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共12篇)
农村生活垃圾 篇1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讨论了农村垃圾污染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危害,解决对策
1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综合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治理的难度也逐年提升[1]。正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 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管理问题应尽快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 并加强适合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对策研究。
2 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1 占用大量可使用土地资源, 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不少家庭选择把垃圾丢放在农田附近, 等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再统一焚烧, 这种行为不仅直接侵蚀了大量可使用的土地资源, 而且有些垃圾中含有的各种重金属 (如铜、镉、铬等) 也会在雨水的冲刷下渗透积累在土壤里, 破坏土壤理化性质, 危害农作物的生长[2]。
2.2 严重污染水体
不少家庭把垃圾直接丢放在附近的小溪、河流中, 这些垃圾不仅直接污染水体, 严重影响当地及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而且, 存在于垃圾中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会在杀死水体微生物的同时引起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在引起富营养化效应的同时会造成水体缺氧, 引发二次污染。
2.3 严重污染空气
生活垃圾的大量堆放和随意焚烧对农村的空气也造成严重的污染。露天堆放的垃圾臭气冲天, 其主要有害气体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 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存环境。同时, 生活垃圾的随意焚烧也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而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 严重影响农村的空气质量。
2.4 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农村垃圾在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水体、土壤中可直接被动植物吸收, 而且这些物质会在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下累积在动植物体中而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于是, 这些毒害物质最终也会随着人们的取食作用积累在体内, 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生活问题。
3 农村垃圾污染的原因及其分析
3.1 农村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滞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实行了“城乡二元制”, 并从政策上做出了农业辅助工业, 优先发展城市的决定, 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就导致了农村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后果。这也使得在农村环境的管理和治理上获得远远少于城市水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使得政府在有限的公共环境资源配置下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3.2 政府管理失灵, 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政府管理失灵主要是指在农村的整体发展过程中, 政府并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味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 在农村实行了“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同时也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 当地各级政府面对农村环境的日益恶化而无能为力。此外, 政府管理失灵还表现在当地缺失或不健全的环卫管理制度。在偏离县市或乡镇的农村地区, 由于资金的不足及相应管理、技术人员的缺乏而导致基层部门不能很好地执行上级制定的管理制度, 完成相应的任务。
3.3 村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 环保意识不强
在政府可利用资金不足、管理失灵和市场调节失灵的状态下, 农村缺乏垃圾处理设施, 导致农民随意乱倒乱放垃圾。同时, 由于农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 这就使得他们并没有选择定点倾倒处理垃圾而是为了自家方便地随处堆放垃圾。
4 解决农村垃圾污染的对策
4.1 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作用, 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各级地方政府必须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 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良好的政策, 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适用型技术, 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 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在现阶段, 政府最亟待完成的工作就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指定各地的垃圾排放地址, 以阻止农民再随意排放垃圾污染河流和农田, 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同时, 鼓励并帮助农民建造沼气池, 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此外, 还应加大环保的宣传教育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 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农民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 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要把环保教育从中小学开始, 积极培养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发挥农民的主体性, 充分调动农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是农村财富的主人。农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是在源头上减少农村垃圾排放量的根本。广大农民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在3R (Reduce减少原料, Reuse重新利用, Recycle物品回收) 的方针下, 节约利用各种资源, 并积极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在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排放在指定的地点, 从而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遏制农村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3]。
4.3 加大市场的调节作用
加强农村垃圾处理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在“谁污染, 谁治理”和“谁投资, 谁受益”的政策下, 政府应当通过培育市场, 建立规范的市场运行秩序, 充分开放农村的垃圾处理市场, 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同时政府还应从投资、信贷、土地利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以利于农村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形成, 促进市场的整体调节作用。
5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且正处于经济发展关键时刻的发展中国家, 农村垃圾问题不仅仅是生活在农村的每一个农民应该面对的问题, 也是政府应该面对考虑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丁明.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问题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8) :128.
[2]郜宗智.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295-296.
[3]邓俊.资源化先抓源头——北京垃圾分类收集剖析[J]建设科技, 2003 (11) :158-160.
农村生活垃圾 篇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从督查情况来看,各村对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比较重视,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村书记或村长为第一责任人,每个村都配齐了卫生督查员,开展了督查评比活动,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员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
1、资料收集整理方面。所有村对“三个制度”(环境卫生管理、保洁员监督管理、卫生检查评比)、“两个专栏”(卫生宣传、卫生检查评比)、“一评比”(卫生检查评比)台账等完成较好。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部分村都按照人口基数、保洁范围配备了垃圾桶、板车、扫把、铁锹等垃圾清运设施、建立了焚烧灶、垃圾中转站。
3、实际效果方面。特别是我镇江头村公路沿线比以往干净了,路上的零星垃圾少了,小水村组织村党员义工队将多年的陈年垃圾进行了清除;顺化村号召村民将马路两边的杂草处理得干干净净,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改观。
二、存在问题
1、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农户环境意识不强,在环境治理方面参与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的事,跟他们无关,乱堆乱放、垃圾随手丢弃的现象较为严重。各村虽然制作了“门前三包”牌,但没有真正把“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到实、流于形式。
2、保洁费收取较为缓慢。大部分村虽然制定了收取保洁费的标准,但收取进展较慢。
3、卫生死角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村公路沿线卫生状况有很大的改观,但是沟渠内、桥梁下和一些较隐蔽的地方仍留有卫生死角。如江头村台洲组、丰田村三滩组仍有成堆垃圾。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强化责任落实。村主要负责人及卫生督查员、保洁员要将此项工作抓好落实;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将辖区内环境抓好。
2、考评制度落到实处。各村要严格落实考核评比制度,进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评比、年终总考评。各村民小组要实时开展户评比活动,真正发挥评比在推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加大力度收取保洁费。保洁费的收取既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发挥群众对村组干部和保洁员的监督作用,还未收取保洁费的村组,要进一步加大保洁费收取力度。
破解北京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瓶颈 篇3
一、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或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一)农村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检测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物理成分(见表1)可以看出,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和灰土为主,二者含量之和介于75.6%—88.3%之间。近年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成分变化较大,厨余垃圾含量和含水率增长较为明显,纸类和塑料含量逐步提高,灰土含量有了大幅度下降,2014年的灰土含量比2010年下降了约36.8%,其他组分变化不显著。
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的家禽饲养逐渐减少,厨余垃圾利用率降低,致使大量厨余垃圾进入生活垃圾,这也是导致生活垃圾含水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燃料结构有了较大改变,较多的农村地区由燃煤改为燃气,农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表现为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大幅度下降。
对比表1和表2可知,农村生活垃圾的厨余垃圾含量和含水率正在逐渐提高,依这种趋势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会更加趋近于城区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同时农村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还是远高于城区,而纸类和塑料则远低于城区。
(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
据调查,农村地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86kg/d,表3是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2009—2014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2014年生活垃圾总量为251.78万吨,人均约0.80kg/d,略低于全国平均值。
2009—2012年间,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变化不大,但2013—2014年有大幅度增加,同比增长了6.62%和13.8%。除人口增长因素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率的提高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
(三)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方式
1994年以前,北京市城市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范围,当时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简易填埋为主。1994年建成第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阿苏卫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始改变简易填埋的方式。截至到目前,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共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9座,设计处理能力14791吨/日,包括12座填埋场,6座综合处理厂和1座焚烧厂。目前,收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都能进入无害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两种收运及处理模式。一种是“压缩转运”模式,收运流程为“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通过建设镇(乡)压缩式转运站,转运站前端配备中小型收集运输车到各村巡回收集垃圾,运送到转运站压缩后,再由转运车运送到区(县)垃圾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另一种是“直运”模式,收运流程为“村收集→区(县)运输→区县处理”,即不建设镇(乡)一级的压缩式转运站,代之由每村建设一座垃圾收集站(或垃圾房、收集点),收集生活垃圾,存满后由区(县)环卫部门运送至区(县)垃圾处理设施处理。
二、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再利用率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2014年同比增长了13.8%(见表3),超过了城乡垃圾产生量增长的平均值。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活垃圾成分以有机物成分(厨余)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农村地区垃圾成分与城市地区垃圾成分趋近,无机物含量尤其是灰渣含量大幅降低,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增加对原有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的变化决定了前端的分类模式、中端的收运方式和后端的处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物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增加了收运和处理的难度。
(二)投入不足,设施老化,专业化水平低
北京农村的垃圾收集车、村级中转站和转运车辆的配备标准主要是依据《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2012年),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现有设施严重老化,且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占比的增加,部分行政村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垃圾房(箱)的数量过少,服务半径超出国家或地方标准,垃圾收集车数量少,未达到相关排放标准,且存在垃圾遗撒现象,造成“二次污染”。同样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保洁员配备标准参差不齐,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较低。转移支付给区县的农村垃圾处理经费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政策保障,各级行政部门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虽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标准在不断提高,但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 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难度,对于财力薄弱的区(县)、镇(乡)和行政村表现尤其突出。
nlc202309032048
(三)体制不顺,规划缺失,责任制难落实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顺。部分区(县)由农委主管,部分区(县)由市政市容委主管,还有些区(县)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由市政市容委主管,保洁员队伍和清扫保洁则由农委负责。这种交叉管理的模式容易造成权责不清,不利于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统筹管理。在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上,没有制定涉及市、区(县)、镇(乡)、行政村四级管理机构的整体规划,缺乏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和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农村厨余垃圾和灰土就地消纳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有些区(县)收运未做到全覆盖,部分生活垃圾未进入正规终端处理设施。
三、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北京农村地区既是首都区域发展的空间和载体,又是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农村环境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北京人的切身利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破除城乡垃圾管理二元结构,加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一)因地制宜,建立运行高效的垃圾处理体系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制定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打破现有区(县)、镇(乡)、行政村等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跨区域的“收集—运输—处理”垃圾物流体系,利用市场调控功能,优化配置垃圾处理资源,集约环卫运行成本,提高环境治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形成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就近处理与区域处理相结合的设施设备布局。针对平原、山区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垃圾收运处理技术路线,人口相对集中的平原地区,将生活垃圾全部运到区(县)终端设施进行处理;人口相对分散的山区,建设区域性垃圾处理设施,尽可能采取就地处置的方式进行处理。
针对当前垃圾处理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垃圾中厨余垃圾和灰土就地处理技术的选择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技术成熟可靠,污染可控;二是处理设施简单,易于维护;三是投资运行成本低,性价比高;四是最终产品的资源化和排放的无害化。
(二)统筹兼顾,构建运转协调的垃圾管理体系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出发,统一协调,明确分工,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垃圾管理机制。市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负责全市治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制定地方性法规、政策、标准及考核办法。各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逐级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长效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环境卫生行业管理部门将城乡统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明确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保障足够的基层管理和作业人员编制。农村工作部门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势,作好群众工作,配合行业部门共同实现管理目标。
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费用的公共支出。垃圾收集、运输、中转站设施设备的建设,采取总体打包、整体立项,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农村生活垃圾日常管理运行经费由属地政府负责解决,统筹使用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
(三)着眼长效,形成多元参与的垃圾治理体系
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需要村民个人、村集体、社会单位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村规民约在农村事务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破坏环境,人人爱护环境,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规范投放垃圾,不以私利接纳外来垃圾,需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鼓励村民自筹,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清扫保洁、收集运输的市场化运作,也可以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行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支持政策,采取公开竞标、整区县打包委托经营等方式选择专业的保洁队伍或环卫公司。
研究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以奖促治政策,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以奖励换取机制,以奖励促进自觉,以奖励培养习惯。对于治理效果好的村庄,树立标杆,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专门用于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庄环境改善,使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方认识到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把资金用在前端的污染防控,而不是把资金用在末端的污染治理。避免形成“村民挖坑卖土、收垃圾填坑挣钱、政府非正规治理埋单”的恶性循环,而是形成“村民爱护环境、环境产生收益、收益投入环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颖,许少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对策[J]. 市政技术,2007(7):62-63.
[2]管冬兴,彭剑飞,邱诚,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19-22.
(摄影:戴志锋)
(责任编辑:黄荔)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探讨 篇4
1 农村生活垃圾概述
1.1 农村生活垃圾的含义
农村生活垃圾包括农村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煤渣、厨卫垃圾、人畜粪便、塑料废纸、废旧电器、织物橡胶等废弃物。垃圾是人们要丢弃的废弃物, 但是对垃圾的处理不是简单的小事。就家庭而言, 每天清理垃圾有利于建立一个卫生健康的家庭;就社会而言, 正确处理好垃圾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建设两型社会, 而农村垃圾资源化是建设两型社会中很重要的环节。
1.2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
1.2.1 农村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
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均消费商品的数量增多, 耐用品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就直接增加了生活垃圾的数量。化肥的广泛使用, 许多有机垃圾被淘汰, 这也使得垃圾数量明显增加。
1.2.2 城市的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
据相关数据表示, 我国每年有90%以上的城市垃圾是在郊外填埋或堆放。1995年, 我国垃圾填埋量为1100万t, 此后每年约以9%的速度递增。从城市转移的垃圾, 增加农村生活垃圾量, 污染了当地的环境。
1.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变得复杂, 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且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垃圾处理方式简单粗放, 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处理垃圾的方式不恰当, 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也间接地为自身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由于农村居民点分散, 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处和专门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处理系统, 村子里的生活垃圾, 基本上是农户各自自行处理, 并没有相关部门的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可以变卖的垃圾, 如废铁、旧家电、纸等, 大多是各自存积在家, 等有人上门收取时再变卖。另外, 处理垃圾的方式也有粗略的焚烧和填埋。
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农民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当地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不予以重视, 鲜少对广大群众开展环保宣传。同时, 农民对垃圾分类标准不了解, 不能正确区分各类垃圾, 没有意识到垃圾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当然,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对如何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进行了积极探讨, 如宁波一些农村地区将垃圾分为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两大类, 运用生态转化技术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办法, 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问题, 为我国农村垃圾的处理提供了经验。其基本做法如图1所示。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在借鉴全国各地经验的基础上, 创造一种较为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概括为:“户分类, 村收集, 有害垃圾送区里”, 这种模式推广后, 王平镇全镇环境和村居民的室内卫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2 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资金不足
农村居民点分布面积广, 基础设施不完善, 处理生活垃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财政对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的投入少, 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匮乏。由于各村规模较小, 日均产生活垃圾量在几吨左右, 不适合长距离运输进行集中处理。此外, 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弱, 存在着资金困难的现象。
2.3 堆肥化技术应用不广, 沼气池的修建进程缓慢
垃圾堆肥化就是在人工控制下, 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碳氮比 (25-35:1) 和通风条件下, 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垃圾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有机垃圾的堆肥化技术是一种最常用的固体废物生物转换技术, 是对固体废物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也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能源化的系统技术之一。同时, 修建沼气池, 将生物能变成电能, 调整农村生产生活的能源结构。
2.4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于空白状态
农村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99%是水, 固体杂质不到1%, 大多是无毒物质, 水中主要含有以大肠菌群为主的大量微生物, 且含氮、磷较高。农业污水, 是指由于化肥、农药的用量迅速增加, 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农田径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其分解产物。污水可以迅速渗入地下, 表面看来对农村环境污染不大, 但对地下水的污染就更加严重, 将对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非常不利。
2.5 农村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问题关注较少。在实际工作中, 市政管理部门设有综合执法机构, 但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不到位, 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尚未形成整体规划。
3 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建议
3.1 面向农户开展环保宣传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宣传工作中, 可以发放图文结合的海报、书籍等宣传材料, 指导大家如何将生活垃圾分类, 使农户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免费向农户提供三个垃圾回收专用桶, 由垃圾车定时定点集中收集。当地政府可以适当的给予农户奖励, 直接利益能激发农民在源头上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的积极性, 逐渐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的陋习。
3.2 由政府牵头, 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农村环境整治涉及面广, 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比较高, 况且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收入有限, 这就需要在当地政府的投资和管理下, 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投资商将生活垃圾形成产业化, 架起城市沟通农村的桥梁, 可将城市里的有机垃圾和农村的一起制成安全的有机肥, 为农民种植绿色食品提供肥料。
3.3 引进先进技术, 借鉴国外处理生活垃圾模式
在目前, 世界各国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分类利用三种模式。在我国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填埋, 这种方式存在着浪费资源、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水体等诸多问题。各地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 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处理生活垃圾, 如征用农民废弃宅基地修建中小型的垃圾回收站, 分类集中收集居民的生活垃圾, 将可燃类垃圾送往发电站, 可回收利用的送往有能力生产的企业实现资源的再生产。
3.4 利用生物技术, 将生活垃圾资源化
将果皮菜叶、秸秆、人畜粪便、灰土、养殖场污水放入封闭的沼气池, 进行厌氧发酵。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可以借鉴“生态模式”处理模式, 如图2。沼气为居民提供生活燃料;沼液可以喂养蚯蚓等有益昆虫, 改良土壤结构;沼渣入田增加土壤肥力, 另外也可以利用沼渣种植蘑菇、金针菇等菌类。在减少农民生产生活的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也能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3.5 建立健全的农村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规定, 一是对居民产生的垃圾进行阶梯式收费;二是对生产厂商的包装做出限制, 如美国大多数州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上市;三是对乱丢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通过立法手段, 明确垃圾生产者在垃圾处理过程应履行的义务。已有的法律法规要落到实处, 如“限塑令”, 自从政府实施限塑令后, 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减少, 但在农村地区使用垃圾袋的现象还很普遍。
4 结束语
村容整洁,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 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生活垃圾, 处理好生活垃圾, 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应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回收利用等方式, 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认真对待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再利用, 能够节约资源,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治水, 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9, 27 (4) :121-124.
[2]任伟芳, 怎样保持村容整洁?宁波农村垃圾处理的探索实践[J].今日浙江, 2006 (22) :56-57.
[3]朱明、张玉华、孟海波, 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
[4]焦守田、冯建国, 农村垃圾的资源化管理[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5]边炳鑫、赵由才, 农村固体垃圾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汇报 篇5
一、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建设 813 套环保桶,购置吊装式垃圾收集车 30 辆,各乡镇配置保洁员(由当地村民构成)848 名。平均每天清运垃圾 60 吨,基本实现了全市 9 个乡镇及街道的 156 个行政村、897 个自然屯的垃圾日产日清,提前完成了 90%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任务目标。
(二)整改措施 1.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省级达标验收标准和省厅调研组指导意见,购买 2000个 240L 小型收纳桶,将小型收纳桶合理的分配到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设备短缺的村、屯,解决了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覆盖范围不够的问题。
2.严格执行转运公司和保洁员工作考核机制,合理调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三)整改结果 解决了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覆盖范围不够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运,避免垃圾随意倾倒及集中露天堆放问题。
二、下步工作措施 继续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设备投入,加强保洁人员和转运企业管理,及时对垃圾收集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与更换,保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汇报 2
20xx 年以来,乡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及县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县委、政府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创建优秀乡村的指示精神,通过增添措施,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全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几年来全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在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下达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迅速组织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同志为组长,乡长同志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领导、中层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 < 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 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 同时 , 各单位、各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工作到村,责任到人,任务到户,增强每位责任人和任务人的责任总和使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全面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接受国家验收目标的实现。
二、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良好氛围、召开动员大会。乡党委、政府于 4 月 17 日召开了全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动员会,明确工作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限。安排部署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工作,各单位各村委在 4 月 18 日全面召开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宣传。乡村总共书写岩标 100 余幅,布标 35 幅。办专栏 21 个,召开广播专题会 300 余次,通过闭路电视宣传 100 次。发放宣传资料 4000 余份,张贴农户墙上宣传资料 13000 余份。
三、健全制度,明确职责
进一步健全了任务目标的考核细则,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乡上制定了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建立检查评比考核机制,建立保洁队伍和保洁制度,指导各村社制定自己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书和保洁员保洁和工资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要求各村社细化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按照工作进度开始周考、月考、季考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工作保障。积极争取资金,添置环卫设施,场镇扩建垃圾转运屋投入 10000 元,场镇添置垃圾分类箱 20000 余元,环卫车辆投入 17000 余元,积极引导群众适当交纳保洁费,村级集体适当补贴等方式。通过这几项的投入加大了财力保障,制定工作方案,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任务,明确职责,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纪律保障。
(二)组建环卫队伍。在去年环卫队伍基础上,场镇增加环卫队伍 2 人,场镇管理人员增加 4 人,环卫作业经费由场镇、村社按 “ 社会融资、居民自筹 ” 的原则自行解决,场镇环卫工人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做到每一个村 1 名保洁员,2 名卫生监督员,每个社配备保洁员 1 人。对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增加力量,提升了生活垃圾的收集率。
(三)建设垃圾池。全乡 15 个村修建垃圾池 110 余个,配备村组垃圾桶 360 余个,农户自备垃圾桶 8200 余个,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就近收集、便捷清运。现已经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垃圾池建成后全乡生活垃圾收集率达 95% 以上。
(四)垃圾分类箱添置。结合场镇实际,对场镇垃圾分类箱进行添置,共计 40 余个。通过垃圾箱的添置,增加了场镇环卫设施,有利于场镇环卫保洁人员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工作量,进一步便于垃圾的收集和清运。
(五)配备环卫车辆。场镇新配备了 1 辆垃圾清运车,15 个村各配备了 2 辆环卫手推转运车,共计 30 辆。通过垃圾清运、转运车的配备,大大地增加了垃圾的清运速度。
五、加大督查,严格考核
党委、政府采取 “ 农户社评、社组村评、村级乡评 ” 的办法实生周评,对评出的 “ 优美户 ” 和 “ 较差农户 ”,实行流动红旗进行奖惩,乡共奖励 “ 优美户 ”2000 余户,“ 较差农户 ”1000 余户,对各村下达整改通知书 20 余次,约谈工作不实的干部 5 人次,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较差的农户点名批评 100 余户,闭路电视曝光较差农户 300 余户,通过这些方式,加大考核村干部,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
六、存在的问题
刍议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策略 篇6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策略
为了积极响应农村卫生环境改善的号召,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确保农村居民的健康用水,要严格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排放问题,彻底改善我国农村的卫生面貌。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视觉上的污染,造成农村水质污染和农田土质,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作物的生产产量。因此,有关部门领导要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管理工作,确保农村健康发展。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构成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厨房洗菜等的污水、洗浴污水、卫生间厕所的粪便污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洗衣污水等,农村洗衣生活污水中,洗涤剂的使用量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增加[1]。由于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社会发展水平、农村文化背景、水资源使用情况以及农村生产活动等不同,在生活污水的排放类型与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他们对生活污水的认识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农村固体垃圾的主要构成
农村固体垃圾的主要组成包括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街道清洁管理的清除垃圾、农村食品加工和餐饮业等小型工业市场的废弃物以及农村学校单位的垃圾等。比如,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中的燃烧残渣、纸张塑料金属等制品的包装纸、废旧电池电器元件以及一次性生活用品垃圾污染,餐饮业的厨房残余固体生活垃圾以及不能分解的包装物。
三、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处理策略
(一)完善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形成农村环境卫生专人负责的良好管理机制,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尽量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确保全体农村居民都参与到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管理工作中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制度的宣传以及学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此外,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加大财政支出,最大限度的设立污水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设备的专用资金,用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化管理运营工作。
(一)创新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保洁市场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集中处理模式需要大力推广,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保洁市场机制。可以安排农村每个村庄都聘用部分保洁人员,并且要严格规范保洁人员的招聘考核录用管理工作,形成竞争上岗的良好局面,确保农村保洁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农村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将农村保洁机制流于形式。加大对农村保洁人员的检查监督力度,定时定期对保洁工作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加强保洁人员卫生知识的教育培训,保洁人员的工资绩效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2]。农村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首先,农村居民承担一部分。其次,当地政府单位承担一部分。最后,村集体的财政资金支出。三者之间可以进行合理分配。
(二)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增强居民的绿色消费观念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居民的绿色消费观念,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与固体垃圾。利用电视媒体、广播电台、新闻报纸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形式积极倡导农村居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增强保护农村卫生环境的责任,创新消费观念,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做到节水、节能以及减少粮食浪费。生产生活用品的选择方面要自觉选择环保性能较强的产品,食品的包装袋尽量使用易分解易处理的外包装,购物使用环保袋等。强化农村居民的分类回收意识,减少垃圾总量,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从企业单位、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商场集市以及农村医院门诊等方面进行集中分类处理,可以大体分为纸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以及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五类,电池的污染较大、体积较小,可以进行特殊分类。有用的垃圾可以放在自家角落中,回收利用或者专业回收队进行集中垃圾回收。其他垃圾可以通过农村卫生管理部门统一收集,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总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卫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量,避免农村垃圾污染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浪费,降低了农村垃圾填埋处理工作的资金成本,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破坏。
(三)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中加强农村沼气管理
农村的沼气工程属于环保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工作任务量。农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粪便以及洗涤剂污水废水,农村居民人口总数决定了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是很可观的,同时也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3]。生活废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包括淀粉、脂蛋白、纤维素以及糖等,还存在大量的病毒细菌以及丰富的无机盐成分。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非常容易产生恶臭气味。农村的沼气建设工程正好可以利用生活污水的这一特点开展沼气工作,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定处理技术减少粪水中的有机质,在达到沼气工程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产生大量沼气,然后再利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辅助作用,科学管理沼气的日常使用。沼气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的发电、供暖等,沼肥可以作为一种农作物有机肥。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改善农村的卫生面貌,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问题,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处理技术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情况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4:3-57.
[2]韩智勇,旦增,孔垂雪.青藏高原农村固体废物处理现状与分析——以川藏5个村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03:451-457.
农村生活垃圾 篇7
与城市生活垃圾相比, 农村生活垃圾分布分散, 产生量少, 要在每个村镇分别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处置设施投入巨大, 使用率低, 不具有经济性。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三级联动模式, 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收运系统, 依托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置[6], 是妥善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 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运和处置的不二选择。
准确预测生活垃圾产量是建立经济有效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前提。我国农村通常由集镇中心和普通农村生活两部分组成。由于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集镇和农村的生活垃圾产量和组成均存在较大差异, 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部分农村人口将向集镇转移, 这也进一步影响着生活垃圾的产量和粪便。以往的研究多将集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预测其产量, 而忽视了这些差异的影响, 将对生活垃圾总产量的预测带来误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 并介绍了一个基于此模型的某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收运系统设计实例, 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参考。
1 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
建立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模型, 根据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乡镇总人口, 根据规划城镇化率及城镇化率变化预测集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数量, 进而计算集镇生活垃圾产量、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和乡镇生活垃圾总产量。
乡镇预测年城镇及农村人口规模分别:
R城—预测年城镇人口数, 人;Q农—预测年农村人口数, 人;Q总—预测年总人口数, 人;—起始年总人口数, 人;k—常住人口年增长率;n—预测年限;P—预测年份城镇化率。
乡镇生活垃圾收集量为:
R城—预测年城镇垃圾收集量, t/d;R农—预测年城镇垃圾收集量, t/d;R总—预测年各乡镇总垃圾收集量t/d;C—生活垃圾收集率。
2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
2.1 生活垃圾产生现状调查
对湖南省某乡镇的生活垃圾进行收运。
该乡镇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距离县生活垃圾填埋场13km。土地面积83.5km2, 2013年镇域常住总人口5.5万人, 其中集镇人口2.34万人, 农村人口3.16万人。乡镇集镇中心手工业发达, 私营企业较多, 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
该镇集镇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其生活垃圾产量与组成与农村差异较大。根据现场调查, 该乡镇生活垃圾主要由煤渣、灰土等无机垃圾, 废弃塑料制品、包装袋、玻璃瓶等垃圾及少量腐烂蔬果、剩余饭菜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部分组成。其中远离集镇的乡村村民主要能源为燃煤, 煤渣、灰土在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较大, 约占40%, 厨余垃圾及可回收垃圾所占比重较小, 各约占10%。集镇中心部分居民已采用石油液化气代替煤作为主要能源, 生活垃圾中煤渣、灰土含量相对较低, 约占20%, 同时厨余垃圾及可回收垃圾比重较大, 分别约占50%和15%。
该乡镇目前并未建设生活垃圾收运或处置设施。除农村部分农户家建有沼气池, 可将厨余垃圾混入其中, 用于发酵制沼气外, 大部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池塘、荒地, 严重污染环境。
2.2 生活垃圾分类方案设计
结合现场调查情况, 将该乡镇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 (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无机垃圾 (煤渣、砖瓦等无机垃圾) 、厨余垃圾 (剩饭、剩菜、果皮等可发酵有机垃圾) 、有害垃圾 (废电池、废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五类。
为实现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减轻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运行负荷,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回收站回收利用;无机垃圾可作为附近坑塘道路填土;有害垃圾由乡政府统一收集安全处置;自建沼气池的农户厨余垃圾可用于发酵产沼气, 其余不便于自行处置的农户可将厨余垃圾并入其他垃圾中, 统一收集后运输往该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各类垃圾处置方式如图1所示。
每户分发2个编织袋, 用于盛装无机垃圾和纳入本项目需运往填埋场的其他垃圾, 发放2个20L密闭垃圾桶, 用于盛装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一般直接进入沼气池或与需收运的生活垃圾混装, 不需另行配置收集容器。垃圾桶和编织袋全镇统一配置, 在垃圾桶和编织袋上做好标识, 由村民自行将垃圾分类收集。
2.3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
2.3.1 生活垃圾收运规模预测
根据上述模型, 对该乡镇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据统计, 该乡镇常住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 2013年镇化率为42.63%, 2020年县域规划镇化率为54%, 以此推算, 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率为1.625%。参考类似地区生活垃圾产量, 城镇人口生活垃圾人均日收集量取0.8kg/ (人.d) , 农村人口生活垃圾人均日收集量取0.4kg/ (人.d) 。集镇及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预测如表1。
由表1可知, 至2024年该镇生活垃圾总产量为37.63t/d, 其中集镇28.37 t/d, 农村9.26 t/d。
2.3.2 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
未经压缩的生活垃圾容重较小, 约为0.4t/m3, 直接运输车辆装载量低, 运输车次多, 运输成本高昂。在集镇西南方荒地设置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40t/d的收集站1座, 对农村收集上来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 统一转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 提高车辆装载率, 降低运输成本。
收集站采用垂直预压式垃圾压缩工艺, 该工艺占地面积小, 垃圾压缩密度大, 垃圾经压实后密度可达0.85t/m3。综合考虑垃圾装车、卸料时间间隔及设备检修备用需求, 收集站配置40t/d垂直式生活垃圾压缩机2台。
2.3.3 生活垃圾收运作业规程
在集镇及各村配置2m3可密闭式生活垃圾收集斗, 由村民自行将需收运的生活垃圾倾倒如附近收集斗内。收集斗数量按照集镇及各村预测生活垃圾产量确定。配置2t车厢可卸式运输车将装满的收集斗运输至收集站。此类车与2m3生活垃圾收集斗相配套, 装卸便利, 外形小巧, 适用于乡镇收运。垃圾经收集站压缩后采用10t可密闭式垃圾转运车将垃圾转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 进行填埋处置。收集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车辆、地面清洗水等废水经调节池收集后由5t式污水槽罐车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垃圾收运工作由乡镇环卫队负责。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预测模型, 可分别预测农村与集镇的生活垃圾产量, 减小了将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视为一体, 直接套用城镇模型预测的误差, 有利于工程设计中生活垃圾处理规模的确定。
通过合理预测乡镇生活垃圾产量,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将乡镇生活垃圾统一收集, 集中处理, 有效解决垃圾围村问题,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维护村民身体健康, 促进新农村建设。
3.2 建议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覆盖全县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为农村垃圾治理提供保障。 (2) 建设完善的制度保障, 明确责任, 落实管理, 加强监督, 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 使农村垃圾处理有制可循。 (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普及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知识, 从源头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防范生活垃圾问题打好基础。
摘要:城镇与农村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差距巨大, 预测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时直接套用城镇生活垃圾预测模型会带来较大误差。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预测模型, 并以此为基础, 提供了一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实例, 为今后的同类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收集,运输
参考文献
[1]管蓓, 刘继明, 陈森.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分类收集模式[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 25 (3) :67-71.
[2]邴常远, 吴东彪, 白玉方, 等.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探析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39 (9) :26-29.
[3]王翎均, 梁成华, 王军, 等.辽宁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置对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2014, (7) :1072-1075.
[4]董丽丽, 于玲.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6:223-226.
[5]张继远.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视域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23 (1) :7-9.
农村学校生活垃圾问题及对策探析 篇8
据统计,全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7亿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7亿吨,清运量为1.4亿吨,处理率为60.3%;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9亿吨,高于城市垃圾产生量,但清运量与处理量微乎其微。农村生活垃圾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学校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再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村推进寄宿制教育和免费营养早餐工程,学校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生活丢弃物是学校垃圾的主要来源,包括:废纸(箱)、塑料食品袋(瓶)、果皮、废电池、生活废物等,这与学生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许多学生喜欢吃零食和方便面,这不但增加了垃圾桶内各种食品包装袋、方便面盒(袋)的数量,而且导致垃圾桶里有许多油或汤等不利于清洁的垃圾,这些废物不仅味道不好闻,反而引来许多蚊虫。其中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现在许多同学早上在教室里吃早餐,塑料食品袋较多。而且,桌洞内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学习环境。学校食堂剩菜剩饭比比皆是,一次性食品盒、方便袋数不胜数,严重加大了环境污染程度和垃圾处理的难度。
二、农村学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
农村学校处理垃圾经常采用的是利用现有的校外沙坑或者低洼直接进行倾倒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及发酵甚至发生反应,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液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另外,我校建在饮用水水源处,饮用水大多取自浅井。因此垃圾中的一些有毒物质随雨水的冲刷渗漏,迁移范围越来越广,最终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焚烧垃圾是农村学校处理垃圾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学校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当复杂,把垃圾不分类就焚烧,一方面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发生爆炸和引发火灾,我校就曾经发生过学生在焚烧垃圾时由于摩丝瓶爆炸险些受伤的事情。另一方面焚烧垃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毒性相当大,这种化合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或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在身体不能抗御的情况下引起全身性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大气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得一些可回收的垃圾白白烧掉,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解决农村学校生活垃圾问题的对策
1.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解决农村学校垃圾处理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增强广大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学生对学校环境的保护意识。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与学校学生会“星级宿舍”评比制度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寻找问题,个人卫生不好,宿舍卫生打扫不干净、不彻底,随地扔纸片、果皮,宿舍卫生意识差等影响了班级量化考核,拿不到“流动红旗”。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实践。
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开展学习垃圾处理常识宣传教育,同时学校添置了分别标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三类垃圾箱,及时回收分类垃圾。让学生知道从垃圾源头进行分类收集可以实现废物变成再生资源、变成财富,也可以减少垃圾运输、处理、处置的工作量,减轻环境污染,减少财力支出,进而培养师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
2. 成立学校废品中转站,提高学校垃圾回收利用率。
废品中转站是废物回收再利用的第一站,在为节约社会能源和生产材料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我校共青团设立以可回收垃圾代替团费的助学废品站,要求全校师生将用过的废纸、汽水瓶、塑料制品及捡拾到的各种废旧物品分类统一交到学校“废品站”,并将垃圾分类存放,由学校派专人定期整理,联系废品收购人员定期收购。将卖废品的钱一部分上缴团部,一部分存入学校的“绿色文明小金库”,用来资助特困生购买学习用品。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又资助了家庭困难的学生,可谓一举多得。对于能够自觉遵守垃圾处理规定的学生学校应授予“垃圾回收奖”,给予表彰奖励。另外,学校通过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利废创新”活动,充分利用废纸盒、塑料罐等废物搞创新制作,让学生从制作独特的作品中感受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一种再生资源。
当然通过以上形式只能解决学校生活垃圾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全体师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完善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和管理系统,实现校园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为垃圾分类回收从校园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3. 建立健全垃圾回收网络,加大政府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学校生活垃圾处理光靠学校的热情是不够的,没有政府的参与、协调、监管,即使学校做得再好也只能半途而“废”。在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背景下,政府规划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建设水平和质量。政府在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快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给各个农村学校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容器,鼓励学校垃圾分类,并建立分类激励和补偿机制。另外,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专人专车到各个学校运输已分类好的垃圾,做到“有限、定时、定点”收集,这样学校生活垃圾才真正去了该去的地方。
关于犊牛腹泻的防治
申庆云1郭向楠2
(1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畜牧站;2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畜牧站,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拉稀,是犊牛常发的一种胃肠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犊牛常在出生后1~5天开始发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成活有很大影响。严重时发病率达90%,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养牛业的发展威胁很大。文章介绍了预防治疗方法,供养殖牛参考。
关键词:犊牛腹泻原因症状预防治疗
1.病原
1.1主要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侵入犊牛体内后释放一种或两种肠毒素而导致的。
1.2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发病原因
2.1饲养管理不当引起
2.1.1母牛管理不当。母牛妊娠期间日粮不平衡、不全价,缺乏运动,使母牛的营养代谢过程发生紊乱,导致胎儿正常发育受到影响,新生犊牛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抵抗力低,出生后易患腹泻;母牛乳头不干净、乳房发炎也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一种途径;母牛营养不良,初乳质量差、分泌少,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下,新生犊牛在产后2小时内不能吃足质量好的初乳,致使犊牛肠道免疫力差,引起腹泻。
2.1.2犊牛饲养管理不当。犊牛舍气温低或潮湿,卫生条件不好;哺乳期犊牛补料不当,引起消化不良;畜舍通风不良、闷热拥挤,缺乏阳光阴暗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2.2饲养规模大
犊牛群饲时常因相互吸吮肚脐或耳朵而食入被毛或受到粪便污染,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高。
3.临床症状
多数患犊出生后1~5天内发病,食欲减退,粪便呈黄白色粥样,随后成水样便,粪便带酸臭气味。开始犊牛减少或拒绝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高低和垃圾的多少息息相关。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教育无疑应当成为国民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爱护环境的实践者和表率者,我们要携起手来,从今天开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贡献社会。
吮乳,体温一般为39.0~39.5℃,有的高达40℃以上。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脉搏、呼吸加快,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多喜卧,肛门松弛,排便失禁,迅速脱水,眼球凹陷,站立不稳,全身战栗,最后体温突然下降,四肢及耳尖、鼻端发凉,昏迷死亡。
4. 防治方法4.1有效预防
首先要对怀孕母牛加强饲养管理,根据体况补充配合精饲料,保证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提高初乳质量。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做好产前产后母牛的卫生消毒工作,对产房进行严格消毒。
其次要加强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哺乳前用0.1%的高锰酸钾擦拭母牛的乳房、乳头和腹下,让犊牛吃到清洁足够的初乳。加强犊牛的防寒保暖工作,控制好犊牛舍环境,最好把犊牛单栏饲养。
4.2特效治疗
4.2.1早上用“博鳌经典”(河南华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肌肉注射。
晚上用“重症泻立停”(广西康普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肌肉注射。
连用3~5天,治愈率在90%以上。
4.3中药治疗
4.3.1乌梅散:乌梅、姜黄各6g,诃子、黄连、干柿各9g,白头翁15g,水煎去渣,灌服。
4.3.2大蒜20~150g,木炭末20~100g,混合捣成糊状,加2%明矾水20~100ml,一次灌服。
4.3.4黄连、黄芩、黄柏、猪苓、泽泻、米壳、白芍、地榆、麦芽、党参、甘草各10g。水煎,每日分2~3次灌服。
参考文献
[1]牛福生.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综合治理探讨.
[2]李秋群.校园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建议.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崔文科.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节约资源的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http://cj.gw.com.cn/news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 篇9
2005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从而将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垃圾状况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加工过程,将农村生活垃圾转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方法基本上是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4种,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工艺方法如蚯蚓堆肥法、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气化熔融处理技术等。
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常规技术
1.1 卫生填埋
农村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是将经过焚烧或其它方法处理后的残余物送到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其原理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将垃圾埋入地下,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并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最终对填埋场封场覆盖,从而将垃圾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1.2 焚烧
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等可燃成分较多,具有很高的热值,采用科学合理的焚烧方法是完全可行的。焚烧处理是一中深度氧化的化学过程,在高温火焰的作用下,焚烧设备内的生活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3个阶段将其转化为残渣和气体(CO2、SO2等),可经济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化(燃烧后垃圾的体积可减少80%—95%[2])和无害化(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在焚烧过程中因高温而被有效破坏)。经过焚烧后的灰渣可作为农家肥使用,同时可将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
1.3 堆肥
农村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厨余、瓜果皮、植物残体等)含量高,可采用堆肥法进行处理。堆肥技术是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发酵、降解使之变成稳定的有机质,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杀死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生物化学过程。按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堆肥、动态堆肥以及间歇式动态堆肥;按需氧情况分为好氧堆肥与厌氧堆肥两种。其中与厌氧堆肥相比,好氧堆肥周期短、发酵完全、产生二次污染小,但肥效损失大、运转费用高。
1.4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生活垃圾进入环境之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综合利用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以下4种形式:再利用、原料再利用、化学再利用、热综合利用[3]。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利用,以达到垃圾减量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建议农村垃圾应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图1)。
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的发展
2.1 蚯蚓堆肥法
蚯蚓堆肥(Vermicomposting)是指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蚯蚓利用自身丰富的酶系统(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淀粉酶等)将有机废弃物迅速分解、转化成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加速堆肥稳定化过程。蚯蚓种类繁多,但应用于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主要集中在正蚓科和巨蚓科的几个属种,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4,4]。用蚯蚓堆肥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资源丰富、无二次污染,而且处理后的蚓粪可作为除臭剂和有机肥料,蚯蚓本身又可提取酶、氨基酸和生物制品[5]。蚓粪用于农田对土壤的微生物结构和土壤养分可产生有益的影响,提高作物(如草莓)的产量和生物量,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量[6,7]。蚯蚓堆肥法具有具有的上述优点,使该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2.2 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生活垃圾中的食物性垃圾自身携带菌种或外加菌种进行消化反应,应用太阳能作为消化反应过程中所需的能量来源,对食物性垃圾进行卫生、无害化生物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利用垃圾本身所产生的液体调节处理体的含水率,不但能够强化厌氧生物量,而且能够为处理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加速处理体的稳定,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可经脱臭后排放。当阴雨天或外界气温较低时,它能依靠消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维持生物反应的正常进行。
“生活垃圾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处理反应器”由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研制成功,它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可堆腐物转变为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处理完成的食物性生活垃圾体积减少80%以上,并可产生生物肥腐熟性有机物,作为有机肥使用,既可大幅度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量,又可变废为宝,使资源得到再生利用[8]。
2.3 高温高压湿解法
农村生活垃圾湿解是在湿解反应器内,对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质用湿度为433—443K、压力为0.6—0.8Mpa的蒸汽处理2h后,用喷射阀在20s内排除物料,同时破碎粗大物料并闪蒸蒸汽,再用脱水机进行液固分离。湿解液富含黄腐酸,可用于制造液体肥料或颗粒肥料。脱水后的湿物料可用干燥机进行烘干到水分小于20%,过筛,粗物料再进行粉碎。高温高压湿解的固形物质可作为制造有机肥的基料,湿解基料富含黄腐酸[9]。
2001年,袁静波研制成功“高温高压水解法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及制肥成套设备”,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0]。其高温高压水解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由垃圾分选系统、垃圾水解系统、垃圾焚烧系统、制肥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具有垃圾分选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有机物利用率高,无需添加酸性催化剂,避免了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这说明了高温高压湿解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具有可行性。
2.4 垃圾衍生燃料
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简称RDF)一般指生活垃圾经破碎、筛选出不燃物后所得到的以废塑料、纸屑等可燃物为主体的废弃物,或将可燃废弃物进一步粉碎、干燥成型而制得的固体燃料[11]。RDF具有如下优点:①较高的热值、均匀的燃烧特性;②能量回用、综合效率高;③烟气中重金属含量低、烟气净化成本低、灰分少,进一步减少处理费用[12],一般RDF制备工艺见图2[13]。
农村生活垃圾制备RDF工艺过程可回收热能用于农村供热和发电等,且RDF运输、储存比较方便,但其燃烧过程会产生有害气体(CO、HCl等)和温室气体。因此,该技术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要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2.5 气化熔融处理技术
该技术将生活垃圾在450—600℃温度下的热解气化和灰渣在1300℃以上熔融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农村生活垃圾先在还原性气氛下热分解制备可燃气体,垃圾中的有价金属未被氧化,有利于回收利用,同时垃圾中的Cu、Fe等金属不易生成促进二口恶英类形成的催化剂;热分解气体燃烧时空气系数较低,能大大降低排烟量,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NOx的排放量,减少烟气处理设备的投资及运行费;含碳灰渣在高于1300℃以上的高温下熔融燃烧,能扼制二口恶英类毒性物的形成,熔融渣被高温消毒可实现再生利用,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减容、减量[14]。
气化熔融处理技术具有彻底的无害化、显著的减容性、广泛的物料适应性、高效的能源与物资回收性等优点,但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必需具有较高的热值(>6000kJ/kg)。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热值也在提高,在未来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中该技术将占据一席之地。
3 几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
表1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技术参数,并进行了优缺点比较。本文介绍的几种处理技术都可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每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实用性,因此最终选择适当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技术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很多因素都依赖于当地条件,一般应考虑:①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和性状(决定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②处理能力和垃圾的减容率;③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④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⑤处理、运行及其它成本;⑥处理设备的易操作性和可靠性;⑦需要的配套设备和基础设施;⑧处理设备及排放装置对当地环境的总体影响。
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则及上述选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大致如下:①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强废品的回收利用。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将垃圾分为无机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有机垃圾分类进行收集;成立废品回收站,最大限度地向农户收购可再生废品。②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十一五”规划准备把沼气作为重点来推广,现在农业部一年的沼气补助费就有10亿元[15]。发展沼气既解决群众生活用能问题,又能得到优质有机肥料,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③对落后的山区,合理选择天然的低洼地作为填埋场不失为一种经济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填埋场应避开以易渗透地域和靠近河流、湖泊、洪灾区和储水补给区的地理位置,选择渗透较小的地基,在填埋场底部加防渗层。④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应尽量减少垃圾填埋量,生活垃圾处理逐渐转向二次污染小的处理工艺,如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蚯蚓堆肥法、RFD等。未来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方向就是要变废为宝,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⑤发展农户清洁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根据农户特点推广“两位一体”(即沼气池上面建厕所)、“三位一体”(即沼气池上面建厕所、猪圈)甚至“四位一体”(即沼气池上面建畜禽舍、厕所和温室)建设模式,同步改造厕所、猪圈、厨房、庭园。目前我国江西赣州的“猪—沼—果(菜)”的能源生态模式,广西恭城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庭院经济模式,北方的将日光温室、畜禽舍、沼气池和厕所优化组合的“四位一体”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农业效益和环境效益[16,17]。⑥借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经验,总结、提炼、创新适合在农村推广普及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农村垃圾治理难度较大,单凭政府的推动显然不够,但仅凭农民自己去治理也不现实,因此只有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利用成熟工艺,发展专用新兴工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才能真正治理好农村垃圾问题。
5 结语
谈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转运技术 篇10
1) 垃圾产量大, 成分日趋复杂。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 以及各种现代工业生产的日用消费品普及, 必然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t, 全国16 711个建制镇和14 168个乡, 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5 700万t, 年处理量仅为3 500万t, 571 611个行政村, 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约占26%,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约占10%。大量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 而且还传播疾病, 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土壤和空气以及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数量的急剧上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垃圾围城”或“垃圾向农村发展”等问题所带来的环境困扰已毋庸置疑地摆在了人们面前。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有两种类型:a.农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 主要来自农户家庭;b.集团性垃圾, 主要来自学校、村镇办公场所和村镇商业、服务业、企业 (所产生固体废物中的非工业固体废物部分) 等单位。
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农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季节变化和生活习惯等的影响, 同时随着工业产品在农民的生活中日益增多, 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趋向城市化。北方农村许多地方为燃煤区, 生活垃圾无机成分含量较大, 南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则以易腐有机垃圾厨余和果皮为主。
2) 垃圾分布散, 随意倾倒, 难以收集。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地域广, 绝大部分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几乎都是在田间村头、道路两旁等随地丢弃。长此以往, 道路两旁、村间空地都成了简易垃圾填埋场, 自然低洼地也成了天然垃圾箱。全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中, 约有1亿t的垃圾被随意堆放或倒入河流湖泊中。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 而且成为苍蝇、蚊虫、老鼠等病原体孳生的场所。被垃圾污染的河流在不断增多, 水体逐渐发黑, 水中漂浮的垃圾随处可见, 严重污染地表水体。
3) 城市垃圾向农村地区输送。
一部分城市由于基金或技术的局限, 常常把城市垃圾向郊区、农村等地输送, 从而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压力, 影响了农村整体的环境卫生, 并且对农村地下水、土壤、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同时给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正是因为城市垃圾转输到农村, 加上处理的方式不合理, 这就造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与日俱增和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乱象, 使本来就缺乏保护的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情况
我国约有26%的农村设有生活垃圾收集点, 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 大部分村子以敞开式垃圾池收集为主, 部分配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但垃圾池的设置不同程度的存在设置数量少, 服务半径和设置位置不合理, 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垃圾收集车数量少而且陈旧老化, 在进行收集过程中产生垃圾散落、灰尘飞扬、污水滴漏和噪声污染等严重二次污染问题;还有就是由于资金等诸多原因造成应建的收运设施以及配套设备被搁置, 或者部分建有收集转运系统的农村由于缺少经费的投入而闲置成为摆设。
总的来说,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现状如下:
1) 大部分农村基本没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 垃圾随处乱堆, 甚至直接倾倒在镇区的河流、沟渠、坑塘, 对农村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 有些农村, 虽然设置了垃圾收集点, 但是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密封和清洁措施, 垃圾没有进行转运处理, 只是在收集点附近直接处置, 就地填埋, 没有采取任何防渗措施, 使得生活垃圾对周边人居环境, 土壤, 地下水等环境资源造成极大的危害。
3) 少部分农村, 虽然有垃圾收运设施, 能把生活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转运至填埋厂处理, 使得生活垃圾可以得到较有效的处置, 但是, 农村地区基本存在收运设施陈旧老化, 收运手段落后, 收集点和转运站点建设缺乏科学性, 不仅布局不够合理, 数量严重不足, 设施不配套, 而且收运过程密闭化和机械化程度低, 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 直接导致生活垃圾收运不及时, 转运效率低, 运输费用高, 运输过程中垃圾的散落, 有机污水沿街滴洒, 噪声污染, 使得生活垃圾在转运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 适合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系统的选择
3.1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系统
1) 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垃圾产生量少的农村地区, 生活垃圾转运系统选择“直接转运系统”最经济、最合理, 示意图见图1。
农村地区居民直接或通过环卫工人收集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村镇指定的垃圾投放点 (垃圾桶、垃圾池或垃圾收集站) , 然后通过垃圾运输车沿途对投放点的垃圾装车运输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满载后的运输车转运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 km。为了防止生活垃圾在收集转运过程中对农村地区造成二次污染和提高效率, 运输车辆可选择密闭性带自装卸装置和压缩功能的转运车, 车辆的大小和类型可根据农村的垃圾量、道路和经济条件确定。
2) 对于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大, 垃圾产生量较大, 收集点与处理厂距离较远的农村地区 (镇中心区、大城市的城郊地区) 选择“一级转运系统”, 示意图见图2。农村居民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投放点 (垃圾桶、垃圾池或垃圾收集站) , 然后通过人力或小型机动车 (1 t~2 t位车型) 进行收集, 运输至转运站, 生活垃圾经转运站填装压缩后再由较大的运输车辆 (我国现多采用5 t~8 t位车型) 转运到处理场所。整个过程容易实现生活垃圾的封闭性收集运行, 可有效防止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 同时能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了清运效率, 具有很好的经济性。由于收集过程中采用小型机动车, 这能很好地适应农村地区的道路条件, 操作灵活方便。
为了使各转运系统在垃圾收集、清运和转运过程各个环节都能顺利高效的进行, 需要对各环节的设施进行合理配置, 使整个系统获得最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3.2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系统设备的选择
1) 收集设施。
农村生活垃圾在收集过程中涉及到的收集设施有:垃圾收集容器 (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池) 、垃圾收集站和垃圾收集车 (人力三轮车、手推车和电动三轮车等) 。
收集设施的选择可根据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产生量、经济条件、工人的劳动强度、收集效率和垃圾二次污染防治等情况综合考虑, 具体如表1所示。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一般设计规定:
a.公用垃圾桶 (箱、池) 。
对于临近的农户设立2个公用垃圾桶 (箱、池) , 服务农户的数量在10户左右, 服务的半径为100 m左右, 容积以50 L~60 L为宜。
b.垃圾收集站 (池) 。
每个村建立1个或1个以上的垃圾收集站, 垃圾收集站的规模为每日1 t左右, 服务人口为1 000人。
c.专用垃圾收集车 (人力三轮车、手推车) 。
村内垃圾收集时使用的短距离运输工具, 每辆车服务人口为500人~600人, 垃圾收集半径小于2 km。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投资参考标准见表2。
2) 转运站设施。
考虑到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垃圾的转运效率, 农村地区转运站类型可选择非常成熟的直接压缩式转运站, 同时还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联体型直接压缩转运站或分体型直接压缩转运站。这类型转运站的车箱和车实行车箱分离式配置, 车与箱体可自由分离、组合, 整个系统中的箱体采用“标准化”的集装箱, 而且可以一车多箱, 提高了转运效率, 设备和运行成本均较低。联体型直接压缩箱体还可以通过运输车随意移动, 放置于垃圾收集现场进行现场作业, 减少收集运输的距离, 设备操作灵活方便。
转运站的覆盖范围一般为5 km以内, 面积不小于100 m2, 且需满足储存每日产生的全部垃圾, 处理规模一般为小型转运站 (Ⅳ类、Ⅴ类) 。
转运站中的压缩装置与转运站配套建设 (转运运输距离大于5 km) , 具体的压缩能力与垃圾产生量相适应。对于日处理能力小于5 t的转运站, 原则上需配备单次压缩能力为5 t左右的压缩装置1套, 对于日处理能力5 t~30 t的转运站, 配备日压缩能力与其相配套的压缩装置。
垃圾转运集装箱体的容积可根据垃圾量和转运站的规模选定, 一般容积为5 m3左右, 服务人口为4 000人, 需要与压缩设备和转运车配套使用。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投资参考标准见表3。
3) 运输设施。
运输设施主要包括清运车辆和转运车辆, 运输设施的选择必须根据转运系统或转运压缩设备情况配套使用。在农村地区, 如果转运系统为直接转运系统, 转运车辆可以选择后装式压缩垃圾车、侧装式压缩垃圾车或自装卸式垃圾车, 这能很好的保证垃圾在收运过程中的密封性, 防止运输过程中垃圾的二次污染, 同时自动化程度高, 能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一级转运系统中, 转运车辆需与压缩设备和垃圾集装箱体配套使用, 如直接压缩转运站, 运输车辆为钩臂式垃圾车, 车辆的运载能力与转运站的规模和箱体的装载容积有关。而转运系统中的清运车辆主要采用电动三轮车或微型自卸式垃圾车对垃圾进行有效清运。
运输设施的选择与农村地区的道路情况、经济水平、转运技术和后续的垃圾处理技术有密切关系, 在选择时需对各类型运输设施作综合评价分析来确定。
参考文献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附件6[Z].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附件7[Z].
[3]李志强, 莫文飞, 陈素素, 等.我国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比较与发展研究初探[J].深圳土木与建筑, 2008, 5 (3) :40-43.
[4]昝文安.现代化大型垃圾中转站转运功能及转运模式简介[J].环境卫生工程, 2000, 8 (6) :68.
[5]王罗春, 赵爱华, 赵由才.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6]谭和平, 张家宁.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规划编制浅析[J].环境卫生工程, 2005, 13 (6) :44-47.
[7]GB 50337-20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S].
[8]徐文龙, 卢英方, Rudolf Walder, 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6.
农村生活垃圾 篇11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6月第27卷第6期,题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装置的研制及工艺》,第一作者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文国来,指导教师为博士生导师王德汉教授。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生态系统中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塑料、纸板、金属、玻璃,有机垃圾及有害垃圾。近年来长期受到忽略的农村垃圾问题对农村环境及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压力,垃圾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威胁农村人口健康,严重影响农业与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农村生活垃圾不仅数量猛增,而且组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向城市“看齐”,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自然生态消化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应重新审视处理方式及模式。经分析,相对城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广阔的处理消纳空间;二是投资小,处理设施简单;三是产生点分散,收集较困难。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法有:填埋、焚烧、堆肥等,而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体系已进入了比较高级的发展阶段,生活垃圾管理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减少环境污染,而正进入分类收集,材料回用,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以及源头减量阶段。
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村容整洁的要求,许多研究者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日前,广州市已在逐步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番禺区的许多村镇也是试点基地,研究者针对现状,选择大石镇猛涌村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完整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及资源化的处理模式。
研究者发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机成分含量较高,达60%左右,含水率达60%—70%,其他如木竹、纸、纺织物、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砖瓦、电池等成分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但最大的特点是混装收集、混装运输,造成了后续处理困难,资源浪费。调查还发现,有些居民还有乱扔垃圾的习惯,更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但也有居民意识到垃圾带来的严重污染,并已深受其害,影响身心健康。新的处理工艺及模式应时所需,研究者提出的具体方法分为四步走:第一步是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垃圾的源头分类工作,通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与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工具长期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第二步,分类收集运输,对有价值的垃圾,诸如金属、塑料、纸板等必须回收利用,创造经济效应;第二步,有机垃圾适合堆肥,利用研究的堆肥装置进行处理,产品作为土壤改良、园林绿化利用;第四步,对无价值的垃圾最终实施填埋处理。结果顯示,利用分类和好氧堆肥原理设计的集稳定化堆肥、生物抽风除臭和生物滤池处理渗滤液于一体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装置及工艺,垃圾减容率40%,堆肥温度60℃维持5天以上,堆肥产品总养分含量(总氮+总磷+总钾)4.59%,超过NY525-2002标准大于4%的要求,整个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显著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 篇12
1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处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而导致环境的变化。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的环境状况——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增加, 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具有高污染性、复杂性。受工业发展的影响, 农村也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工业用品、塑料生活用品和化学用品等, 比如有毒的塑料、过期的药品和废旧的电池等, 都会破坏环境。从固体垃圾的构成情况来看, 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主要包括厨余类垃圾、金属类垃圾、纺织品垃圾、纸质类垃圾和玻璃类垃圾等。由于固体垃圾的构成复杂, 农村人口众多, 农村民众环保意识不强, 再加上固体垃圾排放量大, 所以, 很难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 我国传统的农村农民回收、利用生活垃圾, 但是, 在工业发展的冲击下, 固体垃圾回收率下降, 垃圾处理面临着新问题和挑战。在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方面, 存在着垃圾处理不受重视、处理设施滞后、处理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例如, 政府部门并没有制订相关的农村固体垃圾处理规范, 不重视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甚至将一些城镇垃圾转移到农村, 进一步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 在固体垃圾处理方式方面, 多采用掩埋、燃烧的方式, 并且管理分散, 多为村集体、农民个人管理, 缺乏专门的管理组织, 管理状况不理想, 垃圾处理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
2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影响因素
2.1 当地经济状况、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样, 农村居民购置的工业产品、塑料产品也会不断增加, 进而增加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量。在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地方经济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农民会对购置固体垃圾处理设备产生积极性, 帮助当地建设固体垃圾处理场地, 进而提高当地垃圾处理能力。同时, 在劳动力非农业就业机会方面, 因为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对不经常在村里居住的村民影响不大, 所以, 他们就不会很关心村里的垃圾排放、处理和环境情况, 从而对固体垃圾处理的要求也不高, 村民对固体垃圾处理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反之, 长期居住在村里的村民, 在非农机会少的情况下, 村民越来越关注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 对垃圾处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进而提升了当地垃圾处理服务水平。
2.2 政策因素、生活燃烧来源
政策是行动的引导, 如果政府高度重视当地的垃圾处理情况, 制订相关的垃圾处理规范, 并将此纳入各村建设评价标准中,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各乡镇、村领导对当地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环境治理的重视度, 使各地领导将当地垃圾处理列入日常工作中, 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垃圾护理场的建设和相关设施的购买等。同时, 分析了不同地区政府领导、村民的教育状况后可以发现, 村领导受教育的程度越高, 农民接受固体垃圾处理方面的相关培训就越多, 村领导对当地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意识也会越强, 村民每天的垃圾排放总量也会相应减少。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要加大对村民培训的力度, 使村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垃圾污染的严重性, 并指导其循环利用垃圾, 减少垃圾排放量。
3 总结与建议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大量排放, 会使土壤、水资源被污染, 进而破坏生态环境, 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简要分析了当前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处理现状和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影响因素后, 为固体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与当地经济状况、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政策因素、生活燃烧来源等息息相关。因此, 在实施垃圾处理措施的过程中, 当地政府应从多方面入手, 加强当地经济建设,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大生活固体垃圾处理设施、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 实现固体垃圾专业化、集中化处理。同时, 政府还应加大对各村领导、农民的政治教育力度, 多举办一些与垃圾处理相关的培训, 以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垃圾循环利用意识, 从小事做起, 整体提高当地的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水平, 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霞, 李玉敏, 黄开兴, 等.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6) :74-78.
[2]蔡焕媛.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特征、处理现状与管理[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4 (4) :230.
[3]赵正彬, 唐婧.固体废物产生、危害与处理[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0 (10) :114-115.
【农村生活垃圾】推荐阅读:
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07-29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状况调查报告08-31
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宣传标语10-12
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调查报告08-01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调研报告08-08
农村生活现状07-26
农村生活污水09-1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10-05
农村生活饮用水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