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教学设计方案

2024-10-14

长城的教学设计方案(共9篇)

长城的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习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对两节《长城》教学的评析 篇2

一、相同的理念指导

“同课异构”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两位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自身学识等进行的不同的教学设计,做出属于自己风格和特色的课。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共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异”。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指导下,两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呈现出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两节课。

二、不同的设计意图

张老师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应当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因而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着重考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品词析句中提高读文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姜老师在设计本课时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的。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

三、纷呈的教学过程

教科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是一组世界遗产专题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文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窗口。《长城》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以及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课文共四段: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按人的观察和思维发展方式进行编辑的。

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练,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张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浏览课文,理清写作条理,紧接着引出课文的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生带着感叹再一次走进文本,品读语言。

接下来按照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两个特点,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张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课堂气氛很融洽。课前张老师作了充分的学情分析,除了做文本的分析,更对本班学生作了充分的调查。班级大多数学生没到过长城,只是在影视作品中见过长城,如果仅靠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张老师在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的同时,自己也整理了大量关于长城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而且还制作了长城版画。

开课伊始,老师用一段大气磅礴的关于长城的视频把学生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重点段落讲解中,教师不断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片段:

(老师出示长城的版画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是长城的模型,谁愿意到前面来为大家介绍介绍?

师:你在介绍的时候面对大家,然后说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这是城台,它是屯兵的堡垒。

这些都是瞭望口,它的作用是观察敌情。

这里是射口,它能供射击用。这一排都是垛子,它的作用保护士兵。

(学生上讲台边摆边说,老师及时给予补充和协助。)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城台” “瞭望口” “射口” “垛子”,教师制作了长城的模型,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它设计得如此巧妙,易守难攻,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真正地感觉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她真的是在用心灵与学生沟通,尊重每一名学生,充分保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真诚、适时的评价给学生极大的鼓励。“老师表扬他” “她很会学习啊” “他的方法多好啊” “你读得很细心”,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整节课始终兴趣盎然地学习。

姜老师全课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在体会长城的长时,抓住 “蜿蜒盘旋、六千多千米”等词语进行品读感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对相关生字词的教学落到了实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学习近看长城这一部分时,学生很自然地谈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长城设计巧妙,学生通过版画了解长城的结构,“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和作用,深刻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姜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她以自己饱满的感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一直是很多教师觉得棘手的问题。姜老师在本课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的指导。她非常尊重学生朗读的第一印象,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情感放飞的过程,为学生展开想象留有空间。通过指名读、齐读、小组合作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像条长龙,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并能够用朗读来表达这一情感。

教学片段: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要知道,那可是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

生1: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生2: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大屏幕出示课件:陡峭的山岭。)

师:这就是当年修筑长城的地方,想象一下,你徒手爬上去会怎样?再负担两三千斤的重量呢?

师:谁来读?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大屏幕出示刚才学生读出的句子。)

生1:劳动人民真辛苦!

生2:劳动人民真聪明!

生3:我作为中国人真骄傲!

师:从这些文字当中你感受到劳动人民修建长城怎么样?

生:很辛苦。

师:那是怎样一种劳动啊?谁再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配乐和视频朗诵这几句话。)

生1:我仿佛看到了,在寒冷的冬天劳动人民光着脚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冻得腿都直打哆嗦。

生2:我仿佛看到,在炎热的夏天劳动人民光着身子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往山上走皮都晒暴了。

生3:我仿佛看到劳动人民在痛苦地呻吟着。

师: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沉重的脚步声,我们仿佛听到了那痛苦的呻吟声。全班一起读。(齐读。)

这是姜老师指导朗读最精彩的部分。她没有在最初就给学生规定感情基调,把学生放在一个“框框”里,如果那样做学生的读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无论读多少遍都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姜老师是先由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再用具体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鼓励学生换位思考,最后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在视觉的冲击、角色的体验、新旧社会的对比下,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崇敬之情就油然而生,于情感至高处引出朗读,恰到好处。有了这样震撼心灵的朗读,学生的爱国之情也会随之产生,教师无需过多的语言进行说教。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自己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价值,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去品味、去理解学习内容,整个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四、达到共同的目标

两位教师虽然教学设计、教学风格不同,但是她们的教学思路都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她们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适度的引导、适时的点拨、适当的鼓励,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蜿蜒盘旋”等词语,在阅读、品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的特点,在指导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

另外,两位教师都能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形象思维与语言感悟相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以及写景状物、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第五小学)

长城小学政风行风评议整改方案 篇3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10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文件要求,针对我校政风行风评议问卷调查反馈回来的政风行风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地进行整改,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问卷调查

1、调查时间 :10月18日至20日

2、调查组织 : 学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小组调查办法

采取由学校组织学校行风评议监督员、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其他身份的人填写《长城小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征求意见表》和《长城小学政风行风评议社会调查表》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表”由参评学校分发给各个班级,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再将其发放到每位学生,由学生带回家中让其家长填写完毕后,务必于第二天上学时带回,直接投入学校或班级准备的投票箱。然后在监督组的监督下,开启投票箱,清点“问卷调查表”,将其密封、签字、盖章、回收。

4、调查监督

调查活动要在行风监督员的严格监督之下进行,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学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小组组长进行现场监督巡视检查。学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小组组员实施问卷调查现场的监督、回收

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着“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整改完善,提高质量”的思想,我校在召开教职工动员大会的基础上,向教职工发出了《评议意见表》10份;向学生家长代表发出《评议意见表》10份;向学生发出《征求意见表》10份;共计30份,回收30份。经过深入自查和问卷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还不是很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还有不妥当的地方。有些教师教育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方法比较简单。

2、个别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还未彻底转变,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要求。

3、个别科任教师还未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对学生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4、食堂打饭秩序比较混乱,插队的同学较多。

5、部分教师工作作风较差,上课接打手机现象严重。

6、个别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不够,与家长的沟通存在障碍,未按学校要求家访(含电访)。

7、部分教师上课纪律太差,有随意出入现象。

三、整改措施

1、食堂打饭秩序比较混乱,插队的同学较多。

整改—(1).成立学生会,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2).加强《小学生守则》的落实和养成教育。(3)强化学生会工作。文明监督岗3---4个同学协助值周教师维护用餐秩序;(4)德育处要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2、教师上课接打手机现象严重。

整改--强化教师职业纪律教育。教师上课一律关掉一切通讯工具,分管领导、值周教师等随时巡查;本班学生可随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凡违反者,一次按月综合考评降一等处理。

3、部分教师工作作风较差。

整改--(1)加强教师政治业务学习;(2)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3)增强教师责任心;(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力度,教务处严格教师月综合考评。

4、部分教师上课纪律太差。

整改--(1)值周行政、分管领导、教务处主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巡视,每周至少2--3次;(2)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对组织教学差和教学确有困难的教师,调换岗位。

5、学校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差,校风有待整治。

整改--(1)各班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内容;(2)利用校会、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6、部分教师教学质量差。

整改——(1)少数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简单落后,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2)增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教育;(3)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及以新课标、新教材为核心的校本培训,培养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4)搞好传帮带工作;(5)构建和实施有效的教师岗位激励竞争机制。

四、下段工作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将通过行政会议、全体党员大会和教师政治学习等会议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思想认识,增进干部参与行评整改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全体党员大会,让全校党员在行评整改工作中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行评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全校教师政治学习,营造氛围,明确责任,增强老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通过交流和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

(二)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学校实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内外结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归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有针对性,务求实效,找准症结所在,从源头上整改,落实整改责任。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规范教师从教言行。虽然我们的教师都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端正的教学工作态度,但仍然有极个别的教师责任心不够,师德师风尚需进一步加强;个别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批评学生过当的言行,这些现象不仅有损教师的威信,还有损学校的形象。

2、加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言行,还有不别学生有厌学现象。

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学校要求教导处牵头,联合团队、年级和班级重点抓好学生习惯养成的常规教育工作。根据《小学生守则》《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一日常规”为内容,重点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课堂纪律、仪容仪表、校内走廊秩序以及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等方面常抓不懈,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学习、检查和评比,学校开展一日常规工作的检查、评比活动,将常规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去,形成“人人抓常规、人人守常规”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考核激励

针对前阶段查找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重点强化内部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狠抓典型,监督检查,严格追究

学校将加强对政风行风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对顶风而上的,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通过正、反两面的典型宣传,弘扬正气,逐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以促进政风行风建设的顺利开展。

长城的教学设计方案 篇4

2009-8-12 18:27:39 来源:互联网

一、活动背景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这是值得回味的60年,更是光辉灿烂的60年。值此之际,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热忱的心,期待着以高昂的歌声向祖国献礼,用响亮的掌声表达中华儿女对国家的美好期待。

在这样特殊的时刻,作为全国十大优秀青年的代表谭晶将一起与大家探访新中国成立之路。从“新中国的出发点——西柏坡”到“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是新中国的复兴之路,让我们拾起这段难忘的历史,重走这段路程,找寻新中国建设的脚步,亲历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一起见证新中国的崛起。“和谐之声”——谭晶代表新时代青年将用歌声来表达对新中国革命的朝圣,更是新时代青年传承新中国革命的使命,继续向前,永保本色不变的宣言。

二、整体思路

整个演唱会的前期宣传将以“德”“艺”两条主线来延伸,交错进行,相互融合。

“德”——针对谭晶突出的政治身份,优秀青年,将以故事、人物包装为主。探究地点、人物、事件相结合的新闻点,通过焦点式地集中宣传。突出谭晶作为军人歌手的政治形象和个人的品德风范。

“艺”——走传统方式即以常规性传播为主,针对谭晶演唱会中的嘉宾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新闻包装,突出宣传谭晶的艺术水准和艺术成就。着眼点放在谭晶是与世界艺术对话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代表。

两条宣传路线交叉进行,保证新闻的延续性,也让两类新闻始终贯穿在此次谭晶个人独唱音乐会的前期宣传之中。

三、活动基本资料

活动主题:为祖国祝福 和谐之声——谭晶长城独唱音乐会

活动时间:2009年8月22日19:30—21:30(拟定)

活动地点:慕田峪长城

四、宣传策略

谭晶除了有军人、青年歌唱家的身份外,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当代青年的代表谭晶重新探访新中国成立之路,不仅可以让全国的年轻人了解中国崛起的过程,带领青年人重新走进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也具有当代年轻人守望历史、守望未来、继往开来的意味。其意义不言而喻,这个过程的深度报道就是整个宣传期间最重要的新闻眼。

8月12日至8月21日,为“为祖国祝福 和谐之声——谭晶长城独唱音乐会”前期宣传阶段。其中,将举行两次新闻发布会。除了向外界公布此次谭晶个人演唱会的相关消息外,“从西柏坡到万里长城——寻访新中国‘进京赶考’亲历者”活动,将贯穿两次发布会的始终。

五、寻访活动详解

(一)活动详解

在整个演唱会前期宣传阶段,“从西柏坡到万里长城——寻访新中国‘进京赶考’亲历者”活动,将成为宣传期间的亮点。

全国革命胜利前夕,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以民主的程序决议建都北京。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多次以李自成进北京的史实教育和警戒党内同志和身边的人,要求大家保持谦虚,不要做李自成,并诙谐地称这次为“进京赶考”。党中央到达北京后,在西苑机场受到北平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此次宣传中突出的“进京赶考”概念正源于此,寻访活动的路线也是顺延进京路线选择的故事点。

西柏坡是新中国的辉煌起点。六十年前,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师西柏坡,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号角,让这个普通的小山村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也在此召开。从这里出发,不仅是对新中国革命的朝圣,更是新时代青年传承新中国革命的使命,继续向前,永保本色不变的宣言。

长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脊梁。以此作为终点,不仅是引出了谭晶此次个人演唱会的举办地意义,也代表了民族精神的传承。

寻访活动拟以当年“进京赶考”的起始点或途中站等七个地方作为活动的辐射区,初定为保定、涿县、原北平清华园车站、颐和园、西苑机场(阅兵场)、香山六处,查证与新中国建设相关内容及其意义。从每一个地方选择一个亲历者

或见证者,并由谭晶亲自送上特别制作的邀请函,邀请对方作为嘉宾参加当天的演唱会。寻访活动中,寻访当事者,听对方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求证新中国之路,将成为宣传重点。

(二)寻访周期及宣传

六个地方的寻访工作将集中在2-3天内完成,以方便媒体拍摄。寻访团将分乘两辆包车从西柏坡出发,沿途完成拍摄。由于寻访地和寻访对象都需有史实为鉴,需要当地军事博物馆的配合,还需要科学院的历史或军事专家作为顾问参与。六位亲历者,六个故事,六个新闻点。这六条新闻将与其他演唱会筹备期间的常规新闻穿插在媒体宣传中,确保此次演唱会新闻宣传的连贯性和政治性。媒体配合方面,寻访活动拟邀请新华网、北京电视台、新浪网、北京青年报、凤凰卫视等媒体进行专栏性全程跟踪报道,深度宣传。

(三)寻访团组成寻访团队及组成:谭晶和革命历史学家、优秀青少年代表。

(四)采访内容详解

保定:白洋淀的清蒸鲤鱼,中国解放,生活改观

涿县:哨兵听从命令,拦车事件,军令如山倒

原北平清华园车站:火车站改乘汽车 汽车司机 孙长金

颐和园:夜宿颐和园

西苑机场:阅兵式参与人

香山:中共中央驻地

六、活动内容

(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1、时间:2009年8月12日

壮美的长城教学设计 篇5

《壮美的长城》

教 学 设 计

保定市满城新华(艺术)小学郭芳

11课《壮美的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堪称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长城作为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本课的设计宗旨在让学生欣赏长城的过程中观察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了解长城的历史,体会长城的精神,同时,在表现长城的过程中提高美术造型与表现能力。《壮美的长城》一课是以中国文化底蕴做基础,以丰富灵活的造型体现活动为主体,蕴涵着浓郁人文精神的一课。在本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学生的书包堆放在一起,盖上一块带有花色的布,模拟一座山,把做好的长城模型摆放在上面,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其特点是注意力时间短,无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同时,学生自制力较差,表现为课堂上活泼好动。因此,要求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较低,但通过一年的美术课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对于美术内容的讲解演示简单明了,浅显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课的美术创作就是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尽量用写实的手法表现长城,想要表现得生动准确,观察长城的各个部分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前让学生搜集了关天长城的资料,所以课上直接由老师对长城做简单的介绍。采用问题导入,一起欣赏图片,而后抓住长城的建筑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城。在感受与理解长城所富有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长城的作品,除了让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外,还想让同学们知道修建过程中的艰辛。美术创作及评价的过程又是再一次理解与感受长城的过程。最后结束语,也对学生进行掩护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教育。这样,学生所收获的除了美术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外,还增强了民族精神的自豪感。

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能够对长城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完成美术学习。

2、学生能够采用剪、粘,画的形式表现长城。

3、感受长城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长城,画出长城的外貌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纸盒、有关长城的资料、画笔、剪刀、胶水、一块花色布、学生书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去过长城吗?长城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壮美的长城》。

二、新授: 1.赏析、交流深化知识

(课件演示长城的全貌)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到长城游览,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

图片有: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金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嘉峪关》、《黄花城长城》。

中国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性防御工程,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

2、了解长城

师:远看长城像什么? 生:答。

师:近看长城有什么建筑特点? 生:答。

师:引导学生说出“高大坚固”

师:我们再找一找长城还有什么建筑特点?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两大组成部分。课件演示:长城的全貌,长城的烽火台和城墙。生:答。

c.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d.教师总结长城由烽火台和城墙两大部分组成,烽火台是长方体,上方有锯齿形墙边,还附加有小孔。城墙和烽火台连成一片,蜿蜒曲折,长城建造在一座座山顶上,山顶下是茫茫无边的森林。

3、感受长城

a.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让学生手拉手连成长长的一串,感受长城的长)c.师:现在我们一起演出个小故事怎么样?

(让部分学生扮长城,部分学生扮侵略者模仿进攻,以此感受其代表的坚不可摧的力量与精神)

4、欣赏长城作品

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生:答。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师:现在就轮到我们小巧手们上阵了,用我们现有的手中的资源共同合作去创作一幅长城的作品好吗?

(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通过剪、粘、画,的形式制作出来,引导学生共同合作完成)

教师将学生的书包堆放在一起,盖上一块花色布,模拟一座山,把做好的长城模型摆放在上面。学生4人分一组,分工明确。每组任务是2个城墙,1个烽火台,如果时间剩余可以做大树,小红旗等等。鼓励学生在城墙和烽火台上进行装饰画线,或者粘贴色块,把颜色搭配好,教师在一旁起辅助作用,提醒孩子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四、作品展评:

师:通过创作,你对长城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生:答

五、课堂总结:

师:看到我们完成的作品,你心里有没有一种自豪感呢?通过大家刚才的创作,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当时修建这座雄伟的长城是何等的艰辛啊。长城的雄伟壮丽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而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中国文明的象征!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任何的伤害!

生:答.保护长城倡议书

《长城》教学纪实(一) 篇6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蜿蜒” “奇迹” “名副其实”等词语的意思。

2.在阅读、品读和感悟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的特点,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状物、触景生情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并由景生情、由景联想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圈、画、读、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词语、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应当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因而本课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着重考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品词析句中提高读文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过程:

一、录像铺垫,激情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段片子(教师播放一段长城的影像资料,同时教师旁白),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赞誉。它纵横千年,绵延万里,让人称奇,叹为观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长城,去领略它的伟大与神奇。(教师板书课题:长城。)

(点评:长城气魄雄伟,本文作者的文笔也是大气磅礴。同样,一个气势磅礴的导语也能振奋学生精神,尽快将学生带入学文的最佳境界。)

二、初读课文,词语解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再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师巡视,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蜿蜒“是什么意思?

师:在哪句话中出现的?试着读一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就是曲里拐弯(同时用手臂做个动作)。

师:他的解释真是形象啊!不过,他的解释很口语化,能不能再换个说法?

生:弯弯曲曲,形容长城弯曲绵延的样子。

(点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进行,学生乐于接受。)

师:非常好!谁还遇到了疑难词语,借助一些方法已经理解的?

生:我开始不理解“垛子“是什么意思,就看了一下79页的图,发现图上画得很清楚,就是城墙上有缺口的地方。

师:指给大家看。(生略。)

师:老师要表扬他。他能结合图画去解决疑惑,可见他很会学习,好!

(点评: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理解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师:看得出,还有一些同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惑,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将予以解决,请同学们在学习相关内容时注意。

(点评:学文的第一步是读懂课文,而读懂的前提是扫清词语障碍,解疑的环节很有必要。)

三、师生探究,理解感悟

1.生速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通过读文,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一切,均来源于长城给他带来的巨大的震撼。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画出给作者带来巨大震撼的句子来。

生读:从东头的山海关到……,全长六千多千米。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板书“伟大的奇迹”)说说你的理解。

生:这一句能看得出作者对长城的评价。

师:谁找出的句子和他相同?说一说。

生:从“伟大”一词可以看出长城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师:很好,同学们找得很准!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是作者对长城的高度评价,也是作者对长城由衷的赞美。试着读出你对长城由衷的赞美!

(点评:学习课文一般遵循总分总的顺序。教师让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有利于学生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进一步了解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也使学生掌握整体入手学习文章的方法。)

师:说说你对“奇迹”的理解。

生:与众不同,很少出现的。

师:是啊,奇迹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或物。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点评:对“伟大的奇迹”的品读,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学习方向明确。)

2.默读理解,交流发现。

(1)感受长城的“长”。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分享一下?

生: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

师:(板书:长龙。)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长城很长,而且弯弯曲曲。

师: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下这句话吗?

(评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读是重要的内容,我们应侧重于发现学生的独特感悟,并让他们在读中体现出自己的感悟来。)

师:同学们,你从她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她把“蜿蜒盘旋”突出了,我能感受到长城弯弯曲曲在群山中的样子。

生: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中我感到长城仿佛“活”了。

师:是啊,这位同学把句子读活了,除了得益于她深刻的感受外,还来源于作者的文笔功力。谁来具体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表现出了长城的长,还把长城写活了。

师:这就是比喻句的好处,形象生动地再现描写的事物。作者除了用比喻外,还用什么手法表现长城的长?

生:运用了数字法。

师: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用数字后,我们能具体知道长城的长度,更有说服力了。

师:所以,作者说:之所以称为万里长城,是——

生齐:名副其实。

师:不用过多地解释,我们已经了解到“名副其实”的含义。长城全长六千多千米,可见长城之长。这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长城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找一找,读一读。

生:从“远看”这个词看出来作者是从远处写长城的。

师:(板书“远看”。)我们看78页图片,我们如同在空中看向长城,这便是作者的远处取景。我们从“长”的方面感受到了长城是“伟大的奇迹”,还有哪些方面也体现了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点评: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统一的,比喻和数字的方法以及远观的视角是对学生方法的培养,而能读出来和听出来则是情感的体验。)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师:请同学们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个词语可以表现八达岭长城的特点?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高大坚固。

师:(板书“高大坚固”。)很好,同学们在互相交流中把握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可见,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点评:21世纪的一项能力是与人合作,这里巧妙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师:我们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介绍表现长城的“高大坚固”的?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师指名汇报。)

(点评: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画、标注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生: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

师:(板书:条石 城砖 方砖。)这是从哪个角度介绍长城的?

生:从修建长城用的材料来表现它的高大坚固。

师:是啊,作者从建筑材料的角度表现出长城的坚固。能结合课文的词句具体说一说吗?

生:“巨大”一词可见材料很结实。

生:老师,我觉得“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能看出长城的路面很宽阔。

师:你读书很细心。我们来看图片,长城修建在山岭的顶部,这样易守难攻,但同时也增加了修建的难度。另外,一旦敌人入侵,顶部宽阔有利于士兵快速调动,这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所以作者评价长城是——

生齐: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点评:在学生理解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并补充说明,体现了扶放结合。)

师:长城修建于山顶,易守难攻,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它的构造上还有哪些适合战争的设置?

生:还有垛子,瞭望口和射口。

生: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

师:对,城墙上有缺口的部分就是垛子,如果长城是一条龙,垛子就是龙背上的鳍。

生:老师,那垛子上的眼就是瞭望口吧。

师:能说说你认为瞭望口有什么作用呢?

生:瞭望口,可以很远就看到敌人,那些小孔就是射口,士兵躲在后面可以向敌人射箭,能起保护作用。

师:对,这样的结构能使长城上的守军在第一时间发现敌人,并且在宽阔的城墙上迅速调动兵力,并组织反击。从图上看,整个长城的建造都是为战争服务:城台与城墙相比,高大宽阔,既能屯兵,又能防守;既可以互相呼应,又可以各自为战。而宽阔的城墙又易于兵力调动和防守,垛子上的特殊结构利于观察敌情和杀敌。这是名副其实的坚固啊。这是奇迹,崇山峻岭间的奇迹,世界建筑史上的——

生齐:奇迹!

(点评:在需要教师扶的时候,就不能惜字如金,吝啬语言。)

(3)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使我们了解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这个世界史上的奇迹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叹为观止。同样,作者也思潮起伏不能自已。我们接着看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

师:作者想到了长城的缔造者,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他通过几个词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生:站在,踏着,扶着。

师:你认为作者的观察角度有了什么变化?

生:我认为作者是从近处来写长城的。

(师板书:近看。)

师:是啊,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长城之上,看着这一切,很自然地想到它的建设者们,作者的过渡多么自然啊。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作者想到了什么?

生:一块条石有一吨多重。

师:一吨啊,那是两千斤啊!相当于二十几个同学的体重啊!人们是怎样运上这陡峭的山岭的?(生读原文)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的劳动人民,正喊着号子,把一条条巨石艰难地运上山岗。

师:是的,他们的手磨破了,身上擦出了道道伤痕,有的人半途倒下了,可监工依然无情地把皮鞭抽打在他的身上!这万里长城就是靠这一双双手修建起来的!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一句。

(点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联想,是本文情感抒发部分,为后文的升华奠定基础。教师在这里充分调动学生想象,使学生体会到了联想的方法,同时也增加了情感体验。)

师:我们的想象以及作者本段的描述都运用了联想的方法,这是我们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同学们要学习使用。所以,作者联想之余,用了一个“凝结”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对“凝结”一词你是如何体会的?

生:长城的修建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师:是啊,为了修筑长城,多少民工家破人亡;为了修长城,多少民工葬身城下。长城是伟大的,用文中的词说是——

生:气魄雄伟。

师:(板书:气魄雄伟。)所以,作者对长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生齐读结尾一段。

(点评:升华情感,一泻千里。教师的讲解与文章的节奏同步进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更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所以,这样一个气魄雄伟的工程才能屹立千年!长城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万里长城永不倒!(师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师:我们要学习作者由远及近观察事物的方法,也要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的方法,还要学习作者用联想抒发情感的方法。更主要的是,长城见证了历史,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长城是伟大的,而人民是不朽的。

(评析: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人民才是千古功臣。从前如此,现在如此,以后亦如此,使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

师:同学们,关于长城,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和相关资料,如:毛主席诗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再进行交流,进一步来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点评:课后学生会有意犹未尽之感,所以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是对学习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拓展和延伸。)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云环小学)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设计 篇7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

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四、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

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 篇8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索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习运河片段,了解运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学习运河片段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2.出示: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3.指导读诗句

三、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9.指导读:

10.总结: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11.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读诗,指导背诵…

五、同学们,除了长城和运河,我们国家还有那些人间奇迹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介:故宫、天坛、兵马俑…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运河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到司马台长城去看不一样的长城 篇9

于是,找了个周末,我和几个朋友就上路了。到达司马台,已近中午,_火辣辣的太阳从清澈、湛蓝的天空射出一道道炙热的光,照在皮肤上有一种灼伤的感觉。远处的山峰与蜿蜒的长城在阳光下无言的耸立着。仿佛是永不谢幕的英雄。就是这段中国最险的长城,据说在修筑时,是将城砖捆在山羊的背上驮上山的。

司马台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荒芜,进山的路修得很好。停车场规模不小、旁边许多饭店旅馆,彩旗飘飘,迎风招展。我们先选了一家农家饭馆吃饭,在跟老板娘聊天时得知,这里在十几年前还是放羊的地方,那时日出月落,潇潇秋雨,唯有残垣断壁在荒草中无语望天。

最原始的长城

雄风独具的司马台长城被鸳鸯湖(司马台峡谷)这一波碧水截为两段,东段至“望京楼”,有敌楼16座。全长约25公里;西线与河北金山岭相邻,全长约32公里。有敌楼18座。登东段长城可“考古探险”,观景之余品味古迹沧桑;走西段长城“休闲健身”,漫步墙上,尽显悠然心境。而我们选择了第一条路线——爬司马台东段。远远望去,长城好像是一架延伸到天际的天梯,我们心中不免冒出了一把冷汗,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征服,就这样踏上了惊险的长城之途。

沿着司马台水库,一条盘山路将我们引向东1楼。站在盘山路上。向远望。可以清楚的看到西边的长城趴伏在群山的峰顶上,连绵不绝,不见尽头。向下看,波光粼粼的司马台水库静卧在两山之间,左右都是悬崖峭壁,下面有多年前采石留下的痕迹,或许当时长城的基石就是从那里采掘出来的。此时此景,使我们感到意气风发,心中再次升起了一股登山的激情。

到了东1楼的塔楼上从远眺望,东线整段长城顺着陡峭的山脊一直往上延伸。比这个低一些的烽火台。就没有这个烽火台完整,四面墙只剩下一个拐角了,而且还用铁架撑着,落日下,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的伫立在水库旁边。比较好玩的是,我发现这里长城的敌楼看上去就像一个个锁扣,将一段一段的长城牢牢钉在山脊上。它的结构很简单,像几个柱子撑起的砖房,四面八方开有小窗口,以供守卫将士察看军情。下雨刮风的天气。战士可以躲在塔楼里面避雨避风。

我们继续向东走,一开始的这段长城特别陡,而且台阶很窄,稍有不慎,就有失足的危险。遇上下雨天,或者冰雪天气,这段长城肯定是爬不动的。还好只有最初的两段比较难走,后面遇到的相比之下就好很多了。

一路过去,发现这里的塔楼和长城的护栏都是用青砖砌成,部分塔楼的顶上可以爬上去,而由于建成以后,一直没有修葺,所以很多塔楼都已残缺,有些已经坍塌。而长城的护栏不是很高,1米左右,每隔一定距离开有射箭孔,只有拳头大小,内阔外窄,呈方锥形。这样既可以起到十分好的防护作用,又方便战士调节攻击方向。长城的路面只有在很陡的时候才建台阶。地面虽然是用小砖块铺的,但在突出的敌楼。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基是由大块的石头砌成的。而且越往地下,石头就越大。司马台长城的护栏基本上是朝北的建得比较全。而朝南的有很多区段都没有护栏。一方面朝南一边属于自己的领土,另一方面南边好多部分是悬崖峭壁。长城的路面有些地方还规划有排水沟,以防止雨水侵蚀。不过在一些地方,历经了千百年之后,雨水已经完全侵蚀了城基,露出了原来的山脊。

越往上走,人越来越少,一路上碰到的游客多数是老外,有不少当地农民为老外带路当向导。基本上每个烽火台里都会有当地的小贩操着流利的英语,采用中国似的价格递减法向老外们推销长城风景照片。在路上还有不少小贩直问我“你是哪儿人?”一同登长城的朋友听到后,扭头看着我,直纳闷,说你长得也不像老外啊?

精美绝伦的将军楼

我们过了白楼之后就到了将军楼,这是司马台长城段建筑最精美的一座敌楼。相传是将军指挥布防的场所,同时也是与司马台城堡信息传递的重要联络点。站在这儿,可以遥想昔日的雄关险隘和金戈铁马,百万雄兵曾在这里指挥厮杀,高大的将军楼曾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更替。追忆历史的烟云聚散离台。无数的英雄如花开花谢,这儿的每一块残砖都埋藏着一个个泣血的故事。

放眼看去,将军台的做工非常讲究:下部条石合缝,上部磨砖到顶;内部用砖砌成两道大拱,三条通道,十个券门;中心室顶为八角藻井顶,站在其中,犹如步入中军大帐,士兵层层设防,甚是威严;四边四个砖柱,游人在里边唱歌,还会发出悦耳的回音;贴近箭窗的地方加砌横向小筒拱,好像今日的窗帘槽,做法很考究;那楼门的石柱上,还雕刻着两朵并蒂西蕃莲花;就连上端四周的砖檐也是五层砖的双层棱角檐;顶部望亭的规模应该比较大,从遗迹看做工也是最精细的一座,这座敌楼处处给人以精巧、细腻、秀丽之感,仿佛它不是一座人间战争的防御设施,而是仙境楼阁,

紧靠将军楼东侧不足20米有一座空楼,空楼的楼基和其它敌楼没有什么区别,也是用石条砌成的,在石条基础上却只修建了不足2米高的东、北、西三面围墙,围墙上分布着与宇墙雷同的箭孔和另类的石孔。

这座空楼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在修筑这段惊险工程时。由于工期紧,将士们拼死拼活地干,数日下来,一些人已劳累成疾。此时,感动了附近的一只乌龟精,它变成一个身材魁梧的壮小伙,没白天没黑夜地帮助修城的将士们运料,最终累死在山腰,变成一只巨大的石乌龟。将士们为了纪念它,就把它背上架的石料和青砖,单独建造了这座空楼。现在站在将军楼向北面的山脚下眺望。还能看见一个巨大的乌龟,正扬着脖子,顺着山坡,往空楼上爬那尖尖的小脑袋,两只小前爪子,以及龟身上的龟纹。看得清清楚楚,在龟身上还驮着一堆修城的石料呢。

惊险刺激的天梯

司马台长城最险的地方就是从第十五座敌楼(仙女楼)爬到第十六座敌楼(望京楼)。著名的“天梯”、“单边墙”都出现在这一段。所谓天梯,是指城墙上一段几米宽的大豁口上横放的梯子。人们只能通过这座梯子才能到达,由于天梯两旁都是百丈悬崖,使这几米的道路显得异常凶险。远观天梯犹如挑起的大拇哥,直指蓝天,登上去就好像登入了天宫。

而单边墙。实际是单面石砌的障墙,由于这段长城的大部分已经坍塌,只能从半米宽的城墙上走过而得名。一阶一阶的台阶随着山势步步升高,倾斜角足有85度。按说这比走钢丝容易了很多,但是一想到两边都是悬崖。山顶上狂风劲吹。而且这半米宽的城墙还不时松动——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真够悬的!这个时候,绝对要手脚并用,手要扒稳,脚要踩实。一阶一阶往上挪动,眼睛盯住正前方,不能向下和右侧看。所以,在这里用“爬”长城。比起“登”长城。恰当多了!

当我们迈着已有些滞重的步履,一步步地沿着往上爬时,每回停步回

望,都让人心虚脚软而摇摇欲坠。迈上这一级级古老的台阶,每一步的迈动,都好像是迈动在岁月的台阶上,历史就这样在脚下氤氲着复苏了。

美丽的仙女楼

越往上攀,长城越陡,而沿途的城墙也越残旧,许多地方城墙已经废弃,青苔漫长。荒草丛生,走在这里,两边没有任何遮拦,只有这些敌楼在岁月的摧残下依旧顽强地挺立。冷眼历史的烟云,在脚下舒卷来去。

当我们爬过天桥之后,便能登上两个最有特色的楼子。一个是“仙女楼”。据当地老人讲,祖辈修这段长城的时候十分艰难。山脊上只有容足之地,甭说运送砖石料有多难,就是连个堆料的地都没有。那么这座敌楼是怎么修成的呢?传说是由一个羚羊变成的,因莲花仙女居住过而得名,所以叫“仙女楼”。它形体修长、长年在白云中若隐或现,恰似不愿出门的少女,汉白玉石拱门上刻有并蒂莲花浮雕。为万里长城所仅有。站在这里看出去的景色绝佳,远眺雾灵山和金山岭古北口长城山脚下山峦叠嶂,水库碧水荡漾。

第二个楼叫“望京楼”,海拔986米。它耸立在老虎山顶峰,是司马台和古北口一线长城的最高点。这里的地基是用数层条石垒砌。每块条石都有一二千斤重。远望,就像一把锥子,直插蓝天。据说,以前站在这座楼上依稀可见北京城的轮廓。夜晚还可以看到北京城的万家灯火。

而现在当我站在这儿举目四望,群山茫茫远去,雄关沿壁立的山脊迤逦,高风瑟瑟,白云漂移,小鸟脆歌,松鼠窜越。令人陶醉不已。周围是那么的空旷、宁静,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

亘古不变的传奇

北京附近的长城也许是驰名中外的,或者叫耳熟能详?可是,同一双脚。踩在不同的长城上,感觉竟是这般的不同。每个沉淀了若干历史的地域都有让人不能轻慢的沉重感,就像司马台长城,我们只能叹其深远浩瀚而深感无力。这里绝大部分的石头是不完整的,烽火台是残缺的。风霜和历史的痕迹在这里一览无遗。虽然听不到战鼓,看不到硝烟,可是,却叫人有置身塞外的苍凉和悲壮。

三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只走完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面对历史的尘埃,我相信长城是孤独的。可是当我们后辈站在这山的高处,指尖触过。却能感受得到腾腾的杀气和傲视苍山的炽热。是任凭冰霜撕咬而千年屹立的雄浑!不过,除非亲身所见。谁能相信有哪支军队能跨过这座长城,还有那峰峦叠嶂的群山?

如今,千年之后,司马台长城就这么延绵着,就这么静止着,虽然烽火台的狼烟已经不在,可是背负起这段历史的气息依旧长存!

爬司马台长城的N个吸引力

爬长城休闲健身,锻炼身体,悠然心境。

爬长城“考古探险”。探究遗迹的历史沧桑文化内涵。或者考证一下“文字砖”之类。一爬长城欣赏美景。长城专家罗哲文说:“司马台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这段“奇妙”的长城备有不同美景!一爬长城可以情侣谈恋爱,同甘共苦爬上长城,去看看日出或夕阳!

长城脚下的农家菜

鱼(淡水鱼):密云不论是野生鱼。还是池塘鱼,味道都很鲜美,没有所谓的“土腥味儿”。是其它地方产的鱼无法比拟的。密云的鱼,凉热菜可做出“二八席”,几十种不重复的鱼菜。民间最普通的吃法就是“太锅炖”,这种“大锅炖”也有一番绝佳的风味。司马台长城附近的金水湾客栈、山水城度假山庄等等,都做得出美味的鱼宴。

豆腐:由于密云的水质好,做出的豆腐,鲜嫩可口。回味无穷。尤其是司马台及广大密云农村还沿袭着盐卤点豆腐的传统做法,无论熬、炒、炖、蘸都好吃极了。

旅游交通

乘车路线:①乘游12路司马台专线。在宣武门、东四十条、和平街北口有站(联系电话:宣武门66075676、东四十条64975508、和平街北口64913721)每周六、日及其它法定假日通车(早6:00~8:00)

②在东直门莱980、970路公交车至密云。再转乘至司马台景区车辆

自驾路线:京承路汤河大桥右转10公里

上一篇:《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下一篇:新老师入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