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党章修改内容对比

2024-08-19

新旧党章修改内容对比(共5篇)

新旧党章修改内容对比 篇1

十八大11月14日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同意在党章中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共的行动指南。

至于此前盛传会规定总书记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大会决议并未提及。

中国只在《宪法》中规定国家主席任期不超过两届,而有中央级学府的政治学教授指出,若能制度化确定中共总书记任期不超过两届,将是一个进步。

“科学发展观”顺利通过审议确立为中共的行动指南,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并列。

新党章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列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大会认为,把这一方面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中共“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新党章还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标准。在党建方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及“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写入党章。专家认为,此举预示“纯洁性”将成为十八大后中共“从严治党”的首要命题。——————

1、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明确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2、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新增写“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4、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把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5、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增写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

6、与党章总纲部分相衔接,适当修改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闭幕,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围绕党章修改的相关问题,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李景田表示,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

这是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党章

李景田表示,我们党在1921年召开了一大,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一大提出并制定了党纲,没有来得及制定党章。我们的第一部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二大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五大除外)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五大未对党章进行修改,会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进行修改。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30年来,在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这样算来,党的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应是我们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党章。

多次修改党章是顺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

李景田说,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因此,党章的基本内容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必要修改。

所谓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三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有新的创造和新的经验。

党章修改的历史,是我们党91年伟大发展历程的缩影和展示。一是展示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伟大历程。二是展示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三是展示了我们党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伟大历程。

新旧党章修改内容对比 篇2

《新旧西藏对比》是西藏电视台配合西藏自治区于2012年11月开展的“新旧西藏对比”宣传活动而特设的专栏。专栏开设于2012年12月1日,迄今已经播出了两年有余。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构造周抽样法对《新旧西藏对比》生产内容进行分析。有研究表明,一年抽取2个构造周(14份)的样本便能比较可靠的反映总体。[1]本文将2014年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时间段,分别在两个时间段内,将其中所有周一至周日的样本集中起来,随机抽取一个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和周日的样本,从而得到两个从周一到周日共七天的构造周样本。

本文得到的第一个构造周为:周一(4月7日)、周二(3月11日)、周三(2月19日)、周四(1月16日)、周五(6月13日)、周六(3月29日)、周日(5月4日);第二个构造周为:周一(10月26日)、周二(9月8日)、周三(7月23日)、 周四(12月25日)、周五(11月14日)、周六(8月30日)、周日(10月12日)。这两个构造周的《新旧西藏对比》专栏内容为本研究的总体样本。

二、样本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在抽样所得的两个构造周内,《新旧西藏对比》共选择和播出了14个叙事主体,报道主题涉及人口统计学的诸多数据特征,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年龄、社会身份进行分析。

另外,《对比》专栏话语框架已形成模式。专栏通常在采访对象的生活场景中进行采访,借助采访对象对旧西藏苦难生活的追忆,对比今天新西藏的幸福生活。《对比》中,关于旧西藏的苦难生活,基本采用的是历史上的纪录片或影像资料,这与历史上媒介技术水平和旧西藏生产力低下直接相关。在关于新西藏的幸福生活,几乎都是在或养花或擦毛主席像的场景中进行。通过对比叙事,传递新西藏好、中央政策好、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好等的传播主题。

(二)具体情况分析

1.性别分布

从构造周抽样统计来看,《新旧西藏对比》叙事主体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占采访比例中的79% ,女性占到21% 。也就是说,专栏在性别选择上倾向于男性,或者说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没有在专栏中得以体现。专栏要建构西藏社会变迁的话语框架,需要社会性别比例的合理配置,女性叙事主体可以适当增多。

2.年龄分布

我们将叙事主体分为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层次。从构造周统计发现,《对比》的叙事主体年龄分布倾向明显,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上(笔者作为西藏广播电视节目评议员,在长期收视中曾发现了中年、青年叙事对象),忽略或弱化其他年龄段的叙事样本。在社会分层上缺少了叙事对象,在社会景观塑造中有了漏洞。

3.叙事主体身份分布

《对比》专栏对叙事主体的身份分类比较细致。有通常意义上的干部、群众,也有西藏地域特色的僧人、十八军战士、 归国藏胞三个类别(如图2)。

其中群众占到了64% 绝对数量。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以后,曾经社会最底层的农奴是最大利益获得者,这些旧社会的农奴在旧社会受尽非人的折磨和欺压,新西藏给他们带来了自由、尊严、幸福、安享晚年等,群众遂成为《新旧西藏对比》中的主要表现对象。

干部身份在调查中占到14% ,这个比例有提升的空间。 这些干部在旧西藏是农奴,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后,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成为新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也成为新西藏的时代主人,获得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这样的身份在“新旧西藏对比”中极具代表性。

喇嘛群体在调查比例中占到7% 。西藏社会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在旧西藏三大领主占有财富和地位,中下层喇嘛饱受奴役。百万农奴解放后,这些中下层喇嘛获得怎样的发展亦是受众的信息需求。本次调查中发现,喇嘛在寺院修行,每个喇嘛都有独立的宿舍,宿舍都配有电视机等现代生活用品,电视机里播放的是《家有儿女》。因此,喇嘛群体报道亦有提升空间。

归国藏胞群体占到7% 。归国藏胞群体是西藏社会的特殊区情,西藏和平解放时,随着达赖的外逃,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随之到了国外,在国外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央一直对这些流落国外的藏胞有政策,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西藏人民广播电台都有固定节目 《对流落国外的藏族同胞广播》在长期播出。随着西藏的发展,中央六次西藏工作会议的顶层设计,二十年来兄弟省市援藏工作的持续推进,西新工程、三区工程、村村通工程等的完成,国内藏族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西藏社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借助国外流浪与国内发展成就的对比,可以建构和强化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归国藏胞群体比例亦需提升比例。

十八军群体在比例上占到总数的8% 。十八军在西藏和平解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得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梦想得以实现。在叙事方式上,十八军基本延续群众话语模式,可以调整话语思维,开启不同叙事角度,如通过十八军代表和平解放西藏的亲身经历,反映中央对藏政策的正确性和新西藏带给西藏民众的福祉与希望等。

三、结语

《对比》作为《西藏新闻联播》的固定专栏。从时间段看, 是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专栏,这是从政治话语的框架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是一场持久的重要斗争;从播出时长来看,节目时长1- 2分钟,内容简介,对比突出。从专栏所处具体位置来看,基本处于新闻节目的尾声阶段。从新闻播出思维来考虑,这是受众放松时段,已经过了头条重大新闻、中间固定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时段,尾声时段的播出内容,是从精神层面进行浸润的考虑。《对比》专栏的现状来看,标题、叙事结构、话语框架基本定型,从长期发展来看,如何突破成为难点。

(一)叙事主体人口学特征要立体统筹

1.丰富叙事主体的年龄分布

《对比》文本基本集中于老年群体,如果这些老年群体去世后,年轻群体对国家认同感从何谈起?新西藏的美好不仅仅在于给旧西藏农奴以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更在于给这些农奴的后代,这些新社会的主人以美好生活的愿景。这些人生在新西藏、长在新西藏,相比他们的父辈,他们获得了怎样的发展、机遇,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也应该成为新旧西藏对比的话语范畴。

2.合理配置叙事主体的身份分布

适当增加干部、僧人、归国藏胞、十八军代表等身份的数量。叙事主体身份选择要有总体规划,不但要最大近似的接近并体现新西藏现实社会分层中的身份分布,而且要依据现实社会分层,使得各个社会身份都能有适当体现。

3.适当增加女性叙事主体

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弱势地位,使得女性身份通常被表现为被奴役、被剥削的对象。体现女性叙事主体在新西藏的生活、工作和精神追求,无论是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传播学角度, 都有积极的话语建构价值。因此女性叙事主体的报道数量要大力提升。

(二)建构多元模式的话语框架

1. 突破话语模式,开创多元叙事

叙事主体可以结合自身生活、工作、环境等特质进行个性化传播。西藏社会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不同身份主体个性化的幸福生活都可以成为报道内容的框架。只有平凡而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才能反映西藏社会在和平解放后获得的新生,亦能恰当传递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仅意味着物质层面的丰富和提升,更意味着民众精神层面的富足和安乐。同时,这种多元叙事一方面可以避免日常播出内容造成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多元叙事也可以在受众的媒介接触中营造长期浸润的长尾效应。

2.要注意话语与身份的契合,切忌拔高叙事对象的感受

新旧党章修改内容对比 篇3

上一期,本刊策划了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综合解读和对4~6年级上册的分册解读;本期,几位一线教师将与读者分享他们对1~3年级上册教科书修订意图的解读。

细节就像大树的每一条根,每一片叶,没有根,没有叶,何为大树?在我们的数学世界中也有一个个“细节”,本册修订后的人教版教材就是从细微处改变,使教材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合理;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去抓住每个细节变化,去品味和挖掘教育的深寓,让细节回归教育的本质。

一、一年级上册单元结构整体变化对比分析

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从总数量上看是减少了一个单元。教材内容将原实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换后,编入了本册教材。其中有新增加的单元,如: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原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内容),将实验教材中第五单元分类移到一年级下册,数学乐园的实践活动移到第7单元,删去了“我们的校园”。

教材内容的调整,为学生提供了更生活化、儿童化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丰富的内容更能适应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各单元内容变化对比分析

(一)第一单元:准备课

新增加的本单元是为了加强幼儿进入小学适应学习的过程,内容有数一数和比多少,是实验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合并而来,并删去了原实验教材比一比单元中的“比长短、比高矮”的内容。通过数数活动,教师可初步了解刚入学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这都是为后面学习正确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

从这里可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笔点着数,或者用笔做记号以保证不重不漏。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使用直尺连线,教师要对直尺的使用做出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用尺的好习惯。

(二)第二单元:位置

本单元由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改编而来,集中教学最基本的空间方位的概念。具体包括2个例题:“上、下、前、后”和“左、右”。将实验教材“上、下”和“前、后”2个例题合并为1个例题,删除了实验教材“左、右”学习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第()组第()个”位置的内容,主要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位置关系,加深对位置关系的认识。

(三)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认数与计算,又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加、减法(例5和例6)的含义比较抽象,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理解比较困难,新教材设置动态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练习中,增加了看图说算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表达“合并”“去掉”的经历中,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写数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是学生第一次动笔书写,一定要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先弄懂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再按照范例书写,一写一对照。

(四)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本单元是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的开始。实验教材既认识立体图形,又认识平面图形,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新教材只认识立体图形,去掉了实验教材中平面图形的认识,新增加了图形拼组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拼、搭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例2让学生通过拼组活动,感受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为以后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2.经历解决问题全过程,深化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新增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3),通过“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认识的立体图形来解决实际问题。借助“知道了什么”要学生找寻已知信息,明白要解决的问题;借助“怎样搭呢”要学生先思考后动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谁搭得高”要学生回顾反思。通过这三句话展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这类题型,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精心策划活动,有目的地分层次去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

(五)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加深对算式概念的理解。在教学6和7 加减法(例1)时,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由实验教材中的“一图二式”改成了新教材中的“一图四式”。让学生看到,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2.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加强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数学能力培养。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主要以情境图呈现数学问题。教材用“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句话,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基本步骤,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思想方法。其次,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以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从而逐步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六)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增加解决问题(例6)是为学生综合运用单元知识创造机会。结合已经掌握的数数经验,学习通过数数和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七)数学乐园

nlc202309041728

数学乐园进行了重新编排的,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23个题目,包含了前6个单元所学的全部内容。新教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下棋”这一种游戏方式,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调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八)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本单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去掉了实验教材“认识半时”的内容,只要求认识钟面和整时,更符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主题图中增加了小精灵的一句话“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点”,直接概括出认识“整时”的方法,为学生正确认识整时做了范例。为加强本单元学习的应用价值,新教材还安排了接近整时的教学内容。

(九)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展示凑十计算过程。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凑十的计算方法,新教材例1呈现了9加几凑十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进位原理,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边摆学具边思考填写凑十的过程图。

2.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将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部分全部加以改编,统一放在最后。例5是求“一共有多少人”,着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其实寻找信息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学生还可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例6是“逆向”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要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问题,画图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

(十)总复习

1.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重新改编的总复习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包括有三部分内容:成长小档案、数学活动、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教材用建立“成长小档案”的形式,对全册教材进行了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最后用新增加的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总结。

2.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评价是教师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教师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基础上,新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在学期结束时还安排了一个自我评价环节,为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思路。

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从以数学知识技能为目标转变成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为目标,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只有从点滴入手,从细节分析,才能挖掘关键处,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闪耀的光辉盈溢课堂。

十九大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 篇4

2017/11/1 10:26:00

发布者:黄振虹

十九大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

本次修订后的《党章》,进行了哪些修改?主要有哪些新思想、新论断、新概念?主要是10个方面: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入党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章中明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第四,党章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相应修改。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党章据此作出相应修改,为我们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

第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入党章。把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推动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

第七,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写入党章。把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

第八,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写入党章。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要求写入党章,把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写入党章,把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

第九,“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大会同意把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增强全党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新旧党章修改内容对比 篇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章于2012年11月14日通过,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新的定位和阐述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必将对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新党章总纲部分第八自然段开头一句表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强调,“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其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目标任务。新党章总纲部分对阐述改革开放的自然段作了充实,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四、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新党章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实践新认识,对总纲中相关部分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4个自然段充实了内容,并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段。

(一)新党章总纲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适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总纲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全党更加全面地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新党章总纲调整和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充分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总纲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新党章总纲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部署。总纲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牢牢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新党章总纲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落实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纲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修改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作这样的充实和修改,有利于更好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五)新党章总纲增写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自然段 表述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新党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章中作这样的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新党章在总纲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中,强调“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进一步强调“求真务实”,把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列作为党的建设第二项基本要求;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的内容。

新党章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的这些新内容,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反映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实践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六、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新党章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一)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第三十三条增写了干部选拔监督的内容,第一款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第二款增写了党重视“监督干部”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更好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作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干部监督,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三十四条第五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加强道德修养、更好发挥表率作用。

(二)新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第三十一条第一项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近年来,根据中央部署,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有力抓手。增写这个内容,有利于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上一篇:语文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从文学中透析中西民族生命意识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