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2024-10-04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共6篇)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篇1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总结

试卷情况综述:

本次期中考试由本部命题,整份试卷按照高考试卷的模式出题,所有试题均来自近年的高考试题以及今年广东各地的模拟试题,试题难度大大增加。试卷内容与近段以来课堂学习内容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纵观全卷直接考察课内知识的只有默写的6分(且分布范围及广,涵盖高中阶段所有要求背诵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很高。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高考的模拟考,学生成绩较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学生存在的问题:

1、语文基础知识太弱,平时不注重积累,缺乏学习的恒心。27的基础知识选择题,全级平均只有不到11分。而这些对于拼音、字词、成语、病句的知识靠的就是平时的积累,有些平时早读材料中的出现过,练习中遇到过的知识点还是未能及时巩固。

2、阅读能力太差,看不懂文章,审题不明,对主观题的答案组织能力不强。

3、听课效率低,只会死学死用,不会灵活运用。

4、课外阅读面太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单凭每周的几节语文课就想提高能力,这是十分有限的。没有一定的语感培养,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量的积累,能力提高谈何容易。

5、写作素材及其陈旧,几个事例炒来炒去,学生肚子里没“油水”。

应对策略:

1、强化学生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尽快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2、加强语文学习任务的落实与监督,每一项作业要求要落到实处。

3、强化学生的习题训练,加强学生的答题能力,提高答题的严谨性。

4、加强学生作文的结构和材料分析的指导。

命题者的取材视野开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考生。试卷节奏流畅,从知识类题目到能力型试题,跳跃的台阶不大,较好地呈现出平易、较难、综合的若干梯度层次,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篇2

2014 年12 月,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 其中指出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等7 门设有加试题的高考科目中, 选择3 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简称为“7 选3”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下, 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和考试形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科地位由原来的学考变成现在的高考科目, 由原来的副科变成现在的主课, 学科地位提升至主课范畴。信息技术考试形式由原来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变成现在的纸笔考试。学科地位与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 对信息技术现行教学策略提出挑战。

2016 年1 月, 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对我市五所普高高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期末统测。信息技术统计的满分是35 分。考试的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考试基本情况如下表1 所示:

表1 数据显示, 五所普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差异显著。通过调查各校授课的信息技术教师, 了解到各校开设信息技术时间不统一, 导致信息技术进度不统一, 考试总体不理想。通过每小题得分率分析 (如表2) , 导致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是忽视知识整体性, 教学内容碎片化;不重视概念教学, 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上机操作体验不足, 观察不够仔细, 缺乏技术思想理解;审题不仔细, 书写不规范。

如何在笔试模式下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实现上机操作向笔试思维能力的有效过渡, 提高学生笔试作答能力,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主导转变的有效性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 要求教师区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 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 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学校采取“选课走班制”, 打破原有“行政班”, 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比较原来“行政班”信息技术教学, “选课走班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7 选3”模式下, 我校信息技术课制定了技术“走班制度”, 分成选考A班类, 学考B班类。分别确定座位表, 任命班长 (负责点名, 上课纪律) 、学习委员 (汇总作业, 传递信息) 、各班小组长 (收发作业) ,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学科期末总体评价。

“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场地灵活切换, 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因此采取上机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将计算机教室与普通教室结合进行教学, 即针对具体教学内容, 选择计算机教室还是普通教室, 例如:进制数转化、计算机编码原理、ASCII编码、汉字编码、存储量的计算、颜色的表示方法等偏理论教学内容, 适合采用普通教室。笔者认为, 结合多媒体投影仪, 板书讲授,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避免学生注意力转移在计算机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反, 对于涉及软件操作体验与问题解决情境设置, 教学场地选择计算机教室展开, 培养学生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 将过度依赖上机操作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应重视概念教学, 理解技术背后的技术原理,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教师演示, 任务驱动, 学生跟练”的机房教学模式, 运用教学软件“点这里”、“点那里”等口语式操作示范都需要转变。在纸笔模式下, 对知识和原理深度剖析, 多问“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图层没有显示出来?为什么控制动画的按钮没有作用?通过分析2015 年10 月的浙江省第一次“7 选3”技术试卷, 试卷的题型与考查内容倾向于这些“为什么”, 更加注重学生对操作性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纸笔形式下, 学生失去软件自动化帮助功能, 不能在答题过程中不断尝试与修正机会, 比如:以往上机考试中, Flash添加动作命令可以运用“脚本助手”, 即使在不是很清楚脚本动作命令语法格式的情况下也能轻松书写正确动作命令;而现在的笔试中, 需要学生完整书写动作命令, 分清动作命令添加对象是“帧”还是“按钮”, 鼠标触发事件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采取黑板板书, 动作命令语法及书写格式, 要求学生在Flash软件设置题目要求的脚本动作命令时, 关闭“脚本助手”, 采取键盘输入动作命令。通过Flash纠错辅助功能, 让学生慢慢理解动作命令, 培养学生转化“操作技能”为笔试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 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培养, 强化思维训练[3]。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计算机应用软件, 而是分析问题, 对问题进行重构和建模, 将“内化”的操作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对计算机及软件的工作原理和特征有更充分的认识, 强调学生思维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笔者采取“学案导学”巩固学生计算思维, 将教学重难点以“任务要求”形式放在学案中, 让学生通过预习并尝试借助软件操作体验来解决学案中的问题;课后采取“一课一练”, 精选历年学考高考题、新题、好题, 让学生将操作知识应用于笔试;采取“专题突破”、“专题复习”, 如:计算机进制数转化专题、计算机计算专题、Excel专题、VB数据类型、循环语句等进行精讲;将概念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形成“思维导图”。

新高考模式下, 笔者认真解读《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指导意见》, 准确理解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 将上机操作与纸笔练习有机结合, 加强“命题”研究, “教考”结合;将网络资源与传统资料的结合, 资源共享, 统一教学进度, 加强校际校内之间交流合作。

三、学生主体提升的有效性

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根据自身特质、科目高考竞争力、高校专业要求、个人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 学生要尽快适应新高考模式, 适应“走班制”。笔者对技术课堂进行强化管理, 采取多种措施弱化学生机房“开小差”动机,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机房硬件还原卡, 屏蔽监控技术, 典型学生谈话疏导, 学习任务完成奖励, 学科竞赛促教学等。

学生自学有效性提高。由于教学场地、教学师资、教学课时等条件的限制, 教学计划与进度、课时的冲突, 采取“学案导学”策略。学生通过学案导学, 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当天所学知识检测与课后拓展延伸检测。笔者严格控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不超过20 分钟) , 精练任务安排, 不占用其他科目时间。

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性提高。教学情境合理创设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基点, 笔者精心设计情境, 激活知识, 注重生活实际引入教学,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如在信息技术第1 节课, 采取介绍前沿技术、未来技术, 科幻电影片段视频观看的手段, 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双面性, 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 正”、“反”, 进行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与展望知识的讲解, 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在Excel复习课中, 笔者采取基于网站的学校汉字使用情况调研报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对于普高学生, 作文用字量的多少反映了普高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用字教学是否有效。通过学生用字量、用字频度的调查, 可以让教师发现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 。表3 所示为数据汇总的结果展示。

学生课堂巩固有效性提高。笔者采取“趣、精、活、思”四个步骤进行, 兴趣是开启课堂教学的起点, 精讲精练是巩固知识的根本。如:Photoshop操作性的PSD文件, 学生操作完成后, 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置“故障”填空题, 让学生在Photoshop操作体验中发现“故障” (错误) , 解决问题, 如某图层不能进行操作, 原因是什么?文字图层能否设置滤镜操作?让学生活学活用, 借助软件去制作精美的作品, 如运用Excel统计月考成绩, 运用Photoshop设计精美的广告创意作品等。反思总结是巩固知识的终点, 也是新知识的起点, 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捷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也是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让学生在“犯错与改错”的思辩中成长, 巩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双向互动, 有效沟通

新高考模式下, 信息技术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 师生有效沟通, 增进感情, 利于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互动。从教学情境中互动, 正面引领, 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房教学, 更多的倾向于“为什么”。教师通过“设疑”, 学生“设问”等方式, 深入挖掘技术原理, 比如:“错误百出”的Flash作品, 让学生观察, 操作体验, 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再比如, 讲解数据压缩的概念时, 演示包子与气球的压缩的动画, 形象讲解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形成“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用计算机处理”的思路。在课堂讲授中,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比如:Excel中数据显示:“##”、“#DIV/0!”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学生帮忙解决, 解决以后, 给予学生表扬与肯定, 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

在作业评价中体现师生互动。选取“典型作品”进行师生互评, 包括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 对共性问题进行评价, 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借助网络学习支持系统, 支持作品在线上传与互评。充分肯定学生完成的作品, 指出有待完善的地方, 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 课后师生互动可以借助班级虚拟学习社区、微信、QQ群等交流工具进行交流, 形成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上机操作的学生成果体验要转变为师生互动体验, 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知识的“内化”,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这给新高考模式下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许多挑战。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结合笔试题型与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重整教学内容, 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完成操作性任务与作品, 更需要深挖作品完成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 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与实践技能的锻炼, 在“7 选3”模式下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EB/OL].http://www.zjedu.gov.cn/news_zt/142002594919058137.html.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1.

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有20道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

B. 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答6—7题。

6.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强。这主要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深刻反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大创举说明

A. 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全依靠农民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符合

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辩证的否定观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15.近年来,“草根网民”、“奥运经济”、“换客”、“房奴”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永远不脱离群众。回答第17-18题。

17.材料中提出“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们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思想,“靠老”、“刮老”,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年轻人

①没有认识到劳动着的人、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确处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③缺乏自强拼搏的精神④只强调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与奉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国务院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的?

22.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新事物。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

(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否定旧事物而产生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3.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李丽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人物”。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丽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安排,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这一观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南水北调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体现了这一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任答三点即可。)

22.(1)是看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或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2)①题中认为“新事物是否定旧事物中产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②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由此认为“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则是错误的。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篇4

高二语文(理科)

注意:本试卷共20题,满分160分。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 ▲ 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 ▲ 才能 ▲、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A.领略 孜孜不倦 登峰造极 B.领悟 持之以恒 登峰造极 C.领略 持之以恒 登堂入室 D.领悟 孜孜不倦 登堂入室

2.下列诗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C.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学诗功夫在诗外,▲。▲,▲。▲,▲。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梁衡《把栏杆拍遍》)①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②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③诗歌之效在诗外

④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⑤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

A.⑤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⑤ C.⑤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⑤① 4.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C.致仕:“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D.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清新质朴的诗风为主。

B.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开拓了唐诗的题材。C.李白的诗歌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韩愈赞美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D.晚唐诗坛余晖绚烂,杜牧的诗构思缜密,曲折隐晦,辞藻精丽,李商隐的诗清新俊逸,于拗折峭健之中现风华掩映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羊祜传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及长,博学能属文。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②武帝受禅单,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祜进据险耍,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⑤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⑥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学能属文 .B.每为边害,祜患之 .

属:撰写

患:担忧

C.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

.D.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

脱:脱离 赡:资助

7.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的俗称,是和科举制度中最低级的功名。B.颜子,即颜回,也称颜渊、子渊。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C.庠序,古代泛称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D.九族:九代家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后所指诸说不同,可泛指亲属。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4分)(2)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5分)9.请依据②③两段叙述的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4分)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10分)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王澜固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断亭上写了本词。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字”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11.请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2)蟹六跪而二鳌,▲,用心躁也。(荀子《劝学》)(3)▲,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4)大弦嘈嘈如急雨,▲。(白居易《琵琶行》)(5)▲,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7)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8)星垂平野阔,▲。(杜甫《旅夜书怀》)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缦,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恰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尝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13.简析第③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14.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5.文章结尾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4分)16.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何为风度

张炜

有人认为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最后一片风景,这样讲虽然有点夸张了,但却不可以否认诗人的“风度”,不可以否认他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和象征。

魏晋在陶渊明之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仍有大量得到记录和未能得到记录的事迹和抉择。“魏晋风度”的“风度”两个字可作何解?首先,“风度”当是一种尊严,没有尊严何来“风度”?所以尊严问题从来都是人生的至大问题。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保持尊严,但前提是它的最终不可丧失。在一个缺乏公正的生存环境里,所谓人生就是尊严不停地被践踏,却要不停地在各种机缘中唤起和保护的一个过程,这其中包含了所有幸与不幸,所有的悲剧喜剧,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与命运有关的一切。

“魏晋风度”实际上就是讲在嗜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如何保持尊严的一个命题。陶渊明所体现的“风度”,最突出的就是他直到饿死,仍然还是保持了自己的底线,没有失掉尊严。社会政治的黑暗促使一些魏晋人物发生了内在觉醒,他们从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转向了对生命本身的珍惜、对自我价值的发现与肯定,如有人试图以清谈、玄学、饮酒、炼丹这样具体的率真、放诞、飘逸的生活态度,来超越现实和悲哀。这无论如何,比起与强势集团合作要高出许多。这直接是对食物链顶端动物的一种藐视和鄙视,是头颅高昂的人生姿态。在随时围笼的死亡恶境下,一个人能纵酒,能高谈阔论,真是潇洒得可以。这种令人讶异的现象是魏晋所独有的。

在权威与恐惧面前崩溃而扔掉尊严的人比比皆是。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人的尊严每时每刻都在践踏中苏醒或沉睡。被践踏时我们感到无可奈何,悲愤难抑。深夜痛哭,无眠以待东方之既白,都因为有个尊严的存在。没有尊严则没有痛苦;没有尊严即彻底臣服于“丛林法则”。不幸的是,人之为人的那一刻,从混沌到实在的那一刻,也就是人被赋予生命的那一刻,即作为一个容器被注入了良知和良能,这就是所谓的人性。人性追求美好与完整的特质是不会完全失去的。有时候看起来失去了,但实际上仍旧顽强地存在于生命之中,不过它隐藏得更深一点而已。

陶渊明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这当是一个向度,一个方法,很基本也很有效。他的更大的不同或者说价值,是与这种身体力行相一致的精神探求,是完美精致和深邃悠远的思想表达,是他用全部生命实践所找到的那片“桃花源”。这是他的作为,他貌似“出世”的入世成果。

永远把尊严握在手中,不让其滑脱,以至于精疲力竭难以坚持的时候,人们便会想起陶渊明。陶渊明就是一个直到死亡降临也要紧紧握住尊严的人。因此他才强烈地感染我们打动

我们,有如此的感召力。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人在最困难无望的绝境尚可以保持尊严。

17.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述层次。(6分)

18.第二段中说“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保持尊严”。请简要概括保持尊严的几种途径。(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桃花源”的特征。(6分)

七、作文(70分)20.根据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

常识指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知识。但有些时候,常识并不是大家都知道。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 2.B 3.D 4.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5.B(A应该“绮靡婉媚”的诗风;C“笔落惊风雨”句是杜甫说的,D李商隐和杜牧的诗风颠倒。)6.C.(脱:轻慢,放任。)7.A.(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两面代专门用来称府川县学的生员为秀才)8.(1)(羊祜)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腰带,身上不穿铠甲,保卫的士卒也不超过十几人,并且很喜欢打猎、钓鱼。因此荒废了公务。(得分点:“轻裘缓带”“被”“不过”“畋”)(2)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将帅,(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得分点:克,为,定语后置句,省略主语“羊祜”,状语后置。)9.①足智多谋②闻过能改③宽厚待人④坦荡磊落(一点1分)10.①借“杜宇”的典故,表达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2分);②使表达含蓄蕴藉,富有艺术感染力(2分)11.由对故土失陷的痛惜、对物是人非的感叹(2分),到对受难百姓的同情、对金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2分),再到激起报仇雪恨的决心(2分)。12.(1)烽火扬州路

(3)钉头磷磷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小弦切切如私语(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8)月涌大江流(5)雕阑玉砌应犹在(7)落日故人情

13.(4分)①突出“在河之洲”的神秘圣洁及她之于我的魅力;(2分)②承前文对“在河之洲”的憧憬,引出下文实地踏访现实中的“在河之洲”。(2分)14.(6分)从视觉和人的内心感受角度(1分),运用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虚实相生的写法(1分)以及多组叠词(1分),表达了“我”对眼前芦苇的纯净、窈窕壮健的喜爱与赞美。(2分)15.(4分)①自然生态美丽动人;(1分)②人们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1分)③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分)

16.(6分)①“在河之洲”是窈窕淑女曾经生活、恋爱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神秘的中华远古文明的神往、缅怀。②“在河之洲演绎过周文王与民间淑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真挚爱情的歌颂、赞美。③”在河之洲”有着美丽的芦苇、温泉中有着尽情戏闹的男女,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欣赏、钦慕。④"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17.首先,指出风度首先就是一种尊严:其次,具体论述风度就是人通过各种方式顽强保持尊严的一个命题:最后,强调人在最困难无望的绝境可以保持尊严。(每点2分)18.①用率真、放诞、飘逸的生活态度,来超越现实和悲哀;②用悲愤难抑,深夜痛哭,无眠等待来保持尊严;③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每点2分)19.①这里没有嗜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②通过各种途径,来保持人的尊严;③有独特的精神追求。(每点2分)20.参考高考评分标准。【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是泰山南城人。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到羊祜已经九代,都以为宫清廉品德高尚而闻名。等到长大,博学能写文章。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种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也纷纷任命他,但羊祜都拒绝就职,太原郭奕见了他说:“这是当今的颜回啊。”

晋武帝接受禅让,羊祜因为有辅佐之功,进升为中军将军。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任用羊祜为管理荆州各项军务的长官,羊祜带领军队镇守南方,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百姓之心。他向吴国人表明自己的诚意,凡投降的人要想离去,悉听尊便。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非常担忧这件事,最终巧用计谋,使吴国撒销了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执行巡逻戍守的军士减少一半,分去垦田,共垦田八百余顷,获得很多收益,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曾经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羊祜进占险要,开建五个城,收取肥沃的土地,夺取吴人资财,石城以西,全归晋所有。从此前后投降的人不断,又宣扬德行信誉,以此安抚初来依附的人,慨然有吞并吴国的志向。每次与吴人打仗,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有想要出诡计的将帅,就拿美酒给

他们喝,使他们说不出口。吴将陈尚、潘景来犯,羊祜追杀了他们,因赞美他们死得有节操而厚加殡殓,潘景、陈尚的子弟来迎丧,羊祜按礼遣返他们。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每次与众人在江沔游猎,常限制在晋的地域。如果禽兽先被吴人打伤而被晋兵得到,都还给他们。于是吴人都心悦诚服,称他为羊公,不叫他名字。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即使是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超过他。一次陆抗生病,羊祜送药过来,陆抗吃下药,没有任何疑心。吴将劝陆抗勿服,陆抗说:“羊祜怎会用毒药害人呢?”

羊祜生病卧床,于是推举杜预代替自己,不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很悲哀。南州人在赶集的日子听到羊祜的死讯,没有不痛哭的,关门歇业,街巷里哭声一片。吴国守卫边境的将士也为他哭泣。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篇5

高二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

题卷一并交回。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试题卷选择题部分答案需答在答题卡上,试题卷非选择部分答案需答在答题卷上,在试题...

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豆小史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及友情,或有不 同理解。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 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偃《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 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 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 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中,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 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 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民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恩、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 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 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 二。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

共8页 第1页

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百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 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 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 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 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1.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王维《相思》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的一项是()A.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B.一些唐代诗词能用王维红豆相思之典,其中相思特指爱情。C.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时人们的普遍默契。

D.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的《相思》诗所汲取。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豆”意象有三种象征意义,这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是“相思”、“爱情”和 “故国之思”。

B.王维的用红豆表达相思,意蕴单一明了,不具有以后的唐诗宋词写出相思双方之间被阻隔这 一特点。

C.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听众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是乐工李龟年 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

D.“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王维《相思》更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 相思树豹爱情故事原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转移到了故国之思,由此可见,意象的意 蕴是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

B.红豆的象征意义表明,一个客观事物进入诗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的意象,同它自身的形象 特质关系很大。

C.我国古代诗人把意象作为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他们特别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因此,古诗大都耐读。

D.红豆意象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鉴赏诗歌,要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并知人论世地品 味、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日:“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

共8页 第2页

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C.王必.用臣

必:必须

D.悉勒.

习战

勒:统率、组织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3分)()① 常居代雁门,备匈努②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③ 谨烽火,多间谍

④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⑤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⑥ 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一句可以看出李牧虽是 将领,但也任意设置地方机构,安排官吏;为了自己的军队也搜刮民脂民膏。B.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C.“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虽然李牧最终打败了匈奴,但他把数千人作为诱饵,不怜惜他们的生命,可见他虽是良将,也不能面面俱到。

D.“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 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固执的一面。7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5分)(2)。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8.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军医吴孟超: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1959年,他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理论;1960年他主刀完成国内第一例肝脏切除术,随后他开创了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的先河。数十年的坚持让他在手术台上割下了万余颗各式各样的肿瘤。

如今,这位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创始人的老人,先后获得了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无数荣誉。

对此他并不在意,老人只希望坚持自己的手术生涯,直到再也拿不起手术刀。

“我只想为病人手术,而且我也喜欢这些。”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4月16日,无影灯下,89岁的吴孟超捏着手术刀,裹在青色手术服里的他,身体前倾,瞳孔收缩。他的手在病人腹腔里游走。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40分钟后——“砰”,一颗拳头大小的肿瘤被扔进托盘。

这样的手术,吴孟超已做了14000余例。几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站着,切除各种肿瘤。吴孟超没时间在上海遛弯,他要不停地为病人看病,几十年来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几乎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日子,大楼里的医患人员都会看见吴孟超的身影。

2011年4月的一天,一位医生与他聊起了九亭镇(位于上海松江区)发生的一件新闻。吴老与前者讨论了一阵后,忽然抬起头,盯着对方问“九亭在哪儿?难道在上海?”

有一次,79岁的吴孟超发烧,而当天又有一例肿瘤切除术。吴老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

两小时后,他割下了一个890克的肿瘤,接下来,他一屁股瘫倒在椅子上,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他抬进休息室。

有一年,一位医生出国心切,伪造了吴孟超的推荐信,交到国外实验室,实验室复函向吴孟超求证。

对此事,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他发现,这名伪造自己推荐信的医生素质不错,就重新写了推荐信,帮助这个医生出国。

不过,吴孟超也会发火。

2011年4月16日,在一间手术室,老人站在一份病人的病历卡前,将两道花白的眉毛拧到了一起。他叫来主刀医生,在医生面前戳着病历卡大喊:“这种情况可以不做手术,病人多花钱不说,对身体也不好,你知道不?”

十几分钟后,在更衣室里,吴孟超仍然火大。他猛地一下提起裤子,盯着面前的记者说,现在己推荐信的医生”写推荐信,“仍然火大”等。这是否影响作者对吴孟超崇高形象的刻画呢?(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很多年轻人心里只有“票子”,这样很不好。

“只要让病人费钱、耗费身体的事情,吴老就会生气。”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一位医生说,“吴老常说,不要在病人身上捞钱。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器械用一次,‘咔嚓’一声1000多块。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吴孟超十分勤俭。在医院见到没人用的电灯,他会主动关上。除了军装,老人就一套黑西服,平时不舍得穿。

很多时候,吴孟超出差,都是自己买面包备早餐。几十年来,他给孙子买过的唯一礼物就是一个变形金刚。

而这位勤俭的老人,为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已捐款600余万元。吴孟超的养生之道是睡觉。每天他都会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

“独特”的养生方式,为吴老换来了一副没有任何疾病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2007年,肝胆医院举办了足球赛,组委会邀请吴孟超去开球。尽管裁判告诉他意思一下就好,老人却抡起了腿,一脚把球踢出了几十米。

“不可思议,每次手术后,吴老的精神头都很足。”一位医生回忆说,“吴老要是看见和自己一起手术的年轻医生疲态尽显,就会凑上前,笑嘻嘻地说,你‘站功’还要练。”

很多时候,吴孟超会礼貌地拒绝那些知道自己年纪后试图搀扶自己的年轻人,而后他会大步流星地走到人群的前面。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概述了吴孟超的成就,下文主要记叙他几十年工作在手术台前的事迹,做到了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B.“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这种叙述方式,写出了89岁的吴孟超给病人动手术时的利索,表现了他年老而不服老的精神。

C.文章一处写吴孟超“盯着对方问”,另一处写“盯着面前的记者说”,这是给病人动手术养成的职业习惯,从侧面表现了他对工作的谨慎、负责。

D.文章将吴孟超与主刀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他的勤俭与捐巨款作对比,表现出吴孟超一心为病人着想,视金钱如粪土的高贵品质。

E.文章介绍了吴孟超的养生之道: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一生少疾病,并能越活越年轻。

(2)文章第一、二段写吴孟超的成就与荣誉的作用是什么?(6分)

(3)第四段写道:“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请从结构、刻画人物形象两个方面简析其作用。(6分)

(4)在刻画吴孟超崇高形象的同时,文章又写“吴老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给“伪造自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苏宁电器”要做百货,而且将百货商场直接开到张桂平“苏宁集团”旗下附近;“苏宁电器”和 “苏宁集团”两大巨头均进军百货行业且在同商圈对垒,预示着张氏两兄弟同室操戈....在所难免。B.据南京旅游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前开始,飞速飙升的海南酒店房价让旅行社瞠目结舌,报价疯涨至平时的两三倍;节后,疯狂的海南游开始高台跳水,报价普降20%,真是一日千里....。 C.目前,“网瘾戒除”机构设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培训机构可以说是泥沙俱下....;采取的各 种“特训”方法是否科学,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些问题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D.有关部门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意加强市民的公共意识。如果没有理顺关系就 赤膊上阵....,公众会很难接受,后果堪忧。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瑞典国王因自己开车上下班饱受赞誉,而曾花15欧元乘坐廉价航班探亲的西班牙王后,更被视 为欧洲王室节俭的榜样。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 过5毫西弗左右。

C.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政府采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赢得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 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__,____,____,____。杜牧 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A.②①⑤④⑥③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D.④②①⑤③⑥

15.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5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

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16。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合理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然而,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既有晴天丽日、百花争艳,也有狂风暴雨、荆棘泥潭。所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厄运,人们有了沉重感,从而很自然地产生了压力。所以,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同时,也应该学会承受生活的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篇6

时光被踏在脚下,人们如履薄冰,可它还是像镜子摔在地下,破碎了,碎成花海,碎成麦浪,这时,我们抬头望向远方,发现那里丰收了,我们忘了,自己的时光开始荒芜了。今天也会变成昨天吧,明天也在偷偷接近,化为今天的替身吗?

我们从不知道自己在思念什么,直到我们得到它;也从不知道自己重视什么,直到我们失去它。就像我们走到迷宫的尽头才发现那是起点一样,我们永远在思念明天,永远重视今天和昨天。

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序言里有这样一句: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有一种意义,来是一瞬,去是永恒。

回头望去,那个手拿兔宝宝的胆小女孩还站在街口守望,而站定了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是属于今天和明天的,于是向前狂奔。一直渴望着,每天早上,那一轮崭新的红日,以反我们心中崭新的.希望。

上一篇:幼儿园优秀美术教案 毛毛虫 获奖教案下一篇:什么是公司人格否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