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共9篇)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 篇1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
1、建筑装饰材料化学成分的不同分类: • 根据建筑装饰材料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其中,金属材料又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又分为无机材料和有耽材料;复合材料又分为有机与无机复合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
2、建筑装饰材料的功能
(1)装饰功能;•(2)保护功能;•(3)室内环境调节功能;•(4)复合功能。
3、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1)装饰性;•(2)耐久性;•(3)经济性;•(4)环保性;4.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要关注那几方面: •(1).材料形式;材料形体与尺寸大小。
•(2).材料色彩;结合色彩与建筑的功能、环境氛围、人类的心理与健康等,多种因素精心选用。
•(3).材料质感;材料,可以作成有光的、平光的和无光的;也可以作成凹凸的,拉毛的或彩砂的。光泽是评定材料装饰效果时仅次于颜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4)耐久性 • a.力学性能;• b.物理性能;• c.化学性能
(5).经济性
16、试述安全玻璃的安全性指的是那几方面,并试述钢化玻璃和夹胶玻璃的特点。• 安全玻璃是指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力学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好的玻璃。• 安全玻璃被击碎时,其碎块不会伤人,并兼具有防盗、防火的功能。• 夹层安全玻璃是在两层或多层玻璃之间夹上坚韧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间膜,经高温高压加工制成。PVB膜有良好的粘结性、韧性和弹性,在夹层玻璃受到外力猛烈撞击而破碎时,这层膜会吸收大量能量,玻璃碎片会牢牢粘附在PVB中间膜上,玻璃碎片不会飞散,从而使可能产生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 钢化后不能切割钻孔磨边等加工。
• 钢化玻璃一旦破碎,碎片为较细小钝边角的碎片,对人体的威胁较小。
19.试述强化地板的标准名称
俗称“金刚板”,标准名称为“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23、什么原因会引起涂料饰面发花,颜色不均匀。• 原因(1)涂料本身质量原因。这是由于在涂料中使用颜料密度相差过大,造成密度小的颜料颗粒漂浮于上面,密度大的颜料颗粒在下部产生聚集,致使颜色分离。在涂刷及干燥过程中产生色泽上的差异,在刷涂或辊浮施工时,在刷、辊方向上易产生条纹色差;
•(2)施工不当造成涂刷不均匀、厚薄不均匀造成颜色深浅不一;•
(3)稀释比例不合适,树脂成分过少,展色不均匀;•
(4)基层碱性过大,涂料中使用不耐碱的颜料造成色泽不均匀。
24、防止涂料饰面发花,颜色不均匀的措施
• 措施:(1)选用适宜的颜料分散剂,使颜料处于良好的稳定分散状态; •(2)适当提高乳胶涂料的粘度,能减少密度相差较大的颜料分层的倾向; •(3)施工前要充分搅拌涂料,使之均匀。施工时,不要任意兑水稀释; •(4)施工涂布力求均匀,涂膜不宜过厚,涂膜越厚,越易出现浮色、发花现象;
•(5)为基层施涂封闭底漆。
25、如何防止内墙涂料涂膜起皮、脱落。• 措施:(1)施工温度应符合涂料的施工要求。如乳胶涂料应在5℃以上(最好10℃以上)施工,成膜助剂选用要得当,加量适宜,从保证乳液形成连续涂膜,不发生龟裂。不在雨天等湿度高的环境下施工。•(2)不能为降低成本而过多增加颜、填料用量;
•(3)基层应处理好,将疏松层铲掉,将浮尘、油污清理干净;
•(4)根据墙体的具体情况及所用涂料品种,选择粘结强度好的腻子。在厨、厕间等应选用耐水腻子。腻子层不可过厚,一定要等腻子干燥后再施涂涂料;
•(5)过于光滑的表面应用界面剂处理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增强涂料的附着力,减少脱落;
•(6)施涂不同涂料时,最好采取封底措施。27.装饰防水材分:刚性防水材科柔性防水材料。
如: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是柔性防水材料。添加防水剂的砂浆是刚门生防水措施。
28、为什么说防水剂能提高水泥砂浆的抗渗能力.因为砂浆防水剂:延缓水泥水化速度,减少毛细孔的生成,同时生成的结晶体填充其余的毛细孔,增加密实度,从而提高构筑物的强度并具有防水、抗渗、抗风化、抗冻融、耐腐蚀等性能。
29、防水涂料(柔性防水措施)如何防水?
在常温条件下涂布于建筑体表面后,形成连续的、整体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胶膜层,阻隔水份的渗透。
30.混凝土楼板,墙体表面比较光滑,直接在上面批砂浆会粘结不牢。用什么措施解决?
1.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2,刷一遍白胶浆(戓水泥砂浆)或把混凝土表面凿毛.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 篇2
一、学情分析
《建筑装饰材料与结构》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所面向的是高职环艺专业的大二学生。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具备合理选用材料的初步能力以及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都将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多且门类复杂、新材料新工艺更新快,向来是学生怕学、老师怕教的老大难课程。
1.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
(1)高职院校的艺术生有别于普通高职生
高职院校的艺术生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集体观念弱。比较重视个人在专业以及其它领域的突出能力,而不太注重协力合作,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协作完成的大项目上缺乏团结精神;高职院校的艺术生情感丰富、热情澎湃,但大都会表现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事情上,且能表现出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
(2)高职院校的艺术生有别于本科艺术生
高职院校的艺术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不善于运用课本之外的其他资源来辅助学习,对于老师和教科书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对新事物的探究和创新的实践能力。
2.《建筑装饰材料与结构》课程的特殊性
(1)课程性质:
《建筑装饰材料与结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针对他们进行方案设计时对装饰材料及其构造知识的缺乏而开设的。
(2)课程主要内容:
《建筑装饰材料与结构》以介绍材料的技术性能、化学成分及其应用为主。涉及到每类、每种装饰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以及选用等有关知识,内容多、参数多、指标多,枯燥乏味,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像,容易遗忘。而且由于装饰材料更新快,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教材中的内容更新周期远远更不上实际建筑装饰材料更新速度,因此往往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陈旧而不能很好应用到实际案列中。
3.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课教学的现状
(1)教法
长期以来该课程主要都是采取讲授的普适教育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由于缺少与学生所需的专业能力、素质的结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没有很好的互动交流,往往会出现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的尴尬情况,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学法
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的认识有误区。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建筑装饰材料课最好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而对该课程对自己今后专业领域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到;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材料课不重要,只要设计有创意有新意就能说服客户。
二、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具体实施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每类、每种装饰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以及选用等有关知识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内容多、参数多、指标多,枯燥乏味,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像,容易遗忘,学习效果不佳。
所以在《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改革中,我从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工程把握装饰材料应用这一主线,优化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减少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践的课时。理论教学缩短了传统建筑材料的课时,重点讲授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每种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应用范围,使学生直观认识从原始建筑装饰材料到现代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历程。另外,把建筑材料的最新成果例如纳米装饰材料、硅澡泥、液体壁纸、软瓷砖等引入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扣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增加了建筑装饰材料图片和视频,增强了对材料颜色、图案等感性认识,使其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采用探索提问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要带学生深入现场或校内实训中心,将理论教学转变为现场教学:将概念性的知识点以必要的图片和工程实例来替换,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精练深透讲解,突出重点、难点。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启发式与探讨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利用现代信息化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另外,由于该课程系统性差,不同材料之间的知识跨度大,各品种之间差异明显、逻辑性差,缺乏关联性。在教学中难以将繁杂的课程内容归纳为相互衔接的渐进过程,使课程的讲授条理性差,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因此也要注重完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保持装饰材料与其它室内设计课程的关联性。使得装饰材料课程应服务整个室内设计课程体系。
“两进两出”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请装修公司的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做报告。介绍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各种装饰风格常用的材料,介绍材料相关知识、特点、施工工艺及应用。把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装饰材料实物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记等方式对建筑装饰材料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走出去,走进建材料市场,去调研了解材料的品种、加工方法、适用范围和施工工艺。走进宾馆、商场、样板房,认识和掌握材料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表现装修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利用这样“两进两出”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情况的亲身感知,提高了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材料的认知效果:通过调研活动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职业能力,也为后续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授课单元举例及效果分析
以地面装饰材料及相关施工工艺单元为例,在给学生讲授地面装饰材料及相关施工工艺时,首先以教室现场的实际地板材料___装配式地板为例(如图1),利用装配式地板的活动性,让学生打开地面,零距离接触材料,并结合PPT图片资料讲授装配式地板(活动地板)的特点、性能、用途以及工艺结构;然后,再提出“其他种类地面材料的性能与特点,铺装工艺方法以及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等内容;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交作业。通过问题的提出,由教师引导讲解、学生具体实践,不仅使学生全面理解不同种类地面材料的性能和特点,而且对不同种类地面材料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差别也有了基本的掌握,还能够基本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层次渐进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本课程的了解,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与结构》课程的改革,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建筑材料与结构的知识积累,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这种工学结合的“两进两出”教学模式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从当代高职院校艺术生的人才特点及《建筑装饰材料与结构》课程性质入手,对高职院校环艺专业中的《建筑装饰材料与结构》课程教法和学法进行了研究分析运用“两进两出”的教学新手段,分阶段、分模块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改革,两进两出
参考文献
[1]王丽颖,焦惠毅.专科建筑设计与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1(6).
[2]陈世森.当代建筑装修构造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峰,孙韬.建筑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 篇3
【关键词】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55-02
《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构造》是建筑装饰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主干上承上启下的课程,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建筑装饰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现代建筑装饰产业的发展对装饰材料的性能、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产生了更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出现必然产生新的构造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因此,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构造必然是紧密联系的内容,而在传统理论教学中,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构造作为两门单独课程进行讲授,内容重复多,弱化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不够紧密,教学效果不甚良好。因此,我系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有关建筑装饰材料和建筑装饰构造的书籍众多,但是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突飞猛进,不断有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和新的构造方法出现,目前的教材部分很难全面介绍。同时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构造作为两门独立理论课进行讲授,所耗课时多,内容相对重复、交叉多,连贯性不够,破坏了知识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因此,为学生提供参考教材《建筑装饰材料》和《建筑装饰构造》,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为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通过认真研究,我们以装饰工程项目划分教学专题,围绕每个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功能要求来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并具体分析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利弊、适应范围以及使用周期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学习到当前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做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专业基础。
通过课程的整合和优化,老师授课的内容可以更好的得到连贯,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同时把两门课内重复内容大大删除,有效减少了授课课时,使得课程授课课时从原来的100节课缩少到60节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黑板上耕田”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同时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课程,对工程案例了解甚少,空间想象力差,无法想象出不同装饰材料对构造的影响,因此,单纯靠课堂上的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最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用途,各种装饰构造的规范做法,无法活学活用,遇到具体工程内容依然无从下手。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建筑装饰专业的职业特点,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探索中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按照建筑装饰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和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1.教学手段的改革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利用学校建立的多媒体教室,将多媒体课件、幻灯、录像、CAI课件等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和直观性,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和装饰工程部位得到直观的展示,同时利用装修工程的视频录像,可以更好地展示装修工程的全过程,从而把材料与构造直观地结合起来。例如,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花岗岩幕墙干挂法的装饰构造,通过视频和动画就能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得讲授起来很生动、清晰。同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减少了板书量,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增加了更多课程的信息量。
(2)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给学生开出学习参考书,提出各种学习专题,引导利用网络各种装饰材料网站吸收专业知识,收集最新材料和构造技术,同时利用学校的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达到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掌握收集各种专业资讯的方法。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带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已经建成的实际工程或正在装修工程,引导学生进行本市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调查,了解各类材料的性能、价格、种类。学生在现场参观过程中,对各种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非常好奇,不断提问,通过在场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士的现场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适应学生在装饰材料和构造知识方面的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法:
(1)“贯穿主线”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以单项装修工程为主线,结合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对装饰材料的性能要求,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的结合特点,以及装饰构造的表示方法,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变分散为集中,变模糊为清晰,以利于学生建立装饰构造的完整体系,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完整性。
(2)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解外墙装饰构造材料时设疑,把外墙功能要求加以分析,然后把各种墙体材料的性能一一介绍,并对周围的外墙装饰饰面进行现场参观,要求学生从各种其他材料中找到可以作为外墙的装饰材料。学生们听到问题后,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3)情景式教学法
装修工程中吊顶金属龙骨类型较多,结构复杂,学生从未见过实际工程,很难用语言讲述清楚,而用视频、动画、施工现场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提高课堂学习信息量。通过情景式教学,可以把各種装饰材料的形状规格、结合方式很好地展示出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全真或仿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零距离”的学习吊顶装饰材料的选用和构造的方法,在现场情景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问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简单的构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结 语
通过对课堂内容的整合优化以及采用一些有限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使得教学效果显著加强。
1.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宽
学生通过对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中基本知识的学习,结合工程实例,对装饰材料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对各大网站上装修案例的收集分析,对单个装修分项的参观学习,学生普遍认为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对专业学习意义重大。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对当前在装饰工程中的装饰材料与构造从懵懂、迷茫到清晰、明确,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增加讲授一些与课程有关的知识、装修工程的典型案例,国外装饰工程最新案例等等,学生普遍反映对此课程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认为此课程对专业学习非常有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 峰、孙 韬.建筑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课程改革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 朱祖森.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篇4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1.材料强度是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2.工程上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3.弹性模量即引起单位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4.载荷超过弹性极限后,若卸载,试样的变形不能全部消失,将保留一部分残余成形,这种不恢复的参与变形,成为塑性变形。5.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能称为塑性。6.抗拉强度是试样保持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极限应力,即材料被拉断前的最大承载能力。7.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8.硬度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硬物体压入的能力,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9.硬度是检验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的基本依据之一。10.应用范围 具有粗大晶粒或组成相得金属材料的硬度 用于淬火钢、退火钢、铝合金等硬度稍软的金属 维氏硬度 测试原理 测量表面压痕,即测量面积,损害较大 测试件深度,即压痕深度增量 硬度分类 布氏硬度 洛氏硬度 测试小件,检验氧化、氮化、单个晶粒微粒 渗碳、镀层等工艺处理效果 11.12.13.14.布氏硬度最硬,洛氏硬度小于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小于前面两种硬度。冲击韧性:在冲击试验中,试样上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当交变载荷的值远远低于其屈服强度是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疲劳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15.16.原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晶格:表示金属内部原子排列规律的抽象的空间格子。晶面:晶格中各种方位的原子面。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17.体心立方晶格:α-Fe、鉻(Cr)、钼(Mo)、钨(W)。面心立方晶格:铝(Al)、铜(Cu)、银(Ag)、镍(Ni)、金(Au)。密排六方晶格:镁(Mg)、锌(Zn)、铍(Be)、镉(Cd)。18.点缺陷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缺陷,如: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空位。19.线缺陷是指在一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外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呈线状分布,其具体形式是各种类型的位错。20.面缺陷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如晶界和亚晶界。21.原子从一种聚集状态转变成另一种规则排列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过程由形成晶核和晶核长大两个阶段组成。22.纯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23.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的现象,称为过冷,其差值称为过冷度ΔT,即ΔT=Tm﹣Tn。24.同一液态金属,冷却速度愈大,过冷度也愈大。25.浇注时,向液态金属中加入一些高熔点、溶解度的金属或合金,当其结构与液态金属的晶体结构相似时使形核率大大提高,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这种方法称为变质处理。26.液态金属结晶后获得具有一定晶格结构的晶体,高温状态下的晶体,在冷却过程中晶格结构法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又称重结晶。27.一种金属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称为同素异构性。28.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导致固溶体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的下降,称为固溶强化。29.金属化合物呈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使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耐磨性明显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弥散强化。30.杠杆定律→大题(P26)。31.相图分析→大题(P32)。32.铁碳合金的分类 合金的种类 碳的质量分数 室温组织 碳钢 工业纯铁 亚共析钢 钢 共析过共析钢 亚共晶铸铁 铸铁 白口铸铁 亚共晶晶铸铁 0.0218-﹤0.77 0.0218 0.77 0.77-2.11 2.11-4.3 4.3 4,3-6.69 P 综合F P+F P+FeCⅡ P+FeCⅡ+Ld’ Ld FeCⅠ+Ld’ 力学性能 软 塑性、韧性好 力学性能好 硬度大 硬而脆 33.碳钢是指碳的质量分数小于2.11%的铁碳合金。34.碳钢的分类 分类方法 钢种 低碳钢 质量分数 wc≦0.25% 特点 强度低、塑性和焊接性好 强度较高、但塑性和焊接性差 塑性和焊接性差,强度和硬度高 按碳的质量分数 中碳钢 wc=0.025%-0.6% 高碳钢 wc﹥0.6% 35.铸铁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铁碳合金,其wc﹥2.11%.36.按照石墨形貌的不同,这一类铸铁可以分为灰铸铁(片状石墨)、可锻铸铁(团絮状石墨)、球墨铸铁(球状石墨)和蠕墨铸铁(蠕虫状石墨)四种。37.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38.热处理的特点是改变零件内部组织,不改变其形状与尺寸,消除毛坯缺陷,改善毛坯切削性能,改善零件的力学性能。即改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39.热处理分为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及特殊热处理(形变热处理)。40.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进行热处理强化,满足条件:①有固态相变②经冷加工使组织结构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③表面能被活性介质的原子渗入从而改变化学成分。41.退火作用是为了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性能。42.淬火的作用: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43.奥氏体化:将钢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使形成奥氏体的金属热处理过程,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44.奥氏体化是钢组织转变的基本条件。45.应用等温转变曲线分析奥氏体化在连续冷却中的转变(P53)46.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热处理后的组织为珠状珠光体,应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为淬火做组织准备。47.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727到912摄氏度之间以上40~60min,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应用于亚共析钢,铁素体和索氏体、亚共析钢,索氏体、过共析钢,索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目的:对于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细化晶粒,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于共析钢,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的进行。48.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再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快速冷却,从而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淬火钢得到的组织主要是马氏体(或下贝氏体),此外还有少残余奥氏体及未溶的第二相。目的: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49.回火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50.低温回火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它有饱和的α相和与其共格的ε-Fe2.4C组成,低温回火的目的是保持淬火马氏体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用于各种高碳钢的道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和渗碳工件。51.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它有尚未发生的再结晶的针状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极细小的片状或粒状渗碳体组成,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的屈强比、高的弹性极限、高的韧性,用于各种弹簧、锻模。52.高温回火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它有已再结晶的铁素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失去了原来淬火马氏体的片状或板条状形态,呈现多边形颗粒状,同时渗碳体聚集长大。目的:获得综合力学力学性能,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处理传递运动和力的重要零件,如:传动轴、齿轮。53.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为调质。54.产生回火脆性:淬火合金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冲击韧性剧烈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在350℃附近回火,碳钢的和合金钢都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产生脆化现象,这种回火脆性称为第Ⅰ类回火脆性。它与回火的冷却方式无关,且无法消除,因此一般不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回火。淬火合金钢在450-650℃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称为第Ⅱ类回火脆性。它与杂质在奥氏体晶界上的偏析有关,消除第Ⅱ类回火脆性的方法:回火后快速冷却,使杂质来不及在晶界上偏析。(简答题)55.液态金属充型铸造,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铸件,取决于充型能力。在液态金属充型过程中,一般伴随结晶现象,若充型能力不足,在型腔被填满之前形成晶粒将充型的通道堵塞,金属液态迫使停止流动,于是铸件将产生不足或冷隔等缺陷。56.充型能力取决于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57.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和原因 序号 影响因素 定义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1 合金的流动性 影响原因 流动性好,易于浇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和排除;易于对铸件的收缩进行补缩。2 浇注温度 浇注时金属液的温度 金属液体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 3 充型压力 浇注温度愈高,充型能力俞强。压力愈大,充型能力俞强,但压力过大或充型速度过高会发生喷射、飞溅和冷隔现象。4 铸型中的气体 浇注时因铸型发气而形成在铸型内能在金属液与铸型间产生气的气体 膜,减小摩擦阻力,但发气太大,铸型的排气能力又小时,铸型中的压力增大,阻碍金属液的流动 铸型从其中的金属吸取并向外传输5 铸型的传热 热量的能力 传热系数愈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俞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愈短,充型能力下降。6 铸型系数温度 铸型在浇注时的温度 温度愈高,液态金属与铸型的温差就愈小,充型能力愈强。7 浇注系统结构 各浇道的结构复杂情况 结构愈复杂,流动阻力愈大,充型能力愈差。8 铸件的折算厚度 铸件体积与表面积之比 折算厚度大,散热慢,充型能力好。9 铸件的复杂程度 铸件结构复杂程度 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铸型充填困难。58.铸件的凝固方式分为三种类型:逐层凝固方式、体积凝固(糊状凝固)方式和中间凝固方式。59.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收缩是铸件许多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60.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经过三个收缩阶段:⑴液态收缩:金属在液体状态时的收缩,其原因是由于气体排出,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⑵凝固收缩: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其原因是由于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又称为体积收缩,是缩孔或缩松形成的基本原因。⑶固态收缩:金属在固态过程中的收缩,其原因在于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少。固态收缩还引起铸件外部尺寸的变化,古称尺寸收缩线收缩。线收缩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是铸造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61.在常用合金中,钢的收缩率最大,灰铸铁收缩率最小。62.铸件凝固结束后常常在某些部位出现孔洞,大而集中的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结晶间隔大的合金,易产生缩松,纯金属共晶成分的合金,易形成集中的缩孔。63.金属材料经冷塑性变形后,随变形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64.晶体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才会发生塑性变形。65.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加工,此时产生加工硬化。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热变形加工。66.热变形加工可使金属中的气孔和疏松焊合,并改善夹杂物,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提高钢的强度、塑性及冲击韧度。67.热变形时铸锭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沿变形方向被拉长为纤维组织(热加工流线)。68.自由锻用于单件、小批量锻件的生产以及大型锻件的产生。69.自由锻相比模锻具有以下特点:模锻件形状和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余量小,节省金属材料;生产率高;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模锻设备要求较高,吨位要求大,锻模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较长。70.模锻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及大量生产。71.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材料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加工方法。板料冲压通常在室温下进行,故又称冷冲压。72.弯曲件在弯曲变形后,会伴随一些弹性恢复从而造成工件弯曲角度、弯曲半径与模具的形状、尺寸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弯曲件的回弹现象。73.焊接方法: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74.电阻焊是利用接触电阻热将接头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再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形成原子间结合的焊接方法。75.钎焊分为两类:硬钎焊和软钎焊。硬钎焊的特点是所用钎料的熔化温度高于450℃,接头的强度大,用于受力较大、温度较高的场合。所用的钎料多为铜基、银基。钎料熔化温度低于450℃的钎焊是软钎焊。软钎焊常用锡铅钎料,适用于受力不大,工作温度低的场合。76.焊接残余应力变形产生的原因:结构件在焊接以后2产生变形,内部易产生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会增加结构工作的应力,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焊接时,焊缝被加热,焊缝区应膨胀,但由于焊缝区域周围的金属未被加热和膨胀,所以该部分的金属制约了焊缝区受热的自由膨胀,焊缝产生塑性变形并缩短。焊缝冷却后,焊缝区域比周围区域短,但是焊缝周围区域并没有缩短,从而阻碍焊缝区域的自由收缩,产生焊接以后工件的变形与应力。77.低碳钢的焊接:焊接性良好,焊接时没有淬硬、冷裂倾向。78.铸铁的焊接:铸铁碳含量高,塑性低,焊接性差。铸铁焊接容易产生裂纹。79.焊接时,为什么对焊接区进行保护?有哪些保护措施? 答:防止空气进入熔池,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氧、氮含量、氧含量增加,焊缝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下降。氮含量增加,会使焊缝中产生气孔。保护措施:⑴造气保护:焊条药皮或焊剂在高温下回产生气体,在焊接区周围形成一层保护气体,隔绝空气,使弧柱和熔池受到保护。如氩弧焊。⑵造渣保护,焊条药皮或焊剂熔化后产生熔渣,在熔池表面形成一层熔渣,与空气隔绝。如埋弧焊。⑶气-渣联合保护,在焊接区周围同时形成保护气体和熔渣,对焊接区进行保护。如焊条电弧焊。⑷渗合金,通过药皮、焊剂或焊条、焊丝向金属池渗合金,添加硅、锰等有益元素,以弥补其烧损,并进行脱氧、脱硫、脱磷,从而保证和调整焊缝的化学成分。80.热塑性塑料:其分子结构主要为线型或支链线型分子结构,工艺特点是受热软化、熔融、具有可塑性,冷却后坚硬;再受热又可软化,可重复使用而其基本性能不变;可溶解在一定的溶剂中。成形工艺简便、形式多种多样,生产效率高,可直接注射、挤压、吹塑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81.热固性材料:具有体型分子结构,热固性塑料一次成形后,质地坚硬、性质稳定,不再溶于溶剂中,受热不变形,不软化,不能回收。成形工艺复杂,大多只能采用模压或层压法,生产效率低,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82.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硬度以及高耐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但特有的脆性、抗热振性能差等缺陷。83.碳/碳复合材料具有碳和石墨材料特有的优点如低密度,优异热性能如耐烧蚀性、抗热震性、高导热性和低膨胀系数。同时还具有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高弹性模量。84.纳米材料的特性: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量子隧道效应。85.毛坯选择的原则:⑴工艺性原则⑵适应性原则⑶生产条件兼顾原则⑷经济性原则⑸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制作人:罗爽 绝无雷同 翻者必究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 篇5
一、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判断、简答、案例分析
二、需重点掌握的名词
传播、符号、人际沟通、选择性理解、社会性别、自我表露、组织、沟通、沟通的自然环境、大众传播、小群体沟通、性别敏感性、媒体、倾听
传播:从一般意义上说,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也是生物界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为。
符号:所谓符号就是一种代表人的思想,意愿的通用记号或标志。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它不仅表现为人们之间各种活动、经验、能力的交流,还表现为人们的情感、意向、意见、思想、价值和理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选择性理解: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作出的不同解释和结论。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加以理解时,除去客观事物的本来要素之外,一定要加入自己原有的某些因素,包括经验、文化背景、动机、情绪、态度,使得所受信息常常不等于所传信息。
社会性别:是指有社会化过程所构建的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和责任,也包括对男性和女性的特点、态度和行为的一种期望。
自我表露:是指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自愿地告诉给别人的行为。可以是语言形式或非语言形式。
组织:是指为了一个个体不能完成的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群体。
沟通:一般来说,沟通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设定的目标,利用相互认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体态语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信息、思想和感情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的过程。
沟通的自然环境:指沟通所处的特定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气候等有关因素,这些因素对沟通有着相当大的制约和影响。
大众传播: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某种媒体例如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电脑、网络等印刷和电子媒体,利用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小群体沟通:一般指二至七人组合在一起,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完成某种具体的任务和发挥大家的潜力而非正规地组织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
性别敏感性: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意识到性别的社会的或生理的差异并采取性别平等倾向的行为,称为性别敏感性。
媒体:也称媒介,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播机构。
倾听:可以理解为包括收听者和讲话者在内的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三、各章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你如何看待发展传播学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2.传播在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p12)
答:农业推广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农村的发展。农业推广是实现农村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传播学是实现推广目标的一种手段。农业推广工作者利用传播沟通,完成农业推广工作,通过技术推动和人力资源开发来改变农民自愿行为,进而推动农村的发展变化。主要作用有以下4点:
1、获取信息,发出信息
信息的获得和发出是沟通的重要作用之一。推广人员通过与农民的沟通,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技术采纳效果。
2、分析需求,提供咨询
咨询是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农业推广机构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农民指望推广人员能够利用沟通手段为他们提供生产生活的信息。
3、讨论协商、计划决策
在工作中,农民不理解时,要利用人际沟通技巧,做耐心细致的动员工作。推广工作者利用沟通的工具与工作对象进行讨论协商,有利于最终的计划和决策的形成。
4、监测评价,修正错误
这里的监测评价一方面指公开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对农村中创新传播的做法与发展策略的选择进行监督。传播媒体以及其他沟通方式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开展适当的发展干预。
5、创造气氛,轻松娱乐
娱乐是人的一种需求。利用文娱活动等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和亲密的气氛,这是沟通一个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推广人员轻松幽默的谈吐,对于引起农民兴趣会起到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3.环境因素对沟通的影响及其案例。(p249?)
4.与教材中的传播模式类似的案例。
第二章思考题
1.认知选择性对传播与沟通的意义? 答:认知结构和选择性给我们以下启示:
(1)知识是通过信息加以传递的。一个人的知识是以某种结构的形式存在于人的脑海里,它不能够也不可能会完整地移入另外一个人的大脑。所以人们传递的是信息,而不可能将自己的整体知识传递给别人。一个人接收到的信息不一定与推广人员的预期相吻合,这是很自然的情况。从这一认识出发,更容易理解在同一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是人们彼此沟通和相互学习的基础。
(2)每个人都存在着向别人学习的必要性。任何人都有自己值得可以学习的东西,尤其是向那种与自己生活经历和环境不同的人学习。要想通过提高主动沟通来实现想别人学习的自觉性,前提是自己要有一种认识,即别人值得自己学习的虚心态度。这不仅使我们容易了解对方,还可以提高自我培养的定向性和主动性。
2.非言语沟通在传播沟通中的价值及运用(完)
答: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它比语言交流更常见,也更富于表达力。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它不仅是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补充,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一般认为,沟通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什么和怎么说,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为重要。而非言语沟通就是一种重要的配合和补充。
非言语沟通在运用上要注意它的几个特点:
1普遍性,非言语沟通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本能,就一般意义来讲,与各国各民族的语言比起来,非言语沟通的信息共享性更强一些。
2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就决定了其特有的非言语沟通符号。3社会性,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社会中不同职业、不同阶层都对非言语沟通有着细微的规定。
4审美性,非言语沟通所表现的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此类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如果沟通的参与者意见不一致,对外在美所体现的心灵美看法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际沟通。
5规范性,这里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言语沟通产生的社会认同。一旦忽略了这种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
6情境性,非言语沟通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善于将非言语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才能使非言语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
3.怎样才能做好组织沟通中的下情上达?(完)
答: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成员间和组织与其他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沟通的目的在于稳定组织成员,应付外部环境,维持组织生命。
下情上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信息流由被领导到领导,由下级到上级。这在正式沟通中表现为下级对上级的汇报,或者下级力图影响上级决策的行为。在沟通形式中,领导需要鼓励下级与自己自由的交流,因为这是做好自上而下控制的保证。即使这样,下级往往还是很谨慎,因为领导有晋升、涨工资或任免的权利。被领导者恐怕哪句话说错了影响自己的个人利益。
为了及时而准确的了解下情,领导者需要鼓励参与性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流。比较可行的方式是要建立和发展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彼此信任感,使群众敢于直言自己的意见。
4.如何克服人际沟通中的障碍?(完)
答:人际沟通的障碍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沟通者不经意中存在的缺点;另一种是有意识地不良沟通策略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形成两种沟通类型:控制型和理解型。我们应该努力避免控制型沟通的问题,提倡理解型。
关于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提高沟通水平的几点建议: 1说话时尽量应用清楚简练的语言 2做到言行一致
3利用非语言行为强化语言表达效果 4交流要坦诚
5注意倾听,不要强加于人
6注意别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锻炼换位思考的能力 7培养自己对对方的兴趣感 8尊重别人
9不要装腔作势,沟通中不要演戏
第三章思考题
1.大众传播媒介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运用?(未完)
答:大众传播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某种媒体(媒介)例如文字、电波、电影、电脑、网络等印刷和电子媒体,利用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媒体(媒介)主要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在这里大众传播媒体主要指在农村中所具备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手段。
农村发展工作者要将农业信息快速有效大范围的传播出去,就需要根据传播目标、信息内容、受众、环境选择合适的媒体及使用方案。
1电视教材,是用图像和声音呈现教学内容,通常有:讲座型,主持型,对话讨论型,展示型和游戏表演型。
2录音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设计、编制的听觉教材。
3试听辅助设备的应用,包括电影、录像、电视、幻灯、投影、黑板、实物、模型、教学书、书写纸、卡片、展示板、标语广告等。内容决定形式,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视听媒体。
4广播和电视的应用,2.网络传播在我国的现状及未来。(未完)答:一般来说,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
第四章思考题
1.如何克服沟通中倾听的障碍,达到有效沟通。(完)
答:倾听可以分为有效的倾听和无效的倾听。无效的倾听等于耗费能量。有效的倾听是提高沟通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村发展工作者或者职业沟通者必备的素质。
影响有效倾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因素:生理上存在着先天的缺陷是导致不能有效倾听的一个明显原因,如听觉器官灵敏度的差异。还如讲话人的速度与倾听的自然速度不协调等。
2心理因素:主要指倾听者当时的心理压力、成见、兴趣等造成的影响。从心理上讲,人们喜欢听奉承的话,不喜欢听批评,这是一种严重的倾听障碍。
3环境因素:如时间、地点、特定情景的影响的制约。包括噪音、光线、温度、距离等都会影响人的注意力。
4倾听偏好和习惯:如内容偏好、行为偏好、对人的偏好、时间偏好等。习惯倾向包括任意打断别人;无任何回应;没有倾听的表达,合着眼睛或环顾四周;提前预想内容结果。
提高有效倾听的途径:
1准备倾听:布置幽雅安静的环境;预先了解谈话者背景和谈话内容;稳定情绪。
2保持倾听:离讲话者较近并集中注意力;眼睛注意讲话者表情;避免打扰举动;利用非言语符号与谈话者沟通;不轻易打断谈话。
3控制倾听:重复重要观点;总结阶段思想内容;要求举例的提问;控制对方激动情绪;提示跑题情况。4倾听中分析:通过侧面提问了解对方偏见;捕捉词句的多种含义;注意非言语符号提供的信息。
四、关于案例分析
建筑装饰施工复习题 篇6
1、水泥砂浆地面强度满足 5Mpa 时方可上人
2、塑料门窗安装固定点间距 不大于600mm
3、墙面刮腻子前应涂刷
抗碱封闭底漆
4、室内甲醛含量 不大于0.08mg/m³
5、饰面材料与龙骨的搭接宽度应大于龙骨受力面宽度的 2/3
6、预埋件应满足: 拉拔强度
7、不属于墙面贴砖的主控项目的是:
滴水线槽
8、玻璃隔断应以 1.5m 高度为一个施工阶段
9、实木地板木龙骨紧固件埋深 不超过板厚的2/3
10、保证安全及质量因对材料进行
抽样检测
11、施工时室内外温度 不低于5℃
12、当管线穿过防火墙时,应对其进行 固定封堵
13、严禁擅自改动 主要使用功能
14、水磨石地面为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15、关于大理石叙述正确的是: 大理石化学性能属碱性石材;刚性好,硬度高,耐磨性强;不怕酸
16、关于花岗石叙述正确的是: 花岗岩属酸性石材,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吸水率低,表面硬度大,化学稳定 性好,耐久性强,但耐火性差。适用于室内、外装饰
17、对于陶瓷锦砖叙述不正确的是: 不适用于室外墙地面装饰
18、有吸音要求的铝合金装饰应选用: 铝合金穿孔板
19、实木地板分为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案例分析:
一、严禁施工改造部位:建筑主体、承重墙、未经设计确认私改水电气通讯等管线和主要使用功能。
二、损失供货商负责,可索赔工期。
三、防治石材反碱:①采用干挂法;②在石材背面、侧面与水泥接触面刷防护剂;③用低碱性水泥;④顺石材纹路切割加工。
4、吊顶隐检验收:①吊顶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管试压。②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③预埋件或拉结筋。④吊杆安装。⑤龙骨安装。⑥填充材料的设置。
5、木质产品为何封底漆:
1、保证木材含水率;
2、保证油漆与基层附着力;
3、防止渗透和表面油漆色不均匀性。
问答题:
1、什么是建筑装饰与装修?
答:建筑装饰:指建筑饰面,为满足人们视觉要求和对主题结构保护作用而进行的艺术处理与加工。
建筑装修:指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之外,为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而进行的装设与修饰。
2、建筑装饰施工有那些作用?
答:美化环境,满足使用功能;保护建筑结构,增强耐久性;体现建筑物的艺术性;协调建筑结构与设备之间的关系。
3、玻璃幕墙有哪几种构造形式?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答:全隐框玻璃幕墙:将玻璃框固定在铝合金构建组成的框格上,框的上框挂在铝合金框格体系的横梁上,其余三边用不同的方法固定在框格的竖杆及横梁上。
半隐框玻璃幕墙:竖隐横明(铝合金竖杆隐在玻璃后面,玻璃安放在横杆的玻璃镶嵌槽内,槽外加盖铝合金压板,盖在铝合金外面)竖明横隐(竖向采用玻璃嵌槽内固定,横向采用结构胶粘贴)
明框玻璃幕墙:整个幕墙平面上都有显示竖横铝合金框架。
挂架式玻璃幕墙:采用四爪式不锈钢挂件与立柱焊接,挂件的每个抓与一块玻璃的一个孔相连接。
无骨架玻璃幕墙:又称结构玻璃,是以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吊钩或以特殊的型材从上部将玻璃悬吊起来。
4、吊顶的一般构造?他们之间如何传递力?
答:吊顶构造:三部分,吊杆或吊筋、龙骨或格栅、面层。面层自重传递给龙骨或格栅,龙骨再传递给吊杆或吊筋。
5、架空式木基层适合于怎样的房屋地面?如何保证木格栅的稳定?
答:架空式木基层适用于:1对于底层房屋,考虑回填土工作量大或设备管道敷设和检修需空间时;2对于同一层楼内,当某一房间因结构或使用上的原因,同时其他房间为达到面层一致时。增强稳定:铁钉在龙骨两侧中部斜向与垫木钉牢;两侧设剪刀撑增强格栅侧向稳定。
6、薄壁轻钢龙骨的施工顺序?
答:薄壁轻钢龙骨:采用镀锌铁皮或黑铁皮之带钢或薄壁冷轧退火钢卷带为原料,经冷弯机滚轧冲压成德轻骨架支撑材料。施工顺序:墙位放线-墙基施工-安装沿地、沿顶龙骨-安装竖向龙骨(包括门口加强龙骨)、横撑龙骨、通贯龙骨-各种洞口龙骨加固。
7、铝合金门窗安装施工应注意哪些问题?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 篇7
关键词:建筑材料与检测,项目教学法,项目化,任务分解,考核体系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试验员、材料员的证书课程。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正确认知、检测和选用建筑材料。寻找并实践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专业知识的途径, 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建筑材料与检测项目化教学的基础
1. 项目化教学法的概念及其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 是指通过引入一个具体且完整的工程项目而展开的一种教授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为, 老师在教授一项知识时, 引入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让学生去处理, 学生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不但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也可以提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而设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应用项目教学法, 对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 根据土建类专业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知选用、检测、验收保管等能力为主线, 依据工程进展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构建学习情境, 融入土建类职业岗位证书考试内容, 增加行业新标准,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 主动思考、主动参与, 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
2.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能适应“五大员”岗位中材料员与试验员的工作, 具有正确认知、检测、选用和保管建筑材料的能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天然石材,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水泥, 混凝土, 建筑砂浆, 建筑钢材, 建筑防水材料, 墙体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课程设置包括的内容较多, 较烦琐, 而目前根据高职院校培养计划的特点, 课时安排较少。因此, 对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整合,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有目标地在做中学, 在有限的课时里更好地掌握知识,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项目化
1. 课程目标
项目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材料与检测的专业技能。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做到教师师傅化, 学生要有充分的学习主动性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掌握专业技能。本课程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项目整合, 把项目引入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学习, 使学习具有实际操作性和目的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取任务引领的方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技能考核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后, 具有可以完成任务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达到的目标是具有正确、合理地选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及新材料的鉴别能力, 具备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的能力。
2. 课程项目分解
结合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要求及工作过程内容, 可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 项目化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每个项目可能涉及的知识点, 让学生参与每一个项目全过程,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掌握行业应当具备的知识与技能。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材料与检测中的应用内容布局如上图。
3. 项目具体任务分解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主要依据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 结合课程分解的项目对内容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 采取的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材料与检测”中的任务分配如上表所示。
三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考核体系
对学生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对后续各种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知识应用的重要保证。建立与课程目标适应的评价考核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工程素养。
本课程采用驾证式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分为应知的理论知识考核和应会的实际能力考核。应知部分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评价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其中平时成绩从考勤、课堂表现、作用等方面评价, 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占总评成绩的60%。应会部分的考核采用阶段性考核的方式, 针对每个项目划分的任务设定评价标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任务并形成成果, 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评分, 其中每个任务的成绩占应会部分的10%。学期结束, 各个阶段的考核成绩总和即为学生应会部分的考核成绩。
四总结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职业实践课程, 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能为日后直接从事材料员等岗位工作提供专业准备。建筑材料与检测的项目课程改革, 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 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能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终实现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凤.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土木工程识图》课程中的应用[J].华章, 2011 (21)
[2]曹广田.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的改革[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9)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 篇8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整合
G712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水泥、混凝土、砂浆、墙体、沥青等材料的检测、应用及保管等,其作用是为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施工技术、建筑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必要知识,并为今后在工程实际中解决材料问题和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毕业后取得建设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块。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据调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在刚毕业时主要从事材料试验、测量放线等操作岗位及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员等相关的工作。从就业岗位看,以建筑施工一线管理岗位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程实践性强,为此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几点思考。
一、目前《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涉及面广,逻辑性、系统性差
本课程包括多种材料,石灰、水泥、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沥青等,内容非常繁杂且相对分散,而且各类材料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缺少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章可循,需记忆的知识多,易感枯燥,上课容易开小差,提不起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
目前《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程主要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理论部分内容基本在教室讲解,实验内容的教学在实验室进行,两者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学完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体现职业教育“教中学、学中做”的特点,难以培养出技能型人才[1]。而该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够对常见的建筑材料进行性能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质量状况。而现阶段的实验主要停留在老师讲解与示范操作、学生验证的形式,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学生所学的知识仅停留在感受实验、验证实验的基础上。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该门实践课,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现有的教学评价虽然也加强了技能考核方面的内容,但主要还是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主。且在技能考核方面是以小组的形式考核,小组内部难免会有每次都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的同学,有不主动偷懒的同学,这种内部的差别在考核时没有体现出来,需要进一步的调整评价方式。
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改革的探讨
1.教学目标的明确
基于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对《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进一步明确:能正确合理地选用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能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其质量;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对新材料具备认识及鉴别能力。
2.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员、材料员的岗位需求,将建筑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选用、保管和检测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学科体系,以市场需求和材料检测为切入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建筑材料的检测,将其它理论知识(如生产、组成等)淡化。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以及对毕,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即实现个人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变,最后开发出工学结合课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的原则是以某框架结构的建设顺序为主线,以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为具体工作任务,设计具有完成工作过程的检测项目。重构之后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由如下四个项目组成。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手段,既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精炼理论知识,又强调动手實践能力[2]。突破原有的在课室教理论,在实验室实践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搬到实验室,教师结合实物展示、仪器示范进行教学,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沿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论和实践双向考核的基础上,将课程的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实践五五分”。实践考核从鉴别材料、材料取样、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处理、实验场地清理、团队协作等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在学生互评、自评的基础上给出教师评价意见,让学生明确只有真正学会了才能通过考核。从教学目标而言,学生通过了考评其必然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争取更加贴合现实工作岗位的要求。
五、结语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内容多而杂,涉及知识多,系统性不强,学生识记及理解困难。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仅应该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改革教学内容及考核评价方案,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争取使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职《建筑材料》课程项目化改革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11.07
建筑材料综合复习题学生用 篇9
一、填空
1.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
2.强度按外力作用形式可分为、、、。3.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的特点是“ ”。
4.在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适量的 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
5.按规定方法检验凡水泥中的、、、中的任一项不符合规定,均为废品处理。
6.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一个综合性能,包括、、三方面含义。7.混凝土和易性指标用 或 表示。
8.常用的建筑砂浆按胶结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等。9.石油沥青的粘滞性用 和 表示。10.水玻璃常用的促硬剂为。
11.硅酸盐水泥从加水拌合直到浆体开始失去可塑性的过程称为,直到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的过程称为。
12.建筑钢材按化学成分分为: 和。13.木材横切面上看到的深浅相同的同心圆称为。
14.木材按其加工程度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
二、单项选择
1.散粒状材料在一定的疏松堆放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A.实际密度 B.表观密度 C.堆积密度 D容重
2.如果材料的孔隙体积增大,则以下数值不变的是()。A.孔隙率 B.吸水率 C.强度 D.密度
3.砼经过50次冻融循环而未超过规定,其抗冻等级为()。A.F25 B.F49 C.F50 D.F100 4.生产石灰的主要原料是石灰岩,其主要成分为()。A.CaO B..MgO C.CaCO3 D.MgCO3
5.在硅酸盐水泥的四种矿物组成中,决定早期强度的是()。A.C3A B.C2S C.C3S D.C4AF 6.在硅酸盐水泥的四种矿物组成中,()与水反应最快,水化热最高。A.C3S B.C2S C.C3A D.C4AF 7.砼等级是以()为标准试件,经过28天标准养护,测得抗压强度值加以评定的.A.100100100mm B.150150150mm C.200200200mm D.70.770.770.7mm 8.水泥浆在混凝土材料中,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________作用。A、胶结
B、润滑和胶结
C、填充
D、润滑和填充 9.石灰膏在储灰坑中陈伏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A、充分熟化
B、增加产浆量
C、减少收缩
D、降低发热量 10.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的是________作用。A、石灰
B、石膏
C、普通水泥
D、黏土 11.石油沥青中,()决定其流动性。A.地沥青质 B.油分
C.树脂
12.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分别为()。A.不得早于45分钟,不得迟于6.5h B.不得早于45分钟,不得迟于720分钟.C.大于45分钟,小于20小时.D.不得早于45分钟,不得迟于4h
13.材料憎水性是指润湿角()。
000A、θ< 90 B、θ>90
C、θ=90
D、θ=0 14.下列不属于常用活性混合材料的是()。
A.粉煤灰 B.矿渣 C.火山灰 D.粘土
15.一般抹面砂浆分三层:底层、中层及面层,其中中层起()作用。A.找平B.粘结 C.保护 D.装饰
三、是非判断题
1.石灰的“陈伏”既能提高产浆量,又能消除过火石灰在使用中的不良作用。()2.掺混合材料硅酸盐水泥,主要有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三种。()3.按标准规定,自来水不得拌制砼。()4.体积安定性不好的水泥,可降低强度等级使用。()5.砂率是砼中砂与石子的质量比。()
四、计算题
1.一混凝土试块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其质量为8.1kg,磨细后装入李氏瓶测得体积为0.0032 3m求该混凝土试块的表现密度和密度? 2.浇筑一钢筋混凝土梁,要求配制强度为C20,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碎石,水灰比为0.60,问是否能满足强度要求?
(试配强度公式fcn,o=fcn,k+1.645δ,经验强度公式fcn,o=aafce(c/w-ab),标准差δ=4.0 MPa,aa=0.46,ab=0.07)
建筑材料综合复习题二
一、填空
1.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________,终凝时间不得迟于________。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等的含义。3.水泥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砂浆按其用途分为:
和
及其它特殊用途的砂浆。砂浆的流动性指标为: ;保水性指标为。
5.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有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
6.钢材的工艺性能包括、,力学包括性能、。7.混合砂浆的基本组成材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抹面砂浆一般分底层、中层和面层三层进行施工,其中底层起着_________的作用,中层起着_________的作用,面层起着_________的作用。
9.冷弯检验是:按规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弯曲后,检查试件弯曲处外面及侧面不发生断裂、裂缝或起层,即认为冷弯性能合格。
310.烧结粘土砖的构造尺寸是 ,1m 砖砌体需用砖 块。
二、单项选择
1.水泥的储存期为 个月。()A.1 B.2 C.3 D.6 2.下列混凝土掺入的外加剂中,是早强剂的是。()A.氯化钙 B.松香 C.柠檬 D.磺酸钙 3.混凝土的_________强度最大。()
A、抗拉
B、抗压
C、抗弯 D、抗剪
4.水泥浆在混凝土材料中,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________作用。()A、胶结
B、润滑和胶结
C、填充
D、润滑和填充 5.石灰膏在储灰坑中陈伏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A、充分熟化
B、增加产浆量
C、减少收缩
D、降低发热量 6.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的是________作用。()
A、石灰
B、石膏
C、普通水泥
D、黏土
7.普通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测试,采用100㎜×100㎜×100㎜的试件,其强度换算系数为_________。()
A、0.90 B、0.95 C、1.05 D、1.00 8.在原材料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A、水泥用量
B、砂率
C、单位用水量 D、水灰比
9.砌筑砂浆为改善其和易性和节约水泥用量,常掺入_________。()A、石灰膏
B、麻刀
C、石膏
D、松香 10.普通粘土砖评定强度等级的依据是________。()
A、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B、抗折强度的平均值
C、抗压强度的单块最小值
D、抗折强度的单块最小值 11.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称为________。()
A、塑性
B、冲击韧性
C、弹性
D、硬度 12.伸长率是衡量钢材的________指标。()
A、弹性
B、塑性
C、脆性
D、耐磨性 13.普通碳塑结构钢随钢号的增加,钢材的________。()
A、强度增加、塑性增加
B、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C、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D、强度增加、塑性降低 14.生产石膏的主要原料是()
A、CaCO3 B、Ca(OH)2 C、CaSO4·2H2O D、CaO 15.钢材中()的含量过高,将导致其热脆现象发生。A、碳 B、磷 C、硫 D、硅
三、是非判断题
1.石膏浆体的水化、凝结和硬化实际上是碳化作用。()
2.为加速水玻璃的硬化,常加入氟硅酸钠作为促硬剂,加入越多效果越好。()3.体积安定性不好的水泥,可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4.当采用合理砂率时,能使混凝土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而水泥用量最少。()
5.一般来说,钢材的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增加,强度增加,脆性增加。()
四、计算题
已知混凝土经试拌调整后,各项材料用量为:水泥3.10 kg,水1.86kg,砂6.24kg,碎石12.8kg,3并测得拌和物的表观密度为2500kg∕m,试计算:(1)每方混凝土各项材料的用量为多少?
(2)如工地现场砂子含水率为2.5%,石子含水率为0.5%求施工配合比。
建筑材料综合复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
1.材料的密度(ρ),表现密度(ρ′)及体积密度(ρо)存在如下关系:()。A.ρо≥ρ′≥ρ B.ρ≥ρ′≥ρ C.ρ′≥ρо≥ρ D.ρ≥ρо≥ρ′ 2.材料的厚度加大则材料的导热系数()。A.加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3.石灰在使用前一般要进行陈伏,这是为了()。
A.有利于结晶
B.蒸发多余水分
C.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降低发热量 4.建筑石膏的化学成分是()。
A.无水硫酸钙
B.β型半水石膏 C.型半水石膏
D.天然二水石膏
5.国家规范中规定,水泥()检验不合格时,需按废品处理。A.强度
B.初凝时间 C.终凝时间
D.水化热
6.下列工程中,()宜选用硅酸盐水泥。
A.预应力混凝土
B.耐酸混凝土
C.处于海水中的混凝土工程
D.高温养护混凝土
7.掺活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抗碳化能力差的原因是由于水泥石中()的原因。A.孔隙
B.Ca(OH)2含量低 C. Ca(OH)2含量高
D.CO2含量高
8.减水剂能使混凝土拌和物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条件下,改善和易性,降低()A.保水性 B.泌水性 C.耐久性 D.流动性
9.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F)来表示,抗冻等级在()以上的混凝土简称为抗冻混凝土。
A.F50
B.F40 C.F30
D.F20 10.炎热夏季施工的混凝土工程,常采用外加剂是()。A.早强剂
B.缓凝剂 C.引气剂
D.速凝剂
11.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偏小时,应采取()办法来调整。A.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泥浆数量 B.直接加水泥
C.保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D.单纯加水
1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标准值来确定的。A.抗拉强度 B.劈裂强度
C.立方体抗压强度
D.棱柱抗压强度
13.钢材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强度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A.钢的强化
B.时效
C.时效敏感性
D.钢的冷脆
14.使钢材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还可以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的合金元素是()。A.O B.S C.P D.Si 15.建筑石油沥青的牌号愈高,则()。
A.黏性愈小
B.塑性愈小 C.耐热性愈差
D.硬度愈大 16.非承重外墙应优先选用()。
A.烧结普通砖
B.烧结多孔砖 C.烧结空心砖
D.石膏板
二、多项选择(选错一个则不得分)
1.石灰在空气中凝结硬化是受到的作用有()。A.结晶作用
B.酸化作用
C.碳化作用
D.干燥作用 E.外加剂的作用 F. 中和作用 2.影响硅酸盐水泥技术性质的因素有()。A.石膏掺量 B.养护时间(龄期)C.温度和湿度 D.强度
E.外加剂的影响 F. 凝结时间
3.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A.单位体积用水量
B.砂率
C.外加剂
D.时间和温度
E.标准稠度用水量 F.安定性
4.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有()。
A.减水剂 B.缓凝剂 C.引气剂 D.早强剂 E.防水剂 F.促硬剂 5.硅酸盐水泥不适用于()。
A.工业厂房建筑工程 B.大体积结构
C.耐高温结构 D.高档宾馆建筑工程 E.海工工程 F.耐磨地面 6.安全玻璃的品种有()。
A.夹丝玻璃
B.夹胶玻璃
C.镀膜玻璃
D.钢化玻璃
E.玻璃砖 F.玻璃砖
三、判断题(正确画∨,错误画×)
1.软化系数越大,材料的耐水性能越差。
()2.低合金钢适用于经受动荷载的钢结构。()3.钢号为Q235—A·b的钢其性能好于钢号为Q235—D·F的钢。()
4.钢中碳的含量越少则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5.空心砖和多孔砖都可做为承重墙体材料。
6.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厚度无关。()7.钢筋经冷加工时效,其强度提高而硬度减小。
()8.欠火石灰会引起石灰的后期熟化,抹灰后会造成起鼓和开裂。
()9.砌筑砂浆强度与水灰比有关。
()
10.合金钢中碳元素仍然是与技术性能密切相关的合金元素。
()
四、简答题
1.影响材料强度测量值的因素有那些?
2.水泥石腐蚀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如何克服水泥石的腐蚀? 3.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性能上有哪些不同?分析它们各自的适用和不适用范围。
4.与传统沥青防水卷材相比较,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各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五、计算题
3某材料的孔隙率为24%,此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40cm,质量为85.50g,吸水饱和质量为89.77g,烘干后的质量为82.30g,求该材料的ρ,ρ′和WW。
建筑材料综合复习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材料的孔隙状况有_____、______、_____三个指标说明。
2、当湿润角a小于等于90的为______材料,当a大于90_____材料.3、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有C3S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水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5、混凝土四种基本组成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边长为_______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_____d所测量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7、减水剂的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钢材按化学成分来分有________钢和_______钢。
9、屋面的防水做法可分为________防水和__________防水。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体积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导热系数如小于0.25w/(m•k)的材料为绝热材料。()
3、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陈伏”时间是1周以上。()
4、水泥的凝结硬化分初凝和终凝。
()
5、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可增强水泥石的防腐蚀的能力。()
6、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
()
7、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0mm。()
8、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9、钢材的化学成分中,S、P、O为有害元素。
()
10、钢材通过冷加工,可以提高屈服强度、节约钢材。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强度:
2、外加剂:
3、和易性:
四、改错题(共25分)
1、什么叫水泥的体积安全性?不良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8分)
2、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8分)
3、评价钢材技术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9分)
五、计算题(10分)
已知某混凝土的实验配合比C:S:G:W=1:2.31:4.29: 0.60,1m3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为320Kg,砂的含水率为3%,石子的含水率为2%。求1m3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和各种材料的用量。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总结与复习】推荐阅读:
建筑装饰课程重点理论总结09-02
江苏滨海金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的服务单位06-08
建筑装饰材料09-05
建筑外观装饰10-20
建筑装饰08-01
绿色建筑装饰材料08-30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11-25
建筑装饰材料表07-19
建筑装饰材料介绍09-23
建筑装饰艺术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