历偏低, 优秀教师多愿意到条件相对加好城市工作, 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2) 教师年龄构成严重失调, 新生力量缺乏, 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趋于明显, 新生一代的教师大多不愿呆在乡村任教, 而老教师因长期超负荷工作, 体力不支, 这对教育教学带来不利影响。新生力量的缺失, 老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不利于调整后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3) 教师学科结构不够合理, 体育老师, 音乐老师, 计算机老师数量较少, 学校中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学科”的老师数量极少, 有的甚至由别的非此专业老师兼任,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忽视对教师成长的关怀, 对教师的安置明显不足, 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
3. 校产的处置问题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的调整, 一些地区将空置下来的校舍改造用于当地的文化中心, 运动中心或将其进行拍卖处理等。但对许多农村地区来说, 校产的归属问题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由于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和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投入有限, 许多小学多数是由村民集资修建而成。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 校产的处置成为群众与当地政府及学校的矛盾点。由于校产的归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许多空置的校舍, 一些有用的教育资源在学校布局调整后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被闲置起来。许多地方的教学资源甚至由于长久不用得不到维修, 已经报废。此外一些调整后的学校校产由于相关制度缺失, 一些相关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 私自侵占学校财产, 或者低价变卖、转让学校校产, 使得调整后的农村义务学校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三、相关建议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影响千家万户, 事关农村未来的发展, 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调整工作, 减少或规避乃至消除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才能使调整后的学校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在2012年9月颁发的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要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 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 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 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 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这是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但在具体的落实中又该如何做呢?笔者希望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 政府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中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 在统筹学校调整中既要做到民主, 又要做到科学的决策。具体来说, 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府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加以重视, 许多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当前政绩, 热衷于修路, 建厂房等, 而教育的投资是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程, 短期内很难看到绩效。而历任政府都希望能在短期内取得成绩, 这就导致了历任政府在自己的任期内缺乏对教育的重视, 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其次建立明确完善的规章制度, 针对一系列现存的问题, 比如校园安全问题频发, 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校产归属不明确,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强制的手段促进问题的解决, 使得在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最后地方政府要敢于与创新, 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进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的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不是死板的根据上级政策进行调整的, 而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国家出台农村义务布局调整政策是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不切实际, 盲目进行学校的撤并, 反而弄巧成拙不利于农村学校的发展。
2. 学校处理好内外部矛盾
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中, 学校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要调整的是学校, 而决策权却在政府, 学校的一些内部矛盾以及一些和当地群众在土地等方面的利益纠纷矛头却又直接指向学校。学校布局的调整有赖于政府在决策, 财政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同时在调整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却是学校无力解决的, 使得学校陷入两难境地, 一方面政府缺乏对学校的支持, 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直指学校。因此就学校内部来说在追求学生硬件配置方面, 更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措施吸引年轻教师的加入,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奖惩激励制度, 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 注意学生人身安全的防护。将责任落到实处, 切实保证学生的安全。对外, 在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在校产处理方面, 密切配合政府工作, 与当地群众做好沟通工作。对于校产的处理原则上遵循教育优先的原则, 将闲置的教育资源应用到调整后的学校。对于一些不动产比如土地, 校舍要根据本地情况, 遵循最佳利益的原则, 将其运用于村里的养老中心, 文化中心或将其拍卖等。对于争议较大的校产, 结合当地法律法规, 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3. 社会的广泛支持
决策于民, 决策为民,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旨在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因此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支持就尤为重要。在笔者的调查中显示, 大量的村民先期是不知道学校布局调整的, 当项目已经实施, 学校已经进行撤并的时候, 才知道学校布局调整的消息, 这使得在整个布局调整过程中遇到许多麻烦, 遭到人们的反对。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 要做好先期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通过电台, 报纸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让大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有充分的认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进行决策的时候, 广泛深入乡村进行调研, 了解村民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调整的合理意见, 进行社会听证等方式民主决策, 实现决策的透明化, 并要加强社会监督, 最大限度上的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而社会团体本身更应该自觉地配合和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 有能力的个人或团体可以对调整后有困难的学校进行帮助以促进学校布局调整的顺利进行。
【学校工作阶段小结】推荐阅读:
2学校阶段性活动小结12-31
学校行政工作小结08-29
学校火灾防控工作小结06-09
学校季度禁毒工作小结07-06
学校行政人员工作小结07-25
学校亮点工作年终小结11-08
学校行政兼教学个人工作小结08-08
2024年度学校场地开放工作小结10-08
中学2010年学校安全工作小结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