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精选11篇)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1
20**年以来,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级主管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城乡统筹规划,努力打造美丽六都。
一、城建规划:
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成立了城建城管,主要负责城乡规划建设及环保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危房改造等业务工作并驻有8个村居委会,工作在线长郭玉清同志的领导下开展的井井有条,人员各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努力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1,在镇范围内办理个人建房许可证85宗,单位建房2宗,制止违法建设7起,处理建房矛盾5起,调处率达100%。
2,完成固定投资790万元,在新民居委会征地1500平方米,修建大理石休闲广场一处投资约14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投资约100 余万元,改造led路灯110盏,投资32万元。新修硬化花园路,芦里江路4.5公里,投资约350万元,新打通镇小至沿河道路1280米,投资约90余万元,新建金龙汽车站至花六线两侧污水管网1.7公里,投资约80余万元,新修硬化小同街至镇医院道路250米,投资约20万元等等工程。使我镇的基础设施更进一步的完善,服务功能更进一步健全,人居环境更进一步舒适,让城镇品位更上一层台阶。
3.为了响XX县委,政府201*年城建建设的号召,我镇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出巨资请来湖南省城市规划建设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为我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量体裁衣,做出规划通过省,县专家的多次修改和评审新总体规划和排水治理专项规划,为我镇今后建设和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4.经过县政府,县建设局领导的关心,我镇通过省城乡建设厅现场审查,审核成功上报国家六部委确定的新一轮国家级重点镇,为我镇今后的发展融资打下良好基础。
5.我镇通过层层选拔成功进入国家十二五长江流域污水管网重点镇的建设,目前我镇已完成管网建设8.3公里,投资达800余万元,为创造美好六都,和谐六都,梦想六都,打下良好基础。
6.为了落实好国家安居工程,我镇成立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并配备了电脑,照相机等专用器材,能按时上报县局分配给我镇111户每月进度情况,我镇在这一惠及民心的安居工程上坚持公开,公平的评选。我们及时跟踪每户的建设,于11月15日前完成了111户的验收,及时发放上级的补贴资金卡,使老百姓真正的体会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
二、城管工作
我镇地处隆回中心,人居集中,流动人员大,社情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01*年党委政府通过全面考虑,实行社会化招标管理。六都寨镇许多有热心环卫事业的有志之士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角逐,最后阳小朋先生中标,中标后阳小朋积极投入环卫工作上来,立马招聘环卫人员19 人,交通秩序管理人员7人,购买垃圾斗车120辆,垃圾桶280只,对环卫人员责任到人,管理人员分管地段,形成秩序有人管,卫生有人扫,清扫的垃圾有人装,装运的垃圾在压缩处理的循环,到处呈现出车畅人欢,路洁街美的好局面,一致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以上工作虽然取得了些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满意还有一定的程度,明年我们将投入最多的资金,更进一步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让更多的人享受好改革的成果。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2
1 低碳城市概述
所谓的低碳城市, 就是一种复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的排放量。由于城市上空大气的污染以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低碳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打造低碳城市是进行城市规划的工作重点。要采取措施进行低碳城市的宣传和教育, 促使城市有传统的发展模式朝着低碳城市方向发展。另外, 发展低碳城市也是对人们自身的健康负责。
2 低碳环保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1 低碳交通
众所周知, 城市建设中出现大量的碳排放,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交通问题引起的。因此, 打造低碳交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城市的交通规划方面来进行调节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分别是内部优化和外部协调。
首先, 要进行城市低碳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到内部优化的交通条件。具体来说就是对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完善, 要制定相应的交通出行规划, 最大限度地减少碳的排放量, 同时要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主。同时还要在满足人们出行和正常生活的基础上, 尽量减缓城市的压力。有些城市的做法是非常可取的, 比如建立一些城市道路以外的快速轨道, 比如地铁等, 同时要对公交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高效性, 进而减少碳的排放。要加强对节能环保型的交通运输的研发和探索, 与此同时, 要加强对已有的交通工具的规范管理, 将低碳的相关理念融入到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如果有条件, 可以限制私家车的数量, 人们上下班以及出行等都采用自行车, 轻轨或者是地铁等为代步工具。另外, 智能化、节能化的公交系统以及得到了部分应用, 这也将是一种减少污染, 节约能源的有效方式。
其次, 要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的外部协调工作。要将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其他领域的规划进行协调, 可以以交通规划来支撑土地规划, 同样将低碳的理念贯穿其中。这样可以全方位地对城市交通的现状以及以后的发展情况等进行分析, 从全方位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交通的节能和减排。要保证城市交通发展的绿色性能, 同时建立健全市民参与的相关体制和机制。除此之外, 要不断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 培养消费者低碳交通意识, 形成科学的交通观念, 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
2.2 低碳空间
进行低碳空间的规划所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 主要包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增强城市土地的复合性。要开发一些对土地依赖性较小的产品, 要尽量减少交通因素以及工业工地等对土地的限制。要在提高生态建设和居民用地的基础上, 发展更为广阔的低碳空间。另外, 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依据大自然的原有地貌或者是植被等因素, 对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如果遇到配置不合理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 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置和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布局以及发展的趋势来进行低碳空间的开发, 要保证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上来看, 进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低碳化为依托。
2.3 低碳产业经济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 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也是影响能源需求的重要因子。从产业结构来说, 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 而服务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从工业结构来说, 重工业所产生的碳化合物比较多。因此, 推动中国产业低碳化, 要通过降低碳排放和提高附加值的方式推动经济低碳化。一方面, 加大力度限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 降低碳排放总量。另一方面, 推动生产方式创新, 以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产业链技术水平, 提高附加值, 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碳化合物的排放量。当然, 还要积极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城市产业调整工作中,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建设。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产业格局, 限制或改进那些对环境污染较大, 或能耗较大的产业, 并鼓励或帮助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城市工业规划中给予低碳产业以更多的支持与优惠, 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快速发展。
2.4 低碳建筑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筑的低碳化, 低碳建筑主要是运用新技术新型节能材料, 合理设计采光和通风, 以便更好的选用节能取暖和制冷系统, 选用低碳装饰材料且避免过度装修。再是, 在建筑设计时, 要避免因设计的不合理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而且可以运用水的循环模式, 节约用水。
2.5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 从而减低碳, 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减少社会生活领域对能量与物质的消费、减少垃圾与废弃物总量, 实现对节能减排的贡献。崇尚简朴生活、减法生活, 不以物质占有为荣, 而以奢华浪费为耻。在低碳城市的进程中, 政府应该提倡并鼓励每个市民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自觉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改变陋习, 从“素”做起。
3 结论
综上所述, 低碳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优化城市交通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土地规划的同时, 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通力协调与配合。在以“低碳化”作为发展目标实行相应的行动策略时, 一定要做到全方位的开展, 以期实现从碳输入到碳输出的全流程低碳化, 促进低碳城市发展, 使低碳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做到双赢。
摘要:现如今,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低碳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到规划工作中。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工作中, 不仅可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有效地提高, 同时也能够减缓城市的生态以及能源的压力。因此, 本文主要对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介绍, 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工作要点
参考文献
[1]袁贺.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论坛, 2011 (5) :11-15.
[2]刘嘉迅.杨运宇低碳城市的发展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 2011 (10) :164-166.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3
1、《规划》获国家批复,强调生态建设。
2、“十三五”规划新增四大污染物。
近期,《长江中下游城市群规划》获国家批复。《长江中下游城市群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第四方面是共建生态文明,提出“着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共同构筑生态屏障,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
结合“中三角”经济现状,发展城市群的第一步,仍将以加速基础建设投资为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生态环保也不例外。
可关注凯迪电力、武汉控股(武汉市水务运营龙头)、洪城水业(江西省水务运营龙头)、永清环保(湖南省综合治理型公司)。
此外,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通知》显示,今年预算内投资重点将是生态文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环境保护重点示范和重大工程。中央将安排80亿元用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通知》将利于切实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正在编制中,除继续对4种常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外,还将新增工业烟粉尘、VOCs、总氮、总磷等4种污染物。政府对环保工作力度加强,值得看好。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4
环境保护部于4月27-28日在北京召开2009年全国环保规划财务工作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环保局分管规划与财务工作的局领导、规划财务处处长负责农村环保项目的同志、规划院所领导、省会城市分管负责人以及财政部、发改委、审计署、开发银行、环保部各司局和部署各单位等2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一、会议的主要精神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深入落实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各项要求,认真总结2008年全国环保规划财务工作,科学评估“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情况,组织安排2009年环保投资、预算等重大专项,研究部署“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周建副部长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环保规划财务系统所做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环境形势,明确今后两年全国规划财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规划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总体构架、重点突破、循序推进、务求实效”的思路,充分发挥龙头和保障作用,大力推进基础工程、保障工程和人才工程建设,努力开拓规划财务 1
工作的新局面。他强调几点:一是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做好规划财务工作,按照“超前性思考、长远性谋划、全局性运筹”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规划财务工作新机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二是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及早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思路;在做好“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期评估和科学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环境形势的基础上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三是要统筹兼顾,致力长远,全面提升规划财务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能力和队伍建设,切实强化预算资金管理,做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环保任务目标全面完成,夺取规划财务工作新的成绩。四是要统一认识,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各项重点工作。
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意见
结合我省的工作实际,对贯彻本次会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尽快启动我省“十二五”环保规划研究工作 我省“十一五”中期评估报告已上报省政府,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正在征求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争取5月10日前报环保部。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我省应抓紧启动“十二五”环保规划前期研究,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结合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利用以及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珠三角空气清洁行动计划等工作,根据我省环境保护状况,尽快设立专题,对影响我省“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我省“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对策和措施,为编制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认真做好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
健康绿色环保教育长期规划 篇5
根据《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县教育局有关指示精神,推动我校生态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凸现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校持续发展,实施名校战略,为此,特制定本规划,希遵照执行。
一、总体目标
(一)使全校师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师生环保意识,使全校师生能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实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增加一片绿色”的目标。
(二)通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基本实现学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把我校建成花园式的学校,管理模式上要有所突破、形成特色。
(三)按照2006年春季绿化美化校园的计划,在夏、秋季基本达到预定的园林化效果。争取加入省级以上绿色学校行列,并为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奠定基础。
二、主要工作
根据我校《三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已取得甘肃省“绿色学校”先进集体称号的基础上,需再接再厉,抓住时机,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校主要领导要协调好全校的创建工作,将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业绩考核。并及时组织检查、评审、申报等工作。在具体操作运行中,做到主要领导挂帅,具体工作有专人负责,成立绿色学校领导小组。
(二)高度重视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通过生物、环保科技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下列问题:
1.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以“生物的多样性与我们的未来”为主题,在较高的层次上对学生实施正确、高效的环境教育。
2.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自觉地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插入或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开发智力、增长才干,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一批优秀的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创新项目,带动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
3.各学部、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范围,制订出行动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和渗透切入点,并购买一批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环保读物作补充;组织一些示范课、公开课,评选出一批比较优秀的教案,鼓励教师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与此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班级活动,使素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
4.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社会实践中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爱惜生命,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校内外绿色行动。
5.建议各学部将环保教育列入学期教育教学大纲,要给时间、定计划、有组织地参与学校环保和绿化美化建设。
(三)加速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使其成为隐形的教室、绿色的课堂、优美的公园、科学实践的基地。为此,应尽快进行下列工作:
1.对目前校内的的空坪隙地作一次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分区开发,逐步实施,流动发展,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环境功能,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支援学校的持续发展。
2.合理地开发、利用现存空地。
3.对现有的树木、草地进行充实提高,首批重点是办公楼前两个花坛改造。使其花开不断,各有特点,颇具文化品味。
4.发动学生及家长支持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利用寒假,每个学生学种一株植物或培育一个盆景。开学带回学校,装点每班教室阳台,形成室内花坛或绿色角,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美化、净化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
5.利用植树节、地球日及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植树、育花活动,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使校容校貌在今年夏、秋有明显的变化。
具体作法是: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6
2.1 在电网工程规划阶段引入环境保护评价机制
在电网工程规划阶段引入环境保护评价机制能够加强对电网工程的环境保护规划,让环保工作在科学、合理的状态下持续运行,使电网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区域资源协调、环境容量以及生态功能相一致,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优化升级,加速我国的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电网工程规划阶段引入环境保护评价机制,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国的电网规划整体进行战略性的环评工作,分析电网宏观布局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法规,为未来电网的统筹规划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对于省级的电网规划,也要积极进行环保评价工作,避免输电线路的无序架设,防止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人群密集的村庄、风景名胜区等价值较高的区域。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区域整体规划,防止电网建设与其他设施发生冲突,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管理,为电网的建设提供便利。
在电网工程规划阶段引入环境保护评价机制,能够使电网建设工程在开工之前就能消除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减轻环保压力,从源头对环境进行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让整个电网建设的布局与资源得到优化,推进电网建设进程,为我国电力的持续供应提供可靠保障。
2.2 在电网建设方案中进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设计
在对电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条文进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出具体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结合施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电网工程建设,落实与强化环保措施,避免出现施工中的临时改道状况,给工程的建设与验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电网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与指导,确保落实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保证建设单位完成相关要求。
2.3 环保专业人员要参与电网工程设计全程
电网工程设计中要对各项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在电网工程施工中造成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对于电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研究与探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输电线路架设路径和变电电站的选址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输电线路和变电电站经过人口密集区、城镇重点规划区域,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然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
对电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专业设计人员要把环境保护方案和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转移到工程设计文件中去,并对工程中较为重要的文件、图纸进行会签,对于涉及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总体规划、拆迁安置方案、绿化设计等,要进行详细的安排,确保涉及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使电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能够获得足够的预算投资。
2.4 完善电网建设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审查监督机制
完善电网建设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审查监督机制,能够确保电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项目资金投资切实落到实处,它是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质量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健Mü对电网建设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监督与审查可以发现中间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要求,对下一阶段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各建筑工程单位之间可以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互相探讨,交流经验,有利于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
2.5 制定和完善电网环保设计准则
目前的电网设计规程中,有的单位明确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环保要求,但有些对于环保要求的规定却不甚明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电网工程设计施工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很有必要。电网工程施工建设要以设计为先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电网工程,实现电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与完善电网环保设计准则,做到与时俱进,以准则来对电网工程的环保设计进行指导。
3 结语
强化电网工程的环保设计是电网工程顺利建设并投入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的电网设计施工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只有电网设计施工中做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设计与完善,才能够保证电网工程的顺利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胜南,贺晓兰.我国电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关键步骤研究[J].电子制作,(16):49.
[2]宁保健.浅谈电网规划与运行中节能环保问题及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5(33):10.
[3]李艳.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几个要点[J].电力科技与环保,,25(1):47-49.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7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 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生态环保领域的战略安排, 是实现生态文明领域改革、补齐全面小康环境短板的有效途径。
《规划》提出,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 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摘自新华网)
浅谈城市规划要考虑环保节能意识 篇8
【关键词】环保节能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应用
任何一城市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都必须要制定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以及发展目标,而这整个过程,就叫做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工作是城市建设运作过程中起着对城市空间、经济、人口等环节进行部署的工作。但就目前各个城市的实际规划工作成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城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都没有将环保节能意识投入到规划中,导致城市环境所受破坏日益严重,不利于城市的长久发展。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环保节能意识充分的融入到各个规划环节中,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
1.环保节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绝大多数城市在不断加大市场经济发展力度的过程中,都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也也忽视了自然资源节省的经济性。最终使得城市经济发展是以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牺牲来作为快速发展的代价,而在这样一个非持续性的发展模式下,人们的生活环境所遭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能够使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城市留下巨大的隐患。但只要在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将环保节能意识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就能够有效的实现城市经济、环境、社会自身效益平衡提升,促使城市规划将市民生活质量作为发展前提。
1.2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重要因素。环保节能理念下,城市规划会打破传统建设规划的束缚,使城市规划更加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科学化,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3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归根究底,将环保节能理念体现于城市规划中,其目的就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严格按照城市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规划,使城市资源的地区分布能够保持平衡。城市规划设计还必须将促进市民健康与教育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保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关注城市水、空气、土壤及植被等生态环境质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环保节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城市水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
在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对于城市中所出现水污染现象,必须对其出现根源进行分析,依据城市水体水量所能够承受的合理排放量来作为对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方案。就目前来说,导致河流或者水域出现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大量排放的有机物,因此,城市在对生产企业规划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使用落后生产方式的企业进入,从源头上减少排入水流中污染物。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应该包含对企业生产的低排放、无废生产工艺的推广,让大污染减少成为小污染,低排放做到无排放的循环利用。对城市污水处理措施进行更为科学的配置,提高城市污水治理的效率,最大限度的保护城市水资源。
2.2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大气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全面的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必须根据城市能源和交通状态确定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传播范围与性质,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改善大气污染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是由于汽车尾气和不合理的燃煤方式所造成的,主要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和总悬浮颗粒。面对这一污染现状,在城市规划中应重点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倡导使用太阳能、气体燃烧、地热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并采取集中供热的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此外,应当合理调整工业布局,采取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强化污染源的治理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防治措施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2.3城市废渣的综合整治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垃圾和废渣的产量也随之迅猛增长,这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应当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有效节约资源的同时,保护城市生活环境。例如,有效利用城市产生的垃圾和废渣制造新型墙体,利用居民生活垃圾再造肥料。通常情况下,对垃圾进行灭蝇、分类、粉碎、脱水处理后,可将其作为基础材料进行再利用。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使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力求降低回收的成本,提高回收率,确保回收利用取得的经济效益与污染治理取得的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2.4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绿化是在城市规划中体现环保节能理念的重要手段。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空气,保证水源的清洁度。由于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具有相应吸收作用,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将植物作为有效的除污染物工具,对各类植物进行科学种植和规划,在满足城市居民美观享受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5建筑设计体现环保节能理念
在建筑工程中,应当积极倡导运用新型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如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新型墙体、屋顶材料等,以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通过创新供热系统、通风系统,来保证室内拥有清新的空气;为了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应减少建筑材料浪费现象发生;通过科学规划小区楼房分配布局,以延长建筑寿命,提高节能水平。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环保节能理念,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3.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工作中将环保节能意识融入其中,不但能够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还能够降低一切额外耗损,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为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将环保节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中,也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城市规划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理应根据城市发展的方向、规模、具体情况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倡导环保、绿色、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对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俊福.数字城市技术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2]陶玉蕾.浅谈概念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9
第六篇 促进经济生态融合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章 提升生态保障水平
以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充分利用山、水、林、湿地等生态要素,有效组合各种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构建城乡一体化、点线面结合、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第一节 建设生态屏障
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⑨]工程,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及天然阔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易灾地区生物措施治理等重大工程。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释氧固碳能力。强化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防风固沙区、水土保持区和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突出抓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地质公园,形成点面结合、功能互补的各类生态区域。工程,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及天然阔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易灾地区生物措施治理等重大工程。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释氧固碳能力。强化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防风固沙区、水土保持区和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突出抓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地质公园,形成点面结合、功能互补的各类生态区域。第二节 加强生态治理
以鄱阳湖湿地为核心,以国家级、省级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重点,采取自然修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继续实施山江湖工程,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统筹鄱阳湖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源头水资源保护工程,控制水库水体养殖污染,切实保护“一湖清水”。开展乡村河堤治理、丘陵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综合治理,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避灾搬迁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搞好森林资源管护,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管,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专栏12:
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源头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五河源头综合治理工程、鄱阳湖流域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鄱阳湖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鄱阳湖流域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建设湿地示范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50万亩以上,治理五河入湖口湿地30万亩。
鄱阳湖流域气象灾害应急示范工程:增设11部X波段移动天气雷达和4210个六要素自动站。升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中尺度数值预报、短时临近预报等业务系统。建设1个应急指挥中心,11个分中心。提升分行业、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减缓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压力。
山江湖工程:开展鄱阳湖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建设鄱阳湖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鄱阳湖低碳技术研究院,建设鄱阳湖流域天地一体化的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及“数字鄱阳湖”,着力打造15个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5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50个山江湖试验示范基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500个小流域,治理崩岗9500座(处),治理坡耕地330平方公里,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威胁30人以上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治理742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其中558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66200人实施移民搬迁。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治理5000口废弃矿井,治理54处矿山地质环境重点区域,开展萍乡、赣州等矿区生态修复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受自然灾害威胁及生活极其贫困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及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实施搬迁工程,建设移民住房5万户、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
种质资源库建设工程:收集保存江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种质资源,以植物为主,兼顾生物种质资源,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第二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管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一节 创建循环型生产方式
以冶金、化工、建材、造纸、印染、制药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加强共伴生矿及尾矿综合利用。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优化企业结构和布局,鼓励企业间通过资源共享、废弃物利用等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进建筑、道路和农林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业立体种植、养殖,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轮作复种、间套作等耕作方式,支持林纸一体化生产。第二节 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推进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与行为,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施绿色标识认证制度。
第三节 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 “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规模化水平。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培育一批可再生资源专业回收、处理、利用企业,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第四节 完善政策技术支持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全省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促进萍乡、景德镇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南昌、新余、九江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萍乡市、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江铜集团、华春集团等单位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专栏13: 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废物、公路垃圾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支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炭、石灰石等矿产共伴生矿和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秸秆、废弃木料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打造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萍乡、鹰潭、新余、龙南、丰城等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废旧金属、废弃电子器件、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循环、规模和高效利用。
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在重点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进行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各级各类园区均建成省级生态园区,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生态园,分三批建成200个以上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再制造产业化: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若干国家和省级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电机、照明产品等再制造示范企业,实现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率先在南昌、九江、赣州等中心城市建设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逐步向其他城市推广,实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推进产学研结合,建设若干重大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专用和成套设备生产、应用示范项目与服务平台,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水平和支撑能力。
第三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物减排,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第一节 控制污染物排放
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执行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加强对“五河一湖”和东江源头等主要江河湖泊的排污管制,防治地下水污染。大力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推行燃煤电厂脱硝,开展非电行业脱硝示范,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颗粒物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和酸雨。继续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分阶段集中建设全省工业园区、有条件的特色产业基地、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第二节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科学划定环境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鄱阳湖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大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提高核安全管理能力,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推动重大环境隐患治理。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控制,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第三节 强化环境保护监管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建立环保社会约束和监督机制。专栏14:
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在县县建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实现工业园区都建有达标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区及鄱阳湖周边乡镇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脱硫脱硝工程: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脱硫、脱硝装置,现有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机组实行脱硝改造,推进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治理和脱硝示范。
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土壤修复工程:加强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对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实施稀土、钨尾矿综合治理造地工程,开展受污染土壤、场地、水体和底泥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尾矿库风险治理工程: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尾矿库,对遗留污染物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治理与生态修复。
环境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在全省县城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在全省主要河流的县界断面、主要饮用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在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中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在线监控设施。第四章 加强能源资源集约利用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推进全社会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第一节 强化节能降耗
完善节能法规,制定并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行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和财政补贴制度。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全民行动,创建一批示范性节能公共机构。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节能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标煤。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奖惩制度。第二节 加强水资源节约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支持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建设。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强化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加快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第三节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规划和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加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整理农村废弃宅基地,大力发展节地型建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落实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第四节 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
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实施矿产资源保障工程,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省内资源向优势龙头企业集聚。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规范能源和矿产资源开采管理,严格控制特定矿种开采总量,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和工艺设备,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和矿业权市场建设,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坚决制止乱挖滥采。支持赣州开展稀土矿产资源储备和筹建赣粤闽碳交易中心。专栏15:
资源节约重点工程
重点节能改造工程:继续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项目,推动企业加大节能改造力度。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节能家电、汽车、船舶、照明产品等推广力度,鼓励各级财政实行再次补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工程:支持余热余压利用、高效机电产品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产品示范项目,推动重大节能产品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提高高效节能技术产品的国有化率。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加大省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在能源计量、统计和节能监测、监察、预测预警等方面,全面加强队伍、装备、信息化等能力水平,基本形成高效、协调的节能管理体系。
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加强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勘查,五年内找到5个以上大型规模、10个以上中型规模的矿床,新增资源/储量:铜300-500万吨,钨40-60万吨,金100-200吨,离子型稀土40-60万吨,铀2万吨,铁矿石4-6亿吨,原煤4-6亿吨,锂10万吨,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供给体系。第五章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一节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综合运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多种手段,大幅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加大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示范、推广,减少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市场,开展低碳城市和低碳县(市、区)试点,积极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建设。
第二节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完善多灾种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机制,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推广适应性技术,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评估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 增强创新竞争力
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升人才整体素质,建设创新型江西。第一章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⑩]工程,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工程,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一节 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涵盖科技创新、传播和应用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研院所资源优化整合和兼并重组,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发挥社会科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政府对科技资源的引导力度,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发展一批科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团队,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立健全军民科技资源共享、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促进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第二节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科技创新机构,在光伏、航空制造、LED材料与芯片、现代农业、生物、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站。加快建设自然科技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实验动物生产与共享服务平台以及科技文献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积极搭建科技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发挥科技团体在科技评价、科学普及、科技奖励中的积极作用。第三节 促进重点领域突破
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战略影响的重大产业开展集中技术攻关,力争在光伏、风能核能、民用航空、新动力汽车、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实现突破。围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着力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高、终端领域取得突破。围绕保障粮食(食物)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技术集成,突破农业关键技术。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新能源、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实现新突破。围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努力在血吸虫病、心脑血管病、癌症、乙型肝炎和老年性疾病等防治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第四节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法规,推动技术创新源头与需求终端对接、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联动,引导创新资源聚集。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投入,保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所得税减免等激励政策,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及首购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实行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优先采用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科技评价奖励制度。专栏16:
科技创新重大工程
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工程:新建5个国家级、80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分“试点、省级、国家级”三个层次,抓好150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00个省级、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科普能力建设工程:创建20个国家级、60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推进科普视频网络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10
按照汉阳区“十一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的主要目标要求,为我区妇女儿童的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对我区妇女儿童发展环境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关心和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出发,加强环境保护、扩大环保宣传教育、严格环境执法管理、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治理力度,使全区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为汉阳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施汉阳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努力构建和谐汉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工作
1、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目标
巩固“一控双达标”的成果,确保各大气污染源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快能源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地面扬尘污染,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
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基本控制江河湖泊污染恶化的趋势,使
1全区大部分水体达到相应的功能目标,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稳定达到国家排放要求,重点保护长江、汉江饮用水源,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三、具体工作做法
1、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源的控制
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的比重,逐步减少燃煤锅炉,在“十一五”期间在市内环线内全面改燃燃煤锅炉,已有老锅炉到期报废,中环线内不再新上燃煤锅炉,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锅炉改燃任务,对外环线内燃煤锅炉实行控制,并建议区政府以优惠的政策刺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限制高投入,高污染企业的新建;对区内主要污染源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装置,进行污染治理,全面落实全市污染物排放总是控制目标,逐步削减二氧化硫、烟尘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对能耗大、污染重、效益差、工艺落后,无组织粉尘排放严重的单位实行关闭、搬迁或改造。以“川气东送”为契机,改进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全区燃气气化率。
2、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建设
十五期间,汉阳地区尚无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生活污水处理率为0,“十一五”期间,汉阳区将填补该项空白,南太子湖二级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4年底竣工,2005年上半年投入运营,该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78亿元,一期处理规模达到10万吨/天,中期规模20万吨/日,远期
规模36万吨/日,服务范围北起汉江,南至地太子湖,西濒墨水湖,东抵长江,服务范围21.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6万人,充分发挥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十一五”期间必须修建完善的截流和废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起来,实现清污分流,实现全面截污。此外,建议在黄金口地区规划修建一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因为汉阳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目前无法涉及到黄金口地区,如将黄金口地区的废水纳入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必将耗费巨资建设配套的管网和泵站,而黄金口地区今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较大的污水排放量,因此,修建黄金口污水处理厂是当务之急。
汉阳区环境保护局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 篇11
加藤登纪子以演唱《红气球》、《孤独的摇篮曲》、《知床旅情》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而家喻户晓。她出生于中国哈尔滨,对中国抱有深厚的感情。她也是一位积极投身环保的社会活动家,自2000年10月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以来,她走访了亚洲、东盟各国,将自己亲眼所见的环境现状和危机用传媒、用音乐反映出来,呼吁环保。
访华团一行在各地拜访政府机构、企业、村庄、民间组织,与环保人士、农民、学生、媒体记者就环保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身为歌手的加藤女士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不是通过公益演出的轰动效果,而是身体力行地去倡导一种生活方式。在日本紧临东京的千叶县,她以农业生态园为据点,和年轻人共同尝试建设循环型社会。她走访各地,总是先去发现这个地方的特色,尊重传统生活积淀下来的智慧,然后思考因地制宜的办法。在物质的更新换代不断加速的今天,她倡议大家去延长每一栋楼、每一台电脑、电视机的寿命,减少一些垃圾,让资源物尽其用。
【规划局环保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双石铺中学环保教育工作规划07-22
工厂环保中长期规划11-21
环保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11-19
环保类专业的职业规划分析08-30
环保局“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12-01
安徽省环保十一五规划01-15
规划局年终工作总结06-29
规划局召开农牧区规划工作会议.第三期11-23
规划局乡村工作汇报11-06
规划局一季度工作总结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