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猫》课堂实录

2024-08-29

老舍的《猫》课堂实录(共12篇)

老舍的《猫》课堂实录 篇1

1.师: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这是一个总起句,问:总起句有什么作用?

生:总起句有什么作用是后面的内容(1-3)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师:学习第一部分的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语。

生:老实—贪玩—尽职

师:猫的哪些做法表现出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呢?如: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

生:说它老实吧。。。。。。

师:读这个句子体会猫的老实

生: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

师:读这个句子体会贪玩并用任凭。。。。。也。。。。。。造句

生:可是它听到。。。。。

师:读句子体会猫的尽职并用非不。。。。。。可。。。。。造句

师轻读课文讨论: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老舍的《猫》课堂实录 篇2

师:(边展示一组食物图片边说)看着这么美味的食物,同学们快流口水了吧?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5章第3节“合理的膳食”。(稍作停顿,又向学生提问)凭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什么是膳食?你的膳食合理吗?

生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就是膳食,我喜欢吃肉多一些,可能不太合理。

生2:我不太爱吃蔬菜,也不太合理吧。

师:看来,怎样的膳食是合理的,我们还得好好研究一下。百度百科上说“膳食是指日常吃的饭菜”,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除了饭菜之外,我们还会到超市里购买饮料、糖果等零食吃,因此,建议大家把“日常吃的饭菜”改为“日常吃的食物”。那么,食物要怎样吃才是合理的呢?

二、趣味实验

师:(边展示实物边问)同学们都喝过可口可乐,那大家吃过曼妥思糖吗?(许多学生说吃过)

师:有没有试过在可口可乐中加入曼妥思糖?(学生都说没试过)要不,我们来试一试。(学生表现出期待的神情)根据生物学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我准备了2瓶可口可乐和1份曼妥思糖,哪两位同学来试试?(学生踊跃举手,教师任意选择两位学生)

(两位学生上前演示趣味实验,每人各拿1瓶可口可乐,同时打开,其中1人在1瓶可口可乐中快速加入曼妥思糖。当全体学生看到“加入曼妥思糖的可口可乐很快就喷洒出来, 不加曼妥思糖的可口可乐却没有喷洒出来”时,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精彩演示。猜测一下,如果这个“瓶子”就是我们的消化系统,结果会怎样?

生1:可能会打嗝。

生2:可能会呕吐。

师:今后你们还会同时吃这两种食物吗?

生:不会。

师:那你们觉得,合理膳食贵在———

生:合理搭配。

三、概念形成

师:膳食要合理搭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大排面是常吃的食物,我们一起来分析图中这碗面的搭配方式。

生1:大排骨是荤菜,青菜是素菜。

生2:面是主食,大排骨、青菜是副食。

师:很好,同学们指出来两种搭配。现在请阅读教材P79-82,继续思考,合理搭配膳食,还要做到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

师:同学们已阅读了教材,你觉得膳食要做到哪些方面的合理搭配?

生: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

概念1. 主副食合理搭配

师:很好。那我们先讨论第一种搭配:主副食合理搭配。请告诉我,主食与副食一般指什么?

生:谷类是我们的主食,包括稻谷、麦子、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副食一般指除谷类之外的食物,如肉奶蛋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师:(出示大米和小麦粉中有关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及能量的数据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这些主食中哪种成分最多?这对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生:大米和小麦粉中糖类最多。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70%以上来源于糖类,多吃主食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师:(出示豆腐、黄豆、牛肉、猪肉、鸡和鲫鱼中有关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及能量的数据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这些副食中哪种成分含量最高?这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好处?

生:除猪肉外,这些副食中蛋白质含量最多。蛋白质能为人体生长发育、细胞修复及更新提供原料,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多吃这些副食,能促进生长发育。

概念2. 粗细粮合理搭配

师:现在讨论第二种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请告诉我,粗粮与细粮怎么区分?

生:粗粮主要指大麦、玉米、小米、高粱、燕麦、荞麦等粮食;细粮主要指大米和小麦面粉等粮食。

师:除此以外,两者还有什么区别?

生:粗粮与细粮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有所不同。如粗粮中纤维素、维生素B1的含量比细粮中多。粗粮富含维生素B1,可预防脚气病。

师:你知道脚气病是怎样的病吗?(学生齐说不知道)患脚气病,有的人会出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症状,甚至会瘫痪;有的人会出现心动过速、胸痛、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脚气病不同于脚湿气,脚湿气是足癣的俗称,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患足癣的人,脚会起水泡、发痒、糜烂等。

师:粗粮富含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及时排除肠道的有害物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概念3.荤素合理搭配

师:现在讨论第三种搭配:荤素合理搭配。(出示含有6种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以及人体对这些食物吸收不足时会出现的症状的数据表)请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食物所含维生素种类最多?若要同时获得下列6种维生素,至少还要添加哪类食物?

生:奶制品中所含维生素最多,含有维生素A、B2、B12、D。

师:我们常吃奶制品,可同时获得4种维生素,但还缺少哪两种?

生:维生素B1、维生素C。

师:若要同时获得6种维生素,除奶制品外,至少还要添加哪类食物?

生:可从豌豆、菜豆、扁豆、猪肉、花生中获得维生素B1,可从新鲜的柑橘类等水果和蔬菜中获得维生素C。

师:可见,若要同时获得6种维生素,还得做到荤素搭配。

师:(出示一份套餐图片)如此一份有荤有素的午餐,荤素搭配合理吗?

生:猪肉多,蔬菜太少。

师:荤菜、素菜各多少,才算搭配合理?

师:(出示《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量表》) 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的量一般是:主食400-500g,肉、禽类100-200g,豆制品50100g,蛋50-100g,蔬菜350-500g。此外,还需吃一些水果和坚果类,以及海带、紫菜、香菇、木耳等食物。

按照这样的标准,假设我们只吃肉类,不吃禽类,那么,我们一天可以吃200g肉、100g蛋、500g蔬菜,同学们能想象出到底是多少吗?(学生摇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200g猪肉(教师展示猪肉样品),100g蛋(教师展示2个中等大小的鸡蛋样品),500g蔬菜(教师展示青菜样品)。

(当教师进行展示时,学生一脸惊诧,有的说,要吃那么多蔬菜啊;有的说,肉只能吃那么少,看来平时肉吃多了。)

师:看来,做到荤素合理搭配也不容易啊。如果荤素搭配长期不合理,就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症。请阅读教材,完成练习,将维生素A、B1、B2、B12、C、D与其缺乏症一一对应,用线连结起来。

(学生阅读并完成连线)

概念4.三餐合理搭配

师:现在讨论第四种搭配:三餐合理搭配。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想一想,“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晚饭少一口、能活99”等俗语,说明一日三餐该如何搭配?

生:全天热量分配以早餐30%、中餐40%、晚餐30%为宜。

师:你怎么判断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符合上述要求?(生摇头)

师:(出示一位初中生一天的食谱)我们以这位学生一天的食谱为例,借助教材信息库中的食物能量表来计算一下,他的三餐热量分配是否合理?

(学生计算)

生1:早餐:鸡蛋100g,牛奶200g,热量1105kJ。

生2:午餐:面包100g,鸡肉条100g,牛奶200g,热量2590kJ。

生3:晚餐:猪排75g,面条150g,热量2159kJ。

师:按照早餐、午餐、晚餐能量之比3:4:3,他的三餐符合要求吗?如果不符合,请给他提些建议。

生4:不符合能量要求。建议他早餐最好添加面包和水果。午餐、晚餐要添加蔬菜。

师:谢谢你的建议。一日三餐,也应该做到主副食、荤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概念5.正餐零食合理搭配

师:(出示学生在课间到小超市购买零食的照片)同学们,如果我们把一日三餐称为正餐的话,那么,老师还想补充一个搭配,那就是正餐零食合理搭配。为什么要补充?大家看这张照片就知道了。(生笑)

师:所谓零食,就是正常的一日三餐以外的零星小吃。可口可乐是同学们爱喝的饮料,请看一个与可口可乐有关的趣味实验。

(生观看实验视频)

师:有什么启示?

生:不能再喝可口可乐了。

师:为什么?

生:在可口可乐里放了一年的鸡蛋,蛋壳全部碎掉了。我想,长期喝可口可乐的话,可能会使我们的骨质疏松,牙齿发软。

师:为了健康,我们要在保证正餐定时定量的前提下,选择健康的零食。同时,补充的零食要适量,如每天吃一些坚果等。

四、概念图式

师:请完成概念图,对刚才所学的知识加以小结。

(学生完成概念图)

五、概念应用

反思活动:评价小组成员的一日三餐计划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评价自己的一日三餐计划。这是学校食堂提供的一份菜单,你们在课前已点好菜,并根据《一日菜单主要配料表》,计算出其中“1米、面等主食;2肉、禽类;3豆制品;4蛋;5蔬菜;6水果;7其他”的量了吧?(生点头)

师:请一位同学交流一下。你准备一日三餐吃什么?

生:早餐我选了鲜肉大馄饨;午餐我选了红烧狮子头、茄汁鸡条、炒菠菜和米饭;晚餐我选了劲爆鸡排、番茄炒蛋和米饭。

师:三餐中各类食物的量是多少?

生:米、面等主食540g,肉、禽类265g,豆制品0g,蛋50g,蔬菜225g,水果0g,其他10g。

师:(出示《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量表》)这是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的建议量,如果按照有6~7项符合为“合理”,4~5项符合为“较合理”,其余为“不合理”这一标准,你觉得自己有几项符合?

生:只有一项,蛋50g。

师:哪些不符合?

生:主食、肉禽类偏多,蔬菜偏少,没有吃豆制品和水果。

师:给自己打个分。

生:膳食不合理。

师:看来还得改进啊。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与分析,合理、较合理、不合理的各有多少?谁的最合理?最不合理的计划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

(学生分组交流、统计和分析)

师:因为小组较多,我就选2个小组进行交流,哪个小组先来?

生1:我们小组4人,1人合理,1人较合理,2人不合理。最合理的是某某(姓名保留),最不合理的主要是主副食、荤素搭配不合理。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适当减少主食和肉、禽类。

生2:我们小组4人,0人合理,1人较合理,3人不合理。最合理的是某某,最不合理的有主副食、荤素搭配不合理,还有粗细粮的搭配不合理。要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粗粮,少吃些肉、禽类。

师:看来同学们平常吃的肉、禽类偏多一些,蔬菜、水果偏少。请逐步改进。

师:如果你是一位寄宿生,由于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那你会对食堂提些什么建议?

生1:提供营养均衡、品种丰富的食物。

生2:要提供水果。

生3:要提供粗粮。

师:谢谢同学们的建议。请各小组组长在课后继续完成统计工作,并把“活动:评价小组成员的一日三餐计划”表格交上来。

六、拓展行动

同学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给予我们最多关怀的是父母。学习了有关合理膳食的知识,请利用信息库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制作一份建议父母关注自身健康的小贴士,向父母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如果你的家人患有某种疾病,也请提醒他们在饮食上应该注意的方面。

《我们的生命》课堂实录 篇3

1.通过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知识,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人的爱和期望。

2.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

教学难点

知道生命是美好的,生命的成长承载着许多人的爱和期望,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习资料(每对同桌一份)。

学生:完成课前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体会生命的美好

(课件播放画面:小草在破土而出,鲜花在竞相开放,小鸟在枝头欢唱,小朋友们在追逐嬉戏……)

师: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我们的生命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神秘的话题。

二、了解生命的孕育

1.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

(课件播放:受精过程)

师:神奇吧!我们的生命就是从这个受精卵开始的。那么小小的受精卵是怎么长成白白胖胖的小宝宝的呢?答案就在这个神秘的信封里。

2.了解胎儿成长发育过程。

(1) 同桌活动,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同桌一起打开信封,仔细看看里面的四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把这四幅图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了,你行吗?

(一生展示)

师:你为什么这样排呢?

生1:我是把胎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

师:是的,这就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经历多长时间呢?

生:十个月。

(2) 了解一、三、六、十个月的胎儿的发育特点。

师:请大家猜一猜,第一张图片上的宝宝有几个月大了?

生1:两个月。

生2:一个月。

师:真厉害,第一张图片上的宝宝的确是一个月大了。让我们来仔细看看他吧。(课件展示)能看清楚吗?

生:太小了,看不清。

师:是的,一个月大的宝宝实在太小了,他只有一厘米长。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生:只有这么一点大呀?

师:你觉得他像什么呀?

生1:像蚂蚁。

生2:我觉得像一只小猴。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他呀,还很像海里的一种动物——海马。我们编一句儿歌记住他:一月宝宝像海马(生齐读)。

师:时间过得很快,宝宝三个月大了,和一个月大的宝宝比,有什么变化?

生1:宝宝变大了。

生2:宝宝好像有人的模样了。

师:三个月大的宝宝手、脚、头已经很清晰。这时,宝宝还会玩耍了,在妈妈肚子里踢脚、握拳、转头、眯眼睛。你能给三个月大的宝宝也编一句儿歌吗?

生1:三月宝宝会玩耍。

师:我们把它记录下来。(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

师:哪一张图上的宝宝是三个月大的呢?

生:第二张图片上的宝宝。

师:你真会观察。不知不觉,宝宝六个月大了。(课件展示)

生(齐喊):哇!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六个月大的宝宝长出了头发。

师:不仅长出了头发,眉毛、睫毛也都长出来了。

生2:身子也变长了。

师:宝宝越来越强壮了,最可喜的是他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时候,妈妈会轻轻地抚摸着他,和他说一些悄悄话,或者让你听优美的音乐。你能用一句儿歌来说说六月宝宝的特点吗?

生1:六月宝宝听音乐。

师: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

师:又过了四个月,宝宝几个月大了?

生:十个月。(大家再次感叹:这么大了!)

师(课件展示):宝宝又有什么变化?

生1:宝宝的眼睛都睁开了。

生2:宝宝的身体倒过来了。

师:九个月以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宝宝开始头朝下了,这样妈妈更容易把宝宝生出来。十月宝宝各方面都已经发育成熟了,准备出生了。我们可以编一句儿歌吗?

生1:十月宝宝要出生。

生2:十月宝宝头朝下。

师:你们喜欢哪一句呢?

生(齐):十月宝宝头朝下。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啊。(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这个过程真奇妙啊!我们把自己编的儿歌读一读,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生边拍手边念儿歌)

3.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师: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整整十个月,这十个月里妈妈会有哪些感受呢?

生1:我妈妈刚怀孕的时候,胃口很差,一点也不想吃东西。

生2:到后来,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连站起来都很困难。

师:同学们,你们站起来困难吗?

生:太轻松了。

师:在你们眼里如此轻松的事情,妈妈为什么会觉得很困难呢?

生:因为肚子太大了,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师:做哪些事情特别不方便呢?

生1:弯腰捡东西很不方便。

生2:上下楼梯也不方便。

生3:特别是洗衣服要弯腰,妈妈就非常吃力。

师:正因为这么不方便,所以妈妈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磕磕碰碰伤到你。孩子们,接下来,我们要来感受一下,用心体会,注意保护好肚子里的宝宝,千万不要让他受到伤害。

(学生反背书包做捡钥匙、系鞋带等动作,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急着想把书包放下了)

师:这么快放下了,为什么不再背会儿呀?

生1:太累了!

生2(敲着背):弯腰的时候,书包特别重,腰都酸了。

师:你们才背了这么几秒钟就喊累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要呆上整整十个月啊!和妈妈比比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1:妈妈怀孕的时候真的很辛苦!

生2:我觉得当妈妈真是很不容易!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感受吧。

(听一位孕妇谈怀孕后的感受)

师:谢谢这位老师。让我们一起祝福她生一个和你们一样健康、活泼、可爱的宝宝。

三、感受生命的诞生

1.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

师:当妈妈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祝福,但确实又很辛苦。经过十个月的漫长孕育,小宝宝终于发育成熟。小宝宝要出生了。(课件播放:分娩过程)

2. 抒发感情,真情诉说。

师:听到你响亮的啼哭声,妈妈巨大的疼痛、满脸的汗水都已经忘记。此时此刻,同学们,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1:妈妈,您辛苦了!

生2:妈妈,我爱您!

生3:妈妈,……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我要……好好报答您!

(一些学生的声音开始哽咽,还有一些学生在偷偷地擦拭泪水……)

师:老师从你们晶莹的泪珠里,看到了大家对妈妈的爱。是的,我们的妈妈用爱甚至是生命换来了我们的诞生。我们的生命多么来之不易!

四、体认生命的成长

1.感受自己长大了。

师:当护士阿姨把你抱到亲人怀中,看着你粉嘟嘟的小脸蛋儿,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亲人,心里肯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

生:希望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师:的确。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调查表,和刚出生时比一比,看看自己有什么变化?

(四人小组活动交流。略)

……

师:同学们的变化真大!大家看,我们从小小的婴儿长成四年级的小学生,经历了多少年?

生:十年。

师:在这十年里,谁在关心、照顾我们?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还有很多的亲人。他们是怎么照顾我们的呢?

生1:我爸爸以前从来不做饭,但妈妈怀上我以后,他就会做一些有营养的好菜给妈妈吃。

生2:我有一次发高烧,妈妈陪我挂了好几天的盐水,等我好了,妈妈却病倒了。

生3:我三岁的时候去超市玩,和妈妈走丢了,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我,后来等找到我的时候,妈妈流着泪,声音也喊哑了。

……

师:这样动人的画面不仅出现在我们的家里,也出现在学校。在学校里又有谁在关心爱护我们?

生:有老师、同学。

师: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默默付出着,你想到了谁?

生1:交警叔叔,他指挥交通,让我们每天平安回家。

生2:医生阿姨,为我们治病,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生3:环卫工人,他们每天打扫街道,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

师:看,一个人的成长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凝聚了多少人的关爱,我们就在这爱的世界里快乐地成长着。

五、认识生命的意义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特殊的同学,他也在爱的世界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一位脑瘫儿的日常生活录像)

师: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这位同学的父母很爱他。

师:老师相信你的父母也是如此地爱你。

生2: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

师:面对站都站不起来,更不用说生活自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为什么还要到处借钱为他治病,而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妈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所以不能抛弃他。

师:为了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父母还送他去上学,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班里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帮助他才对。

师:那么,医生和护士为了他,一年做了7次手术,还不成功,他们为什么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社会的一员。

师:他的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大家的,属于所有关爱他的人的。

师:让我们到诗中再去回味生命历程中这点点滴滴的爱吧!

从小小的细胞到成熟的胎儿

从嗷嗷啼哭到张开小嘴牙牙学语

从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

……

我们的生命寄托了多少人的期待

我们的生命凝聚了多少人的关爱

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

让我们一起呼唤

珍爱生命吧

(师生深情朗诵)

五年级老舍的猫教学实录 篇4

1、学习课文

1、

2、3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句,想想画面理解猫的性格特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分钟)

同学们,宋代陆佃说:鼠善害苗,而猫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看了这段资料,再看猫这个字你想说什么。

1.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2.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自主学习:

讲读第1自然段。(15分)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出示幻灯片)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老实) 又(贪玩) 又(尽职)。

(7)师相机板书

(8)(出示幻灯片)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合作探究

自读第2自然段。(10分钟)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5分钟)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课堂练习、小结(2分钟)

1、今天,我学习了课文《猫》,知道了老舍爷爷家的大花猫性格( )。它( )又( )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它有时很( )有时很( )。可以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 )之情。

2、这是一只( )的猫,( )的猫,( )的猫,( )的猫,( )的猫。

3、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人(喜欢)

板书设计:

15、猫

又老实又贪玩又尽职

大 古怪 会高兴又会不高兴 喜爱

猫 又胆小又勇敢

猫郑振铎公开课堂实录 篇5

师:(逐幅出示猫的投影图片,让生观察说说它他们的特点)

生:调皮、活泼、可爱、机灵……

师:同学们说的很不错,也很贴切。有一位作家的家里也有猫,而且作家专门写了一篇名文——《猫》(板题)

师:他就是老舍。

(出示老舍简介的投影图片)

师:作家老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找找重点句,划划重点词,说说有什么重大收获?

(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习)

生:我从“它的确有时侯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感觉老舍家的猫很老实。(板书:老实)

生:我从“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叫唤,它也不肯回来。”了解了老舍家的猫很贪玩。(板书:贪玩)

生:为什么说作者说猫的性格很古怪?

师:我们从书上去找答案,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我从猫身上发现了一种精神——坚强。“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生:我也发现了一种精神——勇猛。“不要说见到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生:猫很勇猛,但它什么都怕,说明它很胆小,也很古怪。(板书:胆小、古怪)

生:它听到老鼠一点动静,会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说明它很尽职。(板书:尽职)

生:“在不叫的时候,它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就像人自言自语。

师:对,有时我们只要在猫的背上摸一摸,它还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表示撒娇呢!

生:满月的小猫腿脚还不稳,就学会了淘气。

生:我还知道猫的骨头很软,从高处摔下来也没有关系。

师:我们同学的课外知识也好丰富,懂得还真多。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说小猫更可爱?

生:大猫的古怪比起小猫的淘气,就显得小猫更可爱。

生:我可以举例说明,许多动物小时侯更可爱,人也是一样,比如王老师(大猫)和我(小猫)比,肯定我更可爱。

(许多同学表示不同意,认为老师更可爱,老师再征求发言同学的意见,她仍坚持自己比老师更可爱)

师:老师觉得也是张晨更可爱,老师也许更可亲吧!

师:你们觉得老舍家有几只猫呢?

生:两只。一只大猫,一只小猫。

生:不止两只。一只大猫,许多只小猫。

老舍的《猫》读后感 篇6

有一次,猫在老舍的作文纸上留下了几朵小梅花,可是老舍却一点也不生气;猫的耳朵很灵,只要听见老鼠稍有动静,就尽职地屏息凝神,宁愿多等,也要把老鼠捉住;它们不但古怪而且很调皮,它们总是在院子里追逐嬉戏,还把花草搞的零零落落的;它们太淘气了,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玩地津津有味,玩地可疯了,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它们就是这么生机勃勃,活泼可爱!

老舍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了猫的每一处细节,观察甚是入微,将猫的特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连猫在洞口前捉老鼠的神态,是怎样地呼吸都观察得仔仔细细。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将处处留心观察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和某个同学一起出画板报。在画板报上有一朵花竟然少画了一片花瓣,她发现了之后立马补画,画的时候还在那边反反复复地修改,在那一刻,仿佛她的一切都在这画板报中。从此以后,我把她当作了学习的好榜样,决定做一个细心,一丝不苟的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篇7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进一步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及六年级圆的面积与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可见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但知识和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 对图形的转化、公式的推导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 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剪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框架。

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尺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梯形。

2.师:在这些图形中, 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同时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点击课件出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唤起学生的旧有的知识, 为下面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铺垫。)

3.师:这是一个方格图, 一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不数方格会求下图的面积吗? (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

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15平方厘米。

师:根据什么算出的?

生: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还是一个长方形吗? (课件出示:一个不规则图形。)

生;不是。

师: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它的面积怎么求呢?

生:把右边的一个小正方形割下来补到缺的地方, 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 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它的面积也是15平方厘米。

师:变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 但是面积没变。

师:还能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课件出示另一个不规则图形。)

生:它的面积也是15平方厘米, 也是把右边的小三角形割下来平移到缺的地方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

师:变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 但是面积没变。

师:同学们, 我们在求这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师:这个方法, 这种过程叫转化。 (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想到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教师在这个地方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点, 渗透转化的思想。)

4.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带网格的平行四边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数。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然后去掉方格又怎样来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以此来过渡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顺理成章)

师:同学们, 你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我数了有24个整格, 8个半格,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如果去掉方格又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不想知道?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同学们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生1:和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生2:和它的边长有关系。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的猜想, 想不想亲自来验证一下?那你打算怎么来验证呢?

生1: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正方形, 因为我们学过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生2: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因为我们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转化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先来看一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学生汇报, 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

生:我们小组先画一条高, 然后沿着高剪开, 把剪下的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 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 它们的形状变了, 但是面积没有变。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展示不同小组的剪拼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刚才同学们的剪拼方法主要有这几种 (课件演示) , 无论哪一种剪拼方法, 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那么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我们继续来探索好吗?我们先来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转化成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小组活动, 教师指导) 。

师:谁愿意来汇报? (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把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正好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长, 平行四边形的高正好是转化后长方形的宽,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我们一起来看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 学生认真地观看。)

师:同学们, 你们刚刚经历了两次合作探究:第一次合作, 同学们想到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第二次合作, 同学们找到了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转化的过程中, 图形的形状变了, 但是面积没有变,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

师:因为字母间的乘号可以省略,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ah。

师: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很容易地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底和高。

师:和它的周长有关系吗?

生1:没有。

生2:有。

师: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教师手拿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架进行演示。)

师: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变了吗?

生:没有。

师:面积呢?

生:变了。

师:怎么变了。

生:变小了。

师:为什么变小了。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变短了

(教师向相反的方向演示再次问学生的变化情况。)

师:由此看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周长没有关系, 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三、巩固练习

(一) 基础练习

师:我们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个好吗? (课件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1:8平方分米。

师:说说为什么?

生2:因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分米, 高是2分米,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底乘高可以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

生3:……

师:同学们, 你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本领, 现在你会求刚才我们去掉方格之后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会。

师:同学们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 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动手测量, 并认真计算。)

师:谁想说说你的测量方法?

生:我先测量出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 又测量出了它的高是4厘米,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底乘高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老师还想出道题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判断练习题。)

师:通过这个题目, 我们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用底乘相对应的高。)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题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判断练习题是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式中的底和高是相对应的, 并不是任意的底和高。)

(二) 提升练习

师:我们教学楼后边有塑胶跑道和绿色的草坪, 如果在草坪上建一个花坛, 要求花坛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面积是12平方米, 为了施工的方便, 要求底和高都是整米数, 有几种方案? (课件出示绿色的草坪。)

(学生设计方案。)

师:谁想想说说你的方案。

生1: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米, 高是4米, 它的面积是12平方米。

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

生:符合。

师:谁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生2:我的设计是底2米, 高6米, 它的面积也是12平方米。

生3:……

师:如果现在草坪上正好有这样一个空地, 在这些方案中哪种方案更合适呢? (课件出示带有空地的草坪。)

生:我认为底是12米, 高是1米这个方案比较合适。

师:相信有了同学们的智慧和努力, 我们的校园会更加美丽。

四、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平行四边形, 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变成一个三角形。)

师:平行四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变成了一个三角形。

《鱼市场的快乐》课堂实录 篇8

主题:快乐

步骤:

1. 怎样快乐——所见

2. 为什么快乐——所思

3. 传递快乐——所享

4. 感悟快乐——所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二、三自然段。

2.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感受鱼贩们的快乐,感悟快乐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鱼贩们快乐的生活源泉——把苦日子过甜

教学过程:

(一)扣住“快乐”质疑——从“快乐”出发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鱼市场的快乐》。(板书:24、鱼市场的快乐)

师和学生一起读课题

师:题目的中心词是——

生齐答:快乐。

师:围绕“快乐”你有哪些疑问?(在“快乐”下面画着重号)

生:在我的印象中鱼市场就是个卖鱼的地方,又臭又脏,十分杂乱,怎么会快乐呢?

师:哦!想寻找鱼市场快乐的原因。(板书:为什么快乐?)。

生:这个市场是怎样快乐的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吗?

师:嗯,这个场面,真让人期待。(板书:怎样快乐?)

生:鱼市场自己不会快乐,是谁制造的快乐?(板书:谁?)

师:真好,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我们就带着思考,从“快乐”出发, 在文中寻找是谁快乐,怎样快乐,为什么会快乐?(梳理质疑,快乐引线)

(二)借助批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寻找“谁”快乐

师:默读课文,借助批语,找找鱼市场里谁快乐?

生:默读、圈划

生:鱼贩、上班族、还有买鱼的顾客快乐(生依次说出(师顺势板书:鱼贩快乐、顾客快乐)

(三)精读课文,重点批注——感受“快乐”的场面

师:(课件出示: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鱼贩和顾客的快乐?

要求:勾画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体会或想问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批。)

生:学生自主阅读,结合问题,重点批注。(大约5分钟)

师:巡视指导,展示补充原文批语的批注,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批语理解课文。

师:谈谈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鱼贩和顾客的快乐?

(生汇报、交流批注)

生:我勾划了“他们面带笑容……飞来飞去”这句,我从鱼贩的“面带笑容”,把卖鱼说成是玩棒球,看出了鱼贩的快乐。

师:呵呵,快乐已写在了脸上!就这一句你们还批注了什么?

生:这一句中“在空中飞来飞去”抛鱼的样子,特别有趣。我也划出了“像棒球一样”。

师:抛鱼像玩棒球一样,作者多会打比方,让我们不由地联想到那些快乐的场面。

生:从“飞来飞去”可以想象当时他们抛鱼很有趣。

师:你们真会读,也会批,从鱼贩们的表情,抛鱼的动作,想象他们抛鱼的样子体会到了他们的快乐!你们还找到了哪些语句?

生:我发现批语中写“卖鱼像玩棒球,真是有意思”也可以体会到鱼贩很快乐。

师:(投去赞许的目光,肯定地说)从批语中得到启示,这是学习批读文的重要方法。

师:请你读读,把你感受到的快乐告诉大家。

生:“他们面带笑容……”(内容略)

指名朗读。

师:让我们在朗读中去感受鱼贩们卖鱼的快乐吧!

生:齐读。

生:我勾画了“一个创意接着……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我从“人人身手不凡”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快乐,而且是长期快乐,才可以和演员媲美!(很激动)

师:嗬,“长期快乐”,多么重要的发现,抓住重点词,批注了自己独特的体会。还有补充吗?

生:我勾画了“大家互相唱和……”这一句,我从他们唱和中感受到了鱼贩们卖鱼时的快乐。

师:喔,那他们是怎样唱,怎样和的呢?

师:(对着这位学生做抛鱼的动作)唱:“啊,五条鳕鱼飞到明尼苏达去了。”

生:一边向老师抛鱼一边和:“8只螃蟹飞到堪萨斯。”

师唱,生齐和(学生兴奋地做抛鱼的动作)

生齐唱,师和;男生唱,女生和(大家边抛,边唱和。在师生、生生一唱一和中体会鱼贩的快乐!),

师:像这样的此唱彼和,相互呼应,就是唱和。这样唱和着卖鱼的场面无不让我们融入到鱼贩的快乐中!就把这份快乐送进文字中。

生:齐读二自然段。

师:再次反复引读,唱和的部分

师:这是多么——

和谐、充满乐趣、充满欢笑的生活……(生补充)

(四)感受顾客的快乐——分享传递“快乐”

师:这样的改变,不仅鱼贩们获得了快乐,还感染了上班族和顾客。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顾客的快乐?

生:我从“即使是……意犹未尽”体会到顾客的快乐,因为怕鱼腥味的人都乐意参加接鱼游戏,而且一试再试还没有玩够体会到的。

师:哪个词看出他没有玩够?

生:意犹未尽。

生:从“一试再试”,可以看出,顾客玩了很多次,却还想玩,看出接鱼游戏很快乐。

师:是呀,谁能抗拒买鱼送快乐呢?

生:我从“鱼贩们已经习惯给不顺心的人排忧解难,……手中还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鱼”从“愁眉不展”到“笑逐颜开”体会到了顾客的快乐。

师:真好,抓住这对反义词,从愁到笑前后鲜明的对比,体会到顾客的快乐。

生:这可多亏鱼贩的排忧解难!他们才会笑逐颜开!

师:看!快乐就是这样传递的。

生:读四自然段

师:读者写了这样的批语——

学生读: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在这里买鱼是一种享受。

(五)感悟道理———快乐生活

师:顾客在得到快乐时还悟出了一点道理,那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把你的理解批注在句子的后面。

生:写下自己的批注。

展示批注汇报:

生:我悟出了我们要快乐的对待每件事,不要抱怨。

生:要想办法,把苦日子过甜,才会得到快乐!

生:要有快乐的心情去工作。

师:作为学生你们要——

生:快乐的学习。

生:人越抱怨就越不高兴,越苦,快乐了日子就很甜。

生:如果我们快乐了,还要传给别人,其他人也会快乐。

师:是啊!这就是快乐传递,传递快乐呀!我们要快乐面对生活,传递快乐,生活中就处处拥有快乐!(师板书:快乐生活)

师:下课!

作业课件出示:课后针对你的批注和问题继续阅读、交流,并试着用这样的句子写下你的感悟。

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

与其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

板书:24、鱼市场的快乐

快乐生活苦日子过甜——鱼贩快乐

老舍《猫》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9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对猫的喜爱。

4、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3、简介老舍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

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层次。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后交流教师板书。

4、朗读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5、体会可爱

①自读课文第二段(第4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小猫的可爱了吗?

②挑战朗读,评议。全班齐读。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大脑里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既老实又贪玩,既尽职又温柔的古怪猫。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a.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屏息凝视、非……不可

②比较: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它贪玩在——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④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4、小结这一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b.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

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造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

(五)、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 有些古怪 高兴 温柔可亲 不高兴 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屋里——没完没了→摔、跌、撞

满月的小猫 淘气可爱 ↓

老舍《猫》教学反思 篇10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成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二、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几只大猫?”原是无疑之处;而“面对这样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可能。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篇11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

劳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骨髓移植对小钱生命的重要,了解捐献骨髓的经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最宝贵?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生命。不错,当你看到一个脆弱的生命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你会做些什么,你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关于生命的真实的故事中去。导出课题。

2.归纳问题

(1)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跨越生命桥呢?

(3)怎样跨越生命桥?

(4)谁的生命遇到危险了?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是谁?

生:小钱。

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或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自己解决。

(1)生读课文

(2)出示生字新词

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

(3)指名学生读词语并领读。

(4)找出描写花的词,这些词在文中指什么?

(5)再读词语,巩固记忆。

2.初读课文,理解“生命桥”一词。

生初步理解:台湾青年为大陆小钱捐献骨髓,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这座生命桥联结着台湾和大陆,让我们随作者去海峡两岸看看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跨越生命桥呢

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生:我从静静地、凋零、含苞的花朵等词明白了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的生命很重要。

生:我从几经辗转这个词里体会到找到骨髓不容易,必须跨越海峡进行移植。

2.创设情境,感悟生命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小钱没有生病,此时他会做什

么呢?

学生畅谈,体会生命的重要与可贵。

3.生读课文3~6自然段,交流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以及读后的初步感受

生: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很危险,还有就是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小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是隔不断的,生命桥又是怎样架设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关注他们的故事。

“可能性的大小”课堂实录及评析 篇12

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种颜色的球是总球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口述答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显示。

2.出示课本第87页“摸球游戏”图。

师:分别从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说一说从不同的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学生读题、审题, 小组讨论后, 全班汇报。)

生:从第1盒中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书:不可能)

生:从第2盒中一定能摸到白球。 (板书:一定)

生:从第3、4、5盒中都能摸到白球。其中第4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 从第5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 (板书:其他可能性)

评析: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陆老师在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后, 巧妙利用教材主题图中第一个盒子设计问题, 复习客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已有知识, 切入学习用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

师:其实可能性的大小除了用“不可能”、“一定”、“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外, 还可用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师:想一想, 从第一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生:可用0来表示, 因为盒子里面根本没有白球。

师:从第二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可以用百分之百来表示。 (师先板书:, 再写成:)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哪些为0?

生回答:公鸡下蛋的可能性是0;太阳从东边升起的可能性是1;人在地球上生存的可能性为1;人在月球上生存的可能性为0;地球自转的可能性为1;星期八的可能性为0……

师:从第3、4、5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全班汇报)

生:从第3个盒子里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各是一半, 用表示。

生:第3个盒子里有1个红球、1个白球, 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应相等, 都是。

生:从第4个盒子中摸到的白球可能性是, 因为8个球中, 只有1个是白球, 摸球结果的8种可能中只有1种是摸到白球。

生:第5个盒子中有8个球, 其中有7个是白球。摸球结果的8种可能中, 摸到白球的可能有7种, 用表示。

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大小, 就是指该事件 (白球) 占总数 (红、白球数) 的几分之几。这种表示法是否合理呢?请大家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评析: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后, 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主探究新知识, 认识不可能发生的现象, 可以用数表示为“可能性是0”, 认识一定能发生的现象可以用数表示为“可能性是1”, 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明, 巩固了所学知识,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时,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营造了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的氛围,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师生对话, 让学生掌握了用分数表示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意义和方法, 丰富了用数, 特别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三、试验验证, 深化提高

1.小组活动要求:轮流摸球, 摸球前先将盒子摇一摇, 每人每次只摸1个球, 再放回盒中。每组共摸球20次, 分别统计摸到红、白球的次数。猜一猜口袋里有几个白球, 几个红球。

2.各小组摸球次数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记录表略)

3.各小组摸球活动完成后, 进行汇报统计, 完成表格填写 (统计表格略) 。

根据统计表计算出:全班共摸出红球139次, 白球61次,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进一步化成百分数约是, 再化简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化成百分数约是, 再化简是。

(完成以上统计和计算后进行师生对话。)

师:根据全班摸球的结果, 你认为盒内是红球多, 还是白球多?你能猜出口袋里有几个白球?几个红球?

生:红球多, 红球至少有6个, 剩下的是白球。

生:红球7个, 白球3个。

(教师请学生打开袋子看一看, 果然有10个球, 其中红球多, 有7个, 白球少, 有3个。)

师:刚才同学们对7个红球和3个白球组成的10个球进行了200次的随机摸球, 结果摸到红球139次, 约占总次数的;摸到白球61次, 约占总次数的。由此推断盒中有7个红球, 3个白球。打开盒子一看, 果然有7个红球, 3个白球。红球个数7占总数10的, 与实际摸到红球的次数约占总次数的相吻合;白球的个数3占总数10的, 与实际摸到白球的次数约占总次数的相吻合。所以说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合理的。 (板书:是合理的)

课堂练习: (一) “练习”———2、3; (二) “讨论”。

评析:精心设计的再一次摸球游戏, 让学生真正经历“实验———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真实感受了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 认识客观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用分数表示的合理性, 体验到数学的真正价值。通过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练习———“讨论”, “练一练”等不同层次的练习, 不仅起到让学生加强对“用分数表示可能大小”意义的理解, 而且促使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可能性的大小。

师:怎样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

生:学会了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果是不可能, 其可能性表示为0;如果是一定能, 其可能性为1;在不确定现象中,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是该事件的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生:可能性变化的大小在1和0之间。

师:也就是说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等于或大于0, 而小于或等于1。

(板书:0≤可能性≤1)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用数特别是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学会运用可能性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 能帮助我们对不确定的现象作出判断和选择。真了不起!

评析: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 内化了所学知识, 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总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这节课, 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融入其中。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层次地展开, 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 教师较好地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经历了“探究———应用———总结”的学习过程, 初步了解客观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可以用数据表示, 不仅掌握了知识, 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作文下一篇:九年级关于家规英语作文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