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哲理文章

2024-05-25

官话哲理文章(精选12篇)

官话哲理文章 篇1

关于爱情的文章爱情哲理文章,编织爱情的傻气 作者:admin 点击:185次

她为他编织过一条围巾,说起来已经是七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他们相爱。同一个学校隔壁班的长发女生,曾经是他的最爱。他们的爱情缠绵热烈,谁都羡慕他们行走时一直牵着的两只手。

她为他编织过一条围巾,点灯熬夜,一针一线笨拙地把情感也编织了进去。那个时候,几乎每个拥有爱情的人,脖子上都会戴着一条简单却充满情意的围巾,没有人会笑话它的简朴,也没有人会挑剔它的款式。因为,那是爱情。七年中他们分手过,接着又复合,而后一直在一起。中间走过的坎坷,难以言说。

七年后,他们都已经成熟。他坐到了一间贸易商行副总的位子上,每天西装笔挺的样子。

她为了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生活和事业,随他一起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这座城市好熙攘,通透的空气里看不到自由飞翔的鸟儿,她每天都在大厦21层那间透明的玻璃窗前看蓝天。属于她的天空,她已经找不到。

他经常夜归,身上有着浓烈的香水味道,她不是闻不到。只是,倘若开始势必会决裂,可是她已经27岁,不再有承担破碎的勇气。很多夜里,她一个人在黑暗里等待,哭泣,回忆。

那一年,他曾经为给她买一张她喜爱歌星的演唱会门票,彻夜排队,花掉半年的积蓄。

那一年,他每天为了能够和她多呆一会儿,可以冰天雪地里呵着冻红的双手,站在热闹的女生宿舍楼门口。

那一年,他为了给她买她爱吃的桂花糕,跑到几公里外的一家小店铺,然后捧着回来,眼睛里闪烁的满是关切的爱……

可是,这一切都去了哪里?

她一决定,就不许自己后悔了。她曾经因为这些感动而觉得青葱岁月格外美好,并暗诺自己将会永远陪伴他。但没有想到,不过是几年的时间,那些本以为会持续一辈子的感动,就在那些支离破碎中消失。

他一定不再爱她了吧!也许他只是念着旧情,不舍得将她逐出他的生活罢了。

七年,他已经是意气风发的他,而她,依旧是平静如水的她,还留着不合时宜的直发,没有染色,没有变化。如一支不再时髦的绢花,只逶迤着旧日的美好造型,却早已被时光刷旧了色彩,淘汰了质地,如同他们的爱情。

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理所当然、平淡无奇,没有任何的惊喜和意外。他一定会娶她,因为她是他心里永远的故乡,既是最早的痴迷,也是最后的归属。可是她并不快乐,她还是隐忍成性的,虽然修成了正果,她不必在这样一座大城市里每天为生计奔波发愁,她只需要安静地等待,他会给予她所需要的一切。只是,她开始习惯每天孤独地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晚上陪着无边的黑暗。这样的日子,习惯也好。

一个周末,他突然说带她四处走走,她木然地跟着他。当他们到达目的地,她站在广场上等他去停车时,突然看到迎面走来了一对亲密的情侣,冻得发红的面孔,恩爱无间的肢体语言,还有他们脖子上围了同样颜色的围巾,她猛地被击溃,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早已忘记,那一年,他曾经拥有过一条围巾,那是来自他最心爱的女孩之手,点灯熬夜,将承诺和感情编织进去的一条简单的围巾,而现在,只能变成一场记忆,只属于年轻的记忆,那也是她唯一借着回忆的凭证。

现在,他们仍旧在一起。她还是她,而他早已不是他,即使她还有编织的力气,他却也没有配戴的勇气了。

而这一切,是只有爱情能够给予的傻气。

让你的文章充满哲理味 篇2

【关键词】 双“读” 微博 文学评点 写作 深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江苏省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先生说:“考场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二锅头”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金花,浑身发热。而“碧螺春”则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都是喝不出什么滋味的。这就是说,高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必须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教师在一瞬间被吸引、被打动。对于记叙文这一文体而言,文章选材的真切而动人,感情的炽烈而集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笔者认为,思想的思辨和深入性更是体现一名高中生独立思想意识地根本所在。

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学生依然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事件的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学生如果能有意识地让事件承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必因其“深刻”的见识而卓然于同类。

那么,在高中阶段,该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深度,让他们的作文充满哲理味呢?

一、“居要”之言来警策

陆机《文赋》有言曰:“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一“居要”之言,往往借助哲理表达来实现,用意味深长含有哲理的“警策”之语来收束全文,能使文章立意高远。古往今来,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居要”之言历经时间的淘洗,长久地镌刻在了我们的心中,永久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台湾当代作家龙应台先生在她的《目送》一文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细腻的场景,素淡的文字,暗涌的激流,深刻的人生感悟,所有的这些无不令人动容、明悟。

一次布置学生寫半命题作文《曾经错过的——》,某同学写到了自己有一次因为沉溺于电子游戏中而误了时间,结果因为匆忙赶路而狠狠地摔了一跤的事情。文中对于自己匆忙赶车的心理变化描写得比较细腻,但是如果文章就此结束,那么只能称得上是将事件过程叙述完整而已,但作者在文末加上了这样一句话:“人生便是这样,有时候被一颗小石子绊倒了,便不再前进。错过一班车,总安慰自己下一班车一定会来的。殊不知,时间就在这一次次的错过中流逝,当你发现错过了末班车时,时间便不会再给你机会上车了。”这样一种由事及理的方法,显然就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这样一来文章的境界全出,立意陡然就升高了。

二、时尚微博进课堂

要在作文中将这种能警策全文的“居要”之言运用自如,自然非一日之功,结合当前高中生学业繁重的实际,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训练方法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借助“文学评点”这样一种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式,我国有大量的诗评、曲评、小说评点存世。仅以小说来说,毛宗岗父子之于《三国演义》、金圣叹之于《水浒传》、张竹坡之于《金瓶梅》、脂砚斋之于《红楼梦》,都有精彩、独到的评点。这些充满真知灼见的文字,迄今仍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引导学生写好文学评点,养成写文学评点的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

其次,我给这种崭新的读书笔记披上了一件时尚的外衣——“微博”。即要求每天的读书笔记的字数要求仿照“微博”的要求——每篇无须超过140个字。这在结合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学业繁重无暇顾及语文学科的具体情况之后,也在字数上保障了学生在行文的过程中能尽量减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做到言简意赅。

我相信,这是一条阅读、感受、积累、思考、顿悟、运用之路,是一条最终会引领学生的写作走向“深刻”的道路。

三、“双读”要求明方向

脱离生活,对社会和生活缺乏深度的认识;浅读文本,对文本阅读缺乏“沉浸”的精神。长此以往,写出的文章就只是作浅斟吟唱,制造虚假真诚,这样的文章经不起琢磨,更经不起推敲,剥开层层伪装,其内核只是一盘散沙。

为了让“微博”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我明确提出“双读”要求:即读美文和读生活。也就是要求学生一日一文或一日一事,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作为一名高中生都要有一种洞察力,能发现其中的不平凡点。

在为期一年的读书笔记训练中,学生已逐步养成了自己在读美文和读生活过程中思考的习惯,写出来的读书笔记质量逐日提高,笔者遴选了如下几篇读书笔记:

有一些人,痛苦的时候依旧豁达开朗,仿佛不曾痛苦过,似是将痛苦投入了湖泊,一湖之水虽然加入了痛苦,但生活依旧如湖水一般甘甜。不管你在意或不在意,痛苦都在那里,所以,要学会用生活的水将痛苦稀释,生活才会有滋有味,不至于被痛苦的味道淹没(陈亦凯《你把痛苦放在哪里》)。

当丑的变成美的,老的变成少的,错误的变成正确的,你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三人成虎的道理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真实都是真实,也并非所有的虚幻都是谬误,在口口相传中我们丧失了判断能力,而偶尔有一两个坚持真理之士也在“异类”的唏嘘声中狼狈不堪 (陶歆楠《地球上的王家庄》)。

笔者愈益发现:在我们平日的作文训练中,如能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让他们的作文充满哲理的味道,不失为能起到“先声夺人”作用的良策!

有关人生哲理文章 篇3

有关人生哲理文章【一】

杯子很普通,白瓷的,商场购物的赠品,没有稀奇之处。但用起来,功能却不少。

可以用来喝水、饮料、茶、酒,吃冰激凌,也可以充当笔筒、弹珠罐子等储物工具。看书写字时,还可以用来压住书本翘起的边角,成为配重。甚至生气时,用作发泄。

杯子,还是那个杯子,没变,只是随人心情不同,起了不同作用。变得只是人心情绪。

不论是喝水时的痛快清爽,喝茶时的恬静悠闲,还是饮酒时的洒脱豪放,甚至无聊时的废物利用,以及愤怒时脱手而出,都与杯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它只是被人强加了各种情绪在里面。随人情绪的变化,念头的好坏,使杯子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其实人心也如同杯子,填装进什么情绪,人就会起什么变化。

装好的情绪,人就受用,装了不好的、讨厌的情绪,人起地变化,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应该往心里多装好东西,不要向垃圾桶一样,什么乱七八糟不好的,都往里装。

人生要有智慧的进行筛选。只在我们一念之间。

学会净心,莫被恶物染污。

有关人生哲理文章【二】

总有些人的心思是永远看不透的也猜不找可求知的欲望又让你不得不去猜,不去想如何面人生,人心.世界中千变万化/人心里莫测难猜,不想让你做,的确披着虚伪的面纱----说是为你着想,为你好/人与人是那么的复杂,又是那么的简单.复杂的心灵,简单的利益关系/生命在精神中运动.在物质中死亡,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命运在苦难的进程中.进行着探索与茫然/我们的心灵在一次次生活的考验中,变得所谓的“实际”可什么是实,什么是虚伪你明白吗?谁能给我一个答案,如果你认为金钱与利益是真实----可拥有了你仍然会在内心无尽的空虚中寻求真实`如果你不认为金钱与利益存在的真实;那么生存也成了虚幻人心----该如何把握.心灵啊!何处是依托生命是否真实的存在过?还是那只是一种演化,运行,与延续----!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喜欢这样做,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机会。人,只有在三十岁之前才会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资本,有这个资格在纸上一撇一捺瞬间就写出了一个人字。但在生活中,人字却需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诠释,去书写。

人生是一个即抽象又具体的一个词。人生好大啊,不知从何写起。看着窗外灰蒙蒙的阴雨天眼前一闪,写点关于心态和人生的东西吧。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关键还是看你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你千万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我有些诧异,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怎么样?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我很赞赏朋友的豁达。人生不如意常十八九,要让自己快乐,就必须给自己减压,减压是最好的方法~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 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别急着说别无选择,以为世上只有对于错;

许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个,还是孔子说的那句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好现实的问题,但我认为把人生这样的规划理论性太强了,太乐关了。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好汉,无数的风云人物,我们有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思想,习惯,以及他们的人生规划。小时候,我把孙悟空当偶像,再大点雷锋是我的偶像,再大点怎么有变成浩男哥了,我们生活在这奇妙的空间,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然而由于生活的忙碌,我们未曾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魅力.如果你有时间,不妨走出去看一看,你的眼前会突然一亮,原来万物山河是那样的美妙;如果你有心情,不妨去品味一下,原来春花秋月中蕴含了那么多的人生哲理;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聆听一下,自然中的万籁之音.有关人生哲理文章【三】

这定是时间曲,谱在向上的y轴。

某时某地,某人发生了某件事。一印象深刻的套路,我们开始学会叙事时就是这样套用的。

白天,某座大厦里,你上了一天班。晚上八点,床上,你睡着了。昨天,小区门口,遇见了多年未见的同学某某。去年这个时候,你喜欢上了这家的营养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自己,毫无疑问。

就像笛卡尔,引述其思想时不容忽视的一句是——我思,故我在。因为我存在,所以我存在着。不论我是否在相信在否认,不论我是否在怀疑在思考,不论我是否感官这个世界,我们都在存在为首的条件下运行。更有说,不论我是在生气在庆祝,不论我是在大笑在哭泣,不论我是在睁眼还是闭眼,我们真得看到了某时某分某秒的样子,我们不能否认自己的存在。我,即存在,走在前伸的z轴。

我无法就此跟着笛卡尔,拘禁自己去怀疑和思维。我想听听感官与感觉的话语,因为它们是我存在的基础。我无法容忍人群中的肉体在穿梭,但我的肉体真正地瑟瑟发抖和血流不止,我,不放心我的思维。我开始在说,某个地方我怎么样,某个地点我在干什么……某地,一个空间,一个点,在我的右手边,刻度x轴。

至此,我,时间,还有空间,可以很完整地去描述一个存在。我想,我可以不说话的。

从古至今,每一个我活着,却从来没看见过自己长什么样子。我的样子,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一个东西。不要说那面镜子,镜子已然是它己,是我的像,并非我。那像再怎么真,也是像,顶多好像。更别说他己,自此我们至少已知一二了。所以,这便是真相,我们每个个体存在的真相。

还记得电视剧《少年包青天》吗?去求个明白,还一个公道,在漫不经心的说话和莫名其妙的冲动中,让真相大白,一切算是无愧于心。如果,我的每个位置都可以是一个案件,存在定可真相大白,它己、他己或是她己都会无所谓,这个世界是否会同时为一虚设?不,就算由案件构成的我体,我也是基于这个世界,基于这个最终成为我体之外虚设的世界。

他己的一举一动,你倍加留心。你是多么想看清自己的真相。一秒钟里,你将自己的头脑和心分离,你用着你的脑力剖开你的心。或这时候,是你最可有力的一个靠近真相的方式,即便带着危险系数,因为或许,思维和感觉再也不能相逢。你在一秒钟里,追寻。你以为一秒就是一秒,而你忘记了他己的一秒和你的一秒可以单位长度不一样。他己里,你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真相,绝无关乎你的自剖与否,那自剖结果更是多余。

这天,你沉默了,无语了。你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看不到音色的具象,亦不能知道自己是否还是原来的自己。你只能听见时钟嘀嗒嘀嗒。你的一呼一吸正在对应着时间,于外界的瞬息万变中。

现在,正值春季,万物复苏。不知,在看着的你已过了几个春秋,安然与否。我们长大得好快,成熟了好多。听一支曲,是我们之前单曲循环多遍的那支。翻一本书,是我们一直想看却一直没时间看的书,这个点,安安静静的,我们浸润在木香里,阅读,带着自己,也可以不带自己。想起了,我们打个电话,简短几句,字数寥寥,竟能做个很香很香的梦。

你会有个突然间,于对面的它己跟前,微笑。你说,你好像看见了自己的真相,或许肯定是存在的真相。

经典哲理文章 篇4

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放弃的东西。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勇于放弃是一种大气,敢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孰是孰非,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能做到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那该有多好。

别让自己活得太累 别让自己心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

别让自己心累!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而我们又时常记住了应该忘掉的事情,忘掉了应该记住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说傻瓜可爱、可笑,因为他忘记了人们对他的嘲笑与冷漠,忘记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忘记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忘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随一心一所一欲地快乐着,傻傻的笑着。

所以人们宁愿让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记住应该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或者是忘掉从前,把每天都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那该有多好。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其实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结局,有些人永远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还是会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幻想着。

其实痛苦并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你自己的修养不够,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把简单的东西想的太复杂,那样子你会很痛苦。学会放下,放下一些所谓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对一切,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你才会让自己轻松自在。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不要看到别人过得幸福,自己就有种失落和压抑感。其实你只看到了别人的表面现象,或许他过的还不如你快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整天里忙碌着,奋斗着,得到了,开心一时,得不到,痛苦一世。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不完美其实才是一种美,只有在不断的争取,不断的承受失败与挫折时,才能发现快乐。

人之所以不知足,就是有着太多的虚荣心。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人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着太多太多的诱一惑,我们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

面对着诸多的诱一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会因此而迷失自己?但话又说回来,有了知足心,哪会有上进心?时代在发展,生活在继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里,那还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没有知足心。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要求都不相同,一个容易满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层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对就越难。越是在底层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从底层跨越的层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强烈。”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这样的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的太多。身体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会影响心情,会扭曲心灵,会危及身心健康。其实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所牵累,被自己所负累的时候,只不过有些人会及时地调整,而有些人却深陷其中不得其乐。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里,生活有太多的难题和烦恼,要活得一点不累也不现实。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状态,以前,我们的物质生活很贫穷,但精神状态却很好;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可精神生活却匮乏了。不要逢事就是喜欢钻牛角尖,让自己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把事情考虑得太周全,这就造成了我们活的累。

为了寻找幸福,我们会许下一些诺言。可当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有些诺言是虚伪的谎言。但细想一下,就是这些虚伪而善良的谎言让我们对幸福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

幸福是自己的感觉,需要自己细细去体会。幸福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以为就在咫尺,转眼却还在天涯。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喝起来淡而无味,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暇才让我们的生命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幸福就是这样的飘渺不定却也真实的存在着。对幸福开始渐渐的有所感悟,看看身边的人,有幸福的笑容,也有落寞的情绪。再看看自己,还不是如此,有开心的时候,也有落寞的时候。人生数载,面临着许多考验,也会有很多的得到和失去,也有许多的成功和失败。

人,永远是矛盾的主体,经常处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夹在世俗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人,真的是一个难以琢磨的生灵,最了解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具有哲理的文章 篇5

喝茶,对少年而言的确太淡了。浓情对咖啡,清心品淡茶。人只有渐行渐长,在岁月中经历了种种浮躁的事,烦恼的事,忙碌喧嚣的事之后,再回到一杯茶中,才会感受到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周作人在《喝茶》中写道:“我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多好的一个“十年尘梦”,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喝茶时心思才能宁静。茶很清雅,不是浓郁的东西,真正的茶玩味的就是清和闲。

喝茶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如果喝茶仅仅为了解渴,那还不如喝瓶矿泉水或饮料。喝茶是要用心去品,品出那点淡淡人生趣味。人生如茶,人生中不同阶段的经历就如一杯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味道,需要去漫漫品味。一杯茶从开始冲泡到越泡越淡,是一个很自然的规律,万古不变,而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超然的思维去思考。茶从生长到制作成茶品过程中,要经过许多工序的磨砺,最终成为可以饮用的茶品。茶在经过反复的冲泡后,方能散发出淡淡清香,在此过程中茶本身依然如顾,没有丝毫改变。这就像人生一样,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要经历许多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后,才能逐渐成长。使你变得更加成熟、坚强、自信,这样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上才能淡定、坦然,具有宠辱不惊的胸怀和气度。从喝茶中找到人生的真谛。

闲暇之余,独自静坐,沏一盏清茶,香雾袅袅,在氤氲的茶香里感受生活情趣。偶然拿一本自己喜爱的书,默默读来,畅游在书海里,去体会作者的心声,真是件愉快的事。不时也想想自己的起伏人生,曾经的那些欢喜、忧伤,那些残存记忆的片段,还历历在目,然而不同的是如今已没有感慨,少了悲愤,淡然让他随时光的流逝而淹没。当初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都是因为那时太年少轻狂,一路走来,经年老去,很多都已经看淡、想开,能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如一杯清茶,总能漫漫喝出那份宁静。

生活中有时难免会遇到那些烦心事。每当此时,我想最好化解方式就是约几个知心朋友,去一个幽静茶室,泡上一壶清茶,听听轻音乐,边喝边聊。在这样幽雅恬静的氛围中,尽情倾诉心里的不快,沉静在茶香里,那杯茶喝得那么有滋有味。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忘了那些烦心事,心情也会漫漫放松平静下来,学会用平常心去对待那些不快。这杯茶喝得真切,喝出了真情实感,总是让人难忘,回味无穷。

台湾官话爆笑一箩筐 篇6

这几天最热门的,是“行政院”发言人胡幼伟。

孔明发言人

胡幼伟前不久在脸谱(Facebook)上贴了一张 iPhone 5的照片,引发网友质疑“为何不爱用台湾货?”坦白说,如果胡幼伟对于 “爱用台湾货”之说,只是一笑置之,不要太理睬,相信不会引起什么话题。毕竟,网络世界好发议论者所在多有,正反意见杂陈,如果一一响应将没完没了。

但偏偏,胡幼伟认真地把它当回事。一天之内七度留言响应,先是以“白色恐怖”来指责这种“爱用台湾货”的论调;隔天又以《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说:“我和那一堆iPhone 5有关的po文与照片,就是船上的稻草人,瞬间疯狂射来的箭,就是我最需要的‘注意力’,而那条船,就是我目前急需更多人要知道的‘经济动能推升方案’!”

这一番解释,撼动当局及媒体,有人戏称:“原来我们的‘行政院’发言人是孔明!”媒体跑去问“行政院长”陈冲,到底 iPhone 5与“经济动能推升方案”有什么关系?陈冲回答得更妙,他说:“‘行政院’发言人的角色,应该是‘我讲的话,他来帮我解释,不是他讲的话,我来帮他解释’,我没这个责任,也没有这个专业,来帮他解释他说的话。”

白纸谈判代表

“孔明发言人”并不奇怪。最近马英九发布两岸交流人事布局,饱受用人毫无专业考虑的批评,特别是原国民党秘书长林中森接任海基会董事长。

在林中森的资历中,找不出任何一项与两岸事务有所关联。面对这样的质疑,相信任何人都会想出各种理由,来说明林中森为什么适合担任海基会董事长,职司两岸谈判。

但没想到马英九在国民党秘书长的交接典礼上,竟然大剌剌地承认,林中森确实是不熟悉两岸事务,也没去过大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张白纸,发挥的空间也更大。”顿时之间,林中森成了“一张白纸的谈判代表”。有评论者认为,如果马英九的“白纸说”可以成立,那么任何一个职务,都可以随便找一个人来担任,因为“一张白纸,发挥的空间更大”。

仙女“劳委会主委”

刚刚辞官的前“劳委会主委”王如玄,前一阵子在华隆罢工案中,劳工质疑他们北上陈情抗议时,王如玄避不见面,媒体后来访问王如玄,王如玄解释说,当时她人在海外,而这段期间“劳委会”介入协调十多次,用尽各种方法协调,但劳资双方还有些差距;王如玄如果说明到这里,堪称四平八稳。

但王如玄偏偏又多说了一段话,她表示,他们希望她像仙女一样,一出面就什么问题都解决,是不可能这样神的!“仙女说”一出炉,王如玄“仙女主委”的名声不径而走,后来华隆工会再度北上抗议,就要求“仙女下凡”。

月亮“经建会主委”

常常在博客写文章打笔战的“经建会主委”尹启铭,在最近这一波“爆笑官话”中,当然不会缺席,尹启铭在“立法院经济委员会”中,就吐露心声说:“我在博客写文章像是月亮,遮住了‘经建会’同仁如同星星般的光芒。”尹启铭此话一出,当然又引来一阵讥讽,说他是“月亮‘主委’”!

这样一个行政团队,里面有“仙女主委”、“月亮主委”、“白纸谈判代表”、“孔明发言人”,真不知道这些官员,是不是都怕媒体没有新闻可写,才会这样发挥创意,个个变成名嘴,竞相发表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言论。

哲理短篇文章 篇7

夜深人静的时候,孩子给我出的题再次泛上心头,是啊,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名,为了利,还为了吃喝拉撒睡?我不知道。我出生于传统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妈妈教导我图名不图利,要做个名声好的人。长大后,为了好名声,我做了个极度克制自己的好人。这些年,我一再反思,做一个“好说话”的烂好人好累!当我年近不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让我对利益更加看重,自觉认同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与此同时,原生家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紧箍咒儿不容我生发邪念。既没有刀口舔血的胆,又没有翻江倒海的能,只好老老实实呆着。为什么活着?为了一日三餐吗?为了风花雪月吗?为了可以一眼望到尽头的日子吗?我想也不是。也许,我应抛开这个问题本身,以父亲的名义回应孩子--活着,是为了体验未知!是啊,昨天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历史,是哭是笑,是苦是累,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当下对我们而言正在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没有预演,有的只有随着日出日落悄悄消逝的光阴。只有明天,值得期待;只有明天,给人向往。没错,时间会改变一切。活着,才能见证这种改变。活着,才能成就这种改变。活着,才能诠释这种改变。为此,我们得好好地活着。

关于幸福哲理文章 篇8

幸福告诉我,我所说的都是幸福,是小小的 浅浅的幸福.幸福是刹那间传遍全身的感觉,它是淡淡的快乐,淡淡的悲伤。也许是面对落花,面对流水所发出的韶华易逝的感叹,也许是品尝一杯绿茶的悠闲,也许是一块在咖啡里慢慢搅动的白色方糖,也许是在人声喧嚷的街头听到了一首久违的歌谣,也许只是一缕淡淡的花香。幸福静悄悄的袭击了你,牵起你记忆纱裙的一角,任许多记忆的影子像流水似的覆盖了你。幸福像是酝酿已久的爱情,让你对整个世界充满着一种眷恋,一种宽容。幸福让上帝站在你面前,听你心里的声音,看你真实的自己。储存在电视里早已让人熟透了的不是真的,就像音响里狠命的振你的鼓膜的爱情不是真的一样。幸福从来只爱一袭纯洁的羽衣,它不喜欢花里胡哨。

许多时候幸福无迹可寻,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幸福好像只在回忆里。

川流不息的路上喇叭齐鸣车轮飞驶,有哪一个是为了纯粹的自己?或许将要埋身题海,或许将要酒场强欢,或许将要在一个噪音塞耳的车间重复每天一样的操作,或许面对着发光的电脑屏幕两眼发直,假装忘记了真实的自己。久而久之,人们的感觉大概钝化了,人与自然最紧密相连的根脉断了,人对于美的爱惜也没有了。于是在原本就不太干净的大地上高楼叠起,许多依山傍水的传统建筑被拆除,许多人与自然共同的杰作被毁灭。放眼望去,尽是红灯绿酒,纵耳一听皆是繁弦急管。到处流动着的俗艳的霓虹,令一颗向往寂静无声的自然的心无所适从,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哪里没有被人类沾染,哪里还会有诗意。于是许多的向往诗意生活的人遁去了,逃到书里寻找遥远的安慰。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谁还有这样的闲情遐思?

“寒塘渡鹤影,泠月葬花魂”谁还会在意这样的清池皓月?

“纵使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谁还会这样夜宿孤舟?

纵有诗景,也难为诗情了,因为我们已曲解了幸福,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已穿上了国王的新衣,我们的眼睛欺骗了心灵。

讲“官话”岂能属于为官之道 篇9

两套话语体系的对立

有人说,官场中讲究政坛言语、注意仪表形象也是为官之道。这话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因为现实中的确存在着类似情况。很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党政机关的领导要讲话,单位要制定计划、搞年终总结等,都要有专职秘书写出稿子来,然后领导照着念,稿子的内容多半为“官话”。一个人当了官之后,工作中用的、说的全是“官话”,久而久之,别的话就不会说或不屑说了,讲“官话”真就成了领导干部的“必备”本领。

与“官话”体系相对应的是百姓的生活话语体系,今年“两会”期间,有网友提出:“政府官员能否在人代会上不说官话?”“既然是公开的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公开讲话,政府官员应该考虑到其说话的对象问题,尽量不要说官话好吗? ”

由两种话语体系而引起官民分歧,讲“官话”就真不是小事了,而是涉及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事。领导者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普通百姓,如果只会讲老百姓听不懂或不愿听的“官话”,必然会影响到官民关系。

讲“官话”、讲“大话”、讲“套话”,确实已经成为我国政坛中的一个积习。有学者曾对中国公文的语言气势进行过历史考察,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为样本,从政治语言学的视野出发,采用语言统计方法,发现中国公文的“气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

表现为:加强语气的句法和语用手法的使用频率大幅度增加;对具有督促语气的副词和动词使用频率增强,每个句子中使用的加强语气的手法在总体上增势明显;以句号为断句基本单位的句子长度有了明显的增加。

对修饰词的使用、句法结构的选择以及句子的长度进行统计具有重要的社会语言学意义,这些因素常常和“易读性”相联系。这是一个标示读者理解文章难易程度的指标。比如,我们看到“落实”先是经常被“贯彻落实”取代,到1996年的公文中出现了“认真贯彻落实”,文气大长一截,气势也增强了很多。

官员话语体系实证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笔者以“会议上的讲话”为搜索词,利用google引擎进行搜索,在众多的搜寻结果中,读到了许多不同层次领导者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下面节选其中的一些段落供大家品味。

案例一:某局长在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摆正位置、充分发挥综合监管作用,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安全生產综合监管的基本职责,做到“三个到位”和“三不”。所谓“三个到位”,就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履行职责要到位;工作措施要到位。而“三不”,一是工作不缺位,即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做实,抓出成效;二是不越位,即不能把我们不该管,实际上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揽过来。属于行业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安监部门应履行综合监管职能;三是不错位,即我们安监部门要与其他负有安全监管工作的部门各司其职,不能代替他们的工作,还要与生产经营单位分清职责,不能替代他们去抓其内部的安全管理。

动不动就用“大举措”、“大行动”、“大发展”、“大手笔”等,喜欢用普通百姓听不懂的“一二三四五模式”。比如:“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一二三四五工程”,等等。虚张声势,使人不得要领。

案例二:某市长在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一批政治思想好、作风过得硬、工作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帮助贫困村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要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同步制定规划,同步检查考核,开创贫困村党员提高素质、干部增长本领、能人发家致富、群众得到实惠的良好局面。各扶贫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是扶贫开发工作重大部署和具体任务的承担者、组织者、执行者,各级领导要关心和支持这支队伍,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各扶贫工作机构要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党性强、业务精通作风实、纪律严明为政廉、克难奋进打硬仗、精神饱满形象好的扶贫队伍。

语言的格式、排比句的运用、理论概括的全面性,确实增添了讲话稿的文采,但是,在这种气势和文采的背后还有一个可行性问题,官员们讲话时讲得很有气势,却把能否落实当成了另一回事,如此优秀的“扶贫人才队伍”恐怕难以找到。这样讲的结果是,不仅会拉大与百姓的距离,而且容易失去民心,当领导者实现不了所承诺的誓言,老百姓也不会把官员所讲的话当真。

案例三:某领导在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定期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要求限期解决。要彻底改变督而不办、办而无果的情况,防止信访问题反弹。要严格实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信息报送、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接访劝返、处理交办、督查督办、结案息访等各个工作环节,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对多次发生越级集体访和进京去省上访集中的单位部门,要对责任单位的领导、具体责任人,查清原因,追究责任;对接访劝返工作,要明确领导和责任人,严明纪律,确保稳控;对在各个环节、各个时段,因失责、失查、失控等造成重大信访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实行责任倒查,无论是哪个县区哪个部门的责任,都要按照省市关于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规定,严肃追究处理到位。

信访工作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处理的好坏直接涉及到党群、干群关系。老百姓如果不是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难以承受的冤屈,一般是不会上访的。当然,近年来群众上访有增加的趋势,原因比较复杂,信访成了不少地方官员头痛的问题之一,在此种情况下,还要讲一些“大话”或难以实现的话,只会引起百姓的反感,使问题更加激化,跟老百姓打交道还是“实在”一点好。

案例四:某政工领导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努力做到重心下移、聚焦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让人民群众在被服务、得实惠、多参与、受教育、不间断中得到提高。

文采非常好,但这不是在写诗文,而是讲给百姓或公务人员听的,这样的“诗篇”一般人是搞不懂其准确含义的,看起来是在讲如何做,但却又不是具体措施,更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亲民的话语体系

“官话”已成为当官从政者思维中不可逾越的惯性和定势。其实对这些“官话”、“大话”、“套话”,说的、写的人心感不安,听的、看的人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所以说,现在到了反对官话体系,努力加以消除的时候了。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中央各项政策越来越务实,中国政府的亲民色彩越来越浓。各级官员是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他们的话语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的风向。在执行中央路线方针的过程中,如果因为政界政治话语体系的陈旧,不能满足和适应群众的心理需求,就会使好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准确的表达,让老百姓对政府的政策一知半解甚至误读,就难以达到政策所预期达到的目标。“官话”不是某一个官员的个人私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问题。

前年在“首届世界城市市长高层论坛”上,中国市长们的讲话受到许多媒体的批评。参加会议的记者列举了中国官员们发言的三大特点:第一,说话让人听不懂。这些市长在说话时,不但有非常浓厚的、难以辨听的地方方言,而且语速非常快;第二,中国市长发言时不讲场合,千篇一律,用的全是国内政治生活中长期使用的那一套“革命话语系统”;第三,中国市长发言讲宣传的多、讲问题研究的少。在全球化的语境面前,中国官话面临着失语的危险。已经到了要求官员“有话好好说”的地步了。在西方国家,政治家在语言上非常注重以亲民为特征。要想尽可能地得到大众支持,他们不仅要把施政理念和具体政策解说得清晰,还要让大众感受到与自身利益的休戚相关。中国的官员们也必须认识到让老百姓接受的重要性,因为毕竟你手中的权力是来自普通百姓。

(摘自《决策》2007年第6期

富有人生哲理文章 篇10

有的人之所以活得累,过得苦,那也许不是在于外物而是在于他自己,就像有些人老是喜欢动不动就发脾气,那或许是因为他觉得别人太不讲信用了,说话做事总没有按他的意愿去做。表达的方式要是不对也是错误,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没有一成不变的理由,不要对他人充满着太高的期待,你不要幻想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就像人左右不了天气一样左右不了人心,他人的想法与做法,绝不会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如果你非要别人按你想的或设计的去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也许还不知道你这是自私狭隘的想控制人的表现。可惜,谁也不具备这种权力。

宽人,就是对他人要宽容、宽恕、容忍、忍让;严己,就是对自己要严格、严谨、严肃、严正。宽人,是很有必要的。人的素质、能力、境界高低不同,如果你觉得自己素质好、能力大、境界高,那你只能要求自己更好、更高、更强,但不能要求别人也和你一样。如果你坚持你是对的,那你就犯下了低级错误。有容乃大,不宽容他人,便成就不了自己的博大精深。可见,人还是要从他人的错误中寻找教训丰富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智。一个人就是犯下大错误,倘若去包容他,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效果可能比批评更为明显,悔过自新总比破罐破摔好啊!

人要想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修养、严于律己。你要求别人怎么样,首先必须自己先做到那样,身教的效果总比言传更为快捷。严于律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最可信赖的人。

现实常常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对他人太认真、苛求不一定是好事,人家不但不领你的`情反而对你由反感转为怨恨,又何苦呢?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主张,人最值得做的事还是首先管好自己。对他人宽一点,对自己严一点,或许你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唯美伤感哲理文章 篇11

二月未央,柳吐嫩芽带娇羞,豆蔻繁花未枝头。静看岁月,有刻骨的`,有遗忘的,也有浅浅记在心里的,像一场曾有的花红残褪,退到铅华洗尽,才能体会‘’一生看花相思老‘’。

阵阵寒气仿佛从遥远的北极袭来,一点都羞涩。细雨落着落着,像变魔术一样转换成了雪。雪夹杂着几缕初春的风,漫天飘游。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欢喜与不欢喜。无论怎样转换,春色还是渐浓,花事也在等着依依阑珊。

枝头的梅花仍然地开。草木生了心,枕云畔,深情旖旎。春雨,春雪,将一袭春天的花袍,徐徐晕染。连同沉寂已久的心眉也会盈盈打开。

等一场冬天消失殆尽,我们又在等待一场春的邀约。街道上青绿鲜亮的蔬菜瓜果。从温室里走出的栀子,山茶,百合,茉莉,缤纷得人心里开始慌了张。抚琴觅知音,知音行路人。怀抱时光的变迁,我们终会等来,枝头洒满明媚的春暖。

风吹草木动,人间话春秋。春雨而飞雪,娉婷而青翠,光阴似无情亦有情。仿佛身边的日子也将要被打磨成优雅的诗句,被多情的春风徐徐吹拂,一纸红尘一年华。半坡野草青,坐在暖阳静好里,打个慵懒的盹儿,燕子飞过西楼,如此,不能错过的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春瑟临近。

都说人生如春梦一样会转瞬即逝。虽无有大富大贵,只要能够豁然而释怀地活过一回,也是不枉与世间的今生有约。日子简素,爱与不爱,最后都是要告别,所有恩怨都会了然于浩瀚宇宙里。

山高水阔如月影浮沉,指间捻秋水白萍,终须拣尽寒枝,我们各自怀抱着春天。纵有一份欢喜,一份哀愁,则是生命之源本。心若坦荡,清风扎篱笆,明月来相照,春色幽谷,花瓣浮香,我来嗅。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挣扎里,活成一条长长的路,一半平坦,一半泥泞,心若有曲径,何愁万念不清幽。春天的墙,处处印花影,云在肩上唱高山流水,不轻易辜负时光,也不能随意辜负这灿若蔷薇盛开的春天。

岁月庸常,人生婆娑,活着,活着,亦能活到最深的孤独。孤独成为一种精神的力量,散发着不惊不扰的真性情。容颜老了,内心仍然是一株葱郁植物的情怀,四季轮回中像着寄养着从不离去的春天,如此,才是抵达心灵的相宜静好。

刻意找来,班得瑞的《莱茵河波影》,沏一杯暖阳煮出的青茶,写着内心被惊动而来的庸常诗句,看着秋天的花籽结出一座昌盛的春天,什么惆怅与烦恼,都已踏春雪而消融,化作春泥呵护着往事不再深盟。

基于亲属称谓词看官话词汇特点 篇12

关键词:官话 亲属称谓词 词汇特点

官话,又称北方方言,在历史的演进中,官话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对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学界对官话的推广研究已较为深入,相比而言,官话的词汇研究稍显欠缺。

现代意义上的官话词汇研究虽说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已开展,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方言词汇研究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综观学界三十多年的研究,对官话词汇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官話区词典的编纂、官话区内部方言词汇整体研究、方言区词汇比较研究、方言特别词研究、方言类属词研究等。相较而言,官话方言类属词研究较少,不少类属词还有待挖掘,基于此,本文基于亲属称谓词探讨官话词汇特点。

一.官话方言词汇中的亲属称谓词

亲属称谓词作为汉语独具特色的词类,记录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体现亲属制最好的表现形式,有着“最高价值的”与“最富于暗示的”作用(熊焰,1996),这在汉语诸方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方言中,亲属称谓词可说是当地文化的直接接受者,一定程度上通过官话亲属称谓词的词汇特点研究可窥见整个官话词汇的大致特点。学界对于方言词汇的界定,历来都有着不同的说法。我们采用的方言词汇的界定是一种广义的界定,即所有在该方言系统中出现的词,不管是否为方言区独有。进而,本文对于官话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的选取也是依照广义界定选取。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官话区在我国分布范围非常广,因此我们选取哈尔滨、洛阳、银川、扬州、成都五个官话方言点作为研究对象,借此分析官话方言区的词汇特点。相较方言语音特点、语法特点而言,对于词汇特点的研究较为薄弱,也较不成体系。李如龙(2001)、陈瑶(2001)、袁家骅(2001)、董绍克(2013)等对方言词汇特征作出了分析,经过比较,我们认为董绍克对方言词汇特征的总结更为具体全面,因此本文主要借鉴董绍克(2013)的理论对官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词汇特点进行分析。

二.官话方言亲属称谓词词汇特征

鉴于上文对本文所列方言词及词汇特征的界定,笔者将《成都方言词典》(李荣、梁德曼等,1998)、《哈尔滨方言词典》(李荣、尹世超,1997)、《洛阳方言词典》(李荣、贺巍,1996)、《扬州方言词典》(李荣、黄世华等,1996)、《银川方言词典》(李荣、张安生等)等五部词典作为原始语料,并挑选出其中的亲属称谓词进行研究,探求以上述五地为代表的官话方言区亲属称谓词的词汇特征。

(一)构词特点

总体来说,官话方言亲属称谓词从音节数量上来说,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通过对方言词典的考察,五大代表性官话方言区都具有这个特点(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双音节、三音节词汇占绝大多数。

从词缀上看,官话方言亲属称谓词后缀多“儿”、“子”等,以“儿”为最。如成都方言“弟娃儿”、“大姨妹儿”、“哥子”等,哈尔滨方言“媳妇儿”、“老丫儿”、“婶子”等,洛阳方言“大婆儿”、“小两口儿”、“舅子”等,扬州方言“侄女儿”、“大伯子”等,银川方言“孙女儿、大姨子”等。

(二)义位的义值特点

1.表意义值增大

义值比较研究主要依据词汇语义学的义位微观结构论(董绍克,2013)。根据义位微观结构论,义位可以分解为义值和义域两个部分,它们分别相当于义位的质和量(张志毅、张庆云,2001)。义值由基义和陪义两部分组成,基义作为义位最基本的义值,相当于理性意义、概念意义等,陪义作为义位的附属义值,相当于色彩意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我们主要在基义的框架下探讨官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义位义值特点。

基于上述框架,官话方言区亲属称谓存在词汇表意义值增大的现象。如:

(1)姊妹: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中只要有一位女性就可以说姊妹。(成都方言词典)

(2)亲家:两家儿女相婚配的亲戚关系,对儿媳父母或女婿父母的通称,也特指儿媳的父亲或女婿的父亲。(成都方言词典)

(3)大爷:伯父;尊称年长的男子。(哈尔滨方言词典)

(4)大老婆:旧时有妾人的妻子;年纪较大的妇女。(洛阳方言词典)

(5)表姊妹:有指表亲戚关系的同辈女子,也指有表这种关系的同辈男女。(扬州方言词典)

(6)婆姨:妻子;泛指已婚妇女。(银川方言词典)

上述六例分别摘自官话五大代表性方言区,同一般的义位义值相比,例子中的义位都存在义值增大的现象。“姊妹”一词涵盖了普通话中“兄妹”、“姐弟”等多个词,“亲家”、“大爷”、“大老婆”、“表姊妹”、“婆姨”等词在相应方言中也涵盖了多个义值。

2.同形义位表意义值不同

所谓“同形义位表意义值不同”,即通常所说的同形不同义。董绍克(2013)指出,不同方言用相同符号表示你不同所指物的现象确实存在,究其本质是证明符号与所指物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亲属称谓词作为方言中使用频繁、联系当地文化密切的类属词之一,同样具有此类特点。通过对五大代表性官话方言区词典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官话方言区内部,一部分亲属称谓词存在上述特点,如婆婆一词在官话四大方言区(洛阳方言词典中未收入这个词条)义值都不甚相同。如:

(7)外祖母(扬州方言词典)

(8)丈夫之母、比喻上级主管部门(银川方言词典)

(9)祖母、丈夫的母亲、对老年人的称呼(成都方言词典)

(10)丈夫的母亲(哈尔滨方言词典)

(三)义位的义域特点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义位的义域相当于义位的“量”,是指义位的意义范围和使用范围,意义范围主要表现为含元量的多少,而使用范围又可称为“语用域”(董绍克,2013)。就含元量的多少而言,官话方言亲属称谓词“元”的多少有别,如同样是“婆婆”这一词条,扬州方言仅含一元(例7),银川方言则有二元(例8),成都方言多达三元(例9);而对于不同亲属称谓词来说,含元量多少有别则司空见惯,如同是成都方言的“弟媳”、“弟娃儿”两个词条,前者仅一元,后者多达四元。

除了含元量多少有别,义位的义域特点还表现在语用域上。语用域在官话方言亲属称谓上多表现在面称和背称、文雅和粗俗等方面。如:

(11)小叔子:丈夫的弟弟,背称。

婆娘:妻子,粗俗说法。(成都方言词典)

(12)老子:父亲,背称,有时有不尊重意味。

婆:对丈夫母亲的称呼,背称,面称时随丈夫。(扬州方言词典)

(13)外母:岳母,背称。

外父:岳父,背称。(银川方言词典)

从上述三例中可以看出,官话方言在亲属称谓上有着背称和面称、雅称和俗称的差别,人们在运用时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使用不同的称谓词来达到更好、更贴切的表达效果。

(四)词义范畴特点

词义范畴(lexical category)可以看作是语义范畴在词这个平面上的体现,是通过义素反映出的词的语义类型,同时也是在义位的组合和聚合中通过语义特征的分析而得到的(董绍克,2013)。一般来说,词义范畴可以再词典释义中得到显示,既可以是作为词义的一部分直接被显示出来,也可以是作为组合成分以括注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五大代表性官话方言区词典的考察,官话方言亲属称谓的词义范畴特点主要反映在词义范畴的对立性上。

虽然研究表明,语义区别特征整齐对立的概念语词多集中在种属关系的顶端各层级,如植物、动物,人、动物(张家骅,2003),但当我们聚焦于亲属称谓词,词义范畴的对立性便自然转向人类内部,并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即显性词义范畴对立、隐性词义范畴对立。

在官话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显性词义范畴对立反映在性别(男女)对立、年龄(长幼)对立等方面,当然这并不否认性别对立、年龄对立在其他方言区亲属称谓词中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性别对立和年龄对立是超脱于官话方言区之上的普适性的特点。如:

(14)男:大爷、老大爷、爹、达达儿、弟儿们、舅子

女:大娘、婶子、婆儿婆儿、小姑子、大姨子(洛阳方言词典)

(15)长辈:太姥儿、老丈眼子、老公公、奶奶婆婆

平辈:掌柜的、老娘们儿、先房、挨肩儿

晚辈:少的、老丫儿、外甥、侄儿(哈尔滨方言词典)

由于语义学和语用学是两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学科(沈家煊,1990),因此语义和语用不可避免存在一部分重合。在隐性词义范畴对立上,官话方言亲属称谓词主要表现在背称和面称上,这一点和语用域特点有着相同之处,这里便不再赘述。

(五)词语的文化性

语言是反映人类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传播与继承的工具(邢福义、吴振国,2010),无论从文化语言学亦或是语言文化学的观点出发,从词语中看文化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话方言区有相当一部分位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在亲属称谓词中反映出来。如:

(16)掌柜的、当家的(哈尔滨方言词典);

(17)大大、大妈妈(扬州方言词典);

(18)侄子/内侄儿、弟弟\内弟(妻子的弟弟)(扬州方言词典);

(19)婆娘、亲家(成都方言词典);

(20)大老婆、姨太太、二房(洛阳方言词典)

例16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为一家之主;例17“大大”(伯父)、“大妈妈”(伯母)反映长幼有序的文化观念;例18反映内外有别的伦理纲常;例19“婆娘”是一种粗俗说法,“亲家”在成都方言中表示特指时,只指男性,不指女性,反映女性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例20则侧面反映中国古代乃至旧中国的一夫多妻制度。另外,由于官话方言区分布广泛,各地文化差异显著,内部差异也能表现出相应的文化差异。总之,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各地文化面貌的差异以及文化史上被掩盖的部分事实(周振鹤、游汝杰,1986)。

三.亲属称谓词特点的横向比较

在几千年的汉语方言发展过程中,赣方言词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此,我们将官话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和赣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作一横向比较。通过比较,赣方言同样具有同形不同义、含元量多少有别、语用域差异、词义范畴对立及反映一定的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接下来我们主要聚焦于二者的不同。

从构词方面来看,同样以《南昌方言词典》(李荣、熊正辉,1994)所收入的亲属称谓词作为初始语料,经过考察,词典所收入的179条亲属称谓词条中,有106条为双音节,32条为三音节。通过和表1的对比,以南昌方言为代表的赣方言在音节数量上以双音节占大多数,不同于官话方言中的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从词缀上看,《南昌方言词典》所收入的179条亲属称谓词条中,“儿”后缀为0条,表明赣方言中不以“儿”作为亲属称谓词的后缀,这是和官话方言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别。

另外,称谓语素方面,官话方言和赣方言基本都继承了古代父辈“爸”、“伯”、“叔”、“舅”等称谓语素,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四.结语

文章在学界公认的方言分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官话词汇特点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选择以亲属称谓词为切入点,探讨官话亲属称谓词的词汇特征。虽然相较方言语音、语法特点,词汇特点相较研究不足,但是经过比较,我们认为董绍克的方言比较研究较为贴切,因此文章采用董紹克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根据对《成都方言词典》、《哈尔滨方言词典》、《洛阳方言词典》、《扬州方言词典》、《银川方言词典》等五部词典的亲属称谓词的考察,可以看出:官话亲属称谓在构词上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且多“儿”、“子”等后缀;在义位义值上,有表意义值增大、同形义位表意义值不同等特点;在义位义域上,有含元量多少有别、语用域面背雅俗有别等特点;在词义范畴上,有词义范畴对立性的特点;另外,还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性。在同南昌方言为代表的赣方言的横向比较中,二者有同有异,异主要体现在构词的音节数和后缀上。

官话的词汇特点是一个较为宏大的论题,我们试图从某一类属词出发来以小见大,可以肯定类属词的词汇特征对于归纳整个某一方言词汇特征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关于这点依然存在一些疑惑留待解决。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得出的特点有多少能够推广?还有没有别的方式能达到探讨这一宏大论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焰.漢语亲属称谓词构词理据中的文化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7-90.

[2]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

[4]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李荣,梁德曼等.成都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6]李荣,尹世超.哈尔滨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7]李荣,贺巍.洛阳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8]李荣,黄世华等.扬州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9]李荣,张安生等.银川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0]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张家骅.俄罗斯当代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沈家煊.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界[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26-35.

[13]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4]周振鶴,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5]李荣,熊正辉.南昌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东案小学安全事故及非正常死亡处理应急预案下一篇:幼儿园晨间谈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