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散文读后感

2024-09-23

张抗抗散文读后感(共3篇)

张抗抗散文读后感 篇1

张抗抗散文读后感

导语:欢迎前来聘才网,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这是张抗抗家窗前的树,一棵悄悄然绝不哗然的树。

在张抗抗的笔下,洋槐赋予了生命,品读第二段,洋槐在春夏秋冬中间,自由的穿梭着。一点嫩芽,一串花苞,一只绿色的蜻蜓,一片耀眼的银色,近如珍珠,远如瀑布,香味甘甜,撩人心旋。如此美的洋槐让我陶醉,如此美的洋槐让我欲言又止。

张抗抗的出生经历过了抗美援朝,也许这就是“抗抗”的由来,张抗抗原名为张抗美。一个具有时代的名,一种具有时代文字。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春来了,是战争结束后心里的一丝安慰。战争的结束,人心里经历过长期的煎熬和痛苦,一瞬间就随风飘过,远去了,就像烟一样缠绕在身边,淡淡的。“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伴随着战争的结束,张抗抗的内心轻松了下来,没有了战争的硝烟,没有了亲人的离别,很能理解“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 这段文字就将整个文章引入了作者的情感,告别了战争的情感。没有辛辣的讽刺和批判,没有压抑的精神与灵魂,剩下的是,张抗抗内心的情感,一种久违的平淡。

“夏日常有雨,……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法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如此强烈的写作手法,用拟人在文章灌入了艺术价值,用文字表现了真实的画面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照亮黑暗”“始终岿然”作者是在表现一种民族的精神,不畏惧风暴闪电,照亮黑暗,指引希望的曙光。大雨过后,民族的精神经历了身体和心里上的拷打,得到了升华,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象征着被洗礼过的中国“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的发亮”,“包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中国潜在力量隐藏在安详与平静下,将有一天爆发出来,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力量,这也是作者的希望。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这种感动是一种面对中国的未来的期望,可以看见曙光的欢喜,一种无法言语的情感,作者在无意间流露出深深的民族气节。“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在战争的洗礼过后,人对世界有了重新的诠释,对世界思考变的更加透彻,自己的心也慢慢变的干净而澄明,也表现了一种人民思想的觉醒。张抗抗的书桌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她在过去的岁月里,在这张书桌上纪录下了多少中国的历史,人们心里未曾表达的语言,槐树化为人民坚毅的信念,融入槐树的精神里,面对着沉重的历史,依然结实有力的面对一切。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对槐树的告别,对过去旧中国的告别,作者希望人民将精神上的疲惫告别,迎接中国的新的曙光。中国的发展就像是槐树一样,“陈旧”“整合”“更新”,“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尽管面对已经经过战争的洗礼,残破不堪的中国,人民精神上的疲惫,可张抗抗并不觉的感伤和悲凉,她知道这是新的开始,新的未来。“所以凝望一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来。”

冬天的槐树孤独,自信,潇洒。它向我们展现着它的挺拔和骄傲,它时而庄严,时而尽显一副生机勃勃。作者对槐树所包含的,只有一心的期盼。

年复一年,张抗抗的一生之中,与槐树度过的时间即漫长又真实,六年的日子,是无声,是默契。

槐树悄悄然绝不喧哗,而张抗抗将对中国未来的期望融入了槐树的灵魂。

品读了好几番,张抗抗的散文很有韵味,应该说好的散文都是耐人寻味的。不单单是语言的清新自然,而且灵动的文字和富有内涵的内容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同里之思》可以列为游记,写景记事之说。这是一篇有思想的游客展示给我们的一幅富有意境的画卷,也是一位有思想的作者带给我们的一篇有思想的文章。

江南,烟雨迷离,夕阳斜晖,亭台楼榭,山清水秀,是雨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妙龄少女,让人忘乎所以;同里,小桥流水,人家宅院,园林小筑,贴水近湖,朴素大方,古色古香,是一把被泼墨后沉寂良久的纸扇,让人神往。话是没错,但这更多的只是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没有思考的心情,看到的更多的也只是风景,少了些感性与理性相融的魅力。所以,要学会做一名有思想的游客,其实有时只是简单的开动一下小脑子,带着思考。

就像是一首写景的诗,语言总是美的,可能是华丽的,可能是素雅的,可能是田园里的惬意,可能是山野里的悠然…… 但它终究只是简简单单的在做着自然忠实的记录者,仅此而已。换句话说,这风景不过空壳一具,虚有其表,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也是要有内涵,要合时宜,毕竟有情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有自己的感情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中,那是思想自然的流露。好的作品有情有景,不是要刻意去修饰的,也只是多了一份思考,悄然为作品增色不少,让作品更有看头,更深刻。所以游客也要有思想,思想是风景的骨头,有思想的游客欣赏到的风景因着思想而变得更美,更动人。当然,收获也更多。

更何况,这是江南的姿态,就更要带着思考来研读,品味。江南,鱼米之乡,历史典故无数,关于江南的诗词歌赋更不可数。皇甫松曾叹:“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东坡也曾望:“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所以,思考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江南这方水土。江南同里的退思园,张抗抗要感慨:为什么人总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的确,你可能也有着般的疑惑,如果能在“进”时小心谨慎那路不就走得更加稳当了?可是你却没能像她那样在旅行中可以有这样的感慨。因为你不懂得主动思考。

张抗抗的一篇《同里之思》,让我领悟到很多。我也充当了一次游客,跟随她在美丽的同里转了一圈,那些桥,那些水,那些园子,那些人和事,看在眼里。带着思考,带着问号,收获些什么。

岁月不饶人,我眼前的张抗抗早已不是那个“头上扎着两个马尾辫,一脸稚气,书包里揣着一本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幻想着前面迎接她的是铺满鲜花无边无际大草原,西子湖畔长大的天真女孩了。”我眼前的张抗抗不着华丽服饰,不涂脂沫粉,却洒脱的透着成熟女性的风韵。

我读过张抗抗的书,也从媒体上聆听过张抗抗的演讲,与她面对面是第一次。我面前的张抗抗如今再也不是当年下乡时种过菜,压过瓦,伐过木的张抗抗,也不是那个下乡时有一段时间因为公开顶撞领导挨批,几乎不愿意同任何人谈话,怕暴露了自己真实思想让人抓辫子的张抗抗。

如今的张抗抗已发表短、中、长篇小说、散文共计400余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曾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南斯拉夫、马来西亚等国,从事文学交流活动。张抗抗的著作被翻译成德、法、日、英、俄等多国文字出版。张抗抗的作品获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优秀中篇小说奖,获过庄重文文学奖、中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获得其它各省市刊物奖数十次、各报副刊全国奖数十次……

如今的张抗抗身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这样一个辉煌的人,举止言谈却是那样的平易得体随和。我们一起回忆北大荒过去的岁月;我们一起畅谈文学的发展;我们一起为受地震灾害之苦的汶川人民祝福;我们一起欢庆“奥运”盛会的来临……

要不是贾宏图老师的披露,我们谁也不会想到轰动国内外的《狼腾图》作者姜戎竟是张抗抗的爱人。

我没有系统的看完《狼图腾》,但是我知道这本书的影响力,这本“怪书”,在全球范围内被誉为“旷世奇书”,这本书一问世便令人匪夷所思,英国企鹅出版社预付10万美金,一举拿下此书的全球英文版权,首版《狼图腾》付印50万精装本,标价30美金……

我看到过与文学不搭边的名人的赞扬: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读了《狼图腾》,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借鉴。”“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对手是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也有著名文学评论家的肯定:如文学评论家白烨说“《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灿烂而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来读读它充满了历史和传说;如果将它当作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读,它又充满了虚构和想象。作者将他的学识和文学能力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作品的独创性。它的具体描述和人类学知识相互渗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意。因此,这是一部情理交识力透纸背的大书。”

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我还听到一位领导这样的教诲我们:“我们要好好的学习狼的团队精神。”我想,这位领导是受了《狼图腾》的启发吧!

我想,一个从没写过书,又不是从事文学工作的姜戌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一定是缘于张抗抗鼎力的协作。我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狼图腾》,我想张抗抗也一定会兴致勃勃,眉飞色舞的讲来。没料到,张抗抗只是淡淡的:“开始我也不知道他在写小说,是到了后来叫他做事他不做,吃饭都叫不动,才知道他在专心致志的写书。甚至一次去会朋友他两只脚上一只穿着皮鞋,一只穿着布鞋。”

我们一阵笑声过后,张抗抗可能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一个从没写过书的人,怎么能写得出那么绘声绘色,逼真深刻的著作呢?

张抗抗告诉我们,他爱人在内蒙插过队,他养过一只狼。这就是了,一部令人信服的好作品,它的故事一定是源于真实的生活,它的精彩一定有着不比寻常的曲折波澜。

张抗抗不喝酒却向我们每一个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敬了酒;张抗抗抽烟,看我们都不抽烟,她便约束着自己。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名人,不是成为名人的人都能把自己看作也是一个普通的人。

在我的眼中张抗抗就是一个能把自己看作是普通人的名人。

张抗抗:金色普阳 篇2

普阳农场据说以蒲鸭河流经而得名,始建于1970年,谐音普阳,好响亮的名字。

从宝泉岭分局出发,一路浓荫环抱,平坦结实的砂石路两边高大挺拔的杨树成行成片,汽车犹如在绿色的海洋中穿行,不觉陶醉得微微发晕。陪同我去普阳的,除了局宣传部副部长王晓伟,还有宝泉岭的交通局局长、鹤岗老知青赵澄。赵澄是我的老朋友,当年我在鹤立河农场宣传科工作时,他是生产科的干事,如今已成为宝泉岭垦区一位得力的干部。对于宝泉岭垦区所有的公路,他都熟稔于心,能准确地报出相关数字。他告诉我说,这条全长55.7公里的名普路,荣称垦区样板路。这么漂亮的林荫路,也是宝局的骄傲。32年前,那些小树苗被转业官兵和知青们用汗水一棵棵悉心栽下,当年种树的人如今都已陆续老去,一圈圈年轮中,记下了30年的雨雪风霜。

普阳的地理位置有点偏僻,再往北几十里便是黑龙江边境了。那样偏远的北国原野上,竟然奇迹般平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城镇。视线中四处都是绿色的草坪与缤纷的鲜花,若说这儿是公园,街道两边却是一排排崭新而精致的商品房,宽敞的水泥马路从宾馆门前经过,十字路口四边的商业区井然有序。若说是城市,却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公园般的宁静与恬适,还有从田野上吹来的清新甘鲜的空气。

偶尔见到一群人从楼里涌出,兴致勃勃地议论着什么。陆书富场长告诉我说,那是正在接受能力与品行考核,准备往俄国输出劳务的普阳职工们。江对岸的土地肥沃,只要勤劳肯干懂得农业技术,一年下来的收入十分可观,还有人娶了俄国姑娘回来呢。

年青的党委书记顾毅对我说,普阳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场部主街上一个连着一个的文化广场。

“阳光休闲广场”的创意真是独具匠心:百十米的环形平台四周,是12个特制的大理石圆球,大如圆桌、小似茶几、从小到大环形排列,抽象地再现了普阳30年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石球有黑色、褐色、灰色和米色多种、意指田野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平台中央竖立着鲜艳的花篮,顶端的场徽是一个用字母P连接的符号,那个代表普阳的字母“P”的圆圈部分被放大成一个红色的太阳,象征着阳光普照着绿色的生态农业,每一个细部的设计都充满了普阳人的智慧与情趣。

在另一处被命名为“升华”的文化广场上,一个巨大光亮的白钢圆球表面,将普阳湛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朵尽收眼底;侧面的墙体镶有一组浮雕,图案上展现了普阳农场艰苦创业的昨天、开拓进取的今天和灿烂美好的明天。再往前走,占地1万平方米的“世纪体育广场”赫然在目,从宽大的看台和花岗岩基座上猎猎飘扬的旗帜上,似乎传来普阳运动会上人们雄心勃勃的呐喊。街心的十字路口,矗立着一座“开拓者纪念碑”,那矫健昂扬的人体雕塑,向路人展示着普阳人历史上“三战荒原”的胜利与信心。

那不仅仅是广场和雕塑。而是企业文化、是普阳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融合与精华。

普阳的场部幼儿园更为普阳人对农垦后代的精心培育作了生动的补笔:走廊里张贴着“营养配餐公开栏”;满园的花木是教师们自己从山上挖来;饲养着各种小动物的角落充满童趣;师生共同制作的动物彩雕,好脾气地守候在草丛中与孩子们嬉戏;樱桃熟了,大家一起动手摘吧;而所有的班级命名也极有个性:丑小鸭班、蓝皮鼠班、小企鹅班、威威虎班、机灵兔班......置身于这童话般可爱的幼儿园中,可知普阳人具有怎样的教育水准和爱心了。

若是穿过林深叶茂的“普阳公园”,看过普阳农场的场史陈列馆中感人至深的创业史,便会懂得21世纪的普阳人,是怎样在漫长的冬日一点一点地积攒着心中的阳光。

驱车前往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的普阳四队,路边茁壮的成年苍松尽头,花圃林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一个花园般的村落。在队部办公室,首先闪入眼帘的是整整一面墙上的政务、党务、财务公开栏;以及全队的地块标号彩图和家庭农场的“经济往来明细簿”。队长孙克毅,一个精壮憨厚的年轻汉子对我说,四队全队共200多人,81户,有70个家庭农场,去年人均收入4000元,全队存款达到800多万元,平均每户存款8万元。

枯燥的数字在关键时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看来四队的职工日,能挣钱不乱花钱还会攒钱。攒钱干什么?扩大再生产--如今家庭农场的农户大多拥有胶轮拖拉机、播种机等中型或大型农机具,农忙时雇工,依法纳税,真有点“红色”地主的意思了。

随意走进家属区房头的一家农户,院子里自家刚孵出的小鸡雏扑腾正欢,屋内窗明几净,大彩电与组合柜醒目入眼,宽敞的外屋有自制的沙发,加上凳椅,坐上十几个人都不显拥挤。前东北农家必备的热炕不见了,代之以城市楼房的暖气片,一排排铮亮地在屋角伫立。里屋的墙边摆着宽大的双人床,就像城里的普通人家。探头往厨房张望,不见以前油腻的锅灶和麦秸烧柴,只见千干净净一只煤气灶、利利索索一只煤气罐,厨房用具也基本城市化了。

男主人石秀川恰好在家,笑呵呵招呼我们,说他多年前从山东移民来普阳,如今子越过越红火。今年承包了30垧地,粮食收入加上对外出租农机,年收入估计在五六万左右。他坦言说,经过这些年的奋斗,目前家庭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20多万。我问他往下再多多挣钱怎么花钱呢?他想一想说:再添些农机设备,要不,就带老婆孩子去旅游呗......

他热心地带我们去()参观他家正歇在树林里的拖拉机,笑容像河水般从心底溢出来。

张抗抗散文读后感 篇3

自从上周学习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后》,我和所有同事一样,不由得有了一个疑问:在中国这样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不课外辅导,不布置课外作业,不进行一次次模拟考试摸底反馈,学生如何取得成绩,在减负重压下的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学生走进更高学府?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提及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给了我一些思路。通观全书,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大道理。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感觉更像是在看斯宾塞的教育日记。书里面记录的很多小故事、小案例反映的都是我在日常教学中似曾相识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孩子学得很辛苦,家长和老师也教得痛苦,有时候孩子的成绩反倒不理想。但是斯宾塞却引用邻居的话说:我们都在哭声和骂声中种土豆,而斯宾塞一家却在快乐中种金子。说得是他们一家在快乐并且成功的教育孩子,为什么呢?

斯宾塞引用了他们家的风琴事件:在赛德娜的呵斥下不敢再弹风琴的小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引导下,终于鼓足勇气,而且非常完美的弹奏了一首曲子,因为他听说斯宾塞很喜欢他弹的那首歌曲。斯宾塞由此得到了一个启发: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力就会大打折扣。

这让我想到了在我短短的教学生涯中,在我的呵斥下唯唯诺诺不敢出声的学生,我越是责备他就越不吭声。但是当我下课后给他一个独立的空间,他却能把问题回答得非常出色。看来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那么当我们减轻孩子课业负担,给予孩子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是否会学得更出色呢。当孩子为了完成繁重的课后作业,而潦草回答,甚至抄袭作业。我们的确是时候反思:是谁在把孩子逼上梁山。当孩子为了在死记标准答案,而压抑了创造力时,我们是应该反省是谁在扭曲孩子的心智。

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中提到这么几点:第一、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强迫他学习。第二、不要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教,我们很可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第三、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创造愉快的氛围。

借鉴快乐教育,我认为在减负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做到这么几点:

首先精简作业,提高课堂质量。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探

索精神的,但是繁重的作业和填鸭式教学却让学生早早失去了学习的激情,那么又何来的教学质量呢?

其次我们应该去快乐的教学,当我们带着对“减负”和“升学率”的双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不良情绪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开始抵触一天到晚苦着脸的我们。

最后,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我们不要在课堂上呵斥挖苦孩子,当我们自认为这样能让学生记住教训的时候,学生正慢慢的开始从内心抗拒你的每一句话,就算你以后的话全都是金玉良言。当学生做错了事情或回答不出问题该怎么办?我觉得当我们愤怒到几点的时候,我们采取的任何教育措施都是欠考虑的,所以遇到突发事件我们应当先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一下。

上一篇:《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研讨材料下一篇: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