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精选12篇)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 篇1
一、引言
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03年的调查显示,中国高校的日语学习者约为20万人,而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数仅次于英语。我作为日语专业过来的新教师在非专业日语的教学中发现,目前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和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日语大多是为了更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为此,我以所教授的80位非日语专业的日语初学者为对象展开了问卷调查,试图从中寻找出更适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日语教学模式和课堂设计。
二、职业教育学校日语学习者的现状
1. 学习者的动机
对于学习者来说,日语并非他们的专业,而是学习对象、工作手段和交际工具。以我所教的导游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学好专业,在此基础上学习日语,从而更顺利地踏上工作岗位。在问卷调查中发现,41%的日语学习者首要动机为“喜欢日语或日本文化”,38%的学习者的首要动机为“对毕业后找工作有利”。他们表示,由于专业的限制,不可能像日语专业的学习者那样有足够的时间记住所有的单词和把握所学的语法。对于他们来说,日语只是交流的工具,无需高难度的作业,更无须深入研究,所以,如何灵活运用日语会话方式成为他们学习的重点。也就是“听说读写”里面的“听”跟“说”是学习者要特别注意的。
2. 学习时间与途径
由于学习者必须把主要时间放在自己的本专业上,因此课堂外花在日语学习上的时间仅为平均一周2—3个小时,这对于温故知新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从教学时间来看,日语教学时间仅为一周2—4个学时,由于时间短、内容多、进度快,加上练习不够,不能很好地消化每一节课所讲的知识。在课堂外,只有25%左右的学生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学习日语和了解日本文化。其中,通过看日剧和动漫及网络等途径的占90%以上,通过书籍等途径的仅有10%。有近一半的专业学习者会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日语,而且方式比较多样,除了日剧、动漫、网络以外,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等学习,还会采取参加日语角、日语论坛及和日本人交流等方式。除了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外,学习资料、信息缺乏和交流手段落后也是造成非专业学习者学习途径少的主要客观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维持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统合性动机,使学生觉得学日语很“值”,使学生由“为学而学”变为“想学而学”是非专业日语教学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
三、如何更好地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日语教学
1. 以教师的说带动学生的听说
由于语言学习环境的局限,学生们很少能接触说日语的真实场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造这种环境。对于非专业的初中级日语学校者来说,教师纯日语的授课方式可能难以听懂,所以大多数教师在教日语的初期都采用中文授课。但是我发现,由于初中级的日语语法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模仿和学习,因此如果教师能够用比较简单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在必要时加上板书和身体语言,学生也是能够明白的,反应也很积极。在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型时,马上把它写在黑板上,用剩余时间给学生们解释并要求学生模仿和马上掌握。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能更好地提高听力能力。
2. 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实践教学
传统的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开阔。所以教授语言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将来他们面对的是各种实用场景,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语言教学时必须无时无刻不记住他们的专业性。日语教学也不例外。例如,在讲到“自我介绍”这一课时,可以自行设计一个“面试”的场景。学生自己选出5名同学做面试官,其余同学扮演面试的对象。一轮结束后,面试的同学和被面试的同学轮流表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假设的“面试”环境中反复运用该课的重点句型和语法,还能学到临场表演中出现的新名词和新句型。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还可以使学生强化所学知识。就拿我所教的导游专业的学生为例,在讲到介绍地名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地名的句型,然后给出一些例句让同学们背诵。最后利用一节课跟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句型介绍学校的每一处地方,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学生觉得这种上课方式比较新颖,比较新鲜。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熟练介绍学校的同学表示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位日语导游了,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
3.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学习
学好日语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以我所教酒店管理班的学生来说,学生比较活跃,兴趣广泛,很多同学喜欢日本的动漫、游戏等。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深知他们的兴趣以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与他们的兴趣相结合,以帮助他们记住单词和句子。例如:讲到“白い(白色)”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开始介绍“蜡笔小新”中的“小白”的读法和“小新(新ちゃん)”的说法。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有同学还很积极地提问“蜡笔小新”中的其他人物名字的读法,表示要重看日版的“蜡笔小新”,以巩固这些名字的读法;再如,有一位男同学很喜欢日本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单词和句子,自从学了日语以后,该同学积极主动来问我问题。我就借此机会跟他解说并引申一些其他相关的词语和句型。这样,同学们觉得学得很开心,很自然,不用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熟记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日语教学与对日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日语教师首先必须认清学生和老师的立场,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灵活教学,使学生们在真实的日语环境中提高学学习日语的兴趣,更有效地学习日语,掌握日语,掌握多国语言,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1]戴德忠.中国高校的日语教育[J].人民中国 (中文) , 2004, (8) .
[2]翟东娜.日语教学的内容与角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周娇.分组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大学报, 2007, (11) .
[4]小林ミナ.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役立つ日本語教育文法[M].大阪: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日本語教育文法くろしお出版, 2005.
[5]田中真理.学習者の習得を考慮した日本語教育[M].大阪: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日本語教育文法くろしお出版, 2005.
[6]小柳かおる.『日本語教師のための新しい言語習得概論』第10章, 株式会社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発行, 2004.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 篇2
摘要: 日语中汉字与汉语中的汉字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日语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日语汉字词汇与汉语的词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其共同性及差异性,对于正确认识日语中的汉字、掌握运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日语教学汉字对比
中日两国有着一衣带水的关系,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的文化交往过程中,两国的文字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曾大量引进中国文化,在引进汉字的同时,还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假名文字。日语中大量的日文汉字,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不可忽视的是,虽然中日两国都用汉字作为语言的标记符号,但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使用汉字的方式上却不尽相同。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日语汉字词汇的准确把握是学好日语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汉字词汇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日汉汉字词汇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把握日语中的汉字词汇。
公元七世纪以前,日本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大约在七世纪后,也就是在我国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来自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将先进的中国文明带到日本,其中一部分就是语言文字,日本从此才正式开始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日语中的当用汉字有的是直接采用了我国的汉字,有的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发展而来,有的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一些汉字,但数量较少。和其他国家日语学习者相比,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确实有着便利的条件。但在日语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将日语汉字和中国文字互相误用的情况。日语汉字词汇和汉字有的形同义同;有的却形同义不同;有的形异义同。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学习者面对众多的日语汉字,首先想到的是汉语词汇,经常会发生对日语词汇理解上的错误。从日语入门伊始,教学者应该把中日汉字对比规划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果不进行中日汉字词汇比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容易望文生义,在实际运用中误用汉字,甚至闹出笑话。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就中日汉字词汇的异同做归纳探讨,并阐明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语言教学的过程来看,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和汉语经常交汇在日语初学者脑中。为了避免母语的干扰,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对比法,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日语中汉字词汇的了解。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对比。在学习日语汉字时,应始终在词汇教学中贯穿对应比较。从读音、外形的写法到词义、词性等各个方面来比较异同。飲食禁止、禁煙、駐車禁止不用说,中国人一看就能明白其含义,可如果将日语中所有汉字都按照汉语中的意思来理解就会造成很多误解。比如日语中結構一词和汉语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只有作为名词时有结构、布局的含义。作为形容动词它的含义为优秀、足够、充分、可以等。而作为副词它有相当、很好地的意思。有些词语光看表面意义,可能会引起误解。例如:这句出现在日本工地上的话:油断一時、怪我一生仅从字面来看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翻译成中文应该是马虎一时,受伤一生。西独,不是人名,而是西德这个国家;達人,不是通达的人,而是高手;稲妻,不是水稻的妻子,而是闪电的意思;拒否不是拒绝与否,而是拒绝的意思;赤身不是裸着身子,而是瘦肉的意思;辛抱不应理解为辛苦了拥抱,而就是忍受的意思;殺到不是气势汹汹地杀过来,而是蜂拥而至的意思;帝王的意思虽然好懂,帝王切開却成了剖腹产。
在教学过程中把用汉字表示的日语词语和汉语词语比较一下,我们发现大概有下面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日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不仅字形相同,意思也完全相同(读音当然不同)。这类词汇在日语中为数不少。学习者重点要掌握这些词汇的读音。在书写、词义理解方面中国学生较容易掌握。例如:
国家学生生活作家世界参加原子
正午温泉小麦首都修理全体日本
取得外国作物希望定理低迷摩擦
友情政策今年游览睡眠帝王警察
原因根本辞典警戒展望点火文学
魅力入国毎晩埋没盆栽保健文物
雨 冬 春夏 秋歌 根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 篇3
[关键词] 日语歌曲;基础日语;作用;方法;要点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10-1
基础日语是一门零起点专业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日语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日语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语法上的难题,为以后的日语学习提供一条便捷之路 ,是一种既能让学生接受又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日语的教学是一门零起点学科。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最后能否说的流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兴趣。当学习者对所学的语言感兴趣时,会投放更多的精力在上面。日语歌曲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朗朗上口、内容活泼并简单易懂、而且更接近现在的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对日语基础语法的理解与词汇的记忆,使日语知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二)良好的语感的导师
要说一口语流利、地道的日语掌握其韵律和节奏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日语歌曲中的歌词靠近生活、自然、节奏感强,更贴近日常口语会话,适合学生练习口语。通过适当的日语歌曲欣赏和演唱,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日语学习气氛,并通过歌曲使学生体会阿尔泰语系的日语和我们母语的发音不同,并且经过反复练习后让学生将歌词说得流利、自然,也为以后高级日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在每节课中进行歌曲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授课中可以安排一首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日语歌曲,歌曲难度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刚开始时我们可以选用“あいうえおの歌(五十音图歌)”,再到“さくら(樱花)”再到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教学中我们采取将一首歌曲先听一遍,再了解歌词,最后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欣赏,熟悉所学歌曲韵律,这时就会有学生跟唱,再到能够简单地吟唱歌曲,最后大家再放声一起唱。慢慢地,学生就能记忆一部分日语歌词,即时不看歌词也能听懂大意,并能了解歌曲的意境。在学生渐渐熟悉一首歌曲时,他们口语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时机成熟时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日文歌曲演唱的比赛或者举办日语文化节。当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例如:食品、动物、明星的相关词汇,从而再一次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二)运用歌曲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化
中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日语教授过程中必然要联系到中日文化差异。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日本文化相关的歌曲进行教学,营造日本文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也认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日语歌曲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所选的日语歌曲要被学生所接受
据了解现代基礎日语阶段的学生全部是90年以后出生,这就要求教学所选歌曲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授课时就要挑选一些欢快、好学好记、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民歌《北国之春》,流行歌曲《后来》、《最初的梦想》、《小手拉大手》等都是由日文歌翻唱而来,可找出对应的日语原版歌进行教学,这样贴近它们的平时生活,容易记忆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充分发挥歌曲教学的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歌曲教学法因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被学生所接收和喜爱,但如果运用不当,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的工具时,反而会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因此,使用歌曲教学法,最好在三个阶段使用。第一阶段:课程导修时。课程导修是学期开始时让学生对课程有个简单了解的先行课,这时引入歌曲会使学生对日语更感兴趣,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第二阶段:讲新课之前使用。讲授新课内容前播放一首相关的歌曲,有利于学生通过歌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本文化,适应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总之,用歌曲教学法辅助日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到日语的独特韵味,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增强语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日语歌曲对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对日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凤麟.日语歌曲在日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56-157.
[2]黄文泉.浅谈日本歌曲在日语教学实践的感想[A].刘晓芳.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第五届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62—164.
[3]乔艳.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6):162.
谈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日语教学,现状,改革
随着中日贸易的发展,日语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日语作为第二大外语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日语专业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国内学习日语的热情在不断地高涨,职业教育中如何教好日语,如何让学生快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日语是我们应该解决的当务之急,这也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中日语专业的教学现状
1. 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不足
相较于一本、二本学校的生源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基础相对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基础更是如此,学生自身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受限。一般来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由于名气一般,招生对象往往集中于省内,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考不上高中的“落榜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底子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学习习惯不够科学。
(2)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尽管日企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从日语学生供给的角度看,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13年公布的一项有关海外教育机构日语学习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数量较2009年的调查增加了26.5%,约达105万人。随着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日语专业,学习日语的人数猛增,日语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 不能因“材”施“教”
(1)教材方面。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可供选择。对于高等职业学校日语专业来看,一般都是选用本科日语教材,但是这并不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他们来说,本科日语教材过于晦涩,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日语专业一般选用的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词汇量和语法量不大,阅读性的文章较少,这与学生所追求的三年内考取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二级、一级证书的理想有较大的差距。
(2)课程设置方面。很多职业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过于追求“全”而忽视了“精”。高等职业院校往往是将本科四年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三年的职业教育中完成,同时还有很多与日语无关的公共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除了日语专业课之外,也有很多与日语无关的必修课。这些都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且量大,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无疑是增加了新的学习负担。
二、创新职业教育日语教学改革
1. 重视基础课教育
(1)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来看,主要是为了追求分数以及升学率的一种“填鸭式”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往往脱离了社会实际的需要。除了学校的课程考试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专业认证考试,诸如高校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等。不少学生往往会将学习的重心放在通过这些考试上,忽视了对自身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应的,不少日语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也会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考试内容的教学和训练,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则要求不高。如此一来,不少日语专业的学生应试能力超强,但是实践能力欠缺。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应该敢于进行改革,对考试过级和综合能力辩证关系进行重新梳理。
(2)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之初,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为学生的日语学习创造一定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在入门之初,可以通过借助一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以将日语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具象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快地进行记忆。在学习到了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做文字游戏、欣赏日语影视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也要多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通过开展校内、校外的跟日语相关的比赛,如日语书法比赛、日语语音语调大赛等来“以赛促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日语的充实和快乐,因为成就感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最大的动力。
(3)精讲多练,活学活用。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通过教师对日语课程的精讲以及学生针对性的活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商务日语和酒店日语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法,如商务谈判、酒店服务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具象化,让学生自己扮演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角色,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学生更要多练,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际操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将基础教育与职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
我们需要将基础教育与职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将基础教育作为教学根本,辅之以就业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学生就业。从专业课的设置来看,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不能故步自封,“闭关锁国”。我们可以根据各人才市场和相关企业所开展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对于人才市场需求的动态及时地了解,然后结合日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对日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日语需求岗位对相关的知识、技能,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变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以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为目标。一定要对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证书的考试,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比如就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考涉外日文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等专业性强、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
(2)实现“订单教育”,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互利共赢。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如果将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毕业生直接推向市场,那么综合竞争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说,我们可以开展订单培训,企业自身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针对性地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校与企业携手合作,积极进行信息反馈,让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到所培养学生的不足,进而马上进行调整,如此一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共赢。比如我们的日语专业,可以积极与日本的知名酒店合作,安排学生到日本酒店中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他们成为更贴合实际工作的优秀人才。通过与酒店的合作,可以让企业更多地了解我们培养的学生,也让学生接触实际,对于彼此就业意向有益无害,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就日语教学来说,市场对于日语专业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Z1):57-61.
[2]王佳音.基础日语课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4):154-156.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 篇5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加快对日语的理解,达到了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开设日语的必要性
(一)社会需求的必要性
(1)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其文化而存在。日本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影响各国学习日语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国学习日语的需求仍然很大,世界各国学习日语人数最多的是韩国,高达96万多人。中国约有83万人学习日语。虽然在中等教育阶段选择日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学生逐渐减少,但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设日语课程现象越来越多。(2)经济社会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与日语教学改革,中国进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广泛。日语的推广与普及可以有效的提高中日之间的交流,促进中日经济的发展。因此广大日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的肩负起自己的责任,重视时代的变化,社会需求的走向,积极的改进日语教学的方向,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有助于加紧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从目前我国日语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的日语教学还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有效的将日语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用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有关学校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新时期下日语教学的新任务
中日两国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需求的转变,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在进行着一定的转变。在新时期下中日之间的坚冰已经在逐渐的消融,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合作。这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人才市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大批日本企业,日本商人的涌入,人才市场上对日语人才的需在进行着不断的增加,同时对日语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面对着社会的这种变化,各院校都将日语教学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开始对日语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力求满足新时期下社会赋予日语教学的新任务。
(三)影响日语教学的因素
我国外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都采取着相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尤其是日语教学由于其在过去一直不为人所重视,在加之我国民众对日本民族的排斥,导致我国日语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依然保持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天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日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升。
鉴于此,我国日语教学要想得到发展,就一定要改善日语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日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打破传统教育教学对日语课堂教学的束缚,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对日语教学课堂进行丰富,推动我国日语教学的进步,促进学生日语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二、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日语课堂教学有着极大局限性。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为学生提供了语境学习条件
学好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日语也不例外。要想学好日语一定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中国学生学日语最困惑的就是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以至于许多人感到学日语非常枯燥乏味,产生畏惧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情景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景,将课堂上单调语言教学内容实际化,立足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日语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学习如何与人交谈、问候,如何描绘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等,这些场景贴近生活,生动具体,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日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其对于学生日语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的听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良性影响。
(二)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日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日语课堂教学中,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景、事物联系起来,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逼真的再现一定的交际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全方位的感知学习对象,从有声、有形、有情的语言情景中增强语感,理解所设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加深对所学对象的印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对日语课程的学习兴趣
日语教学应该采取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日语教学之前,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整理,将其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并在上课之前整理出一套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育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对日语知识进行思考,同时在问题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学生也逐渐的融入到教师在课堂上所创造出的学习情境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日语教学课堂的关注度,有利于学生对日语课程兴趣的提高。
2.调整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一直以来我国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都处于被动的状态,难以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在日语教学创新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可以有效的在日语课堂上开始情境教学,有关日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的调整学生在课堂中所处的位置,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其可以充分的融入到日语课堂的情境教学中去,通过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研究,获取日语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3.增加了日语课堂教育教学的趣味性
情景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日语学习和思考环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思考的乐趣,这也是日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将情景教学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使用,其有效的增加了日语课堂的趣味性,让日语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有效的缓解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排斥性。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是寓教于乐在日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中职日语教学中的“语境实践” 篇6
【关键词】语境实践;职业能力;交际能力;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9-0066-03
【作者简介】曾广琼,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日语、德语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太仓市日语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
日语语境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日语学习的语言氛围,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发挥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中职日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却较差。语境教学法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能从听说读写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语境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根据“习得—学得”差异这一假设,第二语言学习有两条不同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克拉申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1]
(二)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知识被应用得越多、越多样化,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就越多地变为学习者主观的应用范围,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应用的能力就越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材料跟语言学习者的心理应用范围是密不可分的,而知识的应用范围又与情境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语言输入和输出材料必须“情境化”。
二、日语“语境实践”的教学探索
(一)课堂语境的创设
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2]“语境实践”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作为教学目标,努力帮助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方面整体提升。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生动、新颖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策略上实现从注入式、管制式、封闭式向启发式、民主式、开放式的转变。学生通过参与语境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これは 何ですか。”(介绍物品)时,笔者就为学生设置了开设“跳蚤市场”的语境:每个学生准备2~3件还有使用价值但已长期不用的物品,利用词典或网络查询准备出售的物品的日语说法,然后贴上日语商标以及价格,同时教师补充一些购物的日常会话,然后让学生在“跳蚤市场”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既学习到了各种物品的日语名称,也学会了日语购物时的日常会话,同时也可以卖出自己已不用的物品或者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感受到日语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
(二)课外语境的创设
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得一种语言的知识系统,重要的是为了获得相关言语技能或习惯。这种言语的习惯和自动化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全部实现的,要做到熟练和自动化,必须在课外的各种环境中不断地重复和使用。因此中专日语“语境实践”教学在抓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努力将课堂扩展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真实语境,把一种情境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另一语境之中,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1.课外输入活动——听和读。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日语学习网站,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接触媒体日语资源,扩充词汇量、增加阅读量,通过扩大自己的语言输入储备,为语言输出做准备。
2.课外输出活动——说和写。学校定期开展“日语日”“日语会话角”等活动,举办课本剧表演、日语歌曲演唱、讲日语故事等日语竞赛活动,或是在学校举办各种庆典活动时,让学生用日、汉双语报幕等,为学生提供说日语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出日语黑板报、日语手抄报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通过集中展览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此外,学校还可开办日语广播,训练学生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广播稿,内容可以是校园新闻、歌曲、朗诵,在固定时间段播放。
(三)校外语境的创设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日语专业可以通过语境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分析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确定相关的任务,建立相应的语境训练模块,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模块训练,适应今后就业要求。在完善语言实训室的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语言实训室有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因此学校在充分建设和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优势,积极拓展校外语境实训基地,尽可能将学生带到和学校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中去,通过现场学习,学生能将抽象的词汇、语法和工作情境相联系,从而真正掌握语言,不仅接触实际的语言运用环境,而且还可以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职业前景,有利于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三、“语境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交际能力和就业率提高
在语境活动中使用日语,学生日语学习中的害羞、害怕犯错等心理得到缓解,日语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得到提高;学生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日语思维;通过实践去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对知识理解掌握更好,提高了语用能力。[3]通过动态的教学活动,教学气氛活跃,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目前学校有多名学生进入日资企业,从事和日语相关的工作,专业就业对口率提高;通过“语境实践”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
(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
为了更好地实施“语境实践”教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目标和学生特征的分析能力、语境的设计能力、学习资源的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以及熟练使用多媒体的能力等。教师们在积极学习理论,设计各种室内外、课内外语境实践教学的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教学团队的知名度提升
为了创设更多真实语境,学校加大了和日资企业的联系,与太仓日本职业技术研修中心组建立紧密型的教学团队,形成内部注重“教”“学”“研”,外部注重“产”“学”融合的合作模式。目前学校日语教学团队是太仓日企协会指定的唯一语言培训机构,学校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对培训人员日语水平和素养的提高,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及时反馈学员的出勤和学习情况,培训结束后提供学员学习的详细评价资料以及培训总结,受到日企协会的高度评价。积极进行日语考证研究,学校现已成为县级城市中第一个实用日本语(JTEST)考试的考点;与日本滋庆教育集团的合作,为日语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泛空间,网络教学课堂的开通,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和日本教师交流,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聘请日企的职员或日语外教担任辅导员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语境,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以及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四、“语境实践”教学的反思
(一)“语境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只有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语境实践教学,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充分运用各种有效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学习效率。设计语境应坚持四个原则:1.语境设置的目的应该是明确的,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技能。2.语境设置应该是有效的,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语境,使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自然相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在交互过程中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3.语境设置应该是有效率的,过于复杂的语境设置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会影响课堂的有序性,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不能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失去语境教学的意义。4.语境设置应该是有助于情感教育的,语境教学应该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性等。[4]
(二)“语境实践”教学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语境实践教学是复杂和系统性的,因此,教学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要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尤其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评价,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通过学生在生活和职业场景下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评价其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多元性教学评价对学生日语学习、生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结语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是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有机整合,日语“语境实践”教学是培养日语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各种语境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语境,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斯蒂芬·克拉申. 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M].伦敦:珀盖蒙出版社(Pergamon Press),1982.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研与研究出版社,2015.
[3]詹桂芬.日语情境教学的理论及其应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48-50.
日语教学中的日本文化教育 篇7
关键词:日语教学,日本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指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是人们将客观事实进行分类、记录、总结、传播的载体, 亦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工具, 它成为不同民族文化的标志。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 如教育、科学、文艺等。语言和文化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同时拥有反映其文化特征的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和文化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 相互融合, 共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 是记录文化的符号。一种文化倘若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 那么此文化就不能延续下去。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根基, 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力量源泉。如果没有文化, 语言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给我们在日语教学中的启示是:学好日语不仅要从语言的角度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知识, 同时还要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 (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生活习俗等等) 。对文化理解得越深, 越有利于日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样, 如果想真正了解日本人理解日本文化, 就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语言。语言是记录民族文化的工具, 使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因此, 对于日语教学, 语言和文化是同等重要的, 必须同步进行。
一、日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如果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单词和句型的死记硬背, 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日语的。因为日语是在日本人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 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发展过程。因而在日语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日本文化知识的渗入。但是, 在我国日语教学领域中, 文化知识的渗入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 日语教学实践中一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一)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调整
有些教师认为日语的学习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单纯的语言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对词汇和语法进行讲解和训练, 没有将日本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入到课堂中。结果往往造成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具有片面性, 不能恰当地应用于合适的语境中, 并且课堂教学气氛也会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二) 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需要完善
由于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上, 造成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背诵单词和语法就能学好日语。因此很少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了解有关日本文化方面的书籍和信息。
(三) 日语教材的选取十分重要
目前, 市面上的日语教材种类五花八门, 水准参差不齐。当然其中不乏一些优秀教材。可是有些教材的编排虽然题材广泛, 但是内容不够丰富, 仅仅列举词汇的个别几个含义和句型语法的个别几种意思。缺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日本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若是选用了这样的教材, 加之教师自身忽略了在课堂上对日本文化历史知识的介绍, 就很可能将学生带入日语学习的歧途, 导致学生掌握的是死板的日语, 这样很难使学生的日语水平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求日语教师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格外慎重, 一定要考虑到日本文化的内容。
在日语教学中, 单一地强调语言的训练, 而忽略日本文化的教育, 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培养出众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曾经有一位我国某知名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的毕业生, 以全校本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日语口语非常流利, 但是在和日籍同事的日常交流中却经常遇到障碍, 以至于在日资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却时常遇到挫折。学生在与日本人的实际交流中之所以难以适应, 究其原因是缺乏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了解。由此可见, 在日语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日本文化的教育。这也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 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入
课前教师要对词汇、语法和课文的讲解做好充足的准备, 同时要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日本文化相关知识。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日本文化内容, 还要大量查阅整理相关资料。课堂上在正式进入课程前作适当的介绍。例如在讲解涉及“茶”的词汇时, 可以介绍一些日本茶道的知识, 可以采用与中国文化风俗对比的方式进行, 对比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文化的异同点 (从思想、意境、形式、过程等角度作以对比) , 引导学生对日本茶道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这样在后面的单词、语法和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就会很乐于理解和掌握。
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因此语言差异应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比如日语中的“あなた”一定要慎重使用。日语里这个词在一般的对话中表达“你”时大多用对方的姓氏, 表示为“さん”。相反, 在汉语中第二人称的“你”使用频率极高。另外, 日语中有些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理解和交际障碍的语言现象, 例如:当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 经常有学生使用“ありがとう (谢谢) ”表达感激之情, , 但对方时常会有不悦之感, 这是因为这种表达方式有对方就应该这样做的语感。因此更地道的表达方式应该是“すみません (对不起) ”, 听到这句话对方一定会很高兴, 因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真不应该打扰您, 给您添麻烦了”。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形式的表层意义, 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强调语言形式背后的深层意义。如果课堂上介绍的日本文化知识与日常交际密切相关, 且使日语交际能力得到明显地提高, 那么,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跨文化交际扫清障碍。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适当地向学生们介绍蕴含在语言表达和行为举止背后的文化因素。例如日本人交往时常行的鞠躬礼, 鞠躬的角度不同所传达的意思就不同。日常见面打招呼时鞠躬角度30度即可;向对方表达歉意时鞠躬45度;鞠躬90度则表示向对方谢罪。这种肢体语言是最能体现日本文化特征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细节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 注重营造日语语言氛围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日本文化”活动。比如, 创立“日语口语角”活动, 邀请日本外教或日本留学生共同参加, 在与日本人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日语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还能够亲自向日本人了解地道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创建“日语话剧社”, 让学生自己排演各种题材的日语短剧, 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 提高对日本文化的敏感性。这些课外活动,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日语的交际氛围,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同时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 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日本文化的课外书籍, 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还要鼓励他们尽可能的阅读一些日本文学原著, 以便对日本文化有更深层的感悟。
(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实现多媒体日语教学, 加大教学信息传送量, 向学生提供生动的前沿的日本文化信息, 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 从而促进对日本语言的深刻理解。
在日语教学中, 教师既要担当语言知识的教授者, 同时还是日本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因此, 作为一名日语教师, 不仅要具备渊博的日语语言知识和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教学理念, 而且还要熟知日本历史文化并随时关注当代日本社会文化动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日语学习心态, 使学生对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徐一平.《日本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 篇8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现代教育技术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中, 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成为除教师、学生、教材传统教育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同样,在二外日语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二外日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大, 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灵活多样;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了较为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它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技术作为改革现代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有力工具,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等学校教师,在信息时代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信息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设有英语专业,根据培养计划,英语等外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 还要选修一门外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会选择日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 笔者供职的学校亦是如此。本稿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发挥何种作用, 以及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二外日语教学中。
(一 )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关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对所学知识就乐于接受。诸多实践证明,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 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声情并茂、栩栩如生的场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 )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 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语言学习环境的好坏决定了语言习得是否地道、自然。当然,学习外语最理想的语言环境就是目标语言的母语环境,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都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外语。迅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文字、文本、声音和图像等进行综合处理和整合,使学生可以听到纯正的外语发音,感受接近真实的异域风情,不仅使学生学习掌握了外语知识, 而且知道了应该如何利用所学外语知识进行人际交流,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三 )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向转变。具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以老师为中心,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解和灌输词汇、语法和句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只会应试做题而不敢开口说外语。与之相对,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国际交流中心日语教育基金会提出的《日语教育标准》则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着重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开展分组讨论、团队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小组辩论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发表观点的过程中,不仅应用和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锻炼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其自身综合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的进步,外语教学的手段、方法和场所等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灵活。教师在掌握好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紧跟时代,积极探索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图片、影像等数字资源,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提高他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试验案例及分析
(一 )试验概述
笔者在教授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两个班级作为被试对象,进行对比研究。
试验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试验班级: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2013级英语教育四班(35人)和五班(35人)。
试验课程:五十音图平假名的讲授。
试验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日语语音教学中的作用。
试验步骤:
1制作两套不同的教案。教案一是传统的教案,以黑板、粉笔为教具,主要进行教材讲解;教案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包括五十音图平假名的发音、联想记忆图片、笔顺记忆图片等。
2使用教案一和教案二分别对四班和五班进行授课。
(二 )教 学效果比较
课堂气氛方面, 在使用传统教案一对四班学生进行日语五十音图平假名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发音练习, 然后让学生边看课本边跟着老师书写假名。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刚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但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声抱怨假名书写复杂等问题。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维持学生兴趣。
利用教案二对五班进行相同内容的授课, 一开始通过图片给学生展示了平假名和汉字的关系, 使其感觉非常新鲜和有趣; 接着边听发音边通过假名联想记忆图解向学生介绍了每个假名的特点及其书写笔顺。在这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地跟着录音练习发音,跟着假名笔顺多媒体课件书写假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始终非常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三 )教学效果监测
进行完日语五十音图平假名的授课后, 笔者对两个班的学习效果进行了一个小测试。测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按行背诵五十音图, 第二部分为限时十分钟默写五十音图平假名。然后根据发音是否标准,背诵是否流畅,书写是否规范作为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优秀、良好、合格的评判。为了确保客观、公正,特邀请我校日语外教对学生进行测试评判。测试结果如下:在第一部分背诵五十音图的测试中,四班和五班的优秀人数分别是20人和25人,良好人数都是7人,及格人数分别是8人和3人;在第二部分默写五十音图平假名的测试中,四班和五班的优秀人数分别是21人和25人,良好人数分别是8人和6人,及格人数分别是6人和4人。
(四 )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五班学生在背诵五十音图和默写平假名这两个小测试上都比四班做得要好。另外,日语外教对这两个被试班级进行了总体评价, 即与四班学生相比较,五班学生的五十音图发音相对自然、纯正,平假名书写也更为规范。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加深了对语音字母的记忆,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结语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 篇9
我国对高职高专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并要求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本校商务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长三角地区日资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商务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设置了商务日语会话课,培养学生的商务交谈、商务沟通能力,为进入公司从事商务、事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除了语言能力外,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日资企业工作的职业素质同样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职业素质?日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素质?作为商务日语会话的教师要如何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呢?
职业素质是指那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对现代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基本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容易了解和测量的,而且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但是非技能性的基本能力,是内在的、隐性的素质,不太容易通过外界影响而得到改变,然而对人员的行为和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越来越关注非技能性的能力,因为人员的素质可能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那么,日资企业所需要的隐性职业素质有哪些呢?一般说来,日资企业要求员工忠诚、敬业,有责任心,重视团队协作,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另外,进入公司后,能否尽快融入公司,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比如公私分明、体贴与礼貌、个人形象等。很多日资企业对于个人穿着以及个人办公桌环境卫生都有很细致的规定。因为外表不仅能反映内在,而且对内在起作用和影响。
综合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职业素质需要在工作中慢慢体会、积淀、提高,不过有些行为习惯可以在学校得到训练。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日本文化、习俗、商务礼仪知识,从细节开始训练,让学生慢慢了解、接受日资企业文化中好的部分,并体现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学生将来就能比较快地适应工作、融入职场。
素质体现于细节。下面以『ビジネスのための日本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日语》2006年8月第一版)第2课「あいさつ」(问候)为例,探讨如何从细节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基本职业素质教育。
语言训练目标:掌握同事之间上下班以及就久别重逢时的寒暄语;掌握和客户见面、分别以及久别重逢时的寒暄语;以及这些寒暄语的延伸运用。
素质训练目标:将本课学到的句型很自然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热情、体贴、礼貌,培养感恩、敬业、关怀他人之心,用寒暄语打动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体步骤:
句型1
这是早上在公司碰面后同事之间的问候语,首先互道早安,然后A对B昨天的款待表示感谢。句型相当简单,字面意思也很简单,刚学几天日语的学生几乎都会说。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这些寒暄语深层的意义呢?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运用这些句型很自然地去跟别人打招呼呢?很多中国人把日本式寒暄理解为一种虚假的礼貌,认为只要内心对一个人好,表面文章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轻视打招呼、问候的重要性。
在日本,人们习惯互道早安,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公司。另外,如果对方为你做了事,那么下次碰到时一定要道谢,说明自己一直将别人的恩惠记在心里,并且充满了感激。这样主动做事的人才会觉得,我做这件事是值得的,是帮助了他人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往往始于一些极不起眼的小事。从简单的问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教养,是否怀一颗感恩之心。
本阶段训练学生养成主动打招呼以及道谢的习惯,以及了解一些和上下班有关的常识。
要说明的是,上班不同于上课,上课时踩着铃声进教室不算迟到,可是如果八点上班,则代表八点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八点一到就必须进入工作状态。下班则相反,到点后才可以做下班准备工作,一般来讲,员工要等上司下班后才能下班。
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语气,请同学2人一组做替换练习,将划线部分替换成其他表示谢意的短句,并抽一组同学表演。
在表演中,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要看二人的语音语调是否自然,态度、姿势是否得体,声音是否热情、明快,是否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
播放日剧“Hotlier”第一集片断(约5分钟),让学生实际感受职场人员互道早安的场景,请学生比较一下:同样一句「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为什么有的让人感觉温暖,有的让人感觉冷漠。说明打招呼必须发自内心的道理。
请学生下课后实际练习,每天跟同学、老师大声打招呼,可以用中文,关键是态度、声音、表情。必须记住的是,打招呼一定要主动、积极,不要非等对方打了招呼后自己才做,只要碰到应该问候的对象,就要精神抖擞地打招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然而然打招呼的习惯。
句型2
这是下班时同事之间的问候。在日资企业,加班是很平常的事,如果自己早于他人下班,一定要和同事、上司打招呼。这不仅仅是礼貌问题,还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因为很多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也许加班的同事需要用到你的工作成果,那么你的不打招呼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的停顿。另外,如果同事、上司看样子很忙,最好问一下需不需要协助。这些简单的问候可以反映出员工之间的关怀体贴,以及员工的敬业精神。
按照句型1的方法听录音、模仿、做替换练习、抽一组同学表演,注意关切之情的自然流露。
补充句型,员工下班时和上司打招呼:
同样一句“辛苦了”,在日语中上司对下属用的词和同事之间用的词是不一样的。日本文化非常注重亲疏远近以及上下、长幼关系,并且将这些人际关系体现在措辞上,稍不留神就会失礼,需要特别注意。
要求学生下课后练习句型,并养成关心同学、朋友、老师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句型3
这是同事之间久别重逢时的寒暄语。寒暄语往往只起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回应时不必非常详细、具体,可简短些。但一定要用心,即使有要事在身,时间非常紧张,也不能心不在焉,让对方感觉问候没有诚意。
按照句型1的方法听录音、模仿、做替换练习、抽一组同学表演,注意语气热情、高兴。
同样是久别重逢,如果见到的是客户,则需要用更恭敬的语言,不是「お久しぶりです」(好久不见),而是「ご無沙汰しております」(久疏问候),意思是早应该去问候的,却没有做到,表示说话者抱歉的心情。看下面的例子。
句型4
问候同事时,态度亲切、热情即可。问候客户时,则需要用恭敬的语言,并以恭敬的身体动作配合。
提到日本人的身体动作,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点头哈腰,日语叫做「お辞儀」,即“鞠躬”。鞠躬也有很多学问。一般来说,鞠躬分为三种,即「会釈(点头示意)」「敬礼」「最敬礼」。一般遇到熟人或者早上同事时打招呼只要轻轻点头示意就可以了,而面对面时则行“敬礼”,最为恭敬客气的是“最敬礼”。行礼时上半身弯曲前倾的角度是有讲究的,点头示意15度,敬礼30度,最敬礼45度。
鞠躬的方式也有很多。日本的礼仪做法有很多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叫小笠原流,鞠躬礼的做法提倡“礼三息”,即一边吸气一边将上身前倾,到吐气时刚好停止,再吸气时才抬起上身,这种配合呼吸韵律的鞠躬,不仅动作自然,姿态也很优美。鞠躬时要注意双腿并拢,脊背挺直,收拢下巴,手随身体动作自然向前伸出,视线落在离脚尖前约1.5到2米处。另外,鞠躬时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一定要等身体抬起来后再开口问候,而且抬头动作要慢,这样姿势才会显得优美。
因为中国人打招呼用握手,所以不经过特别练习,一般很难做到姿势优美地鞠躬行礼。
播放日剧「キャビンアテンダント」片段,教官对空姐进行礼仪培训时,着重训练了“微笑”和“鞠躬”,可以让学生边看边模仿。
对划线部分进行替换练习,抽一组学生表演。
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并运用。首先从上课行礼做起,每节课开始时先行30度鞠躬礼,再例行问候。另外,碰到日籍老师、日本客人时,很自然地问候、行礼。
句型5
句型6
第5组是接待来访客人时的寒暄语,第6组是和客人道别时的寒暄语。客人对于先前为自己所做的事道谢,而自己则对于客人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访表示感谢。可以看出,在这种日常寒暄中,各种形式的道谢语特别多。善待他人,心存感谢之心,这是礼仪的基本出发点。
对划线部分进行句型替换练习。注意问候时要行30度鞠躬礼。
以上是课文第一部分基础句型,下面是第二部分会话,是对基础句型的实际运用。
会話1%欠勤した翌日
会話2%残業
会話3%訪問客
先放一遍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对整段对话有一个总体印象。然后根据对话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听录音。当学生听完并且能够回答对问题时,表示基本掌握了对话内容。
最后让学生二人一组练习会话,模仿课文会话内容,注意表情、语气、身体动作,做到熟练、流利、自然。
三段对话的目的都是对他人表示关怀,对话的时候注意不要背诵,流于形式。
第三部分是任务部分,给出三个任务。
任务1%上班时和同事互致问候
会话场景:昨天下午A发烧,将工作拜托给B后提前离开公司,今天早上上班看到B,表示感谢,B关切地询问A的身体状况。
任务2%下班时与同事互致问候
会话场景:A准备下班,B还有工作要做,相互问候、道别。
任务3%与来访的客人互致问候
会话场景:A是X公司的职员,因联席会议之事拜访B所在的Y公司,在接待室闲谈后进入正题。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练习任务1、2、3,只要能够完成沟通任务、达到沟通目的就可以,不必苛求句型完美。要求学生二人一组合作,自主完成。每个任务抽一组学生表演,可以当堂课抽查,课堂上未完成部分让学生课后练习,下一节课继续抽查。
经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句型,也能较熟练地完成任务,只是小部分学生给人的感觉不是在会话,而是在背诵,另外动作也不够自然。不过相信他们对于相关礼仪有了基本了解,只要经常练习,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传授知识不难,学生们记住知识也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将知识自觉内化,自觉应用。因此教授句型的时候,教师需要将道理说清楚、说明白、说透彻,让学生透过字面把握更深沉的含义。
这种将行为习惯训练融入教学的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寻找文本材料外,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多媒体资料,课前准备工作量相当大。不过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效率也大大提高,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事业成功以及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现代企业除了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外, 还需要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面对的企业, 大部分是日资企业或者是与日资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日本的企业文化比较独特, 学生接触机会不多, 了解渠道相对稀缺, 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 结合日本文化、商务礼仪, 从细节开始,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商务会话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日语教学,商务日语会话教学
参考文献
[1]日本php研究所.公司礼仪与沟通.台湾汉思有限公司, 2004.
试论日语教育中的日本文化导入 篇10
关键词:日语,教育,日本文化,导入
一、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结合人本身的声音或肢体语言所形成的, 是人们思想、感情和意志相互融合的产物。文化则是指人类发展一定程度后所形成的艺术或科技等产物的总称, 还包括人类社会中经过漫长岁月所形成的行为习惯等, 可以说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语言和文化关系非常的密切,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 同时语言对文化有着重要的反哺作用。孙夏楠在《语言和文化论析》中说到:“语言属于文化系统, 但同时语言也是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前提。”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要想学好日语就必须了解日本文化。
2、日语教育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日语教育得目的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主要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和翻译的能力, 但是随着社会对语言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重视人才的交流能力。2001年出版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力, 虽然日语当中的单词、语法、听力等知识是学生们学习日语的基础, 但是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和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才是学习日语的最终目的。
3、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有超过一千五百万的日语学习人员和将近两千家的日语培训机构, 但是长时间以来, 这些培训机构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基础的训练, 使他们能够流利的使用日语。然而当这些学习人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真正使用日语的时候, 才赫然发现自己很容易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摩擦。所以对于社会文化的不了解直接降低了实际交流的能力, 这不符合大纲的要求, 更不符合实际的需求, 不利于日语人才的培养。
二、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内容
1、日常会话中的文化导入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语言本身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 在日语中更是这样。很多人都觉得日语非常难学, 日语中所包含的文化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 在日语中有着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面对上司和长辈的时候就必须用敬语, 否则会显得自己非常没有礼貌, 而且日语还有这男女用法上的区别。在日本「僕」是男性的自称, 女性是不可以使用的, 而「わ」等语气助词男性则是不可以使用的。另外在称呼上, 在我国称呼长辈“叔叔”或者“阿姨”是出于尊敬, 但是在日本称呼对方「おじさん」或者「おばさん」的时候则是暗含对方已经年老无用的含义, 所以这些称呼是应当尽力避免的。
2、非语言行为中的文化导入
根据研究发现, 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时候, 有90%以上的信息交流并非是通过语言完成的, 这种并未使用语言的交流被称为非语言行为。主要包括人的表情、动作、声调、接触等行为, 这些都是人们日常交流中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一个人的动作、行为习惯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日语教育中, 一定要注意日本中特有的动作。例如在我国食指和拇指指尖相触, 形成一个圈是“可以”或者“0”的意思, 但是在日本是指「お金」的含义, 如果在日语教育中没有对这些非语言行为进行教导的话, 就很容易产生误解。
三、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主要是指在日语学习中, 将日语和自己的母语进行比较, 从而更好地理解日语的含义。在日语教育中, 老师可以特别举出一些例子或者照片来给学生们进行对比,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些区别之处记忆更加深刻。例如, 在拒绝某些事情的时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比较直接地拒绝, 但是日本人并不会直接拒绝, 而是用较为委婉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苦衷, 让对方了解到这点从而知难而退。
2、直观法
关于日本的文化知识, 仅靠老师的解说是完全不够的, 学生应当通过较为直接的实践来加强学习。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加入一些日语交流群, 和日本外教、留学生、普通人等进行直接的交流。同时, 学生还可以大量地观看日本的动漫、影视作品和阅读小说等。这些描写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作品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接的冲击, 从而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情景法
情景法是日语教学中较为经典的一种教学方法,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日语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例如, 老师可以用PPT设定某一个情景, 让学生根据这个情景自行编排对话。学生在会话中必须考虑自己的角色, 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敬语, 是使用女性用语还是男性用语等。另外, 老师还可以根据目前日本较为有趣的语言文化现象, 让学生做出小型演讲等。这种情景法能够同时利用文字、影像等媒介调动学生的感情和知识。
4、解说法
解说法是教师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 但同时也是最能考验教师能力水平的方式, 并且这极大地考验教师的发散能力。例如, 教师在讲到「結婚式」这个单词的时候, 可以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日本传统的结婚服饰、流程等, 这样将日本特有的民族特性和生活习惯逐渐导入日常教学中,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
四、结语
当今社会学习日语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真正能够掌握日语和对方顺利进行交流的人则是凤毛麟角。很多人在语言交流中没有障碍, 但是文化方面的区别却成为两国交流中的巨大屏障, 所以在日语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对日本文化的导入。为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而且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语实践和交流中去, 并将日本文化很好地融入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参考文献
[1]王秀文.跨文化交际与语言行为——论日本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3) .
外籍教师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外籍教师;日语教学;作用
现今是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时代,教育走向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使我们的学生在国际人才竞争中更有竞争力,许多的高校甚至中小学校都引入了外籍教师开设课程进行教学。外籍教师的引入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外语教学。在我国的日语教学中,全国各地都活跃着来自日本的日本人教师,他们不仅将地道的日语展示给了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同时也将他们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更深入的理解传递给我们,使文化交流更进一步,具有中国本土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日本籍教师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和特点
1.外籍教师的课堂气氛一般都比较活跃
首先对于来自日本的教师无论是男女老少,学生都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获取更多课本上的知识相比,学生更渴望从教师这个人本身看到新鲜的事物,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大部分的外教也会以传播本国文化为己任,积极的相学生展示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所以日本外教的课堂经常会笑声不断,甚至在课堂之外,学生和外教吃饭、逛街都可以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
2.日本的外教特别是女性的外教对于传授日本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的教育系统中,许多孩子特别是女孩子从小就接受茶道、花道、书道、香道等系统教育。所以大部分的女性外教对于穿着和服、茶道的基本礼仪、花道的基本操作等都具备专业的知识。而这些内容恰好是中国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中国的教师经过这方面训练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在中国,许多和日本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都是由日本教师来完成的。
3.日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欧美有接近的地方,就是重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外教上课时的形式十分灵活,经常以学生发表、讨论、设置情景对话的形式来进行
外教往往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在课堂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上课比较放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中国的教育模式的课堂上是很少见的。
二、日本籍教师在授课时的相对不足之处
1.外籍教师往往教学目标不明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我们的日本外交在上课时无法像中国老师那样遵循教学大纲。有人使用固定的教材,但是大部分的外教还是采用更加自由的方式组织课堂,虽然灵活性上非常值得借鉴,但是对于有对知识系统学习的要求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时找不到门道,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习、复习和预习。
2.不断流动的外籍教师教学经验上难以保持稳定
从多年的选聘日本外教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来中国的日本老师都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和相关专业系统学习的。一部分日本外交拥有丰富生活经历或专业的语言文化知识,也有一部分日本外教的教学经历不足,所以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不能保证的。
3.缺乏对中国学生的了解
有些日本教师来中国执教,对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水平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例如,有日本外教认为中国大学专业日语的学生学习日语不过一两年,和日本小学生正式接触日语的时间差不多,所以上课安排的内容过于简单,忽视了中国学生已经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和速度远远超过小学生的情况,导致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无趣”。
三、如何对外籍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改善和提高
首先应该对日本外籍教师明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中国老师和日本老师共同商讨,既要使课堂生动活泼,又要有序,按照大纲系统进行;在外籍教师的人才选拔上要逐步建立健全体制,将合适的日本外籍教师送到合适他发挥能力的岗位上,对于个人的教学经历、学历背景逐步规范要求;应该多给日本外教安排接触中国学生的机会,除了课堂,在生活中让他们彼此了解,融合彼此的思维方式,减少文化冲突。
四、结语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 篇12
(一)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产生的原因
中日两国自汉代起开始官方往来至今,一直有不同形式的交流、往来,这种跨国界、跨文化的接触,带来了语言的交集与融合。至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更多的是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上至国家立法下至日常饮食,日本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借鉴。在两国的交流中,语言的接触自然不可或缺,除了语言间的翻译也有语言的流入,这便是借词产生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更多的接受了西方文明,而中国也开始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文化,日语词汇也随之大量输入中国,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便日渐增多。到20世纪后期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两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接触的领域也愈加丰富,自然科学类﹑社科类﹑生活类等方面的词汇大量的涌入中国,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终身雇佣”“暴走族”“黄金周”“宅急送”“过劳死”“亲子教育”“败犬女”等。[1]此外,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原有的词汇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日语借词的出现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汉语词汇的缺乏。因此,可以说日语借词是中日两国交流的必然产物,同时,日语借词又对推动两国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的特点
1现代汉语中的日语的借词多来源于日本的社会文化
中国教育部自2005年起每年会公布本年度中国语言发展状况报告,报告中会统计每年的汉语新词的数量,自2006年起至今汉语新词的数量呈递增的趋势,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日语借词。根据统计词汇的内容分析,在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大多来源于日本的社会文化和人文科学等领域,其传入途径多来自网络、影视媒体、报刊杂志等方面。[2]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正太”一词来源于日本的人气动漫《铁人28号》,其主人公“金田正太郎”是一个身穿西装和短裤的帅气小男孩,由此借用“正太”一词代指年纪小但帅气可爱的小男生。而在青年人聊天中常出现的“食草男”一词则诞生于日本作家深泽直纪的笔下,该作家于2006年在《日经商务报》上发表的连载文章中提出了“食草男”的说法,即指脾气温和,在恋爱中较为被动,但用情专一的男子。
2日语借词的发音特点
汉语中对日语借词的吸收与表述,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外来语用接近读音的汉字来表示,例如:“coca-cola”一词在中文中翻译成“可口可乐”、“hamburger”译成“汉堡包”、“lemon”译成“柠檬”、“coffee”译成“咖啡”等等。汉语对于日语借词的吸收大多借助其汉字的字形,读音则是用中文中该汉字的读音来标注。究其原因,是因为欧美国语的语言是字母语言,没有和中文类似的汉字,因此我们借鉴词汇时,吸收该词汇的发音和意义更为方便;而日语汉字来源于中文,有着和中文类似或相同的汉字,日语的词汇在中文中绝大多数都能找到相应的汉字来表述,很多词汇仅凭字形就能猜测其大意,不用学习日语的读音就能吸收该外来语,因此中文中的日语借词大多吸收的是其词汇文字本身及其意义,而不是其在日语单词中的发音,相对欧美借词的音译,日语单词的汉字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与应用。例如:経済、社会主義、新幹線、火事等。当然,例外的例子也是有的。例如:日语中「カラオケ」一词,按其读音翻译成“卡拉OK”;日本的传统美食「天麩羅」在中文中译成“天妇罗”;姑姑、阿姨辈分的「伯母さん」翻译成“欧巴桑”、「畳」译成“榻榻米”等。但是,此类日语借词的数量相对较少,在整体日语借词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3日语借词的分类
(1)词语本身即为日语词汇。此类词汇多为日本固有的词汇,多来源于日本特有的事物、社会文化现象等。例如:武士道、茶道、电车、相扑、歌舞伎等。
(2)出自中国后被日本使用并赋予其新的含义随后又流入中国的词汇。此类词汇出自中国的古籍,表达的意义有所创新,后来被引入中国成为新日语借词。例如:“人气”一词本出自庄子的《人间世》,原意指人的气质、感情等,而日语中的“人気”则指受欢迎、人缘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也不再使用古汉语的意义,而是接受了日语赋予其的新词义。又如人们耳熟能详的“達人”一词也并不是日本创造的词汇,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达人”的说法,其义为显贵或通情达理或豪迈的人,和现在所流行的意义不同。被日本借用后,该词指在某行业或某领域杰出的佼佼者。流入汉语后,也沿用了日语中的意义。该类词汇还有讲义、政治、生产、阶级、组织、革命、博士等。
(3)译自西方国家词语的日语词汇。此类词汇古汉语和日语中都没有,日本人按照构词的特点,音译或者意译西方国家的词语,创造出新的词语,例如:浪漫、画廊、银行、警察、受难等。
(三)部分日语借词在流入过程中词义发生改变
部分日语借词,在汉语中虽词形不变但意义上发生改变,部分词语的词义有所扩大、部分词语词义有所缩小还有部分词语语义发生转移,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别。例如:日语中的“写真”一词是照片的意思,而在汉语中的“写真”一般单指艺术照的含义,其词义被缩小了;日语中“道具”一词,指可以指一切工具和生活用具、舞台工具等,而汉语中道具的含义一般特指舞台工具,词义被缩小。日语中“弁当”一词,在日语中指自带的盒饭或者超市、食堂等地卖的盒饭,在汉语的借用过程中又赋予方便食品等含义,其语义被扩大了。日语中的“御姉さん”本义指姐姐,现代汉语借用“御姐”一词,指成熟、美丽、较强势的年轻女子,该词在词义上发生了转移。
(四)日语借词的流入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日语借词大量地传入中国,丰富了汉语词汇,使人们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汉语中如果想要形容人物或者动物可爱,一般只用“可爱”一词加以形容,而由于日语借词的流入,现代汉语中增加了“卡哇伊”“萌萌哒”等词汇可以表达相似的意义。现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宅男”“自动贩卖机”“人间蒸发”“宅急送”等词汇,原本在汉语中缺乏类似含义的词汇,由于借助了日语借词,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此外,日语借词的流入,还为我们学习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外国丰富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我们通过学习日语中“刺身”一词,了解到这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美食,品尝其美味后,又将其推广到国内市场,促进了两国饮食文化的交流[3]。
在正确看待日语借词的流入对现代汉语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智地认识其带来消极影响。由于日语借词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汉语的语言体系的混乱。很多外语借词的使用人群只是因为追求流行、时尚而大量使用外语借词,长此以往,汉语中所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汇的使用频率会大幅降低,严重者将退出语言流通领域,致使汉语语言的表达愈发匮乏,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此外,外语借词的使用人群大多集中在中青年龄层中,他们善于使用网络、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与此相反,老年人群接受新事物较慢,思想上相对保守,日语借词在汉语中的大量流通,会增大中青年龄层与老年人群的隔阂、加大二者的代沟。
二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对对外日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特点,我们在对外日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注意语音的纠正。汉语对于日语借词的吸纳,大多重文字轻读音,很多词汇的字形汉语和日语是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因此,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日语借词的中文读音发成该借词原有的日语发音或者相近的日语发音。例如有的日本学生会把“恋爱”一词说成“lan’ai”﹑“理念”说成“li’nan”,纠其原因就是因为受到日语发音的影响,用日语词汇的读音来解读中文单词。
其次,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在汉语中词形不变但意义发生改变的日语借词的问题。例如:日语中“勤務”一词,本义为“在公司等地工作”的意义。而在现代汉语的借用过程中,虽然词形仅由繁体字“勤務”改为简体字“勤务”,但意义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汉语中的“勤务”常用的意义为“后勤的工作”和“勤务员”两种意义。如果不了解该词在汉语中改变的意义,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便极易产生误用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该类词汇时,应特别注重辨析日语和汉语中词汇意义的异同,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使用。
此外,因为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数量庞大,教师在讲解日语借词时,作为常识补充,应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日语借词的基础知识、该借词的种类以及产生国家等相关知识。
总之,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国的语言、文化、经济都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中发展壮大。中日两国均为汉字语言,两国的语言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对象国的外语借词。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主要来源于日本的社会文化,其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将日语借词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外日语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克服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更好地展开对外日语的教学工作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该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笔者将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探索,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多的专家、学者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顾江萍.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
[2]黄亚茹,吕朋林.新时期汉语语源外来语初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29-34.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教学】推荐阅读: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05-31
职业教育中的素描教学10-02
职业教育中的历史教学11-16
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06-18
职业教育中的物理教学07-06
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改革08-19
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05-11
职业学校日语教学08-30
日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01-14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更应与时俱进论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