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2024-07-2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共9篇)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篇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够参加这次调查活动,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行情况,希望得到你的支持与合作,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请您对问卷中项内容根据实际给予回答,答案无所谓对错,仅供学术研究之用,保证不带来任何不良的影响,大约只会耽误您10分钟的时间,谢谢你的参与合作!

注:请在所选答案前口内打“√”,无特殊注明都为单选

1、基本情况:性别 _ 年龄_

2、您家有_人,其中劳动人口 _人。

3、婚姻状况: 口①未婚 口②已婚 口③其它

4、文化程度: 口①小学以下 口②小学 口③初中口④高中以上

5、您的政治面貌: 口①党员 口②团员 口③群众

6、您的月收入是: 口①100元以下 口②100-200元 口③200-300元口 ④300元以上

7、你的身体状况:

口①健康 口②有轻度残疾 口③部分劳动能力 口④长期患病

口⑥患有重病 口⑦丧失劳动能力

8、您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吗?(选①、②请回答9题,选3跳过9题)

口①非常了解 口②了解 口③不清楚

9、你通过何种方式了解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可多选)?

口①电视 口②广播 口③报纸 口④杂志 口⑤从乡、村干部

口⑥从亲戚朋友处听说 口⑦外出务工人员那听说

10、你是否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 口①是 口②否

11、您 打工的方式:

口①常年打工 口②季节性打工 口③零杂型打工口④没打工

12、你家最主要消费支出:

口①食品 口②衣服 口③教育 口④医疗 口⑤其它

13、您家庭的主要收入来自:

口①农作物收入 口②养殖业收入 口③最低保障收入 口④亲友资助

14、你用过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吗?

口①经常用 口②用过 口③很少用 口④用过 口⑤没用过

15、一般情况下,生病时你通常:

口①立即去医院 口②自己找药 口③不采取任何措施

16享受社会保障项目和物质、资金等资助情况:

(1)您是否参加了养老保险? 口①是 口②否

(2)您是否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口①是 口②否

(3)您是否参加了失业保险? 口①是 口②否

(4)您是否领取到其它救济? 口①是 口②否

(5)您是否货到过小额扶贫款? 口①是 口②否

17您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状况? ①有困难 ②基本维持生活 ③非常困难

1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您及家庭成员的心理有影响吗?(选择①的请回答19题 口①有 口②没有

19.对您及家庭成员的心理影响主要是那些方面的?

总体意见:一是围绕你研究的思路来设计问卷;二是问卷设计要逻辑清晰,问题明了,答案全面;三是格式规范,比如错别字、标点,还有,你的卷首语一气呵成,好像中间连个句号都没有:)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篇2

1.1 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1) 覆盖人数和覆盖率均不断提升。河北省2005年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 当年享受低保的人数为34.8万人, 2010年达到191.2万人, 是2005年的5.5倍, 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其中2006年增长速度最快, 增长率超过了9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河北省农村人口分别为4264万人、4246万人、4148万人、4061万人、3958万人, 由此可以计算出农村低保的覆盖率 (农村低保覆盖人数/农村人口) 为0.81%、1.57%、2.94%、4.22%和4.45% (见表1) 。因此, 无论是农村低保的覆盖人数还是覆盖率都有了很大提升。

(2) 农村低保的覆盖率逐渐高于城市。2005~2009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低保制度覆盖率分别为3.17%、3.24%、3.17%、3.20%、2.89%。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农村低保制度的覆盖率在2005年时远低于城市低保覆盖率, 到2008年这一覆盖率开始高于城市, 2009年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见图1) 。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人口被纳入到农村低保的范围。

1.2 农村低保制度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实力的增强, 河北省适时提高了农村低保制度的保障水平。根据调查统计, 2007年河北省低保标准为725元/年, 2009年提高到1118元, 增长了393元/年。同时财政补差水平也由2007年1月的23.5元/月提高到2011年2月的129.84元/月, 增长了4.5倍。

不仅如此, 河北省还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低保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的机制。若全省城乡低保标准连续3个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3个月涨幅超过3%, 则向各民政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要求对低保标准做出相应调整。调整标准为:较好地区较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上浮10%以上、一般地区上浮5%以上、困难地区不低于全国平均标准的95%。

1.3 农村低保制度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根据河北省民政厅统计数据, 2008年河北省省本级支出城乡低保资金3.3505亿元, 其中, 城市低保资金1.6253亿元, 比上年增加0.7853亿元, 增长幅度为93.5%;农村低保资金1.7250亿元, 比上年增加1.1450亿元, 增长幅度为197.4%, 农村低保资金的增幅是城市的两倍还要多。2009年省本级财政列支城乡低保资金增加到9.09亿元。这表明省级财政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低保制度的支持力度。

1.4 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运行效果良好

全面实施几年来, 农村低保制度已经成为确保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安排。据统计, 1994年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为706万人, 1995年开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试点, 到2009年贫困人口为390万人, 减少了316万人, 年均每年减少20万人左右。同时,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5.5%降至2009年的35.7%, 表明这一制度在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生活, 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河北省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低保制度保障范围有待扩大

一方面, 河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将保障范围界定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且持有本地居民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 无当地常住户口的人员不享受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

另一方面, 虽然从纵向看, 农村低保制度的覆盖率不断提升, 但是如果与同期全国水平相比, 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首先, 从覆盖人数环比增长比率上看, 河北省2005~2009年增长比率分别为91.09%、83.61%、40.46%、2.68%、6.93%, 而同期全国的增长率分别为66.2%、91.46%、87.26%、43.54%、54.5%, 相差悬殊。特别是2008年、2009年河北省农村低保制度人数增长比较缓慢, 但全国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其次, 从农村低保覆盖率上看, 虽然河北省农村低保覆盖率不断上升的态势与全国保持一致, 但是, 覆盖率始终低于全国水平, 这一差距还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至2009年, 河北省农村低保覆盖率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 (见图2) 。

2.2 农村低保制度保障水平仍然偏低

(1) 农村低保水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010年河北省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1118元/年, 而同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845元, 农村低保补助不足消费支出的1/3。2011年开始, 我国将贫困线标准提高到1500元/月, 那么河北省现行农村低保水平也就显得更低了。

(2) 农村低保水平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2010年, 河北省农村低保标准为1118元/年, 而同期城市低保标准水平为250元/月, 即3000元/年, 是农村低保标准的2.68倍。

2.3 农村低保制度财政负担仍然较重

在农村低保制度发展和完善过程中, 资金匮乏一直是最大的难题。根据民政部网站统计数据, 截至2010年5月, 河北省享受农村低保户数为1191013户, 在全国列第7位;人数为1812039人, 在全国列第11位, 而用于农村低保支出为10659.7万元, 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位居第13位。很明显, 河北省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居全国前列, 政府的财政负担非常沉重。

河北省农村低保资金虽全部纳入了地方财政预算, 省级财政补助水平也达到了50%, 但是低保对象较多的县 (区) 通常也是财政困难县, 落实低保资金难度很大, 一些市、县级财政在农村低保支出方面存在列而不支、列而少支或不列不支的现象。

2.4 农村低保制度补助体系不够科学

(1) 低保评定指标不太合理。河北省农村低保对象的评定是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衡量指标, 但是实际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能完全反映贫困农户的真实全貌。如因重病、重残而承担的大额医疗费支出是导致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仅凭家庭收入核定低保对象, 无法考虑这些因素。

(2) 差额补助方式难以满足需要。河北省农村低保制度采取差额补助方式, 即通过核定保障对象家庭收入与当地低保年补助标准之间的差额确定补助水平。这一补助水平既未考虑保障对象隐性家庭收入, 也未兼顾造成贫困的原因, 补助标准的确定欠科学。

2.5 农村低保制度管理机制相对滞后

一方面, 基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少与工作量大的矛盾非常突出。农村低保工作中的入户调查、收入核算、条件审批、待遇发放、档案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基层民政机构完成。2010年河北省农村低保的享受人数为191.2万人, 相比之下, 农村低保管理人员相对缺乏, 很多乡镇只有1~2名工作人员还属于兼职, 严重制约了农村低保的扩面和规范化管理。

另一方面, 农村低保工作信息化程度不足。目前, 很多乡镇办公室虽然配备电脑, 但是没有实现与县民政局联网, 上报材料仍以纸质为主。同时, 农村低保管理软件操作系统的研发较为滞后, 一些低保人员的数据录入只能在县一级完成, 且信息不完全, 更新慢。由于低保工作的动态性, 落后的办公手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透明度不高。

2.6 农村低保制度与其他救助缺乏有效衔接

据调查, 约有83%的低保户曾经享受过不同的救助, 其中享受过教育救助的占10%, 享受过新农合参合费减免的占35%, 享受过医疗救助的占18%, 获得过农村扶贫救助的比例为15%, 得到过生产救助的比例为3%, 其他形式的救助比例占2%。数据显示, 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与其他救助制度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但是, 仍有17%的低保户没有享受过任何救助, 而且在这些救助中生产救助比例偏低, 由“输血”到“造血”的扶贫机制转变并没有真正实现。

3 完善河北省农村低保运行机制的对策

3.1 以确保覆盖为指导, 扩大农村低保的保障范围

2009年河北省仍有农村贫困人口390万, 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0%左右, 而农村低保的覆盖率仅为4.45%, 远不能实现应保尽保, 农村低保范围急需扩大。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到:第一, 打破户籍制度的藩篱, 以居民作为享受低保的人群, 真正将贫困作为评定农村低保对象的标准。第二, 借鉴浙江省仙居县的做法, 实行红绿卡制度, 对无依靠的老年人、重度残疾等人员开通绿色通道, 发给绿卡, 享受终身低保;对因意外事件、疾病等原因暂时陷入困境的农村居民, 发给红卡, 进行临时性救助。同时作为重点管理对象, 每季度核查一次。第三, 重点关注边缘贫困人群, 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的无缝隙覆盖。对边缘贫困人群采取“选择性救助”的形式:一般通过加强生产救助的方式帮助这部分人群提高取得收入的能力;在物价上涨、遭遇意外时予以一定的临时性补贴。

3.2 以保障民生为目标, 提高农村低保的保障水平

第一, 坚持标准化与指数化相结合的原则。其中标准化需要考虑四个因素:维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需要、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公布的贫困线。2010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958元, 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0%~25%计算, 低保水平应设定在1191.6~1489.5元/年。指数化是指农村低保水平随物价和居民生活成本变化进行相关性调整。

第二, 构建“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体系。低保标准需求系统由生活必需消费需求、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和物价指数4个因素综合确定。其中, 生活必须消费需求由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恩格尔系数决定, 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和物价指数三个指标是对生活必须消费的修正, 其中, 家庭规模通过户籍登记和调查数据核定, 家庭结构主要考虑家庭中残疾人、儿童、重病等人口类型分类制定, 物价指数是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基础上考虑物价上涨水平以调整低保补助水平。通过指标修订实现农村低保水平的分层、分类、分级, 以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需求。

3.3 以强化管理为内容, 理顺农村低保的保障程序

(1) 保障对象的选择。首先, 实现“准入机制”的规范性、公平性和公开性。低保对象的申报实行评议制度, 各村委会成立由村支书、部分村委会委员、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部分村民代表等组成的低保评议小组, 对本村申请低保的对象进行评议和监督, 以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其次, 实行动态退出机制。对于低保对象要坚持动态管理, 定期进行评估, 对收入水平提高的, 减少补差标准, 达到贫困线的及时从农村低保制度中退出。

(2) 保障过程的实施。对保障对象采用“分类施保”的方式。所谓“分类施保”是指按照低保对象劳动能力、劳动意愿、家庭构成等要素实行多类别保障措施和多层次保障标准, 对低保家庭予以保障。具体而言:对于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意愿的人员, 可以采取“先输血, 再造血”的方法, 帮其脱贫;对于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劳动意愿的, 实行生活补助、思想引导并重的措施, 引导其树立“劳动致富”的思想;对于完全无劳动能力的人予以重点保护, 无条件的长期照顾。

(3) 保障机制的完善。首先, 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解决基层低保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同时由政府出资、民政部门组织培训, 提升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其次, 构建专业化的农村低保稽查队伍, 负责对农村低保工作进行监督, 以有效防范低保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再次, 在解决必需的办公经费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像计生、综治部门一样, 给予基层分管民政工作的同志增设适量的岗位补贴。

(4)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农村低保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实现低保制度公开化、透明化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低保信息系统的开发编制过程, 逐步形成数据搜集、业务处理、综合查询、管理监督为一体的农村低保网络运行体系。通过信息数据库随时查阅、补充、修改低保家庭的人员变动和经济变化情况, 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监督, 能够有效避免骗保、重保、漏保的现象。

3.4 以多元筹资为方式, 确保农村低保的保障资金

(1) 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出资责任, 确保政府财政支持。一方面, 农村低保资金应坚持以省以上财政投入为主, 市县财政配套为辅。河北省省本级财政目前出资比重为50%, 今后需在增加中央财政补助同时, 继续提高省财政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比重。另一方面, 注重调整市县财政支出结构。以建设民生财政为目标, 增加市县在民生财政方面的支出, 将农村低保资金的落实纳入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同时可以采取由上一级在拨付下一级有关款项时直接列支的办法解决市、县财政列而不支、不列不支或列而少支的问题。

(2) 广泛探索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确保资金的充足性。首先, 可以利用福利彩票筹集资金。2010年河北省福利彩票收入30.9亿元, 资金规模非常巨大, 将福彩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农村低保事业是一个可行的思路。其次, 鼓励社会捐赠。农村低保是一种互助共济的制度安排, 可以鼓励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向农村低保提供捐赠和资助。也可以探索通过农村低保特种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

3.5 以协调配合为路径, 提升农村低保的保障成效

为了提升农村低保制度的保障效果, 应构建起农村低保制度的生活补助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定向扶贫制度、“新农保”、新农合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起来, 避免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老致贫”等现象的出现。目前河北省望都县就推出了“城乡特困户一卡通”, 持卡困难低保户可享受20个县直部门和社会经营性机构提供的数十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服务, 实现了各项救助措施的有机衔接和配套实施, 这一思路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摘要:河北省自2005年11月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以来, 经过几年努力, 农村低保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受诸多因素影响, 农村低保制度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对此进行了理性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数化调整,财政补贴,统筹衔接

参考文献

[1]郑秉文,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2]郑功成, 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张时飞、唐钧,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研究报告[J].东岳论丛, 2007, (1) .

[4]刘琳,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中退出机制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 2008.

[5]丁建文、刘飞, 公平与效率下农村低保“准入—退出”机制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篇3

这次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两年来课题实施的效果,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为我们语文老师下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本次调查共收到学生的答卷164份。这份问卷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10题;第二部分是主观题,有两题。调查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情况等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记名回答。课题组老师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结论分析。

二、数据整理及分析

1.学习主动性

调查中,学生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47%;需老师同学督促的占4%;完成任务比较拖沓的占21%。这说明经过课题实验,有半数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自主意识也比之前有了大幅提高,这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个可喜的进步。

2.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调查中,预习时努力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占17%;部分做到的占80%;很少预习的占3%。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有预习意识,学生已经建立了自主学习观念,预习的作用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调查反映,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检查预习效果,对部分后进生应提出预习要求和目标,并对难以处理的问题作必要的提示以降低预习中的困难。

3.课堂教学情况

教师授课时间分配调查:认为老师上课讲得太多的占46%,老师上课应该多讲一些的占23%,时间合适的占32%。参与课堂讨论调查:积极投入参与讨论的占28%,偶尔参加的占57%,没兴趣参加的占15%。这反映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的主流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说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较大的成效。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主学习氛围,让他们多尝试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课后复习方式:把重点内容看熟练的占26%,抓重点和难点的占37%,以单元为单位复习的占33%。以上数据说明,经过课题实施,“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已有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自觉、自主复习。并且能在复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说明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已逐渐养成。但教师还要在复习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让学生的复习实现高效率。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三、调查结论简析

1.通过调查可知,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通过恰当的评价鼓励不善发言的学生。数据反映目前虽然进行了深层改革,进行了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但学生对自己潜力发挥仍感不足。说明课堂上还需要加大学生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度。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

2.自主性学习中,学生只有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才能较好地适应快节奏的教学形式。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已养成预习习惯,并且较好地体现预习效能,预习的方法有了改进。但学法指导方面,还需加强,少数学生预习具有盲目性。预习时,把做题当作主要目的,而忽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此,预习时教师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指导,以及预习检查都是不可忽视的。

3.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调查反映,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自主探索,手脑并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且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结果需要自己去探索,只有自己勤奋,才能较好地获得知识,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了“先学后导,自主钻研,互相讨论”的学习习惯,逐渐“能学”、“会学”。

四、展望和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贴近实际,开展研究意义极大。后阶段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需在教学生“能学”“会学”“巧学”这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出最佳的导学策略。

调查中我们看到,语文课还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要不断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多数学生的选择。要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而自主,合作,探究需要一个和谐开放的空间。因此,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次调查,增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信心,看到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自主性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会学,越来越“聪明”,我们备受鼓舞。但我们也认识到,课题研究中尚有许多方面还不完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真正地使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篇4

关于做好中央督查组对我省农村低保制度落实 情况、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农村五保供养 工作条例》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准备的通知

各市州民政局:

12月3日,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情况、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民电„2007‟150号)(附后),明确今年12月初至2008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低保、冬春救济和五保供养为主要内容的督查活动,要求各省在12月底前完成自查,明年1月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中央督查组,对各地进行抽查。为做好我省的自查和迎接中央督查组抽查的准

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共同把工作做好。

各市(州)民政局要对督查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书面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由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的要求,于12月25日前上报省人民政府,并抄送民政厅。各市(州)民政局要做好统计表格(附后)的收集、汇总工作,于2008年1月3日前报民政厅。

附件:

《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情况、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执行情况等督促检查的通知》(民电„2007‟150号)

二○○七年十二月六日

主题词:农村低保

救灾

五保供养

检查

通知

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

2007年12月7日印发

府是否已经出台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的规章制度或政策文件,以及具体规定是否与国务院有关法规、文件的要求一致。

(二)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的保障对象、保障水平及资金落实情况。掌握各地农村低保已保对象数量及构成、应保对象数量及需求,对照排查摸底数据督查各地农村五保“应保尽保”情况,了解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申请审批程序,能否做到公开公正;掌握农村低保标准、农村五保标准(含分散与集中供养)以及补助(供养)水平,督查实际保障效果,督查农村医疗救助等配套救助政策的落实情况;督查农村低保资金投入、划拨和发放情况,督查各地是否在地方财政预算中安排五保供养资金并按时足额拨付;督查各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建设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

(三)农村低保、五保能力建设情况。了解地方各级民政部门,特别是乡镇、村组在实施农村低保、五保工作上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情况,督查能否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和冬春期间受灾群众生活安排。督查各地倒塌民房恢复重建进展情况,已建成房屋的入住情况,今年无法重建房屋的倒房户的安臵情况,中央冬春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的拨付进度,地方各级冬春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的配套数量,以及冬春期间受灾困难群众生活安排情况。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各地在救灾救济、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所采取的有效应对措

上报国务院,并抄送民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要做好统计表格的收集、汇总工作,于2008年1月10日前报民政部。

中央部委督查工作组将于2008年1月对各地进行抽查,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三、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对农村低保制度落实情况、农村五保条例执行情况、灾区群众生活安排情况、民房恢复重建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落实农村五保条例和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各地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拟订本地督查方案,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此次督查工作涉及面广,各地民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全面部署。要对照督查内容,深入细致地开展督查,做到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督查工作开始前,各地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布督查的主要内容和安排,赢得社会的关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篇5

为了了解大学生大学生活情况,特开展此次调查。本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填写,本问卷大约耽误你3分钟的时间,请你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非常感谢你的合作,祝你生活愉快!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是来自:

A.城市;B.农村。

3、()你现在读大几?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你觉得你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A.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考研或出国而奋。B.过一天算一天。

C.丰富的社团活动。D.经常泡在图书馆看书。

5、()你实际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A.勉强完成作业、除了课堂不怎么看专业书。B.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C.很少或是几乎不去图书馆。D.宅在寝室上网打发时间。

6、【多选题】()你在大学感觉最有压力的是什么?

A.学习;B.就业形势;C.生活与人际交往;

D.经济问题;E.感情恋爱。

7、【多选题】()在大学期间,你是如何安排你的课余时间?

A.参加体育运动;B.上网、玩电脑游戏;

C.到图书馆看书或是教室自习; D.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E.无所事事。

8、()课余时间你最常做什么?

A.呆在宿舍玩电脑; B.图书馆看书; C.出去玩;D.陪女(男)朋

友; E.做兼职; F.打球; G睡觉; H 逛街; I其他。

9、()你平时每天上网的时间?

A、1小时以下;B、1.5~3小时;C、3小时以上; D、其它

10、【多选题】()你上网通常都干什么?

A、看新闻;B、和朋友联络;C、学习所需;D、玩游戏。

11、()你课余时间做过兼职吗?

A从来没做过 ;B.偶尔做过; C.长期做过几次;D.现在正在做。

12、()你经常打电话回家吗?

A.有事才打 ;B.一个月一次;C.一星期一次;D.几乎每天。

13、()你大学谈恋爱没?谈过几次?(如果没有,跳过第14题)

A.一次都没有;B.只有一次;C.两次;D.三次以上;

14、()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初中或高中一直延续到现在;B.感情方面空虚;C.周围人

都在谈,随大流;D.一见钟情;E 打发时间。

15、()你觉得你的大学生活怎么样?

A.很空虚B.一般般,平淡C.很充实,做自己喜欢的事 D.很忙

问题完成,感谢您的配合!!

Questionnaire about University lif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ity life, we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The questionnaire by secret ballot to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your 3 minutes, pleas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ir fill,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operation, I wish you a happy life!

1,()what’s your sex:

A.maleB.female

2,()where are you from:

A.countrysideB.city.3,()Which grade are you in?

A.The first grade;B.the second grade;C.the third grade;D.the fourth grade.4,()you think your university life should be like?

A.strives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or th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 or go abroad.B.without planning.C.lots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D.often read books in the library.5,()your actual university life is like?

A.barely finished the homework, just read professional book in class.B.joins in various community activities.C.seldom or never go to the library.D.surf the Internet to kill time in the bedroom.6, [MCQs]()what is your the most pressure in the university?

A.B.learning;employment situation;C.lif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D.economicproblems;E.dating.7, [MCQs]()during the period of University, how did you arrange your spare time?

A.participate in sports;B.Internet, play computer games;

C.went to the library to read a book or classroom study;

D.participate in various community activities have nothing to do;E.nothing.8,()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 time?

A.stay play computer games in the dormitory;

B.read a books in the library;C.Go out to play;D.date with female(male)friend;E.part-time job;F.play;G.sleep;H.shopping;I.other;.9,()you usually surf the Internet every day time?

A, Less than 1 hours;B, 1.5~3 hours;C, over 3 hours;D, other 10, [MCQs]()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Internet?

A, read the news;B, contact with friends;C, The needs of learning.D, play games,11,()Have you done a part-time job in your spare time?

A never done;B.occasionally done;C.Long-term a few times;D.is doing now.12,()Do you often call home?

A.Just call when I need;B.once a month;C.once a week D.almost every day.()Have you fallen in love in University? How many times?(if not, skip question NO.14)

A.never once;B.only once;C.two;D.three times;

14,()what is your main reason for loving?

A.junior high school or high school has continued to the present;B.emotional emptiness;C.people around me are all dating,so I’d like to;D.Love at the first sight;E to pass the time.15,()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university life?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篇6

您好!

我们是河南城建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调查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农

村交通现状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和反映广大农民群众对交通的要求,推动农村经

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如果能得到您的配合,我们将不胜感激。1.您对所在村子的现有道路是否满意?()

A满意B一般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2.您所在的村子是否有公交车经过?()

A 是B 否

3.您生活的村庄是否有与国家主要交通要道相连接?()

A 有B 否

4.您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

A自行车B摩托车C私家车

5.您村庄附近是否有旅游景区?()

A有B否

6.您出门一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A自行车B摩托车C私家车

7.您所在村交通情况:()

A通农村客运班车B不通车

8.从镇区的道路上县道、省道、高速公路是否方便:()

A是B否;

9.搞好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请问您认为对大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A 生活有所改善B生活没有变化C无所谓

10.您觉得当地政府对于农村的道路交通建设是否做到了尽心尽力?()

A 是B 否C 不知道

11.您认为农村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关键是:()

A规划B资金C领导的意识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篇7

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一)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需要。

由于传统的城乡分治政策框架和制度安排,造成“市民”和“农民”分开。农民由于“身份”的制约,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家应当为他们提供的公共产品。农村低保制度作为满足农民最低生活需求的公共产品,不仅是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需要,也是政府应当承担的义务。

(二)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目前,除全国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人口外,每年还有许多灾民、特困户和孤老残幼需要扶持与救济。如果这些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乃至全国的稳定。只有尽快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悬殊,部分贫困农村人口心理不平衡,有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可能。因而,应从有利于缓解城乡矛盾、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大局着眼,来加快实行农村低保制度这项重要工作。

(三)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需要。

现阶段,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迫切的是要解决农民“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低保制度就是解决农民“生有所靠”的问题,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完善,它能极大地提高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真正构筑起农村社会成员生活保障的最后防线。

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行性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农村低保是我国应对农村贫困最适宜的制度选择,我国很有必要建立起农村低保制度,那么建立这项制度是否可行呢?我们认为,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无论从经济基础、工作基础和心理基础来看都是可行的。

(一) 我国已具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财力支撑。

政府是否具备承担这些成本的财力是农村低保制度能否建立起来的决定因素。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使集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公共积累大幅增加,有能力对建立这项制度予以较大的投入。

(二) 我国已具有一定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

如,浙江在2001年8月颁布、同年10月开始实施的《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办法》,在全国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将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经过4年的实践,形成的政治性,为开展农村低保工作提供了有利指导。近几年,各地农村低保工作的启动和发展,使相当一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受惠,深得人心。

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想

(一) 基本原则

1、在保障对象上,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

农村低保制度以全体农村绝对贫困居民为保障对象,确定保障对象的唯一根据是其全年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农村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时,要面向全部贫困对象,做到“一个不漏,应保尽保”。

2、在保障标准上,坚持标准适度、量力而行、动态调整的原则。

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既要保证保障对象的最低生活需要,又要克服完全依靠低保的依赖思想;既要考虑地区间标准大体一致,又要考虑地区间发展差距带来的标准上的差距。由于社会保障给付具有刚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确定时宜低不宜高,从低标准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3、在保障资金上,坚持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原则。

筹集资金是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政府有责任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金的来源应以政府财政为主。但目前,我国经济还不发达,财政能力有限,农民人口基数大,国家无力全部包揽,保障资金的筹集应由国家、集体和社会共同承担,共尽责任。

4、在保障方式上,坚持货币、实物、服务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除表现为收入低下外,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困难。多种形式的保障方式,既可以发挥综合效应,从多方面解决保障对象的实际困难,又可以减轻保障资金不足的压力。

5、在保障管理上,坚持依靠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原则。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质上是面对千家万户的社会工作,必须依靠基层政权和基层自治组织。因此,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要与农村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尤其是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相结合。

(二) 制度设计

1、保障对象。

农村低保的保障对象包括:(1)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或未成年人;(2)因疾病、残疾、灾害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收入或少收入的生活贫困人口;(3)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生产经营不善而生活面临困境的贫困人口,或由于乡镇企业破产倒闭,在乡镇企业工作一时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民工;(4)其他因劳力缺乏、人口较多,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人口。而对那些由游手好闲、超计划生育或因奢侈浪费造成生活困难的则不予以保障。为准确核定保障对象,在具体操作中应采取调查摸底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2、保障标准。

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考虑的因素有:(1)维持农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准确测算出贫困对象年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基本生活费支出;(2)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考虑当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3)地方财政和村集体的承受能力;(4)物价上涨指数。由于以上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保障标准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一般为1年调整1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县(市)为单位划线较好。为能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其保障线标准在起步阶段可低一点,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物价上涨幅度的变化而逐步调整、提高。

3、保障资金。

建立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的机制:(1)资金的来源应以财政为主,由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共同承担低保资金,中央、省、市高层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低保资金的投入力度;(2)由于国家财力有限,难以全部负担广大农村低保人口,在保障资金来源上应实施地方财政和村集体共同负担,并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级财政和村集体的负担比例;(3)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组织社会募捐、义演等慈善活动,依靠民间力量筹措低保资金。

4、保障方式。

最低生活保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发放救济金;二是发给部分救济金和部分实物(如粮款结合的方式,首先满足人均口粮的救助,以粮抵款,差额部分发给现金);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如免除“三提五统”、义务工、子女的学杂费、部分医疗费等。

5、保障管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篇8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贫困人口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资援助的社会保障 [1]。最低生活保障的目标是克服现实生活中的贫困问题。欧盟对贫困人口的定义是,收入低于其国内人均收入60%的人属于贫困人口。2001年调查城镇新增贫困人口约3000万人,农村有8000万贫困人口[2]。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城市地区已经成功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在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农村低保建设严重滞后,仍停留在临时贫困救助的阶段。并且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收入增量的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扩大到2003年的3.2:1,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考虑进去,差距会更大[3]。从城乡统筹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在城市低保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已迫在眉睫。低保是对公民面临各种风险,危机的防范保护,尤其是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安全网和保护伞,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重要的公共服务。农村低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1.农村低保的现状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实行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城市社会保障发展已逐步建立健全,而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还未达到社会化。中国主要的社会保障并没有包括广大农民,绝大多数农民没有所谓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更谈不上什么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福利。以公共卫生为例,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3,776亿元,政府投入587亿元,其中84%投入城市地区,而投入农村地区的费用仅占16%[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并不缺乏制度规定,问题在于,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其实施的效果非常差,并且农民对社会保障需求也日益强烈,但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却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使得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加强烈。根据我国国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基本保障农村农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需求,即办好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等三种保障项目[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始逐步展开,1986年至1990年是探索时期,到1995年已形成制度化,1998年又进入整顿规范阶段。截至2001年底,全国有5995万农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当年有108.14万人领取养老金,支出保险费7.93亿元,人均733元[6]。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通过互助共济,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制度。1993年国家明确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98年末,我国有712个县建立了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到目前全国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7]。相比较而言,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却未得到有效解决,1994年农村开始进行社会最低保障制度的探索,1996年民政部为帮助农村的贫困户解决衣食之忧,开始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试点工作,但实施范围有限,而且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贫困救助制度,使得实施效果不明显。总体看来我国农村低保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河南省现有的150万农村特困人口,从2006年7月起全部转入农村低保,享受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的补差[8]。政府已意识到建立低保的必要性,并且用制度的形式来实施,但由于低保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大部分仍是以贫困救助的形式出现的,然而传统的贫困救助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救济对象有限,救济标准的确定、救济对象的认定、救济金的发放等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制度规定,人为性、随意性很大,难以落实,难有成效。从长远看,带有传统救济性质的特困户救助需要有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替代,因此社会救助制度仍然需要继续改革。它不能代表未来农村社会救助的基础制度。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传统的救济观念的消极影响

在我国广大农村,贫困仍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很少考虑到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救济被看作是恩赐、施舍,贫困农民没有意识到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被动地接受救济,而救济者常以“观世音”自居,把救济当作行使特权的过程。

1.2 救助对象无法准确界定

目前对救济对象界定比较模糊,没有科学的标准划定贫困线,对贫困户家庭状况的评估缺乏全面、明确的标准,导致调查数据偏差,救济对象不明确。此外,我国的贫困标准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贫困线一旦界定几年不变。

1.3 救助对象覆盖面小

我国目前农村社会救助主要针对灾民和农村“三无人员”,农村低保体系只在个别经济发达地区试行,2000年底全国农村人口中有319.2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占农业人口的0.36%,而对于农村流动人口,如农民工的救助几乎没有涉及[9]。

1.4 救助标准过低

2002年全国有404万农村人享受低保,其标准一般在每人每月50-100元之间,全国平均月补助水平仅有26元,根本无法实现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

1.5 救济经费严重不足

资金的来源一直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大难题,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造成农村社会救助经费严重不足的原因是农村社会救助经费没有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此外,还有款物发放的随意性,扶贫项目的盲目性,挪用救济专款的事情时有发生等等。

2.建立农村低保必要性因素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而且贫困农民占贫困总人口更多,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达1亿多。随着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推行,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现有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严重边缘化,传统的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受到了挑战,迫切需要一种比区域性扶贫战略更加精确的瞄准机制来帮助他们脱贫关注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是值得重视的。根据中国残联1998年开展的全国贫困残疾人入户调查资料,到2002年底,在全国2820万农村贫困人口中,残疾人仍有979万,大约占35%。这表明,残疾人很少能够通过扶贫或自身努力摆脱贫困,贫困残疾人越来越成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的主要部分。在其他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又有很多是孤寡老人、长期慢性病患者,脱贫希望也很小。即使那些摆脱贫困的人,依然有着很大的脆弱性。在没有稳定的保障制度支持下,他们很难抵御各种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家庭的风险,容易重新陷入贫困。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返贫现象尤为普遍。这种情况就需要有长期稳定规范的低保制度来维护弱势群体的生活。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于解决贫困人群基本生活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社会救助,必须尽快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1 经济因素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客观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市场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社会阶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阶层变化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对另一部分社会成员来说是痛苦的。市场经济使贫者更贫,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日益显现,使社会资源越来越向拥有资源多的人群流动,这就造成了两极分化,产生社会不公,同时造成了社会弱势群体增多。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现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贫困农民、民工、失业者、下岗工人[8]。再有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出现新的困难,并由此引发新的贫困问题,农民的风险增大,随时都有风险出现。在城市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如下岗工人、失业者,政府给予了及时关注,高度重视,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用法律法规给予完善,使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而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则成为社会的弃儿。因此,针对农村现实,应尽快建立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2 土地功能弱化是低保制度建立的催化剂

土地曾经是农民生活保障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使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地减少与农业人口增多的矛盾以及城市的扩张不断侵占原本紧张的耕地,造成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使土地功能不断弱化,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解体。农村传统的以土地为基本手段的生活保障体系被削弱,农村传统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农民的贫困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土地收益难保基本生活,而且完全脱离土地的农民和家庭渐多。尤其是那些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民,成为社会“三无”人群: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10]。农民一旦年老而丧失了劳动能力,土地是不会自动地为其提供生活保障的,因此,农民没土地更无保障,有土地并不一定有保障。一旦农民陷入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时,就应该有国家和政府给予支援,这种支援形式理应有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起作用,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但农村低保的不健全无法很好的发挥其作用,这已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性缺陷。

2.3 政策制度因素是低保建立的关键所在

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必然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它与政府的政策取向以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及文化因素密切相关[11],我国建国以来长期实行以农业支持工业,以乡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导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不平等的社会政策环境严重阻碍着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富裕起来的农村地区主要是那些能够接受到城市经济辐射的地区。其他远离城市和远离经济中心的贫困地区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摆脱贫困,没有外力的介入,很难使其摆脱贫困状况。目前政府已日趋关注“三农问题”,关注贫困农民的生活问题,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它的作用日益突出,政府已逐步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探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作为社会最后的安全网,它对于贫困人口的作用是任何事物无法取代的。因此国家在探索的基础上应完善推广,以达到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实施推行,体现国家政府对人民的保障责任,保障农村贫困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

2.4 原有社会救助不力是促进低保制度建立的重要条件

按照国际经验,对于因社会结构调整而导致大规模的贫困问题,最有效的社会保障是社会救助。但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难以担此重任,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原有的大规模的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大量的农民工、失地农民、乡镇企业破产的农民、自然灾害频发而导致的新贫困人口等等,这些已不是个人问题导致的贫困,而是社会原因的结果。传统的社会救助不仅存在上文论述的很多问题,而且是临时性补救措施,如全国搞“社会帮困”活动,“送温暖工程”等等,这些活动成本不菲,但收效甚微。针对社会救助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尽快建立规范的低保制度来弥补这种缺陷。因此,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适应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尽快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妥善处理好农民问题,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和良性运行。

3.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

第一,传统的观念认为贫困是由于个人的因素造成的,但现在可以承认贫困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对贫困人口进行最低生活补助是政府的责任,获得低保是农民的权利,农民只要认为自己具备享受低保的条件,就可以主动申请。

第二,把我国的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即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操作守则等引入低保建设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现代价值观,如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承认人的潜能和权利、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并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社会生活并通过合适的手段实现自己的基本权利、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等。

第三,工作人员应站在公平与稳定、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转变观念,低保制度不是一项德政工程,不能看作是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恩赐,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人员更不能鄙视受助者。建立低保制度是政府应尽的义务;是政府的基本社会职责,不是施舍,是政府实现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过渡的一项重大举措,政府实施低保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应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价值。

3.2 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确定低保对象

从政府角度出发,低保制度是否可行,关键在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进行比较,只有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决策才有可能付诸实施。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就必须制定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此线的制定要综合考虑维持农民物质生活的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和村集体的承受能力及物价上涨指数等因素,并且保障线应随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的幅度的变化逐步调整和提高。同时又要防止因保障标准过高而影响经济效率。我国可以参照实施社会救助已久的发达国家的经验,他们制定最低生活标准的方法有四种:市场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标准法、生活形态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标准。

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全面调查了解掌握贫困家庭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情况。农村低保对象界定较为困难,农民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收入不固定,这种收入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使收入货币化困难。因此要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确定,分类分情况制定出属于低保对象的条件和范围,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另外还应建立低保对象的个案资料,了解其家的经济情况的变化,也可以从中找出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根治贫困。

3.3 合理筹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资金问题是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是由财政、乡镇和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共同负担的。问题在于农民本身生活就很贫穷,征集资金对农民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回顾城市低保建设的过程中,资金问题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制约着城市低保推广的速度和规模。因此在农村低保建设过程中要吸取其经验和教训,要处理好资金的筹集和如何有效利用的问题。原则上,保障资金以省、市、县、乡镇各级财政和村集体合理负担为主、社会捐赠和社会互助为辅。各级财政及村集体的分担比例,应根据各地实际确定。一般说来,乡村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乡镇财政和村集体负担比例应大一些;乡村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省、市、县各级财政负担的比例应小一些。同时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果,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可使低保资金保值增值。总之不能让低保资金成为农民负担,否则事与愿违,引起农民不满。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就农村低保资金,列入政府预算。县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年度低保资金预算和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的用款计划,及时将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县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要设立农村低保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负责按季度发放到户。

3.4 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完善其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依靠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系统依据相关政策实施,缺乏法律的规定性,仅除一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五保户对象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外,再无法律条文对此以外的对象作出明确规定。法律制度的欠缺给低保制度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保障对象不明确、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标准不一致、保障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等。因此低保制度建设应尽快法制化、规范化管理,防止低保资金挪用挤占。最低生活保障各项措施要通过《最低生活保障法》来加以确认,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包括请、调查、审查、审批、发放等。只有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权威性和连续性,才能使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步入有法可依的法制轨道,从而确保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不受侵害。同时民政部门要设立专职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监督低保执行情况。

4.总结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应迅速及时建立起来,国家在农村地区加快推进这项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使其规范化,使农民中的贫困弱势群体不至于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人大出版社,2004.

[2]张思锋.社会保障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3.

[3]中国统计年鉴[M].1990-2002.

[4]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陈杏铁,张正义.老年社会工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农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

[8]佚名. http://www.chinapop.gov.cn/rkxx/gdkx/t20060523_59973.htm,2006-05-24.

[9]白云,吴海燕.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趋向[J].劳动世界,2004.

[10]常洪钧. http://www.chinavalue.net/index.aspx.

[1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考[M].商务印务管,2001,17.

初中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篇9

初中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学习方面的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初中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一共 有四个部分。请您仔细阅读下面的题目,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仅做研究使用。本调查属于匿名调查,您无需有任何顾虑,在看清要求和题目后,根据自己的第 一感觉作答。请您务必回答每一个题目,不要遗漏。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谢谢合作!第一部分:请填写以下信息(在符合的选项中划“√”)1.性别:(1)男(2)女 2.年级:(1)七年级(2)八年级(3)九年级 3.是否学生干部:(1)是(2)否 4.学习成绩:(1)良好(2)中等(3)较差 5.是否独生子女:(1)是(2)否 6.家庭居住地:(1)城镇(2)农村 7.家庭经济状况属于:(1)很好(2)一般(3)困难 8.父亲职业:(1)工人(2)农民(3)公务员(4)教师(5)个体(6)公司职员(7)其他______ 9.母亲职业:(1)工人(2)农民(3)公务员(4)教师(5)个体(6)公司职员(7)其他______ 10.父亲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5)本科及以上 11.母亲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5)本科及以上 第二部分: 请根据以下每句话与您符合的程度,在适合您的选项上划“√”(其中,1 代表“非常 不符合” 代表“比较不符合” 代表“不确定” 代表“比较符合” 代表“非常符,2,3,4,5 合”,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或漏选!)非 常 不 符 合 1.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想到要去上学,我就会有一种疲惫感。3.每次回答老师的提问,我都感觉非常欣喜、愉快。4.看书、写作业等学习活动让我心情疲乏。5.我想到今天学习了很多知识,就感到心情愉悦。6.我已经习惯了考试成绩差。7.当我读书时就忘记了一切烦恼。8.学习能让我精神振奋。9.经过一天的学习后,我会感觉精疲力尽。10.学习会提高我的成就感。11.我对学习感到厌倦。12.我对所学的知识很感兴趣。
1

比 较 不 符 合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不 确 定

比 较 符 合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非 常 符 合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3.只有考试时我才会学习。14.我想学习但感到学习很枯燥。15.考试总是让我厌烦。16.学习让我腰酸背痛。17.我常常感到自己的学习负担过重,太劳心费神。

1 1 1 1 1

2 2 2 2 2

3 3 3 3 3

4 4 4 4 4

5 5 5 5 5

第三部分: 当面临困难或挫折情境时,每个

人处理事情或解决方法各有不同。下列各项叙述人们面 临困难、挫折等时的处理的态度。现请你做一下判断,当你在遇到困难或挫在多大程度上采 用这些应对方式,请在符合你实际情况的选项前打“√”。(其中,1 代表“基本上都采用’,2 代表“常常采用” 代表“偶尔采用“,4 代表“很少采用” 代表“基本上不采用”),3,5 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或漏选!基 本 上 都 采 用 1.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2.只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4.幻想自己能用超人的本领去克服困难。5.向好朋友诉说心中的烦恼。6.仔细分析问题,以便更好地认识它。7.与类似情况的人相比较,自己觉得算不了什么。8.请求别人帮助克服困难。9.默默忍受着心中的烦恼。10.制定出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11.向引起挫折的人和事发脾气,对着干。12.借写日记来消除烦恼。13.多想想愉快的事情。14.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15.立即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16. 心想坏事中也有好的一面,事情总会慢慢好起来。17.专心于学习忘掉烦恼。18.尽量与此问题有关的人讨论解决。19.换一种环境,把令我苦恼的事抛在脑后。20.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21.幻想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22.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解决问题。23.通过发泄来消除心中的不快。24.从有相同经历的人那里寻求安慰。25.采取顺其自然发展的态度。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常 常 采 用 偶 尔 采 用 很 少 采 用 基 本 上 不 采 用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2

26.注重行动,努力改变现状。27.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28.通常都从好的方面想,能忍则忍。29.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商量解决。30.把挫折看作是锻炼的好机会,从中获取经验。

1 1 1 1 1

2 2 2 2 2

3 3 3 3 3

4 4 4 4 4

5 5 5 5 5

第四部分: 下列问题是否对您的学习构成压力(如使您感到苦恼、烦躁或不愉快等)?压力程度如何? 请您根据自己日常学习中的感受,在适合您的选项上划“√”(其中,1 代表“没有压力’,2 代表“压力小” 代表“压力中等,可以忍受“,4 代表“压力大,较难忍受” 代表,3,5 “压力很大,几乎无法承受”),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或漏选!没 有 压 力 1.老师要求过高。2.学习内容难度太大。3.需要掌握的内容太多。4.基

础差,跟不上其他同学。5.学习方法欠佳。6.父母管教太严。7.作业太多,无法按时完成。8.考试太多。9.家长或老师认为成绩好才是好学生。10.老师严厉处罚或侮辱。11.希望进入班上或年级前几名。12.考试成绩不理想。13.总想超过某个同学的学习成绩。14.自己成绩不如他人。15.未来的前途。16.怕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学。17.以自己的学习赢得别人的尊重。18.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19.自己的兴趣没有得到满足。20.自己掌握的东西太少了。21.父母的期望过高。22.老师的期望。23.同学的期望。24.亲友的期望。25.班级的希望。26.社会的要求。27.学习时间太少,不够用。28.自己时间的分配不合理。
3

压 力 小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压 力 中 等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压 力 大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压 力 很 大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9.学习时间太长。30.社会活动或工作占用时间过多。31.余暇时间利用不好。32.时间投入与学习效果不成比例。33.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34.自己曾经有过惨痛的失败。35.害怕考差了。36.失败后别人总冷嘲热讽。37.学习上总是落后于其他同学。38.没有分到理想的班级。39.学习上受到老师的冷落。40.竞赛失败。41.受到老师的批评。42.受到父母的指责。43.学习上总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44.我绝不能比某某同学学习差。45.保住现在的名次。46.排名靠后不太光彩。47.稍一放松,就会被别人超过。48.老师总是把我与其他同学比较。49.我与班上其他同学相比,没有优势。50.每次考试都要排名次、公布名次。51.周围的竞争对手太强。52.别人都在进步,而自己没有进步。53.父母总是把我与别人比较。54.别人都在拼命加油学习。55.考试的恐怖情境。56.别人经常议论学习或考试。57.外界舆论过分渲染。58.自己周围的朋友成绩都很好。59.自己周围的朋友成绩都不好。60.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61.学习或班上学习气氛太差。62.别人学得好玩得好,而自己学不好也玩不好。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祝您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4


上一篇:校友回访心得下一篇:百合花开的力量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