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申论热点:改善民生(精选4篇)
2024年申论热点:改善民生 篇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申论热点范文:改善民生 文章来源:http://hn.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背景材料】
2011年12月,江苏省暨南京市“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开通仪式日在南京市检察院举行。江苏省、南京市纪委、公安、法院、工商、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出席开通仪式。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宣布热线正式开通,并启动标志开通的水晶球。“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的宗旨是“立足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工作理念是“有限的职责、全心的服务”。服务范围主要有六个方面:受理控告举报、提供法律咨询、提供司法帮助、开展法制宣传、分析社情民意、进行检务公开。
江苏省检察院“12309”职务犯罪举报电话在全国率先开通试行。电话开通两年多来,该省三级检察机关一共收到群众来电2.4万余件,其中举报控告类2400余件,大都反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中的贪污受贿问题。为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畅通“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的绿色通道,江苏省检察院决定把“12309”职务犯罪举报电话升级为“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
【题目】
以“改善民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范文】
以民生为本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共识和一个政党的战略高度。对此,中央新政都涉及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上,使民生从政策深度上发生了变化。问题是;法制制度不能配套,就会使民生环节出现薄弱状态,让民生处于失控状态和不平衡之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显然,改善民生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风向标。中央从扩大内需,保证增长、上调个税起征点、扩大就业面积、调控房价等一份份保障民生的制度,一系列解决民生环节存在薄弱状态的举措,为科学发展勾画出一幅充满和谐意景的图景,彰显了和谐社会的民生之本,弥补了民生缺失的历史性欠帐,民生推动社会在多元化发展中进入一个充满民生情愫和元素的时代。
民生是什么?显然,这应该是一个怎样执政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应从细微处体现民众中的意见倾向和需求变化。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关键是;我们应该以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集聚民意的旗帜,用此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理想。
民生是什么?诚然,这应该是一个社会建立公平正义秩序的基本要义。这个要义要以人为本,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更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保障大多数人的生活权力、工作权益及学习权利。这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环节。这个环节将成为保障民生的基本框架。
社会进步,总要以产生相关的制度作保障。而社会进步的因素最简单的步骤是总结社会经验,归纳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结构,解决社会矛盾。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曾经历了计划经济,现在正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型跨越。
市场经济的根本还在于国家作经济的主导,这不仅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制度所决定,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主权的问题。面对有所失控的房价,国家已从保障民生的高度,从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的宏观层面,作出系列调控措施,使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趋于科学发展状态中。
但是,保障民生也存在弱点环节,一些问题处于失范的薄弱状态。诸如一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地方和房地产商勾结谋利,一些地方对矿山的私采滥挖治理不力或官商联合犯罪。还有一些地方将发给老百姓的爱心煤变成黑心煤……纵观这些问题,已侵犯了百姓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已使保障民生的举措进入尴尬状态。
这就在于我们要从法制建设的高度改善民生,每出台一项惠及民生的举措,就要为这项举措出台一部法律制度作保障,不能因法制漏洞而让保障民生失之偏颇。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缩短贫富差距,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带领大家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对此,我们要针对时代特征,出台系列新的保障民生的法律制度,让中央新政不仅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也要让享受到改革成果的广大人民群众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住自身的切身利益。
2024年申论热点:改善民生 篇2
四大民生热点
民生热点二:“药价虚高”问题的治理
热点评析:在我国,“药价虚高”问题已涉及到大部分民众根本利益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现状是:我国药品经营,从审批到生产、定价再到销售,环节多,秩序乱,链条长。而这种畸形而漫长的利益链是药价虚高,并造成群众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普遍认为,“剪断销售利益链”是降低“药价虚高”的关键所在。
一、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地应坚决推进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高值医用器材及其他常用医疗器材逐步纳入集中招标采购。逐渐将招标药品的种类扩大到医院的大部分用药,严格对中标药物价格执行情况。有条件的地方,采取网络招标模式,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完善招标程序和招标模式。
(2)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定价体系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医用器材专营、专卖制度。
(3)科学核定成本,确定药品和医用器材的价格,并实行统一配送,统一零售价格。
(4)出台硬性规定,引导医生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生执行诊疗规范的监督。定时对医院用药进行调查分析,对每个医院使用量大的药品,以及这些药品中每种药品处方量最大的医生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格虚高问题的药品,采取强制降价、限用等措施进行整改,问题严重的药品应果断停用。
(5)科学的药品成本效益评价是合理定价的基础。为杜绝企业虚高定价,建议成立由药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临床专家等组成的药品定价和测算机构,或专家小组,对现有药品逐个进行经济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对新药。并以此作为调整价格的依据,结果向社会公告。
(6)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要降低医疗机构对药品的依赖程度,通过其它途径补偿使其基本收支平衡。提升诊疗费,保证医院收入基本持平。另外,政府应对各种医疗机构准确定位,属于公益性的,要对其补偿到位。
(7)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寻求患者的“代言人”。对医疗服务需方也就是患者而言,政府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让百姓少得病;增加投入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通过发展“第三方付费制”,扩大社会医疗保障范围,降低单个病人的风险,并形成对医方的有效制衡。(8)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对虚报生产成本、擅自抬高药品价格及各种违反《价格法》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积极探索对进口药、合资药等市场指导价药品的监督管理机制。
(9)应结合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调整国内医药产业结构,实行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全面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恶性竞争。(10)加快推进医药分家,真正落实“收支两条线”。我国应加快推进医药分家,真正实现在医院内部彻底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间的利益关系。要积极探索将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的试点并大力推广,使其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经济实体。在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对医院药品坚决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药品收支结
(11)进一步加大医药回扣风的打击力度坚决关闭药品非法集贸市场,降低药品价格,坚决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切实打击医药回扣风。加强医药市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治理药品回扣,对收受回扣的医务人员和行贿的药品推销员给予严厉处罚,净化医药市场。
(12)严格管理药品广告宣传必须按国家有关药品广告宣传规定,加强药品广告审批,对不符合要求坚决不予发布,努力减少药品广告宣传费用,切实降低药品成本。
(13)大力培养临床药师队伍,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正确引导医师合理用药,降低患者负担。
(14)政府应该同步增加对药品医疗共公开支的资金投入,在老百姓医疗药品的总费用中,增大政府负担的比例,缓解老百姓对药品价格高涨的压力。(15)要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改变目前生产过渡和流通无序问题。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医药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对于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要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新优产品,特别是要扶持生产技术含量大和疗效价格比高的药品。民生热点三:“物业管理”问题
名师热点评析:“物业管理”这个词的解释,通俗地讲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因此,从宏观意义上来看,我们应该认为物业管理费开支主要包括维修、保安、保洁、绿化、道路、税费等几个方面。而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中体现的是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行为,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是以有价值的服务来实现的,因
谁交费”。或许从“传统的意义”上来剖析,考生们在遇到涉及“物业管理”的社会问题时,可能“潜意识”地把“物业管理公司”直接就当做了“坏人”,其实我们看问题可以退一步看,任何阶层,其实都是有“好”有“坏”的,不可能出现一个“绝对”是“坏”的阶层。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建议考生可以分别从“业主”和“物业公司”两个不同的利益角度,各自地去剖析其中的“奥秘”所在,或许这样去看问题的角度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真相。
一、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物业公司”做得“不对”的地方主要有以下方面:(1)业主对物业服务收费缺乏知情权。从很多的实际例子来看,可能大部分物业管理公司都能做到明码标价收费,能在小区的醒目位置公示服务项目内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但对物业服务收费的收支情况,物业管理公司往往没有按有关规定“每年不少于一次向业主大会或者全体业主公布物业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接受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监督,而此举常常是侵犯了业主的知情权和监管权。
(2)物业企业员工素质不高,服务不规范,认为物业管理是简单劳动,于是低薪聘请一些文化低、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上岗。即使企业对员工培训,也还是停留在基本技能的初级阶段,还未走向由劳动部门参与的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鉴定。致使物业服务工作不到位,不按规范操作,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高品质的物业公司寥寥无几。
(3)保安工作形式多于实质,作用没有真正发挥。表现为:重门岗,轻巡逻查看;重小区内部安全,轻外围防患;重治安问题,轻设施安全;重人员数量,轻人员素质;重人员配置,轻岗位管理监督;重对人的防患,轻对物的安全监护。(4)
(1)由于物业管理内容主要是小区的公共部位、以及小区公用设置的维修,不涉及业主室内部位。但有些业主却认为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不仅仅是保洁、保安、绿化,应无所不包,要求物业企业无偿为住户室内提供一切服务,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以此为“借口”拒交、少交、欠交物业管理费。而“不交、少交、欠交”物业管理费在物业管理行业中似乎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它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生存和发展。
(2)成立业主委员会工作滞后。目前很大一部分的居民住宅小区都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虽然有个别社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都没有形成和发挥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对物业服务与公共财务的收支疏于监督。同时,由于业主委员会自身缺乏对物业相关政策、规定的了解、理解和运用,致使物业企业单方面说了算,而业主委员会却对物业的管理事项难以决策。
(3)有个别业主过度强调个人的实用性利益而不顾社区整体外观形象的共同维护。如:防盗钢窗、空调等的安装零乱;私占公共场所,拥堵通道;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袋;宠物粪便随处可见等。这些行为不仅增加了物业公司的工作难度和不应有的工作量,而且破坏、影响了社区的整体美观和社区的环境。
三、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业管理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吸引和留住人才,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做好服务集成,通过高标准服务来激发消费者的自觉缴费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的问题。
2)要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对物业特别是业主共有共享的部分详细登记;明确物业管理是业主对物业进行自主治理的活动,物业管理权是业主的权利,要尽快出台“物业管理法”,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服务。
(3)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注册门槛。启动物业管理市场预警系统,促使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清除一些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小、散、滥”物业管理企业,最终实现强强联合,形成物业管理集团。
(4)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捕捉市场信息,突出物业服务的人性化理念,将物业管理服务超越单纯的维修与维护,为小区用户营造一种高品位的生活气氛,引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推行“零缺陷”服务的理念。
(5)建立和完善涉及“房屋及维修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保安保卫、消防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
(6)应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办法、业主委员会管理办法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及办法的制定与施行,使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经营、收费等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依法管理和运作。
(7)减少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加强物业管理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实施科学管理。同时要建立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
(8))要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合理地限制开发商盲目组建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鼓励开发商从社会上聘请那些经过实践被业主认可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鼓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公开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引进竞争机制,促使物业管理行业朝高度市场化方向发展。
(9)新闻媒体的报道应保持“中立性”应更多地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特点,深切体会和加深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从而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业主对物业管理有一个深入地认识,促使业主形成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
10)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社会公众客观公正的看待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加深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并对这一行业的作用充分重视,更新观念,顺应我国房地产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对物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物业管理消费的认同感。民生热点四:就业问题
名师热点评析: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据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2006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照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可安排就业1000万人左右,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400万人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内不会改变,而且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出现的就业危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就业岗位量少,因此如何增加就业岗位就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而鼓励创业、发展中小企业,在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中,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多专家学者推崇的办法,建议考生可以顺应国内的主流观点,在这个角度多涉及一些对策。对于就业问题的剖析,老师认为其中需要根据“就业主体的差异性”来分别剖析,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地把问题的症结归因于“扩招”,但“大学生就业难”真的就一定是“扩招”的错吗?老师认为,未必。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争议还是比较多的,请考生们一定要“客观地”看待该问题:
一、问题争议的核心点是:“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扩招”有无“必然联系”?
支持“无必然联系”的观点依据:
论据一: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只有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论据二: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一段实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而很多企业是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代价的。他们更多地选择直接到人才市场寻找成熟的人才。
论据三:国外权威杂志报道,中国的工科人才只有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论据四: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论据五: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论据六: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口径的适龄青年入学率这一指标来看,2002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中国为13%,韩国为71.69%,菲律宾为29.45%,泰国为31.92%。我国高等教育只是刚刚跨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如果说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不好比,但连经济增长速度为我国一半和人均GDP与我们不相上下菲律宾、泰国都可以支持那么高比例的大学生,我国经济为什么不能容纳现有大学毕业生就业呢?
(二)支持“有必然联系”的观点依据:
论据一: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这意味着,中国大学生已经告别从前的辉煌和优越,而需直面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1999年的160万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447万人。在校生人数从413万人增加到1334万人。如此大规模地扩大招生,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远远大于从前。
名师综合评述:其实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是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扩招”并无“必然联系”,对于这个点,老师建议考生还是应该跟随国家的主流观点,在评论该社会问题时不应该在“扩招”身上去找原因,而应该在“教育体制”、“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经济结构的调整”等角度着力剖析,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二、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对策:
(1)进行专业调整,特别是课题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做到整体优化.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间壁垒,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2)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综合素质的训练不可缺少,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还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训练.(3)加强就业准备教育,让就业指导进入大学课堂。扩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规模,增加专职人员,满足难度越来越大的就业工作需要.让就业指导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使得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就业工作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脱离社会与市场.必须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市场,了解行业就业状态与动态,并拓展就业市场,探索就业辅导的新路子、新 ,以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4)学校要切实重视与就业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就业成本,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发挥“关系营销”优势,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走访“客户”,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特点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馈情况,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
(5)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信息网络、就业评估、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政策,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发布渠道,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我省)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源和相关政策。
(6)推动社会就业理念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社会各界及媒体应更加客观地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氛围,使企业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较为充足的人才资源保证。
(7)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把提供优质服务放在第一位,广泛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针对用人单位违约事件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应积极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立法力度,杜绝用人单位随意违约的不良现象,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申论热点:民生问题 篇3
民生问题不仅是广大人民的生计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重民生者安天下。这是为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真理。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
民生问题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求经济高度发达、政治高度民主,而且要求社会公正和谐、人民幸福安康。坚持把民生问题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鲜明特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贯穿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一根红线,也是继续深化改革的时代课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
当前,我国既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各类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进行长期奋斗,就业、医疗、社保、教育等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发展进程中日益凸显的大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改善。在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抗震救灾等突发性事件中,人民的生命、人民的生活受到无比珍视和关注。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成熟和自觉。
2024年申论热点:改善民生 篇4
实事一
物价:减轻百姓生活压力
【会议】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现状】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来最高,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展望】国务院紧急出台了稳定物价16条,11月底以来,“吃”的价格趋稳或有所下降。但水、电、煤、气、油等价格上涨的压力仍悬在百姓头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尚待落实。中央确定明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显示稳定物价的决心之大,不惜动用能动用的一切手段。
实事二
住房:强化政府保障之责
【会议】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现状】国务院今年采取大量措施稳定房价,房价涨幅“稳步回落”。但商品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百姓仍是望房兴叹。
【展望】住建部日前提出,明年计划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据专家测算,届时将达到每十个家庭拥有一套保障房。落实后,收入低的人有房住有望变成现实,房价将与百姓承受力对接。但要避免保障房落入“非穷人”之手。
实事三
看病:普及基本医疗服务
【会议】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现状】过去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倾向严重,小病“大处方”“滥检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持续反映强烈的问题。
【展望】中央此次会议已明确要“坚持公共卫生医疗的公益性质”。在会议之前,国务院已出台具体政策,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运行成本,政府将给予补助。这些政策透露出,政府将为百姓看病埋单。百姓有望不仅能在家门口看病,而且看病的高额费用有望降下来。
实事四
上学:还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会议】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现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文,确定了教育改革试点十大任务。目前,重考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势头不减,致使学生思维受束缚,课业负担过重,逐步消磨掉了创新的能力。
【展望】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但中央的决策已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人尽其才”,教育以此为开端,将逐步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变,还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实事五
收入: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会议】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现状】我国2004年开始酝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但不同行业、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低等问题持续存在。百姓收入低已成为制约我国提高百姓消费总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绊脚石。
【展望】中央此次把“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放在“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总领下,可见对此事下了决心。百姓期待着国家能出台政策,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让百姓通过劳动能获得与经济发展增长水平和物价上涨水平相一致的收入,日子能更上一层楼。
实事六
就业:让百姓生活更有尊严
【会议】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但我国今后每年将有超过一千万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镇,大学生毕业的规模日益庞大,百姓能找到工作、活得有尊严仍是沉重的话题。
【展望】中央提出把就业摆在政府职责的“优先”位置上。如何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创造更多的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智力密集型就业岗位等,是在现实中亟待政府部门破解的难题。
实事七
环保:还百姓蓝天碧水
【会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现状】国家在“十一五”把节能减排工作提到战略高度,量化考核,目标基本完成,臭水和扬沙天正在减少。但河水浑浊、空气质量差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威胁着百姓健康。
【展望】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意味对各级官员来说,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没有退路。百姓期待着中央的要求能落到实处,让百姓能生活在水清草绿花艳的优美环境中,这是一个国家百姓生活走向富裕的基础。
实事八
文化:让百姓生活得更开心
【会议】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现状】我国文化产业去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0%,国家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但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的问题,缺乏好的文艺作品,高昂的票价和书价,让百姓对买书、进电影院、看演出“望而却步”。
【2024年申论热点:改善民生】推荐阅读:
202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热点解读07-13
2024申论热点:严打“伪基站”05-15
2024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热点解读06-29
2023年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假离婚08-13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09-02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三十10-10
2024栾川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备考写作热点:共同保持“APEC蓝”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