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2024-11-13

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精选12篇)

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篇1

一、学员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报告是一种研究报告文体, 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综合性, 分析思考中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符合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市公司的行业分析、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联系, 也能够避免学员论文写作内容空洞、抄袭的现象, 有效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明显。

二、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及格式可以参考以下模板结构:

第一部分行业背景及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行业背景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的成长背景;2.公司的经营性质和经营范围;3.公司近年来的经营业绩

第二部分公司年报分析

一、公司三大会计报表的主要财务数据分析

( 一) 资产负债表的初步分析

1. 水平分析;2. 垂直分析

( 二) 利润表的初步分析

1. 水平分析;2. 垂直分析

( 三) 现金流量表的初步分析

1. 水平分析;2. 垂直分析

二、财务核心比率分析

( 一) 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 二) 营运能力分析

( 三) 盈利能力分析

( 四) 发展能力分析

三、财务综合分析——杜邦模型

1. 杜邦分析原理简单介绍;2. 杜邦分析原理图示及分析

第三部分公司财务状况的归纳总结、评价及对策思考

1. 公司财务状况的归纳总结;2. 公司存在问题;3. 可提供的对策建议

三、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各部分的写作技巧

前面已经对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内容、格式提供了参考模板, 本节主要针对各部分的要求明确说明如何去完成的意见方法。

第一部分的写作材料, 可以从收集、下载的相关资料中获取, 非常简单, 但需要学员仔细研读公司近三年来的年度报告。

第二部分的写作方法: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 突出表达分析的重点内容。

1. 对于三大会计报表的初步分析, 可以先自行确定统计分析表。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整理, 把变化大的项目留下来, 变化很小或者没有变化的项目舍去。接下来就是分析, 为了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 可以对留下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表格的数据功能生成数据透视图, 再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逐一描述、下结论和说明造成结论的原因。

2. 财务核心比率分析, 首先明确评价的财务指标, 然后根据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汇总。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整理, 接下来也是分析说明, 为了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 可以对留下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表格的数据功能生成数据透视图, 再依据相关指标的评判标准或者行业平均值, 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和评价。

3.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说明, 杜邦模型是利用各项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 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 该模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 将其分解为若干财务指标, 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变动原因。

第三部分的写作方法:

1. 归纳总结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资产结构的简要说明、经营情况的简要说明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简单说明。可以从前面对三大会计表的初步分析中进行总结。

2. 评价部分的写作是因素分析法的运用。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

一是从财务的角度去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状态是否良好, 资本结构和负债比例是否恰当, 现金流量状况是否正常等, 最后说明企业长短期的偿债能力是否充分, 从而评价企业的长短期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二是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应深入和全面评价。不但要看指标分析的绝对数也应看相对数, 不但要看目前的盈利水平, 还要比较过去和当前所在行业的位置情况, 预测未来的盈利水平。

三是评价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 应对企业资产的占有、配置、利用水平、周转状况等作全面细致的论述。

四是评价企业成本费用水平。从长远来看, 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与企业的成本费用管水平密切相关。凡是经营良好的企业, 一般都有较高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五是评价公司未来发展的能力, 无论是哪一类人员, 都会关心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应对公司中长期的经营前景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评价, 为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从而避免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3. 对策建议部分的写作可以从相应的年度报告阅读中去寻找素材。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 而要具体化, 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总之, 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完全统一的固定格式和模板, 但要求分析报告必须做到数据真实, 内容详实, 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财务知识运用得当、相关计算准确, 分析行文简洁, 通俗易懂, 使报告的使用者对需要了解的内容一目了然。另外, 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也可以采取一些让阅读者爽心悦目的手法, 比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相结合的方法, 在word文字处理和excel表格中充分利用插入图形功能, 这样可以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潘爱香主编.财务报表分析[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1, 12.

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篇2

一、灵活确定调查报告的写作形式调查报告有多种类型,比较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情况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任务是报情况,包括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综合性的情况报告,就是围绕一个专题,采取自下而上地进行调查,或者组织一个调查组,抓住一个专题,既搞纵向调查,又搞横向调查;既搞宏观调查,又搞微观调查;既搞单层次调查,又搞多层次调查,写出全面、系统的情况报告。二是专题性的情况报告。如对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某个人,贯彻执行某一项方针政策,开展某一种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或者对某一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这种情况的调查报告,多是供领导参考,也是为领导作决策的一种主要依据,写好了很受欢迎。作机关工作的同志应多搞这种类型的调查,多研究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如:《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调查》(《党建研究内参》2002年第1-2期P27-28)就是一篇情况性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文字不多(3000字左右),写得很精炼,看了以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种是经验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是总结经验向上级反映或向下级推广。当某一个单位、部门、个人,在某一方面创造出先进经验,机关根据领导的要求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写成报告,上报下发。这是一种既受领导欢迎,又受群众欢迎的调查报告,也是一种用典型指导工作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机关写这种类型的报告越多,工作越活跃,发挥的作用越大,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如:《泾阳县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调查》(《党建研究》2002年第3期P45-46)就是一篇经验性的调查报告。作者(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中共咸阳市委组织部)通过对中共泾阳县委(该县是李岚清同志的“三讲”教育联系点)处置不合格党员情况的调查,总结提出了五条值得推广的经验。全文不过3000字,内容充实,实事求是,语言朴实,无华丽辞语,总结得非常好,给人以深刻启示。这五条经验是:“规范标准,有的放矢;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慎重处置,不留后患;认真验收,不走过场。”第三种是暴露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任务是通报情况,揭露问题。当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或某个行为人发生了什么事件,出了什么问题,犯了什么错误,机关有关部门,根据领导的要求和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调查核实,写明问题发生的过程、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应吸取的教训。这种类型报告,政治性、原则性强,要求结构严密、文字准确,写作难度比较大。必须以对人、对事业游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写好这类报告。如:《落后乡村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党建研究》2001年第10期P37-38)就是一篇暴露性调查报告。作

者(中共山东省济宁市委组织部:谢成海)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针对落后乡村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东丁村的个案分析”,找出了落后乡村“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提出了:“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对策。”全文也就3000字,论述紧凑,环环相扣。问题找得比较准,原因分析的透彻,提出的对策可行。其写法很值得借鉴。

调查报告,一般都由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导语部分的写法。按照常规的写法,开头就应该交代清楚作者调查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调查这个问题,调查了哪些对象,采用何种调查方法,调查了多长时间,由谁负责调查,等等。但实际操作起来,由于种种原因,写法就不完全一样。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只是用于向领导汇报用的调查报告,多是采用常规性导语;如果要见诸报刊的调查报告,通常采用自由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拓展新法。如:《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调查》(《党建研究内参》2002年第1-2期P27)的导语就是,其导语是这样写的:“外商独资企业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境外投资者投资的企业,由外商经营,属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发展很快,在北京市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外商独资企业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相比有其特殊性,要不要在这些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领域、新课题。最近,我们对北京市有关单位进行了专题调查,初步了解了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靳连芳姚桓)这种写法,就比较新颖。主体部分的写法。按照调查的内容,采用并列成几个部分来写。通常的形式,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把调查的基本内容,分成互相联系的几个问题来写。具体分法,根据作者的智力素质而定。由于个人素质、爱好、兴趣不同,其文字表达的形式也不完全一样。按逻辑顺序写能给人以真实、亲切的感觉,看起来很自然。如:《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调查》(《党建研究内参》2002年第1-2期P27-28)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写的。主体共分三个部分:“第一,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探索;第二,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每一部分都做了具体分述,写得很丰满。

结尾部分的写法。所谓结尾就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是为深化主题服务的,没有固定模式。可多可少,可长可短,可有可无。从我收集的资料看,经验性的调查报告,很少专写一段结束语,多是借用主体部分最后一段作为全文的结束语。如:《落后乡村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党建研究》2001年第10期P38)的结尾就是这样的。但情况性和暴露性的调查报告,一般都要专写一段结尾。有的说明当事人、领导、党组织,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处理结果的意见。有的是为前后照应,以进一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而专写一段。如:《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调查》(《党建研究内参》2002年第1-2期P28)的结尾就

是这种情况。它是这样写的:“做好外商独资企业的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重要内容。针对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我们必须以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从战略高度认识在外商独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创新求实,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正确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步骤

写调查报告是一种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必须按逻辑顺序动笔,按步骤进行,不论写哪一种类型的调查报告,都应该按照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选好主题。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一步,抓不住主题,会前功尽弃。主题是调查报告的旗帜,是中心思想,是生命力。主题选得好就能吸引人、说服人。也就是说,主题选得好,报告的生命力就强。既然这么重要,就应在选主题上下苦功夫,选不到理想的主题决不走第二步。选主题,不是天南海北的空选,也不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乱选,而是要紧紧围绕调查得来的全部资料选。通过对资料的认真分析,刻苦思考,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的结论,确立报告的主题。

第二步确定格式。就是讨论研究主体部分采用什么格式。是数字和小标题并用,还是只用小标题?如果用小标题,又用什么小标题?如不用小标题又采用何种形式处理?有经验的同志都知道,主体部分不用小标题,一般是遇到了难题,只好采用省事的办法用数字加括号断开,或者什么都不用,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段、一段地写。在机关工作的同志可能都知道,主体部分的小标题要求是很高的,它要求对报告各个段落层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对主题思想起逐步深化的作用,对全篇文章起一目了然的作用。

第三步搞好分工。主要是根据参加调查的人数、素质和报告的格式,将报告的几个部分、若干问题,落实到人或组。人多可以以组为单位定任务,人少可以按人头和素质定任务。在区分任务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坚持能者多劳的原则。动员和鼓励写作能力强的同志或小组多承担任务。二是在分配题目的同时,搞好事例、观点、叙述方式的分工。防止写起来,全篇报告一个模式,前后内容重来重去。这是一步很细致的工作,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主持起草报告的人,如果在这一步上图省劲,汇起稿来就会费劲。

第四步分头起草。一般地说,写调查报告不比给领导写讲话稿那样要求急,时间比较充分,也比较自主,可以采取分头起草的办法。这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搞不好,其它的那些步骤就会无济于事。因此,参加起草的每一个同志,在这个时候,就要以一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以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尽全身招术,写好自己所负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分头起草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怕累得掉几斤肉,也要写好自己所担负的题目,自己不满意,决不交稿。说实在的,分头写作的质量高低,是对机关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最实际的检

验,也是最实际的学习和锻炼,每个同志应该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考验自己,提高自己。

第五步集体汇审。这一步主要是在分头写出草稿的基础上,主持人把大家集中起来汇审。汇审的通常做法是,先按照报告格式前后的排列顺序,由主笔人先念一遍,使参加起草的每一个同志,对草稿全文有一个整体概念。而后按报告格式的先后顺序,由主笔人念一个部分,大家评论一个部分,或念一段,议一段。汇审的任务,主要看分头起草的第一个部分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否有新意,是否偏离了主题,是否生动感人,是否前后重复。一句话,看每一部分,每一个问题,每一段落是否达到了理想的要求,按照这个总的要求,看那一部分可以交稿,那一部分还需要修改,修改什么,怎么修改,群策群力,发表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不需要动大手术,修改的只有一两个问题,一般就不搞第二次汇审。如果大部分问题需要作较大的返工,就需要来第二次、乃至第三次汇审,达不到要求,决不放过。这样严格要求,既是对工作负责,可以保证质量,又是对机关干部负责,可以把集体汇审变成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六步集中通稿。这一步是主持人在大家分头起草的基础上,把各部分集中起来,从头到尾作一次过细的把关、定稿工作。任务是,取消重复的、多余的内容,调整不科学的顺序,纠正偏面性,深化基本思想,润色各段文字。主持人在通稿中,有时因为时间紧,要求急,或者因分工某一题目的同志的素质低,写起来比较吃力,主持人可以早点动手,按照既定的格式和汇审的情况,起草好一部分就“通”一部分,写好一个问题,就修改一个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等各部分起草之后,再进行通稿,这样便于统观全局,前后照应,一气改成。

三、撰写调查报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必须注意它的目的性。在没有动手之前,首先要弄清撰写这个报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反映上级的某一个决策的正确性,还是为了探索新的方针政策;是为了总结经验,还是为了吸取教训;是为了给党委“当参谋”,还是为了给下属指路子;是为了使人们看了之后受到振奋,还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思;是以个人的名义向领导汇报,还是以组织的名义向上级报告;是为了在内部传阅,还是为了见诸报刊,等等。如果对这些目的没有搞清,就糊里糊涂上阵,硬着头皮写,是肯定写不好的。

(二)调查报告有新闻性,必须注意与新闻不同点。新闻消息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而调查报告,不仅要写明这些内容,还要用大量事实,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事件的发展过程,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有什么经验教训,内容比新闻消息丰富。只有抓住这些不同点做文章,才能写出有力度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报告有求是性,必须注意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并非把事例堆积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深刻的分析,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材料。谁对事物分析得透,对规律抓得准,谁写出的报告质量就好。

(四)调查报告有主张性,必须注意言辞语气。写指示、命令、决定、讲话、意见、通知等公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怎么办,不该怎么办,多是用指令性的口语。而调查报告这种文体多是用于个人向组织报告,用于下级向上级报告,用于部门向上级报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强调什么,注意什么,多是用探讨性的语气,很少用指令性的语气。

作文写作的技巧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069-02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喻一峰(1969-),男,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职业中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广东 广州/516300)

现实中,学生高考与生活都不能缺少作文,作文伴随我们生命的旅程。作文反映生活,但应该是真实、有序的。真实、有序的生活,就是作文的内容与形式。解题是作文达到真实、有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起步。

一、解题方法

解题的方法有三种:

1.分析题目的范围及重点

题目涉及的范围有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对象范围、内容范围等。如《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时间范围是“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校园的早晨》,空间范围是“校园”,时间范围是“早晨”;《我最初的引路人》,对象范围是“引路人”;《我的业余生活》,内容范围是“业余生活”。 重点不明确,写起来就会偏离、离题甚至文不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重点要在“难忘”二字上做文章。

2.弄清人称

有些作文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规定,如《我的老师》,是第一人称,《记一个刻苦学习的人》,是第三人称,写作时不能随意更改。

3.明确文章的体裁

题目往往对体裁有一定的要求。题目带有“议”“说”“谈”“论”“评”“驳”“析”“有感”“体会”“启示”等字眼的,一般应写成议论文;带有“方法”“用途”“简介”“说明”等字眼的,一般应写成说明文。有些题目没有明显的体裁标志,则应从题意来分析,判断其体裁。如《校园的早晨》,所写内容应是人和事,所以要写成记叙文。一句话,解题要善于分析文题的结构,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立意是解题的核心。就是说,“意”是文章的统帅,是文章的灵魂。立意要求做到正确、集中、新颖、深刻,富有时代感、独创性、利益浅近,文章就显得浅薄平谈。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写作文一定要有兴趣,没有兴趣,作文将会无从写起。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写作者对自己的写作活动有兴趣,就能促使他细心观察生活,提出问题,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孔子早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写作,兴趣浓烈,才能使写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写作过程中去,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要学会观察

善于观察对写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因此观察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写作水平的一个标志。因此,一个人要发展智力,首先就得把观察的大门敞开,让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这就要求写作者要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有意识地观察,能嗅到生活中新的气息,能善于发现。

首先,要靠长期观察训练和知识的积累。

其次,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全面细致的观察。要经常观察生活,随时积累素材。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又要看到事物的现在;既要看到事物的本身,又要看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如果只从一个侧面去看,就会像苏轼所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三,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

(二)要有敏捷的思维

凡是写出好文章的作者,都是在思维上花了大力气的,所谓“倚马可待”“七步成诗”,无疑也是平时经过艰苦的思维训练的结果。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曾有过科学的论断:“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应该要高于常人,而且应具有自身的特性。那么,写作者的思维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善于当机立断,迅速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第二,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能深入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的思维品质。

第三,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丰富的想像能使文章达到质的飞跃,让你的文章更生动有趣。想像力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强的记忆力为基础,而原有的表象信息的改组与新表象信息的组合又需要较强的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推测力、注意力、选择力等。一切写作者都应致力于培养自己的想像力。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呢?

首先,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表象贮备。人的想像不能凭空产生,而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用表象作材料。一个人的想像水平的高低,想像的多样性和正确性,是随着大脑贮备的表象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为转移的。

其次,重新阅读,提出语言素养,充分发挥语言在激发想像力中的中介作用。

第三,通过创造性实践,发展创造性想像力。

此外,还应该看到,写作是一种感情的外射,想像活动必须倾注写作者炽热的感情。丰富的原始表象信息只有在感情的作用下才能点燃,才能放射出巨大的光和热。感情触发想像,渗透在写作过程中。

最后,写好作文要多读多写。要多看书多看报长期积累素材,多抄佳作多背诵,学习列提纲提高构思能力,不断修改多作比较,片断练写等。

消息的写作技巧 篇4

标题是报纸新闻的眼睛, 一个好标题不但能增加新闻的声色, 更重要的是它能刺激读者的视觉神经, 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看了标题就想读下去, 不读就觉得遗憾。

制作标题要做到简洁, 用一个字能表达内容的就不用两个字, 做到惜字如金, 切忌累赘冗长。鲜明, 就是观点、立场、褒贬要鲜明,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生动, 就是用词要恰到好处, 生动悦目, 既优美又有震撼力。准确, 就是用字用词要准确地表达内容, 切忌词不达意。

在新闻写作实践中, 许多记者、编辑为我们制作好标题做出了榜样, 如过去《人民日报》发的一则消息引题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主题是《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昭雪》。这个标题的引题虚实结合, 介绍了新闻事实的背景, 引出了主题;其主题说出了新闻最重要最突出的新闻事实。整个标题做到了褒贬分明, 准确而且生动, 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近年来我们的报纸在制作标题上有了很大进步和讲究, 发出来不少好标题。我写的一则消息的引题是《农民致富有了“主心骨”和“领头羊》, 主题是《专业党小组宝丰农村显身手》。该篇消息被评为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就是因为精心制作的这个标题既简洁、鲜明, 又生动准确。

写好导语应该是记者的基本功。一个好的导语不但能反映出新闻最新鲜、最主要的内容, 而且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导语要写得脱俗, 不能总是叙述式, 因为叙述式导语最容易枯燥无味。大家知道, 导语形式多种多样, 如描写式、问答式、引语式、悬念式等。哪种形式最适合、最能表达新闻的主要内容就采用哪种导语形式。写作时最好写出两种以上的导语形式, 比较一下, 挑好的放到开头一段。过去我和文友合写《宝丰县赵庄乡有800名娃娃护林军》时, 开始采用叙述式:“赵庄乡有800名娃娃护林军, 每天利用去学校、放学回家的路上和业余时间, 看护路边地头小树, 一旦发现有人毁树, 立即制止或举报。”接着又采用引语式:“‘喂!截住, 有人偷树了。’在宝丰县赵庄乡一旦发现有人偷树、毁林, 他便成了倒霉‘大叔’。”这两种形式一比较, 优劣分明, 便决定使用引语式。

“描写式”导语用得好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我记得我的老师董广安给我们上课时讲过《南京日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南京一条街夜市》, 其导语是这样写的:“骤雨初停, 凉风习习, 南京一条夜市里灯火辉煌, 街道两旁的商品琳琅满目, 前来赶夜市的人们熙熙攘攘。”

今年8月初, 我到宝丰县观音堂山区采写了《观音堂山区花椒喜获丰收》, 这则消息的导语也采用了描写式:“八月盛夏, 花椒成熟, 宝丰县观音堂林站18个行政村的山山沟沟, 飘满椒香;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果实累累, 满树的‘红珍珠’压弯了枝头;喜悦满怀的椒农提篮持剪喜摘花椒, 整个山乡到处一派丰收景象。”

集中笔墨把一个场景描绘得生动感人, 使读者看了如临其境。不过采用“描写式”导语千万要画龙点睛, 不能像写小说那样长篇大论地描绘, 只能是简练的白描, 集中笔墨描绘一个场景就行了。

“问答式”导语超凡脱俗, 写起来一问一答, 看起来清楚明白。1985年我曾写过《李庄乡稳步发展乡镇企业》, 该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怎样才能办得好?宝丰县李庄乡的经验是:不盲目攀比, 不一哄而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看准一个办一个, 办成一个是一个。”

前不久我写的一则消息《惠农补贴多少让农民心中明白 (主题) 宝丰县注重政策培训明确兑现办法 (副题) 》, 其导语是这样写的:“如何确保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不走样, 不折不扣地把惠农措施落到实处, 把农民的好事办好?宝丰县的做法是从惠农政策培训做起, 创建一套科学的管理兑现办法。”大家看了都说这个导语挺美, 一问一答, 清楚明白。

主体部分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安排好层次结构;三是要做到点面结合, 详略得当。

主体部分的写作任务主要是回答导语中提出的新闻主要事实的具体内容。如《活着的黄继光———杨朝芬》一文, 在导语中提到杨朝芬冒着枪林弹雨三次炸暗堡, 主体部分就详细地介绍了他每次炸暗堡的经过和详情。一言以蔽之, 主体部分就是要对新闻主要事实展开叙述, 详细来写。

再就是层次结构问题, 不论采用时间顺序, 还是采用空间顺序, 都要做到布局合理、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要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写,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叙述, 不能头上一句, 脚上一语, 让人看了乱如牛毛, 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在采用空间顺序布局谋篇时, 要千万弄清楚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若是因果关系, 就先写因后写果;若是并列关系, 把哪个事件放前或放后去写都可以。

主体部分最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到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情况, 又要有点上的典型, 这样的新闻消息才有深度、才有厚度, 才能打动读者。

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篇5

说到调研报告,就不能不先说调查报告,有许多人把这两种文体混为一谈,在写作中不加以区分,其实是错误的。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说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

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二、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述职报告的主体:述职报告的主体要选择几项主要工作,细致地将过程、效果或失误及认识表述出来。这一部分要写详细,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对棘手事件的处理思路,对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要交代清楚。要对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对履行职责的事迹进行深人的分析研究,做出具有一定理论层次的概括长寿顶灯。要回答称职与否的问题,应从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开拓进取精神,政策法律水平,处事决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廉洁模范作用,上下左右关系,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描述自己的形象,回答好称职与否的问题。述职报告的主体还要说明履行职责过程中得与失。竞争上一级职务的述职报告,要注意紧扣上一级职务的有关要求来写,以说明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担当上一级的职务。这部分是述职报告的关键部分,一定要精心构思,写出特色Q345无缝方管。

述职报告的结尾。在述职报告的结尾可简述一下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以“谢谢大家”的语言结束。

4.述职报告写作要求

写好述职报告,要注意下面几点写作要求:

(1)实事求是。述职报告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以诚感人。无论称职与否都要与事实相符。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要分清功过是非。承担责任要恰如其分,既不争功,也不必揽过玻璃棉卷毡价格。

(2)写“述职报告”要形成制度,不仅在离任前要述职,而且在任期中也应定期述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述职和鞭策的作用。

(3)内容要周详,述职报告要重点突出。在全面汇报任职期间所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任职期间的重大成绩和创造性业绩,以表明自己的胜任和事业心。应当明确,述职报告必须围绕“职责”二字做文章。它的写作目的A级防火岩棉板报价,不是评功摆好,而是为了说明是否称职。

(4)情理相宜。述职报告在叙事说理过程中,要有适度的感情色彩。

综合实践的写作技巧 篇6

一、分类性原则。拿到一个题干很长的综合实践试题,首先要注意它是哪种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写法,例如:是议论类需要阐述观点,那就要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讲究一点论证方法。如果是描写类,就要做到抓住特征,顺序合理,修辞多样,努力运用多角度描写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如果是抒情类就要做到在充分的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书真情实感;应用文体各自的特点更是不容忽视……这就叫做对症下药。其实它是打开写作思路的一把钥匙。

另外需强调一点,在应用文的写作里,更要注意到各自的小特点:

例如:

颁奖词要写出嘉奖的原因,要写的热情洋溢达到嘉奖教育的目的。

倡议书要写好倡议的原因,倡议的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例如这条倡议:“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吧”这是不好操作的,而“让我们捐出一年的压岁钱吧”这句是可操作的)。

提建议要注意根据建议的对象采用合适的语气,建议的内容要新颖有针对性等,这些都需要教者的及时指点。

二、简洁性原则。综合实践的写作限定在百字左右,开头必须迅速切入,结尾必须迅捷,没有四平八稳地起承转合的过程只能单刀直入干脆利落。

三、发散性原则。也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一件事一句话,天上地下只要能够解决问题的都可以一用。这就叫做思路开阔

四、修辞性原则。语言要想优美,没有修辞做根基更本就是一句空谈,他它是这道题能否得高分的一个关键。我主张,在这道题里,没有修辞不说话!

五、鼓动性原则。无论哪一个类别,描写类、抒情类、议论类都要写热情洋溢,尤其是应用类更讲究能够引起共鸣。

下面我们看几则案例。

2007考纲上的第一道大题是:2008奥运会期间,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汇聚北京。会后有许多人要参观游览一些名胜古迹,请你选一处抓住特征以优美的语言向游人介绍。

很显然这是属于描写类的,就要从描写的角度去考虑。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作品,让我们来简单进行一下对比:

例文1:亲爱的外国朋友:欢迎你到中国来!奥运会让我们相识手拉手走到一起。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古老的长城吧!它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是世界闻名的七大建筑之首,它的威武雄壮让人难以忘怀!登上长城时可以眺望到独特的塞外风光,它一定会给你留下是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例文2:长城仿佛古老而不朽的巨龙,静静地盘踞在崇山峻岭间。看,长城外,无际的草原上,到处有悠闲信步的牛羊;听,风劲角鸣马萧萧的豪壮之声;再迎风而立,细细地感受那扑面而来蒙古奶茶的甜香……长城内,青砖碧瓦,又是别有一派汉家风光,拂堤杨柳的风姿,北戴河的浪潮,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而悠远传说,无不叫人留恋忘返!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举世无双的长城给你一生的回味!。

两文比较一下便知,我们似乎更喜欢后者。那么前者的毛病出哪里?

其一,从分类的原则看,他没有遵循描写类的规则,特征不明显更没有运用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修辞方法和多角度描写都没有,因此语言干瘪无趣更不要说去感动别人了。

后者紧紧围绕描写类的写作要求抓住了长城的形体特征、内外的风光特征;写作顺序从内到外有序展开;“看”“听”“感受”三个词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展开描写;修辞手法运用极好。因而语言生动的多。

其二,从发散性原则看:例文1就事论事,根本没有展开描写,思路根本局限于一点上。

例文2则以长城为中心对长城的地理历史风物传说都有涉猎,显示出开阔的视野。

其三,从简洁的原则看,例文1的前两句的客套都是废话。而例文2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其四,从修辞上看,前者从始至终没看见什么修辞。而后者在短短的一小段里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的修辞方法。

其五,从鼓动性原则上看,两文的末尾句哪个更有感召力自不必多说了。由此可见,这五条原则不遵循是不行的。

那么写作时通常遵循怎样的步骤呢?

下面,我们以上学期多次出现的写作“读书的感受”为例,看一篇学生的例文:

半亩方塘里,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奇景、鹤鸣九天的神韵,还有高山流泉的气势;打开书,和苏武一起牧羊北海,和曹操一起对酒当歌,和苏轼一起慨叹大江东去!没有书的家就如同是没有云的蓝天、没有鱼的水、没有花的花园……阳光明媚的午后,明亮的落地窗前,请与我一起展开墨香犹存的书卷!。

现在,我们来看例文的写作过程:

其一,它死死抓住“读书好”这一中心不放,组织全篇。

其二,用两组排比句从自然和历史两个角度阐述读书好。

其三,从反面用整齐的骈文谈没有书的危害。

其四,结尾一个祈使句收束全文。

一路下来居然把一个议论性的短文写的如此富有诗意!。

我以为这四个程序是非常可取的,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不妨试一试。为了方便记忆,我用武打的招式为这四个程序命名:

第一步,黑虎掏心。要领是:死死抓住题干的中心要求,把它作为说话的中心词。比如“书是……”“爱心是……”“母亲是……”等等。

第二步,排山倒海。要领是,用酣畅的排比句以排山倒海之势列举相关的内容,一是为了论据充分,二是为了发散出去做到思路开阔,三更是为了有实际内容避免无话可说或空洞的无病呻吟。

第三步,乾坤挪移。对于议论来说,是为了论证充分,对其他类型来说主要是为了从反面拓开一个新的境界。

第四步,一劍封喉。用干脆利落有鼓动性的语言回应中心结束全文。它的句式应避免那种陈述句的方式而应该侧重在祈使句感叹句等。

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与写作技巧 篇7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走转改”,写作误区,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是更好地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新闻宣传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也是促进新闻写作文风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更是整个“走转改”活动的内涵所在。但是就当前来看,一些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故事化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为了更好地将“走转改”活动开展下去,写作出更多接地气的新闻,就必须在写作技巧上不断改进和优化。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概述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新闻故事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所谓新闻故事化,主要是采取叙述故事的方式进行新闻写作的一种技巧。所以在新闻实践中,不管是方案策划还是采访过程以及写作环节等,均需要确保素材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并在新闻写作时采取叙事的方式,在细化展示的同时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最终促进新闻传播效果的强化。与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比较而言,新闻故事化写作更具有趣味,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故事内容更加具有情感,同时也能有效引发读者的共鸣,因而其已经成为一种被新闻工作者所青睐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新闻自身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且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人和事,而这又是由于其具有时新性特点所决定。在“走转改”活动中,大力发展新闻事业,必须从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上予以改进,从而更好地与观众的实际相贴切。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新闻事件和人物故事写作成生动鲜活而又不乏感染力与影响力的作品。而新闻故事化又是践行“走转改”活动的重要举措,所以不仅要观众接受我们的新闻,还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对中国好故事进行讲述,使得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在群众形式和内容以及效果方面的呈现得到极致,推动“走转改”活动得到持续高效的开展。[1]

二、“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

通过上文我们对“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实现新闻故事化的写作,笔者接下来对近年来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进行总结。

(一)新闻内容庸俗

由于新闻故事化之后往往能得到更多观众的青睐,所以有的记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往往挖空心思地编撰细节和人物对话,尽可能地使其缩写的新闻故事符合观众的口味,但是往往忽视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导致一些假新闻猖獗,尤其是一些新闻内容较为庸俗,导致失去了新闻自身的意义。

(二)报道偏离重心

新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往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尤其是一些社会新闻,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较强,如市民的各种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采取故事化的方式,将其细节和情节报道出来,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社会新闻都可以采取故事化的方式写作。尤其是一些反映社会问题和事件为主的社会新闻,由于急需有关部门重视,往往又是热点民生问题,所以通过故事化之后就会蒙上一层戏剧化的外衣,这样报道的重心就会偏离,进而极大地影响报道效果。[2]

三、“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技巧分析

采取新闻故事化的写作,为了更好地走出写作的误区,写作技巧十分重要,所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作出以下几点总结和分析。

(一)平民化的叙事技巧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根本就在于叙事技巧。只有在叙事技巧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故事化的写作质量。尤其是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由于新闻市场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较多,因而广大受众在信息接收方式和接收内容上更具有个性化的需求,其自主性的权利也更多,所以在新闻故事化的写作过程中,不管是对叙事角度还是视角均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的要求。采取传统的写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为传统的新闻写作主要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人和事都是客观的采访,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所写出的新闻往往会导致写作视角与新闻事件并不在同一平面,导致其真实情感较为缺乏,而缺乏人情味和真实情感会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如人意。虽然这一情况随着“走转改”的实施得到一定的改进,但是在叙事上的平民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记者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应从传统的旁观者逐步转移到参与者的角色上来,这样在叙事过程中就直接以参与者的角度将其续写出来,通过记者的亲身参与,在写作过程中增加感情因素而使得其叙述变得更加平民化,从而通过平民化的叙事将新闻讲述出来,就能有效促进其吸引力的提升。

(二)两深一实的技巧

所谓两深一实,主要是对基层新闻故事进行深挖,对写作素材进行深层化,从而更加真实地将新闻事实展示出来。这就需要记者自身注重新闻写作深度、厚度和广度的提升,只有真实而又典型的素材才能成为新闻作品的根本。要将新闻故事写好,就必须对新闻背后的故事深挖,且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从而为新闻故事化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我们通过新闻写作素材,将传统的说教式新闻改成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新闻,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说百姓关心的事件。通过小人物和小故事折射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大事件,既兼顾了新闻性,又提升了主题,使得新闻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故事化的叙事技巧

除了上述叙事技巧外,还可以将新闻以故事化的形式叙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切实掌握新闻报道的切入角度。因为新闻报道无外乎写人和记事,所以要想将事件写得更具情节性,在叙事过程中,就需要准备掌握叙事的脉络,同时还要将故事叙述得跌宕起伏,我们要找出其切入点,并以清晰的脉络将故事叙述出来,使新闻故事清新而又独特。而在此基础上,应通过增加故事的悬念来提高其故事化,促进新闻吸引力的提升。悬念是新闻故事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可以利用设置的悬念将整个故事连接起来,将受众注意力牢牢地结合故事发展情节,从而促进受众对新闻接受的程度。通过悬念的设置、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高潮与结尾等保持紧张的心态,受众也会成为新闻事件中的参与者,更加高度地关注新闻中的人或事件,从而更加直接和强烈地提高新闻报道效果。此外,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场景再现和强化细节的方式,将新闻自身的故事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能促进其亲和力的提升,把微观的传播效果转移到宏观的传播效果上来,并紧密结合写作的对象,通过对新闻场景再现的方式,将新闻中常见的典型情节放大,从而促进新闻的感染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根植在受众的心里,从而通过细节展示促进新闻故事的叙述。[3]

四、走出新闻故事化写作误区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新闻故事化的写作不仅要真实,而且还要在写作过程中注入情感因素,这不仅包含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情感,也包括了故事自身给观众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新闻采访者自身的情感。情感感染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着观众的影响力,情感的再现必须真实,同时还要对再现的度进行把握,不能随意地将其夸大或者缩小。情感是新闻故事化的着眼点。在新闻故事化写作过程中还应做到深入采访,切实找出新闻故事的背景和原因,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更好地将情感因素释放出来,通过平凡的人体现不平凡的事,用真实而又典型的情节感动观众,促进新闻催化效应和认知态度以及接受影响作用等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是在写作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新闻的故事化而变得浅薄化。在新闻故事化写作过程中应深入生活和群众,挖掘更多真实的素材,而并非人为地安排和设置情节,只有在真实和准确的前提下,将新闻事件真实地报道出来,在有情节的同时还要注重其的生动性,才能将新闻故事更加鲜活地呈现出来。[4]

五、结语

在新闻故事化过程中,我们应走出庸俗和偏离重心的误区,以真实为前提,采取针对性的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写出真实、具有情感而又不乏活力的新闻故事,促进“走转改”活动的深入持续推进,在改进文风的同时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松花,李达.新闻故事化写作探微[J].才智,2015(04):312.

[2]乌兰.“走转改”活动中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01):133-136.

[3]曹东.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J].记者摇篮,2009(06):34+20.

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篇8

关键词:礼貌原则,体谅原则,完整原则,清楚原则

商务英语信函是一种常用的商务英语应用文, 商务英语信函的内容固然很重要, 但表达方式同样重要。 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是有一定规范的, 即应遵循一定的写作原则, 采用一些写作技巧, 从而使商务信函表意准确, 语言流畅, 更易于贸易双方的沟通与理解。

一、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原则

(一) 礼貌原则

1.使用you-attitude。 对方观点:首先, 它表明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 体现作者对读者利益的真挚的关怀、尊重和敬意, 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 建立和谐的关系;其次, you-attitude体现一种写作风格, 用积极的方式、乐观的态度和愉快的口吻表达观点。

2.使用we。 包容性词汇 “we”很适合表达礼貌, 维护读者的面子。作者使用we时, 实际上是强调“you”和“me”, 更能表达合作的意愿或考虑的是双方共同的利益。

3.使用积极的词汇。在书写商业信函时, 作者可以运用一些积极词汇表达其对读者的关心, 体现出维护读者的积极面子。这样可以激发写信人和读者的共识, 巩固双方合作关系。 这些积极词汇可包括很多, 如感谢、赞扬、认同、同情、承诺、乐观等。

4.使用原因状语从句。 提问或解释原因是表达礼貌的方式, 表明说话者想积极地将听者拉到谈话氛围中, 暗示说话者可以帮助听者, 或者反之, 由此体现双方合作愿景。

5.使用主动语态。 主动语态将施为者置于句子开头, 直接传达施为者或作者的善意, 满足读者积极面子, 由此达到礼貌的目的。

(二) 体谅原则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强调信息沟通的效果, 不仅要关注内容的准确与完整, 还必须重视对方的反应, 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沟通效果。 首先着重强调对方利益。 在信函中, 对方最根本目的是了解他们能获得多少利益及这些利益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 其次应用肯定句代替否定句, 强调信息的准确性。

(三) 完整原则

信息完整对于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很重要。 一些在日常行文中常用的如 “the above-mentioned”, “the latter”, “respectively”之类的表达方式要尽量少用或不用, 尽可能提供完整的信息, 使对方易于理解。

(四) 清楚原则

清楚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最重要的原则。 一封词不达意的信会引起误会, 甚至造成损失。 清楚表达应注意选择使用正确的句子结构和选择准确简单的词汇。 在商务英语写作中, 对方获取信息最根本目的是了解他们将获得什么利益及多少关乎自身的礼仪。 其次, 应突出积极因素。 因为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比, 更加能够吸引对方的兴趣, 激发对方热情, 能更容易获得认可。

(五) 正确性原则

正确性原则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涉及对象是信函的内容、句法、标点和格式等, 还涉及专业术语和称呼等。 如果此类信函中出现诸如拼写错误、语法和标点之类的错误, 则会严重影响发信人的形象, 且使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 在用语方面也注意要求, 例如省略语“I’ll”这种表达明显过于随意, 在这类信函中一般应写作“I shall”, 一些省略和简写在商务信函中也不应出现, 应该补全句子成分。 商务英语中有一些特定的表达法, 它们在普通英语中一般不出现或虽然也使用但含义不同, 这也是商务英语的一个特征。 比如短语“on the terms andconditions”中的 “terms”和 “conditions”都可以表示条件, 在日常用法中没有必要两词连用, 但在商务信函中, 为求精确、严谨, 常成对使用。 再如“advise sb.of sth.” (通知某人某事) 中的“advise”, 在日常用法中一般不作 “ 通知” 解, 而表示 “ 劝告”、 “ 建议”等意思。 这种作为商业术语与普通用语含义不同的词还有不少, 如“offer”一般表示“提供”、“提议”等, 在商务里可指“发盘”、“报盘”;同样在保险业务中, “policy”指“保险单”, 而不是“政策”、“方针”, “average” 指 “ 海损”, 而不是 “ 平均的”、 “ 一般的”;“confirm”的基本含义是“确认”, 用在信用证前面时, 则表示“保兑”, 如confirmed letter of credit (保兑的信用证) 。

二、商务信函的写作技巧

商务信函的写作比文学创作及其他类型的写作容易, 这是因为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有一定的框架规范, 具体表现在内容结构与语言运用等方面。

(一) 通常要选用常用的四部式的正文结构。 商务信函由四部分组成, 即引言、详情、应答和结束语。 第一部分的引言中, 不应开门见山地谈论事情, 而应该常通过某项事由或利用彼此以前的联系引出所要表达的东西, 避免唐突。 第二部分详情, 应按照主次顺序分几个段落进行说明, 同时, 在叙述同一事项时要保持语言的条理性与逻辑性, 通常将敏感事项的信息放在最后, 如涉及限制、付款、罚款、赔偿等不好的信息。 第三部分应答, 可以告诉对方随函寄去的附件或表示欢迎对方询价或咨询, 也可以是要求对方确认、答复或寄来价目表。 在出现这类情况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是否应该留下。 第四部分一般是一些总结和结束句子, 有的纯粹是一句客套语, 这主要是注意一些称呼和问候问题。 此类信函中, 结束语必须对照全文内容, 以便自然不违和。

(二) 要善于使用商务信函中的习惯用法, 此类用法较多, 其一般和普通表达方法有明显差别。 其中包含很多约定俗成的套语, 在写信时需要查阅相关手册。

三、结语

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原则是信函不可磨灭的灵魂, 我们应该用一种尊重原则和守护原则的心态做这件事情, 而其写作的技巧, 则是日常写作都会用到的实用技能, 万变不离其宗, 可以灵活运用它, 也可以提出更加科学新鲜的方法去尝试。 原则与技巧也是信函写作的两项重要组成部分, 缺一不可。 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深入, 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也应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家经济的全球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卢振军, 孙俊霞.外贸活动中商务英语信函翻译探析[J].中国商贸, 2012 (09) .

[2]黄燕妮.大学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礼貌性原则的体现[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06) .

[3]林雁峰.商务英语信函文体风格的探讨[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 2012 (07) .

[4]邵贵君, 侯凌霄.基于文化差异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07) .

[5]喻旭东.英语商务信函中的模糊语言[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7) .

[6]李菲.了解外贸信函语言特点, 写好外贸英文信函[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7 (03) .

[7]李曦.外贸函电的语言特点及写作原则[J].中国外资, 2012 (20) .

[8]李曦.外贸函电的语言特点及写作原则[J].国际商务财会, 2012 (11) .

科技新闻的写作技巧 篇9

社会的飞速发展, 科技的突飞猛进, 给今天的科技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新闻在媒体中占有的比例不断增加, 质量越来越高。科技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有特色的科技事实的报道。科技新闻有着与新闻的共性, 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在写作过程中有一定的技巧, 掌握了写好科技新闻的一些小诀窍, 会在写作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提高作品在媒体的上稿率, 也不乏写出倍受瞩目的科技新闻作品。

1 主题好, 立意深

主题是文章的魂, 一篇科技新闻写作高下, 首先反映在主题的开掘上, 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科技发展的脉搏, 是否抓住牵动党心民心的热点话题。科技每时每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大到重大的科技发明、科学发现, 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涉及的科学常识、日常的科技工作。要想写出好新闻, 你要慧眼识珠, 选择与当前国家方针、政策节拍一致, 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关联, 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近几年,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服务“三农”, 在这个大背景下, 就可以以科技致富为主题, 普及新的观念、新的技术, 把握农村宣传阵地。时下, 汽车行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汽车行业的科技最新动向、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发明创造, 都会引起受众的兴趣。不妨像这样抓住好的主题, 明确立意, 写出的科技新闻才会有力度、有受众。

2 切点小, 挖掘深

选择切入点是写好科技新闻的关键, 尤其是新闻。一般的报道平铺直叙, 写出某年某月某项科技成果问世, 对重大科技成果而言, 这种写法无可挑剔, 但重大科技成果毕竟凤毛麟角。对于一般的科技报道, 要是选准一个切入点, 从生活中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现象为切入口, 深入挖掘, 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篇报道, 写一种新型的下水井盖被研制出来, 他是以统计的某一天全市丢失铁质下水井盖的数字为切入点, 那么新型的下水井盖改变了以铁为原料, 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能, 让人觉得这篇报道, 既引人入胜, 又反映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微观切入, 宏观推出是取胜的法宝。

3 手法新, 角度巧

在日常宣传中, 科技新闻报道比重逐年增加。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报道的质量。不少科技新闻, 往往是数字和概念的简单相加, 受众得到的是干巴、枯燥、缺乏吸引力的报道。例如, 科技下乡的报道, 大都是写组织多少单位、多少人到哪里去送了多少科技书、光碟, 多少农民听了科技讲座。千篇一律, 比较乏味。但是, 如果换一种方法, 从某村一个农民赶“科技大集”写起, 他在科技下乡活动中收获了什么, 点面结合, 要比前一种方法好得多。表现手法新颖独特很重要, 对于不同的题材, 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谋篇布局, 可以正面宣传, 亦可以做单纯的批评性报道, 也可以“反面文章正面做”, 还可以事理交融, 巧抓典型。

4 体裁多, 个性强

体裁的多样化能较好的服务主题, 深化报道, 提高作品的影响力。重大科技新闻一般选择写消息;对于新发明、新创造及科技工作, 除了以消息为体裁还可以写工作通讯、现场报道、录音报道;写科技界典型人物时, 体裁的选择比较宽泛, 要根据报道对象的事迹来选择, 人物通讯、新闻专稿、新闻特写、新闻故事等都很适合;反映问题性的报道, 一般选择评论、新闻述评、新闻纪实、访谈等。有些新闻事件适合多种体裁去报道, 有一点非常重要, 要看选择那一种既能突出主题, 又能表现出个性, 让人过目不忘, 闻过留声。还有的事件, 需要多种体裁去表现。比如, 我国首位“太空人”航天员杨利伟一飞冲天成功返航, 可以写消息, 他本人事迹写成通讯, 在太空的日子以纪实的形式表达, 与他交谈做出访谈节目, 等等还可以引申出很多。

5 细节好, 提炼精

论消息的写作技巧 篇10

1文体外部结构的设置

在写作过程中,消息作为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文体,传播速度最快,自然要求记者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新闻信息,把握精髓,快速撰稿。所以,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根据掌握的采访材料对文体结构进行合理设置。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倒金字塔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

1.1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是消息特有的结构形式,它将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

1.2时间顺序结构

时间顺序结构主要是按时间来安排事实,将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事实的发生就是新闻的开头,事实的高潮即新闻的高潮,事实的结束即是新闻的结尾。

2根据消息的基本构成求新

一条完整的消息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五部分构成的,根据采访材料设置外部结构的同时,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记者马上要考虑到怎样根据消息的这五部分,将新闻事实快速、鲜活、独辟蹊径的展现给受众。

2.1标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就是消息的眼睛,它不仅可以吸引读者进行阅读,还可以使读者对消息有概括的了解。

2.1.1单行式标题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结构比较简单,多数是由一个完整的句式构成,能简洁明了地反映消息内容的中心思想,使读者一目了然。

2.1.2多行式标题

多行式标题由正题、引题和副题构成。引题用来说明原因、交代背景、烘托气氛等,要求简洁明快、深刻;正题位于引题之下,是对新闻的中心概括或对主要事实的说明,是全文精华所在;副题一般在主标题下面,是对主标题内容的补充说明或具体交代。

2.2导语

导语写作是消息文体写作中的灵魂部分,所以导语需要能涵盖整个消息的信息量。导语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篇消息的质量。

2.2.1归纳性导语

一般当报道的事件本身具备非常大的吸引力时,记者便会选用此类导语将事件的结论简明扼要地告诉受众。

2.2.2叙述性导语

如同讲故事,直接用事实说话,报道内容生动、具体,方便阅读,使读者有亲近之感。

2.2.3描绘性导语

用形象的语言对新闻事实中的突出细节加以描绘,让读者体会到现场感,从而留下强烈的印象。

2.3主体

消息的主体是对报道的新闻事实展开的部分,其在消息写作中承担着尽可能全面展现新闻事实的基本任务。

2.3.1阐释型主体

是对导语进行阐释、说明、深化及具体化,使其所涉及的内容更为清楚、明确。

2.3.2补充型主体

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导语中未提及的其他事实和要素,根据主题的需要,也可以补充进来。

2.4结尾

结尾是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升华主题,引发受众思考,使新闻事实更为完整、逻辑更为严密。使用频率较高的结尾类型有如下几种:背景性结尾、描写性结尾、引语式结尾。

2.5背景

消息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条件、环境条件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等。受众可以通过其进一步理解新闻事实的主要特点、价值和意义。

2.5.1烘托性背景

主要用来构成与新闻事实的对比关系,从某一方面烘托新闻事实。

2.5.2说明性背景

用说明和解释的方式来表述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以及人物的身份、特点,涉及时代背景、历史演变、人物身份等新闻事实可采用此种方法。

2.5.3揭示性背景

用于揭露新闻事实背后的有关情况,包括鲜为人知的情况,为受众提供理性判断和依据。

消息在新闻文体中使用颇为广泛,熟练地掌握其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求新、求变,有助于我们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出稿,而且可以让消息更为生动、新颖、鲜活,从而达到更为巧妙地表述新闻事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怎样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 篇11

1.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 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二、修辞手法

1.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夸张。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4.比拟:生动形象。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C.形象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E.使叙述生动形象。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5.设问:吸引读者。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6.反问:加强语气。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三、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2.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4.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5.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有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作用。

6.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的性格。

7.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丰满。

8.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四、人称运用

1.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段落写作的基本技巧 篇12

那么, 什么是段?“段”就是说话或文章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独立”是指能单独地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 而“相对”是指在一席话或一篇文章中其独立性只是相对而言。一般地说, 无论记叙、说明、议论, 凡属能够独立地表述一个完整意思的段, 它的构成应该包括三个部分:

1.起始部分:概括地提出本段内容或中心, 确定全段涉及的范围或中心意思。起始部分往往是一段的中心, 作者想在这一段话里表达的最主要的意思, 往往在这一部分里, 用最准确、简明的话说出来, 一般以论题句或中心句的形式出现。它的作用就在于介绍全段要说的中心。人们在读文章时, 非常重视段首句, 就是这个道理。

2.展开部分:围绕起始部分确定的中心提供实例、细节或理由, 使中心意思充实可信。它的作用在于陈述或论证段的中心意思。

3.终结部分: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重申中心意思而避免用语雷同。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深化中心意思。终结部分往往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和收束, 它的意思其实和起始部分是一样的, 只是说法略有不同而已。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段尾句。

另外, 在比较长的段落里, 段的中心要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内容来加以叙述、说明或阐释, 这些内容, 或者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 或者由议转叙, 或者由叙转议, 或者倒叙、插叙与顺叙相转接, 或者由合到分, 或者由分到合, 这时, 就需要有一种承上启下性质的句子, 把两层或几层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 使作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一层转入到后一层, 使文章脉络清楚, 结构严谨, 使全段浑然一体。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过渡句。过渡句通常由前后两部分构成, 承前部分用来收束上文, 是对前一层意思的总结, 启后部分用来开拓下文, 是对下一层意思的领起。过渡句实际上也起着对中心意思进行提示的作用, 所以也非常重要。会写文章的人, 往往精心设计段首句、段尾句和过渡句。

设计好了段首句、段尾句和过渡句, 就等于搭起了一个段落的框架, 但是仅仅有框架是不够的, 还必须紧紧围绕起始部分确定的中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运用各种技巧提供实例、细节和理由, 才能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 富有感染力、说服力。根据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又可分解为不同的层次, 一般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为一个层次, 层次与层次之间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 这种联系即结构。常见的结构关系无外乎并列、递进、对比、转折、因果、阐释、总分等几种。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说一位老太太劝孙子多穿件衣服, 她说:孙子, 多穿件衣服。 (这是中心观点) 今儿刮大风, 天冷, (这是正面说明为什么要“多穿件衣服”) 要不, 就冻感冒了, (这是从反面说明不“多穿件衣服”会带来什么后果, 与前一句话形成正反对比关系) 感冒了就影响上学, 拉下功课, 你年终就拿不到奖状了。 (这是进一步引申不“多穿件衣服”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 拿不到奖状显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当他经常拿到奖状的时候) 你看隔壁小强, 到现在还在医院打吊针呢, 为什么?就因为前两天变天的时候, 他爷爷让他多穿件衣服, 他不听话, 就是不穿, 你看怎么样?病了吧? (这是举反面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由于是“隔壁”邻居家小孩的真实事迹, 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那天如果听爷爷的话多穿件衣服的话, 还能冻感冒了打吊针吗? (这是假设反推, 虽然是疑问形式, 但答案明显包含在问里, 且语势凌厉, 很有力量) 去, 再穿件衣服! (这是总结, 也是对论点的重申。道理讲到这个份上, 孩子如果还是不听, 那就不是奶奶的问题了, 只能说明孩子不可理喻) 在这个例子里, “奶奶”的话有观点, 有理论, 有事实, 有领起, 有展开, 有总结, 有方法, 有技巧, 真是一种典型的议论文模式。其成功之处, 就在于“奶奶”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法对中心观点进行了阐释。

叙述性的段落, 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议论证明, 好像不动声色, 但意义上同样有很明显的对中心的阐释证明关系。以初中语文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例, 文章开头第一句即点明了中心:“六月十五那天, 天热得发了狂。”然后便句句扣住一个“热”字进行渲染, 让我们来看一下:

“太阳刚一出来, 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 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 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 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 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 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 处处烫手, 处处憋闷, 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 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 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小贩们不敢吆喝, 柏油路晒化了, 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 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 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 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 支起车棚, 坐在地上打盹;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 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 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 也居然甘于丢脸, 不敢再跑, 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 不管刚拉了几步, 见井就奔过去, 赶不上新汲的水, 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 因为中了暑, 或是发痧, 走着走着, 一头栽到地上, 永不起来。”

所写的每一种情形, 无不是在证明着一个“热”字。

除此之外, 叙述性的文字还有两种展开的手段:一种是语法手段, 一种是修辞手段。所谓语法手段就是在句子的主干上附加修饰、限制、补充成分。这在外国作品特别是欧美作家作品中最为常见。请看下面的例子:“这个人的逝世, 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同上) “他的外孙女跟我讲, 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儿斯泰亲手栽种的。”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 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同上) “华丽的常春藤涂上了大理石般的鲜红和金色的斑纹。” (乔治·桑《冬天之美》) “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或者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无法描绘的水晶的花彩时, 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 (同上) 这种在句子主干上增加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方法, 往往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周密而完备, 特别适合于初学写作者练习提高。

利用修辞手段展开段落的做法其实也不复杂, 只要把写到的每一个点后面都附加上恰当的修辞方法就可以了。请看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如果删去带有修辞方法的句子, 这段文字就变成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应该说, 也还是一段不错的文字, 如果把这样的文字混在学生作文里面, 也许还能打个不低的分呢。但是与朱自清先生的原文比较起来, 却是明显地失了神韵。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下一篇:新课改下我国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