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精选8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篇1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二)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从猿到人转变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人脑形成 C、语言产生 D、制造并利用工具进行生产
2、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伊拉克
3、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参观故宫和长城外,你还能参观到: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A、西亚地区 B、北非地区 C、南亚地区 D、东亚地区
5、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和干栏式建筑反映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为:()
A、温暖湿润 B、干燥少雨 C、多风沙 D、寒冷
6、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生活是在出现()
A、打制石器以后 B、磨制石器以后 C、狩猎以后 D、农业以后
7、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
A、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能够成功地改造自然 B、人是万能的,一定能战胜自然 C、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不能和睦相处 D、人在自然界面前束手无策
8、下列关于西亚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和古希腊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都属于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②都是传说故事,因而是虚妄的不具有历史价值,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③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都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内容都是英雄人物的故事,表明了早期人们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倾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9、传说中黄帝的历史功绩有()①发明了钻燧取火 ②发明车船 ③发明陶器 ④制作衣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0、世界的古老文明,产生在亚非大河流域的有()①、古代埃及 ②、古代希腊 ③、古代印度 ④、古代巴比伦 ⑤、古代中国 ⑥、古代罗马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1、下列成就与古巴比伦人有关的是()
①、七天一星期制度 ②、空中花园 ③、十个阿拉伯数字 ④、金字塔 ⑤、楔形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12、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3、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中,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的是()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4、蓝田人
遗
址的古
今
变
迁,告
诉
我们()
①、人类可以任意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②、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③、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④、保护我们的自然和人类的文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15、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中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是()A 军事制度高度发达 B 民主制度高度发达 C 商业贸易高度发达 D 专制统治
16、勤于思考,热衷于探讨宇宙万物的起源,“Philosophy”(哲学)一词的原创者是„()A、古希腊人 B、古罗马人 C、古埃及人 D、古印度人
17、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源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B、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 C、是世界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18、以下当代国家中,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相传创始人为耶稣 ②经典是《圣经》 ③中世纪时,是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④创立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在中世纪,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会组织称为()A、商会 B、行会 C、学会 D、协会
21、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是()①大体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卖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教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④①
22、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在巴格达,现在是哪国的首都()A 伊朗 B 阿联酋 C 伊拉克 D 以色列
23、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当时()A 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B 秦王发起统一中国的战争
C 诞生了孔子等精英人物 D 出现了稷下学宫等学术交流中心
24、主张以“德”叫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思想家是()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孙子
2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和巩固郡县制 B、加强思想统治 C、为使秦国史书广为流传 D、打击神仙迷信活动
26、“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A、礼乐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等级制度
27、战国时期出现了改革风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吴起——楚国 B、李悝——魏国 C、管仲——齐国 D、商鞅——秦国
28、公元前 年,秦灭掉六国,建立起疆域辽阔,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230 B、221 C、223 D、213
29、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一部史学巨著 B、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约三千年的史实 D、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0、南北朝时期,因实行改革而加快北方民族融合步伐的是 A、李悝 B、商鞅 C、秦孝公 D、孝文帝
31、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最南的一段是 A、邗沟 B、江南河 C、永济渠 D、通济渠
32、在三省六部制中,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33、唐太宗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句中的“水”和“舟”分别指的是 A、人民、君主 B、人民、船 C、奴隶主、奴隶 D、人民、地主
34、唐朝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35、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关汉卿生活的朝代是()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36、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是()A、雕版印刷术 B、泥活字印刷术 C、木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 37、1271年建立元朝的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铁木真 D、赵构
38、某纺织工业大学门前耸立着一座妇女的雕像,这个人可能是 A、李清照 B、武则天 C、妇好 D、黄道婆
39、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经兴盛一时,其主要出口物品是:()
A、丝绸、珍宝 B、瓷器、香料 C、茶、香料 D、丝绸、瓷器
40、下列世界文明中,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是„„„„()A、印度文明 B、希腊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中华文明
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12分)
41、将下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与相对应的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用直线连接起来。中国古代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古代文明
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 埃及古代文明
陵墓金字塔 巴比伦古代文明
克诺索斯王宫
希腊古代文明
龙山文化陶片的字形符号
摩亨佐-;达罗城堡
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
42、张骞 东渡传教 玄奘 西行取经 鉴真 出使西域
商鞅 城门立木 三.读图题(共16分)
43、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共6分)
(1)、上述三图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建筑风格?(3分)
图A、____________教;图B、____________教;图C、____________教。(2)、试分析上述三种宗教的建筑风格的寓意。(3分)
44、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共10分)
(1)图中字母所示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及经过的重要城市名称:(5分)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试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5分)
四.材料分析题(第45题、46题各8分,从中任选一题;第47题12分,为必答题。共20分)
45、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他们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
(1)、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3分)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46、阅读下列材料:(8分)
“凡是不属于孔子的儒家学术范围之内的学说,都加以禁止,使他们不能发展。不正确的邪说灭绝之后,纪纲才能统一,法律制度才能明确,民众才能知道应该遵从什么。” ①这段话是谁向谁提出的?
②这段话提出了什么建议?目的是什么?
③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47、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重要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12分)
①这三种发明与中国的另一种发明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写出它们。
②为什么说它们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请分别概括。
五、活动探究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共12分)
48、学以致用(300字以上)
我们的校园充满着高品位文化涵养、美丽且环保。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你的建议。
49、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强盛;唐朝再次实现大一统,走向中兴;今天,中国正走向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①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改革是什么?(2分)
②你能概括唐太宗开创帝国新局面而采取的措施吗?(5分)
③你认为秦唐的强盛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5分)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答案(桂园中学)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格子内。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A A D A C D A D B B B B A C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A C B B D B B D B A A C C B B D D D
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12分)
41、将下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与相对应的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用直线连接起来。中国古代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古代文明 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 埃及古代文明 陵墓金字塔 巴比伦古代文明 克诺索斯王宫
希腊古代文明 龙山文化陶片的字形符号
摩亨佐•达罗城堡
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
42、张骞 东渡传教 玄奘 西行取经 鉴真 出使西域
商鞅 城门立木 三.读图题(共16分)
43、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共6分)(1)、图A、基督教;图B、佛教;图C、伊斯兰教
(2)、答题要点:天主教堂(基督教)立面垂直,气势壮观,向上的动势强烈,显示出上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的佛寺是仿照宫殿府邸的结构而修建的,用以体现佛教的地位;清真寺建筑的中央为高耸的拱顶,内部高大的空间产生出强烈的宗教神秘感,以此来召唤信徒。
44、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共10分)
(1)图中字母所示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及经过的重要城市名称:(5分)A__长安__;B_罗马___;C_敦煌_____;D_楼兰____;E_君士坦丁堡。(2)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5分)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通过这条道路运到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运到西方;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是汉族与西域各族进行贸易的一个中心;丝绸之路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西方的宗教、古罗马的魔术表演、西方的马球游戏等传入中国;总之,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
45(1)、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3分)
领先地位和融合精神。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5分)
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方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了全世界;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传播到世界各地;阿拉伯人将清真寺建筑风格带到了北非、欧洲、中亚、印度、中国等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阿拉伯人的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的地位;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最为人熟知的故事集《天方夜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是广为流传。
46、阅读下列材料:(8分)①董仲舒向汉武帝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统一思想,维护统治。
③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47、①这三种发明与中国的另一种发明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们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4分)
②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火药广泛应用与生产、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火药武器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指南针的方面,提高了人类航海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8分)
五、活动探究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共12分)
48、学以致用(300字以上)
要求:书写端正,言之有理有据。
49、①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改革是商鞅变法(2分)②唐太宗开创帝国新局面而采取的措施(5分)
唐太宗: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①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致力发展生产,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聚齐了很多人才;③唐太宗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强中央集权;④沿用隋朝的科举制,笼络了很多治国人才;⑤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发展。
所以在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5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篇2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颁布, 历史与社会教学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虽然新课标的思想、理念在不断落实, 但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沉闷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应试教学模式依然流行。我通过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和问卷调查, 发现这一状况的产生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受原有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理解新课程和运用教辅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尤其是对《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尽管新课程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 但是有些教师还在沿用老教材的教学方法, 对新事物缺乏认知的积极性;网络资源的丰富, 下载课件及教案相当方便, 一些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根本不屑一顾, 整个学期下来都没有翻一下, 甚至对教师教学用书还进行口诛笔伐。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一次参加某学区教学调研时, 我听了一堂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调研课, 这位老师是用课件上的, 课后问他:你的课件是怎样做出来呀?有没有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他的回答很明确:我从不用教师教学用书, 现在现成的课件多的是, 不用自己辛苦了。是呀, 网络资源共享多方便, 又省力省心省时。现状是严峻的, 因为它严重违背了教师教学用书编者的初衷。教师教学用书是专家们依据历史与社会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和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 力图贯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 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教学, 是教师理解新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 它尽管以历史与社会教材附属品的面目出现, 但对大多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然而, 在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 一些一线教师却无视教学用书, 甚至不用教学用书, 这样无疑失去了一笔宝贵的资源, 以致加重了备课的负担。
二、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的几点思考。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 除了部分教师在教学用书中找不到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之外, 还同教学用书的内容编写有一定的关系。以改变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现状为目的, 我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提供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
现行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只罗列了单元教学目标, 而没有明确课时教学目标, 这样笼统的教学目标给教师带来许多不便, 因为教师上课是按课时来教的, 而不是按单元上的, 所以一些教师很难抓准课时教学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仅罗列了5点单元教学目标, 而没有课时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同, 所定位的课时教学目标也不同。比如:在某学区的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调研活动中, 三位开课老师都上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人猿相揖别》:第一位老师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 通过观察、思考, 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 分析有关资料, 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的重要作用。
第二位老师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 通过观察、思考, 感受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解读有关资料, 分析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2) 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 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 (2)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进化进程的影响。
第三位老师在备本课时教案时就没有确定教学目标, 只有教学要求内容如下: (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 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 通过观察、思考, 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 分析有关资料, 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的重要作用; (4)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 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观察以上三位老师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们发现, 第一位老师将教学要求内容直接套用为教学目标, 第三位干脆不定教学目标, 直接用教学要求, 这两位老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概念没有弄明白, 其实两者不能替换。第二位老师定出了三维教学目标, 似乎很好, 但是观其内容, 又有些乱。因此, 如果教学用书向大家提供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 无疑就会给广大教师指点迷津。
(二) 提供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现行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中, 只对课时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结构分析, 却没有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给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例如:在某学区的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调研活动中, 两位开课老师都上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一位老师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确立为: (1) 教学重点: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劳动对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第二位老师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确立为: (1) 教学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以上两位老师对同一课时确立了不同的重点、难点, 不仅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而且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的侧重点造成不同。更值得探讨的是, 他们仅仅确立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 未提供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更何况他们确定的重点、难点内容未必就是公认的重点、难点。因此, 我认为, 教学用书中如能增加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部分内容, 将大大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三) 提供教学评价建议应体现师生的交互作用。
“教学评价建议”应包括教法建议、学法建议及评价建议, 是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某些学法, 达成学习目标的建议。然而, 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评价建议”部分仅用一段话做些简单的说明。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猿相揖别》中的“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如下:“本课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 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出现的先后顺序, 能否合理地想象并简单地描述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
以上的“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其实仅仅停留在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与学的评价并未体现出来。教师
WENJIAOZILIAO
在设计教学时, 要考虑教与学如何和谐接轨,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学用书提供体现师生交互作用的具体方法, 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体现师生交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 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 提供问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的习题答案设计要建立多级标准, 问题解答不能仅停留在给出答案提示, 而应提供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并对答案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便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及音像资料。
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和传播的音像、文字材料的总称。正如马克思所说:“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资料, 分析它的不同发展形态, 并搜索出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在教师用书中, 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参考资料, 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目前教师用书中“参考资料”的内容选取以文字为主, 显得相对单一和无趣。纯知识性的介绍使得这部分内容缺乏可读性和趣味性, 尤其是对人物和事件的介绍更显得干瘪, 没有血肉, 激发不了教师阅读的兴趣。因而, 教学用书宜增加图文资料, 增加课文内容相关人物的趣闻轶事, 甚至是音像资料, 否则容易枯燥乏味。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选用也能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资料的兴趣。”可见资料选取的重要性。例如:我在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中发现, 本次活动涉及很多历史学、神学、佛学、美学、建筑学、文化传承与传播、环境与气候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而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非常匮乏, 这就需要教师教学用书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 便于教师采用, 以解决探究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六) 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 偶发事件, 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 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教师教学用书若能根据每一学习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评价建议等编写具体的教学案例, 以案例的形式供广大教师参考, 则将更好地展示编者的意图和促进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篇3
易混点一: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剖析]
鸦片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都是在中同近代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英国单独发动的,后者是英法联合发动的,美俄伙同侵略;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训练平台]
1.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主动发动的
B.两次鸦片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C.两次鸦片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这座世界著名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英法联军
C.德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队武器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当
[参考答案]
1.D2.A3.B4.B
易混百三: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知识剖析]
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政变),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性作用。戊戌政变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训练平台]
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右图所示机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机构设立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人民群众未被充分发动
B.帝国主义的破坏
C.光绪帝被囚禁
D.封建顽固旧势力的强大
[参考答案]
1.C2.D3.B4.A5.D
易混点三: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知识剖析]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革命,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政治纲领的制定、历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权,辛亥革命结束。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广义上称为辛亥革命。
两者的联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促使了武昌起义的发生;武昌起义又使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达到高潮。两者的不同点:武昌起义成功了,它达到了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训练平台]
1.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能够迅速对全国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是()
A.革命党的长期准备
B.起义士兵英勇奋战,占领武汉三镇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支援
D.一些清朝官僚投机革命
2.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当是()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
3.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依据是()
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D.辛亥革命未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下列事件中,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B2.A3.B4.D
易混点四: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剖析]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领导阶级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②革命对象不同:前者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后者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为主要任务。③发生时间不同:前者发生在1840年至1919年,后者发生在1919年至1949年。
[训练平台]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五四运动的推动
3.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以有新旧之分,其主要原因是()
A.革命任务不同
B.革命性质不同
C.革命主力军不同
D.领导阶级不同
4.五四爱国运动为什么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1.C2.C3.D4.B
易混点五: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知识剖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这一时期,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太完善的合作局面。
[训练平台]
1.2005年4月26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中国建同后近60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上,同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是()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广泛参加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性质
B.社会主要矛盾
C.两党的阶级性质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参考答案]
1.B2.D3.B
易混点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知识剖析]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政治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经济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另外,它还具有两面性:有反对外同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依赖关系,这又决定了它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
[训练平台]
1.19世纪末,中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世纪70年代,宁波某资本家创办工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赖日本人的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方式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
[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篇4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鸦片:“流毒天下,则为害甚巨”是使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其出发点是为了:()A.稳定社会秩序 B。避免白银外流 C.维护民族健康 D。维护清朝统治 2.右图的文物和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中,英军侵入三元里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烧杀抢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第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A.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事迹 B. 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开发新疆的业绩 C.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D. 左宗棠率湖南战士收复和开发新疆的业绩 4.了解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A.开平煤矿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5.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6.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A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B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缔造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7.下列人物是按同一类标准相符的一项()陈独秀、胡适、鲁迅
请从下列四项中选出与这一归类标准相符的一项()A李大钊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8.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⑴张作霖 ⑵袁世凯 ⑶孙传芳 ⑷吴佩孚
A ⑴⑵⑶ B ⑵⑶⑷ C ⑴⑵⑷ D ⑴⑶⑷
9.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是()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10.下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应 是()
⑴占领遵义 ⑵冲破四道封锁线 ⑶四渡赤水(4)渡过金沙江(5)强渡大渡河(6)与陕北红军会师
A ⑴⑵⑶⑷⑸⑹ B ⑵⑴⑶⑷⑸⑹ C ⑵⑴⑷⑸⑶⑹ D ⑴⑵⑷⑶⑸⑹ 11.遵义会议后,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A.四渡赤水 B 渡过金沙江后 C 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 1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 ②九一八事变 ③伪满州国建立 ④一二、九运动 A ③④①② B ④②①③ C ②③④① D ①②④③
13.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A 西安事变 B “八一宣言”发表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4.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时间是在()A 1931年9月18日 B 1932年1月28日 C 1937年7月7日 D 1937年8月13日 15.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A 卢沟桥激战 B 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6.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① 南京 ② 上海 ③ 武汉 ④ 重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在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家中,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的是
()
A 陈启源 B荣宗敬 C荣德生 D张謇 19袁世凯曾经做过“皇帝”,但他在当时无法办到的是()A 照相留念 B 坐轮船到上海玩 C 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D浏览〈申报〉关注国内外大事 20.下列人物中,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一名言的是()A 郭沫若 B 鲁迅 C 齐白石 D 徐悲鸿 21.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 京张铁路 B 京汉铁路 C 凇沪铁路 D 滇越铁路 22.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的朝代正确的是()A 隋朝和明朝 B 唐朝和清朝 C 隋朝和清朝 D 秦朝和清朝 二. 列举题;(16分)
1列举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4分)
2.列举中国近代历史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三个条约的名称(6分)
3.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建立过的政权的名称(6分)
三、说一说(16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分)
(2)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杨锐等五人,后来历史上把他们称为什么?((3)上述材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你认为他的死值得吗?(2. 阅读下列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回答:(1)这是哪个革命组织的纲领?(2分)
(2)孙中山将它阐发为哪三大主义?它的使用是什么?(5分)
2分)5分)
四、读一读(16分)
1.右图是著名思想家-------------和他的著作-------------------作者编这部书的目的是“-----”
意思是说---------------------------
2.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近代也曾发生过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以上照片真实记录了--------------军队灭绝人性的暴行-------------年12月13日。该国军队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达------------万人以上。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周年纪念日。五.想一想。(10分)
今年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小红和同学们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请你协助完成。1. 首先布置图片展,在有关中共一大的人物介绍方面。帖出了四张图片。
请你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4分)
2. 小红建议做一个大蛋糕来庆祝党的生日,当蛋糕师傅完成后。问需要插上什么数字的蜡烛时。小红却犯愁了。你能告诉小红该插什么数字的蜡烛吗?(2分)
3. 小红主张利用假日去追寻先辈的足迹。你认为我们应该去何处参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呢?(2分)
4. 最后。大家决定用歌声表达对党的热爱。你能为大家选出两首歌曲吗?(2分)
试
卷
说
明
这份试卷是依据义务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为落实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编写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系统训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绝大多数是基本题,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少量题目带有一定的灵活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与能力,还设计了应用型、开放型、能力型等多种类型的题目,力求以新颖的生活背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 卷 评 分 标 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
1.A 2.B 3.D 4.C 5.C 6.D 7.A 8.D 9.B 10.B 11.A
12.C 13.A 14.C 15.B 16.C 17.B 18.D 19.C 20.D 21.A 22.C
二、列举题:(第1题4分。第2.、3各6分题)
1、前期:自强(2分)后期:求富(2分)
2、《南京条约》(2分)《马关条约》(2分)《辛丑条约》(2分)
3、太平天国(2分)中华民国(2分)南京国民政府(2分)
三、说一说(14分)
1.(1)谭嗣同(2分)(2)戊戌六君子(2分)(3)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的决心和精神。他的死很值得。(只要观点明确,即可给分)(3分)2.(1)中国同盟会(2分)(2)民族、民权、民生(3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分)
四、读一读(每空2分,共16分)
1.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来抵御外国的侵略”
2. 日本、1937年、30万、67周年
五、想一想(10分)
1. 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4分)2. 83周年 3. 上海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篇5
1、与“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幅对联描述的情景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签订《南京条约》B、火烧圆明园 C、林则徐禁烟 D、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没有割地内容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①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这一年是:
A、1894年 B、19 C、19 D、19
5、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是:
A、《申报》 B、《沪报》 C、《新青年》 D、商务印书馆
6、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天演论》 D、《孔乙己》
7、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确定了党的名称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 D、指出当前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领导工人阶级
8、“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创办者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陈独秀 D.、李大钊
9、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是:
A、毛泽东 B、朱德 C、贺龙 D、邓小平
10.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九一八事变④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11、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吴佩孚 B、袁世凯 C、孙传芳 D、张作霖
12、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分别在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中取得了自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指挥官分别是:
A.李宗仁 朱德 B李宗仁 彭德怀 C.张自忠 彭德怀 D.杜聿明 林彪
13、用作品反映民族精神、激励全国抗战的《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以画马见长的画家分别是:
A、冼星海 齐白石 B、聂耳 徐悲鸿 C、冼星海 徐悲鸿 D、聂耳 侯德榜
14、1945年8月发生的事件不包括: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我国东北
C、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 D、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15、关于中共“七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45年4月在延安举行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的报告》 D、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16、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A、和平、统一、进步 B、和平、民主、团结
C、团结、合作、发展 D、安定、和平、富强
17、关于重庆谈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蒋介石打着“和谈”的幌子,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B、为表达和谈诚意和戳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C、谈判达成多项协议,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D、由于中共的努力,谈判动摇了蒋介石的思想,推迟了内战爆发的时间
18、拉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C、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D、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
19、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的时间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20、“共争青岛归还,同看陆章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得分 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请认真阅读下列两份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①材料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2分)史称什么事件?(2分);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2分)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2分)
②由于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什么事件的发生?(2分)事件的组织者是谁?(2分)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2分)
③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2分)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2分)
④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2分)
三、问答题(共20分)
22、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请回答:
①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2分)
②长征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分)红二、四方面军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与红一方面军会师?(4分)
③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什么会议?(2分)这次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④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哪些?(2分)
23、4、5月间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大陆访问,让我们看到了中共积极谋求合作,致力于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愿望和努力。请回答:
①历史上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分别是在什么时期?(4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篇6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
1.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的帮助和关爱。
2.火警电话();急救电话();报警电话()。
3.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父母()子女,子女()父母;年长的()年幼的,年幼的()年长的,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4.我知道:美国()创立了微软公司,英国()发明了蒸汽机,中国()是天文学家
5.你知道的良好生活习惯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能抓紧时间,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写作业。()
2.我因生病缺课,上学后我要找老师补课。()
3.奶奶生病了,聪聪看也不看。()
4.一个同学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小刚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5.夜深了,小东的作业没写完,妈妈主动帮他写。()
6.亮亮不小心把东东的铅笔盒弄坏了,东东非要亮亮赔。()
7.放学了,小明和小芳一边往家走,一边看书。()
8.乘车时不能把头、手伸出窗外。()
9.学习雷锋就是3月5日这天做一些好事。()
10.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学会很多东西。()
三、选择:
1.每天上学时,正确做法是()A不声不响走了B要和父母打招呼C打不打招呼无所谓
2.亲戚来我们家,我应该()
A躲在自己房间不出来B主动出来打招呼C勉强出来应付一下
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想要的前提应该是()
A我确实需要B因为别人有C只要我想要
4.万一有人触电,可以怎么办?()
A赶紧呼救,请大人帮助解决。B用手去拉他。C用铁棍切断电源。
5.下列做法违反交通规则的是:()
A走路要走人行道。B走路不看书。C在路上要靠左边走,不要打闹。
6.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做,不会做的事情()做,家中,学校,社会的事情应该()。A 积极参与B 学着C自己D别人
三、简答:
1.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对待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的?
2.请列举出你能为家里做的一些事情?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篇7
震, 丰富的图片资料, 详实的内容, 清晰的脉络, 独具匠心的设计, 是以往的教材
看无与伦比的。在一学期的具体教学中也感觉到教材的切实可行、新颖独创, 打破了上几十年来历史教材僵化的局面。相比以往教的教材纳出五点, 可圈可点之处笔者从初中教。育施教者的角度归
版
《一、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历重点, 以往的教材是放在初二一学年进史史行, 。再从鸦片战争进入近代史的学习初二上学期先用四课时学习古代, 与到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 国民大革命社的失败结束。到初二下学期再从南京国会雷同民政, 整个近现代史被人府的成立继续学习, 体系与高中为割裂成几部》分, 内容烦琐, 而且跨度较大。近现代八史本身头绪繁多, 概念繁杂, 须记忆的年不符合初时间更多, 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反而加重学生, 学生学的负担, 习级◇◇谢困难, 掌握不牢固, 认为历史是最没兴 (琳新教材打破了原趣、最没价值的学科。有的框架结构大胆下创新, 全书由六单元组成, 前三单元叙) 述了整个近现代史最基础的内容, 而后教从标题看已经是很清三个单元为三个专题楚。了前, 分别是晚请三单元的内容材史、民国史、共和国史, 叙述了整个近
现代史的一条主线, 条理非常明晰。而每一单元的线索同样清晰。
二、图文并茂, 直观性强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一直是根据照片沟描的线条图、想象图, 色彩单一, 教师感觉失真, 学生感觉无味。而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大量的彩色图片资料, 在长达130页的教材正文中只有13页没有图片, 其余的少则一副, 多则六副。图片资料所占的篇幅甚至超过文字资料。这些图片大多数是照片, 既有重要人物的画像、照片, 也有文物照片、古迹照片等等, 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读性。初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 一切知识的掌握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历史教材叙述的又都是远离现代生活、不可再现的往事, 这就为学生的感知增添了困难和障碍。照片资料弥补了这些不足, 照片是凝固的历史、形象的历史、传神的历史、可视的历史。人们被照片所激发的思绪是任何文字都不能替代的。照片的大量引用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三、内容全面, 贴近生活
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费弗尔提出:“只存在作为整体的历史, 历史应当是包罗万象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也提出:应当重视“政治以外的历史”, 把历史写成整体是历史的时代精神。《历史与社会》正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 用了比较多的篇幅讲述社会生活和文化史的内容。在前三单元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要脉络之后, 用三个单元详细介绍了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工业、文化、社会生活。
四、史料教学, 开拓思维
历史学习的一重要原则是“论从史出”, 而在以往的历史教材中, 史料相当有限, 而结论性的论述却充盈其中。如果让学生仅仅通过阅读课本进行讨论与思考, 那么学生的思考将会成为缺少内容的泛泛而思, 其所进行的讨论也不可避免的完成为泛泛而谈。而在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史料, 一改以往教材的弊端。这些史料除了在正文中出现, 还有在“读与思”中以问题形式出现, 这实际上就是史料分析题, 笔者做了统计, 一册书共30道史料分析, 史料丰富, 既有数据, 也有漫画, 既有新闻报道, 也有毛泽东的诗词。面对这些问题, 学生开始了积极的思考, 在阅读、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其历史思维得到训练与培养, 同时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也开始品尝了历史学习的乐趣。在先前的历史学习中, 学生经常有一种错觉, 历史教科书中所提供的问题都很简单, 只需记背就可解决, 上课听否无关痛痒, 所以历史课成了休息课。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合理地运用史料教学, 可以更好的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从而达到“以史启智”的目的, 使历史学科的内在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五、以学生为主体
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 学生是作为一种活泼的个体, 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 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使课堂层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职能。而在传统历史教学中, 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剥夺了学生的自我思维与自我体验;重结论、轻过程, 使得历史学习只需听讲和记忆, 忽视学生的智慧和个性。这有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也与历史教材有很大关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期以来历史教材繁琐、呆板、缺少时代气息, 有人喻为“沉睡的羔羊”。《历史与社会》的问世, 大大改变了这种局面, 教材的创新, 评价体系的改变, 它给教师以很大的拓展空间, 可以放开手脚地教, 不再拘泥于书本。学生也有了自我思考、表现个性的机会。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篇8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单元分析】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产品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的国势日益沉沦,而中国人民却顽强抗争,他们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知识结构】
一、列强的侵略
【典型题例】
例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
A B C D
解析: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掌握情况。A选项中虎门销烟发生在鸦片战争前;B选项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園;C选项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D选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所以,应选D。
例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邓世昌抗击日军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是在1878年;邓世昌抗击日军是在1894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1839年。很明显,本题正确答案应是B。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6·26”国际禁毒日“万名干部普法行”禁毒宣传活动走进某中学,通过演讲宣誓、挂图展览(如右图)、“禁毒我参与”征文等活动,倡导学生远离毒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争做文明青少年。在19世纪上半期,领导中国禁毒运动的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孙中山
2.林则徐说了一句光耀古今的名言:“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对下列哪位皇帝说的 ( )
A.同治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光绪帝
3.2012年暑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敏去东莞旅游,在东莞停留期间,小敏将会见到 ( )
①林则徐塑像 ②鸦片战争博物馆 ③虎门遗址 ④太平军发动起义遗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对于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是一个平等条约 ②这是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③该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④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标志性事件。火烧圆明园的是 ( )
A.英法联军 B.俄军 C.美军 D.日军
6.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圆明园的:“似挥残臂戟天呼,痛说当年劫火馀。留得千秋家国恨,让人来画卧薪图。”此诗句中“当年劫火馀”说的是 (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7.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军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满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守边部队。某国趁火打劫,大军压境,胁迫清政府割让东北地区大片领土。该国是
(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8.今天的人们也许很难相信,最先想出雇佣西洋人组织洋枪队这个主意的人,竟是中国近代大思想家王韬。他向上海当政者献计:组织洋枪队,“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洋枪队当时的头目是 ( )
A.华尔 B.阿古柏 C.西摩尔 D.赫尔利
9.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虎视眈眈想争夺新疆的国家是 ( )
A.英国和法国 B.俄国和美国 C.法国和美国 D.英国和俄国
10.左宗棠为收复新疆采取的策略是 ( )
A.先南后北,急进急战 B.先西后东,缓进急战
C.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D.先东后西,缓进急战
11.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②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④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2.小强在学习了“收复新疆”知识后,进行了概括(见下图)。你觉得他应在图中A处填写什么呢?
( )
A.宣政司 B.行中书省
C.行省 D.驻藏大臣
1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把朝鲜变为殖民地 B.向中国东北扩张
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4.“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5.《辛丑條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
16.下面知识图表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进行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娟准备暑假外出游玩,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她对右图所示的建筑很感兴趣,准备邀请同桌一起前往。如果你对此比较熟悉,就来做小娟的导游吧!
(1)这幅图反映了哪一次战争中的情景?
(2)残垣断壁还隐约可见当时之豪华,这座壮观的园林叫什么?后被哪些国家洗劫?
18.第八款:中国为保证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于中国将本约所定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1)上述条款出自哪一条约 ?签订该条约的是中国的 和日本的首相 。
(2)这个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3)请列举出这个条约中有关割地的内容。
(4)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9.在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后,某校准备举办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畅所欲言。现在也邀请你参加进来,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形式:请你设计一个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2)活动目的:你觉得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活动探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B 5.A 6.B 7.C 8.A 9.D 10.C 11.D 12.C 13.D 14.B 15.C
二、16.(1)“进一步”改为“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改为“甲午中日战争”;“《北京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17.(1)第二次鸦片战争。(2)圆明园。英国、法国。
18.(1)《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2)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4)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1)举行演讲比赛、举行主题班会、出黑板报、观看影片等。(2)重温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等。(3)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分析】
所谓近代化,即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知识结构】
【典型题例】
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2)请简要回答与图3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突出的历史功绩。
(3)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联系能力、概括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图片标题,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准确链接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l)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中国有识之士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下列选项中与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同一类的是 (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福州船政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汉阳铁厂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下列选项中与张之洞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安庆内军械所
3.洋务派在 口号下,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同时也创办了一些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 ( )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扶清灭洋” D.“自强”与“求富”
4.京师同文馆创办的宗旨是 ( )
A.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B.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C.发展民族工业
D.强身健体
5.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上书皇帝,主张变法维新。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6.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以戊戌变法为内容的辩论会,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辩论论据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加剧侵略中国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 )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8.戊戌六君子中的一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此人是 (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张之洞 D.翁同龢
9.右图是兴中会誓词,兴中会成立于 ( )
A.武昌 B.广州 C.南京 D.檀香山
10.对于辛亥革命,下列看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1.下列选项中与孙中山革命活动无关的是 ( )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12.2012年5月27日,是陈独秀逝世70周年纪念日。陳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以下与陈独秀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筹办《青年杂志》 B.写成《狂人日记》
C.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发表《庶民的胜利》
13.“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名言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年?因什么条约的签订而引起?
(2)当时的清朝皇帝是谁?谁领导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有何影响?
15.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于2011年10月10日发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1)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2)邮票中的人物是谁?辛亥革命首先在哪个省爆发?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1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大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
联系所学知识,写出三者各自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
(1)洋务运动: 。
(2)戊戌变法: 。
(3)辛亥革命: 。
17.在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后,小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问题,请你来帮助解决。
(1)在整理过程中,小红始终心存困惑: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到底该怎么解释呢?请你帮帮小红。
(2)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
参考答案:
一、1.C 2.A 3.D 4.B 5.C 6.C 7.A 8.B 9.D 10.D 11.C 12.A 13.B
二、14.(1)1895年。《马关条约》。(2)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15.(l)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2)孙中山。湖北省。三民主义。
16.(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2)戊戌变法: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它提出的一系列的改革蓝图,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近代化的首次尝试。戊戌变法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3)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推荐阅读:
未来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10-17
八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测试卷11-09
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期末评估试卷09-02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12-01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2-06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09-29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试卷分析09-3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分专题,表格版)07-28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