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2024-07-28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共12篇)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1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职业技能为重点,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名教师, 应如何通过教学的形式, 来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根据市场经济理念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教育, 充分挖掘个人潜能, 培养个性发展。造就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这并不排斥接受学习、尝试学习等其它重要学习方式。任何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窒息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基于这种理念, 教师必须建构多种教学体系, 适合学生多种学习方式。

1、教学互动, 促进学生知识动态生成

课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推进的, 它不可能百分百地按教师预定的轨道行进, 常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 重要的或不重要的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这样, 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教学过程也生动、活泼了好多。因此, 课堂教学特别是大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教师必须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教材, 促进学生创新性的发展。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规律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幺,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 重新设计教材结构, 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建构”。

例如:在数据结构教学中教“二叉搜索树的删除”操作时, 我是这样建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

通过举二叉搜索树删除结点的例子, 与学生一同总结规律如下:

二叉搜索树删除操作分为三种:

第一种:删除树叶结点

将双亲结点及连接到它的指针去掉即可。如要删除P结点, 把S结点的左指针域置为空, 最简语句为:S→left=Null。

第二种:删除单分支结点

将后继指针链接到它所在的链接位置即可。如要删除G结点时, 将G的左指针赋给D结点的右指针域即可, 最简语句为:

D→right=G→left。

第三种:删除双分支结点

把它的中序前驱结点的值域赋给该结点的值域, 后再删除它的中序前驱结点, 再把中序前驱结点的左指针链接到中序前驱结点所在链接位置即可。最简语句为:

L→data=G→data;D→right=G→left。

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 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体验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初步掌握了不完全归纳法、分类思想,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个性品质。

3、在教学中应注重教材知识的有效组合

例如在Photoshop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利用Photoshop的多项功能组合, 可以制作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杰作, 现把新型雪花字的制作过程说明如下。

(1) 新建一个大小为600×600像素, 名称为“雪花”的文件, 并设置文件的背景色为黑色, 前景色为白色, 内容为背景色, 颜色模式为RGB格式。

(2) 打开格式工具栏, 选用“文字”工具, 输入“雪花”二字, 字体的格式选用为隶书, 大小设置为260点, 字体对齐方式选用“居中”。

(3) 进入[图层]→选用[栅格化]→[文字]。

(4) 打开“浮动面板”→选“通道”→选“将通道作为选区载入”。

(5) 打开“浮动面板”→选“路径”→选“从选区生成工作路径”。

(6) 转换前景色与背景色。

(7) 打开“浮动面板”→选“路径”→选“用前景色填充路径”。

(8) 打开工具箱“画笔”→选“复位画笔”→选笔触为3。

(9) 转换前景、背景色。

(10) 打开“浮动面板”→选“路径”→选“用画笔描边路径”。这一步是必不可少, 因为, 若不描边路径, 文件保存后, 再打开就变形了, 即看不到雪花字的笔画了。

(11) 打开“画笔”→选“混合画笔”→选20雪花。

(12) 打开“画笔预设画板”→选“画笔笔尖形状”, 调整画笔直径为19像素, 间距拉大为179%。

(13) 打开“浮动面板”→选“路径”→选“用画笔描边路径”。

(14) 打开[图层]工具→选[合并可见图层]。

(15) 最后把文件存储为雪花.jpg格式, 以便网上发送。

这样的教学即联系了前后知识点, 又达到了知识的有效贯通。兴趣的培养,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兴趣从何而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 把课本知识变活, 变通。

参考文献

[1]王爱民:《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2]耿喜哲:《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薛为民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2

试析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注重摸清学生的底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讲究语言技巧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激励学生。注重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课堂气氛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的默契度。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才能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通过教学设计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索知识的的方法并且将方法运用于学习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创造成功的教学模式。当然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要切合学生实际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秩序、节奏和气氛做到放得开收得拢严而不死活而有序。3.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念教材就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料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但绝不是教学唯一的凭借。时代在进步教材也随之更新教师的教材观念也要更新。一线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之上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加以审视科学地加工教材准确地选用教材。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理念。即使不是教材上的内容只要其体现了时代发展符合学生的自身需求能够拓宽他们的就业道路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都可以做教材使用。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不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参考、提示的功能出现它将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式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内容。教师应该注重“用教材”而不是“以教材为蓝本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跳出课堂书本教学通过更广、更新的知识、技能传授充分挖掘课程的潜能做到真正理解教材敢于超越教材大胆地增删取舍。这样就要求教师应接受新挑战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4.积极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实现课堂主体的互动 传统教育方法的最大弊端是“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制约导致课堂效率很低效果较差。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一个最大的症结。就教师而言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把学生当成客体一味地灌输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彼此进行思想交流的权利。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程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如利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同学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认真思考主动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简单问答这样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眼界死记硬背不复存在了所代替的是自由发挥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启发式教学包括问答方式也包括其他方式方法其本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学习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笔者近几年在模具专业的教学课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创设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思考、交流。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设疑—质疑—引趣—释疑”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设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专业教学中巧妙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设疑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挖掘问题巧设疑问。如在讲述型腔结构时笔者设置问题“为何小型腔结构都用整体嵌入式而大型腔却偏向采用镶块组装结构”在讲述级进模结构时设置问题“从结构功能上看侧刃定距地级进模只需一个即可但为何一般的模具均采用两个侧刃„„”。实践证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散发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想象和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总之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职业教育才能最终肩负起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依据“有效”原则课堂素描wxt205

浅谈职业教育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机制;能力本位;开放型教学

当前,整个教育改革已是风起云涌,职业教育担负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教学改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甘落后。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职业教育的政治课堂教学却“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

一、职业教育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一)教学评价机制和价值导向相脱节

与普高学生相比,职教学生想通过课堂学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解决他们所关注的、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但事与愿违,打着“革新”的课堂教学仍是简单地向学生“奉送真理”,学生也不敢于落后——混过45分钟。“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真应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

(二)教学方式中只注意“点”的示范,未注意“面”的推广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人或事[1]。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要以点带面,全面展开。

(三)理论规范和实践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相脱节

侧重教学理论规范建设的,师生只能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去教和学,这样限制了师生个体的创造性;而鼓励师生实践创新的,不注重理论总结、完善,往往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收效甚微。

鉴于上述的几种原因,职业教育的政治课堂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有效”不是保质保量,而是指该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就业或创业有无用处。因此课堂改革的措施必须建立在“有效”之上。

二、职业教育中政治课堂改革的措施

(一)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在专业课中体现新的价值导向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将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推而广之,在实践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改变当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测试相脱轨的做法,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石,主要测试职业能力水平(即就业或创业),并逐渐与市场接轨。

(二)革新课堂教学思路,在教学方式中体现“能力本位”理念

作为教师,其教学计划、授课计划、课堂教学的教案都要着眼于“能力”,最后落脚于专业培养的“能力”。以考查能力为主线取代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将知识、技术、能力和情感熔于一炉,使之有机结合起来,才会使教学有的放矢,展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实施开放型教学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2]这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实行开放型教学,是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实践探索的“指路人”和集体研讨的“带路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可以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和亲身体验等方式,从社会鲜活的资料库中激活原有的知识储蓄,在不断地发现中发掘创造潜能。在解读社会这本大字典的过程中,可以积累许多宝贵的多元化的间接和直接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8).

[2]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教学的探讨 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课件,评价方法

引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为目标, 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 把教材即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负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 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总体思路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应该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师生共同制定行动”完成教学过程, 将“知识传授”转变为“工作任务”, 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解决问题、合作与交流、情感和伦理的学习, 充分利用各类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及教材、图片、小电影、录像短片等现代教学媒体, 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五个转变:由知识讲授向知识应用转变;由理论思维向技术思维转变;由技能训练向能力培养转变;由知识载体向工作任务载体转变;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独立学习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合作学习转变。具体来讲, 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来选择和编排教学任务, 将课堂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融入到单个学习任务中, 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问题应用化、学习过程工作化。教学内容的选取还要注意: (1) 单个工作任务或综合工作任务的选取符合行动领域《课程标准》中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对应的模块化职业能力。 (2)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3) 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 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精选; (4) 基础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并应占有较大的比重; (5) 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相匹配。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专业问题。对于基本知识, 编制时应突出内容的常识性, 学生只要掌握与该任务相关的基本知识, 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不强调概念和学科结构。对于专业知识, 编制时以专业技术工作中的概念、原理为基本内容, 突出典型技术、工艺、材料、方法等技术体系, 并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逻辑发展规律采用螺旋上升式排列, 达到发现、探究直至掌握专业技术规律。对于专业问题, 应结合职业岗位群可能遇见的综合工作任务进行编制,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工程为主线, 使学生正视技术能力和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行动导向的学习、整体化的学习和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让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 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让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让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 培养技能, 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让教师由以往的“重讲轻考”向“讲考结合”转变;改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真正体现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新精神、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现代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试验法等。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课件

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在“看得见, 摸得着”的环境中学习,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 便于学生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多媒体课件制作要以精简为主。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只根据教学内容做必需之作, 以使课堂上多留时间给学生自由发挥。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和课件结构。界面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层次结构合理、信息关联好、画面优美、制作效果精致;操作界面友好, 各学习单元之间的切换和退出要方便;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利处, 避免把课件变成单纯的“讲稿搬家”。不能忽视“细节”, 注意课件内容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制作PPT文件应注意生物医学工程有关人眼的适应性和人眼健康问题, 尽量把文字说明注在图表同页, 尽量减少使用超链接的次数。课件内容重点要具体, 标题可抽象;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课件一般应保证每页的显示时间不少于1分钟, 对于字数或图表信息量较大的页面, 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辨认、记录和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自主学习理念真正体现出来。媒体的搭配要合理,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善于应用多媒体显示导课环节、渲染的点环节、帮助突破难于理解的难点环节、知识拓展环节, 把黑板与屏幕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五、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 采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 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的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时, 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核目标层次按理解、掌握、操作、综合运用四个层次进行。理解即正确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能从实质上领会所学知识的含义。掌握即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 能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即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操作即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 完成单项的工作, 并对工作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综合运用即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 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 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 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 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 (技能) 和素质, 体现应知、应会、应是。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 理论考核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可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实践环节的考核以记分为评价管理, 可采用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设计、制作、答辩相结合。

六、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教学要抛弃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单项工作任务和综合工作任务中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在任务训练过程中学会能力。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 结合所设置的任务对课本内容进行改造, 将“单纯知识理论”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目标”的训练, 积极引导学生“有兴趣、能主动参与”, 教师说好“课”, 学生练好“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09.12。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6。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5

2005年至今,担任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师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在这四年当中,组里的老教师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高给予了帮助与鼓励,我更充分地认识到所取得的成绩已成为过去,它不是我从事教育教学生涯的终点,而是我向更高领域进军的起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索,积极向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现将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做好情感投资,得到学生的认可: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师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关键是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换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教师必定为学生所尊敬,而尊敬教师的学生也会顺应教师的期望,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是太高,孩子们是因为无知而显得世故,因为幼稚而常常出现空虚无聊的言行举止,因为常常被称为“差生”而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缺乏自信。所以上第一节课时,就要做好情感投资,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鼓励学生,要让这些孩子知道学语文的重要性,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让他们认为语文课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课,学生们只有认可你,语文课才会好上。

二、教学要有激情:

赞科夫曾经指出:“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按照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说,教学激情绝不是一种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也绝不是做作的虚情假意;唯有真知、真理方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唯有真情、真意才能让学生动心、入神。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们的接收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气氛。

每次,遇到语文教材中的好文章时,要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率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再将放射出来的火光与热量传递给学生。这样,才会觉得上课本身即为一种享受,而学生在这种感染力下,自然也会学得兴趣盎然。

当然,有激情并不等于音量大、音调高。在这方面,我也曾经忽略过。一次,有个坐在第一排的同学给我提了个意见,说:“老师你讲课的声音太响了,你累不累呀?”起初我还没引起重视,只是以后排的同学不一定听得清为由敷衍了过去。后来我发现,整堂课都用这么高的音量和音调讲课,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容易疲劳。这时,我恍然大悟,以后上课虽然音量未改,但却尽量调低音调,使自己的声音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重点难点要突出:

刚当老师时,讲课常常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讲遍,面面俱到,没有重难点,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手足无措……在第一次讲公开课时同样也犯这个错误,怕四十五分钟讲不满,把内容准备得很多,所以讲课时就只能不停地说,语速较快,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就少,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少;经过老教师的指导明白了讲课不必面面具到,但要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要有代表性,这样课堂上就可以慢慢地讲透你所准备的问题,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就会充裕了。

四、让课堂活起来:

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如文言文略显枯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浓,在上课的时候就想办法怎样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才能活。

五、把精彩留给学生: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把精彩留给学生意味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的说、勇敢的问、积极的想、大胆的做。我们总是习惯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很少甚至从没想过学生是怎么理解的,于是一堂课下来,抱怨口干舌燥者远甚心情舒畅者。课堂兴趣没了,教学张力没了,学生兴致没了,为何不让学生自己说说呢,如学习《项链》,让他们谈谈对人物的看法,让他们设想一下项链没丢会怎样;读《故都的秋》让他们说说景物特征,说说作品意境,说说作者情感……

六、要懂得知识的迁移: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内容看,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

而自己上课时,往往在教知识时只局限于一篇课文,不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这是课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有一次,在听我们组长林红卫老师的课时,林老师讲的是《琵琶行》,她在讲此课前复习了一下诗歌的发展史,在复习到现代诗时,提到了上册语文书中的课文《炉中煤》,这首诗选自诗集《女神》,而此诗集是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分水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诗集。林老师在教学中,尽量发挥了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听完林老师的课,我明白了讲授新课时,应该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重视知识迁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然是生气勃勃的。

七、寓教于美,展现人文:

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体验美、发现美、颂扬美、创造美,让整个语文课堂焕发美的风采。

总之,我们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不断探索职业学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体验到语文真正是一个施展才华和体验人生的大舞台。

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智慧的灵光在互动中闪烁,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让和谐的音符奏响语文课堂,进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齐欣著《名师的人格教育力》,九州出版社,2006年。

2、王荣生、张孔仪《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4年第3期。

3、叶存兴、徐书生著《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评价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些年,高职教育规模有下滑趋势,人们更关注高职教育质量而不是招生数量。高职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提上政府、社会和办学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广泛共识。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滞后。

高职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教学不从发展学生整体素质和塑造学生个性角度出发,背离了以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不突出。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设置没有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没有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实干、奉献的精神[1]。要么让学生装模作样地在实训室里搞鼓一番;要么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背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宗旨。

(三)教学内容泛理论化。

老师在课上讲授的理论空洞,对实践操作帮助不大。虽然有些内容参考了企业的需求,但忽视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原则,教师直接把理论灌输给学生,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又让他们难以适应工作中的新问题,难以自主解决问题。

(四)教学空间封闭,方式单一。

教师只把教室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形式枯燥单调,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不注重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转换教学空间。

(五)教学评价模式化。

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趋于模式化,其表现是“重结果,轻过程”,究其原因是没有领会教学评价的内涵。如此评价模式既无法客观反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又妨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在社会上树立尊重技术的人才观,学历文凭和职业技能资格并重的用人评价观,培养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观,逐步改善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体系。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敏感场景。

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适当的环境。一是营造优良的生理场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保证教学热情。二是保证良好的心理场情境。教师需掌握教育心理学,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三是关注人际场情境。教会学生德育为先、技能为主、就业为旨归的思路。四是引导学生了解其专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培养对专业的敏感性和对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

(三)构建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

1.转变教师培养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许多高职院校一味强调学校发展需要怎样高素质的教师,却忽视关注高职教师自身需要发展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应更加关注教师自身的工作需求,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

2.设立专项支持,优化教师发展体制。

高职教师的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建议学校设立教师发展专项经费。在我国,高校教师的培养有以下几种形式:骨干教师进修班、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研究生同等学力进修班、社会实践等。

3.建立专门机构,开展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发展机构致力于研究如何提升教师和促进教师发展,研究人员需要了解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教师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4.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

学校积极寻找途径解决教师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筹款设立教师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奖励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5.培养教师综合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高职教师既是教学体系中的教育者和科研者,又是个体发展的人才。应当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个体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高职教学的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令学生有一技之长。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出如下举措:

1.“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由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向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转变。学生的认知也相应转变。比如,学院可规定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专业技能测试、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方可取得毕业证书。

2.理论与实践并重。

学校在安排课程时适当增加实践操作课时,合理缩减学习理论的时间,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上。

3.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基地。

建立专业的模拟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的大部分时间可以有效进行模拟练习。

4.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专业技能培训能让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重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主动提高专业技能。

5.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增强就业择业竞争力。

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需委派专业技能老师指导,提醒学生在实习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高职院校还可以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

(五)开展行动式教学研究,增强教师的反思性敏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方式,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措施如下:一是建立多种评价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过程等其他教学要素。二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应包含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应包含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用人单位评价等。三是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例如:对学生的评价包含思想道德、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职业素养等。对教学的评价,不能仅看学生成绩,要尽可能把教学中的相关因素都考虑在内,制定一套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教师潜能的体系,并狠抓落实。

四、结语

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理清其中存在的问题,谨慎探究其基本规律并着力解决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釆取措施强化教学效果,是当前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7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学校、企业双轨制培训, 其优势体现在国家、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企业主要培训学生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技能, 使学生获取技能资格;学校着眼于教育本身, 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做准备。企业和学校双管齐下传授学生全方位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行为导向教学范式的内涵和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范式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不断自我调节修正的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考虑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教学范式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要介绍三种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 站位法

教师把概念性的教学内容以判断题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做出选择, 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站到教室的不同位置, 教师听取学生选择某个观点的理由。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此外, 也考验学生能否在类似“少数服从多数”的压力下坚持自己的观点, 而这种勇于坚持自己观点的能力在未来职场中将非常重要。同时也训练学生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以及倾听别人不同观点的能力。教师在随机选取学生表达观点时, 也可以特意选择那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 给予其机会锻炼沟通表达能力, 让更多学生参与并活动起来。

(二) 关键字卡片法

当学生阅读专业知识方面的篇章时, 教师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 把篇章中的一系列关键字词找出, 并归纳出来, 写在卡片上并展示在张贴板上, 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介绍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篇章的能力, 有助于教师考核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关键字词的卡片还可以用于之后的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抽取关键字词卡片, 解释或者描述相关的概念, 有重点地进行复习, 循序渐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扩展小组法

扩展小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首先,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接着, 和自己的搭档两个人讨论交流, 比较彼此的解决办法或者答案, 互相补充完善。最后四人、八人大组中进行比较, 得出最佳方案, 把一致公认的讨论结果展示在展板上并进行解释说明。这个学习过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 因为需要不断交换意见, 并在坚持和妥协中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行为导向教学范式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需要转变

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和学生良好的关系基础上, 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来说, 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 深入学生中。一方面能让学生意识到需要学习, 保证积极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 教师也能通过观察和倾听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主要起引导作用, 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 学习的过程发生在学生身上。

(二) 行为导向教学范式中涉及的各类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演绎和变化

课堂教学并不是工厂流水线, 站位法、小组扩展、魔术盒、卡片复习等教学方法都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情况而调整, 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 在首次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时, 需告知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缘由和目的, 这样学生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学什么, 明确知道整个过程是为自己学习, 学习动机进而加强, 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中需正确处理好教学量和教学进度的关系

当教学量和教学进度发生矛盾时, 教师应该考虑在有限的单位教学时间内解决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教授内容量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会的内容量。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用有限的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因此, 教学任务量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人的发展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之, 行为导向教学范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而学生学习行为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首先需要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 利用各类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相长, 使课堂效能最优化。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行为导向教学范式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 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法, 处理好教学量和教学进度的关系, 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角色转变,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德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微观考证[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9) :93.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8

现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并不是高精尖型的全方位人才, 其培养的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专业人才。英语教学是整个中等职业教育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为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就必须对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出真正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人才。

1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 其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学校及教师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中职教育是基于一种专业教育而形成的教育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授予学生一技之长, 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技能。因此很多中职教育学校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以专业课程为主, 在安排课时也会出现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安排而忽视了合理安排英语这门最为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情况。再加上教师在受到学校政策影响之后也会出现对英语课堂教学重视度不够的现象, 最终对学生英语课堂学习产生了直接影响。

第二, 生源参差不齐, 质量偏低。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介于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的, 其生源多数为初中毕业生, 且大多数是在中考中失利的学生。据调查分析, 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 此类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尤其是英语基础, 且其对于英语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不大。针对这类学生, 英语老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大困难, 其不但要保有足够的耐性, 而且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变教育体系、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这就给中职教育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很多中职教育学校由于条件有限是很难实现这些要求的, 最终也使得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降。

第三, 教学模式落后, 且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一门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而英语也不例外, 其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际的英语运用能力。然而现在很多中职教育学校的英语教学却仍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 教师讲, 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仅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 现我国中职教育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 学生越来越多, 然而很多中职教育学校却由于经济或是办学理念的原因而未及时增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 导致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2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针对我国中职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及创新。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改变教育理念, 充分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中职教育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就是满足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需求, 因此针对英语教学, 要想改变中职教育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首先就必须改变教育理念, 充分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市场需求, 以让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起作用。另外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兴趣, 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及时间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还要多关心和鼓励学生, 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这样学生才会有勇气在实际生活当中来锻炼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

第二, 改善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灵活多样会带给学生新鲜感, 激发学生兴趣, 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此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如情景剧、话剧、唱歌等,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熟练掌握英语知识,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三, 研发课程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学习语言的最好的方法便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及资源以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练习的机会。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会学会研发课程资源, 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建立视听教室、语言实验室等, 改善教学环境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空间;其次要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比如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或是英语杂志等, 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让学生能够学会更多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英语知识。

第四,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 通过多年的实践可知, 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界面及应用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尤其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其可谓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比如说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英文电影或是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等。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也丰富了课堂资源, 培养了学生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

3 结语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 掌握一门语言可有效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 尤其是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掌握。因此各中职教育学校都应重视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 充分认识到现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改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体现课堂改革及创新的专业性、职业性及实用性, 以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

摘要:英语是我国进行对外交流的一门重要语言, 英语教学是构成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 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也非常重要,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文章简单分析了现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接着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创新的观点, 并针对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英语课堂,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洁.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0 (06)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

一、概述

从20世纪90年代末, 教育部将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纳入统筹管理, 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后, 英语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和累积, 也始终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当今社会尤其如此。英语能力的形成不同于一般学科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形成, 它没有严格的和完备意义上的标准与界限尺度。其所以如此, 乃是因为英语始终只是国际交往中人们之间交流与沟通的一种语言工具。尽管这个工具的功能会因其基础与能力的不同而产生或大或小的差异, 但不同程度的能力基础都应该实现与之相应的沟通与交流的功能, 是毋庸置疑的。换言之, 即便是仅仅积累了有限的英语能力基础, 也应该能够展开相应简单的或初步的交流与沟通。从这一认识来说, 英语能力的每一步形成与累积, 都应该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二、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一种行为, 而行为需要理论的指导, 没有理论的行为, 那是盲动。无论是搞教育改革或是科研项目研究, 都离不开理论来指导实践。鉴于此, 我认为教师要注重学习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及国内、市、区、兄弟学校和本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通过学习、分析、研究、总结, 不断地扩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逐步形成具有科学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 这样才更好地解决在实践和教科研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新问题, 才能使自己尽快地适应角色的转变, 由教书匠转型成研究型、专家型及名师的角色, 才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为此, 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多次外出听取专家、名师授课, 经常观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品味名师讲课艺术并经常和身边同伴交流研讨教育教学心得。此外, 我还经常研究《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师法》 等理论, 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 学会了从教育规律出发,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学会了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改进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创设新颖的有效教学情境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较多的学困生提高了课堂的听课率,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优化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

能够将学习任务科学地导人并产生执行效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导入任务前, 教师要正确分析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要达到的目标, 教师要预测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解决。为避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只是小组个别成员活跃其他成员沉默的现象, 教师应在任务的设置、问题的提问方式、难度方面都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任务, 不但包括问题型任务和启发型任务, 还应布置一些基础任务, 如:举例型任务和比较型任务, 从而调动更多学生参与任务的完成。在执行的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 主要起到提示、帮助的作用, 但不干预学生的活动或纠错, 以免影响学生的完成进度, 在任务完成后再对其汇报的内容进行评议。

四、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倾向, 积极探索对某些事情的理解。学习兴趣有定向的作用, 学习兴趣有动力作用, 学习兴趣有辅助作用, 学习兴趣有偏倾向作用, 那就是, 人们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来观察和研究事情。表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兴趣不同, 就有不同的重点学习内容。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偏科现象, 即使在同一学科的学习中, 也有一些章节是愿意学习, 有些章节不愿研究的现象, 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而对在线游戏感兴趣。此外, 学习的动机推动学习活动,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 并指向一个特定的学习活动。动机对学习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机导致学习行为, 并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 并调整学习的力度。调查发现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没有切实的目标, 学习不感兴趣。这样的学习动机所产生的学习积极性很脆弱, 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学习目标小, 效果差。

五、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素养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 尽管教师是主体, 但是教师的对象——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那教师讲得再好, 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达不到。所谓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言, 除了教师能够有效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外, 还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吸收教师多讲多教的内容, 这样才能一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知识教授的过程中还应及时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应, 适时调整知识框架, 从而让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在课堂上应多表扬、多鼓励, 帮助那些课堂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怯懦或抵触的学生建立信心。做到关心学生, 个别谈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降低其焦虑心理。

参考文献

[1]彭秋发, 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研究[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4 (2) :159-162.

[2]王恩华, 王莲英.论我国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8, 29 (2) :64-66.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职业人才, 与此相适应,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或者“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决定了高职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 如何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课堂模式成了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在我国, 很多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 比如很多国家级高职示范院校都开展了适应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开发, 开始探索适合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新课程模式。这些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 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转变为帮学生解决疑惑的辅导者。因此,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则是教学模式的创新。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 我在高职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适合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环节的循环过程:

第一, 课前环节, 也是知识传授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一般知识的传授都是在课堂上由老师讲解完成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更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特点, 把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前, 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结合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微信等教学手段发送下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 比如书本、电脑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清楚的地方, 再反馈给老师。

第二, 课中环节, 也是研讨式学习的环节。通过课前的学习, 学生们都对本次课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 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 解决方法也各有千秋。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互相研讨,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互相学习,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地方, 然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解决方法进行点评, 就学生不理解的知识或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的问题进行启发式的讲解,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通过课中环节, 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不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而且培养了学生沟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三, 课后环节, 也是总结提高环节。课后, 老师布置实践任务, 通过学生自己完成实践任务,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让学生彻底掌握该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还能自主的解决课程遗留的问题。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知识自评表”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 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老师同时也要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问题, 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学习效果更好了,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 另一方面改变知识单方向传授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高职教育, 更能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 学生学习效率更高, 从而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价值。

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我们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更愿意接受这种新的课堂模式, 高职学生更愿意在一种活跃、轻松、辩论的氛围中学习,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比拟的优点, 特别适应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意义性;生成;职校;课堂

“职校的学生不想念书。”这是Q老师在议课前作说课陈述的第一句话。他刚刚在职专二年级的某班展示一节《读<伊索寓言>》的公开课。

在这堂课上,Q老师大致采用了这样一个教学组织结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其中提问一般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第二,作者(以及卢梭)是怎样认识这个寓言的?例如,对于乌鸦的故事,Q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老师(提问):《乌鸦的故事》在《伊索寓言》原来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老师(提问):作者(以及卢梭)又是怎样认识《乌鸦的故事》的?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这节课总共分析了9个寓言。其中有2个寓言在回答问题之前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

应该说,Q老师为这堂公开课做足了工夫,不仅前期准备充分,如收集寓言的FLASH动画、作者简介,制作学习任务导学单、教学课件等,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增设课堂提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任务单导学、小组协作学习,改变了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学习评价,实施了赏识教育。从场面上看,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动起来了,在小组讨论中做起来了,课堂教学组织相当有序。从效果来看,教学内容按期完成了,但没有发现“学生笑起来”。

“学生笑起来”的“笑”。应该是学生对课堂的一种态度。如对轻松自由的课堂文化的认同,如对学习有所得的会心微笑。而这节《读<伊索寓言>》做了如此之多的工作,有问有答,又动又做,却没有得到学生对课堂氛围的认同,也没有学有所得的会心微笑。是源自于“学生不想学习”?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学习”是否就意味着“听老师所讲”、“答老师所问”、“念书”还是其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解,学习是学习者主体意义建构的过程。然而,当一堂课45分钟,扣去动画、作者简介等时间,即在不足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9个伊索寓言,也就是平均每个伊索寓言约4分钟。试问,在这约4分钟的时间内,再扣除教师的提问和总结之后,能否存在学习者进行主体意义建构的可能?由此只能表明,在这堂课中,首先是学生未能有时间进行“学习”,而非学生“不想学习”。

其次,在课堂观察中我们注意到:对于每一个寓言,教师的提问主要分两个层次:“伊索寓言原来的寓意是什么”、“钱钟书(以及卢梭)是怎样认识这个寓言的”,自始至终一直是“伊索”、“卢梭”、“钱钟书”,却从未提到过“你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寓言的”。“伊索”、“卢梭”、“钱钟书”固然非常重要。倘若没有学生自己的感悟和认识,那又是什么样的“学习”呢?这样的“学习”是否能够让“学生想学习”?

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的固定模式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教师进行了字、句、段分析后的讲练结合。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屡次提及“标准答案是……”。尽管有师生问与答的互动。尽管有分组的学习,但是,在“标准答案”的统领下。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终究只能回归到“填鸭式”的五指山下。试问,这样的课堂是否能够让学生“笑起来”?

什么是意义性生成?从静态来看,意义性生成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自己的感悟或见解。从动态来看,意义性生成是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意义性生成,让课程知识从具有普适性的简单规则和既定结论的基础上向学生生活及个人知识、直接经验进行转化。由文本层面跨越到心理层面以及精神层面。那么,职校课堂如何实现意义性生成呢?笔者认为要有:

一、意义性生成的土壤:课程回归职校学生的生活世界

古希腊的伊索、法国的卢梭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存在着遥远的时空距离。即使是钱钟书。对于现在的职校学生而言,也鲜有深入了解的,如果仅此停留,难以实现“基于自己与世界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寓言这一文学体裁,其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卢梭可以借助《伊索寓言》喻法国社会中的现象,钱钟书可以借助《伊索寓言》喻现代社会中的现象,那么,是不是可以启发学生借助《伊索寓言》喻自己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乌鸦的竞聘成功对即将面临职业社会挑战的职校二年级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形成“机遇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外表的装饰是暂时的,内在的素质是持久的”等个人见解?这就是课程向职校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课程的回归,让职校学生,这些在空旷无垠的原野中迷途的羔羊觅得了一个熟悉的绿洲。课程的回归,让职校课堂有了意义性生成的土壤。

课程的回归。首先要将课程知识纳入学生生活世界,把这些课程知识作为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向学生呈现。但不能仅仅停留于外在的呈现,更要让课程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如用伊索寓言的原意,卢梭、钱钟书的解读去启发学生思索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生成自己独特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解读。这不仅是一种前人到现代、群体到自我的迁移,更是一种超越:如源自于课程知识并在生活世界重组生成的解读,可能超越单一的、理论化的、狭隘的书本知识、科学世界的束缚,上升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这将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构建一个更为丰满的可能世界。这便是课程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所在。

要实现职校课程对学生世界的回归。就必须关注职校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要关注其经历的社会生活及其心路历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其社会需求及其将来生涯发展的可能世界。职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既相似又有区别。关注职校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要了解他们的现状是怎么样的,他们的需要又是什么,以及他们构想的未来生活等等又是怎样的。关注职校学生的生活世界,需要教师的主动跨入和平等融合,并用多元标准的新视角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到职校学生群体的共同性及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实现课程的真正回归。

要实现职校课程对学生世界的回归。还需要分析课程。不同的课程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时的指向不同。例如公共基础课程,在沟通普通教育、服务专业课程的同时,更要着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文化基础课程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时的指向比较宽泛,更倾向于人文性。专业课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专业课程在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时应当指向工作情境、岗位情境,更趋向于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活,以更好地帮助学生

从学业世界跨向未来的职业世界。

二、意义性生成的本源:教学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在许多教师的眼里,知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神圣的、绝对的、科学的。因此,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在课堂上学生需要的就是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于是,在《读<伊索寓言>》这节课上只有伊索原意以及卢梭、钱钟书对《伊索寓言》的解读,而且学生一连积累了九个寓言的解读。这种知识观指导下的教学的根本问题是:积累一千个钱钟书的解读,能培养出一个钱钟书吗?钱钟书之所以成为钱钟书,并不是因为他积累了多少伊索的原意、卢梭的解读,而是因为他在学习中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个人见解。这就是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教学则要为学习主体的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提供可能。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是意义性生成的本源。

知识不再是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必须要“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事实的积累。”学会如何学习,必须改变学生现有的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一直以来,人们因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而质疑职校课堂推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可行性。实际上,职校学生往往更具有青春期的叛逆和冲动,更喜欢不按俗套的DIY(Do it yourself)。另外职校培养目标所需要的“软能力”,如职业岗位中的某些技巧、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具有个人性的默会知识。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获得。因此,职校更需要推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课堂教学要为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留有可能,情景化设计必须具有典型性。这个典型性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情景化设计在职校学生的已有世界或未来世界中具有代表性,要能够在学生的已有经验或未来经验中形成“触发”,为“个人理解”提供可能和帮助:第二,在强调代表性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情景的数量。在受限的时间内为“知识建构”提供可能。例如,在《读<伊索寓言>》这节课上可以在9个寓言选择1—2个设计情景化教学。虽然“教”的内容少了,“教”的时间少了,但“学”的时间多了,为“学”的意义性生成创造了更多的可能。这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创造的关于学习内容的哲学:“少就是多”。

在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更高层次的作用:一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构建空间和余地,如设计项目、任务单、情景“锚”等教学情景。教学情景的设计要研究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既要引发他们学习兴趣,又要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建立创造条件。如宜兴丁蜀职校的教师在组织《史记》等古文课教学时,指导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将项羽等人物、霸王别姬等场景画出来,并组织评比,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枯燥古文的兴趣:二要敢于放方法,让充满青春期的叛逆和冲动、喜欢不按俗套的DIY的职校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学会如何学习”:三要善于做引导和鼓励。并在引导和鼓励中塑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意义性生成的阳光和雨露:课堂创建德性的对话文化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身的对话。对话,应该是在相对宽松、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的状态下,对话者以一种自由的心态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的过程。在《读<伊索寓言>》这节课上,除了“标准答案”、“标准解读”,还有的是教师单向度的“问”,学生单向度的“答”。这样的“问”与“答”,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对话”?当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异化为“文化统治”时,更具有青春期的叛逆和冲动、没有高考压力和目标、“被学习”的职校学生将“真难管”!更不要提什么意义性生成了。因此,职校课堂必须创建德性的对话文化,这是让职校学生“笑起来”的“阳光”,是意义性生成的“雨露”。

和而不同是具有德性的对话文化的核心。和而不同是宽容和包容,让各种不同的见解、方式和个性共存,允许职校学生的“不成熟”;和而不同是给挑战和创新提供自由的空间,允许职校学生的失败、失误和僭越,保护他们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和而不同是提倡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让职校学生学会自我改进、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和而不同,让课堂成为职校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尊重平等是具有德性的对话文化的前提。要实现平等尊重。第一,在课堂中每一个个体应当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和事务权,师生、生生之间是一种同伴式的人际关系;第二,由于职校学生的心智还在迅猛发展,教师应该也必须成为这个学习共同体核心人物或者称之为领军人物,实现对学习共同体的引领、守护、滋养与提升;第三,承认个体之间在能力、个性的差异性,特别是关注处在学习共同体边缘的“新手”和“弱势群体”。引导个体之间学会彼此关怀。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出版社,2002:70

[2]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3]周金浪,《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2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篇1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后,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创新是国家重要的生产力, 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要以创新为教育依托。那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创新意识呢?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开发学生的思维, 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探究了, 创新的意识才能培养出来, 中职教育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教育, 国家的发展靠创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 教学中应时时对学生加以引导,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在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 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看看学生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印证这个知识理论, 这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在中职教育发展中, 教师一定要时时渗透创新的思想。

二、合作学习, 互相帮助

中职阶段的学生很快就要走上工作岗位, 他们在社会上必然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合作的思想。那么, 在中职教育中如何进行合作教学呢?首先, 要合理分组, 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可以参考学生的意愿, 同时也要参考学生的学习能力, 保证每个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又有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这样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其次, 要合理选择任务让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不宜设置过于简单的问题, 这样的探究并没有意义, 也不宜设置过于有难度的问题, 因为这样学生即使是合作探究也很难得到一个结果, 因此教师在设置时应让学生合作学习, 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教师设定好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又能缓解教师的劳动力, 对于中职的教学来讲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 合作学习模式也是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三、借助互联网来进行教学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互联网时代,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在中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也应该借助互联网来进行教学, 在每进行一项科目的教学时, 教师先从网络上搜集类似的资源, 然后借鉴它们完善自己的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中职阶段的学生对于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没有了兴趣, 他们更喜欢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 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小视频或者动画。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学也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利用互联网技术这种形式的教学还具有可保存性, 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之后教师再把教学的资源分享到网络上,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下载学习, 这种形式也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四、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

在当前职业教育中, 教师很少去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大多习惯于把一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 这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目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就业与发展, 因此中职教育以后的发展路径必定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的, 无论是文化课的教学还是专业课的教学, 教师都要在教学中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为国家切实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而不是培养出一些只会理论知识而不懂得实践的所谓“人才”。这是国家的需要, 也是中职教育的必然发展路径。

五、教学更加人性化、评价更加多元化

近几年来, 中职教育中的教学越来越人性化, 在对学生评价时也更加多元化。在传统的中职教育中对学生评价时, 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实际操作的准确性来对学生评价, 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以后的中职教育评价中,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不仅要根据学生考卷上的成绩, 还要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听听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 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同龄人之间更容易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也更容易接受同龄人对自己的建议, 因此中职教育在进行评价时, 也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既能体现教育的人性化, 同时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中职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 那么中职教育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呢?以上只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总结与体会, 期望能够对各位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信我们的中职教育会越来越人性化, 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摘要:目前, 职业教育仍旧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教学效率低、学生不配合的现象很严重。讨论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 中职课堂教学有着怎样的发展路径, 期望能给中职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教育体系,中职教育,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许枭, 刘志华.浅谈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J].中学时代, 2013 (18) .

上一篇:现代钢琴教学下一篇:电场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