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节的诗歌吟诵(精选7篇)
关于七夕节的诗歌吟诵 篇1
从上个七夕,到下个七夕
你兰眼幽怨,形只影单
从琼楼玉宇,到冷暖人间
我望眼欲穿,衣带渐宽
传说王母一枚金钗
命定茫茫天河
喜鹊仁心
搭起翩翩鹊桥
年年相顾,无语凝噎
堪比花泪鸟心
天上人间、人间天上
血脉相连而壁垒森严
从上个千年到下个千年
惊心动魄的呐喊
幽幽几命破关
秦兄戏言:
两情久长,何必朝夕?
那就随他千年万年吧!
我辈凡夫俗子,人生苦短
只盼秒秒厮磨、分分七夕
瘦比黄花的女诗人说: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月凉如水!怎一个疼字了得?
从门第森严的唐宋
到灯红酒绿的今朝
依然天河淼淼,白浪滔滔
岁岁七夕!今又七夕!
浩渺夜空,涩酒酸泪
不知天河对面,你来何时?
我竟何事?哦!七夕!
我的?你的?
谁的七夕?
[关于七夕节的诗歌吟诵]
谈诗歌的吟诵教学 篇2
一、吟诵的作用
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炼,如果只是用眼睛看或泛泛地读,就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诗文的意思。而当你拖长声音吟诵的时候,那种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意思就会在拖长的声调中慢慢浮现出来。我们的古人早有这方面的体会。清朝的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对古代诗歌“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吟诵之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1、吟诵是欣赏古诗文的重要手段
能把听者带入作品的意境中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清初钱谦益在《历朝诗集小传·吴山人扩》中有这样的记载:“扩,字子充,昆山人。以布衣游缙绅间,玄冠白帢,吐音如钟,对客多自言游览武夷、匡庐、台宕诸胜地,朗诵其诗歌,听之者如在目中,故多乐与之游。”文中的吴扩不仅是个诗人,更是一位“吐音如钟”的吟诵专家。通过他的吟诵,再现了作品中的意境,使听众如在目中、如临其境,情感上受到强烈的震撼。如果吴扩只是泛泛而读,是绝不可能产生上述效果的。
2、吟诵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语言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但作为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诗歌的语言本身就讲究节奏和韵律,因而吟诵起来就具有了音乐之美。刘勰在《文心雕龙 声律》中对吟诵做过形象的描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可见,吟诵诗文所表现出的铿锵悦耳的音乐之美,能带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当然,作为形式的有声语言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越深刻,吟诵的声音之美也就体现地越充分。
3、吟诵是作诗的入门途经
诗歌的创作,应该是伴随着吟诵的声音出来的。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是非常善于吟诵的诗人。李白在他的诗中说:“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夜泊牛渚怀古》)可见,李白是会吟诗的,并且很得意自己的吟诗。杜甫的诗写的好,是得益于他的吟诵功夫的。他每写完诗,都要配合着声音修改,他自己就曾说,“新诗改罢自长吟”。(《解闷十二首》)不仅如此,今天学习古代诗歌也应提倡吟诵。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这样写道:我国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过去我国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入手,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就要高声朗诵,只浏览默读不行。这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可见,吟诵是我们的古人学习古诗文的传统的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今人借鉴。
二、吟诵的应用
从上文中我们了解了吟诵的作用,下面以近体诗为例谈谈吟诵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近体诗的平仄
要学习吟诵,首先要学会辨别平仄。古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属于仄声,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属于平声,三声和四声属于仄声,现代汉语中已没有入声。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读成阴平和阳平,初学者往往把它们的平仄弄错。最好是准备一部古代的韵书,如:《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王力的《诗词格律》和《古代汉语》后也附有“诗韵举要”。其次,要记住平仄格式。记住了格式,吟诵时才能正确表现诗的节奏和旋律,从而呈现和谐悦耳的声音之美。要记住格式,就要掌握平仄安排的规律,如:“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2、近体诗的节奏
要学习吟诵,在掌握诗的平仄规律后,还要正确划分诗的节奏。在近体诗中每两个字构成一个节奏单位,五言诗就是二二一,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七言诗就是二二二一节奏,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歌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在此不一一列举。在给诗歌划分节奏时,节奏单位与意义单位发生矛盾,应依照节奏单位,还是意义单位呢?如果是“诵”,可依意义单位;如果是“吟”,则必须照节奏单位(三字尾可为二一,也可为一二),这是因为“吟”有较强的音乐性。
3、吟诵方法
在掌握了诗的平仄、划分了诗的节奏后,接下来我们讨论如何发声吟诵。学习吟咏,可以先学一种腔调,只要学会了一首平起式的和一首仄起式的,再把此调移到同一格式的诗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再去学习其他腔调。无论吟诵的腔调如何变化,一些规律和方法是基本不变的。1、节奏点上的字要适当停顿。上文讲到,五言诗有三个节奏单位,即二二一,就要作三个停顿,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七言诗就要作四顿,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七言比五言多一个节奏单位,吟诵时更多一种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深受吟诵者喜爱。节奏点上的停顿时间没有一定之规,往往因人、因内容而异。2、平长仄短。一般说来,吟诵时节奏点上平声字音拖的比节奏点上仄声字音长。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平声字是平直调,本就可以拖得长;仄声字是升降调,本不可以拖得很长。再者,平长仄短的规则使长音与短音交替出现,曲折回环,增添了吟诵时的音韵之美。至于节奏点上的平声字音拖得有多长,亦无一定之规。还有,由于韵在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哪种吟诵腔调都会强调韵脚字音。方法有二:一是提高音量,二是拖长声音。韵脚字的音长要超过节奏点上平声字的音长。有些人,为了玩味欣赏诗的意境,往往把韵脚字拖得很长。掌握了近体诗的吟诵方法并不意味着就能吟好,一定要把感情倾注其中,才会“因声入境”,打动听者。
总之,吟诵是一种古老的学习方法,诗歌的创作源于吟诵,诗歌的欣赏也需在吟诵中完成。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谈美书简》
关于吟诵的心得 篇3
这一学期,孩子学习《诗经》,我心忐忑,因为我一个快四张的人,对于《诗经》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了“关关之睢”,里面的字好多认不全,里面的诗知道它好美,但无法读懂它。知道每一首有它的深意,每一字有其表述,可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远远的将它抛弃了,如今,我回头同孩子一起去学习时,我发现我远远不如我的孩子。都说要读《诗经》,要懂《庄子》,读后便腹中有诗书,人也会豁达而从容,能在身上有一个君子之风,可浮燥波动的当下,我是否还能静下心来,我不敢肯定,只能寄希望于孩子。
我们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分享,人也自私,从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这种品质是没有多大的好处的,也许也因为这个,学习保持中国传统的东西显得更重要,更为有意义。吟诵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这个方法用好并不简单。当下,有许多培训班推出好多学习传统文化的课,我的孩子也去听过几节课,学习古礼仪,学弟子规之类的,但这一切都有了深深的商业气息,老师自己也不能很好阐述这一切。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索然无味。我们班的杨老师对于吟诵的热爱和执着感染我和孩子,她爱用“熏”字,不缓不疾,不文不火。我一直不明白,直到有一天孩子很熟练的吟完《声律》,我愕然,有点不敢相信,突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与及“熏”字润无细无声的悄然效果。原来,吟诵是一把锁匙,是一把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殿堂的钥匙,如果没有这一把钥匙,只是在门口望一望,进不到室内来,似见非见,差别很大。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小,记不住,也无法理解。古代老师,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记的多,悟的也多。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在的精神。但,一说中华传统文化就给孩子们穿上古代服装,然后摇头晃脑地背诵,甚至还要拿腔拿调地吟诵,这些做法都太注重形式,适宜才艺表演,而不是教育活动。我想,吟诵取决于对作品韵律情感的把握,在于循序渐进的过程。或者说,吟诵应该更懂诗的意境而非音乐。对于年幼的孩子,这似乎会困难一些。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待孩子成人时,对于古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会有一定的帮助,至少不会像此时的我,手拿书却无从下手的茫然。
吟诵是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认真的对待,专心的学习。不能急于求成,过于功利,所以用杨老师的“熏”字挺好,潜移默化。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读、背和感悟就挺好。培养孩子一个强大从容的内心世界,以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波波折折。
禤杨家长:杨诚
七夕节英文诗歌 篇4
Few of us really know what it means
Senior is a year to break up always
Love is finally beaten by reality
No one can deny it is a destined pity
That we can hardly disobey
No matter you are a man or woman, gay or straight
You can keep on pursuing true love always
But where can it be is what you should work at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who you are
Perpetual theme as love is
Few of us really know what it means
Thus we all should learn to know more of it
By firstly knowing how to make devotion
七夕主题的诗歌 篇5
天空,悄悄涂上墨色
剧幕剥去
一钩弯月,轻轻
打开了七夕之夜
遥望银河,今还如昨
两颗明星对目闪烁
正在把一段
神话般的爱情故事传说
两个人的名字
故事里的撩人情节
用柔软的手指
松绑了我的思索
今夜不再沉默
眉眼一瞥
天上繁星无数颗
恭请王母一解
那颗是她,那颗是我
但愿
今夜,有些反常
天空的草有些放荒
银河的水太凉
牛郎织女的眼泪
有点太凄伤
我真的不敢想象
搁浅在星星上的爱情故事
能够在人间的长河里
慢慢流淌,永久的泛光
弹去神话故事的尘埃
刷新现实生活中的真爱
葡萄架下的话语
呢喃着谁与谁的情怀
亲爱,今夜
请允许我
再次向你表白
但愿你和我的故事
七夕的夜晚诗歌 篇6
23点40分,已经深夜了
躺下床的你
如常无法入睡
有只闹钟搁在无名的角落
每隔一个时段,它会给你
提醒起床,或思虑远方
近况,只是一只易碎的陶瓷碗
它不能永久装载你幸福的天地
你要继续寻找可靠的土壤把根安家
抽屉里,有手机和写字笔
你在寂静的夜里把它拉开
手势轻柔,伸入黑暗中摸索
抽屉里,还有其它杂物——
眼药水、感冒药、笔记本、房屋租赁合同……
它们都很安静,不吵不闹,躺在这个细小的
木房子里
它们的利用价值
有时很重要,有时一文不值
你决定睡觉,将手机调成静音,将那个虚拟的世界关闭
你目睹一个亮屏被你轻易地打回黑暗
这个过程,仅需半秒或一秒的时间
它很乖巧、听话,像一个忠实的粉丝
毫无脾性追随着你
你们的.关系很深
或许已超过爱人或亲人
你甚至宁愿为它把容颜折损
把虚弱的慰藉由它寄存
你的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
所认识的人都成了流动的风景
他们从你的瞳仁中向后倒退,倒退
退成一个缩影,一个点
终于消失在你遗忘的深洞
24点38分,大概你已经迷糊了
已经分不清是午夜0点38分抑或前者
你只记得国内的时钟分为24小时制
如果你写它为24点,接下来是否写25点
但时钟的数字显示会警告你
接下来是凌晨1点
你看着这个每隔60秒就跳动的家伙
似乎要跟你的文字比赛谁跑得快
47 48 49……很快它就完成一个圆
你的睡眠又失去了一个小时
你洗完澡后敷的面膜它价值三十元
它是湿的,带着水份的湿润贴在你的脸上
你多渴望它能用赤诚的心将滑溜的表层捐给你
你需要它挽救你身体流失的水份
自欺以及欺人向来是一对孪生子
不好好睡觉,没有什么会在夜里变得更好
或许每个人迟迟不肯入睡
居多被心事吊起来鞭打
而你此刻要做的,是送自己一句晚安
写在七夕的诗歌 篇7
说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说话的声音
再大一点的时候,想找几只喜鹊
看看它们怎么衔泥,可七夕这天,
竟然真的没有找到一只,外婆说
喜鹊都去架彩桥,好让牛郎织女相会
长大了要坐飞机,不是想听爱的絮语
只想看看那彩桥上,牛郎织女咋亲昵
今天啊,什么也不想了
知道那不过是美丽的传说
还希望那传说不是真的
因为那爱太凄苦,真怕
牛郎织女的眼泪会流成带盐的雨
在七夕,我把浩瀚的银河缩小
让喜鹊在搭桥时不那么劳累
在七夕,我把白云一块块织密
让牛郎织女的眼泪别渗入大地
在七夕,我种了满山的玫瑰
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别离
在七夕,我写下了这粗俗文字
【关于七夕节的诗歌吟诵】推荐阅读:
关于七夕情人节的诗歌鉴赏09-12
摘抄关于七夕节的诗词10-03
关于七夕节的寓意是什么09-09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欣赏06-17
七夕关于爱的句子08-26
关于描写七夕节作文800字07-15
关于七夕的节日风俗习惯10-23
七夕节的现代诗歌05-29
关于温馨七夕祝福语50句09-25
山歌七夕唱的诗歌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