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

2024-06-18

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精选7篇)

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 篇1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个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总体形象反映出该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项目的灵魂,贯穿于每个建筑的实体。随着社会发展、时代的进步,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技能以及设计构思等课题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其中建筑造型设计更是建筑设计研究探索的重点之一。笔者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关于建筑造型设计的几点感受,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1 构建功能完整性和创造性空间

当我们接到一份设计任务时,首先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入手,从建设单位意图、设计要求等有关方面着手,因为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设计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的设计方案是不可取的。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和展现的内涵。简单来说,更加注重功能的划分,当内部功能适用时,不必考虑外部窗口的排列关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有小。所以说,功能完整性设计是指远远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即人的心理需求。

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以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此可以说,单位空间是建筑整体空间的构成的基本元素。

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作为整体空间构成部分时便成为动态的空间。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

建筑空间有内、外空间之分,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宛如喝了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实实在在地体验建筑给人带来的精神和视觉上的享受。

2 平面构思

建筑的平面形状基本的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型等,或者是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建筑师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与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地形的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组群,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变平面式、群体及自由式。

(1)单体式的特点是结构受力性能好,计算简单和施工方便。单体式又可分为方形平面形式和圆形平面形式。方形平面代表有深圳国贸中心大厦(53层),圆形平面的代表有深圳特区发展中心大厦、香港合和中心等。此外,还有等边三角形、等边菱形、风车形平面等形式。

(2)双体式常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双体式的采用要避免建筑功能与经济上的不合算。因此,一栋规模较大的建筑,一个塔楼不够时,就出现成双成对的塔楼,其造型形式完全一致。前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10层)和世界第一高的马来西亚双子塔楼(高452.3m)就是功能和经济的完美组合体。

(3)联体式是异于双体式的独立塔楼,联体式建筑是用一个核心筒把两个或几个对称的塔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这种平面构成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丰富。

(4)变平面式是整个建筑高度上呈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平面。它打破了方盒子建筑千篇一律的单调感,使高层建筑立面丰富多变,最典型的例子是香港中银大厦,其建筑师从竹子的形状(一节高于一节,下粗上细)中得到启示,让大厦整体外部造型显示了中国人特有的气质。

另外,群体式、自由式都是建筑师因地制宜,根据建筑格局需求而设计出来的。实际建筑的平面与体型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上述几种形式的平面与立面构成不能概括所有建筑的造型设计,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通过建筑师创造性的劳动,必然创造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建筑形象。

3 个性建筑——建筑形象构成

(1)突出、强调建筑物的竖向线条是当代建筑师常采用的手法,它能使建筑物产生一种飘逸的感觉,一种直抒胸臆的情怀,常常使人联想到勃勃的生机和气息。简单的竖向线条排列并不困难,但是与环境结合是建筑外观处理上常遇到的主要问题。这就要依靠建筑师根据建筑物所处具体位置、建筑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是建筑师自身尺度感的一个体现。

(2)突出平整外形的设计造型较多地体现在办公、宾馆建筑上,在繁华喧杂的建筑群中,运用平面整体性为主立面,在平整外形的基础上再追求某些线条、门窗的变化,使建筑物脱颖而出,给人一种清朗、简朴的造型,表达一种大度、高尚的意境。有些办公建筑采用复杂、多变的主立面反而会带给人们带来一种烦琐、心躁的感觉和视觉效果。

(3)棱柱形建筑多用于高层和超高层设计,通常是表里统一的清新、高耸平顶的棱柱形。棱柱形建筑有许多种,有的在棱柱形的外部作游戏线型现代风格处理,形成柔和的味道,有的则在复杂的实体外表增加浅浅的矩齿形式。

香港中银大厦是一种组合的棱柱形建筑。其构成因素是三棱柱,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求灵感,从民间谚语“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得到启发,使建筑体现了某种隐喻,表达了人们追求步步高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流行的网络式圆屋顶,就是一种完全以球面造型的建筑形式。这种结构不需要内部支柱或承重墙。这样的内部空间可以任意地划分隔断,使其具有最合理的空间和最充足的光线。北京国家大剧院就是最典型的球形建筑。

建筑造型应该是活泼的,不受任何限制。建筑师应通过长期工作实践,严谨构思,大胆地探索,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

4 细部构造处理

一栋建筑在考虑整体的前提下,细部设计也十分重要,因为正是这些细部才使建筑有了丰富的视觉感受。现从几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1)建筑的入口如同人的脸部一样重要。建筑入口是总体形象极为重要的部位,是人们对建筑产生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留意该入口与建筑总体比例是否合理、协调。因此,建筑师精心考虑建筑入口对塑造建筑形象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入口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一些大型的行政办公建筑,通常加大其入口尺度、抬高入口标高、增设踏步。一些古典的行政建筑,大楼两旁往往用列柱、石狮以增强其崇高感和威严感。商业性建筑入口则考虑人流和购物的需求,与室外地面拉平,并辅以绚丽的橱窗、多彩的灯光,来创造富丽的商业气息。

(2)阳台在建筑构图与建筑造型中起重要作用,它具有使用功能,同时起到装饰作用。因此,阳台设计处理得当,会使建筑锦上添花,在外观造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居住建筑中的阳台往往侧重使用功能,在平面尺寸、位置等方面要处理好与建筑主体的关系,既为居住者提供完备的使用条件,又能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要求与环境需求。公共建筑中的阳台设计则作为一种建筑造型处理的手段,着重于装饰功能与美化建筑,它主要随建筑外观的要求而灵活布置,对造型及美观的要求更高。

(3)建筑物的顶部是建筑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顶部设计是设计师们常感棘手的问题,顶部设计处理不当,整个设计会功亏一篑。建筑师常常为建筑的“帽子”而苦思冥想,都喜欢为建筑戴上一顶“帽子”。对此笔者认为,应根据建筑的位置、空间环境、建筑造型特性去考虑顶部“帽子”设计,一些建筑简洁、平整的立面顶部没有“帽子”往往效果会更好。

5 结语

综观建筑的历史可以了解建筑造型变迁的大潮流,通过了解从过去到现代的变迁,可以推测出现代造型的某些方法以及未来建筑造型的发展方向。所以,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实践中应不断提醒自己,拓展思维,大胆创新,激发灵感,将自身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创造出无穷无尽、变幻莫测的建筑造型,造福于人类。

摘要:文章根据笔者累积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造型设计提出几个观点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建筑,造型设计,形象

参考文献

[1]李翠娟,史永梅,李俊丽.浅谈建筑造型设计[J].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2006.

[2]焦冠然,赵阜东,段海峰.建筑细部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初探[J].福建建筑,2006(3).

[3]李丽,朱向东.建筑装饰构造设计原则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2).

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 篇2

一、产品的名称:保温杯

图片如下:

二、用途:对容器中的水其保温作用

功能:保温杯是由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制作的容器,其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里面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目的。内外部分都是用不锈钢制成,用先进的抽真空技术精制而成,造型优雅,内胆无缝,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结构:由杯身与杯盖及丝网构成

三、材料及成型分析

1、材料分析:保温杯所用材料占比重最大的就是不锈钢,不锈钢指的是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侵蚀性介质腐蚀的钢。一般含有铜、氮、钛等。钢的材料性能比较稳定,并且质地较硬,不易弯曲、折断、变形,耐腐蚀,难氧化,性能稳定良好。

2、成型分析:根据钢带的端节面形状分析,不锈钢的成型工艺有四种形式:滚挤成型、轧制成型、折弯成型、模压成型。

3、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割管、水胀、分段、胀形、滚中角、缩底、割底、冲筋、外壳平上口、冲底、平底口、平管、滚上角、内胆平上口、滚螺纹、清洗烘干、对焊、配杯口、点焊、抛光、喷漆、丝印、包装。

4、表面处理工艺:表面本色白化处理、表面镜面光亮处理、表面着色处理。经过退火的不锈钢表面,为了观赏性和功能方面的考虑,使用前大多要进行抛光加工,HL、NO.4镜面,振动,喷丸和抛光轮加工。但根据抛光材料的种类和抛光条件的不同,表面质量是不同的。故对应的各种加工就存在好几种抛光表面。

四、造型分析

如图所示:

这里有保温杯的两种造型形态。

从外表看来二者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的。首先:一种为“矮胖”型而另一种为“高瘦”型,而它们的造型是否大方是个人的审美观点所决定的。不同的人喜欢的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其次:它们一个有把手而另一个没有,这则体现个人不同的拿杯习惯,有的人习惯手握杯身而有的人则习惯握把手。第三:二者的曲面设计不同,左边的杯身有一定的曲线,右边的则是直筒杯身;这体现不同的人对曲线及直线的感觉不同。有的人偏爱曲线美有的人则崇尚简单。总之,不同的人需求不同,造型也应该都有不同才能适应大众的需求。

五、材料的质感和美感分析

1、质感分析;

不锈钢具有一般金属材料的感觉特性:坚硬、光滑、理恒、拘谨、现代、科技、冷漠、凉爽……同时又给人以精致、光滑、炫目、豪华的感觉。

2、美感分析;

色彩美;具有金属特有的光泽,冷漠、凉爽给人以高贵凝重的感觉。肌理美;在保温杯的设计中,不锈钢材料的运用主要是依靠其本身造型面的变化所产生的凹凸变化和方向变化,使得保温杯外观协调、体现一种整体美感。光泽美;不锈钢的光泽美由其自身的物理特性来体现,主要表现为不锈钢的坚硬、冷漠而产生的漫反射光泽美感。质地美;金属的坚硬、华丽、沉着、规则使得它质感好,工艺精良。

六、本人对该产品的看法

1、针对大学生使用的保温杯,保温性能良好的同时,便于携带是相当重要 的,建议在杯体安装扣环或吊绳

2、希望保温杯能携带茶叶或咖啡,可在杯底再接一个旋开式的杯底用来装少量的茶叶或其他冲剂。

3、可在保温杯中加入调温设施,这样能方便知道水温,想要何种水温就调节何种水温。

4、因为在使用那种圆柱形保温杯时,不小心被打翻后,杯子会滚动很远,鉴于这点,不妨使保温杯在外形上有所创新,使用切角长方体形外壳。

5、在用杯子时,希望进水的口大,出水的口小,这样既方便倒水又方便喝水,建议瓶口是两用的,下面的瓶口大,上面的瓶口小。

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总结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康欢

工业设计

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 篇3

关键词:夸张;艺术手法;服装造型设计;形式美

引言

服装设计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通过对构成服装的众多要素进行变化重组,全面完成服装款式的创作,使服饰具有崭新的符合当下审美要求的样式造型。服装设计方法是指结合服装设计原理的要求,按设计规律完成的设计手段。夸张法是服装设计方法中一种常见的造型设计方法,也是一种化平淡为奇异的艺术设计方法。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 因此夸张的创作手法就是从一般中求新奇求变化,通过一定的虚构手法把对象的形象夸张渲染,发觉对象个性和特点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赋予艺术作品一种新奇与变化的创作情趣,从而引起观者的想象和兴趣。

在服装设计中,夸张的手法常用于服装的整体和局部的造型,通常是将服饰本来的状态和特性放大,从而造成作品视觉上的强化与对比的效果。夸张手法除了针对服饰外部造型改造外还可以对服饰的面料、装饰细节进行夸张,多采用重叠、组合、变换、移动、分解等手法,从位置高低、长短、粗细、轻重、厚薄、软硬等多方面进行材质和视觉上的对比效果以体现出极限夸张的感觉。

一、夸张手法不同时期在服饰设计中的表现

人类的服饰发展至今在服饰的设计及装饰手法上有多种方式。而夸张手法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服饰外轮廓型的比例放大来凸显服饰的局部结构特征,以此强调穿着者的人体形态、社会地位、审美喜好等目的进行设计创作。这种手法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服饰样式上均有所运用并一直贯穿至今。

根据穿着区域比较,我国由汉代服饰起所崇尚实施的“宽衣”体制是着重针对于袖口和衣摆处进行比例的夸张。服饰方面对于冠饰的夸张造型设计也是体现出封建制度时期对帝王君臣地位区别的象征。而在西方欧洲国家,14世纪哥特时期的服饰则是通过模仿尖顶建筑的造型特征对帽尖(顶)、裙腰等处进行极致夸张。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男性和女性的服饰造型特征则演变发展成倒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基础外轮廓型。其中轮状皱领是当时服饰细节款式重点夸张的部位。而这种推崇的沙漏式夸张的服饰廓形一直延续至19世纪初。

根据穿着时间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肩部被高高垫起的T字廓型是当时服饰造型的代表,这种夸张造型的设计风格由40年代军服风貌的演变再次回归到时装风潮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服饰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形式的出现,由美国引领的女性宽肩、窄臀的夸张廓形及搭配爆炸头、夸张耳饰的整体着装风格影响传播至全球各地,包括对当时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服饰流行趋势和潮流动态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夸张手法的表现技巧

(一)服装外轮廓形的夸张

服装的廓形好比服装的整体骨架,是描述服装的基本风格和特征的重要依据。服装廓形(Silhouette)是指服装的外部造型剪影,是人体着装后整体外轮廓所呈现的形态,体现服装的结构风格及款式。通常以简洁、直观、明确的形象特征反映着服装造型的特点。

夸张的手法是能让服饰在造型上有突出的效果。整体造型的夸张会让服饰与人体直接形成一种感。20世纪50年代是服装廓形设计的黄金时代,由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先生推出的各种服装廓形设计就是以夸张手法为基础进行设计研究。主要廓形有:H型、T型、X型、A型、O型等外轮廓型的服饰造型。其创新设计概念就是利用面料自身的张力及弹性设计出夸张服饰造型。这些廓形的设计及出现就是将服饰整体进行夸张形成一种放大比例的效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独有的审美和设计哲学。

服装外轮廓型的夸张的手法就是从宏观上把握设计效果,并注意服装局部造型与局部造型之间的关系。根据服饰风格的要求,从造型角度考虑,然后确定服装的内部结构。同样也是通过设计主题要求先确定整体色调或面料,然后深入探讨内部色彩配置和面料的组合。

(二)服装款式局部的夸张

局部夸张的手法在服装造型设计上运用的更为广泛、灵活性更强。针对服装款式局部的设计要点进行同比例的单个或多个放大。达到一定的艺术空间感。

1.针对人体部位进行夸张

服装的造型设计是基于人体造型的变化而设计的。人体的重要关键部位往往是设计师在对服装造型设计上的重点设计点。人体的颈、肩、胸、腰、臀部位都是突出人体体型特征的设计和装饰部位。因此设计师往往习惯性地将这些部位在款式上进行夸张放大以此突出人体的体型美感。

2.针对款式细节进行夸张

在夸张的内容中,款式局部如口袋、衣摆、裙摆、装饰性的材料等均可以在款式中进行夸张设计。放大细节部分的比例与其他款式和结构发生对比造型。以此突出该部位。从服装的局部入手,再对服装身体和其他部位展开设计。表现手法上将夸张的部分当作视觉冲击点使该细节成为整体服饰的亮点,形成以点带面的设计效果。

三、夸张手法的艺术作用和美感

在服装和配饰造型设计上,夸张的艺术设计手法在多方面增加了服饰的艺术特点和美感。在一些夸张风格的服饰上,乖戾的廓型和大胆的设计概念一脉相承。夸张设计走的非主流路线同时也达到了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

(一)增强服饰空间感

夸张手法在服装设计中能加强服饰与人体空间感的视觉错觉。使原有的人体不受服饰所限制,最大化的形成人体自由活动的空间,以此弱化人体原有的曲线造型。从观看的视觉上给人以充分的视觉张力,使服装出现一种带有棱角的、分明的、戏剧化的视错效果。在服装款式设计中对垫肩、衬垫、裙撑等辅助材料的使用,和在服装版型设计研究中制作的百褶裙、泡泡袖等都是将平面的服饰面料形成立体的空间效果,以此来增加服饰的形式美感。

(二)修饰人体体型

在服饰上运用夸张艺术处理的方法不仅是从艺术形式上增加服装整体外轮廓型的造型的设计,同样能让服饰对人体体型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早期的服饰夸张手法的运用更多是为了突出人体部位的特征。如西洋服饰不同时期对裙撑的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女性臀部部位的细节设计。而发展到迪奥时期,设计师保留对人体的局部夸张手法,使用腰封来进行代替,这在保留服装穿着实用性的基础上同样夸大了女性臀部比例,形成新的服饰廓形造型。同样,在服饰设计中深V领型的设计、泡泡袖的设计、喇叭裤口的设计、增加垫肩后的肩部设计等都是能针对人体原有的体型起到修饰的作用的夸张设计手法。

(三)形成服饰雕塑感

不拘泥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是服装艺术经久不衰的真理。夸张的手法不只是对服饰整体或局部的放大。从整体结构上还可以由平面化的设计转化成服装造型立体化的处理。通过立体裁剪等服饰手法加上一些非传统材料的综合运用使服饰造型以一种“软雕塑”的艺术形式出现。形成一种三维式的立体造型。这种样式能衍射形成一种极强的未来主义感的超现实主义的设计风格。

四、夸张手法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

夸张手法在创意时装造型上运用的十分广泛,是舞台服饰和创意时装常见的装饰和造型手法。在这个越来越看重服饰廓形的年代,时尚的设计越发充满奇思妙想。近年的时装周的流行趋势表明大轮廓剪裁能体现出强烈的未来感的风格造型。夸张的服装的剪裁能表达出简洁和立体的整体造型风格。这样才能让衣服线条变得有棱有角,穿着者穿上之后霸气十足,通过服饰原有的张力更能衬出女性的纤细感。此外,夸张服饰造型的款式需要注重设计感,在服装的衣袖、领口等地方可以采用不同材质的拼接处理,可以体现更强烈的立体视觉效果。

在日常服饰中考虑廓形的变换设计师将局部的夸张手法融入到成衣的设计中。现代服饰讲究个性化理念夸张手法往往成为成衣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吸引消费者的同时增加款式造型的特殊性。工艺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夸张处理利用服饰造型如近年流行的宽松的阔腿裤型、喇叭袖的时尚回归都是夸张造型手法的柔性化处理。即能凸显服饰的廓形设计又能满足成衣化设计中工业生产的成本、工艺等要求。因此这种夸张的“度”则是设计师最需要把握的。设计的太“过”和太戏剧化的服饰则会出现不实用或不接地气的效果,反而会流失购买的市场。

五、结语

艺术设计都是结合自然进行二次创造的过程,夸张的手法就是利用素材特点,通过艺术的夸张手法使原有的形态变化,使之符合设计主题的定位,同时也达到一种形式美的效果的艺术表现手段。

夸张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一直扮演着时代的叛逆者形象。而夸张的时装在立体感、深度感、层次感上更是突破了经典款式的条条框框,形成轮廓线放大,构图有机化的艺术效果。服饰没有艺术打底,就易落入俗套,现代设计需要大胆运用夸张艺术手法,同时把握好夸张的程度,这样才能符合并满足这个时代混搭、自我、大胆、夸张的服装文化风貌。

【参考文献】

[1]于素利.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手法浅析[J].美与时代,2010(04).

[2]丁孝佳.现代服装设计的廓形与款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

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 篇4

一、高层建筑的立面造型风格

如今, 我国的高层建筑正在快速地拔起, 从高层建筑的受宠可以看出当今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 而不同时期的高层建筑又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1) 立面造型的折衷主义设计风格。在早期, 也就是高层建筑发源时期, 上个世纪, 美国的芝加哥作为商业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不断增加, 高层建筑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人们的居住问题。短时间内一些高层建筑物发展迅速, 在立面造型和风格上, 折衷主义抛弃了传统的建筑造型。设计建筑的立面造型工作者将哥特风格与古典艺术相结合, 在传统装饰造型连接到框架结构中, 通过学院式的立面造型巧妙的从折衷风格装饰图形中, 演变出整体的建筑形象, 同时要将框架结构隐藏起来。因此, 塔楼式的建筑造型被广泛使用, 立面设计与细部设计引进了古典手法, 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被成功引入。

(2) 立面造型的装饰设计风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高层建筑在立面造型和细部设计上取得很大进展。比如, 在1927年已经出现全部用钢铁化解的金属建筑物。高层建筑物技术上的进步为立面造型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 建筑物的重点是对装饰的重视, 对建筑轮廓的重视, 以及对经济效益、立面造型的重视。这一时期处理装饰风格的主要方法有:垂直线条、对称后退体形、石灰墙面、金属下墙、高耸体形等。

(3) 立面造型的现代主义设计。二战后, 高层建筑出现大量建造的局面, 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到繁荣时期, 结构开始反应时代特征和美学原则, 强调工业化的作用, 但却忽略了建筑与人文的关系。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高层建筑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当时建筑物的整体结构, 以及建筑物墙壁的色彩搭配、立面造型空间等, 各部分之间的位置与比例关系, 对建筑物的应用细节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在这一时期, 建筑物立面造型产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在钢铁结构中加上了玻璃, 这种建筑造型成为国际流行模式, 铝合金式的玻璃盒子受到广泛应用。另外, 在这一时期, 对建筑物的立面造型注重创新, 不赞成使用传统样式与外部包装;注重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功能, 重视建筑物对材料的选取以及表面结构的美观性。

(4) 立面造型的多元化设计风格。从上个世纪70年代直到今天的40余年里, 科学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为高层建筑的立面造型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并且高层建筑在立面造型设计中已经逐渐将生态化、智能化作为设计重点。这是一个新现代主义时期, 这时期的高层建筑继承和发扬了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 追求功能与技术协调发展, 开始走出单调的四方体。从造型角度来说, 高层建筑的外观造型逐渐出现复古倾向, 并且在立面造型上开始出现花纹雕刻, 尖角等装饰, 并将直线改为曲线, 摆脱传统方盒子设计造型。很多建筑设计大师引进先进的造型思想, 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 将几何学融入到现代高层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 并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与人文环境对高层建筑物立面造型的影响。如今的高层建筑物受到新技术的影响, 让高层建筑可以突破常规, 创造更广泛的空间和美学价值。高层建筑的突破和创新, 为城市的建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的细部设计

1. 窗

窗户是高层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细部设计, 窗户可以为高层建筑物带来自然光线, 并为室内环境带来良好的通风效果, 同时也是立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能灵活使用窗户这种构成元素, 那么将会是建筑物的立面造型变得生动, 为视觉效果带来强烈的冲击力与一定的美感。高层建筑物在对窗户的设计中, 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还要注意色彩的选择、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外观大小是否与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以及整体立面造型相协调的艺术体现。

2. 阳台

阳台也是高层建筑物中重要的细节设计, 阳台形式的多样性将对高层建筑整体立面造型产生一定的影响, 阳台可以借助位置、色彩、材料、风格、形式等因素为高层建筑的整体立面造型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阳台在高层建筑的整体造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通透的阳台玻璃窗可以将将室内外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 使室内空间有一种被放大的视觉效果, 活跃了整体空间氛围, 因此, 在对阳台进行设计时, 要从整体空间出发, 在将阳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同时, 要充分展现出阳台的景观美、造型美、功能美。

按照阳台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组合型阳台、圆形阳台、矩形阳台、三角阳台等多种类型。根据阳台和建筑外墙之间的关系, 可以分为半凹半凸阳台、凹阳台、凸阳台等多种类型, 样式不同的阳台所展现的空间效果也将不一样。因此, 阳台不同形式的组合与布置会使建筑物的立面造型呈现出成组构图、垂直构图、散点式构图、网格式构图等不同特征的立面造型。

3. 单元入口

单元入口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细部设计, 其方法是随着建筑风格的不断变化而使建筑物整体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按照单元入口在高层建筑物外墙的落点位置, 可以将单元入口分为凹入口、凸入口、平入口三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 单元入口一定要和高层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保持统一, 在协调统一中寻求变化, 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

三、结语

自进到21世纪以来, 伴随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城市用地变得十分紧张, 早期的城市建筑逐渐向高层建筑发展, 并且,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创新, 人们的审美眼光逐渐提升, 对高层建筑物的需求不仅在功能上更在精神文化上, 高层建筑的立面造型将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是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所以, 设计建筑立面造型的工作人员, 在保证建筑物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应对立面造型设计保持足够的重视, 以此加强高层建筑的整体品位。

参考文献

[1]王晓岷, 吴庆, 夏伟荣等.试论高层建筑地域化造型的基本构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6) .

[2]陈鑫, 陈刚, 范占军.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建筑环境与空间表达[J].安徽建筑, 2009 (05) .

[3]张险峰, 黄中浩, 张硕松等.高层居住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原则[J].城市建筑, 2011 (01) .

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 篇5

草图绘制能快速表现出新的汽车造型构思, 但用二维手段来表现汽车这样的三维形态, 缺乏立体的直观性, 而且也不够准确, 草图与最后成型的车辆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我们需要一个将平面图形立体化的过程, 这就是汽车模型制作阶段[1]。它提供一个立体的汽车形态, 在这样的基础上, 确定方案或进一步推敲就比较容易了。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迅速, 尤其是最前沿的VR技术也给实体油泥模型制作的必要性带来了疑问。计算机三维建模有快速、精确等优势。但是和实体模型相比, 数字建模的灵活性还比较低, 实时数字影像也远未达到完美的程度, 在人机互动方面这种差距就更为明显[2]。所以即使在汽车和数字技术都相当发达的国家, 数字模型也从未取代油泥模型。

2 油泥模型制作

2.1 模型制作准备

(1) 车身总布置图。

汽车首先是工业产品, 其次才是艺术品。不同于纯艺术的自由发散, 工业产品必须有一个严格的工程限制和安全规范。在设计师绘制效果图之前, 这张包涵了大量工程信息的车身总布置图会由汽车开发的工程部门提供给设计师以便他们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创作, 尽量避免后期由于工程不达标而进行的反复修改。

(2) 效果图与胶带图。

设计师在绘制效果图和草图后, 为了能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把握车身的曲面尺寸, 还必须贴出大致的与模型同比例的胶带图, 贴图的过程同时也是设计师细化设计的演化。

胶带图参照效果图和工程图纸依据车身尺寸进行贴绘。胶带容易定型更易修改在模型制作初期, 大部分的尺寸和型面都要依据胶带图来确定。

(3) 工具与设备。

在设备的选用上, 高基准度的工作平台是首要保障, 在以后的模型制作过程中无论是从胶带图上获取数据还是之后的对称制作都会经常测量坐标数据, 并且反馈给数模建立部门, 在一个划有坐标网格线的高基准平台上工作是绝对必要的。

2.2 模型制作过程

(1) 模型初胚与上泥。

在效果图上将轮距、轴距、最小离地间隙、轮宽比等数据取出, 制作模型内芯。好的内芯可节约油泥成本、减少敷油泥的工作量, 也可作为敷油泥的参考基础面, 更能减少造型过程中的变形及出现不清晰的结构轮廓。

油泥厚度取决于对设计方案把握的成熟度, 设计不明确时余量就要加大, 反之则较薄。另外, 对于不同的车体位置敷油泥的厚薄也有差别。但整个模型敷油泥的厚度要尽可能一致, 防止厚薄不均导致收缩后表面开裂。

(2) 模板取型与初刮。

通过胶带图上的截面线制作模板。在大比例模型制作过程中一般都使用木板或有机玻璃板来作, 这样的型板不但能够取型还能够进行刮削操作。通过模板取型即可把模型的大形就基本确定, 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必须多次用测量图纸, 用高度标取点, 采样点越多, 模型越精确。

(3) 细部成形与对称制作。

为了达到设计的不断深入, 油泥模型上的造型变更始终贯穿整个制作过程中更改的同时也是设计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最终确认车身一侧造型完成之后使用三坐标测量及对造型作全方位测点, 将所有的点反馈到另一面上。在某些大面上还可以使用模板进行对称取型。

(4) 细节制作与表面修饰。

细节成型包括前罩、车窗等, 附件有后视镜、排气管、门把、车轮等。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开始附件的制作。

油泥模型精刮完成后要对其进行修饰, 一般有喷漆和贴膜两种方式。喷漆的漆面效果可以达到与真车同样的品质, 但是表面喷漆后不可能再对造型进行修改, 因此一般只有展示用模型才会采用喷漆作为最后的修饰手段。贴膜则是另一种有效修饰模型的方法, 同样能够达到展示目的且贴膜能够方便的撤去以便进行修改。局部覆膜可用于检查表面光顺度, 完成整车覆膜后可用于整车的展示评估。

3 油泥模型评价方法

3.1 造型评价

汽车造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设计出迎合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的车身造型。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发出新车型, 市场部门在项目建议书之前作了大量市场调研和型谱分析, 他们是造型评价的决策者。在前期开发阶段, 作为唯一直观的造型产品, 对于车身造型油泥模型的评价是市场部门获得产品信息的最有效途径, 决策层通过审查全尺寸样车模型来最后确定该车型是否正式投入生产。

3.2 工程评价

汽车造型设计受限于工程因素主要体现在总布置与生产工艺, 人机工程, 空气动力等众多方面。模型制作过程中, 在工程部门与设计部门频繁的信息交流下对模型进行重复修改评价。

3.3 模型表面质量评价

评价油泥模型表面质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面光顺与造型评审做准备, 对于同样的造型, 油泥模型表面质量越高, 就越有利于提高表面光顺的质量和建模效率。

在平行灯光下 (一般有自顶端的平行灯光检查顶面高光, 和从侧面打上的侧光检查侧面高光) 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观察模型表面, 通过映照在上面的灯光和环境光, 初步判断模型表面曲率的走向是否一致、协调、平准, 以此评价制作的质量。

对于自油泥模型生成的数模首先用高光线对曲面品质进行评价, 在实体模型上尤其是全尺寸模型上很难使用全方位的平行光对模型新型照射反光检验[3], 而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可以很方便的运用软件功能对整车模型表面进行高光照射分析, 这种质方法是最终也是最有效的表面质量评价方法。

4 结语

油泥模型制作是汽车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身油泥模型作为设计、工程、市场等部门间信息交换的最直观媒介是汽车造型设计的必要手段, 完善建立模型师、设计师、工程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是提升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计算机数字化造型设计作为最主要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法将向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发展, 但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其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设计方法, 现阶段汽车造型油泥模型制作技术须与CAS, CAM/CAD逆向工程以及VR技术融合发展、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 有效提高造型设计的效率, 缩短新车型的研发周期。

摘要:通过对汽车油泥模型的设计制作, 研究其在汽车开发流程中的位置与作用及其基本的制作和评价方法。提高油泥模型的造型更改效率是其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油泥模型相比虚拟数字建模具有一些无法替代的优势, 油泥模型制作还将长期被置于一个不可动摇的位置。

关键词:汽车造型设计,油泥模型,数字模型

参考文献

[1]施畅.车身造型设计的创新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 2008 (8) .

[2]吴浩聪.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研究与微型轿车的设计开发[J].武汉理工大学, 2008 (10) .

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 篇6

一、我国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目前状况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培养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等行业所需要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动手实践能力是专业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具体到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中, 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手绘表现能力、模型制作能力、电脑设计能力等动手实践能力。纵观我国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过分强调和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 电脑设计课时远多于手绘课程, 导致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手绘课时过少、比重过低, 从而不能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不利于手绘实践能力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意义。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美术基本功普遍较弱, 对手绘表现的兴趣不高, 再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 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对手绘课程的认知程度, 不利于手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据澳大利亚设计顾问委员会相关调查显示, 工业设计毕业生必须具备出色的手绘能力、制作模型的能力、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以及有效与人沟通的能力。产品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的重要分支, 当然也要求必须掌握这些能力。作为必备技能之一的手绘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设计灵感, 培养学生艺术感知,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提高手绘教学在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效率和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 重视高职学生临摹技能

虽然毕业设计课程时间紧、任务重, 但临摹技能作为手绘教学的基础和方案设计思维表达的重要手段, 仍然不容忽视。学生对优秀作品的临摹, 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手绘技巧。这就要求老师精心选择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的产品设计作品, 详细讲解其手绘风格和手绘技法, 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 指导学生临摹这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对于空间想象能力欠缺的高职学生而言, 用三维透视图展现产品设计难度较大。因此, 透视是产品设计造型手绘课程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老师应详细说明透视中重要的专业术语。比如, 测点M的位置对实物产生的影响。测点M等同于人眼位置。M测点近, 即人眼观察位置近;M测点远, 即人眼观察位置远。认真分析和讲解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完全不同的透视效果。同时, 在手绘学习初级阶段, 教师应先要求学生使用绘图工具把握好正确透视关系, 等到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透视关系后, 再丢掉绘图工具进行徒手绘画。

(二) 加强产品创意设计的手绘表现

通过短期的、大量的临摹练习和手绘技能的巩固, 学生对产品手绘的方法与技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这时, 教师可以进行产品创意设计表现的手绘实践活动。这就要求老师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总体任务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然后, 要求学生根据该节课的教学任务给出设计方案, 并通过手绘效果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高职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无法在毕业设计课程初期就马上完成高难度的、有质量的产品设计方案。创意思维能力和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是产品创意设计的两大核心内容。通过这两大核心能力的培养, 能够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从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有效改良或者重新设计。

(三) 重视高职学生产品模型制作技能培养, 促使手绘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制作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是产品造型设计的终极目标。因而, 手绘实践教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式的图纸练习, 而应该与产品材料和模型制作流程相结合, 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手绘、创意、工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从而加深对产品设计的全面认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用手绘效果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案。然后, 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材料选择。最后, 结合设计方案和原材料进行模型制作。对整个毕业设计流程的实践和操作, 有利于学生审核自己设计的产品是否美观和实用, 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和调整自己手绘图纸的缺点与不足。产品模型制作是产品手绘表现的重要辅助手段, 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 同时有效检测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方案和手绘图纸能力。

(四) 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手绘实践教学中, 应摒弃传统的师徒关系, 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 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手绘设计方案张贴在墙壁上, 供学生欣赏、品鉴, 要求学生指出每幅毕业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并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在进行评价之前,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评价标准: (1) 造型是否准确到位。重点从产品的形体、整体结构、整体比例和透视关系入手给予评价; (2) 线条表现是否合理。重点从手绘线条的粗细、力度以及虚实线条的运用等入手给予评价; (3) 是否正确表现手绘作品的质感、物件体量、以及黑白灰的明暗关系; (4) 是否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手绘表现手法; (5) 整个画面的构图和布局是否美观、得体; (6) 手绘是否充分展示了毕业设计作品的创新性、表现性和说明性。

这些评价标准的掌握, 有利于学生深入、科学、全面的剖析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并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最后, 老师再进行一些相关的补充和整理, 并对优秀方案作品给予表扬。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 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授教模式.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手绘实践教学在毕业设计课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 手绘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对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手绘实践教学在毕业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手绘表现技能, 加强高职学生产品创意设计的手绘表现, 提高高职学生产品模型的制作技能, 同时注意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确保手绘实践教学在毕业设计课程中的比重和重要地位, 进而为毕业设计课程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现状, 分析手绘技能对于产品造型设计专业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临摹技能、加强产品创意设计手绘表现、重视产品模型制作技能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有效措施, 希望能为手绘实践教学在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探索和思考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手绘实践教学,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探索

参考文献

[1]付朝君, 刘昆磊, 刘新文.《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任务驱动“四步”教学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2]杨小静.高等职业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两化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考试周刊, 2014.

刀具造型和外观设计 篇7

我们今天提倡振兴中华传统文化, 我以为要振兴的就是中国远古以来传承的那一部分民族精髓, 来进一步地加强和发展, 进一步的使产品更具有传统的艺术性的同时具有时代的代表性, 区域的表现力甚至是民族的标志性。

在我国佛教用品的生产的实践中, 一方面, 佛教用品深入文化市场, 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业绩, 另一方面, 佛教用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其多样化、艺术化及科学新技术的快速跟进。国际宗教文化界及艺术设计界已经开始把宗教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作为当代宗教文化的传承和艺术设计创作的主要研究及发展课题之一。宗教用品及工艺品在国际宗教文化界及艺术设计界的新兴发展不可回避的成为了当代设计师关注的焦点。面对宗教旅游业的方兴未艾, 宗教文化的蓬勃发展, 深入开发研究及建设完善而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产品, 已经成为了一项紧迫而极富意义的工作。

通过观察及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现有佛教用品市场已经跨越了宗教的区域逐渐走向了市场化, 人们对宗教用品不再仅仅是一种信仰和精神的寄托, 同时也一定形式上代表了时代的审美发展及材料和使用形式的多元化, 下面就从其形式美为主要研究目标总结佛教用品中的艺术形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抽象与自然的结合

佛教用品的造型艺术包含了多重丰富的内涵, 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生命的理念。佛教用品及周边产品中所设计制作的碗、盘、碟、瓶中包含了不少荷花、菱形花、葵瓣的造型, 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如五瓣花口内凹底秘色瓷盘, 盘沿口呈现出五曲花瓣的形状, 线条生动流畅, 造型高雅清秀, 宛如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 体现了象形取意、抽象与自然结合的造型特征。它不但具有较好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同时也传达出唐代宫廷贵族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流露出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同时也为批量工业机械化的产品感觉带来了一抹传统文化和现代相结合的艺术时代感。

二、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尽管审美文化是“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但它终究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佛教用品造型简约, 线条大气, 设计新颖巧妙, 和现有科技及审美需求相结合进行与时俱进的设计处理, 将可以满足信徒的审美追求和实用需求的同时, 又具备了天然去雕饰的美学风范, 更体现了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如木鱼, 呈团鱼形, 腹部中空, 头部正中开口, 尾部盘绕, 其状昂首缩尾, 背部 (敲击部位) 呈斜坡形, 两侧三角形, 底部椭圆;木制棰, 棰头橄榄形。木鱼大小不一, 音高不同。木鱼的造型饱满, 线条柔和内敛, 染色均匀, 不同材质亦敲击出不同声音, 不但在外观上达到了审美的精神享受, 同时也满足了其展示, 陈列和使用的功能需求, 而今木鱼已经走出了寺庙宗教, 我们随处可见利用传统的木鱼形态设计制作的装饰品, 工艺品甚至是日常用品。

三、宗教与艺术的结合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 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密宗是佛教内一个重要的宗派, 在唐代时期, 与密宗有关的文物大多来自皇室的供养。而今佛教用品在信息化大爆发的时代已然不仅仅是在寺庙里使用的专有产品, 它开始走进平常信徒家, 也开始被大众所喜爱,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生产者及设计者自然会按照不同环境需求, 将佛教艺术的内容同时表现在装饰品和日用品上, 而这也最终导致莲花瓣、莲花、荷叶、佛像等造型在装饰品, 甚至是日用品上体现得越来越多, 并逐渐占据了中国传统造型的主导地位。

四、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的结合

在佛教用品中传统选用的材料和工艺多为玉、石、木、竹、陶瓷及金银, 工艺中也多为人工制作, 这种传统的材料与工艺手法传承了下来, 让使用者和观赏者神往, 但与此同时新材料和新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所以塑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磁性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新型材料为产品设计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也为多种造型的变幻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 从而丰富了佛教用品本身和佛教用品艺术形态的市场化转换。

综上所述, 现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扩展为我们的消费生活和审美趣味带来了丰富的平台和内容, 同时也给予了众多艺术创作者, 艺术买家、收藏家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佛教用品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其内容和形式的扩展非常迅速, 佛教文化是亚洲大部分国家的共同文化, 而其不同的细分使佛教在区域性中又显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但无论是上述总结的几点佛教用品的艺术形态, 还是佛教用品对于绘画等领域潜移默化的影响, 无论是寺庙里的佛教器具, 还是随街可见的有着佛教形式的艺术品及产品, 都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及文化代表性。这种以传统形式及现代技艺的同时又极具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的艺术创作, 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与精湛的工艺, 令人神往, 是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奇葩。

摘要:本文以佛教用品中艺术形态的表现为基点, 全面梳理产品设计在宗教文化及现代艺术文化中的关联、产生、发展及变化;艺术概念、文化造型语汇以及发展动态, 探讨宗教工艺产品发展和社会影响及市场发展变化, 并根据宗教工艺产品的定位, 研究新技术时代下如何创造性地把科技与宗教文化表现相结合, 明确宗教文化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确立以多维文化视角, 拓展宗教文化中产品设计造型语汇的融会与运用。提出一定的理论框架, 根据湖北省2014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湖北禅宗文化发展—佛教用品艺术形态研究与开发设计》研究宗教文化与产品设计具体实施方案, 围绕禅宗文化特点及当代产品设计思维与文化审美的新趋势而展开, 研究理念侧重创新与实践充分结合。

关键词:佛教用品传统艺术形态消费及审美趣味

参考文献

[1]郝玉香.《中国陶瓷艺术与佛教文化》.南都学坛 (社会科学版) , 2001 (5) .

[2]王丹.《从“观音”形态之流变看中国佛教美术世俗化、本土化的过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上一篇: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下一篇:互动性策略