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奶奶散文(精选11篇)
我记忆中的奶奶散文 篇1
我记忆中的沂蒙散文
谨以此篇,留给我记忆中的沂蒙
——题记
八岁那年暑假,随母亲第一次回到了母亲的老家山东,而辗转打探后,只有沂蒙山下的表姨还在世。模糊的记忆终于清晰,从懂事起母亲的念叨在眼前成为现实。
表姨家就在蒙山脚下,过了蒙山第一关;云雾缭绕的山脚下那个叫陈家庄的地方出现在眼前。母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我感觉到她激动和紧张。自从姥姥逃避战乱到了江苏,30多年过去了,历尽了千辛才得知故乡还有表舅和小姨还在人世。联系好详细的地址,母亲终于在这个夏天,带着我回到故土。老家历城早已没了亲人,只有她这个表妹,远嫁到了沂蒙山下。70年代末期的中国依然很穷,更别说老区了。当表姨和母亲相见痛哭时,我看着这陌生的环境,来时的心情淡然无存。低低的围墙是用石头和泥巴砌起,房子也一样,发黄的报纸贴在炕的四周;毛主席的语录还在提醒人民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一大群人围着我们娘俩问长问短,听不懂的口音让我无所适从。脱口说出了想回家的话,让所有在场的人哑然,记忆中的美好不再,眼前这一切反差太大了。
我就在那天认识了叫芹的小女孩,母亲让我叫她小姨的那个小女孩。
正在我闹着要回家的时候。表姨说;“芹,你过来把三带去玩。”因为我排行老三,所以表姨亲亲的就叫我“三”。这时从人后面钻出了一个怯生的面孔,看起来比我大两三岁吧。长长的独辫子很黄,是那种营养不良的黄啊,清瘦娇好的面孔,身上穿着一件自家织的蓝底白花的短袖褂。我被她牵着手着走出了院落,她指着远处的山蜂对我说;“小三,明儿姨带你去山上好不?山下有个水库,还能抓鱼,洗澡、山上啊什么都有,可好玩了,好不?”她倒很大方,不客气地就自称为姨了,我翻了个白眼,心里暗想,哼;这么点小孩也让我喊姨?别想!
但她的话还是提起了我的兴趣,这些事在家是想也不要想的。也许是她的话蛊惑了我,或是孩子更容易沟通吧,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芹比我大三岁,才上二年级,她的爹是这个村的支书,妈让我叫他四姥爷、反正我也不懂,让我叫什么就叫什么吧。小芹暑假的生活就是帮大人干活,还会摊煎饼。自从我来了之后,她的任务就是带我玩,不能让我想家而闹着回家。母亲带给他们带了很多礼物,让表姨和亲戚大为感动,说是没见过的好东西。我的身份在他们眼里很娇贵,只要我不闹要回家,母亲自然地能如他们的愿多呆一段日子,了却30多年的分离之苦。油灯亮了一夜,在他们断续的话语中我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和她的亲友们诉说着三十年来的往事,难过之处依然唏嘘。说到江苏后这些年的经历,说我姥姥退休后身体一天一天不行了等等……等她们聊得高兴时,我和小芹溜出了家门,往听说很久的蒙山走去,临行前她带着一把镰刀和布袋说带我去采蘑菇去,但条件是必须听她的话。我高兴地答应了,拉着她的手向山中走去。
蒙山很大,沂蒙很远。路上,小芹和我骄傲地说起她的家乡来;“你知道吗小三?听我爹说蒙山八百多里哪,最高的就是前面的龟蒙顶,山上有好多大树,粗得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就是太远了,我一个人不敢带你去,等过几天了带上你娘和你和我爹他们一块去。”娘?我大声地纠正着;不是娘,是妈妈。小芹吃惊的看着我说;“娘就是妈,妈就是娘。就是叫法不同啊,俺这里都叫娘啊。”我不理她。自顾地看着山坡的各种叫不出名的花儿和野菜,真的.好美啊,迎风摇曳的野花,苍劲挺拔的松树在山风的吹打下发出阵阵松涛。小芹告诉我什么是黄花菜,什么是金银花,什么样的蘑菇能吃。她知道的真不少,山里的孩子就是胆大,在一片密林中我紧紧地跟着她,布袋中已经有了好些收获。小芹指着树上说;“我爬上去把那松菇采下来。”说完就蹭的爬上了粗大的松树,边爬边说;“你在下面拣啊,不许离开树下。”我仰望着她,心想这树上有什么呢?小芹说袋子中的是草菇,松菇才香的,莫非她去树上采松菇?正想着,上面扑地丢下了一团东西,有巴掌大,黑茸茸的,软软的。接着又有几团落了下来,等我拣完了小芹已经站在我面前,红红的脸颊流满了汗水,蓝底白花的衣服也湿透了。
“我们快回吧,不然爹要担心了我们了。”说完背起布袋拉着我的手向山下走去。我跟在后面,快乐得像个小鸟,想着一定要让他们带我去山顶,那里肯定更好玩……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哪个山上呦好风光……一种甜美的歌声从小芹的嘴里唱出,我惊讶了,这个只比我大三岁的女孩竟有这么动听的歌喉。我追上去问小芹;“你唱的什么歌啊这么好听?教我唱吧。”小芹回头看着我说;“好啊,你听好了……人人哪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哪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哪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哪个草低哎,见牛羊……”歌声如清澈的泉水荡漾在山间,我一句一句地学着,不知不觉地回到小姨家。我兴奋得说着山里的趣事,要妈妈一定带我去爬山,去龟蒙顶。
午饭很迟,那时候沂蒙老区的人只吃两顿饭的。我们的到来改变了表姨家的生活习惯,除了煎饼,大葱,香椿炒鸡蛋,中午多了盆小鸡炖松菇。母亲好像明白了什么,眼眶里盈满了泪水。我却浑然不知,高兴地吃着,夸小芹的勇敢,能干,直到表姨对妈说话我才明白。“姐,没事,你吃啊,明年再多喂几只就行了呗。”后来我才知道。小姨把家里唯一的下蛋母鸡给杀了……除了那30多年不见的煎熬,表姨,你给了我什么的亲情?
十年后,小芹远嫁到了蒙山深处,一个叫博山的地方,从此后音讯渺茫,再也没有看到过她,那个稚气童声唱着沂蒙小调的女孩,这些年,你还好吗?
我记忆中的奶奶散文 篇2
我习惯吃饭的时候, 把碗里的饭都吃完, 一粒饭也不剩。
我种过田, 我知道那是什么感觉。记得很久以前, 那时候还没有收割机, 我跟着母亲在稻田里用镰刀割稻子, 累得直不起腰。父母把割好的稻子用大推车推到家门口的水泥地上, 然后叠放好。
听着机器嘈杂的声音, 把稻子放在机器上, 在“哒哒哒……”的巨响中, 谷粒脱离了稻秆散在水泥地上, 星星点点的, 很闪耀!
旁边是放得很整齐的稻草, 把它叠成稻草堆, 以后可以用它烧火煮饭。
谷子还要晒, 晒好后的一部分自己吃, 另一部分用来卖。阳光毒辣地照射下来, 母亲穿着大大的胶鞋, 过一会儿就去翻一下谷子。
有一次, 谷子晒完了, 要收进存放稻谷的房间里。我顶着烈日, 拿着簸箕把谷子铲进蛇皮袋里。由于阳光的过分热情, 我中暑了。
还记得那首诗吗?那首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诗:“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我太懂得这首诗了。
我们家里人都没有在碗里剩饭的习惯, 因为我们知道, 那是辛苦得来的, 每一粒米里都有汗水, 得来不易!
我不讨厌外地人, 因为他们也是人。如果你离开了本地, 同样, 你也是外地人。
可能你嫌弃他们身上的味道, 或者是没有教养的言行举止。然而, 你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高楼大厦, 想想那是谁用双手建造的, 这时, 你还会瞧不起外地人吗?
你知不知道打工仔那些心酸往事?你明不明白没有一分钱谁也不会瞧你一下的窘态?
我舅舅是一个从四川来浙江打工的农民工, 姨娘和姨父也是如此, 他们都在工地上工作, 有时就睡在工地上。知道他们夏天是怎么度过的吗?那种苦你懂吗?我依然记得姨娘的头被楼板砸到过……
我去舅舅在临平那边租的房子看过, 真的很小。里面放着两张床, 一张饭桌, 一个柜子, 柜子上面放着一台小小的彩电。
吃饭、睡觉、娱乐都只在这方寸之地, 里面坐四五个人就有些挤了。
卫生间是公用的, 那扇门是破的, 上不了锁, 里面味道很刺鼻。
我的外婆住在山上, 山路崎岖, 出入极不方便。曾经喝水要到后山去挑, 现在条件好了, 用上自来水了。我在那里生活很开心, 我跟哥哥放过牛, 帮隔壁的婆婆推过磨, 点过煤油灯, 还背着背篼捡过柴。
左邻右舍都是一些老奶奶, 还有他们的孙子孙女。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热闹些, 因为那时离家的孩子都会归家了。
散文我的奶奶 篇3
奶奶把牵牛花种在了花园里,爬山虎种在了后墙根边,由于爬山虎在屋外,奶奶就没在意它。但相反,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经常给它浇水,对它倍加呵护 。过了将近一个月,它没有辜负奶奶对它的偏爱,开出了好多紫色的·好似大喇叭得花,别提奶奶有多高兴了,至于那爬山虎,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呢?
过了几天,姑姑接奶奶出去散心,去了一个多礼拜,当然,也没人管那些花了,当奶奶回来后,牵牛花由于太阳花的烘烤,没人浇水,早就变黄了。再加上昨天晚上那阵风,将牵牛花毫不留情的,刮得惨不忍睹。我和奶奶都很不开心,毕竟失去了那么心爱的一株花。
不久后,我和几个小伙伴玩捉迷藏,于是我就想到藏在屋后。结果,我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被奶奶精心呵护的牵牛花,已经在经受不住大自然的考验下枯萎了,可这棵被忽视的爬山虎的种子,在经历了风吹雨打后,已经变成了屋后一片小小的绿洲,我不由自主的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我开心地告别了伙伴。
抒情散文:回忆我的奶奶 篇4
奶奶的目光是家乡那厚厚的泥巴路,延伸着无绵的希望和朝气,她在自己存在的时候告诉我那路的一端是开始,另一端是目的地。奶奶的目光是坚毅的参天大树,她说就算这树长的再高,树根布的再遥远,那种子发源地永远的系在了家乡这块落叶归根的土地。
岁月如同那古旧的驼铃声,渐行渐远……难忘奶奶的面容任时光潺潺流淌、飞逝。而总不能忘怀的始终是纠绕在心头奶奶的目光。它似乎能洞穿多年的时空,伴随着花草的清露,轻踏着黎明,带来朝露里第一缕温暖的阳光。
那日,一家人积聚在一起,偶然听起姑姑说起已过的奶奶。心里猛的被针刺痛了一般,回忆涌来。她说奶奶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在世的时候能做一回太奶奶,可是偏偏她却先走了几年。她这么一说,我猛然想起奶奶过世已经有了三年多。也总是听自己的朋友说,活着的人没时间去算日子,可死了的人日子却有的可数,似乎人人都可以把这日子记得非常的清楚,也感叹这日子过的真快。
也不能记起那个日子的具体时间,只是能依稀的感受到那日的.微弱烛光,奶奶弓着背腰对着那丝弱的光源帮我缝补裤子,站在乡里老房子的门槛上,远远的看着奶奶那缓慢老拙的缝补动作,心里竟然充满了不舍。记忆里的奶奶总是那么的慈祥,每一次我回到老家,她不会和那些婶子叔叔一般对我满是夸奖,而是偷偷走到厨房,打两个用浓浓情谊,甜甜糖水冲泡的鸡蛋。也就是这个味道,足足的味道,让我在梦里也几欲的撕裂般去想念它,就算现在我花多大的价钱却也找不到这味道的存在?
还记得吗?在那夏日绿肥红瘦的河塘,是满目抢眼的苍翠松柏,你牵着我小小的手,站在那还不像如今只剩下淤泥的小塘边,就这样静静的站着不动,似乎你在回忆,而我却在等待一般,在那一瞬间我却敏锐的捕捉到了您的目光,奶奶,你知道吗?那目光中是你走过的山路重重,无情岁月,那一切的一切也压弯了您的脊梁,您把目光锁定在远处田埂里的棉花杆,静静的告诉我那是可以燃烧的希望。然后你把目光泊留在了更远方。
还记得吗?每当我受委屈或者要挨打的时候,你总是倔强的把我护在你身下,你那柔弱的臂膀,在那一瞬间却成为了我的希望,强大而富有温馨。自己也曾很幼稚的问过你,为什么奶奶你会结两次婚呢?这样的话语总是会让你木楞一下,然后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因为需要生活下去的勇气啊?直到我长大成人,我才知道,那个时代赋予你的唯一希望就是好好的活下去,好好的培养你的后代子孙。而你,也无畏于你存在的意义。
你是个独立的女性,也是个值得人去回忆的人,性格上的完美总是让你在任何人面前都显的落落大方,极好人缘的你可知,在你去了的时候,有多少同村的老人家告诉我曾经的你是多么美丽,多么善良。她们告诉我你年轻的时候也和很多大姑娘一样,喜欢编制花朵,喜欢穿鲜艳的颜色。但是却不会在喜欢这些东西的同时去把家里打理的一团糟。也从不和任何邻居或者同村的人去争吵什么,总是这样静静的面对任何事情。也许这就是你到如今还总是会被父亲叔叔回忆起来的理由吧!
还记得吗?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你把我背在你瘦弱的身体上,哼着不知名的声调,拿着一个袋子,沿着一路的小黄花向山里走去,在那厚积的泥巴路上,你对我说着父爱如山的故事,告诉我关于你的故事,虽然到现在我只剩下一点点的记忆,但是我却真实的在往后的日子里总是梦到你对我说的那些事情。也坚定着一个父亲的责任是什么?
也许很多事情别人并不知道,但是我却知道那是属于我和你的秘密,但是你知道吗?我亲爱的奶奶,我现在还会后悔,时刻的在后悔着,后悔着我对你许下过的承诺,说带你去我读书的地方看一看那木棉花,说带你去北京的天空下登一登长城,说带你去四川的美景里观赏下熊猫……这都被姑姑的那句太奶奶的话,打碎来了在记忆里的尘封,痛的我揪心力竭。
而现在,就让深深的对你说声,亲爱的奶奶,我想你了。
秋夜,好长,也好香,靠着身后那古老的大门舒缓坐下。我侧身低眉,细细捕捉着月光。一地婆娑的碎玉桂影照在老家门口那已不见泥泞的水泥地板,静静看日月更替,朝霞满天,等候清晨睁开的第一眼。泡上一怀桂香暖茶,一份深深浓浓的祝福,悄悄摆放在石桌上,散发着独特的袅袅清香,等着你回来。在等你回来的过程中就让我深深去沉醉在你那照片淡定的目光中吧!这才发现原来奶奶的目光是家乡那厚厚的泥巴路,延伸着无绵的希望和朝气,她在自己存在的时候告诉我那路的一端是开始,另一端是目的地。奶奶的目光是家屋后那些坚毅的参天大树,她说就算这树长的再高,树根布的再遥远,那种子发源地永远的系在了家乡这块落叶归根的土地。
记忆中的奶奶作文 篇5
这位老奶奶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当时,我正在看[开门大吉]。[开门大吉]是个猜歌的节目,有8扇门,猜对一首歌会得奖金。
老奶奶看起来很和蔼,她说自己有85岁了还在跳舞,还是领对。全场惊讶极了,发出一声‘啊/’。
老奶奶慢步走向第1扇门,双手像拿火炬一样托着红色门铃,一只脚还微微点地,动作十分优美。
节目主持人小尼半开玩笑说;‘这真是我做节目已来按门铃姿势最美。’
到了第5扇门,老奶奶再一次走向门铃,音乐从门后面悄悄传出来,我听着音乐有些着迷,突然想;‘这怎么这么熟悉。’‘是周杰伦的[青花瓷]。’我喊了出来。老奶奶也答上来了。
第6扇门,老奶奶答上来了。
记忆中的奶奶作文 篇6
在我印象里,奶奶留着齐耳短发,有许多已经白了。她的五官已记不很清,只记得她笑起来的样子特别暖心,让我特别喜欢。我喜欢看她笑,每次我去学校,奶奶都会站在家门口笑着目送,我每次都很开心地去学校。自从她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这样目送我去学校了,我再也找不到她微笑着看我的样子了。即使其它的我都忘记了,她慈祥地笑着看着我走向学校的样子依然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还有,她做的饭菜很香。每次吃饭前我都会第一个伸小手去拿筷子,但奶奶行动比我还快!一把抓过所有筷子,很严肃地问我:“你洗手了吗?”我一愣,糟糕!又忘了,然后就立马去洗手。洗完手之后她才肯把筷子给我,终于可以好好吃饭了,馋死我了。当时我还小,用筷子夹菜夹一个掉一个,怎么也用不准。奶奶在旁边看我着急想吃又吃不到嘴里的样子,笑得可开心了。等她笑够了,就会给我夹好多菜,让我尽量多吃点。这是和奶奶一起吃饭印象最深的片段啦。
多少次我心里念叨着:奶奶,你走后,再也没有人笑着看我去学校了;再也没有人假装严肃让我去洗手了;再也没有人看我夹菜夹一个掉一个而哈哈大笑随后又给我夹许多菜了。你知道吗?我现在用筷子用得可顺手了。
我记忆中的奶奶散文 篇7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快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怎的,在这个只属于中国人的节日里,我突然非常想念远在天堂的爷爷奶奶——两个视我如生命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在我的眼里和心中,爷爷奶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这辈子我最需要感谢的人,我想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爷爷奶奶。
爷爷是一位极善良、忠厚、老实而又慈祥的老人,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同事。
常听奶奶说,爷爷一生经历坎坷,14岁因兄长参加革命失去了父亲(被国民党杀害),15岁开始当学徒做生意,16岁和奶奶成婚,直到31岁才有了我父亲这根独苗,可谓是中年得子。正因为如此,爷爷奶奶视父亲为掌上明珠,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叫做“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父亲可谓是百般娇宠,万般依顺。新中国成立后,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的大爷爷(爷爷的兄长)已经是部队里的一名师长,回乡探亲时把正在上中学的父亲带到了他转业工作的成都上学,后又因工作调动到了上海。大爷爷原本打算让父亲去部队当兵锻炼,无奈爷爷奶奶不允,未能成行。直到现在,每说起此事,父亲对爷爷奶奶当时的阻拦仍心存怪怨。可父亲哪里知道:这都是爷爷奶奶对他深情的爱啊!
解放后,爷爷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优秀商人,原本有机会担任县劳动局长,但忠厚老实的爷爷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只加入了工商联合会,用自己学到的经商本领默默为新中国的成长和建设做贡献。““””,父亲和母亲无一例外成为了“上山下乡知青”,而我尚在襁褓之中。为了一家人能够团聚,爷爷不顾已近花甲之年的年纪,毅然决定举家同往。这对从小在城里长大,从没下过田、耕过地的爷爷奶奶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原以为能够不分开的一家人最终还是被安排在了两个地方:父亲被安排在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一个林场担任会计,我和爷爷奶奶、妈妈则被安排在离家四十多公里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那是一个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地方。不是因为它的山肥水美,也不是因为它的民风淳朴,而是因为记忆中曾出现在那时、那地的人和事。那是个土地贫瘠、人少田多的小山村,所以家家户户一个劳力要干几个人的活,到年底也只能勉强领到一家的口粮。我因为尚在襁褓中,一家的重活自然全落在了年迈的爷爷和柔弱的妈妈肩上。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是爷爷奶奶的陪伴让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童年时光。也是在那里,爷爷奶奶学会了一辈子从未做过的农活,也经受了一辈子从未有过的屈辱。
奶奶不止一次告诉过我:当年从县城下放到小山村,因为人生地不熟,加之外乡人的身份,爷爷奶奶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欺。家里晾晒的衣物、农产品常常无故被盗,圈养的家禽莫名被偷,门前牲畜排出的粪便(可做农肥)不能回收……即便明知偷盗者,也不敢声张(因系房东所为)。
记得有一回,外出干活回来的爷爷在家门口的小道上收集了几堆牛粪,还没来得及踏进家门就被邻居家的女主人拦住,用手指指着爷爷的额头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而忠厚老实、善良的爷爷一句话也不说,只在一旁默默地忍受着。回城后爷爷才告诉我,那是他这辈子受过的最大的屈辱。我问爷爷为什么始终都不还口,爷爷说因为我们是外乡人,踩着人家的土地、住着人家的房子,就得忍声吞气,看人家的脸色……这就是我善良的爷爷,对外人和善,对亲人慈祥!
我小时候只吃了六个月的母乳。尽管远在上海的大爷爷常常寄钱回来,但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即便有钱也难以买到奶粉,所以我只能靠吃米糊子来维持生命。乡下的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差,夏天夜里,每当夜里爷爷奶奶起床给我喂米糊子的时候,黑压压的蚊子成团地围在蚊帐外,爷爷一边给蚊帐内的奶奶递米糊子,一边还得用大蒲扇赶走成群的蚊子……我能想象爷爷奶奶当时和蚊子斗争的场景。也因为营养不足,我小时候的身体非常弱,感冒咳嗽如家常便饭。奶奶告诉我,有一次我受凉感冒,深夜高烧不退。天正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爷爷背着我,奶奶打着伞,冒着倾盆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通往乡镇卫生院的那条泥泞的村道上,好几次差点被滑倒。到医院时,我已高烧四十度,差点烧成肺炎。待看过医生、打过针、抓好药回到家时,天已经亮了。爷爷不顾彻夜的奔波劳累,胡乱扒了几口饭,又扛起锄头匆匆出门下地干活了。
每当想起此事,我便会觉得我的第二次生命是爷爷奶奶给的,爷爷奶奶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恩人。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如果没有爷爷奶奶的精心呵护,也许我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上天佑护厚道人!五年之后,我们一家终于等来了回城返家的好政策,离开了那令人伤感的小山村。回城后,爷爷安排在县城合作总店做了经理,和另外两名同是爷爷辈的同仁共同管理着三家副食店、两家饮食店和一家百货店,共六家门市部的日常经营。
那是一家大集体商店,六个门市部的人员加在一起有三四十号人。七十年代中期,物资仍然贫乏,人们的购买力有限。小县城里加上国营商店总共不到十家,却要满足县城方圆十里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资供应。作为总店经理的爷爷,自然忙得不可开交。每天上午,爷爷除了要亲自到集市去采购饮食店需要的干柴、根据各门店货品库存的情况开出提货单,中午还要在饮食店的柜台里帮助收银卖票。
在那个年代,进城的农民要在店里买个米果包子、吃碗馄饨或者面之类的,除了要带钱付账,结账还得用粮票或米,所以每到中午便是柜台最为忙碌的时候,爷爷总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柜台帮忙。这让当时负责站柜台买票的胡阿姨、邱阿姨等人感激不尽。下午,爷爷则会准时出现在他那小办公室里批阅文件和各种支票、收据,处理总店的各种事务。我从学校放学后,常常会背着书包到爷爷的办公室做作业。然后和爷爷一起下班回家。晚饭后,爷爷还要去几个副食店巡视、帮忙。
夏天,夜晚的副食店格外忙碌。吃过晚饭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到江边、马路散步,或去电影院里看电影……此时,西瓜、葵花籽是最时尚、畅销的休闲食品。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水平不高,消费能力受限。因此,商店的西瓜是切开后一块、一块地称着卖,瓜子是一两、二两地称好后再用裁好的报纸包好卖。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商店的工作量。所以,每到这个时候爷爷常常会来到店里帮忙,或帮忙称重商品、或帮忙包装……用最朴实、最真切的行动给店里的员工带来温暖和关怀。正因为如此,店里的员工都异常尊重、感激爷爷,并常常把这种感激转嫁到我和奶奶身上。所以,从小到大我没少得到店里的叔叔阿姨、大伯大婶的关爱和照顾。与此同时,我也从爷爷身上耳濡目染了爷爷的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待人之道。这对我的成长和人生带来了不少益处。
这一春,够我一辈子去记忆散文 篇8
那一天,就是春的头一天。我在玉龙禅寺渡过,为自己寻找一处身心皈依之处,宁静之地。
那里,有一位90岁的老菩萨,印象蛮深,我 跟她住一个房间。修行了几十年,跨越了两个世纪之久,见闻之广,虔诚之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每天4点多就会起来,洗漱好就开始用咕噜咕噜的嗓音做早课,她感冒了,咳嗽很严重,根本就听不到她在说什么。
别人给她任何的物品,她都很固执的拒绝,而给别人的,她总有自己的说法。她说:她从来不接人家一分一毫,不拿寺里一针一线。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会坐在太阳底下,手里拿着佛珠很自然拨动,嘴里念着阿弥陀佛,整个人很祥和的靠在墙上。眼睛微微的张开,靠着一个地方。我一到她身边,她就对我说:你坐下来,我喜欢你,我挺喜欢你的,你学习很认真,做事也认真。她说: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99%的年轻人都嫌弃,不喜欢跟我们在一起。而你没有,还来跟我们在一起亲近,我喜欢你,你有灵性,心里善良,你是有福的人。现在年轻人,不知道自己也会年老色衰,疾病缠身,他们不愿意靠近我们。我们年龄大的人,来这里最快乐最好了,身心清静,大家都能共修同进。
我听到这些,心里莫名的有些难受。只愿自己年老时,不被子孙后代所冷落嫌弃。那么,自己首先就不要嫌弃冷落老人。因为,我相信因果。也因此,我时常的抱她,亲她,给她我最好的爱,直达她的心灵。这是我难以在家庭当中表述的,只能在外面,彼此的心近,彼此懂得,没有那层明明亲近却难靠近的心距。只愿我的亲人能遇到陌生却亲近的人来爱他们。
然后她就教我佛珠的意义。她说:拿起佛珠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听闻佛法之意,圆头处是须弥山,圆形中间有法轮形状,是法轮常转之意,两条留下的串珠代表头面顶足顶礼世尊之意。拿起之前要清洗手,恭恭敬敬的拿起来。存放之处也要干净,不能放床上。
她还教我背大悲咒的方法,一次三句四句的背,借书给我看,有觉海慈航,释加牟尼传还有一本书名不记得了,大概是讲释加牟尼讲游化他人的故事,还有她的一些经历,是怎么皈依三宝的,帮我做供养,问讯。她还说:她要在这里圆寂,她知道佛菩萨快来接自己了。
还教了我一些家庭当中处事的道,家庭要牺牲自己,成全家人,以家人的乐而乐,以家庭的和而和,做不到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是佛弟子,这副肉体都不是我的,有什么都不去计较。只是我有很深的习气,还做得很不好。
我们约好正月再见面的,她就会送我一张照片,一张神圣,难能可见,具有历史见证的照片。当我再去时,她回家了,被家人接回去了。祈愿她老人家长命百岁。
还有一位带着孙女在那里长住的阿姨,主要负责那里的一日三餐。她也很虔诚,每天4点多起床,洗漱后做简单的早课,就去做早餐姐。她说:去过好多地方,就是呆不住,到了这里,心里一下就安定了,就好了。她说话的时候嗓门大,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因为她自己耳朵有点背。
她教会我一些规矩:说师傅是出家人,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我们是他的佛弟子,就靠我们来供养。逢年过节的,要有表示。在这里吃住,住是不要费用的,吃是5元一餐,如果你在这里干活了,就可以不用交费,那就是你做了功德,可以抵。还有就是你买了菜过来,也不用交费。你交也可以,那就是更大的功德。你不交,不供养师傅,也不会有人怪你。
我恍然大悟,大悟的是什么呢?大悟的家庭生活也是一样的。回家不能两手空空,要带些东西回去,不是物那就是钱,要么两者兼备。看似形式上的做法,却能让人的心里产生微妙的变化。
比如受者能感受到尊重,重视,敬重,诚意等。那么回馈到自己身上的是什么?那就是诚意的祝福。
这就是福来者福往,爱出者爱返,先舍后得,敬人而敬的道理。突然,这个看似形式上的做法,平时不注重的礼节,一下子有了深厚的含义,变得不一样了。
我回答她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明白了。我抱着她,亲了一下,来表达我的心意。
此后,我和我丈夫,还有几位出家师傅,一起到山上去拉了很多的干柴,堆到厨房和厨房外。人付出自己而拥有美好的心情,是幸福的。
记忆中的雪散文 篇9
我和伙伴们早就迫不及待地冲进雪地里,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最好玩的就是滚雪球了,小小雪球在我们脚下越滚越大,像一块大大圆圆的石头,我把这个庞然大物一脚踹下河边,过了半个月它都没有完全融化。我们在雪地上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似乎把树枝上的雪都快震落了。下雪的夜晚比较明亮,我们带上小狗去田野里追野兔,奔跑,好像完全不知道寒冷和疲倦。
记忆中的雪好像都是和新年在一起的,一场大让年味更浓了,窗外雪花飞舞家里热气腾腾,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可口的饭菜,气氛是那样的和谐和美好。外面的雪更大了,家里的气氛更浓了。第二天,我和哥哥去舅舅家拜年,道路两旁的树枝上挂着一条条的冰晶,在太阳的照射下亮晶晶,闪闪发光,如一串串水晶一样漂亮。我们走在路上,偶尔也会有冰晶掉落下来,我们赶紧闪开,逗得我们一阵阵欢呼,笑声回荡在白茫茫的雪中。
记忆中雪后的第二天早上是最冷的,冰雪消融,小河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们就踏着冰面去上学,有个同学由于身材较胖,一不小心将冰踏破了,他吓得慌忙往河边跑,可身后留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冰窟窿!看着这情形,我们笑得合不拢嘴。
上初三那年冬天的那场雪,也许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雪,由于雪太大,那天早晨我步行去十几里远的学校,大雪淹没了我的膝盖,路上白茫茫的一片,路上人很少,偶尔碰见几个和我一样步行的人,后面留下一排排深深浅浅的脚印。我终于走进教室,正好上的语文课,教室里很暖和,窗户上也附着了一层白白的雪。
记忆中的雪就是这样洁白而深厚,它带给了我无穷的欢乐和回忆!时光匆匆,转眼二十年左右过去了,家乡的雪变得越来越少了,偶尔也会下一场小雪,可是地上如撒了一层薄盐,树上、屋顶上也是零星地点缀一点点,不到二个小时就全部融化了。去年冬天的一天,北风呼啸,淅淅沥沥的雨水下了一天,傍晚时分下起来雪粒子,我满以为晚上会下大雪,可是第二天早上,推开门一看,只有雨没有雪。
雪是雨的固态形式,只有当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并且有充足的水汽条件时,雨才会变成雪降落。现在由于汽车的不断增加,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得气候不断地变暖,冬天变得越来越暖和了,所以雪变得越来越少了。雪可以净化空气,可以供给土壤水分,俗话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天下几场大雪,来年的收成似乎会很好吧。
记忆中的爷爷散文 篇10
记忆在时光里定格,往事不堪回首。每每想起爷爷,脑海里总有种种画面,像过电影一样,在持续放映着,使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在我八岁那年,我的爷爷就去了遥远的天堂,从此,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七十八岁。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家乡的山坡上,绿草青青、野花遍地,羊羔们都已经抢上“青”了;田地里,禾苗破土而出,一垄一垄的,清晰可见。在大哥完婚后的一个月里,正当全家人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我的爷爷便偷偷的闭上了双眼,幸福地离我们而去。临了,爷爷没有经历过重大疾病的困扰,没有经受过病痛的洗礼,就连简单的西药也从未吃过一片。他,走得极为平静,极为安详。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高高的个子,一顶黑色瓜皮帽,怎么也掩饰不了他那张慈祥的面庞。他总是乐呵呵的,黝黑的皮肤微微显得红润,经年的田间劳作,风吹日晒,岁月早已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一大坨黑色的烙印。他常年身着一件黑色条绒夹袄,补丁上又摞了补丁,但他穿得却十分干净。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他才肯换上新衣。说新衣,其实就是我的父母提前为爷爷准备的寿衣。在那个物资匮乏、补丁摞补丁的年代,“人生七十古来稀”,家中的老人年过花甲,子女们便会为他们赶个早,做好棺板和寿衣,以防一时不便而让人作难。在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寿衣只有人在世时经常穿,待到老人作古后,才能梦到他们身着新装,否则,总会梦见他们衣着褴褛,寒酸不堪的样子。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个好劳动。春天里,迎着煦暖的微风,他把理想系在耕牛拉动的犁铧上,播种下一年的希望;夏日炎炎,他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的汗水洒满一地,舞动的锄头有着三分雨,禾苗向他招手,花儿为他点头;金秋时分,瓜果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是爷爷最开心的时刻,熟练的镰刀在他手中挥动,像个麦地将军,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饱满的麦子,数日便倾倒在他的锋刃之下;冬天里,本该休养生息、享受生活的年末岁尾,爷爷却一刻也没有消停过。“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一个粪篓,一把叉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他每天都要去收集牲畜的粪便,酝酿着来年的生产计划。一年四季,他披星戴月,起早贪黑,不辍劳作,甚至于天阴下雨、冰天雪地,他都给自己安排上扎扎实实的劳动任务,整理农具、修桥补路、打毛线织口袋,委实是个闲不住的人。
记忆中的爷爷,是个有故事的人。听父辈们说,爷爷年轻时家境贫寒,祖籍为靖远县石门乡的老龙湾,在景泰黄河石林对面的一个村庄。由于黄河水连年涨大河,从而,大量的农田和土地被淹没和冲走了,人们被迫含泪举家迁徙。爷爷途经兴隆乡新民村,一路奔波,投亲靠友,爷爷跟随祖爷爷和他的哥哥,曾给地主富人们打过短工,拉过长工,或耕或牧,他一学就会,样样精通、无所不能。爷爷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积攒了一点铜钱,随后,又来到永新乡九队村曼丈湾安家落户,定居了下来。之后,他与我的大奶奶曹氏结为夫妻,二人戮力同心,一起置办牲口和农具,在山坡上相对平缓的地方,开荒耕田,发展了上百亩土地,真可算安居乐业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将近不惑之年的爷爷,大奶奶还未给他生得一男半女。迫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压力,爷爷遂续弦王氏为妾,才生下我的父亲,那年爷爷已经整整四十岁了。次年,小奶奶因产后风而殁了,尚在襁褓之中的父亲,是爷爷和大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成人的。
在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中,爷爷因土地多而惹祸上身,在划定成分时,差点被定为地主,险些关进了牛棚。那段日子,生产队里召开群众大会,爷爷都不允许进入会场。憨厚老实的爷爷,自尊心极强,又生怕被批斗,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幸亏苍天有眼,百姓开恩,才以爷爷同意把自己苦心经营下的土地,平分给群众而告终,给我家划定的成分是富余中农。爷爷总算躲过了一劫,他没有被戴上“四类分子”的高高帽,到处进行游街批斗,没有被关进牛棚,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实行互助合作社时,全村子的牲口关在一个大圈里,爷爷便是大圈里的饲养员。那个阶段,爷爷踏踏实实的侍候牲口,得到群众的好评和认可,人民公社曾授予他“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那个时候,我国曾走过一段弯路,受浮夸风、大跃进的影响,到了一九六零年,遇上了“粮食过关”,人们大多流离失所、沿街乞讨,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爷爷不例外,也逃荒于宁夏中卫、海原一带――因为这里有为他生下儿子,却陪上性命的心上人的家,那里有我父亲唯一的娘家人,那里更有爷爷挥洒汗水的地方。不过,爷爷出来不是乞讨的,更不是低头哈腰求人施舍的,而是一滴汗一滴泪,凭着一身苦力活儿来维持生计的。如此的生活,爷爷四处奔波劳累了多年。直到倒社,实行了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爷爷总算有了自己的土地,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才独立自主地种他想种的地,务他该务的田,尽情施展着他的才干和苦辛。
记忆中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勤劳俭朴、能吃苦头的人。他在自己的自留地里,按时令和农俗,播种下适宜土壤生长的作物。“九九再一九,耧铧尖儿遍地走”、“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等等,这些农谚,爷爷都耳熟能详,烂记于心。他种的庄稼,籽匀苗壮,如果天年好,病虫害不从中作梗的话,都会有个好收成的。爷爷,他老人家穷不忘根,富不忘本,总有我们值得发扬的优良传统。从我记事起,每个大年初一,爷爷总要腰系皮绳、肩扛镐头,去大山深处砍一捆柴禾回来。因此,前来为他拜年赐福的老哥们老弟兄,年年都会扑个空。后来,人们对他的举动也习以为常了,于是便改变了造访时间,看到爷爷背着一大捆沉甸甸的`柴禾从山梁上下来了,才陆陆续续地过来与他聊天。当有人作乐时,爷爷那双本来不大的眼睛就会眯成了一条缝,总是说着他的那句口头禅:“今天有肉片和长寿面,吃得饱饱的,呆在家里好吃难消化呀!”时隔多年,爷爷的作风和精神,还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坎里,成为村民们流传着的佳话。
记忆中的爷爷,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他待人接物,深受大家的尊重,特别对他的孙子们疼爱有加,尤其对我,更是百般娇惯。那些年,外地来的货郎客、收羊羔马匹和换箩筐簸箕的商贩,开始在农村流动活跃。如若遇上雨雪天或者傍晚,爷爷都会招呼他们到我家来,为他们准备饭菜、安排住宿。爷爷的好客,打动着过往的客人,他们实在过意不去,总要给家里留些小物件,以表答谢。除货郎发给我们的担担糖之外,其他的物品,爷爷一样都不会要的。爷爷常说,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出门在外都相当不容易,该周济的还是要力所能及地去做。数年过去了,与爷爷接触过的外地客人,还有特意来看望爷爷的。小时候,我是爷爷的跟屁虫。他在哪里干活,我就跟到哪里。妈妈看着成天忙碌的爷爷,实在太辛苦了,便为他开个小灶,在饭菜里加些肉臊子或者打上两个荷包蛋,爷爷常常夹上一些,悄悄地放在我的小碗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的口福。有时,被妈妈发现了,会背着爷爷来训斥我。那时的我真是不懂事,挨妈妈的批评后,常常就会哭着闹着去找爷爷,向他诉说心中的委屈。因此,妈妈也多次被爷爷批评过。回想起过往的事,我实在是太自私了,现在越想越后悔,自己真是个“现世宝”。
爷爷,真是“黄忠八十不嫌老”,在去世的前几天,他仍带着我下地去干活。我们挖了一小背篓鸡爪子草(一种根状植物,到了春季,发出淡绿的小叶,人们把它挖来撕开铡碎喂牲口,是特别好饲料),在起身回家的途中,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他晕倒了。我吓哭了,抱着他使劲地摇,在他的耳边大声喊爷爷。过了一会儿,他缓了缓又站了起来,强打着精神回了家。自此,爷爷倒下再也没有能够起来,直到最后。他没有受伤,也没有染病,的确是累的。
我的爷爷去世已经三十六、七年了。如今的我,每当想起爷爷,我的心都在滴血。那是血浓于水的祖孙情呀!想起他生前的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劳动的场面,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暗自流泪,朦胧中,总有一张乐呵呵的笑脸向我走来。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挫折,灰心丧气准备放弃时,想起爷爷那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我又增加了信心和勇气,重新振作了起来。
记忆中的窗户散文 篇11
秋天是回忆的季节,无论是看到一片片恋恋不舍离开枝桠的枯叶,还是看到朦胧的月儿由一弯新牙渐渐地变得皎洁圆润,都会唤醒人们遥远的记忆来,如果秋风中飘落着淅沥的秋雨,那就会让人想得更远了。
望着窗外氤氲苍穹下飘落着的秋雨,看着星星点点的雨丝斜斜地打在朦胧的窗子上,一点一点聚积起来,然后,在象泪珠似地滚落下去,在玻璃上留下深深的泪痕,心情也仿佛是看到一位梨花带雨的怨妇似的,对窗子生出无限的怜悯来。
窗子在我心中最初的记忆,就是房墙上一个方方正正的窟窿,和在这爿窟窿中或疏或密,横竖安上去的一些木片,后者便是记忆中的窗棂了。窗子不大,也不用玻璃,夏天,为了隔离外面蚊虫的侵扰,便在窗子外面覆上一层罗底似的薄纱;冬天,为了挡住外面凛冽的寒风,便在窗子里面贴上一层半透明的厚纸,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窗户纸了,现在的孩子们恐怕是很难见得到了。到了过年,还会在窗户纸上再贴上去用彩纸剪成的各种各样的花儿,或者是人们喜欢的小动物,这便是被现在的艺术家们称之为剪纸艺术的窗花了。
在村子里上小学的时候,房墙上的窟窿变得更大了,可能是怕我们这些淘气的家伙捣乱吧,窗子上的棂子也由一片片的小木条儿变成了冰冷的钢筋棍子了,不过,依然还是没有玻璃,夏天很是透风,着实令人惬意,就是上着课,也有大胆的鸟儿敢飞进来,居然不怕我们藏在泥台子底下的弹弓;到了冬天,宽大的窟窿便会被老师用塑料薄膜罩上,这东西不错,比那厚厚的纸强得多了,尽管很薄,却比纸还结实,尤其是不怕水,透光性也很好,如果有太阳,且还没有风的话,在窗下坐着也很温暖。只是碰上凛冽的寒风就不好了,肆无忌惮的风儿会怒吼着把那薄薄的塑料膜吹开,跟我们来个亲密接触。坐在屋里和坐在外面也差不了多少,老师在讲台上搓着手儿,我们在下面跺着脚儿,虽然彼此说话都会哈出白白的烟气来,却依然其乐融融。
及至到县城上了中学,才知道窗子上原来是有玻璃的,而且还是能活动的,透明的玻璃装在象小门一样的木头框子上,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冬天夏天都不怕了,即不怕风,也不怕雨,感觉真好!只是冬天到了,可能是因为室内外温差太大的缘故吧,关紧了的窗子会在玻璃上凝结出水来,不小心会弄湿放在窗台上的书本的。不过,如果天再冷一些,那些水儿就会变成冰了,象玉雕成的花儿似的贴在窗子上的`玻璃上,煞是好看,就是那时我才知道冰清玉洁这个词儿的,用在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小女生身上,还博得了一个媚眼儿。
再到省城上了大学,窗子变得更大了,安装玻璃的框子也由木头变成了钢铁的,密封得也更好了,配件也多,开关一次挺麻烦的,不好动脑子,又懒于动手的女孩子们都不知道怎么开关,可不能让女同学们受了大自然赐予的苦,能为心仪的女孩开关一次窗户,就象是享受到莫大的艳福一样,羞在脸上,甜在心里!只是室内多了暖气,再也看不到冬日里结在窗子玻璃上的玉花儿了。从此,刻在心中的那个冰清玉洁的词儿也只好留在美好的记忆中了。
成家了,窗子变得更大,安装玻璃的框子也由爱生锈的钢铁变成了轻盈坚硬的铝合金,明亮的窗户扇儿也由绕轴旋转,变成了沿着轨道滑行。密封性也更好了,以至于几天不开窗子,就会让人感到因缺氧而带来的头痛。没有了冰清玉洁的遐想,再也享受不到为人开关窗子的艳福。只能欣赏那立于窗前,扭曲了腰肢,为拉开那落了地的窗帘,时时轻盈转动着的优美曲线了。
办公室更是无所谓窗子,整个墙都成了透明的玻璃,开关窗帘也只需拿起遥控器轻轻一按,整个房间便即刻暴露在阳光之下,真可谓阳光作业。中央空调忠实地调控着室内的温度,连开关窗子的机会也没有了。
记得曾在秋夜的明月清风中,抒发对水边伊人的思念“夜半风推窗,信笺映月光,辗转眠无意,尔语耳边响。”如今的窗儿,是风再也吹不开的了,那种在窗下就着月光一诉衷肠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
【我记忆中的奶奶散文】推荐阅读:
雪花中的记忆散文07-09
散文:记忆中的画面12-24
记忆中的小火塘散文06-04
记忆中的梦抒情散文06-26
《我童年的记忆》散文随笔08-26
我记忆中的春节09-11
记忆如同天空中的星辰散文09-03
我记忆中的妈妈作文05-29
散文:记忆中的家乡的清蒸鱼05-29
追寻我记忆中的梦作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