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2024-10-15

《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通用10篇)

《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篇1

有关《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顺民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①,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枥②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文王处歧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困穷、颜色憔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下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肢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吕氏春秋》)

【注】

①桑林:古地名,传说是汤祭祀神的场所。

②枥:压挤。枥手是古代的一种刑罚。

【参考译文】

先王首先顺应民心,所以功成名就。依靠仁德得到民众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自古以来不胜枚举。失去民众的拥护建立功名的,从来没有过。获得民众的拥护是有方法的,无论是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还是仅有百户的小邑,人民中没有不喜悦的。择取人民所喜悦的事,就获得人民的拥护了,人民喜悦的事难道很多吗?这是获得人民拥护的关键。

从前,汤战胜夏朝而统治天下。天大旱,农业五年没有收成。汤于是在桑林用自己的身体(作保证)向神祈祷,说:“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不要因我一人不聪慧,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用木夹挤压自己的手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这可以说汤是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了。

文王住在岐山侍奉纣王,虽遭到纣王的冤枉侮慢,依然端庄恭顺,早晚一定准时朝拜,进献贡物一定恰到好处,祭祀一定毕恭毕敬。纣王很喜欢,封文王为西伯,赏赐他千里封地。文王再拜稽首,辞谢说:“我只愿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千里的土地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必定是想要换取民心。得到民心,胜过得到千里的土地。所以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

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和吴国决一死战。于是他睡不安枕席,口不尝美味,眼不看美色,耳不听音乐。用了三年,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以便使他们衷心依顺自己。有香甜美食,如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吃自己亲身耕种的谷物,穿妻子亲手纺织的布做的衣服。饮食拒绝珍奇,衣服不穿两层,装饰禁用两种颜色。他时时出外巡视,随从的车辆上载着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在这之后,他召集大夫们,向他们说:“我愿与吴国最终求得上天裁正。现在吴、越两国相互残杀共同毁灭,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样仍不能实现愿望,从国内状况衡量,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考虑,与诸侯结盟也不能损害吴国,那么,我将抛弃国家,舍弃群臣,身带长剑,手持利刃,改变容貌,更换姓名,手执箕帚去服侍吴王,以便跟吴王决死于顷刻之间。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会遭致腰颈断绝,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展开决战,吴国军队被打败,紧接着越国军队包围了吴国的王宫,吴国城门失守,活捉了夫差,杀死了吴相。灭掉吴国之后两年称霸诸侯。这是先顺民心的结果。

【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辞:辞谢

B.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 贤:胜过

C.释群臣,服剑臂刃 释:放走,遣散

D.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 甘:甘甜

【解析】甘:以……为甘甜,意动用法。错因,没有结合语境来解释。

【答案】D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B.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C.残吴二年而霸

城入赵而璧留秦

D.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解析】A.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意思为“用来”;B.两“之”,前为助词,后为代词,代自己;C.前一个“而”表示顺承关系,后一个“而”表假设关系;D.两个均为介词,前表比较后,相当于“和、同”。

【答案】A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君王顺依民心的举措的一组是()

①汤乃以身祷于桑林②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③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④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⑤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⑥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解析】抓住“举措”进行辨析。

【答案】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历史上商汤以自己的身体作牺牲为民求雨的事例,说明汤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

B.文王辞去纣封给他的千里之地,为民请除炮烙之刑,一心要换取民心,其目的在于得到民心。因此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

C.文章重点叙述了越王勾践“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终于“残吴二年而霸”的事例,旨在说明只有“先顺民心”,方可“功名成”,以及“以德得民心”的道理。

D.本篇文章继承了孟子荀子重视民众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对民心的重视,在今天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解析】A.汤为民求雨的行为只说明他为了得到民心。

【答 案】A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3分)

(2)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4分)

(3)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3分)

【参考答案】

(1)失去民众的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得分点:者、的。1分;之:提宾作用。2分)

(2)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它来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一定是想要换取民心。(得分点:非恶:并不是讨厌。1分;以为:以之为,用它来替。1分;必欲:一定想要。1分)

(3)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同吴国决一死战。(得分点:苦:以为……苦,意动用法。1分;必死于吴: 同吴国决一死战,状语后置。2分)

《东轩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2

东轩记

宋·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厅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 圮缺:塌落缺损的地方

B.旦则复出营职 营职:谋求职业

C.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贫窭:贫穷

D.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得意舒适

10.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仕、道关系的思考”的一组是(3分)( )

①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②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③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④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⑤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⑥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历叙辟轩经过与有轩难安的无奈。先点明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后叙写到达筠州后因大雨冲毁了治舍而不得不寄居在州郡官府那里,年底时才开辟听事堂之东为轩,作为宴休之所。

B.作者由东轩联想到年少读《论语》时,对颜渊行事难以理解,今日来筠州,无一日之休,欲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不得,方才顿悟颜渊拒仕之苦心,即不欲以斗升之禄害学道。

C.文章中作者阐发了学道的三重境界:未闻大道者,“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这是俗士;循理以求道,“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这是德者;“惟其所遇,无所不可”,这是达者。

D.针对身处逆境,难行大道的现实,作者抒写了自己已经归休田里的情况,亦即“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12.把下面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3分)

(2)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3)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2分)

参考答案:

9.B 解析:“营职”,料理工作。

10.C 解析:①郡吏答应我的请求②我的疲倦情况⑥我对自己不能免于罪责情况的分析

11.D 解析:“写自己已经归休田里的情况”,应改为“抒发归休田里的情怀”)

12.(1)我已经到了那里,看到房屋损毁得不能居住,就向郡报告,想借部官员的官府来居处。(“敝”“乃”“假”各1分)

(2)所以他的快乐,足够因为这样变得贫穷饥饿却不怨恨,即使南面称王也不能加在他身上,大概不是有品德的人不能够担当得起来。(“易”“恕”“盖”“任”各1分)

(3)这样之后追寻探求颜渊的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岁已大。(“然后”“其”各1分)

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委于一

委:交付

B. 落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

C.莫归,筋力疲废

莫:通“暮”,傍晚

D.独幸岁月之久

幸:侥幸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幸:希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克支其欹斜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而不害于学

而耻学于师

C.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

不赂者以赂者丧

D. 而欲庶几颜氏之乐

蟹六跪而二鳌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A 才,B 对 /向C 我 /它D 却 /表并列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大意,划分句读。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4分)

(2)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3)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4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1)我已经到了那里,看到房屋损毁得不能居住,就向郡报告,想借郡官员的官府来居处。

(2)所以他的快乐,足够因为这样变得贫穷饥饿却不怨恨,即使南面称王也不能加在他身上,大概不是有品德的人不能够担当得起来。

(3)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

【参考译文】

我已经因为罪过贬谪监察筠州的盐酒税,没到那里,天下大雨,筠州的大水向四处溢出,淹没了南市,登上北岸,毁坏了刺史府门。盐酒税修建房屋向下对着江边,水灾特别严重。我已经到了那里,看到房屋损毁得不能居住,就向郡报告,想借部官员的官府来居处。郡怜悯我没有归宿,答应了这件事。这年的十二月,才能支撑那倾斜的地方,填补那塌落缺损的地方,开拓听事堂的东面作为轩,种杉两株,竹子一百棵,把它作为就餐休息的场所。然而盐酒税过去用三个宫吏一起去做,我到那里,其中的两个人正好都辞官离去,事情交给我一个人。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卖豚鱼,与做买卖的人争夺尺寸大小的地方来为自己争得利润;晚上回来,筋疲力尽,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道夜晚过去白天已经来到。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务料理工作,最终不能够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晨晚上从它的旁边出去回来,看到它,没有不默然自己暗笑的。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私自曾经奇怪颜渊凭借着一篮子食物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街巷,别人不能忍受那种苦难,颜渊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私自认为即使不想做官,然而做个小官还可以养活自己,却对学习没有妨碍,何至于困窘受辱贫穷自己吃苦到这种地步呢?等来到筠州,辛勤劳作在卖盐卖米之中,没有一天是休息的,虽然想抛弃尘世中的琐碎的事情,自己放情在修养道德品质的地方,却每每被阻隔而放到了一边,这样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而供给自己过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对学习有妨碍的原故。

啊!士人当他没听到深刻的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美玉丝帛儿子女儿是自己偏爱的,自己认为快乐了。等到他按照义理去追求道义,脱落那些华丽的外饰而收获他的果实,做事从容得心应手,不知道天地是大的和生死是有变化的,更何况那不如他的人呢?所以他的快乐,足够因为这样变得贫穷饥饿却不怨恨,即使南面称王也不能加在他身上,大概不是有品德的人不能够担当得起来。我正诚心实意地想磨掉洗涤污秽,仰慕圣人贤者的各种品德,自己反过来看一看缺陷,而想到差不多有颜渊的快乐,应该恐怕不能够得到那样的品德吧!像那孔子周游列国,最高的官是作鲁国的司寇,最小的做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的。那大概是豁达的人的事情,却不是求学的人所希望的。

我已经因为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这种惩罚的害处却感到没有能够脱身的态势。独自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归隐休息在田园,修缮前辈的破旧的房屋,修建小小的房屋居住在那里,这样之后追寻探求颜渊的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岁已大。然而不是我所敢渴求的。

《文徵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3

文徵明,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叔父森,右佥都御史。林卒,吏民醵①千金为赙②。徵明年十六,悉却之。吏民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记其事。

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劘③,名日益著。其为人和而介。巡抚俞谏欲遗之金,指所衣蓝衫,谓曰:“敝至此邪?”徵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谏竟不敢言遗金事。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

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徵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院待诏。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岁时颁赐,与诸词臣齿④。而是时专尚科目,徵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

(先是,林知温州,识张璁于诸生中。)璁既得势,讽徵明附之,辞不就。杨一清召入辅政,徵明见独后。一清亟谓曰:“子不知乃翁与我友邪?”徵明正色曰:“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一清有惭色,寻与璁谋,欲徙徵明官。徵明乞归益力,乃获致仕。

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⑤,尤不肯与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周、徽诸王以宝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徵明主风雅数十年,与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钱谷之属,亦皆以词翰名于世。

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长子彭,字寿承,国子博士。次子嘉,字休承,和州学正。并能诗,工书画篆刻,世其家。(明史卷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注】①醵(jù)集资。②赙(fù)送钱物给办丧事的人。③切劘(mó)切磋。④齿:像牙齿一样并列。⑤楮:树皮可用于造纸的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B.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C.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D.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与“左”,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从东汉至隋唐、两宋一改周、秦“以右为尊”,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明朝也以左为尊。

B.“荐”“授”“徙”“致仕”都是古代表示官职任免的词语,“致仕”是送出、交出官职的意思,即辞官。

C.“寻”在这里作时间副词,表示时间很长。“寻”在古代又作量词用,约为常人之两臂长——八尺。

D.“风雅”一词源于《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后衍生为诗歌文章的代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慧,稍稍长大后却变得聪颖异常。他向吴宽、李应祯、沈周等人学习诗文字画,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切磋技艺,名声更加大了。

B.文徵明不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钱物,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他父亲去世时,连当地官民凑集千金资助他办丧事的钱也全都谢绝了。

C.文徵明受李充嗣荐举,被任为翰林院待诏。由于不屑于趋炎附势,仕途不得意。而当皇上要提升他官位时,他却竭力请求回乡,于是获准退休。

D.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诗文书画家,四面八方来求他诗文书画的人连绵不断。他性格耿直,不肯给官吏、豪富们诗文书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4分)

(2)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6分)

参考答案

4.(3分)B.

5.(3分)C.“表示时间很长”不对,是不久。

6.(3分)C.“当皇上要提升他官位时”错,是一清与璁谋,欲徙徵明官。

7.1(4分)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赠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任职,他托病辞谢没有去。

7.2(6分)家父去世三十多年,如果家父曾提到您一个字,我也不敢忘记您,实在不知您与家父是朋友。

译文

文徵明,长洲人,起初取名“璧”,后依照名的意义及排行取字“徵仲”,别号衡山。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叔父文森,曾任右佥都御史。文林死后,当地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银子作为办丧事的费用。文徵明当年十六岁,全都谢绝了。官员百姓于是修复老旧的.“却金亭”,来合祭前太守何文渊及他父亲,并记载了文徵明谢辞千金的事情。

文徵明小时候不聪明,随着长大,越来越聪颖异常。跟着吴宽学习文章,跟着李应祯学习书法,跟着沈周学习画画,他们都是他父亲的朋友。他又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人相互切磋,名声一天天更加显著。他为人温和、狷介。巡抚俞谏想要赠送他金钱,指着他所穿的蓝衫说:“怎么破旧成这样?文徵明装作不懂,说:“因为下雨弄脏了。”俞谏最后都没敢说送钱的事。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赠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任职,他托病辞谢没有去。

正德(明武宗年号)末年,巡抚李充嗣推荐他,赶上文徵明也以“岁贡生”(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授予他翰林院待诏的身份。明世宗登基,(文徵明)参与修订《武宗实录》,文徵明在经筵任职,每年时常都有赏赐,享受其他文臣一样待遇(齿:并列)。而当时崇尚科目考试,文徵明很不得意,连年请求退职还乡。

在这之前,父亲文林在温州任知府,在学生中赏识、提拔了张璁。张璁得势以后,委婉地劝文徵明投奔他,文徵明推辞没有去。杨一清被召入朝廷担任宰相,文徵明最后单独见他。杨一清急忙对他说:“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和我是朋友吗?”文徵明正色道:“家父去世三十多年,如果家父曾提到您一个字,我也不敢忘记您,实在不知您与家父是朋友。”杨一清面有惭愧之色,不久和张璁合谋,打算调动(有贬官的意味)文徵明的官。文徵明要求还乡更加迫切,终于被批准退职(致仕:交还官职,即退职)。

四方来讨要诗文书画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但是富贵人家轻易得不到一张字画,尤其不肯赠给王府以及宫内的人,他说:“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周王、徽王等王爷拿珍宝古玩送给他,他都不启封就还给他们了。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向着他居住的街巷行礼,以得不到接见为遗憾。他的作品遍天下,他的学生临摹的作品很多,文徵明也不禁止他们。林徵明主宰文坛诗文几十年,和他同道的有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钱谷等,也都凭借文章称名于世。

《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篇4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盂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日:“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令就禁趣:立刻

B.多榜官门曰榜:张贴

C.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D.以旌吾过旌:表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3分)

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参考答案:

1:D“旌”为“显示、彰显”之意。

2:A ③说的是柳庆破案使用的具体手段;④是柳庆自己的感叹;⑤句是宇文泰强词夺理的话。这三项都与“守正明察”无关。

3:C C项是说柳庆写匿名信引诱罪犯投案的做法。

4:⑴姓孟的竟然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并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给我带上脚镣手铐,难道不想想以后用什么方法给我摘下来吗?”

⑵昔日的于公自称审理案件不徇私情,就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

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而不咬文嚼字。喜欢饮酒,擅长应对。在他十三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柳僧习试着让他从杂赋集中找出一篇千余字的文章来背诵,柳庆立即读三遍,就能背出来,一字不漏。

大统十年,柳庆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代理记室,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的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情况属实,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孟氏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竟然对柳庆说:“如果今天把我关起来,以后你用什么(方法)放我?”元欣也派人辩解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有一胡姓人家被劫匪抢劫,郡县派人侦查调查,没有人弄清贼人来自何处,(因受牵连)邻近胡家而被捕囚禁的人很多。柳庆认为这伙贼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用欺骗他们的方法找到他们。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多处官府衙门前,信上说:“我们一起抢劫了姓胡的人家,同去的人多混杂,很担心最终秘密泄露。现在我想出面自首认罪,害怕免除不了死罪。如果能让先自首的人免除罪责,我就前来告知详情。”柳庆于是又贴出(自首)免罪的布告。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家奴两手反绑来到布告下自首,于是将所有参与其事的劫匪全部抓获。柳庆坚守正道,明察秋毫(的事迹),大都和这些事相似。柳庆常常感叹道:“过去于公断案没有偏差,吩咐家人将家里的大门修高大等待封赏。如果这话可以应验,我柳庆大概也可以差不多吧?”

《清史稿》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5

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未几,擢江苏巡抚。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诏嘉其实心除弊。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异数也。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岳起谢之。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节选自《清史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殚心民事 殚心:竭尽心力。

B.京漕积习相因 积习:长久的习惯。

C.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 故事:以前事情。

D.君方畏戒之不暇 不暇:来不及。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B.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C.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 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D.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起追求高洁的品格。在担任奉天府尹时,为了表明自己不贪腐的决心,他将前任居住过的房屋和使用过的物品全部清洗一番。

B.岳起追求节俭的风尚。在担任江苏巡抚时,不仅自己生活简朴,只有几个仆人,而且在当地颁行抑制奢靡风气的制度,改变了当地的风俗。

C.岳 起严惩贪腐的官员。在担任两江总督时,他对当地的侵渔舞弊行为和任所设店牟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如实举报,严加惩罚。

D.岳起妻子严厉正派。一次岳起亲自去登记毕沅家的财产后,晚上归来时有些醉意,妻子以其沉溺酒色的事情相警诫,岳起承认错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2)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

参考答案

第4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考生运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推断,能够判断出ABD三项均是正确的,但C项“故事”应为“旧例、以往惯例”之意,译为“以前事情”错误。故答案选C项。

第5题【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断句能力,这是今年的新题型,难度不大。能力层级为C级。“俾”是“使”的意思,“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意为“使旗丁及漕运仓场”,据此,排除BC两项。“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意为“没办法再有奢望、侥幸的心理”,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故答案选D项。

第6题【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理解,着重对文章中人物品质特点进行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D级。这一题其实是过去5、6两题内容的融合,本题需要考生先判定人物品质特点概括的正误,然后找到后面内容对应的原文,先判定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然后进一步确定于前面概括的.品质特点是否一致。C选项中表述“如实举报,严加惩罚”,但原文表述是“并治如律”,意即:几人一起按律治罪。没说“严加惩罚”。故答案选C项。

第7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正遇上水灾,出行查勘圩堤,落入水中而患病,皇帝下诏嘉奖他勤政,允许卸任养病。(关键词“勘”“嘉”“疴”各1分,大意2分)

(2)皇上因岳起家境清贫,将这点财产留下赡养他的妻子;如果妻子死了,官府给他们代管产业,用来作为祭扫、修整坟墓的费用。(关键词“赡”“殁”“管业”各1分,大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弊是营

弊:弊病。

B.推原其故

原:追究

C.庄刚、刘普等侵渔舞弊

渔:谋利。

D.一日亲往籍毕沅家

籍:抄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起“廉洁”的一组是

①行勘圩堤,落水致疾

②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

③将钱二万余串责二人分偿

④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

⑤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

⑥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岳起担任奉天府尹后,把前任居住的房屋、使用过的器物枷洗刷一番,来表明自己不受沾染,因此被提升为内阁学士。

B.岳起任江苏巡抚后,外出常常轻车简从,严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请宾客、演剧,从而改变了当地社会奢侈的风俗。

C.岳起在一份奏折中揭发常州知府胡观澜勾结高柏林派捐修寺,并请求朝廷责成胡、高二人分摊赔偿,用这笔钱款来修筑苏州官塘路桥。

D.岳起为官两袖清风,他妻子为人也很正直、勤劳,有一次岳起在山东办案饮酒微醉,她告诫丈夫不可效仿毕沅败家。

9.把第三题文古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5分)

(2)莫云于任所设店肆运货至工居奇网利,并治如律。(5分)

参考答案

6.A (弊:欺诈蒙骗、图占便宜。)

7.C(②④⑤⑥表现岳起廉洁, ①表现其勤于政事, ③岳起要求严惩胡观澜、高柏林,表明岳起的忠心)

8.B(A项,“被提升为内阁学士”与前文无因果关系; C项,揭发与要求赔偿不是同时进行,并且“岳起揭发”原文中没有;D项,“在山东办案”错,岳起时任江苏巡抚。)

9.(1)用尽心力为民做事,正遇上水灾,巡视查看堤岸,落入水中导致生病。(“殚”“值”“勘”“致”分别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

(2)莫云在任职之地私设店铺,运货到工地来囤积奇货而获利,(他们几人)一起被按法律治罪(或朝廷一并按法律治了他们的罪)。(“任所”1分,“居奇”1分,“网”1分,“如”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篇6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②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③,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④,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①四支:即“四肢”。 ②私:偏爱。 ③从:通“纵”,放纵。 ④戮:羞辱。 ⑤很:通“狠”。

1.给下边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写出下边语句大意。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语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性情懒惰,不供养父母,这是不孝的`第一种表现(大意对即可)

3.“不孝的五种表现”或“五种不孝的行为”

注释

①四支:即四肢。

②从:同“纵”。

③戮:羞辱。

④很:同 “狠”

译文

《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篇7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师覆土木①,诸将多遁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郕王即位,例有赏赉,盛以君父蒙尘辞,不许。

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又请令有司储粮料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寇退,进都给事中。寻命出安集陈州流民,景泰元年还朝。廷臣议事,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②耶?”因呼为“叶少保”。然物论皆推盛才。

英宗复位,盛遭父忧,奔丧。天顺二年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乞终制,不许。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诸将怯,不敢战,杀平民冒功,民相率从贼。盛与总兵官颜彪破贼寨七百余所。彪颇滥杀,谤者遂以咎盛。六年命吴祯抚广西,而盛专抚广东。

宪宗立,议事入都,给事中张宁等欲荐之入阁。以御史吕洪言遂止,而以韩雍代抚广东。初,编修邱濬与盛不相能。大学士李贤入濬言,及是草雍敕曰:“无若叶盛之杀降也。”盛不置辨。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

成化三年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还改吏部。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切时计。

八年转左侍郎。十年卒,年五十五,谥文庄。

盛清修积学,尚名检,薄嗜好,家居出入常徒步。生平慕范仲淹,堂寝皆设其像。志在君民,不为身计,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叶盛传》)

【注】 ①土木:指“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刺,在土木堡突遭瓦刺军围攻,全军溃败,英宗被俘。 ②少保:官名,辅佐太子。明清少保皆为正二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

以御史吕洪言遂止

C.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志在君民,不为身计,有古大臣风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叶盛“志在君民,不为身计”的一组是(3分)

①郕王即位,例有赏赉,盛以君父蒙尘辞

②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

③盛不置辨

④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

⑤议事入都,给事中张宁等欲荐之入阁

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木堡之变后,叶盛首先请求惩处皇帝侍从的罪行,同时积极选将练兵,为复仇做准备。他不接受新帝即位的按例赏赐,但没有被允许。

B.英宗复位后,天顺二年叶盛巡抚两广。当时两广盗贼四起,众位将领胆怯不敢迎战,叶盛与总兵官颜彪一同率军攻破了盗贼的寨子七百多座,得到了普遍的称颂。

C.叶盛出京到真定、保定去赈济灾民,很切时地向朝廷建议清理大户田庄,分养民间种马,在涿州、天津设置粮仓,积贮粮食,以备荒年。

D.叶盛平生仰慕宋代贤臣范仲淹,在厅堂和卧室都摆放着范仲淹的画像。五十五岁去世,谥“文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耶?”因呼为“叶少保”。(5分)

(2)盛清修积学,尚名检,薄嗜好,家居出入常徒步。(5分)

参考答案

4.【C】 A第一个“所”为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所……的地方”;第二个“所”与“以”构成复音虚词“所以”,相当于“用来……的.人”。B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来”,第二个“以”为介词,“因为”。 C两个“之”都是助词,译为“的”。D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第二个“为”是语气词,无意义。

5.【B】第②项是两广盗贼猖獗的情形。第⑤项是他来京都,给事中张宁想推荐他。①③④⑥项都能表现他的“志在君民,不为身计”。

6.【B】 B“得到了普遍的称颂”与文意不符,属于无中生有。

7.(1)参与商议的大臣有的不高兴地说:“他难道是少保吗?”因此叫他“叶少保”。[得分点:“与”“或”“因”各1分,句式句意2分]

(2)叶盛操行洁美、学识渊博,崇尚名誉和礼法,少有嗜好,家居出入常常步行。[得分点:“清修积学”“检”(约束,限制,引申为“礼法”)“薄”各1分,句意通畅2分]

[参考译文]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中进士,授予兵科给事中。军队覆灭在土木堡,众将大多逃回,叶盛率领同僚请求首先判定皇帝侍从违法的罪行,并且挑选将领训练士兵,为复仇做准备。郕王即位,按惯例有赏赐,叶盛以皇上蒙难而推辞,没有被允许。

也先的部队逼近都城,叶盛请求取消内府军匠的差役而作为征发操练的后备。又请求命令官吏储备粮草饲料供给战士,派遣零散归来的士卒到天津取武器,以扩大外援。三天时间,奏章上呈七八次,大多切中要害。寇贼撤退后,进升为都给事中。不久,命令他出京去安抚召集陈州的流民,景泰元年回朝。朝廷大臣商议政事,叶盛每次都先发言,反复辩论诘难。参与商议的大臣有的不高兴地说:“他难道是少保吗?”因此叫他“叶少保”。然而舆论都推崇叶盛的才华。

英宗复位,叶盛碰上父亲去世,回家丁忧。天顺二年,召回任右佥都御史,到两广任巡抚。请求服满丧期,不许可。当时两广盗贼四起,所到之处攻破城池杀死将领。众将胆怯,不敢迎战,杀死平民冒充功绩,老百姓相继投奔盗贼。叶盛与总兵官颜彪一同率军攻破盗贼的寨子七百多座。颜彪多滥杀无辜,指责的人就归咎于叶盛。天顺六年,命令吴祯到广西任巡抚,而叶盛专任广东巡抚。

宪宗即位后,叶盛商议政事进京,给事中张宁等人想推荐他进入内阁。因御史吕洪的话而停止,而派韩雍代替他到广东做巡抚。当初,编修邱濬与叶盛不和。大学士李贤听取了邱濬的话,到这时起草给韩雍的敕令中说:“不要像叶盛一样屠杀投降的人。”叶盛没有进行辩解。不久升任左佥都御史,代替李秉到宣府任巡抚。(叶盛)请求酌量减少盐米的价格来鼓励商人,使边境富裕。又提出官牛官田的方法,开垦田地四千多顷。用屯垦的结余购买了战马一千八百匹,修建城堡七百多座,边塞更加安宁。

成化三年秋天,叶盛进京任礼部右侍郎,偕同给事毛弘到南京办事。回京后改到吏部。出京去真定、保定救济饥荒,请求清理豪强大户的田地,分别饲养民间的种马,在涿州、天津设置粮仓,积贮粮食以备荒年,这些都切中时弊。

成化八年转为吏部左侍郎。成化十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谥“文庄”。

《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篇8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9.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

奇:以……为奇

B.天子西幸

幸:帝王到某地

C.监军诸将不恤军务

恤:忧虑

D.肃宗雅闻之

雅:向来

答案:9.C(体恤)

10.下列语句能够表现高适傲视权贵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适从崔光远讨斩之

②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③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

④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

⑤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

⑥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答案:

10.A(①讲的是高适跟随崔光远讨伐诛杀段子璋的事。⑥讲的是高适喜欢谈论霸王大业,与敢于直言无关。)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年轻时候不得志,又不治产业。他在诗歌创作上起步较晚,但得到人们的青睐,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传播开来。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玄宗逃难时,高适为玄宗全面分析了兵败的原因,并献上了如何对付叛贼的计策,玄宗赞同他的看法并采纳了他的计策。

C.玄宗想让诸位皇子分别镇守不同地方,高适极力劝说不可以。后来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肃宗召高适商量对策,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答案:11.B(在玄宗逃难的过程中,高适向其陈述兵败原因,并没有献计如何对付叛贼)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3分)

译文:(1)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作为经费招募勇士来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得分点:“策”1分,“禁中 ”1分,大意1分)

(2)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3分)

译文: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华,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得分点:“恶”,“毁”,“除”各1分)

(3)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3分)

译文:他五十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很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得分点:“工”1分,自高1分,大意1分)

【文言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考试,他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便离开了。后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拚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军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军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

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性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9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求睹其技 睹:观看

B.不虑岸已将圮 虑:料想

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 踊:跃起

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蹈:用脚踢

解析: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答案:D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习:练习,学习

B.素不习水习:习惯

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跃:跳起

D.友曰:“能越此乎?” 越:跨过

解析:B项,“习”应解作“通晓,熟悉”。

答案:B

【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断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力气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篇10

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忠贤自万历中选入宫,隶太监孙暹,夤缘入甲字库,又求为皇长孙母王才人典膳,谄事魏朝。朝数称忠贤于安,安亦善遇之。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及忠贤入,又通焉。客氏遂薄朝而爱忠贤,两人深相结。

光宗崩,长孙嗣立,是为熹宗。忠贤、客氏并有宠。未逾月,封客氏奉圣夫人,荫其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及忠贤兄钊俱锦衣千户。忠贤寻自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

天启元年诏赐客氏香火田,叙忠贤治皇祖陵功。御史王心一谏,不听。及帝大婚,御史毕佐周、刘兰请遣客氏出外,大学士刘一燝亦言之。帝恋恋不忍舍,曰:“皇后幼,赖媪保护,俟皇祖大葬议之。”忠贤专客氏,逐魏朝。又忌王安持正,谋杀之,尽斥安名下诸阉。客氏淫而狠。

忠贤不知书,颇强记,猜忍阴毒,好谀。帝深信任此两人,两人势益张,用司礼临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为羽翼,宫中人莫敢忤。既而客氏出,复召入。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唠先后力诤,俱被诘责。给事中倪思辉、殊钦相、王心一复言之,并谪外,尚未指及忠贤也。忠贤乃劝帝选武阉、炼火器为内操,密结大学士沈纮为援。又日引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劾之,帝大怒,赖大学士叶向高救免。

初,神宗在位久,怠于政事,章奏多不省。廷臣渐立门户,以危言激论相尚,国本之争,指斥营禁。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辄引疾避去。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

(节选自《明史·魏忠贤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恚而自宫

恚:怨恨

B.及忠贤人,又通焉

通:勾结。

C.尽斥安名下诸阉

斥:斥责。

D.章奏多不省

省:审阅。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后乃复姓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安亦善遇之

蚓无爪牙之利

C.朝数称忠贤于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

既自以心为形役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4分)

(2)

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4分)

【小题4】魏忠贤不识字,为何在宫中能“如鱼得水”?(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1)魏忠贤不识字,照惯例是没有资格进入司礼监的,完全是因为客氏的关系,才得到这个重要的职位。(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例”、“以”,一个1分。)

(2)到魏忠贤势力形成后,这些人果然图谋依靠他来打倒东林党。(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谋”、“倾”,一个1分)

【小题4】①巴结、攀附,对魏朝讨好奉承。(1分)②魏朝多次对王安讲魏忠贤的好话,王安对魏忠贤也很关心。(2分)③与客氏系很深。(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常见考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常见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C项,斥:排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除关注文言实词虚词所涉及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学科网等文言现象外,还要注意是否包含特殊句式,这些都是考点,有时也是得分点,是我们在翻译要处理好的关键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翻译:

魏忠贤,肃宁人。年轻时候就是个无赖,和一群品行恶劣的.年轻人赌博,输了,被他们搞得很苦,一气之下,自行沿革,化名为李进忠。后来才复姓魏,皇帝给他赐名忠贤。魏忠贤在万历年间被选入宫,隶属于太监孙暹手下,通过巴结、攀附,调到内十库中的甲字库,又请求给皇帝长孙的母亲王才人主管膳食,对魏朝讨好奉承。魏朝多次对王安讲魏忠贤的好话,王安对魏忠贤也很关心。皇长孙的奶妈叫客氏,一向私自侍奉魏朝,和他相好如夫妇,他们就是宫内所谓的“对食者”。到魏忠贤进供以后,客氏又和他勾搭上了。终于薄待魏朝而爱魏忠贤,两人关系很深。

光宗去世,长孙继承了皇位,就是熹宗,魏忠贤和客氏都得到宠信。不到一个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庇她的儿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和魏忠贤的哥哥魏钊都成了锦衣千户。不久,魏忠贤从惜薪司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魏忠贤不识字,照惯例是没有资格进入司礼监的,完全是因为客氏的关系才得到这个重要的职位。

天启元年,皇帝下诏赐给客氏香火田,讲述魏忠贤治理定陵的功劳。御史王心一进谏,皇帝不听。到皇帝结婚以后,御史毕佐周、刘兰请求把客氏遣出宫外,大学士刘一燝也这样说。皇帝依恋客氏不忍分离,说“皇后年幼,全靠老太照顾,等皇祖(神宗)的葬礼举行后再说。”魏忠贤独占客氏,赶走魏朝。又怕王安主持正义,谋杀了他,并把王安手下的太监全部排斥掉。客氏是个荒淫而又狠毒的人,魏忠贤不会写字,记性很好,为人猜忌残忍、猜忍阴毒,很会讨好拍马。皇帝非常信任这两个人,两个人的势力越来越大,用司礼太监王体乾和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做党羽,宫里的人对他们都不敢冒犯。不久客氏离开了皇宫,又召回。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暘先后极力劝谏,都受到反问、斥责。给事中倪思辉、硃钦相、王心一再次进谏,都被贬到外地,其实他们在指责客氏时还没有涉及魏忠贤。魏忠贤竟然劝皇帝挑选粗壮有力的宦官,制造使用火药的武器,在皇宫内操练,秘密勾结大学士沈纮为帮手。又经常勾引皇帝与唱戏的人、歌伎舞女混在一起,纵狗策马,射箭打猎。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先弹劾魏忠贤,皇帝大怒,全靠大学士叶向高解救才得以免罪。

上一篇:办理签证工资收入证明下一篇:南京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