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2024-10-25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思路(精选9篇)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篇1

2022年,X区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达标验收为目标,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一Ο工程”,构建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建好“一个中心”——综治中心,打造“大综治”工作平台。

建强区级,升级完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拓宽部门单位派驻范围,强化协调调度、督导考核,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建优镇街,统筹整合政法单位和职能部门基层资源力量,落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群众诉求集中受理、分流、化解“一个窗口对外”;建实村居,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团队,健全联动化解、双向评议机制,推动区级、镇街资源力量下沉一线,就地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二)织好“一张网络”——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社情民意全掌握。

多网融合,开展“网格+乡村治理、城市安防、文明创建、市场监管”等领域大联动,统筹协调、一网运行,推动全区重点工作任务在网格中落地见效。规范管理,完善部门业务指导、镇街具体管理、区镇工作考评监管体制,加强网格员教育培训、绩效考核,提高网格员履职能力和工作质效。强化奖惩,探索实行社区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农村网格员专职化和薪酬增长等职业晋升机制,落实不合格网格员退出制度,推动网格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三)深化“一项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

强化源头预防,构建以社区(村)为基本单元的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建立“一律两员三官五老”调解团队,健全“一平台五机制”,实现群众诉求调处“最多跑一地、最多访一次”,就地化解。强化有解思维,落实区、镇、村主要领导定期调度研判初信初访情况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下访、包案责任制,提高初信初访办理质量。强化法治思维,开展积案攻坚、治重化积、重复信访专项治理行动,坚持打化结合、以打促化,有效压减进京访量。强化联动化解,加强智慧调解平台和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扩宽专职人民调解员派驻领域,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住建、物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领域成立行业调委会,就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四)完善“一个体系”——立体化安全防控体系,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强化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和实战应用,提升视频监控资源利用效率和研判水平。开展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建立完善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等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保持对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加大社会面巡防管控力度,加强重点单位安全保卫,适时启动一级巡防勤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强化重点群体管控,实行“一人一策”“一人一专班”建档管理,压实责任,不出现失控漏管。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强化值班备勤、应急处突和疫情防控,实现各级“两会”、冬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期间全区社会安全稳定。

(五)推进“一个工程”——基层平安创建工程,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围绕“七无”目标、“四无一有”标准,深入开展“平安社区(村)”“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平安网格”“平安信用家庭”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实现“八小工程”村居全覆盖,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篇2

1 西吉县水土流失现状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山区地带, 全县共有土地3 244km2, 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全县总面积的90%。全县土地共有三种地貌, 分别是黄土丘陵、土石山区和川道。这里地形杂乱无章, 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整个县沟壑纵横、坑洼不平。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全县农业发展困难,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民生得不到保障。因此当前治理全县的水土流失, 是当前该县“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

2 西吉县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2.1 全方位防治水土流失和建议生态环境

过去, 西吉县治理水土流失, 主要是以分散治理为主, 结果不是很明显, 效率也不高。最近, 他们调整了水土流失的治理策略, 优化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改变思路, 将治理策略改变为现在的以小流域为单元, 水坝和水库建设为对象。以骨干工程来引领其它区域的综合治理策略。过去是粗放治理模式, 现在是综合集约治理模式。过去只注意退耕还林, 改善农田, 建设基础设施, 而现在则开始注重建设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综合工程。目前新模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如已经治理六十多条小流域, 建设了农田1300多hm2, 封山造林1 000hm2, 治理了近500km2的水土流失面积, 建成水库共108座, 水保工程2.6万个。从过去到现在, 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600km2。让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变。并获得了水利部、财政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干”小流域称号。

2.2 用科学发展观来探索水土流失防治的新途径

西吉县开发了“坝窖池田”的联用治理模式, 他们首先在聂家河流域进行小规模试验, 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还建设了聂家河集水经济型小流域。从此, 这条被称为“不治之河”的滥泥流域焕发了新的容貌。经过治理和建设, 让这块总面积近50km2, 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96%以上的区域变成了一个雨水储蓄利用、节水灌溉的新区域。有效的遏制了该区域长年恶劣的水土流失的现状。在聂家河取得成功后, 西吉县将这一模式推广到了全县, 他们以雨水集蓄利用、发展节水灌溉为突破口, 建立水坝、水库等设施来储蓄雨水, 为农田和草地、以及环境提供水资源, 让水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这一模式不仅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 还保存了大量的珍贵雨水, 使水库和小型水保工程成为全县水利工程的一部分, 达到了高效利用水资源, 保障全县农田水, 农民生活用水的目的。

2.3 整合资源和项目, 加快治理步伐

目前, 西吉县政府正在整合资源和项目, 加快治理步伐, 希望能不断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率。以小流域治理为龙头, 来统一规划, 治理山区水资源与农田用水, 森林和道路之间的矛盾。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努力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本地的水土资源。目前他们已经在沙岗子等五条流域建成骨干水坝13座, 中型淤地坝3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 分析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但问题也还存在, 西吉县的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方面, 西吉县贫穷落后, 经济不发达, 政府, 人民法制观念淡漠。清理工作开展困难。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水利工程保护不力, 第三, 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 水利工程的开展经常资金不到位。最后,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只能靠水保部门, 无法发动政府和群众共同保护和管理水利工程。

4 西吉县未来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任务如下

首先, 继续建设淤地坝, 争取在2020年, 建成淤地坝一百座, 完成本地水土流失面积500km2的治理工作。十年内完成全县75%的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任务。全面控制全县的水土流失发展态势。争取在十三五规划期间, 建成各地流域的坝系水利工程。并争取获得重点综合治理项目。总的来说, 西吉县的耕地面积大, 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大, 要进行综合治理, 加快梯田建设, 争取在十年内完成水土流失的全面控制工作, 让西吉县变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 民生得到保障, 经济快速的新县城。

摘要:通过西吉县对水土流失现状、治理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今后思路, 以期为西吉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篇3

从1994年大规模治理淮河至今,我国水污染只是有所减轻,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和控制。20年来全国治理大江、大河、大湖,从未间断过,但实效与预期并不一致。

有专家透露,环保部牵头制定的三项环保行动计划之一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近日将上报国务院审议,其核心是关注工业废水处理,提出至2017年前消灭劣V类水的目标。在政府和排污企业之外,依靠第三方机构治污被寄予新的希望。

引入民间资本,解决治污资金难题

“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在一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也是政府主导水污染治理的困境。骆建华认为,工业污染治理之所以见效不明显,是因为投入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污染治理最重要的指标是投入,投入不到位,治理就跟不上。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淮河治理,计划5年投入160亿元;辽河为了早点摘掉污染帽子,3年投入200多亿元,但这些钱换来的仅是“有所改善”,离“人水和谐”、“东方莱茵河”的目标还差很大一截。骆建华建议,应该搞第三方治理,让更多的资本进入污染治理领域。

“第三方治理”的提议能否落地并在未来得到推广?今年年初,位于湘江上的湘潭市岳塘区,在治理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竹埠港老工业区时,采用了第三方治理模式,率先进行试点。岳塘区政府与专门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湖南永清投资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合资组建“湘潭竹埠港生态治理投资有限公司”,着力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

近几年,湘江重金属污染的报道屡见报端,2013年,对湘江的治理保护成为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湘江流域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治污力度。但按照污染治理的常规操作——要么由排污企业出资,要么由当地政府投资,筹集治污费用存在很大挑战。

但是,在竹埠港园区治理中,当地政府引入永清投资集团作为第三方机构,提供环保治理的专业技术与资金支持。该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永清投资集团将利用自身环境治理技术、工程管理、项目运作以及团队优势,对整个区域污染治理提出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方案,并提出科学的资金预算。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在治理过程中,第三方不收取治污费用,而是在治理完成后,从治污成果中受益。岳塘区环保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此番治理后,竹埠港的土地将从工业用地转为第三产业开发,并整体规划为生态新城。永清投资集团在完成竹埠港治污之后,还将与当地政府一道对该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开发土地新用途,并将其作为自身获利的机会。

永清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正军介绍说,我国过去10年的环保投入大致在3万亿元到3.5万亿元之间,而对照国外的治理经验,要实现治理目标,环保方面投资至少需提高到每年GDP的3%以上(按2013年GDP约56万亿元计算,即年投入约1.68万亿元)。

刘正军表示,目前资金已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显然不够。应该尽快创新治理模式,积极探索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发展环保服务业,积极推广“合同环境服务”模式(指用户获得了既定的环境效果,才付费给治理企业),大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环境治理领域,在准入条件、税收、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为环境治理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第三方治理提高治污效率

受困于目前的治污效果,第三方治理是大势所趋。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委托相关部门做第三方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

骆建华表示,引入第三方治理有三个好处:一是提高工业的治污效率,企业把治污的事交给环保企业治理,等于是花钱买服务,自己专心经营生产即可;二是增强政府的执法效能,环保部门过去要看着千家万户排污企业,看不过来,现在只要看住上百家环保公司就行了;三是降低环境风险,排污企业对治污不在行,而且有违法排污动机,专业化治理以后可以大幅提高效益。

据了解,燕山石化公司在委托威立雅专业化处理污水之后,每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超过600万元,由处理后的污水建成的牛口峪水库环境优美,俨然一个休闲胜地。

税收、融资,

第三方治污仍待政策春风

然而,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骆建华指出,第三方治理还存在诸多障碍:一是追责障碍,原来企业违法或超标排污,或有突发性事件,责任很明确,就是谁产生污染物谁负责,但由环保公司帮忙治理,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如何追责?如果责任转移不到环保公司头上,排污企业也没有积极性,因此骆建华建议,未来相关法律法规修改时,应当把“谁产生污染物谁负责”改为“谁排放谁负责”;二是第三方治理还面临税收障碍,企业请环保公司来治理,要付给环保公司费用,就要征税,无形中提高了企业成本,建议在政策设计时减免税收;三是第三方治理面临融资障碍,环保企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从哪里来?过去环保公司做市政业务时靠土地和厂房做抵押向银行贷款,现在给工业企业做污染治理,工业企业的土地没法拿去抵押,融资就发生了困难。

第三方治理污染常常伴有经济风险,但融资困难使得环保公司在出现经济风险时,难以通过融资渡过难关。例如竹埠港治理过程中,如果恢复生态消耗成本过高,或第三产业开发进展缓慢,永清投资集团就要承担很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如果上游企业的产量或者市场出了问题,环保公司也要承受连带风险,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工业企业用电量下降,发电企业发电量随之下降,这时,为电厂提供脱硫服务的环保公司收益就出现了大幅下滑。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篇4

2007年**街综治工作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夯实基础,积极推进“平安中南”建设,进一步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狠抓落实,为构建和谐武昌,着力做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降低发案率。继续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建立由退休老干部、老职工、低保对象和热心居民等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在辖区巡逻职守,积极推进社区技防建设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突发事件。通过健全信息网络、定期对各类矛盾问题进行排查梳理、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加大司法民调工作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对居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民间调解、群众团体调解的作用,对社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完善社区法律援助网络。

四是积极探索外来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办法。借鉴“广州经验”,在对辖区出租屋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开展外来人口及出租屋管理试点工作,努力探索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社会治安好转。

五是加强治安队伍建设,深化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治安队伍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在人员选用、目标治安、治安配备、奖惩机制、业务培训等方面实行严格标准化管理,力促平安创建活动深入社区。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汇报 篇5

安溪地处闽南金三角(泉、厦、漳)中间结合部、晋江西溪上游,面积3057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438个村庄。近年来,根据省、市的工作部署,按照《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xx〕51号)要求,我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大力改善城乡生活环境。20xx年我县实施72个行政村污水治理,20xx年实施147个行政村污水治理,20xx年实施146个行政村污水治理,20xx年实施虎邱、金谷等6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官桥镇污水管道提升改造项目、蓬莱镇及参内镇污水截污处置项目等。

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领导重视,强化任务落实

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组成成员的安溪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视频会精神,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①20xx年,上级下达我县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870万,根据前期项目申报情况,我县分配金谷污水处理项目450万,虎邱污水处理项目420万,完成的项目主要实施内容为:金谷镇新建日处理能力450吨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座,新建100吨/天污水提升泵站1座,新建污水收集管道3618m、污水收集支管3290m;虎邱镇新建日处理能力400吨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座,新建100吨/天污水提升泵站1座,新建污水收集管道3063m、污水收集支管3240m。②完成参内镇一号路跃进桥污水断头管及排洪渠口、大厝村安置房等全部3处截污处置装置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营。③完成蓬莱镇洋中溪联中段排污口整治1处(修建拦水坝引水灌溉)。完成佛具城、梧桐中学2处排污口各装置一个日处理量100和15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④开展安溪县官桥镇污水管道提升改造项目,铺设污水管道5.745公里(其中重力管4.325公里、压力管1.42公里),新建1座一体化泵站(日处理3.0万吨),泵站室外配套、电气工程及视频监控系统等,项目于20xx年9月18日开工建设。

(二)因地制宜,科学选用工艺

安溪是一个地域广、地形杂的山区县、人口居住分散,结合不同的地理条件,探索符合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一是根据污水量和浓度确定。对于人口集中、污水量大、污水浓度高的乡镇采用微动力处理模式并增加水解酸化池、设置斜管沉淀池等前置处理工序。虽然增加前处理工序增加了建设成本,但处理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保证了出水水质达标;对于人口少、居住分散、污水量少、污水浓度低的山区乡镇,则根据当地情况采用无动力氧化塘、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该做法不但可以减少资金投入,美化乡村环境,也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二是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确定。对于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乡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可有效减少厂区用地;对于土地比较为宽阔的乡镇,采用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虽然占地面积比较大,但可以实现既节省运行费用,又美化环境的良好效益。三是根据污水来源及排放去向确定。对于周边有较多企业的镇村,企业多、外来人口多,采取村企合作方式共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可节省企业及镇村投资。对于水资源可重复利用的地区,则采用生物滤池方式进行处理,尾水用于周边群众农田灌溉,实现综合利用。

(三)优化升级,设施提质增效

安溪县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惠民工作来抓,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凝聚部门协作合力,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坚持高标准建设。针对辖区地域广阔,人口多,村落分散,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难度大的实际问题,委托专业机构对建设完工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全面排查评估,编制《安溪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xx-2030年)》,统筹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级与后续运营,着力解决已建管网渗漏、破损、错接、混接等突出问题,推进污水收集入户管网延伸建设,加强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确保农户污水有效纳管,确实做到应接尽接,进一步提升农村污水处理效率。

三、特色做法

针对偏远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分布散、数量较多的情况。我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打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维管理的模式。将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了参与投标的单位必须有相应的运营资质、专业人员、维护设备及办公场所等方面的保障,并对日常运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运维期间,对运维商进行考核评比,借以提高运维商的运维管理质量,污水处理排放达标率100%,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人建、没人管”问题,污水处理设施的维修管理更加及时高效,运转更有效率,经验做法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获得全省推广,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在第三方运行管理上,采用多样化监督管理,对日常运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定期组织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抽检,同时引导村民参与监督管理,在污水处理设施上设立公示牌,标注管理责任人及监督举报电话,村民可随时随地对污水处理设施存在问题进行监督举报,有效提升污水常态化运营效果。

四、明年计划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断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一是继续推进实施县域农村污水规划(20xx-2030年),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布局调整,做好管网延伸改造,按照轻重缓急,对沿溪186个村优先规划治理。通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整体打包立项,申报中央资金支持,一村一策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确保污水治理成效。

乡镇三年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计划 篇6

一是全面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摸清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主要类型、排放方式、对水体污染程度。在充分了解各种情况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对前期已经建设的处理设施作效果正确评估,摸清这些设施的处理效果、使用期限、排放标准等。摸清村庄的分布情况、人口居住的密集程度、离城镇的距离等。

二是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

围绕全覆盖、广受益的工作目标,在客观评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提出各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标、技术路线、建设项目和资金预算。同时建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项目体系、资金筹措体系(包括资金整合方案)和绩效评价体系。

三是区别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模式技术。

根据村庄不同的区域、地势、土壤植被、受纳水体等基础条件,科学选择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维护简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厌氧、兼氧、好氧等技术工艺。其中,新建设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必须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区位条件允许的村庄应统一纳管处理,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提高集中处理设施利用率。对不具备纳管条件的村庄,进行就地自建集中型、区域型、联户型、单户型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鼓励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治理效果明显、排放标准较高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四是规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选择经验丰富、有相应资质设计单位进行污水治理项目的单村设计或多村设计,加强统一招投标采购,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建设材料、具体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项目设计和建设施工都要进行统一招投标。加强多级质量监管,把好工程竣工验收关,全面开展施工单位预验、业主初验和最终验收等工作。

五是有效维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常态运行。

综合开发治理滦河及发展思路 篇7

滦河古称“濡水”, 是华北地区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承德市丰宁县小梁山, 干流呈西北东南方向, 蜿蜒于燕山山脉, 流经或吸纳河北、内蒙、辽宁三省的上都河、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蚂蚁吐河、武烈河、白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洒河、青龙河等500余条河流后, 在河北省乐亭县兜网铺注入渤海。干流总长885km, 总流域面积4.46万km2。因流域大部分面积处于冷暖空气南下北上的穿行走廊, 流域内平均降水540㎜。水量比较丰富, 多年平均经流总量为47.9亿m³, 相当于海滦河流域总量的20%.每年6~9月份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75%左右。由于雨量集中, 河道纵坡较大, 洪水有暴涨、暴落习性。受20世纪中后期在中上游修建庙宫、潘家口、大黑汀等大中型水库和大肆开发矿产资源的影响, 迁西县以下河段水量急剧减少, 使下游河段的地质、水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给沿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 滦河迁安段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影响

2.1 滦河迁安段特殊的地理特征

滦河在迁安市隔兰河入口以上为山区河段, 历史以来, 每逢汛期 (6~9月份) , 洪水从上游山区裹带大量卵石、泥沙下泄, 进入隔滦河入口以下河段, 河道纵坡骤然变小, 河面变宽, 水流动能减小, 势能增加, 大量的卵石、泥沙在宽阔的滩区沉积, 使洪水在宽广的石沙质滩区东突西荡, 形成小营以下, 山东庄以上30多公里河段的广阔滩区, 西里铺段滩区宽度达5.5km, 并在小营以下形成东西两股河道和众多的叉河, 由于河道不断扩宽, 河床逐年淤积, 小营至山东庄以上的多数河段成为浅宽形河滩。加上山东庄以下的河道变窄, 遇大洪水宣泄不畅, 使迁安盆地经常遭遇洪水、泥沙危害。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汛期遇大水时, 由于河道浅宽下游河段宣泄不畅, 洪水即在迁安盆地转变势能, 改变流道, 给沿河造成洪涝灾害, 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遇小洪水时, 泥沙继续在滩区淤积, 洪水在滩区如脱缰野马, 时常造成河道改变、塌岸、冲地等灾害;三是干旱季节, 广阔的滩区又成为风沙之源, 大量的粉细沙随风漂移, 进而形成闫家店、杨店子、迁安镇、野鸡坨、夏官营等镇乡的近20余万亩沙地。每年春夏大风季节, 沿河沙地都被刮走一层厚厚的表土, 地面所剩的是粗砂和砾土。每场大风过后, 迁安城区及周围镇乡沿河沙蚀淤积严重, 办公室桌面总是一层厚厚的浮土。这就是燕山, 滦河赐给迁安人民的特殊“礼物”。

2.2 人为因素对滦河迁安段的影响日趋严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在燕山深处、滦河中上游段, 国家、地方先后修建了数十座大中型水库, 特别是庙宫、潘家口、大黑汀三座大型水库先后建成运行后, 使滦河迁安段水量大幅减少, 加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国家、地方在燕山腹地滦河流域大肆开矿、毁林开荒, 使水土流失加剧。致使滦河迁安段特别是城区段河道水流大幅减少, 常年断流均在5个月左右, 严重年份断流长达8个月, 白庄以下至南丘出口段 (19km) 变成了臭水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河道基流减少和断流, 使河道侧向补给功能减弱、丧失, 造成迁安盆地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1986~1989年, 迁安盆地15000眼真空井报废, 5000眼被迫从6~7米加深到9~10米, 闫家店、潘营、丁官营、毛洼、杨店子、赵店子等地区有2000余眼真空井改为深水位 (16~25米) 井;二是由于河道基流减少、断流, 稀释降解能力减弱, 每年到干旱季节, 三里河、十里河断流, 卢沟铺以下至南丘出口段水质极差, 造成水生动、植物灭绝, 部分沿河村庄饮用水水质污染, 导致部分地区工业废水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大肠杆菌超标等现象;三是受河道基流减少、断流影响, 水面湿地大幅度减少, 使生态环境本已十分脆弱的迁安盆地, 特别是西里铺滩区更是雪上加霜, 每到春季, 干旱程度加重, 风吹沙起, 黄尘蔽日, 耕种土地日益贫瘠, 滩区群众为维持生计, 只能大量施用化肥维持低而不稳的农业收入, 又人为地增加重复污染;四是因为上游来水量减少, 使沿河的十余座大小扬水站 (点) 效益缩减或报废, 迁安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进一步脆弱、恶化, 影响和制约了迁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布局。典型事例为:20世纪90年代初, 首钢一个200万吨的大型线材企业计划在滦河右岸的孟官营乡建设, 由于当时水资源不足和尾水、尾气排放等问题, 迫使该项目改建到山东济宁;因为同样原因, 迁安市不得不忍痛砍掉当年的财税支柱, 具有传统色彩的几家造纸企业。

2.3 初步治理效益明显

2001年秋季, 迁安市将滦河城区段综合开发治理列入议事日程, 2002~2006年秋季的四年中, 迁安市共投资25.8亿元, 修建了两岸防洪大堤共47.8km (右岸17.6km左岸27.2km) , 建设3座橡胶坝, 并在左支河道2﹟、3#橡胶坝之间建成了黄太湖景区, 在左岸沿大坝内测修建了长达6km的带状公园。2007~2009年, 又筹资5.4亿元, 对穿越城区的三里河进行了综合开发治理, 在整个城区及下游形成了13.5km的带状景区和湿地。

滦河、三里河城区段的综合治理。使迁安市的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昔日风吹沙起的荒滩和低产农田, 变成了城市建设和商住用地;往日的臭水沟、垃圾场变成了“三季有花, 四季常绿”, 风景如画的绿地、花园;高品质的商业住宅、别墅小区、农业、旅游、悠闲小区拔地而起, 成为人们趋之若鹜好去处;黄太湖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水利“AAAA”级旅游景区;在西里铺夹心滩为5个行政村建设了6座防洪台和6km的防洪撤退路。上述工程建设, 使迁安人看到了第一期滦河、三里河综合开发治理工程具有防洪、造地、减灾、旅游、减轻风沙危害、地下水位回升、改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城区绿化、美化等综合效益。推动了迁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提高了迁安市在省内和全国的知名度。2008年以来, 迁安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但是, 第一期综合开发治理工程只是解决了左、右岸大堤以外的洪水威胁和小营 (1#橡胶坝) 以下东支河道及黄台山至白庄段河道的部分问题, 整个滦河城区段和西里铺滩区还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下述问题:一是西里铺滩区的5个行政村, 14个自然村、2300个农户, 8700口人防洪隐患仍然未能解决, 生产、生活条件依然相对落后、低下;二是整个迁安盆地的地下水资源还未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不能满足未来的工农业及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由于缺少工程设施, 为数不多的雨洪资源还不能有效的拦蓄、利用;三是西里铺滩区内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风起沙扬, 影响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的状况依然存在;四是遭到严重破坏的水环境、生物环境, 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还没能从根本上恢复, 据相关部门测定, 这里的综合环境状况, 还很脆弱, 多项指标还在警戒线以上;五是滦河主河道有效水面面积依然偏低, 人均占有水面面积还不能满足宜居城市和绿色环保城市需求;六是爪村以下至坨上区间河道, 还存在尾矿堆积、河道狭窄、泄洪不畅等问题。

3 科学规划巧融资, 构建平台促转型

(1) 2010年春, 新一届市委、政府着手做了以下三件事:一是开展调查研究, 盘点家底。通过走访调研和召开各种座谈会、分析会, 摸清了本市的工农业布局、产业结构、产成品市场流向、资源状况等, 出台了“四五”转型攻坚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 实施以“大城区、大园区、大产业、大交通、大开放“五大”战略为核心的产业转型攻坚谋略和独具迁安特色的“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现代产业新格局的发展战略。

(2) 目标明确。以“大城区、大园区、大产业、大交通、大开放”为核心的五大战略, 哪一个都和生态环境、大气环境、交通环境、水资源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打造“品质靓城、产业新城、生态绿城、创新智城、和谐宜居之城”更需要良好的生态、大气、交通、水资源和美好的人文环境的陪护和衬托。为此, 49.6km2的河道和西里铺夹心滩的综合开发治理也就成了吸引众多视线、聚拢多方目光的“战略焦点”。2010年春夏之初, 迁安市委、政府集中水利、规划、住建、交通、土地、环保等多个部门, 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研究单位, 对这一地区进行了综合分析、会诊, 最终绘就了综合开发治理蓝图, 今年3月份该工程项目已经全面进入开工建设。这项先后投资120亿元的工程项目的实施, 彰显了迁安市委、政府在产业转型、“魅力钢城, 绿色迁安”、“宜居城市”建设方面的决心, 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根除隐患惠民生。地处滦河城区段 (东西两股河道) 的西里铺滩区, 其东西最宽达5.5km, 南北长约14.0km, 总面积27.9 km2。有5个行政村, 14个自然村, 2300户, 8700口人在内居住。1982年以前, 这里是西里铺公社的全部辖区。1962年的一场大洪水 (洪峰流量龟口站2.48万立方米/秒) 。该公社的所有民房全部被淹, 低洼处房屋倒塌, 人们坐在房顶, 可用洪水洗脚, 酿成了倒房、塌坑、猪、畜冲走, 水冲沙压农田的洪水灾害。自从那时起, 每年汛期 (6月15日~9月15日) , 这里都是迁安从上到下, 倍受关注的防洪重点地区, 90年代以来, 虽然这里修建了6座防洪台和防洪撤退路, 但洪水威胁并没有减轻。长期以来, 洪水威胁就像悬在人们头上的“达魔之剑”, 给滩区人民和各级政府的心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为8700口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下定决心, 启动西里铺大开发项目。依据综合开发项目安排, 计划投资近30亿元, 将滩区内2300户8700口人全部迁到安全地区, 安置到高等级居民住宅小区居住, 使原来年年受洪水威胁、危害的人们, 永远、彻底的免除洪水危害。移民搬迁这一重大举措, 充分体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危高于一切的民本意识, 是尊重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人道主义的精髓。同时也显现了政府责任担当和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精神。

2) 功能齐全。滦河迁安城区段小营至白庄区间的滩区和水面共49.6km2, 每年干旱季节, 河道断流、水质变臭、风起沙扬、生态恶化, 是迁安盆地及周边地区水蚀和沙尘的重点源区。2002年以来, 迁安市投资25.8亿元, 修建了47.8km的左右岸大堤, 并对东股河道 (靠城区一侧) 进行了重点治理, 形成了3.7 km2水面的黄台湖景区, 三道橡胶坝和6.0km的带状公园, 起到了蓄水、环保、生态修复作用, 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提升。使迁安人民尝到了治理滦河取得的巨大作用和效益的甜头。但这次“西里铺大开发项目”的起点和目标, 要考虑的是全市而不仅仅是城区和沿岸。为此, 规划和设计之初, 政府责成有关部门, 邀请北京、上海、韩国等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在49.6 km2范围内, 高起点、高占位地依据不同需求, 规划出水面、湿地、岛区、绿化、美化用地和具有居住、娱乐、旅游、休闲、观光、购物等功能区。经多家论证、筛选的实施方案为:通过挖湖、筑岛、修建拦水橡胶坝、底层防渗等工程措施。最终形成24.0km2的水面和湿地, 17.0 km2的绿化、美化用地, 2.0 km2的旅游用地和7.0km2的城市建设用地。效益范围含盖蓄水、防洪、防风固沙、环境保护、环境、生态修复、气候调节、绿化、美花、旅游、观光和满足城市扩容等综合作用。总体来讲, 是对整个河道和西里铺滩区实施一次全方位、综合性、多功能、调结构和外科手术式的大改造。

3) 民间融资办水利。“西里铺大开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大规模、综合效益巨大、改善迁安属地性质的大型综合工程, 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但其所需的120亿元资金, 按迁安市2011年全部财政收入78.2亿元计算, 就是全市人民不吃、不喝、不上缴, 也需要将近两年的全部财政收入才能完成。通过几番分析、论证, 政府与市内靠搞铁矿、钢铁提前富起来的几位“老板”达成共识, 工程给他们干, 政府负责工程监管, “滦河综合开发治理工程”所需资金先由他们出资, 待工程完成后, 再用置换的城市建设、绿化、美化、旅游观光、休闲用地, 让他们搞二次开发。让他们从效益回收中取本收息。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融资方案。其结果是, 政府在工程实施方面一分不掏, 用“置换”土地还清欠账, 在取得工程效益的同时, 通过土地置换, 政府还可以剩下数千万元用于后续开发治理工程。

4) 变废为宝建生态宜居“五城”。拥有49.6km的滦河滩区, 实际就是滦河迁安段的行洪区, 也是迁安段的滦河“泛区”, 她是燕山、滦河赋予迁安的特殊“产物”。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大兴水利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中游山区大举开发矿业 (铁矿、煤矿、金矿、采矿等) 以后, 旱灾、风沙、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资源短缺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进一步加剧, 迁安盆地、特别是西里铺滩区及其以下河道, 在整个迁安市的中心地带形成了一块奇痒难医的“牛皮癣”, 滩区内只有不到20%的土地可以耕种外, 其余均为干涸的河道和卵石沙滩, 是一片草木不生的“废地”。要使迁安从根本上变样, 必须对这块“牛皮癣”进行彻底的根治, 这是多少代迁安人的企盼和愿望。在2002~2006年政府对滦河迁安城区段进行初步治理取得显著效益之后, 新一届政府通过近两年的统筹谋划, 终于顺利启动“以挖河、筑岛、蓄水、拦洪、修路、架桥等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5) 构建平台促转型。西里铺 (滦河) 大开发工程已於三月份全面开工建设, 两三年后, 一个秀美的北方水城将成为现实景观。与此同时, 随着三大园区功能的不断强化和完善以及京沈支线、燕山旅游路、天洋城城市综合体、燕山大路南延、第三通道和中国国家长城公园、龙山、山叶口、灵山、红峪口、石梯子沟、白羊峪、教厂沟、徐流口等旅游景区的相继建成和完善提高, 迁安市“培地、栽树、筑巢、引凤、崛起”的五步战略也将取得显著效果。“三足”立起来, “两翼”飞起来的现代化产业新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已有首钢重汽、三一重工、浙江物产、山东临工、江苏徐工、葵花药业等全国500强大型企业进驻迁安建厂创业。一个聚拢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洼地”已经形成, 经济转型的平台已经搭成。可以预期,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将是迁安市实现第二次起飞,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20年之后, 迁安市除在河北省继续保持首强地位, 完全有把握、有机会跃升到全国百强县市的第一方阵, 实现GDP 2000亿, 财政收入超200亿的宏伟目标。

摘要:2002年以来, 迁安市经过理性思考、科学规划, 先后斥巨资对境内的滦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治理, 为经济转型、社会发展, 建设宜居城市奠定了基础, 打造了新的平台。

关键词:滦河,综合开发,治理

参考文献

[1]迁安县水利志编辑办公室, 迁安县水利志[M].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0.9.

[2]韩兴, 王秀茹, 郭秀瑞.滦河迁安段生态防洪工程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05.12 (5) :134-137.

[3]韩兴.章瑞银.论生态系统修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 2004.3:198-200.

[4]韩兴, 王秀茹, 等.滦河迁安段环境恶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D].江西南昌: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11:138-140.

我国政府治理中的汇通思路 篇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国家治理,政府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公共服务。这种政府包办一切的做法既有利于将政府预算最大化,便于官员寻租创租,也符合当时民众对新中国的期望,因而这种全盘苏化的治理模式很快根植于政府的治理理念、组成部门、各级政府官员乃至人民群众的心中。但是,这种治理模式对财政造成极大的压力,使得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低下,也引发了很多不满。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包办一切的做法在人民群众意见很大的方面有了一些变革,但是这些变革往往因缺少理论支撑而失去了方向,政府急于让位给市场或政府与市场草草地混合,造成了一些领域社会治理的极大混乱和人民群众的不满。目前,在中国很多公共治理领域都有一种倾向,即市场无能无力的,还得靠政府办起来。这将导致新的无效率和人民的不满。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并不是当然的完美提供者,对政府的推崇逐渐消退之后,是对政府能力的疑问和反思。于是问题从“哪些是政府应该做的”转变为“哪些是政府应该做而且有能力做好的”,即从对目标的追求变为对能力的疑问,进而寻求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在这个途径中,“市场干不了政府干”的模式转变为“市场干不了的政府想办法来让市场干”的模式,而不是在“市场干不了政府干”和“政府干不了市场干”两者之间摇摆。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到底该怎么做,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探讨和历史考察两个角度,分析当今中国政府治理的应有思路,提出只有采用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汇通思路,才是中国政府治理的应有选择。

一、近代西方公共管理研究对政府治理的探讨

在近代西方学术界,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成为公共行政学派,即古典学派的重要人物。古典学派的理论重心是在大规模的公共事务管理中如何建立合法的机制。它提出了两种公共管理的基本机制:官僚机构和公共企业。[1](P23-27)古典学派给出了一个解决公共治理问题的理想模型,但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个模型中的人是现实社会的理性经济人,古典学派提出了他们应该怎么做,却忽视了他们“会怎么做”或“愿意怎么做”的问题;而在规定了人们应该怎么做之后,组织的目的已经被这些规则所取代。

1970 年代和1980 年代公共选择学派的迅猛发展给了官僚制组织理论以沉重的打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寻租理论、尼斯坎南模型(认为官僚制组织总是倾向于从事比实际需要多2 倍的活动,结果导致了配置无效率,损失源于过量的供给)和莱宾斯坦的X- 无效率(损失源于过高的单位成本)。为了更充分地分析公共部门行为,尤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效率的条件、价值的地位,以及公共部门中的动机模式,产生了科恩式的范式转换,管理途径和政策途径取代了古典途径,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范式。[1](P21)管理途径试图从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研究组织中人“会怎么做”和“怎样使人做希望他们做的事情”,从而达到组织的目的。其核心思考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后,必须对组织下层中的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这是对古典学派由上而下规定人的行为模式的一种颠覆。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关注,是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的共同之处。但是管理途径认为,目标一旦确定,就是一个既定的不再更改的方向;而政策途径认为,在执行政策以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政治仍须不断参与其中,因而政治过程取代了管理效率,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虽然研究的范式和途径不同,但是对于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这个最基本问题的忽视,成为新公共管理兴起的契机。

政府和公共部门不断地扩张,引发各种危机,使得学者开始思考,在公共治理中政府是否有能力成为一切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或者说,社会是否负担得起这样的政府。1980 年代和1990 年代,公共治理、新公共管理等理论不断深化,明确区分了政府承担的不同角色:购买者、提供者、承包者、管制者和仲裁者,从而彻底改变了这一切。[1](P4)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在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所著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2]一书中得到了提炼和普及,成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精髓——企业家政府理论。该理论对于政府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分解与刻画,试图重新分配给政府一个适当的角色,并提出了构成企业家政府理论之基本内核的10 条政府体制改革原则。西方学者对于公共治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很多国家成为政府治理的指南。正如新公共管理的著名学者E.S.萨瓦斯所言,“治理”一词源于希腊语,其含义是“掌舵”——政府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但提供服务——不论是修马路还是航空服务,都是在划桨,而政府对此并不在行。民营化是一项务实的政策,它使政府回到掌舵者的位置上,依靠私营部门划桨。[3]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更是明确指出,提供服务并非政府的义务,政府的义务是保证服务得以实现。[4]

其实,这并非外国学者的新发现,早在5 000 多年前,中国西周时期设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的中国古代官僚政府的基本构架就是本着这一原则构成的。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代朝廷从未试图包办过所有的公共服务,它们仅仅是在兵部、刑部、礼部、吏部、户部和工部的框架下履行着最基本的政府职责。

二、中国行政管理路径的历史考察

自西周起至清朝末年,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从来没有官办医院、官办基础教育、官办文化产业、官办体育产业。政府管理部门主要有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吏部和工部。官员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祭祀外交、军事、刑事、人口和官员管理等任务。国家提供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事实上,当时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也为推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发展各项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迅速摆脱了贫穷的经济状况,改变了极端落后的社会面貌,增强了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本身所固有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阻碍着中国政府治理的健康发展。[5]苏联已经成为过去,然而苏联时期的思想对中国政府治理的影响仍延续至今;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然而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管理模式却没有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在中国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仍有留存。

三、汇通思路——中国行政管理的应有选择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古今中外公共管理的经验教训,新时期的中国公共管理应该采用汇通思路,走出一条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之路。

汇通,原意是指将西方医学与中医学汇聚而沟通。自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后,许多中医开始接受西说,逐渐发展出持中西医学汇通观点的医学流派,称为汇通学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政府治理也应如此。我们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在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政府治理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既适合中国国情,又汇聚全人类智慧的国家治理之路。我们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改革时,都要切实思考一下我国古人在这方面的处理方法,切忌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切向外国看齐。这里的外国,不仅包括西欧各国,也包括曾经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苏联。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之路,首要一点就是创造合理的制度安排。其一,它必须是市场与政府相结合之路。布坎南和马斯格雷夫在其合著的《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6]一书中指出,在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时,通过预算程序的模式解决某些问题效率较高,市场模式在解决另一些问题时则更胜一筹,在两种模式中都存在失灵与满足一些需要,这两种模式对于社会治理是必不可少而且相互补充的。同样地,在卫生服务提供的制度安排上,也必须走市场与政府的有机结合之路,但是这里的政府和市场必须是在各自所长的地方有所施展,而不是简单地引进市场机制,采取“放权”、“让利”和“创收”等措施,致使市场机制在诱导人性之恶的地方发挥作用。其二,它必须是一条既使当前人民感到满意,又不能使未来财政面临破产危机的路线。必须考虑到中国人民的愿望和必须满足的各项公共需求,还要在制度安排上加强约束机制,使其成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充满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生机勃勃之路。

1.政府要进一步放开对竞争性行业的行政审批准入

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之路,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放开对竞争性行业实行的审批准入制度。对竞争性行业实行行政审批准入制度,是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妨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得寻租创租行为难以遏止。而行政行为造成的垄断比市场竞争行为造成的垄断可怕得多,因为前者是人为造成的,不是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形成的:无论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只要获得行政准入,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享受垄断利益,而其本身的低效率必须由消费者来买单;并且一旦实行行政准入,也就造成了退出障碍。因此,对于竞争性行业要进一步放开行政审批准入。

2.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

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之路,还要认真审视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市场力量虽然强大,但也会滋生各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罔顾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要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同时,还要改善政府管理,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新一届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但是,简政放权的同时要注意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一放就乱,简政放权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

3.既要满足当前民众的愿望和基本公共需求,又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之路,必须兼顾人民的意愿和财政能力。因此,要允许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缓解较为尖锐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下一步,应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诸多限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需求既要满足,同时也要考虑到,仅仅依靠财政资金是难以为继的,因此,要借鉴西方国家民办教育、民办医疗的经验,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

在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安排上,各国政府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尝试,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研究参考的,汲取其经验、避免其教训,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治理之路。

[1] [英]简·莱恩. 新公共管理[M]. 赵成根,王洛中,崔跃嵩,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 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 [美]萨瓦斯E S.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 再造政府[M]. 谭功荣,刘霞,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黄恒学.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篇9

去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农办等国家10部门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今年4月至6月,国家10部门将对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验收。根据省、市、县会议精神,我乡将在6月份接受国家10部门的抽样验收,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以全乡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为目标,切实做到“五个确保”,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模式,力争在今年6月份国家10部门的检查验收中过关。为全面改善全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

二、工作重点:

围绕“五个确保”(确保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确保有清扫保洁队伍,确保有再生资源回收点,确保有村规民约,确保有资金投入机制)认真开展工作。

(一)完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引导广大农户利用旧筐、旧桶、旧袋等自备户用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集中和减量,每社要因地制宜,配建垃圾收集池(点)1处,每个村建垃圾分类减量池1处,在村级活动阵地设果皮箱1个,政府机关大院、卫生院及学校各设置果皮箱1个,租配垃圾收集运输车1辆,对公路沿线,特别是学校、政府机关、卫生院的原有垃圾箱(池)进行逐个改造和修缮,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大垃圾收集设施的管护力度,确保垃圾收运设施的整洁完好。其它村社可采用就近就地进行卫生填埋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严禁垃圾暴露和露天焚烧。

(二)配齐充实清扫保洁队伍:各村由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选2名责任心强、热衷环保的群众担任村庄保洁员,对农户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再分类和有序堆放,负责垃圾的清运工作。各支部、村委要完善保洁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建立完善保洁员花名册和台账,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确保村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无垃圾乱堆乱放。

(三)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会议,制订村规民约,明确各农户对自家居室、院落和村委会规划的公共卫生责任区的保洁责任,并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村委会与农户在月底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90%以上。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正确引导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乡内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四)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根据实际,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管理办法,建立起农村垃圾常态化治理的资金保障机制,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其维护修缮经费,积极引导群众适当交纳保洁费,确保建立起“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25日—4月30日),召开乡村动员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限,部署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工作,并广泛宣传,按照验收工作内容及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平台,快速开展工作。

(二)集中治理阶段(5月1日—5月30日),全面启动整治活动,清理积存陈年垃圾和其它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围绕修缮购置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备充实村级清扫清运人员,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完善治理工作资金投入机制,收集完善治理工作软件资料等工作,确保有效治理面达到90%。

(三)接受验收阶段(6月—?),查漏补缺,巩固垃圾收运设施、清扫保洁队伍、村规民约、再生资源回收点,资金投入机制的“五个确保”成效,接受国家验收。

(四)巩固成果阶段:(验收完成),梳理集中治理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分类,村收集整理,乡运输,县处理”的长期保洁机制和垃圾收运体系,确保我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动员推进会,安排部署全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并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照目标任务,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效果的办法,分解落实责任。同时,加大治理工作的推进力度和检查督查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驻村干部要沉下去,帮助村社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制定计划,强力推进。各单位和村社要结合乡上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本村社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倒排进度,强力推进。同时乡上要整理完善补充近年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计划)”、“强化经费保障”、“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建立保洁队伍和保洁制度”等方面的文件资料,形成专门卷宗迎接验收现场查阅。所有迎检工作务必于5月15日前完成。

上一篇:三颗豆子作文下一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