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2024-11-25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共12篇)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篇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时刻与企业需求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学校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课间或实训课堂能巩固理论知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1]。高职院校开设《建筑装饰构造》这门课如何能满足现在企业和工程上的要求,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作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应该重点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指出建筑装饰构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课程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2]。

一、《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一)课程性质。《建筑装饰构造》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能读懂建筑装饰构造施工图纸,能够理解构造图含义和施工工艺,并且可以完成设计图纸中建筑装饰构造图纸设计,具备独立完成建筑装饰施工方案能力,结合所学的建筑装饰材料和建筑装饰施工等课程,达到建筑装饰设计师和施工员所具备的知识要求和职业技能[3]。

(二)课程特点。

1.实践性强。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毕业生大多都是去企业一线岗位,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讲解,书本中较难的构造图难以读懂,而校内实训室又不能对每一构造提供展示空间,加之学生对材料和施工等知识的欠缺,经常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去画构造图而起不到效果,学生毕业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懂图纸,且不能根据实际效果绘制出完整的构造设计,因此本课程的设置应与实践环节密切相关,学生毕业后才能发挥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在社会工作中突出自己的专业知识。

2.课程知识涉及较广。《建筑装饰构造》这门课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包含地面装饰构造、墙面装饰构造、顶面装饰构造、玻璃幕墙装饰构造、门窗装饰构造、隔墙装饰构造等,教学内容涉及到公共建筑和家庭装饰装修,课程知识面也涉及较广,包括建筑装饰施工材料和建筑装饰施工工艺,学生必须对这两门前置课程学习透彻才能进行本课程学习,因此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如何把本课程和这两门课程相结合,是本专业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建筑装饰构造》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和本科院校相比整体较差,教师在课前积极备课,准备大量图形配以文字进行教学,但在课堂中,学生睡觉、玩手机、开小差等现象尤为严重,导致很多高职院校上课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听讲,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受到影响,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高职院校授课时,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提不起兴趣,觉得老师讲课内容和多媒体大同小异,得不到直观的演示或讲解,而本课程构造图尤为复杂,学生的三维想象空间较差,无论是视频演示、施工图绘制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加之每天课程较多,学生难以接受所学的全部知识点。

(二)实训室建设落后。本课程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构造图工艺的理解与构造节点的绘制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虽然有大量建筑实训场所,但建筑装饰实训室所占比例很小,加之社会发展较快,建筑材料更新换代节奏较快,导致学校建筑装饰实训室的构造节点、材料、施工工艺跟不上,往往学生看到的实际构造与实际工作中相比差别较大,并且很多实训室建设不完善,施工构造节点展示不全,让学生参观的现场施工所学知识也只是课堂上较少部分,这让学生的实训环节达不到教学要求,只有更新学校实训室建设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也能使学生学习到更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教学手段单一。高职院校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授课方法上,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训教学为辅,对实践教学部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开设实训课程就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其实不然,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实训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现学现用,巩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手段上开发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解决现有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培养出满足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四)课程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相比较,无疑就是突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往往在课程设置时,实训课时只占本课程课时的10%或更少,这就导致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而没有接触到实际工程,对知识一知半解,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走出校园不能把理论知识转换到实际工作中,而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得不到完全的运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应理论与实训课程相结合,在理论中去学习实践方法,在实训中巩固理论知识,相辅相成,使学生的实训课程不再是一门独立课程。

三、《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一)教学内容优化。本课程结合了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经常在讲解构造的同时还要跟学生讲解材料和施工这两课程的知识点,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率较高,弱化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希望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将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施工工艺和建筑装饰构造这三门课程综合起来,针对建筑装饰地面工程、建筑装饰墙面工程、建筑装饰顶棚工程、玻璃幕墙工程、门窗工程等方面,按照材料-施工-构造这一顺序融合为一门核心课程,按照高职院校三年学习分学期学习,让学生熟悉完整的施工流程,不再单一学习一门课程。

(二)教学手段丰富。利用多媒体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图形进行深刻的讲解,配合板书对重点、难点构造进行详细解剖,通过互动和课后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难点和疑点,在网上找到不同类型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利用视频或现场拍摄等方式进行展示,可以更全面地把整个施工过程和建筑装饰构造结合起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大量建设建筑装饰实训室,对实践中所运用的材料、施工、构造等进行更新,及时作出构造施工节点供学生参观、学习,还可准备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揣摩施工工艺和施工构造,结合理论知识更好得加强知识点,学而致用。还可与校外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关系,带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得到锻炼,在施工现场了解最新材料、工艺和构造,并能更直观地看到现场施工等环节,加强对建筑装饰够构造的理解,还可请企业人员到校进行教学讲解、答疑环节,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三)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可以在学校授课,更要经常走到企业中去学习,把企业的最新材料、工艺等带到教学中,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由本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担任本课程同时还会涉及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任务较为繁忙,学校可以选派年轻教师到各个建筑装饰部门锻炼,学习专业知识,或邀请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或校外名师来学校进行专业演讲,这些对学校的师资都有所提高。

(四)校内外实训室建设。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而校内实训室建设投入资金较大,从而造成校内实训条件较差,而高职院校强调的就是动手能力,实训室建设达不到要求将会影响一个专业的发展,学生也达不到专业标准。因此根据《建筑装饰构造》这门课的特点,校内实训应满足以下几个构造的展示空间:地面构造模型、墙面构造模型、顶面构造模型和隔墙构造模型,在校内实训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完成以上几个模型节点的施工构造,通过自己动手了解其中材料、工艺的知识点,加强对构造的认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而有些较为复杂且经费较高的构造项目,可以和建立校外实训室,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锻炼,为学生定岗实习和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方法设想

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装修案例做课题,课堂按图施工为教学内容,采取在施工现场先操作、后讲解,边操作、边指导的课堂教学方法[4]。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才能得来。我们要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训教学中,将现有的先教学后实训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融合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训现场进行理论教学,在一学期内按图施工并结合教材知识为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实际专业项目为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实际操作演示并讲解,再让学生操作,期间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进行指导,还可请校企合作单位高级工程师一同指导并完成实际工程项目。授课教师根据课时情况选择一学期能完成的装饰工程项目,在施工实训室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照装饰施工顺序所涉及到的建筑装饰构造进行合理分配,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讲解材料的同时介绍每种材料的装饰构造,并挑选出书本上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示范,接着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通过实际操作来对装饰构造进一步巩固理解,在教学环节中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每完成一个装饰构造进行总结、讲解系统理论知识。然后按照“地面工程构造、墙面工程构造、顶面工程构造、门窗工程构造和隔墙工程构造”这五大部分依次进行教学,直至施工任务的完成,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将材料、施工、构造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技术型、应用型、具有大专层次的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做好理论、基本实践的能力准备。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疑点和难点,针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出在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互脱节现象的原因,再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师资情况和实训课程等方面,以理实一体化为原则,从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课程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等几个方面对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性质,教学改革,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赵敬辛,韩博.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4:87~88

[2]魏卓,谷晓龙,谢宁宁.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50~52

[3]彭颖.高职《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4]王烨.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课程体质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1

[5]詹松,刘琛.《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J].考试周刊,2008,10

[6]王杨.高职《建筑装饰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几点设想[EB/OL].网络,http://blog.sina.com,2013

[7]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冯兴国,熊宝莲.2012,1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篇2

[摘要]:本文从建筑装饰材料课改切入,对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步骤、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阐述了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课改的一种方式和所得到的成效。

[关键词]:建筑装饰材料;项目教学法;课改方式;学习主体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并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学习体系中。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材料的种类、规格多;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绿色材料(环保建材、健康建材、节能型建筑装饰材料等)不断涌现;产品的技术指标多、性能要求高等。那么这门课究竟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为专业课程学习形成支撑,为职业岗位工作构成铺垫,我们在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原则,对该课程实施了项目教学法的课改尝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1.项目教学法的情境设定。作为职业教育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与职业的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按照实用、够用和具有前瞻性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优选2-3个典型工程项目案例,以装饰工程施工图为背景,要求学生通过施工图识读,完成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统计,编制材料任务单。

2.课程知识体系实施。项目教学法是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项目组织展开教学和实践,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提供真实或仿真的装饰工程项目,围绕项目材料的任务单编制,认识选购材料开展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按照项目的仿真实施直接参与完成任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真实的经历,学习所需知识体系、感受和理解物质的和社会的交往,逐步领会和探索独立工作能力。

本课程实施的技术路线为:

在完成材料统计和编制的任务单后应对材料进行归并,教师讲授各类装饰材料基本知识、性能和应用条件,随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带领学生到工程施工现场参观,直接体会和感受真实场景,同时,引入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需

要注意的事项要点和易出现的问题。指导上网和开展市场调研,收集该项目用到的材料相关信息。

3.仿真材料选购计划。建筑装饰材料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基本性能、基本物理指标外,培养学生“会选材、选好材、用好材”的能力也是本课程的任务。教师要组织学生按照工程项目材料选购计划,到材料市场仿真模拟选购材料,学生通过制定出材料选购表、拟选材料的品牌、规格、等级、初步价格等,去装饰材料市场与商家洽谈,完成材料选购任务。

4.评价。评价是实施项目教学的考核和总结。各小组汇报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分析、比较小组之间的结果,相互探讨过程经验,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差异因素,教师点评各组的过程活动和进行评价。

二、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问题

1.合适工程项目的遴选。遴选的工程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刚开始给定的项目不宜过于复杂,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比如第一次可以从一间办公室的装修项目开始,第二次则选择典型的一套家装项目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三次可以根据前两次的选购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共建筑装饰项目(如酒店、商场)等稍复杂的项目。所选项目中使用的材料应该是具有两重性:一是工程中常用的、市场上常见的;二是新型的具

有教学内容前瞻性的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过程实施。同时,又可满足装饰工程新潮和知识体系更新,实现知识体系对接行业需求。

2.学生应充当好主体的角色。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项目教学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价行动为行为方法;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根据内容特点,精心策划,合理组织和分配人员,做好总体部署,强调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一般装饰工程项目所需装饰材料少则几十种、多则数百种,故在制定选购计划时,应注意主、次之分。注重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小组间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既要全面培养同学的各方面能力又要注重每个同学的特长的发挥。比如,有些同学擅长与人交流、有些同学擅长收集资料,那么在项目仿真实施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这些专长,做到信息及时交流,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应特别注意与商家的沟通方式,很多学生在事前计划得很好,可真正一到市场上进行选购就开始怯场,特别是遇到商家不理不睬、冷脸、白眼等尴尬状况时,整个计划就完全打乱,选购

很难正常进行下去。此时,一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二是能随机应变,及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计划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选购任务能顺利实施。

3.信息收集应充分。在实施材料选购计划过程之前,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收集材料选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首先较为系统地对需选购的材料基本知识、技术性质、国家标准有一定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可以采用材料的样本示例给学生以增强直观认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演示各种材料品种、花色以及在工程中的运用效果等,甚至可以提供一个虚拟工程建设场景,通过置换不同的材料以演示不同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装饰效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上网和市场调研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同类材料各生产厂家的信息,材料发展的最新信息、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以及材料选购方面的相关经验;三是带领学生参观在建的同类或类似工程项目,了解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需选购材料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充分的准备后,学生已经对需选购的材料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与商家洽谈时,不至于不知从何处下手商谈。

4.做好检查评价工作。评价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评价时,不仅要对涵盖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还应包括对善于学习、工作技巧、策略性方法、参

与性、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观察不仅仅是学生能力的初始条件和终端状态,更要重视处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同时评价应是双边的行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民主性评价”。在评价时,可以由学生按小组自我介绍项目实施的具体任务、目标、方法、手段以及体会、收获;也可是小组间相互评价、总结;如果是真实的工程项目,还应该与项目的真实材料选购进行比对;而教师的评估则要指出各小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身能力,通过评价,学生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完成项目过程任务,究竟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自己在这些能力方面是否具有优势,这样,可以鞭策学生做好下一个项目,激发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实践的兴趣。

5.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挑战。实施项目教学法模式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做学生学习的伙伴。这种模式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学习知识,摸索、形成技能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个时候,教师将要面对以下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教学理念挑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在很多教师头脑里已根深蒂固的教学方式。

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引导他们成为任务完成的主导者,使他们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其次是教学组织挑战。项目教学法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和仿真化。受个人能力所限,学生在此种情景中只能扮演极少的岗位角色,获取的职业信息也十分有限。因此,个人学习目的的完成有时只能依靠小组、团队有组织地分工合作来实现。这就需要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教学组织形式必须从传统的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小组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再次是自身能力的挑战。项目教学法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项目任务的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多数没有企业或现场工作经历的教师最欠缺的。此外,作为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教材,还处于开发、试点和实验阶段,所以教师还面临着自己开发项目教材的考验等。

三、项目教学法对建筑装饰材料课改的绩效和促进 1.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装饰材料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如何选购好适合工程项目需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材料。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装饰材料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外,由于学生在项目实践过

程中,理解和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大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教学有助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之间的渗透衔接。在项目教学法中,确立了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够完整、独立地参与从计划到评价的学习过程,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认真面对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综合运用课程体系内容,从而既对先导课程延续又可为后续课程学习进行铺垫。

3.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依托真实的工程项目或仿真模拟项目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了解和熟悉职业岗位应如何实现选好材、用好材的能力,并对本门课程应具备的知识内容进行完整学习,使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建筑装饰材料课改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只是教学改革众多方式中的一种。学生经过仿真项目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交流协作、动手实践完成项目后,不仅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提高了学习兴趣、丰富了职业经验,而且还提

高了各方面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应是“双师”素质教师。此外,学生学习中会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同样实施项目教学法,却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发展水平、个性以及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不同等等,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正面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篇3

【关键词】道路建材;课程教学;改进

现在国内很多建筑高职院校均设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道路建材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毕业后能独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必要对目前道路建材课程的教学作一些改进。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道路建材方面的理论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施及学生整体状况差别都比较大,在道路建材课程的教学安排上却基本一致,都是安排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理论教学,其中概念术语和文字叙述比较多,学生普遍缺乏感性的直观的认识,表现在毕业以后在实际工程中对道路建材应用还是无从下手,虽然知道一些道路建材的性质,但不会选择和运用。理论教学内容在介绍道路建材时往往表现为平铺直叙,各个部分之间缺少联系,而在实践方面又缺少技能的训练。而对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建筑节能建材则涉及较少。因此,在整个道路建材课程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其他建材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运用的方法。

2.没有将道路工程施工特点融汇到道路建材教学中

由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灌输一个施工全过程的概念,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各门课程相互融合不够,绝大多数学生的只掌握一些有限的理论知识,对与道路工程施工特点结合的不够或缺乏认识。虽然每个建筑院系的教学计划中都有专业类课程的大量内容,如道路施工等课程,其中也有许多道路建材的知识,但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些课程的知识与道路建材是紧密联系的,同时这些专业类课程一般也都是由非道路建材方面的教师讲授,而相关课程的教师彼此之间也缺乏沟通和联系,无法从整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无法体会到道路建材的支撑作用,不能与所学道路建材知识相结合。

3.缺乏有效的工程项目实践训练和缺少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

建筑高职院校也会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试验或参观道路工地现场,试验一般是检验性质的试验,是验证性的。而参观又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很不方便,安排起来也不太容易。

现在各个建筑高职院校年轻教师比较多,很多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到学校的,从未离开过学校大门,而优秀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也没有经历过道路工程实践的锻炼,同时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比较少。这样对其进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就产生许多困惑,最终导致从书本到书本,学生学习没有兴趣。

二、改进的几点意见

1.强化对道路建材运用过程的完整认识

道路施工工程是一项严谨的活动,为了改变只重视理论教学和有限的实践训练的教学现状,必须让学生建立对道路建材如何运用的完整认识。对于道路建材课程的教学来说,可以从制定一个完整的道路工程项目如何选择道路材料着手,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调研、查阅相关资料来最终确定道路建材的选择,教师结合技术条件和详细的构造,对道路建材的选择作出讲解,再结合现行材料的发展方向,结合实际,介绍新材料的发展与运用。这样通过一个完整装饰项目道路建材选用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把各部分道路建材知识连通起来,改变以往学生对道路建材的掌握缺乏内涵的状况。

2.掌握一些其他建筑建材知识

道路建材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掌握一些其他建筑建材知识。首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规律性的原理和方法,如保温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绿色环保建材有什么特点等,其次需要打破以往以道路建材理论教学为主线的设置方式,进而选择针对性更强、教学目的更明确的道路工程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建筑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运用具体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时进行材料与构造的有机教学,系统的讲解再加上道路工程项目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道路建材运用的方法。

3.关注道路建材的新技术发展

通过学校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道路建材的应用不仅要考虑形式,更要关注构造中的各种技术因素,要强调构造设计是根据道路建材的发展而发展的。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道路结构形式就会层出不穷,学生平时要善于学习新的道路建材的应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聘请一些道路桥梁公司的技术人员兼职教授相关技术课程,当然这一点实现起来可能有难度,也可以请他们作道路建材应用方面的讲座。

4.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

教师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既要善于把握现行道路建材的不同特点,更要不断学习新的道路建材的特点,关注道路建材学科的发展,再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经常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发现不足,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篇4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训课

《建筑装饰材料》是一门研究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和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的学科, 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建筑装饰构造》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这两门课程的基础。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装修的物质基础, 不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应用范围、应用方式和质量标准, 在掌握了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这些基本知识之后, 才能根据建筑工程类别、建筑装饰装修部位和使用条件, 合理选择建筑装饰材料并做到材尽其能、物尽其用, 以达到理想的建筑装饰装修效果。《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构造》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这两门课程的基础。我在《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的改革。

1 积极备好每一堂课, 做好充分的课堂前准备

要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自己要先准备一桶水。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工作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优秀的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书本外的一些东西多传授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所以, 对基础较好的班级, 可以有意识地多灌输一些书本之外的知识, 鼓励他们不断创新, 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我在上课之前, 一般会尽可能多收集一些本专业的有关材料, 包括国内外最新的建筑材料, 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以课堂教学为主, 重视讲授与其它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

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 我结合了很多种, 有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展示、与学生探讨、指点学生查资料、实景参观、市场调查等。这样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或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尽管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出现, 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如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仍然要靠教师在讲台来讲授。但是这门课程又与别的纯理论课程有一定的区别, 对于很多的材料, 有的学生没有见过, 有的只是见过成品并在使用的材料, 而学生并不清楚它原始的形态。如果只是纯粹的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授课方式, 学生肯定没有办法接受。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在课堂上除了用口叙述以外, 还要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工具了。我在每一章材料都做了一个课件, 课件里除了描述材料的历史背景、性能、用途、优点、缺点、加工工艺等外, 更注重的是加入了大量的图片。有材料的原始形状图、加工工艺图、成品图片、装饰部位图、工程图片、动画模拟、试验录像以及工程案例等各式各样, 最多的一个章节的课件里我加入了200多张图片, 把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 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 可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 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在一节课里对材料的基本知识与用途一目了然, 并对所讲解的材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注重实训课, 严格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对实训课进行考核

一般情况下, 很多同学不重视实训课,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办法严格管理。比如, 日常实训课主要以市场调查为主、网上或图书馆查资料为辅。具体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每讲解完一种材料后, 先带学生在学院里对相应的材料作观察, 主要是了解材料在现实中的运用以及材料的耐用程度。然后再带学生到建材市场进行材料的规格、价钱进行调查。当然, 建材市场里品牌繁多, 不能要求学生一一调查, 我只要求他们对一至两个品牌进行调查即可。比如, 材料与织物, 建材市场里很难找到相应的材料, 我就带学生到家具城和窗帘商场进行调查。学生对材料市场、商场、家具城等进行调查完后, 我还要求学生写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的内容有:实训地点、实训目的、实训准备、实训要求、实训结果分析、实训心得、指导教师评语七个部分。其中实训结果分析要求学生把材料的性能、规格、用途、价钱等都要写清楚。指导教师评语由我来写。

另外, 每年的综合性实训课都安排在学期课程的最后, 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我克服种种困难, 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实训教学。面对施工现场噪杂的施工环境和炎热的天气, 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不愿参加实训课, 我努力说服大家来上课, 通过严格考勤和计分等方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坚持去工地上课。通过和施工工人一起操作、交流和沟通, 同学们对施工课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 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于以后的施工实训教学, 我会做好充分规划, 提前联系好工地, 努力给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更进一步提高实训课质量。

参考文献

蔡鹏华建筑材料教学论文 篇5

蔡鹏华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摘要]《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性 ,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为了上好《建筑材料》课,只有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大胆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词] 建筑材料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学科,又是其他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习技能,也为今后的工程实习打下理论基础。

然而,《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性 ,看似道理简单,易于看懂,但总使人感觉内容平淡枯燥, 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作为从事《建筑材料》教学的教师,深深感到上好建材课难度较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只有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大胆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以下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的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同时,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根据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筑材料》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与掌握建筑行业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使用、储存等内容;二是基本掌握我国现行建筑材料的各种标准和常见的检测方法,比较熟练地对常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三是强化对专业工作内容的基本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繁杂,以叙述性内容为主,涉及知识面广,一般教材涵盖了多个大类材料品种,但其系统性差,各章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使得其整体性、连贯性均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职业教育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职业学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沿袭大专院校的教学理念,重理论教育,轻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与企业需求脱节。

普遍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课程设置基本上模仿大专院校方式,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目前很多教材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的介绍不即时、不详细。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材料性能的一些基本测试,属于验证性实习。实习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而不是真正地把实习课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不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沿用传统的 “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而建筑材料领域中涉及很多概念,有些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难以描绘。大多数理论知识只有在具备工程实际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被学生更好、更快地加以理解。此外,职业学校招生近年来招生越来越难,所招学生的条件普遍不高,这就导致了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不扎实,且个体差异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就是对学生的考核多按传统的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单一闭卷考试方法,学生轻实习重理论的现象比较严重。实习实训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完善专业实习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

四、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想法

针对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教学

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在满足建筑企业岗位工作对本课程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构建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同时满足建筑企业所需的技术能力为主线的新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简单介绍其他一般内容。

特别要做说明的是在突出重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他非重点章节中也有重点内容,譬如在“砌体结构材料”这一非重点章节里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砌块是重要的墙体材料,所以它们的技术性质是重点内容。

确定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教学,不仅能缩短授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提高学生全面而重点地掌握建材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为了克服《建筑材料》内容多而散、系统性差的不足,同时也为了避免讲授时平铺直叙,教师特别要注意加强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各种工程材料应用与工程实际案例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各种材料在工程实际中所处的地位为出发点;以材料在工程实际中不同的功能作用作为结论来开展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总体前后连贯,条理清晰,上下贯通。例如,某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浇注两周后拆模,发现挡墙有多道贯穿型的纵向裂缝,对于这种质量问题进行引导,从所使用的水泥人手,发现熟料中C3A和C3S含量高,导致该水泥的水化热高。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手段单

一、内容枯燥无趣等问题,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采用材料展示教学,做好对比分析。《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叙述性内容偏多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我们应尽力收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对该材料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再介绍其性能、特点和应用等其他内容。同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共性和特性,便于掌握和理解其技术性能。例如在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直接用样品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述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比较低。采用多媒体教学,借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而且还能通过影像,真实而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真面目”,使学生加深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使材料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并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而加以分析讨论,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追根求源的求知欲,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工程的实际环节引入到课堂内容中来,以实际工程案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石灰的性质时,可列举抹灰墙面出现爆裂点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此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使学生加深对石灰熟化时体积膨胀较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石灰陈伏期的必要性。

第四,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课堂内容生动化。建筑材料品种繁多且课程内容多为叙述式,缺乏系统性,枯燥而平淡,学生学习时很难记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开动脑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以使学生过耳不忘。如在讲解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组成时,可将它们分别比喻为性格迥异的四兄弟,当他们共同从事一项工作时,大哥(C3S)工作能力强,速度快,累出了满头大汗,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强度高,凝结硬化快,水化热大);二哥(C2S)性格内向,工作速度慢,不易出汗,但其毅力好,耐力强,后期工作成效大(凝结硬化慢,水化热小,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发展快);三哥(C3A)属于作秀型。表面看来工作最卖力,出汉最多,但其成绩非常小(凝结硬化最快,水化热最大,强度最低);四弟(C4AF)是乖宝宝,故其各项能力均不突出(凝结硬化适中,水化热适中,强度较低)。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讲解,学生听课比较投入,内容比较容易记住。第五,针对教材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较多采用实习教学。实习课是建筑材料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能验证已学材料的性质,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加强课堂实验教学外,还应加强工学结合,让学生深入工程实际中去,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结束语:尽管在培养目标、存在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但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企业需求、材料技术的发展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 我们只有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大胆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高职 建筑材料课程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钟静(1982- ),女,河北安国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建筑材料;李燕燕(1980- ),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张鹏(1982-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钢结构。(河北邢台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42-02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2007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明确指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于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我院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的重点专业,现已进入全新的建设轨道。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地位十分重要,既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工程监理等课程的必备知识,也是培养综合实践职业技能的重要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我院的改革情况,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建筑工程技术施工和管理人才,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是现场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试验员和材料员等。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是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为导向,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的改革。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場的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员、材料员的岗位需求,将建筑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选用、保管和检测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施工现场主要建筑材料检测为主线,以主要建筑材料检测项目为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设计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检测项目,开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知识点和技能点。

深入施工现场,分析工作过程,以一个实际的建筑工程——我院综合楼为载体,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综合楼为一个典型的钢筋混凝土公共建筑,其中主要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其中包括水泥和砂石集料)、钢筋、砂浆、砌块、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针对该综合楼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建筑材料,以完成该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检测为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根据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出现的顺序,兼顾材料构成的前后顺序,构建八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景都是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建筑材料来设计的学习单元,同时是一个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习单元。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学习规律,在不同的学习情景中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情景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员、材料员和试验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标准,具备正确选用建筑材料的能力;能正确验收和保管材料,能编制常用材料的检测方案,能实际动手实施检测和填写检测报告,并能根据检测数据正确判断建筑材料的质量状况。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建筑材料课程的每个学习情景,都按照完成一个完整工作任务的六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1.布置任务。由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来源于实际工程载体中的某个学习情景中的某一个具体工作内容,如综合楼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需要进场一批水泥,检测并判断水泥的质量是否合格。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班8~10组,每组3~5人,每组作为一个知识技能团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分组并布置任务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该工作任务进行初步分析。

2.资讯。在学校的建筑材料展示厅进行与课程相关建筑材料的现场参观,将实际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相关建筑材料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形象展示并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与完成该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了解相关行业试验规程、规范,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从中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3.计划。根据在资讯中所获取的信息,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各组检测计划。计划可以有多种,小组间可以相互比较、质疑、补充,最后进行修改,以期达到最优的工作实施计划。

4.决策。工作实施计划交教师审阅,教师对各组计划进行讲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修正意见,最后指导学生完善并最终确定完成任务的正确检测方案。

5.实施检测。根据制订的方案,自选材料和试验仪器设备,分组实施检测任务。具体包括:取样、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检测、记录试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填写检测报告并得出结论等。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步骤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行为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行为方式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认真敬业的职业道德。

6.评估。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自我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根据工作表现、发挥作用、协作精神等,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完成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考评。

三、编写特色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具,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培养学生的媒介。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放在首位。教材分教师用工作页和学生用工作页两大部分,内容和顺序与所构建的八个学习情境相配套,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同时按照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布置任务、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来编写。

减少一些理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使学生重点掌握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的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及技术性能。例如,在“水泥”一章中,减少水泥生产、水化凝结硬化等内容,更着重于水泥的性能应用和检测;削减工程中淘汰或限制使用的黏土砖、沥青纸胎防水卷材等内容,同时增加在工程中推广使用的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交互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以实际建筑工程中出现的案例为载体,针对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关于该建筑材料的工程问题,引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某工程实际施工中,石灰砂浆粉刷过的墙壁出现了鼓包开裂现象,分析原因是由于过火石灰引起的,可以通过对石灰进行陈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由于建筑材料在教材和教学中的叙述性很强,为了增加趣味性,应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掌握学习要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从被动教育中解脱出来,促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例如,在石灰一章,可以用于谦的《石灰吟》巧妙地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某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浇注两周后拆模,发现挡墙有多道贯穿型的纵向裂缝,对于这种质量问题进行引导,从所使用的水泥入手,发现熟料中C3A和C3S含量高,导致该水泥的水化热高。

贯彻“实境育人”的教学理念,课堂讲解与分组实践交叉进行,实现交互性教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将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讲讲练练,练练讲讲,边学边练,亦工亦学,学完了以后当即通过“练”来实践,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来讲,予以解决,达到“教学练”的紧密结合。

2.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引入课堂,开发和利用具备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功能的课程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形象直观地再现客观事物,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教学达到简单明了、学生易懂的效果。同时,课程网络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助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真正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

五、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为明显的作用是检测學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反作用力。

把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过程,改革以往单一理论考试的考核模式,形成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技能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在教学全过程中,分别从学生的出勤情况、信息搜集情况、学生工作页完成情况、编制检测计划方案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小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填写检测报告情况和理论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同时,建立考核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总之,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应该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教学改革方案,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课件,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模式等,争取使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与上述几方面息息相关,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因素,例如,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学校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的保障等都会对改革有所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李文利.浅谈高职专业课程教学[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3).

[3]陈文新.职业教学课程文化建构[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篇7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实质是如何创设给学生的工作。要保证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质量需要做系统的设计。其前提是做好专业调研,保证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的准确性,其次是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然后是课程的课程标准能不能承载相应的培养目标。简言之就是要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系统的设计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这些都应是各系的组织行为。学习领域的课程,不是不要学科知识,而是如何学习学科知识。学习领域(工学结合)课程无疑对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作为,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愿地做老师给其布置得各种任务。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培养学生做在那里,想睡就睡,而教师成为能者,在课堂上什么都做。要改变的是让学生站起来,行动起来,认真思考如何将老师布置的任务解决掉。在这种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创设给学生的工作。

2 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现在的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强调能力的培养。但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在学完必修的课程之后,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实施到实践过程中去,更不会将各个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哪怕是一些想学习的学生也是苦于问为什么,导致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在高职院校的课堂内,睡倒一大片的现象比较明显。所以如何将学生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积极地学习,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去参与,去体验。

3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建筑装饰材料也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的实现,无不通过运用装饰材料及其配套产品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等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的费用占建筑装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熟悉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以及价格档次,掌握各类材料的变化规律。善于在不同的工程和使用条件下,正确、合理、艺术地选用不同的装饰材料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再加上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无法了解材料的工艺和施工工艺的构造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每类、每种装饰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以及选用等有关知识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即使教师备课充分,并且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仍不如到施工现场直接教学了解的快速易懂。而在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中,我们摆脱了“填鸭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都是贯穿于完成建筑装饰材料调查研究的主线,教师从课题前的准备、研究课题实施过程的设计、检查与评价,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从接受研究课题、分工合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做学合一,很好地保证了教学效果,其意义在于:

(1)对各类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情况直接的亲身感知,提高了学生对丰富多彩的装饰材料的认知效果;

(2)整个装饰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就能更好地掌握正确、合理选用装饰材料的技能;

(3)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4)学习领域教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实施环节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运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首先将学生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顺着这个问题开始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提出以后,如何实施,才能完成预定的目标?在课题实施前的过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的学习领域教学的实施流程是这样的:

4.1 教师讲解。

完整的行动:目标——学习环境——处理——交换——结果。

一个学习领域不可能培养所有的能力。那么在这个学习领域下,到底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例:某学习领域要培养以下能力:倾听能力、自我时间管理、共同工作能力、灵活创新能力、目标导向的工作。这些能力都来自能力阶梯模型。

现在假设各位是学生,现在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每个小组要得到的东西是:材料的价格档次及流行性,给学生一周的时间。

4.2 学员提交成果相互交流,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一定要实地考察,作为一名顾客的身份去了解装饰材料行业的现状及材料的价格档次。

4.3 反馈与评价——理论上的反思。教学中的反馈非常重要。

(1)设计的项目可以是结果导向,但不能只注重结果,要关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大家得到的任务一模一样,但结果都不一样。在传统讲授类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面对老师一样的讲授,理解和思考的结果都会有差异,但完成的任务往往被要求和老师的标准答案一致(即结果要求唯一)。学习是个性化的过程,大家所得的结果各不相同,恰恰体现了这种特性,不论什么结果,只要达到目标就是好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2)一个项目应整合多个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包含项目教学的元素,通过一个项目,整合很多教学目标,一方面包含了交谈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包含了材料的认知及采购的能力。项目教学的魅力在实施过程中会体现出来,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非常明显。

(3)反馈和评价反思的比重一定要足够大,通过反馈反思来共同分析、总结、提高。

教学过程中的处理,即动手做;交换,即互相参观、交流;结果,即共同反思(黑板上贴出来的“教学环”中的三个步骤)。一定保证各自一定的比重,才可能获得学习过程的迁移(即深化、提高)。

(4)反馈时要结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中还有一项就是倾听能力的培养。如果很多组都有热烈讨论的现象,分成几堆儿;而不是谁先说,大家听,接着谁说,大家再听。如果组的规模较大(8人),组内应该有分工。大家在此之前已经知道:教学中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团队合作……但在实施中就被忽略掉了。所以这些东西还是需要培养的。

(5)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指导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遇到某小组学生提问时,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讲授的欲望,不要滔滔不绝地从头讲到尾,一定要记住老师只是指导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以老师讲为主。

5 实施项目导向课程措施上的保障

5.1 建立教师团队。

经过多年的课程变革,经验证明必须有严格的质量体系保障,否则学习领域的课程无法正常有效完成。一轮教学课程改革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这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大面积开展,必须先建立教学团队,一部分、一部分地推广,以教学团队的形式。

要有明确的教学方案,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虽然教育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标准是统一的,具体措施由教师自己掌握)但具体实施步骤还是有必要细化的。

尽快组建教学团队非常关键。团队组建并不是简单的各个教学领域的教师组合,需要内在有机的配合,否则大家都会只顾强调自己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如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等),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首先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老师在培训过程中也要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当然老师的热情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条件和保证,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形成相互的交融。课程(学习领域)开发完,包含了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设备等方面的描述,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学习领域教学对任课教师的数量及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要在短期内完成相关课程开发任务会有很大难度。

5.2 设计教学情境。

(1)构建能力阶梯。

第一步应该构建如白板上贴出的能力阶梯,然后按照大纲设计其他内容。有了这些内容,老师就不应再以45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过程,而应以情境来设计教学过程,分配学时。

(2)从简单的项目开始。

根据能力阶梯模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在一开始的简单教学项目中就逐步从基础开始培养,再循序渐进上升到独立学习等较高层的能力。开始的简单教学项目中要能够做减法,专业要求一样要强调,但要有所侧重,从体验开始,到能力掌握,逐步提升。一开始不要面面俱到,能力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学科体系不重要,但学科的专业内容依然重要,还需经过严格专业训练,只是不从学科体系的角度学习,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结合专业内容的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还是专业内容。

(3)注意计划与评价。

步骤中的计划不是简单的作计划,而是要考虑从不同角度提出方案(计划),注重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提出计划,而不是单纯作一个计划。

评价:不是只考虑学生做出的结果(有时甚至不太考虑结果),而是综合考虑各种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观察等方法)。每阶段的每一步结束时,都应给一个阶段性评价(蛛网图、柱状图等形式)。到一个学习领域完成,从图形中能明显看到某学生某方面能力的欠缺,老师会找该生谈话,沟通今后应加强哪方面能力的培养问题。

6 结束语

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开展学习领域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在课程操作层面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也会体会高质量的课程高在哪里,有机的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很好地达到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教学目标。学习领域(工学结合)课程无疑对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隆权,邓军.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9,6.

[2]张连生,丁德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3(21).

[3]谢奎芳.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模式构[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3).

[4]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篇8

研究性学生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 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 主动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 需要学校、教师能为学生设置一项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 能够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项目, 或者是课题进行实践活动, 要能够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能够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和生活实践的背景下积极探究, 这样, 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得到的收获是全方面的, 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也可以促进意志力的培养, 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直接的经验和体验, 同时也能养成科学探索, 实事求是的精神, 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会学习, 能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能够有效判断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有效的解决问题, 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 在高职学生中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同时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要能够不断通过学习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 也就是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 在高职学生的教育中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式, 而研究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探究能力, 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 因此, 在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要引导学生积极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能够不断参与学习探究, 体验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汲取知识, 提高能力, 发展创造力, 使学生的学会学习, 学会研究, 为终身发展服务。

3 在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

3.1 准备阶段

在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开展的工作有: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的确立需要教师和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应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之后, 根据市场需要, 根据教学目标, 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在课堂选择之后, 要进行课题实施前基本知识的讲授工作,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讲解有关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基本性质等概念内容以及如何选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原则, 使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基本内容能有所了解。另外, 还需要介绍研究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 使学生对研究流程有所了解, 教师要介绍获取信息资料的基本途径, 使学生能够了解, 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比如, 可以通过建筑装饰市场获取信息资料, 通过建装饰工程、中高档装修的公共建筑场所、互联网等等途径获得信息资料, 使学生明白获取研究信息资料的基本途径, 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获取信息资料。另外,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需要确定课题研究的时间等等。总之, 只有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了,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才能有效开展下去。

3.2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在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是最关键的。实施阶段包括如下工作: (1) 制定计划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如何促进研究课题的实施这个工作制定有效的计划书。计划书要包括课题题目的确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根据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课题题目、研究目的, 计划书中的研究目标要明确, 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保证研究的方向, 同时, 计划书中还需要包括制定研究方法、进行人员安排、分析课题研究进程, 形成研究成果的形式等等内容, 一切与建筑装饰材料有关的研究都需要在计划书中标示出了, 计划书是研究的蓝本, 科学编写计划书很重要。

(2) 开展研究实践过程。研究实践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在研究实践过程中, 学生需要围绕建筑装饰材料应用情况这种课题进行研究, 要通过市场调查、查阅专业书籍、上网搜索信息等手段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学生要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策划、查阅资料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装饰材料的事实资料。在调查中, 要保证信息的准确, 要做好调查记录工作, 并能够及时登记个人的体验, 发表个人的看法等等, 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收集整理信息, 与人合作的能力, 分析解决数据信息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这对学生有效学习建筑装饰材料专业, 有效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4 总结阶段

在实施研究活动结束之后, 学生要积极进行研究总结。这个阶段,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工作:第一, 撰写建筑装饰材料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这个环节, 学生要抓住关键环节进行编写, 把与建筑装饰材料应用有关的关键内容写清楚。第二, 汇报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把自己的研究主要过程和研究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表述出来。第三, 对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要中肯, 要把自己的内心体验表述出来。

总之, 在高职院校进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这对于有效打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引导过程, 要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使学生在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 指出在高职学生中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并提出来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对于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应当受到课堂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建筑材料课堂教学研究 篇9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建筑材料涉及的内容非常繁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面非常广,教学内容又缺乏系统性。建筑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以及单一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关系,成为彼此独立的教学内容体系。因此,教学中如果不能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零散。在很多情况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叙述的方式来给学生讲述有关的教学内容,由于建筑材料所涉及的概念非常多,计算较少平,又缺乏相应的逻辑性,在这一点上很不符合当前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特点。建筑材料课程对一些材料的描述也都是介绍其性质特点和功能,这些内容都让学生感觉枯燥,没有多大的乐趣,很难激发太多的热情和兴趣,很多学生感到较为晦涩难懂,并且兴趣不高,因此,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材料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大纲对建筑材料的教学课时相对于其他基础课程来讲又显得非常的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者,如果想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介绍更多的材料,并且让学生真正对他们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深刻把握就显得非常的困难。

2 建筑材料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学基础和教学设备不断丰富,我国教育行业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的基本形式,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学工作者也摆脱了传统的板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声光电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但是,虽然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却没有得到真正改变,当前建筑材料教学依然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须对建筑材料课堂教学的方法作出重大的变革,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的立足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和造就真正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建筑材料课程涉及材料非常之多,且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够让学生得到相应的思维锻炼,采用叙述的形式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给学生,知识显得非常的零碎,而且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深入感知相关材料的性能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够灵活运用,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不能够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例如,在学习水泥和水泥混凝土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如何更好的去区分水泥的品种和标号,如何结合标号和品种来配置不同性能的混凝土,很多学生一无所知。由于建筑材料涉及品种非常之多,教育者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而又系统的讲解,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各种建筑方法的创新发明不断推向市场。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知识都是零散的,僵化的,学生不能很好的了解相关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面对市场的飞速发展,各种产品不断推出,很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工作以后无法进行选择和利用,很多学生感到学校所学的知识较为陈旧,能力非常有限,这正是当前灌输式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在于给学生开展的课时活动多少,也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么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真正地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感悟能力,从宏观上去理解各种原材料的性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应用能力。由于原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非常的广泛,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零散的知识,明白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和应用,真正明白建筑材料的构成、建筑材料的结构和建筑材料的性能之间的关系,明白不同的性能的建筑材料用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材料的本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一般的土木工程分析常用材料的构成,了解相互关系,掌握基本的产品性能,并且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材料的功能用途。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水泥的有关知识,重点应该放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上。了解硅酸盐水泥的性状、用途、水泥熟料的构成以及构成水泥熟料的材料、水泥水化性能、抗侵蚀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并且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进行有效的比对,认真理解各种数量的构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引导学生对不同品牌、不同属性的水泥比较,能够认识到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其性能特点,同时按照性能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配比与使用。根据不同材料的构成对混凝土工作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通过具体实验的方式比较分析和,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不同品种混凝土构成以及它们在性能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这些材料。

2.2 妥善处理教材和授课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按照教材的安排组织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相关的知识理论,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知识,但是这种教授给人一种机械呆板、照本宣科的感觉,很难激发学生对于建筑材料的兴趣,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事实上教学与教材的思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材的把握,也有自己的相关的理解感悟和思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讲课和教材的关系,既要立足教材,更要灵活的运用教材。为学生安排建筑材料课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在实际工程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从事相关的工程生产,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各种材料的使用效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需要结合工程生产实际,导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手段,然后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抓住相关的细节对学生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在重点分析和讲解建筑材料的有关内容时,应该由材料的常见实物和工程应用来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材料的性能,了解这些材料的使用原理,使用这个材料应该具备的各种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材料的局限性以及这种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对工程材料有一个全面细致深入的把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在材料应用,能够科学地使用并且预判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2.3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确保教学成效的前提,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材内容不断发生变化,教学内容需要根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调整,认真研究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立足本学科的最前沿,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成果,安排学生去学会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注重各种材料的新最新参考文献的查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工作者对混凝土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讲解时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去完成有关的作业,学生通过借阅大量的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搜寻更多的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面而有细致的把握有关混凝土知识,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基础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建筑材料学习的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研究各种问题的积极性。不必采取单一的形式,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作出调整,也可以依照本章节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换位教学,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2.4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数量比较多,并且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方式各不相同,学生料的基础也各不一样,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教学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关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立足教学实际针,对当前工程发展和生产现状,作出各方面的改变和调整。提高建筑材料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复杂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到较为丰富的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和造就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宪臣,范孟华.高校土建专业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校企联合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篇10

走过20多年的教学路程, 建筑装饰专业成就了许多新生代的设计人才, 带给建筑装饰行业许多新鲜血液, 丰富了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层次结构, 目前市场上对于建筑装饰设计人才需求还有较大的缺口, 优秀的建筑装饰设计人才仍然可遇不可求。

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市场对于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需求, 促进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改革与提升, 我们通过对广州市职业教育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情况开展了问卷调研, 对近五年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以及毕业生就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从综合统计数据来看, 毕业生对目前学校的教学内容及安排基本满意, 最希望改善的是专业课程、专业师资、实操训练等方面内容, 最希望加强的是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以突出职业学校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优势。企业则希望学校能够在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德”与“才”全面发展方面多下工夫。

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如何结合市场、企业的需求, 对教学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进行改革和提升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供实用型、适用型兼备的建筑装饰专业学生, 投入并适用于市场需求的问题, 这将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改革, 需要全方位地思考与设计。

一、强化职业指导与定位, 提前厘清就业方向

从调研问卷统计数据来看, 毕业生普遍认为顶岗实习、职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但需要与学校整体教学安排相互协调, 形成有效组合, 才能更好地显示中职教育的优势。数据表明, 63%学生选择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应为一个学期;67.95%表示职业指导课程应从一年级开始开设;在对于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评价方面, 19.23%表示整体很好, 39.1%表示很好, 但要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 28.21%表示一般, 13.46%表示需改进。数据表明, 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需要继续努力再上一个台阶, 使之更规范、更专业。

目前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95%就职于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 就职企业规模主要是50人以下的小企业。表明市场上对建筑装饰专业人才需求还是较为稳定的, 对于总体人员需求仍然较大, 其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占主要需求。

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64%的就业部门为设计室、工程部、项目部, 69%就职设计员、绘图员、资料员、业务员、监理员岗位, 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安排都能够做到专业对口, 2%的少数毕业生凭自己的努力, 已经被提升为管理层, 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33.33%平均月薪基本达到部分大型企业大学本科生的起薪点, 38%已超过本科起薪点。表明毕业生不仅被企业认可, 还能够取得相对公平合理的薪金待遇, 应该说, 在目前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的大环境下, 是对中职学校教育技能层次的认可和肯定。

超过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 是否能够成功就业的关键主要在于是否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历。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的特色需要, 职业指导作为职业学校保持教学优势的重点工作应切实予以落实, 学校务必全员参与, 形成统一思想, 全方位地推进职业指导工作。配置专业专人, 对于学校的职业指导体系进行建立健全与完善;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 从新生开始进行定位教育;将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就业状态, 与在校学生分享;采取各种形式有计划地对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 提前厘清就业目标。

二、注重课程设计及师资配置,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从调研问卷统计数据来看, 67%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总体表现满意, 对于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实操设施配置方面, 57%表示一般、不足, 需要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的适应度方面, 表示基本可以适应的达46.15%, 表示适应及比较适应的占30.77%, 略高于表示不太适应、不适应的23.08%;在课程设置方面, 56.41%表示很合理及比较合理, 表明学校的教学内容设置合理, 教学过程到位, 基本能够让毕业生在岗位上自主开展工作, 但也显示出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需要学校更加面向社会、依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74.36%毕业生表示希望可以将建筑装饰专业分为绘图设计和施工管理两个方向进行专项培养, 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方向学习, 提升专业能力, 使毕业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

学生普遍十分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学校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表示肯定, 认为专业知识对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帮助最大, 特别在就业后工作岗位上专业技能的需求, 显示对在校期间专业实践经验、专业实操技能教学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还对学校实习实训工作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希望学校重视专业能力、实操能力训练课程的设置, 如增加电脑绘图以及技能实操类课程课时量等, 并相应提升专业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要坚持做好对企业、毕业学生的跟踪调研工作, 定期收取反馈信息, 统一进行归类分析, 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建立反馈信息需求与教学内容修整联动机制, 组建建筑装饰专业教学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对反馈信息内容进行分解, 融入学校教学内容创新内容中, 此项工作必须形成常态, 使学校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能够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做到持续创新。

课程的设置以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为主, 同时要结合企业、毕业生的定期反馈进行定期修订调整, 并定期组织教师编写和修订实用性强的专业教学课程教案;师资的配置首选由具有建筑装饰企业就职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人员任教, 与一般学历教育师资配置的条件不同, 除关注专业对口外, 还要突出职业教育师资实际经验的优势。同时, 建立制度对任教老师下达年度社会实践时间要求, 将此项规定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并严格考核, 以此来保证专业教学的社会性。

学校可以同步建立学生对教师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 并非只有学校、老师来评价学生, 改变原有的单向评价系统, 引入科学、专业模型客观地设置评价内容, 可以相结合进行互评。在教学中, 通过听取学生意见, 在制度层面促进教与学的交流,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针对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启动心理辅导教育

从调研问卷统计数据来看, 43.59%的企业认为建筑装饰专业的毕业生“沟通能力不足”, 特别是与客户的沟通, 一方面是表达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礼貌和态度。30.77%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团队合作精神较差”, 17.95%的认为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这些方面是目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也是教育的瓶颈。

针对这个问题, 学校可以增加开设心理辅导与教育的专业课程, 引入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 给学生增加心理课程教育, 从专业的角度对“90后”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 设置专人任教, 需要时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单独辅导, 以朋友的身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引导。课程设置以强调团队精神、个性发展为重点, 社交、沟通能力的锻炼作为辅助, 旨在提高“90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校可以将课程设置为游戏、问卷等活动形式来开展, 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一种新的视野,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个性, 提前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展望, 促进学生的成长。

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就业后, 到施工现场与施工工人打交道的可能性较大。如何处理好这一层关系, 可以作为主要案例分析, 以角色扮演的互动方式, 通过参与演示的经历与老师的现场教导,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也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教育, 逐步锻炼成长。

四、注重实践实训与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调研问卷统计数据来看, 大多数企业对开设员工培训课程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不定期举办。企业的培训形式主要分为内部培训及外聘培训:内部培训由较有经验的员工向大家讲授制图技巧、水电系统、施工现场跟进协调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外聘培训是邀请材料商到公司向员工展示新型材料的种类、用途, 或到材料商展厅参观学习;还有就是在工作中“一带一”的培训、公司内部讨论会、公司领导案例讲座、参观等等。

对于企业的需求, 学校应修订制度, 规定在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课程中加大实践课程课时量, 结合学校实习实训场地的基础条件开展实践课程, 尽可能地提高使用效率及效果, 并不定期安排聘请企业培训师到学校授课, 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课程, 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 促使毕业生更快地适应社会要求。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并持续改进教学制度, 明确加强企业的沟通与互动, 除邀请企业培训师到学校任教, 还需不定期地派教师带着任务到企业授课或座谈, 让教师与企业建立直接的联系, 感同身受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将企业的专项需求加入学校的专业教学课程内容中来, 实施专人专项专教。一方面可以让老师掌握企业实际需要的实用知识, 然后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导, 提前获取企业的需求信息, 与未来就业“零距离”接触。作为学校, 可以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提高, 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企业, 可以减少员工初始阶段的流动性, 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关于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思考 篇11

【摘 要】针对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路及考核模式三个方面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职 建筑材料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66-02

随着建设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深厚专业背景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青睐。在此大环境下,笔者通过对建筑材料课程的调查研究,结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建设成果,针对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三个方面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措施。

一、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结合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加上深入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繁杂,涉及有机、无机、金属、非金属、复合等材料,融合了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等知识,学科之间的交叉错综复杂,并且独立成章,计算推理少,技术标准多,应用性强,学生学习无章可循,普遍感觉枯燥乏味。再加上很多院校为了提高资源周转率而压缩学生的在校时间,授课学时一减再减。为了完成任务,教师只能满堂灌,呕心沥血,尽心尽力,效果却不甚理想。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若不突破传统,推陈出新,将很难改变这种教与学双方都感到困难重重尴尬局面。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做到“三突出”。在内容选择上,要删繁就简,做到“三突出”,即突出重点章节、突出重点内容、突出工程应用。教师应根据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清主次,哪些是必须讲深、讲透的,哪些是适合学生自学的。像在结构工程中使用较少、叙述性较强、先后课程重叠覆盖的部分,如木材、装饰材料等,可以少讲,甚至不讲。

(二)实时更新,与时俱进。大部分教材在编写的时候,都会把水泥、混凝土、钢材等传统材料作为主要章节,授课时间甚至会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二。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如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及复合材料等。为了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实情,适时调整学时分配,传统材料要讲,新材料也要及时跟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能够“融会贯通”。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建筑材料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单纯片面地讲解“材料”,而应该依托建设行业这个大背景,充分结合专业特点,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将学生带离“材料”这座孤岛,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体现高职特色。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要,高职学习的重点不在于“为什么”,而应侧重于“是什么”和“怎么用”,因此,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偏重各类材料的质量检测及工程方面的应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必须在日常教学当中适时穿插实训课,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以实促理、以理固实”。

三、教学方法及思路的改革

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作为新生事物,也曾深深吸引着广大学生的眼球。然而,现在的大学生,从中学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接受多媒体教学,他们对此种课堂呈现模式早已没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全面覆盖,多媒体对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况且现在很多教师所谓的多媒体课件,无非就是文字、图片和视频,在一定程度上还依稀可以看到黑板教学的影子,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在课堂上常见的一幕: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而下面的学生却在低头玩手机,至于相对比较枯燥的建筑材料课程,情况就更为糟糕。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思路如下:

(一)展馆参观——建立感性认识。大一新生对建筑材料要么是“听说过,没见过”,要么是“没听说过”。在此背景下,教师强行去讲解材料的相关知识,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稀里糊涂,结果可想而知。

为此,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了多视角建筑材料综合展览馆。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要专门拿出一定的学时,由专业教师带领进入展馆,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动漫、文字说明及教师讲解等多种形式充分认识当前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让他们在心理上对即将学习的对象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课堂学习——汲取理论精华。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到课堂,教师再结合教材对前面所看到的材料的特点、技术性质及应用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了解”。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把头抬起来,如当下比较流行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例如,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即每学期开始前,把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任务卡,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完成任务卡上的相关任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汇报,并将此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

(三)实验操作——学习应用技能。对每一种材料,理论学习结束后,应及时安排实验课。在实验课堂上通过拟定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实验、分析与处理数据、编写实验报告等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验证材料的基本性质,对所学内容形成较为充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故地重游——建立理性认识。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所学材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带领大家再次进入展馆,在自行参观的同时,针对尚有的疑问进行重点讲解,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内容。

(五)工地实习——学以致用。学生在毕业之前,有一定时间的工地实习环节。为此,授课教师要做好计划,把建筑材料课程的相关内容做成卡片,以知识卡的形式发放给大家。在实际工作当中,一旦遇到相关问题,学生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知识,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提炼与加工,进而指导施工,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张卷”的考试方式只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难以把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典型的理实一体课程,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对此,可采用如下评价方式,从四个部分对建筑材料课程进行评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小组汇报,占20%;第二部分为平时成绩,占20%;第三部分为实验成绩,占30%;第四部分为卷面成绩,占30%。此种评价模式可以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而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可以充分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结语

本文在调查了大量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提出了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通过“展馆参观→课堂学习→实验操作→故地重游→工地实习”的教学过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丽琴,付春松.新时代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2]史国庆.在高职教育新模式背景下《建筑材料》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

[3]尹振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2014(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线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优化”

【作者简介】吴 丹(1973— ),女,广东清远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节能、建筑工程等。

《建筑装饰构造》教学方法探讨 篇12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注重培养的是具有现场协调、指导能力,会设计、能施工、预算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对于现场的把握要求很高。《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既要能够绘制构造施工图,又要具备进行现场施工指导的能力。所以课程教学要针对两个方面展开。

《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所要实现的目的,细化到具体培养的能力,主要是装饰构造识图与制图能力,同时具备现场施工指导能力。

识图能力是能够读懂他人的设计图纸,能进行现场指导,制图能力则是根据合理的构造做法进行图纸绘制,设计表达,让他人读懂你的图纸,这两种能力是相统一的。只有先了解制图的相应规范,才能绘制出规范的图纸,所以识图能力是前提,之后是绘图能力培养。施工现场指导能力则体现在根据设计者意图,指导现场的操作人员进行可行合理的操作。

二、教学方法的多重结合

对于识图、制图和现场指导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识图法

案例教学识图法是指针对他人已经做过的装饰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包含效果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具体细化,主要是平面空间布置图、家具布置及尺寸图、地面材质图、顶棚材质图、灯具图、水电路图、墙面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大样图等。当然,装饰公司不同,客户不同,对图纸的要求的详细程度也不同。这种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启发的角色。首先有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让学生大略分析每张图纸的内容和作用,之后详细地识读每张图纸,理清图纸间的对应关系,内部构造做法的详细识读最好在构造做法讲解后再进行。

2. 案例教学制图法

建筑装饰构造的制图能力的培养仍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教师出示空间装饰后效果图或图片,让学生分析其运用的材料可能是什么,能够达到相同或类似的装饰效果,然后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分析其构造,绘制构造施工图。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所绘制的构造图进行指导分析。最后,教师根据案例具体采用的材料分析,同时展示施工过程的图片,直到最后的施工后的真实图片,最后根据该案例的原始构造施工图与学生的制图对比分析,说明其创造性的部分和存在的问题。另外,如果有真实的空间,比如教学楼大厅等,则可让学生自行分析其材料,绘制构造施工图,这是因为真实存在的空间,更具有可行性。

3. 项目教学法

建筑装饰构造的制图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往往给定真实的空间,一般是家庭装修空间,是真实的案例。如果有条件,学生去空间现场量房、与客户交流是最好不过的。针对真实的户型以及业主的相关信息,学生首先要进行装饰设计,然后针对设计所要实现的效果,绘制构造施工图,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给予指导,分析其可行性,而且可以从学生的真实设计方案中选择客户满意的设计,付诸实施。学生则可以从中进行案例的跟踪,直至施工结束,跟踪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现场能力的最佳方法。学生可以针对设计的要求,指导工人的施工。但此种方法要求的前提较高,要么有校外企业的合作,或者学校有这样的设计机构用于教学。

4.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可运用校内实训基地。教师可以根据材料的构造或建筑装饰的空间部位进行分段的现场教学,真实地展现材料的分层构造做法。此种教学法可以与多媒体教学、构造图绘制相结合,让学生针对现场材料的分层构造,绘制相应的节点构造图,培养其制图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施工现场的部分现场参观,可以了解部分材料的构造做法。此种方法要求有校内实训室,或与施工单位、校外企业有良好的合作,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学生人员多、工期长等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校内若有相应的综合实训室,则既有专项技能培训,又有独立的空间,可以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可针对部分的装饰部位,如背景墙等来进行装饰设计,并付诸施工组织安排,并加以实施,这是一次将设计、施工组织、构造施工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其局限性就是材料的浪费相对来说较大,有些材料不可以重复利用。

5. 多媒体展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很普遍,针对建筑装饰构造,多媒体展现的更多是现场的部分材料的构造做法和施工过程的视频片段,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可以接受,且不受现场安全性、时间性的限制,但与现场教学相比,直观性较差。

6. 三维模拟系统教学法

三维模拟系统是将材料的具体构造做法进行三维模拟。三维模拟系统教学针对建筑装饰构造教学的特点,解决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施工现场实践教学难以展开,且理论教学难以理解的弊病,同时达到了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的有效结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本身工期较长,针对几种材料的作业就可能达到数月,在现场去观看只能看到其过程的片断,不具有全面性,一方面是材料运用有限,另一方面是即便是同一个材料也难以全部观看到其从头至尾的整个构造做法,而且学生数量之多,难以实现施工单位同意学生同时进现场观看的要求,而加快模拟系统的创建,则能弥补或解决以上问题。

以上是笔者针对装饰构造课程特点探索的几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有其一定的教学优点,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的结合,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识图、制图、现场指导能力最大化,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 分析了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中装饰构造教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以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三维模拟系统

参考文献

[1]彭颖.高职《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4) .

上一篇:路桥施工中的成本管理下一篇:临床病变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