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技巧

2024-10-23

调查技巧(精选8篇)

调查技巧 篇1

在各类火灾中, 有些火灾是离奇特异、错综复杂的,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 尤为寸步难行。而有关人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 他们熟悉火灾现场的人员活动、物品摆放、工艺流程、火源、电源以及建筑结构等情况, 而且他们又是火灾的发现者或是首先参加扑救的人。要详细了解火灾发现人员的所见所闻、与火灾有关的物品摆放、人员活动、生产工艺等一切因素, 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调查询问。调查询问是指火灾发生后, 火灾调查人员为查明火灾原因、财产损失及火灾事故责任, 深入发生火灾的单位、场所, 向有关人员了解、查证有关火灾发生情况的行为, 它是火灾原因调查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火灾调查现场询问的前期准备

火灾调查人员到达火灾现场, 应迅速查看现场情况, 包括了解起火单位性质、建筑结构、规模、用途等。对火灾尚未扑灭的, 应当观察火灾燃烧状况和灭火救援情况, 并记录起火燃烧的部位及蔓延情况。在了解现场基本情况后, 火灾调查人员要拟定询问提纲, 提纲内容包括询问的对象、内容等。

(一) 拟订询问的对象

在火灾调查中, 凡是了解火灾经过、熟悉火灾现场情况, 或是发现火灾的人、报警人, 或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的人、最后离开现场的人, 或是最先到达火场救火的社会人员、到达现场救火的消防人员, 以及能够为查明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认定火灾事故责任提供证据的人, 都应该被列为询问对象。

(二) 拟订询问的内容

调查询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能够证明起火原因的客观事实, 因此通过询问要确定发现和发生火灾的时间、经过、损失、起火部位 (起火点) 、起火原因等。火灾调查人员可以围绕起火前现场的异常情况;火灾前物品的摆放位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耐火等级;火源、电源的分布及使用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的布局、原料、产品的性质和火灾的危险性;发生火灾的时间、报警时间;起火部位、火灾初期时的特征和发展过程;火灾扑救过程;消防安全职责、制度的履行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询问, 针对不同的人员对火灾现场的不同感知, 询问应当各有侧重。

二、火灾调查现场询问的开展

开展火灾调查询问, 火灾调查人员应首先应当表明身份, 并告知被询问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比如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如实回答、不得故意隐瞒或者作伪证的义务等。火灾调查询问一般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记录人应尽量记录被询问人的原话, 不能做任何修饰、概括或者更改, 必要时可以把询问时双方的动作和表情也记入笔录中。

(一) 调查询问的方法

1) 自由陈述法。自由陈述法是火灾调查人员让询问对象自然地、比较详细地、系统地叙述所知道的有关火灾的情况的一种询问方法。这种方式通常用在询问一开始, 优点是被询问人可以自由陈述自己所经历事件的情况, 陈述的内容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火灾调查人员在对象陈述过程中不应插言制止或者提问, 即使对象陈述的内容与火灾无关, 或者重复无章。2) 广泛提问法。广泛提问法是火灾调查人员对询问对象进行范围广泛的提问的一种询问方法。这种方法经常用在询问对象已经作了系统的陈述之后, 火灾调查人员针对询问对象叙述中的疑点和案件情况而进行的询问。优点是火灾调查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勘察的疑点、不清楚或有矛盾的地方向询问对象进行详细的了解。3) 穷追不放法。穷追不放法是火灾调查人员进行询问过程中, 当谈话涉及到实质性问题时, 集中话题, 采取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一种询问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对于考查询问对象陈述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发现新的重大问题都很有意义。但是要掌握话题频率, 当追问到一定程度时, 还要注意有节奏的间歇, 可以找一些轻松的话题, 缓和一些紧张的气氛, 然后再继续追问。追问的方式有正面追问、侧面追问、系统追问、补充追问和反感追问等。优点是火灾调查人员一般可以获得疑点的答案。4) 反复质证法。反复质证法是火灾调查人员对询问中提及的重要问题或重要情节进行反复询问, 以巩固询问对象陈述的一种询问方法。一般在询问对象作了系统的自由陈述或对某一重要事实、情节作了详细的陈述后, 火灾调查人员要先让询问对象对自己已经作出的陈述保证是对的, 并再让其重述一遍。优点是火灾调查人员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 调查询问的要求

调查询问要做到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合法。对于特殊的询问对象, 还应遵循特别的询问要求。如未成年人、聋哑人和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人等等。询问未成年人时, 应当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到场, 确实无法通知或通知后未到场的, 调查人员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也可以对询问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询问聋哑人时, 应当有通晓手语的人参加, 同时在询问笔录上注明情况, 并让通晓手语的人员签名或捺指印;询问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人, 应当配备翻译人员, 同时要在询问笔录上注明其详细情况, 并要求其签字, 对于少数民族人员, 应当告知其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

三、证言的审查和验证

证人的证言并非都能完全证明火灾案件的真相, 只有那些符合火灾发生发展实际情况的证言, 才能作为证据。

(一) 对证人证言的审查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1) 审查证人的个人成分, 以判断他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2) 审查证人与当事人的关系, 以判断其是否与当事人存在亲属或恩怨关系;3) 审查证言的来源, 是证人亲自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 还是听嫌疑人或其他人说的, 还是自己猜测的;4) 审查提供证言的过程, 是证人自己主动提供的, 还是在反复追问下被迫提供的;5) 审查前后证言之间、各个证人证言之间、证言与其他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二) 对证人证言验证的方法

证言验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 让证人重复叙述某一可疑或重要事件, 并分析比较每一次的证言;2) 让多个证人叙述同一可疑或重要事件, 并进行分析、验证;3) 将证人证言与嫌疑人的叙述辩解进行比较、分析、验证;4) 将证人证言与现场勘查发现的线索、痕迹、物证相互比较、分析、验证;5) 通过对火灾现场痕迹、物证、模拟试验结果验证证人证言。

参考文献

[1]杨斌.浅谈火灾事故调查中的询问工作[J].中国消防在线, 2008.

[2]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消防局, 1999.

调查技巧 篇2

一、入户前的准备工作

(一)社区要做的事

1.每个社区要选择两个居民比较配合、卫生和硬件设施都比较好的小区作为入户调查的重点,并在重点区域附近选择

一、两个备选小区做待选点。

2.确保重点和待选点的居民都能配合调查,并能选择对柳州市有利方面最认可的答案。

3.确保重点和待选点的环境卫生干净,小区路灯、楼道灯都能正常使用,楼道无杂物丢弃或堆积。

4.社区的办公桌面保持干净整齐,创城材料准备齐全,办公区域周围整洁,以备检查。

5.入户引导员要熟悉重点推荐区域和待选小区情况,在确定入户调查的当天下午6:00之前吃完晚饭,戴好工作牌,手机确保畅通。

6.准备社区平面图。在与实际人数、户数出入不太大的前提下,将不配合、环境差的小区剔除社区平面图。在入户调查员要求的条件下,拿出来给调查员选择入户区域。

7、准备手电筒、矿泉水、风油精、笔、纸巾、鞋套等入户调查可能需要用到的物品(如下雨备雨具),为调查员提供贴心服务。

(二)接应入户调查员时

1.引路的熟悉到社区推荐重点区域和待选点的最佳路线,回避脏乱差路段。接人时,驾驶室内人员要系好安全带,按照交通指示灯行驶,不要闯红灯,不违反交通规章制度。

2.街道、镇成立入户先遣突击队。一旦确认了社区就提前做好重点和待选点卫生保洁、车辆秩序维护、提前与居民做好宣传工作。

二、陪同入户调查时

1.检查组到来时,社区主要领导简要介绍社区情况: “欢迎领导到我社区进行创文明城入户调查。我们社区属于柳北区xx街道办

事处,共有xx人,xx个小区。”随后可适当介绍社区住户情况,如:我们xx小区大都是xxx企业的职工,争取给调查员留下热情的好印象。

2.引导员负责引导检查人员自愿到重点小区,如调查员不同意则提供其他待选点,并用合理理由说服调查员选择待选点。

3.满足检查人员提出的要求,引领过程中千万不要发牢骚,讲对创城工作不利的话题,流露出对工作的不满。

4.入户时,引导员要注意礼貌,适当回避上访户等特殊人群。敲门户主开门后,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您好,我是xx社区的干部,我叫xxx(亮工作牌)。”然后介绍调查员和调查目的“今晚陪国家城调查队的同志进行柳州市创国家文明城市有关方面的入户调查,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请您支持我们柳州市创城工作。” 有意识的引导居民选择有利柳州市创城的答案。

5.其他提前与社区居民沟通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将配合入户调查住户位置或发现的情况通知引导员,引导员灵活引导调查员敲门。注意,一定要避免被调查员发现通报消息的行为。

6.当遇到异常情况,如住户拒绝访问或抽中特殊人群家时,引导的社区干部要及时劝导调查员入户,如解释该住户要上夜班休息不方便,住户不是社区内常住人口,家中常年只有一个老人在家等灵活处置,如果调查员执意要访问一定要配合。

三、调查结束后

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篇3

撰写调查报告是整个调查活动的最后一环,因此要获得一份高水平的调查报告,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前提。第一是明确调查目的,即调查是谋求发现何种情况,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目的明确,才能制定出相应的调查方向、调查对象及实施调查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否则调查将会是盲目的和无意义的。第二要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的选用原则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调查目的。当前普遍采用的调查方法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间接调查等,具体实施的调查方式有实验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询问法等,其中询问法又包括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广为大众熟知和接受的方法。调查方法得当,整个调查活动将事半功倍;反之,获得的材料将一无用处。在实际操作中,调查者可以根据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获得最有效的调查材料。第三要科学有效地分析调查结果。任何缺乏科学分析的材料,都不会引申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而缺少鲜明观点的调查报告是毫无参考价值的。切实把握好以上三个环节后,就可以进入调查报告的写作阶段。

在文体结构上,调查报告一般包括标题与正文两大部分。标题主要用来提示内容,表明主题。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有三种,一种为公文式,由调查主体、调查事由及文种名称三部分组成,提示调查的对象、内容、范围等;一种为文章式,标题能表明主题即可;还有一种为双标题,即有正副两个标题,正标题为文章式,副标题为公文式,这种标题对调查报告的主题、调查的内容与范围提示得较为全面,适用于一些内容复杂的大型重要报告。

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正文,由前言、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是对调查情况的简要说明,一般要交代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目的、调查的大致过程等背景信息。正文的中间部分是主体,也是整个调查报告的核心之核心。由于内容图表繁多,主体部分需要选择恰当的结构形式来突出相应的内容与观点。横式结构是目前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主体结构形式,它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熟悉与分析,将主体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涉及一个主要问题,并用一个小标题加以提示,同时这些方面在关系上是并列的。这种结构层次清楚,方便阅读,较适用于内容庞杂的大型调查报告。纵式结构则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前后顺序或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层层递进地来结构内容,它的特点是思路明晰,逻辑关系强,因此较适用于事项单一的调查报告。综合式结构是将前两种结构综合交错使用,横中有纵或纵中有横,有利于全面、立体、多方位地反映主体内容。结语作为正文的结束,其写法灵活多样。可以提炼出关于事件的典型意义,也可以形成简要明确的结论,或者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或进一步强调全文的观点等。当然,假如主体部分的表述已经很详尽,结语部分也可以省略。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必须署名,其位置可以在标题后,也可在文末。

最后,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还应该突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与观点的和谐统一。大量堆砌材料,没有适当的分析与评价;或者只有观点,而缺少相应的材料支撑,都是调查报告写作的大忌。只有在材料的梳理中提炼观点,用充分的材料去证实观点,让观点统领材料,才能够使调查报告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二是在语言表达上,叙述与议论相辅相成。其中叙述直白,议论精干。三是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有机结合。调查报告必须围绕主题展开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很多调查报告有一定的期限,一旦滞后于现实情况,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调查报告的时效性。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调查报告才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摘自《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5期) (注:请本文作者告知详细通讯地址,以奉寄稿酬)

森林调查内业区划中的小技巧 篇4

1 规范建立自己的工程文件夹及工程文件

方法:左键双击山海易绘 或方正5.5软件

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打开

找到模板, 选中并打开

文件——另存为——

按规范要求起名:xxx林场或其他文件名——保存。

规范建立自己的工程文件夹及工程文件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查找和整体移动, 尤其方正5.5软件对文件路径一致性的要求, 这样不致于后期出现“背景文件不存在”的问题。

2 对原始数据工程文件提前处理 (充分的了解, 充足的准备)

在自己的工程文件中加入原始数据工程文件提供的等高线、背景图像、三级区划线等数据。

方法:a.从原始数据文件夹中找到含有要加入内容的工程文件, 将其全部复制到自己的工程文件夹中 (一般带有背景图像的一个工程含有至少三个文件, 即工程文件、工程附带的数据库文件、图像文件, 其后缀分别是*.emp, *.db, *.tif如果是方正的会是*.mrg, *.db, *.tif) , 用过之后还要删除处理以保证工程文件的规范。

对原始数据工程文件打开并检验存盘, 尤其用方正5.5, 这一步比较重要。

b.打开自己的工程;在图层管理器中任意位置单击右键——加入图层——浏览选中要加入的工程文件名——打开——选中要加入的图层名如:高程点、高程点注记、输电线路、电话线、路、道、局场界、行政区界、林班界、划出界、分类界、河流、等高线、背景图像 (多选时要按着ctrl键) ——选中“同名图层合并”——确定。

c.保存工程文件ctrl+s

d.到自己的工程文件夹中, 将多余的原始数据文件删除, 注意保留背景图像的图片文件 (*.tif格式的)

3 区划中 (熟练的运用各种工具, 耐心的合理调整线型)

方法:一般的顺序是:

a.先根据卫片修正:路、道、河流、林班界 (按要求有时要求双线河不容许修改) 用加点、减点、甚至重新画等方式。

重新画时, 要注意所在图层打√并可改, 线型保持和同层的其它线一致 (会用格式刷) 线型参照技术标准。

b.两荒界 (划出界) 原则不动。

c.提取的分类界原则不动 (面积不变更) , 最后变成小班界时, 可以用层间移动, 也可以用剪切, 复制。

d.母树林、苗圃等根据材料定位, 用小班界线型, 并画在小班界层中。

e.区划小班。

注意:a.线型按标准;b.划线抓点, 点击“s”键 (系统默认的快捷键) , 按“2”表示抓取结点, 按“6”表示抓取线, 等。

c.画线的时候注意线型的光滑 , 合理, 输入线时退点输入线的同时按住Ctrl键, 然后每单击一次鼠标右键, 系统将回退一点, 输入线自动封闭按下键盘中的C键同时按鼠标右键, 则所输入的线就会自动封闭。在点线输入状态结束的情况下需要线封闭先选中该线, 然后在在属性页中选择封闭。

4 建立面 (原则上保持线面一致, 即建立面时如果面有问题一定优先考虑修改相应的线, 然后重新再建立面, 直至无问题为止)

方法:a.在图层管理器中选中“林场面”打√并可改

b.选中参与建立林场面的线型 (如:局场界、有关的路或河流等)

输入区——选中线转弧段——F8自动建区 (结点平差的平差半径, 经验是0.01)

c.编图设计数据质量检查面拓扑错误检测 (对多余的弧段进行删除)

5 输入林班号 (林班面积) 、建立林班面、林班号 (林班面积) 入库

方法:a.图层管理器中选中“林班号”打√并可改

b.输入点——注记, 左键单击在要输入林班号的位置, 输入林班号 (如:5) , 选择下一个位置再左键单击输入要输入的林班号 (还可以用ctrl+c复制一个如:5, 用ctrl+e步长为1的方式, 将鼠标移到6林班按ctrl+e, 数字6自动粘贴在了6林班你鼠标所在的位置)

c.图层管理器中选中“林班面积”打√并可改

d.输入点——注记, 左键单击在要输入林班面积的位置, 输入方法与林班号的相同

e.图层管理器中选中“林班面”打√并可改

f.选中参与建立林班面的所有线型, 输入区——选中线转弧段——F8自动建区

g.编辑——数据质量检查——面拓扑错误检查 (对多余的弧段进行删除) , 与林场面的一样;编图设计——数据质量检查——多边形注记检测 (提示:注意在检查之前林班号也要打√)

h.确认林班面无误后, 对林班属性库添加场号、局号属性, 林班号及林班面入库, 选文本入属性库——林班号林班面LBH——确定;文本入属性库——林班面积林班面LBMJ——确定

6 输入小班号、建立小班面、小班号入库、求算小班面积

方法:a.图层管理器中选中“小班号”打√并可改

b.输入点——注释 (在属性页中对要输入的字体、大小、颜色进行设置) ;左键单击在要输入小班号的位置, 输入小班号 (如:501) , 选择下一个位置再左键单击输入要输入的小班号502 (或用ctrl+c复制一个如:501, 用ctrl+e步长为1的方式, 将鼠标移到502小班按ctrl+e, 数字502自动粘贴在了该小班所在的位置)

c.图层管理器中选中“小班面”打√并可改

d.选中参与建立小班面的所有线型:输入区——选中线转弧段——F8自动建区

e.编辑——数据质量检查——多边形注记检测 (提示:注意在检查之前小班号也要打√) ;

编辑——数据质量检查——面拓扑错误检查 (对多余的弧段进行删除) ; (提示:在检查中如果发现是小班线的问题, 一定要先修改线, 然后从新线转弧段, 从新建面, 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线面的一致)

f.确认小班面无误后, “打开属性表”对“jh”和“ch”计算表列;选文本入属性库——小班号小班面XBH——确定;

g.图层管理器中选中“小班面”, 点右键打开属性表, 找到“spotarea”字段, 计算表列spotarea=int (area_rg×0.0625+0.5)

当然在每项工作确认后, 都要注意文件的保存。再好的软件都是人去操作的, 熟练的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得效果。

摘要: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 森林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了无纸化办公、森林经营精准化、森林资源管理规划化的格局。虽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绘图软件很多, 如AutoCAD、Photoshop、Arcview等, 但在实践中却由于不同的需求而采用不同的软件, 以下针对作者在工作中常用国产的两款软件山海易绘和方正5.5软件实用中的技巧方面加以讨论。

调查谈话中的应答技巧 篇5

调查谈话中谈话人员对谈话对象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挑衅行为等被迫做出适度的回应称之为应答。一般来讲,发问是进攻,应答是防御,但是,调查谈话中的应答往往带有一定的进攻性,看似防御,实际上是迂回的进攻。

调查谈话中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谈话人员一般应考虑应对回答。一是当谈话出现转机,谈话对象心理出现动摇时,往往会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希望得到回答。二是当谈话对象就某一问题质疑时,需要谈话人员适时应答。三是当谈话对象以言挑衅时,必须有力地予以回击。

做好应答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内容上遵循合规严谨性原则。应答时谈话人员必须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尽快获得口供而无原则的许诺,应答必须符合法律法规,逻辑严谨。其次,策略上凸显巧妙灵活原则。要结合谈话客观环境,应答不拘一格,使谈话对象有意想不到的感触,这是调查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谈话策略的必然要求。再次,方法上体现回击适度性原则。这是应答客观特点即被动回答所决定的,回击要刚柔相济,张弛有度,施加压力必须有利于谈话对象抗供心理的良性转化,有利于查明事实真相。

应答方法主要有:一是设定条件应答法,是指提出的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结果时,采用有利于案件调查的设定条件来回答。首先谈话人员要读懂对方的目的,分析提问是否存在陷阱。然后,根据案情需要,设定不同的条件,选择利于案件调查的情况回答。如谈话对象问:“我的事能不能在党内处理?”或“我的事能判几年?”等类似的问题,可采取设定条件应答的方法回答:“你的问题有多大,你比我清楚,关键要看你对待问题的态度了,如果以积极的态度来协助问题的查清,对你肯定是非常有利的。”这样的应答,实事求是、合理合法,使自己处于进退自如的主动地位。使用环境:彼此试探阶段,谈话环境相对缓和的状态。使用关键:考虑问题要周全,思维要严谨。

二是置换核心应答法,是指采取回避对方要问的核心,推出自己心的核心内容,借对方的语势来回答对方。一般适用于不便或无法正面回答的问题,采取变通方式巧妙推出新的话题。如在查出某一受贿案时,由于策略得当,调查人员迅速查到了其巨款的具体线索,经思想教育,被调查对象准备交代问题,试探性问谈话人员:“你看我从哪件事开始讲呀?”此时正巧,准备吃晚饭,谈话人员看了看菜,有炖排骨、烩豆腐、炒豆芽,于是指着菜问:“你喜欢先吃哪个?”被调查对象说:“先吃排骨”,随后谈话人员讲:“你的事,就像这些菜,你先吃排骨,交代问题也是如此,先讲排骨还是豆芽呢?这就体现你的态度了。”使用环境:谈话人员自身处于被动状态时使用。使用关键:不要破坏谈话氛围,保持谈话气场,巧妙迂回时一定要自然。

三是逆向推理应答法,是指双方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样一件事,可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借助对方之势,直接驳倒对方,从中确立自己观点的方法。一般适用于谈话对象提出的观点明显不符合常理,谈话中应及时抓住时机,在解释和反驳其观点中予以回击。如有的谈话对象常常会讲:“事到如今,讲不讲都是个死,随你们便吧。”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首先,他真的想死吗?不要为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次,他不想死,想干什么?谈话人员要打破固有思维定式,抓住对方话语中的矛盾,加以反向推理,从而驳倒对方;最后,既然不想死,那我给你指条活路。所以,谈话人员可以严肃地回击:“人想死还不容易,可你想过没有,你的家人和同事怎么看待你的死,你死不痛苦,痛苦的是你的亲人,他们会背负更多的耻辱,好好想想吧!希望你能与我们配合,给自己留条生路,也给他们留个希望。”使用环境:谈话对象气焰嚣张时,需要打击对方的气焰时使用。使用关键:辨证分型问题,用逆向思维考虑,以机敏的方式有力回击。

调查技巧 篇6

其实,调查组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这份调查报告,为什么还要到外面街访呢?《1039都市调查组》栏目制作人兼主持人盛博(大图左)告诉本报记者,“调查报告是宏观上观念的汇总和呈现;短信微博互动是节目进行中为听众营造谈话现场感和参与感的工具和通道;而街头采访则是微观个体带有生动情感和明确态度的音响呈现。这三个汇集观点的方式共同构成了《1039都市调查组》完整的观点采集平台。”

《1039都市调查组》的话题涉及都市人情感、生活、职场、居家、健康等方面,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盛博说,除了“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结论性的内容,他们还希望得到更多“为什么,怎么办”这样过程性的内容,让采访对象真实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技巧一:挑选受访者须“三看”

大街上的路人多是行色匆匆,谁会停下脚步接受采访,而且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有效意见?主持人嘉佳(小图右)总结了3个“看点”,一看脚步,看谁走得不那么匆忙;二看脸色,看谁比较好说话;三看衣着和年龄,看谁比较适合话题的内容。

场外采访员智慧经过无数次“历练”后也有不少小门道,她补充说,衣着光鲜、外表比较冷傲的人大都会拒绝采访;看上去比较木讷、不善言辞或对现今社会不太关心的人,她也不会迎上去采访。“当然,街采时我也不会浓妆艳抹,蹬着高跟鞋,而是尽量穿戴简单、朴素、干净,让人感觉容易亲近。”

技巧二:表明自己的身份,简单提问快速引导

“我是北京电台的,能占用1分钟请您回答个问题吗?”选好采访对象后,智慧一般会这样开场。她解释说,现在有很多推销商品和搞传销的,首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就会让对方放下戒备或不会排斥,才会接受采访。

“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采访,然后简单提问快速引导。”这是嘉佳关于提问的要点。

比如采访有关牙齿美白的问题,如果上来就问“你觉得你的牙齿白吗?你用什么方法美白牙齿”太愣,可能对方会拒绝回答,智慧说他们的方式就是用“最近有一则部分美白牙膏或掺入大量漂白剂的新闻你听说了吗”来引起对方的兴趣,同时引导出自己要问的一些问题。

技巧三:用新闻热点做引子调动受访者的关注度

采访时如何提问才不会被拒绝,如何让对方说出真正的观点和态度,嘉佳说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临场发挥、及时应变。

“比如我们要采访的是‘您是否关注孩子的性教育’这类让人有点尴尬的话题,提问时先用最近的新闻热点做引子调动受访者的关注度,如先问对方‘最近发生了几起青少年受伤害的新闻,而伤害他们的大多都是熟人,您对这事怎么看?’然后再进一步提问‘那您会关注自己孩子的性教育吗?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的?您小时候父母给过你这方面的教育吗’等等。”而在受访者的选择方面,嘉佳说一方面要采访年纪大的,看他们有什么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采访年轻人,问他们是否记得自己小时候父母是怎么教育的。

关于找谁来采访的问题,盛博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并不是情感类问题只能找年轻人、养老问题只找老年人进行采访。有时候,一些采访问题覆盖人群之外的受访者往往会给出让我们惊喜的答案。比如有一期对婚礼花费的调查,一些老年人生动地回忆起当年自己结婚时候的情景和感受,非常生动和具有感染力,而且为节目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讨论点和参照系。还有他们做过的关于智能手机的系列调查,街访中,那些对数码并不了解的女性受访者和年长受访者反而用最朴实有趣的语言表述了他们对智能手机的感受和想法。

技巧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让对方换个角度回答

调查组的问题有时也会涉及情感等个人隐私方面,对这类问题多数人都会回避,但采访还是要完成,怎么办呢?“如果涉及到隐私层面,我们一般会通过一个特定案例或者特定人物来切入,把受访者从事件本身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心态来评价和发言。”盛博说。

智慧进一步解释道,一般他们举例后会这样问:“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他或她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一般对方答的都是自己的经历、感受或态度。

“还要一点是态度。”嘉佳说,不管受访者如何表现,采访者都要保持微笑,并感谢对方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收集都市意见,体现都市生活人群的真实态度。

调查技巧 篇7

新闻价值观念体系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标准和要素则是判断新闻有无价值的一个重要参考。通常来说, 选择新闻的标准和要求体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 影响力。这是判断新闻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力一般是指新闻对社会或受众构成的强烈冲击。在平常接触到的新闻报道中, 需特别关注人物、结果、受众范围、影响程度等因素, 如果新闻报道的人物声望越大, 那么新闻报道的价值就越大。如果新闻报道的影响程度越大、范围越广, 则新闻报道的价值越大。比如2016年中央电视台对里约奥运会的现场报道, 其受关注程度很高, 那么其新闻价值也就越大。如果新闻报道的受关注范围越广, 则新闻报道的价值则越大, 同理, 其他因素亦然。第二, 及时性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及时报道。它是判断新闻价值大小的一个基本要素, 其主要体现为时间新和内容新两个方面。新鲜是新闻的一大特点, 必须是对新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另外, 它也是对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的报道, 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第三, 接近性就是指新闻报道要有一定的地域性。一般来说, 对本地区进行新闻报道, 本地区人们的关注程度会比较大, 反之, 受关注的程度则会较小。另外, 若新闻报道的事件在以前遇到过, 则往往会引起所在地居民心理上的恐慌和担忧, 如连环抢劫案、杀人案等。第四, 显著性是指新闻报道的对象具有比较高的知名度, 容易引起较大的关注, 那么其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如“三聚氰胺”事件、“乔任梁事件”等。第五, 异常性是指发生的事件出乎人们的意料, 仅凭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无法对其做出解释。追求新知和关注离奇是人们的天性, 往往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 制造轰动效应。这也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比如各大媒体对娱乐圈明星的私生活的曝光, 前不久发生的“王宝强离婚事件”, 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解读。第六, 冲突性是指发生在人与人、组织之间的冲突, 甚至毁灭性事件。比如前段时间新闻爆出的“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猖獗, 同时也给当地政府部门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还有前些年发生的“富士康跳楼事件”, 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基层员工的关心, 也极力促成了企业对管理制度的改革。第七, 人情味是指对身处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的处境的关怀和跟进报道。这也是判断新闻报道有无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呼格吉勒图冤假错案”引起了全社会对司法改革的强烈呼吁, 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参与该案当时的办案人员的不满, 斥责其办案程序粗糙、流程简单、急功近利、缴公邀赏的心理, 要求启动冤假错案纠正机制和对当事人的赔偿, 并对涉案真凶进行严惩, 对参与办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还有, 前不久发生的“兰州交通大学文博学院的教师开除事件”, 引起了全社会对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刻反思, 制度是人制定的也是为人服务的, 所以要存满人情味, 存满对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

二、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采访路径

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采访一般是按照路径进行的。第一, 深入到调查现场, 对新闻当事人及目击者进行调查。例如, 焦点访谈, 通过对知情人和目击者的采访, 还原事件的真相, 探寻问题及背后的深刻原因, 为有关部门进行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和行动方案。第二, 为了深刻揭露事情真相, 保证当事人及涉事者的权益, 需要寻找更多的参与者和目击者, 以期减少误判, 逼近事实真相, 还当事人清白, 如人民检察院对案件的起诉。第三, 采访和调查对方当事人和目击者, 记录事件的发生过程, 比对双方当事人和参与人的说法, 看看有没有不一致之处, 以期更准确的揭示出事件的真相。第四, 采访有关政府部门及参与人对调查事件的看法, 了解官方对该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及下一步的行动, 以获取更大价值的新闻报道素材。第五, 寻找“第三方”, 尤其是无利害关系的, 确认新闻事件的真相, 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和公正。第六, 听取权威人士及专家的看法。在对权威人士采访的过程中, 要认真记录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其引用到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对于未经核实、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新闻信息源务必认真核对, 务求客观真实, 绝不能主观臆断、以偏概全, 呈现一家之言。

中央电视台大型寻亲公益栏目《等着我》, 其就属于调查性的新闻, 聚合了民政部、公安部、明星、专家、志愿者及各大媒体等多方力量展开寻亲。其节目报道的路径基本上就是按照如上路径进行的。

三、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写作逻辑

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逻辑链条一般如下:第一, 发生了什么事情?要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等新闻因素报道清楚。比如“沈阳运钞车大劫案”“3.14打砸抢烧事件”等。第二, 事件的利益方都是谁?要对事件中涉及的当事人、参与人、目击者等人员的关系进行理顺。第三,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事件?要对事件涉事方展开调查, 弄清这些人各自的说辞及解释。第四, 要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持续跟进该新闻事件的处理情况, 掌握导致该事情发生的关键因素, 使新闻报道更深入、更客观和更真实。第五, 要横向查找导致该事件发生有无其他关联情况, 力求全面报道该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以找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给当事人及其他利益方一个公正的、合法的、合乎道德的交代。

四、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

调查性新闻报道在写作的过程中, 务求遵循写作的“十大黄金原则”:第一, 真实性及对他人境况的关切比个人名誉更重要。新闻报道务求客观真实, 不得存有主观臆断之嫌, 不得歪曲报道事件的真相, 要关切他人的生活境遇, 尊重他人的隐私。第二, 没有依据的、未经核实的事情不得报道, 以免引起社会恐慌, 避免对当事人正常生活与生产秩序产生干扰与破坏。第三, 对新闻事件中的关键事实必须反复核实, 不得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以免因疏忽大意引起对当事人形象和声誉的伤害。第四, 新闻报道讲求时效性, 但不能为了追求时效而不加核实、不加调查的乱报道, 应该尽量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第五, 严格准确性, 不准确的新闻不报道。第六, 新闻报道的写作不能慷慨陈词、义正辞严, 不能抒情浪漫, 不能带有明显的主管色彩, 而要客观、真实、公平和公正, 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第七, 新闻的写作和报道必须严谨, 措辞使用正确, 表达客观真实, 内容考虑周全。第八,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讲求严肃, 不能为了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肆意的添油加醋和无中生有, 不能带有玄幻、悬疑性质。第九, 新闻的写作不能太过绝对, 事件真相的显露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这就要求新闻写作要根据事情进展逐渐推进。第十, 新闻的写作与报道要把所有的真相都揭露出来。报道不能流于形式, 而必须树立全局意识, 透过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以便更好地认清事物, 遵循规律。

五、调查性新闻写作时的妙用引语

调查报道中, 引语的运用会使报道增色, 让新闻可读、更真实。但引语的运用有讲究, 引语多用短句子, 除非必要, 不要大段大篇幅使用引语, 把引语打碎、揉进叙事当中, 尤其是内容关键部分使用短句引语会显得生动。一个自然段的结尾使用引语, 既保持传达意思的原汁原味, 又起到意味深长、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语、叙述搭配要恰到好处。在一些报道中, 引用的通病是:他说、他又说、他强调说、他指出、他表示、他强调指出。我们要学会把“他说”的内容改为陈述, 完成事实的稳定叙述。

笔者第一次进行暗访的时候, 被暗访企业发现并遭到了围攻, 其实当时也很害怕, 但必须保持镇定, 义正辞严地和违法企业进行了对峙, 最终笔者的第一次调查性采访全身而退。

笔者认为调查性采访的前提, 就是要有一颗正义的心, 有胆量、有担当是调查性采访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个问题, 也是笔者要讲的重点。就是如何使调查性采访更扎实, 问题更有深度。

首先, 充分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筛选有价值的线索。线索基本来自三个方面:部长批示、报社选题、群众来信。前两个就不用说了, 由于现在的环境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 会把不是环境问题的事件, 当作环境问题来反映, 如拆迁补偿款、竞争对手的恶意诽谤等, 所以新闻来源一定要注意筛选。二是, 前期的准备工作。调查性采访要涉及的环境问题方方面面, 有水、气、声、渣, 环评问题啊、标准问题、法规啊等。所以, 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 包括相关行业整体情况, 也就是大的背景, 只有掌握了大的背景, 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才能使采写中的问题设置更有针对性。此外, 还要了解具体的法规、政策, 因为一般的调查采访都涉及非法排污, 所以我们甚至要了解具体行业、企业生产的工艺和污染治理的工艺和设施。拿到采访线索, 我们应该在前期了解什么?报道需要哪里素材?需要采访哪些人?报道涉及的环保以及相关行业知识?根据报道内容, 收集一些涉及该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资料也许会有所帮助。

其次, 现场采访。深度的调查性报道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现场调查, 这要视情况而定, 但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企业违法的证据, 这里面抓住, 不是说一定无病呻吟, 或者是鸡蛋里挑骨头, 而是要找到充实稿件内容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对人的采访。一是对现场的调查。现场采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暗访, 也是关键的部分, 暗访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要注意掌握和收集违法企业不可推翻的证据,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二是对采访对象的提问。这个也是获取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 也是稿件内容能否更加深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原告”, 也就是提供线索的人。如果有举报人、线索提供人员, 那么就可以直观地了解整个事件, 但是决不能因为他的话改变你公正的态度。另一个是, 被告的采访。一般的污染事件, 我们针对的都是个别企业, 或者一个地区, 那么地方政府或者环保局在某些时候既是被告, 又是第三方。所以, 在采访时与地方环保局的接触很重要。很多时候地方政府或环保局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 很难给记者提供较多的素材。这个时候,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首先应该把环保局作为第三方来采访, 不暴露真实的采访目的。另外被告除了环保局, 一般都是企业, 对于这些采访对象, 可以说, 也可以不说, 可以说真话, 也可以说假话, 因此, 在最短时间内让被告放下心里戒备, 是很重要的。

再次, 第三方的采访技巧。第三方的采访会使你得到更具体、鲜活的东西, 甚至是前两方得不到的材料。一般的第三方, 可以是当地的居民、企业的员工。如果老百姓长期因为污染而影响生活的话, 这个时候进行采访就相对比较顺利,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碍于某种原因有所顾忌。可以根据报道需要变换自己的角色。比如一次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采访, 当地是有名的“艾滋病村”, 其实采访的内容和艾滋病没有关系, 但在和村民了解情况的时候, 就假意做艾滋病工作方面的调研, 首先破除了当地百姓的心理防线, 慢慢地得到了需要的材料。

摘要:本文分析了调查性报道新闻价值判断方法、采访路径, 介绍了调查性报道的逻辑链条、写作的“十大黄金原则”, 以及调查性报道的写作技巧及妙用引语, 使调查性新闻报道既客观真实, 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采访,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1]曹中霞.论调查性报道的原则和度[J].中国地市报人, 2015 (11) :48-49.

[2]吴慧娟.我国调查性报道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 2015 (04) :161-163.

调查技巧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华东师范大学技巧啦啦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33份, 收回有效问卷33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Raedeke和Smith研制的运动员心理疲劳量表, 即《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 (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 ABQ) , 共15道题目, 主要对被试的成就感降低、体力/情绪耗竭和运动负评价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其信度为α=0.85。被试对象为华东师范大学技巧啦啦队全体运动员。

1.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 对调查问卷所得的全部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1.2.3 访谈法

通过与华东师范大学技巧啦啦队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交谈, 了解该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的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 技巧啦啦队不同性别运动员的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负评价三个维度的T统计量相伴概率分别为0.253、0.285、0.380, 均大于显著水平0.05。所以, 技巧啦啦队男女运动员的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负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在技巧啦啦运动中, 男性运动员比女性运动员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明显要大, 因此教练员往往对男性运动员关注比较多。而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目前差异不显著, 但技巧啦啦队女性运动员表现出比男性运动员更明显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状态, 应当及时的进行有效干预。笔者通过个别队员访谈了解到, 女性运动员对于“减体重、控体重”表示心理负担较大, 特别是对于16岁~19岁年龄段的女性运动员, 一方面出于生长发育阶段, 而另一方面承受着“减体重、控体重”的压力。

2.2 不同角色类型的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 技巧啦啦队不同角色类型运动员的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负评价三个维度的T统计量相伴概率分别为0.476、0.146、0.029。其中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消耗两个维度, T统计量相伴概率都大于0.05, 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对运动负评价维度上, T统计量相伴概率小于0.05, 即尖子包括二节与底座对运动的负评价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 在技巧啦啦队中担任尖子或二节位置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状态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 对训练或比赛的兴趣减退较大, 运动动机水平以及训练热情大幅下降, 更多的以消极被动的态度应付训练比赛。技巧啦啦的项目特征具有危险性, 如果安全保障措施不当, 则在平时的训练以及比赛中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甚至是死亡。由于技巧啦啦动作要求, 尖子或二节的动作都必须是在高空完成的,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尖子和二节的心理压力, 促使产生心理疲劳。

2.3 不同年龄段的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三项维度得分, 进行数据分布的正态性检验。根据Q-Q图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段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三因素得分分布, 均符合正态分布, 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技巧啦啦运动员的情绪/体力耗竭以及对运动负评价,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值大于0.05) , 而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值小于0.05) 。根据LSD多重比较, 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 年龄段为16~19岁与20~24岁的运动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年龄段为24岁以上的技巧啦啦运动员, 相比较16~19岁以及20~24岁年龄段的运动员, 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 24岁以上的技巧啦啦运动员在成就感降低方面明显好于24岁以下更年轻的运动员。笔者认为, 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的心智发展水平, 24岁以上的技巧啦啦运动员心智发展成熟, 对于训练或比赛的胜任感和成就感具有更为客观理性的认识。

通过分析运动员的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的均值散点图, 16~19岁的技巧啦啦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状态最为明显, 具体表现为训练或比赛胜任感和成就感大幅下降, 精力/体力过度消耗, 疲惫不堪, 没有训练热情, 常以消极被动态度应付训练。另外, 成就感降低以及情绪/体力耗竭, 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在对运动负评价上, 相比较20~24岁的技巧啦啦运动员, 24岁以上技巧啦啦运动员的均值得分有所回升, 训练或比赛兴趣减退, 热情不高。通过对个别队员访谈了解到, 技巧啦啦运动员几乎都是在校大学生, 而24岁以上的运动员大都即将毕业, 他们一方面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一方面得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如何做好从运动生涯走上工作岗位的转型, 这给运动员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2.4 不同训练年限的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对比分析

首先对不同训练年限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三项维度得分, 进行数据分布的正态性检验。根据Q-Q图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段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三因素得分分布, 均符合正态分布, 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 不同训练年限的技巧啦啦运动员的情绪/体力耗竭以及对运动负评价,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值大于0.05) 。而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 具有显著性差异 (P值小于0.05) 。在LSD多重比较中, 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 训练年限为5~8年与8年以上的运动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训练年限为1~4年的技巧啦啦运动员, 与5~8年和8年以上的运动员, 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 训练年限为1~4年的技巧啦啦运动员, 成就感降低方面表现最差且比较显著, 运动性心理疲劳状态较明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 训练年限较短的技巧啦啦运动员正处在考学期间, 他们必然面对来自竞争手的压力, 如果个人能力不够, 训练成绩不够出色, 则会被淘汰。其二, 技巧啦啦是一项集体运动, 强调团队所有人协作配合。而对刚接触技巧啦啦或训练年限较短的运动员要求更高, 他们必须快速融入集体中, 相互配合, 训练过程中需要更多磨合。因此, 对训练年限较短的技巧啦啦运动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疲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从性别因素比较, 男性与女性技巧啦啦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三项维度, 即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负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三项维度均值比较, 女性运动员均高于男性运动员, 即女性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状态更为明显。

(2) 从角色类型因素比较, 尖子和二节的三项维度的均值都高于底座。其中, 对运动负评价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 尖子和二节位置的运动员心理疲劳状态更为明显, 更容易以消极被动的态度应付训练比赛。

(3) 从年龄因素比较, 成就感降低以及情绪/体力耗竭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同年龄段的技巧啦啦运动员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主要表现在24岁以上的运动员与16~19岁以及20~24岁年龄段的运动员之间的差异。16~19岁技巧啦啦运动员更容易产生运动性心理疲劳。

(4) 从训练年限因素比较, 不同训练年限的技巧啦啦运动员的情绪/体力耗竭以及对运动负评价,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 具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年限为1~4年的技巧啦啦运动员, 成就感降低方面表现最差且比较显著, 更容易产生运动性心理疲劳。

3.2 建议

(1) 对尖子和二节位置的技巧啦啦运动员, 尤其是女性, 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根据个人的特殊情况, 调整安排训练内容以及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此外, 更多的需要加强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给予运动员更多的人文关怀。

(2) 对年轻的技巧啦啦运动员, 特别是训练年限较短的运动员, 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增加其自信心, 适当的开展集体娱乐活动, 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使其更快更好的融入集体, 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缓解心理压力。

(3) 对大龄技巧啦啦运动员, 特别是训练年限较长的运动员, 应当给予更多与技巧啦啦运动相关的工作机会, 使其从容的进行从运动员向工作岗位的转型。

(4) 务必做好技巧啦啦运动的安全保障工作, 消除安全隐患, 使运动员不在担惊受怕的气氛下进行训练, 减缓运动员心理负担, 以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力为,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 (第二版)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236~238.

[2]张连成, 张力为.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46 (4) :105~111.

[3]张力为, 林岭, 赵福兰.运动员性心理疲劳: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J].体育科学, 2006, 26 (11) :49~56.

上一篇:非公平关联交易下一篇:电工专业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