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春天

2024-08-26

职业教育的春天(精选12篇)

职业教育的春天 篇1

最近, 天津、江苏两地校外教育的交流活动的确让人非常振奋。津苏两地近百个校外教育机构, 在困难仍然较多的境况之下, 居然能够沉下心来, 坐在一起, 就数十个培训科目展开学术研究, 不能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据说, 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届, 一共推出了200多项成果, 而且研究过程冲破了隶属关系、行政级别的局限, 坚持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形成了便捷有效、长期运行的机制。难怪参与其中的同行, 无不为之感动和自豪。

前些年,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校外教育机构一直在为生存而“苦斗”、为发展而“拼争”。他们有过困惑与无奈:本来中小学生的活动阵地, 后来幼儿园孩子却成了“主体”;本来就要培养成形的“苗子”, 进入小学高年级却悄然“退出”。当然, 他们也有过偏误与挫折:本来是特长培养的方向, 却不得不“放开”学科补习;本来是公益性质的工作, 却不得不“模拟”市场经营。应该说, 有一段时间, 校外教育该干什么、该怎么干, 别说局外人看不明白, 就是他们自己也心里打鼓。这三届的两地交流活动, 使他们从自己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背后, 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更看到了自己的活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 “迎来了校外教育的春天”。

其实, 津苏两地校外教育交流活动的意义, 绝非仅此而已。在政府公共教育服务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 校外教育理所当然列入其中。如果理性思考这个活动, 可能起码还能从三个方面获得深层次的启示。

启示之一:坚信“自己”很重要。

有人说, 没有校外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这话既不是官话, 也没有过时。平心而论, 校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谁也很难准确判断学生的潜能优势到底在哪里。是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人们, 潜能优势是从一个人少年时期的诸多爱好中发现、挖掘出来的。一个人的兴趣一旦稳定下来且成为特长, 才会形成他的潜能优势。大概这就是教育理论常说的兴趣“取向”吧!正是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潜能优势, 才满足了社会的多样需求, 构成了社会的多彩画面。校外教育尽管只在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发挥了特长培养的作用, 补充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但他们对构成社会的“多样”和“多彩”已经不可或缺。所以, “完整”的教育根本就应该涵盖校外教育。校外教育不能忽视, 更不能放弃。

让人十分不解的是, 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种“理论”———素质教育不等于“写写算算”加上“唱唱跳跳”。虽然这里的“写写算算”和“唱唱跳跳”都是人们熟知的“泛指”, 但它组成一个“不等式”以后, 也把为数不少的人弄蒙了。一直以“唱唱跳跳”为“主业”的校外教育, 如坠云里雾里。本来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还能勉强维持的校外教育机构, 更是备受冷落了。

细想起来, 提出这种理论, 其实就是为应试教育找“词儿”。这些年,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已是人人担忧的现实, 连那些权威人士都承认“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经过了多年艰辛的努力, 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才在业内开始形成共识, 怎么“唱唱跳跳”就不能算作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呢?试想一下, 如果连“唱唱跳跳”也不要了, 咱们的教育不就只剩下“写写算算”了吗?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吗?

津苏两地校外教育机构的三届交流, 虽然还仅限于“教研”的范畴, 还在培训科目的内容、方法、技术的层面进行研讨和展示, 但他们以自己取得的成果, 告诉人们这个“不等式”并不成立。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人们从不同领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唱唱跳跳”的贡献。说得再“实质”一点儿, 是他们揭示了特长培训和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 这种联系往“小”里说是“助推”, 往“大”里说就是“支撑”。建国以来, 到底这里的学员出了多少“大家”, 这里的教师出了多少专家, 恐怕哪个校外教育机构也能道出一批。看来, 只有坚信“自己”很重要,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底儿。

启示之二:坚信“自己”有基础。

说起校外教育的基础, 应该是多方面的, 包括工作的、专业的、社会的和政策的等。但是, 这些基础当中, 政策基础是最根本的基础。不然, 校外教育机构凭什么开展教学、实施培训呢?远的不说, 仅近10年先后出台的政策, 已经给出了答案。特别是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年) 》又专门明确指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 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而且这一政策性要求, 又是专门结合义务教育三大任务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出来的, 不能不发人深思。谁都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但谁都知道偏偏在这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因此, 可以肯定地说, 不断完善的政策基础为校外教育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充分利用减负“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 服务学生, 发展“自己”,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当然, 其他方面的基础也很重要。比如, 建国以来长年积淀的工作基础就比较雄厚。尽管当时可能是基于少年儿童福利的考虑, 但校外教育机构的建设一直没有停止。至今有些老人对于上个世纪50年代“少年之家”仍有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后来的那些“宫”、“馆”以及再后来的那些“中心”, 逐步构成了校外教育的网络。至于它们是姓“教”、姓“青”, 还是姓“妇”, 或是姓其他, 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校外教育同样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又如, 近几年不断强化的专业基础, 从教师队伍的构成就能体现出来。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 为校外教育机构配置的专业教师, 无论是来源渠道还是学历层次, 别人已经有些“嫉妒”。两地交流的研究成果及一些教师的个人成就, 足以凸显校外教育机构扎实的专业基础。至于社会基础, 在教育日益开放的今天, 应该是更加广泛了。即便家长的企盼是“望子成龙”, 也已经不再是“一条道儿跑到黑”了。客观分析孩子的情况, 合理发挥孩子的潜能, 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更何况校外教育的社会基础并不仅仅限于家庭的追求, 更多的还是社会的需求。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的走势与校外教育的内容, 关系日益密切。可以说, 大到传承、创新, 小到入职、创业, 校外教育都有所涉及, 乃至大有作为。这应该是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总之, 对于校外教育来说, 无论是哪些方面的基础, 也都是“自己”的基础。只有坚信“自己”有基础,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准儿。

启示之三:坚信“自己”能创新。

俗话说, “有为才能有位”。“有为”又必须着眼于创新、着力于创新。校外教育连续三届的两地交流, 其实最大的亮点就是创新。如果认真推敲他们的创新成果, 大概可以这样概括:长于“深”而囿于“窄”。长于“深”, 主要体现在开展培训科目的“教研”。比如, “课程”开发就引进了大课程的新理念。他们可以把过去的朗诵、演讲、写作揉在一起, 创建一个“主持人”的新科目。其实, 这个新科目又与揉进来的那些老科目并不完全搭界, 因为诸如知识整合、现场应变、气质外化、形体配合、场景控制、合作互动等新的教学“元素”已经蕴含其中。他们可以把“讲故事”引入“儿童画”, 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在想象的天地里丰富创作。从此, “儿童画”在这里打破了旧的模式, 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们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嫁接“戏曲”。学生不仅从中学习了我国的传统舞蹈, 还共同参与了编舞创意、舞美设计、道具研发和服装制作。当一个全新的“戏剧舞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 人们为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惊叹了。他们的创新, 已经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和学科的概念, “西洋”与“民族”、“传统”与“现代”、“世界”与“家乡”, 彼此的表现形式、表达内容, 经过他们的创新已经相互融合并得以升华, 这样的创新还不够“深”吗?然而, 这种创新仍然囿于培训教学的范畴。目前, 一些校外教育机构的培训教学已不仅是“重点”, 似乎就是“唯一”。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式, 创新能不“窄”吗?恐怕长此以往, 就是再有“为”, 也很难有“位”。

按说通过培训教学进行特长培养, 作为校外教育的职能或职责, 确实无可非议, 但素质教育需要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合作而形成合力。学校教育负责培养兴趣、发现“苗子”;校外教育负责培养特长、发展“苗子”。最终, 让这些某一方面的“苗子”成为某一领域的“尖子”。双方必须要把“合作”发展成为“合力”。这样, 校外教育必须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学校教育给予系统支持。当前, 学校教育最需要支持的就是课外活动。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已经是他们的法律责任。近3年, 在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标准学校的过程中, 尽管课外社团和兴趣小组初步实现了“全覆盖”, 但由于辅导教师不很“给力”, 所以大面儿上仍然项目单调、水平偏低。在这个关键阶段, 校外教育机构完全能够延伸和拓展自己的创新成果, 责无旁贷地去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通过开展教师培训, 帮助学校开发项目、提高水平。正如有些校外教育机构那样, 向学校提供包括文本和光碟在内的教学参考, 包括“带团”、“进组”在内的现场指导, 包括观摩、合作在内的区域交流等。一句话, 只有坚信自己能创新,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数儿。

校外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看来用这些启示去理性地迎接春天, 可能更加必要。如果能够算作对校外教育机构的一点建言, 似乎也说得过去。

在政府公共教育服务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 校外教育理所当然列入其中。……平心而论, 校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教育负责培养兴趣、发现“苗子”;校外教育负责培养特长、发展“苗子”。最终, 让这些某一方面的“苗子”成为某一领域的“尖子”。双方必须要把“合作”发展成为“合力”。

职业教育的春天 篇2

关键词:徐州新华、职业教育、电脑培训

核心提示:中国的职业教育正迎来阳春三月,百花争放的春天。而立足爱于责任的职业教育学校,走专业之路,办受人信赖的职业教育,相信这条阳光大道定会越走越好,永葆生机。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还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但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分数却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在大学教育中,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成为判断大学品质最关键的指标。分数与就业,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这是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滥觞。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逐步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教育面临着“再出发”的问题。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时,特别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格局。

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

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及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 95.99%。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新华教育集团作为直属国家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中国IT职业教育十大影响力品牌,历经23年的耕耘,为国家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并成功就业。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作为新华教育集团的一份子依托集团品牌资源优势,走专业化计算机技能教育,立足使每一位学子具备一技之长,毕业即就业,就业做白领,获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信赖。

潮州职业技术教育的春天 篇3

潮州地处广东东部,是潮州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岭南名邦”的雅称。潮州人爱读书、重教育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德,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昌黎先生就与潮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传道授业解惑”一直为潮州人所尊崇。近年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遇到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潮州乘此东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潮州职业技术教育的春天。

立足潮州,服务“一名城两基地”

“潮州职业技术教育,要立足潮州,为‘一名城两基地服务!”在潮州采访期间,潮州市教育局局长陈鸿鑫多次向记者强调这一点。这是潮州职业技术教育不变的出发点。

打造“一名城两基地”是潮州市在2006年提出的发展方向。2006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粤东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粤东地区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潮州市提出要打造“一名城两基地”——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

“一名城两基地”的推进,需要有一大批人才参加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2007年3月,潮州市召开职业技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全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一名城两基地”提供充足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会议还印发《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潮州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计划到2010年,潮州市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6:4,创建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1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1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建成4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达到7所(其中重点技工学校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点)10个,把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新高度。

“送出去上大学的学生回来的少,只有靠潮州本地的学校来培养人才。”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院长谢树浩坦言,目前,由于潮州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珠三角地区,多数学生外出求学后就不再回家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潮州的人才紧缺。因此,要满足“一名城两基地”的人才需求,潮州本土的学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责任重大。

据介绍,潮州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所,在校学生29618人。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森镇认为,这个数量还难以满足潮州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市服装、陶瓷、电子、餐饮、制鞋等行业缺工约3万人,其中技术工人缺口约2.5万人。然而,2008年潮州市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只有4000人,远远满足不了潮州市各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潮州市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2亩,大批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这意味着,如果潮州职业技术教育办好了,抓好“进口”和“出口”,这两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潮州职业技术教育要办成当地经济的人才培养基地,而非人才输出基地。”陈鸿鑫局长告诉记者。目前,潮州市许多农村家庭贫困的子女有受教育的需求,但因为家庭困难,如果到珠三角就读难以负担起较高的生活费和路费,而在潮州的中职学校就读,成本则相对少一些。为此,办好潮州职业技术教育也是造福于老百姓的一个重要举措。在2009年度的潮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布置了潮州市职业教育本年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各职业学校要调查、论证、设置能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力争每一所职业学校办出一至二个品牌专业。”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森镇认为,潮州的传统工艺是潮州的优势产业。其中,潮州木雕,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一起称誉于世。虽然贵为木雕工艺的佼佼者,但近年来潮州木雕无论是产值还是产量都远远落后于他人,其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奇缺。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看到了这一人才需求,2007年,学校与潮州市奇葩木雕厂联手,设置工艺美术木雕专业,把传统的潮州木雕艺术引进职业教育的课堂。当得知潮汕机场将于2011年开始运营的消息,该校在原有旅游专业的基础上又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方向。

潮州卫生学校校长姚镇坤则看到了潮安县庵埠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打破了学校原有单纯培养医护人员的专业格局,在2008年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同时针对人们对中医保健的需求日盛,将中医专业改造为中医康复专业。姚镇坤校长认为,只有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办学理念,学生才能有好“出路”,学校才能有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只有与当地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起来,高度融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之中,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是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森镇办学多年的领悟。

优化资源,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水平

2006年,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亲自带队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专题调研,提出潮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一是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好一批职业技术学校;二是创新办学体制,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三是积极引进职业技术教育高素质师资人才,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五是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和培训服务网络。

近年来,潮州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职业学校面临着校舍场地、实训设施不足等问题,为此,潮州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校工程。陈鸿鑫局长告诉记者,2009年,潮州市还将扩建5所中职学校,包括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潮安县职业技术学校、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饶平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目前,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食堂和运动场、饶平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宿舍楼已先后竣工,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新校区正在大兴土木,预计9月份可交付使用。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在2007年合并了潮州市农业学校。之前,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好却受校园面积限制,农业学校拥有大量办学用地和校舍但招生却急剧萎缩,两校合并,有效盘活了潮州职业教育的资源。陈鸿鑫局长告诉记者,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中期目标是5000人,长期目标是1万人。要把它建成潮州职业技术教育的龙头学校,以带动潮州市两县一区职校的发展,办出上规模、上水平的职业学校,进而提升办学水平。在潮州市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他要求各县要努力办好一所3000—5000人的职业学校。

据介绍,潮州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省一级中职学校2所。2005年,潮州卫生学校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拥有护理和药剂两个省重点建设专业。据悉,该校还要争创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技术教育要做大做强,硬件要“硬”,软件也不能“软”。张森镇校长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潮州市职业教育必须时刻把握住人才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优化,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从培养低端、廉价劳动力逐步向中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过渡,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走校企合作的道路,积极探索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及学生的“三赢”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潮州市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养。2007年,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与潮州市创佳集团、艺葩木雕厂和潮州宾馆三家企业签约,对符合入学条件的贫困学生实施 “零收费入学、零距离就业”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饶平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办了电磁专业。

目前,潮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发力,但也面临着师资、实训场地和设备不足等困境。学校办学条件不够,就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发展。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谢耀平坦言,在当前学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这不失为做大做强的一种好方法。今年,该校与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潮州市劳动培训中心等联合办学,增加了汽车贸易、会计、美食和烹饪等专业。“先把专业办起来,等条件成熟了,我们自己办。”陈鸿鑫局长也表示,要加强与珠三角品牌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2008年,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的航空服务方向就与广东省贸易学校合作培养,饶平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也获得广东省贸易学校的对口支持。

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各创特色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先行一步,并形成规模,潮州职业技术教育与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在数量和质量上近期还难以与珠三角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相媲美,要发展就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为此,潮州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打造学校和专业特色。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被誉为粤东地区“小学教师的摇篮”,半个世纪以来,该校为粤东地区特别是潮州市输送了近万名教师。目前,该院共设中文、英语、数学、艺术、公共教育等5个教学系,面向全省招生。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以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学校针对入世后潮州市电子、陶瓷、旅游等行业都急需大批稳定、高素质的中、初级电子、电脑、外语、文秘、导游、会计等人才的实际,设置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英语、导游与文秘等专业。学校与潮州市创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潮州宾馆、三环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花教学仪器厂、鸿宇集团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锻炼实操技能。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有些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也有不少毕业生投身商海,自主创业,成为企业家。

潮州卫生学校建校51年来,始终立足医疗卫生行业,为我省医疗卫生行业输送了14000多名毕业生,同时培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15000多人。目前,在校各级各类学生4368人,中职层次开设有护理、助产、药剂(共有医院药剂、药品营销、制药技术、中药等若干方向)、口腔工艺技术、医学检验、卫生保健等专业,其中护理、药剂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此外,学校还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联办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科、本科专业8个。学校立足潮汕,面向全省招生,在我省卫生专业教育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以“学一技之长,成一生事业”为办学理念,以“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为办学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办学思路。开设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中英文秘、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幼师、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技术等专业,今年,学校还将新设美食与烹饪专业。学校推行“有改变就是有进步,有进步就是成绩”的教育管理原则,更新观念,因材施教,用情,用智,用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而在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与维修、计算机维护及应用,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幼师、新丰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凤江实验学校的印刷、幼儿教育等专业都具备较强的办学优势,成为该县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专业。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还是国家首批星火计划农民科技星火学校。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路子,突显潮汕特色,抓住职教发展契机,闯出一条职教办学新路,2009年学校拟增设汽车修配专业。在学生的培养方面,饶平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以“学会技能是小智慧,学会做人是大智慧”为育才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德育管理。

尽管潮州职业技术教育刚起步,但在与陈鸿鑫局长和各位校长的谈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信心;在学校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上,我们看到了潮州职业技术教育硕果累累的明天。

让教育的春天更加充满生机 篇4

2月15日,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了!会议全面总结了海南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确立了今后5年至10年的教育发展目标, 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实施意见》。这次会议, 对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为之祝贺!

回顾海南教育事业走过的路程, 长足进步令人欣慰。我们率先全国对省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较好地解决了百姓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成为我省重视民生,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亮点”;中等职业教育顺利实现了“三年打好职教翻身仗的目标, “三段式”职业教育模式成为全国经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4%;率先在全国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 并落实了教师效益津贴;深化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办教育的职责得到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海南课改模式”;教育投入大幅增长, 预算内教育经费从2005年的27.25亿增加到2010年的105.5亿元, 年均增长31.08%;全社会对发展教育重要性和战略地位的认识, 明显提高。这些成就, 对“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要求, 至2020年, 我省教育规模和结构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育质量和全民受教育水平要明显提高, 初步构建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和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发展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些目标的实现, 已成为我们的历史责任, 任务艰巨, 松懈不得, 须精心谋划, 努力前行, 方能步步接近既定的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 基础教育重点是均衡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在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局域差距、缩小校际差距上下功夫。把促进人的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要做到政府主导, 公办为主, 扶持民办, 重视农村, 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实行农村学生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有条件的市县可考虑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围。这是扶贫帮困的又一亮点, 对全省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 大有裨益。

发展职业教育, 是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就业, 改善民生,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统筹协调职教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加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建设, 鼓励特色, 注重技能, 盯住素质, 增强吸引力, 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 努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 呼唤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强化内涵发展, 增创特色优势, 提升教学质量,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是高等教育未来的主要任务。实行高校分类管理,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支持和鼓励各学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创特色, 树品牌。大力扶持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 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也是必由之路。海南是经济特区, 在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可大胆探索, 先行先试。在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创新学校管理机制, 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等方面, 力求创新突破, 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好做法, 总结好经验, 并争取走在全国的前列。

使命崇高, 承诺光荣。走遍大江南北, 海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世人瞩目!放眼琼州大地, 教育的春天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充满生机!我们相信, 在历史的进程中, 那一个个可触可见的目标, 终将会成为历史的现实!

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5

迫切的学习。

课堂教学、评价,理想的教育,去解决问题,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总和的、根本性的教学改革,也越来越感到我们自己的许多做法也正在体现这一些生本教育的思想,联想到现在学校课堂教学的迷茫。

全面依靠学生。

关于生本教育早在报刊中看到,真正得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真正放心的全面依靠学生,学生体现出来的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本教育的实验学校。

包括课程设计、评价、教师培训等等,体现这各种新的理念,新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读来更印证了自己前面的激动,更重要的是落实在了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进而不教而教,感受生本教育成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是口号上的,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转变中,迫不及待的翻阅,《谛听教育的春天》是郭思乐教授的一本生本教育思想随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些升本教育的理念及做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再生本教育中。

先学后教。

再者是方法上的学习,无异于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强调学生的整体感悟,教师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回归教育的本质,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少教多学,认识上的到位,随着读的深入,这些成果的背后。

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师的培养培训,高度尊重学生,更多地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去获取知识,以学定教,总和的高素质令人赞叹,就有着更多的思考,书中讲到: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是先做后学。

不单是理念方法。

新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大感受、小认识;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感悟,这都是落实生本教育的结果,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也买到了《教育走向生本》,但扪心自问我们的课堂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让我们的思想理念首先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礼,更坚定开展试验的决心,没有彻底的变化,强调一切为了学生。

春天式的教育 篇6

这种教育背景,促使教师们针对新教育方针不断改进,反思如何在学前教育环节这一春天式的教育中成功让每一位顽童“改变”,那么应该如何促使他们改变,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用心关注“顽童”

“小朋友们,上课咯,今天老师要教大家如何区分高和矮。”孩子们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唯独可可小朋友绕着教室跑来跑去,还对周围的孩子说:“来追我啊,来追我啊。”老师上前阻止他的奔跑,他就像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回到座位上,可是,每次课前都有这样的一幕。

耐心多次聊天,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于是让可可做了小纪律委员,每天上课前管理小朋友的秩序,刚开始还有几个小朋友喜欢跟他闹闹,慢慢地适应之后,他每次上课前就会在老师说话前做得很规矩。老师的表扬,家长欣慰的笑容,是他希望得到的关注。

在小小的课堂之上,教师可以让孩子处于比较醒目并带点“含蓄自律”的位置,利用沟通及小小的鼓励提醒他们。通过接触,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及生活小经验策划出趣味性,突出幼儿主体性的教育方案,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二、用正确的心态对待顽皮的孩子

对于那些顽皮的孩子,人们常常赋予他们一些“代号”如:淘气包、捣蛋鬼等,这些词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孩子们常常会做出许多老师头疼、生气的事,因而被讨厌,被否定。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所以教师必须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顽皮的孩子。

对于可可的观察,发现其很有带动并影响周围小朋友的能力,所以就鼓励可可来管理班级的小纪律。可可不仅可以表现自己,而且能对课堂的小纪律产生影响。

“当孩子进入这个阶段,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使得他们有惊人的旺盛的精力、探索能力、吸收能力,他们的自我表现、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在教师的眼里,他们是反常规,是叛逆,甚至是不可理解。”一篇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基本概述了顽童的情况。因此顽皮孩子是更需要教师们多一份心,去关心、照顾以及鼓励,才能更加透彻了解孩子的性格,正确引导和培养,以正确的心态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三、认真与家长沟通,双管齐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的教育即使再出众,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根本,因此与家长沟通必不可少,不仅能更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性,还能知道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老师才能更好地制定针对顽皮孩子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著名作家冰心也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春天式”的教育,融汇前辈们的经验,履行我们的职责,耐心、细心和关心每一个小朋友,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职业教育的春天 篇7

时光如水, 在指尖静静流淌。转眼间, 2016年已飘然而至。回首过往的一年, 虽然忙碌且略带疲惫, 却难掩其中的兴奋。听着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STEAM、大数据、慕课……这些耳熟能详的关键词, 我们深为自己能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同行而自豪, 从初识到熟知再到有了深刻的见解,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步步走来, 或深或浅的脚印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开启, “互联网+”如火如荼地开展, 2016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在开年的第一期专题里, 我们照例邀请了杂志的专栏撰稿人和主持人, 共同梳理过往, 展望未来。在2015这短短一年间, 旧的事物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新生的事物也层出不穷, 这其中有技术, 有实践, 更有理念。当然, 那些在2015年被关注的关键词, 在2016年依然可能是焦点;那些在2015年还未被关注的关键词, 在2016年可能活跃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舞台上。科技的日新月异, 给未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对于明天的教育, 我们也许不能准确地预期将流行什么, 但我们能对教育秉持一颗真诚的心, 不放弃对理想的追逐, 脚踏实地地做好当下的自己。

职业教育的春天 篇8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教育事业是阳光般的事业,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以为这滋养万物的阳光是来自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赐予, 其实我们错了, 这阳光来自孩子们自身。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太阳, 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们释放出自己的光和热, 去照耀和创造这个本来就属于他们的世界。

这阳光来自对孩子们的解放, 这解放体现在长征小学教学的生活化回归。

语文口语交际课上, 教师请学生做如下几件事:为远方的朋友的孩子推荐一款文具盒;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喜欢;到商场去“买”文具盒。这完全是一个仿真的生活化的全过程, 贯穿了口头描述和推荐物品、自我介绍、电话咨询、购买商品、讨价还价……其间教师为学生设置的障碍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锻练了学生说话的胆量。整堂课上, 学生与其说是在学习, 不如说是在经历一种生活, 自然而然, 无拘无束。

科学课上, 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自始至终, 孩子们自己观察、自己试验、自己归纳总结。突然, 有学生发现, 窗外翠绿的洋槐和湛蓝的天空通过凸透镜倒映在了洁白的卡纸上, 形成一幅美丽的影像。孩子们因自己的发现而雀跃, 教师也走过来和他们分享这一发现, 并据此调整了自己的教学, 于是每个小组的卡纸上就都有了这美丽的影像, 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就这样被认识了。将生活引入课堂, 将课堂融为生活,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显得格外放松, 他们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坐在这样的课堂里, 就如同沐浴在威海迷人的阳光里:明艳、透亮、清晰、灿烂。

不仅是在课堂上, 长征小学对孩子们的解放是全方位的。你见过这样的运动会吗?全校科技运动会一开就是三天!学生、教师、家长一同上阵, 田径、球类、拔河、家庭赛跑、航模、赛车、电脑足球赛一起登场。这是所有孩子真正的节日, 他们尽情地奔跑、冲刺、跳跃, 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和热情;这三天也是家长、教师们的节日, 他们与孩子们同场竞技, 同时感受着来自孩子的那份天真热烈又青春洋溢的阳光般的幸福;这三天亦是挑战和激励, 球赛输了, 不要紧, 再赛一场;接力赛落后了, 没关系, 组合起更强的队伍再比一次!这三天, 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体育游艺节、教育超市、假期作业展示会……林林总总, 到处洋溢着生活的快乐, 跃动着生命的旋律, 每一天都是孩子们激情释放的节日。

孩子的解放还体现在作业上。长征小学规定, 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 三年级以上学生的作业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5分钟, 而且不得同时布置语文、数学或英语作业。并且作业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 听了数学实践活动课“头发有多少根”, 教师们就想, 如果突破课堂局限, 尝试课前调查研究、课中交流验证、课后拓展延伸, 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于是他们给五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头发有多少根。学生们兴奋异常, 他们走进图书馆, 走上街头, 寻访理发师, 浏览因特网, 与父母交流协作, 最后他们找到了形形色色的研究论证的方法。周一早晨教师迫不及待地翻开学生的数学日记, 越看越欣喜, 越看越惊叹。有的同学是把头发平均分成若干股, 分股计算;有的同学将头发插入直径是0.1厘米的吸管里, 然后根据“马尾辫”的截面积计算头发有多少根;有的把一张塑料纸蒙在头上, 测量出头发的覆盖面积, 然后数出一平方厘米内有多少根头发, 再乘以总面积……这样的作业, 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个性得到极大张扬, 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再比如, 教师布置孩子收集春联的寒假作业, 要求开学后开春联赛会, 孩子比谁收集的春联多, 谁背过的春联多。赛场上欢声与笑语比翼, 知识与快乐齐飞。毕竟, 愉快的“负担”不是负担。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而发展是人的最现实的需要。生活化的教育首先应该尊重儿童的生命需要, 赋予其充分的生活价值和生命意义。教育回归生活, 从根本上讲就是回归到儿童的天性上来, 并为他们的发展创造合乎其本性的环境。

二、春天的使者

“东风随春归, 发我枝上花”。在长征小学, 学校领导、教师就像和煦春风、潇潇春雨, 催开了校园里遍地的春花。随便跟教师们谈起教育教学, 你都会鲜明地感到他们个个有思想、有见解、有办法, 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情。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 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轴心, 向各方延伸, 与家庭和生活相结合。

——语文不仅是语言训练, 还有语言的发展。联系生活才能有感而发, 你只有被生活激励着, 才能写出感动别人的文字。

——在实施生活化教学初期, 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要求每节课都要创设生活情境, 但有时没有, 就只能虚构, 结果出现了创设情境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现在不同了, 我们是将课堂真正还原为生活, 在仿真或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学习和解决隐含的数学问题。

——要让学生完全进入生活状态, 不再感到我是在学习某个知识, 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 甚至是无意识的。让学生在不经意中理解、记住和运用知识, 这是教学的更高境界。

——知识来源于生活, 各种因素都包含在里面, 不可孤立地提出来, 生活化的教学应该自然地进行学科整合。

——过去教美术只关心学生画得像不像, 现在关心的是学生自由自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反映;关注的是美在生活中和各种学科知识中的渗透, 因此我想我应该使美术课成为统领各学科的美的灵魂。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把孩子快乐地引领到社会的纽带;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生活;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育是生命间的对话, 然后与孩子交流, 共享快乐。

……

这些来自教师的观点、哲理、认识和方法, 是长征小学顺利实施教育生活化的基本保障。

长征小学是一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学校, 经历了各种流派、各种教育观念的碰撞, 既积淀着深厚的传统, 又并存着鲜活的现代意识。为了以更系统、更务实的理念来指导教学, 学校先后派出骨干教师到省内外各名校学习, 并组织教职工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教育源于生活, 只有生活才是教育的源头活水, 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现实生活, 感悟和追求可能生活, 来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而教育的目的则必须能使学生高质量地回归生活。基于这一认识, 学校确立了“教育生活化”这一立校之基, 要求每位教职工必须达成以下共识。

首先,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一生的发展应该成为学校最关注的问题。因此,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 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其次,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做自己世界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

再次, 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 提升素质。为了给“教育生活化”提供保障, 在深化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学校实行了中层干部和教师的动态管理, 从实施位次管理、末位淘汰、高聘低聘到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 引导教师自觉地向特色发展努力。学校还改革了教师和教学评价体系, 详尽细化了生活化课堂评价标准。此外, 在刚性的制度管理的基础上, 学校还实行了柔性的人本管理。相比之下, 学校更注重后者, 因为生活化的教育更需要生活化的管理, 也就是亲情似的关怀。

就是这种亲情似的关怀, 拉近了学校领导与教师间的心灵距离。领导和教职工融洽和谐, 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保障。在学校运动会上, 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组成的小组赢得了四人绑腿跑第一名, 教师们祝贺说:“你们跑得真齐!”我们回答说:“哪是跑得齐, 那是大伙心齐!”

职业教育的春天 篇9

在伊索寓言中, 有这样一则故事:北风要和太阳比试谁更有力量。有人穿着大衣走过, 北风便施展威力, 使劲地吹, 结果那人的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累了, 停止了。这时, 太阳温暖地照耀着, 那人感到闷热敞开了胸怀, 不一会, 出汗了, 他便脱去了大衣。

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温暖和友善会比暴力和冷酷更有征服力。因为暴力和冷酷只会使人增加对你的戒备之心, 对你敬而远之;而温暖和友善却能让人卸去心灵的盔甲, 让你的力量直抵对方的内心。教育, 作为一种“人的灵魂的工作”, 就应当以“温暖和友善”作为最主要的手段。上映于2004年3月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便是一部诠释了“爱的力量可以征服一切”的著名影片, 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打开孩子们锁闭的心灵之门, 让温暖的阳光照耀他们的内心。影片中打开孩子们心灵之门的钥匙便是马修老师带来的神奇的音乐, 更是他那一颗父亲般宽容、仁爱的心。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 就成了无水的池, 任你四方形也罢, 圆形也罢, 总逃不了一个虚空。”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那所外号叫做“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 的确处于爱的“池塘之底”。这里幽晦如地狱, 没有阳光温暖心灵;孩子们犹如井底之蛙、笼中之鸟, 没有自由遨游的天地;这里的环境冰冷如冬, 污秽丛杂, 丝毫没有爱的润泽。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教育理念”便是“行动——反应”原则:一旦有孩子触犯纪律, 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责罚。倘若3秒内找不到肇事者, 所有人都要被关6小时的禁闭, 而且取消所有娱乐活动, 禁止任何外来探访, 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在这里, 孩子们只能在规定时间段与亲人见面, 其余时间都处于鞭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 完全缺乏公义、尊重和爱心。这所学校的校长, 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虽然他也曾经有过梦想与激情, 可在异化的教育环境中, 他的心灵也逐渐扭曲变形。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 为了获得晋升和荣誉勋章, 他可以不择手段, 任意掠取马修的成绩。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 他可以把蒙丹送进监狱, 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 可以解雇马修……在他眼里, 惟有绝对的权威和惩罚才能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他不关注学生的心灵的成长, 不倾听教师的建议, 只想着寻求晋升的路径和解决经费的来源。他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 认为音乐带来的孩子们的变化只是一种巧合。在这里, 教师个个行为乖戾, 面目可憎, 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忘记了说笑, 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在他们眼里, 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 这几乎成了他们的职业习惯, 或者说思维定势。他们每天如临大敌, 与学生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

正因为如此, 这里的学生与教师相互敌视。这里与其说是学校, 不如说是监狱。

当马修刚出现在这所学校的时候, 他所见到的是:学生辱骂他“秃子”, 哈让因为没收了穆东的香烟而被剪刀捅伤, 一位被视为无药可救的孩子跳楼自杀, 学生蓄意报复教师的批评和惩罚, 课堂上创作漫画羞辱校长……马修曾有过音乐创作的梦想, 也曾憧憬过爱情诗意的浪漫……当他步入这所寄宿学校, 他的理想和命运似乎也被卷入了“池塘之底”。

第一次与学生相遇, 马修便遭遇“重创”。远远地, 他就听到教室内喧闹沸腾, 推开木门, 看到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 刚上讲台就滑倒了, 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直到校长的出现, 教室才恢复了平静。然而, 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 宽容了这群孩子, 在孩子们惊愕的目光中开始了师生对话。起先, 马修要求打伤马桑的乐格克承担责任, 可是乐格克在侥幸规避校长的3秒后, 又遗憾地错失了马修宝贵的15秒, 而被送往校长室。然而当马修看到乐格克被抽打得声嘶力竭时, 他还是意识到可以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去处理——让他去医务室照看马桑, 直到康复为止。马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 遭到校长无情的鞭笞与践踏。他申请进行教育实验, 请求校长答应三个要求:取消禁止娱乐的禁令, 允许他来惩罚肇事者, 允许不透露孩子的姓名。接着, 马修请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 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监管课堂秩序。可惜, 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回到教室, 却发现皮埃尔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漫画像。面对这一场景, 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甚至可以依据学校的“行动——反应”原则, 禁闭皮埃尔三天, 给他来个下马威。可马修却选择了宽容, 他甚至还还了皮埃尔一个漫画像。最后, 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未来理想的职业。这时候, 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这群早已听从野性的呼唤的孩子, 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 没有真正晤对过自己的心灵。现在, 马修要他们重新拾起幼时的梦想, 重新捡回属于自己的人格尊严, 不知是晴天霹雳, 还是久旱逢霖?不过, 大家都很用心, 也许他们看到了幽晦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罅隙, 一束生命的光芒正照耀在他们的心灵之上。只有佩比诺仍在踯躅着。马修缓缓蹲下, 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 耐心地软语询问。如此寻常的动作, 倾泻出无限的智慧与力量。对孩子们来说, 这是久违的场景!学生的答案真实生动而又滑稽可笑:牛仔、战士、间谍、将军、消防员、驯虎员、热气球驾驶员……

我们无法忘却马修初到学校时惶恐的目光、不解的询问、人性的质疑、疲惫不堪后的自我反思……他仿佛置身于教育的边缘地带。作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他, 更能体察出被教师漠视的生命的心灵世界, 更能感悟爱与宽容的力量, 更祈求他人对自我言行的理解……尽管这些孩子行为乖戾, 语言粗俗, 但是内心深处却很柔软脆弱。如何温暖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给孩子怎样的精神底色?这是摆在初到“池塘之底”的马修面前的一道严肃的课题。

生命中有许多偶然。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存放乐谱的皮包, 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引起了孩子们无限的遐想。音乐, 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 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 也许会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学生在宿舍里发泄内心不满时的高歌引起了马修的注意。虽然他们缺乏歌唱技巧, 但却是在用音乐表达真情!马修立刻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他的音乐创作将和孩子们的生命一起迎来新生!马修决定组建合唱团, 让孩子们在幽晦的池塘之底看到希望的光芒, 让他们感受到单调的生命深处的滚滚热浪。

皮埃尔, 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幽闭而又敏感。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 让自己的声音穿过高墙, 穿越校园, 窜向云霄, 窜向生命的天堂。可是, 他很孤傲, 也很自卑, 从来不肯在公众面前展示歌喉的美丽, 甚至以戏谑的姿态使自己从合唱团里出局。然而, 马修却没有因为纠缠于他的有意无意的恶行, 而是敦促他回到合唱团。因为马修知道, 唯有音乐, 能浸润清洁他的灵魂;唯有音乐, 能使他自由畅达地奔赴理想;唯有音乐, 能使他祛除邪恶, 永葆生命的纯净。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 可我却确信无疑, 他的嗓子是个奇迹, 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皮埃尔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 在马修的精心呵护和调教下, 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 当马修与皮埃尔的母亲并肩交流时, 有着严重的“恋母情结”且被蒙丹所蛊惑的皮埃尔, 竟然将一瓶墨汁倒泼向马修。尽管暗恋着他的母亲, 也格外垂青他的天赋, 但是马修还是适时而果断地惩罚了他——去掉了皮埃尔的独唱部分。美丽的东西, 在即将失去时方觉出它的珍贵。在皮埃尔倚柱忏悔, 茫然若失的眼神中, 我们看到了教育的魅力。当合唱团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时, 马修又宽容而智慧地将手伸向了他。这时, 我们看到了皮埃尔完美地契合着节拍的歌唱。在他的眼神里, 马修读到了自豪, 被谅解后的快乐, 还有第一次呈现在他眼中的感激。

合唱团进行得很顺利。在聆听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的同时, 马修也感受到自己身上潜滋暗长的力量。孩子们精彩绝伦的演唱, 让他灵感澎湃, 渐趋佳境。我们看到了这群孩子曾经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上, 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课堂内, 操场上, 宿舍里, 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着——当皮埃尔将墨水投向马修时, 大家群起而攻之;严苛而古板的校长也加入了足球队, 甚至爬上办公桌, 放飞纸鸽, 放飞童真;刻板的朗古卢瓦的数学课上语言竟然也充满了和谐的音乐节奏, 他甚至还加入了合唱团, 弹起了风琴;皮埃尔的母亲从变化的孩子身上感受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她的生命也发生了全新的转向……马修的出现, 给“池塘之底”带来了一束光芒。可惜这一束光芒却转瞬即逝。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 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 纵火烧了给自己带来痛苦记忆的学校, 留下了一个诡秘的笑容后转身远去。幸运的是, 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 使他们幸免一死。然而, 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终于, 这个可怜的音乐家、失职的学监再次沉入了命运的谷底。他被解雇, 并要求立即离开, 不得再与孩子们相见……临走时, 他带走了孱弱的战争孤儿佩比诺。

职业教育的春天 篇10

一、建立高校研发中心

高校具有科研人才优势资源,基于对传承传统文化历史、开发地域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间艺术的责任感,高校建立的泥人课题研发机构,应借助现有社会文化资源,借鉴现代营销理念,通过校社合作、产销结合、公众服务等途径,将无锡泥人艺术发展成代表无锡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维护其绿色环保特色,使其成为这个地区的文化形象代表。

(一)泥人研发课题的意义和主旨

从高校教育研究出发,以民间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学为研究重点,探索教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互动互助,保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力求扩充民艺传承人数量,让更多具有专业基础的年轻人了解从事民间艺术的生产创作,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给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体现时代气息。

开展泥人专项研究对于高校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特色教学,打开大学之门融合校外资源,丰富原有教学手段,让年轻人熟悉社会、担负责任,并从老一辈艺术大师身上学习孜孜以求的精神,在实践中成长和成熟,成为一批有敬业精神、务实态度、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高校教育的目标也能从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提升到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因此,惠山泥人课题应围绕“科研主导性、遗产保护性、文化传承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展开。

(二)泥人研发课题工作室建设

设立高校“惠山泥人教育研究中心”,下设四个职能部门:

1. 理论研究部

理论研究部主要是对泥人艺术的传承发展进行理论指导。围绕“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发展”“民间艺术与高校教育的创新组合”“设计教学与市场开发的互动影响”“传统精萃与当代设计”等课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能使整体工作具有方向性和深度。

2. 设计教学部

设计教学部主要负责泥人艺术课程教学实践工作。聘请工艺大师指导教学,让学生去惠山泥人厂工作室实践,使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思考探索无锡泥人在当前时代的传承发展问题,然后进行大胆创新设计。

3. 策划宣传部

策划宣传部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结合目前市场现状和消费需求为泥人艺术设计提供方案;进一步对无锡泥人进行全新的包装并策划泥人作品展示宣传活动;建设网站打开网络宣传渠道。

4. 市场销售部

泥人的生存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市场的反响、经济的回馈,更需要大众百姓的参与和支持,组建市场销售部能更好地宣传泥人艺术。

综上,组建泥人课题工作室,分设宣传、设计、制作、推广、营销、财务等功能部门,由专业教师选拔推荐各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工作。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工作室能把人才拢聚在一起,跨专业跨年级合作与各部门分工协作,锻炼了学生学习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进行创新设计教学

(一)以点带面开展专题教学研究

高校的首要职能是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时下教学改革的重点。围绕“惠山泥人文化推广”课题由点到面铺展专题教学与研究,重点是大四毕设课题组和工作室课题组,同时渗透在不同专业课程教学和作业中,如市场调查、品牌管理、广告策划与设计等都可以围绕“泥人创新与文化推广”的主题进行大规模实验作业。

(二)以文创目标为教学研究的方向

在教学中可以以“文化创意设计与推广”为目标展开,建立“设计—制作—推广—营销”的产品市场化理念,把包括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海报宣传、包装设计的实践课题与品牌战略、市场营销、媒介运用等理论课题结合起来,系统性、层次性、阶梯性组织安排。在泥人创新设计方面尝试材料创新,如应用纸艺、布艺、陶艺等材料,同时进行泥人形象全新演绎,如将传统泥人与现代动漫相结合,研发泥人形象的动漫产品,以卡通活泼时尚的风格面向青少年消费群体。然后延伸运用于文创产品如日用品、文具用品,作为城市文化形象的纪念品、旅游纪念品,开拓更广泛的市场领域。

(三)将课堂教学延伸至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市民、游客举办展览

组织策划课程教学成果主题展览,从校园走向校外,面对社会大众。首先在定点教育基地如惠山古镇、泰伯庙会等地进行巡展,进而到旅游景点如锡惠公园、鼋头渚等展览预售,另外可以走向社区,以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展现全新的泥人艺术形象,与民众近距离交流。

(四)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结构

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目标,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起一套应用于市场、文化推广与产业发展一体化,高校教学与企业科研互动的教学研究系统。

三、建立文化推广渠道

(一)微信公众号、微博、Q Q空间

在全球互联网时代,要使传统民艺继续流传下去必须及时更换思路更新手法,要借助互联网强大高效的功能,例如制作视频、游戏等一系列线上活动让人们产生兴趣,不断关注传统艺术形式。再如微信公众号,只需通过手机访问就可以在微信中了解信息、展示产品、进行在线咨询等,其最大的优势是宣传成本低,这样的新型媒介也是大学生善于学习应用的。因此课题组开设“阿福说”微信公众号,前期进行泥人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后期进行创新产品的介绍与宣传。另外可以借助微博、qq空间等平台进行品牌推广、活动策划、产品宣传,与微信公众号同时进行市场营销推广活动,如播放泥人制作过程的学习视频、最新设计的泥人形象通告等。

(二)活动推广

1. 进入中小学示范教学

进入中小学进行示范教学,可以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热爱;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开设亲子班,吸引孩子家长亲身参与体会泥人艺术的无穷魅力,使泥人艺术走进更多家庭。

2. 开展泥人主题公益活动

服务社会,通过艺术公益展演方式推广传统文化,这种方式也能提高惠山泥人文化知名度,盘活泥人产业,进而将惠山泥人艺术推向更加广泛的领域。2008年由无锡惠山泥人大师喻湘涟、王南仙捐赠的“五虎将”“蟠桃会”等180件套栩栩如生的作品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前去观展的人无不发出惊叹,更有不少参观者当场解囊收藏作品。如果能把《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人物》等经典作品融入锡剧、评弹等戏曲演出,在观看演出的同时进行作品展示和产品销售,活动现场再经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必然会让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四、建立市场销售渠道

(一)建设网络销售渠道

网络营销渠道与传统分销渠道相比具有更多优势,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可以因为减少了流通环节有效降低成本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营销成本,因此在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中首选网络销售渠道。因此可以开设泥人品牌产品的微店,以高校优势的人力科技资源开辟一条网络营销的高速通道,建立一种适合泥人艺术自身发展的市场模式。

(二)打造品牌实体店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打造“阿福阿喜”品牌文创店,地址选择一种为旅游景点如惠山古镇、南长街商业区,另一种为高校校园生活区,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窗口,充分展示高校实验设计成果。品牌文创的服务包括文创产品销售,创意手作空间,传统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将品牌文化作全面延伸。

(三)寻找合作伙伴

选择合适的代理商共同操作市场,以产品代售的方式销售原创产品,利用代理商的销售网络,减少渠道建设费和市场开发费用。

五、建立社会服务机构

(一)与泥人博物馆合作

泥人博物馆、泥人厂作为校外教育基地,为高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提供最充分的史料和资料,还可以聘请专家、“非遗”传承人为高校教学做专业指导。

(二)开发泥人主题体验馆、生活馆

惠山泥人创意生活馆的主旨就是建立一个公共活动区域,所有视听感受和身体接触都是精心设计的,普通市民大众在闲暇之余来到这里能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乐趣。比如惠山泥人制作区,并不是复制泥人本身,而是借用了泥人的材料、技法,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制作全新惠山泥人或者周边产品,这个过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会变得很轻松,在玩泥的过程中获得趣味,同时对惠山泥人文化本身也是推广传播。体验式营销让消费者以不同的方式接触泥人,由生活体验走近文化艺术,由活动体验来更新泥人艺术的内涵。体验馆让大人们和孩子们一起玩,爱上生活馆,成为当地城市的一个文化标志。

(三)社区泥人活动坊

社区是文化艺术走向社会、生活、民众的良好渠道,在丰富和充实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为社区民间艺术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吸收有艺术兴趣和才能的民众投入到传承民艺的工作中。

高校可以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学校与社区之间通过民艺活动建立起合作桥梁。以志愿者为文化传播载体弘扬民间艺术,传播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是一举多得。如2015年10月,由新安实验小学泥塑坊和新安街道文化站联手举办了惠山泥人培训活动,通过传统手艺人的指导,青年志愿者快速学习,再由广大的社会志愿者群体向社会大众进行传播普及,为平时无法体验到中国民间艺术的儿童、老人送上中华文化的大餐,起到了很好的文化普及和推广作用。

六、打造“惠山古镇”泥人文化一条街

惠山古镇是当地有名的“泥人一条街”,大小的泥人店面有120家之多,每一个弄堂都可能隐藏着一个泥人作坊。无数的泥人作品汇聚成泥人艺术集镇,对泥人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泥人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大有帮助。

(一)惠山古镇导视系统设计

旅游景区的导视系统对提升景区的文化形象、烘托整个景区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旅游景区的导视系统设计不仅要具有实用性,还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景区文化特色,体现人文关怀。当地的文化特征、典型材料、历史典故、文化遗迹、传统民间工艺特点等都是设计的灵感来源。惠山古镇作为泥人文化的发源地,更应该利用泥人艺术的独有资源来打造惠山特色的导视系统,这将有利于游客对惠山古镇旅游资源的了解和体验,让它独树一帜有别于其他江南古镇,有助于惠山古镇景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

(二)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古镇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必将以特定的文化资源为依托,文化是无形的,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使得文化符号化,形成有形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由无形的文化旅游资源向有形的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文化的商品化必将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惠山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古镇历史文化为魂,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即惠山泥人,将泥人文化融入其中进行旅游开发,使得文化符号化,并通过特定的符号叙事语境形成特定的文化旅游产品。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基地

很多大学生利用自己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就业也有帮助。以惠山泥人课题为例,高校组织艺术系学生参加惠山民间艺术研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也对惠山泥人的制作流程以及其包含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甚至从民间艺术中吸收对自身创作有益的方法。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才能真正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更好地保护民间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在惠山古镇商业区进行勤工俭学,如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解说等,不仅丰富了知识、经验,而且也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七、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后必然会遭到冷落,而失去多年民俗文化熏陶的受众,突然会发现民俗艺术其实有很大的生命力和新鲜感。大多数的民间艺术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生动和有用,在我们身边默默的发挥着作用。

惠山泥人文化内涵的核心精神不仅仅是泥人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它的再生力量,由历史文化转变为产业价值。博物馆的保护只保留了其原有的形态,惠山泥人的未来应立足于创新,尤其是营销模式的创新,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方式来激活泥人艺术的生命力,激发消费者对泥人文化的兴趣。而这样的产业化模式需要依靠强大实力的品牌策划和产品研发专业团队,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需要有灵位多样的营销战略,需要对民艺传承与城市经济发展作深入全面的考察研究。因此,通过高校“惠山泥人教育研究中心”进行深度研究、横向合作、广度开发,从高校出发牵引带动整合惠山泥人文化资源,形成产业链模式,为地区城市提供特色化、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带动区域内的文化产业走向科技含量高、发展模式新、经济活力强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潘鲁生.匠心独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斯威伍德.文化理论与现代性问题[M].黄世权,邓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莱斯格.免费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M].王师,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盐野米松.留住手艺:增订版[M].英珂,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7]马群杰.台湾地区文化产业与文化营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陈耀竹,邱琪.台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9]意娜.情定香巴拉: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10]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M].张菲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向勇.北大讲坛: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十年[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不仅是教育发展的春天 篇11

在此之前,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则强烈宣示了政府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的理念,提出“三个优先”的概念,即“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正在形成一种风气,也成为地方政府新的教育政績观的重要表现。

这一切都显示,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国民经济和教育经20多年的高速发展,政府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全部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教育在整体上已超越极度短缺、贫困的状态。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更有条件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然而,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在基本实现“普九”后如何确定下一阶段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等等,人们似乎还缺乏必要的共识。不少人简单地把实行严酷应试教育的“重点学校”视为“优质教育”来追求,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耗费巨资打造重点学校、制造学校差距的努力。

这显示了当前教育宏观形势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长期为教育贫困所掩盖的教育自身的各种问题开始显露,教育的主要问题正在从外部问题转向内部问题,从硬件建设问题转向软件建设问题。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只有钱是不够的。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和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改善教育的品质等,都有赖于新的教育理想、教育哲学,有赖于新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有赖于一大批献身教育、锐意进取的教育家——简而言之,需要进行一场深入的、实质性的教育改革。

当前,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以质量的提高、品质的改善、软件的更新和提升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这必定是一个迫切需要理论和理论创新的时代,迫切需要教育改革和教育家的时代。

职业教育的春天 篇12

第一次接触创客教育, 是2014年在江岸区教育局的组织下, 黄运萍副局长带领我们一行人到上海参观了上海首家成规模的“创客空间”———“新车间”, 并和创始人李大维面对面交流, 了解到创客这一新鲜事物。

当时, 我就开始思考, 如何把创客与小学教育结合起来, 因为多年来的教育管理经历, 总有一个现象让我苦苦思索:在孩提时代, 孩子们就喜欢在纸上涂鸦, 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形状, 用乐高积木堆叠成房屋, 显得创意无限。但是, 来到学校以后, 为什么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就几乎丧失殆尽?

怎样重新激发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这次参观, 让我受到启发:创客教育, 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于是, 我带着我们的教师团队开始走上了一条艰难而光明的探索之路。

探索一:在小学, 创客教育应该是什么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 是指热爱分享和动手, 敢于将自己独到的想法在现实中制作出来的人, 而“创客教育”, 虽然目前还没有人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是一般人认为创客教育就是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各种学科整合在一起的综合教育。

2015年9月, 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中明确提出,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 探索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所以当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 “创客教育”便诞生了。创客教育是指以培养学习者创新、创业所需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行为, 以及活动、课程和环境的总和。

毫无疑问, 创客教育将改变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 它能减少标准化教学和考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带来的损害, 用一种新的方法鼓励创造和创新。

那么,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什么样的创客教育才是合适的呢?我认为, 小学创客教育的关键点, 是如何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教育项目中。创客空间是创客们制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 以及项目协作的场所。对于学校来说, 创客空间不仅如此, 更重要的是创客课程的实施。

学校创客教育首先要用创客的理念和方式来改变日常的教育教学, 引导教师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 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特别是信息技术、科学、科技、综合实践、劳技、美术等课程融合与整合。同时, 学校还要开发一系列专门的创客教育课程, 鼓励学生创建物品、分享创意点子。如3D打印;用Scratch简单编程;学习定格动画制作;发明制作一个有趣的玩具等等, 让孩子们自主探究, 通过“玩创新, 做中学”, 激发其创新的兴趣, 鼓励学生将创意变成实物, 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 勇于实现自己想法的小创客。

探索二:做创客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当今社会很多创客空间的定位, 要么是一个纯粹的供创客交流的场所, 要么是承担着“科技孵化器”的功能。我认为, 小学的创客空间建设, 应该是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在创客教育的推动过程中, 学校应当从环境和机制建设上, 构建一个适合师生互创的创客教育发展环境, 推动创客教育走向纵深发展, 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

为此, 我校为爱好创新、爱好动手、爱好制作的学生提供固定的创客空间, 学校投资300多万在四楼建设了计600平米的“智能与创造教育中心”, 包括“创童空间”“梦工厂”“乐高教室”“未来教室”等专用教室。例如:“创童空间”教室内能容纳4~6张工作台, 拥有激光切割机、26台3D打印机等;在“未来教室”, 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创客类课程, 如3D设计和打印操作, scratch编程入门, 小创客们还可以经常在这里开展创客分享活动;“梦工厂”里有为学生购买的各类材料、小型车床、焊台、万用表等工具, 为小创客们提供创作的平台;投资50多万建立了“乐高教室”, 为低年级学生运用乐高创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探索三:做创客教育, 怎样开设创客教育课程

“没有系统课程, 只有片段式的活动, 创客教育很难持续。”因此我校在教师创客联盟成立后, 积极开展研讨, 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创造与智能版块校本课程:

3D打印课程:通过开设3D打印课程, 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设计素养和创新潜质, 让学生在动手合作中学会想象, 创造, 交流与协作;

Scratch课程:Scratch是MIT (麻省理工学院) 发展的一套程序语言, 可以用来创造交互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和艺术。它不在于学习了某种特殊的技能,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了孩子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创造过程, 是最让人快乐的。

乐高课程:通过搭建积木发明制作一个个有趣的玩具。乐高课程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等等, 在搭建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一些物理、数学、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

建模之家、梦工厂课程、车模课程、元智科学课程。这些多元化的课程为创客教育提供了保障。

我校已把创造与智能版块校本课程列入学校课表, 面向全体学生, 进行常态化教学。开学初学生进入学校网站,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主选择创客的多样化课程, 课程实施方式采取了走班制, 时间为周二下午第二、三节课。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在学期末, 学校会进行成果展示, 方便小创客们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如展示学生作品 (建模、木工厂、3D) , 开展分享交流会 (乐高、scratch、车模) 。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编写各类创客教育课程的教案, 分项目收集整理, 准备逐步积累, 在将来编写出学校的创客教育校本教材。

探索四:应该让哪些学科的老师去做创客教育

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师资, 这不仅仅因为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 学校来不及配备专门的教师,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 创客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跨界、跨学科教育, 对师资的要求很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校首先在2015年成立了创客教师联盟, 建立了教师创客云空间, 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 在这里相互交流、促进与协助, 自由地去实践、分享创意并实现自身价值;二是邀请专业力量加入, 电教馆严馆长、孔馆长、小学教研室王主任来了, 乐高公司研发人员来了, 金运激光公司的工程师来了, 台湾元智科学教师及武汉理工大青年志愿者也来了, 他们对教师进行培训, 对学生进行指导, 改变了初创时期校内仅有两位教师独力支撑的局面, 使各项创客活动步入正轨;三是学有专长的学生家长的参与。每学期我们都会邀请在信息技术、电子、工程制造等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学生家长, 来学校指导小创客们开展活动, 这些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家长, 是对我校创客师资力量的有效补充。

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微成果

2015年11月17日, 我校王灼华、宋昊泽、李子辰、刘嘉睿、张子桐五位同学应邀参加了2015年武汉创客嘉年华活动。我校学生团队给参观者们展示用scratch编程创作的互动游戏作品:有能实时测量温度并在温度达到警戒线时发出提示的“数字温度计”, 能利用声音控制游戏中角色的动作的“猫扑蚊子”, 能通过摄像头捕捉人体的动作, 让游戏中的奇奇宝贝与我们互动的“奇奇宝贝”等。同学们还给参观者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并邀请参观者体验他们的建模软件和3D打印设备。11月18日上午, 我校刘嘉睿同学被组委会邀请到主会场, 与各大IT公司技术总监一同登台, 参与“创客作品秀”的现场演示, 展示了“鱼儿艺术家”的作品。

2015年12月, 在全国的建模比赛中我校学生作为武汉市的代表获得一枚金牌, 2枚银牌, 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创客教育的未来及展望

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创客教育, 学校有如下设想: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学生的参与面, 让更多的学生选修创客课程;积极创建基于共同兴趣和创新需求的教育创客小团体, 给予适当的扶持, 建设跨学科、跨学段和跨学区的创客教育协作机制;甄选合适的社会创客空间和创客机构, 让更丰富的创客活动能够有机会进入校园;积极筹备学校第一届创客文化节, 邀请来自全市各地的创客和创客教育专家来学校交流、指导。同时, 我们还将筹备创客教育师生交流团, 希望能到美国、台湾和香港等地进行交流访问, 促进在创客教育上的合作与交流。希望能和更多的学校一起讨论、交流、合作, 培养出中国小创客。

上一篇:农村生活垃圾下一篇:课堂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