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期间思想政治及综合表现(精选6篇)
在校期间思想政治及综合表现 篇1
大一阶段
大一新生充满自信, 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及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强烈好奇心, 学习负担轻, 求知欲增强, 思维活跃, 兴趣广泛。他们精力充沛, 渴望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希望加入班委和学生会工作。并随着对大学生活的不断适应, 新的心理平衡已经逐步建立起来, 他们积极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从多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
新生入学初, 班主任多花精力和时间去管理班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 树立良好威信, 有威信的班主任往往容易管理班级, 班级也能够形成凝聚力, 好班风。对于大多数刚毕业的年轻教师, 必须努力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才能树立良好威信。第二、及时组建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班团干部队伍。通过学生上台演讲, 然后让同学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表演等能力, 又出了有才能的干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合理授权、放手使用”, 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第三、由班委组织各项班级活动和比赛, 可使同学加深了解, 增进友谊。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 以锻炼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二阶段
经过一年来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各种问题也相应出现, 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增大, 人际关系不适应。进入大学以后, 不仅学习成绩可能不如从前突出, 而且会发现自己的许多方面都与别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 原来建立在学习成绩基础上的自信就受到了打击, 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同学之间的了解加深了, 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群体或者集团, 与大多数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少了。
首先, 班主任利用评定奖学金, 激发同学的争强好胜心理, 鼓励同学化压力为动力。为同学正确归因, 学习的目的已不是仅仅为了分数和排名。第二、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中的快乐, 一是培养深层学习动机, 以获取知识为乐, 二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成功经验, 从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第三、小群体交往辅导, 让学生明白在小群体如宿舍人际交往中, 以宽容大度的人格求同存异。培养与人沟通的技巧, 人际交往, 重要的是进行有效的沟通。第四、丰富同学课余时间和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扩大交际圈, 锻炼社交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销售等兼职, 参加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 参加英语和计算机等考试。
大三阶段
到了大三, 一部分同学随着对环境的熟悉和适应、年龄的增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逐步展开, 愈来愈变得成熟而有主见了。这部分同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 能长期勤奋努力, 克服困难, 具有顽强的毅力。而另一部分, 往往人数较多, 处于低迷阶段, 首先, 很多希望努力学习拿奖学金的同学, 经过大一大二的努力没有拿到, 这时会失去自信, 容易出现及格就万岁的想法。其次, 没有进入学生会领导的同学, 也不会去和新生竞争了, 班委的人数也有限。这部分同学精神上极度空虚, 上课睡觉、逃课、网瘾、恋爱等现象, 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大三是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阶段, 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今后顺利找到工作和取得成功尤为重要。班级可通过开展专业能力竞赛, 组织学术讲座, 参观人才招聘会, 考研动员, 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学习既要讲究方法策略, 又要注意对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自我监控, 要主动利用反馈信息对学习进行调整。第三、狠抓考勤, 对于经常逃课的同学, 与家长联系, 共同教育。适当的督促和引导, 帮助学生戒掉网瘾, 重回课堂。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第四、培养诚实守信品质, 诚信是为人之本, 通过交流与讨论、案例启迪等方法, 使学生了解诚信的现实意义。
大四阶段
大四是大学生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的过渡阶段。一方面, 对于过去的不满意, “如果从头来过, 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另一方面, 面对又一次环境变迁和严重的就业压力, 他们心理特点是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 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抑程度低, 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能力低, 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折能力低。他们已不再像其他年级同学那样活跃, 兴趣广泛了。
班主任帮助同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找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类型的结合点, 理解做学问的有关观念、方法, 明确学习和做学问的区别。指导学生由知到行, 在实践中学习, 提高学习能力。做好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教育和训练, 对往年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分析当年的就业形势和环境, 对存在焦虑的同学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引导, 帮助同学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确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提高就业心理素质。人际角色训练, 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人际角色, 善于扮演自己的人际角色。学会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 能够清楚地认识各种人际关系, 在社会大系统中, 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结语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就应当了解他们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认识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把握教育的最佳度, 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因时施教。当然, 身教甚于言教,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还必须继续学习, 加强自身修养和专业素养。
课题项目:西南林学院2007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林学院工科专业学生自信心培养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科生大学四年不同的心理特点的分析与归纳, 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出发, 对如何进行育人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本科生,心理特点,班主任,育人对策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郑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2]吴广清.大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研究及其对策[J].心理科学, 1997 (4) :371~373.
[3]张大均.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1) :40~42.
在校期间思想政治及综合表现 篇2
关键词:思想品德;综合性主观题;综合表现;教学策略
一、试题再现
为便于读者了解主观综合题的原貌,且为了作者行文的方便,现将2016年杭州市思品中考试卷中主观综合题29题原文再现如下:
29.(18分)经过30余年努力,我国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书写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一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1)概括图和表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说明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4分)
材料二:教育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学生和贫困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7个层面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3)运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知识,说明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理由。(6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①创新发展②协调发展③绿色发展④开放发展⑤共享发展五大理念。
(4)某县采取了如下扶贫开发行动。请把这些行动直接反映的发展理念的代号填入表中。(每栏限填一项,4分)
二、綜合性主观题综合的具体表现
所谓综合性主观题,是指试题信息量大,涉及知识点多的非选择题型。这类题型往往在思品中考卷中处于压轴的位置,能否做好此题,对学生该学科的成绩相关性极大。下面,以杭州市2016年中考思品试题第29题为例,先梳理一下其综合性的具体表现。
1.呈现形式综合
从试题呈现的形式上看,在该题中,除了文字表述之外,还有一个柱状图,两个表格,既有文字又有图表,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既可以让试题看上去赏心悦目,又吻合初中生感性认知活跃的特点。
2.知识层次综合
知识的综合又分为两类。其一是教材外知识和教材内知识的综合。比如,该题的第(1)问和第(3)问主要考验学生对书本之外的时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事求是地说,这部分答案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是找不到原文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因此,它应属于“书外”的知识;而第(2)问中让学生回答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是有固定答案的,属于课本上的主干知识,是“书中”的知识。
其二是知识层次的综合。比如,第(2)问中让学生回答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这是属于记忆层次的知识;同样是第(2)问中的第一问“说明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则属于对理解层次知识的考查;题中的第(3)问“运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知识,说明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理由”明显上升到了知识运用层次的考查,同样的道理,第(4)问的这道表格题,命题者列举出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填出其所体现的发展理念,也属于知识运用层次的考查。可以说,在这道综合性的试题中,对知识层次的要求至少涉及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综合性明显。
运用层次是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从考查的知识角度上看,此题综合了教材内和教材外两类知识。
3.考查能力综合
从回答问题所需的能力上看,第(1)问“概括图和表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命题者所给的图表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则考查学生判断事物因果联系的能力,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第(3)又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一道题中,蕴含了对学生有效获取信息、记忆、判断、理解和运用等多种能力的考查要求。
4.知识与思想的综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文指出,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性质之一,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正是思品课程的这一重要特性,纵观此题的材料内容,读者不难发现,该题虽然文字、图表丰富,但其立意是仅仅围绕“扶贫”这一关键词而展开的。众所周知,扶贫是党和政府当下重要的工作之一,将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融入试题中,就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现实国情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在心中牢固树立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可以说,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在思想层面上受到感染和启发,这是命题者的匠心所在。
三、综合性主观题的教学对策
在熟悉了思想品德综合性主观试题的综合性表现之后,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日常的教与学中针对这些具体表现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中除了做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一常规做法之外,还有哪些有效措施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还应该做好三点工作。
1.重视材料的“动”感
所谓动感,指的是命题者所给的材料在呈现形式、材料本身体现的时代背景及材料的立意等方面都是富于变化且有时代气息的。我们知道,在解答综合性主观题的时候,学生首先面对的是材料,可以说,所有的综合性主觀题都是以相应的材料作为背景的,仔细观察杭州市2016年中考综合性主观题的选材,可谓动感十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好材料的“动”感所在。
nlc202309080959
(1)材料呈现形式动感
此处的动,是变化的意思,所谓动感是指命题者在编制题干的时候,不再采用全部是文字的材料,而是采用文字、图表等多种材料的组合,使试题不再呆板。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在编制综合性主观题时,应该注意这一趋势,在题干的呈现形式上要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以求得试题直观上的生动活泼。因为注重选材的动感,不仅仅是杭州市思品中考综合性主观题的特点,也是全国其他地市经常关注并采用的。
(2)材料内容多融合热点
所谓热点,就是当今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把这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热点问题融合到材料中,就使得试题材料富有时代气息,动感十足。以杭州市2016年思品中考题的29题为例,试题中第一则材料和其后的柱状图以及表格,都是反映我国当下党和政府精准扶贫这一热点的。
这就启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试题命制时要合理地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题干材料中,这既是学习者的需要,也是考试的趋势。
(3)材料之中有高的立意
如果仅仅将材料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将热点问题融入材料中看成是动感的话,这未免有点浅薄。笔者认为,这两者只是材料动感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综合性主观题也不例外。若要试题材料在内涵上充满动感,那么材料中需要含有高的立意。
平日的学习也好,重大的考试也罢,都是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应该知道,所谓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尤其在注重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今天,通过饱含社会责任、体现正能量的试题材料,在考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情感,是命题和考试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从29题中不难发现,整个试题的材料紧紧围绕国家的精准扶贫这一热点问题,无疑让这道试题的立意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可以说,崇高的立意,让综合性主观题的选材动感趋于质的完美。
2.理清问题的逻辑
在实际考试过程中,学生首先面对的是综合性主观题的材料,阅读完材料之后,进入大脑的元素就是命题者设计的问题。既然是综合性的主观题,命题者设计的问题往往是多个系列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理清问题之间的逻辑是非常重要的。
(1)要明确考查目标的分类
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教学的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级别,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前面说过,考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试题问题的设置上,基本也是遵循这一规律的。
比如29题中,让学生回答“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属于记忆类的,让学生“说明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等问题则属于理解类的,而运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知识,说明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理由这一问题则属于应用类的。总之,只有理解了考查目标的分类,才能为明晰考查问题间的逻辑提供前提。
(2)要明晰考查问题的难易
明确了前面考查目标的六大分类之后,还需要知道这六大目标在难易程度上是逐步增加的。就是说,记忆类知识的考查是最初级的认知,后面的依次递增。我们知道,作为一道综合性主观题的系列问题,命题者一般要遵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去设置,也就是说,要先考查学生的初级认知能力,再考查学生较高的认知能力。
从29题中不难发现,命题者设计的问题都是按照这一认知思路定制的。虽然偶尔有先考查理解类的题目在前,但总不能脱离由易到难这一逻辑思路。這就启发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尤其在综合性主观试题的命制中,对系列问题在设计上要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逻辑,同时更要让学生领会命题者的这一规律做法。
(3)要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答方法
我们知道,知识是用来说明事实和解决问题的。实际的事实是不同问题的解决,其用到的知识是不同的。当下对知识的分类中,最广泛被人接受的是安德森的观点,他将知识分成四大类,即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教师应该清楚,像29题第(1)问,让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第(2)问中让学生作答“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都属于事实性知识。对于事实性知识,用陈述的方法点出事实即可。
而对于第(3)问,让学生运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知识回答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教育的理由,实质是考查学生对教育与扶贫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属于运用概念性知识解决问题的范畴,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要回答出两种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29题而言,没有涉及如何做的问题,如果涉及如何做的设问,就需要运用程序性的知识来作答。因为程序性的知识简单而言就是如何做事的知识。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答方法。
3.关注能力的多元
对于一道综合性的主观题而言,命题者往往想通过系列小问题的设置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1)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社会的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逼人耳目。我们应该清楚的是,这林林总总的信息,有些对我们的发展是有益的,有些则是无益甚至有害的。因此,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问题,是合格公民的素养要求。也正因此,能否根据所给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往往是综合性主观题常常涉及的问题之一。
以29题为例,排在这道综合性题目中的四个小问题中,首位就是让学生“概括图和表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这明显属于考查学生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题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和学生,培养去伪存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应对综合性主观题的当务之急。
(2)提升知识的理解能力
笔者曾经参加了2016年杭州市思品中考试卷的批阅工作,从学生在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欠缺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相对于能力、觉悟和创造等高认知目标这些高楼而言,知识就是平地,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高楼就失去了稳固的根基。
以学生对“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参考答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可是,不少学生把“生产”写成了“生产力”。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虽然一字之差,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之所以会轻而易举地写错,主要原因是对生产力和生产两个基本概念没有吃透。由此可见,要应对综合性主观题,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是最基础的工作。
(3)强化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知识是为解决自然的和社会的问题而存在的。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知识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只能算作死知识。
以29题中的第(3)问为例,命题者要求学生运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知识,说明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理由。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写下了诸如“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答案,很明显,道理虽然是对的,但不符合作答的要求,作答的要求是运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知识。
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审题不细致,更能反映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日常教学中,理应强化学生靈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正如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综合性主观题多研究,细揣摩,一定能够引领学生较为从容地应对这类题型。
在校期间表现证明 篇3
XXX同学,X,汉族,籍贯XXXX。为我校XXX专业XXX班学生。该生思想积极进步,不断进取,爱祖国,爱班集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校期间,该生学习刻苦认真,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和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同时获得多次奖学金。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也多次获得奖项。在生活中,尊敬师长,关爱同学,人际关系良好。该生在校期间无任何违纪行为,没有参与过“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政审负责人:
关于xxx同志在校期间表现情况 篇4
xxx,性别x,x族,x年x月出生,x省x市人,身份证号:xxx,系xx大学xx系xx班xx届毕业生。
该生进校以来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修养,关心时事政治,不断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该生政治立场始终坚定如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和行为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平时积极参加学校以及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该生于xx年xx月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
该生勤奋好学,专业基础扎实,技能突出。该生综合测评成绩一直位于班级前茅;珠算、传票、点钞、中文输入四项技能也均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众诚杯”大写传票第三名的好成绩。该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考取了助理会计师、英语六级、计算机一级、英语口语应试等专业资格证书,还获得了一等奖学金、摩达励志奖学金、安信奖学金,还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该生在校期间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担任班级就业信息员和班主任助理期间,辅助班主任老师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校期间思想政治及综合表现 篇5
该同学在校期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平时能自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该同志专业学习刻苦,勤于思考,作风踏实,学习成绩,曾获得学年优秀学生奖学金。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担任工作,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强,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受到领导和学生的好评。平时虚心好学,为人诚信,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该同志在校期间能自觉抵制“法轮功”等不良思想,在重大政治斗争中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党委
在校期间思想政治及综合表现 篇6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 学生党员 思想特点
一、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思想特点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一批较为优秀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导致学生党员较早进入了社会,而由于学生个人思想不成熟、学习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社会环境影响等等因素,使部分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思想发生动摇,对党的信仰减弱,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不坚定、身份认同感低、组织观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导致社会对学生党员的认同感下降。
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思想成因分析
(一)个人动机的变化
有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当真自己找工作的一个砝码,而不是个人的信仰追求,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把成为党员成为入党的终点,而不是起点。顶岗实习期间,党支部很难跟踪考察,加上部分学生以为支部大会后就尘埃落定了,可以松口气了,导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主动学习和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使自己的党性意识越来越淡化。
(二)教育者的变化
当学生顶岗实习时,他的教育和学习的对象就会从学校的老师转化为实习的师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不同,就会出现教育和指导方式不一样、教育和指导的内容上不一样等等,而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很多习惯的改变,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不适合,甚至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党员在思想、工作等方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学生党员思想会造成一定的消极的影响,从而出现情绪波动大,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对党组织不满等情绪。
(三)教育环境的变化
顶岗实习时,学生从校园环境步入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变化后,不仅要求学生要继续认真学习,更是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各种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另一方,环境的变化后面要求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更要养成爱岗敬业、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从而来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竞争,这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人际沟通、工作强度等身心上的压力,在这过程中,思想意志不坚定的党员会疏于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由于应付工作,放弃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
(四)个人追求的变化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初步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对社会和自己的追求都有新的认识,曾今在学校认定入党是自己最大的目标,走入社会后,发现找份好工作才是最实在,如果实习期间找到了工作或者有了工作的意向,个人的追求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对党的信仰程度降低,甚至转变自己的追求等,这都给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思想教育对策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里这样说:“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理想信念缺失导致很多党员学生思想状况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顶岗实习前加强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的重大贡献等等学习和教育,树立学生对党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岗位适应性教育
学生党员的思想变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适应岗位转化引起的。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时,由于个人角色变化、工作强度变大和工作技能不足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学校应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利用实习或者外出参观等机会开展岗位适应性教育,顶岗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要适时走访企业、了解学生,对于心里有变化的学生,通过思想交流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适应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制定学生党员日志制度
为了时刻提醒学生党员加强学习和思想反馈,制定学生党员日志制度,要求学生党员认真完成《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日志》,在日志中要有能反应学生思想动态的项目,学生党员在记录每天的学习、工作及思想状况的同时也是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时候。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日志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和教育。通过日志制度也可以让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党员的身份,端正思想。
(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根据很难把顶岗实习的党员学生集中起来学习的特点,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建立网络教育阵地。要求学生定期进行浏览学习,并把学习心得记录在《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日志》中,或者直接在网络上反馈留言,也可要利用微博和微信,建立话题,要求学生党员根据话题编辑内容发表或者讨论,以此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党员在学习交流中反思自己的最近思想动态,及时端正不正确的思想。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的形式,既能解决实际困难,学生也乐于参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年11月16日.
[2]郑园全.新媒体平台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前沿,2014年1月 总第351、352期.
[3]范鸿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2(17).
[4]夏韩辉 刘光辉 陈诗.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思想特点与成因分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2012年第5期.
[5]张言民.高职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以工学结合模式为视角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0)第23卷第5期.
[6]骆昭平.“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柳州师专学报[J].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
【在校期间思想政治及综合表现】推荐阅读:
在校期间总结07-06
学生在校期间评语10-05
小学生在校期间评语06-07
学生在校期间保证书07-02
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人身伤害责任应如何承担10-06
在校个人表现06-06
在校表现参考评语08-24
学生在校表现的评语10-27
留党察看期间现实表现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