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共12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篇1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用地紧张, 许多企业将厂房转移至农村, 在带动当地经济和就业的同时, 随之带来的是农村常住人口的增加, 加之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相对滞后, 导致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大, 超出了农村现有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质量下降明显, 广大农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红利的同时, 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也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
建设部通过对农村人口居住环境的调查报告指出, 我国96%的村庄未设置雨水、污水排水管线, 89%的村庄未设置垃圾回收处理系统, 这些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垃圾渗滤液随着雨水冲刷流进附近水源地, 污染水源, 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坏。
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及处理现状
1.1 特点
生活污水主要由厕所废水、洗炊污水、禽畜养殖废水等组成,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固体悬浮物 (SS) 及微生物, 其中氮磷浓度较高。农村生活污水一般以点源形式存在, 其特点归纳为:来源的复杂性与典型性;产生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迁移扩散的季节性与潜伏性。
1.2 处理现状
相比较发达成熟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地域广大, 散居性大等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问题是污水集中处理的首要难题。污水收集难问题使得农村难以像城市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那样来处理生活污水。截至目前, 我国只对约10%的农村污水进行了处理。目前, 国内研究较多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1.2.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厌氧条件下, 兼性厌氧和厌氧微生物群体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又称为厌氧消化。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污泥量低;对于氮、磷等营养需求的费用少;设备占地面积小;节省动力;能够降解多种成分的物质;污水成分耐受性高;能够产生如沼气等有用气体。但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也有一些缺陷, 主要有五点:反应启动时间比较长;低浓度污水处理效果较差;低温下动力学速率低;沼气等可利用气体浓度不足, 利用率低;密闭及卫生条件差, 会散发出臭气。
1.2.2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反应中的好氧微生物 (包括兼性微生物) 产生的胞外酶作用, 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污染物, 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物, 通过生物合成形成污泥外排, 其中氧含量对该技术处理较高起到重要作用。通常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是同时在活性污泥系统当中的, 它们发挥各自的功能, 形成一个微生态系统, 实现对废水的处理。
1.2.3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 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 利用植物对流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进行消化、吸收或者分解, 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是由人工优化模拟自然湿地系统而设计与建造的由一些浮水或潜水性植物以及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层和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通过系统中的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系统的流态主要有推流式、阶梯进水式, 回流式和综合式。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 由于污水来源多样化, 导致污水水质成分复杂, 难以通过单一的“万能处理模式”进行净化处理, 就技术处理角度而言, 首先应根据各地水质的不同, 耦合多样化的处理技术, 有的放矢地制定处理措施, 提高处理效果及经济性。
2.1 厌氧+厌氧处理
该模式结合厌氧活性污泥法、厌氧生物膜法、厌氧沼气池等形式组合成厌氧工艺, 其中无动力埋地式的厌氧污水处理方式的处理效果较好, 但是对除氮、除磷的效果有限, 适合有机物含量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其运行效果如表1所示。
2.2 厌氧+好氧处理
该模式组合厌氧技术与好氧技术形成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其工艺具有较好的硝化及反硝化能力, 王然使用两段厌氧-好氧技术, 结合生物膜吸附降解滤床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研究结果结果见表2。
厌氧-好氧模式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对于农村污水水质、水量负荷的波动性大的适应性较强, 但由于其建设费以及运行管理费用高昂, 控制过程的技术要求高, 需要专业人员定期维护, 因此较适用于国内经济、专业人才、技术等基础性较好的农村地区。
2.3 厌氧+生态处理
该模式主要由机械格栅, 物理沉降、厌氧-兼氧及人工湿地等处理单元组成, 采用重力流的方式, 污水经过多级单元串联的模块化结构, 净化污水。该组合模式优势有: (1) 投资费用少、占地面积少处理效果好; (2) 管理及操作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廉, 出水水质稳定; (3) 环境美化等突出, 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地区或小规模农家乐生活污水治理。但是该模式也有局限性: (1) 格栅除杂及物理沉降去除悬浮物的前处理必须到位, 否则污水中高浓度的SS易导致人工湿地发生堵塞现象; (2) 气候条件:对于高寒地区或者冬季寒冷地区, 涉及微生物的厌氧-兼氧及人工湿地等处理单元由于温度低, 微生物难以充分发挥消化处理作用, 使得该模式难以稳定运行, 出水水质不能保证。
2.4 生物流化床+生物滤床复合式处理
生物流化床+生物滤床复合式污水处理工艺是将常用的生物流化床与生物滤池工艺有机组合在一起, 实现生物载体在流化床与滤床之间循环使用。
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载体流失和能耗大的问题, 实现了硝化与反硝化的同步进行。其优势在于: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少、初期投资较少;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对污水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生物使用寿命长、强度高、脱氮作用显著。该模式的基础投资较大, 较适合经济发达的南方农村地区处理生活污水。
2.5 厌氧+好氧+生态处理
该模式以厌氧活性生物过滤+氧化塘+人工湿地复合处理, 主要由格栅、厌氧生物滤池、氧化塘, 人工湿地系统组成, 其中厌氧生物滤池对污水处理的效果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如果有条件, 建议设置曝气增加处理效果。该复合模式优势在于:投资费用较低;管理维护简单, 无需专业人员;可因地制宜地建设池塘景观, 项目治理设施运行稳定。
3 处理模式选择
当前,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众多, 针对日益突出的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及环境压力, 必须采取积极措施, 因地制宜, 选择最佳的污水处理模式,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因地制宜
鉴于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众多, 且农村地区经济及生活方式存在极大的地域差异性, 因此必须根据地区差异, 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模式。
南方农村一般采用厌氧-生态强化天然处理模式、厌氧活性生物过滤+氧化塘+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和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等。北方农村根据水质一般采用双厌氧、厌氧-好氧等模式处理污水, 北方冬季气候寒冷, 人工湿地技术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3.2 经济适用性
尽管近些年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 农民收入低, 经济承受力较差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农民及当地政府的经济承受性。那些耗资较大的水处理工程, 尽管效果可能更好, 但是用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依然需要慎重地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论证, 考察其必要性及可行性。
3.3 财政补贴
相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农村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工程投资较多, 农村集体组织缺乏这种投资能力,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财政补贴, 加强宣传引导, 增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投入, 提高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量及处理比例, 藉此改善农村环境。
4 结论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迫在眉睫, 选择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水质、水量负荷、气候条件、经济性及当地经济承受力等综合因素, 同时当地政府需要落实相关政策, 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能有效有序地进行。
摘要:根据农村污水的来源及污染物特性, 系统分析了现有的国内外农村污水的处理模式, 对比介绍了三种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 并将各处理技术进行组合, 将组合的工艺模式分类阐述, 分析了各处理模式的优缺点。指出具体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不仅要参考污水水质, 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如地理环境、气候等综合因素, 因地制宜地作出选择。在当前人们对环保的意识及要求日益提高情况下, 国家及当地政府对农村污水的处理应给予大力的支持。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王云龙, 张徵晟, 陶琪, 等.四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J].水处理技术, 2011, 37 (7) :133-136.
[2]胡纪萃.废水厌氧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17-143.
[3]任南琪, 王爱杰, 等.厌氧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79-82.
[4]吕炳南, 陈志强.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189-204.
[5]王然, 王昶, 杜晓雪, 等.高效自流式家庭生活污水净化槽的研究[J].环境工程, 2007, 25 (5) :21-24.
[6]龚园园, 张照韩, 王欣, 等.我国南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1) :132-13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篇2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处理技术特点
前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厨房设备、洗衣机等现代化家用设施在农村逐渐普及,冲厕、洗涤、洗浴用水等各类生活污水排量逐渐增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生态环保的重要环节。通过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建设的实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家居环境卫生和周边生态环境,减轻了生活污水对地表、地下水质的污染,有利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发展。
但是,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污水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村庄生活污水(包括人粪尿)未经处理或仅经简单处理后就地排入地表水体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农村地区相对居住人口较少,分布广而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污水管网不健全,村镇经济力量薄弱,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这些现状特点,选择的处理工艺应满足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宜就近处理、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等要求。因此如何简明扼要地推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和技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点
1.1水量、水质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由灰水(厨浴排水、洗衣用水)和黑水(粪便、尿液及其冲厕水)组成,以单户排水为主。早、中、晚用餐高峰污水量是平时的2~3倍,日变化系数为3.5~5.0,污水排放呈现面广分散、波动大的特点。
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相差不大,可生化性好,含一定量的氮、磷、病原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油渍成分明显增加,污染物种类增多,有机物和氮、磷的含量有所上升。
1.2排放模式
生活污水排放模式有以下5种:①厨房、厕所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自家的化粪池处理后排放;②经化粪池处理后,再二级处理;③居民将管道通入河中,污水直接排入水体;④将污水倾倒在门前屋后,任其自然蒸发;⑤在自家屋后农田边上开挖污水沟,将污水排入此沟,自然蒸发、下渗。
2.常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使排入某一水体的污水达到再次利用的水质要求,而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将污水中对生活或环境有害的物质进行清除降解或无害化处理,使这些污水变成能够再被人们利用的技术。
2.1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主要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模式多种多样。第一类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常用的有污水净化沼气池和厌氧生物滤池等;第二类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降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常用的有好氧生物膜和好氧活性污泥。第三类是以土地系统为主处理技术,它是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有效处置污水,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慢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等;第四类是稳定塘技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对污水进行自然处理,常用的塘型有兼氧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和生态塘。
2.1.1三格化粪池
三格化粪池处理后排放主要是在一些自然村落,但化粪池只是一种预处理设施,能去50%的codcr,磷、氮去除效果较差,出水达不到二级排放标准,属于较初级、小规模处理方式。
2.1.2土地系统
2.1.3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形态的水体(如池塘等)来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技术,借助于水体内天然的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质。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适用于有一定水体的地区,且必须要有活水来源。出水一般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氨、氮均能达标。
2.1.4其他工艺
采用生物滤池和地埋式无动力装置处理工艺,通过工程实际运行观察,处理后水质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要求,但nh3-n等个别指标处理效果不好,通过优化设计和调节球状填料的配比,并延长水力停留时间至2d,出水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出现剩余厌氧污泥的积累问题。从处理工艺看,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以土地处理系统为主,一体化处理装置成为污水处理的新亮点,但设施的管理维护、运行费较高。
2.2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及工程存在问题
2.2.1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以属地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成本较低,方便易行,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供电保障方面,处理设施电力供应不稳定,容易出现设施因停电而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2)日常的清洁工作较差,人工湿地内枯萎的植物未及时处置变成湿地内的垃圾,遇到规模大、工艺复杂、有动力需求的状况,局限性越发明显。
2.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1)单户处理化粪池渗漏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多以化粪池作为单户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装置,但由于缺乏管理,使用年限久的化粪池渗漏严重,不但形同虚设,而且污染地下水源。化粪池不能正常运行,后续处理则无从谈起。
(2)集中污水处理的管线投资大,问题多。农户排放的污水汇集至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采用埋设地下管道的方式,管道费用占到污水处理费用的一半以上,且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农村地区水系发达,如果管道过河等需增加设施,加大了收集系统投资,且容易产生污泥淤积;其次,现有管道一般采用无动力重力排水,需要一定的水力坡度,输水距离越长,埋深越深,施工难度随之增加;第三,管线穿越道路施工,影响道路交通,管线也容易受到道路负荷的挤压而受力不均发生移位或破裂,污水易沿途渗漏,不但污染地下水,而且严重影响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3.总结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概述 篇3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 分类 改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18—02
1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1.1 农村生活垃圾组成
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特征,和当地的居民消费水平、生活方式、能源结构等有着密切联系。华北平原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及其含量如表1所列。
生活垃圾含量变化特点:
(1)有机垃圾的绝对产生量一般变化范围很小,秸秆树叶的产生量会随季节而明显变化,但其对有机垃圾总量的影响很小。
(2)无机垃圾中的煤渣量会随季节变化有较大波动。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村民多用煤炉取暖,故产生较多煤渣,而其他季节不需取暖,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村民做饭多采用燃气或电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无机垃圾的产生总量。而对于建筑垃圾、破碎陶瓷每年产生量也相当有限。
(3)废品类的绝对产生量一般变化范围也很小。
(4)有害垃圾中农药包装袋/瓶会跟随季节而波动,在农忙季节产生量多,农闲时候几乎不产生。
1.2农村垃圾处理方式
当前农村垃圾都是村民自行处理,该过程中有些生活垃圾处理地比较科学,如无机垃圾进行堆肥和作为家畜饲料处理,无机垃圾的变卖处理等,都体现了农民勤劳节约的特点。但其中的很大方面的不科学性是造成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的主要原因。
村民处理自家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如图1所示。
当前村民处理生活垃圾方法的优缺点:
(1)有机垃圾处理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但由于村民堆肥地点选择的任意性和堆肥设施的简陋性,使得堆肥地点成为污染农村卫生环境最大因素,同时堆肥过程产生的渗析液有可能污染村民的生活用水。
(2)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由于道路硬化面积小,村民常将无机垃圾中的煤渣、建筑砖瓦等用于铺砌土路,改善村路状况,或者将其丢弃到村周边的桩基坑中,作为房基地的最底层。在进行修建时,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砌在村道路两旁,严重影响了村貌和村内交通。
(3)在废品类中,由于纸张、金属、玻璃、木头存放相对容易且回收价格高,因此这些废品的回收率相当高,可以达到90%之多,几乎不构成污染。但对于塑料(食物包装袋、一次性购物塑料、废弃塑料桶等)、织物(如破旧衣物、鞋子等)等无人收购的废品,回收率几乎是零。这就造成了该类废品被村民随意丢弃,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织物类废品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污染也将会进一步加剧。
(4)有害垃圾主要是村民使用农药后所丢弃的包装袋/瓶,这些垃圾的危害性很大。但其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却是有限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丢弃在农田中,会对农田、浇灌用水产生污染,一般不会直接威胁到村民的生活健康。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村民将生活垃圾中的多种组分以某种方式处理一同处理,使得生活垃圾不能充分被环境消化,才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
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分析
在垃圾处理中,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垃圾分类越细,越有利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正是由于村民将生活垃圾中的多种组分以某种方式处理一同处理,使得生活垃圾不能充分被环境消化,才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在处理农村垃圾过程中,如果能实现分类收集和处理,将会大大减少投资和技术要求。通过改进村民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处理模式。
改进模式采用村内集中处理的方式,如图2所示。
改进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可行性
(1)由该模式可以看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是最关键的一步。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村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
(2)对有机垃圾的堆肥处理,由村政府统一规划堆肥地,修建相对简易堆肥设施集中处理。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少且农村环境容量大,堆肥所产生的废气、渗析液可以被环境所接纳、消化。
(3)无机垃圾产生量多,但处理很容易。由清洁员收集,按传统方式统一处理。
(4)无机垃圾中的塑料、织物等无人收购的废品和有害垃圾,由村政府统一收集,转运到镇,再统一处理,即所谓的“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
基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特点,实施此处理流程可在农村就地处理与利用绝大部分的垃圾量,可以改善垃圾的可处理性。
2.2 经济可行性
该模式主要投资是堆肥场地、废品储存地的基建费,卫生工具的购置费,清洁人员的劳务费。
有机垃圾堆肥产生的农家肥,由于其优良的品质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村政府可以将产生的农家肥回卖给村民,进行财政补给。废品类则可以变卖。
3 结论
(1)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逐渐加剧。
(2)农民不科学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采用“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品晶,张春燕,杨娜,等.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1):2049—2054.
[2] 徐海云.村镇生活垃圾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探讨 篇4
1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及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即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 同时也包括学校、医院、旅店以及政府机关等正常运行产生的污水, 再加上农业养殖禽畜的排泄物等。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 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如洗衣机、抽水马桶以及洗浴等生活设施的应用。并且因生活方式与季节等差异, 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定, 含有较多的病毒、洗涤剂、细菌以及寄生虫等, 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或者有毒有害物质, 具有较高的可生化性[1]。农村居民比较分散, 污水排放区域具有随机性, 排放时间与生活活动规律相符合。因为缺乏污水收集与处理设备, 处理难度大且效果低, 是现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排放标准, 加上经济因素限制, 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 技术与管理力量不缺失, 致使处理工作无法正常展开, 即便是具有处理标准, 也不具备相应执行的能力。即便是部分经济允许的农村地区, 投入了相应的设备设施, 但是技术支持不到位, 处理工艺过于简单, 如不具备污泥回流工序, 且对去除N、P效果有限, 很难达到专业处理标准。另外, 责任主体不明也是目前所存问题之一, 存在多头管理情况。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维护、管理主体责任不明, 缺乏相应管理体系与规章制度, 并不能有效发挥出处理系统所具有的能力。且后期因维护不到位, 很容易因管理不当而出现问题, 在不能有效处理污水的情况下, 还会造成资金浪费。因此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需要建立并执行分级分类控制标准,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并要加大吸引资金力度, 为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做好准备。同时还要明确责任主体, 提高对处理系统的运维管理, 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出所具有的能力。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措施
2.1 土壤渗滤系统
此种工艺具有双重优点, 效益性及经济性强, 应用前景好。生活污水经该处理系统, 大部分成分被滞留于渗滤处理池中, 如有机质、氮和磷等, 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处理水流经植被的缓冲带, 滞留沉降、植物吸收及反硝化等可去除有机质、氮和磷等, 确保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2.2 氧化塘处理工艺
此种工艺本质上就是利用天然水中所有的微生物、藻类等, 对污水进行好氧、厌氧处理, 实现污水净化效果, 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现在应用的氧化塘工艺, 重点需要做好水生净化植物的选择与培育, 且通过合理设计组成曝气、净化植物与水产养殖等多个生物处理单元, 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可以利用天然的池塘来进行处理, 或者是利用原有旧河道、沼泽地等来建设氧化塘, 基建投资少, 且处理体系中还可以养殖水产, 池塘内水可以作为灌溉用水, 提高了污水水肥资源应用效率, 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效率。
2.3 组合型生物滤池
组合型生物滤池将地下渗滤—厌氧—生物复合滤池相结合, 起到污水处理作用, 同时具有低成本、低能耗、高去除率、维护简单和低土地占用等优点。生活用水中大杂质含量极少, 无需设置集水池。管网收集污水后, 可直接进到厌氧池, 有机物浓度明显降低, 后通过液位控制器对污水进行控制提升, 经泵提升到多层复合型滤料生物滤池的顶部布水器内, 通过与微生物接触, 使有机物浓度进一步降低, 并自然充氧;经过滤的水, 一部分流进地下系统, 去除氮磷后达标排放;另一部分回流, 经反硝化, 去除氮。此种组合工艺产生的环境效益较大, 污水提升泵耗能较少, 可实现微动力运行, 且修建费用较低, 管理维护简单, 占地少。
3 结束语
各类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 对改善农村生活状态, 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想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 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建立可行性高的执行标准, 并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 为引进与应用各项处理工艺做好准备, 实现污水净化处理。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篇5
字数:2692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2016年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及其污染危害,介绍了几种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法律制度、资金投入及村民认知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方法
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这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面临着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一、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及污染危害
目前,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污水成分越加复杂,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仍大多采用直接倒在房前屋后,这种排放污水的方式,不但使污水横流,影响村容,而且污水长期渗入地下,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造成农村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据数据显示,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而96%的村庄没有与之配套的排水管网系统。
在广大农村,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和现实排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各家顾各家,各人顾各人,直接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并威胁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的地表水体中,再加之受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影响,进而导致直接或间接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农村河道水体变黑发臭、鱼类虾类死亡、病菌滋生,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本文由一体化污水处理生产厂家广东春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采编,如有侵权请告知)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1.技术方面
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从处理方式上分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之分。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通常以集中处理为主,通过城市污水管网将污水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与城市相比,农村通常处在偏远的地区,人口密度低,污水水量分散、变化幅度较大,如进行集中处理,则污水管网铺设过长投资过大、污水厂负荷不足难以运行,因此根据农村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方面因地制宜,应选用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的小型分散式处理方法。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好,所以农村生活污水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法。以下简要介绍几种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
(1)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是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一种方法,采用厌氧消化技术与兼性生物过滤、人工湿地等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严格的厌氧条件下,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经沼气微生物分解,大部分物质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达到去除污水COD、BOD的目的。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作为家庭能源使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适合农村家庭使用,具有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产生剩余污泥少、有沼气回收等优点,但如若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过低,则沼气池产气不足,会对村民生活用气造成影响,并且如若室外温度过低,也会对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的污水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2)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
稳定塘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改造而修建成的池塘。污水在稳定塘内经过较长时间的停留、贮存,依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菌藻共同作用及菌藻和水生生物的综合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质得到降解、去除,使污水得到净化。该技术具有构造简单、建设成本低、操作维护便利、污染物去除效果稳定、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但稳定塘具有占地多、污水净化效果受气温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且易产生臭味和滋生蚊蝇等缺点。
(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将污水投配到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上,以推流方式在微生物、水生植物和填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下,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通常人工湿地中填充一定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水处理效果好、易成活、观赏性好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并且人工湿地上种植的水生植物除具有处理污水的作用外还可达到美化景观的效果,但人工湿地也存在占地面积大、易受病虫害影响等缺点。(本文由一体化污水处理生产厂家广东春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采编,如有侵权请告知)
(4)土地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技术
土地渗滤系统处理污水是一种利用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及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动植物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的处理方法。土地渗滤系统主要有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下渗虑等工艺类型,不同的农村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模式。土地渗滤系统具有投资少、建设和运营成本低、操作管理简单、出水水质好、不影响地面景观等优点,但土地渗滤系统中的微生物在冬季气温低时活性降低,使污水处理效果大大降低。
2.管理方面
(1)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目前只有个别地区对当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制订了相关的政策文件,我国法律体系中尚未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定相关的法律,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明确建设、环保、财政等各部门的职责,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获得法律支持,以法律的强制力和执行力推进农村环境的改善,保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长效性。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对于广大贫困的农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此外,村镇干部及相关部门还要寻求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渠道的资金支持,积极解决污水处理设施的资金问题。
(3)做好村民宣传工作
大部分农村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认识不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重要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持怀疑态度,导致不少村民对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够积极。针对上述情况,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要性的认知。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篇6
【摘 要】农村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农村生活污水作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治理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以张家港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为例,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及难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多头部门管理、技术规范缺失、运营经费不足等问题。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明确管理体制、加强领导、拓宽资金来源、落实治理责任,逐步推广专业化管理维护。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治理难题;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河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急需减少直接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活的质量及所处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年来,张家港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改善,结合康居乡村、美丽村庄及村庄连片整治等行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基础建设。但与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空白,治理技术不够成熟,治理资金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张家港市地处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水资源丰富,水面积超过总面积的1/5;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道8073条,总长4074.3公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市常住农村人口40多万,加上绝大部分外来人口暂住在农村,农村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张家港市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模式为住建部门、环保部门及水利部门多头管理,其中住建部门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接管集中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农村有动力、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水利部门负责农村生态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采用接管城镇生活污水厂、有动力微动力地埋式、生态湿地等方式,处理工艺主要有A/O厌氧好氧法,SBR活性污泥法,CWT-M等工艺。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90多处,设计处理能力近2万吨,累计接纳农户4万多户约14万人。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2.1治理资金缺口大,设施建设不到位
在城乡二元环保体制下,尽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农村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供给成为首要难题,现有资金供给规模与渠道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尤其是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上农村自然村落分散,集中处理困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2.2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设、管理分别有住建、环保、水利三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复杂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二是部门分工不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设施运行不足、停用闲置问题突出;三是省、市、县主管部门不同,难以对地方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地方部门工作业绩无法得到上级的肯定,缺少行政激励和持续性。
2.3处理工程运维与监管体制建设滞后,运行资金缺乏,设施运转率不高
在管理理念上,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应、运营等传统思路的制约,大部分设施有镇(村)自行运行维护。但由于人力及技术上的限制,以及运维资金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情况及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受村级经济影响,不愿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及维护费用,运维费用成为的包袱,开开停停,有的甚至弃之不管,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晒太阳”。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3.1统筹规划,健全制度,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
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国土整治等规划相结合,明确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并结合实际明确对应的主管部门;二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及运营主体,协同分工,保障运营经费来源及使用,优化运行标准及监管方式、考核办法。
3.2科学分配污水处理资金,拓宽政府和社会资金来源
一是要改变农村居民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却不能享受污水治理权利的状况,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未覆盖人口比例,从居民生活用水费中抽去污水处理费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监管;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资助分散处理设施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益事业;三是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用于管理人员聘用、水质监测、主管部门行政监督等支出,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开展。
3.3推广设施专业化管护,引导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
一是按照专业化管护的思路,逐步推广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经营模式。初始阶段可以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确定运营单位,并逐步引入资质审查与准入制度;二是通过资质审查和工艺规范,实行“建管一体化”,引导设施建设和管护向技术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集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对于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
[2]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增刊).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初探 篇7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1. 1 化粪池法
化粪池是利用重力沉降和厌氧发酵原理,对粪便污染物进行沉淀、消解的污水处理设施。沉淀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使有机物分解,易腐败的新鲜粪便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上清液作为化粪池的出水进入灰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适用于水冲式厕所产生的高浓度粪便污水及家庭圈养禽畜产生的粪尿污水的预处理。
1. 2 厌氧发酵法
厌氧发酵( 沼气发酵) ,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污水、污泥和粪便,在一定的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沼气) 的生物化学过程。适用于南方农村地区的人畜粪便及冲厕污水( 黑水) 的处理。当气温较低时可采取简易的保温措施( 如覆盖稻草等) ,以保持厌氧发酵所需温度[1]。
1. 3 人工湿地法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客观原理和科学技术的新方式,它模拟自然湿地的污水自动净化系统构造而成。在建筑物附近,配置一定的坡地填充配料,如常见的沙子、碎石等,在填料的表层土壤中,种植一定的水生植物,该类植物由于具有成活率高、美观、生长周期长、污水处理效果好等优势,能够自动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成分,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例如芦苇,它既可以成为湿地中的重要污水处理生物,又能够增加湿地的经济效益[2]。适用于有较大空闲土地或者坑洼的地区,进行灰水处理或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的再处理; 可应用于农村单户污水 处理系统、小 型分散污 水处理系统。
1. 4 土地渗滤法
土地渗滤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利用土壤 - 微生物 - 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及人工调控机制,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净化过程,去除、转化污染物,使污水水质得到改善,并通过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利用,使绿色植物生长繁殖,从而实现污水的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生态系统工程[3]。
此外,还有各种工艺组合技术。根据不同的排放指标与适用性将几种工艺进行组合,如化粪池 + 人工湿地、沼气发酵池 + 人工湿地、化粪池 +沼气净化池 + 人工湿地等,能更有效地达到处理效果和排放指标要求。
2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 1 分散污水自动处理系统
该工艺将污水处理、太阳能供电、自动化控制、物联网远程监管4个技术单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污水处理由水解酸化、曝气供氧和人工湿地3级处理组成。污水先进入系统前端设置的人工格栅、水解酸化池( 调节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脱氮除磷,然后再进入复合生态强化系统。复合生态强化系统包括植物砂滤池和碎石床人工湿地。碎石床人工湿地是污水处理的深度处理环节,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杀灭部分大肠杆菌,提高出水水质。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
该技术具有节能、成本低、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等特点,且出水水质稳定,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处理系统平时无需专人管理,只需对鼓风机进行维护和保养即可,解决了早期污水处理需要技术人员现场检测、调试,工作量大等问题。
目前,该技术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江贝村黄家圳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示范工程、岑溪市糯垌镇古河村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富川县柳家乡下源屯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以及富川县柳家乡茅樟村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等得到推广应用。
该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投资约65万元,运行成本约为0. 13元/m3。处理后的出水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 厂污染物 排放标准》( GB18918 -2002) 中的一级A标准。项目在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采用单晶硅的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17% ,达到燃煤热电转换效率的1 /2。配合DC -AC逆变器将蓄电池中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减少了用电成本。因此,不会产生有人因为付不起电费而人为停用设施的情况。项目实施后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2. 2 生物接触氧化法 + 景观池组合处理系统
该技术在成熟的A/O脱氮除磷工艺中加入生物填料,形成生物接触氧化池以改善处理效果、减少动力消耗。工艺原理为,污水先通过格栅池拦截水中的SS; 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并初步降解有机物,通过潜污泵将生活污水抽入生化处理池; 废水进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混合液进入好氧池以后,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同时聚磷菌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正磷酸盐到污泥中。沉淀池主要是对经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后出水的固液分离。然后进入污泥池进行污泥干化浓缩,最后进入景观池,对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和生物代谢降解而被分解、去除,使污水得到净化并在终端流出。其工艺流程见图2所示。
该技术处理效率高,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少,工程建设相对容易; 系统运行操作简单,只需按时进行设备的启动和关闭即可,解决农村无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运营的难题; 污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无化学品及危险品投入或产生,不影响环境与生态平衡,无二次污染; 氧化塘淤泥可做肥料回用; 景观池集物理截流、生物处理、植物吸收为一体,作为三级深度处理单元,保证出水达标,同时确保处理系统美观,美化环境。
目前,该技术在忻城县城关镇范团村同良屯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东兴市东兴镇、江平镇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平南县平南镇西村、遥望村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乐业县甘田镇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岑溪市水汶镇大南村、尚智村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等得到推广应用。
该污水处理系统投资约50万元,运行成本为0. 3元 / m3。污水经处理后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 2002) 中的一级B标准。
2. 3 高效厌氧滤池 + 人工浮岛系统
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汇入污水管沟后,经格栅隔除杂物进入隔油沉淀池,再通过自流方式进入高效厌氧滤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或缺氧环境中将污水中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转化为低分子有机物,污水经厌氧处理后流至人工浮岛净化处理,主要通过浮岛植物根系吸收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最后出水达标排放。其主要工艺流程见图3所示。
该处理系统采用重力自流,只需要兼职人员定期清理格栅截留的垃圾、隔油沉淀池的沉渣和油污、按季节种植湿地植物并进行简单地护理,避免了采用其它处理系统后期运行带来的高运行费用及管理问题,适合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低的情况,并且处理后出水水质好、稳定,同时人工浮岛可以进行水生植物培植和鱼类养殖,具有污水处理、经济效益和美化环境三重效果。目前已应用于扶绥县岜盆乡弄洞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该技术污水处理系统投资约25万元,运行成本约0. 13元/ m3。污水经处理后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 2002)一级B标准。
2. 4 无动力生态土壤系统
无动力生态土壤系统污水处理技术是将生活废水排放到地表下一个独立的系统装置,揉进现代厌氧、好氧技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的微生物降解、化学转化、物理的吸附固定、植物吸收等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处理污水。其工艺流程见图4所示。
该工艺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的庭园、花园或小区内的绿地就地处理污水,也就是可分散规划,就地处理,投资费用低; 整个系统无需动力,运行成本低; 无污泥产生,维护管理简单; 受季节更替带来的温度变化影响小、受水量波动影响小,特别适合于水量波动大,不连续排水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目前,已在宜州市祥贝乡古文村罗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示范工程,宜州市祥贝乡古文村罗村屯2011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大念屯农村2010年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2012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柳州市融水县四荣乡荣塘村甲昂屯2012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等得到推广应用。
该技术污水处理系统投资约35万元,运行成本约0. 05元/m3。污水经处理后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 2002)一级B标准。
3 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均有很多工艺技术稳定、处理效果好的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技术,但对于农村而言,高效、低投入、低运行成本、易维护的技术才能真正为农村治理所适用,并且还要基于广西农村的地域、污水水质等特点。因此,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选择适用的处理技术将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连片整治工作。
摘要:阐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状况。介绍了4种在广西农村地区较适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并分析了其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及适用情况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篇8
农村生态人工湿地发生堵塞, 会引起湿地漫流或处理效率降低。若直接与农户相连, 还会引起农户下水管网排水不畅, 甚至回灌的现象, 失去污水处理的功能。因此, 农村生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必须要摸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堵塞的机制,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调查实验基础与过程
1.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 分析形成堵塞的累积物质及造成湿地的永久性堵塞的主要原因。
1.2 调查实验期间
共监测4块人工湿地, 其中2块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市政污水, 2块农村生态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4块湿地的具体设计及运行参数详见表1
1.3 采样及检测方法
1.3.1 水样检测方法
污水共检测4次水样。进水水质主要监测COD浓度 (总COD浓度及用1.2μm及0.2μm过滤的COD浓度) 。不同组分的COD计算如下:
由于污水中可能有些胶体颗粒物质小于0.2μm, 而监测研究表明这部分物质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因此在试验中可溶性化学需氧量, 为0.2μm的滤膜过滤后的水体水质。
1.3.2 累积颗粒物的采样与分析
实验期间, 每块湿地分别采样1次。采样点位置设在距进口2m及4m的位置, 及距出口2m的位置。采取锤击不锈钢管 (直径200mm, 高0.4m) 的方式进行采样。然后用铁锹将不锈钢管挖出。小心取出不锈钢管内的填料, 并放置自封口内, 移至冷藏箱保存。在本实验研究中, 累积的固体颗粒物有2部组成分别为空隙间固体颗粒物和附着固体颗粒物。空隙间固体颗粒物随着填料的取出, 会自然散落;附着固体颗粒物需超声波清晰后, 将清洗液过滤获得。
1.3.3 累积颗粒物的生物降解实验
经由1.3.2步骤获得的累积固体颗粒物进行生物降解实验, 包括厌氧实验及好氧实验。厌氧实验及好氧实验分别持续30d, 以保证难降解的有机颗粒物能够有充足的时间降解。每取去2次样品, 监测COD及挥发性固体颗粒物 (SS) 。
2 结果与分析
2.1 进水COD的成分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 市政污水及农村生活污水中COD的主要成分为大颗粒有机物。其中市政污水中除大颗粒有机物外, 可溶性物质及胶体, 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农村生活污水中胶体比例所占较低, 其中系统1占的比例仅为4.3%, 系统2占的比例仅为2.1%。说明农村生活污水中COD含量, 主要以可溶性物质及大颗粒有机物为主, 胶体含量较少。
2.2 累积颗粒物在湿地的分布规律
由图2可以看出处理市政污水的系统, 在湿地前段的累积颗粒物的重量最高。说明大多数的固体颗粒物在此被截留。而后累积颗粒物的含量逐渐降低。研究资料表明, 湿地1/3段, COD去除率高达80%~90%。大多数的COD通过污染物的截留被去除。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 农村生活污水去除COD过程的前段与后端的差异性不明显。
2.3 颗粒物的生物降解实验
由图3可以看出, 4个处理系统的COD在30d的试验周期内, 无显著变化, 颗粒物可生化性非常低。试验结果表明, 在湿地内累积的污染物主要为无机颗粒物。被截留的有机物在短时间内, 能被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迅速的降解。但1.3.2的结果表明,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的颗粒截留物较低, 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的颗粒性物质主要以有机颗粒物为主, 大部分有机颗粒物在被截留后, 迅速降解。
3 小结与建议
由1.1.2及2.3的研究表明, 湿地内形成堵塞的累积物质, 主要是难以降解的颗粒物, 这部分颗粒物会持久性地留在湿地填料的空隙内, 随着颗粒物的逐渐附存而积累, 是造成湿地的永久性堵塞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发生和消除颗粒物的永久性堵塞, 建议:
由于大多数的农村生活污水, 主要是以易降解的有机颗粒物为主, 要针对性地合理设计湿地的水力负荷及有机负荷, 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堵塞。
在湿地进水处需设置预处理装置, 尽可能地将难以降解的颗粒物预先去除, 进而延长湿地的使用寿命。
湿地若发生临时性堵塞, 可以通过干湿交替运行或者停运1~2d来消除堵塞现象。
摘要:本文以4块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 在调查湿地堵塞状况的基础上, 解析了湿地的堵塞机理, 提出了农村生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防堵塞措施。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湿地处理,堵塞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海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与实用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09) .
[2]赵志强.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01)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9
伴随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及农村人口的迅速集聚 (特别是工业区附近的) , 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染问题若不加重视, 水污染问题及其衍生的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必将因而日益加剧。由于我区村镇地域范围广且分散, 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 这不仅决定了村镇生活污水的来源、水质、水量的多样性, 而且决定了其处理工艺选择、工程建设与投资、运行管理的模式等方面的复杂性。因此, 如何控制与治理我区农村生活污水问题, 是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与探讨的过程。
1 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
1.1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 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 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特点:
(1) 污水水量变化大:水冲卫厕的普及、村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实际务农劳动力的减少、燃料的气体化、区域性的家庭手工业与生活污水量增长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生活污水来源受生活用水的影响, 主要有厨房洗涤污水、洗衣污水、洗浴污水、冲洗卫生间的粪便污水等。调查中发现:在各类型的生活用水中, 洗衣用量最大, 一般约占了各户总用水量的60%;在人口较少的家庭, 则以厨房用水为主。另外, 农户卫生间中的浴缸使用频率不是很高。农户洗澡的污水普遍直接排到地下污水管中。
(2) 水质水量在不同居住区、不同时间段里差异明显:据调查, 集中居住的新建居住区农户每天每户平均水量在166升到207升之间, 平均水量大约为180升/ (天/户) 。集中居住的陈旧居住区农户每天每户平均水量大约为120升/ (天/户) ;从排放方式看, 有2296的农户生活废水选择了直接排入村河, 45%的农户采用排入屋后及地表渗入地下, 排入沟渠的农户有25%, 还有少数农户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田地等方式。从水质上看, 旧居住区CODcr, 日排放浓度可达780、1349 mg/L, 新居住区CODcr, 日排放浓度可达350~450 mg/L。新、旧居住区的总氮、总磷排放浓度平均为:新居住区为20 mg/L和1.93mg/L, 旧居住区为9.7 mg/L和1.19mg/L。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旧居住区居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用水时反复使用后排放, 造成有机物浓度较高;同时由于旧居住区农户基本没有使用卫生洁具, 造成生活污水中粪便成分较少, TN、TP浓度偏低。农户用水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6:00-8:00, 中午10:30-12:00, 下午5:30-7:00。第一时段主要是洗漱用水、厨房用水和洗衣用水等, 耗水量在三个时段中最大;第二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 耗水量最小;第三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浴用水, 耗水量居中。
(3) 农村生活污水基本为大量无序排放:农村生活污水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排放, 一是通过管道排入自建简易化粪池, 卫生间污水的排放多采用此方式;二是将污水泼在门外空地, 任其自然蒸发,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洗衣污水的排放。
1.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我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 近年来, 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 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 逐步认识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并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低能耗和低运行费用的技术来处理污水;一些人口密集的欠发达地区也认识到, 如果不对农村生活污水采取有效处理, 会触发农村医疗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系列问题, 甚至造成传染病的产生与扩散, 因而, 国内一些地区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实践探索。如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 该技术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 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 达到净化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炊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但该技术受温度影响较大, 一般适合于常年气温较高的地区, 而且处理后水还需进一步处理才能排放。氧化塘处理技术, 如李旭东等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 CODcr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 氨氮 (NH3-N) 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 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陈鹏采用高效藻类塘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取得了稳定的处理效果:CODcr、BOD5、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60%、91.16%和50%。
2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探讨
2.1 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方式
2.1.1 加强规划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应加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制定, 根据规划来系统地开展污水治理工作, 避免废弃工程。
2.1.2 运行费用
市、区财政应对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费用进行适当补贴。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村委会和村民对污水处理费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但都不愿意承担, 多数区县运行费用来源不清,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对于农村排污既没有排污收费政策, 也没有污水处理补偿政策, 要求村民承担污水处理费不合理, 也不现实, 急需市、区相关部门出台政策, 以保证设施的长期运行, 并建议市、区财政给予相应补贴, 村民或村委会可以负担部分污水处理费用, 以提高村民的责任感, 市、区根据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 出台奖励政策, 作为对村民的补偿。
2.1.3 完善管理
在推进新农村污水治理的过程中, 要建管并重, 注重管理,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保证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途径
我国农村因分布广、散、地理地貌分布复杂, 经济相对落后, 地区差别大等特点, 解决方式采用统一模式不现实, 不可操作。应根据当地经济、周边环境区别对待。
(1) 经济落后的农村, 生活污水的收集是个大难题, 有些地区因太分散无法收集, 有些村庄集中, 但管网施工难, 投资大, 当地农民与政府无力承担。而该类地区的农村土地多、人口密度小, 生活污水来源单一且有机肥力好。因其使用不方便而长期使用无机肥, 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土地板结现象突出。针对这样的情况, 只能依靠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来解决, 只要有健全的绿色食品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监管机制等政策的引导, 通过市场调节作用, 可以大大提高农民自觉使用生活污水浇灌土地的积极性。
(2) 经济相对发达, 村落较为集中的农村, 应加强生活污水的收集系统的建设;从能耗角度考虑, 应采用生态处理为主办法处理污水。有条件的农村, 可以利用地形的高低, 使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形成跌水状, 以利于充氧, 加速微生物的降解速度, 减少生态处理占地面积或提高处理效果。天然地形条件受到限制的农村, 经济条件允许, 可以人工制造跌水充氧与生态结合的方法处理。
3 结论与建议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造成流域等水体污染, 同时农村经济发展赶不上城镇, 地区特点突出等, 因此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迫切需要经济、高效、自动化高的一体化处理系统, 以适应我区农村污水的多样性等。在选择工艺时,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如水质、水温、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工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农村的生活污水、废水产生量与日剧增。分析了农村生活废水的现状, 并对污水控制处理途径探讨, 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生活废水,现状,处理途径
参考文献
[1]路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 (03) .
[2]粱祝, 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篇10
城市与乡村之间从对立、分离到开放、协调,最终走向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历史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基本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6月,浙江省在全省农村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农村生态环境是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细胞工程,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面临着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本课题组成员对浙江省内的11个地区、159个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情况进行了一年的实地走访、调研,经过数据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为浙江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2 生活污水处理区域分布状况
2.1 从经济情况分析生活污水区域分布
在被调研的159个村庄中,处于平原地区的村庄10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66.7%;处于半山区的村庄2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17%;处于盆地的村庄17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11%;处于海岛和山区的村庄各5个,各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3%。从村庄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占85%,欠发达地区的村庄占15%,但对于山区及海岛地区而言,所调研的10个村庄均为欠发达地区。由于大多数村庄集聚分散在山区、半山区、盆地、海岛等地,因此,此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普遍存在排放分散、难以收集、难以集中处理等现象。调查发现,除少部分城乡结合村庄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纳入到污水收集管网,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均通过化粪池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图1为调研村庄具体地形分布图。
2.2 从人口居住情况分析生活污水区域分布
截止2006年底被调研村民人口情况统计分析,被调查村庄的人口分布见图2、图3。调研村庄的平均村民人数1760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为湖州南浔区水口村4953人、最少的为三都镇渔业村185人),平均户数541户。从地区分布看,以宁波市的村庄规模最大(平均2220人、844户),衢州、丽水、金华等地区的村庄规模相对较小。尽管受所处地区、村庄主导产业等因素的影响,被调研村庄的经济收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作为省级小康示范村,人均10322元的年收入水平远远高于人均年收入7335元的全省农村平均水平。省级示范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比非示范村建设在资金及管理上更容易。
2.3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分布
在本次调研的159个乡村中,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113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71.1%;在建和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有4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29.0%。在113个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的小康示范村中,共有82个(占72%)村庄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进行污水处理,29个(占26%)村庄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而采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污水处理方式的村庄只有2个(占2%)。多数村庄采用的是“格栅—沉淀池—生化厌氧池—出水”的集中处理方式,部分村庄采用流程相对简单的“沉淀—过滤—排放”的分散式处理方式。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集中式处理方式并不适合所有村庄。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看,各村平均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为107t/d,实际污水处理量89t/d,能基本满足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常处理要求。其中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平均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79.4t/d,实际处理量平均为58.4t/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118t/d,实际处理量92t/d。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所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也随之增加。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159个村庄中,能确定污水水质情况的有29个,处理后污水水质指标,除了BOD5之外,其余指标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注:文中所指的集中式处理指的是10户以上居民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的方式。
2.4 生活污水处理资金投入情况
调研显示,被调查村庄平均每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资金73.1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以村集体经济和财政支持两种方式。省财政投资约占5%,县市财政投资约占23%,乡镇财政投资约占3%,村集体经济投资约占64%,村民自筹约占7%。目前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村庄自身,即村庄集体经济的实力,资金到位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败的关键。从建设资金构成的地区分布情况看,杭州、金华、衢州、温州、台州、绍兴、湖州地区等地村庄的村集体或村民自筹资金的出资比例都超过了50%,许多地区甚至超过了80%;而舟山、丽水、宁波、嘉兴等地区则主要以财政支出为主。从经济层面上看,分散处理方式的费用稍低,但优势不明显。人均收入较高,村庄集体经济实力较雄厚的村庄,在理论上可以采用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设施,甚至可兴建小型污水处理厂或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处理,达到比分散处理更为理想的效果。但处理方式的选择,仍然受人口集聚规模、污水的数量与类型、村庄所在的位置和地形、以及环境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 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管理、污染治理与人口规模适应问题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于城镇发展,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1)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散、小、乱”问题比较突出。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一些地方的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农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有新房无新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2]。浙江省有超过4万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又有若干个自然村,有的行政村的自然村和居住点多达几十个,村庄布局分散,不仅造成了土地利用率下降,还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影响了社区服务业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织掌握资金不足,村庄管理程度下降,村庄公共服务滞后于新村建设,其中生活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尤为滞后,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劣于城市。
3.2 污水处理设施问题
小康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率(71.1%)大大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6.06%),建设成效卓越。但是从全省农村看,仍有约2.4万个行政村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3.2 处理技术与环境要求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因此农村环境是否能得到真正改善是选用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标准。从多数村庄的污水处理效果只能满足二级排放标准可以推断,一些村庄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只求设施有无、不求环境好坏的思想,致使处理效果不理想、环境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也是导致处理设施选用与环境要求不协调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尽快出台有关农村污水处理的相关技术标准,以规范农村污水处理的方式与技术规范,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的环境要求。
3.3 污水处理资金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少则上千,多则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资金。调研显示:采用分散处理方式,人均投资约为500元/人,年维护费174元/人;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人均投资约为734元/人,年维护费263/人。村庄集体经济本身非常薄弱,让农民自行负担这些资金较为困难。因此能否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的资金问题,不但涉及到设施能否建成,更涉及到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运行效果等问题。
3.4 管理人才与制度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需要有一支专门的管理队伍。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地方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已有的专门管理机构也远远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由于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农民生活垃圾投入排放水体、畜禽养殖排泄物与生活污水混杂、农村工业污水偷排、污水处理不彻底、处理后污水回收利用率低、污水处理的相关档案管理凌乱等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理机构与管理队伍建设,并尽快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地方组织管理、建立协调反馈机构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集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的重要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涉及到的部门多、范围广、情况复杂、难度大,因此需要成立以村为单位的地方组织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建设、农办、环保、农业、财政、卫生、科技等部门职责。建立协调反馈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设目标,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4.2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促进生活污水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目前,浙江省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正在进行,但许多在编的村庄规划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规划深度不够等,致使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的用地无法得到保证、排污管道的建设与道路建设不合拍,建设中村庄道路被随意破坏等现象仍十分普遍。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与村庄布点规划等也常常有所脱节[3]。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根据不同村庄所处的区域条件,合理选择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布局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激励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农村污水对策研究,加大新处理工艺的实验和开发力度。尽快出台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指导意见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提供一批投资少、能耗省、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维护管理方便、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的污水处理技术,供农民选择,确保农村环境的改善要求,促使农村生活污水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寻求社会资助渠道
(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导向。设置村庄污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专项资金,采取实物、资金、贴息等多种方式扶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资金扶持力度[4]。
(2)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倡导村企结对建设活动,营造新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的良好氛围。
(3)多方配合扶持建立乡镇企业和农村聚居点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从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降低乡镇企业和农村聚居点的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为专业污染治理公司留出足够的市场化条件下的生存空间。
4.4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健全管理机构和队伍
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目前我省存在农村环保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政策,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机构。同时,要努力提高镇村干部的技术素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鼓励大学生下农村,并有计划地把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选送到大专院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5 结语
浙江省现有行政村32449个,自然村115256个,农户10747066户,全省常住人口为4976万人[5],具有数量多、规模小、集聚散、地形杂等特点。要全面把握浙江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投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也应按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条件、人口集聚规模、污水的数量与类型、村庄所在的位置和地形以及环境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遵循“分步实施、分类对待、有序推进、科技创新”的原则,对不同区域地形条件、污水水质和规模的村庄进行分类对待,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加大新的处理工艺的研发力度,加快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继续通过小康示范村等各类“示范工程”的开展,解决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技术处理上的一些难点,为其它村庄带来示范效应。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宣传工作,带动周边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村民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从点到面,逐步推开,稳步推进。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浙江省才能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环境整治村,才能全面完成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浙江省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和农村污染问题,对农村基础设施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朱宏兰,高伟生.我国乡村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进展,1998(4):80-84.
[3]陈海霞,高广德,高婷.浙江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95-9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篇11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检察院接到群众反映,在七星关区青场镇海寨村沿河两岸的居民随意将生活垃圾、养殖废弃物排入红岩河,河水受到严重污染,该院干警到场进行情况核实后,依法向青场镇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进行治理。
经实地走访发现,海寨村中坝、丰收等村民组存在多家小规模的煮酒、养殖个体户,在其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牲畜粪便、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红岩河,一些沿岸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也随意倾倒河中或河流沿岸,对红岩河及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
针对该情况,该院根据《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的规定和《毕节市七星关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依法向青场镇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镇及时对海寨村沿河两岸的生活垃圾、污水进行整治和处理,消除附近居民排放对河流及周边环境的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同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和整治力度,營造良好卫生环境。
该镇在收到检察建议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对沿河垃圾进行清理,对20多户煮酒、养殖户开展宣传教育,责令包村、包片干部及村干部加强日常监管和宣传教育力度。同时采取“先建后补”的形式修建8个化粪池,在附近征地0.5亩修建垃圾池,采取“宣传教育、监管到户、村组保洁、及时拖运”的原则,筹措资金加强全镇各村垃圾池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文/吴万相 金召武 周礼鹏)
盘锦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探讨 篇12
1 盘锦市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的估算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 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 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 下辖两县、两区、两经济区, 人口128.8万人。盘锦市是辽宁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 城镇化进程较快, 全市农村人口67万人, 与其他城市相比, 盘锦市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自来水已入户, 农户基本都有水冲厕所, 在调查农村居民用水现状、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发展潜力等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参考取值表[2], 确定盘锦市农村居民排水量为50kg/人·d, 污水排水量为用水量的85%, 计算结果表明全市农村日生活用水量为33.5万吨, 生活污水日产生量为28.5万吨。
2 盘锦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盘锦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 盘山县、大洼县各有1座县级污水处理厂。目前, 盘锦市323个行政村、29个乡镇产生的生活污水, 主要处理方式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太平镇、田家镇、大洼镇三个镇15.1万人、6417.5吨的农村生活污水进入市污水处理厂和县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2010-2012年盘锦市在胡家镇红岩村、得胜镇得胜村、唐家镇北窑村等68个行政村建设了污水排放边沟和氧化塘, 塘内种植芦苇、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生活污水经污水排放边沟进入氧化塘进行无害化处理。氧化塘处理污水涉及人口8.4万人, 可处理生活污水3570吨;三是结合辽河流域治理, 2012年盘锦市已建成1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 所覆盖农村人口8.63万人, 目前这些乡镇污水处理厂部分已运行, 未来全部运行后可处理生活污水3667.8吨。按照以上计算, 如果盘锦未来所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运行良好, 全市47.9%的农村生活污水可得到有效处理。
2.2 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盘锦市政府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重视程度较高, 村民环境意识也不断提高,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建设了许多污水处理设施, 但因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污水污染面广等因素的影响,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污水处理率低。
盘锦市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良好运转的前提下, 污水处理率仅47.9%。但目前, 这些已建污水处理设施中, 除市污水处理厂、县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氧化塘、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可正常运转外, 其余的污水处理设施因管理不善或污水量少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大降低。
2.2.2 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
盘锦市目前仅有少部分村镇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 大部分乡镇和村屯因缺乏建设资金导致污水处理设施配备不到位, 使农村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 经常出现污水乱排、污水横流或直接排入周边河流的现象, 对河流水质及村内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2.3 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需要一定的技术, 要想达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 需要经过培训、掌握一定污水处理知识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均有乡镇的环保助理或副镇长直接管理, 他们缺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2.4 村民对生活污水污染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 农村居民形成了污水随意倒、乱排的生活习惯, 对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认识不足, 认为生活污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依然按照以前的生活习惯随意处置生活污水, 给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一定困难。
3 盘锦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
为进一步使盘锦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得到有效处理,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处理对策:
3.1 政府引导, 科学规划乡镇、村建设
盘锦市目前处于城乡一体化试点期, 乡镇和村在不断改造和发展, 在居民由居住区由散到集中的过程中, 各级政府应加强管理, 科学规划排污管网的建设, 使其有利于污水的集中收集和处理。
3.2 因地制宜, 科学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对于乡镇中居民大量集中居住的楼房区, 污水有排污管网, 在日污水排放量达到300吨以上的, 选择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对距离市、县污水处理厂较近的乡镇和村庄, 可选择建设污水配套管网, 将污水输送到市、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于农村居民居住较散, 污水难以收集的乡镇和村庄, 根据盘锦市地下水位高、坑塘多的实际, 可选择投资低、日常运营费用少的氧化塘处理方式。
3.3 增加资金投入,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资金投入, 使各乡镇和村屯村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完善污水排放管网和边沟建设, 同时保障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后期维护费用, 充分发挥其处理能力, 确保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得到统一收集和处理。
3.4 开展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加大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对其进行污水处理知识和设施维方面的指导, 切实保障设施的良好运转。
3.5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污染的认识程度
借助电视、报纸、广播、板报等媒体, 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和处理技术的宣传力度, 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污染和处理的认识, 改变污水随意倒、乱排的生活习惯, 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有序开展。
4 结论
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对于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 可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目前, 盘锦市农村生活污水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科学规划、不断探索, 走出一条符合盘锦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洪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 2009, 22 (3)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荐阅读: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08-24
农村生活污水09-1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例论文07-21
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08-0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08-2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07-06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状况调查报告08-31
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合同10-24
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调查报告08-01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调研报告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