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共10篇)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 篇1
种子的萌发
浩山中心完小 包晓凤
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浩山中心完小的包晓凤,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中”的第五课《种子的萌发》。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课后拓展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植物的种子结构及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浸泡种子;二是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三是观察发芽的种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动手操作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做实验很感兴趣,前几节课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把种子传播出去都做了研究,对种子发育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现状,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种子能孕育新生命,种子萌发需要水份。
2、与同学一起认识种子的构造,知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3、体会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4、产生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试验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研究种子的基本结构”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准备
提前提醒学生准备各种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并且浸泡种子,提醒学生为了减少蒸发要在泡种子的杯子上加盖玻璃板,还有放大镜、展板、白纸等。
六、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我的教学设计力求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一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推理验证”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交流等,指导学生对种子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七、教学环节
这节课我分为四个环节来完成。
1、激趣引入
上课了,我先展示一张有花生、玉米等种子的图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张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想知道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有的说想知道种子是怎么得来的,还有的说想知道种子为什么会长成植物……学生回答了很多,我接着鼓励学生: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多,但我们这节课不可能一一来研究那么多的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种子是怎样慢慢发芽的,然后板书课题。
这样引题主要是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脑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2、观察种子
我给学生提示观察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两种不同种子的图片,看一看,想一想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又让学生观察浸泡过的种子和干种子的图片,经过对比学生能很快的发现浸泡的种子变大了。这时我问:种子为什么会变大呢?学生们回答说因为种子喝了水。我趁热打铁:对,种子要萌发必须要喝水。这样通过观察干种子和浸泡的种子,学生经过比较思考,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种子的萌发必须需要水。
3、内部研究
我问学生:种子变大了,水被种子喝了,那你们现在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们说想看看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我提出要求,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这时我下去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按实验要求去做,尽量把皮剥的完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展示。通过学生剥皮观察,再加上形象的表述,如:薄薄的种皮,白白的、胖胖的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种子分为种皮和胚。
那你们想知道这白白的、胖胖的胚里面有什么吗?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轻轻掰开胚,认真仔细地观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把观察到的画在纸上。我下去巡视指导学生要小心的掰胚,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到胚是有生命的。然后进行交流展示,展示的过程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上来展示时他们是自己的话描述出他们的发现。他们说看到了小尖尖、小芽芽还有厚厚的两瓣儿。最后我告诉学生:他们发现的小尖叫胚根,小芽叫胚芽,厚厚的两瓣儿叫子叶。又让同桌学生互相交流指认胚根、胚芽和子叶,最后一起在大屏幕上对照种子内部结构图,进一步加深印象。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还动手画一画后交流展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出发现,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种子结构的科学名称,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接受,为后面的研究做好准备。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4、谈收获
这节课虽然安排的是一课时,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因此需要激励学生继续做好研究。于是我把发芽的蚕豆这部分放在课后实验,先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有的说知道了种子形状、颜色、大小不一样;有的说知道了种子的萌发需要水;有的说知道了种子分为种皮和胚,胚又分为胚根、胚芽和子叶。
5、课后拓展
在表扬学生的收获之多后,我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胚根、胚芽和子叶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再一次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争相发言,接着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学生的想法和大屏幕中老师总结的是否形成冲突。激发学生进行验证,然后布置课后实验,提醒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和观察,及时填写实验记录。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励学生去完成实验,激发探究兴趣,使本节课的探究延伸到课外,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九、教学反思
科学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节课我用积极有效的问题,一环套一环的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做到让学生愿意去探究,去学习,再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用心”去研究,去学习。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回想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突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学活动的动力,动手实验和交流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观察的过程。
情感态度: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科学知识: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观察 教学难点:了解油彩花受精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2.显微镜2台。
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
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教学活动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
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观察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 1. 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
●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 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
● 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 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 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
●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研讨。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三、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
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 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
四、思考 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
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
五、作业
我来做一朵“油菜花”,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能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3、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过程。具体活动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请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哪些过程呢?请同学们看完视频后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讲授新课]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播种季节。思考后回答1.为什么在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2.农民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生:因为春天很温暖,雨水充足,所以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生:松土、浇水。
师:(播放松土、浇水、种子萌发的照片)一段时间后种子就萌发了。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首先:复习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提出问题:种子在哪种环境下才能萌发呢?
生:作出假设:讨论后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师:假设是否成立呢?这需要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来证明。假如给你绿豆种子(若干)、培养皿(4个)、滤纸(若干)、水„„讨论回回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师:假如2号培养皿提供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适宜的条件,1号探究的变量是水。你是怎么做的?
生:1号和2号培养皿是一组对照实验,往1号和2好培养皿中各放入2张滤纸,各放入10颗绿豆种子,往2号培养皿中滴加水,1号培养皿不加水。将1、2号培养皿都放到橱柜中。师: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样的?
生:1号培养皿不发芽,2号培养皿发芽了。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师:若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你是怎么做的?
生:往3号培养皿中放入2张滤纸,放10颗绿豆,加入一定水分,使滤纸刚好湿润,把3号培养皿放到冰箱。师: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3号培养皿不发芽。生:老师:我的3号发芽了?
师:低温使种子发芽过程变得很缓慢,不利于种子萌发。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师:若想知道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生:我往4号培养皿中加入2张滤纸,放入10颗绿豆,加过量的水,淹没种子,把4号培养皿放入橱柜。
师: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4号培养皿不发芽。
师: 4号培养皿是因为水太多种子不能发芽吗?从4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对照中培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是。是因为水太多,导致种子萌发没有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师:从这个探究实验中我们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师:只要给定以上条件种子就都能萌发吗?
生:不一定。种子萌发不仅要有外部的环境条件,而且还有有种子的自身条件。
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师:种子种子成熟后,大都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师:种子要想萌发必须具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三、测定种子发芽率
师:(引入报纸)2004年,云南省元谋县发生了一场“红叶三号”劣质洋葱种子的事故。种子发芽率仅10%,406户农民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达44万余元。如果你是农民,在购买种子前会做些什么? 生: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师:你会怎么测?
生:取100粒种子,给定2号实验的条件,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连续观察几天,看种子的发芽情况。
师:假如98粒种子发芽,发芽率怎么计算?
生:发芽率=98/100*100%
公式: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种子数*100% 师:别忘记要做重复实验。
四、种子萌发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完后思考回答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播放视频)生;种子吸水,种皮胀破—萌发出根---萌发出茎和叶
师:回顾种子的结构,根、茎、叶都是由种子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成?
生:看书,讨论后回答。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连接茎和叶。师:学生讲种子萌发过程时,教师逐一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照片。
五、小结
师:同学们,这结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二)自身条件:种子度过休眠期,胚是完整有活力的。
二、萌发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种皮胀破-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
六、巩固练习
1、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1号瓶和3号瓶各检验一种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是一种对照实验吗? 答:不是一组对照实验.1号和3号瓶中水和温度都不相同,研究的因素不止一个,所以不是一组对照实验。
2、春播时有许多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在华北,大麦和豌豆的播种时间比棉早;有些作物的种子在播种前要浸种;土壤需要耕和耙,变得松软。你能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在华北,大麦和豌豆的播种时间比棉早,因为:不同种子萌发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播种前要浸种:满足对水分的要求;土壤耕和耙:使土壤有充足的空气.3、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通常称为“地膜覆盖”),这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好处?
答:提高地表层的土壤温度,减少北方干旱的早春土壤水分的散失,促使种子提早萌发。
4、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 答:已度过休眠期,储存时间短,饱满,破损率低的种子。
[教后反思]:
这次课堂,让我得到很大的收获,发现这次课许多上的好的地方,也发现许多不足。较好的地方:使用多媒体,使这个课的信息量很丰富。提早布置实验,学生十分配合,都有在家完成,使学生能很好互动。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4
本节教材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归纳、分析及表达、交流、合作能力,并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体温、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本实验是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既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要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
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并逐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树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借助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2、将设计的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理念
贯彻课改精神和《生物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每个学舌功能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以宏扬学生独特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多维度构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多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亲身感受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研究、逐步培养收集分析数据、交流表达等能力,训练提高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及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课前准备一组对照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种子萌发及未萌发的现象。观察教师提供的对照实验现象,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开始探究前的猜想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主题、制订探究方案在学生设计方案前提出建议,为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做好参谋:1、建议学生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并以课前自己准备的那组对照实验为例,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对照实验,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2、建议学生参照课本有关发芽率的介绍,考虑实验中选种的依据和数量。
3、建议学生就实验内容、探究目的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数据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心得体会等方面完成实验报告。
4、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拓展思维,提出不同于其他小组的假设。
在学生设计方案时,巡回、参与、答疑、启发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一个假设,讨论设计能验证假设的探究实验方案,书面完成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探究目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空间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尝试科学探究方法,懂得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作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升探究能力。
三、初步实施探究方案为学生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提供蚕豆、花生等多种种子、小器皿(如一次性的小碗)、泥土、清水等材料用具。(尽可能齐全)根据实验方案,自选材料用具,开始初步实施。如果课堂上无法获得所需的材料用具,则在课后自行准备,再进行实施。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提高相关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展示方案,交流共享选择具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展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予以肯定,对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给予修改建议。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介绍经讨论完成的实验方案。培养学人所长,与人共享的意识,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五、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对学生继续课外的探究提出明确的要求:
1、严格按照方案中设定的条件继续实验,直至种子长出真叶。
2、每天进行定时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现象。(记录内容可参照课本表格,最好自己设计更完善的表格,记录更加详细的内容。)
3、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中数据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心得体会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操作实践和观察植物生命的产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体验、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感悟、获得科学探究方法。
七、板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小组成员:
探究目的: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
种子的萌发教学实录 篇5
图图来到了种子商店,这些都是什么种子?(依次出示图片)——蚕豆 ——绿豆 ——花生 ——黑米 ——黄豆
——四季豆(师:叫做白芸豆)种子有什么不同? ——大小、颜色 ——形状
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都要去繁殖后代。图图带走了4颗种子,观察一下“种子外部相似的地方”
——都有一条白色的痕迹
(拿材料观察)板书:种皮(种脐)
为什么有种脐
——发芽的时候要从这里出去
看其他种子图片上的种脐。(出示一些图片)图图想继续研究,就拿出来小刀,(教师演示用小刀割)好不好? ——会损坏种子的结构 „„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用热水泡 ——把种皮剥掉 用水泡就可以了。出示照片:
一天以后,水到哪里去了? ——被种子吸收了
(看材料浸泡一天后的种子)——大了许多 ——种皮涨破了 ——种皮好播了。谁来演示一下怎样剥?
——(学生演示)从种脐开始剥 她剥的一片一片的,要注意些什么? ——尽可能完整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四粒种子都剥开。
(10:40学生活动:剥蚕豆、红豆、黄豆、白芸豆。课件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安静、认真地剥豆,教师插话:现在只要剥好四粒豆就可以了)10:45活动结束 图图发现:(声音播放)种子可以分成胚和种皮两部分。那么,种皮和胚有什么作用呢? ——种皮大概是保护种子的
——种皮可能是吸收营养的 ——胚可能是长成„„的 ——种皮应该不是吸收营养的
种皮是保护种子的,胚是最神奇的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关于胚,刚才有同学在做一件是事情,请说说(你刚才做的事情)。——胚能被分开来
那我们来试试:把胚分开,里面有什么?画图记录下来(10:48学生活动:分开白芸豆等4种豆的胚)
(出示课件声音,图图的话)种子的„„不同,但是我还是找到了许多相同的地方,你找到了吗?
——外面有芽 芽长在哪里呢?
——(学生说不清楚)
是不是把种子都分成了两片? ——是(画图)这两片叫做子叶。
那么,小小的芽长在哪里? ——子叶的上面
——里面有个像嫩叶子一样的东西
我们有很多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些芽(出示几张学生画的胚根和胚芽,适当点评)你有没有想过将来长成什么? ——„„
——是根。不,是茎
那你还不如说将来会长成根和茎
(课件播放)颁开子叶找一找,芽的里面是什么? ——胚芽、胚轴、胚根(教师板书)(出示四粒种子颁开的图)
指名学生找一找胚芽、胚轴和胚根(具体方法是:下面的学生报胚根、胚轴或胚芽的名称,上面的学生在课件图中找出来,如果上面的学生找错了,下面出题的学生就用描述特征的语言给她提示)。
(教师和学生一起说一说:种子的结构是怎样的)胚根和胚芽会怎样变化? ——会越长越大 ——会长成根和茎
——胚芽长成„„胚根长成„„
我们能不能用事实说话?图图是怎样让种子萌发? ——种在泥土里
——需要棉花、杯子、洒水„„ 教师演示:种子、餐巾纸„„ 图图用拍照的方法记录下来了。(出示图片)看到了什么? ——它长得越来越大了 ——越来越长了 ——子叶都萎缩了 你觉得为什么会萎缩?
——营养给了胚芽和胚根
你知道哪个是胚根哪个是胚芽?
——(学生指示:最后一幅图中能找对培根和胚芽,第三幅图中不能找对)老师按照这些方法萌发了一些种子,请打开3号信封看一看(分组活动:观察3粒已经不同程度萌发的种子)你觉得哪颗是刚开始萌发的?
——(学生回答,教师给这些蚕豆种子按照萌发顺序排队)你觉得胚芽长成了什么? ——茎和叶 那胚根呢? ——根
那么子叶呢?
——应该是提供营养的
你观察到什么觉得是提供营养的? ——看到小了 真的是萎缩了。(教师出示图片:萌发更进一步的种子)
想不想自己也让种子萌发?那就做一个回家作业,还要把萌发的情况记录下来。(记录些什么?)——写日记 ——画图。——拍照
(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学生一起看课件上的记录表)我们可以记录些什么呢? ——形状、颜色、大小„„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篇6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强调科学结论再探究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一般是绿色开花植物,具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用种子繁殖。绿色植物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它能有这么广泛的生存空间和用种子繁殖有很大联系。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种子的萌发,如果要研究植物种子的萌发就要先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主要有胚和种皮,胚又是由胚根、胚胚芽和子叶组成,它们各自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进一步学习植物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当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了,种子就能安装一定的过程进行生长。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方面
(1)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点。
(2)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2.能力方面
(1)初步学会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2)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难点
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性问题,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顺利地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2)若要识记种子的结构,必须让学生亲自实验,动手动脑,解剖、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再通过归纳对比获得。这样既符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掌握探究生物体结构的实验方法。
2.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容易观察。
教具准备
1.课前1~2天,浸泡粒大完整的双子叶植物种子(菜豆、大豆、蚕豆、花生)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小麦)。注意,若天气较热,浸泡一天后要及时换水,以防腐烂。2.材料用具:培养皿、解剖刀、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稀释的碘液,滴管。
3.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的剪贴图(或CAI课件)。
4.准备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装置。
5.课前将学生分成5组,根据家乡植物种类调查结果,每组绘制一种家乡常见植物(代表一类植物)的头饰,以备课上使用。
6.课前学生收集各种被子植物的种子,浸湿后以备课上使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从形形色色的 植物引到被子 植物,然后提 通过学生做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分组讨论: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
课后让学生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既出种子萌发后 → 使学生识记种子→ 构,并自己设→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能发育成一株 新的植物体。的结构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计表格,书面表达并交流汇报。
2.教学过程说明:
(1)本节课题的引入,可以从复习形形色色的植物引到被子植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被子植物多达20多万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人类若想保护大自然,更好地利用被子植物。首先就要了解被子植物的生
奠定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这里有许多‘为什么’等着你们来探究!”教师提出:被子植物一般是如何繁殖?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通过学生观察所收集的和教师准备的各种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然后提出:不同种子的结构是否也不同呢?
(3)关于观察菜豆种子的实验。
①分发给学生干燥的、软的和刚萌发的(胚根刚钻出种皮)的菜豆种子各一粒。学生往往因种子小且常见,只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种子结构的细心观察,教师应指出要进行探索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步骤,不能急于一刀切开无目标的先睹为快。
②通过观察刚萌发的菜豆种子,发现种子的外面包着一层种皮;再观察浸软的种子种皮上的细小结构及作用,其中种孔的观察较困难,可以让学生用力捏一下泡透的种子,注意观察种脐附近的现象——有水流出,水流出处即种孔;然后剥下种皮,感觉种皮的坚韧性,理解其功能。
③观察菜豆种子的胚: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个豆瓣(否则易将两片子叶掰断),指导学生认识两个豆瓣即两片子叶,肥厚,储存营养物质。提醒学生动作要轻,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部分,已钻出种皮的一端是胚根,另一端有两片幼叶的是胚芽,中间连结胚根及胚芽的是胚轴。用镊子夹住胚根井轻轻抬起,观察清楚胚根、胚轴、胚芽与子叶的关系,明确与子叶相连的部分是胚轴,为以后种子萌发时子叶通过胚轴输送营养物质给胚根、胚芽打下基础。然后讲述胚各部分的作用。最后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
(4)关于观察玉米种子的实验。
①在解剖种子时,正确掌握解剖的切面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当用种子的模型或挂图讲清什么是横切面和纵切面,这对以后的生物课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②分发玉米种子后,讲清玉米的种子实际是果实,即其果皮和种皮是紧紧贴在一起的,很难分开,应细心观察。
③学生按课本第44页图III—3的提示,沿着隆起的一侧切开种子。选与挂图一致的那半粒种子,以利于学生结合挂图进行观察。在切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在果皮和种皮之内,呈蓝色的部分是胚乳,贮存营养物质(淀粉是其中的一种,遇碘变蓝,所以胚乳呈蓝色);呈黄褐色的部分是胚。用放大镜观察,还可以用解剖针轻轻地挑起胚的两端: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挑不动的是胚轴。胚轴与一片大的子叶相连。这片子叶紧紧贴在胚乳下面,呈薄片状,所以不储存营养物质。玉米子叶的观察是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以自制一张剪贴图来讲胚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有的王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与胚根、胚芽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或设计CAl课件(在玉米种子结构上各部分可各自闪动,利于学生识别。可以去掉胚根和胚芽,显示胚轴与子叶相连及子叶的位置。最后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明确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5)让学生对照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观察自己带来的种子,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种子结构的完整概念。
(6)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分组讨论并列表比较(自己设计表格)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在班级交流。
(7)课后实验——分发给学生菜豆和玉米种子若干粒和“观察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报告,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准备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实验报告中的讨论题。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对实验的思路、方法和过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缺乏自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采用先让学生按要求做,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这样做的原因;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实践,找出解决的办法,改进实验(即创新)。这样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增强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信心。
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 : 胚根:发育成幼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提供营养,最终消失
胚乳: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篇7
戴华丽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实验分析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得出结果和结论,以及从生活实际讨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第二部分主要是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分析种子萌发是自身发生的变化。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从实验和生活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
(1)每小组一包种子,内含蚕豆、黄豆若干,放在培养皿中。(课前放在课桌上。)
(2)放大镜2个,浸泡2天的蚕豆种子1粒、黄豆1粒,记录纸一张,放在解剖盘中。
2、教师材料:浸泡实验装置,量筒一个,各种干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种子学生材料一套(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边看边想:我看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播放种子生长的视频)
2、老师收集了一些种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认吧!
3、颜色、形状、大小各异的种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繁殖后代,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就会发牙,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种子的萌发。发芽也叫萌发。(板书:种子的萌发)
二、浸泡种子
1、(出示各种萌发的种子。)种子能够萌发,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前往往会先浸泡种子。你们看,这是老师浸泡了一天的10粒蚕豆、黄豆、油菜种子,当初这三个烧杯里都放了100毫升水,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测量水量,指名学生观察。
3、水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
4、它们吸收的水分一样多吗?
三、种子内部构造
1、(出示培养皿中的蚕豆种子)种子吸收了水分后就慢慢萌发、生长了。这是多么普通的现象呀!但是,种子为什么会萌发?它里面到底有什么,你们知道吗?
2、学生猜测: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猜测一下,这些种子里面有什么?
3、光有猜测是不够的,想知道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该怎么办?怎么做这个实验?
4、那就让我们来解剖种子吧。(课件出示)实验提示。教师细致示范。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音乐)
6、交流:收个别学生记录表展示,指名汇报。重点交流子叶连接处有什么?找出共同点。
7、教师结合课件讲解种子结构。它们都由这些部分组成,但同学们的称呼各不相同,我们给它们取一个科学的名称。
8、请你在你解剖的种子里找一找胚根、胚芽、子叶。在你画的图中标出名称。
9、为什么这些种子都要有种皮和胚两大部分呢?你认为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10、的确,种皮能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的正是里面的胚。因为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四、发芽的蚕豆
1、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那它是怎样发育成一株植物的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吧。(播放视频)
2、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胚的各个部分是怎么变化的吗?植物的根、茎、叶到底是由哪部分发育成的?
3、(幻灯出示种子发育图片)交流作用,教师板书。(引导子叶作用:我们生长需要营养,种子萌发也需要营养,它的营养从哪里来呢?)
4、我们从视频和图片上知道了胚的各部分是这样变化的。想不想亲自做一做实验,观察观察?实验很简单,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只要垫上一些纸巾,保持纸巾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5、这样做很简单吧,可接下来的观察记录就不简单了。因为它不是观察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坚持观察。(板书:坚持观察)
6、让我们定个观察间隔吧。你打算几天观察一次?
7、重点应该观察什么?
8、今天它的胚根、胚芽、子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先记录下来吧。
9、投影典型记录,明确科学简洁的观察方法。
五、总结、作业
【设计意图】
我确定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了解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激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及研究欲望,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要珍爱生命。本着以上的思路,我对教材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主要涉及到4个地方。
1、将浸泡种子的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处理,把教学目标直指种子萌发需要水,各种种子对水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将这段时间省下充实到对种子内部构造的观察和对各种种子的比较中去,保证本课核心内容的完成及质量。在这一教学环节是,我还将教科书中浸泡种子的水量由200毫升改为100毫升,第一,100毫升的水量对10粒种子来说都已经是充足的了,第二,这样的处理有利于使用100毫升的量筒进行测量,如果这里不使用量筒就很难观察到油菜种子是否吸收了水分。
2、在研究种子内部构造的教学中,我将教科书中解剖凤仙花种子改为解剖蚕豆种子,第一是因为凤仙花种子太小,学生解剖和观察都不方便;第二是因为蚕豆种子的胚芽跟植株的芽很相象,学生容易联想到这可能会发育成植物的叶。
3、增加了猜想种子里面有什么这一环节。在对“种子里面有什么”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之前,我增加了猜想种子里面有什么。这样做的意图有: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回忆并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二是通过学生的猜测,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前认知状况。三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猜想并不能确定种子里面有什么,这时他们就必然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时,心情一定是非常兴奋的,观察一定是非常仔细的。无论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想他们的心灵都会受到震动,特别是那些猜想出现错误的学生,他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原来花生种子内部是这样的,我平时怎么就没发现呢?我觉得这样做,会使学生对种子内部构造有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借此可促使学生平时能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及现象,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4、研究种子各部分作用时,采用在课堂上进行验证并通过课件出示结论。我是这样想的,只要是猜想就应设法让学生去验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后让他们自己去验证,一定有不少学生不会去做,教师也无法进行调控。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科学教师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指导学生的实验,因为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都来不及做。本课我将这一验证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目的就是要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关于种子各部分的作用,这里若不明确结论就满足不了学生“证实证伪”的需求;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学生了解了种子各部分作用后,对后面的观察活动是有帮助的。
【教学反思】
教案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篇8
教案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课题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类型 新授 授课人 王迎春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2、 能力目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究的情感 重点 设计探究过程及对照实验 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观察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宣布课题,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本节课的课件包括:种子萌发的过程动画、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方案的提示、实验方案的分析、诊断题等。制作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 ①古诗“古原草”的作者、全文。 ②农民播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播种后又需要做什么?③在花盆中种植一颗大豆,每天做好观察记录。 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 二 情景 导入 围绕种子作出假设 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方案 诊断 围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探究活动 围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得出 结论 总结 提升 布置新课题 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易的“古原草”。 ①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部分图画作品 ②播放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组织学生发言。分析早春播种覆盖地膜的`原因(提高土壤表层的温度)。 指导学生从种植辣椒的经历入手,提出有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时给予提示: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 ②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观察记录表(见附表)。 设计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小麦种子40粒、培养皿2个、黑布一块)。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①假如环境条件都具备了,所有的种子都可以萌发吗? ②选种是农民播种前的重要工作,应该选什么样的种子呢 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假如让你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你该如何设计? ②交流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 ①如何抽样:农民买回一袋种子如何测发芽率?能否用3~5粒种子或把一袋种子都用上?或挑几粒大的种子? ②什么叫抽样检测? 介绍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的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节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等)。 ①了解有关我市种子的信息(种子的来源、质量等)。 ②动动手:发豆芽。 思考“古原草”所揭示的生物学规律? 画图:用一组图画表示出被子植物的一生,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展示查阅的资料:农民播种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选种、翻土、浇水等) 说一说:种植辣椒时,你都做了哪些事?并结合资料分析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各是什么? ①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明白设计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②分组讨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有的小组认为设置一组对照,10粒种子浸入水中,另10粒加入适量的水;有的小组认为把20粒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瓶子里,都加入适量的水,一瓶放在常温下,另一瓶放入冰箱里;也有的小组无从下手。 分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小组交流,选出较合理的记录表。 ①举例:风阳县曾经出现的假种子事件使百亩良田颗粒未收,农民利益严重受损。 ②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不处在休眠期的种子。(学生回答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设置:死种子、瘪种子、胚受损的种子、对照组四组,在实验过程中,四组除种子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相同 学生通过答问,理解抽样检测的概念,并总结出抽样检测的关键是随机抽样。 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①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完整的、活的。 自我小结本节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或实验报告。 ①资源共享,把收集的资料发布出来,让大家共享,真正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②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种植大豆获得感性知识,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通过收集信息,体会农民工作之艰辛 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①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 ②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③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辨证思维。 问题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概念、理解概念,从而掌握基础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采取开放式课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也为后面的新课做准备。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分析 篇9
《新的生命》单元前五课安排的是植物开花、授粉、结果、种子传播以及萌发等学习内容,隐含的核心概念是进化论的基础——生命的繁殖。种子的萌发是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也是亲代生命的延续。教材多次设计了种子萌发活动:三年级在种植实践中对种子的萌发过程与生长过程进行观察,体验植物的生命循环,关注“变化”;四年级细致分析生命的繁殖历程,解释种子萌发的内因,关注“结构与功能”;五年级研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因素,关注“系统”。不同阶段的学习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学生前概念调查分析
《种子的萌发》这节课的中心问题是:种子怎样长成植物?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三年级种植物的经验,让他们知道了大多数植物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给种子提供水分、土壤、阳光等条件,种子就会萌发。但是,他们缺乏系统的观察和理解,并不完全知道种子发芽其实需要两大条件: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原因包括饱满、完整、不在休眠期的活胚。
在课前,我利用前测单向学生提问:“种子里边是怎幺样的?”对学生的前测单进行分析,我了解到学生已经知道“胚根”“胚芽”这几个词,但是种子的内部结构,他们却分割成了“地图”的样子。这样的记录单不在少数,说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他们虽然知道这几个词,但是尚不明确种子里边到底是怎样的。
二、仔细观察,规范记录
在回顾了前概念调查活动之后,教学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观察活动。首先是观察菜豆种子并绘出内部结构图。对于学生的记录,我要求他们做到清晰、准确、完整。由于上课的.是三年级学生,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在解剖种子的实验操作和记录上,我向学生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亲自解剖一颗菜豆种子,并且示范如何记录。
清晰:描述应当是清晰和准确的。
完整:对种子的所有要求观察的部分都应当进行观察和描述。
准确:记录纸呈现的内容应当尽可能接近实物。
清晰、完整、准确的记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回顾博物学产生以来的对大量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和整理,无不是清晰、完整、准确的典范。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植物学家
进行系统分类、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定律等科学史上伟大的发现奠定了事实性基础。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更加细致甚至苛刻。有人认为目前学生的水平达不到,不应该提这幺高的要求。但是,如果不告诉学生规范的科学记录应该是什幺样子的,那我们指望他们什幺时候能做到呢?科学实践本身包含了反复进行的大量的技能训练。最初,部分学生做得还不够规范是正常的,在我们对学生的观察记录持续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标准上的要求之后,他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三、重复观察,严谨比较
学生解剖种子之后,会发现原来里边有一个“小芽”和两个“肉”,这和他们之前的预想完全不一样,我顺势提问:“其他种子和菜豆的种子一样吗?”学生齐声回答“不一样”。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还希望观察其他的种子,这时,我再出示更多的种子,并要求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像科学家一样继续重复观察。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观察不同的种子,如果第二次观察的种子和菜豆种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学生就会感觉到这些相似的结构对于种子来说可能意义重大。?一粒种子的内部结构是这样的,另一粒也一定是吗?不同种类的种子呢?正是由于重复观察,使我们可以排除掉偶然因素,找到它们的共性,这也是科学严谨性的体现。由于重复观察,当学生解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时,会发现子叶的片数不一样,会发现还有“胚乳”的存在。当然,本课因为课堂时间和学生发展水平等因素,没有引入单子叶植物的种子。
四、建构联系,科学预测
通过两次解剖种子,学生对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根据种子各部分的形态等特征,他们能够推测种子各部分可能的功能,并进一步预测各部分的结构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学生来说,研究这些有一定困难,因此,我提供了一组种子萌发的图片,学生结合之前的观察结果,预测就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能够初步建立种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但正确性还有待验证。在最后的种植活动中,学生持续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种子的胚和幼苗之间的联系,并使课堂上新建立的种子内部结构与萌发间的联系,由静态变化演变成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
我们要让学生保持开放和接纳的心态,随时面对变化和差异的产生,并随着新证据的发现而修正自己原有的理念。如很多学生预测胚芽会长成幼苗的叶子,是不是这样呢?最初的胚芽确实长成了头两片真叶,还有两片真叶中间的未分化的芽。幼苗的芽接着长成新的茎叶,甚至会分叉。这些现象说明什幺呢?说明学生并不是进行一项观察就能得到科学答案,而是经历了不断修正的过程,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也是这样的。随着新方法、新证据的出现,科学理论将不断地得到调整和完善。
种子萌发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试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视频播放种子萌发过程,提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种子在什么环境下能萌发? 学生:猜想需要水、空气、温度
2、新课讲授
(1)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学生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分享,之后教师播放探究实验设计动画及探究结果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
1、一定的水分
2、适宜的温度
3、充足的空气(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除上述环境条件外,种子自身还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萌发呢? 学生:
教师:举生活中的例子,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度过休眠期
2、胚完整且有活力(3)种子能发的过程 视频动画,学生总结
讲述种子萌发过程:种皮胀破—长出根—长出茎和叶
1、吸水种皮胀破
2、胚根发育成根
3、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胚轴伸长(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
3、小结巩固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推荐阅读:
四年级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反思10-22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根》教学设计10-23
四年级科学教学10-21
四年级科学试题08-14
四年级科学教学09-12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09-02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09-26
57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7-03
四年级科学岩石与矿物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