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赞教学设计概要

2024-10-12

长城赞教学设计概要(精选7篇)

长城赞教学设计概要 篇1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长城赞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是以遗迹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长城赞》是第一篇主体课文。绵延万里的长城,让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智慧,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 对联,以文入联来描述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独具匠心。这是一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它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字里行间,流露抒发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我班同学有的同学去过长城,对长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都有所接触。关于对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但是,对于这样一副语言精练、意蕴深刻的浓缩性极强的长联还是初次接触。因此,宜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句的内涵。同时,鉴于整副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本班学生对收集资料,有一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宜抓住这一现象特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有关古迹上的对联,互相交流,从而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对长城精髓的体悟。

教学要点:

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点)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4、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的图片(出示长城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长城赞》。(板书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 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间,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2、读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它的体裁是什么?(生判断其体裁,师引导生区分各种体裁之间的区别)

3、你见过对联吗?它有什么特点?本文与你以前见过的对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生谈自己认识的对联,简单谈谈其形式内容上的特点)

4、下面,我们按对联的特点,逐句找一找对应关系。(播放背景资料1)(生按照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体裁特点,找出字与字、词与词、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本文的音韵之美。)

[对照对联的特点,将本文从体裁形式上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感悟对联的特 点,突破难点,同时为下面的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

上下两千年

上 联 费移山之力 民族自豪感

(时间)巍峨的丰碑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先整体感知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下文理解做准备。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从情感上体会民族自豪感,突出教学重点。]

四、小结播放背景资料2:长城的传说

布置作业:搜集古迹上的对联

[播放长城的传说资料,既丰富了有关长城的资料,又从整体上感知了长城是如何建成的,对理解和背诵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作者用对联的形式赞美了万里长城,上联写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细品,自主感悟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生默读思考: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小组讨论每一句话的内涵,每解一句,品一句,品一句,再解一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引生领会每一句话的内涵,并适时板书:其中黑体字为本节课的新板书。)

上下两千年

上联 费移山之力

(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联 如玉带明珠

(空间)壮丽的奇观

[逐句品悟,更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语句的内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一个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对断句及顿挫的适当指导,能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全诗的情感是统一的,我们学习课文必须把握全诗的基调。]

三、背诵课文

1、播放背景资料3

2、生观看,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播放此片,使学生从整体上对长城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及其民族自豪感的表达,并为下面的背诵打基础。]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背,展示背。多种方式练习背诵。

[由读到背,各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完成本课的积累任务。]

4、播放背景资料4

生观看,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播放此片,旨在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

对联在许多古迹上都有,你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古迹上的对联与大家分享吗?(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迹上对联。)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对联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上下两千年

上 联 费移山之力

(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 联 如玉带明珠

(空间)壮丽的奇观 背景资料

1、幻灯片: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只有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的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于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纪录片:长城的传说

3、风光片:长城

4、幻灯片:长城的现状

结尾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长城赞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长城赞教学设计概要 篇2

跨峻岭、穿荒原、横翰海、经绝壁, 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 犹如玉带明珠, 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 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这篇课文是一首长对联, 多方位地赞美了长城,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里算得上是珍品, 细细解读, 这首对联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思想性、教育性等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长城赞》的文学性

作为一篇课文, 首先要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读, 虽然小学阶段以字、词、句的基础教学为主, 但教师不能不给学生分析课文, 而应当引导他们去欣赏祖国丰富的艺术珍品。课文的上联写长城的修建时间, 四个三字句十二字, 给人以急促紧迫之感, 突出了上下两千年的短暂但又漫长的时间沧桑感, 长城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兴衰, 是王朝更迭的历史证人。紧接着用“数不清”三字总领“将帅吏卒、黎庶百工”, 点出了修建长城的艰辛, 它是千千万万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伟大工程。从句式看, 动宾词组相结合, 读起来有韵律感。第三句, 四个成语十六字, 主写一个“丰碑”, 丰碑的伫立是需要时间的, 第一句就从时间的角度来写;丰碑的伫立是需要流汗流血的, 第二句就从人的角度来写;丰碑的伫立需要有大智慧, 第三句就从群策群力的角度来写。整个上篇浑然一体, 前后衔接自然天成, 读起来朗朗上口, 节奏感非常的强。从修辞的角度看, 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但是句子精炼内容丰富, 包含了纵横千年的历史精华和文学精髓。下联第一句以地域对上联的时间, 第二句以雄关隘口对将帅兵卒, 第三句以龙腾虎跃对能工巧匠。上下联内容上衔接, 句式上工对, 有时间, 有地点, 有人物, 有智慧, 包罗万象, 写尽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体会这种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写作过程中加以应用, 把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长城》的艺术性

笔者在教学本课时对课文进行了艺术方面的分析, 有教师提出异议:对小学生讲诗歌对联方面的艺术性问题就是对牛弹琴。我坚持认为, 非常有必要分析文章的艺术性, 哪怕是最浅显的。这幅对联的艺术性非的高, 而且对这么长的对联上下联要工整的对仗, 绝非易事。我从写对子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对联方面的知识;起对跨, 历对穿, 至对经, 动词对动词;春秋对峻岭, 秦汉对荒原, 辽金对瀚海, 元明对绝壁, 在这组中, 朝代对地域, 名词对名词, 非常工整。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分析, 但学生听得聚精会神。看到他们的神情, 我随便问了一句:你们觉得老师讲得好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您讲得棒极了!我追问:以前老师也这样讲吗?学生一起摇头, 从来没有的事!这是我在支教的过程中, 遇见的真实的一幕。我在惊异的同时, 心中更多的是凄凉, 进而想到的是当今教育的“现状”。所以,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 不能紧盯他们的考试分数, 要看到学生的未来, 祖国发展的未来。鉴于这种情况, 我布置了实践内容:抄录家家户户街门上贴的对联。中午放学后, 学生飞也似去了, 望着他们的背影, 我就想课文的艺术性方面的知识, 不用再讲了。第二天我查看学生的作业, 他们都抄录得非常整齐, 而且随便抽查几个学生, 他们都记得很熟练,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三、《长城》的历史性

《长城》这课涉及的历史知识很是宽广, 几乎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所以, 内容的历史性是其显著的特点。长城起于春秋时期的赵、燕、秦, 修建的目的就是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历史上的秦长城, 西起甘肃的岷县, 具体地点是现在的临洮, 东到胶东半岛。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 是明朝的长城, 西起嘉峪关, 东到山海关。我县所在的位置为河西走廊, 就在长城脚下, 南面祁连山下是宽大的壕沟, 北面才是修筑的土长城, 现在仅剩残垣断壁, 依稀可见昔日的风采。唯独雄关嘉峪关, 而今亦然风采依旧。当我讲这里的时候, 我就问: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谁去过嘉峪关?一半的学生举起手来。我又问:谁见过本地的长城?没有学生举手。所以, 学习这篇文章应当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 否则语文教学只能是字词句的机械训练, 至于课文的主旨, 课文的精神内涵, 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了。想到这里, 我就大致地给学生讲了讲每个朝代的文学样式及各自的艺术风格,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小学生正是求知的年龄阶段, 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犹如久旱盼甘霖!因此, 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教育, 是非常及时的, 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长城》的思想教育性

对学生的教育,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二是思想世界观的教育, 简单地说就是教书育人。我一直主张先育人后教书, 因为“才胜德谓之‘小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才能, 如果没有德行, 他永远是小人, 如历史上的秦桧、蔡京二丞相, 没有才怎么能做丞相的位置, 因为德不行, 所以至今遭到后人的唾骂。所以, 在教学《长城》这课时, 我就把中华民族的美德贯穿其中, 讲了很多美德的故事, 同时结合时代的内容, 给学生讲了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课文里的“太空遥见”, 是美国人登上月球以后看到的世界第八大“奇观”, 如果有一天, 中国人自己亲自到月球看到长城的奇观, 那才叫正真的奇观。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同时, 也进行国情教育, 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这就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一位合格的教师, 应当把育人放在首位, 人正了, 学习自然就正了, 学风自然就好了。

《长城》这一课的教学说简单也太简单, 学生只需机械地背会就可以了, 测试卷里无非是课文原句填空罢了。如果想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师就得下功夫教了, 毕竟德才兼备才是国家的栋梁。

摘要:《长城赞》是一首长对联, 教师在字、词、句的常规教学后, 应该开展赏析教学, 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具体来说, 可以从它的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思想教育性等方面进行赏析。

漫谈《长城赞》一课的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长城赞;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思想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71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翰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这篇课文是一首长对联,多方位地赞美了长城,在浩如烟海的对联里算得上是珍品,细细解读,这首对联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思想性、教育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长城赞》的文学性

作为一篇课文,首先要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读,虽然小学阶段以字、词、句的基础教学为主,但教师不能不给学生分析课文,而应当引导他们去欣赏祖国丰富的艺术珍品。课文的上联写长城的修建时间,四个三字句十二字,给人以急促紧迫之感,突出了上下两千年的短暂但又漫长的时间沧桑感,长城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兴衰,是王朝更迭的历史证人。紧接着用“数不清”三字总领“将帅吏卒、黎庶百工”,点出了修建长城的艰辛,它是千千万万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伟大工程。从句式看,动宾词组相结合,读起来有韵律感。第三句,四个成语十六字,主写一个“丰碑”,丰碑的伫立是需要时间的,第一句就从时间的角度来写;丰碑的伫立是需要流汗流血的,第二句就从人的角度来写;丰碑的伫立需要有大智慧,第三句就从群策群力的角度来写。整个上篇浑然一体,前后衔接自然天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非常的强。从修辞的角度看,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句子精炼内容丰富,包含了纵横千年的历史精华和文学精髓。下联第一句以地域对上联的时间,第二句以雄关隘口对将帅兵卒,第三句以龙腾虎跃对能工巧匠。上下联内容上衔接,句式上工对,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智慧,包罗万象,写尽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体会这种语言的艺术魅力,在写作过程中加以应用,把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长城》的艺术性

笔者在教学本课时对课文进行了艺术方面的分析,有教师提出异议:对小学生讲诗歌对联方面的艺术性问题就是对牛弹琴。我坚持认为,非常有必要分析文章的艺术性,哪怕是最浅显的。这幅对联的艺术性非的高,而且对这么长的对联上下联要工整的对仗,绝非易事。我从写对子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对联方面的知识;起对跨,历对穿,至对经,动词对动词;春秋对峻岭,秦汉对荒原,辽金对瀚海,元明对绝壁,在这组中,朝代对地域,名词对名词,非常工整。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分析,但学生听得聚精会神。看到他们的神情,我随便问了一句:你们觉得老师讲得好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您讲得棒极了!我追问:以前老师也这样讲吗?学生一起摇头,从来没有的事!这是我在支教的过程中,遇见的真实的一幕。我在惊异的同时,心中更多的是凄凉,进而想到的是当今教育的“现状”。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紧盯他们的考试分数,要看到学生的未来,祖国发展的未来。鉴于这种情况,我布置了实践内容:抄录家家户户街门上贴的对联。中午放学后,学生飞也似去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就想课文的艺术性方面的知识,不用再讲了。第二天我查看学生的作业,他们都抄录得非常整齐,而且随便抽查几个学生,他们都记得很熟练,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三、《长城》的历史性

《长城》这课涉及的历史知识很是宽广,几乎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所以,内容的历史性是其显著的特点。长城起于春秋时期的赵、燕、秦,修建的目的就是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历史上的秦长城,西起甘肃的岷县,具体地点是现在的临洮,东到胶东半岛。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明朝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我县所在的位置为河西走廊,就在长城脚下,南面祁连山下是宽大的壕沟,北面才是修筑的土长城,现在仅剩残垣断壁,依稀可见昔日的风采。唯独雄关嘉峪关,而今亦然风采依旧。当我讲这里的时候,我就问: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谁去过嘉峪关?一半的学生举起手来。我又问:谁见过本地的长城?没有学生举手。所以,学习这篇文章应当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否则语文教学只能是字词句的机械训练,至于课文的主旨,课文的精神内涵,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了。想到这里,我就大致地给学生讲了讲每个朝代的文学样式及各自的艺术风格,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小学生正是求知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犹如久旱盼甘霖!因此,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教育,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长城》的思想教育性

对学生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二是思想世界观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教书育人。我一直主张先育人后教书,因为“才胜德谓之‘小人”,德胜才谓之‘君子”。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才能,如果没有德行,他永远是小人,如历史上的秦桧、蔡京二丞相,没有才怎么能做丞相的位置,因为德不行,所以至今遭到后人的唾骂。所以,在教学《长城》这课时,我就把中华民族的美德贯穿其中,讲了很多美德的故事,同时结合时代的内容,给学生讲了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课文里的“太空遥见”,是美国人登上月球以后看到的世界第八大“奇观”,如果有一天,中国人自己亲自到月球看到长城的奇观,那才叫正真的奇观。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同时,也进行国情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这就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当把育人放在首位,人正了,学习自然就正了,学风自然就好了。

《长城》这一课的教学说简单也太简单,学生只需机械地背会就可以了,测试卷里无非是课文原句填空罢了。如果想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就得下功夫教了,毕竟德才兼备才是国家的栋梁。

长城赞教学反思 篇4

王振振

《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广泛收集了有关长城的资料,通过交流资料,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课前准备工作对本课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上课一开始我先给学生用幻灯片播放了有关长城的几幅图片,让他们在了解长城的基础上再次充分感受长城的悠久历史、气势磅礴、壮丽多姿,激发那种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及民族自豪感。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设计的最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会读”,自读自悟,在读中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倾注在对联里的感情。

首先我给学生们播放了课文的朗读范音,先解决字词读音及语句停顿问题,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扫除文字障碍,并进行了指名朗读和集体朗读的训练。接下来就是精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这对教学任何一篇课文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因为本课是一副对联,内容不算很难理解,加上课前已经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所以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多读多思考,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再充分发挥合作共同体的作用,在小组内讨论上下两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时间的付出没有浪费,学生理解得十分到位。现在想想,这正应了那句千百年来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这种时间的付出,也照顾到了预习不够充分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有了充分感知的时间。如果课堂上不留充足的读的时间,虽然在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的回答中也能将本课要掌握的内容进行完,但是对那些后面的学生来说,他所知道的都是他听来的,而不是他自己感悟得来的。

最后在听取了学生的自主发言后,我只是点拨了几个难理解的语句,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归纳总结。既然同学们都能读懂课文内容而且理解的还很到位,那么老师就没有必要一遍遍的重复讲解,这样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还会增加学生的厌烦情绪,这也是新课标及学校要求老师做到的精讲、细讲。

由于本课是一副对联,学生以前对这种体裁接触得并不多,所以我给学生适当的进行了拓展延伸,在内容讲解完成后又给他们补充了一些有关对联的文学常识,并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对联的音韵和谐,意境优美。用多媒体出示了几幅比较有名的对联供学生欣赏学习,喜欢的同学可以进行尝试性的写作。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背诵全文。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里,我把课堂再次交给学生,在消化本课学习重点的同时,要大声朗读课文,最好是做到熟能成诵。由于在自读环节已经付出了很多时间,所以一大部分的学生能差不多完成背诵任务,当堂背不过的课下抽时间背熟,下节课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巩固。

长城赞(精选) 篇5

默认分类 2010-03-20 22:40:27 阅读3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长 城 赞》教学设计

六年级 黄姬姣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重点)

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3、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对对子游戏。(5”)

1、如天对地,室对家,少对多,明对暗,美对丑,真对假,善对恶,繁对简,朝对暮,盛对衰,庭对院,井对池,山川对河流,落日对流霞,杨柳岸—杏花村,苹果脸----葡萄牙,狗尾草---鸡冠花等。

2、你知道对对子有什么规律吗?(师相机板书: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等字眼。对联做到了这些要求,就形成了两两相对的特点,使对联对仗工整,读来才朗朗上口。)

3、根据对子的特点试着找两两相对的词。(幻灯出示)【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对联的特点,为下面的授课做准备】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3”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

感受。

师引:关于它,你还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师补充P15的小资料1)师引:万里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它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赞》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2”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1名读课文,注意纠音。

3、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对联)

4、齐读对联,读准字音。

三、体裁引入,理解内容。

1、这幅对联给你读起来的感觉怎样?(顺口、有节奏、好读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预设1:因为它有很多地方做到了两两相对,比如:起对跨等,使对联对仗工整;预设2: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简短等使对联出现许多两两相对的词语。)5”

2、找一找两两相对的词语?在书中圈一圈。

3、集体交流。(出示幻灯2——两两相对)

4、师生合作读全文,读出节奏。(如师:起春秋,生:跨峻岭)

师: 由于对联对仗工整,所以我们读起来就很有韵味。然而这幅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内含丰富、意义深远。我们再来一起走进它,首先请大家齐读上联?你读出了什么?12”

预设:读出了长城经历的年代长久,都经历了哪些年代?(引:上下共有两千年,可谓历史悠久)谁来读读,读出这种历史感来?(师相机板书:上下五千年)预设:读出了长城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从哪里看出的?

预设:读出了人们修筑长城时的艰辛。从哪里看出的?——费(你很会抓字眼来读书)师:如此悠久、巍峨的长城是谁修筑的?(数不清的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怎样修筑?(靠人力和智力)他们在没有起重机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是怎样拉石头上去的?会遇到什么困难?(启发想象,体会

修筑长城的艰辛)

师:然而这些困难都得靠什么来解决?(人力和智力)没有任何的现代机械可以帮得上忙,这得需

要多大的力气?按书中说就是(费尽移山心力)

从这个“费”字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修筑长城的艰辛)如果用“用”字来代替“费”好不好,为什么?(费是耗费的意思,程度比用要深,突出了修筑长城的艰难困苦)

师引:修筑长城,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费尽了人民的心血,然而,这饱满热泪血肉的长城仅仅是费了中华儿女一年的时间吗?(那是费尽中华儿女几十个世纪的移山之力。)数不清的人们为此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然而当年的艰辛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我们引以为豪。请看几幅长城的图片3,看到了如今的长城你想说些什么?(预设不分先后)

预设: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我们感谢先辈们为我们创下这伟大的奇迹。预设: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用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修筑的,是一座巍峨丰碑。

预设:长城你好气派,怪不得有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预设: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太了不起了,我们的民族真是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有这样的伟大工程而自

豪。

师:现在,我倡议大家带着自豪、带着感激、带着敬佩把对联读一遍。(配乐读4)

师:了解了上联所蕴含的内容,我们再来细看下联,你觉得下联又主要讲了什么?(写了长城的长

和雄伟的气势)从哪里看出来的?10”

预设:从空间的角度来写,写出长城的长和雄伟的气势(引:纵横有十万里,可谓气势雄伟)。(板

书:纵横十万里)

师:我们该怎样读出这种气势来呢?(用激昂的语气来读,读出什么来?读出磅礴的气势来、读出长城的险峻来、读出自豪感)谁来试试?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 在读中解决以下问题:

1、长城蜿蜒十万里都历经些什么地方?(峻岭、荒原、瀚海、绝壁)从这些

地方可以看出什么?(长城途经的环境险峻)

2、“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你知道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玉带;把烽垛比作明珠)这样比喻有什么用?(更突

出长城的壮丽与雄伟)

3、“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是一种怎样的景观?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出来吗?(生描述,师相机板书:真是好一幅壮丽奇观,怪不得作者把长城比作。。。我们为有这样的伟大奇观而感到自豪,来用我们的声音读出这种气势来。)

师:每次读起这幅长联,我的心中就会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相信研究长城50多年的罗哲文亲眼目睹了长城的雄姿后,那种民族自豪感一定更强烈,所以他独具匠心地以对联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同学们你也来赞赞长城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出来。(出示配乐图片

5,师巡视)

生:交流所写(写与交流时间5-8分钟)

三、拓展延伸。3”

师:罗哲文的这篇《长城赞》是对联中的精品,你知道上下联是怎样摆放的吗?(上联放右,下联

放左)出示幻灯6,加横批。(长城赞)

师:对联在许多古迹上都有,我去旅游时见到一幅这样的对联,请给它对一对、填一填,并加横批。

(出示幻灯7)

师:你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古迹上的对联与大家分享吗?(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迹上对联。)

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

长 城 赞

(自豪)纵 上 横 下 十 五 万 千

《长城赞》语文教案 篇6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看这是什么?万里长城。之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能来说说关于长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和长城有关的知识,可以是传奇故事等)

师深情总结:(见教案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1。生读后交流,师补充对联知识。(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六,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七,凡是成绝对和妙对的,如嵌字,顶针,回文,拆字等,只要求上下联末字仄起平落即可。)

2、指读。

四、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1、交流研讨:上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板书。

3、感情朗读。

引:上联从时间角度入手,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成的,盛赞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4、重点品读丰碑

指导学生说出丰碑的含义,由“丰碑”你想到了什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5、带着感情,想象着画面读。

6、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7、默读下联,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特别注意动词)

8、重点品读“奇观”,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9、品读,全班交流。师引领学生领会每句话的内涵,适时板书。

10、感情朗读。

五、升华感情

1、放映长城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鼓励学生充分自读,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3、补充长城被破坏的资料,激发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六、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来赞美长城,你知道有哪些赞美长城的古诗或对联?

七、作业

1、搜集赞美长城的古诗或对联。

为万里长城点赞作文 篇7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

长城是我国古代的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修建长城一直修到了明朝,共修了一千六百多年才修成了一个全长达到一万二千七百多里的“庞然大物”。在秦始皇修长城时,用了近百万人口,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去年暑假,我来到了传说中的万里长城。她气势磅礴,雄伟壮丽,长城上烟雾缭绕,好似步入仙境。搭乘缆车俯视长城,竟于我国的图腾---龙有些相似,它就像一头盘旋在山头的一条沉睡的巨龙,好似下一秒就会苏醒,腾飞而起,一飞冲天。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和那惊人的造诣,如果把长城铺成一个宽1米,厚10分米的路,那么这条路可以绕地球几十圈,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长城现在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可是在古代,长城的用途却是十分巨大——抵御外敌入侵,人民安居乐业,华夏文明才得以传承。

上一篇:抓“胸有成竹”教学《田忌赛马》下一篇:电气工长2010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