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4-08-28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共7篇)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首先,经过七年级人际交往、网络特点、法律知识等等的铺垫,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八年级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对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 的学习难度。其次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但是八年级的内容无论是容量上还是知识理解难度上提升了一个度,而单单依靠生活常识和七年级的基本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而所任教的班级里大多数是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此外,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背诵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究其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故在讲解时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交给学生背诵的技巧,同时还要鼓励后进生,才能减少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的人;

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教学难点是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三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课标要求(一)第一单元 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6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二)第二单元 1.5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1.1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3.2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第三单元  1.4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第四单元  1.7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2.8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3.5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养成亲生活的行为,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秩序需要规则,做文明礼貌的人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实干创造未来(二)难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维护和改进规则  践行诚信,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如何关爱他人,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1.尝试用希沃授课助手教育新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

4.注意对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化解畏难情绪。

5.课前布置预习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7.多听课,不但要多听同学科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六、教学进度表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轴,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讲述和思考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思想和精神发育的核心主题。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三、教材编写遵循的原则 1.关注生命教育,引领生命成长 2.基于学生实际,由浅入深 3.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体验 4.针对学生的问题,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引领 四、教学任务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1)尊重教材 ◆尊重教材,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尊重不等于封闭,新教材能激发新问题、新思考、新讨论、新实践。

(2)深读教材:立足编写依据读懂教材。

◆一个使命◆一条主线◆三个逻辑统一◆上册八个主题(2)深读教材:立足课程目标读懂教材(3)立足学生发展特点读懂教材     ◆国家意志和学生经验、认知之间的矛盾(4)立足多维方式读懂教材 用结构方式读懂教材(从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结构)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老师的挑战。

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拓展教材,开发资源     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实现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的有机统一,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教材功能的发挥与学生成长的有效对接。(譬如,方法与技能的拓展)5、提升专业素养和品格修养,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

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6.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课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9.1—9.2 与学生交流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 1.1  坚持改革开放 2 9.5—9.9 1.2  走向共同富裕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3 9.12—9.16 2.1 创新改变生活 2.2  创新永无止境 4 9.19—9.23 第一单元复习及测试 3.1 生活在民主国家     5 9.26—9.30 3.2参与民主生活 活动搜集总结增强民主意识的具体做法 6 10.3—10.7 4.1夯实法制基石 4.2凝聚法治共识    7 10.10—10.14 5.1 延续文化血脉 5.2  凝聚价值追求 8 10.17—10.21 认真阅读经典,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6.1正视发展挑战 9 10.24—10.28 6.2  共筑生命家园 处理同步作业 10 10.31—11.4 7.1促进民族团结 7.2维护祖国统一 11 11.7—11.11    第二单元测试  期中考试 12 11.14—11.18     讲评期中试卷 8.1 我们的梦想 13 11.21—11.25 8.2共圆中国梦     处理同步作业 14 11.28—12.2  第三单元小结与测试 讲评单元测试卷 15 12.5--12.9  第四单元小结与测试 讲评单元测试卷 16 12.12—12.16 期末复习测试 17 12.19—12.23 复习备考 18 12.26—12.30 复习备考 19 1.2—1.6 复习备考 20 1.9—1.13 复习备考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2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颁布, 历史与社会教学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虽然新课标的思想、理念在不断落实, 但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沉闷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应试教学模式依然流行。我通过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和问卷调查, 发现这一状况的产生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受原有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理解新课程和运用教辅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尤其是对《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尽管新课程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 但是有些教师还在沿用老教材的教学方法, 对新事物缺乏认知的积极性;网络资源的丰富, 下载课件及教案相当方便, 一些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根本不屑一顾, 整个学期下来都没有翻一下, 甚至对教师教学用书还进行口诛笔伐。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一次参加某学区教学调研时, 我听了一堂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调研课, 这位老师是用课件上的, 课后问他:你的课件是怎样做出来呀?有没有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他的回答很明确:我从不用教师教学用书, 现在现成的课件多的是, 不用自己辛苦了。是呀, 网络资源共享多方便, 又省力省心省时。现状是严峻的, 因为它严重违背了教师教学用书编者的初衷。教师教学用书是专家们依据历史与社会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和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 力图贯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 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教学, 是教师理解新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 它尽管以历史与社会教材附属品的面目出现, 但对大多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然而, 在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 一些一线教师却无视教学用书, 甚至不用教学用书, 这样无疑失去了一笔宝贵的资源, 以致加重了备课的负担。

二、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的几点思考。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 除了部分教师在教学用书中找不到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之外, 还同教学用书的内容编写有一定的关系。以改变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现状为目的, 我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提供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

现行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只罗列了单元教学目标, 而没有明确课时教学目标, 这样笼统的教学目标给教师带来许多不便, 因为教师上课是按课时来教的, 而不是按单元上的, 所以一些教师很难抓准课时教学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仅罗列了5点单元教学目标, 而没有课时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同, 所定位的课时教学目标也不同。比如:在某学区的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调研活动中, 三位开课老师都上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人猿相揖别》:第一位老师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 通过观察、思考, 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 分析有关资料, 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的重要作用。

第二位老师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 通过观察、思考, 感受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解读有关资料, 分析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2) 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 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 (2)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进化进程的影响。

第三位老师在备本课时教案时就没有确定教学目标, 只有教学要求内容如下: (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 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 通过观察、思考, 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 分析有关资料, 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的重要作用; (4)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 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观察以上三位老师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们发现, 第一位老师将教学要求内容直接套用为教学目标, 第三位干脆不定教学目标, 直接用教学要求, 这两位老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概念没有弄明白, 其实两者不能替换。第二位老师定出了三维教学目标, 似乎很好, 但是观其内容, 又有些乱。因此, 如果教学用书向大家提供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 无疑就会给广大教师指点迷津。

(二) 提供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现行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中, 只对课时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结构分析, 却没有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给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例如:在某学区的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调研活动中, 两位开课老师都上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一位老师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确立为: (1) 教学重点: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劳动对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第二位老师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确立为: (1) 教学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以上两位老师对同一课时确立了不同的重点、难点, 不仅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而且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的侧重点造成不同。更值得探讨的是, 他们仅仅确立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 未提供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更何况他们确定的重点、难点内容未必就是公认的重点、难点。因此, 我认为, 教学用书中如能增加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部分内容, 将大大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三) 提供教学评价建议应体现师生的交互作用。

“教学评价建议”应包括教法建议、学法建议及评价建议, 是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某些学法, 达成学习目标的建议。然而, 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评价建议”部分仅用一段话做些简单的说明。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猿相揖别》中的“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如下:“本课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 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出现的先后顺序, 能否合理地想象并简单地描述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

以上的“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其实仅仅停留在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与学的评价并未体现出来。教师

WENJIAOZILIAO

在设计教学时, 要考虑教与学如何和谐接轨,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学用书提供体现师生交互作用的具体方法, 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体现师生交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 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 提供问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的习题答案设计要建立多级标准, 问题解答不能仅停留在给出答案提示, 而应提供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并对答案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便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及音像资料。

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和传播的音像、文字材料的总称。正如马克思所说:“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资料, 分析它的不同发展形态, 并搜索出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在教师用书中, 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参考资料, 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目前教师用书中“参考资料”的内容选取以文字为主, 显得相对单一和无趣。纯知识性的介绍使得这部分内容缺乏可读性和趣味性, 尤其是对人物和事件的介绍更显得干瘪, 没有血肉, 激发不了教师阅读的兴趣。因而, 教学用书宜增加图文资料, 增加课文内容相关人物的趣闻轶事, 甚至是音像资料, 否则容易枯燥乏味。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选用也能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资料的兴趣。”可见资料选取的重要性。例如:我在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中发现, 本次活动涉及很多历史学、神学、佛学、美学、建筑学、文化传承与传播、环境与气候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而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非常匮乏, 这就需要教师教学用书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 便于教师采用, 以解决探究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六) 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 偶发事件, 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 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教师教学用书若能根据每一学习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评价建议等编写具体的教学案例, 以案例的形式供广大教师参考, 则将更好地展示编者的意图和促进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3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4

孙福艳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校提出的“六个现代教育观念”为指针,以“学会关心”为主线,以“三观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二、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七一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纪律性可能不够强,但思想纯朴,进取心强。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青春;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做情绪的主人。第三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成长。第四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严;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面对身边的诱惑要学会拒绝,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四、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良好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邪教”远离“黄、赌、毒。”增强法制观念,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7.培养学生的自学级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5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

2.关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培养关心社会的行为。

3.知道社会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的社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积极融入社会。

二、自主预习

1.人们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个人是的有机组成部分。

3.人的身份在中确定。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的身份。

三、合作探究

在社会舞台上,在不同的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份。现在,我们是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同学……将来,我们会做爸爸或妈妈,会成为科学家、教师、艺术家、公务员、农民、工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身份。

1.请在下表中填写自己现在所处的四种社会关系,并说出这些关系中自己的身份是什么?

所处社会关系

对应身份

2.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四、随堂演练

1.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

A.很热闹,场面震撼

B.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激动

C.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

D.升国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

2.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们需要()

A.融入社会生活

B.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与他人接触

C.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

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

4.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涵的人生道理是()

A.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D.人生的追求是成功者的精神动力

5.联系实际,实话实说: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化就在我们的周围。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了解一下最近五年来自己周围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五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这些变化?

五年来,我所在城市或村庄发生了这些变化?

五年来,我的周围还发生了这些变化?

思考:看到这些变化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社会交往

2.社会

3.社会关系

不同

三、合作探究

1.所处社会关系

父女关系

师生关系

同窗关系

邻里关系

对应身份

女儿

学生

同学

邻居

2.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因此如果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点。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

四、随堂演练

1.B

2.C

3.A

4.A

5.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学会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实现个人成长。

3.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4.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二、自主预习

1.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

和。

3.亲社会行为在和

中养成。

三、合作探究

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嘴杂之声。“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

2.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四、随堂演练

1.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

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

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

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正确的认识是()

A.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问题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得以解决

B.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的社会变得很阴暗,让人们看不到光明

C.不能接受这些现象的存在D.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3.生活中,不只是阳光坦途,也有风雨坎坷。当身处困境时,你应该()

A.悲观失望

B.心理极不平稳,总想着自己倒霉

C.顺其自然,听凭命运的安排

D.积极努力,求助社会

4.社会对个人成功的影响有()

A.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

B.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

C.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社会无关

D.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5.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

①乐观上向

②创造美好生活

③展现生命之美

④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

⑤赢得人们的敬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早在2004年,青岛一位神秘女士多次使用“微尘”的名字进行捐款,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的“微尘”出现了。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微尘”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无私捐助公益事业的群体,成为一个爱心符号。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打算怎样向“微尘”学习?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社会化

2.物质支持

精神滋养

3.人际交往

社会实践

三、合作探究

1.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矛盾、摩擦和冲突是难免的。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谦让,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③对于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

2.①积极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如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等。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维护祖国荣誉利益。④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扶危助困,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四、随堂演练

1.D

2.D

3.D

4.D

5.A

6.(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回报社会的优秀思想品质;

(2)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

(3)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学会帮助他人;

(4)积极投身以社会主义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5)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奉献社会。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一、学习目标

1.感悟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

2.理解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

3.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二、自主预习

1.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

2.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经济贸易的。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

搭建新平台。

4.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

三、合作探究

材料:小明和父母说,他希望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小明的爸爸说:“网络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假的,骗人的,而且孩子小,没什么自控能力,很容易玩游戏上瘾,我不赞成买电脑上网。”妈妈说:“网络能使孩子增长见识,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还能用来上网校学习,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再说了,以后电脑越来越普及,他不懂电脑,不会上网,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适应社会呢?我看上网很好,我赞成。”

问题一:小明的父母说的有道理么?

问题二:你怎么看待上网这件事?

问题三:你知道网络的哪些作用?

四、随堂演练

1.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交往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网络()

①刷微博,关注好友动态

②上网店买日用品

③关注国家消息,关心国家大事

④发布虚假消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无限广阔的交往空间。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①网络给了我们自由飞翔的翅膀

②网络交往的快捷便利是无可比拟的③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

④网络交往无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随着Wi-Fi网络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每到一地必连Wi-Fi已经成了许多智能手机用户的习惯。不过,在央视315晚会上,几位工程师利用伪造Wi-Fi技术窃看了台下观众的上网内容,观众的邮箱及密码“准确”被盗取并在大屏幕上向大家展示,让许多人对公共场所Wi-Fi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这启示我们()

A.免费Wi-Fi风险大,远离网络避伤害

B.手机支付要减少,财产安全永无忧

C.免费Wi-Fi好处多,省钱实用速度快

D.免费Wi-Fi要慎用,保护隐私很重要

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们应该()

①为了避免伤害,拒绝上网

②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③利用网络优势,努力学习

④遵守法律和道德,文明上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加人XXX,一个月30万”“只付10元,利10

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

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住机遇

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

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时空限制往

2.新工具

新途径

3.科技创新

4.源泉

三、合作探究

问题一:小明父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同时对孩子上网的担心不无道理;小明母亲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同时对孩子上网应有所规范。

问题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防止沉迷网络;要遵守网络道德,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问题三: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随堂演练

1.A

2.A

3.D

4.D

5.B

第2课时

合理利用网络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自主预习

1.我们要提高,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等不良信息。

3.、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4.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

三、合作探究

辨析:有人说,网络世界真假难辨,我们还是不要上网了,远离网络世界。

四、随堂演练

1.“网络是一座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这句话说明了()

A.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世界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网络世界可以摆脱任何约束

D.网络世界可以使我们获得各种信息

2.有个自称“冲击波杀手”的黑客在网上散播“冲击波”病毒,病毒大范围传播。该病毒感染力和破坏力极强,几天内使全球50多万台电脑受到病毒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散播该病毒的“黑客”后来被逮捕。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A.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行为规则

B.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C.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其趋于完善,不被“黑客”利用

D.要充分认识到电脑病毒的危害性

3.对网络世界,有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地狱。”这说明()

A.网络是大人的天堂、孩子们的地狱

B.网络是有益处的,英雄有用武之地

C.网络只有害处,是魔鬼

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4.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媒介素养

2.暴力

色情

恐怖

3.恪守道德

遵守法律

4.建言献策

三、合作探究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可以开阔视野,查阅资料帮助学习,便于交流等。可是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

四、随堂演练

1.B

2.A

3.D

4.(1)材料一反映了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

材料二反映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极易受害。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利用网络学习、工作,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③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

④传播网络正能量: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课时

维护秩序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社会秩序的含义。

2.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懂得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二、自主预习

1.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

3.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等。

4.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手段。

三、合作探究

在在学校里,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走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作为国家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这些都是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因此,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就是要遵守国家明文颁布的规定。

请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四、随堂演练

1.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这时,小刚应该()

A.“随大流”,与大家一块过去

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

C.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等待

D.走自己的路,无需遵守信号灯

2.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回家团聚。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

A.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B.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C.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D.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人

3.2017年3月22日早晨八点半左右发生的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因为拥堵才导致了这种踩踏的事件。这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

④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4.2017年1月,张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这类事件启发我们()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

②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③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

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制定校规校纪的目的在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请你结合学校实际,完成下表空缺部分的内容。

校规校纪

规则内容

课间规则

不能大喊大叫;不能追追打打;不拥挤……

课堂规则

食堂规则

宿舍规则

严禁在寝室使用火;按时就寝;不准在床上蹦跳……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社会秩序

2.社会环境

3.道德

纪律

法律

4.强制性

非强制性

三、合作探究

此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公共生活规则有两大类,一类是有形的,一类是无形的。有形的规则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无形的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由国家明文颁布,我们必须牢记并在生活中严格遵循。道德规范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会,自觉遵守。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遵守有形的规则,还要遵守无形的规则。也就是说,除了要遵守国家明文颁布的规定外,还要遵守道德规范。

四、随堂演练

1.C

2.A

3.D

4.A

5.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2.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3.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二、自主预习

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

和。

3.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的。

三、合作探究

同学甲认为:规则就是约束人的,能不遵守则不遵守。

同学乙认为:规则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应自觉遵守。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1.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要有规则,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它像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关于社会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

②青少年年龄小,与社会规则无关

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④只在公共场合才有规则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繁忙的马路,由于有了交通规则,变得秩序井然。激烈的比赛,因为有了规则的约束,变得友好文明。这说明规则()

①能够解决一切矛盾

②使利益不同的人们能够协调相处

③使彼此的竞争的交往能够有序地展开

④有有形和无形两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对我们而言应该()

①是自我约束

②是被迫行为

③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走在路上,需遵守规则。影剧院里,需遵守规则。游乐场所,需遵守规则——社会公共生活充满了规则。面对充满规则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的态度是()

A.逃壁、远离

B.积极参与

C.无所谓,与我无关

D.需要时参与,不需要时远离

5.对下面漫画《大家都走斑马线》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生活中人人都要懂规则,守规则

B.规则是由人制定的,是否遵守因人而异

C.大家都走斑马线,会造成交通堵塞

D.有了交通规则,社会就会井然有序

6.下列对规则理解错误的是()

A.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

C.生活中每一种准则都差不多,无特殊行为规范

D.社会生活规则有有形和无形两类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道德

纪律

法律

2.他律

自律

3.一成不变

三、合作探究

我同意乙的观点,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正当的行为和生活受到侵扰,也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大家在一起交往和生活,就需要有针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规则,共同认可,共同遵守。这样,生活才会更和谐、更完美。因此,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不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是我们的自我约束。

四、随堂演练

1.B

2.D

3.C

4.B

5.A

6.C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

尊重他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等。

二、自主预习

1.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等。

2.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等。

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消除,增进,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

三、合作探究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丈夫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

她只好再次敲门。里边又问:“谁?”“维多利亚。”女王回答。里边还是没有动静。

女王只得再次敲门。里边再问:“谁?”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女王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四、随堂演练

1.下列做法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A.逼回族同学喝酒

B.在公交车上与孕妇抢座

C.发自内心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D.嘲笑、指责农民工衣服脏

2.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如果让你代表学校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下列方式中最合适的做法是()

A.感慨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

B.尊重他们,在和他们深入沟通后,把同学们的捐助和友谊留下

C.炫耀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的优越条件,欢迎他们到城市来做客

D.让特别贫困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痛楚,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3.一次,因为周总理咳嗽,理发师一不小心给他的脸划了一个小口子,周总理不但没有责怪理发师,还马上向理发师道歉:“这都怪我咳嗽时没和你打招呼!”并留下理发师一块儿吃饭,以解除理发师不安的心

情。这说明()

A.周总理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

B.这件事情是由周总理引起的,所以周总理向理发师道歉是应该的C.理发师的技术不佳,应该受到批评

D.周总理尊重他人,因而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4.李浩与人交往时,常常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并且他只愿意与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交往,从不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人交往,还经常讽刺嘲笑他们,慢慢地同学们都疏远了他。李浩的经历说明()

①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②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

③交往中我们要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

④李浩的同学没有宽容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临近毕业时,班委会决定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班长小耿想到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会影响自己的中考。于是,他以班长的身份将任务指派给了学习委员小芳,并频繁催促小芳,结果弄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小芳生气地对小耿说:“你为什么自己不做?”班主任李老师知道后找小耿谈话,小耿说出了其中的原委。班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是小芳,你会怎么想……”

(1)材料中的小耿与小芳发生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个事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人格

权利

2.满足感

成就感

3.摩擦

隔阂

信任

4.一视同仁

三、合作探究

女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四、随堂演练

1.C

2.B

3.D

4.C

5.(1)原因是小耿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在小芳身上。

(2)启示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学会换位思考,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一想,才能尽量减少不愉快的事情出现,这对营建和谐的集体是十分重要的。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礼是什么,学会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二、自主预习

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3.文明有礼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

三、合作探究

材料:吃过晚饭,爸爸看新闻联播时,小华想看《动画梦工厂》,于是马上抢过遥控器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门铃响了,爸爸说:“小华,帮爸爸开开门,爸爸正忙呢。”小华非常不情愿地走过去开门,开门一看,原来是爸爸的同事,小华也没说什么,马上跑回去继续看他的动画片。叔叔送给小华一辆小赛车,小华马上说:“这礼物我不喜欢,不用送了。”丢下礼物就走了。爸爸和叔叔谈话时,小华嫌吵,把电视的音量调得更大了。过了一会儿,叔叔要走了,爸爸去送叔叔,小华仍然看他的动画片。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情境中,你能看出小华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以礼待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2.对中学生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3.年长者来访,如果爸爸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

四、随堂演练

1.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西方也有“礼貌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的谚语。这表明()

①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③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著名作家歌德说:“有一种内在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令人愉快的礼貌。”这句话告诉我们()

A.礼貌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唯一因素

B.礼貌表现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修养

C.礼貌在文明社会是可有可无的D.一个人只要有爱就可以了,无须其他因素

3.大作家夏衍老人临终前感到身体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及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而是‘请’。”一个“请”字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A.举止端庄

B.学会倾听

C.待人礼貌

D.学会妥协

4.培养良好的品德、人格,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就会从内到外地表现出来。下列()

A.中学生可以佩戴首饰上学

B.妨碍他人不道歉无关紧要

C.说话要注意场合,态度诚恳

D.与他人发生摩擦,大打出手

5.习近平总书记到庆丰包子铺排队点餐,当收银员结完账找零后,总书记说到“谢谢”;当总书记就完餐,离开包子铺时,对服务员说“再见”“你们辛苦了”。你对总书记这些言行的看法是()

①作为总书记,这些礼貌是不必要的②语言文明、态度亲和的表现

③尊重他人的体现

④有利于人际交往、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与人为善

仪表端庄

2.科学文化素质

3.桥梁

三、合作探究

1.不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1)爸爸正在看电视,抢过遥控器换频道;(2)爸爸要求小华去开门,小华很不情愿;(3)看见爸爸的同事不打招呼;(4)小华当着客人的面表示对礼物不喜欢也不道谢;(5)爸爸和叔叔谈话是,小华开大电视音量;(6)叔叔走时,不去送别

2.举止文明、着装得体、仪表端庄、讲究卫生、心理健康、道德高尚、语言文明、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等。(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写出两点即可)

3.(1)把家里打扫干净,收拾整齐;(2)及时开门欢迎,礼貌称呼对方并问好;(3)请客人就做,送上茶水;(4)主动、热情地和客人交谈;(5)诚恳地留客人吃饭;(6)客人离开时要送至门外,并欢迎再来;等等。

四、随堂演练

1.A

2.B

3.C

4.C

5.D

第3课时

诚实守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诚信的含义。

2.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3.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二、自主预习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是一种

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信为本,能够增进,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3.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

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三、合作探究

在诚信做人方面,有人提出“小节无害论”,认为偶尔不守信或者失约关系不大,在小事上没有尽到责任也无关大局。

(1)你赞成“小节无害论”吗?

(2)赞成的理由是什么?不赞成的理由是什么?



(3)自己有过不太诚信的“小节”吗?对这件事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四、随堂演练

1.关于诚信,理解正确的有()

①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标准,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③要实事求是

④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7年6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印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使用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因为()

A.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B.诚信企业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C.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D.诚信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3.下图“寸步难行”告诉我们()

①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在社会上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

②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③在生活中我们只能履行义务

④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们要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应该做到()

①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③做了不诚信的事要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④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得到某个人的许诺需要很多钱,因为什么事都难不到他

B.做事都要讲信用

C.季布说一句话就要一千元钱

D.如果我们违背了诺言要用金钱去改正错误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价值准则

道德规范

2.以诚相待

社会互信

3.伦理原则

三、合作探究

(1)我不赞成“小节无害论”。

(2)“小节无害论”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3)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随堂演练

1.B

2.A

3.B

4.D

5.B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

2.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二、自主预习

1.法律是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

违法行为。

4.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

有同学认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四、随堂演练

1.违法行为是指()

A.被逮捕判刑的B.违反刑法的行为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D.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2.家长和学校应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中的()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谨慎交友

④收听、观看淫秽的音像制品、书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远离不良诱惑最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是()

A.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B.专时专用法

C.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筑起心理防御的堤坝

D.请人监督法

4.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

5.八年级(2)班同学学习了“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6.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最刚性

2.违法行为

3.民事

行政

刑事

4.民法

三、合作探究

(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它们之间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 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四、随堂演练

1.C

2.A

3.C

4.B

5.C

6.C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二、自主预习

1.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严重、刑事违法性和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和附加刑两大类。

4.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三、合作探究

黄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了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黄某不同阶段所受惩处的性质是一样吗?说明理由。

2.在人民法院给予黄某的刑罚中,哪个属于主刑?哪个属于附加刑?

3.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包括哪几种?

4.黄某从一般违法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四、随堂演练

1.某中学生在小学时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老师批评后他不以为然,后来发展到在社会上偷拿钱物。一次趁人不备拿走商店数码相机一台。这说明,违法犯罪行为都是()

A.从小偷小摸开始的B.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C.从占小便宜开始的D.从结交坏朋友开始的2.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专项调查组经过调查,针对已核实的该饭店存在不以真实名称提供服务等问题,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行政处罚。该饭店的行为()

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触犯了刑法

C.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3.安徽省砀山县刘某因虐待女童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对案件理解正确的是()

①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有期徒刑属于主刑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

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当前多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部分青少年成为了受害者,也有部分成为了施暴者。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

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

④努力学习,做勤学乐学的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刑法

2.社会危害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3.刑罚

主刑

4.犯罪

三、合作探究

1.性质不一样。黄某在校期间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的行为违反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是违纪行为;走上社会后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黄某后又作案20多起,违反了刑法,是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2.无期徒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

3.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4.(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2)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四、随堂演练

1.B

2.A

3.A

4.B

5.A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

二、自主预习

1.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查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2.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合作探究

未成年人面对歹徒行凶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二是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三是与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会力量将其抓获。

1.请说说这三种情况分别可能导致怎样的结果。

2.如果我们遭遇歹徒行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救助方法?

四、随堂演练

1.晓红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晓红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生活陷入困境。晓红面临辍学。为此,晓红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①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②外出打工,自食其力

③通过向居委会或父母双方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解 ④申请法律援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小松在课间下楼梯时,不小心踩到小武的右脚,小松赶紧说“对不起”。但在放学后小武就叫几个哥们儿在校门口将小松暴打一顿,结果小松被打伤,用去医疗费1213元。后经学校调解,小武的父母付清医疗费,并带小武向小松赔礼道歉,事情圆满解决。这种解决事情的方式属于

A.非诉讼途径

B.法律援助

C.法律服务

D.诉讼途径

3.中学生陈云帆发现有人慌慌张张地从邻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窥视”。看到那些物品被装上一辆小货车后,陈云帆便记下车牌号。后来警方通过陈云帆提供的车牌号破案,抓住了窃贼。这说明他

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见义勇为

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④能够明辨是非,维护正义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某中学学生丁某,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又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等到九年级,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坏朋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最终丁某受到刑罚处罚。

(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起诉

2.最正规

最权威

3.全体公民

三、合作探究

1.“忍气吞声”:只能助长歹徒的嚣张气焰害人害己。“与歹徒殊死搏斗”: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有可能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与歹徒斗智斗勇”: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常见的方法包括: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账声势,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歹徒的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等。

四、随堂演练

1.A

2.A

3.A

4.(1)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

(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第1课时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责任的含义、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2.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

3.能够为自己负责,也能够为他人负责。

二、自主预习

1.责任是一个人

应该做的事情。它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法律规定等。

2.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三、合作探究

某校开展了以“责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通过调查,发现了部分公民有漫画中的行为: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漫画中的行为。

2.为了本次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你认为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警示我们要对谁负责?

四、随堂演练

1.一位农民企业家说:“责任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我不能卖给农民质量差的种子、化肥,我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农民满意,还要对子女关心,对父母尽孝。”由此可见,责任就是一个人()

A.自己不做但要求别人做的事情

B.心里想做但力不从心的事情

C.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D.必须做但却不去做的事情

2.“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上学后,责任是一方讲台,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告诉我们()

A.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

B.承担责任就是孝敬父

母、努力学习

C.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承担起与角色相一致的责任

D.每个人都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下列能体现“对自己

负责”的是()

A.小丽在家总是借口作业多而不做任何家务

B.碰到学习上的困难小东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C.每次做眼保健操时小明都会抓紧时间赶做作业

D.小华参加活动时经常失约,事后总说“临时有事”

4.G15沈海高速公路上,一辆黑色大众轿车的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在挂点滴,当高速交警靠近时,发现其居然还在打电话。下列对这位驾驶员的行为做出的评论,你认同的是()

A.彰显自信心理,炫技行为值得大力效仿

B.漠视生命之举,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

C.违反交通规则,依法应受到最严厉的处罚

D.纯属无奈之举,高速交警应当不予处罚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分内

道德规范

2.潜能

三、合作探究

1.①这是错误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批评;②这是缺乏责任感的行为,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浪费了社会资源,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③我们应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等。

2.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确定活动的主题;明确人员分工;确定安全事项等。

3.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

四、随堂演练

1.C

2.A

3.B

4.B

第2课时

做负责任的人

一、学习目标

1.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明白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3.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二、自主预习

1.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

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3.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

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

三、合作探究

“志愿渝中”公众微信号正式上线。市民可以通过该公众号注册成为志愿者,并可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志愿服务的人也可以通过该公众号查询,找到身边的志愿者提供服务。志愿者可参加社区的老人照顾、扶贫帮困、环境保洁、学习辅导、安全巡逻等。

(1)假如你注册成为一名社区志愿服务者,身份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2)作为志愿者的你,在从事公益公益活动中,有鲜花掌声,也有刁难质疑,你如何对待?

四、随堂演练

1.对漫画中这位同学的言行,你的正确看法是()

A.和同学相处不必讲原则,要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B.当班干部必然会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C.当班干部容易得罪人,还是明哲保身的好

D.做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敢于担当

2.每年6月,“高考爱心车”总会如约而至。高考期间,承载着浓浓爱心的送考出租车带着考生穿梭在大街小巷,俨然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爱心送考”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集中体现在()

A.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

B.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

C.只需承担对他人的责任,无需对自己负责

D.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3.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

①加强道德和文化修养

②消除顾虑,我行我素

③寸步不让,任何时候不服输

④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使我们()

①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②帮助他人

③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④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⑤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A.①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我们学习了《智者的四句箴言》后,小亮写了四句感想,这四句感想与四句箴言一一对应的是()

四名箴言顺序:(1)把自己当别人(2)把别人当自己(3)把别人当别人(4)把自己当自己

小亮的感想:①要懂得宽容自己,不要苛刻自己

②要诚心待人,要乐于助人

③要懂得尊重别人

④要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立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

A.不给社会添乱

B.在学校多学习知识

C.培养优秀品德

D.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时间

精力

2.自愿

3.社会责任

三、合作探究

(1)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或: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

(2)当面对鲜花掌声时:

①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要有更高的无私奉献精神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③要更好的做到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等。

当面对质疑和刁难时:

①要以宽容、尊重、理解的态度去对待;

②要以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去履行社会责任等。

四、随堂演练

1.D

2.D

3.D

4.D

5.D

6.D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1课时

关爱他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2.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二、自主预习

1.关爱传递着,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尊敬,与人为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当他人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上给予帮助,上给予关怀。

三、合作探究

关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关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关爱具有什么力量?关爱还有什么力量?

2.关爱他人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四、随堂演练

1.关爱总是解人于迷茫之时,助人于困难之际。这是因为,关爱可以()

传递美好情感

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给人带来力量

获得他人的表扬和奖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关爱比接受更快乐。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关爱就是一种施舍

B.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会得到一种优越感

C.关爱他人,一定要送玫瑰

D.主动关爱他人,不仅是付出,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3.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

在道义上给予支持

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在精神上给予关怀

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情感,但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学会适当关爱他人,避免

弄巧成拙。下列“关爱他人”的正确做法是()

A.学校公示贫困生名单,这让贫困生小华觉得有些没面子

B.小江发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不会游泳,跳入水中抢救溺水者

C.期中考试时,前桌同学请求帮助,小清就把自己的卷子偷偷地给他看

D.每逢节假日,小芳总会去一次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女孩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她说的“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震惊了那些把金钱等同于慈善的人,深刻诠释了慈善。在慈善的天平上,大家是等重的,慈善不仅仅是有钱有身份的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再平凡的人,只要对他人心怀善意,愿意给予帮助,也是一样在做慈善。

(1)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说说小女孩露西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一个心怀善意的人,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美好情感

2.互谅互让

增进信任

3.物质

精神

三、合作探究

1.①关爱传递

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②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

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关爱他

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

己。

2.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四、随堂演练

1.B

2.D

3.A

4.D

5.(1)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2)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在精神上给予关怀。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自主预习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

什么,而不应该看他

什么。

2.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和,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3.服务和贡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

三、合作探究

联合国将志题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貢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给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即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求任何物质、全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有人说,志愿者“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看似只有付出的志题服务,其实还是能够收获满满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四、随堂演练

1.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②只有伟人才能为社会奉献

③社会需要人们发扬奉献精神

④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我国青少年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公益活动。下面是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种,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奉献精神

②讲奉献就不能有个人利益

③现在社会人人都要讲实惠,有奉献精神的人太少了

④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是快乐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下列言行能体现一个人“服务社会”的是()

A在一次卫生清洁活动中,小明主动服从班长的安排

B.九年级(2)班王登说“维护班集体荣誉与我无关”

C.在抗洪抢险中,军人总是站在第一线,冲锋在前

D.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参加社区事务、服务社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方式中可取的是()

①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安全用电常识宜传

②和同学捡拾社区草坪、公共场所里的垃圾

③到社区敬老院擦玻璃门窗、打扫卫生

④为社区居民算命、占卜,帮助他们逢凶化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据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朝阻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等在内的北京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数量已突破85万。在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北京平安社区创建率超过80%,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志者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

①是胸怀天下、关爱社会的体现

②是公民为国分忧的法定义务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贡献

得到

2.尊重

认可

3.爱岗敬业

三、合作探究

从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个人自身发展提升两方面去回答。志愿者服务会让我们收获很多精神上的财富。比如他人的赞许与认可、自己内心的愉悦与满足、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与经历,而且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去温暖,让自我价值得以提升等。

四、随堂演练

1.C

2.D

3.C

4.A

5.C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第1课时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

2.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懂得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3.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意识,积极践行维护国家利益。

二、自主预习

1.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最深厚、、最高尚、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2.国家的包括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的。

三、合作探究

一位知名的篮球运动员,因为个人素质突出被一家外国俱乐部选中,不仅能提高个人技术,还能增加收入。临行前,有关方面要求他签一份协议,即承诺在国家需要时,必须回国代表国家参加比赛。这意味着届时他必须中断自己的国外的比赛,在某种程度上就有可能影响自己在国外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想象一下,这位运动员可能会做出哪些选择?

(2)你认为上述选择中哪种选择最正确,为什么?

四、随堂演练

1.屠格涅夫说:“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这告诉我们()

①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②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有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③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④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下列不属于维护国家荣誉表现的是()

A.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

B.为满足个人私利而丧失国格、人格

C.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D.以大局为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保守国家秘密,远离亲人30年,隐姓埋名身居荒漠之中,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黄旭华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与奉献 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③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④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是公民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国泰则民安,国强泽民富”“大河有水小河满,国有村有家才有”,这些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没有祖国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应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②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③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④没有个人的小家就没有祖国的大家。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的这句话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公民必须先履行义务,然后才能享受权利

B.国家责任、社会责任重于个人、家庭责任

C.国家应“以人为本”,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D.公民应为国家作贡献,不应向国家提要求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最纯洁

最神圣

2.核心利益

国家安全

3.高度统一

三、合作探究

(1)第一种选择:为了个人的发展和利益,他放弃了国家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在第一位,牺牲国家利益,保全个人利益。第二种选择:以国家利益为重,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国家利益。第三种选择: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既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2)第二种选择最正确.因为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但当个人的愿望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四、随堂演练

1.B

2.B

3.A

4.A

5.B

第2课时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懂得国家利益至上;知道为了国家利益要放弃甚至牺牲个人利益。

3.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二、自主预习

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

和防范意识。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和使命感。

3.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4.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三、合作探究

观察漫画《就这个看得清楚》,回答下列问题。

就这个看得清楚

(1)漫画中的这个人是否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四、随堂演练

1.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也时有出现,这不但破坏了环境和中国游客的形象,也为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此,应当做到()

①公民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文明旅游

②政府加强管理工作,建立落实旅游市场的规章制度

③社会群体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④公众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面前,放弃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做到()

①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的意思是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这句诗强调的是

()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B.只要国家利益,不要个人利益

C.符合国家利益的一定符合个人利益

D.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4.“做国家需要的事情!”这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回国前,导师钱学森对他的叮嘱,也成为他人生的主线。这启发我们

()

A.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矛盾的B.作出人生选择时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与国家利益相比,个人利益无关紧要

D.实现个人利益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

5.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迅速,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依然在加紧活动,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要求我们()

①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树立全球观念,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④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以遏制民族分裂势力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危机意识

2.责任感

3.长远的利益

4.第一位

三、合作探究

(1)没有,漫画中的这个人眼里只有个人利益,没有国家利益。

(2)①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相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我们应该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四、随堂演练

1.A

2.D

3.D

4.B

5.D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1课时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学习目标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国家安全的意义。

2.了解总体国家安全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

2.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自主预习

1.国家

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

2.国家

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

为宗旨,以

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家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三、合作探究

材料一:“①”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古语曰:“②”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安全意识缺失的民族,只能被动挨打,遑论实现发展。

材料二:看右图

(1)填入材料一横线处合适的一项是()

A.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知天下者,善谋大势。

B.①位卑未敢忘忧国。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①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知天下者,善谋大势。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知天下者,善谋大势。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结合材料二内容具体说明材料二中“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时空领域的“宽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随堂演练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强调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因为()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②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和生活水平 ③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④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下列不属于国家安全内容的是()

A.国家的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B.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

C.爱护公共财物

D.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3.习近平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的内容有()

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②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③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④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政权

主权

2.安全

3.人民安全

政治安全

三、合作探究

(1)C

(2)“丰富”表现在涉及的领域多,在传统国家安全如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等基础上又新增了太空、深海和极地安全,虚拟空间网络与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时空领域“宽广”表现在原有空间基础上又新增了太空、深海和极地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

四、随堂演练

1.D

2.C

3.D

第2课时

维护国家安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关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规定。

2.树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的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二、自主预习

1.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

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的义务。

三、合作探究

2017年2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八年级(2)班为此召开“国家安全关系个人”的主题班会:首先观看了习主席讲话的视频,然后又观看了2016年南海主权争端以及2017年“萨德”入韩的有关资料和视频,接着让同学们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明说:“国家安全的确与我们密切相关,但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是国家的事情,我们中学生对此实在无能为力啊!”

假如班主任要求你对小明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随堂演练

1.2017年4月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二个国家安全教育日。对我们每个公民来说,人人都是国家安全的主角,人人投身其中,就能筑起国家安全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这对青少年的要求是()

A.珍惜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权利

B.依法打击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

C.完善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

D.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基本义务

2.2017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颁布实施三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12339间谍行为或线索全国举报电话开通三周年纪念日。12339举报电话的开通让民众更便利地参与维护国家安全,这样做()

A.是因为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的首要工作

B.说明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有利于发现和打击间谍行为,杜绝间谍行为

D.说明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享有的权利

3.小朱同学发现一位外国游客在“军事禁区”标志的山林内录像,立即报警,使有关部门及时查处了这起事件。小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

A.国家的统一

B.祖国的荣誉

C.国家的安全

D.祖国的尊严

4.据报道,两名日本间谍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浙江省被逮捕,一名五十多岁的日本女性在上海被拘,该女子疑似从事间谍活动。如果你看见外国间谍正在盗窃我国情报,你的正确做法是()

A.悄悄走开,因为自己是未成年人

B.立即冲上去抓住间谍,因为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C.立即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D.立即叫上几个同学一起去把间谍痛打一顿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国家安全利益

2.国家安全

三、合作探究

(1)小明的说法是片面的。

(2)①国家安全与我们密切相关,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②但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都是祖国的一分子,都应该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3)作为中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可以:①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知识,提高大家的国家安全意识。②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维护好社会秩序,尽己所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③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其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④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⑤了解和宣传世界发展趋势,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⑥努力学习,为将来回报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随堂演练

1.D

2.B

3.C

4.C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第1课时

关心国家发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祖国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伟大成就。

2.了解国家发展中的问题,知道国家正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3.感受国家巨大进步,激发自豪感;能够正视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增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自主预习

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三、合作探究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随堂演练

1.2017年6月8日,公安机关明确,从2017年7月1日起将实现身份证全国范围异地办理,奔波千里回乡办证换证就要成为历史。2016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已达2.92亿,异地办证又是一项惠及几亿人的改革。这()

①表明国家正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②表明我国政府采取便民政策

③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④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收入增加理财忙,住房宽敞心头亮,秀美山川建家园,交通发展道路畅,餐桌品种难认全,轿车进家成时尚,终身学习教育热,通信便捷新式样。”上述百姓生活的写照,说明了我国()

A.已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C.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D.已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习近平主席结束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演讲后,二三十位国家元首等候在走廊外与他握手。这是联合国大会开幕一天半以来,第一次有国家元首排队等候与另一位国家元首握手。可见()

A.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B.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显著提高

C.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

D.我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首位

4.温馨了我的家,厉害了我的国。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春节特别节目《厉害了我的国》,很多人拿起手机,自己拍,自己说,拍出叫人惊喜的变化,说出不吐不快的自豪。这说明了()

A.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D.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答案】

二、自主预习

稳增长

惠民生

三、合作探究

(1)①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③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④科技创新成就斐然;⑤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⑦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等等。

(2)①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着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②我们要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随堂演练

1.A

2.C

3.B

4.B

第2课时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学习目标

1.明确历史的发展、国家的成就人民用劳动创造的,懂得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2.懂得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重任。

3.崇尚劳动,感受历史进步、国家发展第劳动者创造的,尊重劳动者。

二、自主预习

1.劳动是的源泉,也是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

铸就的。

2.无论是

还是,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三、合作探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儿女历来以天下为己任。作为当代青少年:

(1)我们肩上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我们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

四、随堂演练

1.古往今来人们歌颂劳动,赞美劳动,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的一切。关于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②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③劳动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④劳动成就今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到了收获,工人劳动生产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人,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也是一样。”这段话启示我们()

A.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无关

B.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C.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

D.每一次劳动都能获得成果

3.以下关于劳动、劳动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脑力劳动值得尊重,体力劳动得不到人们的尊重

B.劳动没有分工,所有的劳动都付出体力和脑力

C.劳动者的地位因高低贵贱而不同

D.只要是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劳动,劳动者都值得全社会的尊敬和学习

4.青少年应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名言警句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建设者,下列值得我们尊重和我学习的行为是()

①农民辛勤劳作,喜获丰收

②科学家搞科研做实验

③搞网络诈骗,为国家创收

④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6.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为此需要()

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

②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

③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④为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献计献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说明()

A.只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B.只有青少年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C.只有中国才会对青少年寄予如此高的厚望

D.青少年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财富

幸福

劳动

2.脑力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

三、合作探究

(1)我们要立志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四、随堂演练

1.A

2.B

3.D

4.B

5.B

6.D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6

张艳红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

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

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5、了解元旦和春节的来历及相关的民俗文化,认识十二生肖,学会区别公历和农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策划、创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识。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能够尝试一物多用,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积极参与新年联欢活动,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五、教学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入学教育 1课时 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

共8课时 第二周 开开心心上学去 2课时 第三周 拉拉手,交朋友 2课时 第四周 我认识您了 2课时

第五周 上学路上 2课时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7

“教”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到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1.根据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设计之初, 首先要根据“核心概念”原则, 对所学章节内容进行取舍安排, 从而向有效、高效的教学目标靠近。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学目标的行动词要求如下: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根据教学要求可以对教材内容做如下安排。 (1) 黄土高原的范围及人文特征内容较简单,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及交流完成, 这部分内容可以确定为课堂上不作重要讲解的部分。 (2)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治理则是核心内容, 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辩证能力, 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科学素养精神, 这是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在要求;而后者是培养学生根据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技能及知识迁移的综合能力要求。这部分内容应该安排作为课堂教学中“精讲精练”的重点内容。

2.根据班级学情取舍教、学方法。根据前期对教材内容的取舍,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观察图册所提供的相关补充资料进行思考, 提出疑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当然这样的目的要求是建立在具体的情境设计中, 给学生黄土高原的文字和视频影像资料, 作为激发他们产生质疑的体验铺设。

【学情分析】A班学生基础知识较好, 班级学习风气浓厚, 学生有探究意识, 主动学习能力较强, 在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 引导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所以突出A班学生的主动性, 以问题导入、启发质疑、解决问题为主要的引导教学方法。B班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学习基础也相对较差, 如果把教学内容完全分配给学生自主习得, 因学生的学习能力限制, 学习效果肯定打折扣, 反而需要老师多提点、引导。针对学情将教学内容分别作两种学习方法上设计。要调动B班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感觉“稍微跳一跳, 就能够得着”。所以教师将讲授、启发、谈话等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通过有效途径获取学习的能力。

3.根据知识点取舍教、学时间。“说出”、“认识”、“分析”等学习目标行为动词往往确定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以及课标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程度, 因此, 可以成为确定课堂教学配比时间的依据。带有“说出”、“认识”动词的学习内容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是比较容易学习的知识点, 所以配比较少的时间就能完成教学要求。而“举例”、“分析”类行为动词代表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就提升了, 也是知识点和技能中的重难点, 需要通过多边交流才能完成。这部分知识点自然占据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

二、多元交流, 突出“学———教”融合下的学习方式

1.自我交流, 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 一味由老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浇灭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热情, 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又会弱化部分学生的能力差异, 使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失去学习机会。自我交流则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和教材的交流, 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在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边巡视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一边对部分能力有限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但在小组交流中把握有效性至关重要, 否则无效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热闹中没有收获。首先, 教师要制订学习目标要求;其次, 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最后, 教师要检查、参与小组交流, 引导小组内成员有效完成预设任务。例如一位同学提出的“如何来记忆黄土地貌中的塬、梁、峁”, 组内有同学就根据教材上的景观图片提出:“‘塬’、‘原’同音, 就可以把‘塬’理解成一个开阔的大平原, 想象成一大块正准备做馒头的面团。‘梁’就想象成柱子, 是长条状的, 就像把那一大块面切成了条状。‘峁’就是把切成条状的面团再横向切成一个一个小馒头。”比喻非常形象, 加深了同学们的认知能力,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3.课堂讨论, 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提升。经过小组讨论, 依然会有一些有难度、有深度, 甚至是无厘头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答。这时, 课堂讨论则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一些真正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在这个环节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个有效促进。同时, 师生间的交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 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新技能, 再利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教材核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剔除一些无厘头的问题, 引导学生摒弃一些不良的学习风气,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摘要:尊重生命规律, 注重教学方式的民主与平等, 实现课堂教学与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 培养有个性、有健康丰富情感、有创新意识的初中生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学——教”融合的地理课堂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上一篇:猜谜语游戏规则下一篇:股权登记托管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