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Unit7知识点梳理

2024-09-29

6AUnit7知识点梳理(通用13篇)

6AUnit7知识点梳理 篇1

六年级

1.quietadj 安静的quietlyadv.安静地

2.drawv.画drawingn.图画

3.crossv.穿过 n.十字acrossprep.越过

4.enterv.进入entrancen.入口

5.loudlyadv.大声地loudadj.大声的6.meanv.表示…的意思meaningn.意思

7.usen.用法,用处 v.使用usefuladj.有用的 / uselessadj.无用的reusev.再利用

8.waitv.等候waitern.男服务员 /waitressn.女服务员

III.语言点/句型

1.语言功能

表示命令、要求(必须做……)

a.We must keep quiet in the library

b.Listen to our teachers in class.表示命令、要求(禁止做……)

a.We must not play basketball on the road.b.Don’t climb the trees.表示疑问

a.Where do we have rules?

b.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c.Where can we find this sign?

d.Which lift must we use?

2.祈使句的肯定和否定句:

Turn right!

Don’t turn right!

3.情态动词 Modal Verb

a.肯定句主语 + modal v.+ 动词原形

e.g.We must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b.否定句主语 + modal v.+not + 动词原形

e.g.She may not know about it.c.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modal v.+主语 + 动词原形 ?

e.g.Can Peter speak English well?Yes, he can.No, he can’t.Must we finish work before 9 o’clock?Yes, you must.No, you needn’t.4.肯定句中连接并列成分的and 变为否定句, 要改成or

We must not eat or drink in the library.We can eat and drink in the park.5.cross 和across的替换

The old must cross the road with great care.= The old must walk across the road with great care.

6AUnit7知识点梳理 篇2

【知识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 其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具体如下表所示。

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旅游资源由于各方面的差异, 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等特征, 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与地理成因

1.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 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 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 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2.把握观赏时机

3.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探究各种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 从审美特征到欣赏方法, 再到探究成因,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各种景观的地理成因如下表所示。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四、旅游规划设计

1.旅游规划的概念和类型

旅游规划的概念:为满足游客需求和促进旅游地的发展而确定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订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

旅游规划的类型: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

2.旅游规划的内容

(1) 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对规划区域的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产业基础、旅游竞争状况、旅游容量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明确旅游产业地位, 旅游主题、功能, 市场与产品定位;确定旅游发展的“三战略”, 即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3) 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布局旅游要素。

(4)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对衣、食、住、行、购、娱等进行规划, 具体如下图所示。

(5) 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提出旅游区分期建设规划方案和规划实施的步骤、措施、方法,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的政策、制度、资金、环境、安全、人才、科技等保障系统作出规划。

五、旅游及环境保护

1.旅游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活动也可能产生多种旅游环境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

2.旅游环境保护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六、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旅游线路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有:旅游资源 (旅游价值) 、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旅游成本 (费用、时间或距离) 等。设计旅游线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突出特色

旅游路线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作出的一种导向性安排, 应该突出所设计路线的主题。旅游线路所串联的旅游区、景区或景点, 既要各具特色, 又要共同烘托同一个主题。只有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 才是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

2.讲究韵律

旅游活动要有节奏感、韵律感。组织旅游活动既要使旅游者始终保持一定的兴奋度, 又要做到有张有弛。

3.“冷热”兼顾

不同季节, 不同旅游者需要不同的旅游路线。设计旅游路线要从全局出发, 做到“冷 (不太知名、旅游者较少的景点) 热 (著名、旅游者较多的景点) ”兼顾。

4.发展创新

旅游路线设计可以体现创新精神, 也可动态地反映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线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创新。

5.安全可靠

旅游路线设计, 一方面要保证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使旅游者游得开心, 玩得放心, 走得舒心;另一方面要遵守旅游区的安全保护规定, 避开军事禁区、保密设施等。因此, 旅游路线的选择, 首先要考虑旅游者出行的目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其次要根据各地区旅游景观的特色和交通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地区接待能力, 进行合理的选择。

设计旅游线路时, 要充分展现旅游地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 使游客在有限而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欣赏到不同的旅游景观, 感受到不同的旅游特色氛围。但是, 不能一味地堆砌和罗列某地的全部旅游景观, 而应做到既要景观丰富, 富于变化, 又要突出重点, 避免雷同。

【典例感悟】

例1 (2012·四川文综卷)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 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2)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 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 睡起日斜闻竹鸡

思路分析:此组题以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

(1) 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 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 所以是断裂上升。

(2) 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 099米, 垂直温差大, 山顶气温低, 夜间气温更低, 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 晴天观日出景观较好;山顶海拔为3 099米, 属山地针叶林带, 而桃树是阔叶植被, 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所以C不对;D项所指在丝竹之乡, 该项不正确。因此选B。

答案: (1) A (2) B

例2 (2012·浙江文综卷) 专家认为, 欣赏旅游景观, 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 (1) ~ (2) 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 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1) 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评论, 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到的春天景象。

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 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B.甲、丙

C.乙、丁D.丙、丁

(2)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 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思路分析: (1) 本题描述的是陕西商洛山村风景。“菊初黄”是视觉看到的景象, 甲错;“万壑”是指“千沟万壑”的黄土沟壑, 乙对;“荞麦花开白雪香”还有“菊初黄”是秋天景象, 丙错;“村桥原树似吾乡”是视觉看到的景象, 并引发思念家乡的情感。综上, 选C。

(2) 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类型。火山地貌由玄武岩构成, 而非花岗岩;丹霞地貌景观由红色砂岩构成, 而非流纹岩;球状风化岩石是花岗岩, 而非砂岩;岩溶地貌景观由石灰岩构成, 是可溶性沉积岩, 选C。

答案: (1) C (2) C

例3 2012年暑期, 有一学生旅游团计划乘船和火车从北京出发到杭州萧山钱塘江, 途中还要参观游览下列景点:南京中山陵、九江庐山、武汉黄鹤楼、苏州拙政园 (从苏州到杭州一段要乘船)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根据材料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 (走近路, 不走重复线路) 。

(2) 在出行前, 他们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3) 这一学生旅游团原本打算利用“十一”黄金周出游, 但考虑到种种因素, 还是选择在暑期出游。你认为他们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思路分析:本题以各类游览景点为背景材料, 考查旅游活动的设计等。第1小题考查旅游线路的设计;第2小题考查开展旅游活动要做的准备工作;第3小题考查旅游时间的选择。

答案: (1) 从北京出发经京广线到武汉市游览黄鹤楼, 再经长江到九江市游览庐山, 再经长江到南京市游览中山陵, 再经京沪线到苏州游览拙政园, 最后经京杭大运河到杭州萧山观钱塘江潮。

(2) (1) 设计好旅游线路; (2) 选择恰当的旅行方式 (自行乘车还是随旅行团) ; (3)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了解与旅游景点有关的内容; (4) 准备好旅游时所需的物品。

(3) “十一”黄金周是我国集中休假的时期, 也是旅游的黄金期, 这导致旅游景点几乎人满为患, 从而使得旅游质量严重降低。同时, 也容易出现交通拥挤、食宿困难、物价偏高等问题。而选择暑期出游可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针对训练】

读四川省和浙江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 回答1~2题。

1.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中的两个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 夏秋季节游客人数明显多于冬春季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民族节日和风俗习惯

B.国家旅游黄金周政策

C.地形、气候和交通

D.季节性保护遗产政策

2.据统计, 浙江省旅游收入明显高于四川省。其主要原因是 ()

A.浙江旅游资源较丰富, 世界遗产及国家级风景区较多

B.浙江的交通通达性好, 周围地区经济较发达

C.四川旅游资源没有特色, 景区比较分散

D.四川的物价比浙江低, 旅游收入少

近年来, 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的“地下画廊”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地质学家考证, 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堪称“江北第一长洞”。洞内流水潺潺, 钟乳石奇形怪状, 石笋、石瀑布、石花等千姿百态, 琳琅满目, 地下奇景扑朔迷离……据此完成3~4题。

3.观赏此类景观应 ()

A.在秋季观赏B.在清晨观赏

C.近距离观赏D.远距离观赏

4.“地下画廊”对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 ()

A.美学价值B.科学价值

C.经济价值D.历史文化价值

读某沿海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底图, 据此回答5~6题。

5.此处旅游景区最适宜开展的旅游活动是 ()

A.沿河漂流B.生态旅游

C.悬崖攀岩或蹦极D.乘游船观湖

6.在此旅游景区中, 下列区域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游览区B.保护区

C.服务区D.休息区

文明旅游活动既能使旅游者获取愉悦感, 又能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B.旅游活动应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C.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旅游的要求

D.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 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8.旅游者在景区内乱刻乱画会直接造成 ()

A.环境污染

B.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C.对旅游景观的破坏

D.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9.石窟艺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山崖上开凿洞穴, 并进行绘画和雕塑, 以表达膜拜或宗教虔诚。下图为三大石窟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 说出观赏石窟的主要方法。

(2) 下图中是莫高窟附近的胡杨林, 其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到此游览。要观赏至纯至美、层林尽染的金色胡杨之美和夕阳霞光, 应注意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10.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藏林芝县具有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林芝地区旅游部门先后与福州市旅游局、武夷山市旅游局签订《旅游对口支援框架协议》, 共同发起“情系林芝、走进西藏”的大型赴藏旅游活动。

材料二西藏林芝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1) 依据材料, 概述西藏林芝县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 简述林芝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3) 作为旅游者, 如何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夏秋季节游客多于冬春季节, 主要是因为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山区, 海拔高, 夏秋季凉爽, 对游客的吸引力强。

2.B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广, 旅游收入多。

3.C地下溶洞应近距离观赏。

4.A“地下画廊”主要是由岩溶地貌构成, 主要有美学价值。

5.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由图可知, 本区以自然景观为主, 故最适宜开展生态旅游。

6.B本旅游区以野生生物资源为主, 故保护区应占最大比重。

7.B在旅游活动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同时, 人们也要保护旅游资源。

8.C乱刻乱画是在自然景观或文物古迹上进行的, 是直接对旅游景观造成破坏。

9. (1) 选择观赏位置、抓住景观特色、以情观景。

(2) 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原因:金秋十月是观赏胡杨林的最好季节;夕阳西下时是观赏霞光的最佳时机。

10. (1) 主要沿河谷 (河流、谷地) 分布。

(2)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接待能力有限;交通通达性差;旅游景区多功能开发不够等。

(3) 主要看其是否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只有具有“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的高质量旅游资源, 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立体几何核心知识点梳理 篇3

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等角定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5.(理科)空间向量共线、共面的充分必要条件,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求立体几何中的角.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

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

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4.(理科)会用空间向量计算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三、考点简析

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

空间由点,线,面3个元素构成,立体几何主要研究线和线,点和面,线和面,面和面之间的关系.

两条直线关系包括相交,平行,异面;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关系包括线在面内,线面相交(包括斜交和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关系包括面面相交(包括斜交和垂直),面面平行.

2.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

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只要围绕着平行和垂直展开.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证明是相互依赖的,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也是相互依赖.需要对每一种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充分理解,证明过程中,需要列出相应的条件,得出结论.

3.棱柱、棱锥、棱台、球等空间几何体

30课知识点梳理 篇4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文学家,开创了田园诗派,代表作《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有《陶渊明集》。

诗风: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写作背景: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重点句子赏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画面美)

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而“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

使至塞上

王维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护疆守边的将士,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边界,又如那天边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天空。

茫茫无边的大漠上,烽烟一柱直上云天,横卧如带的黄河上,火红的落日苍凉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察访军情,但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鉴赏一:国学大师王国维称此句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你如何看待?

此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鉴赏二:此句如何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主题思想:本诗写作者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同时又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原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从遥远的荆门山外渡江,要去古老的楚国漫游。

巴山尽头渐渐现出原野,江水就在这广阔无际的原野上奔流。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它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在旅游途中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重点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上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化静为动)

下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此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景中含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一联将水中月明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同时又反衬出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这里既非朋友在送别诗人,也不是诗人在送别朋友,而是故乡之“水”在送别他远游的儿子——李白,所以题中“送别”二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不能删去。

主题思想:本诗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拓展积累:

一、离别送别的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 《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伦》)

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 《送别》)

二、思乡思亲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胡马依北,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6.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登岳阳楼

陈与义

原文: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始建於唐代,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① 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 yǐ):徘徊。

⑤三年多难: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⑥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黄昏时分,风平浪静,楼阁上的旌旗静止不

动,落日缓缓下坠;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黄昏的湖光山色中徘徊。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不远万里来此登高望远。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也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 简斋集》。赏析: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夕阳落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坼”,意境雄伟,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巴西地理知识点梳理 篇5

2、亚马孙河为世界上水量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周围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马孙平原,覆盖着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3、拉丁美洲混血人种多,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黑白混血人占40%。巴西有桑巴舞、狂欢节和一流的足球队。

4、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巴西热带经济作物中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

5、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

6、巴西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圣保罗是巴西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巴西首都已经从里约热内卢迁移到了巴西利亚。

A太平洋 B大西洋 D巴拿马运河 F墨西哥湾

①安第斯山系 ②巴西高原 ③亚马孙河 ⑤加勒比海

城市:⑥首都巴西利亚 ⑦里约热内卢 ⑧圣保罗

巴西地理习题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巴西储量大、质地优、产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

A.铜矿 B.煤矿 C.钨矿 D.铁矿

2.南美洲所有国家中,除下列哪些国家外,全部与巴西陆上相邻[ ]

A.秘鲁和智利 B.厄瓜多尔和智利

C.秘鲁和厄瓜多尔 D.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

3.下列有关1960年巴西迁都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增长 B.分散大城市职能

C.控制人口增长 D.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

4.有关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亚马孙平原是农业发达地区

B.水力资源丰富,江河径流量居世界首位

C.首都建在伊斯兰堡,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分开

D.工业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已成为世界重要的钢铁、造船、汽车等生产国

5.巴西境内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八(下)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篇6

二、了解下列文学常识

1.《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1868年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底层》《仇敌》和散文诗《海燕》等,1927年被授予无产阶级作家的称号,1936年因肺炎逝世。

2.《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用他的稿费和积蓄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用以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3.《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公”,也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所以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昌黎先生集》为其诗文合编。

4.《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 ,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 、文学家。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青年时期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并称“康梁”。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5.《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刘禹锡诗文俱佳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禹锡和李白也称“刘白”。著作有《刘宾客集》。《陋室铭》是他在和州做刺史的时候写的。

三、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一)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运用在具体的句子中;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常体现在全文的构思上或突出主旨上。 (二)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一般都是具体的事物,也有很少一部分比喻中的喻体是抽象的事物;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事物,象征对象一般是某种人或某种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等。 (三)比喻强调的是二者某种性状的相似性,象征强调的是二者内涵本质的一致性。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鸟”常见的象征意义

鸳鸯:夫妻恩爱,情侣和睦亲密。

青鸟:幸福佳音的使者。

大鹏:志向高远,奋发有为,前程远大。

凤凰、孔雀:幸福和吉祥,杰出人物,美丽,重生。

鸽子:友谊,和平。

大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燕子:春天,勤劳。

杜鹃:思乡,悲苦,意志坚强者。

百灵、画眉:能言善歌,声音甜美,聪明伶俐活泼。

乌鸦:晦气,不祥,悲凉,小人,俗客庸夫。

喜鹊:喜庆,愉悦。

仙鹤:长寿,清高,杰出者,隐逸,情义,祥瑞。

八哥、鹦鹉:人云亦云者,能说会道。

鸵鸟:不敢面对困难的逃避主义者。

天鹅:纯洁,忠贞,美丽。

雄鹰:坚强勇敢,志向高远。

麻雀:庸庸碌碌者,吵闹聒噪、喋喋不休。

五、什么是“说”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六、什么是“铭”

电与磁知识要点梳理 篇7

一、核心——磁场的基本性质

1.磁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2.磁场的方向:磁场中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一般是不同的,规定小磁针北极在某点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感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正好是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进入磁体的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指向N极;磁感线不会交叉,对于磁场中确定的点,磁场的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对于磁场中的某一点来说,磁场方向、小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是一致的。

例1 如图1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块条形磁铁,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图像是 ( )。

分析与解:本题是一道物理情境与数学图像相结合的试题,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解题的依据是:①条形磁铁的磁性特点:两极最强,中间最弱;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当小磁铁从A端移动到中间的过程中,小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排斥力由大变小,测力计示数由小变大;当小磁铁从中间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小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吸引力由小变大,测力计示数继续变大。故整个过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由小变大,应选D。

点拨:在解这类图像题时,首先要弄清图像中的横轴、纵轴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然后根据相关规律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弄清当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增大或减小时,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重点——电生磁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极。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判定。

2.电磁铁:内部插有铁心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电磁铁在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铃以及自动控制装置上均有应用。

3.电磁铁的磁性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磁铁螺线管线圈的匝数以及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螺线管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①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其磁性的有无。②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改变其磁极的性质。③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或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其磁性的强弱。

例2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能正确反映电流与磁场间关系的是 ()。

分析与解:4个选项给出了4种不同的情况。A给出的是电源的正负极和小磁针静止时的状态,可由电源的正负极判断出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再根据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应用右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然后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以及在磁体外部空间,磁感线从N极出来,进入S极这一特点,画出磁感线,并标出方向;最后根据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可以判断A是正确的。

B给出的是电流方向、磁极和磁感线。首先根据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应用右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是否与题中给出的相符;其次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以及磁体外部空间磁感线的特点,判断题中给出的磁感线的方向是否正确。通过判断得出,B中右侧的水平磁感线方向画错了。

C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与A 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C是正确的。

D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与A、C 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S 极。小磁针的N极应指向右,所以D是错误的。

点拨:本题集中反映了通电螺线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则、磁感线、磁场方向等。

三、热点——学科内综合

本章知识点虽然比较零散,但可与很多知识点发生联系。比如与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力、力的性质等知识相综合的试题,在历年的中考试卷中均有体现,望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例3如图2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与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时,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是()。

A.方向向左,逐渐增大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逐渐增大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知,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出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电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相互排斥力逐渐增大。条形磁铁在电磁铁对其向左的排斥力与水平面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两个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静止,而电磁铁对其向左的排斥力增大,根据平衡力知识可知,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并且随排斥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题的答案为C。

四、难点——联系实际

根据所学内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要建立在对知识充分理解和熟练的基础上,思维灵活、善于探究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保障。

例4如图3所示,将一对磁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舌簧密封于玻璃管中,舌簧端面互叠,但留有间隙,就制成了一种磁控元件——干簧管,以实现自动控制。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线圈,将它套在干簧管上,制成一个干簧继电器,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如图4所示。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不包括( )。

A.电流的磁效应

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磁化

分析与解: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两个弹性舌簧在磁场中被磁化,其中上方舌簧的下端为S极,下方舌簧的上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两个舌簧端面互叠部分相互吸引,使工作电路接通。当开关S断开、磁性消失时,两个舌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分开,工作电路断开。

由上述分析可知,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包括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答案为B。

点拨:本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考题,分析的关键在于,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线圈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分析的难点在于,在线圈内部,磁感线是由S极指向N极(由下而上)的,磁感线由下方舌簧的下端进入,上端出来,所以下方舌簧的上端为N极。同理,磁感线由上方舌簧的下端进入,上端出来,上方舌簧的下端为S极。

例5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 (GMR)效应,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图5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当闭合开关S1、S2后使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左端为N极

B.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C.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增大

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减小

分析与解:当闭合开关S1、S2,滑片P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五、易错点——判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要使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判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例6在图6中,能够在铝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做法是( )。

A.铝框不动,磁铁上下移动

B.铝框不动,磁铁左右移动

C.磁铁不动,铝框上下移动

D.磁铁和铝框一起向右移动

分析与解:由图6可以看出,铝框所在处的磁感线方向是竖直向下(从N极指向S极)的,铝框只有垂直纸面向里向外运动或向左向右运动时,铝框的一部分导体才能切割磁感线,铝框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当铝框向上向下运动或铝框和磁铁一起移动时,均不能切割磁感线,所以铝框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答案为B。

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8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篇9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沉淀

既有溶液中的离子直接结合为沉淀,又有沉淀的转化。

(2)生成弱电解质

主要是H+与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与弱碱阳离子生成弱碱,或H+与OH-生成H2O。

(3)生成气体

生成弱酸时,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气体。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大多在酸性条件下发生。

2、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判据

(1)根据焓变与熵变判据

对ΔH-TΔS<0的离子反应,室温下都能自发进行。

(2)根据平衡常数判据

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时,表明反应的趋势很大。

3、离子反应的应用

(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

根据离子的特性反应,主要是沉淀的颜色或气体的生成,定性检验特征性离子。

(3)用于离子的定量计算

常见的有酸碱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

硬水的形成及软化涉及到的离子反应较多,主要有:

Ca2+、Mg2+的形成。

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热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Ca2++2HCO3-CaCO3↓+CO2↑+H2O

Mg2++2HCO3-MgCO3↓+CO2↑+H2O

或加入Na2CO3软化硬水:

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篇10

一、以“修改日记,激趣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 教学片断

新课伊始,出示小淘气的日记:3月18日 晴

早上,我从2平方厘米大的床上起来,就坐到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的饭桌上拿早点吃。妈妈把我耳朵一揪:“洗脸去!”于是我才去拿14平方米大的毛巾洗脸……

师:看完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淘气说的吗?

生:……

师:小淘气短短的一篇日记中却出现了这么多错误,看来他真得好好学数学了,你们觉得他在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该补一补呢?

生:面积单位、平面图形的面积、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课题“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

2. 教后反思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复习课,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学中先出示小淘气的日记,学生读完日记后,既感到有趣又有话可说,你一言我一语,把小淘气的日记修改好了。修改完日记后,我说道,小淘气短短的一篇日记却出现了这么多错误,看来他真得好好学数学了,你们觉得他在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该补一补呢?学生很快说出要补补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方面的数学知识,至此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这样的设计唤醒了学生所学的旧知识,同时在修改日记中又复习了面积单位,为“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在生活情境中回忆、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教学片断

【片断1】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小淘气也有一个温馨、漂亮的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小淘气的家的图片。

师:小淘气觉得他家的这个房门有点旧了,他想重新漆上油漆,当然门上的这块正方形玻璃、门锁以及下面装饰条上的这些地方是不需要油漆的,你们能帮小淘气算算涂漆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吗?

学生计算后汇报。

学生回忆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片断2】

师: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用这些计算公式呢?让我们再回到小淘气的家中去看看。在这个房间里面有哪些问题与面积计算有关呢?

生:……

师:没错,其实只要量好尺寸,这些面积都能算。

(1)房间墙上有三幅圆形装饰画。这幅装饰画的底板是一块三夹板。它是从长1.2米宽0.6米的长方形三夹板上切割下来的一个最大的圆。你能说一说这幅装饰画有多大吗?

生:……

(2)房间墙上的长方镜子用四个螺丝钉固定住。螺帽的上面是个六边形,你能计算出螺帽这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根据数据计算后,小组汇报交流。

2. 教后反思

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在复习课中也应该有这样的要求。本节课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同在。在“讨论交流,复习整理”环节中,小淘气家的门上综合了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让学生在帮助小淘气计算油漆的面积中不知不觉地勾起了对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回忆,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在“应用方法,立足实践”环节中,设计的题目都源自课初的生活情境,把整节课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复习课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整理、分类、综合的过程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消除疑惑,让学生在复习中真正得到提高。

九(下)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篇11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抱疾方剧:正有重病在身。方, 正、正当。剧, 严重。

遍稽群籍:翻阅查找很多书籍。稽, 查考。

深悉无疑:了解得很全面、很深入, 没有一点遗漏。

庖代:也作“代庖”, 是成语“越俎代庖”的省略, 意思是越权办事或者包办代替, 课文中指代理他人的职务。庖, 厨师。

钧裁:恭请做出决定。钧, 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辞。裁, 判断、决定。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 (在三门峡) 一样。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充, 堵塞。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疾, 痛。首, 头。

百废待举:各种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去兴办。举, 兴办。

礼贤下士: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地位一般但有才德的人, 以使其为自己效劳。

哀兵必胜:对抗的两军力量相当, 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三、文学常识

1.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 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要求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人物、情节、场景也要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3.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尖锐突出。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

4.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台词, 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 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 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的语言要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5.《威尼斯商人 (节选) 》选自《莎士比亚全集》, 作者莎士比亚,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等。

6.《江村小景》选自《田汉全集》, 作者田汉, 原名田寿昌, 湖南长沙人, 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

7.《〈陈毅市长〉选场》选自《陈毅市长》, 作者沙叶新, 当代剧作家, 代表作有《宋庆龄》《尊严》《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等。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12

1、认真写好钢笔字,认真写好毛笔字。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红领巾”指:少先队员;

2、“太阳”指:党和人民;

3、“阳光”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4、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党和人民。

5、诗歌共三段:第一段:风景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段:喜悦的心情;

第三段: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6、这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词:乔羽,作曲:刘炽。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似读音。

2、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在生活中的解释。

3、“有字词典”指:《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无字词典”指:生活里的学问。

4、学会查“无字词典”指: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5、学好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中学,第三课《古诗两首》(会默写)

《山行》

1、作者杜牧。作者把枫叶和红花作比较,写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停车的原因是“停车坐爱枫林晚”。写的是深秋景色,表达了杜牧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2、这是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图。

3、坐:因为; 于:比。

《枫桥夜泊》

1、作者张继。写了古城苏州:寒山寺和枫桥两大景点。同样描写深秋景色,但表达了张继孤独,忧愁的心情。

2、所见: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

所闻:乌啼、钟声。

3、泊:停船靠岸;啼:啼叫;对:相伴;愁:忧愁;到:传到。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告诉我们做人要像叶子一样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2、叶子外在美:①形态各异,②变化多端:春天的时候,嫩绿;夏天的时候,肥美;秋叶变

黄;冬日飘零。

内在美: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3、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

1、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2、你能再找几个“银灰、血红、橘黄、金黄”这种类型的词语吗?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3、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4、作者从(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三方面写北大荒。

5、北大荒不仅自然风光美丽,而且物产丰富(从大豆摇铃千里金看出),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六课《西湖》

1、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2、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宛如一只只黄蝴蝶飘落下来。

2)中秋节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3、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则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5、白堤与诗人白居易有关,苏堤与文学家苏轼有关。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1、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有“日光城”的美称,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别称:拉萨:日光城(全年五雾,阳光充足)重庆:山城(因为建在山上)

昆明:春城(因为四季如春)哈尔滨:冰城(冬天很冷,冰层很厚)

广州:羊城(五羊衔着谷的传说)济南:泉城(因为那里有很多泉水)

第八课《蒲公英》

1、童话故事。

2、蒲公英不能落在沙漠里,也不能落在湖泊里,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他们生

根长叶的地方。

3、告诫我们:①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

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②要听长辈的正确指导。

4、本文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

第九课《三袋麦子》

1、童话故事。

2、小猪:憨厚可爱,做成各种各样食品吃光;

小牛:勤劳节俭,保存起来慢慢吃;

小猴:聪明能干,种下地;

土地爷爷:智慧亲切。

3、我喜欢小猴的做法,因为它善于计划。

4、学了这篇文章,我学会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善于计划。

5、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第十课《哪吒闹海》

1、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

2、机灵勇敢的小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神通广大;兴风作浪的龙王;胡作非为的三太子;凶神恶煞的夜叉。

第十一课《第八次》

1、布鲁斯王子: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英勇顽强。

2、第八次成功的原因:①受到蜘蛛结网时不怕困难的启发。

②不灰心,坚持不懈地努力。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灰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

4、想到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

第十二课《卧薪尝胆》

1、薪:柴草;胆:苦胆。

2、原意是: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现在形容人发奋图强,刻苦自励。

3、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坚持不懈、发奋图强、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骄傲自满的吴王夫差。

4、会用“建议”造句。①作动词:妈妈建议我出门带把雨伞。

②作名词:我接受了妈妈让我多吃点水果的建议。

③合起来,爸爸建议我多吃点水果,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5、名言:胜不骄,败不馁。有志者,事竟成。

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有责任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雷奈克,诞生于法国。

2、听诊器的样子:两端是喇叭状的空心木管。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4、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第十四课《东方之珠》

1、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2、总分总。

3、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4、会用“倾听、闪耀”造句。

第十五课《小露珠》

1、动物们喜欢小露珠,因为:外表美丽;植物们喜欢小露珠,因为它滋润了植物奉献了自己。

2、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第十六课《石榴》

1、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2果肉:酸溜溜、甜津津。

3、比喻句、拟人句。

第十七课《石头书》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和磊磊。

2、探究自然、热爱科学。

3、字:雨痕、波痕、矿物

画: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

4、刨根问底:追根究底,寻求根源。

5、刨到的学问。

第十八课《小稻秧脱险记》

1、科学童话。

2、遇险:杂草强营养;脱险: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帮助小稻秧。

3、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第十九课《航天飞机》

1、科普童话。

2、航天飞机:外形和本领。各有所长。

3、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无影无踪、自由自在、航天飞机。

4、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第二十课《军神》

1、刘伯承:意志如钢,坚强不屈,镇定自若。军神。

第二十一课《掌声》

1、二次掌声:第一次,鼓励小英;第二次,称赞小英,2、小英由自卑忧郁到自信开朗。

3、告诉我们道理:珍惜别人的掌声,奉献自己的掌声,自己给自己鼓掌。第二十二课《金子》

1、彼得:坚持不懈、追求梦想、辛勤劳动。

2、彼得梦想:获得财富。

3、真金:①财富;②获得财富的方法。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1、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重阳节:九月初九。

3、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

4、表达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5、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十四课《孙中山破陋习》

1、敢于反抗的孙中山。

2、陋习的意思是:不文明的习俗。陋习是指:缠足。

3、首先废除是因为: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篇13

1、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把知识分块,进行分类整理复习。

五年级数学一共七个单元,但是重点知识分为三块,一是计算类:小数乘除法和解简易方程;二是图形面积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三是问题解决:小数乘除法的解决问题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把知识分类也能让学生明了本册学习的重点内容,在练习时能对症下药,即题目到底是考查了哪一个知识点,这样学生面对一些陌生的题目时也不会手足无措。

二、多训练计算。

本学期的计算占的比重相当大,于是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计算法则,会计算每种类型的题目。最近一个月我每天会让学生做六道计算题。虽然让学生练习了,但是我做的并不好,检查不到位,只是让小组长把这个家庭作业落实,学生纠错率不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准备在课代表以及小组长的配合下,每天不定时抽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并掌握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程度的在基础计算上让学困生得分。

三、把每班学生按不同程度分类。

优等生、中等程度的学生、学困生。在复习时有所侧重,优等生在掌握基础题的同时,多做一些拔高的习题;中等生能够把基础知识、概念、计算做的非常扎实,拔高题并不做要求;学困生是个大难题,他们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甚至有厌学情绪,多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乐趣是重点,让他们有学习的欲望,基本的小数乘除法、简单的方程,一定要重复训练,对他们进行模式训练,记忆为主。

“一帮一计划“也有所改动,原来优等生带学困生,但是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给学困生讲题时,极其不耐烦,总是听到有人抱怨认为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影响很不好,于是我大胆决定,让优等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带学困生,这样差距小一些,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些,而且发挥中等生的作用,一方面避免了有些中等生听不懂装懂,理解知识不透彻的坏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别人他也能体验成功,对自身提高很有帮助。

最后,复习一定不要只顾做试卷而脱离课本,且不说期末考试的题目都是书上例题的变形,更重要的是课本上的习题都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不会超纲,有代表性,对于学生理解定义、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期末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性,根据本班学生制定一个具有时效性的计划,能对症下药,这样的复习应该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 ]”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上一篇:自强之星策划案下一篇:小学体育课教学论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