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狼

2024-09-14

七年级上册狼(共9篇)

七年级上册狼 篇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重点

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文录音磁带、狼的视频片段、多媒体课件。1课时

多媒体展示狼的视频片段(狼对天嚎叫)。

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请学生概括狼的特点,如凶残、狡诈等。

说说你所知道的狼的成语(限时一分钟的成语比拼赛),例如: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热衷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后来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1.听课文录音磁带,初步感知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把握停顿、节奏。例如:其一/犬坐/于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1)一词多义。

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止:止有剩骨(只,仅)一狼得骨止(停止)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对方)前:狼不敢前(上前,动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名词)(2)重点实词。

犬、盖、股、洞、隧。缀行甚远(紧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屠乃奔倚其下(跑过去倚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一会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3)特殊句式。

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4)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怎样概括?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并走向结局的全过程。3.《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叙述故事: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发表议论:议狼。

七年级上册狼 篇2

关键词:广韵,反切,破读,虾

一、虾蟆

《童趣》 (P20)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虾”是“蝦”的简化字。【说文解字】 (2) :“蝦, 蝦蟆也。”蝦蟆也就是蛤蟆, 学名蟾蜍。《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 而见食于蝦蟆。”描写的是蟾蜍吃月 (古人对月食的误解) 的景象。【广韵】麻韵167页 (3) :“蝦, 胡加切, 蝦蟆。”麻韵164页:“蟆, 莫霞切 (mɑ) , 蝦蟆。”【康熙字典】1090页:“蝦, 《唐韵》胡加切 (xiá) , 《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 (xiá) , 并音遐。”根据见系二等字语音演变成细音的规律, “蝦”反切的现代读音应为xiɑ, 但是现代汉语中“蛤蟆”一词和“蝦蟆”正是同一个词, 可知在表示“蟾蜍”这个词的时候, “蝦”的语音演变比较特殊, 延续旧音读为ha (匣母浊音清化为h, 声调转为阳平) 。

“蛤”字本义为蚌蛤。【说文解字注·虫部】670页, 即为蛤字, 释为“蜃属”。【康熙字典】1082页:“蛤, 《唐韵》《正韵》古沓切 (ɡé) , 《韵会》葛合切 (ɡé) , 并音鸽, 《玉篇》蚌蛤也。《礼记·月令》:‘雀入大水为蛤。’”“蛤”本义为蚌蛤。现在读ɡé音的词有蛤蜊 (ɡélì) 、蛤蚧 (ɡéjiè) 等。故, “蛤蟆”一词本作“蝦蟆”, 后来“蝦”字语音发生变化, 读为xiɑ?, 后来和“鰕”共同简化为“虾”, 用来表示鱼虾之“虾”。既然“蝦”字已不能正确表示hɑmɑ的语音, 就开始借用“蛤”字来记录语音, 就成了现在的“蛤蟆”。因此, 清人沈复《童趣》中的“虾蟆”应破读为hɑmɑ。【现代汉语词典】488页同。而教材未作注音, 恐易误导学生错读。

二、禁

《紫藤萝瀑布》 (P16)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

【广韵】侵韵220页:“禁, 居吟切 (jin) , 力所加也, 胜 (读shenɡ) 也, 又居荫切。”沁韵441页:“禁, 居荫切 (jin) , 制也, 谨也, 止也。”可知“禁”表示承受之义时读阴平, 表示制止、禁止之义读去声。【现代汉语词典】656页、662页“禁”字同。教材中, “忍俊不禁”中的“禁”表示控制的意思, 故读去声。本册教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52页) “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中的“禁”字同样读为去声。

三、晕

《春》 (P53) :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说文解字注】304页:“晕, 光也。”【广韵】问韵396页:“晕, 王问切 (yùn) , 日月傍气。”广韵中的晕字只有去声这一个音。【康熙字典】497页:“晕, 《广韵》《集韵》《韵会》王问切, 《正韵》禹愠切 (yùn) , 并音运, 日傍气也。《史记·天官书》:“两军相当, 日晕。”看来不独广韵, 诸家韵书都只有去声一个音, 都是作“日傍气”解。【汉语大字典】1527页“晕”注有平去二声, 平声释义很简单:“昏迷, 失去知觉, 如:晕倒;晕厥。”并未举任何文献例证。看来, 义为晕倒、昏迷、眩晕等的平声读音是近代才产生的。【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字典】同。因此, 《春》中“黄晕”之晕当读为去声。

四、澄

《济南的冬天》 (P57) :看吧,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广韵】蒸韵198页:“澄, 清也, 直陵切 (chenɡ) 。”庚韵:“澄, 直庚切 (chenɡ) , 水清定。”【康熙字典】651页:“澄, 《集韵》持陵切 (chenɡ) , 音惩。谢灵运诗:“秋水共澄鲜。”又《集韵》唐亘切 (denɡ) , 音邓, 清浊分也。”【汉语大字典】1750页“澄”注有chenɡ、denɡ二音。【现代汉语词典】同。二者区别:音chenɡ时作形容词;音denɡ则表动词, 当“使澄清”讲。所以, “澄清”中的“澄”读作chenɡ。

五、荫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P126)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说文解字注】39页:“荫, 草阴也。”荫的本义是草阴。【广韵】沁韵441页:“荫, 於禁切 (yìn) 。”同一小韵中还有“廕”字, 释为“庇廕”。【康熙字典】1055页:“荫, 《唐韵》《集韵》《韵会》并於禁切, 音廕。《荀子·劝学篇》:“树成荫而众鸟息焉。”又通廕, 《左传文公九年》:“本根无所庇廕。”又《集韵》於金切 (yin) , 音阴, 草木荫翳也, 班固《西都赋》:“茂树荫蔚。”由此可知, 简化字中的“荫”实际上是“蔭”和“廕”两个字共同的简化字, 读yin时, 表示阴凉、树荫之义;读yìn时, 表示保护, 荫庇之义。【现代汉语词典】同。故本文中应读去声。

六、稽

《皇帝的新装》 (P137) :这也真够滑稽,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广韵】齐韵89页:“稽, 古奚切 (ji) , 考也, 同也, 当也, 留止也, 又山名, 亦姓。”荠韵269页:“稽, 康礼切 (qi上声) , 首至地也。”所以稽查、稽留、无稽之谈、滑稽等都读ji阴平;而稽首之稽读qi上声, 比如“再拜稽首”。【现代汉语词典】同。

七、予

《皇帝的新装》 (P138) :封他们为爵士, 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广韵】鱼韵68页:“予, 以诸切 (yú) , 我也。”语韵256页:“予, 余吕切 (yu) , 郭璞云予犹与也。”读平声义为“我”, 读上声义为“给与”。【康熙字典】85页“予”同, 【汉语大字典】52页“予”同, 【现代汉语词典】同。故文章中的授予一词应读上声。

参考文献

[1].余迺永, 《新校互注宋本广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丁声树,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 科学出版社, 1958

[4].郭锡良, 《汉字古音手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5].张玉书等, 《康熙字典》[M], 中华书局, 1958

[6].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86

[7].阮元, 《十三经注疏 (影印本缩印版)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篇3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七年级上册狼 篇4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主旨。

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少知道这个故事吧,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双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言代表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看看狼与屠户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自读指导

1.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学生大概圈点注音以下生字:缀行zhuì屠大窘jiǒng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dān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āo假寐mèi狼亦黠xiá

2.二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可能框出以下词语:缀行、从、并驱如故、大窘、顾、耽耽相向、弛担持刀、少时、径去、目似瞑、意暇甚、方、假寐、黠、顷刻、诈、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洞、意、遂、故、前、敌

3.三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5.译文指导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准确,合乎原文,“达”就是翻译通畅,“雅”就是翻译得美,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对”、“换”、“留”、“删”、“补”、“调”、“变”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6.四读情景。《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

四、复述故事

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创造性复述。

提示:①注意小说的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

②学生可展开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

A设置环境。

B添加动静。

C加上声色。

D安排远近。

E配上衬景。

F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学生小组合作,互为补充。

3.教师点评。

五、欣赏体味本文精彩描写

每位同学认真地选一个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欣赏其妙。老师先举个例子,如“一屠晚归”中“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晚”渲染出当时的时间及恐怖的气氛,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一个小小的“晚”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体现你的理解和点评。

学生独立进行语言赏析,全班交流。重点落实文章第3、4段内容,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用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谈感受。

师提示:狼代表了坏人,代表了恶势力,代表了困难。

明确: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中的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七、拓展阅读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七年级上册狼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的文学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准确翻译课文。

2、反复诵读,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塑造形象的作用。

3、学习屠户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自己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

建议以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入或与狼相关的成语引入(辨狼之本性)。师:最爱平底锅的灰太狼是一只怎样的狼?(生答略)

二、组代表解读学习目标

三、生结合资料链接介绍蒲松龄及其作品。

四、课文研读

1、(活动一)一读课文,正音辨句,做到流畅自然。(1)字音:缀行 大窘 积薪 苫蔽 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少时 ........ 目似暝 意暇甚 隧入 尻尾 假寐 狡黠 顷刻 .......(2)重点句子节奏

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恐 /前 后 受 其 敌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以 刀/ 劈 狼 首

一 狼/ 洞 其 中 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2、(活动二)二读课文,结合注释读译课文,掌握文意。A 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同 只 B、一词多义

意: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前: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止: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之: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 两狼之并驱如故

以: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其: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狼不敢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3、(活动三)课文悟读,理清情节、分析形象。

(1)从文中找出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少时、久之、顷刻

(2)以“狼”为中心词,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屠户 遇 狼—— 惧 狼—— 御 狼—— 毙 狼——作者 议 狼(3)形象

狼:凶狠贪婪: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阴险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屠户:忍让 反抗 机智 勇敢 细心 勇于斗争、善于斗争、除恶务尽 ①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②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 “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活动四)课文理读,把握主题、写法。(1)“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指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及恶势力。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2)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议论。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五、课外练笔:将此文改编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白话小说,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可以适度创新。

提示:①开头可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突出屠夫的紧张心理 ②“投以骨”时,屠夫的心理活动③屠夫看到麦场时的心理④屠夫杀狼的经过⑤两狼的动作、神态描写⑥结尾可呼应开头,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反衬屠夫得胜而归的喜悦心情 附

1、创新型课文描写示例

一条小路,蜿蜒的伸向远方,夕阳的余辉照得小路发黄。在通往集市的方向,来了一个挑着扁担的生物,近一看,原来是屠夫。看着扁担中剩下的骨头,屠夫不禁笑了,小声嘟哝道:“终于攒够钱了,明天女儿过生日就送她期待已久的MP3吧!”

余辉照在他脸上,才发现时间不早了,本来打算欣赏欣赏这夕阳,可惜今天无缘了,“老婆孩子还在家里等我吃饭呢!”屠夫长叹道,“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明天又要起早了”。说罢,加快速度往前走了。

刚走10分钟,人的第六感觉告诉他,他后面有东东跟着。于是,猛地一回头。好家伙,真可谓“屠夫一回头,吓死一群牛。”后面的两匹狼脸色煞白,跟贫血没啥区别。还好这两匹狼心理素质还可以,不然,他现在已经在抢救中了。

屠夫看是两匹狼,不由得一惊,“这条路治安这么差?都有狼了,下次一定要去法院申诉。”屠夫自言自语说。立马甩下骨头,拎着空扁担,跑的比兔子还快...屠夫跳到了一堆柴薪下,刚想喘口气,两匹狼就追上来了。“老家伙,你以为现在是什么时代,那种无聊的诱饵谁会中?”其中一匹狼说。屠夫见双拳难敌四爪,连忙下跪道:“两位狼爷爷,今天就放过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还没有办人寿保险,要吃我的话也等我办完人寿保险再吃啊”。“切,这种话我都听出耳茧了,谁信你”。一匹狼说。屠夫见没用,立马拿起菜刀,“来呀,谁怕谁。”那两匹狼一番耳语后,其中一匹走了,另一匹坐在原地,一言不发。

大约过了三分钟,屠夫看看手表,7点半了。他可不想让老婆担心,就豁出去了,拿着菜刀冲上来,吼道“看我,降狼十八砍!”十八刀后,地上多了一条狼的尸体。

当他准备拿扁担时,不经意发现柴薪后面多了一条狼尾巴。

屠夫顿时明白了,冷笑道:“哼哼,你小子想阴我,下辈子吧!”说着一刀下去,血肉模糊。狼拼着最后的力气,从柴薪中爬出来,奄奄一息的说“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恨你,如果硬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N年!”刚说完,又一刀下去,驾鹤归西了。

屠夫挑起空扁担,狂笑道:“狼?也不过如此。正所谓,一切皆有可能”。附

2、与狼有关的故事:狼和小羊、东郭先生和狼

与狼有关的成语:狼心狗肺、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与狼有关的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狼披羊皮还是狼、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

边吃屎。

与狼有关的歇后语:狼吃东郭——恩将仇报 狼头上长角——装洋(羊)

狼改写七年级作文600字 篇6

屠户看着跟在后面的狼,心想:“这大晚上的,什么人都没有。我该怎么办呀?有了,要不扔些骨头把它们打发走。”于是,屠户赶紧扔了块骨头,一只狼停下来,咬住骨头,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又扔了根骨头过去,这只狼停下,前一只狼又跟了上来。随着骨头一点点减少,屠户也加快了脚步。很快,骨头扔完了。两只狼舔了舔嘴巴,似乎并不满足,开始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害怕了,边跑边想:“这两只狼如此贪婪,吃完我的骨头又想要吃我,待会这俩畜生一前一后夹击我,我不就成了它们口下的晚餐了吗?”

忽然,看见前面不远处好像有个打麦场,场主把柴草堆得跟小山似的,心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迅速跑过去,背靠着“小山”下方,将肩上的担子解下,拿起刀子,决心就靠这个有利地形与狼决一死战。两只狼看见屠户的样子,都不敢上前,只好瞪着他。

不一会儿,一只狼走开了。而另一只狼似乎贼心不改,像狗一样蹲在屠户面前。屠户看见了心下有些吃惊,但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这狼到底在耍什么花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辨误 篇7

一、生物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吗?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单元小结”中 ,有这样一条“小结” (见第70页):

此外,本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最后一段, 也概括说:“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见第65页)

这里所说“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等,是不很准确的。在本单元第二章节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你将知道”中,就明确地提问“多细胞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在课文中,也说“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见第59、60页)。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人体即哺乳动物为例来说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说明植物体构成的。而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都是高等的多细胞生物体。结合本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有关内容可知,四类绿色植物中同时有“组织、器官”的植物体,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绿色开花植物三类,但有六大器官的就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所以,“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更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在修订前的课本第二单元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其开头这样说道:“多细胞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有许多细胞”(见第62页);在本章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中说,单细胞生物没有上述结构, 有上述结构的是多细胞生物(见第68页)。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最新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也有三处明确提到“多细胞生物体”:“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还有一张表的题目就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见第10-1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6月第5次印刷)。此外,病毒等连细胞结构也没有,就更谈不上有上述结构了。

因此,“单元小结”中的“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这句话就不准确了,最好在前面加上“多细胞”,说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这样课本前后一致又不致造成误解。当然,说“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且都有组织、器官等”,也不十分准确,但比“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要准确得多。所以,不能因为是“小结”,为了过分追求文字的简洁而牺牲准确性,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此外,第三节中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一句,最好也在前面加上“多细胞”。

二、苔藓植物的“假根”是根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标目“苔藓植物”中,课文这样叙述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见第81页)这里说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 ,称为假根”,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只是根比较简单,称为“假根”而已。那么,“假根”是根吗? 苔藓植物到底有没有根呢?

我们首先要区分“根”和“假根”。根是高等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有时又称“真根”, 一般是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根的主要功能为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并将水和无机盐输导到茎、叶,以及储藏养分等。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主根),或由中柱鞘细胞发育而来(侧根),也有的是从茎或叶上生出来的(不定根)。胚根是种子萌芽后首先出现的器官,它向下生长深入土壤而固持幼苗。根的结构,大都比较复杂,内部都有维管组织,并具有根冠。

假根则与根(真根)明显不同。假根,是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结构,外观与根呈类似, 在菌类和一些低级植物都有。在藻类、苔藓和一些蕨类植物(包括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中,生于植物体的下面或基部,具有固着植物体和微弱的吸收功能。从结构上,假根都很简单,不少为单细胞结构,如地钱、蕨的原叶体和伞藻等的假根; 有的为多细胞结构,如葫芦藓等。也有假根形成固着器,如藻类中的海带等。无论何种假根,其内部均无维管组织,尖端也无根冠。所以,假根的进化水平都比较低。假根也有固着植物体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但效率要比根低得多。在来源上,植物体的假根是表面细胞或基部细胞延伸而成,而与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不同。

苔藓植物有像“根”的部位,但它非常简单,只起固定作用,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因此还不能称为“根”,只能称作“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所以,苔藓植物的吸水保水能力不强,植株矮小。也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没有根的,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假根并不是“根”。对于这一点,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本《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得到印证。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标目“植物的分类”中,有一个要填写的分类表,其中的“无种子”中“有茎叶”类里,又分“有根”、“无根(假根)”两类,而“无根(假根)”对应的植物是葫芦藓,正是“苔藓植物”,与“无茎叶”“无根”的藻类植物类似(见第97页)。

由此来看,课本中的“根非常简单”一句是错误的,对师生有极大的误导作用,使人认为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原文可改为:“……没有根,只有结构非常简单的假根(假根不是根)。”

三、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通过导管运送的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单元小结”中,有这样一条“小结”:“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见138页)

上面的第二句话也是值得商榷的。

本单元第一章的开头说绿色植物可以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在“小结”中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但根据本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的叙述以及课外资料,可以得知下列信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也没有“根”,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虽然有茎,但茎中没有导管,谈不上有输导作用。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种子植物同蕨类植物类似,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也很高大。

任志鸿主编的《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在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典型演练”之“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这样“典析”道: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由于这类植物没有根,没有吸收水分的专门器官,所以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但是根不发达,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输导组织不太完善,也同样更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类植物的生殖过程必须在水中,借助水的帮助完成受精过程,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见第48-49页。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第9版)

由此可见,四类绿色植物中,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并没有根,它们吸收水和无机盐靠的是全身或叶片,也没有“导管”这一输导组织;有根的只有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类,只有它们才是由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并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的。

七年级上册狼 篇8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发展地看自己,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同时使学生基本能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的新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法、讨论法,使学生基本能辩证地对待心中的偶像和自己,明确不仅要完善自己的外在形象,更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法、讨论法,使学生能正确看待“明星崇拜”,确立清晰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最终懂得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确立个人成长目标。

二、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首先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尤其是在通过学习了第五课前两节内容之后,会思考新的自我整体形象是什么,因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极感兴趣,其次学生中存在盲目追星和理想不明确的现象存在,因此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及他人、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来确立努力的人生方向,对自己提出新的期待,将完善自己落实在行动上。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学习前两节内容的升华,使学生从“全面地认识自己”到“发展地认识自己”,最后就是要“学会完善自己”,对本课的整体知识进行总结和情感的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確立个人成长目标;

2、教学难点:“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上海世博会”视频音乐

师: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海纳百川,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那作为刚进入初中不久的我们期待着在其他人面前树立怎样的一个新形象呢?在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自我新形象。

(设计意图:活跃课前气氛,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做铺垫,引出课题“自我新形象”)

2、讲授新课:

(1)播放音乐,猜测明星——SHE、张杰、张韶涵、周杰伦。

师:你们喜欢他们吗?学生回答。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显,那么你喜欢哪个明星呢?

活动一:说出你的秘密:

我最喜欢的明星是谁?

你喜欢他(她)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喜欢他是因为 。

师: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那么我们喜欢自己的明星是很---------。

所以1、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喜欢明星什么?——优点——为什么要学习明星的优点?)

生:完善自己。

师: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明星崇拜的话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挖掘出学生对明星崇拜的真实情况,便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2)活动二:莉莉的烦恼,问:仅仅从一个明星身上学优点就能完善自己吗?

生:不能,我们还要向其他人学习优点。

师:很好,这正如同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所以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星也是人,在他们身上也无可例外的存在这一些缺点,我们追求的、学习的应该是他们的优点。因此我们还应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玩啥自我形象。虽然喜欢明星很正常。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星,我们要善于学习明星的优点。

得出:一、我心中的理想形象——完善自我

1、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2、要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龄人烦恼的探讨,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从解决困惑中明确树立理想形象要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有利于学生能够形成较完整而又清晰的理想形象。)

活动三:期待卡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不但我们自己对自我充满了新期待,他人、社会对我们也充满了新期待。面对不同的人以及社会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未来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设计一下自己的未来吧。

活动四:我梦飞翔

1、请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或将来想从事的职业,说一说。

(1):我想从事(喜欢) (职业)

(2)我喜欢这个职业是因为:-----------------------

(3)从事该职业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4)该职业在目前社会中的作用:-----------------

(5)社会对从事该职业人员的期待:-----------------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呢?

生答。

师: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所喜欢从事的职业,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呢?请大家根据第一题的填写,小组讨论第二题。

2、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个职业呢?

师:同学们展开讨论。

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我们在这里说的“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就是同学们所确定自己的个人成长目标。

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在制定自己未来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其次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得出:二、面对新期待——确立个人成长目标的条件:自身实际与社会需要

1、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

2、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确立个人成长目标,不是一味的凭借自己的喜好特长,还要考虑社会需要。)

活动五:初中规划:书P57

生答。

师:不错,那么从同学们的规划中,我们来找一找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总结:三、未来新规划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

(1)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要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六:朗读《明日歌》和《今日诗》。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生: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课外作业:彩虹计划——书P57。

(播放歌曲:我是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播放,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基本能达成既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首先从“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片入手,展示中国的新形象,接着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导入课题“自我新形象”;其次从学生喜爱的明星入手,让学生谈明星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明确喜欢明星很正常,喜欢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并且提出要善于从不同榜样的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然后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填写了“期待卡”,由此小组合作探讨出“我们该如何选择职业?”,然后从期待变成规划,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情况,找到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最后通过两首诗的情感升华,使学生能够感悟到“今日事今日毕”。

总体来说,本节课更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探讨,同时学生对于教材上的知识也掌握得较为系统,这些都能使学生能正确看待“明星崇拜”,确立较清晰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最终明白确立个人成长目标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更需要自身地不断努力。

七年级上册狼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苫蔽

2.掌握下列词语(实词)的意思:

3.掌握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神情

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掌握下列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5.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能力目标

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认清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对待像狼一样敌对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建议

文章主题思想

通过屠户劈狼的故事赞扬了屠户机智勇敢地战胜恶狼,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及其可耻的下场。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一屠晚归”至“盖以诱敌”)是故事本身,主要借助于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形象,展开情节。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故事开端——屠户遇狼。交代了人物、矛盾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对象。

第二层(“屠惧”至“眈眈相向”),故事发展——屠户避狼。写屠户因惧怕而将骨头投给狼,但狼的贪欲并未得到满足。

第三层(“少时”至“盖以诱敌”),故事高潮和结局——屠户劈狼。果然在屠户持刀相对下,狼改换策略: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前者走得蹊跷,后者坐得古怪。

第二部分(“狼亦黠矣”至“止增笑耳”),是评论,揭露了狼的本质,嘲笑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写作特点

1.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在文章中,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交待得都很清楚。随着情节的展开,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户性格的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语言简洁生动。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对狼的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3.借助于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形象。例如“顾”“奔倚”“驰”“持”等动词,恰切地展示屠户认识提高的过程以及准备抗争的动作,“暴起”“劈”“毙”等动词表现了屠夫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教法建议

1.可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以形象促记忆的目的。具体做法:课前由学生自己组成表演小组,分别承担编剧、导演、演员等职,并做好表演准备。表演加深印象。上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片断、全剧、创新三个层次进行表演。

2.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幻灯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预先绘制屠户“遇狼”“避狼”“御狼”“杀狼”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一边观察投影片,一边学习课文,学习复述故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既重激又重学,既重传授知识又重能力培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认为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诸如此类的理解均无不可,但也未必一定要这样理解。

比喻和讽刺的手法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看吧,狼遇到担有剩骨的屠户,贪心勃勃地“缀行甚远”,抢吃骨头时贪得无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头吃完了,仍然跟在屠户的后面“并驱如故”,当屠户进行防御时,它们还是不甘心地“眈眈相向”。这些动作的描述,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又是非常狡诈的。当屠户自妥协退让转入防御斗争时,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后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真是狡猾到了极点!然而狼又是非常愚蠢的。“假寐”的狼,由于“目似瞑,意暇甚”,给屠户造成了“刀劈狼首”的有利时机;打洞的狼,由于“身已半入,止露尻尾”,使屠户获得“自后断其股”的有利条件。因此作者在故事结束时发表的议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法

关于《狼》中“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的翻译,我们认为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译文不妥当。现将原文和译文抄录如下:

原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一只狼停下来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

原文的“前”“后”是表明狼得骨的“先后”,还是表明狼行走次序的“前后”?我们认为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从原文看,仅有一句说明两只狼开始行走的情况:而两狼并驱如故。这里的“并驱如故”,只是说“像原来一样一起跑”,而并没有说一只狼在前面,另一只狼在后面。狼行走有前后次序,是在屠户第一次扔骨头后才有的。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这里的“后狼”是第一次未得到骨头,跑到前面的那只狼;而“前狼”则是第一次得到骨头,落到后面的那只狼。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翻译,意思正相反,提出来供同行研究。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狼

重点:实词的含义的掌握

难点: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启发,就是不要讳疾忌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寓言、故事、童话都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寓言,它的意义并不在表面上,所以我们在读故事、寓言时,都要想想这个故事或者寓言后面包含着怎样的道理。今天,我们所学的一则故事“狼”后面同样也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

二、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正字,初步感知课文。

三、学生大声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读读、讲讲、议议

(一)学习第一段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二)学习第二段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3、“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3、狼的表现呢?

(四)学习第五段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2、前狼假寐的姿势;

3、前狼假寐的神态;

4、前狼假寐的目的;

5、后狼径去的目的;

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7、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五)朗读最后一段

1、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2、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五、结合幻灯演示的图片复述并背诵课文。

六、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当堂抽查交流)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设计思想

使用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一课时。

板书设计

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其果的恶狼,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教育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设计示例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狠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小说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确实存在假、恶、丑等阴暗面,教育学生要同它们作斗争,以净化我们的社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美育渗透点

这个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屠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

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狠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文言实词以及“眈眈相向”、议论性句子的卡片,进行知识积累。

3.投影仪。

4.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放事梗概。

2.分析屠户和狠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

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同学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狠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就险些被狼吃掉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狠之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义。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参考文下注释或依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教师讲评。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 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狠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 写屠户御狠,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狠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

3.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狠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

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

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说课精要]

上一篇:狂人李敖经典语录下一篇:游合肥动物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