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

2024-06-03

初二历史(通用12篇)

初二历史 篇1

初二历史复习方法

一、梳理单元,提炼要点

到了期末,时间非常紧张,在历史复习时可以对每一个单元的要点进行提炼,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复习一、二、三单元时,可抓住四大要点:(1)列强侵华的主要战争;(2)被迫签订的条约(3)各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4)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抗争。这些要点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只要记住这些知识以及内在的联系,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各个单元的要点逐一梳理,再按历史分期,题型进行分类,全部要点就可以得到浓缩。

二、横向联系,以点开花

即在复习到某一个问题时,联系到同类其他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复习近平代化探索时,可由洋务运动,联系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且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复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几次重大会议时,可由一大联系到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复习到农民起义时,就可以联系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在面对侵略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样就把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了一条线。这种复习方法,能够做到历史知识的系统掌握。

三、点线结合,构建体系

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复习时必须抓住范围之内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历史基本知识有点,也有线和面的问题,如何用线串起点,再用线编成面呢?比如: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要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840年6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点。1895年4月,中国在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又是一个点。1901年9月清政府又签订了《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又是一个点。把这些点串起来组成一部屈辱史的一条线。把林则徐、左宗棠、义和团运动等串起来组成抗争史的一条线。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串起来组成中国人民探索史的一条线,三条线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这个面。

四、连线列表,提升能力

有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连线的方法复习,特别是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用这种方法来复习,显得简单又明了。如复习三大战役时就可以列表格(表格项目有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意义)复习,这样复习一目了然,某些事件和其影响(意义),某个人物与他的著作、发明,还有一些中国历史之最等知识点都可以用,既复习了历史知识点,又培养了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五、有效记忆,事半功倍

历史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背不记是学不好的,但记忆也是有决窍的,同学们可以试一试,每天用睡觉前3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一个单元的内容,带着记忆睡觉,早晨起来再回忆一下,看看效果怎样。同时记忆是个反复的过程,每天在记忆新知识点之前一定要再复习一下昨天的旧知识,这样才能确保效果。

初二历史复习方法技巧归纳

第一步:”史实“——知识整合

历史复习的第一步,要梳理该章主要大事,归纳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必须准确、全面,要建构清晰完整的历史体系。复习时,要快速阅读,迅速翻检,准确勾勒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概括历史阶段特征。

第二步:”史通“——联系比较

联系与比较,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这一步要求学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而要以本章知识为主要出发点,前后联系,能力迁移。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就跨越两章内容,涉及两个阶段十件大事。

第三步:”史论“——史论结合。

运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现象进行探索质疑,科学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使历史学习上升到较高理论层面。

第四步:”史感“——感受历史。

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体现出史学的功能,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历史的成败得失,纵横比较中,产生新的经验教训、启发,以此指导生活,引领人生。

历史复习四步法是复习时大致的四个步骤,这四步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不要割裂开来,要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史实“是前提,是基础。主要是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复习时要求准确全面。”史通“、”史论"是核心,是关键,突出体现出历史系统复习要求,要善于联系比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复习时要求深刻系统。总之,历史学习、复习中有意识形成这四个步骤,会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科能力,增加学习历史的乐趣。

初二历史 篇2

关键词:初二,人物教学,渗透人格教育

1 为什么要进行人格教育

(1)学生年龄的需求。中学阶段是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心理没有真正成熟,而且在学业压力下,特别容易造成人格分裂与畸形,主要表现为好动、焦虑、厌学、多疑、被动、嫉妒、报复等不良的人格缺陷。而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学段,因为学生正值青春期,正是认识容易极端、情感容易冲动、行为容易盲动的危险时期。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初二的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期。

(2)人格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本质。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宗旨,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是“借鉴历史、资治育人”,这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专家赵亚夫认为:“历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发展优良的人格。”所以学校历史教学如果不以立德树人的人格教育为本位的话,那么就失去本学科的意义了。

2 教学中如何通过人物教学渗透人格教育

在初二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历史人物所蕴含的优秀人格素养,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渗透,“润物细无声”地推动学生健全和完善人格,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深挖教材,精选人物,树立榜样,塑造优良人格。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常规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存在人文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师要首先具备现代教育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勇于创新,重视渗透人格教育的教学探索。充分挖掘课本教材中的历史人物,突破教材的内容定势来开展教学。笔者认为初二中国近现代史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很好的素材,所以,笔者在初二历史课堂教学中精选林则徐、孙中山、邓小平这三位历史人物,以单元专题形式开设人格教育活动课。在学生充分准备材料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充分认知、思考、感悟三位历史伟人的性格、感情、经历、思想等,感受三位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林则徐在禁烟时表达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心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追求民主共和呕心沥血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却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通过专题活动课,用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来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胸怀坦荡的意志人格,培养学生正视挑战、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格。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生养料。活动课后老师布置学生写小论文以检测人格教育的效果。通过深入全面学习和感受的三位伟大人物人格魅力,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自己所爱戴、敬仰的优秀的学习楷模,这些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调整和规范每个学生的言行,塑造优良人格。

(2)改进教法,转变学法,引导学生树立优秀人格。优良的人格培养,需要反复地锤炼、修正和健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人格教育效果甚微。因此,在初二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改进教法,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使历史人物教学与优秀人格培养和谐统一,引导学生树立优秀人格。首先在课堂历史人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林则徐活动课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上台展示林则徐的人生经历,来感受林则徐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历史剧、阶段性辩论和问题探究、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林则徐“忠君爱国”、“思想先进”、“清正廉明”、“爱民忧民”这四个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感悟林则徐的高尚人格,使学生心灵得到共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转变学法,针对不少初二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于和同学交流合作的人格缺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历史知识辩论或抢答历史谜语、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营造民主、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师生亲密交流,学生在团结协作中体会挫折和成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及合作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优秀的人格。

(3)影视引领,学科协作,拓宽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优良人格。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历史影视作品在人格教育渗透的优势。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在一切艺术中最教育人的是电影。”的确,电影通过声画并茂、视听并重的优势,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而历史人物的伟大人格更能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如在《鸦片战争》电影中通过截取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击英军的视频,使学生感受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在电影《孙中山》中截取孙中山生命的最后关头为了民主共和带病北上的感人场面;纪录片《邓小平南巡》中近90高龄还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呕心沥血等等,这些影视资料都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充分获得美感的同时,感受伟大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心灵的感悟中促使他们认识自我,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当然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语文、思品等学科加以融合,拓宽人文教育功能。如在林则徐的教学中,可以引用他的诗词展现其伟大的人格,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展示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感受红军不怕艰险的革命英雄气概,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在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伟人的同时,揭露近代史上的一些民族败类、革命叛徒的丑恶嘴脸,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正确的唯物史观,在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

3 克服历史人物教学中的弊端

3.1 注意渗透性

“渗透”是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在课堂历史人物学习中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在一堂课中就能达到目的,要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从领悟中健全自己的人格。

3.2 注意真实性

历史人物教学要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历史与文学不同,历史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构思情节,甚至虚构历史情节。针对学生的人格缺陷,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选择历史人物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3.3 注意全面性

要全面地、辩证地、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抛弃“所谓好,就是绝对好;所谓坏,就是绝对坏”的片面观点,站在大众的立场,以时代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地评述历史人物。例如近代史上的左宗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主张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中国近代船政第一人,而且也是收复新疆抗击沙俄的民族英雄。所以,全面、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也是历史教学渗透人格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4 小结

总之,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初二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树立历史教育的人格本位,真正让历史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历史学习中学到自信、学到智慧、学到责任,塑造优秀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教育人格理论初探.未来出版社.

初二历史试卷分析 篇3

一.对试题的看法

本期期末检测试题体现依纲靠本,紧扣教材内容的原则,体现出基础知识性强,覆盖面广.能较好地反映课本的重点与难点由,同时又兼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易难度适中,份量适当,值得推广.二.答题的基本情况

对我校学生抽样检查卷面分析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平均得分24.48分,得分率为61.2% 关于单项选择题.试卷易错题主要为三种类型:新授课时的易混历史概念、知识点;考察理解判断能力的拓展性问题;学生自选练习中错误答案的诱导。

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教学过程,力求新授课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

1、准确定位教师角色。进一步改进课堂,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整堂课中教师努力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学生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创设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充分体现新课程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2、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回答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让学生沉浸在多种喜悦之中。

3、在探究中学习。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鲜活有趣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他们一个个乐此不疲。

4、精选习题及时纠正错题并强调到位。

(二)连线题,共4小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3.912分,得分率为48.9% 关于连线题,部分学生将人物与事件混淆.如将梁启超与发动西安事变线在一起.今后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三)图说历史,共3小题满分为15分.平均得分8.23分,得分率为54.2%.关于图说历史题,学生未能将三幅历史图片准确地配以文字说明.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满分为20分.平均得分11.42分,得分率为57.1%(五)简答题,共2小题满公17分.平均得分8.126分,得分率为47.8% 关于材料分析题、简答题

学生丢分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基础知识落实不够扎实,会做的题没有拿到满分;二是对教材理解掌握得不够系统,不能将材料、问题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思考并审清题意,难以做出准确回答。

首先,今后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的历史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在谈话中,不知不觉引入对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中接受历史,从而让学生上课有一种轻松感,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便随之而来。

2、设身处地或角色换位,巧妙创设情境,进行理解上的铺垫,不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教学内容,减轻理解上的负担,让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感!

3、分析课题或就课题提问,采用课题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强烈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

其次,以后复习中一定用足教材用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复习全面提高。

试题虽不是教材的再现、重复、翻版,但也不是脱离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为基础、为依据的,因此,首先必须用足用好教材。在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逐个展开,一一覆盖。教师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每一个知识点以应有重视和位置。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拓宽深化,给学生提供一片展开想象的自由天地;对于重要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内容则应在加强理解、综合能力方面给以指导;属于一般过程的内容要能做到把握脉络,线条清晰;而对辅助性的内容则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使学生分清轻重主次、有的放矢。

三、谈谈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课堂上落实不够,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予以重视和落实。

四、从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我们历史组的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

初二历史15 篇4

课型:讲评执笔:吕书杰审核:王福涛班级:姓名

使用时间:10年11月10日——11日考勤:学习目标:

1、落实基础,解决疑难

2、归纳、反思,培养学生总结感悟、迁移知识的能力

3、查缺补漏、训练、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目标2、3

学习策略:自查自纠,组内组间合作探究,总结经验,认识不足。

自查自纠:依据参考答案自主查出失分点,并根据答案初步纠正错误、找出错因。记下自己理解不透的问题,以便合作探究。总结感悟:总结得失,感悟规律,升华认识。补偿提升:

1、下列事件与邓世昌有直接关系的是()

A、虎门销烟B、甲午中日战争C、收复新疆D、签订《马关条约》

2、中国近代史上,曾经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A、英法美B、英美日C、英日饿D、法美俄

3、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的军备落后B、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C、清政府军事组织不力D、没有发动群众

4、《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A、割地B、设厂C、通商、D、赔款

5、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镇压()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戊戌变法

6、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战争和战争。

7、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与对应;民生主义与对应。

8、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大旗的直接目的是反对。

9、魏源和严复的共同点有: ; ;

10、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⑤《甲午风云》

排列顺序为。

1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既是思想启蒙运动又是救亡图存运动的是运动。

12、中国近代史的标志性事件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13、北京大学是在

14、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15、中国人拥有的第一条铁路是;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是。

16、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研讨探究:

1、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为什么?

2、铁路的修建有哪些利弊?

3、你认为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反思拓展:

总结第一、二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书签历史作文初二 篇5

我拿起书签,透过它,仿佛看到了一个小男孩,手捧一本书,正专心致志地看着书。不知不觉,我陷入了回忆……

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拉着我的小手,带我到马路上,教我认识马路上的各种广告牌上面的字。我渐渐学会识字了,妈妈就给我订了幼儿读物。当我手中接过书时,我第一次发现,书,竟是如此的好看。书中有着另一个世界,我在里面遨游、飞翔,在里面愉快地玩耍,自由地畅想……我被书迷住了。

当我慢慢长大,我看的书也越来越丰富。上至《史记》、《世说新语》,下至《荒野求生》、《丁丁历险记》。我在书中体会了“大漠孤烟直”的悲凉,“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情谊,“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书中的知识,随着我的阅读,源源不断地流入我的大脑,使我成为了班里的百事通,我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甚至还获得了一等奖呢!我把书视为我的恩师。

因为书给我带来的巨大帮助,让我对阅读的痴迷到达了空前的巅峰。一次,我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海底两万里》,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把书本放进了抽屉里。老师开始上课了,可抽屉里的书就像磁石一样吸引我去看。尼摩船长到底怎么样了?鹦鹉螺号又到了哪里?教授有没有逃出去?……我的大脑充斥着这些疑问,使我的手不由自主地伸进了抽屉。我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老师与同学的声音我都置之不理,一句也没听。老师注意到了我,“沈阳!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洪亮的声音把我拉回到了现实世界,我站起来东张西望,不知道要回答什么问题,老师又重复了一遍,指了指黑板。“我……我……不知道。”我这才发现,新教的知识点我一点也不懂,我惭愧极了,羞得低下了头,脸大概像熟透了的西瓜瓤吧。

“噗嗤……”回忆到这,我挠着头笑出声来,这件事倒是让我吃足了教训,从那以后我明白了,爱看书是好,可也要安排好时间,否则还真是得不偿失。

初二物理教学策略初探 篇6

关键词:初二物理,教学策略,学生

物理这门学科虽然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才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 但在小学的《自然》或《科学》里面已经涉及一些最基础的物理学常识, 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包括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及其简单计算, 还有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及其理解等基础知识。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解这些物理知识, 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学习好这门学科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战术、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对初二物理教学提出一些措施并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是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源泉。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知识, 就要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应创造一个让学生熟悉、惊喜, 简单明了, 生动具体, 舒心愉悦, 又留有悬疑的情景, 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比如, 在讲到《物体浮沉条件》时, 可以创造一个“鸡蛋沉浮”的情境, 首先让学生们从感性上, 直观上去认识, 从而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物质形态, 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让讲课变得轻松自如。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造, 对学生们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一旦对物理这门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便会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从而使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将学习知识当做一种需求、一种享受。

2.合理使用教学手段, 促进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教学的效果出发, 精心组织设计授课内容, 在讲课过程中融合最新的教学理念, 将最新的物理科学研究成果穿插在教学内容中, 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根据物理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 讲解物理科学知识对经济建设的重大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另外,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采用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不再被动学习, 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促使学生对物理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 就是教师也可以转换一下传统的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加强实验课, 提高学生的兴趣

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应该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领悟一些物理原理及知识, 让较为枯燥的物理理论在实验中得以化解。实验课一定要客观实际,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通过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认知, 为提高其理性思维做好铺垫。通过实验,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帮助其进一步消化、吸收。另外, 也有必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师, 课下是朋友。对待学生, 我们教师不可以冷眼相对、熟视无睹, 而是要用满腔的热情, 尊重、信任他们。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赞美, 多给他们一些鼓励、鼓舞, 多给他们一些自信, 让学生对你有一种亲切感, 这样也就会使得学生们会“爱屋及乌”, 从喜欢老师而喜欢上这门学科。因此, 会非常愉快的接受老师的教诲, 增加学习主动性。

另外, 就是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 沟通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催化剂。在沟通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困难充分了解, 并且可以尽量帮助他解决困难。在沟通的同时, 教师也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 及时改正,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教会学生学物理的方法, 让其养成学习习惯

物理要以数学为基础, 但又不同于数学, 在计算时要列出写公式以及单位, 物理逻辑性较强。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方法, 教师要教会学生们根据猜想进行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 可以清晰、明确的了解到物理事实、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过程, 通过对大量的感性认识及数据的积累, 从而进一步对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材是物理学习的基本依据, 也是学生们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初二物理教材图文并茂, 形象直观, 通俗易懂, 联系实际, 符合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在初二的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资源将学习方法逐渐教给学生。比如, 边看、边勾画、边想、边批注并提出质疑。另外, 要教学生主动阅读教材,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总结、发挥想象、应用知识。学生只有学会了怎么样读书, 读懂、读进, 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准确理解以及应用物理知识, 提高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的领悟能力。从而让学生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分层次进行教学

1.分层次布置作业, 考试难度适中

在物理教学中, 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要适当适量地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练习题, 在布置联系题时, 就应该注意难度要有一定的层次、梯度, 难度较大的题最好以选做题的形式, 以便照顾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考试是检查学生平时学习质量的主要措施, 考试题目难度要合理, 尽量让学习中下等学生能考试及格, 但是, 也要有一定的难度, 让中上等学生也不容易考90分。要让学生形成只有学习了, 才能及格, 只有努力学习了, 才可以取得好成绩的思想意识。

3.对优差学生分别施教

对待中、上等学生要加强他们的作业辅导工作, 而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要更注重心理辅导, 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随着学习的深入, 知识的综合性逐渐增加, 知识的理解难度也逐步增加, 此时, 学生就会出现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 而分化为上、中、下三层。对待中上等学生, 我们应该加强其知识巩固、深入掌握, 主要是通过对练习作业中出现的较难问题的辅导,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并掌握方法。但是, 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考试成绩不理想, 甚至不及格, 从而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逐渐对学习物理失去兴趣。对待这类学生, 我们应该和他们多交流, 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 让他们重拾信心。

四、结束语

初中二年级是物理学科的启蒙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质量将影响到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 甚至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 将物理这门基础学科学好。

参考文献

[1]田海军.浅谈初二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 2009, (02) .

[2]曹国栋.初二物理启蒙教学管见[J].中小学电教, 2008, (08) .

初二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篇7

6-10 ACADB

11-15 ABDAC

16-20 DBCAD

材料题

参考答案]

21.(1)“师夷长技”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思想(或民主共和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实力救国思想----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答对其中三项且相对应,即可得6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1分)成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建立了新中国)。(1分)

(3)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答对其中一项即可,答其它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价值观正确都可得1分)

22.(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袁隆平

(3)一国两制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珠海、汕头、厦门(少一个就不得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其它地方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等(言之成理即可)

23.(1)解决: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指人民公社。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不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平均主义或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4、(1)周恩来(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国家利益;

提高了国际地位; 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晓静改21、22

初二历史与社会复习 篇8

1、中国近代史是从战争开始的。

2、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

3、英国用的办法获取暴利,企图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查禁鸦片。

5、林则徐禁烟的最高峰事件是。此事件成为战争导火线。

6、鸦片战争开始于年月,结束于年月。

7、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从此,中国逐渐变成社会。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9、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帝仓皇逃往热河,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10、1861年,垂帘听政,开始了长达的统治。

11、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先后从中国割去万平方千米的土地。12、1851年运动爆发于广西村,领导者,起义军称军。

13、清政府起用曾国藩组建军、李鸿章组建军镇压太平天国14、1853年,太平军攻占,作为都城,改号为。

15、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大伤。

16、年,太平天国失败。

17、世纪年代,一部分阶级有识之士兴起运动,由此开始了中国化历程。“师夷长技”的含义是。

18、年7月,日本在朝鲜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战争爆发。水师与日本舰队在展开激战,致远号管带牺牲。

18、1895年北洋水师在海战中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

19、台湾岛曾被日本割占年。

20、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的狂潮。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

21、支持维新变法的皇帝是,百日维新的百日是指年月日至年月日。又称变法。慈禧发动政变破坏变法。甘愿为变法而死。

22、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1900年战争爆发。慈禧挟光绪逃往。

23、1901年,列强与清政府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成为“洋人的朝廷”。

24、1905年,会在日本成立,是中国阶级的政党。三民主义即“、、”,它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女革命党人在绍兴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辛亥革命爆发于年月的武昌起义。

25、中华民国成立于年月,都城,临时大总统是。这个职

位不久被篡夺。

26、中国的末代皇帝是,他于年月日宣布退位,朝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历时年的制度。

27、民国时期是指从到。这期间的中国经历了和两个政权的统治。建立者分别是和。

28、先后演出过复辟丑剧的是和,结果是。

29、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局面。段祺瑞属于系,奉系首领是。

30、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是运动,口号是“"与”“

31、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他发表《》、《》介绍十月革命。

32、五四运动爆发于年,中心,主力,月日后,中心转移到主力变为。

33、中国共产党是阶级政党,成立于年,地点,成立的标志是召开,会上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34、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召开,大会通过了”、、“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实现了。

35、1926年5月,战争爆发,打倒的对象是和。结果动摇了的统治。

36、1927年,在上海发动政变,7月15 日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37、实行”东北易帜"的是,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了全国。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开始。

38、1927年,领导了秋收起义。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建立,这样,毛泽东开辟了的革命道路。

39、红军长征开始于年月,年月,红、、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长征结束。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会议是挽救了中国革命。40、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有1931年的事变、1935年的事变、1937年7月的事变。

4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事变,逼蒋抗日。

42、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初步形成。

43、卢沟桥事变发生于年月日,标志着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了第次合作,战线正式形成。

44、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战场称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场称战场。抗战中,共产党的军队是军和军。

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46、在抗战接近胜利的前夜,中共召开大,确立了的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7、1945年8月,、等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0月,双方签订了《政

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48、1946年6月,蒋介石调动部队围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9、1947年6月,、率领解放军挺进,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50、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指的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的战役、解放华北绝大部分地区的战役。其中,的支持是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51、年4月的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52、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召开。

53、1949年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54、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残破不堪。人民政府在农村实行,解放农业生产力;在城市合理调整,发展生产。到年底,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55、1950年月,朝鲜战争爆发;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56、1953年——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三大改造是指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7、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举行。大会通过了《》,确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我国先后建立了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其中最早建立的是自治区(年),最晚建立的是自治区(年)。

58、从年到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59、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工业方面以为核心,在农村则是大办,从而导致了从年到年的三年困难时期。

60、年到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反革命集团和反革命集团的操纵和利用,全国大乱,并制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即案。其中,四人帮指的是、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和努力纠正文革的错误,恢复国民经济。

61、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严重的左倾错误有、和。62、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是建国后伟大的历史转折。重新确定了、的思想路线;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实行;从根本上冲破倾错误的束缚,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标志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为核心。

63、国家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推行制度,在城市主要是对进行改革。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兴建。

64、1992年10月,中共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1997年9月,中共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65、中共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的方针。

66、在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67、中国近代化从近代化开始。19世纪60年代,以为目的,创办了一批企

业;19世纪70年代,以为目的,兴办一批工业。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些民间投资的企业。

68、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投资办厂的浪潮,涌现一批实业家代表:提出棉铁主义的、中国化学工业先驱的和。

69、党的会上提出将中国从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70、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和是发展工业的主导思想。工业是新中国发展最快的一个工业部门。20世纪60年代,我国相继建成了、、等油田。在石油工业发展中,的科学理论为发掘油藏提供重要依据,是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有“铁人”之称。

71、我国“两弹一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其中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72、近代文化有追求、、文化化的时代特点。

73、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文学革命,反对,提倡是其重要内容。鲁迅的《》是当时白话文的典范。

74、五四运动后,形成了以为代表的新文化潮流,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5、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为运动,成为进步文化的中心。1930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其机关刊物是《》,九一八事变后解散,成立了以抗日救亡为宗旨、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

76、是20世纪中国戏剧改革运动的先驱者。

77、1942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要为服务。

78、清末民初,剧全面兴盛。

79、戏剧改革引进了西洋剧的表演形式。

80、新中国建立后,在的方针下,京剧获得新生。

81、近代以来,各地发生社会变迁的时间速度不一致,是由中国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82、我国19世纪年代出现了新式马路;年代出现了铁路。19世纪后半期,从日本传入中国;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中国;20世纪初,传入中国。83、1919年4月,《》提出“打破男女界域,增进男女人格”的口号。从年开始,普遍实行了男女同校。

84、近代以来,和的兴起,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85、创立的“”,后改名为“”,在战争年代承担了大量社会救助工作。

初二女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篇9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随机抽样四所初二女生400人, 向她们发出问卷调查表, 回收361份, 回收率90%。调查表共设12个体育项目, 要求学生各选择2个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体育项目, 并简要说明理由。然后, 就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

二、结果和分析

(1) 结果。据调查统计, 发现学生对问卷中设置的12个体育项目的兴趣强度有很大差异。下面列出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百分比:篮球-22.2%、5.5%;排球-8.3%、9.7%;足球-5%、15.7%;羽毛球-45.2%、2.2%;武术-3.6%、22.4%;跳跃-3.3%、11.6%;体操-1.9%、32.4%;短跑-2.5%、21.6%;中长跑-4.2%、63.9%;游戏-33.8%、6.1%;棋类-49.3%、2.8%;跳绳-20.8%、5.8%。

(2) 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女生对棋类、羽毛球很感兴趣, 但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主要项目如田径、体操却不感兴趣, 而且被她们认为是最不感兴趣的项目。究其原因,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自身因素。女生的特点是胆小、怕羞、爱面子, 对自己的能力往往估计过低、信心不足, 怕动作做不好让人笑, 参加体育运动总是选择一些带有娱乐性的项目如:棋类、羽毛球等。这些项目运动量小, 体力消耗小。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 现在进行锻炼, 以后不锻炼会胖, 影响体形美, 所以体育很难引起兴趣。另一方面, 处于青春期的女生, 由于生理、心理上的变化, 喜欢艺术体操、韵律体操等这些有音乐节奏, 而且要求上下肢协调灵活的配合项目。 (2) 教材内容的因素。体育项目各有特点, 体操器械上练习时, 由于有一定的威胁性, 学生不敢都练或干脆不练。而羽毛球、跳绳这些项目之所以被学生接受, 是因为这些运动的运动量可大可小, 一般每班都有几副羽毛球拍, 这样练起来很方便。如花样跳绳、民间游戏有一定吸引力, 学生兴趣浓, 又不受力量及场地器材制约。 (3) 社会因素。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对子女要求也在提高。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 认为搞体育没有什么前途, 搞体育的是“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 对女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更是不赞同。认为女孩子应是端庄、秀气, 在教室里看书、写字、下棋, 不应在操场上跑、跳, 不应参加那些耗体力的活动。另外, 家长们对全民健身意识不强, 不重视学生的身心素质, 认为各科文化一定要达到多少分, 先抓文化学习, 到初三第二学期再准备体育锻炼。认为只掌握文化知识就行了, 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浓。 (4) 学校的因素。学校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主要取决于学校体育的位置。由于社会上很多人普遍忽视体育, 加上场地、器材条件受限制, 使得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况且, 初中升学体育成绩只占总分的30分, 这样更使一些学校教育侧重于文化课而忽视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5) 教师的因素。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众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教师的工作量过大, 既要上课又要带运动队, 还要加上中考体育辅导和处理学校的体育事务。这样, 教师在上课时精神不佳, 情绪低落, 不积极指导, 对体育基础差的学生重视关心不够, 易忽视练习过程。有些教师, 教学技能低下, 讲解动作过程不得要领, 学生无所适从。教师示范出现错误和发生失败, 以及教学手段陈旧、缺乏新鲜感, 在教学上组织形式单调, 没有很好地引导, 致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形成错误观念, 都会使学生的兴趣减弱。

三、结论和建议

(1) 加强教育, 激发锻炼热情。学生之所以从事身体练习活动, 一般都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初二女生正值思想观念建立的不稳定阶段, 动机呈现不稳定、随意性等特点。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内在因素。因此, 要结合运动生理学讲清“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的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可举体操运动使体型优美的实例, 来说明它不仅可以增强女性体质, 同时对培养匀称的体型仪表美都有特殊的意义, 还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 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提高学习效率。要着重强调体育考试的重要性, 用以提高她们的认识, 激发她们锻炼热情和调节她们从事体育锻炼的行为。

(2) 根据女生特点, 多启发、多诱导、多鼓励, 激发她们的学习信心。女生心理上趋向于喜静厌动、怕脏、怕累。在实际教学时, 我们应做到条理清晰、安全措施得当。在技巧教学时, 要先将垫子扫干净、摆放整齐。另外, 选用场地摆放器材时, 尽量避免男、女生相隔太近或面对面, 以便女生随心所欲、无戒备地进行练习。在跳高教学时, 应改变作业条件, 用橡皮筋代替竹竿, 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调整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的选择和安排上, 要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分组。各组练习形式、教学要求, 紧扣着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接受能力, 给予不同强度和运动量。在耐久跑教学中, 除了练习密度的循序渐进外, 还应注意练习形式和方法上的变化, 才能使学生保持参与练习的欲望。

(4) 注意教师自身表率作用。教师在上课前, 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尽可能排除其他杂念, 提高上课的兴奋性, 不应该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在教学中表露出来。在课上所做的示范性动作, 要准确、优美、协调而有节奏。在教学中, 对于身体素质差、运动技术水平低的学生, 要注意发现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做错一个动作时, 说声“没关系、重新来”, 使学生重新鼓起勇气, 努力去做好每一个动作。

(5) 社会、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应重视体育, 摆正体育在强国富民中的重要位置, 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识, 人人参与锻炼, 多组织些体育项目的比赛。家长和教师应消除那种认为体育“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的错误观念, 对子女参加体育运动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并适当引导。另外, 学校要把体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落到实处, 有计划地改善体育场地, 不断更新充实体育器材, 为学生们开展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初二历史知识点 篇10

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第十六课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战役。

初二历史复习方法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初二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篇11

21、答案:(1)(√)(2)(×)(3)(×)(4)(√)(5)(×)

22、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任选其二即可)。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3)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雪洗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中日双方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平等对话和交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共同维护两国关系的正常、友好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23、答案:(1)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材料三:南京大屠杀

材料四:国民党政权垮台(蒋家王朝覆灭、国民政府统治在大陆结束)。

(2)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22年的统治,中国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代。(任意一个事件即可)

24、答案:(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作用: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雪洗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2)蒋介石、毛泽东。“双十协定”。全国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初二历史 篇12

记笔记(note taking)是将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记录以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是学生听课和阅读时普遍使用的学习策略。围绕记笔记活动本身来探索记笔记学习效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记与不记[1];2.记笔记的技术类型(主要涉及传统型、线型和矩阵型)[2];3.提供辅助的类型(主要涉及提供的先行组织者类型和提供的笔记细节的多少等)。这些实验室研究往往是通过录相视频方式呈现授课,学生并无相应的学习材料。但在真实课堂中,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时,可以边看教材边看教师板书边记笔记,即,一听、二看、一记。学生在真实课堂中记笔记,可以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也可以在书上记(如划线、做符号、补充词语或例题等);笔记可以全部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也可以部分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那么这些不同的笔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会有什么影响呢?

为此,本实验将笔记方式分为四种:只允许记在书上,只允许记在笔记本上,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部分记在书上、部分记在笔记本上和不记笔记。以上四种水平分别对应四个被试组:书上组、本上组、兼有组和不记组。以初二学生为被试,在真实课堂条件下,研究四种笔记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江苏省镇江市某县级市区初级中学初二年级一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被试,共53人,均龄12.96岁。其中男生27名,女生26名。

2.2 材料。

师生所用课本为2007年苏教版初二物理教材(8年级上册),学习内容为《4.1光的折射》;学生记笔记所用工具;一份《4.1光的折射》的测试卷,该试卷由两位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高级教师共同拟定,并经过预测修订,包含回忆测试题6题,近迁移测试题2题,远迁移测试题1题。

2.3 程序。

2.3.1 步骤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组阶段。将53名被试按物理成绩和性别分层分为四个组,随机分配到书上组、本上组、兼有组和不记组。第二阶段为听课记录阶段,时间为一节正常课时(45分钟),每组学生根据各组的要求记笔记,课后不回收笔记。第三阶段是测试阶段,实验课结束后,休息10分钟(正常课间休息),学生进入教室进行测验,同时采取措施保证学生之间没有交流,确保测验成绩的真实性。

2.3.2 计分

回忆测试题,每题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近迁移和远迁移测试题,每对一步就计“1分”。两位初中物理高级教师独立计分,对差别显著的地方,重新商议达成一致,并求出评分者信度。

2.4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对最近一次物理测试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四组不存在显著差异(F=0.083, P=0.969),表明四种记笔记方式被试先前组物理成绩相当。

由表1可知,四种记笔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4. 分析与讨论

4.1 真实课堂条件下,初二学生是否记物理笔记,以及记笔记的方式对学习效果没有影响。

先前的研究表明,讲课速度是影响记笔记效果的直接因素,当材料呈现速度过快或信息密度过高时,记笔记活动与集中精力接受需处理的知识活动相矛盾,记笔记会妨碍有效的编码。在材料呈现速度过慢或信息密度过疏时,不论记与不记,学习者都会自然地进行加工编码。只有在中等呈现速度或被试自定步子的情况下,记笔记对学习才有积极影响[3]。而在真实课堂条件下,教师语速往往都很适中,信息呈现都存在冗余现象;讲课都经过精心设计,特别是对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授课大部分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透彻;特别是对物理这门学科,大部分现象、概念和规律等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到。因此,初二学生在物理课堂时间内仅仅听课就足以掌握所能掌握的内容,记与不记笔记对学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即刻的促进作用。再加上有详细的、精心编制的教科书的辅助,记笔记方式也对学习没有产生明显的即刻的促进作用。

4.2 真实课堂条件下,记笔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贮藏功能上。

真实课堂条件下,是否记笔记,以及记笔记的方式对学习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时间内记笔记是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于少数注意力差的学生来说,记笔记可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记笔记可以记下当时听课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总结及个人的思考,防止遗忘,为以后整理笔记或复习提供正确完整的信息贮备。

4.3 提高学生记笔记技术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记笔记对学习效果没有产生影响,可能还存在另一个原因:学生记笔记的技术较差。Kiewra等指出记笔记既可能产生生成功能又可能产生非生成功能,关键取决于记笔记活动的质与量[2]。而初二学生记笔记大都复制教师板书,处于低水平的信息加工能力状态,因此,提高学生记笔记技术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参考文献

[1]Keiichi Kobayashi.Combined effects of note-taking/re-viewing on learning and the enhancement throung interventions:Ameta-analytic review.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6, 26, (3) :459-477.

[2]胡进.关于记笔记策略的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 2001, 9, (1) :47-51.

上一篇:物业客服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以呵护为题的中考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