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辛劳,收获喜悦

2024-10-19

付出辛劳,收获喜悦

付出辛劳,收获喜悦 篇1

付出辛劳,收获喜悦

——课外访万家经验材料

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

隆益强

家访是一种很原始,很初级的教育形式,但它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教育形式,因为教育需要接触,需要活动,教育是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一种感染力,需要潜移默化,带有感情交流,需要教师付出真心,付出辛劳,献出爱心,才能收获喜悦。

一、家访计划,期待满满

以前,我总认为现在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为什么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可是当我真正踏入“课外访万家”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或者网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教育家说过:传统家访是一种可贵的教育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面对面交流更具人情味,拉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2011年9月,学校召开“课外坊万家”专题会议,布置安排有关家坊事宜。我们六年级班的科任老师商量出了家访计划,预设出种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状况,做好充分准备,提前与家长预约家访时间与内容,并征得家长的同意。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心里拟个纲,这样家访时就能做到侃侃而谈,从容不迫,有条有理。

更可爱的还是孩子们,听说我们星期六准备去他(她)家家访,欢呼雀跃。一打早就有不少家长打来电话确认并表示热烈欢迎呢。

二、家访路上,辛酸难忘

记得那是个周六的上午,我们一行三人(陈文广、葛生运和我)按计划沿着锡峰河村一带去家访,从上午10:00到下午3:00我们走访了四家,家长热情的态度、学生惊喜的眼神让我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在准备各自回家的路上,遇到我们班陈华涛的家长,当他知道我们三人正在家访时,非常诚恳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家访,看看这人诚实的态度,我们还是继续去她家家访。陈华涛和她妈妈热情地出来迎接,看着陈华涛熟练地为我们端茶倒水,不由得赞叹道:“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啊!”

在陈华涛的家里,我把颁发给陈华涛的奖状“进步之星”,亲自递到陈华涛的外婆手中。他的外婆看了又看,然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家访,即让家长及时了解了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又给了孩子中肯的评价,希望今后这样的家访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是呀,教师的一个小小的举措,带给孩子们家长的震撼是不可估量的。

陈华涛的爸爸是个很健谈的人,我们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一直谈到

她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的理想,一切是那么平淡、自然,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是那么幸福和满足。我被他们家这种朴实的美吸引着,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也该回家了,顾不上家长们的挽留。我为我拥有如此敬业的工作伙伴而感到无比自豪!也正是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得心应手,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真心的感谢!我想这也会是所有班主任想对科任老师说的话吧。

在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叫赵杰,就是不爱说话,刚接班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都是这样,很少与人交流,特别是跟我,就是我问,也经常换来她无声的回答。当时我很及时的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她的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发现孩子没什么进展,在学校里我总是很努力,可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再次找到了她的家长,总是觉得家长没有我对孩子上心。直到我那天走到了她的家里,我才知道原来孩子不肯说话是源于五年级的一次否定,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孩子不愿说话,也怕说错了同学们笑话,想到以前我也曾经因为她总不说话批评过她,心里突然涌起的是满满的歉疚,其实我是该更加细心的,应该隐隐的感觉到孩子对我的不信任,然而我把更多的精力都注重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上,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变化。从孩子奶奶嘴里,我了解到孩子在家是非常活泼聪明的,还常常跟家里人声情并茂地朗读老师教过的课文。那天我和她的家长谈了很多,也知道了孩子的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已有9年没有音讯,母亲不得不向法院提出离婚。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和奶奶,特别地依赖奶奶,所以心智显得特别小,加之孩子自身内心的脆弱,因而导致了孩子现在在学校不爱说话,但其实这个孩子是非常聪明而灵气的。这次的家访让我们都很有收获,而事实证明了我们真诚的沟通是培养孩子最有效的途径。现在的孩子越发的活泼可爱,上课举手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家长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的确,这几个月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着,在学校我在课堂上鼓励她,发动全班同学来给她加油,在班级中给她更多的机会让她去表现自我,发展自己的优势,渐渐的她面对同学们有了信心,有了勇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上升。

当然,家访的路途也不尽是美好风光,也有些家长对子女恨铁不成钢,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来自单亲家庭的个别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家长对老师的到来,让他们觉得反而加深了他们心理压力,老师得费好半天的劲开导他们,委婉地提醒他们并指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他们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 2

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三、家访心得,感动无限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

去秋开学时,我发现班上杨贵林同学还没有来报到,打电话询问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杨贵林不想读了,为了让他上学,把杨贵林狠狠地揍了一顿,竟然他想跳河自杀,幸好被人发现及时救起,我也不敢再逼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把杨贵林的情况上报学校,学校非常重视,第二天上午,副校长严春明和我一起来到杨贵林家进行一次家访,杨贵林见到校长和我就开始哭,不说一句话,他妈妈说:“杨贵林一岁多时,他爸爸就在外打工,我对儿子娇惯,要什么给什么,现在十二岁了,晚上还要和我一起睡,甚至还抱着我睡。”副校长严春明耐心地劝说,杨贵林终于答应回校学习,但不在学校住宿,他妈早晚接送。我们也只好答应他的要求。

杨贵林到校后,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我在图书室借阅了有关少年儿童励志、勇敢等课外读物推荐给他阅读,还适时地举办了一次以“学习快乐”为主题的班队会,挑选了一名优秀学生与杨贵林结对子,帮助杨贵林补习功课,有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聊聊天,交谈一下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和他之间的距离,他坦然告诉我,在学校还是好啊,我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是多么的快乐。经过老师、同学们的帮助,杨贵林在校安心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10月下旬,我和其他几位任课教师,连续几次发现杨贵林早自习打呵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成绩下滑,杨贵林的不正常行为,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11月7日下午,我和葛生运老师(数学课老师)再一次对杨贵林进行了一次家访,家访中得知,杨贵林的妈妈爱打麻将,近一段时间晚上经常性打麻将,杨贵林下自习后一直陪着她到夜里12点,甚至1点,杨贵林还和他妈妈一起到歌厅唱歌。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极力劝说杨贵林妈妈,晚上不要打麻将,更不要带儿子上娱乐场所。家访后,还真有效果,杨贵林的妈妈,晚上也很少打麻将了,杨贵林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学习成绩又在上升。

在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家访路漫漫,任重道远

家访是教师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诀窍之一。通过家访,我及时跟家长交流情况和交换意 3

见,从而能够统一认识,这样既帮助我改进了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家访让我受益非浅,在整个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不管自身文化程度的高低,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对待孩子哪怕一点微小的进步,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一个学生在我们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也许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正是行为习惯养成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觉得有意义,每当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正所谓:“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上一篇:中国共青团的任务下一篇:致网民朋友们的新春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