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2024-10-31

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精选7篇)

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篇1

(1) 深入调查,充分占有材料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途径,是了解、熟悉情况,探寻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个实践过程。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与调查研究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写文章,总离不开观点和材料,而调查研究正是收集材料、产生观点和结论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调查研究是写好社会调查报告的基础,调查与写作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阶段或环节,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电大教学计划设置“社会调查报告”(3个学分)的目的,就是培养学员的社会实践和调研能力。

调查的方法可以采取实地观察、深入访问、开调查会以及问卷调查、统计核算和统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方法。

实地观察:就是深入到调查第一线进行直接观察,它能得到最真实、最可靠、最生动的材料。通过观察可以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运动状况,可以捕捉到事物的某些特征,写作起来就有真情实感。

深入访问:也即是采访、个别调查或蹲点考察,对于重要的材料、只有知情人才掌握的材料,必须用此种方法才能收集得到。而且要讲究方法:调查前要考虑好该提的问题并记在心里;调查过程中要讲情来意和目的,解除对方顾虑,并作好记录;调查结束使对方心情愉快,并留有下次采访余地。

开调查会:即把知情人集中起来召开会议了解情况。一般性的大众化的材料使用这种方法。它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逐一进行提问,请回答。这样可以得到全面、详细、充实的材料。

问卷调查:是一种根据调查需要拟制一份调查表格,寄发到所要调查的部门和个人,待他们填好后直接寄回的书面调查。具体作法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把有关的调查项目,设计成一份合理、醒目的调查表,然后把表发给被调查者个人或单位填写。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让对方乐意回答并从容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要便于统计、归纳。(参考中央电大的一份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表)

统计调查:统计也是一种调查,而且是经济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一种调查方法。一般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它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统计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单位的统计报表、财务报表,也可以是其他情况反映。

社会调查报告对材料的要求:在搜集材料上要博采勤记,既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要掌握间接材料;既要有现实材料,又要有历史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有“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也要了解反面材料;不管哪一类材料,都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真实性是决定学员社会调查报告成绩是否及格的首要标准。判断真实性的依据在于:1、选题是否联系了本地区本部门本专业的实际;2、搜集的资料是否是作者亲自所为;3、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与诚实。4、看定稿是否是在指导教师对原稿指导下进步的产物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视点考试网写作大全]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视点考试网写作大全]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二、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视点考试网写作大全]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篇2

一、两步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章和表格 (通过浏览文章首段和末段, 或每段的首句, 了解文章大意。通过观察表格结构和大致内容, 帮助考生进一步掌握文章内容) 。

第二步:结合表格看文章 (根据五定四原则边看表格, 边读文章) 。

二、五定法

1.定位:把表格中要填的词所在句子或短语与文中相关位置对应起来;

2.定意:确定所定位句子含义并推敲所要填的词意;

3.定词:通过定意决定所填的词, 可借助一意的多种表达方式来确定要填的词;

4.定性:填词时要确定词性, 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所填词的词性;

5.定形:应注意名词的可数和不可数、单数和复数的变化;人称代词的格、数等的变化;动词应注意时态、语态, 非谓语动词以及主谓一致方面的不同形式;形容词和副词应注意其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同形式。填词时要注意词的大小写。

三、解题四原则

(一) 词组优先原则 (看表格, 根据词组推)

原文It determines 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转换成表格中:It is your dominant motivational focus that decides what you are good at or______in.

分析:根据词组优先原则, 词组be poor in/be weak in答案为poor/weak。

(二) 同问对称原则

1.表格内容上下对称

原文You can do it by making an ad in the newspapers or magazines…转换成表格中:_________for your car for the sale.

分析:根据表格上下advantage of selling an old car;preparation of your car for the sale得知答案为名词。答案为:advertising或advertisement.

2.and, but as well as…前后对称

原文It helps the employee to perform better and increases his or her efficiency…

转换成表格中:Employees with goals can perform better as well as_______efficiency and time management.

分析:根据表格中as well as前的perform, 得知答案为动词原形。答案为:increase.

(三) 信息反推原则 (根据右信息栏, 上下标题栏, 总结归纳词)

表格右边信息栏Slow down and take the time;Try to keep the driving time;Leave enough time to family;可以推断左边为归纳词。答案为Suggestions/Tips/Advice.

◆归纳词的特征有:概括性, 在最大程度上覆盖栏内信息;针对性, 量体裁衣, 大小适度;醒目性, 简洁。

常见概括性词有:原因:reason, cause;结果:result, effect;目的:aim, purpose;方法:measure, solution, way, method;观点:opinion, view, attitude;异同:differences, similarities;优劣:advantages, disadvantages;其它:time, purpose, behavior, feeling。

(四) 信息转换原则

(1) 词性转换。即将一种词类转换成另一种词类, 主要包括动词与名词转换、形容词与副词转换、形容词与名词转换。解题方法很简单, 只要在文中找到关键词即可。例如:

1.IMF called on all players to cooperate closely to improve the global economy.-IMF called for close co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global economy.

2.Learn to listen sympathetically.-Learn to listen in a sympathetic way.

(2) 词组互换。

1.We are putting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The environment is under pressure.

2.Inspiration is vital to creativity.-Inspir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reativity.

(3) 句子结构转换。做此类题首先要理解题意, 其次仔细比较原句和题目, 明白出题人的意图, 只要找出题眼就不难得出答案。

a) 主被动互换

You must practice your fire escape plan.-Your fire escape plan must be practiced.

b) 并列句/从句/分词转换

Women who want more children-Woman wanting more children.

c) 意义转换

Since the jump is higher, there is more time to swing the rope.

The jump is higher, therefore/so/consequently, there is more time to swing the rope.

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篇3

[关键词]语篇阅读 阅读兴趣 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50

一、简要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编写英语课文都是不可避免的。语篇材料既是英语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过程也就是对课文的处理过程。一方面来说,语篇既是语言知识输入的来源,也是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来说,英语阅读理解是各类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而且占分比例较大,这是考查对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语篇阅读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1. 分析语篇阅读教学的特点

整体理解、内容和意义是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的,所以在课堂上讲解词汇和语法,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在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语言形式,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语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尽管讲解语言知识仍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没有占绝对主导地位。教师是在上下文中讲解语言知识,是在篇章中开展的。在这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以及提高他们的英语文化素养是最重要的目的。

2.语篇阅读教学的要求

要想使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注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所设计与实施的活动,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等会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的要求和步骤

[JP+2]语篇阅读教学模式所强调的是对篇章进行整体理解,也就是说,教学应在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整体场景中开展,理解整体内容。语篇阅读教学会针对课文内容展开一系列前后相关的活动或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训练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训练要做到准确,循序渐进,难度适中。语言训练,重点在于语言内容,对语言知识进行适当的解释,

特别是影响到课文理解的长而且难的复合句要做适当的讲解。语篇阅读教学以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为前提,学生运用已学语言知识浏览课文并且寻找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有一个总体印象,然后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主旨大意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一个表层理解;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目的和立场,对课文进行深层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观点等。

在平常的英语课文教学中,语篇阅读教学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一) prereading:运用各种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为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prereading这一部分。通过这个部分,教师能引导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课文学习中来;并且这可以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这样,阅读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现在所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题材包括日常生活、经济、文化、科技、人物传记等等方面,体裁形式多样,例如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章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提问、展示图片、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猜测文章内容、教授相关词汇、听相关材料导入到课文等等。此外,还可以采用事先布置任务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求学生在分享信息时要尽量用英语表达。通过这种方式,既让学生练习了口语,又让他们熟悉了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迫不及待地去学习课文,把自己已知的信息和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尽管英语阅读教学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应根据每篇课文的具体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导入方法。判断一个好方法的标准就是看这种方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否主动想学。

(二) whilereading:运用略读和细读对文章进行分层次理解

1.略读(skimming)

略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能,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忽略一些非重点信息,快速找到关键信息;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逐词逐句地读,而是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快速扫描。在英语考试中做阅读理解题的事实细节题时,这种略读法非常实用。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笔者的做法是在阅读课文前先提出问题,例如要学生找出时间、地点、人物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阅读时要求学生不要指读、重读等,这样容易使获得的信息很难整合,提醒学生不能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而是要通过上下文、构词法或者语法等猜测词义。经常提醒学生文章中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通常是主题句,文章的首段往往点明主题,而文章的末段通常是全文的总结和归纳。

2.细读(closereading)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长而难的复合句以及一些重要段落要采用细读法。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能让学生更深入领会课文各段的主旨大意,每个自然段之间的主要关系,以及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如此练习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方法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概括等能力。

教师应该依据不同的英语阅读材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指导他们寻找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所提出来的问题,限时训练对英语高考答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是否能答完试题。

此外,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所提供的事实进行推理判断,切忌根据自己主观想法进行随意判断,要以课文提供的数字、时间、地点等事实和关键词作为推理判断的依据;而且,还要根据文字的表层信息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切忌以偏概全;在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线索或关键词。

(三)postreading:讲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精讲

精讲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单词、词组,长而且难的复合句和语法等进行集中讲解,并做适当的拓展和小结。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应当适当地融入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比如一些长句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句子成分,并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强化与巩固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因此在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结构、内容及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应该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首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进一步规范他们的语音、语调,为学生的听力训练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要做到语音基本正确,语调自然,能达到流利的程度。其次,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巩固语言知识。再次,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进行交流活动。

运用上文提到的语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又能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同时使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能让学生为将来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篇4

2.持之以恒,必见成效。初写论文者,很难一下子就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也很难一投就中,这就需要恒心。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写稿和投稿的规律,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3.加强学习,重视积累。文笔优美、句式整齐、结构严谨、见解独特的妙文佳作是靠不断地学习学出来的,是靠不停地练笔练出来的。“高山不弃杯土,故能就其大;江河不涓细流,故能成其长”。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样要靠平时悄声无息、天长日久的学习和积累。

法学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基本要求 篇5

一、写作要求

●法律题材,观点正确

●内容真实,材料具体,近期资料

●文章结构:基本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语言通顺,字数达到2000字以上

●符合规定的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用A4纸打印三份

二、格式要求

●题目:三号,宋体,加粗,顶行居中

●其它小四宋体:包括姓名(居中);正文和标题开头空两格,不加标点符号;页码居中(1。2。3。。);标题编码:

一、(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1、(三级标题)。

●WORD文档设置,以A4为标准格式。

三、文章范文

关于暴力犯罪的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完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加强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我于2007年4月1日至5月1日在伊春某公安局进行了关于暴力犯罪的社会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注:导语包括社会调查的目的、任务、时间、地点、内容)

一、暴力犯罪的状况(基本情况)

进入2004年以后,我区暴力犯罪的发案数量不断增多,暴力化程度越发严重,恶性大案迭发。从全区刑事案件统计数据看,杀人、伤害、抢劫等典型的暴力犯罪逐年大幅度上升。据公安机关2004年统计,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达49起,同比上升3.8%。刑事案件共造成14人死亡,125人受伤,直接损失达126.4万元。据上述统计数字显示,暴力犯罪呈逐年增多的态势,对社会治安的危害不断

加剧。

1、暴力手段愈发残忍

利益冲突的激化和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传播,促使暴力犯罪手段越来越野蛮、越来越残忍,一些犯罪分子心毒手狠,抢劫并发杀人、凶杀又行强奸,伤害必欲致死,甚至碎尸、焚尸。

2、涉枪犯罪日益突出

涉枪犯罪日益突出,表明犯罪暴力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持枪作案、“杀机”四伏、致人伤亡,极大地威胁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暴力化恶性升级的表现形式。此种暴力犯罪发案数逐年增多。

3、青少年犯罪占大多数

犯罪时使用了暴力的罪犯中,18岁以下的占8.6%,19岁至25岁的占55.6%,两项合计占64.2%。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分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断,没有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健康而系统的正面教育,因而思想空虚,缺乏理性,粗野放纵,无视道德和法律。有人比喻青少年处于盲目与狂热的急风怒涛时期,不受理智约束而被情绪所支配,一旦遇到矛盾冲突,往往以棍棒、利刃机见,不思利害,不计后果。

4、团伙暴力猖獗,甚至出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由个人冲动所致趋向有组织、有预谋地实施,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大案,多为犯罪团伙所为。而且,团伙暴力犯罪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5、流窜作案比重增大,案件难于侦破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财物的流动,同时也带来犯罪的流动。那些出外打工却又谋职无门、生活无依靠、法制观念差的人则可能走上犯罪道路,而且一般会选择偷盗、抢劫、绑票等犯罪类型。如抢劫出租车司机、绑架妇女儿童等案件绝大多数是流动人口所为。

二、暴力犯罪增长的原因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生活的反差,引发心理冲突和行为失控

(二)道德规范力量减弱,社会柔性控制水平降低

(三)暴力亚文化的泛滥和习染

三、暴力犯罪的治理对策(具体建议)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矛盾冲突将继续使暴力犯罪的动因与机遇大量存在,暴力犯罪可能不会在短期内锐减。我们应该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注意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尽可能缓解矛盾冲突。针对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加强以下对策:

(一)加强以道德、法制、文化教育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严打”严重的暴力犯罪,及时惩处凶犯

(三)宣传预防常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与能力

(四)奖励见义勇为者和查处失职行为

通过本次的社会调查,使我的理论知识能力有所加强,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借鉴材料。为全体公民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提高防范意识,勇于和暴力犯罪分子作斗争提供了学习资料。

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篇6

新闻宣传稿作为宣传性质的文章,有着自身独特的写作规范与要求。新闻消息的写作,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如果缺失任何一个结构,该稿件可以说是不够完整的。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新闻宣传稿的基本落脚点在于宣传,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如何把握宣传力度和在宣传方面如何下工夫,是新闻宣传稿写作的基本问题所在。以下简单阐述一下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大家共勉。

一、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规范

新闻宣传稿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特殊的要求。1.新闻宣传稿要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

新闻宣传稿的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在写作新闻的同时需要尤其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同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新闻宣传稿是新闻而并非纯粹宣传稿件,也就是说,新闻专业性的书面语言是新闻宣传稿必备的一个基本性内容。因此,如何把握新闻和宣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新闻基础上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一个基本前提。新闻宣传稿具有宣传的多种功能,因此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是新闻宣传稿写作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2.新闻要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

新闻报道离不开事件本身,事件构成新闻报道的主体,即常说的新闻素材。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其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只说明一点潜在的作用构成。在新闻报道中突出事件,不是要否定事件发生的主体行为人,因为新闻五要素的基本理论常识规定了新闻事件主体行为人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本身对于主动性极强的活动主体就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定位,不必在乎上述这种否定所可能发生的几率性;相反,突出事件本身,往往起到意外的遮眼障目的作用,即在突出行为人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能够遮掩新闻报道本身从属于行为人、完全为行为人宣传服务的“奴性面目”,即使新闻报道本身丢却了从属与主观的嫌疑,更加突出新闻宣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注重在规范形式上的创新,尽量避免新闻宣传稿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现象

新闻宣传稿最大的弊端恐怕在于规范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呆板和新闻报道方面千人一面的尴尬。这种弊端的形成既与新闻写作理论本身内在的规律性和机械性有关,同时又是宣传稿所必然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麻烦和窘区。从理论本身来说,新闻宣传稿需要有这样呆板的规律,则必然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因此,如何在实际运作中充分调动新闻宣传稿写作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在规范形式上有大的创新,是避免新闻写作出现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4.注意新闻语言的专业性和书面化,做到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新闻宣传稿本来形式是新闻,运用专业性强、书面化的新闻语言,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规范。做到字斟句酌,主要是体现写作人的新闻素养和职业要求。常识性错误出现是新闻写作人的大忌,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需要完全避免的。常识性错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几类:错别字类;语法错误类;组织表达错误类等等,这些错误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致命硬伤,因此是绝对要避免出现的。为避免出现宣传对象的表达错误,可以将新闻宣传稿交由组织内部相关人士确定,或通过掌握组织详尽材料等途径解决,而作为内部宣传的写作人,则对于此类问题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严谨性,杜绝此类错误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宣传稿件上发生。

二、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标准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由此对于新闻稿件的书写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标准。

1.真实性:新闻稿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的原则,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生活实践活动的事实; 切忌假、大、空;华而不实。

2。政治性: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社会民生;宁缺毋滥。

3、时效性:充分考虑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做到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及时快速地投递新闻稿件;

4、重要性:充分考虑所投递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力求发布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

5、内涵性:切合本地方、本部门和本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言之有物,传达信息丰富,叙述事实清晰,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6、严肃性:符合新闻稿件的基本写作格式,具有新闻语言风格,结构清晰、合理,语言规范、简练,表述准确、流畅,讲究遣词造句。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稿件因其作用的特殊性,除了要求具备一般文章的要求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具体说来新闻稿件要求有四个字:真、快、短、活。

1.真即是坚持真实性。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新闻真实性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都要确凿无误。也就是说,新闻事实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准确。这些情况若有出入,将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新闻真实性还要求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细节和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任何一种用来修饰和渲染素材的虚构在新闻写作中都是要不得的,那是对新闻真实性的忽视或者说轻视;

(3)新闻作品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也必须确切无误。总之,新闻以求真标明自己的价值,就是要坚决杜绝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要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凭主观想象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更不要进行主观的“合理预言”,夸大其词,胡编乱造。

2.快即是坚持时新性。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3.短即是坚持简明性。简明是一切题材的新闻作品的最显著的特征。简练也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对记者来说,更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最基本的基本功。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求通俗明了。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二是要求简洁凝练。这是比“短”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b、空话少说;c、一事一报;d、语言准确、简练;e、善于删改等等。

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篇7

基本要求是具有国际视野、全局观念、专业思想、合作意识、专业能力

1. 国际视野

学院教师作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者, 其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对于研训工作的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国际视野是指教育眼界宽广和深远, 与国际教育发展态势俱进。从研训员的特定角色和职责使命来看, 如果具有了国际视野, 就能在研训指导服务中站立在教育发展的潮头, 对学校和教师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因此, 研训员应及时把握国际教育改革的动态, 了解来自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信息, 掌握前瞻的科学性、推广性、适切性、操作性等较强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理论, 如前一时期流行的多元智能理论等, 同时, 还要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 通过自己的独特性的思考和个性化的理解, 对各种教育信息和情报进行整合、综述和甄别, 把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理论成果, 转化为能解读可操作的研训理念和策略, 在此过程中,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学识水平和理论素养, 不断地拓展国际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国际视野既是研训员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 又是促进研训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2. 全局观念

全局观念主要指研训员立足本区, 树立宏观的思想意识, 把各自所承担的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研训工作放在教育整体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和探索, 使学院的各项研训工作始终与区域教育发展的大局紧密相连, 与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 形成大研训的工作格局。由此可以看出, 研训员树立全局观念的本质要义是大处着眼, 系统思考, 宏观架构, 持续发展, 实现多赢。

研训员树立全局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研训员在价值取向上, 要把实施新课程的研究指导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联系在一起, 与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 增强研训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意识;研训员在专业的方向上, 把自己的专业发展紧紧地扎根于学院乃至区域教育发展的土壤之中, 始终与组织与集体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如果没有组织集体的发展, 就没有教师个体的发展。因此, 研训员的专业发展必须顺应学院内涵发展的要求, 与学院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相匹配, 要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和生力军;在对教师的指导服务中, 要把促进指导服务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对老师听一节课也好, 组织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也罢, 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开掘教师深层次的潜质上下功夫, 在促进教师后续的发展上花力气, 即从全局的视角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在对学生的评价检测中, 要以学生的学习潜力的开发为根本, 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命题方式, 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更要看学生是否把知识升华为智慧,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来形成相对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

3. 专业思想

一般来说, 作为一名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决定了教师专业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而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除了具有一般教师的专业思想外, 还应具有与研训工作相匹配的专业思想。从当前推进新课程实施的目标要求来看, 研训员的专业思想除了一般教师所具有的专业思想外, 还包括研究、指导和服务思想。“研究”是教研员完成“服务”与“指导”这两大任务的前提, “服务”是教研员顺利进行“研究”与“指导”的基石, “指导”是“研究”与“服务”的最主要目的, 也是学科教研员的立身之本。研训员的研究体现在对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对教师“教”的研究, 对学生“学”的研究。教研员也只有树立了研究的思想, 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指导。教研员通过研究把握课改的精髓, 理解课改的实质, 确立课改的先进理念。通过研究可以及时地发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课改的理念及精神, 提出应对的办法和举措, 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使师生的教学行为得到持续改善。研训员的指导形式较之传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较贴近教师的现实需求, 但如何兼顾全体, 突出重点, 扩大指导的受益面, 提高指导的效能还需进一步做出积极的探索。研训员树立服务的思想, 主要是有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一切为学校教师和全体学生着想, 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或困惑, 为学校、教师的发展尽可能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当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种矛盾也会不断产生, 需要研训员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专业思想, 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4. 合作精神

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作为现代人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必须具有合作的观念和精神, 否则难以实现理想的目标。研训员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联结教育业务部门与基层学校的桥梁, 更必须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一方面, 要与上级业务部门善于合作, 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相关的工作信息和课改精神, 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关注, 为推进研训工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要与兄弟区县加强合作, 开展互访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并通过搭建平台, 举行跨区县联动研训, 让更多的基层学校教师得到参与, 相互学习各种有效的经验和个性特色, 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这是推进课改、提升课改质量的重要环节。还有一方面是与区域内广大中小学和一线教师积极合作, 这是研训员改变传统工作模式的重要标志。在合作的过程中, 要分别处理好与学校教导处、德育室、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干部、学科教师、班主任等关系, 根据研训工作推进的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求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提供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的指导服务, 这种指导服务赋予合作的内涵和特质。即与服务对象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 变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指导方式为平起平坐的协商式服务方式。要善于倾听学校干部和教师的意见和想法, 进行换位思考, 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做法和打算, 在予以肯定、激发信心的基础上, 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和举措, 帮助学校和教师完善方案、优化行为、提高实效。

5. 指导能力

指导既是研训员主要的工作职责, 又是研训员重要的工作能力。作为一种职责, 必须全面完成指导的工作任务;作为一种能力, 必须为基层学校提供满意的服务。研训员指导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基层学校对学院的满意度, 也关乎到学院的作为与地位的大局问题。因此, 提高研训员的指导能力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指导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论的指导。对基层学校的指导首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 促进学校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要善于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 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和分析, 形成内容浅显而意义深刻的教育原理、策略、方法, 通过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和辅导, 帮助教师提升理念, 吸收新的教改信息, 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滋润专业思想和提升教育行为。如果研训员对教育理论照本宣科, 没有经过自己思维的加工处理, 没有结合实际的理想案例, 这种指导的有效性便大打折扣。二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教育实践指导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校本培训等等, 实践指导的有效性显著标志是让教师听得明白、想得清楚、做得起来。因此, 有效的实践指导是研训员能够在不同的复杂的教育情景中, 针对指导对象的个性化问题, 为其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 这种建议因是量身定制的, 一般不具普适性, 只针对独特的指导对象。这就需要研训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策略性知识。

根本标志是能进入四扇门

有人曾提出科研人员能走进四扇门, 我以为, 教师进修学院的优秀师资可以用素质要求来表述。我想借用这个比喻, 来说明教师进修学院的研训员成为优秀教师的根本标志是能够进入另外四扇门。

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定位看, 教师进修学院是承上启下的中介, 对上承接省市教育的各个职能部门, 包括教师培训、德育、课程教学、科研、信息技术等, 有教委的各个处室, 也有高校和专业研究部门。对下, 服务中小学幼儿园、有关职校等各级各类学校, 涉及到这些学校的各个方面。教师进修学院的优质教师能真正走进两扇门, 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真正走进市、区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的门, 能够同他们对话, 主动争取一定的话语权。

二是真正走进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室特别是广大教师办公室的门, 能够深受欢迎, 主动按需提供服务。转变商贩式、搬运工的工作方式, 转而实现“从上级取来, 用校本化的咨询服务指导送去”和“从区外取来, 用本土化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案送去”的工作方式。

从教师进修学院的功能看, 教师进修学院是区域教育大服务多功能的中心, 服务于地区教师学习与培训中心、教学研究 (包括德研和科研) 中心、教育信息资源的中心。

对于教师进修学院的优质教师来说, 也要走进两扇门。

一是真正走进高等教育院校与研究机构的门, 进教育理论殿堂之门, 能够拜教授专家为师, 以宏观的视野研究国际、国家、省市层面的教育动态, 立足地区中观应用研究与实践, 着力于理论指导下的微观实践与指导。

二是走进课堂, 能够做教师的朋友, 教育教学的参与者, 成为“从调研取来, 用研训送去”和“从理论取来, 用应用性研究实践送去”的角色。对于地区教育发展而言, 是集培训、教育教学、科研和信息技术于一身的一专多能的教师, 是既有理论又能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一类教师区别于高校教授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上一篇:大班科学牙齿的功能教案下一篇: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班主任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