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月考

2024-10-21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月考(精选5篇)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月考 篇1

宿迁市2013~2014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英语答题卡17 18 19 20 [A] [A] [A] [A] [A] [B] [B] [B] [B] [B] [C] [C] [C] [C] [C] [D] [D] [D] [D] [D] 51 52 53 54 55 [A] [A] [A] [A] [A] [B] [B] [B] [B] [B] [C] [C] [C] [C] [C] [D] [D] [D] [D] [D]

高一第一学期高考重点词汇辨析 篇2

mistake 词义最笼统,可用于日常各种情况,强调由于疏忽、不注意,或由于认识、判断上的失误而造成的错误,本身并无责备的意思。 error 是个更为正式的用词,含义较广,一般可与mistake 通用,但更强调由于违反既定标准(如道德观念等)而做了错事。fault 意为“过失;过错”,侧重于造成错误的个人责任,在表达某件事是谁的过失时使用。fault 还可以指人或物的“缺点”。例如:

The waiter made a mistake over the bill.

服务员把账算错了。

There are some spelling errors/mistakes in the article.

这篇文章中有些拼写错误。

The letter was sent to you in error.

这封信误送给你了。

I like him despite his faults.

他虽然有缺点,但我仍然很喜欢他。

There is a fault in the electrical system.

电路系统出了故障。

Don’t blame Tom for this. It’s my fault.

这事不要责备汤姆,都是我的错。

He is always finding fault with others.

他总是对别人吹毛求疵。

2. affect, effect & influence

affect 着重指影响一个人的感情或健康,也指事情受到影响,强调有影响的动作或发展过程,是动词;influence 是指一种因素对人或物产生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常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有时暗示采取某种手段如诱惑、贿赂、催促、煽动等施加影响,可用作名词或动词;effect着重指影响所产生的结果、效果等,是名词。effect与influence 作名词时后接介词on/upon 。affect与effect两者都可作“影响”解,但要注意词性的不同,affect 为动词,effect 为名词,affect 意为have/has an effect on。另外affect也作 “感伤”讲。例如:

Their opinion will not affect my decision.

他们的意见不会影响我的决定。

We we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news of her death.

她死亡的噩耗使我们深为感伤。

Literature and art have a great influence upon people’s ideology.

文学和艺术对人们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Did the medicine have a good effect on the disease?

这药对该病有好的疗效吗?

3. strength, power, force & energy

strength, power, force 这三个词都表示“力”的意思。strength 用于身体,指力气;用于桥梁,着重指强度、潜力等。power 用于人时,指能力、智力、权力,也指动力,还可以指政治力量、法律力量等。force 通常指发挥出来的力量,特别是产生运动或克服阻力、对抗力,也指文章、论点有说服力等,有时指暴力,复数形式指兵力、军队。energy 通常主要指人的精力,或自然界的能源。例如:

He lifted the big stone with all his strength.

他用尽力气举起这块大石头。

Let’s test the strength of this little bridge by walking on it.

让我们在小桥上走一走试试它的强度。

Congress has power to make laws.

国会有权制定法律。

Water power creates electric power.

水的冲击力能产生电能。

The window was stuck, but father got it open by force.

窗户关得很死,爸爸用力才把它打开。

Religion and politics are powerful forces in society.

宗教与政治是社会中的强大力量。

Old as he is, he has so much energy that he can work 14 hours a day.

尽管他年纪大,他有足够的精力每天工作14小时。

4. common, ordinary, usual & average

common, ordinary, average 均可指“普通的”,不是特别的。common 强调许多事物具有某种共同点而不足为奇,含有“司空见惯、常见”之意。 ordinary是依照一般标准来判断,强调“平常、平庸”,而无特别之处。usual 通常指所熟悉常用的东西或常发生的事件的性质,有“遵循常规”的意味。average 作“普通的”讲时,意同ordinary, 但average 还可以作“平均的”解释。例如:

Colds are common in winter.

冬天感冒是很普遍的。

The flowers are very common in England.

这种花在英国很常见。

He is dressed in an ordinary dress.

他穿着平常的衣服。

They are children of average intelligence.

他们是一群智力一般的儿童。

This was his usual seat when he was at college.

这是他上大学期间常坐的座位。

注意有时common和ordinary区别并不明显,可以互换。例如:

He’s not an officer, but a common soldier. (=an ordinary sodier)他不是军官,而是一名普通士兵。

高考链接:

1. “I don’t think it’s my_____that the TV blew up. I just turned it on, that’s all.” said the boy. (2003上海)

A. errorB. mistake

C. faultD. duty

2. The conference has been hel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ourism_____the wildlife in the area. (2003上海)

A. inB. on

C. atD. with

3. Bill was doing a lot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build up his_____. (2005天津)

A. abilityB. force

C. strengthD. mind

4. The rescue team made every_____to find the missing mountain climber. (2000上海春季)

A. forceB. energy

C. effortD. possibility

5. I am sorry it’ _____smy power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 on the project. (2004上海春季)

A. overB. above

C. offD. beyond

6. My parents will move back into town in a year or _____. (2005 全国Ⅰ)

A. laterB. after

C. soD. about

7. As is_____with children, they soon got tired.

A. usualB. common

C. ordinaryD. such

8. It is very_____for children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ll day long.

A. commonB. usual

C. normalD. particular

答案与解析

1. C It’s my fault that ... ……是我的过失。

2. B effect 后接介词on。

3. C build up one’s strength 锻炼身体。

4. C make every effort 全力以赴。

5. D beyond one’s power 超越某人的权力。

6. C or so 大约。

7. A 句意为:孩子们一贯如此,他们很快就厌倦了。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月考 篇3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指定答题区。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争流

颓圮(pǐ)

橘子洲头

寥廓

B.挥斥方遒(qiú)

火钵(bō)

忸怩不安

斑澜

C.若不阙秦(jué)

譬(pì)如

声名狼藉

堤偃

D.夜缒而出(zhuì)

装载(zǎi)

不假思索

榆荫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小青年能够这样 风发,斗志昂扬。

②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融入画中,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③她们也像小孩一样羡慕那眨着眼睛的星星,期待着跟它一块去傲视神秘而 的苍穹。

A.义气 徜徉 辽阔

B.意气 彳亍 寥廓 C.义气 彳亍 辽阔 D.意气 徜徉 寥廓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 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同 .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假如没有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 B.行李之往来 ....C.秦王目眩良久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下列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无能为也已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共其乏困

⑤卒起不意

⑥距关,毋内诸侯

⑦失其所与,不知

⑧若属皆且为所虏

⑨刑人如恐不胜

A.①③④⑥⑧⑨

B.①②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⑧⑨

D.②③④⑤⑦⑨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烛之武退秦师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越国以鄙远 ..

2场 姓名 学号 „„„„„„„„„封„„„„„„„„„„„„„线„„„„„„„„„„„„„„„„„„

13、下列关于原文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并且在宋代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

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即使不可能在现实中体现,也可能在梦境中显现。

C、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抽象出“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

D、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可以体现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B、因为“圆”以其圆满无缺而使人感到审美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许多人所推崇。

C、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是用周行不止的圆来描述的,《老子》中的“九九”这种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和圆有着一定的联系。

D、“圆智”、“圆根”、“圆成”、“圆寂”、“圆圆海”这些佛教词语中蕴含着“圆满”、“大美”和“至美”之意。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与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佛家的轮回观似乎都存在于一个圆的图式之中。

B、易、庄、禅都将圆作为最高精神境界,“圆”其实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

C、中国文学艺术由于受到“大团圆”审美心理的影响,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尚圆的传统观念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心理欲求的趋向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的原因。

三、古诗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6-20题。(23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2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 ________。(《再别康桥》)(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 ________。(《再别康桥》)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6)在《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中,荆轲慷慨而歌“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在凄凉悲壮的氛围中,表现出荆轲的英雄气概。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一联,采用拟人化描写,表达对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由衷的喜爱,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8)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四、现代文阅读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为什么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 引路者”?请简要分析。(4分)

819.

解析 B.不是太子知道,而是鞫武认为。答案 B 20、(1)何必(怎么)能因为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呢?

(2)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

(3)到它精力衰退的时候,劣马也可以跑在它前面。

(4)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戴着白色的帽子穿着白色的衣服来送别荆轲。(3分)(5)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诸侯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2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2.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23.略

24、⑴(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也有这样的期望”错。吴良镛的父亲对他的期望并没有具体到建筑方面。C项,“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错,由原文第四段可知“中国现代性的精神”来自于多个方面。E项,使得菊儿胡同成功改造的因素有很多,吴良镛的行为只是其中之一。)⑵①梁思成是发现吴良镛的伯乐,并让吴良镛做自己的助手,让他了解了建筑领域的前沿信息,开阔了他的眼界。②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并写推荐信,促使他成才。③梁思成的爱国精神、工作态度与学术精神深深影响着吴良镛。(4分)

⑶①“中国现代性的精神”指工作中考虑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兼顾传承与发展,注重新与旧的融合。②在培养新中国建筑人才方面: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呼吁重视建筑教育,提出建筑专业与建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③在建筑设计理念与构想方面:注重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的建筑古韵与满足人们实际居住的需求的结合,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4分)

⑷①有广泛的爱好,吟诗作画,从小有远大志向,并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一直努力着;②讲课生动,学生喜欢,对学生来说亦师亦友;③为人正派,生活朴素;④学术上既前卫,又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5分)

25.略

【参考译文】

燕太子丹被质押在秦国,逃回燕国,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月考 篇4

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教师用)

考试时长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王阳华 杨小英说明:①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②全部试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答题卡内的姓名、班级、考号务必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各项加点的词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鲰.(zōu)生虱.(shī子)斑斓.(lán)河畔.(bàn)B.团箕.(jī)彳. 亍.(chìchù)手腕.(wǎn)忤.(wǔ)视 C.瓦菲.(fēi)颓圮.(pǐ)青荇.(xìng)交戟.(jǐ)D.苍.(cāng)茫杯杓.(sháo)漫溯.(shuò)枯.

(kū)死

1、C(A河畔pànB手腕wànD漫溯s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偏袒自刎叱骂纽扣忸怩不安 B.意气家俱漂泊榆阴切齿拊心 C.寥阔凄婉郦山火钵提要钩玄 D.瞋目彘肩株杀檐头劳苦功高

2、A(B俱—具C阔—廓D株—诛)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人无不立死者B.此亡秦之续耳

C.群臣侍殿上者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B(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卒惶急不知所为.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4、D项,两个“谢”均为道歉,谢罪(A项的“为”分别解释为“是”和“做” ;B项的“见”分别解释为“拜见”和作为通假字“现”;C项的“就”分别解释为“登上”和“成功”)

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拔剑撞而.

破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丹不忍以.

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5、D项均解释为“因为”(A项的两个“焉”分别解释为句末语气词和疑问副词“怎么”;B项的两个“而”分别解释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和连词,表承接关系;C项的两个“之”分别解释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6、下列各项加点的词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6、A(其他三项均是古今异义词)

7、下列各项加点的词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使工以药淬.之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D.项王则受壁,置之坐.

7、A(其他三项均是通假字)

8、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A.1945年,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国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明知是鸿门宴...,但还是欣然前往,并以自己的最大诚意和智慧化解了危机,拨开了云雾。

B.2013年9月14日,临川二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弑师案。其后,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管诡辩者怎么巧舌如簧....,都掩盖不了作案者对教师以及对作案人自己造成伤害的事实。

C.暑期军训,会操表演A班竞得第一。庆功会上,最后被指定为举牌手的同学毫不谦让,说什么他劳苦功高....,论功应是第一。D.针对日本政府日前将钓鱼岛收归“国有”一事,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一方面说

“领土主权”是至高无上的,马当局“硬起来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对于大陆划领海基线,台当局也要表示严正态度,不能模糊。其实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民进党在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把戏,明为抗议日本将钓岛“国有化”,实是抗议大陆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8、C9、下列句子中,准确无误,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A.9月25日,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就对照检查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B.新疆喀什巴楚县4月23日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明,境内外反动势力从来就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地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从而筑牢打击防范“三股势力”的天罗地网。C.2013年9月24日,刘志军案的关键人物——山西女商人丁书苗在济南市二中院出庭受审。检方指控丁书苗曾出资500万元为刘志军“跑官”省委书记。D.今年9月19日是王毅出任外交部长以来首次正式访美的日子,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国务院本杰明·弗兰克林大厅接待了王毅的来访。

9、A(B项依次应是“依靠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C项“跑官”省委书记动宾搭配不当;D项“的来访”赘余)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D.《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10、C(应该是编年体历史著作)

11、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夜缒而出

11、C12、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示现作为一种

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

12、C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9分,每小题3分)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

。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所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访.以海上事访:询问 B.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竟:终于 C.闽督肃然颔.之颔:点头同意 D.遂以此落.

其家落:使„„衰败

13、B(竟:竟然)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共为一卷,以.勉学者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汝亦为.此恶行乎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秦王还柱而.走 D.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乃.

引其匕首提秦王

14、D(D项两个“乃”均解释为“于是”“就”;A项两个“以”字分别解释为“用来”和“把”;B项两个“为”字分别解释为“做”和“替”;C项两个“而”字分别是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和连词,表修饰关系)

15、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B.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通读经典,泰然自若。

15、B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三、翻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⑴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4分)

16、⑴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躬行、鼎足、顾各1分,句义1分)

⑵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4分)

⑵敬恒惶恐万分,久久地跪在地上向母亲道歉,愿意改正自己的行为。(长、跪、谢、改行四个词语各1分)

⑶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4分)

⑶姚江黄(晦木)先生看人很少有称心的,唯独看到敬恒就称赞他。(鲜、可其意、许各1

分,句义1分)

四、17、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⑴樊哙曰“,大礼不辞小让。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⑵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

⑶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

⑷往事越千年,威武挥鞭。,换了人间。(《浪淘沙 北戴河》)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20分)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 露

①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②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③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④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⑤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的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⑥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⑦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8、文中夏丏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8、(6分)①音乐方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②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③在戏剧的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④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⑤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9、文末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

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19、(5分)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2分)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2分)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1分)

20、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20、(5分)赞同作者的观点。(1分)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一丝不苟。(2分)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束,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

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富创新意识,如他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等。(2分)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21.B、C(A项,根据文意看不出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李叔同是“风流儒雅”的少年公子,A项表述与原文有别。D项,对李叔同出家原因的阐述在文中缺少根据,并且“这种思想”在他出家前创作的诗词中也可以表现出来。E项,“做一样,像一样”不是作者的评价,是夏丏尊先生的评价。)

六、(15分)

22、高一新生的军训早已结束,想必同学们一定难以忘记那烈日炎炎下的场景。请你为军训作一个场景描写,要求至少要用到两种修辞方式,不少于200字。(15分)

七、(5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月考 篇5

高一年级 语文

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试卷共4页,共有六个大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

好诗首先是感性的。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是诗了。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它存在于感性与智性之间那一段含混不清的地带,如此,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得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共同放射出诗歌的光芒。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诗性。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的,这个充沛指的就是诗的意境丰盈。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体的诗歌。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其实更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境。这诗境,是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语言消失了,而诗的丰沛意境诞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29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是深奥的又是神秘的,诗人的创作就如同盲人摸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就像是摸象的盲人。B.诗人的创作之所以答案迥异,各具千秋,是因为诗歌创作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诗人的创作经验、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空间,以及诗人所特有的知识结构等。

C.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智性编织出来的,恐怕就不是诗了,因为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D.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创作的诗歌,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感知。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5.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1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博大的革命者胸怀。(2)《再别康桥》中作者坐着船,想在星光下高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3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B.“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13.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火烧战船,烟炎张天,整个长江江面百.舸争流,曹操大败而归。...从懵懂少年到风华正茂,每个人都会有值得自己珍惜和回忆的情感和事情。.....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捐弃年轻时不得志的前怨,临危受命,表现出顾全大局的气度和....胸有成竹的智慧。

④一些青年人在平时总是书生意气,不敢大胆创新追梦,被各种现实束缚了手脚。....⑤为了不使我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6光武又召见严光,谈论过去的事情,谈了许多天。皇帝从容问严光:“我比起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略胖一点。”接着一同睡觉,严光将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帝座很紧急。皇帝笑着说:“我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罢了。” 光武授予严光谏议大夫一职,严光不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种田。后人将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皇帝又特别召他,他不 来。八十岁时,严光在家中去世。

(二)11.略

四、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2.C、E 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E“比兴”错。(对一个2分,对2个5分)

13.(6分)情感:①希望终老田园;② 心念国事;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6分,每点2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C 15.D 16.【答案】D 【解析】这里的七个语句,在内容上属于两大部分:一是地理位置(空间),二是历史文化交流(时间)。在叙述时,应先空间,后时间,这样才能和原语段语意相衔接。

七、写作(50分)

上一篇:严肃换届纪律通知(苏组通98号)下一篇:产假申请书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