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期历史试卷(通用7篇)
初二上学期期历史试卷 篇1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卷
八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2课。
选择题(共25题,5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斤鸦片。“他”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2.“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这一观点的根本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3.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圆明园大量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6.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资政新篇》的领导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韦昌辉
D.杨秀清
8.如下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洋务运动时期,某留学生想到军事企业中去工作,你认为他应进哪一家企业? A.开平煤矿
B.轮船招商局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0.“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亚洲新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C.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12.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00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强迫清政府投降,推动中国改朝换代 C.强迫清政府投降
D.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自身侵略利益
1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割地赔款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中英双方协议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5.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
16.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8.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指出,“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是
A.师夷长技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19.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发现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0.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硝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⑥
21.某校历史小组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2.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华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3.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4.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海战
C.李鸿章——洋务运动 D.陈独秀——戊戌变法
25.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示知识结构图是刘文同学设计制作的。李老师发现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12分)
错误一: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错误二: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错误三: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在中国禁烟后,英国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2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挨打史。但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3)举一例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史实。(2分)
(4)假如你班要开展一次演讲会,上述材料就是演讲会的内容,请你帮助确定演讲会的主题名称。(2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
材料二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2分)李鸿章等人筹建了三支新式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个?(2分)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2分)由此展开了什么事件?(2分)
(3)材料三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2分)
(4)据材料四,陈独秀等人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请再列举这一运动中的两位代表人物。(4分)
(5)概括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2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国家的富强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这实际上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局限性?(2分)他在给李鸿章的上书中还大力推崇日本,这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救国主张?(2分)孙中山的上书被李鸿章拒绝后,材料二表明他的救国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依据材料三可知,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贡献?(2分)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哪些任务?(2分)
(3)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发扬?(4分)
选择题答案:1-5:ACADD 6-10:DBADC
11-15:CBDDB
16-20:CDDAD 21-25:ACDDA
初二上学期期历史试卷 篇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E C B A D C A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C B B A C B B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应用(每题1分,满分40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A C B A B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C A C D A D B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B C B A C B A D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B C A A D D B B C A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情景交际(61~75每小题2分, 76~80每小题1分,满分35分)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F T F T F C C B D A
题号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答案 C D A B A C A E D B
情景交际(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81. prevent 82. build
83. needn’t 84. forget
85. crowded
第四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86. Eating 87. excited
88. opening 89. going
90. to build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91. give a talk 92. prevent fiu
93. make an apologize to 94. is famous for
95. as soon as
初二上学期期历史试卷 篇3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2、创立“四诊法”的名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
3、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C、《三十六计》D、《韩非论战》
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B、商C、周D、秦
5、“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A、黄帝B.夏启C.秦始皇D.孝文帝
6、下列哪些成语和西汉的建立无关()
A.背水一战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四面楚歌D.东山再起
7、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的王朝()
①秦②西汉③东汉④北魏⑤东晋⑥西晋
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
8、东汉时期,人们在生产中丈量土地,计算仓库容积和测量距离远近,可参考下列哪本书
记载的方法()
A.《墨经》B.《九章算术》C.《太平经》D.《黄帝内经》
9、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
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放权于侯国D、平定叛乱
10、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11、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12、实现蒙古草原第一次统一的民族是()
A、匈奴B、蒙古C、戎族D、突厥
13、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A、张骞B、张謇C、昭君D、杜诗
1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末年D、三国
15、历史上的曹操以小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6、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先进的农业技术
17、建立北魏政权的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羯D、氐
18、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品是()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神灭论》D、《兰亭序》
19、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A、民族融合B、长期分裂C、连年战争D、民族矛盾激化 20、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中国古诗词的源头,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
着巨大的贡献。这里的“它”指的是()A.《离骚》B.《诗经》C.《春秋》D.《尚书》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以上言论是谁说的?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4分)A、南方自然条件好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
(2)简要说出他在思想方面的主张。(2分)
(3)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请你概括出材料二从哪个方面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除此
以外请你再写出一句他的教育名言。(4分)
(4)他的言论被弟子们辑录成的一部书是什么?(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4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注
意评价人物要全面!)
23.仔细观察右图,回答问题。(共12分)
(1)图中反映了什么形势?(2分)
(2)图中魏、蜀、吴三国中的建立者分别是谁?(6分)
(3)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国家短暂统一的政权是哪个?仔细观察上图,台湾在三国
时代称作什么?(4分)
24、列举题。(共 14分)
⑴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几件青铜器艺术珍品。(4分)
⑵列举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6分)
⑶列举出秦汉时期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至少两项)(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
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以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魏主”是指谁?(2分)
2、本招令提出了什么改革措施?(2分)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措施的论据是什么?(2分)
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2分)
5、怎样评价这次改革?(2分)
2013-2014学七年级上期期终考试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1)孔子、儒家。(2)“仁”和“礼”
(3)学习态度要老实。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性必有我师焉。等(4)《论语》
22、(1)秦始皇、汉武帝
(2)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北御匈奴,修建长城。
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他下令“焚书坑儒”,牵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4分,适当给分)
23、(1)三国鼎立形势图(2)洛阳、成都、建业(3)西晋、夷洲
24、(1)司母戊方鼎、人面纹方鼎、大盂鼎、大克鼎等。
(2)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汉代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132年,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25、(1)北魏孝文帝;(2分)(2)该鲜卑姓为汉姓;(2分)(3)鲜卑姓的祖先是皇帝;(2分)
初二上学期期历史试卷 篇4
高二历史(必修)
第Ⅰ卷(客观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历史课上,老师询问小明和小文,你们心目中的好国君应如何治理国家,两人的回答如右图。你认为小明和小文的阐述分别对应的思想家派系是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法家、道家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外儒内法
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对此有异议的会是
A.孟子 B.苏格拉底 C.陆九渊 D.荀子 5.右图是海峡两岸分别发行的邮票。它们共同关注的技术传入欧洲后直接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加快了封建制的解体 C.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D.推动了欧洲科学复兴 6.“他竭力鼓吹‘去人欲,存天理’,只要人们体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文中的“他”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7.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见道学先生(指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则尤恶。”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A.四书五经是万世之至论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批判礼教的虚伪,主张童心说
8.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 C.格物,求科学之真 D.读圣贤书
9.“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
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B.郑板桥的《兰竹图》
C.关汉卿的《窦娥冤》 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10.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A.王羲之 B.李斯 C.怀素 D.柳公权
11.下图为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出作者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风情画
12.“它包含了乐队伴奏、歌唱和舞蹈。舞台布景被各种不同的常规姿势和程式化动作取代,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来扮演。”此段文字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13.“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撅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14.梁启超说:“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反映他
A.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B.用西方政治体制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主张兴民权、行法治 D.倡导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民主共和 15.史家徐中约说:“使一个国家变的强大与富有,是思想而不是军事强权。为了使人们直接了解西方思想,他翻译了许多重要作品,其中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即《论自由》)》、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等,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了进化论、自由贸易和政府分权等理论。”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人物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梁启超 D.严复
16.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
A.儒家思想 B.封建制度 C.小农经济 D.封建军阀
17.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8.李大钊曾在文中激情地写道:“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赞颂的是
A.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中国五四运动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为此,他提出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20.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下列有关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突出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平等、博爱 B.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 C.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D.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21.“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该文应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C.改革城市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奋起直追的源动力,下列属于我国新时期重视教育的举措的有
①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④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革”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新全球史》载:“他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年轻时,他就钻研了希腊科学家的思想,然而,最终他决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人而不是自然界的事务上”。文中的“他”主张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美德即知识” D.对任职者提供津贴
27.“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指
A.智者运动时代 B.文艺复兴时期 C.欧洲的中世纪 D.启蒙运动时期
28.卢梭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文中所说的“镣铐”是指
A.君权神授思想 B.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C.封建专制制度 D.天主教会及其神学 29.“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最早如此强调的可能是
A.普罗泰戈拉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30.某部著作中说:“人民可以废除任何他们想废除的东西,没有也不可能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人民„„任何拒不服从公众意志的人,集体就要迫使他服从。”这部著作最可能是
A.《论法的精神》 B.《九十五条论纲》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正确即选A,错误即选B。3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2.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
33.鲁迅是20世纪亚洲杰出的文学家,其代表作《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
34.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5.公元前5世纪,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他们怀疑神灵,尖锐地批判基督教的神权统治,挑战权威。
第Ⅱ卷(主观题 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6.(10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1分)
(2)概括材料二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主张为什么会得到汉武帝的重视?(3分)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3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3分)
3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被称为“再生”的理由,指出材料二中“艺术和知识的创新”的核心思想,说明文艺复兴的性质。(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1分)在上述观点的指引下,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文主义在欧洲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四、问答题
38.(10分)“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正是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深刻反省才推动着近现代中国的一次次社会大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魏君可谓有志之士矣,非毅然以振国威,安边境为己任,何其编录之周详,议论之激动如是哉?”“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执掌形势,可谓奇书。”材料中的“魏君”在“奇书”中阐释的核心主张是什么?(1分)
(2)康有为曾向皇帝进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实际上反映了康有为的哪一核心主张?(1分)
(3)陈独秀曾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天滔天大罪。”这里的“德莫克拉西”、“赛因斯”分别指的是什么?(1分)陈独秀等人以此为口号掀起的运动有何意义?(2分)
(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论有哪些?(2分)它产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分)
(5)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这一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什么?(1分)
高二历史(必修)答案
1-10
DADDC CADCC 11-20 CDCCD
ADBDD
21-30 DADAA CBCBC
31-35 ABBBB
36.(10分)
(1)关键:诚信(取信于民)。(1分)(2)主张:君权神授;大一统。(2分)
原因: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1分)
(3)深化:吸收佛教、道教思想;从世界本原的角度阐释伦理纲常(或答“以理为核心”,或答“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为天理”)。(2分)
表现: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1分)(4)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强调工商皆本。(3分)
37.(10分)
(1)理由: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1分)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或答“人性”)。(1分)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1分)(2)观点:信仰得救。(1分)
运动:宗教改革。(1分)(3)理论旗帜:理性。(1分)
主要学说: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任答3点得3分)
(4)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分)
38.(10分)
(1)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2)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
(3)民主、科学。(1分,若答错或颠倒不得分)
意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任答2点得2分)
(4)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
影响: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1分)(5)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分)
初二上学期期历史试卷 篇5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28 ★★★
“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这项“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
某初中八年级同学在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战备不足 B.封建制度腐朽 C.清政府妥协退让 D.中国武器落后 ★★★ ★★★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 ★★★
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库页岛?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英《北京条约》
★★★ ★★★
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
A.义律 B.华尔 C.西摩尔 D.瓦德西
★★★ ★★★
他进军新疆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了解敌情,储粮修路,并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终于在1878年收回新疆。这里的“他”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曾国藩 D.邓世昌
★★★ ★★★
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A.1843年 B.1894年 C.1896年 D.1902年 ★★★ ★★★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 ★★★
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武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武器。”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
下列哪项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A.汉阳铁厂 B.南通大生纱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开平矿物局 ★★★ ★★★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同盟会的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
★★★ ★★★
戊戌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突出作用是()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 ★★★
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年间首次成功的反清武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在哪个城市()
A.广州
B.南京
C.武汉
D.东京
★★★ ★★★
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 ★★★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右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法制 C.民主与自由 D.博爱与人权 ★★★ ★★★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和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 ★★★
它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是()
A.《时务报》 B.《申报》 C.《国闻报》 D.《湘江评论》 ★★★ ★★★
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A.丝绸服饰 B.唐装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
★★★ ★★★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
中国近代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 ★★★ ★★★
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下面是1901年北京百姓对时局的议论。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去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却逃之夭夭。别看朝廷对付洋人没本事,想当年对付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却够凶狠,把康有为等六人全杀了„„听说,今年又签订了个《马关条约》,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我看这个大清国的末日快要到了。
(1)错误: 改正:(2)错误: 改正:(3)错误: 改正:(4)错误: 改正: ★★★ ★★★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并用一句话概括各自主要事迹。(4)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不懈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 ★★★
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这是哪个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
(2)、后来,这个纲领被阐述为三民主义,写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主要意义。
(3)、这个组织的总理被誉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是谁?他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 ★★★
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起步。请根据下列知识体系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探索事件名称。①处事件安徽的著名领导人是谁
(2)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请问①处事件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吗?说出你的理由。
(3)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请问③处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4)结合课本所学,可以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5)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的曲折和失败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 A★★★ ★★★ B★★★ ★★★ B★★★ ★★★
C★★★ ★★★ B★★★ ★★★ B★★★ ★★★ C★★★ ★★★ D★★★ ★★★ C★★★ ★★★ B★★★ ★★★ C★★★ ★★★ B★★★ ★★★ B★★★ ★★★ C★★★ ★★★ B★★★ ★★★ B★★★ ★★★ A★★★ ★★★ D★★★ ★★★ B★★★ ★★★
D ★★★ ★★★ 京师大学堂 ★★★ ★★★
《狂人日记》 ★★★ ★★★
《定军山》 ★★★ ★★★
京张铁路 ★★★ ★★★
(1)错误: 英法联军 改正: 八国联军(2)错误: 洋务派 改正: 维新派(3)错误: 康有为 改正: 谭嗣同(4)错误: 《马关条约》 改正: 《辛丑条约》 ★★★ ★★★
(1)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注意发生在19世纪)
(2)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领土和国家主权开始丧失,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及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3)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期间在广州坚决抗英
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奋勇杀敌、勇撞日舰
(4)落后就要挨打;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等等 ★★★ ★★★
(1)中国同盟会
(2)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孙中山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
(1)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李鸿章
(2)不能,因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科技而没有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封建顽固派势力大于洋务派等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从学习西方的科技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学习的历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进的中国人百折不挠,其探索是艰难而曲折的。
初二上学期期中语文总结 篇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初二上半学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又迎来一个盼望已久的寒假。这半学期学习语文的总结如下:
1.这学期我学习了毛主席的《新闻两则》,感受到了解放军的英勇无敌。学习了孙犁的《芦花荡》,老头子那自尊又自信的性格令我感受至深。还学习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的淳朴、宽厚热情的品质让我受益良多。还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使我深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还有„„
2.以后半学期,我一定要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3.这次期中考,主要是在生字词的读音和病句。读音上失分的例如有选择题。由于对病句不够了解,导致在那失分。还有错别字,虽然老师没扣我们分,但是,我也要反省一下,对于写错的字要写多几遍,写到熟,以保证下次考试不会错。
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篇7
①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有现在严重,但不能说古代没有雾霾。“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霾的记载,说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现在才出现。
②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晋书天文志》中对霾有确切解释:“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③搜罗史料,我们发现古代关于霾的记载,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词,而是仅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记载的,比如《明宪宗实录》记载:“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再如,《清史稿》载,康熙六十年,“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
④面对严重的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
⑤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种“治理”之法。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有“灾异谴告”之说,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汉书》记载:“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这是由大风卷起尘土所形成的黄霾天气,情形严重,朝野震恐,以为上天降下灾异来“谴告”当政者。汉成帝看这阵势,赶紧下罪己诏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⑥第二个“治理”的办法是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帝王检讨自己的种种失职,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误,要认真纠错,就要“______,______”,起用贤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称职的官员,处罚违法犯罪的官员,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后汉书郎传》载:“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意思是自新年以来,经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忧忡,视为异象。名士郎就向皇帝举荐贤才,理由是因为皇帝没有选贤任能,上天为之生气,如果“爵贤命士”,彰显帝王仁德,天气就会转好,月朗星列。
⑦第三个“治理”的办法,是要求文臣武将斋戒数日,焚香祭天,祈求神灵驱赶霾灾。这大约是古人将霾视为妖孽作恶,横空来世,人力无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办法来治霾。《元史》中记载了一起大风霾:“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这次风霾来势凶猛,皇帝分明感觉这是国家朝政有不妥之处,让上天生气了,赶紧召集礼部官员,点上高香,对天祭拜,恳求上天息怒。
⑧第四个“治理”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上作些应对。比如康熙年间发生风霾,京畿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加强通风,让庄稼免于倒伏。
⑨在古代,霾是一种“不可抗外力”,古人并没有 ,但 是值得学习的。
(取材于20xx年《南都周刊》廖保平的文章)
【链接材料】
雾,是指形成于地表,由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饱和,温度下降到水汽凝结点时,空气里的水蒸气就很容易凝结生成雾。
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混浊现象。《现代汉语大辞典》对“霾”的解释有两种:一个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另一个是“乱风中降下灰尘的现象”。据此,“霾”可分为“雾霾”和“尘霾”(或“风霾”)两种。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微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空气中的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和其他微小的尘埃能使大气混浊,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人们就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大气混浊,能见度差的天气现象,其成因往往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相对湿度小于80%时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因是霾。
霾的厚度可达1―3千米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通常呈黄色或灰红色。
1.第③段中“自春徂夏”的“徂”意思是“ ”,与《诗经卫风氓》中“ , ”的“徂”意思相同。(3分)
2.第⑥段方格处引用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的劝勉之词,请补充完整。(2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霾的记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霾是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开始出现的。
B.从古书中对霾的解释可以看出,古时霾持续的时间并不确定,有时持续几天、半月甚至一个月,有时也就一会儿。
C.古代的记载中很少直接使用“霾”一词,仅描述霾出现时的现象,间接反映出霾或许在古代出现得并不十分频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现霾的情景,又介绍了古人治理霾的办法,对我们当今治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4.文章介绍了古人应对霾的哪几种办法?请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4字。(4分)
5.为文章最后一段横线处补写句子,使文意完整、贯通。(4分)
6.按照文意判断,《清史稿》“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中的“霾”属于哪种霾?(2分)
7.根据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比较古代与现代的霾的异同。(4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8.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五言诗 善:擅长
B.引禹锡与议禁中 引:延请
C.生徒三千余 徒:只有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 籍:登记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
B.当与其子死决
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
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
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
11.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3分)
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13.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完成①―④题。(15分)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1】。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
①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②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
③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
④这两首诗词对于音乐演奏有很多精妙的描写,有的句子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如“细捻轻拢”在《琵琶行》中的原句是“ ”,而“欲断哀弦”所表达的意境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有相似之处。(3分)
四、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22题。
半山园情思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进入城区,南向行驶一段路程,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pīn)然心动的名字【 甲 】(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半山园。熟知历史的人,莫不知道这个称谓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个称谓记录着一段王朝兴衰的沧桑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 乙 】(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中国历史上最清正廉洁、最实干有为的官吏代表――王安石。
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南京(时称“江宁”),在城外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过起隐居生活。在这里,王安石度过了人生最后近十年的时光。
如今的半山园,隐藏在一所海军院校的角落里,后面紧挨着古老残破的明城墙,左侧是一个小土墩,右侧是十余幢高大壮观的现代建筑。静立一隅的半山园大门紧锁,青瓦白墙的小屋一看便知是现代粗糙复制的产物,充满了矫作和伪饰。门前肃立着一尊汉白玉荆公雕像,长须飘然,神色静穆。由于这里尚不对外开放,我们无法进入屋内。但我并不十分在意。能在半山园近周徘徊,遥想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当年斗笠蓑衣、瘦驴独行的身影,感知他的悲愤心情、千古遗憾,追慕他的伟岸人格、高大精神,便已足矣!足矣!
离开半山园,陪同的朋友指着旁边的土墩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墩”,是东晋谢安的埋葬之所。我恍然明白王安石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建设他的“半山园”。史载,一代名相谢安原本名叫谢安石,当年王安石之父给儿子起名的时候,本有希冀儿子直追古贤之期。想必,曾被推誉为“安石不肯出,天下苍生何”的谢安,一定是王安石自小心向往之的偶像。在政坛叱咤(chà)风云多年,历经起落坎坷后,王安石一定想到了谢安的“东山再起”。怀着以退为进、伺机再起的强烈愿望,他选择在谢公墩旁,建起了自己的半山园,等待着重整改革局势、再掌国运航舵的历史机遇。只可惜,支持他的宋神宗骤然去世,使他梦想破灭,终究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长叹。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历史上两位名相,不但同名,而且魂归同处……
站在谢公墩上,我不由再次浮想连篇。想当年,王安石流连于此时,一定会反复总结自己的功过得失,他一定会深深地不解,为什么以他这样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地位和能力,还不足以挽救那个王朝一步步倾颓?他或许会联想到,为什么以谢安那样的风流才情、崇高威望,同样也挽救不了东晋的覆灭?当然,在他之后,如他们一样的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们,都曾试图以一己之力,挽救一个王朝的命运。但无论他们怎样付出,最终依旧是徒劳。历史大势,就如半山园后明城墙外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一样,一去不复!
半山园后的明城墙,有一段已经坍塌,到处是散落的青灰色巨大城砖。朋友说,那些城砖是南京市保护文物,每一块砖上都记录着一段别样的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坐稳江山后,一如秦汉唐宋诸朝开国之君,同样梦想着江山万年不替。为了让城砖坚固耐用,他让所有工匠和监制官吏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烧制出来。如果哪段城墙因为城砖质量不合格而坍塌,便可通过上面的名字追责相关人员。
朱元璋这一招“问责制”的确令工匠烧制出了至今仍然坚厚无比的城砖。但是,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墙牢固与否,不仅取决于每一块城砖的坚硬程度,更重要的是地基是否牢固以及城墙的整体形制设计如何。再结实的城砖,依然阻挡不了城墙总体上的坍塌。看着那散落满地的城砖,我忽然想到,这一块块坚硬无比的城砖,岂不就如封建王朝那一位位忠臣良吏?比如“①□□□□□,□□□□”(出自《游褒禅山记》)的王安石、“②□□□□□,□□□□□□”(出自《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当然,还包括所有从数千年封建火窑里烧制出来的、世界上最吃苦耐劳的民众――即便他们忠贞如斯、智慧如斯、坚忍如斯,却终究难以抵挡封建王朝的最终崩溃。
徘徊在坍塌散落的城砖之中,大家好奇地一块块翻看着砖上烧刻的文字。这些五百多年前的陌生名字,让我们感慨万千,反思良多。当年的朱元璋一定想不到,他意图用以建筑他那万年不倒王朝的城砖,不但没有让他的王朝金瓯永固,反而以这种坍塌暴露的方式,让后人记住了那些创造了历史的工匠和基层官员,以及那些文字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
这些城砖让我们见证了一句名言:历史终究是人民创造的。
同时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取材于徐兵博的散文)
15.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怦(pīn)然心动 B.静立一隅
C.叱咤(chà)风云 D.浮想连篇
16.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萍水相逢 息息相关
B.不期而遇 一脉相承
C.萍水相逢 一脉相承
D.不期而遇 息息相关
17.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巨擘:擘读bò。本意为大拇指,文中比喻在某一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杰出人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B.东山再起:文中指退职隐居后重新出任要职。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C.汗青: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竹,要用火烤得竹板像出汗一样冒出水后,才容易书写。文中指著作完成。出自《史通忤时》:“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D.金瓯永固:瓯读ōu。文中比喻国土像黄金做的盆一样完整,政权永远牢固。出自《南史朱异传》:“尝夙兴至武德合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18.根据文意,在①②句方格里填写出诗文原句。(4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王安石给自己的宅院起名为“半山园”,蕴含着对王朝兴衰的历史回忆,寄托着清正廉洁的政治追求,含义深远。
B.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在半山园隐居,直到去世,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再度出仕,继续推行变法运动的改革理想。
C.如今的半山园被现代建筑包围、侵占,原本的屋舍已荡然无存,作者徘徊在门前,为后人渐渐淡忘王安石而痛心。
D.无论地位多高、能力多强,都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王安石、谢安等人不懂这一点,是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
E.封建统治者想让自己的王朝不朽,却终被历史无情淘汰,原本默默无闻的工匠,却在历史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20.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中写谢公墩和明城墙的用意是什么。(8分)
21.本文认为“历史终究是人民创造的”。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5分)
22.文章结尾说“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请简要解释这里的“文化”指什么。(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近期,教育部发布文件,取消了体育比赛、理化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获奖考生的高考鼓励类加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述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②你打算报考什么大学或专业?假设你的某位家人或朋友不赞同你想要报考的大学或专业,请写一段文字说服他。要求条理清楚,有说服力。
③即将毕业离开母校了,请给母校写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你对母校的情感。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4.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①文题一
20xx年过了,“断舍离”入选“本年度十大流行语”。“断舍离”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延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断舍离”,你有哪些思考?请以“我看断舍离”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题二
20xx年快结束了。这一年,有人过得平淡安然,有人经历坎坷挫折。这一年,或许有欢喜,或许有悲伤,或许有付出,或许有收获。这一年,可能在生命里留下特别的印记,也可能在成长中匆匆掠过,不留痕迹。
回顾20xx年,你有哪些经历、感受、领悟?请以“再见,我的20xx”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初二上学期期历史试卷】推荐阅读:
初二上学期期评语11-09
初二学生上学期期末评语06-18
初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生物题纲08-26
初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8-16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06-05
初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08-13
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10-25
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08-29
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07-30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