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观装饰

2024-10-20

建筑外观装饰(共6篇)

建筑外观装饰 篇1

近几年来, 城市建设发展迅猛, 以其开发的步伐之快, 数量之多, 质量之高, 理念之新, 是空前高涨, 繁荣的, 然而, 这些建筑是否在满足机能的需求之外, 是否具有和谐, 优美的建筑美感, 反映我们城市的时代特点, 文化底蕴, 却是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推敲的, 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外观设计的想法。

1 建筑美学的整体认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艺术审美要求的提升, 建筑的美观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而且美观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抽象概念, 不同的人对于建筑美观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认识, 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正如20世纪60年代的人们喜欢古朴的木质装饰, 而20世纪80年代的喜欢现代感更强的建筑风格。因此建筑的风格必然要丰富多样。而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 不光是建筑师本身艺术修养的提高, 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设计美学观, 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 提升自己建筑设计的质量, 以上都是必要的前提, 但是更多的要依赖全民素质的提高, 对于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的认知度的提高。否则, 再美观的建筑也成为无人欣赏的废墟。建筑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大众的观赏性, 这一点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建筑只要完成, 那么其外观、内景的布局就自然而然的以固定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建筑设计者的水平有限, 一味的按照自己独断的理解去设计建筑, 使得该建筑成为了个人设计, 无人欣赏的摆设。这就是违背了建筑要满足大众口味的要求而造成的。日常的建筑设计中也存在着多种风格和各式美学主义。例如: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等。大部分都存在着对建筑美观的考虑, 有着广泛的、伦等的学术理论基础。而建筑师作为建筑的缔造者, 应该摆脱各种主义的条条框框带来的限制, 更多的从自身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去解决这一问题。构建更多贴近现实, 能体现艺术魅力, 彰显建筑风格的优秀作品。

2 建筑的美感

建筑不仅仅是营造艺术的空间, 同样形象艺术也不可少, 建筑外观设计应有美感, 当我们论断建筑的美感, 它是由于许多要素共同发挥而获得的一个完美组合。其中的要素, 项目众多, 其中包含了比例, 尺度, 平衡, 对称, 韵律, 统一, 变化, 对比, 色彩, 质感等等, 建筑美感基础, 都是要建立一套和谐的秩序, 并在此秩序中产生一定的焦点和变化, 才能扣人心弦。要能建立和谐的秩序, 基本的要素:

2.1 比例。

建筑整体与局部及构件的长, 宽, 高的比例, 要给人视觉上产生美感, 希腊人发现了长, 宽比为1:1。618的黄金比例, 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建筑师帕拉迪奥提出的1:2, 1:3, 1:4, 1:5优美的比例关系。因此, 建筑师或者画师在把握建筑大局和精雕细部的同时, 应该遵循这样的关系, 有些建筑在构件比例上不注意, 结果给人视觉上造成变化突然, 不和谐的感觉。

2.2 平衡。

心理学家作过许多研究后, 发现我们看东西时, 一直有一种追求稳定的趋势, 喜欢很稳定的建筑形式, 这样的特性反映在建筑美感的因素上, 就是视觉的平衡。平衡中有对称的平衡和不对称的平衡。左右对称的平衡美, 是当代建筑师经常使用的手法。

2.3 重复与韵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因重复性而产生的美感是建筑和音乐的共性。例如:阳台, 窗户, 门的形式, 壁柱, 窗眉就是连续而简单的重复, 产生韵律。阳台, 窗户, 门等即是完成了使用功能外, 通过一些重复而变化多端的形式, 也提供了灵活而动态的韵律美感。

2.4 统一, 变化, 对比, 张力。

统一与变化, 对比与张力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会产生丰富的美感, 统一中的变化, 除了减少单调乏味的可能外, 经常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和愉悦, 而且不受建筑性质的限制。而对比、张力则更多的应用在公共建筑上。

2.5 色彩与质感。

建筑物在颜色和质感上的喜欢虽然因人而异, 但其美感主要建立在一套和谐的秩序之上, 在这个大原则之下, 颜色的运用也是以达成某种和谐秩序, 而在适当的地方有变化以求趣味的对比和张力为原则。粗细有别的质感。也是使建筑物能有丰富美感的重要因素。例如:石材的粗糙厚重和玻璃框的细致轻巧, 形成的对比关系而产生丰富的美感, 清水混凝土墙和木窗放置在一起, 透过混凝土粗糙的对比下, 形成一种深沉内敛的和谐。

3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每一个建筑作品都有它自己的环境, 建筑与环境发生着一种真正的交流, 它是相互的, 持续的, 建筑风格应与环境相协调。目前, 有些建筑画师为了标新立异, 为了表现而表现, 把建筑通过二维的画放置在虚拟的, 随意的假设环境里, 完全地成为一幅画, 它的目是要打动人, 而至于打动人们的是画还是建筑, 没有人说得清楚。建筑竣工后, 结果是风格, 色彩都不符合周围的环境。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和谐, 失去了建筑的真正定义, 而环境是包含了远古时期的艰难跋涉, 包含了深藏在大地之中的鲜为人知的奋斗历程, 它是摆在每一个新工程面前的记忆, 是工作中艰深的组成部分, 是它们把我们带入到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中, 任何有关建筑的事物都能从它所处的环境中吸取营养。只有在这个意义上, 作为历史表现形成的建筑才能扮演一种积极的见证人角色, 目睹并承载属于我们文化的灵感, 焦虑和希望。

4 今天的建筑师的角色

在不断提升建筑和环境的今天, 立面方案阶段, 建筑师表现得很无奈和尴尬, 一张二维图画是建筑师在房子盖出来以前唯一能表达清楚建筑的东西了, 特别是在他要说服对象并不太在行的情况下, 建筑师无奈地妥协了, 他们不得不把原本不屑一顾的末节反复包装并使之成为克敌制胜的王牌, 一张图画变得从未有过的重要, 建筑画师大多因此担负了过重的压力, 建筑画往往显得高于建筑, 画师是作画的主体, 目前, 有些建筑画师是学美术出身, 可能会有它们对形, 对视角, 对光线, 材质特殊的敏感性, 色彩与素方面谙熟的技巧, 以及对画面总体艺术风格的复杂考虑, 但更重要应该是不是对建筑的感悟, 这种感悟发自内心, 它赋予建筑画生命。我想这作为非建筑专业的人很难把握的。例如:有些建筑画很好看, 但实际建成后, 视觉效果很差, 有些符号牵强附会, 空间形象差, 色彩零乱, 不统一, 整体性不强等。美术师领导建筑师, 这是何等的悲哀, 我们的建筑师必须不断提高建筑素养和创造力, 掌握足够多的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 强化设计的品质。应该用完整的方案去指导画师去表现, 探讨如何表现得更好。而不是做完了平面方案, 按照美术师的指导如何画立面, 那岂不是建筑师变成了画师, 时间长了, 创造力就没了, 我们应该强化自身原有的职业职责, 以崭新的评论者和思考者的形象出现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持续的变化面前, 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给城市增添光彩, 为城市风貌建设做出应尽的贡献。

关于建筑外观整饰与建筑立面设计 篇2

关键词:建筑物;外观整饰;立面设计

建筑物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建筑物的外观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建筑物是一种固态的艺术形式,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建筑的外观整饰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体风貌和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其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不同的建筑物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艺术特色往往是通过立面设计而实现的。建筑的立面设计显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能够使得人们对城市有一个美好的印象。

1.当前城市建筑外观整饰现状

要分析当前城市建筑的外观整饰现状,就要从城市的建筑物发展来看,首先,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不同风格的城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但是有些地区仍然存在有立面破烂不堪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经过长年的阳光照射和雨雪的冲刷,使得墙皮严重脱落,墙体结构出现漏洞,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立面外观,使得建筑物的审美性降低,而且脱落的墙皮也对过往的住户造成不便,甚至会使得住户发生危险。

其次,有些地区乱用一些能够放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对能够放映当地民风民俗,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物进行随意改造,使得有考察价值的建筑物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毁。

再次,随着人们生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本的简单的建筑物中加入了例如暖通空调系统、广告牌等杂乱无章的附加物,使得建筑物原本的干净面貌遭到破坏,而且这些附加物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外观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建筑物室内的采光效果。

2.造成建筑立面不理想的原因

造成建筑立面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而主要的影响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城市规划不完善的影响。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对城市的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够保证城市结构的有序性。如果城市的规划不符合科学原理,而且上级过多的进行干预,就会使得城市的建筑缺乏贯通性和继承性。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有关规划部门只重视建筑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建筑的社会效益,使得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从而造成了文化传承的断档,使得优秀的历史文化埋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有些部门为了加快城市的建设,对城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导致一些老街、建筑文物逐渐消失,使得城市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城市自身的特色。随着社会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其次,现在的社会具有急功近利的性质,很多的人开始追求名牌、时尚和个性化装饰。很多的建筑设计师也开始发挥这样的风格,盲目的进行建筑设计,只专注于个性化的立面设计,而忽略了建筑应有的文化底蕴,没有将城市的人文文化以及地理环境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设计没有灵魂,风格不伦不类,完全没有特色。这样的建筑即使在实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也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这样的建筑完全体现不出建筑物应有的美感,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最后,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建筑的立面设计通常要有一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作支撑,使用诸多复杂的材料才能够建设完成。因此,建筑的外观整饰会受到来自种种物质条件的限制,立面设计也会受到工艺、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影响。如果混合结构的建筑物室内空间存在狭小或者层数较少的情况,那么就会使得开窗面积受到影响。一般框架结构建筑的外观讲究大气、简洁,外观的设计一般都很活泼,大方,这样就给建筑外形的设计提供了很多的灵感启发。

3.建筑立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建筑空间的不同是由建筑功能决定的,不同的建筑功能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空间,也使得建筑的外形千差万别。建筑想要拥有一个完美的外观形象,除了要满足室内空间的需求,还要能够突出建筑物该有的风格和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文化内涵,使得建筑外观不仅具有美感,还有具有底蕴。

3.1韵律与节奏

建筑艺术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这句话体现了建筑物立面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韵律与节奏。同一个因素的重复就形成了韵律。窗、墙、门洞等物件的规律化设置、数量或形式上的层次变化则形成了节奏美。

3.2尊重自然

建筑物立面设计要尊重自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理念。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可利用资源在日已枯竭,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呵护全世界人们共有的家园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绿色发展的理念必须体现。要寻求对环境友爱的设计方法,尽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可能对环境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传统狭隘的设计理念以人类为中心,把环境当成人类的附庸,这种理念已经不符可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尊重环境、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共存共荣才是现代建筑设计追求的的目标。

3.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建筑物的设计是为使用者服务的,不管是设计理念上还是实际用途上必须处处考虑使用者的存在。如今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已不再拘泥于产品功能上,开始重视实用美与造型美的并存。一味追求实用美忽略造型美的话艺术作品根本不能称其为艺术;片面追求造型美而忽视实际功能的话,设计出来的建筑物也只像个模型一样只用来远远观赏不能接近。现代建筑设计充分结合了艺术、自然、人文等要素,强调人与自然进行协调发展。人的触觉器官、视觉器官、心理器官和听觉器官得到极大的愉悦和享受。进行建筑物设计时要结合地方特点融合使用者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充分挖掘美,实现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从而使使用者在普通的家居生活中能感觉到美、欣赏到美,获得充足的精神享受,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3.4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建筑物各要素的前后、左右等平衡关系。稳定是建筑物上下、轻重的平衡关系。均衡又包括不对称均衡和对称均衡。对称均衡给人严肃、庄重、正式的感觉,不均衡对称给人以活泼、调皮、灵动的印象。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性质特征、地理环境决定了我们应当采用哪种形式的均衡。

稳定代表了建筑物的安全性,除了上小下大的构图能够给人以安全感与稳定感之外,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升,传统的稳定观念已经有所淡化,上大下小的结构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4.结语

建筑立面对于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建筑物立面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面貌,是反映城市整体风格的一面镜子,诠释了人们对城市的美好印象。因此,保持城市规划的独立性,提高建筑师职业道德和建筑设计的水平,使他们建立大建筑观,建立先进科学的决定建筑方案的机制是解决建筑立面设计不理想的较好的方法。建筑大师们必须要遵循现代化设计原则,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放活思路、创新思维、拓宽眼界、钻研知识,对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为建筑物立面设计摸索出一条合乎时代特征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志阳,郝建成.谈建筑立面细部设计的原则[J].吉林勘察设计,2008(01).

[2]许平.浅谈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城市建筑外观色彩设计方法探讨 篇3

1 色彩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城市的建筑色彩可以很明显的表示这个城市的文化, 通过观看城市的色彩可以直观的感受城市文化, 了解这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好的色彩设计可以为城市增加光彩, 而不好的设计则会直接毁掉这个城市的生机。通过对色彩的设计, 设计者可以控制居民的心理状态, 增加居民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这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也是研究者一直研究色彩设计的主要目的。

色彩作为一种装饰手法, 除了表示建筑物的边缘范围, 还可以成为某一建筑物的标志。通过色彩的修饰, 可以让一个平凡的建筑变的光彩动人。就像前段时间的新闻, 有绘画专业的学生在井盖上进行绘画, 瞬间将整个井盖的档次提升了。色彩可以将整个建筑融入周围的环境中, 也可以将建筑从周围的环境中跳脱出来, 这取决于设计者的构思。色彩在美化建筑物的同时也在增加建筑物自己本身的特色。不管是游客还是生活在其中的居民, 在面对一个美轮美奂的建筑时, 总是会感到无限满足, 这样设计者设计的初衷也得以实现。

2 城市建筑外观色彩的研究

色彩是一种视觉元素, 他可以直接影响人们对建筑物的直观感受。色彩对人心理上造成的影响超乎你自己的想象。在城市建筑中, 应营造出一种舒适、温馨的整体感觉, 而不是一味的灯红酒绿的嘈杂氛围。色彩设计应与建筑周围的整体环境相结合,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个性、突出。色彩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强调某样建筑, 而是整体的和谐, 尤其是在城市建筑中, 色彩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心情。

在初进入一个城市时, 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城市的色彩, 色彩可以塑造一个城市的特色, 城市的文化是具有底蕴的, 这些并不能让人一眼看到, 而色彩则是传承底蕴的重要方式之一。关于色彩在塑造城市形象的问题上, 西方国家的认识相对要早一些。在西方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色彩特征。比如华盛顿灰白色的花岗石和湛蓝的天空形成了其晴朗的色调;波士顿暗红色的历史红砖也成为其建筑的主旋律。我国在建筑色彩的认识上相对较晚, 不过现在对城市也有了基本的色调设计, 不再是以往乱糟糟的形象, 逐渐形成了自己我国独有的建筑风格。

3 色彩设计的主要表现手法

(1) 点缀手法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 一种是点缀物突出而强烈, 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另外一种则是点缀物量多而不突出, 起到一种绿叶配红花的作用, 往往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2) 遗留与更新法亦即在原有建筑色彩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让两种效果进行对比, 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文字与图案相结合。在建筑外加上文字和图案, 这是现在比较大众的一种方式。多出现在广告上, 这种形式除了有装饰效果之外, 还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亮点, 让人耳目一新。

(4) 重构法效果甚佳, 指将多种风格的色彩进行重新组接, 从而达到一种取长补短, 互相辉映的效果, 并非胡乱的堆砌, 而是将不同风格的色彩进行有机的组合, 往往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不过这种手法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主次分明, 切记乱用一通。

4 结语

一个城市建筑质量的好坏普通人看不出来, 但是其色彩的美观与否却是大众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在建筑变化的历史长河中, 色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色彩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方式, 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与突破, 不断地创造经典再打破经典, 这是城市外观色彩设计应当遵循的自然规律。色彩设计要考虑多方因素, 经过整合再进行艺术创作, 从而构建出一个积极健康的城市氛围。

参考文献

[1]胡俊红, 张萍.城市建筑外观的色彩设计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0, (12) :66-67.

[2]肖丹.区域化差异在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 2009.

建筑外观装饰 篇4

摘 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技术的提升,建筑的建造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及建造工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西方建筑的外观。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筑师们开始将电脑运算运用在设计之中,建筑造型也因此变得更加个性化、独特化。如今,全世界各大城市都充斥着造型各异的建筑,如南京的紫峰大厦、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等等,都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产物,而这一切仅仅在十数年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近百年来,飞速发展的建造技术究竟对建筑的外观和造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建筑外观;建造技术

一、古代时期建造技术对于西方建筑外观的影响

在建筑中,墙最主要的作用是界定建筑的边界,同时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起到围合、保护以及划分的作用,因此,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外立面,也因此决定了建筑的形体和外观。

在西方建筑中,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因为西方居住环境的恶劣,人们必须建造足够厚的墙壁来保护自己免受野兽以及暴风雨、暴风雪等恶劣环境的侵袭。相比之下,东亚更适合人类生存,人们也更喜欢通过半开放的空间与自然亲近。其次,建筑外墙的存在形式也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如欧洲南部地区以及东亚地区在湿度上近似,而且都盛产木材,但是却因为温度、降雨量、积雪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形式:欧洲的“砖石结构”和东亚的“木质梁柱结构”。

地理的因素会对建筑的外观产生影响,而不同的材料也会对建筑的外观产生影响。欧洲建筑主要材料一般为石材。石材抗压能力很强,但是抗拉和抗剪的能力很差,这就增加了砖石建筑上开门、开窗的难度。为了解决门、窗的问题,欧洲的工匠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在开口部位的上方架设足够长的石材过梁(楣),并以此来承受上部的重量;另一种方法则被称之为“砌拱”,这种方法由古罗马人发明,并在中世纪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如哥特式穹顶、飞扶壁以及拱券等一系列新的建筑结构。这些结构常常被运用在教堂、皇宫等大型建筑中。

综上所述,地理因素以及材料的选择决定了西方建筑的外观:厚重、以石材作为主要材料,门、窗的开口较小。同时,一般的民居建筑体量较小,排布紧密,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教堂、市政厅、皇宫等体量巨大,外形优美。

二、近代至当代建造技术对于西方建筑外观的影响

进入近代之后,工业革命改变了建筑行业中所使用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因此也改变了建筑的外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水晶宫,即1851年第一次世博会的会场建筑。水晶宫的设计者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Paxton)是一名园丁,他将花房的概念融入建筑中,采用玻璃加金属框架作为材料,从而在短时间内建造出了一幢符合要求的会场建筑。这一手法在当时看来是非常超前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产生了变化,因此在很多国际化大都市中都出现了外表皮结构与水晶宫类似的玻璃幕墙建筑,通过金属框架将玻璃固定在建筑的外立面上以起到装饰的作用。

另一种对近现代建筑产生巨大影响的材料是混凝土。混凝土承重能力强,加入钢筋后,其抗拉、抗剪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钢筋混凝土使建筑不再是简单的石块堆砌物,而是拥有框架结构的构筑物,建筑的外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建筑的外立面不再是过去的各式石材,而是变成了灰色的平整立面。也有很多建筑仿照中世纪建筑的风格进行了装饰,利用混凝土浇筑出了立柱等各式仿古的装饰构建。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混凝土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且其预制构件也简化了建造过程和材料的运输过程。很多城市的面貌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灰色、光滑的混凝土建筑代替了原有的砖石结构建筑。

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著名的混凝土建筑,如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萨伏伊别墅,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小型住宅。其五条理念——底层的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至今仍然在很多建筑中有所体现。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赖特(Frank·Lloyd·Wright)不仅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混凝土的材料,而且力图将东方元素融入到混凝土建筑中,从而丰富了混凝土建筑的外观。

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电脑的出现,建筑设计变得更加容易,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的作品里昂国际机场就是很好的范例。里昂国际机场为圆弧形的建筑设计,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因此里昂国际机场也成为了当地的地标。另一位西班牙-墨西哥建筑师菲利克斯·坎德拉(Félix·Candela)则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薯片的形状,并运用于其作品——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艺术科学城之中(如图1)。这一建筑中大量采用了被称之为“双曲抛物面”的结构,使得混凝土材料以很小的厚度实现了惊人的强度。

19世纪下半叶建筑外观的革新不仅体现在建筑的结构上,还有新材料。另外,参数化建筑设计(BIM)也丰富了建筑的外观和造型,如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Hadid)设计的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这种设计手法使得建筑的整体造型变得更加流线化,也更加充满视觉吸引力。

三、建造技术的影响如此之大

建造技术对于建筑师作品的限制是十分巨大的。很多过于超前的建筑理念由于建造工艺跟不上而无法实现,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悉尼歌剧院。从其设计师约翰·伍重(Jorn·Utzon)最初的设计手稿来看,悉尼歌剧院的造型更加飘逸,在造型上更加接近现代的薄壳式建筑。但是迫于澳洲政府要求尽快完工的压力,悉尼歌剧院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的,最终导致了完成效果和设计效果并不相同的结果。此外,当时的建造技术尚不足以建造出构想中的薄壳结构,只能采取结构更加稳固的拱肋结构来实现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造型(如图2)。事实上,如果当时就有了“双曲抛物面”的技术,那么悉尼歌剧院的造型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可以看出,建筑的设计受建造技术的影响十分巨大。没有了建造技术的支持,再好的理念也很难实现。

四、建筑师的责任

对于建筑师来说,建筑的外观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欣赏建筑时,人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建筑的外观。另外,在进行建筑投标时,建筑的外观也能影响招标方的看法。建筑是一种商品,因此造型优美的建筑会促使人们更多地使用该建筑,从而实现建筑的升值。

但是,建筑师也需要考虑建造成本的问题。例如,有些建筑的造型优美,但是却需要更高昂的成本。如果设计师的资金充足,那么他就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预算有限,那么建筑设计师在预算许可的情况下,就能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构思。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在设计师需要兼顾预算、建造技术以及设计构思,同时,需要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传达给普通消费者。

参考文献:

[1]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2]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齐若名.浅谈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风格[J].城市地理,2014,(18).

[4]李伟.结构的意义——对卡拉特拉瓦建筑结构形态的解析[J].建筑师,2008,(03).

[5]李小蓉,缪剑峰,肖紫怡.环境成就地标建筑——以重庆大剧院与悉尼歌剧院为例[J].华中建筑,2014,(09).

[6]杨洲.环伍重和悉尼歌剧院[J].中外建筑,2009,(04).

[7]易中天.破门而入谈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8]战永亮,陈燕,宋国娇.双曲抛物面网壳屋盖的工程应用[J].钢结构,2011,(02).

作者简介:

现代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 篇5

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 不仅仅是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式、比例、色彩等外部因素, 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参与意识。也就是说, 建筑的外表只是形式的一部分, 只是作为主导的人或顾客站在某一角度、某一地点观察和感受的对象。然而商业建筑重要的不是要顾客远眺, 而是要吸引顾客进入建筑物内购物。因此, 现代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可以说是各种购物环境因素的合成。如出于对人的行为考虑而设置的空间、下沉广场里的滑旱冰的儿童、演出广场上的时装表演、新产品的使用演示、群众的自发表演、以及这些活动的观众就是外部形象中最活跃的因素;室外的自动扶梯、上下穿梭的观景电梯、二层平台上行走的人群, 构成了立面动态的横线、竖线和斜线;大面积的透射玻璃, 把室内的人潮涌动、热闹的景象展现给街上的行人, 就是最生动地招揽顾客的广告。所有这些, 与建筑本身立面一起构成整体外部形象。

因此, 现代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内涵, 从本质上说就是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而不仅仅是商业建筑的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只是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或者说商业建筑立面作为外部空间的一个侧面出现。虽然建筑的立面设计在习惯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但对现代商业建筑来说, 它不可能脱离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而独立存在。

2 现代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特点

2.1 广告化

在这方面, 建筑能以巨大的形象发挥独特的效果。作为一件商品, 它要以新颖的形象向社会推销建筑师的创作;作为一个广告, 它又能代表企业的实力, 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

商业建筑广告化的深层动机就是为被上层阶级主导的和被大众口味引导的市场经济服务。在这种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建筑物自然成了带有商业广告性质的纪念碑, 成为建筑师向社会及业主兜售的商品。因此广告性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

2.2 商业化包装

商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 包装设计在商品竞争中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包装能刺激观看者的视觉, 引起顾客的注意, 唤起消费欲望, 包装还可以使单纯的技术产品附带上文化的属性, 并携带着设计者个人艺术倾向, 充满人情味, 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潜在追求。

建筑也是一种商品, 也要通过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引发消费冲动、实现价值交换。商业社会重要的包装意识和包装手法也同样渗入了建筑领域, 流行的建材和建筑式样会被建筑师包装进作品里, 成为塑造建筑形象、获取大众认可的重要手段。复制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酷爱包装的建筑师而言, 设计实在是太便利了。不过, 简单地肯定和否定建筑设计中的包装手法都是不可取的。

2.3 大众化

大众成为了消费主体, 成为商业极力讨好的对象, 毕竟是大众决定了消费的最终实现。大众的口味和喜好成为消费实现的最重要的衡量尺度和标准, 这必然使得当代的建筑商业化中带有强烈的大众气息, 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大众化成为必然。

大众化使得商业建筑外观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向。它使得商业建筑设计从少数社会精英的手里一步一步向大众手里转移, 广大平民百姓以大众的口味和喜好积极地参与到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 使得最终建筑的设计实际上是由建筑师和大众共同完成。大众化在为建筑设计开辟了新领域, 促进现代商业建筑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的同时, 显然也对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就是建筑师必须善于从平民大众的口味和喜好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3 商业建筑的设计原则

3.1 客流规划是选择店址的最重要的因素

商业中心是消费中心, 从经济效益上讲, 商业中心必须满足整个城市消费市场的要求, 争取尽可能多的顾客;从成本效益上讲, 要争取最大的聚集效益, 要求最大限度地利利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所以, 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形态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1.1 相同客流规模的不同地区, 因客充的目的、速度、时间不同, 对选址条件有不同差别。

3.1.2 选择店址需要调查分析街道两侧的客流量规模, 选择客流较多的街道一侧。

3.1.3 选择店址要分析街道特点与客流规模的关系, 街道交叉路口客流最多, 是选址的最好位置。

3.1.4 对于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 除了

被动适应客流规律之外, 还可以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加以改善开发, 选择有开发前景的区域, 开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统, 主动地引导客流, 制造客流, 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

3.2 交通状况

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载体。因此, 它是制约商业聚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商业活动的经济原则要求有尽可能大的吸引范围, 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方便地到达商店。因此商业设施的选址必须是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地点。在商业的追求最大货物销售范围的原则下, 选址应使交通费用达到最小。所以商业中心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实质是:所有购物出行者到达中心的出行时间总和最小。

3.3 商业环境

选择店址应考虑设店地点附近的商店的规模和数量, 如果在同一地区内已有过多的同行业商店, 势必影响商店的经营效果, 此为趋异性。但是另一方面, 由于顾客希望就近广泛地比较选择商品, 以及希望一次购足所需的商品, 有些商店又有集中趋势, 相邻而庙, 此为趋同性。

一般来说, 比较专一的商品, 顾客希望有广泛的比较和选择余地, 希望有集中的专门店。这种顾客以购买一类商品为目的, 对商业气氛、娱乐性、环境没有过多要求, 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 并比较其质量、价格等因素。

另外一此顾客, 购物的范围比较杂, 也比较随意, 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 当然不会去逛上面提到的结构单一的商业区, 而是希望到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一般大商场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设置的, 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

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共生性, 即指商店依赖于为其他原因而来的顾客, 如商业中心区的小型商店设于大型商店附近, 主要经营小商品, 以品种齐全而取得优势。或开办大商场不能提供的小型服务业, 有的经营连带消费商品的商店相互邻拦, 互为补充, 便利顾客。

3.4 地形特点

选择店址还要分析地形特点, 主要选择能见度高的地点, 如选择在两面临街的地点能见度就最高, 并且可以扩充橱窗面积, 增辟出入口以减缓拥挤, 这是最好的设址地点。位于街道的入口处、公共场所的迎面处都是能见度高的地点。有的地点如位于街道的凹进部位能见度就差。

3.5 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都根据城市现状和发展要求对商业中心的分布、商业建筑的布局等作出一系列的规定, 商业建筑的选址应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服从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

商业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载体, 也是满足商业地产项目需求的手段。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既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 也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 对延续历史文脉, 彰显时代风貌, 传播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坚等.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和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 篇6

1 外观质量的内容及控制措施

外观质量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建筑物运行功能和特色的外观设计质量, 二是体现建筑物实施效果的外观施工质量。前者一般是基础, 后者常常又是关键, 必须根据其所处的不同范畴,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1 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1.1.1 构思开阔, 设计意识超前。

设计部门编写设计文件过程中, 在体现水工混凝土建筑结构特点的同时, 应体现时代建筑水平, 并广泛征求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外观轮廓构思时, 应增强建筑物美感、提高外观设计品质。

1.1.2 风格上满足特殊需要, 兼顾地方特色在

保证运行功能和投资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风格以及有无仿古、旅游开发、城市规划等要求, 力争设计成具有一方特色的形象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景点性建筑。

1.1.3 方案上消除设计隐患, 适应施工发展水平。

合理的设计布局及构件外形, 有利于进行施工分割。还应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增加维护设施的设计。避免因结构上缺陷导致的裂缝、施工缝、撞痕等现象。在进行设计方案拟订时, 应考虑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 使得工程实施中能尽量采用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 将设计目的更好地体现到结构中去。

1.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一旦浇筑成型, 将无法或较难弥补施工留下的外观缺陷。实施过程中, 必须完善相应控制体系, 并对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观成型效果的各种要素, 进行事先控制。

1.2.1 完善组织保证体系。

(1) 建立以树立企业形象为宗旨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 明确外观质量目标。在制定管理制度时, 施工企业应明确外观质量管理思路及发展目标, 并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 从技术论证、物业、财力等方面预以保证。具体工作中, 应做到如下几个结合:一是数量与外观质量的结合, 处理好外观和进度的关系;二是生产要素与科技含量的进步, 靠技术更新改进生产要素, 提高外观质量;三是企业效益与外观质量投入的结合, 投入的加大, 提高了产品质量, 必然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契机。 (2) 引进由业主、监理单位参与监督的外部督查体系, 提供外观质量保障。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 工程建设“三制”的推行, 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外观质量保障。投资者以合同条款的形式, 明确施工单位所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监理工程师则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规范要求, 对工程各环节、各工序进行全过程监督。两者有的外观质量行为完善了实施工程的外部督察体系。 (3) 落实具体负责实施的现场执行体系, 履行外观质量控制职能。班组内执行“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 及“三验” (初验、复验、报验) 程序, 履行外观控制职能, 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 是工程外观质量的基本保证。

1.2.2 控制影响观感的要素。

(1) 人员素质。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底、经验总结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手段, 规范操作行为, 明确外观质量标准, 从而杜绝外观隐患的发生。 (2) 材料质量。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 不但影响结构运行和设计标准, 同时还会影响外观。故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 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材料。 (3) 施工工艺。对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效果的各种工艺, 宜进行统一的设计。模板的选型及架立: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重要保证, 表面光洁、吸附力小、平整度高、拼缝严密的模板要求, 是施工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模板制作应考虑拆卸方便, 不刮碰结构棱角;同时, 为保证整体刚性, 模板安装必须有足够的对销拉件或支撑。所有这些, 都为成型构件表观平整、棱角分明、线型顺直流畅奠定良好的基础。混合料的配制及浇捣:对浇筑过程中的配料、拌和、送料、导料、振捣等环节进行统一设计, 根据施工量的大小合理划分作业区, 避免因疏漏和操作差异而引起混合料的不均匀性和浇灌缺陷。 (4) 机电物业。浇筑前, 应对各类搅拌、振捣及输送机械等进行调试运行, 以保证其工程作状态正常, 避免因施工中断时间过长而出现施工缝和蜂窝等现象。

2 常见外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2.1 蜂窝麻面

形成原因:模板孔眼或接缝附近浆液在振捣时溢出, 并形成空隙或泛砂;粗骨料粒径过大, 导致混合料不能完全填充钢筋保护层;配比中砂率偏小, 粗骨料含量偏大;漏浆部位上端掉浆, 引起“月牙形”水浪缝;振捣半径过大、振时过短或漏振;浇筑高度太高、导料入仓措施不到位, 引起粗骨料与砂浆离析。

防治办法:提高模板拼装精度, 并宜将拼缝形式设计成企口;根据不同振捣设备合理布设浇筑振点, 防止漏振,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25~35秒) ;优化施工配合比, 并选用粒径适宜的粗骨料;浇筑高度超过2m, 必须辅以串筒、溜槽等导料设施;控制好水灰比, 保证砂浆稠度;采用大块件拼装模板, 减少接缝数量。

2.2 色泽不一

形成原因:混凝土强度较低、成型界面的隔离剂使用不到位, 致使局部浅层砂浆薄层在拆模瞬间脱离母体, 形成局部浅层剥落;模板隔离剂掺杂, 涂抹厚度不一;模板表观糙率不一, 反光效果不同;入仓混合料的骨料清洗不净, 拌合质量控制不一。

防治办法:在保证拆模强度的基础上, 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并以混凝土表面乳化腊形成后且不粘模为宜;各类界面隔离剂必须纯净并涂抹均匀;改进模板制作方式, 接触表面必须使用同类和同等加工条件的材料;严格控制拌和料的入仓配比及拌和时间;重视粗骨料的清洗和细骨料的筛滤工作。

2.3 气泡偏多

形成原因:模板表面油性隔离剂配过稠、涂抹过多, 致使拌和料入仓振捣时, 隔离剂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 沿接触模板的混合料表面出现浸润现象, 并包裹其内的气体形成气泡。此部分气泡在振捣过程中大多逐渐溢出并变小, 剩余部分因油性隔离剂的黏稠度较高而继续吸附于模板表面, 较难溢出仓外的气泡, 在混凝土凝结后形成气泡空隙;浇筑层厚度过大, 气泡的溢出行程过长, 也易引起气泡偏多的现象。

防治办法:采用稀释剂 (如柴油等) , 降低隔离剂稠度, 相应减少封闭气泡的吸附力;减小涂抹厚度, 便以润湿模板表面为宜, 由此减少浸润气泡数量及浸润膜厚度, 便于其内气体在振捣时破膜而出;适当处长模板附近振点的振捣时间, 以帮助此类气泡溢出;调减浇筑层厚度, 以缩短模板表面气泡的溢出行程;使用适量的减水剂, 增大和易性, 提高气泡的振升速率。

3 外观质量控制中其他几点相关事项

3.1 表面施工滞留物的清除及孔眼的封堵、修补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滞留于混凝土中而无法拔出的拉杆、撑件等必须予以割除, 后与孔眼一起进行封堵、修补;同时, 为减小色差, 建议在进行连接层处理后, 用原施工配合比以及各类组料拌制混凝土修补。

3.2 混凝土成型构件的维护

构件成型后, 必须进行维护。拆模过程中, 应将模板沿接缝逐一取出, 避免硬敲引起成型构件碰损、掉角;拆模后的结构物, 不得作为物品的集放处及其他构件的架模支撑点, 不得让油渍、砂浆等杂物飞溅、挂溢其上。同样, 应做好工程运行管理阶段的维护工作。

3.3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上一篇:舞台主持论文下一篇:实践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