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农田里的数学教案(精选6篇)
第五单元 农田里的数学教案 篇1
第五单元 农田里的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农田里的数学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商不变的性质,除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四则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本单元教材选取了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素材来研究除法计算。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教材把知识融入现实问题之中,给学生以广阔的探索空间,让他们结合实际运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练习的编排一方面注重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注重了与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难点: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四、单元教学建议 1. 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4.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课时安排 信息窗1 3课时 信息窗2 3课时 信息窗3 3课时 信息窗4 3课时 信息窗5 3课时 回顾整理 3课时 拓展平台 1课时 我学会了么 1课时 综合应用 3课时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55页 课题 :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 点: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难 点:计算时要“退位”。 教 具:图片 预习设计: (1)口算 18÷6 100÷5 183÷3 35÷7 50÷5 100÷4 238÷7 129÷3 (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检查预习情况 (1) 找学生答口算结果 (2) 找同学简单说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信息窗1 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耕作方式 每小时耕地面积(平方米) 人力 6 耕牛 60 手扶拖拉机 96 四轮拖拉机 540 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复习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后面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选择性使用,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但是要提的合理。) 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 教师板书算式96÷6 540÷6 540÷60 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 如: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 5.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 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二)自主练习1.书p66的自主练习第一题:口算 学生口算完后,对比找规律,比较上下两排的算式,你发现口算方法有什么规律? 2.书p67的自主练习第三题:口算 小组交流:买哪箱橙子更合算?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540÷60这个算式还没有解决,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四)作业设计: 1.书p66的自主练习第二题。 2、同步练习的习题。 (五)限时作业 (1)口算 45÷3= 72÷6= 56÷4= 450÷3= 720 ÷6= 560 ÷4= 87 ÷3= 960 ÷3= 380 ÷2= (2)填空 54 ÷3= 想( )÷3=( ) ( )÷3=( ) ( )+( )=( ) 600 ÷20= 想:20×( )=600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96÷6=16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540÷6=90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540÷60=? 960÷6= 160 课后小结: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66页 课题 :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 点: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 点: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预习设计: (1)口算 80÷20 50÷10 60÷30 160÷80 100÷50 250÷50 360÷60 390÷30 (2)上节课留的一道口算题:540÷60=? 应该如何口算呢? 检查预习: (1) 检查口算结果 (2) 找同学说说自己有没有找到方法解决540÷60= 教学过程: 习,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进行独立计算 2.交流口算的方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但是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吸收别人的好方法,选择最合适的。 如:60×9=540 所以540÷60=9 或者 540÷6=90 所以540÷60=9 又或者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 (学生已经有了用口诀求商和第一个红点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进行方法的交流。) 3.质疑:问题口袋 我们刚才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你能说说口算方法是什么么? 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举例提问? (每个红点问题后都有问题口袋,鼓励学生学会新知后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巩固练习1.口算 840÷60= 480÷30= 750÷50= 630÷30= 600÷30= 720÷60= 2.人体的血液1小时可以在人体内循环180周。 (1) 血液平均每分钟在人体内循环几周? (2) 血液循环一周大约需要多少秒 3.飞机每小时飞行72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 (1) 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多少倍? (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时刻注意计算要验算,养成养好习惯。) (四)作业设计: 1、P67 自主练习5、6题。 2、同步练习相关习题。 (五)限时作业 (1)口算 450÷30= 720÷60= 560÷40= 380÷20= 810÷90= 870÷30= (2)脱式计算 400-400÷50+50 (620+380)÷(2+3) 板书设计: 540÷60=9 想: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 60×9=540 所以540÷60=9 或者 540÷6=90 所以540÷60=9 课后小结: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66-68页 课题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能力。经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 点:学生能迅速准确口算。 难 点: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如何进行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进行口算? 3.在口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4.口算 二、基本练习1、某校四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如下 符合标准体重的人数 160人 超过标准体重的人数 20人 低于标准体重的人数 10人 (1)符合标准体重的人数是超过标准体重人数的几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实验小学三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若平均每个班40人,问三年级有几个班? 3.20台录音机共980元,平均每台多少钱? 4.今天上午共摘苹果960千克. (1)平均每40千克装一筐,需要多少个筐? (2)960千克送给小朋友120千克,剩下的还能装多少筐? 三、提高练习1.小实验 用弹簧秤,称物体,在一定的范围内,物体每增加,可使弹簧伸长,分小组作试验,并记录下来。 学生做试验,把结果记录在书上。 (在动手操作、灵活性较强的练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的能力。) 2.聪明小屋 是周六,是双休日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说出想的过程,看哪一个小组想的最快,办法最巧妙 板书设计: 180÷3= 80÷20= 750÷50= 120÷40= 630÷3= 60÷30= 720÷60= 540÷30= 作业设计:同步练习上的相关习题。 课后小结: 第(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69-70页 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确上的位置,为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2.在小组合
第五单元 农田里的数学教案 篇2
1.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2.圆心确定圆的( ),半径确定圆的(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 ),有( )条。
3.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 )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近似值( )。
4.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cm。如果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cm,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5.在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硬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cm2。 6.如右图,一根铁丝正好弯成一个直径是2.5dm的半圆,这根铁丝长( )dm。
7.一个圆环,外圆直径是10cm,圆环宽1cm,圆环的面积是( )cm2。
8.把4个底面直径是8cm的圆柱形牛奶罐捆成如左下图(从底面方向看)的形状,如果接头处不计,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解题时,先画辅助线(如右上图虚线),可以看出,绳子中的4条线段相当于4条直径;四角处的4条弧,每条都是一个圆周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 ),所以计算绳长的算式是( ),得数是( )cm。
二、对错辨别庭(5分)
1.同一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i倍。 ( )
3.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 )
4.半径是2d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如果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圆的面积最大。 ( )
三、答案选择厅(9分)
1.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的一半
2.甲、乙两圆的半径比是1∶3,它们的直径比是( ),面积比是( )。
A.1∶3 B.1∶6 C.1∶9
3.下列图中有圆心角的是( )。
A. B. C. 4.右图中扇环的周长是( )cm。
A.12.56 B.16.56 C.17.85
5.把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cm,周长就增加( )。
A.4cm B.6.28cm C.12.56cm
四、计算小能手(25分)
1.填表。(9分)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8分)
3.计算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dm) (8分)
五、实践探索台(10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按下面步骤操作。
(1)画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以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大圆;
(2)依次连接两条直径的四个端点,得到一个小正方形;
(3)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小圆。
2.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
(1)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2)图(2)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3)中,小圆的面积是多少?与大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六、生活应用场(25分)
1.教学楼前有一个直径是8m的圆形花坛,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面积为450m2的圆形草坪,要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10m、12m、15m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位置?
3.一个圆形水池,周长125.6m,水池周围(阴影部分)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一圈栏杆。水泥路的面积有多大?栏杆长多少米?
第五单元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P43~44 买电器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买家电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
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
(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
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
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
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9、师小结。
活动二:练一练
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
(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
(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
(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
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第二课时
回收废电池
教学内容:P45~46 回收废电池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吗?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你们快想想办法,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玩中学
1、看一看。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1)、出示图表。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2)、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伙伴们说一说。3)、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汇报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关于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在交待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试。
教师板书:122+77=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的数大约是多少。
指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进行计算。122+77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各小组展示算法并进行汇报。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完成第45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
还可以采用凑整
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
完成第45页的试一试的题目。(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结合本班的数学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完成第54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想一想。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第1、2题。
做中得 完成第46页的第3、4题
第三课时
十年的变化
教学内容:P47~48 十年的变化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进位”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十年前和现在的图片。
二、探索新知
1.让同学说说野生动物园十年来动物种类发生的变化。
学生:环境好了,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原来只有87种,现在增加了139种。)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野生动物园现在有多少种动物?”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87+139=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87+139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7
+1 3 9
2 6
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试一试,完成p47 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4、学中做完成教材第48页的1~5题。
三、小结课堂
第四课时
小小图书馆
教学内容:P49~50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9-118=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239-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3、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 的问题。
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4、解决“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让学生口头列式118-57=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118-57怎样计算呢?1 8
+ 44
256
300 3.完成p56页计算并验算。
学生独立解决,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三、新知运用
完成p57页试一试习题
四、巩固提高
完成p57、58页“练一练”1~6题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课堂。
第七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P59~61 练习四
教学目的:
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挂图、ppt
教学过程
道具。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 玩中学
1、学生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4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5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9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0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反馈。
9、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1题
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篇4
第五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草原》、《珍珠鸟》;2篇略读课文《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体现课标思想:
1、注重指导学生朗读,继续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并用多种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教学时间:7课时
17、草原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10个新词;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感受民族团结友好,产生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体会草原人们的热情好客。
2、用不同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体会草原人们的热情好客。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10个新词;
第五单元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这组课文有四篇课文: 课文有:
17、《古诗两首》,18、《雷雨》
19、《最大的书》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语文园地五 【教学要求】
1、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本组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3、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5、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6、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7、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8、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3、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教学课时划分】 共10课时
17、《古诗两首》 2课时
18、《雷雨》 2课时
19、《最大的书》 2课时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2课时
17、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教学准备】 图片。【教学方法】:采用“从放到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出示片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u 紫zi 川chua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
“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
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动
(挂)静 观察细致
(下)联想丰富
(落)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 行 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
眼前的、天边的、窗外的、门前的。
顺序是:由近及远。
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
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七)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
“含”上部今不要加点。
“吴”口天吴。
五、小结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七、板书设计
声音:鸣、上。
绝句 颜色:黄、翠、白、青。
动作:鸣、上、含、泊。
18、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1、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2、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3、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四、作业:
1、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4、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5、有感情地朗读。
“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七、板书设计
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
雷雨 雷雨中 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美景
雷雨后 一切看得清楚
19、最大的书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方法】:采用“从放到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
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四、练习写字。
1、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一演。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自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合作演一演。
(2)大家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自已找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 百科全书》。
五、作业练习
1、做训练计划。
六、板书设计
波浪
矿物
最大的书 岩石 树叶 找宝藏
貝壳
小魚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学习目标】:
1.认识“针、忠、盏、稠”四个生字,会写“忠、导”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教学方法】:采用“从放到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知怎么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你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
忠(后鼻音)盏(翘舌音)碰(后鼻音)稠(翘舌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讨论交流。(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读。(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词语。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为什么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1)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2)左右结构的字。(积、稠、稀、针、碰、慌)
(3)找找偏旁一样的字。(积、稠、稀)
(4)一()灯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盏、稀、碰、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再次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2、指名说说书中介绍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所应用的特殊环境。(有些白天适用,有些黑夜适用„„)
3、教师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二、理解课文
1、师生配合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么都是树呀,怎么没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阳:孩子别哭别哭,我来帮助你。现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树,大树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极星:别哭别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里了。
大树:我也能来帮助你,你看我的树叶,一面阳光充足,枝叶茂盛,一面很少见到阳光,树叶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积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阳光强,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样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干眼泪):哦!我明白了,谢谢你们,再见!
2、小组合作表演。
3、选择小组汇报。
三、拓展练习
1、齐背全文。
2、说说你在课外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进行交流,并说明理由。
3、仿照2——5节的写法,说说你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4、总结: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针,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四、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太阳
北极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天然指南针 大树 观察想像
雪
语文园地
(五)【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标点符号,了解它们的作用。
2.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3.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使其尝到独立识字取得成功的快乐。可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新旧对比,体会构字规律,认识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标点符号,了解它们的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识字,使其尝到独立识字取得成功的快乐。【教学方法】:采用“从放到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让三个同学扮演句号、感叹号、问号,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再各说一句话,表示自己扮演的标点应表达的语气。
感叹号:同学们,我是感叹号。(手指头饰)这就是我的形状,小棒槌下加个点儿。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问号:(一副沉思状)我的形状像只小耳朵,大家叫我小问号。当你写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我马上跟在句子的尾巴上。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句号:我是小圆圈--句号。当你写完一句话,就得把我放在句子末尾的右下角。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了我,话就是说个没完没了。
2、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 财、栏、抖、喉、咙、拌、搅、榜、馒、租”,除“咙、搅”外,都和已学过的汉字有相同的声旁,其中六组字音完全相同。它们作为形声字。
2、形旁有表义作用,声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对于已有一定独立识字能力、3、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使其尝到独立识字取得成功的快乐。可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新旧对比,体会构字规律,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自己是怎么认记这些生字的。这样可以使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提高识字效果。最后可设计游戏巩固认字,增加趣味性,检查认字效果。比如,“找朋友”(用偏旁和部件拼字)、“送信”(给部件加偏旁成新字)。
4、“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的练习。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连一连。再指名读,纠正错误。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安排以下练习。
(1)、展示本单元学习中搜集积累的这两种类型的短语。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运用。
(2)、扩展练习。打开()茂密的()()的乌云辨别()满天的()()的空气寻找()清新的()()的枝叶
4、“读读背背”中给出一首《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节气对于学生来讲很生疏,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了解节气等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读使学生对节气的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不要强求记住具体有哪些节气、各在什么时间等。可先熟读《节气歌》,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节气,再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让学生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一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还可在课外翻看挂历,具体了解二十四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三、作业练习
1、读背练习。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师生交际。
1、交流互动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组内交际。
1、生生互动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
2、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四、全班交流。
大家补充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和补充。
五、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小朋友都想来讲讲,可是时间有限,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大家互相传阅。既可以写动物可爱的样子,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写你与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如果这几方面你都想写,更好。
五、写后再说,互相促进
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六、展示台
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在本组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准备展示的内容。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展示,要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各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还可以把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分类贴于“展示台”专栏上,供小朋友在课上、课下互相学习、交流、这个活动可定期组织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展示过程中锻炼交际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七、宽带网
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到动植物的多样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教学中除引导阅读外,开展评选“小博士”活动,让学生在组内讲讲其他的有趣的动植物。号召学生都来争做“小博士”,在读书或看电视进留心观察了解动植物。
八、作业练习
油菜花:农田里的报春使者 篇6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名叫《宿新市徐公店》,诗里的“菜花”,说的便是油菜花。
油菜花属于农作物,向来被当成庄稼来种,是百花中名副其实的草根阶层。虽然没有迎春花娇嫩,不如桃花艳丽,可这不起眼的油菜花与前两者一样,同样是报春的使者。
油菜花之美,在于它成畦成片的广博浩瀚,每年春回大地之时,都能看到漫山遍野的一片金黄,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颜料桶——这才叫“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呢。
成龙种的是油菜花吗?
成龙主演的电影《大兵小将》里有一首歌,歌名就叫《油菜花》,歌里唱道:“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五亩良田呦油菜花。”有网友质疑:“油菜是唐朝才传入中国的,战国时哪有油菜?”那么成龙种的究竟是不是油菜花呢?
答案是:是,又不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慢慢道来。
我们常见的油菜大体可分为三类: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顾名思义,它们分别是由白菜、甘蓝和芥菜进化而来的。
白菜型油菜原产伊朗,就是咱们常说的小油菜,植株矮小,白帮绿叶,口感脆嫩。甘蓝型油菜的故乡更加遥远,在北欧西海岸,它的原始祖先的种子是在“瑞士湖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被发现的。著名植物学家第康道尔在其《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推测,这种原始型的甘蓝种子可能是由雅利安的克勒特族人自亚洲带到欧洲去的,长期以来它被栽培在欧洲许多国家的花园里供作蔬菜用,今天在荷兰、英国以及北欧海岸还可以找到它的野生类型。
而芥菜型油菜,的的确确正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在古代被称为油辣菜,品种包括雪里红、大头菜等。在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掘出的陶罐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炭化的芥菜籽,碳14测定表明这些种子距今有7000年。吴其浚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说:“油辣菜味浊而肥,茎有紫皮,多涎,微苦。”芥菜型油菜的特点是基部叶片较小,上部枝条纤细,植株高大,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油菜家族兴旺,亲缘殊异,但追根溯源,它们和白菜、芥菜、甘蓝一样,仍然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一一山白菜演化而来的。所不同的是,芥菜型油菜是黑芥与山白菜的杂交后代,甘蓝型油莱是甘蓝与山白菜杂交的后代,而白菜型油菜则保留了其祖先白菜的纯正血缘。
如此说来,在中国的战国时期的确是有油菜的;成龙那五亩良田里黄灿灿绽放着的,肯定是油菜花无疑了,不过却不是咱们在市场上经常能看到、买到的“正宗”的小油菜的菜花,所以答案才是:是,又不是。
跋山涉水来开花
油菜有一个非常不雅的英文名字,叫Rape(此词的另一个意思为强奸);还有一个非常雅致的中文名字,叫“芸薹”。
美国的汉学专家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一书中写到:“外国植物的输入从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开始。两种最早来到汉土的异国植物是伊朗的苜蓿和葡萄树。其后接踵而来的有其他伊朗和亚州中部的植物。这种输入运动延续至14世纪的元朝。”劳费尔写了数十种从波斯输入中国的植物,其中也包括油菜——即芸薹。因为这种类型的油菜在北方最为常见,所以啰嗦几句它的传入之路。
与苜蓿和葡萄这两种毫无疑问是张骞由丝绸之路带回的植物不同,油菜的来历更加复杂一些。油菜又被称为“胡菜”,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说法,最先出现这个名字的著作是公元2世纪服虔所著的《通俗文》,如果李时珍的说法是准确的,那么这就是最早的把“胡”字用在栽培植物上的例子了。通常带“胡”字的蔬菜,都是从伊朗输入的,比如胡桃、胡萝卜、胡椒等,可油菜不一样。隋朝人胡洽在《百病方》一书中称这种植物为“塞菜”,李时珍说这名字与“胡菜”的意义相同,指的是塞外,即关外的国家——蒙古。所以后人推测,油菜应当是先从伊朗传入蒙古,然后再由蒙古流入中国的。甚至有一个说法,说芸薹是蒙古的一个地名,那里这种植物长得茂盛,所以将它命名为“芸薹”。当然,这只是传说,当不得真的。
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
作家张承志写过一篇名为《油菜花》的散文,文中对油菜花极尽赞誉之辞:“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了出来,给大地涂满了泼辣辣的亮色。宛似热烈的希望,忽然间公开在满山遍野。……那一派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
油菜绽花的春季,大片大片涌动的金黄,像海浪一样翻滚,蓝天、绿叶、金色的海洋,合奏成一曲铿锵感人的乐章。自古,诗人墨客虽以咏梅者居多,可这质朴绽放的油菜花,也是不少人的心头所好,正如清人陈维崧所写,“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写过饮酒赏花的雅兴:“至南园,择柳荫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清嘉录》也记述观赏菜花的盛况:“每年三月菜花开时,虎邱山下,彩舟画楫,衔尾以游,南园北园,暖风烂漫,一望黄金。”
时至今日,春天赏油菜花依然是民间一景。每到三四月份,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纷纷扛起长枪大炮的摄影器材,奔赴江西婺源、云南罗平或者江苏兴化等最美的油菜花海,用镜头记录下那蓬勃茂盛的一朵朵一片片油菜花,和与油菜花一样正处黄金年华的自己。
花儿为什么这样黄?
世间群芳,千娇百媚,为什么人人都爱这不起眼的油菜花?
乾隆写过的一首《菜花》可略作注解:“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除去赞它“黄萼裳裳绿叶稠”的外表之外,格外突出了“榨新油”、“资民用”的特质。与其他芬芳艳丽的奇花异草相比,扎根于农田的油菜花是纯以农作物的身份出现的,油菜的叶可食用、籽可炼油,花可酿蜜,眼望着这一幅幅黄灿灿的美丽画卷,就如同看见了一朵朵金色的希望盛开在田野上。
同时,油菜花那平凡的外貌,恰巧契合了中国人不欣赏张扬的个性;那漫山遍野的明媚,暗喻着我们喜欢以集体面貌出现的文化;当然,更因为油菜花那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与脚下土地密不可分的联系,正象征着我们这个扎根于黄土地的民族精神上的自强不息。
就如张承志在《油菜花》一文的结尾处所写:
“它那么弱小,且从来沉默,似乎可以被人任意欺凌直到来世——其实野草菜花不容轻蔑,无论它们怎么渺小无助,怎么身为下贱,它们的草木生存中,藏有颠覆的底气。”
“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点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它虽不鲜艳,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伴了一场。”
【第五单元 农田里的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五年级第五单元农田的故事学案09-24
第五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一)doc08-02
第五单元语文教案08-15
一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06-27
第五单元 抗挫折能力教案09-21
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11-14
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06-28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0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设计10-22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